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513319B - 薄膜粘贴装置 - Google Patents

薄膜粘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513319B
CN103513319B CN201310261575.4A CN201310261575A CN103513319B CN 103513319 B CN103513319 B CN 103513319B CN 201310261575 A CN201310261575 A CN 201310261575A CN 103513319 B CN103513319 B CN 1035133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film
panel
transferring roller
mar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1026157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513319A (zh
Inventor
岸村敏治
石田刚
大平直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 Meik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5133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331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5133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5133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0046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aspects of the apparatu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03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to the manufacture of LC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abel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薄膜粘贴装置,其将薄膜(30)从薄膜卷(1a)拉出,利用半切部(7)以向面板(15)粘贴的长度从该拉出薄膜(30)进行切断运出。将该切断运出薄膜设置于薄膜设置台(9),使θ台(10)旋转而相对于转移辊(13)进行薄膜的定位。之后,将薄膜移取转移到转移辊(13)。将转移有薄膜的转移辊(13)移动到设置于面板设置台(14)的面板(15)的上方。利用θ台(16)以及滑动台(17)使面板(15)旋转以及移动而进行面板(15)的定位,以使转移辊(13)的转移薄膜能够以规定状态粘贴到面板(15)上。之后,将转移辊(13)的转移薄膜移取粘贴到面板(15)上。

Description

薄膜粘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面板上高精度地粘贴薄膜的薄膜粘贴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使用具有RGB{Red(红)、Green(绿)、Blue(蓝)}的像素的面板来制造显示器时,在面板的表面上,在规定位置处粘贴具有3D(ThreeDimensions)的偏振光功能的薄膜,或者在面板上粘贴根据观察角度使图像呈现立体的柱面镜(薄膜)。通过粘贴这样的光学薄膜,对面板显示的图像的各像素的光线方向进行控制,实现具有更加现场感的可视性。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光学薄膜粘贴装置、光学薄膜粘贴方法以及显示用面板的制造方法。当在圆筒形构件的特定区域上开始光学薄膜的卷绕时,该技术能够在圆筒构件的特定区域上形成孔,通过孔对光学薄膜进行真空吸附或者压缩空气剥离。然后,在圆筒形构件进行旋转而使光学薄膜与显示面板接触的同时,向圆筒形构件的孔供给压缩空气而将光学薄膜从圆筒形构件剥离,从而能够使光学薄膜无褶皱地粘贴在显示面板上。
专利文献2所述的薄膜粘贴装置包括:鼓,其绕中心轴旋转;吸附片,其设置于鼓的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微小孔作为具有能够保持薄膜构件的程度的吸附力的吸盘;薄膜供给部件,其使带分离部的薄膜构件保持于吸附片;以及面板供给部件。面板供给部件通过将利用鼓的旋转保持于吸附片而输送来的薄膜构件的分离部剥离而使面板构件的粘贴起始端部与露出的粘合面接触,然后,与鼓的旋转配合地使面板构件水平移动。利用该结构,能够利用残留应力的影响将卷曲的薄膜构件精度优良地粘贴到面板构件的规定位置上。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4559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680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向面板粘贴光学薄膜的情况下,需要使光学薄膜与面板的像素对应(与规定位置对应)地精度良好地粘贴。
在上述的专利文献1中,能够通过形成于圆筒构件的特定区域的孔对光学薄膜进行真空吸附或者进行压缩空气剥离。但是,对于进行真空吸附或者压缩空气剥离的孔,必须使孔的直径与间距与光学薄膜的尺寸对应。因此,基于光学薄膜的尺寸,不可能通过真空吸附来全部保持光学薄膜,一定会存在无法保持的薄膜区域。因此,存在不能将光学薄膜与面板的规定位置对应地精度良好地粘贴这样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2中,在偏振光薄膜与面板的定位中,在粘贴前不进行单体位置的检测。因此,不知道贴合的薄膜与面板是否能够进行与像素对应的精度良好的粘贴。换言之,存在不能将光学薄膜与面板的规定位置对应地精度良好地进行粘贴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制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薄膜与面板的规定位置对应地精度良好地进行粘贴的薄膜粘贴装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利用切断运出部件将从辊中拉出的薄膜以向面板粘贴的长度进行切断运出,并进行该切断运出的薄膜的定位而向转移部件进行移取转移。在将该转移薄膜向面板进行粘贴时,进行转移薄膜与面板之间的定位,将转移薄膜移取粘贴到面板上。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薄膜粘贴装置,该薄膜粘贴装置分别在将薄膜向转移部进行转移时以及向面板进行粘贴时进行定位,因此能够使薄膜与面板的规定位置相适地精度良好地进行粘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薄膜粘贴装置的结构图。
图2的(a)是FPR薄膜的放大俯视图,图2的(b)是表示FPR薄膜的层结构的剖视图,图2的(c)是表示FPR薄膜的切断的形态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薄膜粘贴装置中的薄膜转移部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图。
图4是表示薄膜转移部中的向转移辊的薄膜转移开始位置的形态的图。
图5是表示薄膜转移部中的向转移辊的薄膜转移后的形态的图。
图6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薄膜粘贴装置的薄膜粘贴部中,转移到转移辊的FPR薄膜上的面板粘贴时的终端确认形态的图。
图7是表示在薄膜粘贴部中转移到转移辊的FPR薄膜上的面板粘贴时的始端确认形态的图。
图8表示在薄膜粘贴部中进行转移到转移辊的FPR薄膜的面板粘贴时的定位确认的形态的结构,图8的(a)是将转移辊沿与其中心轴正交的方向切断时的剖视图,图8的(b)是将转移辊沿相对于其中心轴平行的方向切断时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面板的像素与BM行和FPR薄膜的白行以及黑行的分界线的图。
图10是表示薄膜粘贴部中的面板粘贴开始时的转移辊的位置的结构图。
图11是表示薄膜粘贴部中的面板粘贴结束后的转移辊的位置的结构图。
图12是用于说明薄膜粘贴装置中的控制装置的薄膜粘贴动作的控制的流程图。
图13是表示薄膜粘贴部中的即将粘贴之前位置检测摄像机的变形例的结构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a薄膜卷,2、3、4引导辊,5夹持辊,6卷取轴,7半切部,8砧板,9薄膜设置台,10θ台,11框架,12薄膜识别摄像机,13转移辊,14面板设置台,15面板,15a像素,15bBM(黑矩阵)行,16θ台,17滑动台,18引导件,19滑动用驱动马达机构,20面板识别摄像机,21即将粘贴之前位置检测摄像机,25背光灯,26偏振光透镜,30、30fFPR薄膜,30a分界线,100薄膜粘贴装置,101薄膜转移部,102薄膜粘贴部,103台座,104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结构)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薄膜粘贴装置100的结构图。
薄膜粘贴装置100在应用于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等的具有像素的面板上,高精度地粘贴光学薄膜,并且在台座103上包括:薄膜转移部101,其将卷绕成薄膜卷1a的光学薄膜30移取转移到转移辊13上;以及薄膜粘贴部102,其将转移到转移辊13的光学薄膜30粘贴到面板14上,还包括对薄膜粘贴装置100的薄膜转移粘贴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104。
控制装置104形成包括有皆未图示的CPU(CentralProcessingUnit)、ROM(ReadOnlyMemory)、RAM(RandomAccessMemory)、存储装置(HDD:HardDiskDrive等)的通常结构,例如使CPU执行写入到ROM的程序,实现后述的各种控制。
薄膜转移部101包括:薄膜卷安装部1,其供薄膜卷1a旋转自如地设置;引导辊2、3、4;夹持辊5;卷取轴6;半切部(切断运出部件)7;砧板8;薄膜设置台(薄膜保持部件)9;θ台(旋转部件)10;框架11等以及薄膜识别摄像机(第一检测部件)12a、12b。此外,第一定位部件包括θ台10、薄膜识别摄像机12a、12b以及控制装置104。
薄膜粘贴部102包括:面板设置台(面板保持部件)14,其承载并设置面板15;θ台16;滑动台17;引导件18;滑动用驱动马达机构19;面板识别摄像机20a、20b;即将粘贴之前位置检测摄像机21。此外,包括使转移辊(转移部件)13在薄膜转移部101以及薄膜粘贴部102的上方的规定路线如箭头Y11~Y18所示移动的未图示的移动机构(移动部件)。此外,上述的各辊形成为以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的圆柱状或者圆筒状。
此外,由θ台16、滑动台17、滑动用驱动马达机构19、面板识别摄像机20a、20b、即将粘贴之前位置检测摄像机21以及控制装置104构成第二定位部件。由θ台16以及滑动台17构成旋转移动部件。由面板识别摄像机20a、20b以及即将粘贴之前位置检测摄像机21构成第二检测部件。
此外,将薄膜识别摄像机12a、12b、面板识别摄像机20a、20b以及即将粘贴之前位置检测摄像机21简称为摄像机12a、12b、20a、20b、21。另外,将薄膜设置台9、面板设置台14以及滑动台17也简称为台9、14、17。
此外,面板15例如是32~60型等液晶显示器、有机EL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器等所使用的具有像素的面板。
图2的(a)是作为光学薄膜30的FPR(FilmPatternedRetarder)薄膜30的放大俯视图,图2的(b)是表示层结构的剖视图,图2的(c)是表示FPR薄膜30的切断的形态的图。如图2的(a)所示,FPR薄膜30形成为使沿薄膜长边方向呈直线状延伸的3D眼镜用的白行(右眼用)(第一行)30L与黑行(左眼用)(第二行)30R在与薄膜长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交替地排列有多个。该白行30L与黑行30R具有相互不同的偏振光特性,人通过未图示的3D眼镜观察时FPR薄膜30下的面板图像呈现立体状。
另外,如图2的(b)所示,FPR薄膜30形成为在厚度方向上三层构造,从上层依次将保护薄膜30-1、FPR30-2、作为基底的分离部30-3的各层通过未图示的粘结片等粘结剂进行贴合而构成。该三层构造之外,也存在保护薄膜、FPR、偏光板、基底这样的分离部的四层构造的情况。
(薄膜转移部的结构)
图3是表示薄膜转移部101的主要部分的结构的图。在该图3以及图1所示的薄膜转移部101中,从薄膜卷1a拉出的FPR薄膜30被引导辊2、3、4保持,通过夹持辊5夹入到其与引导辊3之间而被拉出,在卷取轴6处进行卷绕。在介于该卷绕路线的中途的引导辊2与薄膜设置台9之间,在FPR薄膜30的下方配置有砧板8,在其上方配置有半切部7。使从薄膜卷1a拉出的FPR薄膜30停止,由砧板8处加工的吸附孔(未图示)吸附而进行暂时保持。
在该保持状态下,如图2的(c)中箭头Y1所示,通过使半切部7沿着砧板8向FPR薄膜30的宽度方向行进时,如图3所示,能够将刀刃切入到FPR薄膜30的厚度的中途。通过该切入,能够使FPR薄膜30在厚度方向上切断至除去基底(分离部30-3)的第一层以及第二层、即保护薄膜30-1以及FPR30-2。形成如下结构:例如在半切部7处设置能够下降规定量的气缸(未图示),由该气缸使半切部7相对于砧板8上的FPR薄膜30下降并沿薄膜宽度方向Y1移动,从而在FPR薄膜30处形成达到第一层以及第二层的局部切缝。
进一步具体地说明该半切处理。如上所述FPR薄膜30通过半切部7来切断FPR薄膜30的第一层以及第二层,不切断第三层的分离部30-3。在此,停止砧板8的吸附,使夹持辊5以及卷取轴6旋转,从而将未切断的第三层经由导辊3、4被卷取轴6卷绕。通过该动作,使半切的切缝的部分也从砧板8的位置前进。此外,该卷绕长度成为粘贴在面板15上的长度。卷绕之后,再度进行与上述相同的半切动作,从而能够准备用于粘贴在面板15上的一片量的FPR薄膜30f。该准备好的FPR薄膜30f由夹持辊5进一步输送,输送至薄膜设置台9上的规定位置。
在薄膜设置台9上也加工有未图示的吸附孔,对输送来的FPR薄膜30f进行吸附并保持。另外,在薄膜设置台9上,开设有由摄像机12a、12b用于确认FPR薄膜30f的定位标记的贯通口9a、9b。定位标记是用于将FPR薄膜30f转移到转移辊13的适当位置处的标记。该标记例如是图2的(a)所示的FPR薄膜30f的白行30L与黑行30R之间的分界线30a。在本例中,分界线30a的始端部与终端部成为定位标记。该始端部与终端部可以位于一行分界线30a,但在本例中,从各贯通口9a、9b观察到FPR薄膜30f的单侧边30c(参照图2的(c))侧的多行分界线30a的始端部和终端部,能够利用摄像机12a、12b拍摄并检测出各个始端部以及终端部。
此外,始端部是利用半切部7所进行的切断而生成的部位,摄像机12a、12b所进行的拍摄在切断部位的附近即可,可以照射切断部位自身,也可以不照射。上述情况在终端部处也是相同的。另一方面,单侧边30c是FPR薄膜30f的宽度方向的端部,并非是通过半切部7的切断而生成的部位。在本例中,优选的是,拍摄单侧边30c。此外,对于由摄像机12a拍摄的部位与由摄像机12b拍摄的部位之间的距离而言,距离远比距离近可以使定位精度得到改善。因此,在本例中,对始端部与终端部进行拍摄。
此外,定位标记(第一标记)也可以是在FPR薄膜30f的规定位置的始端部与终端部处预先带有的三角或星型等特有形状的标记。这些预先的标记以将两者通过直线进行连结时,该直线与分界线30a成为平行的方式进行标注。即,第一标记的上位概念可以是直线状的标记。
上述拍摄时,如图3所示,在经由贯通口9a、9b的薄膜识别摄像机12a、12b的上方,移动地配置有灯23a、23b,灯23a、23b对位于下方的FPR薄膜30f的表面进行照射。通过该照射,能够使FPR薄膜30f的分界线30a从薄膜内表面被摄像机12a、12b清晰地拍摄。灯23a、23b在拍摄后退避到台9的外侧。
此外,将拍摄到的多行分界线30a的始端部以及终端部的信息向控制装置104传送,在控制装置104中,将相对的一对始端部与终端部通过直线进行连接,从而能够从FPR薄膜30f的单侧边30c每次一根地检测出多根分界线30a。
此时,控制装置104对检测出的分界线30a与转移辊13的中心轴13a这两者进行比较,确认双方是否处于适当的正交状态。其结果是,在不处于正交状态的情况下,分界线30a位于像素之上,产品的品质下降,因此,如后所述对θ台10进行旋转控制,使分界线30a与中心轴13a处于正交状态。对该正交状态进行修正的构造详见后述。
在图1中,薄膜设置台9固定在固定于框架11之上的θ台10之上。θ台10具有与水平配置的台座103垂直的中心轴,以该垂直中心轴为中心能够水平旋转任意角度。此外,垂直中心轴与薄膜设置台9的中心一致。因此,通过使θ台10进行旋转而能够使台9以该台9的中心进行旋转,因此能够使承载于台9的FPR薄膜30f进行旋转。通过该旋转,使FPR薄膜30f的分界线30a与转移辊13的中心轴13a处于正交状态。
图4是表示薄膜转移部101中的向转移辊13的薄膜转移开始位置的形态的图。图5是表示薄膜转移部101中的向转移辊13的薄膜转移后的形态的图。
在上述形成正交状态之后,在图1中,如箭头Y11所示使转移辊13下降,如图4所示与FPR薄膜30f接触。如图1中箭头Y12所示,从该接触位置使转移辊13向与薄膜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水平移动,如图5所示,使FPR薄膜30f移取转移到转移辊13上。此时,转移辊13在逆时针方向上(卷绕FPR薄膜30f的方向上)旋转。转移到转移辊13上的FPR薄膜30f成为朝向面板15的粘贴薄膜。该转移后,如图1中箭头Y13所示,使转移辊13向上方退避。图5表示该退避时的形态。
在此,形成为转移辊13与图2的(b)所示的FPR薄膜30的第一层30-1之间的粘结力c1强于第二层30-2与第三层30-3之间的粘结力c3的关系。即,粘结力的强弱的关系为c1>c3。因此,当使转移辊13与台9上的FPR薄膜30f接触并且向Y12方向移动时(即,当使转移辊13逆时针旋转时),在转移辊13上粘贴FPR薄膜30f的第一层30-1,该粘贴部分的第二层30-2从第三层30-3剥离,因此能够在转移辊13上转移FPR薄膜30f。
(薄膜粘贴部的结构)
图6是表示在薄膜粘贴部102上,转移到转移辊13上的FPR薄膜30f的面板粘贴时的终端确认形态的图。图7是表示转移到转移辊13上的FPR薄膜30f的面板粘贴时的始端确认形态的图。
如图1中箭头Y14所示,转移有FPR薄膜30f的转移辊13向设置有面板15的面板设置台14的前端部的上方移动,如图6所示进行保持。其中,面板15向面板设置台14的设置是通过未图示的面板设置机构来实行的。
在该转移辊13的保持后,位于退避位置的即将粘贴之前位置检测摄像机21通过未图示的移动机构向双方向箭头Y2所示的左方向移动,配置到转移辊13与面板15之间。利用该摄像机21,对转移到转移辊13的FPR薄膜30f的定位标记、即分界线30a的始端部以及终端部进行拍摄确认。参照图8对进行该定位标记的确认的结构进行说明。
图8表示进行转移到转移辊13的FPR薄膜30f的面板粘贴时的定位确认的形态的结构,图8的(a)是将转移辊13沿与该中心轴13a正交的方向进行了切断时的剖视图,图8的(b)是将转移辊13沿与该中心轴13a平行的方向进行了切断时的剖视图。
如图8所示,在通过滚珠轴承13b转动自如地安装于中心轴13a的金属(例如SUS)制的筒状鼓、即转移辊13的内部中,背光灯25与偏振光透镜26依次固定在中心轴13a处。在转移辊13上,从内部贯通到外部的针孔13PS、13PE形成在转移的FPR薄膜30f的始端部的位置与终端部的位置。将形成于始端部的位置的针孔称作始端针孔13PS,将形成于终端部的位置的针孔称作终端针孔13PE。
各针孔13PS、13PE例如是直径2mm。当该直径过大时在转移到转移辊13的FPR薄膜30f上留下针孔的痕迹,因此设为不留下痕迹程度的尺寸。
始端针孔13PS为了拍摄FPR薄膜30f的始端部,使背光灯25的光(箭头Y3)经由该始端部如箭头Y4所示通向外部。即,背光灯25的光在偏振光透镜26处汇聚,通过始端针孔13PS向FPR薄膜30f照射。该照射光中的规定比例的光透过FPR薄膜30f,在配置于FPR薄膜内表面侧的摄像机21处对始端部进行拍摄。与此相同,在摄像机21处,通过终端针孔13PE而对终端部进行拍摄。
此外,在图8的(b)中,为了能够通过始端针孔PS与终端针孔PE对FPR薄膜30f的单侧边30c(参照图9)进行拍摄,可以预先调整FPR薄膜30f的位置。即,可以预先调整为FPR薄膜30f的单侧边30c与始端针孔PS和终端针孔PE相关。这样的话,能够容易地把握被拍摄的分界线30a有多少行。该点在附图标记9a、附图标记9b的贯通口处也是相同的。
上述拍摄最初在图6所示的转移辊13的状态下对终端部进行,之后,将转移辊13旋转到图7所示的状态而对始端部进行。将该拍摄到的始端部以及终端部的信息向控制装置104输送,在控制装置104中,掌握将始端部以及终端部直线连接而成的分界线30a与转移辊13的中心轴13a之间的角度关系。在此,若适当地转移,则分界线30a与中心轴13a处于正交状态。掌握若不适当地进行,则分界线30a与中心轴13a倾斜多少度的情况。换言之,掌握FPR薄膜30f从适当位置偏移而向转移辊13进行转移的情况。此外,即将粘贴之前位置检测摄像机21在拍摄结束后向双方向箭头Y2所示的右方向退避。
接下来,相对于FPR薄膜30f,进行在面板设置台14设置的面板15的定位。如图6以及图7所示,在面板设置台14上开设有用于确认面板15的定位标记的两个贯通口14a、14b。一方的贯通口14a形成于面板15的定位标记的始端部的位置,另一方的贯通口14b形成于定位标记的终端部的位置。将形成于始端部的位置的贯通口14a称作始端贯通口14a,将形成于终端部的位置的贯通口14b称作终端贯通口14b。
在各贯通口14a、14b的下方,配置有面板识别摄像机20a、20b,各摄像机20a、20b通过各贯通口14a、14b而拍摄面板15的定位标记。该定位标记例如是图9所示的黑矩阵行(BM行)15b。此外,若面板设置台14的台自身是透明的,则不需要各贯通口14a、14b。
图9是表示面板15的像素15a以及BM行15b、FPR薄膜30f的白行30L以及黑行30R之间的分界线30a的图。
在将FPR薄膜30f粘贴在面板15上的情况下,在BM行15b处进行使分界线30a上下一致的对位。如图9所示,该对位是以使最靠近面板15的单侧边15c的BM行15b与最靠近FPR薄膜30f的单侧边30c的分界线30a一致的方式进行的。通过如上所述使其一致,能够使FPR薄膜30f的分界线30a不与面板15的像素15a重叠地粘在一起。在分界线30a与像素15a重叠而粘在一起的情况时会产生不能适当地看到3D图像的不良情况,而本发明能够防止上述情况。
为了进行上述的一致,通过图6所示的各贯通口14a、14b而利用面板识别摄像机20a、20b对作为最靠近面板15的单侧边15c的定位标记的BM行15b的始端部以及终端部进行拍摄。将该拍摄到的始端部以及终端部的信息向控制装置104传送,在控制装置104中,掌握将始端部以及终端部直线连接而成的BM行15b的位置关系。即,掌握转移到转移辊13的FPR薄膜30f的分界线30a与BM行15b之间的配置关系。
此外,面板15的定位标记(第二标记)也可以是预先标注在面板15的规定位置的始端部与终端部处的三角、星型等特有形状的标记。这些标记是以将双方连结为直线时,该直线与BM行15b平行的方式标注的。即,第二标记的上位概念可以是直线状的标记。
在此,若使分界线30a与BM行15b上下一致,则彼此位置关系处于适当状态。然而,在不一致的情况下,就必须进行使面板15移动而与分界线80a一致的定位。该定位通过滑动用台机构进行,该滑动用台机构具有相对于图6所示的转移辊13在水平状态下进行旋转动作的θ台16以及进行向转移辊13的轴向进行移动的滑动台17。
滑动用台机构包括:滑动台17、支承滑动台17的引导件18、由滚珠丝杠等构成的滑动用驱动马达机构19。在此,假定为设置于面板设置台14的面板15的BM行15b与转移到转移辊13上的FPR薄膜30f的分界线30a发生偏移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设为参照图9的BM行15b与分界线30a处于平行关系,但向薄膜宽度方向(中心轴13a方向)偏移。此时,利用滑动用驱动马达机构19,通过使滑动台17向转移辊13的中心轴13a的轴线方向移动而使面板设置台14向轴线方向移动,使BM行15b与分界线30a一致。
另一方面,当BM行15b与分界线30a形成某一旋转角度偏差时,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θ台16旋转而使面板设置台14旋转,使BM行15b与分界线30a一致。或者,在使其旋转时,BM行15b与分界线30a成为平行关系,但向薄膜宽度方向(中心轴13a方向)偏移的情况下,如上所述使滑动台17向中心轴13a的轴线方向移动,使BM行15b与分界线30a一致。
图10是表示薄膜粘贴部102中的面板粘贴开始时的转移辊13的位置的结构图。图11是表示面板粘贴结束后的转移辊13的位置的结构图。
如上所述,使BM行15b与分界线30a一致,之后使转移辊13向图1中箭头Y15所示的下方向移动,如图10所示,使转移到转移辊13的FPR薄膜30f的始端与面板15的规定位置接触。之后,使转移辊13如图1中箭头Y16所示平行于面板15的表面移动,如图11所示在面板15上粘贴FPR薄膜30f。
在此,形成面板15与转移到转移辊13的FPR薄膜30f的第二层30-2之间的粘结力c2强于转移辊13与第一层30-1之间的粘结力c1的关系。即,粘结力的强弱的关系为c2>c1,由此,在面板15上粘贴FPR薄膜30f的情况变得可能。
在此,当在上述的c2>c1的粘结力的强度关系中,添入上述第二层30-2与第三层30-3之间的粘结力c3,考虑粘结力c3、c2、c1这三者的强度关系时,c3与c1的强度关系如上所述为c1>c3,因此形成c2>c1>c3的强度关系。
基于该关系,首先,在使FPR薄膜30f的第一层30-1转移到转移辊13的同时,将该转移部分下方的第二层30-2从第三层30-3剥离,并使FPR薄膜30f转移到转移辊13。接下来,使转移到转移辊13的FPR薄膜30f的始端与面板15的前端位置接触,使转移辊13向面板15的后端平行移动。此时,转移辊13的FPR薄膜30f的第二层30-2粘贴在面板15上,同时将该粘贴部分上方的第一层30-1从转移辊13剥离,FPR薄膜30f能够被粘贴在面板15上。
其中,若采用上述的c2>c1>c3的粘结力的强度关系,就可以使薄膜转移以及粘贴适当地进行,因此FPR薄膜30f只要至少具有3D功能所必需的FPR30-2与分离部30-3这两层即可。
若将这双层间的粘结力设为上述c3,则使作为第一层的FPR30-2转移到转移辊13的同时,将该转移部分下方的作为第二层的分离部30-3从FPR30-2剥离,从而使FPR30-2转移到转移辊13上。此外,若将转移辊13与FPR30-2之间的粘结力设为c1,则在向面板15的粘贴时,转移辊13的转移FPR30-2的一面以粘结力c2粘贴在面板15上,并且粘结力为c1的另一面从转移辊13剥离,由此,使FPR30-2粘贴到面板15上。
(实施方式的动作)
利用控制装置104通过以下方式执行以上所述的薄膜粘贴动作的控制。
图12是用于说明薄膜粘贴装置100中的控制装置104的薄膜粘贴动作的控制的流程图。
在步骤S1中,利用控制装置104的薄膜切断运出控制,进行图1所示的卷绕成薄膜卷1a的FPR薄膜30的切断运出。首先,将从薄膜卷1a拉出的FPR薄膜30通过引导辊2、3、4保持,在引导辊3与夹持辊5之间被夹入并送出,并且利用卷取轴6卷绕规定长度。然后,使FPR薄膜30的送出停止,利用砧板8的吸附孔(未图示)进行吸附而暂时保持。在该保持状态下,如图2的(c)中箭头Y1所示,半切部7沿着砧板8在FPR薄膜30的宽度方向上行进,从而如图3所示将FPR薄膜30在厚度方向上切断(半切)至第一层30-1以及第二层30-2。
该半切后,使砧板8的吸附停止,使夹持辊5以及卷取轴6旋转一定转数,从而使未被切断的第三层30-3经由导辊3、4被卷取轴6卷绕。通过该卷绕,将仅残留第三层30-3的部分后续的具有全部层30-1~30-3的FPR薄膜30拉出对于面板15的一片量的粘贴长度。
在拉出后,该FPR薄膜30与上述相同地通过砧板8的吸附进行保持,并进行半切动作。由此,将在面板15上粘贴的一片量的FPR薄膜30f切断运出。该一片量的FPR薄膜30f由夹持辊5进一步输送,输送至薄膜设置台9上的规定位置而进行承载。该被承载的FPR薄膜30f通过薄膜设置台9的吸附孔(未图示)被吸附,保持在台9上。
接下来,在步骤S2中,通过控制装置104的薄膜定位标记的确认控制,对保持在薄膜设置台9上的FPR薄膜30f的定位标记进行确认。首先,如图3所示,使灯23a、23b移动而配置在台9的两个贯通口9a、9b的上方,利用该灯23a、23b对位于下方的FPR薄膜30f的表面进行照射。利用该照射,将图2的(a)所示的FPR薄膜30f的单侧边30c侧的多行分界线30a的始端部以及终端部从薄膜内表面通过摄像机12a、12b被拍摄。
该拍摄到的多行分界线30a的始端部以及终端部的信息向控制装置104传送,在控制装置104中,将彼此相对的一对始端部与终端部通过直线连接。通过该连接,从FPR薄膜30f的单侧边30c依次将分界线30a一根根地检测出多根。
接下来,在步骤S3中,利用控制装置104的第一位置关系确认控制,判断FPR薄膜30f与转移辊13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否适当。这是通过对上述步骤S2所检测出的FPR薄膜30f的定位标记、即分界线30a与图3所示的转移辊13的中心轴13a这两者进行比较,若双方处于适当的正交状态,则进入到步骤S5。另一方面,在未处于正交状态的情况下,由于必须适当地修正双方的位置关系,因此进入到步骤S4。
在步骤S4中,通过控制装置104的薄膜转移位置修正控制,将保持于薄膜设置台9上的FPR薄膜30f修正为与转移辊13处于适当的位置关系。该修正是通过使固定在薄膜设置台9之下的θ台10旋转而进行的。进行该旋转,直至台9上的FPR薄膜30f的分界线30a与转移辊13的中心轴13a形成为适当的正交状态。
接下来,在步骤S5中,通过控制装置104的薄膜转移控制,使FPR薄膜30f移取(转移)到转移辊13上。对于该转移,首先将转移辊13通过未图示的移动机构如图1中箭头Y11所示下降至与FPR薄膜30f接触(参照图4)。接下来,使转移辊13从该接触位置与FPR薄膜30f表面接触,并且如图1中箭头Y12所示向与薄膜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进行水平移动而执行。该转移后,如图1中箭头Y13所示,当转移辊13向上方退避时,如图5所示,处于在转移辊13上转移有FPR薄膜30f的状态。
在此,在步骤S6中,利用控制装置104的面板设置控制,将面板15设置在面板设置台14上的规定位置。该设置只要在下面步骤S7中的转移辊13的移动前即可,可以在任意时刻进行。
接下来,在步骤S7中,通过控制装置104的转移辊移动控制,如图1中箭头Y14所示,转移有FPR薄膜30f的转移辊13向薄膜粘贴部102移动。该移动向设置有面板15的面板设置台14的前端部上方的规定位置进行,如图6所示进行保持。
接下来,在步骤S8中,利用控制装置104的薄膜转移位置检测控制,检测转移辊13上的FPR薄膜30f的转移位置。即,对转移辊13的中心轴13a与转移辊13上的FPR薄膜30f的最靠近单侧边30c(参照图9)的分界线30a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检测。
首先,使图6所示的即将粘贴之前位置检测摄像机21向双向箭头Y2所示的左方向移动,配置在转移辊13与面板15之间。接下来,将在转移辊13的内部固定于中心轴13a的图8所示的背光灯25的光通过偏振光透镜26进行汇集,通过终端针孔13PE而向FPR薄膜30f照射。该照射光通过FPR薄膜30f,由配置在FPR薄膜内表面侧的摄像机21来拍摄作为FPR薄膜30f的定位标记的分界线30a的终端部。之后,转移辊13在图7所示的状态下进行旋转,由摄像机21通过始端针孔13PS而拍摄分界线30a的始端部。
将该被拍摄的始端部以及终端部的信息向控制装置104输送,在控制装置104中,对始端部以及终端部直线连接而成的分界线30a与转移辊13的中心轴13a之间的位置关系(角度关系)进行检测。此外,在拍摄结束后,摄像机21向双方向箭头Y2所示的右方向退避。
接下来,在步骤S9中,利用控制装置104的面板定位标记检测控制,检测面板15的定位标记。即,作为面板设置台14上的最靠近面板15的单侧边15c(参照图9)的定位标记的BM(BlackMatrix)行15b的始端部以及终端部通过图6所示的各贯通口14a、14b而被面板识别摄像机20a、20b拍摄。该被拍摄的始端部以及终端部的信息向控制装置104输送,在控制装置104中,检测将始端部以及终端部直线连接而成的BM行15b的位置。此外,步骤S9的面板定位标记的检测也可以在步骤S6的处理结束后进行。即,步骤S6、S9也可以与步骤S1~S8并列进行。
步骤S9中的检测后,在步骤S10中,通过控制装置104的第二位置关系确认控制,判断转移辊13上的FPR薄膜30f与面板设置台14上的面板15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否适当。即,在控制装置104中,对由上述步骤S8检测出的与转移辊13的中心轴13a相对的FPR薄膜30f的分界线30a的位置与由上述步骤S9检测出的面板15的BM行15b之间的位置关系是否适当进行判断。在此,若分界线30a与BM行15b上下一致,则判断为适当。在这种情况下,进入到步骤S12。
另一方面,参照图9的BM行15b与分界线30a处于平行关系,但判断为在薄膜宽度方向、即转移辊13的中心轴13a方向上发生偏移。
在这种情况下,在步骤S11中,通过控制装置104的面板位置修正控制来修正面板15的位置。即,利用滑动用驱动马达机构19,使滑动台17在转移辊13的中心轴13a的轴线方向上移动,从而使面板设置台14在轴线方向上移动。进行该移动,直至面板15的最靠近单侧边15c的BM行15b与FPR薄膜30f的最靠近单侧边30c的分界线30a一致。
或者,在步骤S10中,在判断为分界线30a与BM行15b形成某一旋转角度偏差的情况下,在步骤S11中,通过使θ台16旋转而使面板设置台14旋转。进行该旋转,直至BM行15b与分界线30a一致。
或者,通过该旋转,BM行15b与分界线30a不一致,双方以平行关系且向中心轴13a的轴线方向偏移。在这种情况下,滑动台17向轴线方向移动,进行该移动,直至BM行15b与分界线30a一致。
这样的修正后,在步骤S12中,利用控制装置104的薄膜粘贴控制,将转移辊13上的FPR薄膜30f粘贴到面板15上。即,在上述步骤S11中的修正所产生的BM行15b与分界线30a的一致后,转移辊13向图1中箭头Y15所示的下方向移动,如图10所示在面板15的规定位置处接触有转移辊13上的FPR薄膜30f的始端。之后,将转移辊13如图1中箭头Y16所示,在面板15的表面处向终端平行移动,如图11所示在面板15上粘贴FPR薄膜30f。该粘贴后,如图1的箭头Y17、Y18所示,转移辊13向上方向以及与薄膜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设置到薄膜转移开始位置。
(实施方式的效果)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薄膜粘贴装置100,能够获得下述效果。
利用半切部7将从薄膜卷1a拉出的FPR薄膜30切断运出为相对面板15的粘贴长度,进行该切断运出的FPR薄膜30f的定位(第一定位)而向转移辊13移取转移。将该转移的FPR薄膜30f也称作转移FPR薄膜30f。在将转移FPR薄膜30f向面板15进行粘贴时,进行转移FPR薄膜30f与面板15的定位(第二定位),将转移FPR薄膜30f移取粘贴到面板15上。
因而,在FPR薄膜30f向转移辊13的转移时以及向面板15的粘贴时分别进行定位,因此能够将FPR薄膜30f适当地粘贴到面板15的规定位置。
此外,将被定位的FPR薄膜30f保持在薄膜设置台9的平面上,并转移到转移辊13上,因此能够无褶皱、松弛地进行转移。另外,在转移后利用未图示的移动机构将转移辊13移动到面板15的上方的规定位置,进行转移FPR薄膜30f与面板15之间的定位,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将FPR薄膜30f粘贴到面板15时的定位。另外,在面板设置台14的平面上边移动转移辊13边进行该粘贴,因此能够在不会产生褶皱、松弛以及气泡的前提下进行FPR薄膜30f向面板15的粘贴。
此外,对于向转移辊13的薄膜转移时的定位,对FPR薄膜30f的定位标记(第一标记)进行摄像机拍摄,拍摄信息被控制装置104检测,对应于该检测结果使θ台10旋转,由此将FPR薄膜30f修正到转移辊13的转移位置,因此能够高精度地进行转移。另外,对转移辊13的转移FPR薄膜30f的第一标记和面板15的定位标记(第二标记)进行摄像机拍摄,各拍摄信息被控制装置104检测,对应于该检测结果使θ台16旋转,或者使滑动台17移动而进行定位。因此,能够高精度地进行FPR薄膜30f向面板15的粘贴时的定位。由此,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向面板15的薄膜粘贴。
此外,若FPR薄膜30f的第一标记为分界线30a,面板15的第二标记为BM行15b,则不需要将标注定位用的标记的装置,能够削减其成本。
此外,若在检测分界线30a以及BM行15b时,检测FPR薄膜30f的最靠近单侧边30c的分界线30a与面板15的最靠近单侧边15c的BM行15b,则能够消除FPR薄膜30f与面板15整体偏移这样的不良情况。
此外,在转移辊13的内部包括背光灯25和偏振光透镜26,并且在转移辊13的环绕壁上包括针孔13PS、13PE,以第一标记位于针孔13PS、13PE的位置的方式转移FPR薄膜30f。由此,背光灯25的光通过偏振光透镜26从针孔13PS、13PE向外部照射,由该照射光将第一标记向外部投射。因而,能够利用即将粘贴之前位置检测摄像机21从外部适当地拍摄第一标记。
(变形例1)
图13是表示粘贴之前位置检测摄像机21A的变形例的结构的图。该摄像机21A构成上述的第二检测部件,包括有在上方拍摄转移FPR薄膜30f的第一标记、即分界线30a的透镜部21a、在下方拍摄面板15的BM行15b的透镜部21b以及棱镜等偏振光机构21c。偏振光机构21c具有对拍摄光从透镜部21a或者透镜部21b入射进行切换的功能,该切换控制由控制装置104控制。
即,在透镜部21a处拍摄了上方的转移FPR薄膜30f的分界线30a之后,切换到下方的透镜部21b,在该透镜部21b处拍摄下方的面板15的BM行15b。这样的话,如上述实施方式所述,即使不使用面板识别摄像机20a、20b与即将粘贴之前位置检测摄像机21,利用一台摄像机21A也能够对上方的第一标记与下方的第二标记进行拍摄。因而,基于这点,能够实现装置的小型、低成本化。
(变形例2)
也可以在每次进行规定次数的由半切部7进行的FPR薄膜30的切断运出时执行第一定位以及第二定位。通常,在进行一次第一定位以及第二定位,之后即使进行规定次数薄膜转移以及粘贴,也不会产生其定位偏移。因而,在该不产生偏移的期间,若省略定位动作,则能够相应地使动作简单化而削减机器的磨损、消耗电力等成本。
(变形例3)
包括喷射空气的未图示的喷射装置(喷射部件),在FPR薄膜30f的第一层30-1向转移辊13进行转移时,也可以从喷射装置向第二层30-2与第三层30-3之间(FPR薄膜30f为双层构造的情况下在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喷射空气而进行剥离。另外,在转移后的第二层30-2向面板15进行粘贴时,也可以从喷射装置向第一层30-1与转移辊13之间(FPR薄膜30f为双层构造的情况下在第一层与转移辊13之间)喷射空气而顺畅地剥离第一层30-1。
根据该结构,在薄膜转移时,能够从FPR薄膜30f可靠地剥离转移所不需要的第三层30-3(或者第二层)。另外,在薄膜粘贴时,能够将粘贴对象的转移FPR薄膜30f从转移辊13可靠地剥离而粘贴到面板15。
(变形例4)
卷绕成薄膜卷1a的FPR薄膜30形成至少粘结有第一层与第二层的薄膜的双层构造,也可以在转移辊13的环绕面上包括有真空设备(未图示),该真空设备以强于第一层与第二层之间的粘结力且弱于第一层向面板15粘贴时的粘结力的吸引力对薄膜30的第一层进行吸引。在这种情况下,在利用真空设备使第一层向转移辊13吸引时,将第一层从第二层剥离而进行转移,在将该转移后的第一层向面板15进行粘贴时,将第一层从转移辊13剥离。作为包括该真空设备的构成,也能够适当地进行薄膜转移以及粘贴。
此外,转移辊13的真空设备也可以称作真空吸附机构。通过这样的真空吸附机构,即使在转移辊13下降时,没有下降到与FPR薄膜30f接触,也可以利用真空产生的吸引力来作用对FPR薄膜30f进行牵引的力,发挥改善到转移辊13的保持力这样的效果。
其原因在于,在转移辊13内不存在真空或真空吸附机构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在由转移辊13卷取FPR薄膜30f时,使转移辊13下降,与FPR薄膜30f接触,使转移辊13从该接触位置进行水平移动。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基于转移辊13的下降位置,存在有发生若干粘结片挤压而易于产生微小的位置偏移或者由于按压力不足而使FPR薄膜30f从转移辊13脱离等不良情况。然而,如上述那样,在转移辊13处采用了真空或真空吸附机构的情况下,能够防止上述不良情况。
另外,在FPR薄膜30f朝向转移辊13的转移面上具有粘结性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转移开始时最初使FPR薄膜30f的端部被真空或真空吸附机构吸引,在FPR薄膜30f转移了某一程度的长度的时刻停止吸引。在这种情况下,最初吸引FPR薄膜30f的端部,因此存在有不会产生上述不良情况而顺畅地执行最初的转移动作这样的优点。
(变形例5)
也可以取代设置在转移辊13的始端部以及终端部的位置的针孔13PS、13PE,形成将始端部与终端部呈直线状连接的细长狭缝。在这种情况下,能够通过该狭缝从始端部到终端部连续地确认一行分界线30a。
在转移辊13上形成上述的狭缝的构造的情况下,转移辊13越发小型化,结构强度越发降低减弱。因此,若向狭缝中嵌入透明树脂等透明的加强构件,则能够防止强度的降低。
另外,在连结转移辊13的始端部与终端部的直线上,还可以间断地设置多个针孔。在这种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从始端部到终端部的呈直线状延伸的间断的针孔来确认一行分界线30a,还具有与仅形成上述狭缝的结构相比而并没有招致上述那样的强度降低的优点。
(变形例6)
此外,在图8的例中,也可以将摄像机21配备在转移辊13的内部,或者将背光灯25等配备在转移辊13之外。即,在图8的例中,也可以将摄像机21与背光灯25(偏振光透镜26)的位置换过来。偏振光透镜25也可以位于摄像机21的一侧。
此外,相对于如32型、40型、60型等那样尺寸不同的面板15,粘贴FPR薄膜30f时,以面板15以及FPR薄膜30f彼此的角部分的始端部或者终端部为基准,进行切断以及粘贴。因而,即使面板15的尺寸不同而使粘贴于其上的薄膜的长度不同,通过贯通口检测薄膜角部分的始端部(或者终端部)而进行切断及粘贴即可。以往,从始端贯通口到与不同面板尺寸相应的位置的后端贯通口对应于各种尺寸是必要的。然而,在本例中,由于在角部分有一个贯通口即可,存在有不需要对应于始端贯通口按照每个面板尺寸设置位置不同的多个终端贯通口这样的优点。
除此之外,本例的薄膜粘贴装置100并不限定于向具有像素的面板15粘贴光学薄膜30f,能够应用于向太阳能面板粘贴保护薄膜等广泛的用途。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包含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是为了使本发明易于理解说明,而并不限于包括所说明的全部结构。此外,也能够将某一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为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或者,在某一实施方式的结构上添加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此外,对于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能够进行其他结构的追加、删除、置换。
此外,上述各结构、功能、处理部(控制部)、处理部件等的一部分或者全部例如也可以通过设计成集成电路等而利用硬件实现。此外,上述的各结构、功能等也可以通过解读、执行使处理器实现各个功能的程序而由软件实现。实现各功能的程序、表、文件等信息能够置于存储器、硬盘、SSD(SolidStateDrive)等记录装置或者IC(IntegratedCircuit)卡、SD(SecureDigitalmemory)卡、DVD(DigitalVersatileDisc)等记录介质。
此外,控制线、信息线是出于说明的必要而表示的,但在产品上并不限于表示全部的控制线、信息线。实际上,也可以使几乎全部的结构相互连接。

Claims (10)

1.一种薄膜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薄膜粘贴装置包括:
切断运出部件,其将绕成卷的薄膜拉出,以向面板粘贴的长度对该拉出的薄膜进行切断运出;
转移部件,其具有环绕面,并且将上述切断运出的薄膜移取转移到该环绕面上;
第一定位部件,在进行上述转移之前,该第一定位部件进行该薄膜相对于上述环绕面的定位,以使上述切断运出的薄膜能够以预定的状态转移到上述环绕面上;以及
第二定位部件,其进行上述面板相对于上述转移薄膜的定位,以使转移到上述转移部件的转移薄膜能够以预定的状态粘贴在上述面板上,
在由上述第二定位部件进行的上述面板的定位之后,上述转移部件将上述转移薄膜移取粘贴到定位好的面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薄膜粘贴装置还包括:
薄膜保持部件,其对由上述切断运出部件切断运出的薄膜进行保持;
面板保持部件,其对上述面板进行保持;以及
移动部件,其将转移有上述薄膜的上述转移部件移动到上述面板的上方,
在由所述第一定位部件进行的定位之后,上述转移部件将上述保持的薄膜移取转移到该转移部件的环绕面上,
上述第二定位部件在利用上述移动部件将上述转移部件移动到上述面板的上方之后,进行上述面板相对于该转移部件的转移薄膜的定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进行预定次数的由上述切断运出部件进行的上述薄膜的切断运出,执行由上述第一定位部件进行的上述薄膜的定位和由上述第二定位部件进行的上述面板的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膜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薄膜上标注直线状的第一标记,并且在上述面板上标注直线状的第二标记,
上述转移部件由以中心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的圆筒状的转移辊构成,
上述第一定位部件包括使上述薄膜保持部件旋转的旋转部件以及对上述第一标记进行检测的第一检测部件,
上述第二定位部件包括使上述面板保持部件旋转以及移动的旋转移动部件和对上述第一标记以及第二标记进行检测的第二检测部件,
上述薄膜保持部件将上述薄膜保持在上述转移辊的下方,以使该转移辊的中心轴的轴向与该薄膜的上述拉出方向交叉,
上述第一定位部件通过上述第一检测部件检测上述保持的薄膜的上述第一标记,利用上述旋转部件使上述薄膜保持部件旋转,以使该检测出的第一标记与上述转移辊的中心轴以预定角度交叉,
上述面板保持部件将上述面板保持在转移有上述薄膜的转移辊的下方,以使该转移辊的中心轴的轴向与该面板的预定方向交叉,
上述第二定位部件通过上述第二检测部件检测上述转移的薄膜的上述第一标记与上述保持的面板的第二标记,利用上述旋转移动部件使上述面板保持部件旋转以及移动,以使这些检测出的第一标记和第二标记上下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膜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检测部件包括对上述第一标记进行拍摄的第一摄像机,
上述第二检测部件包括第二摄像机,该第二摄像机具有切换为上述第一标记以及上述第二标记中的任一者的拍摄光的偏振光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膜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薄膜是使彼此具有不同的偏振光特性的第一行与第二行沿着上述拉出方向伸出、并且将该伸出的第一行以及第二行在与该拉出方向正交的方向上交替地配置有多个的光学薄膜,
上述面板具有在作为黑矩阵的BM行之间排列有像素的结构,
上述第一标记是上述第一行与上述第二行之间的分界线,
上述第二标记是上述BM行。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薄膜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检测部件将上述薄膜的最靠近上述拉出方向的单侧边的上述分界线作为上述第一标记进行检测,
上述第二检测部件将转移到上述转移辊的薄膜的最靠近上述单侧边的上述分界线作为上述第一标记进行检测,并且将上述面板的最靠近薄膜粘贴方向的单侧边的上述BM行作为上述第二标记进行检测。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膜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转移辊在其内部依次包括灯与偏振光透镜,用于使上述灯的光通过上述偏振光透镜向该转移辊的外部进行照射的针孔形成在该转移辊的环绕壁上,
在上述针孔的位置处配置有上述第一标记的状态下,将上述薄膜转移到上述转移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薄膜至少具有双层构造,该双层构造是粘结第一层与第二层的薄膜而成的,
形成如下关系:将转移到上述转移部件的上述薄膜的第一层与该转移部件粘结的第一粘结力强于将上述第一层与上述第二层粘结的第二粘结力,将转移到上述转移部件的上述第一层与上述面板粘结的第三粘结力强于上述第一粘结力,
在向上述转移部件转移上述第一层时,将该第一层从上述第二层剥离,在转移到上述转移部件的第一层向上述面板进行粘贴时,将该第一层从该转移部件剥离。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粘贴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薄膜至少具有双层构造,该双层构造是粘结第一层与第二层的薄膜而成的,
上述转移部件包括真空设备,该真空设备以强于该第一层与上述第二层之间的粘结力且弱于向上述面板粘贴该第一层时的粘结力的吸引力将上述薄膜的第一层吸引到该转移部件的环绕面上,
在由上述真空设备向上述转移部件吸引上述第一层时,将该第一层从上述第二层剥离,在将转移到上述转移部件的第一层向上述面板进行粘贴时,将该第一层从该转移部件剥离。
CN201310261575.4A 2012-06-29 2013-06-27 薄膜粘贴装置 Active CN10351331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2-146711 2012-06-29
JP2012146711A JP5967529B2 (ja) 2012-06-29 2012-06-29 フィルム貼付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513319A CN103513319A (zh) 2014-01-15
CN103513319B true CN103513319B (zh) 2016-01-20

Family

ID=49896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10261575.4A Active CN103513319B (zh) 2012-06-29 2013-06-27 薄膜粘贴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967529B2 (zh)
KR (1) KR101485385B1 (zh)
CN (1) CN103513319B (zh)
TW (1) TWI53880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421281B1 (ko) * 2013-03-27 2014-07-18 주식회사 아바코 필름 부착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필름 부착 방법
JP6346505B2 (ja) * 2014-06-27 2018-06-20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貼合装置、貼合方法、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生産システムおよび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生産方法
KR102172767B1 (ko) * 2015-03-31 2020-11-02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필름 부착 시스템 및 필름 부착 방법
KR101896917B1 (ko) 2017-10-19 2018-10-22 김규만 액정표시장치 백라이트용 광학필름의 자동조립장치 및 자동조립방법
JP7020189B2 (ja) * 2018-03-02 2022-02-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搬送装置、フィルム搬送方法、及びフィルム貼付け装置
KR20200099987A (ko) * 2019-02-15 2020-08-25 베아크 가부시끼가이샤 필름 첩부 장치 및 필름 첩부 방법
CN112572883A (zh) * 2020-12-25 2021-03-30 安徽金龙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可用于小尺寸玻璃的贴膜装置和贴膜系统
CN112871578B (zh) * 2021-01-19 2022-07-22 北京亚宝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贴剂制备装置及制备方法
JP7070956B1 (ja) * 2021-10-26 2022-05-18 株式会社 ベアック 貼付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2513A (zh) * 2006-09-08 2008-03-12 淀川美科株式会社 偏振片粘贴装置
TWI354150B (en) * 2010-02-17 2011-12-11 Sumitomo Chemical Co Apparatus for sticking polarizing film and liquid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29231A (ja) * 1998-05-08 1999-11-30 Sony Corp フィルム貼付装置
KR100513653B1 (ko) * 1998-08-24 2005-11-25 비오이 하이디스 테크놀로지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소자의 편광판 부착 장치
JP4346971B2 (ja) * 2003-05-16 2009-10-21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偏光板貼合方法及び装置
KR100880554B1 (ko) * 2007-07-13 2009-01-30 주식회사 에스에프에이 편광판 부착장치
JP5134523B2 (ja) * 2008-12-17 2013-01-30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ノロジーズ 光学フィルム貼付け装置、光学フィルム貼付け方法、および表示用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JP2011197280A (ja) * 2010-03-18 2011-10-06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光学フィルム貼合装置及び貼合方法
JP2011257463A (ja) * 2010-06-07 2011-12-22 Yodogawa Medec Co Ltd 偏光板貼付け装置及び該装置を用いた偏光板貼付け方法
KR101254749B1 (ko) * 2010-10-12 2013-04-15 (주)와이티에스 입체영상표시패널의 제조장치
KR20120038916A (ko) * 2011-10-26 2012-04-24 가부시키가이샤 후쿠 필름 점착 장치
CN104115209B (zh) * 2012-02-29 2018-04-2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以及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42513A (zh) * 2006-09-08 2008-03-12 淀川美科株式会社 偏振片粘贴装置
TWI354150B (en) * 2010-02-17 2011-12-11 Sumitomo Chemical Co Apparatus for sticking polarizing film and liqui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101485385B1 (ko) 2015-01-23
KR20140002559A (ko) 2014-01-08
TWI538809B (zh) 2016-06-21
TW201418029A (zh) 2014-05-16
JP2014010293A (ja) 2014-01-20
CN103513319A (zh) 2014-01-15
JP5967529B2 (ja) 2016-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13319B (zh) 薄膜粘贴装置
CN104458751A (zh) 显示器面板的检查装置
KR101019618B1 (ko) 액정표시소자를 연속 제조하는 장치에 있어서 이용되는 정보 저장 독출 연산시스템 및 정보 저장 독출 연산시스템의 제조방법
KR100984381B1 (ko) 액정 표시소자의 연속 제조방법 및 장치
KR101011455B1 (ko) 액정 표시 소자의 연속 제조 방법 및 장치
JP4503690B1 (ja) 液晶表示素子を連続製造する装置に用いられる情報格納読出システム、及び、前記情報格納読出システムを製造する方法及び装置
CN104136968A (zh) 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以及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方法
CN105321866B (zh) 向挠性薄膜结构的显示元件贴合光学功能膜的方法
JP2011085632A (ja) 連続ウェブ形態の切込線入り光学フィルム積層体の連続ロール並びに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TWI621579B (zh) 光學膜連續供給裝置以及光學膜連續供給方法
CN101835595B (zh) 连结片制品的制造方法、连结片制品及光学显示单元的制造方法
JP2009069142A (ja) 積層フィルムの欠陥検査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05321862B (zh) 处理挠性薄膜结构的显示元件的方法
CN103229093B (zh) 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方法和液晶显示元件的制造系统
CN103003070A (zh) 工件的精密粘合装置以及工件的精密粘合方法
TW201040515A (en) Optical film raw roll
CN102395918A (zh) 偏振膜的贴合装置以及具有该贴合装置的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系统
TW201506501A (zh) 用於附接薄膜的系統
CN106463078B (zh) 贴合装置、贴合方法、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系统以及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方法
TWI630439B (zh) 光學顯示裝置的生產系統
CN105210134B (zh) 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以及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方法
TW201602543A (zh) 檢測裝置、檢測方法、處理裝置及處理方法
KR102166696B1 (ko) 광학필름 라미네이팅 시스템 및 장치
JP2005215822A (ja) タッチパッドの貼膜及び検査装置
CN105321835B (zh) 挠性薄膜结构的显示元件的光学检查方法及虚拟端子单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61209

Address after: Ibaraki

Patentee after: Ai Meike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