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713493A - 彩色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彩色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713493A
CN103713493A CN201310332640.8A CN201310332640A CN103713493A CN 103713493 A CN103713493 A CN 103713493A CN 201310332640 A CN201310332640 A CN 201310332640A CN 103713493 A CN103713493 A CN 1037134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sregistration
detection
reference marker
certification mark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332640.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713493B (zh
Inventor
中岛里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riority to CN20161091044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385523B/zh
Publication of CN1037134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34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7134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7134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15/0105Details of unit
    • G03G15/0131Details of unit for transferring a pattern to a second bas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4Electronic sequencing contro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07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pparatus or devices
    • H04N1/00023Colour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26Methods therefor
    • H04N1/00037Detecting, i.e. determining the occurrence of a predetermined st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002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4N1/00071Diagnosis, testing or measuring; Detecting, analysing or monitoring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action taken
    • H04N1/00082Adjusting or controlling
    • H04N1/00084Recovery or repair, e.g. self-repai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0Picture reproducers
    • H04N1/506Reproducing the colour component signals picture-sequentially, e.g. with reproducing heads spaced apart from one another in the subscanning dire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46Colour picture communication systems
    • H04N1/56Processing of colour picture signals
    • H04N1/60Colour correction or contro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5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chnical problem
    • G03G2215/0158Colour registr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 G03G2215/0151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for producing multicoloured cop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technical problem
    • G03G2215/0158Colour registration
    • G03G2215/0161Generation of registration ma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彩色图像形成设备。一种彩色图像形成设备(10),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形成装置(20-25),用于形成重合失调检测图案;转印部件(30),重合失调检测图案被转印到其上;多个检测装置(6L、6R),用于检测转印到转印部件上的重合失调检测图案;计算装置(1),用于根据检测结果计算重合失调值;以及控制装置(1),用于基于重合失调值控制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形成条件,其中,图像形成装置在与转印部件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形成作为重合失调检测图案的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并且计算装置基于所检测的第一标记的检测结果和第二标记的检测结果来计算重合失调值。

Description

彩色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电子照相系统的彩色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系统的彩色图像形成设备中,已知所谓的串列式(tandem)系统,它包括各颜色的独立图像形成单元,以便高速打印图像。在这样的彩色图像形成设备中,各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的机械因素导致叠加图像时的颜色未对准(重合失调)。尤其是在每种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中独立地包括激光扫描仪(光学扫描器件)和感光鼓的单元的布置中,会出现稳定的(后文称为DC)颜色未对准。
为了校正DC颜色未对准,在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中,各颜色的检测调色剂图像从感光鼓转印到图像载体上,并且使用光学扫描仪检测在扫描方向和传送方向上检测调色剂图像的相对位置。不过,在形成检测DC颜色未对准所需的检测调色剂图像时,由于驱动感光鼓和中间转印带所需的辊的偏心等,出现感光鼓旋转速度的周期波动。这样的旋转速度波动导致非稳定的(后文称为AC)颜色未对准,结果产生了检测误差。
作为由AC颜色未对准导致的检测误差的应对措施,日本专利公开No.2001-356542已经提出以下手段。也就是,各颜色的调色剂标记被布置为由在速度波动(作为检测图案中AC分量的例子)周期的整数约数的间隔处的整数值分开。通过对各颜色的标记检测结果平均化,降低了AC检测误差。
图28示出这种相关技术的检测图案的实例。假设使用直线标记。在平均化处理中使用的标记组数为n,四种颜色总共八个标记,即横线标记tLY1、tLM1、tLC1和tLK1以及斜线标记sLY1、sLM1、sLC1和sLK1被布置为左侧的第一组。第二和后续组具有类似的布置,并且重复直到第n组。在右侧布置的标记同样适用。左右检测图案形成为带上与左右光学传感器的位置对应的图像。在副扫描方向上的颜色未对准根据横线标记的检测结果来计算,而在主扫描方向上的颜色未对准根据横线标记和斜线标记的检测结果来计算。
当形成日本专利公开No.2001-356542中的检测图案时,必须形成多组检测标记,导致图案总长度大且颜色未对准检测时间长。由于图案总长度大,不必要地增加了调色剂消耗。
当在AC颜色未对准中有多个周期(例如鼓周期、驱动辊周期、带周期等)的AC分量要除去时,无法除去全部周期的检测误差,并且检测精度可能下降。这是因为能够同时形成为带上图像的检测图案的总长度受限于带的一个周期,而除去全部AC分量周期的检测误差所需的理想图案的总长度变得非常大,超过通常作为带的一个周期的限度。也就是,在带的一个周期内形成的检测图案无法除去全部AC分量,所以检测误差在某种程度上残留。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这样的技术,其能够通过降低由AC分量导致的检测误差的影响来精确地检测主扫描方向上的颜色未对准。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彩色图像形成设备(10),其以串列方式包括对应于各颜色的多个图像形成装置(20-25),多个图像形成装置(20-25)用于在中间转印部件(30)或被传送的打印材料(12)上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装置(1),用于控制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来在所述中间转印部件(30)、所述打印材料(12)或传送所述打印材料的传送部件上形成重合失调检测图案(图12);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6L、6R),用于检测所形成的重合失调检测图案,所述第一检测装置(6L)和所述第二检测装置(6R)被布置为在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或者在与所述打印材料的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并列;计算装置(1),用于根据由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和所述第二检测装置对所述重合失调检测图案的检测结果来计算重合失调值;以及校正装置(1),用于使用所述计算的重合失调值来校正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20-25)的图像形成条件,其中,所述重合失调检测图案包括:要由所述第一检测装置检测的第一检测标记(L2)和直线的第一参考标记(L1);以及要由所述第二检测装置检测的第二检测标记(R1)和直线的第二参考标记(R2),所述第一参考标记(L1)和所述第二参考标记(R2)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30)的所述移动方向或所述打印材料(12)的所述传送方向形成基本上90°的角度,所述第二检测标记(R1)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30)的所述移动方向或所述打印材料(12)的所述传送方向形成的角度小于所述第一参考标记(L1)形成的角度,所述第一检测标记(L2)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30)的所述移动方向或所述打印材料(12)的所述传送方向形成的角度小于所述第二参考标记(R2)形成的角度,所述第一参考标记(L1)和所述第二检测标记(R1)被布置使得在所述中间转印部件(30)、所述打印材料(12)或所述传送部件上无重合失调出现时,由所述第一检测装置(6L)对所述第一参考标记(L1)的检测定时和由所述第二检测装置(6R)对所述第二检测标记(R1)的检测定时是同时的定时,所述第二参考标记(R2)和所述第一检测标记(L2)被布置使得在所述中间转印部件(30)、所述打印材料(12)或所述传送部件上无重合失调出现时,由所述第一检测装置(6L)对所述第一检测标记(L2)的检测定时和由所述第二检测装置(6R)对所述第二参考标记(R2)的检测定时是同时的定时,所述重合失调值包括指示写起始位置的重合失调值的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值和指示在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30)的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或者与所述打印材料(12)的所述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输出倍率的重合失调值的总倍率偏离(displacement)值,所述计算装置(1)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参考标记(L1)与所述第二检测标记(R1)的检测定时之间差异以及所述第二参考标记(R2)与所述第一检测标记(L2)的检测定时之间差异的平均值来计算所述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值,以及所述计算装置(1)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参考标记(L1)与所述第二检测标记(R1)的所述检测定时之间差异同所述第二参考标记(R2)与所述第一检测标记(L2)的检测定时之间差异之间的差异来计算所述总倍率偏离值。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彩色图像形成设备(10),其以串列方式包括对应于各颜色的多个图像形成装置(20-25),多个图像形成装置(20-25)用于在中间转印部件(30)或被传送的打印材料(12)上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装置(1),用于控制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来在所述中间转印部件(30)、所述打印材料(12)或传送所述打印材料(12)的传送部件上形成重合失调检测图案;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6L、6R),用于检测在所述中间转印部件(30)、所述打印材料(12)或传送所述打印材料(12)的所述传送部件上形成的所述重合失调检测图案,所述第一检测装置(6L)和所述第二检测装置(6R)被布置为在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30)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或者在与所述打印材料(12)的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并列;计算装置(1),用于根据由所述第一检测装置(6L)和所述第二检测装置(6R)对所述重合失调检测图案的检测结果来计算重合失调值;以及校正装置(1),用于根据所计算的重合失调值来校正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20-25)的图像形成条件,其中,所述重合失调检测图案包括:要由所述第一检测装置(6L)检测的第三参考标记(L3)、第一检测标记(L2)和直线的第一参考标记(L1);以及要由所述第二检测装置(6R)检测的第三检测标记(R3)、第二检测标记(R1)和直线的第二参考标记(R2),所述第一参考标记(L1)、所述第二参考标记(R2)和所述第三参考标记(L3)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30)的所述移动方向或所述打印材料(12)的所述传送方向形成基本上90°的角度,所述第二检测标记(R1)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30)的所述移动方向或所述打印材料(12)的所述传送方向形成的角度小于所述第一参考标记(L1)形成的角度,所述第一检测标记(L2)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30)的所述移动方向或所述打印材料(12)的所述传送方向形成的角度小于所述第二参考标记(R2)形成的角度,所述第三检测标记(R3)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30)的所述移动方向或所述打印材料(12)的所述传送方向形成的角度具有的符号不同于所述第二检测标记(R1)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30)的所述移动方向或所述打印材料(12)的所述传送方向形成的角度具有的符号,所述第一参考标记(L1)和所述第二检测标记(R1)被布置使得在所述中间转印部件(30)或所述打印材料(12)上无重合失调出现时,由所述第一检测装置(6L)对所述第一参考标记(L1)的检测定时和由所述第二检测装置(6R)对所述第二检测标记(R1)的检测定时是同时的定时,所述第二参考标记(R2)和所述第一检测标记(L2)被布置使得在所述中间转印部件(30)或所述打印材料(12)上无重合失调出现时,由所述第一检测装置(6L)对所述第一检测标记(L2)的检测定时和由所述第二检测装置(6R)对所述第二参考标记(R2)的检测定时是同时的定时,所述第三参考标记(L3)和所述第三检测标记(R3)被布置使得在所述中间转印部件(30)或所述打印材料(12)上无重合失调出现时,由所述第一检测装置(6L)对所述第三参考标记(L3)的检测定时和由所述第二检测装置(6R)对所述第三检测标记(R3)的检测定时是同时的定时,所述重合失调值包括指示写起始位置的重合失调值的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值和指示在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30)的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或者与所述打印材料(12)的所述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输出倍率的重合失调值的总倍率偏离值,所述计算装置(1)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参考标记(L1)与所述第二检测标记(R1)的检测定时之间差异以及所述第二参考标记(R2)与所述第一检测标记(L2)的检测定时之间差异的平均值来计算所述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值,以及所述计算装置(1)用于根据所述第三参考标记(L3)与所述第三检测标记(R3)的检测定时之间差异的不同符号的值同所述第二参考标记(R2)与所述第一检测标记(L2)的所述检测定时之间差异之间的差异来计算所述总倍率偏离值。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彩色图像形成设备(10),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形成装置(20-25),用于形成重合失调检测图案;转印部件(30),所述重合失调检测图案被转印到到所述转印部件(30)上;多个检测装置(6L、6R),用于检测转印到所述转印部件(30)的所述重合失调检测图案;计算装置(1),用于根据由所述多个检测装置(6L、6R)检测的检测结果来计算重合失调值;以及控制装置(1),用于基于所述重合失调值来控制所述图像形成装置(20-25)的图像形成条件,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装置(20-25)用于在与所述转印部件(30)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不同位置处形成作为重合失调检测图案的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以及所述计算装置用于基于由所述多个检测装置(6L、6R)检测的所述第一标记的检测结果和所述第二标记的检测结果,来计算所述重合失调值。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彩色图像形成设备(10),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像形成装置(20-25),用于形成重合失调检测图案;转印部件(30),所述重合失调检测图案被转印到所述转印部件(30)上;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6L、6R),被布置为在与所述转印部件(30)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并列;计算装置(1),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检测装置(6L)和所述第二检测装置(6R)的检测结果来计算重合失调值;以及控制装置(1),用于基于所述重合失调值来控制所述图像形成装置(20-25)的图像形成条件,其中,所述重合失调检测图案包括要由所述第一检测装置(6L)检测的第一检测标记(L2)和直线的第一参考标记(L1);以及要由所述第二检测装置(6R)检测的第二检测标记(R1)和直线的第二参考标记(R2),以及所述第一检测装置(6L)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参考标记(L1),然后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检测标记(L2),以及所述第二检测装置(6R)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检测标记(R1),然后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参考标记(R2)。
根据本发明,通过降低由AC分量导致的检测误差的影响,能够精确地检测主扫描方向上的颜色未对准。
(参考附图)从示范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本发明的进一步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了串列式系统(四鼓系统)的彩色图像形成设备的布置的视图;
图2A、图2B和图2C是用于讲解重合检测传感器的布置和控制单元45的示意电路布置的视图;
图3是有关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的功能框图;
图4是副扫描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的流程图;
图5A和图5B是副扫描重合失调值检测的流程图;
图6A和图6B是示出副扫描重合失调检测图案的视图;
图7是示出当由重合检测传感器检测到图案时的电压信号的图形;
图8A和图8B是用于讲解副扫描倾斜重合失调的校正操作的视图;
图9A、图9B和图9C是用于讲解副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的校正操作的视图;
图10是主扫描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的流程图;
图11A和图11B是主扫描重合失调值检测的流程图;
图12是示出主扫描重合失调检测图案的视图;
图13A、图13B和图13C是用于讲解主扫描总倍率偏离和主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的校正操作的视图;
图14是用于讲解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执行定时的图形;
图15是示出当已经出现主扫描重合失调时的主扫描重合失调检测图案的状态的视图;
图16A和图16B是示出当已经出现由AC分量导致的副扫描重合失调时的主扫描重合失调检测图案的状态的视图;
图17A和图17B是示出当斜线标记的角度被设置为锐角时的主扫描重合失调检测图案的视图;
图18是示出斜线标记的角度与校正系数之间关系的表;
图19A和图19B是示出当已经出现副扫描倾斜重合失调时的主扫描重合失调检测图案的状态的视图;
图20A和图20B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主扫描重合失调值检测的流程图;
图21是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主扫描重合失调检测图案的视图;
图22A和图22B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主扫描重合失调值检测的流程图;
图23是示出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主扫描重合失调检测图案的视图;
图24是示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当已经出现主扫描重合失调时的主扫描重合失调检测图案的状态的视图;
图25A和图25B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主扫描重合失调值检测的流程图;
图26是示出根据第四实施例的主扫描重合失调检测图案的视图;
图27A、图27B、图27C和图27D是示出传统DC颜色未对准的视图;以及
图28是示出传统检测图案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后文将参考附图,详细地示范讲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在以下实施例中介绍的组件仅仅为了示范目的而呈现,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它们。
首先将介绍要由本发明处理的颜色未对准。图27A至图27D分别示出了DC颜色未对准的四个代表实例。实线7和虚线指示了原始图像位置,而实线8指示了已经出现了颜色未对准时的图像位置。图27A和图27B示出了在主扫描方向上颜色未对准,而图27C和图27D示出了在副扫描方向上颜色未对准。
图27A示出了在主扫描方向上写起始位置的误差,它被称为主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并且例如当主扫描方向上激光扫描仪与感光鼓之间的位置关系已经改变时出现。图27B示出了由主扫描线宽度变化所导致的输出倍率(总倍率)的误差,它被称为主扫描总倍率偏离,并且由于激光扫描仪与感光鼓之间的距离差异而出现。图27C示出了副扫描方向上写起始位置的误差,它被称为副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并且例如当副扫描方向上激光扫描仪与感光鼓之间的位置关系已经改变时出现。图27D示出了副扫描方向上作为主扫描线倾斜的位置误差,它被称为副扫描倾斜重合失调,并且例如当激光扫描仪与感光鼓遭受倾斜时出现。
<第一实施例>
[整体打印机的图像形成操作]
图1是示出了串列式系统(四鼓系统)的彩色图像形成设备10的布置的视图。由拾取辊13拾取的打印介质12的前端位置由对齐传感器111测出,并且该打印介质的传送在前端已经略微通过了一对传送辊14和15的位置处临时停止。另一方面,扫描单元20a至20d包括反射镜和激光二极管(发光元件),并且利用激光束21a至21d顺序地照射作为旋转的感光构件的感光鼓22a至22d。此时,感光鼓22a至22d的表面被充电辊23a至23d预先充电。
每个充电辊都输出例如-1200V的电压,并且对应感光鼓的表面以例如-700V被充电。在这个充电电位,当由激光束21a至21d的每一条的照射而形成静电潜像时,形成静电潜像的部分的电位被改变为例如-100V。显影器25a至25d(显影套筒24a至24d)输出例如-350V的电压,并且对感光鼓22a至22d上的静电潜像供应调色剂,从而在感光鼓上形成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辊26a至26d输出例如+100V的正电压,从而把感光鼓22a至22d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作为转印构件的中间转印带30(环形带)上。
注意,形成调色剂图像直接需要的构件(比如充电辊23、显影器25和一次转印辊26以及扫描单元20和感光鼓22),后文将称之为图像形成单元。在某些情况下,除扫描单元20外的这样的构件也可以被称为图像形成单元。
中间转印带30由辊31、32和33驱动而旋转,并且将调色剂图像传送到二次转印辊27的位置。此时,打印介质12的传送被重新开始以便与二次转印辊27的二次转印位置处的被传送调色剂图像的定时同步。然后,二次转印辊27把调色剂图像从中间转印带30转印到打印材料(打印介质12)上。
此后,打印介质12上的调色剂图像由一对定影辊16和17加热并定影,然后打印介质12被输出到该装置之外。在这种情况下,未被二次转印辊27从中间转印带30转印到打印介质12上的残留调色剂被清洁刮刀35回收到废调色剂容器36中。
作为重合失调(颜色未对准)检测装置的重合检测传感器6读取根据本发明的重合失调(颜色未对准)检测图案,它们包括在中间转印带30上形成的调色剂标记,并且通过后面介绍的方法执行重合失调(颜色未对准)检测。注意,附图标记中的字母数字a、b、c和d分别指示黄色、品红、青色和黑色构件和单元。在以下说明中,当相同类型的构件执行相同操作时将描述没有这些字母数字的附图标记。
注意,在图1中,已经讲解了通过扫描单元执行光照射的系统。不过,本发明不限于于此,并且包括例如LED阵列作为光照射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可以根据颜色未对准(重合失调)的出现被应用到以下实施例。后文将讲解其中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扫描单元作为光照射装置的情况。
以上已经介绍了包括中间转印带的图像形成装置。不过,本发明也可适用于其他系统的图像形成装置。例如,某系统包括打印材料传送带,并且可以采用把感光鼓上显影的调色剂图像直接转印到由打印材料传送带(环形带)传送的转印材料(打印材料)上,而不是在中间转印带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在本说明书中,中间转印带30的移动方向对应于副扫描方向,而与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对应于主扫描方向。
[重合检测传感器和操作]
以下将参考图2A至图2C介绍中间转印带30和重合检测传感器6的详细布置。
以下将参考图2A介绍重合检测传感器6的布置。两个传感器6L和6R被布置在主扫描方向上作为重合检测传感器6。传感器6L被布置在主扫描方向上图像写起始侧,而传感器6R被布置在主扫描方向上图像写结束侧。
以下将参考图2B介绍重合检测传感器6的布置。重合检测传感器6包括LED61作为光照射装置以及光电晶体管62(后文缩写为PTR)作为光量检测装置,它们被倾斜地安装。LED61相对于检测表面被倾斜地安装,并且可以被配置为使用光导等以光线倾斜地照射检测表面。LED61和PTR62被布置为从中心以角度A倾斜成彼此光学地对称,如图2B所示。PTR62接收由LED61发射并且由中间转印带30的表面规则地反射的光。在这个实施例中,布置了仅仅检测规则反射光的传感器。同样,可以添加检测不规则反射光的光电晶体管。
图2C是重合检测传感器6L和6R以及重合检测传感器控制单元45的电路原理图。重合检测传感器6L包括LED61、PTR62、晶体管63、电阻器64和65、比较器66以及阈值电压67。晶体管63用于导通/关断LED61。电阻器64限制流经该LED的电流。电阻器65用于把PTR62的光电流转换为光电压。比较器66输出检测信号a,方式为将电阻器65转换的电压二进制化。阈值电压67是比较器66的阈值电压。重合检测传感器6R的布置与重合检测传感器6L的布置相同,其说明将不再重复。
重合检测传感器控制单元45包括驱动单元47、测量单元46(46a和46b)、计算单元48(48a和48b)和计算单元49。驱动单元47输出导通/关断LED所需要的驱动信号a和b。测量单元46测量从重合检测传感器6(6L和6R)输出的检测信号a和b的输出时间。计算单元48根据测量单元46的测量结果计算由重合检测传感器6所检测的颜色未对准量。计算单元49根据计算单元48的计算结果计算校正值,比如图像写起始位置。
当驱动单元47输出LED-ON信号时,晶体管63被导通,并且LED61发光。PTR62在收到从LED61发射并被中间转印带30规则地反射的光后,产生光电流。比较器66将电阻器65转换的光电压与阈值电压67进行比较,并且当该光电压低于阈值电压67时输出高或者当该光电压高于阈值电压67时输出低。
(后面要介绍的)图6A、图6B和图12所示的重合失调检测图案在中间转印带30上形成,并且被重合检测传感器6读取,从而检测各颜色的重合失调值。作为替代,可以计算颜色之间的相对颜色未对准值作为与预定参考颜色之差。注意,在与正常图像形成处理无关的定时执行一系列的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处理。在例如加电定时或者(后面要介绍的)由于连续打印期间内部温度升高导致的颜色未对准的恶化的判断定时,执行例如该系列的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处理。后面将介绍作为图像形成条件的校正的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执行定时的细节。
[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的功能框图]
图3是示出这个实施例的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整体操作的框图。
控制单元1系统性地控制着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操作。通过使用RAM3作为主存储器和工作区,CPU2根据(后面要介绍的)多种数据控制各块的操作定时以及这些块之间经由总线(未示出)的通信,这些数据被存储在EEPROM4中并且与颜色未对准校正操作有关。
当执行颜色未对准校正操作控制时,读出在EEPROM4中存储并表示重合失调检测图案的图像数据,并且重合失调检测图案生成单元44产生检测图案(图6A、图6B和图12;后面要介绍)的图像。在这个实施例中所用的图案使用直线标记。产生的检测图案由图像控制单元40转换为C、M、Y和K颜色的图像信号,并且输出到扫描单元20a至20d,从而在中间转印带30上形成检测图案的图像。形成为图像的检测图案由计算颜色未对准校正值的重合检测传感器控制单元45所控制的重合检测传感器6读取。根据检测结果算出的颜色未对准校正值被存储在EEPROM4中。
在这个实施例中使用的颜色未对准校正值包括四种不同类型的校正值,也就是,主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主扫描总倍率偏离、副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以及副扫描倾斜重合失调校正值,它们是校正参考图27A至27D所介绍的DC颜色未对准所需的,并且被准备为与颜色的数目一样多。图像控制单元40根据存储的主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和主扫描总倍率偏离颜色未对准校正值执行视频时钟频率和写起始定时的校正。多面马达(polygon motor)控制单元41根据副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的颜色未对准校正值控制多面的面相位,从而执行写起始定时的校正。倾斜控制单元42校正扫描线的倾斜,方式为根据副扫描倾斜重合失调的颜色未对准校正值控制附接到倾斜校正透镜的马达。与各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操作有关的控制块将在后面要介绍的主扫描和副扫描颜色未对准校正的控制序列中详细地介绍。
[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
在这个实施例中,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分为两个独立的校正控制序列,也就是,副扫描颜色未对准校正和主扫描颜色未对准校正。
以下将介绍在这个实施例中的副扫描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和主扫描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并且也将介绍这些校正控制操作的执行定时。假设在这个实施例中,控制单元1控制着以下要介绍的各校正的控制操作。
[副扫描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
图4是讲解副扫描颜色未对准校正整体控制的流程图。在步骤S401,控制单元1启动定时器。
在步骤S402,控制单元1控制重合失调检测图案生成单元44和图像控制单元40来在中间转印带30上形成图案图像,其包括副扫描重合失调检测的调色剂标记。图6A和图6B示出了副扫描重合失调检测图案,以下将介绍这些图案。
[副扫描重合失调检测图案]
如在相关技术中的介绍,为了精确地检测重合失调,不得不设计图案以消除由于多种速度波动引起的AC分量所导致的检测误差。在这个实施例中,布置和设计了包括多个组的图案以便通过平均计算满意地消除由如下三个分量所导致的周期检测误差,也就是,鼓周期D(=100mm)、驱动辊周期T(=70mm)和带周期B(=700mm)。
图6A示出了总共八组这些图案之一(第n组)的图案ptn的布置。在一个组中,四种颜色的横线标记被布置在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处,以便由左重合检测传感器6L和右重合检测传感器6R分别检测出。轮廓箭头指示中间转印带30的移动方向,并且每个横线标记的纵向与和带移动方向成90°角的垂直方向一致。注意,副扫描方向是带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并且该图平面的向下方向是正方向。在左重合检测传感器6L一侧的标记LYn、LMn、LCn和LKn分别是Y、M、C和K颜色的标记,并且后缀n指示第n组的图案。在副扫描方向,每个标记的宽度w1为大约1.7mm(40个点:600dpi),并且相邻标记之间的间隙w2也为大约1.7mm(40个点)。设置这些值是为了由重合检测传感器6获得满意的检测结果,将在后面要介绍的图5A所示的步骤S502中介绍检测状态。因此,标记间隔p被定义为w1+w2,也就是,大约3.4mm(80个点:600dpi),而图案ptn的总长度yd为大约11.9mm(280个点)。在右重合检测传感器6R一侧的标记RYn、RMn、RCn和RKn同样适用。至于在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这些标记被布置在与左标记相同的位置。
通过布置图6A所示的八个图案组(pt1至pt8)以落在带的总长度之内,图6B示出了副扫描重合失调检测整体图案。为了消除上述三个AC分量,定义了图6B中的组间隔yd1、yd2和yd3,以布置具有相反相位的图案组,使得AC成分的检测误差彼此抵消,也就是,以在半周期间隔内布置少量的(两个)图案组。也就是,组间隔yd1被设置为驱动辊半周长的长度T/2=35mm,组间隔yd2被设置为鼓半周长的长度D/2=50mm,而组间隔yd3被设置为带的半周长B/2=350mm。通过以这种方式布置各组,在图案检测定时对全部八组进行平均化处理计算,并且三个分量的全部周期都具有相反的相位关系,从而消除了检测误差,或者至少减小了检测误差。
本说明将返回到图4所示流程图的说明,在步骤S403,在中间转印带30上形成的检测图案由左重合检测传感器6L检测,从而检测和计算重合失调值(L重合失调检测)。
[L重合失调检测的处理序列]
以下将参考图5A所示的流程图介绍这个处理块的细节。控制单元1在步骤S501至S504中执行i=1至64的循环处理。控制单元1在步骤S502中对图6B所示的左侧L上的32个调色剂标记检测边缘检测定时te(i)(i=1至64)。图7示出了调色剂标记的边缘检测状态。图7示出了使用重合检测传感器6(图2C),通过检测第一组的两个先头调色剂标记LY1和LM1所获得的(由电阻器65转换的)电压波形。
通过基于由阈值电压67二进制化的检测信号a中的变化而检测边缘,检测了标记LY1的后缘te(1)和前缘te(2)以及标记LM1的后缘te(3)和前缘te(4)的定时。相邻标记之间的每个标记宽度w1和间隙w2被设计为即使在已经出现了大的颜色未对准(例如,当Y和M调色剂标记在邻近位置靠近地形成)时,也防止各标记的边缘由于各标记电压波形的重叠而无法被满意地检测出。也就是,相邻标记之间的间隙w2被设计为比假设的颜色未对准量大得足够多。
在步骤S503,控制单元1在RAM3中临时地存储检测的定时器值te(i)。
在步骤S503至S509,控制单元1执行i=1至32的循环处理。在步骤S506,控制单元1根据边缘检测定时te(i)计算第i个标记的中心位置yL(i)。该标记的这个中心位置yL(i)能够根据每个标记的两个边缘检测定时的平均值以及中间转印带30的移动速度Vp(mm/秒)计算如下:
yL ( i ) = te ( 2 i - 1 ) + te ( 2 i ) 2 &times; Vp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 1 )
注意,所用的定时器在检测定时置位,所以检测图案(图6A和6B)的写起始时间在步骤S402中是零。由于这个原因,标记中心位置yL(i)是位置坐标,具有该带上副扫描方向上的如下位置作为原点,所述位置由重合检测传感器6L在检测图案的写起始定时被检测出。也就是,标记中心位置yL(i)是与带上那个位置在副扫描方向上从原点开始(以理想的移动速度Vp移动)的带移动距离对应的实际位置坐标。
随后,在步骤S507,控制单元1根据第i个标记的理想位置计算重合失调值δyL(i)。通过使用下式,能够通过计算与每个标记的理想(中心)位置坐标yideal(i)的差异来计算这个标记的重合失调值,所述yideal(i)能够从图6A和图6B检测出:
δyL(i)=yL(i)-yideal(i)...(2)
注意,该标记的理想(中心)位置坐标yideal(i)假设与上述标记中心位置yL(i)的位置坐标系的原点相同的原点。也就是,标记的理想(中心)位置坐标yideal(i)意味着,当使用没有任何DC颜色未对准和AC颜色未对准的理想打印机计算上述重合失调值δyL(i)时,所有标记都假设值=0(没有任何重合失调)。理想(中心)位置坐标yideal(i)的值可以预先保存在EEPROM4等中,或者可以在执行这个处理序列时计算。
在步骤S509,控制单元1把第i个标记的重合失调值δyL(i)临时存储在RAM3中。
下一步,在步骤S510,控制单元1根据全部32个标记的重合失调值δyL在把其分类到各颜色的重合失调值中的同时进行平均化计算。通过使用下式,能够通过对从第i个标记的重合失调值δyL(i)中仅仅提取Y调色剂标记获得的八组数据执行平均化处理来计算黄色Y的重合失调值dyL(Y):
dyL ( Y ) = 1 8 &Sigma; n = 1 8 &delta;yL ( 4 ( n - 1 ) + 1 )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 3 )
使用类似的方法,通过下列式子,能够分别计算剩余颜色,也就是,品红M、青色C和黑色K的重合失调值:
dyL ( M ) = 1 8 &Sigma; n = 1 8 &delta;yL ( 4 ( n - 1 ) + 2 )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 4 )
dyL ( C ) = 1 8 &Sigma; n = 1 8 &delta;yL ( 4 ( n - 1 ) + 3 )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 5 )
dyL ( K ) = 1 8 &Sigma; n = 1 8 &delta;yL ( 4 n )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 6 )
在这种情况下,算出的各颜色的重合失调值dyL是副扫描方向上DC分量的重合失调值,它们在主扫描方向上左重合检测传感器6L的位置被检测出,而通过检测图案的布置已经能够消除AC分量,如以上使用图6A和图6B所介绍的。
然后,在步骤S511,控制单元1在EEPROM4中存储在步骤S510中算出的各颜色的重合失调值dyL(Y)、dyL(M)、dyL(C)和dyL(K)。
本说明将返回图4所示流程图的说明。在步骤S404,控制单元1使用右重合检测传感器6R检测在中间转印带30上形成的检测图案,以便检测和计算重合失调值(R重合失调检测)。这个R重合失调检测处理块具有与步骤S403中L重合失调检测的那些相同的处理内容,所以将不给出其详细的说明。可以把步骤S403的说明和图5A的流程图中的变量名和后缀的L读作R。也就是,通过R重合失调检测处理,获得了在副扫描方向上DC分量的颜色重合失调值dyR(Y)、dyR(M)、dyR(C)和dyR(K),它们在主扫描方向上右重合检测传感器6R的位置被检测出,并且被存储在EEPROM4中。
在步骤S405,控制单元1根据在步骤S403和步骤S404中获得的在副扫描方向上重合失调值dyL和dyR为各颜色计算两种类型的副扫描重合失调值,也就是,副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值和副扫描倾斜重合失调值。
[副扫描重合失调值的计算处理序列]
以下将参考图5B所示的流程图介绍这个处理块的细节。在步骤S521,控制单元1为各颜色计算副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值ytop。通过下式,能够根据副扫描方向上重合失调值dyL(Y)和dyR(Y)来计算黄色Y的副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值ytop(Y):
ytop ( Y ) = 1 2 ( dyR ( Y ) + dyL ( Y ) )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 7 )
利用类似的方法,通过下列式子,能够分别计算剩余颜色,也就是,品红M、青色C和黑色K的重合失调值:
ytop ( M ) = 1 2 ( dyR ( M ) + dyL ( M ) )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 8 )
ytop ( C ) = 1 2 ( dyR ( C ) + dyL ( C ) )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 9 )
ytop ( K ) = 1 2 ( dyR ( K ) + dyL ( K ) )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 10 )
当左右副扫描重合失调值有差异时,这指示出现了副扫描倾斜重合失调。由于这个原因,在这个实施例中,为了参考左右中心位置校正副扫描重合失调,在计算副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值ytop中计算了左右副扫描重合失调值dyL和dyR的平均。
下一步,在步骤S522,控制单元1为各颜色计算副扫描倾斜重合失调值yprl。通过下式,能够根据副扫描方向上重合失调值dyL(Y)与dyR(Y)之间的差异来计算黄色Y的副扫描倾斜重合失调值yprl(Y):
yprl(Y)=(dyR(Y)-dyL(Y))...(11)
利用类似的方法,通过下列式子,能够分别计算剩余颜色,也就是,品红M、青色C和黑色K的重合失调值:
yprl(M)=(dyR(M)-dyL(M))...(12)
yprl(C)=(dyR(C)-dyL(C))...(13)
yprl(K)=(dyR(K)-dyL(K))...(14)
这个副扫描倾斜重合失调值yprl用于计算从重合检测传感器6L的主扫描位置到重合检测传感器6R的主扫描位置的扫描线的倾斜值。然后,在步骤S523,控制单元1在EEPROM4中存储在步骤S521和S522中算出的各颜色的副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值ytop和副扫描倾斜重合失调值yprl。
本说明将返回图4所示流程图的说明。在步骤S406,控制单元1根据副扫描倾斜重合失调值yprl的计算结果,执行副扫描倾斜重合失调校正控制。
[副扫描倾斜重合失调校正控制]
图8A和8B是用于讲解根据这个实施例的与副扫描方向倾斜校正有关的操作的视图。图8A示出了感光鼓22、扫描单元20、多面反射镜81和倾斜校正透镜82。此外,图8B示出了倾斜校正透镜82、凸轮83和马达84。倾斜校正透镜82的一端由附接到马达84的轴的凸轮83保持。当马达84运转以旋转凸轮83时,倾斜校正透镜82的一端向感光鼓22的旋转方向移动,从而改变由多面反射镜81偏转到感光鼓22的激光束21的入射位置。在副扫描方向的这种倾斜校正采用这样的布置,其中对各颜色执行相同的操作。
控制单元1读出在步骤S523中存储在EEPROM4中的黄色Y的副扫描倾斜重合失调值yprl(Y),并且把读出值输出到倾斜控制单元42。倾斜控制单元42根据该倾斜值yprl(Y)操作马达84,从而校正副扫描方向上的倾斜。此时,由于关于倾斜校正透镜82的一端仅有其另一端被移动,并且由于例如,左端侧是固定的而只有右端侧在图像上被垂直移动,所以副扫描方向上写起始位置同时被改变。因此,副扫描方向上写起始位置也根据通过倾斜校正操作的倾斜校正透镜82的操作量(移动量)被校正。利用类似的方法,校正剩余颜色,也就是,品红M、青色C和黑色K的副扫描倾斜。
在这个实施例中,各颜色的倾斜根据各颜色的倾斜重合失调值yprl独立地校正。作为替代,可以根据作为与预定参考颜色(例如黑色K)的差异的颜色之间的相对颜色未对准值,仅仅对于除参考颜色外的剩余颜色来进行倾斜校正。在这种情况下,剩余颜色的倾斜被校正到与参考颜色的副扫描倾斜值一致。
本说明将返回图4所示流程图的说明。在步骤S407,控制单元1根据副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值ytop的计算结果,执行副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校正控制。
[副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校正控制]
图9A至9C是用于讲解根据这个实施例的与副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校正有关的操作的视图。
控制单元1读出在步骤S523中存储在EEPROM4中的黄色Y的副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值ytop(Y),并且把读出值输出到多面马达控制单元41。多面马达控制单元41根据该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值ytop(Y)校正副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如下。
如图9A所示,多面马达控制单元41包括水平同步信号生成单元95、多面马达相位控制单元96、多面马达驱动单元97和参考水平同步信号生成单元98。
例如,以下将介绍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值ytop(Y)是-2.25个点(600dpi)的情况。此时,这个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校正值90被计算为+2.25(2+1/4)个点,其具有的符号与检测值相反。注意,当在此时(紧挨在这次控制之前)执行了上述的副扫描倾斜重合失调校正控制时,为了执行校正操作,计算附加考虑了由该倾斜校正所导致的副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波动的副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校正值90。
在使用激光扫描仪的系统中,为了对准各扫描线的写起始位置,使用与由多面马达驱动单元97所驱动的多面反射镜的旋转同步地、针对多面反射镜的每个面由水平同步信号生成单元95所产生的水平同步信号。对于图像形成区域中的每条扫描线,控制器(未示出)与从引擎(未示出)传送的水平同步信号同步地传送图像数据。对于每条扫描线,通过提前或延迟要传送到该控制器的水平同步信号的定时而产生以1个点为单位的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校正值。注意,一条扫描线与副扫描方向上一个点(600dpi)具有相同的含义。
当定时被延迟两条扫描线的量时,引擎中的水平同步信号的计数值(从表明图9C所示副扫描方向上参考位置的垂直同步信号直到该水平同步信号开始被传送到该控制器)被增加+2。通过控制多面的面相位获得小于一个点(例如1/4)的校正。在1条扫描线周期的期间,以相等间隔产生参考水平同步信号的四个脉冲。控制多面的面相位,使得每个颜色的水平同步信号与参考水平同步信号的四个相位中所期望的一个同步。这样,当校正之前的设置是1/4相位,并且定时从其延迟1/4个点时,参考相位从1/4相位切换到2/4相位,如图9B所示。利用类似的方法,也能够校正剩余颜色,也就是,品红M、青色C和黑色K的副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量。
在这个实施例中,各颜色的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量根据各颜色的重合失调值ytop独立地校正。作为替代,可以根据作为与预定参考颜色(例如黑色K)的差异的颜色之间的相对重合失调值,仅仅对于除参考颜色外的剩余颜色进行校正。在这种情况下,剩余颜色的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量被校正到被调整为参考颜色的副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值。
就使用相关技术的上述副扫描重合失调校正控制而言,通过精确地检测副扫描方向上的颜色未对准值,能够执行颜色未对准校正。
[主扫描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
以下将介绍根据本发明的主扫描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尤其是,在主扫描方向上比相关技术更精确和更快地执行颜色未对准检测的方法。图10是讲解主扫描颜色未对准校正整体控制的流程图。
在步骤S101,控制单元1启动定时器。
在步骤S102,控制单元1控制重合失调检测图案生成单元44和图像控制单元40来在中间转印带30上形成图案图像,其包括主扫描重合失调检测的调色剂标记。图12示出主扫描重合失调检测图案,以下将介绍这些图案。
[主扫描重合失调检测图案]
在图12中,轮廓箭头指示中间转印带30的移动方向。主扫描重合失调检测图案包括两种类型的标记,也就是,每个指向与带移动方向成90°角的垂直方向的横线标记,以及每个指向与带移动方向成45°角的倾斜方向的斜线标记。注意,斜线标记的方向与带移动方向所成的角的符号被定义为图12所示的旋转方向是正方向。也就是当旋转轴经由该图平面向回转时采用了右手系定义。
以下将详细介绍检测黄色Y的主扫描重合失调所需要的图案。黄色Y的图案包括总共四个标记,也就是,在左重合检测传感器6L一侧的横线标记L1Y和斜线标记L2Y,以及在右重合检测传感器6R一侧的斜线标记R1Y和横线标记R2Y。横线标记L1Y和斜线标记R1Y被布置在关于副扫描方向相同的位置,以便在没有任何主扫描重合失调的情况下由重合检测传感器6同时检测出,并且形成配对(配对1)。同样,斜线标记L2Y和横线标记R2Y被布置在关于副扫描方向相同的位置,以便在没有任何主扫描重合失调的情况下由重合检测传感器6同时检测出,并且形成配对(配对2)。
注意,在这个实施例中要介绍的检测图案的配置实例中,为了方便起见横线标记L1也被将被描述为第一参考标记而斜线标记L2也被将被描述为第一检测标记。斜线标记R1也被将被描述为第二检测标记而横线标记R2也被将被描述为第二参考标记。不仅如此,在这个实施例中,重合检测传感器6L实现第一检测装置,而第二重合检测传感器6R实现第二检测装置。在一对参考标记和检测标记中,这些标记也将被描述为第一和第二标记。
在图12中,tL1(Y)、tR1(Y)、tL2(Y)和tR2(Y)是由重合检测传感器6通过检测四个标记L1Y、R1Y、L2Y和R2Y所获得的检测定时。这种定时指示出每个标记在副扫描方向上标记中心位置的检测时间。后面将介绍检测定时的细节。配对1的检测定时tL1(Y)和tR1(Y)假设是同一值。同样,配对2的检测定时tL2(Y)和tR2(Y)也假设是同一值。也就是,四个标记被布置为使得每个配对中的标记位于相同的中心位置。
由于即使已经出现了主扫描重合失调时,横线标记L1Y和R2Y的检测定时tL1(Y)和tR2(Y)也维持不变,所以这些标记用作检测各配对中的主扫描重合失调所需的参考,并且也被称为参考标记。当已经出现了主扫描重合失调时,由于斜线标记R1Y和L2Y的检测定时tR1(Y)和tL2(Y)根据重合失调值改变,所以这些标记用作检测各配对中的主扫描重合失调所需的目标,并且也被称为检测标记。例如,当已经出现了100μm的主扫描重合失调时,45°的斜线标记在每个传感器位置导致在副扫描方向上100μm的相同重合失调,并且根据这个重合失调检测定时tR1(Y)和tL2(Y)在后来被检测出。
图15示出已经出现这种主扫描重合失调时的状态。图15仅仅提取了黄色Y的标记,虚线指示没有任何重合失调的理想标记位置,而灰色标记指示已经出现了+100μm的主扫描重合失调时的标记位置。不过,在图15中已经出现了重合失调的状态下,为了易于理解起见,展示的标记位置比实际的重合失调夸大了。当已经出现了+100μm的主扫描重合失调时,检测定时tL1(Y)和tR2(Y)维持不变,因为横线标记(参考标记)在副扫描方向上没有偏离。另一方面,如从图15能够看出,由于斜线标记(检测标记)在副扫描方向上已经偏离了+100μm,所以定时tR1(Y)和tL2(Y)也被相应地延迟。
剩余颜色的图案同样适用,也就是,品红M(横线标记L1M和R2M以及斜线标记R1M和L2M)、青色C(横线标记L1C和R2C以及斜线标记R1C和L2C)以及黑色K(横线标记L1K和R2K以及斜线标记R1K和L2K)。
横线和斜线的每个标记宽度w1为大约1.7mm(40个点:600dpi),两个标记之间的间隙w3为大约2.1mm(50个点),标记纵向上宽度w4为大约4.2mm(100个点),而相邻颜色标记之间的间隙w5为大约1.7mm(40个点)。同一颜色标记之间的标记间隔p1被定义为w1+w3,也就是大约3.8mm(90个点),而颜色之间的标记间隔p2为大约9.3mm(220个点)。出于与对于副扫描重合失调检测图案介绍的理由(步骤S502,图7)相同的理由,这些值被设置以由重合检测传感器6获得满意的检测结果。主扫描重合失调检测图案的总长度为大约35.6mm(840个点),比700毫米的带总长度B短得多。
本说明将返回图10所示流程图的说明。在步骤S103,左重合检测传感器6L检测在中间转印带30上形成的主扫描重合失调检测图案。
[L图案检测处理序列]
以下将参考图11A所示的流程图介绍这个处理块的细节。控制单元1在步骤S111至S114中执行i=1至16的循环处理。控制单元1在步骤S112中对图12所示的左侧L上的八个调色剂标记检测边缘检测定时te(i)(i=1至16)。调色剂标记边缘能够以上述图7所示的相同方法检测。
在步骤S113,控制单元1在RAM3中临时地存储检测的定时器值te(i)。
在步骤S115至S118,控制单元1执行i=1至8的循环处理。在步骤S116,控制单元1根据边缘检测定时te(i)计算第i个标记中心位置的检测定时tL(i)。通过使用下式,能够根据第i个标记的两个边缘检测定时的平均值来检测这个检测定时tL(i):
tL ( i ) = te ( 2 i - 1 ) + te ( 2 i ) 2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 15 )
在步骤S117,控制单元1在RAM3中临时地存储检测的定时器值tL(i)。
在步骤S119,控制单元1根据全部八个标记的检测定时tL对各颜色配对中分开的检测定时进行计算。黄色Y的各配对的检测定时对于配对1是tL1(Y)而对于配对2是tL2(Y),并且能够使用下式计算:
tL1(Y)=tL(1)、tL2(Y)=tL(2)...(16)
利用类似的方法,剩余颜色,也就是,品红M、青色C和黑色K的各配对的检测定时能够使用下列式子计算:
tL1(M)=tL(3)、tL2(M)=tL(4)...(17)
tL1(C)=tL(5)、tL2(C)=tL(6)...(18)
tL1(K)=tL(7)、tL2(K)=tL(8)...(19)
每个颜色的每个配对的算出的检测定时tL1和tL2对应于图12所示的各标记检测定时。然后,在步骤S120,控制单元1在RAM3中临时地存储各颜色的各配对的检测定时tL1和tL2。
本说明将返回图10所示流程图的说明。在步骤S104,控制单元1使用右重合检测传感器6R检测在中间转印带30上形成的主扫描重合失调检测图案。这个R图案检测处理块具有与以上在步骤S103中L图案检测的那些相同的处理内容,所以将不给出其详细的说明。在步骤S103的说明和图11A中的流程图中的变量名和后缀的L能够被读作R。也就是,通过R图案检测处理,能够获得检测图案右标记各颜色的各配对的检测定时tR1(Y)、tR1(M)、tR1(C)、tR1(K)、tR2(Y)、tR2(M)、tR2(C)、tR2(K)。这些值被临时地存储在RAM3中。
下一步,在步骤S105,控制单元1根据步骤S103和S104中获得的各颜色的各配对的检测定时tL1、tL2、tR1和tR2,为各颜色计算两种类型的主扫描重合失调值,也就是,主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值和主扫描总倍率偏离值。
[主扫描重合失调值计算的处理序列]
以下将参考图11B所示的流程图介绍这个处理块的细节。在步骤S121,控制单元1计算在重合检测传感器6L和6R中各颜色的主扫描重合失调值xL和xR。以下将介绍从黄色Y的各配对的检测定时tL1(Y)、tR1(Y)、tL2(Y)和tR2(Y)计算Y主扫描重合失调值xL(Y)和xR(Y)的方法细节。
配对1中的检测(斜线)标记的检测定时是tR1(Y),而参考(横线)标记的检测定时是tL1(Y)。因此,由于作为主扫描重合失调检测目标的检测标记(斜线标记)在右侧R,所以能够检测和计算配对1中右侧R的主扫描重合失调值dxR。也就是,能够计算主扫描重合失调值dxR,方式为由中间转印带30的移动速度Vp(mm/s)乘以定时差异,该定时差异通过从检测标记的检测定时tR1(Y)减去参考标记的检测定时tL1(Y)而获得,由下式给出:
dxR(Y)=(tR1(Y)-tL1(Y))×Vp...(20)
当由于主扫描重合失调而使检测标记在副扫描方向上与参考标记偏离时,这就计算了标记之间的相对重合失调量。由于检测(斜线)标记具有45°角,所以借助于该值副扫描方向上相对重合失调等于主扫描方向上的相对重合失调。注意,至于重合失调的方向(符号),与图12中带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是副扫描方向的正方向,而向右方向是主扫描方向的正方向。例如,当利用以上等式算出主扫描重合失调值xR=+100μm时,这表明检测标记R1Y在向右方向偏离了100μm。
配对2中的检测(斜线)标记的检测定时是tL2(Y),而参考(横线)标记的检测定时是tR2(Y)。因此,由于作为主扫描重合失调检测目标的检测标记(斜线标记)在左侧L,所以能够检测和计算配对2中左侧L的主扫描重合失调值dxL。也就是,与在配对1中相同,主扫描重合失调值dxL能够根据定时差异计算,该定时差异通过从检测标记的检测定时tL2(Y)减去参考标记的检测定时tR2(Y)而获得,利用下式:
dxL(Y)=(tL2(Y)-tR2(Y))×Vp...(21)
以这种方式,能够从各配对计算右侧和左侧的主扫描重合失调值。利用类似方法,通过下列式子,能够分别计算剩余颜色,也就是,品红M、青色C和黑色K右侧和左侧的主扫描重合失调值:
dxR(M)=(tR1(M)-tL1(M))×Vp...(22)
dxL(M)=(tL2(M)-tR2(M))×Vp...(23)
dxR(C)=(tR1(C)-tL1(C))×Vp...(24)
dxL(C)=(tL2(C)-tR2(C))×Vp...(25)
dxR(K)=(tR1(K)-tL1(K))×Vp...(26)
dxL(K)=(tL2(K)-tR2(K))×Vp...(27)
下一步,在步骤S122,控制单元1计算各颜色的主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值xtop。通过下式,能够根据主扫描方向上的重合失调值dxL(Y)和dxR(Y)的平均值计算黄色Y的主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值xtop(Y):
xtop ( Y ) = 1 2 ( dxR ( Y ) + dxL ( Y ) )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 28 )
利用类似方法,通过下列式子,能够分别计算剩余颜色,也就是,品红M、青色C和黑色K的重合失调值:
xtop ( M ) = 1 2 ( dxR ( M ) + dxL ( M ) )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 29 )
xtop ( C ) = 1 2 ( dxR ( C ) + dxL ( C ) )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 30 )
xtop ( K ) = 1 2 ( dxR ( K ) + dxL ( K ) )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 31 )
当左右主扫描重合失调值有差异时,这表明已经出现了主扫描总倍率偏离。由于这个原因,在这个实施例中,为了关于左右中心位置校正主扫描重合失调,在每个主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值xtop的计算中左右主扫描重合失调值dxL和dxR被平均。
在步骤S123,控制单元1计算各颜色的主扫描总倍率偏离值xtw。通过下式,能够根据主扫描重合失调值dxL(Y)和dxR(Y)之间的差异来计算黄色Y的主扫描总倍率偏离值xtw(Y):
xtw(Y)=dxR(Y)-dxL(Y)...(32)
利用类似方法,通过下列式子,能够分别计算剩余颜色,也就是,品红M、青色C和黑色K的重合失调值:
xtw(M)=dxR(M)-dxL(M)...(33)
xtw(C)=dxR(C)-dxL(C)...(34)
xtw(K)=dxR(K)-dxL(K)...(35)
这个主扫描总倍率偏离xtw用于计算由于从重合检测传感器6L的主扫描位置到重合检测传感器6R的主扫描位置的扫描线宽度的放大/减小所致的增大/减小值。然后在步骤S124,控制单元1在EEPROM4中存储在步骤S122和S123中算出的各颜色的主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值xtop和主扫描总倍率偏离值xtw。
本说明将返回图10所示流程图的说明。在步骤S106,控制单元1根据主扫描总倍率偏离的计算结果xtw,执行主扫描总倍率偏离校正控制。
[主扫描总倍率偏离校正控制]
图13A和图13B是用于讲解在这个实施例中与主扫描总倍率偏离校正有关操作的框图。图13A的框图示出图像时钟生成单元1301的操作,该图像时钟生成单元1301由所谓的PLL(锁相环)电路配置。图13B的框图示出图像控制单元40的操作。
控制单元1读出在步骤S124中存储在EEPROM4中的黄色Y的主扫描总倍率偏离值xtw(Y),并且把读出值输出到图像控制单元40。图像控制单元40控制图像时钟生成单元1301以根据主扫描总倍率偏离值xtw(Y)计算校正总倍率偏离所需的校正值,并且把该校正值设置为主扫描总倍率偏离校正值92。后面将介绍要被设置的校正值。
图像时钟生成单元1301包括电压控制X’tal、1/NR分频器、1/NF分频器、相位比较器、低通滤波器和VCO(压控振荡器)。1/NR分频器把X’tal的输出分频。1/NF分频器把图像时钟的输出分频。相位比较器根据1/NR分频器与1/NF分频器的输出之间的相位差,输出具有不同的极性和宽度的脉冲。低通滤波器平滑相位比较器的输出。VCO(压控振荡器)产生依赖于输入电压的不同输出频率。
令fX为X’tal的频率,图像时钟频率fV由下式给出:
fV=(NR/NF)×fX...(36)
通过精细地调整NR(整数)和NF(整数),能够调整fV。也就是,通过改变NR和NF设置值校正了主扫描总倍率偏离。因此,作为主扫描总倍率偏离校正值92,设置校正主扫描总倍率偏离xtw(Y)所需的NR和NF值。
例如,在缩小主扫描宽度的方向上检测并计算总倍率偏离时,NR和NF之间比值设置得较小以设置低的fV(长周期)。此时,由于改变了图像频率,所以也改变了主扫描方向上的写起始位置。所以,根据由于校正主扫描宽度所致的图像时钟的改变量,也校正了主扫描方向上的写起始位置(后面将介绍主扫描方向上写起始位置的细节)。即使对同一总倍率偏离值,也可以设置不同的NR和NF设置值,这取决于控制器的电路布置。
不仅如此,图像时钟频率的抖动可能往往被恶化,这取决于控制器的电路布置与NR和NF设置值之间的关系。在这样的情况下,可用避免可能恶化抖动的设置的方法,方式为向包括剩余颜色的全部颜色的校正值增加或减去非常小的量(在对图像的总尺寸没有任何视觉影响的范围内)。利用类似方法,也能够校正剩余颜色,也就是,品红M、青色C和黑色K的主扫描总倍率偏离。
在这个实施例中,对各颜色独立地执行了根据各颜色的重合失调值xtw的主扫描总倍率偏离校正。作为替代,可以根据作为与预定参考颜色(例如黑色K)的差异的颜色之间的相对颜色未对准值,仅仅对于除参考颜色外的剩余颜色进行校正。在这种情况下,剩余颜色的总倍率偏离被校正到与参考颜色的主扫描总倍率偏离值一致。
本说明将返回图10所示流程图的说明。在步骤S107,控制单元1根据主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的计算结果xtop,执行主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校正控制。
[主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校正控制]
图13B和图13C是用于讲解根据这个实施例的与主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校正有关的操作的视图。控制单元1读出在步骤S124中存储在EEPROM4中的黄色Y的主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值xtop(Y),并且把读出值输出到图像控制单元40。图像控制单元40控制图像信号生成单元1302以根据主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值xtop(Y)计算校正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所需的校正值,并且把该值设置为主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校正值93。
在使用激光扫描仪的系统中,对准各扫描线的写起始位置。为了这个目的,如以上介绍,控制器控制图像时钟生成单元1301以产生与水平同步信号同步的图像时钟,水平同步信号由水平同步信号生成单元95产生,并且对于图像形成区域中的每条扫描线被传送。然后,控制器把图像信号生成单元产生的图像信号(图像数据)传送到与所产生的图像时钟同步的引擎的每个激光驱动单元。
以下将介绍的如下的情况,其中算出的主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值xtop(Y)是例如-2.25个点(600dpi)。此时,主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校正值93被计算为+2.25(2+1/4)个点,其具有与检测值相反的符号。注意,当在此时执行了上述主扫描总倍率偏离校正控制时,为了执行校正操作,计算附加考虑了由主扫描总倍率偏离校正所导致的主扫描总倍率偏离的波动量的校正值。
通过改变图像时钟的计数值(从水平同步信号直到图像信号的传送起始位置(图像形成起始位置)),产生了以1个点为单位的重合失调校正值。当定时被延迟两个点的量时,计数值被设置为+2。小于一个点(例如1/4)的校正通过控制水平同步信号的同步相位获得。采样时钟具有的频率是图像时钟频率的四倍,以便控制水平同步信号的同步相位。图像时钟(对四个采样时钟)自从水平同步信号的前缘起,与四个时钟的期望后缘同步地开始输出,从而控制图像时钟关于水平同步信号的相位。因此,当校正前的设置是1/4相位并且定时被从其延迟1/4个点时,采样相位从1/4相位切换到2/4相位。利用类似方法,也能够校正剩余颜色,也就是,品红M、青色C和黑色K的主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量。
在这个实施例中,对各颜色独立地执行了根据各颜色的重合失调值xtop的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校正。作为替代,可以根据作为与预定参考颜色(例如黑色K)的差异的颜色之间的相对颜色未对准值,仅仅对于除参考颜色外的剩余颜色进行校正。在这种情况下,剩余颜色的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值被校正到与参考颜色的主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值一致。
利用上述主扫描重合失调校正控制,通过比相关技术更精确地检测在主扫描方向上的重合失调量,能够执行颜色未对准校正。后面将详细地介绍在主扫描方向上的重合失调检测中,能够比相关技术更精确地检测重合失调量的原因。
[重合失调校正控制的执行定时]
在这个实施例中的上述副扫描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和主扫描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分别是独立的校正控制处理,并且以下将介绍这两个校正控制操作的执行定时。
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的执行定时包括两种情况,也就是,在加电时或使装置长时段不用后的正常打印之时执行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的情况,以及在连续打印之时执行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的情况。
首先将介绍在正常打印之时执行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的情况。这就是电源开关被导通时或使装置长时段不用后的情况,自从先前的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以来已经过去了相当长的时间,并且预期颜色重合失调变差。这主要假设的情况是外部温度已经变化,并且由于该温度变化,装置中构件(例如激光扫描仪中的光学构件或感光鼓构件)的位置和形状的变化导致了颜色未对准。例如,由于白天的阳光、房间中的空调等情况,放置此装置的房间中外部温度变高,但是由于这些影响在早晨和夜里消除,所以外部温变低。
因此,当判断自从先前的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以来已经过去了相当长的时间时,例如,假若执行颜色未对准校正所需的设置值是六小时,并且当已经过去了六小时时,便执行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此时,由于预期颜色未对准在主扫描和副扫描方向都变差,所以连续执行副扫描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图4)和主扫描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图10)。注意,顺序可以相反。
以下将介绍在连续打印之时执行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的情况。
当传感器检测到装置的内部温度上升,或者当根据要连续打印的页数等情况预测颜色未对准量超过预定值之时,执行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图14示出根据要连续打印的页数预测的颜色未对准量的预测曲线,以便决定这个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的执行定时。由于取决于颜色未对准的类型颜色未对准发生机制不同,所以图14示出副扫描和主扫描颜色未对准两条预测曲线。
假设主扫描颜色未对准量由颜色未对准预测曲线140表示,而副扫描颜色未对准量由颜色未对准预测曲线141表示。也就是,在这个实施例中,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主扫描颜色未对准变差早于副扫描颜色未对准,所以以小于副扫描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的页计数间隔(更早的定时)执行主扫描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假设预先定义和保存与图14所示的颜色未对准预测曲线对应的信息。
当自从对应的先前颜色未对准的校正控制操作起预测的主扫描和副扫描颜色未对准量超过100μm时,执行相应的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操作。例如,以下将介绍直到要连续打印的页数是150为止的颜色未对准的校正控制的执行定时。当开始连续打印操作后打印了50页时,由于预测的主扫描颜色未对准量超过了100μm,所以临时停止了连续打印操作,并且执行主扫描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作为这种校正控制的执行结果,主扫描颜色未对准量理想情况下变为零。然后,当重新开始连续打印操作并进一步打印了50页时,也就是,自从连续打印操作最初开始以来打印了100页时,再次执行主扫描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这是因为尽管当先前连续打印了50页时,通过主扫描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颜色未对准量变为零,但是根据主扫描颜色未对准预测曲线140,从连续50页直到连续100页为止的预测颜色未对准量的改变量超过了100μm。
然后,当重新开始连续打印操作并进一步连续打印了25页时,也就是,从连续打印操作最初开始打印了125页时,由于预测的副扫描颜色未对准量超过了100μm,所以执行副扫描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作为这种校正控制的结果,副扫描颜色未对准量理想情况下变为零。然后,尽管重新开始了连续打印操作,但是从连续打印操作最初开始直到打印了150页,后来没有执行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在主扫描颜色未对准中,尽管当先前连续打印了100页时,通过主扫描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颜色未对准量变为零,但是由于根据主扫描颜色未对准预测曲线140,直到连续打印了150页为止预测的颜色未对准量的改变量不超过100μm,所以不执行主扫描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
注意,主扫描颜色未对准预测曲线140指示主扫描写起始位置颜色未对准量和主扫描总倍率颜色未对准量中更大的一个,并且例如在连续打印操作中,主扫描写起始位置颜色未对准量总是变得更大。另一方面,副扫描颜色未对准预测曲线141指示副扫描写起始位置颜色未对准量和副扫描倾斜颜色未对准量中更大的一个,并且例如在连续打印操作中,副扫描写起始位置颜色未对准量总是变得更大。注意,副扫描写起始位置颜色未对准量可以变得大于主扫描写起始位置颜色未对准量,这取决于比如图像形成装置的个体差异和安装环境之类的条件,并且在这种情形下能够执行这个实施例的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
注意,分开执行这两种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操作的原因是为了通过校正控制减少打印机对用户不可用的时间。这是因为检测颜色未对准量所需的时间占颜色未对准控制所需总时间的比例大,并且仅仅检测副扫描颜色未对准量所需的时间短于检测主扫描和副扫描颜色未对准量二者所需的时间。
主扫描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和副扫描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在上述执行定时执行。
[主扫描颜色未对准的检测机制]
在根据本发明的主扫描颜色未对准检测中,由AC颜色未对准所导致的主扫描检测误差通过不同于相关技术的方法去除(消除)。也就是,使用图12所示的主扫描颜色未对准检测图案和图11B所示的主扫描颜色未对准的检测计算方法。以下将参考图16A和图16B介绍除去AC分量的机制。
图16A示出了AC分量的实例,并且AC分量150示出如下的状态,其中由于驱动辊旋转速度的波动已经出现了驱动辊周期的副扫描重合失调。假设这样的AC分量150对各颜色都类似地产生。
图16B示出如下的状态,其中当由于AC分量150已经出现了副扫描重合失调时,主扫描颜色未对准检测图案(图12)的标记偏离了。图16B仅仅提取了黄色Y的标记。在图16B中,虚线指示没有任何重合失调的理想标记位置,而灰色标记指示产生了AC分量150时的标记位置。
由于配对1的标记L1Y和R1Y以及配对2的标记L2Y和R2Y在副扫描方向上由标记间隔p1(相同颜色之间)分开,所以各配对的标记假设在副扫描方向上由于AC分量引起的不同重合失调值。也就是,如图16A所示,由于配对1的标记的形成定时从配对2的标记的形成定时移动了p1,所以AC分量150在这些定时处具有不同的相位,并且各配对具有不同的副扫描重合失调值。如在此时的实际数值例如对于配对1是+30μm而对于配对2是+10μm。以下的说明将使用这些实际数值给出。
参考图16B,在配对1中,横线标记L1Y和斜线标记R1Y都等同地偏离了重合失调量=+30μm,它们的检测定时tL1(Y)和tR1(Y)也根据该重合失调量被延迟。也就是,配对1的检测定时tL1(Y)和tR1(Y)没有差异。同样,在配对2中,斜线标记L2Y和横线标记R2Y都等同地偏离了重合失调量=+10μm,并且它们的检测定时tL2(Y)和tR2(Y)根据该重合失调量被等同地延迟。也就是,配对2的检测定时tL2(Y)和tR2(Y)没有差异。
即使当由于AC分量而已经出现了副扫描重合失调时,如果在每个配对中它们的检测定时没有差异,则检测误差也绝不会随之产生。如以上使用图11B已经介绍过,由于主扫描重合失调值是使用每个配对的检测定时差异计算的,所以如果每个配对的检测定时没有AC分量造成的差异,就不会错误地检测出主扫描重合失调量。也就是,由AC分量导致的副扫描重合失调在每个配对的左右标记中同时地和等同地出现。由于这个原因,计算每个配对中检测(斜线)标记与参考(横线)标记之间的检测定时差异的本发明的主扫描重合失调检测方法,能够自动地除去AC分量造成的检测误差,所述检测误差彼此抵消。
在实际计算公式中,由于从配对1计算主扫描重合失调值dxR(Y)(等式(20)),并且从配对2计算主扫描重合失调值dxL(Y)(等式(21)),所以由AC分量导致的检测误差变为零。由于AC分量造成的主扫描重合失调值dxL(Y)和dxR(Y)的检测误差变为零,所以在后面要计算的每个主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值xtop和主扫描总倍率偏离值xtw的计算中没有混入检测误差。
注意,图16A所示的AC分量150由驱动辊的旋转速度的波动所导致,如以上介绍。不过,本发明不限于此。同一机制能够除去由任何其他AC分量所导致的检测误差,任何其他AC分量例如是要驱动的感光鼓、带、偏心轮传动装置的多种速度波动等。更严格地说,能够除去由AC分量导致的检测误差,该分量改变了取决于副扫描位置的副扫描重合失调值,但是在左右重合检测传感器6L和6R的主扫描位置的左右副扫描重合失调值之间不产生差异。
[效果]
以下将介绍根据本发明的主扫描颜色未对准检测方法的使用效果。将介绍两种效果,也就是,主扫描重合失调检测的精度提高和检测图案长度的缩短。
首先介绍主扫描重合失调检测的精度提高。注意,检测精度表明由AC分量导致的检测误差的程度。至于平均多组检测图案的相关技术(日本专利公开No.2001-356542)中的检测误差,即使当要除去由多个AC分量导致的检测误差时,也不能够除去全部AC分量,并且检测误差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残存。
相反,当使用根据本发明的主扫描颜色未对准检测方法时,即使对于任何AC分量、非周期分量和多个AC分量,也都能够除去检测误差,如从对用于除去上述AC分量的机制的说明(图16A和图16B)能够清楚的。检测误差理想情况下变为零。也就是,与相关技术相比提高了主扫描重合失调检测的精度。尤其是,与相关技术相比,即使对许多AC分量,它也非常有利于除去全部检测误差。
以下将介绍检测图案长度的缩短。本发明的检测图案在副扫描方向上每个颜色仅仅包括两对标记(总共四个标记),也就是,在副扫描方向上对于四个颜色仅仅八对标记(总共32个标记)。这个实施例的主扫描重合失调检测图案的总长度为大约35.6mm(840个点),它比带总长度B=700mm短得多。另一方面,在通过布置多组检测图案来执行平均化的相关技术(日本专利公开No.2001-356542)中,由于带的整个表面通常被用于除去尽可能多的AC分量,其图案总长度几乎等于带总长度。所以,本发明的检测图案长度能够比相关技术的长度(例如图28)短得多。
图案长度的这种缩短能够缩短检测主扫描重合失调所需的时间,并且通过校正控制能够有效地减少打印机对用户不可用的时间。同样,由于标记的数目小,所以也能够有效地压缩调色剂消耗。注意,能够大幅缩短检测图案长度的原因依赖于作为第一效果的主扫描重合失调检测的精度提高。由于能够精确地除去由AC分量导致的全部检测误差,所以与相关技术不同,不需要布置许多图案组。
[修改]
[标记角度的修改]
在这个实施例的主扫描重合失调检测图案(图12)中,要用作检测标记的斜线标记与带传送方向成45°的角。不过,本发明不限于这个角度。以下将参考图17A和17B以及图18介绍当检测(斜线)标记形成不同于45°的角时的检测方法。
图17A示出如下的情况,其中仅仅要由黄色Y的标记的配对2的检测图案L2Y形成的角度在主扫描重合失调检测图案中从45°改变为26.565°。图17B示出了在图17A所示检测图案中已经出现了主扫描重合失调时,配对2的标记的状态。当产生了+100μm的主扫描重合失调量时,形成26.565°角的检测图案L2Y在重合检测传感器6L的标记位置在副扫描方向上移动了+200μm。由于图17B中的26.565°的标记具有小于形成45°角标记的锐角,所以由主扫描方向上标记移动量在副扫描方向上的移动量不具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并且该标记移动了更大的量从而改进灵敏度。
当形成角度=θ度的斜线标记的移动量为x时,在副扫描方向的移动量y能够通过y=x×tan(90°-θ)计算。也就是,在副扫描方向的移动量根据要由标记形成的角度θ改变。当θ为小于45°的锐角时,y大于x;当θ为大于45°的更钝的角时,y小于x。移动量y与x之间的幅度关系由某比率取代,并且其比率y/x在后文将被称为灵敏度比率。图18是示出这种灵敏度比率y/x与标记角θ度之间的关系的表格。注意,在图17B中形成角度=26.565°的标记具有灵敏度比率=2。
在这种情况下,当进行使用图11A和图11B介绍的检测计算时,造成了问题。在图17B所示的情况下,配对2的主扫描重合失调检测值被计算为+200μm,它不同于真实的主扫描重合失调值=+100μm,并且导致了检测误差。因此,这个检测值必须被校正。通过把检测值乘以作为图18所示灵敏度比率的倒数的校正系数α,能够得到这种校正。
以下将介绍校正的检测公式的细节,同时把由配对1的检测(斜线)标记要形成的角一般化为θ1,而把由配对2的检测(斜线)标记要形成的角一般化为θ2。各检测标记的校正系数α1和α2能够由下式计算:
α1=1/tan(90°-θ1)=cot(90°-θ1)...(37)
α2=1/tan(90°-θ2)=cot(90°-θ2)...(38)
下一步,在步骤S122中主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值xtop(Y)的计算公式被修改为:
xtop ( Y ) = 1 2 ( &alpha; 1 &times; dxR ( Y ) + &alpha; 2 &times; dxL ( Y ) )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 39 )
同样,在步骤S123中主扫描总倍率偏离值xtw(Y)的计算公式被修改为:
xtw(Y)=α1×dxR(Y)-α2×dxL(Y)    (40)
利用类似方法,也能够修改剩余颜色,也就是,品红M、青色C和黑色K的主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值xtop和主扫描总倍率偏离值xtw的计算公式。
注意,这个实施例已经例示如下的状态,其中在重合检测传感器6L和6R被布置为副扫描方向上没有任何重合失调的状态下,标记要被形成为在副扫描方向上没有任何重合失调,如在例如图12中所示。不过本发明不限于这样的特定状态。例如,当重合检测传感器6L和6R被布置为例如在副扫描方向上偏离100μm时,要形成的标记也在副扫描方向上偏离100μm,从而允许重合检测传感器6L和6R同时检测这些标记。
[潜像重合检测]
作为独立地执行副扫描重合失调校正控制的布置,这个实施例采用使用图6A和图6B所示的调色剂标记的检测方法。作为替代,可以使用在相关技术中介绍的日本专利公开No.2001-356542的使用潜像图案的副扫描重合失调检测方法。这是因为使用潜像图案的检测方法需要的检测时间短于使用这个实施例的调色剂标记的检测方法。所以,通过与本发明的主扫描重合失调检测一起使用上述检测方法,在主扫描和副扫描两个方向上的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操作都能够在更短的时段内有效地执行。
<第二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遭受的问题在于,在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执行定时的段落中所介绍的连续打印之时执行主扫描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图14)时,根据副扫描方向上的倾斜重合失调值(副扫描倾斜重合失调)产生了主扫描总倍率偏离的检测误差。由于这个原因,这个实施例的特征在于,根据副扫描倾斜重合失调值校正主扫描总倍率偏离检测值。
[由副扫描倾斜重合失调导致的问题]
图19A和图19B示出根据副扫描倾斜重合失调值产生主扫描总倍率偏离检测误差的问题。图19A示出副扫描倾斜重合失调的实例。副扫描倾斜190是线性扫描线倾斜,它在两个传感器之间具有倾斜量=60μm,并且产生在左重合检测传感器6L位置处的副扫描倾斜重合失调量=-30μm,和在右重合检测传感器6R位置处的副扫描倾斜重合失调量=+30μm。图19B示出产生副扫描倾斜190时,第一实施例的主扫描重合失调检测图案(图12)的状态。图19B仅仅提取黄色Y的标记作为黄色Y的副扫描倾斜。
由于在左重合检测传感器6L的位置产生了副扫描重合失调量=-30μm,所以左侧的横线标记L1Y和斜线标记L2Y都在与副扫描方向相反的方向上从其理想位置(虚线)移动了30μm。同样,由于在右重合检测传感器6R的位置产生了副扫描重合失调量=+30μm,所以右侧的斜线标记R1Y和横线标记R2Y都在副扫描方向上从其理想位置(虚线)移动了+30μm。不过,在图19B所示的重合失调产生状态下,为了易于理解起见标记位置与实际的重合失调相比被展示得夸大了。
此时,在各配对的左右标记之间的检测定时产生了根据具有倾斜量=60μm的重合失调的相对差异。也就是,这表明从检测标记的检测定时tR1(Y)减去参考标记的检测定时tL1(Y)所获得的右主扫描重合失调值dxR(等式(20))被不希望地检测为+60μm。实际上,由于没有产生主扫描重合失调,所以这个值是检测误差。同样,在配对2中,从检测标记的检测定时tL2(Y)减去参考标记的检测定时tR2(Y)所获得的左主扫描重合失调值dxL(等式(21))被不希望地检测为-60μm。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实际上没有产生主扫描重合失调,所以这个值是检测误差。
不过,由于通过计算检测出的左右主扫描重合失调值dxL和dxR的平均值(等式(28))计算主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值xtop(Y),所以检测误差从而彼此抵消并变为零。另一方面,由于通过计算检测出的左右主扫描重合失调值dxL与dxR之间的差(等式(32))计算主扫描总倍率偏离值xtw(Y),所以检测误差仍存在并为实际倾斜量的两倍120μm。因此,在第一实施例中,在主扫描重合失调检测定时产生副扫描倾斜时,在主扫描总倍率偏离值中产生了检测误差。
以下将介绍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这些差异包括主扫描重合失调检测图案(图12)和通过在主扫描重合失调校正控制中检测这些图案对主扫描重合失调值的计算(图11B)。
[主扫描重合失调检测图案]
图21示出这个实施例的主扫描重合失调检测图案。在这个实施例中,左右横线标记L3Y和R3Y作为第三配对被添加在第一实施例的检测图案(图12)的左右位置。添加的标记的检测定时被设置为tL3(Y)和tR3(Y)。注意,不仅对黄色Y而且对剩余颜色也就是品红M、青色C和黑色K也添加第三配对的类似标记。
同样,标记宽度w1、标记间隙w3和w5、标记纵向宽度w4等与第一实施例的检测图案(图12)的那些相同。颜色之间的标记间隔p2为大约13.1mm(310个点),并且检测图案的总长度为大约50.8mm(1200个点)。检测图案的这个总长度大于第一实施例中检测图案的35.6mm,但是它仍然比700mm的带总长度B短得多,并且这个实施例的检测图案仍然能够比相关技术的长度(例如图28)短得多。
[主扫描重合失调值计算]
图20A示出由重合检测传感器(6L)检测这个实施例的主扫描重合失调检测图案的处理序列。图20A中各步骤的处理与图11A所示的那些基本相同,所以将不重复其详细说明。以下将主要介绍与图11A的差异。由于这个实施例的主扫描重合失调检测图案包括一侧(L侧)的总共12个标记,所以在步骤S211中的循环处理从i=1至24重复,而在步骤S215中从i=1至12重复。
在步骤S219中,控制单元1根据总共12个标记的检测定时tL进行分离各颜色的各配对的检测定时的计算。黄色Y的各配对的检测定时是配对1的tL1(Y)、配对2的tL2(Y)和配对3的tL3(Y),并且能够通过下式分别计算:
tL1(Y)=tL(1)、tL2(Y)=tL(2)、tL3(Y)=tL(3)...(41)
利用类似方法,通过下列式子,能够分别计算剩余颜色,也就是,品红M、青色C和黑色K的各配对的检测定时:
tL1(M)=tL(4)、tL2(M)=tL(5)、tL3(M)=tL(6)...(42)
tL1(C)=tL(7)、tL2(C)=tL(8)、tL3(C)=tL(9)...(43)
tL1(K)=tL(10)、tL2(K)=tL(11)、tL3(K)=tL(12)...(44)
算出的各颜色的各配对的检测定时tL1、tL2和tL3指示图21所示的各标记的检测定时。在步骤S220中,控制单元1在EEPROM4中存储算出的各颜色的各配对的检测定时tL1、tL2和tL3。
图20B示出在这个实施例中计算两种不同的主扫描重合失调值,也就是,主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和主扫描总倍率偏离值的处理序列。图20B所示各步骤的处理与图11B所示的那些基本相同,所以将不重复其详细说明。以下将主要介绍与图11B的差异。
在作为在这个实施例中添加的处理的步骤S222中,控制单元1新计算了副扫描倾斜重合失调值yprl。通过下式,能够通过将配对3的左右横线标记的检测定时tL3(Y)与tR3(Y)之间的差乘以中间转印带30的移动速度Vp(mm/s)来计算黄色Y的副扫描倾斜重合失调值yprl(Y):
yprl(Y)=(tR3(Y)-tL3(Y))×Vp...(45)
利用类似方法,通过下列式子,能够分别计算剩余颜色,也就是,品红M、青色C和黑色K的重合失调值:
yprl(M)=(tR3(M)-tL3(M))×Vp...(46)
yprl(C)=(tR3(C)-tL3(C))×Vp...(47)
yprl(K)=(tR3(K)-tL3(K))×Vp...(48)
这个副扫描倾斜重合失调值yprl用于计算从重合检测传感器6L的主扫描位置到重合检测传感器6R的主扫描位置的扫描线的倾斜值。
在步骤S223中,控制单元1计算各颜色的主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值xtop。这些内容与图11B中步骤S122中的内容相同。
下一步,在步骤S224中,控制单元1计算各颜色的主扫描总倍率偏离值xtw。为了校正由副扫描倾斜重合失调量yprl(Y)导致的检测误差,通过使用下式,能够根据重合失调值dxL(Y)与dxR(Y)之间的差来计算黄色Y的主扫描总倍率偏离值xtw(Y):
xtw(Y)=dxR(Y)-dxL(Y)-2×yprl(Y)...(49)
利用类似方法,通过下列式子,能够分别计算剩余颜色,也就是,品红M、青色C和黑色K的重合失调值:
xtw(M)=dxR(M)-dxL(M)-2×yprl(M)...(50)
xtw(C)=dxR(C)-dxL(C)-2×yprl(C)...(51)
xtw(K)=dxR(K)-dxL(K)-2×yprl(K)...(52)
这个主扫描总倍率偏离值xtw用于计算由于从重合检测传感器6L的主扫描位置到重合检测传感器6R的主扫描位置的扫描线宽度的放大/减小所致的增大/减小值。然后在步骤S225,控制单元1在EEPROM4中存储各颜色的主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值xtop和主扫描总倍率偏离值xtw。
已经介绍了在这个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
在这个实施例中,通过根据副扫描倾斜重合失调量校正主扫描总倍率偏离的检测值,能够与任何副扫描倾斜重合失调量无关地获得更精确的主扫描总倍率偏离的检测。
[修改]
注意,在这个实施例中为了在主扫描总倍率偏离的计算时计算要被校正的副扫描倾斜重合失调值yprl,添加了用于倾斜检测的第三对横线标记,它们被示出在主扫描重合失调检测图案(图21)中,并且被用于每次检测倾斜。不过,用于检测副扫描倾斜的图案不限于如第三对横线标记的附加图案,而可以使用任何其他图案,只要能够检测副扫描倾斜即可。
同样,为了计算要校正的副扫描倾斜重合失调值yprl,向主扫描重合失调检测图案添加了每次检测倾斜所需的副扫描倾斜检测图案。不过,本发明不限于为每次检测倾斜的这样的布置。例如,可以使用在先前副扫描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之时检测出并被存储在EEPROM4中的倾斜值、在连续打印操作期间被预测出的倾斜值、根据这两个值算出的倾斜值、通过在工厂发货之时使用测量器件测量倾斜值而设置的固定倾斜值等等。这是因为这个实施例采用了在副扫描方向校正倾斜的布置,如图8A和图8B所示,但是不执行这样的倾斜校正的布置也有。在那种布置的情况下,由于它被设计为防止倾斜随时间的流逝而大幅改变,所以即使通过向检测图案添加新图案来检测倾斜也不需要每次都检测倾斜,并且也能够使用在副扫描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之时获得的先前倾斜值。
<第三实施例>
在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在主扫描重合失调检测图案中使用的两对检测(斜线)标记使用了斜线标记,它们与带传送方向形成的角具有相同的符号。不过,本发明不限于此,而可以使用形成了不同符号角的斜线标记。不过,当使用形成了不同符号角的斜线标记时,在第二实施例中随后的主扫描重合失调值计算公式和副扫描倾斜校正计算公式不同。出于这个原因,在这个实施例中,当两对检测(斜线)标记与带传送方向形成的角具有不同符号时,这些检测标记以检测图案为特征,以下将介绍适用于这样的标记的布置。
以下将介绍与第二实施例的差异。这些差异包括主扫描重合失调检测图案(图21)和通过检测这些图案对主扫描重合失调值的计算的执行(图20B)。
[主扫描重合失调检测图案]
图23示出根据这个实施例的主扫描重合失调检测图案。在这个实施例中,由配对1中右检测(斜线)标记R1Y形成的角度被设置为-45°,其具有的符号与由配对2中左检测标记L2Y形成的角度的符号不同。同样,对于剩余颜色,也就是品红M、青色C和黑色K,由配对1中的检测标记所形成的角被设置为-45°。由于图23所示的检测图案除形成的这些角的变化之外与图21所示的图案相同,所以将不给出详细的说明。
图24示出如下的状态,其中当产生作为DC分量的主扫描重合失调量=+100μm时,在这个实施例中的主扫描重合失调检测图案(图23)偏离了。图24仅仅提取黄色Y的标记。如从图24可见,使得角度=+45°形成的配对2的检测标记L2Y在副扫描方向偏离了+100μm,同时使得角度=-45°形成的配对2的检测标记R1Y(它在这个实施例中被改变了)在副扫描方向偏离了-100μm。因此,如果由检测(斜线)标记形成的角度的符号不同,则由于主扫描重合失调所致的检测标记在副扫描方向上的偏离方向不同。因此,在随后的检测计算中,必须考虑这些符号。
[主扫描重合失调值的计算]
图22A示出由重合检测传感器(6L)检测这个实施例的主扫描重合失调检测图案的处理序列。由于图22A所示的各步骤的处理与图20A所示的各步骤的处理相同,所以将不重复其详细说明。
图22B示出在这个实施例中对各颜色计算两种类型的主扫描重合失调值(也就是,主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和主扫描总倍率偏离值)的处理序列。由于图22B所示各步骤的处理与图20B所示各步骤的处理基本相同,将不重复其详细说明。以下将主要介绍与图20B的差异。
在步骤S231,控制单元1计算在重合检测传感器6L和6R处各颜色的主扫描重合失调值xL和xR。在黄色Y的配对1中,通过使用下式,能够在通过从检测标记的检测定时tR1(Y)减去参考标记的检测定时tL1(Y)而获得的定时差方面考虑检测标记的上述偏离方向的情况下计算要检测的主扫描重合失调值dxR:
dxR(Y)=-(tR1(Y)-tL1(Y))×Vp...(53)
其中Vp是中间转印带30的移动速度(mm/s)。至于配对2,由于形成角度的符号与第二实施例的检测标记L2Y的符号相同,所以由相同的计算公式(等式(21))能够检测和计算主扫描重合失调值dxL,并且将不重复其详细说明。
利用类似方法,根据下列式子,能够分别计算剩余颜色,也就是,品红M、青色C和黑色K的配对1中的主扫描重合失调值dxR:
dxR(M)=-(tR1(M)-tL1(M))×Vp...(54)
dxR(C)=-(tR1(C)-tL1(C))×Vp...(55)
dxR(K)=-(tR1(K)-tL1(K))×Vp...(56)
以下将介绍当已经出现了图19A中介绍的副扫描倾斜时,在步骤S231中检测和计算的主扫描重合失调量dxR和dxL会变为何种检测误差。由于在右重合检测传感器6R的位置产生了副扫描重合失调量=+30μm,所以能够从黄色Y的配对1检测的主扫描重合失调值dxR(Y)是-30μm。注意,这个值具有的符号不同于第二实施例中的符号。然后,由于在左重合检测传感器6L的位置产生了副扫描重合失调量=-30μm,所以能够从黄色Y的配对2检测的主扫描重合失调值dxL(Y)也是-30μm。
也就是,关于倾斜量=60μm的这个重合失调,在右和左的主扫描重合失调值dxR和dxL中检测出相同符号的-30μm的误差。因此,由于通过对检测出的右和左主扫描重合失调值dxR和dxL进行平均化来计算主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值xtop(Y),所以检测误差没有因而彼此抵消,而且误差=-30μm仍存在。另一方面,由于通过计算检测的右主扫描重合失调值dxR与左主扫描重合失调值dxL之间的差来计算主扫描总倍率偏离值xtw(Y),所以检测误差彼此抵消为0μm。
所以在这个实施例中,当产生副扫描倾斜时,仅仅在主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值中产生了检测误差,这与在第二实施例中不同。
在步骤S232,控制单元1计算各颜色的副扫描倾斜重合失调值yprl。这些内容与图20B的步骤S222中的内容相同。
下一步,在步骤S233,控制单元1计算各颜色的主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值xtop。如以上介绍,当产生副扫描倾斜时,由于在主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值中产生了检测误差,所以控制单元1使用副扫描倾斜重合失调值yprl校正检测误差。为了校正由副扫描倾斜重合失调量yprl(Y)所导致的检测误差,通过使用下式,能够根据主扫描方向上的重合失调值dxL(Y)和dxR(Y)的平均值来计算黄色Y的主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值xtop(Y):
xtop ( Y ) = 1 2 ( dxR ( Y ) + dxL ( Y ) ) + 1 2 yprl ( Y )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 57 )
利用类似方法,通过下列式子,能够分别计算剩余颜色,也就是,品红M、青色C和黑色K的重合失调值:
xtop ( M ) = 1 2 ( dxR ( M ) + dxL ( M ) ) + 1 2 yprl ( M )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 58 )
xtop ( C ) = 1 2 ( dxR ( C ) + dxL ( C ) ) + 1 2 yprl ( C )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 59 )
xtop ( K ) = 1 2 ( dxR ( K ) + dxL ( K ) ) + 1 2 yprl ( K )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 60 )
下一步,在步骤S234,控制单元1计算各颜色的主扫描总倍率偏离值xtw。如以上介绍,由于在这个实施例中即使当产生了副扫描倾斜时在主扫描总倍率偏离值中也没有产生检测误差,所以与在第二实施例中不同的,不需要校正主扫描总倍率偏离值xtw。因此,这些内容与图11B所示步骤S123中的内容相同。
已经介绍了这个实施例中与第二实施例的差异。
在这个实施例中,即使在两对检测(斜线)标记对应于使这些检测标记与带传送方向形成的角度符号不同的标记时,也能够与副扫描倾斜重合失调量无关地检测出高精度的主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和主扫描总倍率偏离量。
<第四实施例>
在第二和第三实施例中,当产生副扫描倾斜重合失调量时,主扫描重合失调值的检测需要根据倾斜重合失调量进行校正。这个实施例的特征在于,不需要副扫描倾斜重合失调校正。
在第二实施例中,当由两对检测(斜线)标记形成的角度具有相同符号时,需要副扫描倾斜重合失调校正的主扫描重合失调项是主扫描总倍率偏离值。在第三实施例中,当由两对检测(斜线)标记形成的角度具有不同符号时,需要副扫描倾斜重合失调校正的主扫描重合失调项是主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值。因此,这个实施例组合这两种布置以选择地采用没有任何副扫描倾斜重合失调校正的主扫描重合失调项。
以下将介绍与第一至第三实施例的差异。这些差异包括主扫描重合失调检测图案(图12、图21和图23)以及在主扫描颜色未对准校正控制中通过检测这些图案的主扫描重合失调值计算(图11B、图20B和图22B)。
[主扫描重合失调检测图案]
图26示出根据第这个实施例的主扫描重合失调检测图案。在这个实施例中,向第一实施例的检测图案(图12)增加了第三配对的标记,也就是,参考(横线)标记L3Y和使角度=-45°(其符号与配对1的检测标记的符号相反)形成的检测(斜线)标记R3Y。所增加的标记与第三实施例的标记(配对1)相同。这些标记的检测定时分别是tL3(Y)和tR3(Y)。注意,不仅对黄色Y而且也对剩余颜色,也就是,品红M、青色C和黑色K,增加了类似的第三配对的标记。
注意,在这个实施例介绍的检测图案的布置实例中,为了方便起见横线标记L3也将被描述为第三参考标记,而斜线标记R3也将被描述为第三检测标记。
同样,标记宽度w1、标记间隙w3和w5、标记纵向宽度w4等与第一实施例的检测图案(图12)的那些相同。颜色之间的标记间隔p2为大约15.2mm(360个点),而检测图案的总长度为大约59.3mm(1400个点)。检测图案的这个总长度大于第一实施例检测图案的35.6mm和第二(第三)实施例检测图案的大约50.8mm。不过,这个总长度比700mm的带总长度B短得多。所以,这个实施例的检测图案的总长度仍然比相关技术的长度短得多。
[主扫描重合失调值计算]
图25A示出使用重合检测传感器(6L)检测这个实施例的主扫描重合失调检测图案的处理序列。由于图25A所示的各步骤的处理与图20A所示的各步骤的处理相同,所以将不重复其详细说明。
图25B示出在这个实施例中对各颜色计算两种类型的主扫描重合失调值(也就是主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和主扫描总倍率偏离值)的处理序列。由于图25B所示各步骤的处理与图11B所示各步骤的处理基本相同,将不重复其详细说明。以下将主要介绍与图11B的差异。
在步骤S251,控制单元1计算在重合检测传感器6L和6R处各颜色的主扫描重合失调值xL和xR。
控制单元1根据黄色Y的配对1中的检测标记的检测定时tR1(Y)和参考标记的检测定时tL1(Y),计算主扫描重合失调值dxR1。控制单元1根据配对2中的检测标记的检测定时tL2(Y)和参考标记的检测定时tR2(Y),计算主扫描重合失调值dxL。控制单元1根据配对3中的检测标记的检测定时tR3(Y)和参考标记的检测定时tL3(Y),计算主扫描重合失调值dxR3。由于与第一实施例(配对1和配对2)中相同的计算公式适用于配对1和配对2,并且与第三实施例(配对1)中相同的计算公式适用于配对3,所以将不重复其详细说明。
通过下列式子,使用中间转印带30的移动速度Vp(mm/s),能够计算从各配对检测的主扫描重合失调值dxR1、dxL和dxR3:
dxR1(Y)=(tR1(Y)-tL1(Y))×Vp...(61)
dxL(Y)=(tL2(Y)-tR2(Y))×Vp...(62)
dxR3(Y)=-(tR3(Y)-tL3(Y))×Vp...(63)
利用类似方法,通过下列式子,能够分别计算从剩余颜色,也就是,品红M、青色C和黑色K的各配对检测的主扫描重合失调值dxR1、dxL和dxR3:
dxR1(M)=(tR1(M)-tL1(M))×Vp...(64)
dxL(M)=(tL2(M)-tR2(M))×Vp...(65)
dxR3(M)=-(tR3(M)-tL3(M))×Vp...(66)
dxR1(C)=(tR1(C)-tL1(C))×Vp...(67)
dxL(C)=(tL2(C)-tR2(C))×Vp...(68)
dxR3(C)=-(tR3(C)-tL3(C))×Vp...(69)
dxR1(K)=(tR1(K)-tL1(K))×Vp...(70)
dxL(K)=(tL2(K)-tR2(K))×Vp...(71)
dxR3(K)=-(tR3(K)-tL3(K))×Vp...(72)
以下将介绍当已经出现了图19A中介绍的副扫描倾斜时,在步骤S251中检测和计算的主扫描重合失调量dxR1、dxL和dxR3会变为何种检测误差。由于在右重合检测传感器6R的位置处产生了副扫描重合失调量=+30μm,所以能够从黄色Y的配对1检测的主扫描重合失调值dxR1(Y)是+30μm,而能够从配对3检测的主扫描重合失调值dxR3(Y)是-30μm。然后,由于在左重合检测传感器6L的位置处产生了副扫描重合失调量=-30μm,所以能够从黄色Y的配对2检测的主扫描重合失调值dxL(Y)是-30μm。
也就是,如从以上说明可见,在右重合检测传感器6R的位置处检测的主扫描重合失调值dxR1(Y)和dxR3(Y)具有的量与左主扫描重合失调值dxL(Y)的相同,但是一个值具有的符号与左侧值的符号相同,而另一个值具有的符号与左侧值的符号不同。因此,由于通过对检测出的右主扫描重合失调值dxR和左主扫描重合失调值dxL进行平均化,计算主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值xtop(Y)(等式(28)),所以可以把能够彼此抵消检测误差的dxR1(Y)用作dxR。
另一方面,由于通过计算检测出的右主扫描重合失调值dxR与左主扫描重合失调值dxL之间的差,来计算主扫描总倍率偏离值xtw(Y)(等式(32)),所以可以把能够彼此抵消检测误差的dxR3(Y)用作dxR。通过选择地使用右主扫描重合失调值,能够防止检测误差产生。
下一步,在步骤S252,控制单元1计算各颜色的主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值xtop。如以上介绍,在计算中要使用的右主扫描重合失调值dxR使用配对1的dxR1。因此,通过下式,能够根据配对1和配对2的主扫描方向上的重合失调值dxR1(Y)和dxL(Y)计算黄色Y的主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值xtop(Y):
xtop ( Y ) = 1 2 ( dxR 1 ( Y ) + dxL ( Y ) )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 73 )
利用类似方法,通过下列式子,能够分别计算剩余颜色,也就是,品红M、青色C和黑色K的重合失调值:
xtop ( M ) = 1 2 ( dxR 1 ( M ) + dxL ( M ) )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 74 )
xtop ( C ) = 1 2 ( dxR 1 ( C ) + dxL ( C ) )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 75 )
xtop ( K ) = 1 2 ( dxR 1 ( K ) + dxL ( K ) ) &CenterDot; &CenterDot; &CenterDot; ( 76 )
下一步,在步骤S253,控制单元1计算主扫描总倍率偏离值xtw。如以上介绍,在计算中所用的右主扫描重合失调值dxR使用配对3的dxR3。因此,通过下式,能够根据配对3和配对2的主扫描方向上的重合失调值dxR3(Y)和dxL(Y)计算黄色Y的主扫描总倍率偏离值xtw(Y):
xtw(Y)=dxR3(Y)-dxL(Y)...(77)
利用类似方法,通过下列式子,能够分别计算剩余颜色,也就是,品红M、青色C和黑色K的重合失调值:
xtw(M)=dxR3(M)-dxL(M)...(78)
xtw(C)=dxR3(C)-dxL(C)...(79)
xtw(K)=dxR3(K)-dxL(K)...(80)
然后,在步骤S254中,控制单元1在EEPROM4中存储各颜色的主扫描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值xtop和主扫描总倍率偏离值xtw。已经介绍了在这个实施例中与第一、第二和第三实施例的差异。
因此,这个实施例允许主扫描重合失调值检测不需要任何副扫描倾斜重合失调的校正。
也能够由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者诸如CPU或MPU的器件)来实现本发明的各方面,所述计算机读出并执行在存储器器件上记录的程序,以执行以上介绍实施例的功能;以及也能够由如下方法来实现本发明的各方面,其步骤由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执行,方式为例如读出并执行在存储器器件上记录的程序,以执行以上介绍实施例的功能。为了这个目的,例如经由网络或从用作存储器器件的多种类型的记录介质(例如计算机可读介质)向计算机提供程序。
虽然已经参考示范实施例介绍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范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应当赋予最广泛的解释,以便包含一切这样的修改以及等同结构和功能。

Claims (16)

1.一种彩色图像形成设备(10),以串列方式包括对应于各颜色的多个图像形成装置(20-25),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20-25)用于在中间转印部件(30)或被传送的打印材料(12)上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装置(1),用于控制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来在所述中间转印部件(30)、所述打印材料(12)或传送所述打印材料的传送部件上形成重合失调检测图案;
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6L、6R),用于检测所形成的重合失调检测图案,所述第一检测装置(6L)和所述第二检测装置(6R)被布置为在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或者在与所述打印材料的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并列;
计算装置(1),用于根据由所述第一检测装置和所述第二检测装置对所述重合失调检测图案的检测结果来计算重合失调值;以及
校正装置(1),用于使用所述计算的重合失调值来校正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20-25)的图像形成条件,
其中,所述重合失调检测图案包括:
要由所述第一检测装置检测的第一检测标记(L2)和直线的第一参考标记(L1);以及
要由所述第二检测装置检测的第二检测标记(R1)和直线的第二参考标记(R2),
所述第一参考标记(L1)和所述第二参考标记(R2)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30)的所述移动方向或所述打印材料(12)的所述传送方向形成基本上90°的角度,
所述第二检测标记(R1)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30)的所述移动方向或所述打印材料(12)的所述传送方向形成的角度小于所述第一参考标记(L1)形成的角度,
所述第一检测标记(L2)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30)的所述移动方向或所述打印材料(12)的所述传送方向形成的角度小于所述第二参考标记(R2)形成的角度,
所述第一参考标记(L1)和所述第二检测标记(R1)被布置使得在所述中间转印部件(30)、所述打印材料(12)或所述传送部件上无重合失调出现时,由所述第一检测装置(6L)对所述第一参考标记(L1)的检测定时和由所述第二检测装置(6R)对所述第二检测标记(R1)的检测定时是同时的定时,
所述第二参考标记(R2)和所述第一检测标记(L2)被布置使得在所述中间转印部件(30)、所述打印材料(12)或所述传送部件上无重合失调出现时,由所述第一检测装置(6L)对所述第一检测标记(L2)的检测定时和由所述第二检测装置(6R)对所述第二参考标记(R2)的检测定时是同时的定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合失调值包括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值和总倍率偏离值,所述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值指示写起始位置的重合失调值,所述总倍率偏离值指示在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30)的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或者与所述打印材料(12)的所述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输出倍率的重合失调值,
所述计算装置(1)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参考标记(L1)与所述第二检测标记(R1)的检测定时之间差异以及所述第二参考标记(R2)与所述第一检测标记(L2)的检测定时之间差异的平均值来计算所述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值,以及
所述计算装置(1)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参考标记(L1)与所述第二检测标记(R1)的所述检测定时之间差异同所述第二参考标记(R2)与所述第一检测标记(L2)的检测定时之间差异之间的差异来计算所述总倍率偏离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令θ1为所述第一检测标记(L2)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30)的所述移动方向或所述打印材料(12)的所述传送方向形成的角度,以及
令θ2为所述第二检测标记(R1)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30)的所述移动方向或所述打印材料(12)的所述传送方向形成的角度,
当所述计算装置(1)计算所述第一参考标记(L1)与所述第二检测标记(R1)的检测定时之间的差异时,所述计算装置(1)用于将该差异乘以作为系数的cot(90°-θ2),以及
当所述计算装置(1)计算所述第二参考标记(R2)与所述第一检测标记(L2)的检测定时之间的差异时,所述计算装置(1)用于将该差异乘以作为系数的cot(90°-θ1)。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中任一项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装置用于基于由所述第一检测装置(6L)对所述第一参考标记(L1)的检测定时与由所述第二检测装置(6R)对所述第二检测标记(R1)的检测定时之间的差异以及由所述第一检测装置(6L)对所述第一检测标记(L2)的检测定时与由所述第二检测装置(6R)对所述第二参考标记(R2)的检测定时之间的差异,计算作为相对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30)的所述移动方向或所述打印材料(12)的所述传送方向的倾斜的倾斜重合失调值,以及
所述重合失调值被根据所述倾斜重合失调值校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检测标记(L2)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30)的所述移动方向或所述打印材料(12)的所述传送方向形成的角度同所述第二检测标记(R1)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30)的所述移动方向或所述打印材料(12)的所述传送方向形成的角度具有相同符号时,所述计算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倾斜重合失调值来校正所述重合失调值的所述总倍率偏离值。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检测标记(L2)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30)的所述移动方向或所述打印材料(12)的所述传送方向形成的角度同所述第二检测标记(R1)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30)的所述移动方向或所述打印材料(12)的所述传送方向形成的角度具有不同符号时,所述计算装置用于根据所述倾斜重合失调值来校正所述重合失调值的所述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标记(L2)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30)的所述移动方向或所述打印材料(12)的所述传送方向形成的角度为45°,以及
所述第二检测标记(R1)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30)的所述移动方向或所述打印材料(12)的所述传送方向形成的角度为45°。
8.一种彩色图像形成设备(10),以串列方式包括对应于各颜色的多个图像形成装置(20-25),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20-25)用于在中间转印部件(30)或被传送的打印材料(12)上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包括:
控制装置(1),用于控制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来在所述中间转印部件(30)、所述打印材料(12)或传送所述打印材料(12)的传送部件上形成重合失调检测图案;
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6L、6R),用于检测在所述中间转印部件(30)、所述打印材料(12)或传送所述打印材料(12)的所述传送部件上形成的所述重合失调检测图案,所述第一检测装置(6L)和所述第二检测装置(6R)被布置为在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30)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或者在与所述打印材料(12)的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并列;
计算装置(1),用于根据由所述第一检测装置(6L)和所述第二检测装置(6R)对所述重合失调检测图案的检测结果来计算重合失调值;以及
校正装置(1),用于根据所计算的重合失调值来校正所述多个图像形成装置(20-25)的图像形成条件,
其中,所述重合失调检测图案包括:
要由所述第一检测装置(6L)检测的第三参考标记(L3)、第一检测标记(L2)和直线的第一参考标记(L1);以及
要由所述第二检测装置(6R)检测的第三检测标记(R3)、第二检测标记(R1)和直线的第二参考标记(R2),
所述第一参考标记(L1)、所述第二参考标记(R2)和所述第三参考标记(L3)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30)的所述移动方向或所述打印材料(12)的所述传送方向形成基本上90°的角度,
所述第二检测标记(R1)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30)的所述移动方向或所述打印材料(12)的所述传送方向形成的角度小于所述第一参考标记(L1)形成的角度,
所述第一检测标记(L2)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30)的所述移动方向或所述打印材料(12)的所述传送方向形成的角度小于所述第二参考标记(R2)形成的角度,
所述第三检测标记(R3)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30)的所述移动方向或所述打印材料(12)的所述传送方向形成的角度具有的符号不同于所述第二检测标记(R1)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30)的所述移动方向或所述打印材料(12)的所述传送方向形成的角度具有的符号,
所述第一参考标记(L1)和所述第二检测标记(R1)被布置使得在所述中间转印部件(30)或所述打印材料(12)上无重合失调出现时,由所述第一检测装置(6L)对所述第一参考标记(L1)的检测定时和由所述第二检测装置(6R)对所述第二检测标记(R1)的检测定时是同时的定时,
所述第二参考标记(R2)和所述第一检测标记(L2)被布置使得在所述中间转印部件(30)或所述打印材料(12)上无重合失调出现时,由所述第一检测装置(6L)对所述第一检测标记(L2)的检测定时和由所述第二检测装置(6R)对所述第二参考标记(R2)的检测定时是同时的定时,
所述第三参考标记(L3)和所述第三检测标记(R3)被布置使得在所述中间转印部件(30)或所述打印材料(12)上无重合失调出现时,由所述第一检测装置(6L)对所述第三参考标记(L3)的检测定时和由所述第二检测装置(6R)对所述第三检测标记(R3)的检测定时是同时的定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合失调值包括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值和总倍率偏离值,所述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值指示写起始位置的重合失调值,所述总倍率偏离值指示在与所述中间转印部件(30)的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或者与所述打印材料(12)的所述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输出倍率的重合失调值,
所述计算装置(1)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参考标记(L1)与所述第二检测标记(R1)的检测定时之间差异以及所述第二参考标记(R2)与所述第一检测标记(L2)的检测定时之间差异的平均值来计算所述写起始位置重合失调值,以及
所述计算装置(1)用于根据所述第三参考标记(L3)与所述第三检测标记(R3)的检测定时之间差异的不同符号的值同所述第二参考标记(R2)与所述第一检测标记(L2)的检测定时之间差异之间的差异来计算所述总倍率偏离值。
10.一种彩色图像形成设备(10),其特征在于包括:
图像形成装置(20-25),用于形成重合失调检测图案;
转印部件(30),所述重合失调检测图案被转印到所述转印部件(30)上;
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6L、6R),被布置为在与所述转印部件(30)的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并列;
计算装置(1),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检测装置(6L)和所述第二检测装置(6R)的检测结果来计算重合失调值;以及
控制装置(1),用于基于所述重合失调值来控制所述图像形成装置(20-25)的图像形成条件,
其中,所述重合失调检测图案包括要由所述第一检测装置(6L)检测的第一检测标记(L2)和直线的第一参考标记(L1);以及要由所述第二检测装置(6R)检测的第二检测标记(R1)和直线的第二参考标记(R2),以及
所述第一检测装置(6L)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参考标记(L1),然后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检测标记(L2),以及所述第二检测装置(6R)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检测标记(R1),然后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参考标记(R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参考标记(L1)和所述第二检测标记(R1)被布置使得在所述转印部件(30)上无重合失调出现时,由所述第一检测装置(6L)对所述第一参考标记(L1)的检测定时和由所述第二检测装置(6R)对所述第二检测标记(R1)的检测定时是同时的定时,以及
所述第二参考标记(R2)和所述第一检测标记(L2)被布置使得在所述转印部件(30)上无重合失调出现时,由所述第一检测装置(6L)对所述第一检测标记(L2)的检测定时和由所述第二检测装置(6R)对所述第二参考标记(R2)的检测定时是同时的定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当重合失调出现在与所述转印部件(30)的所述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时,由所述第一检测装置(6L)和所述第二检测装置(6R)对所述第一检测标记(L2)和所述第二检测标记(R1)的检测定时不同于在无重合失调出现时的检测定时,以及由所述第一检测装置(6L)和所述第二检测装置(6R)对所述第一参考标记(L1)和所述第二参考标记(R2)的检测定时与在无重合失调出现时的检测定时相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合失调检测图案进一步包括要由所述第一检测装置(6L)检测的直线的第三参考标记和要由所述第二检测装置(6R)检测的直线的第四参考标记,以及
所述第一检测装置(6L)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检测标记(L2),然后用于检测所述第三参考标记,以及所述第二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检测标记(R1),然后用于检测所述第四参考标记。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参考标记和所述第四参考标记被布置使得由所述第一检测装置(6L)对所述第三参考标记的检测定时和由所述第二检测装置(6R)对所述第四参考标记的检测定时是同时的定时。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合失调检测图案进一步包括要由所述第一检测装置(6L)检测的直线的第三参考标记和要由所述第二检测装置(6R)检测的第三检测标记,以及
所述第一检测装置(6L)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检测标记,然后用于检测所述第三参考标记,以及所述第二检测装置(6R)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检测标记,然后用于检测所述第三检测标记。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彩色图像形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参考标记和所述第三检测标记被布置使得在所述转印部件(30)上无重合失调出现时,由所述第一检测装置(6L)对所述第三参考标记的检测定时和由所述第二检测装置(6R)对所述第三检测标记的检测定时是同时的定时。
CN201310332640.8A 2012-08-02 2013-08-02 彩色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371349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910440.XA CN106385523B (zh) 2012-08-02 2013-08-02 彩色图像形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72304 2012-08-02
JP2012172304A JP6112800B2 (ja) 2012-08-02 2012-08-02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10440.XA Division CN106385523B (zh) 2012-08-02 2013-08-02 彩色图像形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713493A true CN103713493A (zh) 2014-04-09
CN103713493B CN103713493B (zh) 2016-12-07

Family

ID=4887416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332640.8A Active CN103713493B (zh) 2012-08-02 2013-08-02 彩色图像形成设备
CN201610910440.XA Active CN106385523B (zh) 2012-08-02 2013-08-02 彩色图像形成设备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910440.XA Active CN106385523B (zh) 2012-08-02 2013-08-02 彩色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310705B2 (zh)
EP (1) EP2693735B1 (zh)
JP (1) JP6112800B2 (zh)
KR (2) KR101683946B1 (zh)
CN (2) CN10371349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98402A (zh) * 2016-01-26 2017-08-01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
CN108475030A (zh) * 2015-11-16 2018-08-31 惠普打印机韩国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197610A (ja) 2014-04-01 2015-11-0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335639B2 (ja) * 2014-05-21 2018-05-3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6511381B2 (ja) * 2015-10-09 2019-05-15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画像形成装置
JP6565823B2 (ja) * 2016-08-08 2019-08-28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403814B2 (ja) * 2017-01-18 2018-10-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6874422B2 (ja) * 2017-02-28 2021-05-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画像処理方法
CN108398626A (zh) * 2018-02-05 2018-08-14 深圳市维圳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pcb板扫描测试装置
JP2020008620A (ja) * 2018-07-03 2020-01-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195828B2 (ja) * 2018-09-10 2022-12-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86068A (ja) * 2018-11-21 2020-06-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22157437A (ja) * 2021-03-31 2022-10-1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41895A1 (en) * 2002-08-29 2004-03-04 Konica Corporation Sensor attachment position determining metho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20050041990A1 (en) * 2003-08-22 2005-02-24 Mitsugu Sugiyama Method, system and software program for correcting positional color misalignment
CN1967398A (zh) * 2005-11-14 2007-05-23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和调整颜色偏移的方法
JP2007232763A (ja) * 2006-02-27 2007-09-13 Canon Inc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20070268358A1 (en) * 2006-05-16 2007-11-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80226359A1 (en) * 2007-03-14 2008-09-1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Forming Device
CN101470378A (zh) * 2007-12-25 2009-07-0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16351A (ja) * 1984-04-12 1985-10-29 Fuji Photo Film Co Ltd 階調処理条件の自動設定方法
JP2001034026A (ja) * 1999-07-19 2001-02-09 Canon Inc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356542A (ja) 2000-06-16 2001-12-26 Canon Inc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記憶媒体
JP3891135B2 (ja) * 2003-03-27 2007-03-14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4613647B2 (ja) * 2005-03-14 2011-01-19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出力装置
KR100782833B1 (ko) * 2006-01-20 2007-12-0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칼라 레지스트레이션 오차 검출수단을 구비하는 인쇄기 및그 칼라 레지스트레이션 오차 검출 방법
JP4963390B2 (ja) * 2006-09-19 2012-06-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位置ずれ補正装置及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EP1947522A1 (en) * 2007-01-22 2008-07-23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with misalignment correction
US8194266B2 (en) * 2007-12-19 2012-06-05 Ricoh Company, Ltd. Positional error detec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computer-readable storage medium
JP5206339B2 (ja) * 2007-12-19 2013-06-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位置ずれ量検出装置、位置ずれ量検出方法、位置ずれ量検出プログラム
EP2076015B1 (en) * 2007-12-25 2016-06-2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251300B2 (ja) 2008-02-21 2013-07-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146034B2 (ja) 2008-03-19 2013-02-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5495831B2 (ja) * 2009-02-13 2014-05-2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278074B2 (ja) 2009-03-18 2013-09-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KR101639808B1 (ko) * 2009-10-14 2016-07-1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및 화상형성장치의 자동색상정렬방법
JP4915453B2 (ja) * 2010-01-28 2012-04-11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91657A (ja) * 2010-03-16 2011-09-29 Ricoh Co Ltd 反射型光学センサ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801553B2 (ja) * 2010-12-14 2015-10-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5883632B2 (ja) * 2011-12-09 2016-03-15 三星電子株式会社Samsung Electronics Co.,Ltd.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カラーレジストレーション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41895A1 (en) * 2002-08-29 2004-03-04 Konica Corporation Sensor attachment position determining metho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20050041990A1 (en) * 2003-08-22 2005-02-24 Mitsugu Sugiyama Method, system and software program for correcting positional color misalignment
CN1967398A (zh) * 2005-11-14 2007-05-23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设备和调整颜色偏移的方法
JP2007232763A (ja) * 2006-02-27 2007-09-13 Canon Inc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20070268358A1 (en) * 2006-05-16 2007-11-22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080226359A1 (en) * 2007-03-14 2008-09-18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Forming Device
CN101470378A (zh) * 2007-12-25 2009-07-01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75030A (zh) * 2015-11-16 2018-08-31 惠普打印机韩国有限公司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8475030B (zh) * 2015-11-16 2022-02-08 惠普发展公司,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图像形成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06998402A (zh) * 2016-01-26 2017-08-01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
CN106998402B (zh) * 2016-01-26 2019-11-05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40018144A (ko) 2014-02-12
US20140037343A1 (en) 2014-02-06
KR101683946B1 (ko) 2016-12-07
EP2693735B1 (en) 2022-06-15
JP6112800B2 (ja) 2017-04-12
KR20160060022A (ko) 2016-05-27
JP2014032291A (ja) 2014-02-20
CN103713493B (zh) 2016-12-07
KR101730765B1 (ko) 2017-04-26
US9310705B2 (en) 2016-04-12
CN106385523A (zh) 2017-02-08
CN106385523B (zh) 2020-03-24
EP2693735A3 (en) 2016-12-28
EP2693735A2 (en) 2014-02-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713493A (zh) 彩色图像形成设备
CN102314114B (zh) 彩色图像形成装置
KR100338744B1 (ko) 인쇄기및그컬러레지스트레이션에러보정방법
US7623143B2 (en) Light quantity adjusting apparatus, color-registration-deviation amount detecting apparatus light quantity adjusting method, and color-registration-deviation amount detecting method
US840664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temperature-based color control
EP2541892B1 (en) Colo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3389634B (zh) 用于执行配准和浓度校正控制的图像形成装置
US902601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 patch forming unit
US6133932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djusting a line synchronization signal in response to photoreceptor motion
US829573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7118279A (ja) 光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0507744C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902175B (zh) 图像形成装置和旋转多面镜的旋转相位差调整方法
KR100497348B1 (ko) 인쇄기 광주사시스템의 이미지주사 개시시기 조정방법
JP200625604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403814B2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5355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07883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442407B2 (en) Apparatus, controller, and method of forming multicolor toner image
JP200629776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148296A (ja) 位置ずれ補正方法及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EP0998112B1 (en) Optical scanning system for printer and method for adjusting starting point of image scanning
JP675890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26479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11085729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色ずれ補正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