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136968A - 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以及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以及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4136968A CN104136968A CN201380011093.1A CN201380011093A CN104136968A CN 104136968 A CN104136968 A CN 104136968A CN 201380011093 A CN201380011093 A CN 201380011093A CN 104136968 A CN104136968 A CN 10413696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tical component
- liquid crystal
- crystal panel
- optics
- show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9
- 230000010287 polariz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0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6
- 238000003384 imaging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6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7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7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2
-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novaluron Chemical compound C1=C(Cl)C(OC(F)(F)C(OC(F)(F)F)F)=CC=C1NC(=O)NC(=O)C1=C(F)C=CC=C1F NJPPVKZQTLUD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9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755 form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1788 irregula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59 patter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278713 Theor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178 monom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01 scrubb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3316 z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54—Arrangements for aligning or assembling substrat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包括将光学构件贴合在液晶面板上的贴合装置,所述贴合装置具有:第一拍摄装置,所述第一拍摄装置在液晶面板和贴合片的贴合位置,对校准标记进行拍摄,所述校准标记位于液晶面板上的与像素列平行的直线的两端部;第二拍摄装置,所述第二拍摄装置在液晶面板和贴合片的贴合位置,对贴合片上的与偏振图案列平行的边界线的两端部进行拍摄;以及校准装置,所述校准装置基于第一以及第二拍摄装置的拍摄数据,在液晶面板和贴合片的贴合位置进行这些校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等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以及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方法。
本申请基于2012年2月29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2-044477号主张优先权,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以往,在液晶显示器等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中,存在贴合在液晶面板(光学显示零件)上的偏振片等光学构件从长条膜被切割成符合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的尺寸的片材,被包装并被输送到别的生产线后,被贴合到液晶面板上的情况(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551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近年所谓的FPR(不闪式(Film Patterned Retarder))方式的3D液晶显示器中,在每个延伸至液晶面板的像素的左右的一行,交替穿插用于左右眼的影像并将其同时显示。在液晶面板的显示面贴合的偏振膜(图案化相位差膜,FPR)交替具有与液晶面板的所述像素的行(像素列)相对的用于左右眼的偏振图案。偏振膜的偏振图案间的边界线优选位于液晶面板的所述像素列之间的黑色矩阵上。
但是,在上述以往的构成中,由于液晶面板以及片材的各尺寸参差不齐以及片材相对于液晶面板的贴合参差不齐(位置偏差)累积,因此难以将偏振膜的偏振图案之间的边界线可靠地配置在黑色矩阵的宽度内。
本发明所涉及的方式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光学构件的贴合参差不齐,谋求光学构件相对于光学显示零件的贴合精度的提高的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以及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方法。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课题并达到其所涉及的目的,采用以下的方式。
(1)本发明所涉及的一个方式是一种将光学构件贴合在光学显示零件上的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其包括:贴合装置,所述贴合装置对于在生产线上输送的多个所述光学显示零件,边从卷材放卷具有与所述光学显示零件的显示区域的宽度对应的宽度的带状的光学构件片,边以与所述显示区域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对应的长度切割所述光学构件片以形成所述光学构件,之后将所述光学构件贴合在所述光学显示零件上,所述贴合装置具有:第一拍摄装置,所述第一拍摄装置在具有多个像素列的所述光学显示零件和具有与所述多个像素列对应的多个偏振图案列的所述光学构件的贴合位置,对第一校准基准进行拍摄,所述第一校准基准位于所述光学显示零件上的与所述像素列平行的第一直线的两端部;第二拍摄装置,所述第二拍摄装置在所述光学显示零件和所述光学构件的所述贴合位置,对第二校准基准进行拍摄,所述第二校准基准位于所述光学构件上的与所述偏振图案列平行的第二直线的两端部;以及校准装置,所述校准装置基于所述第一以及第二拍摄装置的拍摄数据,在所述光学显示零件和所述光学构件的所述贴合位置进行它们的校准。
(2)在上述(1)的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构成:所述第二拍摄装置通过也对所述光学显示零件的所述第一校准基准进行拍摄,兼作所述第一拍摄装置。
(3)在上述(1)或(2)的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构成:所述光学显示零件的所述第一校准基准是所述显示区域的黑色矩阵的最外缘的角部。
(4)在上述(1)至(3)任意一项的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构成:所述光学构件的所述第二校准基准是面对所述光学构件的最外缘的所述偏振图案列和与其内侧相邻的所述偏振图案列之间的边界线的两端部。
(5)本发明所涉及的一个方式是一种将光学构件贴合在光学显示零件上的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方法,其包括:贴合工序,对于在生产线上输送的多个所述光学显示零件,边从卷材放卷具有与所述光学显示零件的显示区域的宽度对应的宽度的带状的光学构件片,边以与所述显示区域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对应的长度切割所述光学构件片以形成所述光学构件,之后将所述光学构件贴合在所述光学显示零件上,所述贴合工序包括:第一拍摄工序,在具有多个像素列的所述光学显示零件和具有与所述多个像素列对应的多个偏振图案列的所述光学构件的贴合位置,对第一校准基准进行拍摄,所述第一校准基准位于所述光学显示零件上的与所述像素列平行的第一直线的两端部;第二拍摄工序,其在所述光学显示零件和所述光学构件的所述贴合位置,对第二校准基准进行拍摄,所述第二校准基准位于所述光学构件上的与所述偏振图案列平行的第二直线的两端部;以及校准工序,其基于在所述第一以及第二拍摄工序中得到的拍摄数据,在所述光学显示零件和所述光学构件的所述贴合位置进行它们的校准。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上述各方式,通过将与显示区域对应的宽度的带状的光学构件片切割为规定长度以形成光学构件,连续地进行该光学构件向光学显示零件的贴合,相比于将符合显示区域地加工了的偏振片输送到其他生产线那样的情况,能够抑制光学构件的尺寸参差不齐或贴合参差不齐,且能够提高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效率。
又,通过在光学显示零件和光学构件的贴合位置对这些校准基准分别进行拍摄,且基于该拍摄数据进行光学显示零件以及光学构件的校准,能够使光学显示零件以及光学构件的贴合精度提高,提高光学显示设备的鲜艳度以及对比度,并且缩小光学显示零件的显示区域周边的框缘部,以谋求显示区域的扩大以及设备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膜贴合系统的概略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A剖面图。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光学构件片的剖面图。
图5是上述膜贴合系统的俯视图。
图6是示出上述膜贴合系统的贴合装置的概略的侧视图。
图7是上述贴合装置的关键部的俯视图。
图8是并列放大了上述液晶面板以及与其显示面贴合的相位差膜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9是重叠上述液晶面板以及相位差膜并放大了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10是示出上述液晶面板以及相位差膜的校准基准的俯视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膜贴合系统的俯视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膜贴合系统的俯视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四实施方式中的膜贴合系统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对构成其一部分的膜贴合系统进行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膜贴合系统1的概略构成图。膜贴合系统1是在例如液晶面板或有机EL面板等面板状的光学显示零件上贴合偏振膜或相位差膜、增亮膜等膜状的光学构件的系统。膜贴合系统1构成为生产包含了所述光学显示零件和光学构件的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的一部分。在膜贴合系统1中,采用液晶面板P作为所述光学显示零件。
图2是从液晶面板P的液晶层P3的厚度方向来观察液晶面板P时的俯视图。液晶面板P包括:俯视时呈长方形的第一基板P1;与第一基板P1相对配置的、呈较小的长方形的第二基板P2;以及被封入到第一基板P1和第二基板P2之间的液晶层P3。液晶面板P俯视时呈沿着第一基板P1的外形的长方形,将俯视时容纳在液晶层P3的外周内侧的区域作为显示区域P4。
图3是图2的A-A剖面图。在液晶面板P的正反面上,与显示区域P4重合地适当贴合有第一、第二及第三光学构件F11、F12、F13(以下,有时统称为光学构件F1X。)。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偏振膜的第一光学构件F11以及第三光学构件F13被分别贴合在液晶面板P的显示面侧以及背光侧的两面上。又,作为图案化相位差膜(FPR)的第二光学构件F12与第一光学构件F11重叠地进一步被贴合在液晶面板P的显示面侧的面上。
本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P被应用于所谓的FPR方式(偏振式)的3D电视等光学显示设备。本实施方式的液晶面板P以正反面贴合有第一以及第三光学构件F11、F13的状态被导入至膜贴合系统1。从长条带状的光学构件片FX(参照图1)切割出第二光学构件F12。
图4是贴合在液晶面板P上的光学构件片FX的部分剖面图。光学构件片FX具有:膜状的光学构件主体F1a;设于光学构件主体F1a的一个表面(图4中为上表面)的粘着层F2a;隔着粘着层F2a可分离地层叠于光学构件主体F1a的一个表面的分离片F3a;以及层叠于光学构件主体F1a的另一个表面(图4中为下表面)的表面保护膜F4a。光学构件主体F1a作为相位差膜起作用,跨越液晶面板P的显示区域P4整面和其周边区域地被贴合。另外,在图示的情况下,省略图4的各层的剖面线。
在光学构件主体F1a在其一个表面上残留有粘着层F2a地与分离片F3a分离的状态下,隔着粘着层F2a将光学构件主体F1a贴合在液晶面板P上。以下,将从光学构件片FX中去除了分离片F3a的部分称为贴合片F5。
直到分离片F3a从粘着层F2a分离为止的期间内,分离片F3a都在保护粘着层F2a以及光学构件主体F1a。
表面保护膜F4a与光学构件主体F1a一起被贴合在液晶面板P上。表面保护膜F4a相对于光学构件主体F1a配置在液晶面板P的相反侧,对光学构件主体F1a进行保护。表面保护膜F4a在规定的时机被从光学构件主体F1a分离。
另外,光学构件片FX也可以是不包含表面保护膜F4a的结构,或者是表面保护膜F4a不从光学构件主体F1a分离的结构。
图5是膜贴合系统1的俯视图(上表面图)。以下,参照图1、图5对膜贴合系统1进行说明。另外,图中箭头F1表示液晶面板P的输送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液晶面板P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称为面板输送上游侧,将液晶面板P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称为面板输送下游侧。
膜贴合系统1具备:从贴合工序的始发位置延伸至中间位置的上游侧传送带5;设置于上游侧传送带5上的集尘装置6;位于集尘装置6的面板输送下游侧的、设置于上游侧传送带5上的膜剥离装置7;并列设置在上游侧传送带5的面板输送下游侧的第一以及第二中间传送带8a、8b;第一输送装置9,所述第一输送装置9从上游侧传送带5的面板输送下游侧的端部向各中间传送带8a、8b的面板输送上游侧的端部输送液晶面板P;悬挂设置于各中间传送带8a、8b的第一以及第二贴合装置10a、10b;位于各中间传送带8a、8b的面板输送下游侧的、延伸至贴合工序的终点位置的下游侧传送带11;第二输送装置12,所述第二输送装置12从各中间传送带8a、8b的面板输送下游侧的端部向下游侧传送带11的面板输送上游侧的端部输送液晶面板P;设置于下游侧传送带11上的膜检查装置13;以及不良检查装置14,所述不良检查装置14位于膜检查装置13的面板输送下游侧,设置于下游侧传送带11上。
膜贴合系统1一边使用由各传送带5、8a、8b、11所形成的生产线输送液晶面板P,一边对液晶面板P依次施行规定的处理。液晶面板P在使其正反面为水平的状态下在生产线上被输送。
液晶面板P在生产线上以使显示区域P4的短边沿着面板输送方向的朝向被输送。在上游侧传送带5的面板输送上游侧的端部设置有一对定位辊5a,所述一对定位辊5a在与面板输送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面板宽度方向)上位于上游侧传送带5的两侧。膜贴合系统1的各个部分由作为电子控制装置的控制装置25总括控制。
集尘装置6进行被导入到各贴合装置10a、10b的贴合位置10c之前的液晶面板P的正反面的静电去除以及集尘。由于液晶面板P作为在其正反面已经贴合有第一以及第三光学构件F11、F13的贴合体被导入,因此集尘装置6是不使用清洗水的干式集尘装置。
膜剥离装置7从液晶面板P的显示面侧(在上游侧传送带5上的话是上表面侧)的第一光学构件F11剥离表面保护膜F4a。由此,在液晶面板P的显示面侧与第一光学构件F11重叠地贴合第二光学构件F12成为可能。
到达了上游侧传送带5的面板输送下游侧的端部的液晶面板P一边通过第一输送装置9使上下面翻转,一边被交替输送至中间传送带8a、8b的面板输送上游侧的端部。各中间传送带8a、8b为吊挂式,通过将被输送到各中间传送带8a、8b的液晶面板P的上表面侧(背光侧)吸附在各中间传送带8a、8b的输送载体8c的下方等来保持液晶面板P(参照图6)。
在通过各中间传送带8a、8b输送的液晶面板P的下表面侧(显示面侧),利用与各贴合装置10a、10b相对应的构件,进行作为图案化相位差膜的第二光学构件F12的贴合。各贴合装置10a、10b的细节在后面叙述。
在第二光学构件F12的贴合后到达了各中间传送带8a、8b的面板输送下游侧的端部的液晶面板P通过第二输送装置12被交替输送到下游侧传送带11的面板输送上游侧的端部。
膜检查装置13进行完成了膜贴合的工件(液晶面板P)上的光学膜(第二光学构件F12)的贴合位置是否适当(位置偏差是否在公差范围内)等的检查。
不良检查装置14通过例如AOI检测(光学式自动外观检查:Automatic OpticalInspection),进行所述工件的贴合不良的有无等的检查。
被各检查装置13、14中的至少一个进行了NG判定的工件通过未图示的排出部被排出至系统外。
以下,参照图6对第一贴合装置10a的细节进行说明。另外,第二贴合装置10b作为具有同样的结构的装置,省略其详细说明。
第一贴合装置10a对于被输送至贴合位置10c的液晶面板P的下表面(显示面),进行被切割成规定尺寸的贴合片F5的片材(第二光学构件F12)的贴合。
第一贴合装置10a包括:片材输送装置15,所述片材输送装置15一边从卷绕有光学构件片FX的卷材R1放卷光学构件片FX,一边沿着光学构件片FX的长度方向输送光学构件片FX;以及输送台座16,在片材输送装置15保持从光学构件片FX切割出的贴合片F5的片材(第二光学构件F12)的同时,所述输送台座16将该片材贴合到被输送到贴合位置10c的液晶面板P的下表面上。
片材输送装置15将分离片F3a作为载体输送贴合片F5。片材输送装置15具有:放卷部15a,该放卷部15a对卷绕了带状的光学构件片FX的卷材R1进行保持,且沿着光学构件片FX的长度方向不断放出光学构件片FX;多个引导辊15b,所述多个引导辊15b为沿着规定的输送路径引导从卷材R1放卷出的光学构件片FX而对光学构件片FX进行巻挂;对输送路径上的光学构件片FX实施半切割的切割装置15c;将实施了半切割的光学构件片FX卷挂成锐角,以使贴合片F5从分离片F3a分离的刀刃15d;以及对卷取经过刀刃15d而变成单独的分离片F3a的分离辊R2进行保持的卷取部15e。
光学构件片FX在与其输送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片材宽度方向)上,具有与液晶面板P的显示区域P4的宽度(本实施方式中相当于显示区域P4的短边长度S1(参照图2))同等的宽度S3(参照图7)。光学构件片FX的输送方向(片材输送方向)与面板输送方向正交。
位于片材输送装置15的起点的放卷部15a和位于片材输送装置15的终点的卷取部15e例如相互同步驱动。由此,一边放卷部15a不断放出光学构件片FX,一边卷取部15e对经过了刀刃15d的分离片F3a进行卷取。以下,将片材输送装置15中的光学构件片FX(分离片F3a)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称为片材输送上游侧,将输送方向下游侧称为片材输送下游侧。
各引导辊15b使输送中的光学构件片FX的前进方向沿着输送路径变化,且多个引导装置辊15b的至少一部分为调整输送中的光学构件片FX的张力而可以活动。
每当光学构件片FX在与所述片材宽度方向正交的长度方向(片材输送方向)上被放出与显示区域P4的长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相当于显示区域P4的长边长度S2(参照图2))同等的长度S4(参照图7)时,切割装置15c就沿着所述片材宽度方向,横跨整个宽度地切割光学构件片FX的厚度方向的一部分(实施半切割)。
切割装置15c调整切割刀的进退位置,以使得光学构件片FX(分离片F3a)不会由于在光学构件片FX的输送中作用的张力而破裂(分离片F3a中留有规定的厚度),从而施行所述半切割至粘着层F2a和分离片F3a的边界附近。另外,也可以采用代替切割刀的激光装置。
通过在光学构件片FX的厚度方向上切割光学构件F1X以及表面保护膜F4a,在半切割后的光学构件片FX上形成横跨光学构件片FX的片材宽度方向的整个宽度的切入线。通过所述切入线,光学构件片FX在长度方向被划分为具有长度S4的区划。该区划成为贴合片F5中的一个片材(光学构件F1X)。
刀刃15d位于从图6的左侧向右侧被大致水平输送的光学构件片FX的上方,在光学构件片FX的片材宽度方向上至少沿着光学构件片FX的整个宽度地延伸。刀刃15d与半切割后的光学构件片FX的分离片F3a侧滑动接触地对其进行卷挂。
刀刃15d的在其锐角状的顶端部将光学构件片FX卷挂成锐角。光学构件片FX在刀刃15d的顶端部以锐角折返时,分离片F3a被从贴合片F5剥离。此时,贴合片F5的粘着层F2a(与液晶面板P贴合的贴合面)变为朝上。刀刃15d的顶端部的正下方成为分离片剥离位置,通过输送台座16的台座上表面16a从下方与该刀刃15d的顶端部接触,贴合片F5的片材的表面保护膜F4a(贴合面的相反侧的表面)就被粘贴于输送台座16的台座上表面16a。
输送台座16在例如分离片剥离位置的片材输送上游侧,沿着大致水平的片材输送路径与贴合片F5一起移动。输送台座16的台座上表面16a具有比例如贴合片F5的贴合面(粘着层F2a)弱的粘贴力,能够反复粘贴、剥离贴合片F5的表面保护膜F4a。另外,输送台座16也可以通过吸附将贴合片F5保持在上表面16a上。输送台座16的吸附力比贴合片F5的贴合力弱,也能直接将贴合片F5贴合至液晶面板P上,但通过在贴合位置10c解除所述吸附,可以抑制贴合片F5的贴合痕迹(气泡)的产生。
输送台座16在通过分离片剥离位置时从下方将台座上表面16a按压在刀刃15d的顶端部,使位于分离片剥离位置的贴合片F5的顶端侧粘贴于台座上表面16a。其后,通过一边不断放出贴合片F5一边使输送台座16移动,将贴合片F5的片材的整体粘贴于台座上表面16a。
输送台座16能够在分离片剥离位置和贴合位置10c之间适当移动。输送台座16与能够进行所述移动时以及后面叙述的贴合辊工作时的驱动的驱动装置17连接。
使贴合片F5粘贴在台座上表面16a上时,例如在使贴合片F5的顶端侧粘贴在台座上表面16a上之后,切断输送台座16与驱动装置17的卡合,使输送台座16变得水平移动自如,从该状态开始伴随着贴合片F5的不断放出,输送台座16被动地水平移动。输送台座16水平移动到使贴合片F5整体粘贴到台座上表面16a上时,在该时刻与驱动装置17卡合,通过驱动装置17的动作主动地移动,移动到贴合位置10c的下方。
输送台座16例如具有相对于台座上表面16a能够升降的贴合辊(未图示)。贴合辊除了贴合动作时,处于没入台座上表面16a的下方的待机位置。液晶面板P以及贴合片F5的校准在贴合位置10c被完成之后,贴合辊从所述待机位置上升规定量并突出至台座上表面16a的上方,例如按压贴合片F5的顶端侧并使其贴合在液晶面板P的下表面上。其后,通过贴合辊向图中左侧水平移动,贴合辊对贴合片F5的下表面整体进行传动。由此,贴合片F5边从台座上表面16a剥离,边被按压并贴合至液晶面板P的下表面。
接着,对在第一贴合装置10a进行的液晶面板P以及贴合片F5的校准方法进行说明。另外,在第二贴合装置10b也进行同样的校准。
参照图6、7,第一贴合装置10a包括:一对校准照相机18,所述一对校准照相机18在贴合位置10c分别从下方对贴合片F5的所述面板输送下游侧的端缘(长边)的两端部周边进行拍摄,且分别从下方对透过所述两端部周边位于其上方的液晶面板P的显示区域P4的端缘(长边)的两端部周边进行拍摄;基于各校准照相机18的拍摄数据,在贴合位置10c进行液晶面板P的校准的所述输送载体8c;以及同样基于各校准照相机18的拍摄数据,在贴合位置10c进行贴合片F5的校准的所述输送台座16。
校准照相机18由例如CCD等拍摄元件构成,使受光部的光轴朝向垂直上方地被配置。校准摄影机18能够在所述面板宽度方向移动,容易进行面板宽度等不同的液晶面板P的校准基准的拍摄。
一并参照图10,在液晶面板P的至少面板输送下游侧的端缘部的两端部设置有一对校准标记M1。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液晶面板P的位于面板输送上游侧的端缘部的两端部也设置有一对校准标记M1。图中箭头F2表示输送台座16的输送方向。也可以不是读取校准标记M1,而是读取显示区域P4的黑色矩阵的规定线等的结构。
利用各校准照相机18,在贴合位置10c分别从下方对各校准标记M1等校准基准进行拍摄。基于该拍摄数据,控制装置25对输送载体8c进行动作控制,进行沿着液晶面板P的长边(片材输送方向)的X方向以及沿着短边(面板输送方向)的Y方向及水平旋转方向上的校准。图10中符号18a表示校准照相机18的拍摄范围。
参照图8、9,液晶面板P的显示区域P4的像素沿着显示区域P4的长边(作为生产对象的光学显示设备的左右方向、不同颜色的多个像素并列的方向)并列有红(Red)(图中以符号R表示)、绿(Green)(图中以符号G表示)、蓝(Blue)(图中以符号B表示)这三点。该像素沿着所述左右方向并列多个而形成像素列L,沿显示区域P4的上下排列有多个该像素列L。在液晶面板P的面板输送下游侧的端缘部,与像素列L平行地延伸的任意直线T的两端设置有校准标记M1。
贴合片F5(图案化相位差膜)具有沿着其长边延伸的偏振图案列PA,沿贴合片F5的上下排列有多个该偏振图案列PA。各偏振图案列PA与液晶面板P的各像素列L相对应地被设置。各偏振图案列PA根据左右眼用被大致区分为偏振方向不同的两种,左眼用的图案和右眼用的图案被交替并列地排列。
图9中符号pi1表示像素列L以及偏振图案列PA的间距,符号pi2表示像素列L之间的缝隙(黑色矩阵)的宽度,符号K表示贴合片F5的偏振图案列PA之间的边界线,符号pi3表示边界线K的配置目标宽度。在例如55英寸的液晶显示器的情况下,pi1是630μm,pi2是150μm,在考虑到边界线K自身的偏差后,此时的pi3是60μm。
一并参照图10,在贴合片F5的面板输送下游侧的面对最外缘(长边)的最外侧的偏振图案列PA上,位于其内侧(面板输送上游侧)的边界线K(最外侧的边界线K)的两端部M2被校准照相机18拍摄作为贴合片F5的校准基准。基于该拍摄数据,控制装置25对输送台座16进行动作控制,沿着贴合片F5的长边S4的X方向以及沿着短边S3的Y方向及水平旋转方向上的校准得以进行。
另外,可以使用具有进入贴合片F5以及液晶面板P之间并朝向上下方向的一对受光部的校准照相机,对贴合片F5以及液晶面板P的各校准基准进行拍摄,也可以个别设置用于贴合片F5以及液晶面板P的各校准基准拍摄的拍摄装置,来代替通过校准摄影机18透过贴合片F5的面板输送下游侧的端缘的两端部周边,对液晶面板P的相同端缘的两端部周边进行拍摄的构成。
图10中符号θ表示液晶面板P和贴合片F5的在水平旋转方向上的相对角度,根据该相对角度,进行液晶面板P以及贴合片F5的水平旋转方向的校准。
图10中符号X1、X2分别表示液晶面板P的两校准标记M1和贴合片F5的所述最外侧的边界线K的两端部M2的在X方向上的相对距离,根据该相对距离进行液晶面板P以及贴合片F5的X方向的校准。
图10中符号Y1、Y2分别表示液晶面板P的两校准标记M1和贴合片F5的所述最外侧的边界线K的两端部M2的在Y方向上的相对距离,根据该相对距离进行液晶面板P以及贴合片F5的Y方向的校准。
在此,在矩形状的液晶面板P上,如果俯视来看在四处角部中的仅三处设置有校准标记M1的话,则该液晶面板P的面板输送下游侧的端缘部的校准标记M1就不是存在于两端部,而是仅存在于其中一个端部。该情况下,为了进行液晶面板P的校准,有时需要使液晶面板P整体输送至校准照相机18的面板输送下游侧,或使液晶面板P水平旋转90°或180°。
在如上述的液晶面板P所希望的位置上没有校准标记M1的情况下,也可以对显示区域P4上的黑色矩阵的最外缘(边缘部分)的角部周边进行拍摄,对该拍摄数据实施规定的图像处理,以将所述角部的顶点作为校准基准进行检测。又,也可以移动校准照相机18,将黑色矩阵的Y方向中心的线和贴合片F5的Y方向中心的边界线K作为校准基准进行检测。由此,能够不对液晶面板P进行额外输送或旋转地进行液晶面板P的校准。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膜贴合系统1是一种将光学构件F1X贴合在液晶面板P的贴合系统,其具有贴合装置10a、10b,所述贴合装置10a、10b对于生产线上输送的多个所述液晶面板P,一边从卷材R1放卷出与所述液晶面板P的显示区域P4对应的宽度的带状的光学构件片FX,一边以与所述显示区域P4对应的长度切断所述光学构件片FX以形成所述光学构件F1X之后,将所述光学构件F1X贴合在所述液晶面板P上,所述贴合装置10a、10b包括:具有多个像素列L的所述液晶面板P;第一拍摄装置(校准照相机18),所述第一拍摄装置在所述液晶面板P与所述光学构件F1X的贴合位置10c上,对位于与所述液晶面板P上的所述像素列L平行的直线T的两端部的校准标记M1进行拍摄,所述光学构件F1X具有与所述多个像素列L对应的多个偏振图案列PA;第二拍摄装置(校准照相机18),所述第二拍摄装置在所述液晶面板P和所述光学构件F1X的贴合位置10c上,对与所述光学构件F1X上的所述偏振图案列PA平行的边界线K的两端部M2进行拍摄;以及校准装置(输送台座16,输送载体8c),所述校准装置基于所述第一以及第二拍摄装置的拍摄数据,在所述液晶面板P和所述光学构件F1X的所述贴合位置10c,进行它们的校准。
根据该构成,将与显示区域P4对应的宽度的带状的光学构件片FX切割为规定长度以形成光学构件F1X,连续地进行该光学构件F1X向液晶面板P的贴合,由此,相比于将符合显示区域P4地加工了的偏振片输送到其他生产线那样的情况,能够抑制光学构件F1X的尺寸参差不齐或贴合参差不齐,且能够提高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效率。
又,通过在液晶面板P和光学构件F1X的贴合位置10c对这些校准基准分别进行拍摄,且基于该拍摄数据进行液晶面板P以及光学构件F1X的校准,能够使液晶面板P以及光学构件F1X的贴合精度提高,提高光学显示设备的鲜艳度以及对比度,并且缩小液晶面板P的显示区域P4周边的框缘部G(参照图3),谋求显示区域的扩大以及设备的小型化。
又,上述膜贴合系统1通过使所述第一拍摄装置也对所述液晶面板P的校准标记M1进行拍摄,来兼作所述第二拍摄装置,由此,相比于为液晶面板P以及光学构件F1X设置专用的拍摄装置的情况,能够使结构简化,且能够消除各拍摄装置之间的误差。
在上述膜贴合系统1中,也可以采用将所述显示区域P4的黑色矩阵的规定部位(例如黑色矩阵的最外缘的角部)作为校准基准的构成,代替所述液晶面板P的校准标记M1。该情况下,也能够容易地应对在所希望的部位没有校准标记的液晶面板的校准。
在上述膜贴合系统1中,由于所述光学构件F1X的校准基准(端部M2)是面对(相向)所述光学构件F1X的最外缘的所述偏振图案列PA和与其内侧相邻的所述偏振图案列PA之间的边界线K的两端部,因此能够没有浪费地利用光学构件F1X的整个面。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1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膜贴合系统101相对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在改变各传送带5、8a、8b、11的配置以及具有副传送带21方面尤其不同。对其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赋予同一符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膜贴合系统101具有副传送带21,所述副传送带21从上游侧传送带5的面板输送下游侧的端部的一侧面方向延伸至下游侧传送带11的面板输送上游侧的端部的一侧面方向。各中间传送带8a、8b相互串联状排列,这些各中间传送带8a、8b在副传送带21的另一侧面方向被并联配置。各中间传送带8a、8b被配置在各传送带5、11之间。
膜贴合系统101不仅包括从上游侧传送带5的面板输送下游侧的端部向副传送带21的面板输送上游侧的端部输送液晶面板P的输送装置,以及从副传送带21的面板输送下游侧的端部向下游侧传送带11的面板输送上游侧的端部输送液晶面板P的输送装置,还包括在副传送带21和各中间传送带8a、8b之间交接液晶面板P的输送装置(都未图示)。图中箭头F1’表示副传送带21和第一中间传送带8a之间的液晶面板P的输送方向,图中箭头F1”表示副传送带21和第二中间传送带8b之间的液晶面板P的输送方向。
第二实施方式中的膜贴合系统101也和第一实施方式一样,能够抑制光学构件F1X的尺寸参差不齐或贴合参差不齐,并提高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效率。又,能够使液晶面板P以及光学构件F1X的贴合精度提高,使光学显示设备的鲜艳度以及对比度提高,并且能够缩小液晶面板P的显示区域P4周边的框缘部G,谋求显示区域的扩大以及设备的小型化。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2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该实施方式的膜贴合系统201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在光学构件贴合前的单体的液晶面板P上贴合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光学构件F11、F12、F13的全部这一点上尤其不同。对其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赋予同一符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膜贴合系统201包括:与上游侧传送带5的面板输送下游侧连接地设置的第二上游侧传送带23;在第二上游侧传送带23设置的上游侧贴合装置23a;以及在上游侧传送带5上替代集尘装置6而设置的清洗装置22。不配置膜剥离装置7。第二上游侧传送带23在面板输送方向上被配置在上游侧传送带5和各中间传送带8a、8b之间。
清洗装置22为水洗式,对于被输送至上游侧传送带5上的液晶面板P,进行其正反面的刷洗以及利用清洗水的喷射清洗等,其后进行液晶面板P的正反面的除水。
上游侧贴合装置23a与各贴合装置10a、10b同样,对于被输送至第二上游侧传送带23上的多个液晶面板P,一边从卷材放卷出长条带状的光学构件片,一边以规定的长度切割所述光学构件片以形成第三光学构件F13后,将第三光学构件F13贴合至液晶面板P上。
在进行了第三光学构件F13的贴合之后,到达了第二上游侧传送带23的面板输送下游侧的端部的液晶面板P一边根据需要使上下面翻转,一边被交替输送至各中间传送带8a、8b的面板输送上游侧的端部。
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以及第二贴合装置10a、10b中,使用胶合板类型的光学构件片FX,其是将成为第一光学构件F11的基础的长条带状的第一光学构件片和成为第二光学构件F12的基础的长条带状的第二光学构件片一体地层压而形成的。
由此,形成如图3所示的在背光侧上贴合有第三光学构件F13、在显示面侧重叠贴合有第一以及第二光学构件F11、F12的液晶面板P的贴合体。
第三实施方式中的膜贴合系统201也和第一实施方式一样,能够抑制光学构件F1X的尺寸参差不齐或贴合参差不齐,并提高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效率。又,能够使液晶面板P以及光学构件F1X的贴合精度提高,使光学显示设备的鲜艳度以及对比度提高,并且能够缩小液晶面板P的显示区域P4周边的框缘部G,谋求显示区域的扩大以及设备的小型化。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图12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该实施方式的膜贴合系统301相对于第一实施方式,在改变各传送带5、8a、8b、11的配置且具有副传送带21、并且在光学构件贴合前的单体的液晶面板P上贴合第一、第二以及第三光学构件F11、F12、F13的全部方面尤其不同。对其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赋予同一符号并省略详细说明。
膜贴合系统301包括:与上游侧传送带5的面板输送下游侧连接地设置的第二上游侧传送带23;在第二上游侧传送带23设置的上游侧贴合装置23a;在上游侧传送带5上替代集尘装置6而设置的清洗装置22。不配置膜剥离装置7。
清洗装置22为水洗式,对于被输送至上游侧传送带5上的液晶面板P,进行其正反面的刷洗以及利用清洗水进行喷射清洗等,其后进行液晶面板P的正反面的除水。
上游侧贴合装置23a与各贴合装置10a、10b同样,对于被输送至第二上游侧传送带23上的多个液晶面板P,一边从卷材放卷长条带状的光学构件片,一边以规定的长度切割所述光学构件片以形成第三光学构件F13后,将第三光学构件F13贴合至液晶面板P上。
膜贴合系统301具有副传送带21,所述副传送带21从第二上游侧传送带23的面板输送下游侧的端部的一侧面方向延伸至下游侧传送带11的面板输送上游侧的端部的一侧面方向。各中间传送带8a、8b相互串联状排列,这些各中间传送带8a、8b在副传送带21的另一侧面方向被并联配置。各中间传送带8a、8b被配置在第二上游侧传送带23和下游侧传送带11之间。
膜贴合系统301不仅包括:从第二上游侧传送带23的面板输送下游侧的端部向副传送带21的面板输送上游侧的端部输送液晶面板P的输送装置、以及从副传送带21的面板输送下游侧的端部向下游侧传送带11的面板输送上游侧的端部输送液晶面板P的输送装置,还包括在副传送带21和各中间传送带8a、8b之间交接液晶面板P的输送装置(都未图示)。图中箭头F1’表示副传送带21和第一中间传送带8a之间的液晶面板P的输送方向,图中箭头F1”表示副传送带21和第二中间传送带8b之间的液晶面板P的输送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的第一以及第二贴合装置10a、10b中,使用胶合板类型的光学构件片FX,其是将成为第一光学构件F11的基础的长条带状的第一光学构件片和成为第二光学构件F12的基础的长条带状的第二光学构件片一体地层压而形成的。
由此,形成如图3所示的在背光侧上贴合有第三光学构件F13、在显示面侧重叠贴合有第一以及第二光学构件F11、F12的液晶面板P的贴合体。
第四实施方式中的膜贴合系统301也和第一实施方式一样,能够抑制光学构件F1X的尺寸参差不齐或贴合参差不齐,并提高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效率。又,能够使液晶面板P以及光学构件F1X的贴合精度提高,使光学显示设备的鲜艳度以及对比度提高,并且能够缩小液晶面板P的显示区域P4周边的框缘部G,以谋求显示区域的扩大以及设备的小型化。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也可以通过输送台座16或者输送载体8c中的一方进行液晶面板P和光学构件F1X的相对校准。
并且,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是本发明的一个实例,可在不脱离该发明的要点的范围进行种种的变更。
符号说明
1、101、201、301 膜贴合系统(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
8c 输送载体(校准装置)
10a 第一贴合装置(贴合装置)
10b 第二贴合装置(贴合装置)
10c 贴合位置
16 输送台座(校准装置)
18 校准照相机(第一拍摄装置、第二拍摄装置)
P 液晶面板(光学显示零件)
P4 显示区域
FX 光学构件片
F11 第一光学构件(光学构件)
F12 第二光学构件(光学构件)
F13 第三光学构件(光学构件)
F1X 光学构件
R1 卷材
L 像素列
T 直线(第一直线)
M1 校准标记(第一校准基准)
PA 偏振图案列
K 边界线(第二直线)
M2 端部(第二校准基准)。
Claims (5)
1.一种将光学构件贴合在光学显示零件上的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
包括贴合装置,所述贴合装置对于在生产线上输送的多个所述光学显示零件,边从卷材放卷具有与所述光学显示零件的显示区域的宽度对应的宽度的带状的光学构件片,边以与所述显示区域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对应的长度切割所述光学构件片以形成所述光学构件,之后将所述光学构件贴合在所述光学显示零件上,
所述贴合装置具有:
第一拍摄装置,所述第一拍摄装置在具有多个像素列的所述光学显示零件和具有与所述多个像素列对应的多个偏振图案列的所述光学构件的贴合位置,对第一校准基准进行拍摄,所述第一校准基准位于所述光学显示零件上的与所述像素列平行的第一直线的两端部;
第二拍摄装置,所述第二拍摄装置在所述光学显示零件和所述光学构件的所述贴合位置,对第二校准基准进行拍摄,所述第二校准基准位于所述光学构件上的与所述偏振图案列平行的第二直线的两端部;以及
校准装置,所述校准装置基于所述第一拍摄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拍摄装置的拍摄数据,在所述光学显示零件和所述光学构件的所述贴合位置进行所述光学显示零件和所述光学构件的校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拍摄装置通过也对所述光学显示零件的所述第一校准基准进行拍摄,兼作所述第一拍摄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显示零件的所述第一校准基准是所述显示区域的黑色矩阵的最外缘的角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记载的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学构件的所述第二校准基准是面对所述光学构件的最外缘的所述偏振图案列和与所述最外缘的所述偏振图案列的内侧相邻的所述偏振图案列之间的边界线的两端部。
5.一种将光学构件贴合在光学显示零件上的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贴合工序,对于在生产线上输送的多个所述光学显示零件,边从卷材放卷具有与所述光学显示零件的显示区域的宽度对应的宽度的带状的光学构件片,边以与所述显示区域的输送方向上的长度对应的长度切割所述光学构件片以形成所述光学构件,之后将所述光学构件贴合在所述光学显示零件上,
所述贴合工序包括:
第一拍摄工序,在具有多个像素列的所述光学显示零件和具有与所述多个像素列对应的多个偏振图案列的所述光学构件的贴合位置,对第一校准基准进行拍摄,所述第一校准基准位于所述光学显示零件上的与所述像素列平行的第一直线的两端部;
第二拍摄工序,在所述光学显示零件和所述光学构件的所述贴合位置,对第二校准基准进行拍摄,所述第二校准基准位于所述光学构件上的与所述偏振图案列平行的第二直线的两端部;以及
校准工序,基于在所述第一拍摄工序以及所述第二拍摄工序中得到的拍摄数据,在所述光学显示零件和所述光学构件的所述贴合位置进行所述光学显示零件和所述光学构件的校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2-044477 | 2012-02-29 | ||
JP2012044477 | 2012-02-29 | ||
PCT/JP2013/054542 WO2013129256A1 (ja) | 2012-02-29 | 2013-02-22 | 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生産システム及び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生産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4136968A true CN104136968A (zh) | 2014-11-05 |
CN104136968B CN104136968B (zh) | 2018-01-09 |
Family
ID=490824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80011093.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4136968B (zh) | 2012-02-29 | 2013-02-22 | 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以及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145893B2 (zh) |
KR (1) | KR20140140017A (zh) |
CN (1) | CN104136968B (zh) |
TW (1) | TW201338986A (zh) |
WO (1) | WO2013129256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37601A (zh) * | 2017-12-26 | 2018-05-15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偏光板贴付设备及偏光板贴付的对位方法 |
CN111247475A (zh) * | 2018-03-16 | 2020-06-05 | 株式会社Lg化学 | 制造显示单元的方法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6283528B2 (ja) * | 2014-02-19 | 2018-02-21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
JP2015152899A (ja) * | 2014-02-19 | 2015-08-24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
JP2015152896A (ja) * | 2014-02-19 | 2015-08-24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
JP2015152898A (ja) * | 2014-02-19 | 2015-08-24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製造方法 |
JP2015232591A (ja) * | 2014-06-09 | 2015-12-24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位相差フィルム |
JP5954549B2 (ja) * | 2014-08-01 | 2016-07-20 |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 可撓性薄膜構造の表示セルを取り扱う方法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28445A (zh) * | 2006-10-17 | 2009-09-09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光学部件贴合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装置 |
JP2009276757A (ja) * | 2008-04-14 | 2009-11-26 | Nitto Denko Corp | 光学表示装置製造システム及び光学表示装置製造方法 |
JP2010231009A (ja) * | 2009-03-27 | 2010-10-14 | Seiko Epson Corp |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CN101988990A (zh) * | 2009-07-31 | 2011-03-23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3d图像显示装置 |
CN101998903A (zh) * | 2008-04-07 | 2011-03-30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光学部件粘贴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装置 |
CN102221748A (zh) * | 2010-04-16 | 2011-10-19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立体图像显示器及其对准方法 |
TW201145235A (en) * | 2010-06-10 | 2011-12-16 | Nitto Denko Corp | Method aligining film sheets and rectangular panels in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system |
CN102343701A (zh) * | 2010-07-28 | 2012-02-08 | 索尼公司 | 层压体的制造方法、相差膜以及相差膜的制造方法 |
-
2013
- 2013-02-22 JP JP2014502179A patent/JP6145893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2-22 WO PCT/JP2013/054542 patent/WO201312925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3-02-22 CN CN201380011093.1A patent/CN10413696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3-02-22 KR KR1020147022022A patent/KR20140140017A/ko not_active Application Discontinuation
- 2013-02-26 TW TW102106652A patent/TW201338986A/zh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528445A (zh) * | 2006-10-17 | 2009-09-09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光学部件贴合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装置 |
CN101998903A (zh) * | 2008-04-07 | 2011-03-30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光学部件粘贴方法以及使用该方法的装置 |
JP2009276757A (ja) * | 2008-04-14 | 2009-11-26 | Nitto Denko Corp | 光学表示装置製造システム及び光学表示装置製造方法 |
JP2010231009A (ja) * | 2009-03-27 | 2010-10-14 | Seiko Epson Corp |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
CN101988990A (zh) * | 2009-07-31 | 2011-03-23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3d图像显示装置 |
CN102221748A (zh) * | 2010-04-16 | 2011-10-19 | 乐金显示有限公司 | 立体图像显示器及其对准方法 |
TW201145235A (en) * | 2010-06-10 | 2011-12-16 | Nitto Denko Corp | Method aligining film sheets and rectangular panels in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system |
CN102343701A (zh) * | 2010-07-28 | 2012-02-08 | 索尼公司 | 层压体的制造方法、相差膜以及相差膜的制造方法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8037601A (zh) * | 2017-12-26 | 2018-05-15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偏光板贴付设备及偏光板贴付的对位方法 |
CN108037601B (zh) * | 2017-12-26 | 2020-08-04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偏光板贴付设备及偏光板贴付的对位方法 |
CN111247475A (zh) * | 2018-03-16 | 2020-06-05 | 株式会社Lg化学 | 制造显示单元的方法 |
CN111247475B (zh) * | 2018-03-16 | 2023-03-03 | 杉金光电(苏州)有限公司 | 制造显示单元的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13129256A1 (ja) | 2015-07-30 |
JP6145893B2 (ja) | 2017-06-14 |
WO2013129256A1 (ja) | 2013-09-06 |
CN104136968B (zh) | 2018-01-09 |
TW201338986A (zh) | 2013-10-01 |
KR20140140017A (ko) | 2014-12-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36968A (zh) | 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以及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方法 | |
JP4503691B1 (ja) | 液層表示素子の連続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 |
JP4377964B1 (ja) | 液晶表示素子の連続製造方法及び装置 | |
CN103513319B (zh) | 薄膜粘贴装置 | |
KR101019618B1 (ko) | 액정표시소자를 연속 제조하는 장치에 있어서 이용되는 정보 저장 독출 연산시스템 및 정보 저장 독출 연산시스템의 제조방법 | |
CN104583847B (zh) | 光学构件贴合体的制造装置 | |
CN106463078B (zh) | 贴合装置、贴合方法、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系统以及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方法 | |
CN105210134B (zh) | 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以及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方法 | |
TWI630439B (zh) | 光學顯示裝置的生產系統 | |
WO2013165013A1 (ja) | 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生産システム及び生産方法 | |
CN106536355B (zh) | 贴合装置、贴合方法、光学显示器件的生产系统及方法 | |
CN104903948A (zh) | 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以及生产方法 | |
CN104969281A (zh) | 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以及生产方法 | |
CN105229718B (zh) | 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 | |
CN105008989B (zh) | 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 | |
CN104145211B (zh) | 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系统以及光学显示设备的生产方法 | |
JP2015045820A (ja) | フィルム貼合装置、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生産システム及び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生産方法 | |
CN104136973B (zh) | 偏光膜粘合装置 | |
US20120086323A1 (en) | Display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a display | |
TWI665497B (zh) | 貼合裝置、貼合方法、光學顯示設備的生產系統及光學顯示設備的生產方法 | |
CN110998419B (zh) | 制造光学显示装置的层叠体的方法以及装置 | |
WO2015030113A1 (ja) | フィルム貼合装置、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生産システム及び光学表示デバイスの生産方法 | |
NL2005498C2 (en) | Display as well as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nufacturing a display.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80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