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608705B - 滤光片、固体摄像元件、摄像装置用透镜和摄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滤光片、固体摄像元件、摄像装置用透镜和摄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608705B
CN103608705B CN201280028084.9A CN201280028084A CN103608705B CN 103608705 B CN103608705 B CN 103608705B CN 201280028084 A CN201280028084 A CN 201280028084A CN 103608705 B CN103608705 B CN 10360870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ar infrared
wavelength
compound
absorbance
infrared absorb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28084.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608705A (zh
Inventor
长谷川诚
柏原智
下田博司
关川贤太
涩谷崇
大泽光生
上条克司
有岛裕之
熊井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GC Inc
Original Assignee
Asahi Glas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7296012&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03608705(B)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ahi Glass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ahi Glas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79436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405707B/zh
Publication of CN1036087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0870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60870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60870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2Absorbing filters
    • G02B5/223Absorbing filters containing organic substances, e.g. dyes, inks or pig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2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 G02B13/004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at least one aspherical surface having four len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23/00Methine or polymethine dyes, e.g. cyanine dyes
    • C09B23/02Methine or polymethine dyes, e.g. cyanine dyes the polymethine chain containing an odd number of >CH- or >C[alkyl]- groups
    • C09B23/08Methine or polymethine dyes, e.g. cyanine dyes the polymethine chain containing an odd number of >CH- or >C[alkyl]- groups more than three >CH- groups, e.g. polycarbocyanines
    • C09B23/086Methine or polymethine dyes, e.g. cyanine dyes the polymethine chain containing an odd number of >CH- or >C[alkyl]- groups more than three >CH- groups, e.g. polycarbocyanines more than five >CH-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23/00Methine or polymethine dyes, e.g. cyanine dyes
    • C09B23/10The polymethine chain containing an even number of >CH- groups
    • C09B23/107The polymethine chain containing an even number of >CH- groups four >CH- group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BORGANIC DYES OR CLOSELY-RELATED COMPOUNDS FOR PRODUCING DYES, e.g. PIGMENTS; MORDANTS; LAKES
    • C09B57/00Other synthetic dyes of known constitution
    • C09B57/007Squaraine dy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00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1/04Optical el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which they are made; Optical coatings for optical elements made of organic materials, e.g. plastic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13/00Optical objective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the purposes specified below
    • G02B13/001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 G02B13/001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 G02B13/005Miniaturised objectives for electronic devices, e.g. portable telephones, webcams, PDAs, small digital cameras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s design having spherical lenses onl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08Filters for use with infrared 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e.g. for separating visible light from infrared and/or ultraviolet radi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8Interference filters
    • G02B5/281Interference filters designed for the infrared light
    • G02B5/282Interference filters designed for the infrared light reflecting for infrared and transparent for visible light, e.g. heat reflectors, laser protec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14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 H01L27/144Devices controlled by radiation
    • H01L27/146Imager structures
    • H01L27/14601Structural or fun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H01L27/1462Coatings
    • H01L27/14621Colour filter arrangements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具备使特定的近红外线吸收色素分散到折射率为1.54以上的透明树脂中而形成的近红外线吸收层的滤光片、固体摄像元件和摄像装置用透镜。另外,本发明还涉及具备该固体摄像元件或摄像装置用透镜的摄像装置。所述近红外线吸收层的450~600nm的可见光的透射率为70%以上,695~720nm的波长范围的光的透射率为10%以下,且透射率的变化量为‑0.8以下。

Description

滤光片、固体摄像元件、摄像装置用透镜和摄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近红外线遮蔽效果的滤光片、固体摄像元件和摄像装置用透镜,另外还涉及使用它们的摄像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各种用途中使用充分透射可见波长区域的光而遮蔽近红外波长区域的光的滤光片。
例如,在使用固体摄像元件(CCD、CMOS等)的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等摄像装置或使用受光元件的自动曝光表等显示装置中,为了使固体摄像元件或受光元件的灵敏度接近人类的可见度,在摄像透镜与固体摄像元件或受光元件之间配置有这样的滤光片。另外,在PDP(等离子体显示面板)中,为了防止利用近红外线工作的家电产品用遥控装置的误操作,在正面(视认侧)配置有滤光片。
其中,作为摄像装置用的滤光片,已知向氟磷酸盐类玻璃、磷酸盐类玻璃中添加有CuO等以使其选择性地吸收近红外波长区域的光的玻璃滤光片,但光吸收型玻璃滤光片价格昂贵,而且难以薄型化,存在无法充分应对近年来的摄像装置的小型化、薄型化要求的问题。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开发了在衬底上交替层叠例如氧化硅(SiO2)层和氧化钛(TiO2)层并通过光的干涉反射近红外波长区域的光而将其遮蔽的反射型干涉滤光片、在透明树脂中含有吸收近红外波长区域的光的色素的薄膜等(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另外,还开发了将它们组合而得到的、含有吸收近红外线的色素的树脂层与反射近红外线的层层叠而成的滤光片(例如,参考专利文献2)。此外,关于含有吸收近红外线的色素的树脂层,例如,记载在专利文献3中。
但是,对于这些现有的摄像装置用滤光片而言,遮蔽近红外区域波长的光的性能和为了将暗部拍摄得更亮所要求的波长带(630~700nm)的透射性不充分,而且还存在不阻碍固体摄像元件的功能这样的层形成上的限制,因此,现状是尚未得到具有充分的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功能的滤光片。
另一方面,通过将在700~750nm附近显示最大吸收波长、波长630~700nm的光的吸收曲线的倾斜陡急的近红外线吸收色素与其他遮蔽成分、遮蔽构件组合使用,能够得到良好的近红外线遮蔽特性,将其分散到透明树脂例如环烯烃树脂中制成树脂层而用于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但是,这种近红外线吸收色素的近红外线吸收波长范围窄,即使与其他遮蔽构件组合,也存在大多会出现不能充分吸收的波长范围的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8102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5198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2-0085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有效地使用近红外线吸收色素、单独使用或与其他选择波长遮蔽构件组合使用时近红外线遮蔽特性优良并且能够充分小型化、薄型化的滤光片。
另外,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单独使用或与其他选择波长遮蔽构件组合使用时具有良好的近红外线遮蔽特性并且能够实现摄像装置的充分的小型化、薄型化、低成本化的固体摄像元件、摄像装置用透镜和具有近红外线遮蔽特性的摄像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滤光片,具备使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分散到透明树脂(B)中而形成的近红外线吸收层,其中,
上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含有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1),该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1)在溶解于折射率(n20d)小于1.500的色素用溶剂中而测定的波长范围400~1000nm的光的吸收光谱中具有位于峰值波长为695~720nm的区域、半峰全宽为60nm以下且用将上述峰值波长处的吸光度设为1而算出的630nm处的吸光度与上述峰值波长处的吸光度之差除以630nm与上述峰值波长的波长差而得到的值为0.010~0.050的最大吸收峰,
上述透明树脂(B)的折射率(n20d)为1.54以上,
上述近红外线吸收层的450~600nm的可见光的透射率为70%以上,695~720nm的波长范围的光的透射率为10%以下,且由下式(1)表示的透射率的变化量D为-0.8以下,
D(%/nm)=[T700(%)-T630(%)]/[700(nm)-630(nm)]…(1)
式(1)中,T700为上述近红外线吸收层的透射光谱中的波长700nm的透射率,T630为上述近红外线吸收层的透射光谱中的波长630nm的透射率。
另外,折射率(n20d)是指在20℃下使用波长589nm的光线测定的折射率。在此使用的色素用溶剂是指在室温附近使色素充分溶解从而能够测定吸光度的溶剂。
上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1)可以是在上述吸收光谱中具有在700~720nm的区域显示峰值波长的最大吸收峰的色素,上述近红外线吸收层的由上述式(1)表示的透射率的变化量D可以为-0.86以下。
上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1)可以包含选自由下述通式(F1)表示的方酸内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式(F1)中的符号如下所述。
R1和R2相互连接并与氮原子一起形成可以含有氧原子作为5元环或6元环的环构成原子的杂环(环A),或者R2和R5相互连接并与氮原子一起形成可以含有氧原子作为5元环或6元环的环构成原子的杂环(环B)。在未形成杂环的情况下,R1和R5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氟原子、溴原子、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6的烷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烯丙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10的芳基或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7~11的芳烷基。烷基可以为直链状、支链状、环状中的任何一种。
R4和R6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NR7R8(R7和R8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20的烷基或-C(=O)-R9(R9表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或碳原子数6~10的芳基))。
R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6的烷基。
上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可以还含有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2),该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2)在溶解于折射率(n20d)小于1.500的色素用溶剂中而测定的波长范围400~1000nm的光的吸收光谱中具有位于峰值波长超过720nm且为800nm以下的区域、半峰全宽为100nm以下的最大吸收峰。
上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2)可以包含选自由下述通式(F2)表示的菁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式(F2)中的符号如下所述。
R11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烷氧基、磺基烷基或其阴离子物种。
R12和R1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20的烷基。
Z表示PF6、ClO4、Rf-SO2、(Rf-SO2)2-N(Rf表示被至少一个氟原子取代的烷基)或BF4
R14、R15、R16和R17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或碳原子数1~6的烷基。
n表示1~6的整数。
上述透明树脂(B)可以含有选自由丙烯酸类树脂、环氧类树脂、烯-硫醇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和聚酯类树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另外,上述“丙烯酸类树脂”这一术语除了包括丙烯酸树脂以外,还包括丙烯酸树脂改性得到的树脂等丙烯酸树脂类的树脂。关于其他树脂也同样。
上述近红外线吸收层中的上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1)相对于上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的总量的比例可以设定为3~100质量%的范围,上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相对于上述透明树脂(B)100质量份的比例可以为0.05~5质量份。
上述近红外线吸收层的膜厚可以为0.1~100μm。
上述滤光片可以在上述近红外线吸收层的单侧或两侧还具备透射420~695nm的可见光且遮蔽710~1100nm的波长范围的光的选择波长遮蔽层。
上述滤光片所具有的选择波长遮蔽层可以包含将低折射率的电介质膜与高折射率的电介质膜交替层叠而得到的电介质多层膜。
具备这种选择波长遮蔽层的上述滤光片可以为420~620nm的可见光的透射率为70%以上、710~860nm的波长范围的光的透射率为0.3%以下、且由下式(2)表示的透射率的变化量Df为-0.8以下的滤光片。
Df(%/nm)=[Tf700(%)-Tf630(%)]/[700(nm)-630(nm)]…(2)
式(2)中,Tf700为上述滤光片的透射光谱中的波长700nm的透射率,Tf630为上述滤光片的透射光谱中的波长630nm的透射率。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提供一种固体摄像元件,具备光电转换元件和设置在上述光电转换元件上的使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分散到透明树脂(B)中而形成的近红外线吸收层,其中,
上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含有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1),所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1)在溶解于折射率(n20d)小于1.500的色素用溶剂中而测定的波长范围400~1000nm的光的吸收光谱中具有位于峰值波长为695~720nm的区域、半峰全宽为60nm以下且用将上述峰值波长处的吸光度设为1而算出的630nm处的吸光度与上述峰值波长处的吸光度之差除以630nm与上述峰值波长的波长差而得到的值为0.010~0.050的最大吸收峰,
上述透明树脂(B)的折射率(n20d)为1.54以上,
上述近红外线吸收层的450~600nm的可见光的透射率为70%以上,695~720nm的波长范围的光的透射率为10%以下,且由上述式(1)表示的透射率的变化量D为-0.8以下。
上述固体摄像元件可以在光电转换元件上还具备选自遮光层、平坦化层、彩色滤光片层和微型透镜中的任何一种。
上述固体摄像元件可以在上述近红外线吸收层的单侧或两侧还具备透射420~695nm的可见光且遮蔽710~1100nm的波长范围的光的选择波长遮蔽层。
上述固体摄像元件所具有的选择波长遮蔽层可以包含将低折射率的电介质膜与高折射率的电介质膜交替层叠而得到的电介质多层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提供一种摄像装置用透镜,具备使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分散到透明树脂(B)中而形成的近红外线吸收层,其中,
上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含有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1),所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1)在溶解于折射率(n20d)小于1.500的色素用溶剂中而测定的波长范围400~1000nm的光的吸收光谱中具有位于峰值波长为695~720nm的区域、半峰全宽为60nm以下且用将上述峰值波长处的吸光度设为1而算出的630nm处的吸光度与上述峰值波长处的吸光度之差除以630nm与上述峰值波长的波长差而得到的值为0.010~0.050的最大吸收峰,
上述透明树脂(B)的折射率(n20d)为1.54以上,
上述近红外线吸收层的450~600nm的可见光的透射率为70%以上,695~720nm的波长范围的光的透射率为10%以下,且由上述式(1)表示的透射率的变化量D为-0.8以下。
上述近红外线吸收层可以为形成在透镜主体的至少一个表面上的层。
上述摄像装置用透镜可以在上述近红外线吸收层的单侧或两侧还具备透射420~695nm的可见光且遮蔽710~1100nm的波长范围的光的选择波长遮蔽层。
上述摄像装置用透镜所具有的选择波长遮蔽层可以包含将低折射率的电介质膜与高折射率的电介质膜交替层叠而得到的电介质多层膜。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提供具备上述固体摄像元件的摄像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提供具备上述摄像装置用透镜的摄像装置。
在此,本说明书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将光透射是指该波长下的光的透射率为85%以上。另外,将光遮蔽是指该波长下的光的透射率为5%以下。此外,将光反射与将光遮蔽同样,是指该波长下的光的透射率为5%以下。另外,关于特定波长区域的透射率,透射率为例如85%以上是指在该波长区域的全部波长下透射率不小于85%,同样地,透射率为例如5%以下是指在该波长区域的全部波长下透射率不超过5%。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得到单独使用或与其他选择波长遮蔽构件组合使用时具有良好的近红外线遮蔽功能且能够实现摄像装置的充分的小型化、薄型化、低成本化的滤光片、固体摄像元件和透镜以及使用它们的摄像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滤光片的截面图。
图2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滤光片的摄像装置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固体摄像元件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固体摄像元件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用透镜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用透镜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7是表示使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固体摄像元件的摄像装置的一例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近红外线吸收层组合使用的选择波长遮蔽层的透射光谱的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与比较例中的近红外线吸收层的透射光谱的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与比较例的透射光谱的图。
图11是将图10的透射光谱的近红外波长区域放大显示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本实施方式涉及一种滤光片,其具备使下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分散到折射率(n20d)为1.54以上的透明树脂(B)中而形成的近红外线吸收层,该近红外线吸收层的450~600nm的可见光的透射率为70%以上,695~720nm的波长范围的光的透射率为10%以下,且由上述式(1)表示的透射率的变化量D为-0.8以下。另外,本说明书中,如果没有特别说明,折射率是指折射率(n20d)。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含有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1),该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1)在溶解于折射率(n20d)小于1.500的色素用溶剂中而测定的波长范围400~1000nm的光的吸收光谱中具有位于峰值波长为695~720nm的区域、半峰全宽为60nm以下且用将上述峰值波长处的吸光度设为1而算出的630nm处的吸光度与上述峰值波长处的吸光度之差除以630nm与上述峰值波长的波长差而得到的值为0.010~0.050的最大吸收峰。
本说明书中,将近红外线吸收色素也称为NIR吸收色素。另外,将NIR吸收色素(A1)以最大吸收峰的峰值波长处的吸光度为1的浓度溶解到上述预定的色素用溶剂中而测定的波长范围400~1000nm的光的吸收光谱简称为NIR吸收色素(A1)的吸收光谱。此外,将NIR吸收色素(A1)的吸收光谱中的最大吸收峰的峰值波长称为NIR吸收色素(A1)的λmax或λmax(A1)。对于NIR吸收色素(A1)以外的NIR吸收色素(A)也同样。
以下,用将NIR吸收色素(A1)的吸收光谱中的最大吸收峰的峰值波长λmax(A1)处的吸光度设为1而算出的630nm处的吸光度(Ab630)与λmax(A1)处的吸光度之差除以630nm与λmax(A1)的波长差而得到的值称为“吸收光谱斜率”。对于NIR吸收色素(A1)以外的NIR吸收色素(A)也同样。另外,用算式表示吸收光谱斜率时如下所示。
吸收光谱斜率=(1-Ab630)/(λmax(A1)-630)
另外,将近红外线吸收层的由上述式(1)表示的透射率的变化量D也简称为透射率的变化量D。
作为用于测定NIR吸收色素(A)的吸收光谱的色素用溶剂,只要折射率小于1.500且对所测定的NIR吸收色素(A)为规定的色素用溶剂,则没有特别限制。因NIR吸收色素(A)的种类而异,具体可以列举甲醇、乙醇等醇类、丙酮等酮类溶剂、二氯甲烷等卤素类溶剂、甲苯等芳香族溶剂、环己酮等脂环族溶剂。
NIR吸收色素(A1)的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峰的λmax位于695~720nm的区域,优选位于700~720nm。NIR吸收色素(A1)的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峰的半峰全宽为60nm以下,优选50nm以下,更优选35nm以下。NIR吸收色素(A1)的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峰的吸收光谱斜率为0.010~0.050,优选0.010~0.030,更优选0.010~0.014。
另外,作为NIR吸收色素(A1),其吸收光谱除了具有上述特征以外,优选其吸收光谱中除了上述最大吸收峰以外不具有半峰全宽为100nm以下的形状尖锐的吸收峰。NIR吸收色素(A1)的上述吸光特性符合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所要求的、吸光度在波长630~700nm附近之间陡急变化的光学特性。
本实施方式的滤光片中,使用含有NIR吸收色素(A1)的NIR吸收色素(A),使其分散到后述的透明树脂(B)中而形成近红外线吸收层,由此实现该近红外线吸收层的上述吸光特性,即,450~600nm的可见光的透射率为70%以上、695~720nm的波长范围的光的透射率为10%以下且透射率的变化量D为-0.8以下的吸光特性。
即,NIR吸收色素(A)具有如下作用:使近红外线吸收层的450~600nm的可见波长区域高透射,使695~720nm的近红外波长区域低透射(遮光),使其边界区域陡急。NIR吸收色素(A)的该作用由NIR吸收色素(A1)来实现。因此,NIR吸收色素(A)实质上不含有在波长比NIR吸收色素(A1)的λmax(A1)的最小值695nm短的一侧具有λmax的NIR吸收色素(A)。从该观点出发,NIR吸收色素(A)可以仅由NIR吸收色素(A1)构成。
但是,本实施方式的滤光片中,优选宽范围地抑制近红外波长区域的透射率,因此,作为优选的方式,有时将上述近红外线吸收层与例如包含将低折射率的电介质膜与高折射率的电介质膜交替层叠而得到的电介质多层膜的选择波长遮蔽层组合使用。
但是,已知包含电介质多层膜等的选择波长遮蔽层的分光光谱会因视线角度而变动。因此,在滤光片的实际使用中,对于近红外线吸收层与选择波长遮蔽层的组合,需要考虑这种分光光谱的变动。考虑这样的与选择波长遮蔽层的组合时,只要近红外线吸收层具有上述吸光特性,则进一步优选遮蔽长波长范围的光,因此,NIR吸收色素(A)优选含有NIR吸收色素(A2),该NIR吸收色素(A2)在其吸收光谱中具有在超过NIR吸收色素(A1)的λmax(A1)的最大值720nm且为800nm以下的波长区域内具有峰值波长、半峰全宽为100nm以下的最大吸收峰。
即,NIR吸收色素(A)要求在含有其的近红外线吸收层中具有在可见波长区域与近红外波长区域的边界区域使光的吸收曲线的斜率陡急的作用,更优选要求赋予充分吸光至近红外波长区域的长波长侧的性质。因此,作为NIR吸收色素(A),使用NIR吸收色素(A1),以使近红外线吸收层中在可见波长区域与近红外波长区域的边界区域内光的吸收曲线的倾斜陡急,为了充分吸光至近红外波长区域的长波长侧,更优选在NIR吸收色素(A1)的基础上组合使用NIR吸收色素(A2)。
NIR吸收色素(A2)的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峰的λmax(λmax(A2))位于超过720nm且为800nm以下的区域,优选位于超过720nm且为760nm以下的区域。NIR吸收色素(A2)的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峰的半峰全宽为100nm以下,优选60nm以下。半峰全宽的下限优选为30nm,更优选为40nm。NIR吸收色素(A2)的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峰的吸收光谱斜率优选为0.007~0.011,更优选为0.008~0.010。
另外,作为NIR吸收色素(A2),其吸收光谱除了具有上述特征以外,优选其吸收光谱中除了上述最大吸收峰以外不具有半峰全宽为100nm以下的形状尖锐的吸收峰。
以下,对这样的NIR吸收色素(A1)和NIR吸收色素(A2)各自进行说明,接着对含有它们的NIR吸收色素(A)进行说明。
(NIR吸收色素(A1))
作为NIR吸收色素(A1),只要是具有上述吸光特性的化合物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从一般作为NIR吸收色素使用的菁类化合物、酞菁类化合物、萘酞菁类化合物、二硫醇金属络合物类化合物、二亚铵类化合物、多次甲基类化合物、苯酞化合物、萘醌类化合物、蒽醌类化合物、靛酚类化合物、方酸内类化合物等中适当选择具有上述吸光特性的化合物来使用。这些化合物中,从通过调整化学结构而能够在作为上述NIR吸收色素(A1)所要求的波长带内得到陡急的吸收斜率并且能够确保保存稳定性和对光的稳定性的观点考虑,特别优选方酸内类化合物。
作为NIR吸收色素(A1),具体而言,可以列举选自由下述式(F1)表示的方酸内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本说明书中,将式(F1)表示的化合物也称为化合物(F1)。对于其他化合物也同样。
化合物(F1)是具有在方酸内骨架的左右键合有苯环、进而在苯环的4位上键合有氮原子并且形成含有该氮原子的饱和杂环的结构的方酸内类化合物,是具有作为上述NIR吸收色素(A1)的吸光特性的化合物。对于化合物(F1)而言,可以根据形成近红外线吸收层时使用的溶剂(以下,有时也称为“主体溶剂”)、提高对透明树脂(B)的溶解性等其他要求的特性,在以下的范围内适当调整苯环的取代基。
其中,式(F1)中的符号如下所述。
R1和R2相互连接并与氮原子一起形成可以含有氧原子作为5元环或6元环的环构成原子的杂环(环A),或者R2和R5相互连接并与氮原子一起形成可以含有氧原子作为5元环或6元环的环构成原子的杂环(环B)。在未形成杂环的情况下,R1和R5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氟原子、溴原子、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6的烷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烯丙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10的芳基或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7~11的芳烷基。烷基可以为直链状、支链状、环状中的任何一种。作为取代基,可以列举氟原子、溴原子、碳原子数1~6的烷基、碳原子数1~6的氟烷基、碳原子数1~6的烷氧基等。
R4和R6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NR7R8(R7和R8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20的烷基或-C(=O)-R9(R9表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或碳原子数6~10的芳基))。
R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6的烷基。
另外,化合物(F1)包括具有由上述通式(F1)表示的结构的共振结构的、式(F1-1)表示的化合物(F1-1)。
其中,式(F1-1)中的符号与上述式(F1)中的规定相同。
化合物(F1)中,R1和R2相互连接并与氮原子一起形成可以含有氧原子作为5元环或6元环的环构成原子的杂环(环A),或者R2和R5相互连接并与氮原子一起形成可以含有氧原子作为5元环或6元环的环构成原子的杂环(环B)。
R1和R2形成环A时的R5、R2和R5形成环B时的R1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氟原子、溴原子、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6的烷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烯丙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10的芳基或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7~11的芳烷基。烷基可以为直链状、支链状、环状中的任何一种。作为取代基,可以列举氟原子、溴原子、碳原子数1~6的烷基、碳原子数1~6的氟烷基、碳原子数1~6的烷氧基等。
其中,作为R1和R5,从对主体溶剂、透明树脂(B)的溶解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碳原子数1~3的烷基,特别优选甲基。
R4和R6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NR7R8(R7和R8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20的烷基或-C(=O)-R9(R9表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或碳原子数6~10的芳基))。优选R4和R6中的任何一个为氢原子、另一个为-NR7R8的组合。
作为-NR7R8,从对主体溶剂、透明树脂(B)的溶解性的观点出发,优选-NH-C(=O)-R9。作为R9,可以列举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或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10的芳基。作为取代基,可以列举氟原子、碳原子数1~6的烷基、碳原子数1~6的氟烷基、碳原子数1~6的烷氧基等。其中,优选选自可被氟原子取代的碳原子数1~6的烷基以及可被碳原子数1~6的氟烷基和/或碳原子数1~6的烷氧基取代的苯基中的基团。
另外,化合物(F1)中,键合在方酸内骨架左右的苯环所具有的基团R1~R6可以左右不同,但优选左右相同。
作为化合物(F1),可以优选列举下述式(F11)表示的化合物和下述式(F12)表示的化合物。另外,下述式(F11)表示的化合物为美国专利第5543086号说明书中记载的化合物。
其中,式(F11)中的符号如下所述。
R1、R3、R6、R7和R8与上述式(F1)中的规定相同,优选方式也同样。另外,作为-NR7R8,优选-NH-C(=O)-CH3、-NH-C(=O)-C6H13、-NH-C(=O)-C6H5等。
Y表示氢原子可被碳原子数1~3的烷基取代的-CH2-,X表示氢原子可被碳原子数1~6的烷基取代的-CH2-或-CH2CH2-。Y优选-CH2-、-C(CH3)2-,X优选-CH2-、-CH(CH3)-、-C(CH3)2-。
其中,式(F12)中的符号如下所述。
R3、R5、R6、R7和R8与上述式(F1)中的规定相同,优选方式也同样。另外,作为-NR7R8,优选-NH-C(=O)-(CH2)m-CH3(m为0~19)、-NH-C(=O)-Ph-R10(R10表示碳原子数1~3的烷基、碳原子数1~3的烷氧基或碳原子数1~3的全氟烷基)等。
Y表示氢原子可被碳原子数1~3的烷基取代的-CH2-,X表示氢原子可被碳原子数1~3的烷基取代的-CH2-或-CH2CH2-。Y、X均优选-CH2-、-C(CH3)2-。
在此,化合物(F12)是λmax位于700~720nm之间且能够使含有其的近红外线吸收层的透射率的变化量D为-0.86以下的优选作为NIR吸收色素(A1)的化合物。通过使λmax为上述范围,能够增宽可见波长带的透射区域。
以下,示出化合物(F11)和化合物(F12)的具体例的化学结构和吸光特性。
作为化合物(F11),具体可以列举下述式(F11-1)表示的化合物。
另外,作为化合物(F12),具体可以列举分别由下述式(F12-1)、式(F12-1)、式(F12-2)、式(F12-3)、式(F12-4)、式(F12-5)表示的化合物。
将上述化合物(F11-1)和化合物(F12-1)~化合物(F12-5)的吸光特性示于表1中。
[表1]
另外,上述化合物(F11)、化合物(F12)等化合物(F1)可以通过现有公知的方法制造。
化合物(F11-1)等化合物(F11)可以利用例如通过参考在此引用的美国专利第5543086号说明书中记载的方法来制造。
另外,化合物(F12)可以利用例如通过参考在此引用的J.Org.Chem.2005,70(13),5164-5173中记载的方法来制造。
其中,化合物(F12-1)~化合物(12-5)可以依照例如以下的反应式(F3)所示的合成途径来制造。
根据反应式(F3),使具有期望的取代基R9的羧酸氯化物与1-甲基-2-碘-4-氨基苯的氨基反应而形成酰胺。接着,使吡咯烷反应,进而与3,4-二羟基-3-环丁烯-1,2-二酮反应,由此得到化合物(F12-1)~化合物(12-5)。
反应式(F3)中,R9表示-CH3、-(CH2)5-CH3、-Ph、-Ph-OCH3、Ph-CF3。-Ph表示苯基,-Ph-表示1,4-亚苯基。Et表示乙基,THF表示四氢呋喃。
本实施方式中,作为NIR吸收色素(A1),可以单独使用选自具有作为上述NIR吸收色素(A1)的吸光特性的多种化合物中的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NIR吸收色素(A2))
作为NIR吸收色素(A2),只要是具有上述吸光特性的化合物,具体而言,只要是在其吸收光谱中具有λmax(A2)位于超过720nm且为800nm以下的波长区域且半峰全宽为100nm以下的最大吸收峰的化合物,则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从一般作为NIR吸收色素使用的菁类化合物、酞菁类化合物、萘酞菁类化合物、二硫醇金属络合物类化合物、二亚铵类化合物、多次甲基类化合物、苯酞化合物、萘醌类化合物、蒽醌类化合物、靛酚类化合物、方酸内类化合物等中适当选择具有上述吸光特性的化合物来使用。
作为NIR吸收色素(A2),优选如上所述在不阻碍NIR吸收色素(A1)的可见波长区域与近红外波长区域的边界区域的光的吸收特性的范围内能够尽可能宽范围地确保在近红外波长区域的波长较长的一侧的光的吸收的化合物。从这种观点出发,作为NIR吸收色素(A2),优选通过调整化学结构而赋予了作为上述NIR吸收色素(A2)所要求的吸光特性的菁类化合物。已知菁类化合物是很早以来就作为CD-R等的记录色素使用的色素且成本低,通过形成盐还能够确保长期的稳定性。
作为可以作为NIR吸收色素(A2)使用的菁类化合物,具体可以列举由下述通式(F2)表示的化合物。
其中,式(F2)中的符号如下所述。
R11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烷氧基、磺基烷基或其阴离子物种。
R12和R1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20的烷基。
Z表示PF6、ClO4、Rf-SO2、(Rf-SO2)2-N(Rf表示被至少一个氟原子取代的烷基)或BF4
R14、R15、R16和R17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或碳原子数1~6的烷基。
n表示1~6的整数。
另外,作为化合物(F2)中的R11,优选碳原子数1~20的烷基,R12和R13各自独立,优选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6的烷基。R14、R15、R16和R17各自独立,优选氢原子,n优选1~4的整数。夹着n个重复单元的左右结构可以不同,但优选为相同的结构。
作为化合物(F2),更具体而言,可以例示由下述式(F21)表示的化合物、由下述式(F22)表示的化合物等。
另外,作为NIR吸收色素(A2),可以使用由下述式(F4)表示的方酸内类化合物。
将优选作为上述NIR吸收色素(A2)使用的化合物(F21)、化合物(F22)和化合物(F4)的吸光特性示于表2中。
[表2]
另外,上述化合物(F21)、化合物(F22)和化合物(F4)可以通过现有公知的方法制造。本实施方式中,作为NIR吸收色素(A2),可以单独使用选自具有作为上述NIR吸收色素(A2)的吸光特性的多种化合物中的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
(NIR吸收色素(A))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NIR吸收色素(A)含有NIR吸收色素(A1)作为必要成分,更优选含有NIR吸收色素(A2)。
NIR吸收色素(A)中的NIR吸收色素(A1)的含量根据NIR吸收色素(A)在NIR吸收色素(A1)以外所含有的NIR吸收色素(A)例如NIR吸收色素(A2)等的种类而不同,相对于NIR吸收色素(A)的总量优选为3~100质量%的范围,更优选30~100质量%,特别优选50~100质量%。通过使NIR吸收色素(A1)的含量为上述范围,NIR吸收色素(A)能够对含有其的近红外线吸收层赋予在可见波长区域与近红外波长区域的边界区域内使光的吸收曲线的倾斜陡急的特性、具体而言为使透射率的变化量D为-0.8以下的特性。
另外,NIR吸收色素(A)中的NIR吸收色素(A2)的含量相对于NIR吸收色素(A)的总量优选为0~97质量%的范围,更优选0~70质量%,特别优选0~50质量%。
通过使NIR吸收色素(A2)的含量为上述范围,NIR吸收色素(A)能够在不妨碍由NIR吸收色素(A1)产生的上述效果的情况下对含有其的近红外线吸收层赋予充分吸光至近红外波长区域的长波长侧的特性。
NIR吸收色素(A)含有1种或2种以上的NIR吸收色素(A1),优选在此基础上含有1种或2种以上的NIR吸收色素(A2)。另外,只要不妨碍由NIR吸收色素(A1)、NIR吸收色素(A2)产生的上述效果,NIR吸收色素(A)可以根据需要含有其他NIR吸收色素(A)。
在此,本实施方式中,作为NIR吸收色素(A),为了如上所述对近红外线吸收层赋予在可见波长区域与近红外波长区域的边界区域内使光的吸收曲线的倾斜陡急的特性以及充分吸光至近红外波长区域的长波长侧的特性,优选使用含有NIR吸收色素(A1)的多种NIR吸收色素(A)。在使用多种NIR吸收色素(A)的情况下,其数量没有限制,优选2~4种。优选多种NIR吸收色素(A)的相容性相互接近。
此外,从抑制吸收光的泄漏的需要出发,优选所使用的多种NIR吸收色素(A)的λmax中在波长最长侧具有λmax的NIR吸收色素(A)与在波长最短侧具有λmax的NIR吸收色素(A)的关系为以下关系。
将NIR吸收色素(A)中在波长最长侧具有λmax的NIR吸收色素(A)设为NIR吸收色素(Ay)并将其λmax设为λmax(Ay),将NIR吸收色素(A)中在波长最短侧具有λmax的NIR吸收色素(A)设为NIR吸收色素(Ax)并将其λmax设为λmax(Ax)时,优选为10nm≤λmax(Ay)-λmax(Ax)≤40nm的关系。
另外,NIR吸收色素(Ax)从NIR吸收色素(A1)中选择。NIR吸收色素(Ay)可以从NIR吸收色素(A1)中选择,但优选从NIR吸收色素(A2)中选择。在NIR吸收色素(Ay)选自NIR吸收色素(A2)的情况下,通过使用例如吸收光谱斜率为0.007~0.011且半峰全宽为30~100nm的NIR吸收色素(A2),能够确保近红外波长区域的吸收带较宽并且使可见波长区域高透射,因此优选。
本发明中,通过使上述NIR吸收色素(A)分散到以下的透明树脂(B)中来使用,能够在所得到的含有NIR吸收色素(A)的树脂层、即近红外线吸收层中维持使吸收曲线在对于滤光片、特别是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而言重要的波长630~700nm之间陡急地变化的光学特性,并且能够使遮蔽区域从NIR吸收色素(A)的最大吸收峰的峰值波长延伸至长波长范围。具体而言,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近红外线吸收层的光学特性为:450~600nm的可见光的透射率为70%以上,695~720nm的波长范围的光的透射率为10%以下,且由上述式(1)表示的透射率的变化量D为-0.8以下。
本实施方式的滤光片所具有的近红外线吸收层通过使上述NIR吸收色素(A)分散到折射率为1.54以上的透明树脂(B)中而形成。透明树脂(B)的折射率优选为1.55以上,更优选1.56以上。透明树脂(B)的折射率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制,从容易获得等观点出发,可以列举约1.72。
作为透明树脂(B),只要是折射率为1.54以上的透明树脂则没有特别限制。具体而言,可以使用聚酯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烯烃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醇酸类树脂等热塑性树脂、烯-硫醇类树脂、环氧类树脂、热固化型丙烯酸类树脂、光固化型丙烯酸类树脂、有机硅类树脂、倍半硅氧烷类树脂等利用热或光而固化的树脂中折射率为1.54以上的透明树脂(B)。
其中,从透明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使用折射率为1.54以上的丙烯酸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烯-硫醇类树脂、环氧类树脂等,更优选使用折射率为1.54以上的丙烯酸类树脂、聚酯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只要透明树脂的折射率为1.54以上,可以将上述树脂混合使用,也可以使用合金化的树脂。
作为透明树脂(B),可以使用制造按上述分类的透明树脂时通过调整原料成分的分子结构等向聚合物的主链、侧链中引入特定的结构等现有公知的方法将折射率调节到上述范围的透明树脂。
透明树脂(B)可以使用市售品。作为市售品,作为丙烯酸类树脂,可以列举オグソールEA-F5503(商品名,大阪气体化学公司制造,折射率:1.60)、オグソールEA-F5003(商品名,大阪气体化学公司制造,折射率:1.60)固化后的树脂等。另外,作为聚酯类树脂,可以列举OKPH4HT(商品名,大阪气体化学公司制造,折射率:1.64)、OKPH4(商品名,大阪气体化学公司制造,折射率:1.61)、B-OKP2(商品名,大阪气体化学公司制造,折射率:1.64)、バイロン103(商品名,东洋纺织公司制造,折射率:1.55),作为聚碳酸酯类树脂,可以列举LeXanML9103(商品名,sabic公司制造,折射率1.59),作为聚合物合金,可以列举作为聚碳酸酯与聚酯的合金的パンライトAM-8系列(商品名,帝人化成公司制造)和xylex7507(商品名,sabic公司制造)。
透明树脂(B)中,作为为了使折射率为1.54以上而引入的结构,只要是能够使折射率为上述范围的结构则没有特别限制。例如,作为聚酯树脂,从折射率值和可见光区域的透明性的观点出发,可以优选使用以芳香族二醇的形式引入有下述式(B1)所示的芴衍生物的聚酯树脂。
(其中,式(B1)中,R21表示碳原子数为2~4的亚烷基,R22、R23、R24和R25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为1~7的烷基或碳原子数为6~7的芳基)
近红外线吸收层中的NIR吸收色素(A)的含量相对于透明树脂(B)100质量份优选为0.05~5质量份的比例,更优选0.05~3质量份的比例。NIR吸收色素(A)的含量相对于透明树脂(B)100质量份为0.05质量份以上时,能够维持充分的近红外线吸收特性。为5质量份以下时,能够在不损害可见区域的透射率的情况下维持充分的近红外吸收特性。
本实施方式的滤光片具备上述近红外线吸收层。近红外线吸收层例如可以使用基材以下述方式来制造。可以使用剥离性基材在该基材上形成近红外线吸收层后,将近红外线吸收层从该基材上剥离而形成薄膜状的材料用于滤光片。另外,可以将使用可适用于滤光片的透明基材作为基材、在该透明基材上形成近红外线吸收层而得到的材料用于滤光片。
为了在基材上形成近红外线吸收层,首先,使NIR吸收色素(A)、透明树脂(B)或透明树脂(B)的原料成分和根据需要配合的其他成分分散或溶解到溶剂中而制备涂布液。
作为根据需要配合的其他成分,可以列举在不妨碍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配合的、近红外线吸收剂或红外线吸收剂、色调校正色素、紫外线吸收剂、流平剂、防静电剂、热稳定剂、光稳定剂、抗氧化剂、分散剂、阻燃剂、润滑剂、增塑剂、硅烷偶联剂、热聚合引发剂或光聚合引发剂、聚合催化剂等。这些任选成分相对于涂布液中的透明树脂(B)或透明树脂(B)的原料成分100质量份优选分别以15质量份以下的量配合。另外,本说明书中,近红外线吸收剂或红外线吸收剂的术语作为不包括近红外线吸收色素的术语使用。
上述近红外线吸收剂或红外线吸收剂中,作为无机微粒,可以列举ITO(IndiumTin Oxides,铟锡氧化物)、ATO(Antimony-doped Tin Oxides,掺杂锑的锡氧化物)、硼化镧等。其中,ITO微粒的可见波长区域的光的透射率高,且具有包括超过1200nm的红外波长区域在内的广范围的光吸收性,因此,在需要遮蔽红外波长区域的光的情况下特别优选。
从抑制散射、维持透明性的观点出发,ITO微粒的数均凝聚粒径优选为5~200nm,更优选为5~100nm,进一步优选为5~70nm。在此,本说明书中,数均凝聚粒径是指使用动态光散射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对使样本微粒分散到水、醇等分散介质中而得到的粒径测定用分散液进行测定而得到的值。
关于近红外线吸收剂或红外线吸收剂,作为能够确保近红外线吸收层所要求的其他物性并且能够使近红外线吸收剂或红外线吸收剂发挥其功能的量的范围,可以以相对于透明树脂(B)或透明树脂(B)的原料成分100质量份优选为0.1~20质量份、更优选为0.3~10质量份的比例配合。
作为紫外线吸收剂,可以优选列举苯并三唑类紫外线吸收剂、二苯甲酮类紫外线吸收剂、水杨酸酯类紫外线吸收剂、氰基丙烯酸酯类紫外线吸收剂、三嗪类紫外线吸收剂、草酰苯胺类紫外线吸收剂、镍络盐类紫外线吸收剂、无机类紫外线吸收剂等。作为市售品,可以列举Ciba公司制造的商品名“TINUVIN479”等。
作为无机类紫外线吸收剂,可以列举例如氧化锌、氧化钛、氧化铈、氧化锆、云母、高岭土、绢云母等粒子。从透明性的观点出发,无机类紫外线吸收剂的数均凝聚粒径优选为5~200nm,更优选为5~100nm,进一步优选为5~70nm。
关于紫外线吸收剂,作为能够确保近红外线吸收层所要求的其他物性并且能够使紫外线吸收剂发挥其功能的量的范围,可以以相对于透明树脂(B)或透明树脂(B)的原料成分100质量份优选为0.01~10质量份、更优选为0.05~5质量份的比例配合。
作为光稳定剂,可以列举受阻胺类、双(辛基苯基)硫化镍、双(3,5-二叔丁基-4-羟基苄基磷酸单乙酯)镍、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镍等镍络合物。这些光稳定剂可以并用2种以上。涂布液中的光稳定剂的含量相对于透明树脂(B)或透明树脂(B)的原料成分100质量份优选为0.01~10质量份,特别优选为0.5~5质量份。
作为硅烷偶联剂,可以列举例如: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β-(氨基乙基)-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基乙基)-N’-β-(氨基乙基)-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苯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氨基硅烷类;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β-(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环氧硅烷类;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N-β-(N-乙烯基苄基氨基乙基)-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乙烯基硅烷类;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
使用的硅烷偶联剂的种类可以根据组合使用的透明树脂(B)而适当选择。涂布液中的硅烷偶联剂的含量相对于透明树脂(B)或透明树脂(B)的原料成分100质量份优选为1~20质量份,特别优选为5~15质量份。
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以列举苯乙酮类、二苯甲酮类、苯偶姻类、苯偶酰类、米氏酮类、苯偶姻烷基醚类、苯偶酰二甲基缩酮类和噻吨酮类等。另外,作为热聚合引发剂,可以列举双偶氮类和过氧化物类的聚合引发剂。这些聚合引发剂可以并用2种以上。涂布液中的光聚合引发剂或热聚合引发剂的含量相对于透明树脂(B)或透明树脂(B)的原料成分100质量份优选为0.01~10质量份,特别优选为0.5~5质量份。
作为涂布液所含有的溶剂,只要是能够稳定地分散或溶解NIR吸收色素(A)和透明树脂(B)或透明树脂(B)的原料成分的溶剂则没有特别限定。具体而言,可以列举:丙酮、甲乙酮、甲基异丁基酮、环戊酮、环己酮等酮类;四氢呋喃、1,4-二氧杂环己烷、1,2-二甲氧基乙烷等醚类;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甲氧基乙酯等酯类;甲醇、乙醇、1-丙醇、2-丙醇、1-丁醇、2-丁醇、2-甲基-1-丙醇、2-甲氧基乙醇、4-甲基-2-戊醇、2-丁氧基乙醇、1-甲氧基-2-丙醇、二丙酮醇等醇类;正己烷、正庚烷、异辛烷、苯、甲苯、二甲苯、汽油、轻油、煤油等烃类;乙腈、硝基甲烷、水等。这些溶剂可以并用2种以上。
溶剂的量相对于透明树脂(B)或透明树脂(B)的原料成分100质量份优选为10~5000质量份,特别优选为30~2000质量份。另外,涂布液中的不挥发成分(固体成分)的含量相对于涂布液总量优选为2~50质量%,特别优选为5~40质量%。
涂布液的制备时,可以使用磁力搅拌器、自转/公转式混合器、珠磨机、行星磨机、超声波匀浆器等搅拌装置。为了确保高透明性,优选充分进行搅拌。搅拌可以连续地进行,也可以间断地进行。
涂布液的涂布时,可以使用浸渍涂布法、流延涂布法、喷雾涂布法、旋涂机涂布法、液珠涂布(ビードコーティング)法、线棒涂布法、刮刀涂布法、辊涂法、帘涂法、缝模涂布法、凹版涂布法、狭缝逆向涂布法、微型凹版法、喷墨法或逗号刮刀涂布法等涂布法。此外,也可以使用刮棒涂布法、丝网印刷法、柔版印刷法等。
涂布涂布液的剥离性的支撑基材可以为薄膜状,也可以为板状,只要具有剥离性,材料也没有特别限定。具体而言,可以使用:玻璃板;脱模处理后的塑料薄膜,例如,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聚酯树脂、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聚烯烃树脂、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氯乙烯树脂、含氟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乙烯基缩丁醛树脂、聚乙烯醇树脂等的薄膜;不锈钢板等。
另外,作为直接与涂布涂布液而得到的近红外线吸收层一起用于滤光片的透明基材,可以列举后述的透明基材。
在这些基材上涂布上述涂布液后,使其干燥,由此在该基材上形成近红外线吸收层。在涂布液含有透明树脂(B)的原料成分的情况下,进一步进行固化处理。在反应为热固化的情况下,可以同时进行干燥与固化,但在光固化的情况下,要在干燥之外另设固化处理。另外,将形成在剥离性支撑基材上的近红外线吸收层剥离后用于滤光片的制造。
根据透明树脂(B)的种类,本实施方式的滤光片的近红外线吸收层也可以通过挤出成形来制造,也可以进一步将这样制造的多个薄膜层叠并通过热压接等使其一体化。
本实施方式中,近红外线吸收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可以根据用途、即所使用的装置内的配置空间和所要求的吸收特性等来适当决定。优选为0.1~100μm的范围,更优选为1~50μm的范围。通过设定为上述范围,能够兼顾充分的近红外线吸收能力和膜厚的平坦性。通过设定为0.1μm以上、进而设定为1μm以上,能够充分显现近红外线吸收能力。设定为100μm以下时,容易得到膜厚的平坦性,能够使吸收率不易产生波动。设定为50μm以下时,对装置的小型化更加有利。
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近红外线吸收层中,450~600nm的可见光的透射率为70%以上,695~720nm的波长范围的光的透射率为10%以下,且由下式(1)表示的透射率的变化量D为-0.8以下。
D(%/nm)=[T700(%)-T630(%)]/[700(nm)-630(nm)]…(1)
式(1)中,T700为上述近红外线吸收层的透射光谱中的波长700nm的透射率,T630为上述近红外线吸收层的透射光谱中的波长630nm的透射率。
另外,近红外线吸收层的透射率可以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
近红外线吸收层的450~600nm的可见光的透射率为70%以上,优选为80%以上。另外,695~720nm的波长范围的光的透射率为10%以下,优选为8%以下。此外,透射率的变化量D为-0.8以下,优选为-0.86以下。
450~600nm的可见光波长范围的透射率为70%以上、优选为80%以上,695~720nm的波长范围的光的透射率为10%以下、优选为8%以下时,在作为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的用途中有用。另外,透射率的变化量D为-0.8以下、优选为-0.86以下时,波长630~700nm之间的透射率的变化变得充分陡急,适合于例如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等的近红外线吸收材料。透射率的变化量D为-0.8以下、优选为-0.86以下时,进一步遮蔽近红外波长区域的光并且提高可见波长范围的光的利用效率,从暗部摄像的噪声抑制方面而言是有利的。
本实施方式的滤光片的近红外线吸收层基于作为NIR吸收色素(A)含有的NIR吸收色素(A1)、例如表1所示的化合物的光学特性而具有可见波长区域的光的透射率(以630nm处的透射率为代表)高且透射率在波长630~700nm之间陡急变化的特性,并且基于与其组合的折射率显示出1.54以上的透明树脂(B)的作用,与以往的近红外线吸收层相比,具有遮光波长区域宽至695~720nm的特性。因此,通过单独使用近红外线吸收层自身或与其他选择波长遮蔽层等组合使用,能够获得NIR吸收色素(A)的吸光特性得到有效利用的滤光片。
另外,该近红外线遮蔽特性利用的是由NIR吸收色素(A)引起的近红外线吸收,因此,也不会产生反射型滤光片那样的分光透射率的入射角依赖性的问题。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滤光片的近红外线吸收层可以通过将使NIR吸收色素(A)和透明树脂(B)分散、溶解到溶剂中而制备的涂布液涂布到基材上并使其干燥、再根据需要使其固化来制造,因此,能够容易且充分地实现滤光片的小型化、薄型化。
本实施方式的滤光片具备上述近红外线吸收层。滤光片的构成除了具备近红外线吸收层以外,没有特别限制,近红外线吸收层可以由其自身单独构成滤光片,也可以与其他构成要素共同构成滤光片。作为其他构成要素,除了上述透明基材以外,还可以列举对特定波长范围的光的透射和遮蔽进行控制的选择波长遮蔽层。
作为选择波长遮蔽层,优选透射420~695nm的可见光且遮蔽预定波长范围的光的选择波长遮蔽层。例如,在将滤光片用作固体摄像元件用的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的情况下,选择波长遮蔽层所遮蔽的光的波长区域优选710~1100nm,更优选710~1200nm。另外,选择波长遮蔽层所遮蔽的光的波长区域的下限可以根据组合的近红外线吸收层所含有的色素的吸光特性而适当变更。例如,在使用其吸收光谱的最大吸收峰的λmax位于700~720nm的NIR吸收色素(A1)作为NIR吸收色素(A1)的情况下,与含有该色素的近红外线吸收层组合的选择波长遮蔽层所遮蔽的光的波长区域的下限可以为720nm。关于上限,与上述同样地优选1100nm,更优选1200nm。另外,以下,关于与含有NIR吸收色素(A1)的近红外线吸收层组合的选择波长遮蔽层所遮蔽的光的波长区域的下限,可以与上述同样地根据所使用的NIR吸收色素(A1)来适当调节。
此外,选择波长遮蔽层优选具有遮蔽400nm以下的紫外线波长区域的光的光学特性,更优选具有410nm以下的光的遮蔽性。选择波长遮蔽层可以以一层遮蔽预定波长区域的光,也可以将多层组合来遮蔽预定波长区域的光。本实施方式中,基于上述近红外线吸收层的吸光特性和组合的选择波长遮蔽层的光学特性,能够制成高性能地遮蔽特定的波长区域的滤光片。
在这种本实施方式的滤光片具备透射420~695nm的可见光且遮蔽预定波长范围的光、例如710~1100nm的波长范围的光的选择波长遮蔽层的情况下,作为该滤光片所具有的光学特性,具体而言,优选以下的光学特性。
420~620nm的可见光的透射率优选为70%以上,更优选为75%以上。另外,710~860nm的波长范围的光的透射率优选为0.3%以下。此外,由下述式(2)表示的透射率的变化量Df优选为-0.8以下,更优选为-0.86以下。
Df(%/nm)=[Tf700(%)-Tf630(%)]/[700(nm)-630(nm)]…(2)
式(2)中,Tf700为上述滤光片的透射光谱中的波长700nm的透射率,Tf630为上述滤光片的透射光谱中的波长630nm的透射率。
具有上述光学特性的本实施方式的滤光片为波长630~700nm之间的透射率的变化充分陡急、能够遮蔽近红外波长区域的光且使可见波长范围的光的利用效率提高的滤光片。这种滤光片适合作为例如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等的近红外线吸收滤光片,从暗部摄像的噪声抑制方面而言是有利的。
选择波长遮蔽层根据滤光片的用途而配置在上述近红外线吸收层的单侧或两侧。所配置的选择波长遮蔽层的数量没有限制。根据用途,可以仅在单侧配置1个以上的选择波长遮蔽层,也可以在两侧配置数量各自独立的1个以上的选择波长遮蔽层。包括透明基材在内的滤光片的各构成要素的层叠顺序没有特别限制。根据滤光片的使用用途而适当设定。
另外,为了提高光的利用效率,可以设置蛾眼结构那样减少表面反射的构成。蛾眼结构是形成有例如周期小于400nm的规则的突起排列的结构,其为有效折射率在厚度方向上连续地变化因而能够抑制波长比周期长的光的表面反射率的结构,可以通过模塑成形等形成在滤光片的表面上。
图1是概略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滤光片的例子的截面图。图1(a)表示在透明基材12上具有近红外线吸收层11的滤光片10A的截面图。另外,图1(b)表示在近红外线吸收层11的两个主面上配置有选择波长遮蔽层13的滤光片10B的截面图。
关于图1(a)所示的构成、即在透明基材12上具有近红外线吸收层11的构成,可以列举如上所述在透明基材12上直接形成近红外线吸收层11的方法和通过借助未图示的粘合剂层将上述得到的薄膜状的近红外线吸收层11单个粘贴在薄膜状或板状的透明基材的任何一个主面上来制作的方法。另外,作为本实施方式的滤光片的在透明基材12上具有近红外线吸收层11的构成的变形,可以列举将近红外线吸收层11夹入两片透明基材12的构成、在透明基材12的两个主面上形成或粘贴有近红外线吸收层11的构成。
作为上述粘合剂层中的粘合剂,可以列举例如:丙烯酸酯共聚物类、聚氯乙烯类、环氧树脂类、聚氨酯类、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类、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类、聚酯类、聚酰胺类、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类、丁基橡胶类、有机硅树脂类等的粘合剂。粘合剂层可以预先设置在近红外线吸收层11上。这种情况下,从作业性、操作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在该粘合面上粘贴有机硅或PET等的脱模薄膜。粘合剂中可以添加紫外线吸收剂等具有各种功能的添加剂。
作为透明基材12,只要以与近红外线吸收层11组合而制成滤光片时发挥其功能的程度充分地透射可见波长区域的光,则其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为块状,可以为板状,也可以为薄膜状。作为构成透明基材的材料,可以列举水晶、铌酸锂、蓝宝石等晶体、玻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聚酯树脂、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聚烯烃树脂、降冰片烯树脂、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氯乙烯树脂、含氟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乙烯缩丁醛树脂、聚乙烯醇树脂等。这些材料可以是对紫外区域和/或近红外区域的波长具有吸收特性的材料。透明基材12例如可以是在氟磷酸盐类玻璃、磷酸盐类玻璃等中添加有CuO等的吸收型的玻璃滤光片。
作为透明基材12的玻璃可以考虑所使用的装置、所配置的场所等从在可见区域为透明的材料中适当选择是否含有碱成分、线膨胀系数的大小等特性而使用。特别是硼硅酸玻璃,由于容易加工且能够抑制光学面上产生划伤、异物等而优选,不含碱成分的玻璃由于胶粘性、耐候性等提高而优选。
另外,水晶、铌酸锂、蓝宝石等晶体在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监视照相机、车载用照相机、网络照相机等摄像装置中作为用于减少莫尔条纹和伪色的低通滤光片和波长板的材料使用,在使用这些晶体作为透明基材12的材料的情况下,还能够对本实施方式的滤光片赋予低通滤光片和波长板的功能,从能够使摄像装置进一步小型化、薄型化的观点出发是优选的。
此外,上述摄像装置的固体摄像元件或固体摄像元件包装上气密密封有保护该固体摄像元件的盖。使用该盖作为透明基材12时,得到可作为盖使用的滤光片,能够使摄像装置进一步小型化、薄型化。盖的材料可以为晶体,可以为玻璃,也可以为树脂,从耐热性的观点出发,优选晶体或玻璃。在选择树脂的情况下,优选考虑耐热性的材料,例如丙烯酸树脂、有机硅树脂、含氟树脂、含有倍半硅氧烷等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等。盖中含有α射线释放性元素(放射性同位元素)作为杂质时,会释放α射线而使固体摄像元件发生暂时性的误操作(软错误)。因此,优选盖中使用α射线释放性元素含量尽可能少的纯化为高纯度的原料并且在制造工序中也尽可能防止这些元素的混入。α射线释放性元素中,优选使U、Th的含量为20ppb以下,更优选为5ppb以下。另外,可以在盖的一个表面(与固体摄像元件接近的表面)上设置遮蔽α射线的膜。
对于作为透明基材12使用的玻璃板,可以利用硅烷偶联剂对表面实施表面处理。通过使用实施了利用硅烷偶联剂的表面处理的玻璃板,能够提高与近红外线吸收层11的粘附性。作为硅烷偶联剂,可以使用例如: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β-(氨基乙基)-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基乙基)-N’-β-(氨基乙基)-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苯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氨基硅烷类;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β-(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环氧硅烷类;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N-β-(N-乙烯基苄基氨基乙基)-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乙烯基硅烷类;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从装置的小型化、薄型化和抑制操作时破损的观点出发,玻璃板的厚度优选0.03~5mm的范围,从该轻量化和强度的观点出发,更优选0.05~1mm的范围。
在使用包含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透明塑料的薄膜作为透明基材12的情况下,其厚度优选为10~300μm的范围。另外,优选在形成近红外线吸收层11之前对薄膜的表面实施电晕处理、易胶粘处理。
在使用包含透明塑料的薄膜作为透明基材12的情况下,可以借助粘合剂或胶粘剂将透明基材12的另一个主面粘贴到玻璃板上。玻璃板可以使用与作为透明基材12的材料而例示的材料同样的材料,特别是硼硅酸玻璃由于容易加工且能够抑制光学面上产生划伤、异物等而优选。
如后所述,对于滤光片10A,有时将透明基材12侧直接粘贴到例如摄像装置的固体摄像元件上来使用。这种情况下,从抑制粘贴后的剥离等的观点出发,优选透明基材12的线膨胀系数与被粘贴部的线膨胀系数之差为30×10-7/K以下。例如,如果被粘贴部的材质为硅,则线膨胀系数为约30×10-7/K~约40×10-7/K的材料、例如ショット公司制造的AF33、テンパックス、旭硝子公司制造的SW-3、SW-Y、SW-YY、AN100、EN-A1等(以上均为商品名)的玻璃适合作为透明基材12的材料。如果被粘贴部的材质为氧化铝等陶瓷,则线膨胀系数为约50×10-7/K~约80×10-7/K的材料、例如ショット公司制造的D263、B270、旭硝子公司制造的FP1、FP01eco等玻璃适合作为透明基材12的材料。
作为图1(b)所示的构成的滤光片10B中形成在近红外线吸收层11的两个主面上的选择波长遮蔽层13,可以列举电介质多层膜、含有选自近红外线吸收剂或红外线吸收剂、色调校正色素和紫外线吸收剂中的至少一种的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的层等。
滤光片10B中,组合的两片选择波长遮蔽层13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两片选择波长遮蔽层13以光学特性不同的第一选择波长遮蔽层13a、第二选择波长遮蔽层13b的形式构成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所使用的光学装置适当调节选择波长遮蔽特性及其排列顺序。从该观点出发,作为近红外线吸收层11、第一选择波长遮蔽层13a和第二选择波长遮蔽层13b的位置关系,具体可以列举以下(i)~(iii)的位置关系。
(i)第一选择波长遮蔽层13a、近红外线吸收层11、第二选择波长遮蔽层13b
(ii)近红外线吸收层11、第一选择波长遮蔽层13a、第二选择波长遮蔽层13b
(iii)近红外线吸收层11、第二选择波长遮蔽层13b、第一选择波长遮蔽层13a
关于将这样得到的滤光片10B设置在装置中时的方向,可以根据设计来适当选择。
另外,在近红外线吸收层11设置在透明基材上的情况下,优选将透明基材配置在与第一选择波长遮蔽层13a或第二选择波长遮蔽层13b接触的一侧。即,在具有透明基材的情况下,优选不使透明基材位于最外层。
电介质多层膜是通过将低折射率的电介质膜与高折射率的电介质膜交替层叠而利用光的干涉来显现对特定波长范围的光的透射和遮蔽进行控制的功能的选择波长遮蔽层。
作为构成高折射率的电介质膜的高折射率材料,只要是折射率比与之组合使用的低折射率材料高的材料则没有特别限制。具体而言,优选折射率超过1.6的材料。更具体而言,可以列举Ta2O5(2.22)、TiO2(2.41)、Nb2O5(2.3)、ZrO2(1.99)等。其中,本发明中,包括其重现性、稳定性在内综合地判断成膜性和折射率等,优选使用TiO2等。另外,化合物后的括号内的数字表示折射率。以下,关于低折射率材料,化合物后的括号内的数字也同样表示折射率。
作为构成低折射率的电介质膜的低折射率材料,只要是折射率比与之组合使用的高折射率材料低的材料则没有特别限制。具体而言,优选折射率小于1.55的材料。更具体而言,可以列举SiO2(1.46)、SiOxNy(1.46以上且小于1.55)、MgF2(1.38)等。其中,本发明中,从成膜性的重现性、稳定性、经济性等观点出发,优选SiO2
作为含有选自近红外线吸收剂或红外线吸收剂、色调校正色素和紫外线吸收剂中的至少一种的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的层,可以列举例如通过现有公知的方法使各吸收剂分散到透明树脂中而得到的光吸收层。作为透明树脂,可以列举聚酯类树脂、丙烯酸类树脂、聚烯烃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聚酰胺类树脂、醇酸类树脂等热塑性树脂;烯-硫醇类树脂、环氧类树脂、热固化型丙烯酸类树脂、光固化型丙烯酸类树脂、倍半硅氧烷类树脂等利用热或光而固化的树脂等。这些光吸收层中的各吸收剂的含量根据各吸收剂的光吸收能力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适当调节。
例如,在使用使ITO微粒分散到透明树脂中而得到的红外线吸收层的情况下,优选在红外线吸收层中以0.5~30质量%的比例含有ITO微粒,更优选含有1~30质量%。ITO微粒的含量为0.5质量%以上时,对红外波长区域的光的遮蔽性能够获得一定的效果。另外,ITO微粒的含量为30质量%以下时,对可见波长区域的光不显示吸收,能够保持透明性。
在将本实施方式的滤光片作为例如固体摄像元件用的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使用的情况下,与上述近红外线吸收层11组合使用的选择波长遮蔽层所遮蔽的光的波长区域优选为710~1100nm,更优选710~1200nm。此外,选择波长遮蔽层优选具有遮蔽400nm以下的紫外线波长区域的光的光学特性,更优选具有410nm以下的光的遮蔽性。在这样的选择波长遮蔽层由电介质多层膜构成的情况下,优选制成例如如图1(b)所示的、将近红外线吸收层11用遮蔽光的波长区域不同的第一电介质多层膜13a和第二电介质多层膜13b夹持的结构的滤光片10B。
这种情况下,第一电介质多层膜13a可以为例如具有如下光学特性的层:透射420~695nm的可见光,反射以710nm以上且为近红外线吸收层11的吸收波长范围的长波长侧一端的波长以下的波长作为短波长侧一端的波长、以820~950nm附近的波长作为长波长侧一端的波长的波长区域的光。
在此,近红外线吸收层11的吸收波长范围是指从可见光至近红外光区域中透射率为5%以下的波长范围。另外,具体而言,第一电介质多层膜13a所反射的光的波长区域的短波长侧一端的波长优选位于从比近红外线吸收层11的吸收波长范围的长波长侧一端的波长短10nm的波长至该长波长侧一端的波长的范围内,更优选比该长波长侧一端的波长短3~10nm的波长。第一电介质多层膜13a可以进一步根据需要具有上述以外的反射波长区域。
另外,第二电介质多层膜13b可以为例如具有如下光学特性的层:透射420~695nm的可见光,反射优选400nm以下、更优选410nm以下的紫外线波长区域的光和以至少超过710nm且为上述第一电介质多层膜13a的反射波长区域的长波长侧一端的波长以下的波长作为短波长侧一端的波长、以优选1100nm以上、更优选1200nm以上的波长作为长波长侧一端的波长的波长区域的光。另外,具体而言,第二电介质多层膜13b所反射的光的波长区域的短波长侧一端的波长优选位于从比上述第一电介质多层膜13a的反射波长区域的长波长侧一端的波长短100nm的波长至该长波长侧一端的波长的范围。
例如,在近红外线吸收层11的吸收波长范围为695~720nm的情况下,关于第一电介质多层膜13a的反射波长区域,优选将短波长侧一端的波长设定为选自710~717nm的波长,将长波长侧一端的波长设定为选自820~950nm的波长。这种情况下,关于第二电介质多层膜13b的反射波长区域,优选将比第一电介质多层膜13a的长波长侧一端的波长短20~100nm的波长作为短波长侧一端的波长,将1100~1200nm作为长波长侧一端的波长。
第二电介质多层膜13b可以分成具有反射优选400nm以下、更优选410nm以下的紫外线波长区域的光的光学特性的电介质多层膜和具有反射以至少超过710nm且为上述第一电介质多层膜13a的反射波长区域的长波长侧一端的波长以下的波长作为短波长侧一端的波长、以优选1100nm以上、更优选1200nm以上的波长作为长波长侧一端的波长的波长区域的光的光学特性的电介质多层膜来设计并分开设置,但从薄膜化的观点出发,优选以1种电介质多层膜的形式设计。
另外,第一电介质多层膜13a优选设置在比近红外线吸收层11距离固体摄像元件更远的一侧。第二电介质多层膜13b的设置位置没有特别限制。作为近红外线吸收层11、第一电介质多层膜13a和第二电介质多层膜13b的位置关系,按照距离固体摄像元件较近的顺序具体可以列举以下(i)~(iii)的位置关系。
(i)第二电介质多层膜13b、近红外线吸收层11、第一电介质多层膜13a
(ii)近红外线吸收层11、第一电介质多层膜13a、第二电介质多层膜13b
(iii)近红外线吸收层11、第二电介质多层膜13b、第一电介质多层膜13a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从不使所得到的滤光片10B产生制造上的变形等观点出发,最优选(i)的配置。
另外,也可以使用在透明基材上形成有近红外线吸收层11的滤光片,这种情况下,距离固体摄像元件的近红外线吸收层11、第一电介质多层膜13a和第二电介质多层膜13b的位置关系也可以列举上述(i)~(iii)的位置关系。透明基材与近红外线吸收层11的位置关系为近红外线吸收层11位于靠近固体摄像元件的一侧的配置。如果将它们组合起来,则在使用在透明基材上形成有近红外线吸收层11的滤光片的情况下,按照距离固体摄像元件较近的顺序可以为以下(i)’~(iii)’的配置。
(i)’第二电介质多层膜13b、近红外线吸收层11、透明基材、第一电介质多层膜13a
(ii)’近红外线吸收层11、透明基材、第一电介质多层膜13a、第二电介质多层膜13b
(iii)’近红外线吸收层11、透明基材、第二电介质多层膜13b、第一电介质多层膜13a
其中,本实施方式中,最优选(i)’的配置。
关于电介质多层膜的具体的层数和膜厚,对于第一电介质多层膜13a和第二电介质多层膜13b而言,分别根据所要求的光学特性,基于所使用的高折射率材料和低折射率材料的折射率利用使用电介质多层膜的以往的带通滤光片等的设计方法进行设定。另外,按照设定选择各层的材料时,由于已经建立了使用这些材料调节各层的厚度而进行层叠的方法,因此,按照设计来制造电介质多层膜是容易的。
关于滤光片的分光特性,要求在透射光波长与遮光波长的边界波长区域内使透射率陡急地变化的性能。为了获得在透射光波长与遮光波长的边界波长区域内使透射率陡急地变化的性能,电介质多层膜中,低折射率的电介质膜与高折射率的电介质膜的合计层叠数优选为15层以上,更优选为25层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层以上。合计层叠数增加时,制作时的产距延长,会产生电介质多层膜的翘曲等,另外,电介质多层膜的膜厚会增加,因此,优选为100层以下,更优选为75层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0层以下。低折射率电介质膜与高折射率电介质膜的层叠顺序交替时,最初的层可以为低折射率电介质膜,也可以为高折射率电介质膜,层叠的合计总数可以为奇数,也可以为偶数。
作为电介质多层膜的膜厚,在满足上述优选的层叠数的基础上,从滤光片的薄型化的观点出发,越薄越好。这样的电介质多层膜的膜厚因选择波长遮蔽特性而异,优选为2000~5000nm。另外,在近红外吸收层的两面或透明基材和形成在该透明基材上的近红外吸收层的各个面上设置电介质多层膜的情况下,有时会因电介质多层膜的应力而产生翘曲。为了抑制该翘曲的产生,在以具有期望的选择波长遮蔽特性的方式成膜的基础上,优选成膜在各个面上的电介质多层膜的膜厚的差尽可能小。
电介质多层膜在其形成时可以使用例如CVD法、溅射法、真空蒸镀法等真空成膜工艺、喷雾法、浸渍法等湿式成膜工艺等。
本实施方式的滤光片10A、10B具备近红外线吸收层11。近红外线吸收层11基于含有的NIR吸收色素(A)的光学特性而具有可见波长区域的光的透射率高且透射率在波长630~700nm之间陡急地变化的特性,并且基于与其组合的透明树脂(B)的作用而具有遮光波长区域宽至695~720nm的特性。通过具有该近红外线吸收层11,能够获得具有上述NIR吸收色素(A)的吸光特性得到有效利用的光学特性的本实施方式的滤光片10A、10B。
对于本实施方式的滤光片10A而言,根据滤光片10A的使用用途,通过将滤光片10A与具备其他选择波长遮蔽层、特别是上述具有透射420~695nm的可见光且遮蔽710~1100nm的波长区域的光的光学特性的选择波长遮蔽层的构件共同使用而发挥上述NIR吸收色素(A)的吸光特性得到有效利用的优良的近红外线遮蔽特性。
另外,可以通过将使NIR吸收色素(A)和透明树脂(B)或透明树脂(B)的原料成分与根据需要配合的其他成分分散或溶解到溶剂中而制备的涂布液涂布到透明基材12的主面上并干燥、进而根据需要进行固化处理来形成近红外线吸收层11,因此,能够容易且低成本地制造滤光片10A,另外,也能够应对小型化、薄型化。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滤光片10B组合具有近红外线吸收层11和其他选择波长遮蔽层、特别是上述具有透射420~695nm的可见光且遮蔽710~1100nm的波长区域的光的光学特性的选择波长遮蔽层,更优选该选择波长遮蔽层具有遮蔽400nm以下的紫外线波长区域的光的光学特性,因此,可以作为具有上述NIR吸收色素(A)的吸光特性得到有效利用的优良的近红外线遮蔽特性的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使用。
根据这样的本实施方式的滤光片10B,能够实现例如420~620nm的可见光的透射率为70%以上、710~860nm的波长范围的光的透射率为0.3%以下且由上述式(2)表示的透射率的变化量Df为-0.8以下的近红外线遮蔽特性优良的光学特性。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滤光片10B中,关于优选与近红外线吸收层11组合使用的选择波长遮蔽层,在使上述NIR吸收色素(A)以外的近红外线吸收剂或红外线吸收剂、色调校正色素、紫外线吸收剂等各种吸收剂分散到透明树脂中而形成的层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与近红外线吸收层11同样的工序来形成,因此,能够容易且低成本地制造。此外,关于电介质多层膜,其制造也可以通过充分已知的方法进行,能够容易地制作。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滤光片10B也能够容易且低成本地制造,另外,也能够应对小型化、薄型化
本实施方式的滤光片可以作为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监视照相机、车载用照相机、网络照相机等摄像装置或自动曝光表等近红外线截止用的滤光片、PDP用的滤光片等使用。本实施方式的滤光片适合用于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监视照相机、车载用照相机、网络照相机等摄像装置,滤光片配置在例如摄像透镜与固体摄像元件之间。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滤光片也可以借助粘合剂层直接粘贴在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监视照相机、车载用照相机、网络照相机等摄像装置的固体摄像元件、自动曝光表的受光元件、摄像透镜、PDP等上来使用。此外,也可以同样地借助粘合剂层直接粘贴在车辆(汽车等)的玻璃窗或灯上来使用。
以下,参考图2对将本实施方式的滤光片配置在摄像透镜与固体摄像元件之间来使用的摄像装置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2(a)是概略地表示使用上述滤光片10A的摄像装置的一例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如图2(a)所示,该摄像装置9A在正面具有形成有与上述滤光片10B所具有的第二电介质多层膜13b同样的第二电介质多层膜8作为选择层的固体摄像元件3,在其前面按照以下的顺序具有滤光片10A、两片摄像透镜4和保护玻璃5,而且具有将它们固定的壳体6。两片透镜4由朝向固体摄像元件3的摄像面配置的第一透镜4a、第二透镜4b构成。保护玻璃5在第一透镜4a侧形成有与上述滤光片10B所具有的第一电介质多层膜13a同样的第一电介质多层膜7。
滤光片10A以透明基材12位于固体摄像元件3侧、近红外线吸收层11位于第二透镜4b侧的方式配置。或者,滤光片10A也可以以近红外线吸收层11位于固体摄像元件3侧、透明基材12位于第二透镜4b侧的方式配置。固体摄像元件3和两片透镜4沿光轴x配置。
摄像装置9A中,从被摄物侧入射的光通过保护玻璃5和第一电介质多层膜7、第一透镜4a、第二透镜4b、滤光片10A以及第二电介质多层膜8后被固体摄像元件接收。固体摄像元件3将该接收的光转换成电信号,并以图像信号的形式输出。入射光依次通过第一电介质多层膜7、具有近红外线吸收层11的滤光片10A、第二电介质多层膜8,由此,作为近红外线被充分遮蔽后的光由固体摄像元件3接收。
图2(b)是概略地表示使用上述滤光片10B的摄像装置的一例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如图2(b)所示,该摄像装置9B具有固体摄像元件3,在其前面按照以下的顺序具有滤光片10B、两片摄像透镜4和保护玻璃5,而且具有将它们固定的壳体6。两片透镜4由朝向固体摄像元件3的摄像面配置的第一透镜4a、第二透镜4b构成。滤光片10B以第二电介质多层膜13b位于固体摄像元件3侧、第一电介质多层膜13a位于第二透镜4b侧的方式配置。固体摄像元件3和两片透镜4沿光轴x配置。
摄像装置9B中,从被摄物侧入射的光通过保护玻璃5、第一透镜4a、第二透镜4b、滤光片10B后被固体摄像元件接收。固体摄像元件3将该接收的光转换成电信号,并以图像信号的形式输出。滤光片10B为如上所述具有NIR吸收色素(A)的吸光特性得到有效利用的优良的近红外线遮蔽功能的滤光片,因此,近红外线被充分遮蔽后的光由固体摄像元件3接收。
另外,摄像装置9B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构成:将设置在固体摄像元件3的前面的滤光片10B替换成透明基材,取而代之用本实施方式的具有近红外线吸收层11的滤光片10A、10B替换摄像装置9B中位于最前面的保护玻璃5而设置。在使用滤光片10A的情况下,以使近红外线吸收层11位于靠近固体摄像元件侧的主面上的方式配置。这种情况下,可以将上述第二电介质多层膜配置在滤光片10A的近红外线吸收层11的固体摄像元件侧的主面上。或者,可以将第二电介质多层膜设置在第一透镜4a、第二透镜4b和透明基材中的任何一个主面上、固体摄像元件的透明基材侧的主面上或者固体摄像元件的光电转换元件的更外侧的内部、例如上述平坦化层的外侧。
另一方面,第一电介质多层膜可以设置在滤光片10A所具有的透明基材12的与固体摄像元件相反侧的主面上。在使用滤光片10B的情况下,以上述(i)~(iii)中说明的配置顺序将滤光片10B设置在摄像装置30中。
(第二实施方式)
图3是概略地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固体摄像元件的一部分的截面图。本实施方式的固体摄像元件是用于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安装在手机、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等信息设备中的小型照相机等摄像装置的固体摄像元件。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为了避免重复的说明,对于与第一实施方式共通的点根据情况省略说明,以不同点为中心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该固体摄像元件20A中,在形成有光电转换元件101和遮光层102的硅衬底等半导体衬底103上依次设置有平坦化层104、彩色滤光片层105和微型透镜106。进而,在微型透镜106上设置有与上述滤光片同样的使NIR吸收色素(A)分散到透明树脂(B)中而得到的近红外线吸收层107。
半导体衬底103的表层上形成有多个光电转换元件101,在除这些光电转换元件101以外的部分形成有遮蔽包括可见光的全部光线的遮光层102。入射到光电转换元件101中的光由光电二极管进行光电转换。平坦化层104形成在受光元件101和遮光层102上,使整体变得平坦。
彩色滤光片层105与光电转换元件101对应地形成,例如,在原色系的情况下,由红色(R)、绿色(G)、蓝色(B)的彩色滤光片构成,在补色系(YMC)的情况下,由黄色(Y)、洋红色(Mg)、蓝绿色(Cy)的彩色滤光片构成。彩色滤光片的色数没有限制,为了进一步提高颜色重现性,可以在例如上述原色系中追加黄色等而成为3色以上。另外,各颜色的配置也没有特别限制。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彩色滤光片层105设置在整面上,但也可以设置其一部分或者为不具有彩色滤光片层105本身的结构。彩色滤光片例如由含有颜料或染料的树脂形成。
微型透镜106由例如聚苯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聚烯烃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树脂、聚酯树脂、聚乙烯树脂、酚醛清漆树脂等树脂使用加热成形法或蚀刻法等而形成。除了树脂以外,微型透镜106也可以由玻璃、晶体等形成。从微型透镜106通过的光会聚到光电转换元件101中。
近红外线吸收层107可以通过将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制备的涂布液涂布到微型透镜106上并使其干燥、再根据需要使其固化而形成。另外,涂布、干燥和根据需要进行的固化可以分多次进行。作为涂布液的制备方法、涂布液的涂布方法,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方法同样的方法。因此,第一实施方式中记载的说明也全部适用于本实施方式。
另外,关于近红外线吸收层107的厚度、光学特性等,可以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近红外线吸收层同样。
虽然没有图示,但本实施方式的固体摄像元件20A优选在近红外线吸收层107的单侧或两侧还具备选择波长遮蔽层。
作为选择波长遮蔽层,优选具有透射420~695nm的可见光且遮蔽710~1100nm的波长区域的光的光学特性。所遮蔽的波长区域更优选为710~1200nm。将近红外线吸收层107与这样的选择波长遮蔽层组合使用时,能够高性能地遮蔽近红外线区域的光。选择波长遮蔽层优选还具有遮蔽400nm以下的紫外线波长区域的光的光学特性,更优选具有410nm以下的光的遮蔽性。
选择波长遮蔽层可以以一层遮蔽上述预定波长区域的光,也可以将多层组合来遮蔽预定波长区域的光。另外,选择波长遮蔽层在近红外线吸收层107的内侧并不一定需要以与近红外线吸收层107接触的方式设置,只要在光电转换元件101与近红外线吸收层107之间则设置的位置可以适当选择。例如,可以设置在微型透镜106的下表面、彩色滤光片层105的下表面或平坦化层104的下表面,或者也可以设置在这些部位中2个以上的部位。
本实施方式的固体摄像元件20A中,在将选择波长遮蔽层设置在近红外线吸收层107的外侧的情况下,由于近红外线吸收层107的更外侧不存在构成要素,因此,必然会设置在近红外线吸收层107的外侧表面上。但是,并不一定需要仅通过固体摄像元件20A来完全达到近红外线遮蔽,也可以通过将设置在上述近红外线吸收层107的外侧的选择波长遮蔽层设置在后述的摄像装置中配置在固体摄像元件20A的前面的各种光学构件的主面中的任何一个主面上来应对。根据用途从这些部位中适当选择设置部位即可。
作为近红外线吸收层107与选择波长遮蔽层的具体的组合,可以列举从距离光电转换元件101较远侧开始依次配置透射420~695nm的可见光且具有以下反射波长区域的第一电介质多层膜、近红外线吸收层107、透射420~695nm的可见光且具有以下反射波长区域的第二电介质多层膜的组合。
第一电介质多层膜所具有的反射波长区域例如包含其短波长侧一端的波长为710nm以上且为近红外线吸收层107的吸收波长范围的长波长侧一端的波长以下、其长波长侧一端的波长优选为820~950nm附近的波长的区域。该反射波长区域可以进一步根据需要包含其他区域。
第二电介质多层膜所具有的反射波长区域例如包含其短波长侧一端的波长超过710nm且为上述第一电介质多层膜的反射波长区域的长波长侧一端的波长以下、其长波长侧一端的波长优选为1100nm以上、更优选为1200nm以上的波长的区域。该反射波长区域优选包含400nm以下、更优选为410nm以下的紫外线波长区域。
这种情况下,如上所述第一电介质多层膜形成在近红外线吸收层107的上表面,第二电介质多层膜可以设置在微型透镜106的上表面或下表面或者彩色滤光片层105的下表面或平坦化层104的下表面。
此外,固体摄像元件20A中,可以在例如微型透镜106的上表面通过现有公知的方法形成防反射层,或者在形成有设置在微型透镜106的上表面的近红外线吸收层107或其上的选择波长遮蔽层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现有公知的方法在其上形成防反射层。通过设置防反射层,能够防止入射光的再反射,能够提高摄像图像的品质。另外,关于选择波长遮蔽层的具体方式,包括优选的方式在内,可以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滤光片中的选择波长遮蔽层同样。
固体摄像元件20A中,在微型透镜106的上表面设置有1层近红外线吸收层107,但近红外线吸收层107也可以设置在微型透镜106的下表面、彩色滤光片层105的下表面或平坦化层104的下表面,或者也可以设置在这些部位中2个以上的部位。
图4是表示这样的例子的图。图4所示的固体摄像元件20B中,近红外线吸收层107设置在平坦化层104与彩色滤光片层105之间。固体摄像元件20B中,设置在比微型透镜106上表面平坦的面上,因此,与固体摄像元件20A相比,近红外线吸收层107的形成变得容易。
虽然没有图示,但固体摄像元件20B中,也优选在近红外线吸收层107的单侧或两侧还具备选择波长遮蔽层。选择波长遮蔽层的光学特性和配置可以与上述固体摄像元件20A中说明过的同样。在以接触近红外线吸收层107的方式设置选择波长遮蔽层的情况下,设置该层的面也为平坦的面,因此,与固体摄像元件20A相比,这些层的形成也变得容易。
在本实施方式的固体摄像元件20A、20B组合具有近红外线吸收层107和上述具有透射420~695nm的可见光且遮蔽710~1100nm的波长区域的光的光学特性的选择波长遮蔽层的情况下,可以省略以往另外配置的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能够实现摄像装置的小型化、薄型化、低成本化。
近红外线吸收层107基于含有的NIR吸收色素(A)的光学特性而具有可见波长区域的光的透射率高且透射率在波长630~700nm之间陡急地变化的特性,并且基于与其组合的透明树脂(B)的作用而具有遮光波长区域宽至695~720nm的特性。通过具有该近红外线吸收层107,能够获得具有上述NIR吸收色素(A)的吸光特性得到有效利用的光学特性的本实施方式的固体摄像元件20A、20B。
本实施方式的固体摄像元件20A、20B中,通过组合具有该近红外线吸收层107和其他选择波长遮蔽层、特别是上述具有透射420~695nm的可见光且遮蔽710~1100nm的波长区域的光的光学特性的选择波长遮蔽层,能够制成具有上述NIR吸收色素(A)的吸光特性得到有效利用的优良的近红外线遮蔽特性的固体摄像元件。
此外,即使在固体摄像元件20A、20B不具备通过与近红外线吸收层107共同使用而发挥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功能的、上述具有透射420~695nm的可见光且遮蔽710~1100nm的波长区域的光的光学特性的选择波长遮蔽层的情况下,在使用固体摄像元件20A、20B的摄像装置中,通过在配置在固体摄像元件20A、20B的前面的构成该摄像装置的其他光学构件上设置上述选择波长遮蔽层,也能够制成具有上述NIR吸收色素(A)的吸光特性得到有效利用的优良的近红外线遮蔽特性的摄像装置。
另外,可以通过将使NIR吸收色素(A)和透明树脂(B)或透明树脂(B)的原料成分以及根据需要配合的其他成分分散或溶解在溶剂中而制备的涂布液涂布到微型透镜106的上表面并干燥、再根据需要进行固化处理而形成近红外线吸收层107,因此,也不会损害作为固体摄像元件的功能。此外,关于优选与近红外线吸收层107组合使用的选择波长遮蔽层,在使上述NIR吸收色素(A)以外的近红外线吸收剂或红外线吸收剂、色调校正色素、紫外线吸收剂等各种吸收剂分散到透明树脂中而形成的层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与近红外线吸收层107同样的工序来形成,因此,也不会损害作为固体摄像元件的功能。此外,关于电介质多层膜,也能够在不损害作为固体摄像元件的功能的情况下形成。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固体摄像元件20A、20B能够兼具上述NIR吸收色素(A)的吸光特性得到有效利用的光学特性和作为固体摄像元件的功能,使用其能够得到小型且薄型、成本低而且摄像图像的品质优良的摄像装置。
(第三实施方式)
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用透镜的截面图。该摄像装置用透镜是构成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安装在手机、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PDA等信息设备中的小型照相机等摄像装置的、成像于固体摄像元件的透镜系统的全部或一部分的透镜。
图5所示的摄像装置用透镜70A中,作为透镜主体71,使用一个面71a具有凹面、另一个面71b具有凸面并且外周部具有平板部74的玻璃凹凸透镜。该玻璃凹凸透镜的凹面侧的面71a上设置有与上述滤光片同样的、使NIR吸收色素(A)分散到透明树脂(B)中而得到的近红外线吸收层72,另一个凸面侧的面71b上设置有防反射膜73。关于图5所示的凹凸透镜,将具有凸透镜功能的透镜称为凸弯月透镜,将具有凹透镜功能的透镜称为凹弯月透镜。
近红外线吸收层72可以通过将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制备的涂布液涂布到透镜主体71的一个面71a上并使其干燥、再根据需要使其固化而形成。另外,涂布、干燥、根据需要进行的固化可以分多次进行。作为涂布液的制备方法、涂布液的涂布方法,可以使用与第一实施方式中使用的方法同样的方法。因此,第一实施方式中记载的说明也全部适用于本实施方式。
另外,关于近红外线吸收层72的厚度、光学特性等,可以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近红外线吸收层同样。
另外,例如,可以在透镜主体71的一个面71a上通过现有公知的方法设置防反射膜73,在另一个面71b上设置近红外线吸收层72。此外,也可以在另一个面71b上形成与一个面71a上同样的近红外线吸收层72来代替防反射膜73。即,可以在透镜主体71的两个主面71a、71b上均设置近红外线吸收层72。
虽然没有图示,但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用透镜70A优选在近红外线吸收层72的单侧或两侧还具备选择波长遮蔽层。
作为选择波长遮蔽层,优选具有透射420~695nm的可见光且遮蔽710~1100nm的波长区域的光的光学特性。遮蔽光的波长区域更优选为710~1200nm。将近红外线吸收层72与这样的选择波长遮蔽层组合使用时,能够高性能地遮蔽近红外线区域的光。选择波长遮蔽层优选还具有遮蔽400nm以下的紫外线波长区域的光的光学特性,更优选具有410nm以下的光的遮蔽性。
选择波长遮蔽层可以以一层遮蔽上述预定波长区域的光,也可以将多层组合来遮蔽预定波长区域的光。另外,选择波长遮蔽层在近红外线吸收层72的内侧并不一定需要以与近红外线吸收层72接触的方式设置,例如,也可以设置在透镜主体71的具有近红外线吸收层72的面的相反面。
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用透镜70A中,在将选择波长遮蔽层设置在近红外线吸收层72的外侧的情况下,由于近红外线吸收层72的更外侧不存在构成要素,因此,必然会设置在近红外线吸收层72的外侧表面上。
在此,摄像装置用透镜70A中,并不需要仅通过摄像装置用透镜来完全达到近红外线遮蔽,也可以通过将设置在上述近红外线吸收层72的单侧或两侧的选择波长遮蔽层设置在后述的摄像装置中与摄像装置用透镜70A一同配置在固体摄像元件的前面的其他光学构件的主面或固体摄像元件的表面即前侧的主面来应对。根据用途从这些部位中适当选择设置部位即可。
作为近红外线吸收层72与选择波长遮蔽层的具体的组合,可以列举从距离固体摄像元件较远侧开始依次配置透射420~695nm的可见光且具有以下反射波长区域的第一电介质多层膜、近红外线吸收层72、透射420~695nm的可见光且具有以下反射波长区域的第二电介质多层膜的组合。
第一电介质多层膜所具有的反射波长区域例如包含其短波长侧一端的波长为710nm以上且为近红外线吸收层72的吸收波长范围的长波长侧一端的波长以下、其长波长侧一端的波长优选为820~950nm附近的波长的区域。该反射波长区域可以进一步根据需要包含其他区域。
第二电介质多层膜所具有的反射波长区域例如包含其短波长侧一端的波长超过710nm且为上述第一电介质多层膜的反射波长区域的长波长侧一端的波长以下、其长波长侧一端的波长优选为1100nm以上、更优选为1200nm以上的波长的区域。该反射波长区域优选包含400nm以下、更优选为410nm以下的紫外线波长区域。
根据摄像装置中设置在固体摄像元件的前面的摄像装置用透镜70A的朝向来决定摄像装置用透镜70A中的上述第一电介质多层膜和第二电介质多层膜的设置位置。
透镜主体71中使用的透镜只要是以往在这样的用途中使用的透镜则形状、材质等没有特别限定。
作为构成透镜主体71的材料,可以列举例如:水晶、铌酸锂、蓝宝石等晶体;BK7、石英、精密加压成形用低熔点玻璃等玻璃;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等聚酯树脂;聚乙烯、聚丙烯、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等聚烯烃树脂、降冰片烯树脂、聚丙烯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树脂、聚氨酯树脂、氯乙烯树脂、含氟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聚乙烯缩丁醛树脂、聚乙烯醇树脂等塑料等。这些材料可以是对紫外区域和/或近红外区域的波长的光具有吸收特性的材料。另外,透镜主体71可以由例如在氟磷酸盐类玻璃、磷酸盐类玻璃等中添加有CuO等的有色玻璃构成。另外,附图均为折射型透镜的例子,但也可以为菲涅尔透镜等利用衍射的衍射透镜、并用折射和衍射的混合型透镜等。
另外,透镜主体71也可以具有用胶粘剂将多个透镜接合而成的结构,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接合面上设置近红外线吸收层72。图6是表示这样的摄像装置用透镜的一例的图。该摄像装置用透镜70B中,透镜主体71由2个透镜71A、71B构成,透镜71A、71B在外周部具有平板部74,在透镜71A、71B的接合面上设置有近红外线吸收层72,并且在与接合面相反侧的表面上设置有防反射膜73。该摄像装置用透镜70B可以通过在2个透镜71A、71B中的一个透镜、例如透镜71A上设置近红外线吸收层72、利用胶粘剂与另一个透镜、例如透镜71B粘贴为一体而形成,或者,也可以将2个透镜71A、71B以近红外线吸收层72作为胶粘剂而粘贴。
虽然没有图示,但摄像装置用透镜70B中,也优选在近红外线吸收层72的单侧或两侧还具备选择波长遮蔽层。选择波长遮蔽层的光学特性和配置可以与上述摄像装置用透镜70A中说明的同样。
透镜主体71中使用的透镜的种类、有无防反射膜73等考虑用途、组合使用的透镜的种类、配置场所等来适当决定。
在使用包含玻璃的透镜作为透镜主体71的情况下,为了提高与近红外线吸收层72、防反射膜73的粘附性,其表面可以利用硅烷偶联剂实施表面处理。作为硅烷偶联剂,可以使用例如: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β-(氨基乙基)-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β-(氨基乙基)-N’-β-(氨基乙基)-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苯胺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氨基硅烷类;γ-环氧丙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β-(3,4-环氧环己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环氧硅烷类;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N-β-(N-乙烯基苄基氨基乙基)-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乙烯基硅烷类;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等。
在使用包含塑料的透镜作为透镜主体71的情况下,优选在形成近红外线吸收层72、防反射膜73之前对透镜表面实施电晕处理、易胶粘处理。
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用透镜70A、70B组合具有近红外线吸收层72和上述具有透射420~695nm的可见光且遮蔽710~1100nm的波长区域的光的光学特性的选择波长遮蔽层的情况下,可以省略以往另外配置的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能够实现摄像装置的小型化、薄型化、低成本化。
近红外线吸收层72基于含有的NIR吸收色素(A)的光学特性而具有可见波长区域的光的透射率高且透射率在波长630~700nm之间陡急地变化的特性,并且基于与其组合的透明树脂(B)的作用而具有遮光波长区域宽至695~720nm的特性。通过具有该近红外线吸收层72,能够获得具有上述NIR吸收色素(A)的吸光特性得到有效利用的光学特性的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用透镜70A、70B。
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用透镜70A、70B中,通过组合具有该近红外线吸收层72和其他选择波长遮蔽层、特别是上述具有透射420~695nm的可见光且遮蔽710~1100nm的波长区域的光的光学特性的选择波长遮蔽层,能够制成具有上述NIR吸收色素(A)的吸光特性得到有效利用的优良的近红外线遮蔽特性的摄像装置用透镜。
此外,即使在摄像装置用透镜70A、70B不具备通过与近红外线吸收层72共同使用而发挥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功能的、上述具有透射420~695nm的可见光且遮蔽710~1100nm的波长区域的光的光学特性的选择波长遮蔽层的情况下,在使用摄像装置用透镜70A、70B的摄像装置中,通过在与摄像装置用透镜70A、70B共同构成该摄像装置的其他光学构件上设置上述选择波长遮蔽层,也能够制成具有上述NIR吸收色素(A)的吸光特性得到有效利用的优良的近红外线遮蔽特性的摄像装置。
另外,可以通过将使NIR吸收色素(A)和透明树脂(B)或透明树脂(B)的原料成分以及根据需要配合的其他成分分散或溶解到溶剂中而制备的涂布液涂布到透镜主体71的主面上并干燥、再根据需要进行固化处理而形成近红外线吸收层72,因此,能够容易且低成本地制造摄像装置用透镜70。此外,关于优选与近红外线吸收层72组合使用的选择波长遮蔽层,在使上述NIR吸收色素(A)以外的近红外线吸收剂或红外线吸收剂、色调校正色素、紫外线吸收剂等各种吸收剂分散到透明树脂中而形成的层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与近红外线吸收层72同样的工序来形成,因此,能够容易且低成本地制造。此外,关于电介质多层膜,其制造也可以通过充分已知的方法进行,能够容易地制作。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用透镜70A、70B能够兼具上述NIR吸收色素(A)的吸光特性得到有效利用的光学特性和作为摄像装置用透镜的功能,使用其能够得到小型且薄型、成本低而且摄像图像的品质优良的摄像装置。
(第四实施方式)
图7是概略地表示使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的固体摄像元件20A的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的一例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如图7所示,该摄像装置30具有固体摄像元件20A、保护玻璃31、多个透镜组32、光圈33和将它们固定的壳体34。多个透镜组32由朝向固体摄像元件20A的摄像面而配置的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和第四透镜L4构成。在第四透镜L4与第三透镜L3之间配置有光圈33。固体摄像元件20A、透镜组32和光圈33沿光轴x配置。
另外,固体摄像元件20A中,在近红外线吸收层107的单侧或两侧设置有具有透射420~695nm的可见光且遮蔽710~1100nm的波长区域的光的光学特性的选择波长遮蔽层。在此,遮蔽光的波长区域更优选为710~1200nm。
摄像装置30中,从被摄物侧入射的光通过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光圈33、第四透镜L4和保护玻璃31后被固体摄像元件20A接收。固体摄像元件20A将该接收的光转换成电信号,并以图像信号的形式输出。固体摄像元件20A中设置有近红外线吸收层107,并且在近红外线吸收层107的单侧或两侧设置有具有透射420~695nm的可见光且遮蔽710~1100nm的波长区域的光的光学特性的选择波长遮蔽层,因此,近红外线被遮蔽后的光由固体摄像元件20A接收。
上述中,选择波长遮蔽层可以以接触的形式设置在近红外线吸收层107的单侧或两侧的主面上,或者,也可以设置在固体摄像元件20A内的近红外线吸收层107与光电转换元件101之间的任何一个层间。此外,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在选自上述透镜组32、保护玻璃31中的任何一个构件的单侧或两侧的主面上。
上述中使用的选择波长遮蔽层优选还具有遮蔽400nm以下的紫外线波长区域的光的光学特性,更优选具有410nm以下的光的遮蔽性。在上述选择波长遮蔽层具有遮蔽近红外线区域的光、但不遮蔽400nm以下的紫外线波长区域的光的光学特性的情况下,可以在此之外另外设置遮蔽这样的紫外线波长区域的光的选择波长遮蔽层。设置该选择波长遮蔽层的位置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为近红外线吸收层107的内侧,也可以为近红外线吸收层107与光电转换元件101之间的任何一个层间。另外,也可以在2个以上的部位设置这样的选择波长遮蔽层。
在此,作为固体摄像元件20A所具有的近红外线吸收层107与选择波长遮蔽层的具体的组合,可以列举从距离光电转换元件101较远侧开始依次配置具有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同样的光学特性的第一电介质多层膜、近红外线吸收层107、具有与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同样的光学特性的第二电介质多层膜的组合。关于配置上述层的组合,可以如下所述。
第一电介质多层膜可以设置在固体摄像元件20A所具有的近红外线吸收层107的表面即保护玻璃31侧的主面或者选自保护玻璃31的两个主面、第二透镜至第四透镜各透镜的两个主面、第一透镜的内侧的主面中的任何一个面上。关于第二电介质多层膜的配置,可以设置在上述固体摄像元件20A中说明的位置。
对摄像装置30中使用除了不具有近红外线吸收层107以外与固体摄像元件20A同样的固体摄像元件、取而代之将第四透镜L4用上述第三实施方式的具有近红外线吸收层72的摄像装置用透镜70A替换而设置的情况进行说明。该摄像装置中,摄像装置用透镜70A以使该透镜所具有的近红外线吸收层72位于距离固体摄像元件更远的一侧的方式配置。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摄像装置用透镜70A中具有近红外线吸收层72的一侧的相反侧的主面上配置上述第二电介质多层膜来代替上面说明过的防反射膜73。或者,第二电介质多层膜可以设置在透镜32的任何一个主面上、保护玻璃31的任何一个主面上或固体摄像元件的保护玻璃31侧的主面上或者固体摄像元件的光电转换元件的更外侧的内部、例如上述平坦化层的外侧。
另一方面,第一电介质多层膜可以设置在选自摄像装置用透镜70A所具有的近红外线吸收层72的与摄像元件相反侧的主面即第三透镜L3侧的主面、或者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的两个主面、第一透镜的内侧的主面中的任何一个面上。
另外,摄像装置30中,可以设定为使用除了不具有近红外线吸收层107以外与固体摄像元件20A同样的固体摄像元件、取而代之将保护玻璃31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例如具有近红外线吸收层11的滤光片10A、10B替换而设置的构成。在使用滤光片10A的情况下,以使近红外线吸收层11位于靠近固体摄像元件一侧的主面上的方式配置。这种情况下,可以在滤光片10A的近红外线吸收层11的固体摄像元件侧的主面上配置上述第二电介质多层膜。或者,第二电介质多层膜可以设置在固体摄像元件的滤光片10A侧的主面上或固体摄像元件的光电转换元件更外侧的内部、例如上述平坦化层的外侧。
另一方面,第一电介质多层膜可以设置在选自滤光片10A所具有的透明基材12的与固体摄像元件相反侧的主面即第四透镜L4侧的主面、或者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的两个主面、第一透镜的内侧的主面中的任何一个面上。
在使用如滤光片10B这样的、组合具有上述近红外线吸收层、第一电介质多层膜和第二电介质多层膜的滤光片的情况下,按照上述(i)~(iii)中说明的配置顺序在摄像装置30中设置滤光片10B等。
如前所述,固体摄像元件20A所具有的近红外线吸收层107、摄像装置用透镜70A所具有的近红外线吸收层72、滤光片10A、10B所具有的近红外线吸收层11基于所含有的NIR吸收色素(A)的光学特性而具有可见波长区域的光的透射率高且透射率在波长630~700nm之间陡急地变化的特性,并且基于与其组合的透明树脂(B)的作用而具有遮光波长区域宽至695~720nm的特性。因此,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所具有的固体摄像元件20A、摄像装置用透镜70A或滤光片10A、10B通过具有近红外线吸收层而具有上述NIR吸收色素(A)的吸光特性得到有效利用的光学特性。
这样的固体摄像元件20A、摄像装置用透镜70A和滤光片10A、10B通过组合具有该近红外线吸收层和其他选择波长遮蔽层、特别是上述具有透射420~695nm的可见光且遮蔽710~1100nm的波长区域的光的光学特性的选择波长遮蔽层,能够制成具有上述NIR吸收色素(A)的吸光特性得到有效利用的优良的近红外线遮蔽特性的固体摄像元件、摄像装置用透镜。因此,具备这样的固体摄像元件20A或摄像装置用透镜70A或者代替保护玻璃31而设置的滤光片10A、10B的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中,可以省略以往另外配置的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能够实现摄像装置的小型化、薄型化、低成本化,并且能够得到品质良好的摄像图像。
另外,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可以为具备具有上述近红外线吸收层的固体摄像元件20A或摄像装置用透镜70A并且与该近红外线吸收层组合的其他选择波长遮蔽层、特别是上述具有透射420~695nm的可见光且遮蔽710~1100nm的波长区域的光的光学特性的选择波长遮蔽层设置在固体摄像元件20A或摄像装置用透镜70A之外另外沿该摄像装置的光轴x配置的光学构件上的构成。
通过采用这样的构成,也能够得到具有上述NIR吸收色素(A)的吸光特性得到有效利用的优良的近红外线遮蔽特性的本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这种情况下,也可以省略以往另外配置的近红外线截止滤光片,能够实现摄像装置的小型化、薄型化、低成本化,并且能够得到品质良好的摄像图像。
另外,使用本实施方式的固体摄像元件的摄像装置也并不限定于图7所示结构的摄像装置,只要是具备固体摄像元件的摄像装置,则可以适用于各种结构的摄像装置。
实施例
以下,利用实施例更详细地对本发明进行说明。例1~7和例10~16为实施例,例8、9和例17、18为比较例。
另外,实施例中的透射率和透射率的变化量D通过如下所示的方法测定。
[透射率和透射率的变化量D、Df]
通过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立高科技公司制造,U-4100型)对近红外线吸收层和滤光片测定透射光谱(透射率)来计算。
[滤光片的制造]
使用上述表1所示的NIR吸收色素(A1)和上述表2所示的NIR吸收色素(A2)作为NIR吸收色素(A),制造图1(a)所示的在透明衬底基材12上形成有近红外线吸收层11的构成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滤光片。
(例1)
作为NIR吸收色素(A),仅使用NIR吸收色素(A1)。作为NIR吸收色素(A1),将表1所示的化合物(F12-1)与丙烯酸树脂(大阪气体化学公司制造,商品名:オグソールEA-F5003,折射率1.60)的50质量%四氢呋喃溶液以使化合物(F12-1)相对于丙烯酸树脂100质量份为0.23质量份的比例混合后,在室温下搅拌、溶解,由此得到涂布液。将所得到的涂布液通过模涂法涂布到厚度1mm的玻璃板(钠玻璃)上,在100℃下加热5分钟使其干燥。然后,对涂膜照射360mJ/cm2的波长365nm的紫外线使其固化,得到在玻璃板上形成有膜厚10μm的近红外线吸收层的滤光片1。测定所得到的滤光片1的透射率。从该透射结果中减去对未形成近红外线吸收层的厚度1mm的玻璃板测定的透射率的测定结果,将所得结果示于表3中。
(例2)
除了使用上述表1所示的化合物(F12-2)作为NIR吸收色素(A1)以外,与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在玻璃板上形成有膜厚10μm的近红外线吸收层的滤光片2。测定所得到的滤光片2的透射率。从该透射结果中减去对未形成近红外线吸收层的厚度1mm的玻璃板测定的透射率的测定结果,将所得结果示于表3中。
(例3)
除了使用上述表1所示的化合物(F12-4)作为NIR吸收色素(A1)并且使化合物(F12-4)相对于丙烯酸树脂100质量份的量为0.23质量份的比例以外,与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在玻璃板上形成有膜厚10μm的近红外线吸收层的滤光片3。测定所得到的滤光片3的透射率。从该透射结果中减去对未形成近红外线吸收层的厚度1mm的玻璃板测定的透射率的测定结果,将所得结果示于表3中。
(例4)
除了使用上述表1所示的化合物(F12-5)作为NIR吸收色素(A1)以外,与例4同样地操作,得到在玻璃板上形成有膜厚10μm的近红外线吸收层的滤光片4。测定所得到的滤光片4的透射率。从该透射结果中减去对未形成近红外线吸收层的厚度1mm的玻璃板测定的透射率的测定结果,将所得结果示于表3中。
(例5)
除了使用上述表1所示的化合物(F11-1)作为NIR吸收色素(A1)并且使化合物(F11-1)相对于丙烯酸树脂100质量份的量为1.2质量份的比例以外,与例1同样地操作,得到在玻璃板上形成有膜厚3μm的近红外线吸收层的滤光片5。测定所得到的滤光片5的透射率。从该透射结果中减去对未形成近红外线吸收层的厚度1mm的玻璃板测定的透射率的测定结果,将所得结果示于表3中。另外,将300~900nm的波长区域的透射光谱在图9中用实线表示。
(例6)
作为NIR吸收色素(A),仅使用NIR吸收色素(A1)。作为NIR吸收色素(A1),将上述表1所示的化合物(F11-1)与聚碳酸酯树脂(sabic公司制造,试样名称:Lexan ML9103,折射率:1.59)的10质量%环戊酮溶液以使化合物(F11-1)相对于聚碳酸酯树脂100质量份为0.45质量份的比例混合后,在室温下搅拌、溶解,由此得到涂布液。将所得到的涂布液通过模涂法涂布到厚度1mm的玻璃板(钠玻璃)上,在150℃下加热30分钟使其干燥,得到在玻璃板上形成有膜厚10μm的近红外线吸收层的滤光片6。测定所得到的滤光片6的透射率。从该透射结果中减去对未形成近红外线吸收层的厚度1mm的玻璃板测定的透射率的测定结果,将所得结果示于表3中。
(例7)
作为NIR吸收色素(A),使用NIR吸收色素(A1)和NIR吸收色素(A2)。将作为NIR吸收色素(A1)的上述表1所示的化合物(F12-1)和作为NIR吸收色素(A2)的上述表2所示的化合物(F21)与聚酯树脂(大阪气体化学公司制造,商品名:B-OKP2,折射率1.64)的20质量%环己酮溶液以使化合物(F12-1)相对于聚酯树脂100质量份为0.08质量份、化合物(F21)相对于聚酯树脂100质量份为2.1质量份的比例混合后,在室温下搅拌、溶解,由此得到涂布液。将所得到的涂布液通过模涂法涂布到厚度1mm的玻璃板(钠玻璃)上,在150℃下加热30分钟使其干燥,得到在玻璃板上形成有膜厚10μm的近红外线吸收层的滤光片7。测定所得到的滤光片7的透射率。从该透射结果中减去对未形成近红外线吸收层的厚度1mm的玻璃板测定的透射率的测定结果,将所得结果示于表3中。
(例8)
作为NIR吸收色素(A),仅使用NIR吸收色素(A1)。作为NIR吸收色素(A1),将上述表1所示的化合物(F11-1)与丙烯酸树脂(三菱人造丝公司制造,商品名:BR-80,折射率1.49)的15质量%环己酮溶液以使化合物(F11-1)相对于丙烯酸树脂100质量份为0.45质量份的比例混合后,在室温下搅拌、溶解,由此得到涂布液。将所得到的涂布液通过模涂法涂布到厚度1mm的玻璃板(钠玻璃)上,在150℃下加热30分钟使其干燥,得到在玻璃板上形成有膜厚10μm的近红外线吸收层的滤光片8。测定所得到的滤光片8的透射率。从该透射结果中减去对未形成近红外线吸收层的厚度1mm的玻璃板测定的透射率的测定结果,将所得结果示于表3中。
(例9)
作为NIR吸收色素(A),仅使用NIR吸收色素(A1)。作为NIR吸收色素(A1),将上述表1所示的化合物(F11-1)与环烯烃树脂(JSR公司制造,商品名:アートンRH5200,折射率1.52)的25质量%甲苯溶液以使化合物(F11-1)相对于环烯烃树脂100质量份为0.2质量份的比例混合后,在室温下搅拌、溶解,由此得到涂布液。将所得到的涂布液通过模涂法涂布到厚度1mm的玻璃板(钠玻璃)上,在70℃下加热10分钟后,再在110℃下加热10分钟,由此使其干燥,得到在玻璃板上形成有膜厚22μm的近红外线吸收层的滤光片9。测定所得到的滤光片9的透射率。从该透射结果中减去对未形成近红外线吸收层的厚度1mm的玻璃板测定的透射率的测定结果,将所得结果示于表3中。
另外,将300~900nm的波长区域的透射光谱在图9中用虚线表示。
[滤光片的设计]
使用包含例1~9中制作的近红外线吸收层的滤光片1~9,设计图1(b)所示的依次层叠有第一电介质多层膜13a、近红外线吸收层11、第二电介质多层膜13b的构成的例10~18的滤光片。
(例10~18)
电介质多层膜在例10~18中全部同样设计。第一电介质多层膜和第二电介质多层膜均假定TiO2膜作为高折射率的介电膜、SiO2膜作为低折射率的介电膜。具体而言,通过使用Ti或Si的靶并且向磁控溅射装置中导入Ar气体和O2气体的反应性溅射制作TiO2膜、SiO2膜作为试样。通过分光透射率测定求出所得到的TiO2膜和SiO2膜的光学常数。
对于形成有高折射率的介电膜与低折射率的介电膜交替层叠而成的电介质多层膜的构成,以电介质多层膜的层叠数、TiO2膜(高折射率电介质膜)的膜厚、SiO2膜(低折射率电介质膜)的膜厚为参数进行模拟,求出使波长400~700nm的光透射90%以上、使波长715~900nm的光的透射率为5%以下的第一电介质多层膜的构成。将所得到的第一电介质多层膜的构成示于表4中,将该第一电介质多层膜的透射率光谱作为IR-1用虚线示于图8(a)中。另外,对于第一电介质多层膜而言,设定为第一层形成在近红外线吸收层侧,整体的膜厚为3536nm。
[表4]
对于上述同样地形成有高折射率的介电膜与低折射率的介电膜交替层叠而成的电介质多层膜的构成,以电介质多层膜的层叠数、TiO2膜(高折射率电介质膜)的膜厚、SiO2膜(低折射率电介质膜)的膜厚为参数进行模拟,求出使波长420~780nm的光透射90%以上、使波长410nm以下的光和850~1200nm的光的透射率均为5%以下的第二电介质多层膜的构成。将所得到的第二电介质多层膜的构成示于表5中,将该第二电介质多层膜的透射率光谱作为IR-2用虚线示于图8(a)中。另外,对于第二电介质多层膜而言,设定为第一层形成在近红外线吸收层侧,整体的膜厚为4935nm。另外,将层叠有上述第一电介质多层膜与第二电介质多层膜时的透射率光谱作为IR-1+IR-2用实线示于图8(b)中。
[表5]
对上述中设计的例10~18的滤光片制作透射光谱。表6中示出滤光片的规格和光学特性。将例13和例17的滤光片的300~900nm的波长区域的透射光谱(0~100%)示于图10中,将例13和例17的滤光片的650~800nm的波长区域的透射光谱(0~20%)示于图11中。另外,图10和图11中,实线表示例13的透射光谱,虚线表示例17的透射光谱。
本发明不受以上说明的实施方式和实施例的任何限定,不言而喻的是,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以各种方式实施。
另外,本申请基于2011年6月6日提出的日本专利申请(日本特愿2011-126555),通过引用援引其全部内容。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滤光片在单独使用或与其他选择波长遮蔽构件组合使用时具有良好的近红外线遮蔽特性,并且能够充分小型化、薄型化,因此,对于数字照相机等摄像装置、等离子体显示器等显示装置、车辆(汽车等)用玻璃窗、灯等有用。本发明的固体摄像元件在单独使用或与其他选择波长遮蔽构件组合使用时能够兼具良好的近红外线遮蔽功能和作为固体摄像元件的功能,因此,对于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安装在手机、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PDA等信息设备中的小型照相机等摄像装置有用。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用透镜在单独使用或与其他选择波长遮蔽构件组合使用时具有良好的近红外线遮蔽功能,并且能够充分地实现摄像装置的小型化、薄型化、低成本化,因此,对于数字照相机、数字摄像机、安装在手机、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PDA等信息设备中的小型照相机等使用固体摄像元件的摄像装置有用。
标号说明
10A、10B…滤光片、
12…透明基材、
11、72、107…近红外线吸收层、
13…选择波长遮蔽层、
7、13a…第一电介质多层膜、
8、13b…第二电介质多层膜、
20A、20B…固体摄像元件、
9A、9B、30…摄像装置、
5、31…保护玻璃、
4、32、70A、70B…摄像装置用透镜、
71…透镜主体、
101…光电转换元件、
102…遮光层、
103…半导体衬底、
104…平坦化层、
105…彩色滤光片层、
106…微型透镜、
L1~L4…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

Claims (28)

1.一种滤光片,具备使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分散到透明树脂B中而形成的近红外线吸收层,其中,
所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含有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1及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2,
所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1在溶解于折射率n20d小于1.500的色素用溶剂中而测定的波长范围400~1000nm的光的吸收光谱中具有位于峰值波长为695~720nm的区域、半峰全宽为60nm以下且用将所述峰值波长处的吸光度设为1而算出的630nm处的吸光度与所述峰值波长处的吸光度之差除以630nm与所述峰值波长的波长差而得到的值为0.010~0.050的最大吸收峰,
所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2在溶解于折射率n20d小于1.500的色素用溶剂中而测定的波长范围400~1000nm的光的吸收光谱中具有位于峰值波长超过720nm且为800nm以下的区域、半峰全宽为100nm以下的最大吸收峰,
所述透明树脂B的折射率n20d为1.54以上,
所述近红外线吸收层的450~600nm的可见光的透射率为70%以上,695~720nm的波长范围的光的透射率为10%以下,且由下式(1)表示的透射率的变化量D为-0.8以下,
D(%/nm)=[T700(%)-T630(%)]/[700(nm)-630(nm)] …(1)
式(1)中,T700为所述近红外线吸收层的透射光谱中的波长700nm的透射率,T630为所述近红外线吸收层的透射光谱中的波长630nm的透射率,
将所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1的最大吸收波长设为λmax(Ax)、并将所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2的最大吸收波长设为λmax(Ay)时,满足10nm≤λmax(Ay)-λmax(Ax)≤40nm,
所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1或所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2包含选自菁类化合物、酞菁类化合物、萘酞菁类化合物、二硫醇金属络合物类化合物、二亚铵类化合物、多次甲基类化合物、苯酞化合物、萘醌类化合物、蒽醌类化合物、靛酚类化合物和方酸内类化合物的至少一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光片,其中,所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1和所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2包含选自菁类化合物、酞菁类化合物、萘酞菁类化合物、二硫醇金属络合物类化合物、二亚铵类化合物、多次甲基类化合物、苯酞化合物、萘醌类化合物、蒽醌类化合物、靛酚类化合物和方酸内类化合物的至少一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滤光片,其中,所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2包含选自菁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滤光片,其中,所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2由下述通式(F2)表示,
其中,式(F2)中的符号如下所述,
R11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烷氧基、磺基烷基或其阴离子物种,
R12和R1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20的烷基,
Z表示PF6、ClO4、Rf-SO2、(Rf-SO2)2-N或BF4,Rf表示被至少一个氟原子取代的烷基,
R14、R15、R16和R17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或碳原子数1~6的烷基,
n表示1~6的整数。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滤光片,其中,所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1为所述吸收光谱中具有在700~720nm的区域显示峰值波长的最大吸收峰的色素,所述近红外线吸收层的由所述式(1)表示的透射率的变化量D为-0.86以下。
6.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滤光片,其中,所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1包含选自由下述通式(F1)表示的方酸内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式(F1)中的符号如下所述,
R1和R2相互连接并与氮原子一起形成含有或不含有氧原子作为5元环或6元环的环构成原子的杂环即环A,或者R2和R5相互连接并与氮原子一起形成含有或不含有氧原子作为5元环或6元环的环构成原子的杂环即环B;在未形成杂环的情况下,R1和R5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氟原子、溴原子、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6的烷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烯丙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6~10的芳基或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7~11的芳烷基;烷基可以为直链状、支链状、环状中的任何一种,
R4和R6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NR7R8,R7和R8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碳原子数1~20的烷基或-C(=O)-R9,R9表示可具有取代基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或碳原子数6~10的芳基,
R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6的烷基。
7.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滤光片,其中,所述透明树脂B含有选自由丙烯酸类树脂、环氧类树脂、烯-硫醇类树脂、聚碳酸酯类树脂和聚酯类树脂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
8.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滤光片,其中,所述近红外线吸收层中的所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1相对于所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的总量的比例为3~100质量%,所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相对于所述透明树脂B100质量份的比例为0.05~5质量份。
9.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滤光片,其中,所述近红外线吸收层的膜厚为0.1~100μm。
10.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滤光片,其中,在所述近红外线吸收层的单侧或两侧还具备透射420~695nm的可见光且遮蔽710~1100nm的波长范围的光的选择波长遮蔽层。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滤光片,其中,所述选择波长遮蔽层包含将低折射率的电介质膜与高折射率的电介质膜交替层叠而得到的电介质多层膜。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滤光片,其中,420~620nm的可见光的透射率为70%以上,710~860nm的波长范围的光的透射率为0.3%以下,且由下式(2)表示的透射率的变化量Df为-0.8以下,
Df(%/nm)=[Tf700(%)-Tf630(%)]/[700(nm)-630(nm)] …(2)
式(2)中,Tf700为所述滤光片的透射光谱中的波长700nm的透射率,Tf630为所述滤光片的透射光谱中的波长630nm的透射率。
13.一种固体摄像元件,具备光电转换元件和设置在所述光电转换元件上的使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分散到透明树脂B中而形成的近红外线吸收层,其中,
所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含有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1及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2,
所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1在溶解于折射率n20d小于1.500的色素用溶剂中而测定的波长范围400~1000nm的光的吸收光谱中具有位于峰值波长为695~720nm的区域、半峰全宽为60nm以下且用将所述峰值波长处的吸光度设为1而算出的630nm处的吸光度与所述峰值波长处的吸光度之差除以630nm与所述峰值波长的波长差而得到的值为0.010~0.050的最大吸收峰,
所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2在溶解于折射率n20d小于1.500的色素用溶剂中而测定的波长范围400~1000nm的光的吸收光谱中具有位于峰值波长超过720nm且为800nm以下的区域、半峰全宽为100nm以下的最大吸收峰,
所述透明树脂B的折射率n20d为1.54以上,
所述近红外线吸收层的450~600nm的可见光的透射率为70%以上,695~720nm的波长范围的光的透射率为10%以下,且由下式(1)表示的透射率的变化量D为-0.8以下,
D(%/nm)=[T700(%)-T630(%)]/[700(nm)-630(nm)] …(1)
式(1)中,T700为所述近红外线吸收层的透射光谱中的波长700nm的透射率,T630为所述近红外线吸收层的透射光谱中的波长630nm的透射率,
将所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1的最大吸收波长设为λmax(Ax)、并将所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2的最大吸收波长设为λmax(Ay)时,满足10nm≤λmax(Ay)-λmax(Ax)≤40nm,
所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1或所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2包含选自菁类化合物、酞菁类化合物、萘酞菁类化合物、二硫醇金属络合物类化合物、二亚铵类化合物、多次甲基类化合物、苯酞化合物、萘醌类化合物、蒽醌类化合物、靛酚类化合物和方酸内类化合物的至少一种。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固体摄像元件,其中,所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1和所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2包含选自菁类化合物、酞菁类化合物、萘酞菁类化合物、二硫醇金属络合物类化合物、二亚铵类化合物、多次甲基类化合物、苯酞化合物、萘醌类化合物、蒽醌类化合物、靛酚类化合物和方酸内类化合物的至少一种。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固体摄像元件,其中,所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2包含选自菁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固体摄像元件,其中,所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2由下述通式(F2)表示,
其中,式(F2)中的符号如下所述,
R11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烷氧基、磺基烷基或其阴离子物种,
R12和R1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20的烷基,
Z表示PF6、ClO4、Rf-SO2、(Rf-SO2)2-N或BF4,Rf表示被至少一个氟原子取代的烷基,
R14、R15、R16和R17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或碳原子数1~6的烷基,
n表示1~6的整数。
17.如权利要求13~16中任一项所述的固体摄像元件,其中,在所述光电转换元件上还具备选自遮光层、平坦化层、彩色滤光片层和微型透镜中的至少一种。
18.如权利要求13~16中任一项所述的固体摄像元件,其中,在所述近红外线吸收层的单侧或两侧还具备透射420~695nm的可见光且遮蔽710~1100nm的波长范围的光的选择波长遮蔽层。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固体摄像元件,其中,所述选择波长遮蔽层包含将低折射率的电介质膜与高折射率的电介质膜交替层叠而得到的电介质多层膜。
20.一种摄像装置用透镜,具备使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分散到透明树脂B中而形成的近红外线吸收层,其中,
所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含有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1及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2,
所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1在溶解于折射率n20d小于1.500的色素用溶剂中而测定的波长范围400~1000nm的光的吸收光谱中具有位于峰值波长为695~720nm的区域、半峰全宽为60nm以下且用将所述峰值波长处的吸光度设为1而算出的630nm处的吸光度与所述峰值波长处的吸光度之差除以630nm与所述峰值波长的波长差而得到的值为0.010~0.050的最大吸收峰,
所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2在溶解于折射率n20d小于1.500的色素用溶剂中而测定的波长范围400~1000nm的光的吸收光谱中具有位于峰值波长超过720nm且为800nm以下的区域、半峰全宽为100nm以下的最大吸收峰,
所述透明树脂B的折射率n20d为1.54以上,
所述近红外线吸收层的450~600nm的可见光的透射率为70%以上,695~720nm的波长范围的光的透射率为10%以下,且由下式(1)表示的透射率的变化量D为-0.8以下,
D(%/nm)=[T700(%)-T630(%)]/[700(nm)-630(nm)] …(1)
式(1)中,T700为所述近红外线吸收层的透射光谱中的波长700nm的透射率,T630为所述近红外线吸收层的透射光谱中的波长630nm的透射率,
将所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1的最大吸收波长设为λmax(Ax)、并将所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2的最大吸收波长设为λmax(Ay)时,满足10nm≤λmax(Ay)-λmax(Ax)≤40nm,
所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1或所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2包含选自菁类化合物、酞菁类化合物、萘酞菁类化合物、二硫醇金属络合物类化合物、二亚铵类化合物、多次甲基类化合物、苯酞化合物、萘醌类化合物、蒽醌类化合物、靛酚类化合物和方酸内类化合物的至少一种。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摄像装置用透镜,其中,所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1和所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2包含选自菁类化合物、酞菁类化合物、萘酞菁类化合物、二硫醇金属络合物类化合物、二亚铵类化合物、多次甲基类化合物、苯酞化合物、萘醌类化合物、蒽醌类化合物、靛酚类化合物和方酸内类化合物的至少一种。
22.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摄像装置用透镜,其中,所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2包含选自菁类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23.如权利要求20所述的摄像装置用透镜,其中,所述近红外线吸收色素A2由下述通式(F2)表示,
其中,式(F2)中的符号如下所述,
R11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烷氧基、磺基烷基或其阴离子物种,
R12和R13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或碳原子数1~20的烷基,
Z表示PF6、ClO4、Rf-SO2、(Rf-SO2)2-N或BF4,Rf表示被至少一个氟原子取代的烷基,
R14、R15、R16和R17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或碳原子数1~6的烷基,
n表示1~6的整数。
24.如权利要求20~23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用透镜,其中,所述近红外线吸收层形成在透镜主体的至少一个表面上。
25.如权利要求20~23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用透镜,其中,在所述近红外线吸收层的单侧或两侧还具备透射420~695nm的可见光且遮蔽710~1100nm的波长范围的光的选择波长遮蔽层。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摄像装置用透镜,其中,所述选择波长遮蔽层包含将低折射率的电介质膜与高折射率的电介质膜交替层叠而得到的电介质多层膜。
27.一种摄像装置,其具备权利要求13~19中任一项所述的固体摄像元件。
28.一种摄像装置,其具备权利要求20~26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装置用透镜。
CN201280028084.9A 2011-06-06 2012-06-01 滤光片、固体摄像元件、摄像装置用透镜和摄像装置 Active CN10360870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794362.1A CN106405707B (zh) 2011-06-06 2012-06-01 滤光片、固体摄像元件、摄像装置用透镜和摄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26555 2011-06-06
JP2011-126555 2011-06-06
PCT/JP2012/064326 WO2012169447A1 (ja) 2011-06-06 2012-06-01 光学フィルタ、固体撮像素子、撮像装置用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94362.1A Division CN106405707B (zh) 2011-06-06 2012-06-01 滤光片、固体摄像元件、摄像装置用透镜和摄像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608705A CN103608705A (zh) 2014-02-26
CN103608705B true CN103608705B (zh) 2016-10-12

Family

ID=4729601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94362.1A Active CN106405707B (zh) 2011-06-06 2012-06-01 滤光片、固体摄像元件、摄像装置用透镜和摄像装置
CN201280028084.9A Active CN103608705B (zh) 2011-06-06 2012-06-01 滤光片、固体摄像元件、摄像装置用透镜和摄像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794362.1A Active CN106405707B (zh) 2011-06-06 2012-06-01 滤光片、固体摄像元件、摄像装置用透镜和摄像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9268072B2 (zh)
JP (2) JP6036689B2 (zh)
KR (2) KR101878013B1 (zh)
CN (2) CN106405707B (zh)
CA (1) CA2838581A1 (zh)
WO (1) WO201216944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78013B1 (ko) * 2011-06-06 2018-08-09 에이지씨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학 필터, 고체 촬상 소자, 촬상 장치용 렌즈 및 촬상 장치
JP6127974B2 (ja) * 2011-09-15 2017-05-17 Jsr株式会社 近赤外線カットフィルターおよび近赤外線カットフィルターを用いた装置
JP6017805B2 (ja) * 2012-03-13 2016-11-02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光選択透過フィルター、紫光吸収シート及び固体撮像素子
JP6233308B2 (ja) * 2012-08-23 2017-11-22 旭硝子株式会社 近赤外線カットフィルタおよび固体撮像装置
JP6183048B2 (ja) * 2012-08-27 2017-08-23 旭硝子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タおよび固体撮像装置
JP6296701B2 (ja) * 2012-10-15 2018-03-2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電子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US9523803B2 (en) * 2012-10-17 2016-12-20 Sony Corporation Image capturing element and image capturing apparatus for removing infrared components from light
JP6241419B2 (ja) * 2012-11-30 2017-12-06 旭硝子株式会社 近赤外線カットフィルタ
CN104823083A (zh) * 2012-11-30 2015-08-05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硬化性树脂组合物、使用其的图像传感器芯片的制造方法及图像传感器芯片
JP6248945B2 (ja) * 2012-12-06 2017-12-20 旭硝子株式会社 近赤外線カットフィルタ
WO2014103921A1 (ja) * 2012-12-27 2014-07-0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Irカットフィルター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撮像装置
TWI739106B (zh) * 2013-01-29 2021-09-11 美商唯亞威方案公司 光學濾波器
DE102013101001B4 (de) * 2013-01-31 2020-10-08 OSRAM Opto Semiconductors Gesellschaft mit beschränkter Haftung Optoelektronisches Halbleiterbauteil und Strahlungssensor
KR101527821B1 (ko) * 2013-04-04 2015-06-16 주식회사 엘엠에스 근적외선 커트 필터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고체 촬상 장치
JP6443329B2 (ja) * 2013-04-10 2018-12-26 Agc株式会社 赤外線遮蔽フィルタおよび撮像装置
US9110230B2 (en) 2013-05-07 2015-08-18 Corning Incorporated Scratch-resistant articles with retained optical properties
US9366784B2 (en) 2013-05-07 2016-06-14 Corning Incorporated Low-color scratch-resistant articles with a multilayer optical film
US9359261B2 (en) * 2013-05-07 2016-06-07 Corning Incorporated Low-color scratch-resistant articles with a multilayer optical film
JP6380390B2 (ja) * 2013-05-29 2018-08-29 Jsr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ターおよび前記フィルターを用いた装置
WO2014192715A1 (ja) * 2013-05-29 2014-12-04 Jsr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ターおよび前記フィルターを用いた装置
JP2015017244A (ja) * 2013-06-12 2015-01-2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硬化性組成物、硬化膜、近赤外線カットフィルタ、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6400654B2 (ja) * 2013-06-12 2018-10-0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硬化性組成物、硬化膜、近赤外線カットフィルタ、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WO2015022892A1 (ja) * 2013-08-13 2015-02-19 Jsr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ターおよび前記フィルターを用いた装置
JP6331191B2 (ja) * 2013-09-20 2018-05-30 国立大学法人九州大学 光測定装置、光測定方法、フィルタ部材及びフィルタ部材を生産する方法
KR101661088B1 (ko) * 2013-10-17 2016-09-28 제이에스알 가부시끼가이샤 광학 필터, 고체 촬상 장치 및 카메라 모듈
US20150116576A1 (en) * 2013-10-30 2015-04-30 Blackberry Limited Image capture assembly, digital camera and a mobile device having an improved construction
CN109031492B (zh) * 2013-12-26 2021-02-02 Agc株式会社 滤光器
JP6535979B2 (ja) 2014-04-16 2019-07-03 ソニー株式会社 撮像素子及び撮像装置
US11267973B2 (en) 2014-05-12 2022-03-08 Corning Incorporated Durable anti-reflective articles
US9790593B2 (en) 2014-08-01 2017-10-17 Corning Incorporated Scratch-resistant materials and articles including the same
JP6470650B2 (ja) * 2015-03-05 2019-02-13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オキソカーボン系化合物含有樹脂組成物及び該樹脂組成物を含む光学フィルター
KR102403290B1 (ko) * 2014-10-08 2022-05-27 가부시키가이샤 닛폰 쇼쿠바이 옥소카본계 화합물, 이것을 함유하는 수지 조성물, 및 그 수지 조성물을 함유하는 필터
KR102305998B1 (ko) * 2014-12-08 2021-09-2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영상 처리 장치
CN110596806A (zh) 2014-12-19 2019-12-20 Agc株式会社 光学滤波器和使用该光学滤波器的装置
JP6103152B2 (ja) 2015-01-14 2017-03-29 旭硝子株式会社 近赤外線カットフィルタおよび固体撮像装置
CN106062592B (zh) 2015-01-14 2018-11-23 Agc株式会社 近红外线截止滤波器和摄像装置
JP6629508B2 (ja) * 2015-01-30 2020-01-15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赤外線吸収フィルター
JP6604337B2 (ja) * 2015-02-06 2019-11-13 Agc株式会社 ガラス基板、積層基板、およびガラス基板の製造方法
JP6484053B2 (ja) * 2015-02-12 2019-03-13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近赤外線カットフィルター
CN106104319B (zh) 2015-02-18 2018-12-07 Agc株式会社 光学滤波器和摄像装置
JP6530935B2 (ja) * 2015-03-19 2019-06-12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近赤外線カットフィルター
US20180074242A1 (en) * 2015-03-24 2018-03-15 Nippon Kayaku Kabushiki Kaisha Optical Laminate Including Infrared Shielding Layer And Polarizing Film
CN107407754B (zh) * 2015-03-27 2020-02-07 Jsr株式会社 光学滤波器及使用光学滤波器的装置
JP6202229B2 (ja) 2015-04-23 2017-09-27 旭硝子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タおよび撮像装置
KR102014107B1 (ko) * 2015-05-01 2019-08-26 후지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 막, 막의 제조 방법, 고체 촬상 소자 및 적외선 센서
CN111665583B (zh) * 2015-05-12 2022-03-15 Agc株式会社 近红外线吸收色素和吸收层
EP3299422B1 (en) * 2015-05-20 2023-11-29 FUJIFILM Corporation Infrared absorbing composition, infrared cut filter, lamination, pattern forming method, and solid-state image capturing element
CN107076896B (zh) * 2015-07-09 2019-12-10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红外线截止滤光器、摄像装置以及红外线截止滤光器的制造方法
WO2017018419A1 (ja) 2015-07-28 2017-02-02 Jsr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ター及び光学フィルターを具備する環境光センサー
WO2017043175A1 (ja) * 2015-09-09 2017-03-1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近赤外線吸収性硬化性組成物、硬化膜、固体撮像素子、赤外線吸収剤および化合物
KR102591067B1 (ko) 2015-09-14 2023-10-18 코닝 인코포레이티드 높은 광 투과율 및 내-스크래치성 반사-방지 제품
WO2017051867A1 (ja) * 2015-09-25 2017-03-30 旭硝子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タおよび撮像装置
EP3937246A3 (en) * 2015-09-29 2022-04-20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Lens sheet, lens sheet unit, imaging module, imaging device
US10451880B2 (en) 2015-10-28 2019-10-22 Sony Corporation Optical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light emitting element
SG11201804325XA (en) * 2015-11-25 2018-06-28 Jins Inc Optical element
KR20180087265A (ko) * 2015-11-30 2018-08-01 제이에스알 가부시끼가이샤 광학 필터, 환경 광 센서 및 센서 모듈
JP6202230B1 (ja) * 2015-12-01 2017-09-27 旭硝子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タ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7112169A (ja) 2015-12-15 2017-06-22 ソニー株式会社 イメージセンサ、撮像システム及びイメージセンサの製造方法
CN108474884B (zh) * 2016-01-29 2021-09-17 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组合物、膜、近红外线截止滤波器、层叠体
WO2017130934A1 (ja) * 2016-01-29 2017-08-03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遮熱フィルタおよび監視システム
JP6787347B2 (ja) 2016-02-02 2020-11-18 Agc株式会社 近赤外線吸収色素、光学フィルタおよび撮像装置
KR101904500B1 (ko) 2016-02-24 2018-11-28 주식회사 엘엠에스 광학물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필터
WO2017146413A2 (ko) * 2016-02-24 2017-08-31 주식회사 엘엠에스 광학물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필터
JP6723762B2 (ja) * 2016-02-26 2020-07-15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樹脂組成物
JP6813021B2 (ja) * 2016-03-28 2021-01-13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WO2017213047A1 (ja) * 2016-06-08 2017-12-14 Jsr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ターおよび光学センサー装置
TWI617451B (zh) * 2016-06-17 2018-03-11 白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薄膜型紅外線吸收式光學濾光片及其製造方法
CN106094241A (zh) * 2016-06-22 2016-11-09 温岭市现代晶体有限公司 水晶涂布式光学低通滤波器及制造方法
JP6751762B2 (ja) * 2016-07-21 2020-09-09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組成物、膜、積層体、赤外線透過フィルタ、固体撮像素子および赤外線センサ
WO2018043185A1 (ja) * 2016-08-29 2018-03-08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組成物、膜、近赤外線カットフィルタ、パターン形成方法、積層体、固体撮像素子、画像表示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赤外線センサ
KR102388961B1 (ko) * 2016-08-31 2022-04-22 제이에스알 가부시끼가이샤 광학 필터 및 광학 필터를 사용한 장치
WO2018061781A1 (ja) * 2016-09-27 2018-04-0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ドライエッチング用組成物、キット、パターン形成方法および光学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
JP7328197B2 (ja) * 2016-10-13 2023-08-16 浜松ホトニクス株式会社 放射線画像読取装置
JP6804257B2 (ja) * 2016-10-13 2020-12-23 浜松ホトニクス株式会社 放射線画像読取装置
EP3538934B1 (en) * 2016-11-14 2023-05-24 Turun Yliopisto A lens array for an optical instrument
CN109923447B (zh) * 2016-11-14 2021-03-30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光吸收性组合物及滤光器
US10168459B2 (en) * 2016-11-30 2019-01-01 Viavi Solutions Inc. Silicon-germanium based optical filter
US10539725B2 (en) * 2016-11-30 2020-01-21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Optical filter and camera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06772746B (zh) * 2016-12-26 2023-05-05 信阳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红外截止滤光片及其制备方法
KR101866104B1 (ko) * 2016-12-29 2018-06-08 주식회사 엘엠에스 카메라 모듈에 포함되는 근적외선 컷-오프 필터용 광학물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용 근적외선 컷-오프 필터
JP6848477B2 (ja) * 2017-01-25 2021-03-24 Jsr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ターおよびその用途
KR102169130B1 (ko) * 2017-02-24 2020-10-22 가부시키가이샤 오프토런 카메라 구조, 촬상 장치
JP2018146878A (ja) * 2017-03-08 2018-09-20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レンズ素子および撮像レンズユニット
CN106772745A (zh) * 2017-04-01 2017-05-31 东莞市微科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红外截止滤光片的设计方法
KR101907970B1 (ko) * 2017-04-10 2018-10-16 주식회사 엘엠에스 광학물품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광학필터
CN107203743B (zh) * 2017-05-08 2020-06-05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人脸深度跟踪装置及实现方法
US11435508B2 (en) * 2017-05-17 2022-09-06 Everix, Inc. Flexible, ultra-thin, hybrid absorptive-reflective thin-film filter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WO2018221424A1 (ja) * 2017-05-29 2018-12-06 Jsr株式会社 環境光センサー用光学フィルター
JP2019012121A (ja) * 2017-06-29 2019-01-24 Agc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タおよび撮像装置
KR20200018420A (ko) * 2017-06-30 2020-02-19 제이에스알 가부시끼가이샤 고체 촬상 장치
CN109285929B (zh) * 2017-07-21 2023-09-08 日亚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发光装置、集成型发光装置以及发光模块
WO2019022169A1 (ja) * 2017-07-26 2019-01-31 Jsr株式会社 赤外線透過膜形成用組成物、赤外線透過膜の形成方法、表示装置用保護板、及び表示装置
CN110832362B (zh) * 2017-07-27 2022-01-11 Jsr株式会社 近红外线截止滤波器及其制造方法、固体摄像装置以及照相机模块
US10249771B2 (en) 2017-07-27 2019-04-02 Visera Technologies Company Limited Filter collimators and methods for forming the same
US10714520B1 (en) * 2017-08-04 2020-07-14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Manufacturing an on-chip microlens array
KR102491491B1 (ko) * 2017-09-08 2023-01-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근적외선 흡수 필름용 조성물, 근적외선 흡수 필름, 카메라 모듈 및 전자 장치
JP6841924B2 (ja) * 2017-09-21 2021-03-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近赤外線カット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積層体およびキット
WO2019064771A1 (ja) * 2017-09-29 2019-04-04 日本電産株式会社 レンズ、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撮像装置
JP6273063B1 (ja) * 2017-10-03 2018-01-31 日本板硝子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タ及び撮像装置
JP7118615B2 (ja) * 2017-10-12 2022-08-1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素子、光学系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11788464A (zh) * 2017-10-30 2020-10-16 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具有高接受角以用于气体检测的小形状因数光谱选择性吸收体
CN115079324B (zh) 2017-12-19 2023-08-01 白金光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吸收式近红外线滤光片
JP7222361B2 (ja) * 2018-02-05 2023-02-15 Agc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タ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11684318B (zh) * 2018-02-05 2022-04-12 Agc株式会社 滤光片以及成像装置
CN108388040B (zh) * 2018-02-08 2020-09-22 苏州市联超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树脂滤光片及其制备方法
CN111801606B (zh) * 2018-03-02 2022-06-07 Jsr株式会社 光学滤波器、照相机模块及电子设备
KR102453516B1 (ko) 2018-03-13 2022-10-12 후지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 경화막의 제조 방법, 고체 촬상 소자의 제조 방법
KR101883740B1 (ko) * 2018-04-10 2018-08-29 주식회사 이엘피 광 흡수 소자의 제조방법
WO2019225636A1 (ja) 2018-05-22 2019-11-28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カラー表示装置、車両内外装部材、照明灯用ランプ、表示用看板及び車両
WO2019224769A1 (en) * 2018-05-25 2019-11-28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Phase separated articles
CN108897085A (zh) * 2018-08-06 2018-11-27 信阳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滤光片及包含该滤光片的红外图像传感系统
CN114085038A (zh) 2018-08-17 2022-02-25 康宁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薄的耐久性减反射结构的无机氧化物制品
WO2020049930A1 (ja) 2018-09-07 2020-03-12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車両用ヘッドライトユニット、ヘッドライト用の遮光膜、ヘッドライト用の遮光膜の製造方法
EP3854821A4 (en) * 2018-09-20 2021-11-17 FUJIFILM Corporation CURING COMPOSITION, CURED FILM, INFRARED TRANSMISSION FILTER, LAMINATE, SOLID STATE IMAGING ELEMENT, SENSOR, AND PATTERN FORMING METHOD
FR3087903B1 (fr) * 2018-10-25 2023-03-03 Safran Electronics & Defense Composant optique a filtre
CN109164528A (zh) * 2018-11-05 2019-01-08 无锡泓瑞航天科技有限公司 五通道多色滤光片的光学膜层制备方法
CN113454430A (zh) * 2018-12-20 2021-09-28 前视红外系统股份公司 气体透镜滤波器系统和方法
CN111367005A (zh) * 2018-12-25 2020-07-03 张家港康得新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红外截止滤光片、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US11378726B2 (en) * 2019-01-23 2022-07-05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ter structure, filter layer and display panel
DE112020001319T5 (de) 2019-03-19 2021-12-02 Applied Materials, Inc. Hydrophobe und eisphobe Beschichtung
JP2020173294A (ja) * 2019-04-08 2020-10-22 Jsr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ターおよびその用途
JP2021009271A (ja) * 2019-07-03 2021-01-28 Jsr株式会社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子機器
JP2021018285A (ja) * 2019-07-18 2021-02-15 Jsr株式会社 レンズおよび撮像装置
DE102019120668A1 (de) * 2019-07-31 2021-02-04 Leica Camera Aktiengesellschaft Sensoreinheit
CN110649081B (zh) * 2019-09-30 2022-02-0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2839215B (zh) * 2019-11-22 2022-05-1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摄像模组、摄像头、终端设备、图像信息确定方法及存储介质
KR20220061167A (ko) * 2019-11-26 2022-05-12 후지필름 가부시키가이샤 조성물, 막, 마이크로 렌즈, 고체 촬상 소자 및 표시 장치
US20230020242A1 (en) * 2019-12-18 2023-01-19 Fingerprint Cards Anacatum Ip Ab Biometric imaging device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7061647B2 (ja) 2020-08-07 2022-04-28 東京応化工業株式会社 固体撮像素子の製造方法、積層体、及びドライフィルム
US20220107449A1 (en) * 2020-10-06 2022-04-07 Viavi Solutions Inc. Composite optical filter
CN112346164A (zh) * 2020-11-10 2021-02-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摄像装置及其滤光片
TWI752677B (zh) * 2020-11-12 2022-01-11 晶瑞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紅外截止濾光片結構
CN112420959A (zh) * 2020-11-19 2021-02-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有机发光显示基板、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2131191A1 (ja) 2020-12-16 2022-06-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組成物、膜、光学フィルタ、固体撮像素子、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赤外線センサ
WO2022130773A1 (ja) 2020-12-17 2022-06-23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組成物、膜、光学フィルタ、固体撮像素子、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赤外線センサ
WO2023167562A1 (ko) * 2022-03-03 2023-09-07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광학 필름, 코팅층 형성용 조성물, 및 전자 기기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43086A (en) * 1987-08-12 1996-08-06 Gentex Corporation Squarylium dyestuffs and compostions containing same
TW201211125A (en) * 2010-05-26 2012-03-16 Jsr Corp Near-infrared ray cutting filter and apparatus using near-infrared ray cutting filter

Family Cites Families (4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28960A (ja) * 1988-03-09 1989-09-12 Konica Corp スクアリリウムの化合物
US6680009B2 (en) 2000-07-06 2004-01-20 Fuji Photo Film Co., Ltd. Optical filter comprising transparent support and filter layer having three absorption maximums
JP3965352B2 (ja) * 2002-10-16 2007-08-29 Hoya株式会社 銅含有ガラス、近赤外光吸収素子および近赤外光吸収フィルター
JP4592327B2 (ja) * 2004-05-18 2010-12-01 株式会社Adeka 光学フィルター
JP4513420B2 (ja) 2004-05-26 2010-07-28 Jsr株式会社 近赤外線カットフィルタ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635007B2 (ja) * 2004-07-12 2011-02-16 日本化薬株式会社 フィルタ、及びシアニン化合物
JP4421962B2 (ja) * 2004-07-13 2010-02-24 カンタツ株式会社 携帯電話搭載用小型撮像モジュール
JP2006106570A (ja) 2004-10-08 2006-04-20 Adl:Kk 光吸収フィルター
JP2006301489A (ja) 2005-04-25 2006-11-02 Nidec Copal Corp 近赤外線カットフィルタ
JP2006350081A (ja) * 2005-06-17 2006-12-28 Sumitomo Osaka Cement Co Ltd 近赤外線遮蔽膜とそれを備えた近赤外線遮蔽部材および表示装置並びに近赤外線遮蔽膜形成用塗料
JP4785588B2 (ja) * 2006-03-24 2011-10-05 株式会社Adeka 光学フィルター
JP4958461B2 (ja) 2006-03-30 2012-06-2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近赤外吸収色素含有硬化性組成物
JP5036229B2 (ja) * 2006-06-21 2012-09-26 Agcテクノグラス株式会社 視感度補正フィルタガラス及び視感度補正フィルタ
JP2008051985A (ja) 2006-08-24 2008-03-06 Nidec Copal Corp 近赤外線吸収フィルタ
JP4991479B2 (ja) * 2006-10-27 2012-08-01 大阪瓦斯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200827782A (en) 2006-12-28 2008-07-01 Nippon Catalytic Chem Ind Selectively light-transmitting filter
JP5168917B2 (ja) 2007-01-26 2013-03-27 Jsr株式会社 近赤外線カットフィルタ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209574A (ja) * 2007-02-26 2008-09-11 Fujimori Kogyo Co Ltd 近赤外線遮蔽用の両面粘着フィルム及びpdp用光学フィルター
JP5169032B2 (ja) 2007-06-11 2013-03-27 旭硝子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用近赤外線カットフィルタおよび撮像装置
CN101910886B (zh) 2007-12-24 2012-07-25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用于抑制近红外线透射的光学膜及使用其的显示器滤光片
JP5489669B2 (ja) 2008-11-28 2014-05-14 Jsr株式会社 近赤外線カットフィルターおよび近赤外線カットフィルターを用いた装置
JP2011007894A (ja) 2009-06-24 2011-01-13 Bridgestone Corp 光学フィルタ、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ディスプレイ用光学フィルタ
JP5769918B2 (ja) * 2009-08-26 2015-08-26 ソニー株式会社 光学素子、撮像光学系及び撮像装置
JP5490475B2 (ja) * 2009-09-24 2014-05-1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近赤外吸収性色素を含有する硬化性組成物、インク用組成物および近赤外線吸収フィルタの製造方法
CN102575142B (zh) * 2009-09-30 2014-07-02 旭硝子株式会社 近红外线吸收粒子、其制造方法、分散液及其物品
US9244204B2 (en) * 2009-10-27 2016-01-26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Image source unit and image display unit
JP2011101089A (ja) * 2009-11-04 2011-05-19 Sony Corp 撮像光学系及び撮像装置
JP5450170B2 (ja) 2010-03-04 2014-03-26 株式会社日本触媒 積層体及び光選択透過フィルター
EP2584385A4 (en) * 2010-06-18 2014-02-26 Daishinku Corp INFRARED BARRIER FILTER
JP5936299B2 (ja) * 2010-11-08 2016-06-22 Jsr株式会社 近赤外線カットフィルター、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固体撮像素子ならびに固体撮像装置
JP2012137651A (ja) 2010-12-27 2012-07-19 Canon Electronics Inc 光学フィルタ
JP5759717B2 (ja) 2010-12-27 2015-08-05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監視カメラ用撮像光学系
JP5693949B2 (ja) 2010-12-27 2015-04-01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タ
JP5789373B2 (ja) 2010-12-27 2015-10-07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タ
JP5819063B2 (ja) 2010-12-27 2015-11-18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タ
JP2012137649A (ja) 2010-12-27 2012-07-19 Canon Electronics Inc 光学フィルタ
JP5823119B2 (ja) 2010-12-27 2015-11-25 キヤノン電子株式会社 紫外赤外線カット用光学フィルタ
KR101878013B1 (ko) * 2011-06-06 2018-08-09 에이지씨 가부시키가이샤 광학 필터, 고체 촬상 소자, 촬상 장치용 렌즈 및 촬상 장치
WO2013015303A1 (ja) 2011-07-28 2013-01-31 旭硝子株式会社 光学部材
JP6183048B2 (ja) 2012-08-27 2017-08-23 旭硝子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タおよび固体撮像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43086A (en) * 1987-08-12 1996-08-06 Gentex Corporation Squarylium dyestuffs and compostions containing same
TW201211125A (en) * 2010-05-26 2012-03-16 Jsr Corp Near-infrared ray cutting filter and apparatus using near-infrared ray cutting filte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6332403B2 (ja) 2018-05-30
JPWO2012169447A1 (ja) 2015-02-23
KR20180080355A (ko) 2018-07-11
CN103608705A (zh) 2014-02-26
KR101931072B1 (ko) 2018-12-19
CA2838581A1 (en) 2012-12-13
US9268072B2 (en) 2016-02-23
KR101878013B1 (ko) 2018-08-09
US20140091419A1 (en) 2014-04-03
CN106405707B (zh) 2021-07-20
WO2012169447A1 (ja) 2012-12-13
US9753196B2 (en) 2017-09-05
JP2017062479A (ja) 2017-03-30
US20160231482A1 (en) 2016-08-11
KR20140041528A (ko) 2014-04-04
JP6036689B2 (ja) 2016-11-30
CN106405707A (zh) 2017-02-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608705B (zh) 滤光片、固体摄像元件、摄像装置用透镜和摄像装置
JP6087464B1 (ja) 赤外線カットフィルタ及び撮像光学系
US10495796B2 (en) Near-infrared cut filter
CN105122095B (zh) 红外线遮蔽滤波器、固体摄像元件、摄像装置和显示装置
CN106062591B (zh) 近红外线截止滤波器和固体摄像装置
CN104755969B (zh) 近红外线截止滤波器和固体摄像装置
TWI789043B (zh) 攝影機構造
CN207352201U (zh) 吸收式近红外线滤光片及影像感测器
CN109031492A (zh) 滤光器
CN110095831A (zh) 红外截止滤光片及摄像装置
JP2021047325A (ja) 光学部材及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WO2019189072A1 (ja) 光学フィルターおよびその用途
JP6955343B2 (ja) 赤外線カットフィルタ及び撮像光学系
JP2023013953A (ja) 光学部材、光学フィルター、固体撮像装置および光学センサー装置
JP2020172614A (ja) 色素組成物、膜、光学フィルタ、固体撮像素子、画像表示装置及び赤外線センサ
JP2021009271A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子機器
TWI789460B (zh) 覆蓋構件及附認證功能之電子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AGC Corporation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Asahi Glass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