CN1828451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828451A
CN1828451A CN200610059427.4A CN200610059427A CN1828451A CN 1828451 A CN1828451 A CN 1828451A CN 200610059427 A CN200610059427 A CN 200610059427A CN 1828451 A CN1828451 A CN 18284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toner
recording materials
change
processing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61005942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495230C (zh
Inventor
别所勇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8284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82845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49523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495230C/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50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 G03G15/5062Machine control of 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e.g. regulating differents parts of the machine, multimode copiers, microprocessor control by measur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 image on the copy materia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82Special processing for irreversibly adding or changing the sheet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r its appearance, e.g. stamping, annotation printing, punching
    • G03G15/6585Special processing for irreversibly adding or changing the sheet copy material characteristics or its appearance, e.g. stamping, annotation printing, punching by using non-standard toners, e.g. transparent toner, gloss add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39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fixing tempera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025Machine control, e.g. regulating different parts of the machine
    • G03G2215/00029Image density detection
    • G03G2215/00067Image density detection on recording mediu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789Adding properties or qualities to the copy medium
    • G03G2215/00805Gloss adding or lowering devic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67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sing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 G03G2215/0174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single electrographic recording member plural rotations of recording member to produce multicoloured copy
    • G03G2215/0177Rotating set of developing uni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7Type of toner image to be fixed 
    • G03G2215/2074Type of toner image to be fixed  colou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evelop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图像形成装置,用于改进在定影透明调色剂步骤发生的不均匀光泽。该图像形成装置提供有上面形成潜像的图像承载部件、用于在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透明调色剂图像的透明调色剂图像形成部件、用于将所形成透明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材料上的转印部件、用于将所转印透明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材料上的定影部件、以及用于控制在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的透明调色剂图像的承载量的控制器,并且控制器根据定影部件的定影温度来控制形成透明调色剂图像的条件,以改变透明调色剂图像的承载量。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使用电子照相印刷方法、静电记录方法等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更特别地涉及例如复印机、打印机或传真机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通过电子照相印刷方法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例子,例如复印机或激光束印刷机,有适合于通过重叠Y(黄)、M(洋红)、C(青)和Bk(黑)各色成份图像而形成图像的全色图像形成装置。
以上述方式形成的使用彩色调色剂的彩色图像当通过定影装置加热和定影时其表面被平滑化,因此具有与纸表面不同的光泽度。因此,使用调色剂的图像部分的光泽度高,而非图像部分的光泽度低,从而使记录材料上的光泽度均匀化是困难的。
所以,作为一种抑制图像部分和非图像部分之间的这种光泽度差异的技术,已提出一种除了上述彩色调色剂之外还使用透明调色剂的方法(日本专利申请公开S63-58374号,日本专利申请公开H04-278967号,日本专利申请公开H04-204670号,日本专利申请公开H05-232840号,以及日本专利申请公开H07-72696号)。特别地,企图在非图像部分上形成透明调色剂图像,从而减小与图像部分的光泽度差异。
但是,在记录材料取走热量之前的定影辊和记录材料取走热量之后的定影辊之间,定影辊的温度变得不同,并且有可能由于这种温度下降出现不良图像。具体地,在定影辊与记录材料(在多个记录材料上连续实施图像形成的作业的第一片)接触的第一周回(在下文中称作第一周转(revolution))中,之前定影辊不与记录材料接触,因此没有温度下降,但是在定影辊的下一个周回(在下文中称作第二周转)中,由于记录材料而出现温度下降。也就是,定影辊在第一周转的定影能力和定影辊在第二周转(以及后继周转)的定影能力之间出现差异,并且有可能由于这个而出现不良图像。结果,如果定影温度高那么光泽度变高,相反如果定影温度低那么光泽度变低,从而图像出现不均匀光泽度。
在上述发表物中所描述的装置中,没有考虑上述从定影辊的第一周转到其第二周转(以及后继周转)的定影能力降低而形成透明调色剂图像,因此图像有可能出现不均匀光泽。也就是,记录材料上形成的图像呈现高光泽度部分和低光泽度部分混合存在的状态,有可能降低图像的品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图像出现不均匀光泽的图像形成装置。
本发明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用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部件,图像形成部件能够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光泽调色剂图像以便改进图像的光泽度;用于加热夹持部分处的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加热部件;以及用于改变光泽调色剂图像的每单位面积的调色剂量以便抑制由图像加热部件的任何温度改变而导致的任何光泽度改变的改变部件。
本发明又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基于图像信息在记录材料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部件,图像形成部件能够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光泽调色剂图像以便改进图像的光泽度;用于加热夹持部分处的记录材料上的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加热装置;以及不考虑图像信息改变光泽调色剂图像的每单位面积的调色剂量的改变装置。
当参考附图阅读时从下面的详细描述中将明白本发明的更多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方案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截面图。
图2显示定影辊的第一周转和第二周转中的温度转变。
图3显示承载量和光泽之间的关系。
图4显示指示端部温度升高的纵向位置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图5A和5B是显示实施方案3中的测量和控制方法的概念图。
图6是实施方案3中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7是实施方案3中的块图像形成的控制序列图。
图8是显示在实施方案3的控制期间的电势改变的概念图。
图9是显示实施方案3中的显影对比度和光泽之间的关系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在下文中参考附图和实施方案作为例子详细地描述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面。但是,除非特别地描述,这些实施方案中所描述的构成部件的尺寸、材料、形状、相对配置等并不打算将本发明的范围限制于此。并且,除非特别地新描述,下面描述中曾经描述过的部件的材料、形状等与最初所描述的类似。
实施方案1
图1显示可以适合采用本发明的多颜色图像形成装置(打印机)的全体构成。本实施方案的图像形成装置如下面所描述的包括根据原稿的图像信息在记录材料上形成常规调色剂图像的第一图像形成部件;以及形成光泽度调色剂图像以便改进图像光泽度的第二图像形成装置。顺便提及,当图像形成装置用做复制机时,“原稿”的图像信息指定由下述原稿读取装置读出的图像信息,而当图像形成装置用做打印机时,指定从下述主计算机输入的图像信息。也就是,即使本实施方案的图像形成装置是复印机或打印机,图像形成装置基于原稿源的图像信息形成常规调色剂图像。
从进给部分101输送的记录材料102的前端被转印鼓103的叼口103f夹持,并且被保持在作为转印部件的转印鼓103的外圆周上。
待输出的图像信息从通过LAN电缆连接到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计算机网络输入到图像形成装置的接口。
另一方面,搭载在鼓清洗器单元C上的作为图像承载部件的感光鼓1的表面由主充电设备均匀地充电。
然后,作为控制部件的CPU 300基于接口所接收的图像信息操作作为潜像形成装置的光学单元107。结果,通过该光学单元107,在鼓清洗器单元C的图像承载部件(感光鼓)1上形成各色(黄、洋红、青、黑和透明)的静电潜像。
在图像形成装置是其上带有用于读取原稿图像的原稿读取装置的复印机的情况下,上述图像信息意味着原稿的图像信息。也就是,在该情况下,CPU 300基于来自读取装置的指示图像信息的信号输入操作光学单元107,由此在感光鼓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设备选择机构S包括可关于与图像承载部件1的轴平行的轴110旋转的显影剂盒保持部件108、用于将作为显影部件的显影剂盒Dy、Dm、Dc、Db和Dt挤压向在显影部分中的图像承载部件1并决定它们位置的加压部件111、用于旋转保持部件108并选择性地移动显影剂盒Dy、Dm、Dc、Db和Dt的控制及驱动机构(不显示)、用于将显影剂盒Dy、Dm、Dc、Db和Dt保持在特定姿态的驱动机构(不显示)等。
利用使用调色剂和载体的混合物的所谓的双组份显影装置作为每个显影剂盒,由此获得高图像品质和长寿命。本发明也可适用于主要使用调色剂的所谓的单组份显影装置。
接下来,由显影设备选择机构S对各色显影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保持在转印鼓103上的记录材料102上。然后,在记录材料102上形成多颜色图像,其后记录材料102与转印鼓103分离并被传送到定影单元104。已转印上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102上面的多颜色图像在作为定影部件的定影单元104中定影,并从排除部分105排出到排出托盘部分106。在本实施方案中,显影剂盒和转印鼓一起构成在记录材料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在本实施方案中,在黄、洋红、青和黑多色图像形成之后,使用作为光泽调色剂的透明调色剂T以便改进图像光泽度的透明调色剂图像由提供有透明调色剂T的显影剂盒Dt在图像承载部件1的非图像部分(不包括所谓的记录材料端部的空白部分)上选择性地形成,并被转印到记录材料102上。由此,缓和了在上面存在彩色调色剂(本实施方案中黄、洋红、青和黑调色剂)的图像部分和上面不存在彩色调色剂的非图像部分之间的光泽度差异,并且可以获得高光泽的多颜色图像。
在这里,透明调色剂T可以填补图像部分(调色剂部分)的光泽和非图像部分的光泽之间的差异,由此作为整个图像获得均匀光泽(形成具有小的光泽度差异的调色剂图像),并且还变得能够填补记录材料的凹凸并缓和凹凸差异,由此产生光泽并增加整个图像的光泽度。
作为使用这种透明调色剂的方式,本实施方案采用一种在由彩色调色剂图像形成的图像形成区域(不包括对应于记录材料上的所谓空白的部分)中在上面没有形成彩色调色剂图像的非图像部分上选择性地形成透明调色剂图像的技术。作为使用透明调色剂的另一种方式,可以采用一种在上面形成彩色调色剂图像的图像部分和上面没有形成彩色调色剂图像的非图像部分上都形成透明调色剂图像的技术,使得由彩色调色剂图像所形成的图像部分以及上面没有形成彩色调色剂图像的非图像部分之间的调色剂引起的光泽度差异可以变小。
为了增加整个图像的光泽度,除了使用透明调色剂T之外可以使用具有不会很大地改变记录材料自身色调的色调度的调色剂。具体地,当使用CLC 80g记录材料(由Canon公司生产的用于图像形成的清晰纸(plain paper))时,使用色调与CLC 80g纸自身色调的差异为6.5或更小的调色剂(例如白调色剂)是可能的(CLC是商标)。可以通过检测从记录材料的反射光获得该色调差异,并且在本实施方案中,B级容差(日本色彩研究所)用做该色调差异。
在本实施方案中,使用将透明调色剂放到上面没有放彩色调色剂的空白图像区域的所有部分上的前者方法。当然,后者方法调色剂也可以适用于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优选地,当通过定影单元104将调色剂图像熔融和定影到记录材料上时,可以使用无色透明的调色剂。
上述部件是用于形成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主要构成要素。在下文中将描述作为用于加热并加压记录材料上所形成调色剂图像从而实施定影过程的定影部件(图像加热部件)的定影单元。
现在将详细描述定影单元104。在图1中,为了应付彩色图像的单色至四色的多重调色剂的厚度(几μm至几十μm),作为加热旋转部件(图像加热部件)的定影辊104g具有提供在铝心轴等上的具有几十μm或更大厚度的硅橡胶弹性层等。使定影辊的周长比通常使用记录材料在输送方向上的长度短,除了非常小尺寸的特殊记录材料外。因此如随后将描述的,存在定影辊的温度在记录材料的定影过程期间降低的情况。
配置也作为记录材料输送部件的加压辊104h,以使得与定影辊104g加压接触,并且它们相对于彼此旋转,并通过其间的加压接触部分夹持和输送上面承载未定影透明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在定影辊104g和加压辊104h的每个的内部配置作为加热部件的卤素加热器(不显示),因此记录材料和上面的未定影透明调色剂图像通过加压辊104h受到加压和加热,并且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材料上,然后被排出。
因此,定影辊104g的热量被记录材料和上面的调色剂图像带走,从而导致温度降低。图2显示定影辊的第一周转和第二周转期间定影温度的转变。这里所指的定影辊的第一周转和第二周转指的是当伴随图像形成信号的输入在多个记录材料上连续形成图像的作业开始时在该作业中第一记录材料与定影辊接触期间的定影辊的周转。也就是,该第一记录材料最初接触期间的周转是定影辊的“第一周转”,并且下一个周转是定影辊的“第二周转”。如图2中实线所示,定影辊104g在其第一周转和第二周转之间发生定影温度差异。而且,由图2中虚线指示的温度转变表示通过使用热敏电阻(温度检测元件)检测定影辊的温度并基于该检测的结果使用控制部件(CPU 300)控制到卤素加热器的电力供给的已知方法缓和第一周转和第二周转之间定影温度的上述差异时的温度转变。
通过使用这种已知方法,在某种程度上缓和了定影辊的第一周转与第二周转之间的温度差异,但是要将定影辊的温度升高到预先确定温度需要一定时间,因此出现不能遵循第一周转和第二周转中基本二元变化的部分。
而且,在记录材料上形成的图像的不均匀光泽表现出与上述定影温度转变类似的趋势,并且在实线所示的状态中,定影辊在其第一周转期间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材料上的温度与定影辊在其第二周转期间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材料上的温度之间的差异达到大约10度。在这种情形下,在不根据定影辊在其第一周转和第二周转期间的温度下降而改变透明调色剂承载量的常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形成图像出现不均匀光泽。
所以,在本实施方案中考虑到上述问题,通过使用包括计算部件、存储部件等的改变部件(CPU 300)控制形成透明调色剂图像的条件以改变透明调色剂图像的承载量而改进由于定影辊104g在其第一周转期间的定影温度与定影辊在其第二周转期间的定影温度的改变引起的不均匀光泽。也就是,在记录材料上预先形成以抑制由定影辊的任何温度改变而导致的任何图像光泽改变的每单位面积透明图像的调色剂量通过包括计算部件、存储部件等的改变部件来改变从而被抑制。下面将显示该细节。
图3显示在每个定影温度下在记录材料上形成的每单位面积透明调色剂的质量(在下文中称作承载量(bearing amount))与其光泽之间的关系。所测量光泽值是75°反射。如从图3中显然的,透明调色剂的承载量与光泽之间的关系处于使由于记录材料表面凹凸引起的光泽减小的影响降低的方向。因此在本实施方案中,在图3所示的区域中(其中承载量为0.8mg/cm2或更小),相对于承载量的光泽值具有基本上向右上的关系,并且定影温度高的区域光泽也高。该区域通过各种构成而改变,而并不局限于该实例。
在本实施方案中,基于图3,使记录材料上每单位面积透明调色剂的承载量在记录材料输送方向上的后端侧比其前端侧更大。更简单地,根据定影温度的降低,由定影辊104g在其第二和后继周转期间定影的记录材料102上每单位面积透明调色剂图像的承载量可以相对于由定影辊104g在其第一周转期间定影的记录材料102上每单位面积透明调色剂图像的承载量而增加(改变)。从而,可以根据定影辊104g的第一周转和第二周转期间的定影温度改变而使透明调色剂的承载量变得适当,并且可以抑制由于定影辊的定影温度改变而引起的不均匀光泽的发生,从而获得均匀光泽感。
具体地,当图像在基重(basis weight,单位面积重量)为80g/m2的记录材料上形成时,如果定影辊104g在记录材料102经过的其第一周转期间的表面温度是190度,其表面温度在第二周转期间变成180度,从而降低大约10度。因此,为了获得具有例如30级别的光泽度的均匀光泽,基于图3中所示的关系,计算假设定影温度改变10度时光泽不改变的透明调色剂的承载量。具体地,对应于定影辊104g的第一周转(其中定影温度在190度附近)的部分上的透明调色剂的承载量设置为0.35mg/cm2,而对应于第二周转(其中定影温度在180度附近)的部分上的透明调色剂的承载量设置为0.62mg/cm2,由此不均匀光泽可以被改进而变得不显眼。顺便提及,在本实施方案中,通常调色剂图像的承载量(最大值)是1.2mg/cm2。结果,上述承载量的透明调色剂图像在不形成这种通常调色剂图像使得暴露出记录材料的非图像部分上形成,以减小图像部分和非图像部分之间的光泽度差异。
在这里,即使在使用光泽的增加相对于承载量的增加已饱和的区域的情况下,如从图3中显然的,当定影温度例如从190度降低多至10度时,即使承载量增加也不能达到在190度定影温度下所获得的光泽。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如在本实施方案中,第一周转期间的透明调色剂的承载量设置成比第二周转期间透明调色剂的承载量更小的量,由此光泽不会依赖定影温度而改变,而可以获得具有非均匀光泽的图像。
本实施方案中改变透明调色剂承载量的方法在于通过潜像形成部件调节在图像承载部件上形成的静电图像的电势(改变图像曝露的强度)从而调节与透明调色剂显影部件的电势差(显影DC偏置),以及改变承载量(例如图7的概念图)。也就是,与对应于定影辊104g的第一周转的部分和对应于其第二周转的部分相对应的图像形成区域上的静电图像的电势期待着定影温度的降低而改变。改变透明调色剂的承载量的方法可以是下面方法。例如,可以通过调节透明调色剂显影部件的电势(显影DC偏置)从而改变与静电图像的电势差也就是调节所谓的显影对比度来处理形成透明调色剂图像的条件。
而且,在与对应于定影辊的第一周转的部分和对应于其第二周转的部分相对应的透明调色剂的承载量变成光泽度差异的情况下,优选地逐步阶梯式改变边界部分上的透明调色剂的承载量,其中该承载量改变(其对应于定影辊的第一周转和第二周转之间的边界部分)以便缓和由于这种光泽度差异而导致的物理失调感。
同样可想到改变彩色调色剂(本实施方案中黄、洋红、青和黑调色剂)的承载量而不使用透明调色剂(或不改变透明调色剂的承载量),但是在该情况下不仅光泽而且显色性质改变,从而这不能成为改进光泽度的优选方法。另一方面,如上所述,本实施方案的构成是更合乎需要的,在于当再现原稿图像时能够通过利用与图像的色味和显色性质无关的透明调色剂改变透明调色剂的承载量,从而“选择性地”实现光泽度的改善。也就是,当再现原稿图像时,只要它不妨碍图像的色味和显色性质,光泽调色剂不需要是透明调色剂。例如当记录材料是白色时,白调色剂可以用作光泽调色剂。
虽然在本实施方案中已描述在定影辊的第一周转和第二周转期间透明调色剂的承载量,在大尺寸纸张例如A3尺寸纸张的情况下,可以充分考虑定影辊在连续三个或更多周转期间接触的情况。同样地,在该情况中,如在本实施方案中,可以根据第三周转期间定影温度的实际测量/预见值而选择适当的透明调色剂承载量,从而获得具有均匀光泽感的良好品质的图像。例如,改变形成透明调色剂图像的条件,使得每当与记录材料102接触的定影辊104g的表面做一次周转时记录材料上每单位面积透明调色剂图像的承载量可以变大,由此即使在定影辊需要做三次或更多周转以定影整个表面的大尺寸纸张的情况下,也可以获得几乎不具有不均匀光泽的图像。
虽然在本实施方案中,已显示了定影温度从190度改变到180度的情况,当然温度条件不局限于此。而且,如在本实施方案中,温度改变被预见并由前馈预先控制,但是也可采用下面技术。
例如,当定影记录材料上形成普通调色剂图像时,通过使用用于控制到上述卤素加热器的电源供给以便调节定影辊温度的热敏电阻(检测部件)自动检测定影辊的温度转变。然后,这种技术特征在于CPU 300(设置部件)基于该温度转变测量的结果而设置透明调色剂的承载量。此外,CPU 300设置用于实现这点的透明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条件。也就是,这种技术特征在于通过热敏电阻实际测量在某个图像形成作业中在定影辊的第一周转和第二(后继)周转期间的温度降低转变、将指示该温度降低转变的数据存储到作为存储部件的存储器中,以及由作为控制部件的CPU 300将数据反馈到下一个图像形成作业。通过采用该技术,正确地处理即使定影辊的第一周转和第二(后继)周转期间的降低温度根据装置的情形而改变的情况是可能的,从而长期稳定地防止图像出现不均匀光泽是可能的。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案中,为了抑制由于定影过程期间定影辊的任何温度改变而导致的图像的任何光泽度改变,CPU(改变部件)300改变在记录材料上形成的透明调色剂图像的承载量,不考虑所输入的图像信息。
这样,由于定影辊定影温度的任何改变导致的在定影步骤发生的不均匀光泽,例如由于定影辊的第一周转和第二周转之间的定影温度差异导致的不均匀光泽可以通过改变透明调色剂的承载量而改进,从而提供具有高度均匀光泽的图像。
实施方案2
在实施方案2中,因连续通过定影装置的具有小宽度方向尺寸的记录材料所导致的非通纸部分温度升高而发生的图像非均匀光泽被抑制。也就是,在小尺寸记录材料的情况中,由于定影辊在其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分(与记录材料接触的区域)和定影辊的相对端部(不与记录材料接触的区域)之间的定影温度差异导致的不均匀光泽通过改变透明调色剂的承载量而抑制。实施方案2与实施方案1类似在于通过这样地改变透明调色剂的承载量,可归因于记录材料所引起的定影辊温度降低的图像光泽度被改进。在实施方案2中,不需要描述与实施方案1中类似的构成。
例如当使用宽度方向上的可用尺寸比最大记录材料小的记录材料(例如信封)时,在纵向(定影辊的宽度方向)上与记录材料接触的定影辊的区域中发生温度降低,但是比该区域更接近纵向端部的定影辊的区域不与记录材料接触,因此引起温度升高(所谓的非通纸部分温度升高)。这是因为加热器在定影辊的整个区域中在其纵向上产生基本上均匀热量,以便应付最大尺寸的记录材料。
图4显示在小尺寸纸张已通过定影装置之后定影辊在其纵向上的温度分布。横坐标轴上纵向位置的参考零显示记录材料在其宽度方向上的输送参考是定影辊在其纵向上的中心。图4显示当宽度方向上尺寸为100mm小尺寸的50张纸已通过定影装置时的实验值。将看到如图4中所示,相对于在小尺寸纸张通过之前定影辊在其纵向上的温度分布(实线),在小尺寸纸张已通过之后的温度分布(虚线)中定影辊的相对端部与其中间部分相比较温度已显著升高。
在本实施方案中,为了消除可归因于定影辊端部的这种温度升高的图像不均匀光泽,当由具有图4中虚线所示温度分布的定影辊定影图像时,基于图3中所示关系在宽度方向上改变透明调色剂的承载量。具体地,形成透明调色剂图像的条件由CPU 300控制,使得记录材料上每单位面积透明调色剂图像的承载量可以变成在记录材料的端部比在记录材料宽度方向上的中心部分小。
定影辊的温度分布可以由用于从这种条件如通过的小尺寸纸张的尺寸、数量和种类以及从小尺寸纸张已全部通过直到图像在大尺寸纸张上形成的时间来推测任何温度改变的检测部件测量。而且,定影辊在其纵向上的温度分布可以通过使用一些技术来测量(例如作为检测部件的多个热敏电阻在纵向上并列),从而检测定影辊的中间和端部之间的温度差异。控制部件可以基于推测温度或测量温度即定影辊的温度变化来控制透明调色剂图像的承载量,从而改进由于定影辊在其宽度方向上的温度变化而导致的不均匀光泽。
这样,即使定影辊的端部因小尺寸纸张的通过而发生温度升高,可以抑制其后形成图像的大尺寸纸张发生不均匀图像光泽。如上所述,同样在本实施方案中,透明调色剂的承载量可以改变,从而提高光泽度并增强图像品质。
实施方案3
作为实施方案1的更优选方面,实施方案3的目的在于形成透明调色剂图像使得即使记录材料的种类、图像形成装置的大气环境(温度)以及图像形成期间定影辊的温度转变情况发生任何变动能够采用适当透明调色剂承载量,从而提供高光泽的图像。在本实施方案中,可执行地设计一种用于在用户所选择的记录材料上实际实验地形成透明调色剂图像并自动测量其光泽度,从而设置用于其后图像形成的透明调色剂的图像形成条件(承载量)的设置模式。可以通过使用图像形成装置的液晶操作部分而实施该设置模式。此时,进行设计使得用户通过液晶操作部分指示在设置模式中使用的记录材料(的种类)。不需要描述与实施方案1中类似的构成。
图5A显示在记录材料上形成的每个块(patch)图像,并且各组块图像在对应于定影辊第一周转和第二周转的位置处形成。图5B显示一组块图像中每个块图像的承载量与光泽之间的关系。
首先如图5A中所示,图像形成条件(静电潜像条件和显影条件)彼此不同(每单位面积调色剂的承载量不同)的五种参考图像(下文中称作块图像)在用户所选择的与定影辊第一周转和第二周转对应的记录材料102的两部分上由透明调色剂形成。
接下来,通过使用光泽度传感器110作为用于测量由定影辊104g定影的记录材料上调色剂图像光泽度的测量部件来测量每个块图像的光泽。CPU(设置部件)300接收对应于光泽度的信号输入,并且将这五个光泽度数据与作为目标的光泽度数据彼此比较,从而选择图像形成条件,并且设置其后普通图像形成期间所使用的透明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条件。光泽度传感器110配设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参见图1)。
下面将参考图6的流程图详细显示本发明的控制。适当透明调色剂承载量的控制由执行上述设置模式的指令开始。
首先,图像形成条件,在本实施方案中仅图像曝露条件彼此不同的五种块图像T1~T5在对应于定影辊一个周转的各个区域上由透明调色剂形成(S1)。这里,图像形成条件指的是感光鼓上图像曝露部分的电势和显影DC偏置之间的差值(下文中称作显影对比度),该显影对比度以25V的间隔改变,因此总共100V,从而形成五个块图像。
然后,记录材料上的每个块图像由定影辊熔融并定影(S2)。
图7和8显示当块图像形成时控制和电势的概念图。如图7中所示,在本实施方案中,施加到作为充电部件的主充电设备和透明调色剂形成部件的显影DC偏置被控制,使得在设置模式期间恒定,并且使潜像形成部件的图像曝露强度(激光功率)在块图像T1~T5之间不同,从而形成图像形成条件彼此不同的五种块。图8显示设置模式期间感光鼓的电势和显影对比度的概念图。如图8中所示,关于块图像T1~T5,由五种潜像电势(图像曝露部分的电势)和恒定显影DC偏置形成五种显影对比度。
所形成的五个块图像T1~T5由定影部件熔融和定影,其后由定影辊104g在其第一周转中定影的透明调色剂图像的光泽度以及由定影辊104g在其第二周转中定影的透明调色剂图像的光泽度按指定顺序由光泽度传感器110测量,并且指示对应于块图像T1~T5的光泽度的信号传送到CPU 300(S3,参见图5B)。
此外,图9显示本实施方案中从上述五个块计算适当显影对比度的概念图。图9在横坐标轴上显示显影对比度,并且在纵坐标轴上显示使用光泽度传感器110测量的光泽度。例如,以当前设置的显影对比度作为中心值,如图8中所示,在加侧上以25V为间隔的两点和类似地在减侧上的两点处显影对比度不同,并且在记录材料输送方向上25mm和在与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10mm的块图像形成。因此,当显影对比度升高时,透明调色剂的承载量也增加,而且记录材料的不均匀性被逐步填补,由此光泽度升高。通过利用该特性,确定作为目标的光泽度,并由CPU 300提取必需的并足以实现该目标光泽度的显影对比度是可能的。在本实施方案中,五个采样点接近线形,并且所获得直线与目标光泽度之间的交点由CPU 300设置(存储到作为存储部件的存储器中)为适当显影对比度值(S4和S5)。
CPU 300使用存储于上述存储器中的数据作为随后图像形成中透明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条件(显影对比度),由此使承载量变适当。
而且,通过实施上述设置模式(适当承载量的控制),如图5B概念图中所示,根据某个时间点的定影条件、图像形成装置的工作环境以及用户期望输入图像输出的记录材料种类的信息,计算并控制透明调色剂的承载量和光泽之间的关系是可能的。在本实施方案中,基于前述结果,如同实施方案1中一样,可以根据定影辊的温度改变如定影辊在其第一周转和第二周转之间的定影温度改变而使透明调色剂的承载量变得适当,从而抑制由于定影辊的温度而导致的不均匀光泽的出现,并且获得均匀光泽感。
而且,可以进行设计,使得通过检测记录材料的种类的检测部件,根据来自检测结果的记录材料的种类来改变光泽调色剂图像每单位面积的调色剂量。
虽然上述实施方案的每个是具有透明调色剂图像形成部分作为使用彩色调色剂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部分的图像形成装置,透明调色剂图像形成部分并不局限于此,而可以是例如除了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之外分离地提供在使用彩色调色剂的图像形成已全部完成之后在记录材料上形成透明调色剂图像的另一个单元的构造。
而且,作为所谓的串列型(tandem type)图像形成装置,可以采用除了彩色调色剂的图像形成位置之外还提供透明调色剂的图像形成位置的构造。
而且,在上述实施方案每个中作为用于控制图像承载部件上所形成的透明调色剂图像的承载量的控制部件,可以适当选择和使用各种部件例如软件式部件或硬件式部件。例如,定影温度、光泽度和透明调色剂图像形成条件之间的关系预先制成表格,并且表格存储在存储部件中,而且最佳透明调色剂图像形成条件适当地从测量信息中选择,并且基于这些,可以实施控制。可选地,预先存储指示定影温度、光泽度和透明调色剂图像形成条件之间关系的计算表达式,并且最佳透明调色剂图像形成条件由计算部件计算,基于这些可以实施控制。
上述实施方案每个中的光泽度测量其图像光泽度值基于使用JIS的60°镜面光泽度,并且通过使用光泽检查器IG-320(注册商标:由HORIBA公司生产)来实施。
根据上述实施方案的每个的构成,当通过使用光泽调色剂改进图像的光泽度时,可以抑制不均匀光泽的发生。
将上述实施方案中所描述的各种构成改变成处于本发明技术概念范围内的其他已知构成是可能的。

Claims (12)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第一图像形成部件,用于基于图像信息在记录材料上形成第一调色剂图像;
第二图像形成部件,用于在没有形成第一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区域上形成第二调色剂图像以改进图像的光泽度;
图像加热部件,用于加热在夹持部分的记录材料上的第一和第二调色剂图像;以及
改变部件,用于改变第二调色剂图像的每单位面积的调色剂量以便抑制由于所述图像加热部件的温度改变而导致的图像光泽度改变。
2.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改变部件产生单个记录材料上所形成的图像区域内的调色剂量。
3.根据权利要求2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改变部件逐渐改变图像区域内的调色剂量。
4.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参考调色剂图像的光泽度的检测部件,以及用于根据所述检测部件所检测的光泽度设置调色剂量的设置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用于形成第二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是透明调色剂。
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第一图像形成部件,用于基于图像信息在记录材料上形成第一调色剂图像;
第二图像形成部件,用于在没有形成第一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区域上形成第二调色剂图像以改进图像的光泽度;
图像加热部件,用于加热在夹持部分的记录材料上的第一和第二调色剂图像;以及
改变部件,用于改变第二调色剂图像的每单位面积的调色剂量,所述改变部件使调色剂量在记录材料输送方向上的记录材料前端侧比在该方向上的记录材料后端侧小。
7.根据权利要求6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改变部件逐渐改变调色剂量。
8.根据权利要求7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用于形成第二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是透明调色剂。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第一图像形成部件,用于基于图像信息在记录材料上形成第一调色剂图像;
第二图像形成部件,用于在没有形成第一调色剂图像的记录材料区域上形成第二调色剂图像以改进图像的光泽度;
图像加热部件,用于加热夹持部分的记录材料上的第一和第二调色剂图像;以及
改变部件,用于改变第二调色剂图像的每单位面积的调色剂量,所述改变部件使调色剂量在记录材料宽度方向上的记录材料端部比在该方向上的记录材料中心部分小。
10.根据权利要求9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当由本次图像形成作业在上面形成图像的记录材料的宽度比已由前次图像形成作业在上面形成图像的记录材料的宽度更宽时,所述改变部件改变调色剂量,并且当由本次图像形成作业在上面形成图像的记录材料的宽度比已由前次图像形成作业在上面形成图像的记录材料的宽度更窄时,所述改变部件不改变调色剂量。
11.根据权利要求9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改变部件逐渐改变调色剂量。
12.根据权利要求9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用于形成第二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是透明调色剂。
CN200610059427.4A 2005-03-02 2006-03-02 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523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5057009 2005-03-02
JP2005057009A JP4423220B2 (ja) 2005-03-02 2005-03-02 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828451A true CN1828451A (zh) 2006-09-06
CN100495230C CN100495230C (zh) 2009-06-03

Family

ID=369442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610059427.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5230C (zh) 2005-03-02 2006-03-02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421231B2 (zh)
JP (1) JP4423220B2 (zh)
CN (1) CN100495230C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4075B (zh) * 2007-08-06 2011-01-1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
CN101566812B (zh) * 2008-04-22 2011-12-21 佳能株式会社 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2729641A (zh) * 2011-03-29 2012-10-17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设备和喷墨打印方法
CN103838102A (zh) * 2012-11-27 2014-06-0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10441998A (zh) * 2016-03-23 2019-11-12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和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68613A (ja) * 2006-07-24 2008-03-27 Oce Technologies Bv タイル印刷品を製造する方法
JP4996204B2 (ja) * 2006-11-07 2012-08-0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8023846B2 (en) * 2007-06-07 2011-09-20 Eastman Kodak Company Segmented roller for flood coating system
JP5361263B2 (ja) * 2007-08-03 2013-1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US7783243B2 (en) * 2007-12-18 2010-08-24 Eastman Kodak Company Enhanced fuser offset latitude method
JP5197056B2 (ja) * 2008-02-15 2013-05-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JP5404951B2 (ja) * 2008-04-22 2014-02-0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制御装置
JP5268745B2 (ja) 2008-05-01 2013-08-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制御装置、プログラム、プログラムが記録された記録媒体
JP5361503B2 (ja) * 2008-05-09 2013-12-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434320B2 (ja) * 2009-07-10 2014-03-0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クリア層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5578977B2 (ja) * 2009-09-28 2014-08-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606193B2 (ja) * 2010-07-14 2014-10-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610928B2 (ja) * 2010-08-27 2014-10-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610932B2 (ja) * 2010-08-31 2014-10-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制御装置
JP2013024564A (ja) * 2011-07-14 2013-02-04 Ricoh Co Ltd 画像検査装置、画像検査システム及び画像検査方法
JP5906658B2 (ja) 2011-10-20 2016-04-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136676B2 (ja) * 2013-07-11 2017-05-3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EP2902202A1 (en) * 2014-01-31 2015-08-05 OCE-Technologies B.V. Gloss management
JP2016177095A (ja) * 2015-03-19 2016-10-0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445910B2 (ja) * 2015-03-25 2018-12-26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8084B2 (ja) 1986-08-29 1995-04-2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方法
EP0486235B1 (en) 1990-11-14 1996-05-15 Konica Corporation Color image forming method
JPH04278967A (ja) 1990-11-16 1992-10-05 Konica Corp カラー画像形成方法
JPH04204670A (ja) 1990-11-30 1992-07-27 Canon Inc フル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3066995B2 (ja) 1992-02-18 2000-07-17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EP0629921B1 (en) 1993-06-18 1997-04-02 Xeikon Nv Electrostatographic printing including the use of colourless toner
JP3526149B2 (ja) * 1996-10-21 2004-05-1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カラー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H10186929A (ja) * 1996-12-24 1998-07-14 Fuji Xerox Co Ltd 離型剤供給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定着装置
JP3518257B2 (ja) * 1997-06-18 2004-04-12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多色画像形成方法
JPH11249375A (ja) * 1998-03-06 1999-09-17 Fuji Xerox Co Ltd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3846121B2 (ja) * 1999-09-09 2006-11-1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1194948A (ja) * 2000-01-11 2001-07-19 Canon Inc 加熱定着器および画像記録装置
JP2002049264A (ja) * 2000-08-04 2002-02-15 Sharp Corp 定着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3478278B2 (ja) * 2001-03-19 2003-12-15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多色画像形成方法
JP2002311749A (ja) * 2001-04-16 2002-10-2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309651A (ja) * 2003-04-03 2004-11-04 Sharp Corp 定着装置及びその定着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機
JP2005055517A (ja) * 2003-08-06 2005-03-03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4845343B2 (ja) * 2004-03-26 2011-12-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63298A (ja) * 2004-12-10 2006-06-22 Canon Inc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64075B (zh) * 2007-08-06 2011-01-1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和成像方法
CN101566812B (zh) * 2008-04-22 2011-12-21 佳能株式会社 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02729641A (zh) * 2011-03-29 2012-10-17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设备和喷墨打印方法
CN102729641B (zh) * 2011-03-29 2015-04-22 佳能株式会社 喷墨打印设备和喷墨打印方法
US9469123B2 (en) 2011-03-29 2016-10-18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inkjet printing method
CN103838102A (zh) * 2012-11-27 2014-06-04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03838102B (zh) * 2012-11-27 2017-12-01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系统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10441998A (zh) * 2016-03-23 2019-11-12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和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7421231B2 (en) 2008-09-02
JP2006243209A (ja) 2006-09-14
CN100495230C (zh) 2009-06-03
US20060198660A1 (en) 2006-09-07
JP4423220B2 (ja) 2010-03-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828451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673885A (zh) 能够用透明或白色调色剂优化图像的光泽度的成像设备
CN1869830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2929779Y (zh) 成像装置
JP522535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694012A (zh) 彩色成像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JPH01307770A (ja) 電子写真像形成装置の静電パラメータを制御する方法
CN1831668A (zh) 显影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284052C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CN1271476C (zh) 成像设备
JP503423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09483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912775A (zh) 定影设备
CN1206141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309191A (zh) 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CN1869838A (zh) 用于控制彩色定位传感器的方法和装置
JP201018601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492287A (zh) 图像形成装置、盒式组件及存储介质
CN1885193A (zh) 显影装置和调色剂补充方法
US20090080914A1 (en) Image process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421944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847994A (zh) 电摄影成像设备
CN1308777C (zh)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显影装置
CN2771905Y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10278342A (zh) 图像读取装置、图像形成装置以及记录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03

Termination date: 2016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