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476302B - 感应加热发热体及其制造方法、感应加热容器 - Google Patents

感应加热发热体及其制造方法、感应加热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476302B
CN103476302B CN201280016751.1A CN201280016751A CN103476302B CN 103476302 B CN103476302 B CN 103476302B CN 201280016751 A CN201280016751 A CN 201280016751A CN 103476302 B CN103476302 B CN 10347630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uction heating
container body
conductive layer
heating body
cu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8001675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476302A (zh
Inventor
藤田萩乃
齐藤充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 Seikan Group Holdings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 Seikan Kaish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Seikan Kaisha Ltd filed Critical Toyo Seikan Kaisha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4763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7630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47630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47630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02Construction of cooking-vessels; Method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ing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02Selection of specific materials, e.g. heavy bottoms with copper inlay or with insulating inl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okers (AREA)

Abstract

在将由通过感应加热进行发热的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发热体安装于由非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容器主体从而能够价廉地提供使电磁烹调器所进行的感应加热成为可能的容器时,使来自发热体的热量所产生的影响显著降低,进而较现有技术能更有效地避免容器主体的变形、烧损等的不良。感应加热发热体是将至少具备通过高频磁场而诱发涡电流进行发热的导电层、和相对于容器主体而具有熔接性的熔接层的层叠体切出成规定形状而形成的,将感应加热发热体安装于容器主体时,将导电层分割为中央侧区域和周边侧区域,并且将周边侧区域在周方向上进行分割,将周边侧区域的熔接层与容器主体进行熔接。

Description

感应加热发热体及其制造方法、感应加热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电磁烹调器等所具备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产生的高频磁场来诱发涡电流并通过其焦耳热进行发热的感应加热发热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备这样的感应加热发热体的感应加热容器。
背景技术
近年来,取代燃气设备为主流的加热烹调设备,基于安全性、清洁性、方便性、经济性等的观点,一般被称为电磁烹调器的加热烹调设备不仅仅可用于餐饮业等的业务用方面,而且在一般家庭也得到了广泛普及。
但是,这种电磁烹调器是通过内部所具备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来产生高频磁场,并通过诱发的涡电流所产生的焦耳热来对加热对象物实施加热的器具。由此,能够不使用火焰地进行加热烹调,但其反面,在其原理上,限制了能使用的烹调器,其缺点在于需使用铁、铁釉等专用的金属制烹调器具。
在这样的状况下,为了消除上述的电磁烹调器的缺点而价廉地提供使电磁烹调器所进行的感应加热成为可能的容器,本申请人在专利文献1~3等中,提出了对由非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容器主体安装由通过感应加热进行发热的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发热体的电磁烹调器用容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6-185752号公报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07/088838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2:JP特开2009-285184号公报
发明概要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安装于容器主体的发热体进行发热时,从加热效率这一点来看,优选将发热体载置于容器主体的内底面上,但通过来自发热体的热量而使容器主体过剩加热时,容器主体会发生变形、烧损。特别是将发热体固定在内底面的情况下,该问题变得更显著。专利文献1~3中,为了不发生这种不良情况,在发热体的安装方法上进行了各种钻研,本申请人在其后的探讨中,针对先前提出的发明而得到了尚有改善之余地的见解。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将导电性材料以非导电性材料进行积层来形成发热体,使导电性材料位于容器底部的同时,使非导电性材料的端部沿着容器侧壁而弯曲,并通过在容器侧壁的内面下部进行熔接(heatseal)来安装发热体。但是,在这样的安装方法中,将两者以不同的大小分别进行裁断,使得与导电性材料相比,非导电性材料大,其后,将这些进行积层,这方法中发热体的制造工序烦杂,且存在制造所需成本削减上的极限。
另外,专利文献2中,在发热体的上端缘侧形成锁定部,同时,将该这锁定部锁定于容器主体的开口缘部侧,按照与容器底部之间形成间隙地安装发热体。但是,在这样的安装方法中,为了按照与容器底部之间确保一定的间隔地安装发热体,发热体需具备充分的刚性,难以适当维持容器主体与发热体之间的位置关系。
另外,专利文献3中,通过规定的粘接图案,在容器主体的内底面局部地使发热体粘接,按照水等的液状的被加热物可在容器主体和发热体之间通过地安装发热体。但是,即使是这样的安装方法,虽有线状的极窄的面积,但发热体固定于容器主体的内底面的情形并未改变,从而不能使来自发热体的热所产生的影响全部消除。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那样的情况而开发的,目的在于价廉地提供在由非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容器主体中安装由通过感应加热进行发热的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发热体来使电磁烹调器所进行的感应加热成为可能的容器,提供使来自发热体的热所产生的影响显著降低且较现有技术更能有效避免容器主体发生变形、烧损等的不良情况的感应加热发热体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具备这样的感应加热发热体的感应加热容器。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所涉及的感应加热发热体的构成为:该感应加热发热体安装于由非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容器主体,用于使利用电磁烹调器的加热烹调实现,其中,感应加热发热体是将层叠体切出成规定形状而形成的,该层叠体至少具备通过高频磁场而诱发涡电流进行发热的导电层、和相对于容器主体而具有熔接性的熔接层,所述导电层被分割为中央侧区域和周边侧区域,且所述周边侧区域在周方向进行分割。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感应加热发热体的制造方法中,该感应加热发热体安装于由非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容器主体,用于使利用电磁烹调器的加热烹调实现,所述感应加热发热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形成至少具备通过高频磁场而诱发涡电流进行发热的导电层、和相对于所述容器主体而具有熔接性的熔接层的层叠体的工序;对所述层叠体实施半切断处理,将所述导电层分割为中央侧区域和周边侧区域并且将所述周边侧区域在周方向上进行分割的工序;和将所述层叠体切出成规定形状的工序。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感应加热容器的构成为:通过将上述的感应加热发热体安装于由非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容器主体,使利用电磁烹调器的加热烹调实现,其中,将所述周边侧区域中的所述熔接层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容器主体进行熔接。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将通过感应加热进行发热的感应加热发热体安装于由非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容器主体来使基于电磁烹调器的感应加热成为可能之际,能够使来自感应加热发热体的热量所产生的影响显著降低,且较现有技术更能有效避免容器主体发生变形、烧损等的不良。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应加热容器概略的立体图。
图1B是图1A的A-A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应加热发热体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3A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应加热发热体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3B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应加热发热体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3C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应加热发热体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4A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应加热发热体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4B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应加热发热体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应加热发热体的俯视图。
图6A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应加热容器概略的立体图。
图6B是图6A的B-B线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应加热发热体的俯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应加热发热体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应加热发热体的其他变形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关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应加热容器概略的立体图,图1B是图1A的A-A剖视图。
图1A以及图1B所示的容器1具备由非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容器主体2、和安装于该容器主体2的内底面21侧的感应加热发热体3。
容器主体2的内底面21为大致正方形状,容器主体2通过按照包围该内底面21周围的方式立设有侧壁部22,由此,能够收纳水等的液状被加热物,但内底面21的形状并不限于图示的示例。例如,除可设为矩形状、圆形状外,还可设为三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的多边形状。容器主体2的整体形状也考虑使用方便等而设为各种形状。
不过,容器1一般由于放置于市场销售的电磁烹调器之上来进行使用,容器主体2的内底面21、安装于容器主体2的内底面21侧的感应加热发热体3的大小优选根据使用的电磁烹调器所具备的加热线圈的大小来进行设定。例如,市场销售的家庭用电磁烹调器所具备的一般性加热线圈的内径为5cm程度,外径为20cm程度,如果是业务用的情况下,也存在比此更大的线圈,可根据预计使用的电磁烹调器来适宜地确定大小。
本实施方式中,容器主体2能够由聚苯乙烯等的聚苯乙烯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的聚酯系树脂、聚丙烯等的聚烯烃系树脂、或聚酰胺系树脂等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而且也能够由纸、玻璃等各种通用的非导电性材料来形成。通过由这些的材料来形成容器主体2,由此,能够价廉地提供可进行利用电磁烹调器的加热烹调的感应加热容器。
另外,感应加热发热体3至少具备:通过由电磁烹调器所具备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产生的高频磁场来诱发涡电流并由其电阻产生焦耳热来进行发热的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导电层31、和相对于容器主体2具有熔接性的熔接层32。
作为用于形成导电层31的导电性材料,例如,能够利用铝、镍、金、银、铜、铂、铁、钴、锡、锌等的金属或者这些的合金等的、通过高频磁场的感应加热进行发热的各种导电性材料来形成。更具体而言,例如,作为导电性材料而利用了铝的情况下,优选利用010~100μm程度,更为优选利用1~80μm程度的厚度的铝箔来形成导电层31。如利用铝箔等的金属箔来形成导电层31,则在将感应加热发热体3安装于容器主体2时,实施使感应加热发热体3沿着容器主体2的内底面21、侧壁部22进行弯折等的立体加工,从而成为易于与容器主体2的形状相匹配。
另外,通过图示那样的起点和终点相一致的闭合曲线状的第一分割线10,将导电层31分割为中央侧区域3a和周边侧区域3b,并且在周边侧区域3b形成有与第一分割线10连接的且到达导电层31周边的、将周边侧区域3b在周方向上进行分割的一条或者多条(在图示的示例中为四条)的第二分割线20。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这样的感应加热发热体3安装于容器主体2的内底面21侧,能够通过基于电磁烹调器的感应加热对收纳于容器主体2的被加热物进行加热,并且通过将导电层31分割为中央侧区域3a和周边侧区域3b而且周边侧区域3b在周方向上被进行分割,从而能够确保中央侧区域3a的发热效率的同时抑制周边侧区域3b中的发热量。
即,当容器1设置于电磁烹调器之上,通过由电磁烹调器具备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所产生的高频磁场而在感应加热发热体3的导电层31诱发涡电流时,涡电流按照所分割的各个区域的每一个而被诱发,与中央侧区域3a分割开的周边侧区域3b还在周方向上被进行分割,因此,电磁烹调器所具备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的中心周围不会诱发强的涡电流,与中央侧区域3a相比,抑制了发热量。并且,将周边侧区域3b在周方向上进行分割的个数越多,在分割后的各区域内所诱发的涡电流越变小,从而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周边侧区域3b的发热。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发热量得到抑制的周边侧区域3b中的熔接层32与容器主体2进行熔接,由此,通过将感应加热发热体3安装于容器主体2,从而能够使感应加热发热体3所产生的热量的影响不会波及到容器主体2。特别是感应加热发热体3随着与容器主体2的内底面21侧(与电磁感应加热线圈)远离而发热量变小,因此,优选沿着容器主体2的侧壁部22,通过使周边侧区域3b的周边部立起的立起部3c来进行熔接。此时,遍及侧壁部22的全周,使立起部3c的全面进行熔接时能够更可靠地将感应加热发热体3固定于容器主体2,这虽为优选,但也可通过周方向或者放射方向的线状、点状等的图案进行局部熔接,如此,在侧壁部22和感应加热发热体3之间,被加热物也可流入,能够改善加热效率。
在此,熔接层32只要是相对于容器主体2而具有熔接性即可,并不特别限定,能够根据用于形成容器主体2的非导电性材料来适宜选择。例如,能够利用聚乙烯、聚丙烯等的聚烯烃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等的与能用于容器主体2的材料相同的合成树脂材料来形成熔接层32,但优选的是:易于成形加工且熔接性良好、具有适度耐热性的聚丙烯。在容器主体2侧,也可预先设置与这些树脂之间可实现熔接的层。
另一方面,在位于电磁感应加热线圈上的中央侧区域3a,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的中心周围诱发强的涡电流,进而被加热到最高的温度。由此,为了效率高地进行感应加热,在将感应加热发热体3安装到容器主体2时,优选使中央侧区域3a位于容器主体2的内底面21上,特别优选的是容器主体2的内底面21的大部分被中央侧区域3a所覆盖。
在此,图2是表示与分割导电层31的第一分割线10、或第二分割线20的长边方向正交的截面的感应加热发热体3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相对于至少具备导电层31、熔接层32的层叠体,利用汤姆生刀、扁平刀等的切断刀、YAG激光、YVO4激光、光纤激光等的激光等,选择性分割导电层31来实施半切断处理,由此形成用于分割导电层31的第一分割线10或第二分割线20。
另外,如图3A、图3B以及图3C所示,感应加热发热体3能够具备覆盖导电层31的表面保护层33。对用于形成表面保护层33的树脂材料并不特别限定,例如能够利用与熔接层32相同的树脂材料。在具备表面保护层33的情况下,通过实施半切断处理,来形成第一分割线10、第二分割线20。此时,表面保护层33如图3A所示那样,通过半切断处理与导电层31一并被切断,在利用切断刀来实施半切断处理情况下,通过对切断刀的温度、刀刃的角度等适宜调整,一边使表面保护层33拉伸一边分割导电层31,则如图3B所示那样,能够使导电层31的分割面被表面保护层33所覆盖。如此,使导电层31的分割面不向外部露出,能够防止用于形成导电层31的导电性材料的熔析。
作为这样的技术,本申请人能够利用JP特开2003-165194号公报中所公开的技术。
另外,在利用激光来实施半切断处理情况下,可一并使导电层31和表面保护层33熔断,但如果利用相对于形成表面保护层33的树脂材料而具有透过性的诸如1064nm波段的激光,则如图3C所示那样,能够不使表面保护层33熔断地,仅分割导电层31。由此,导电层31的分割面不向外部露出,能够防止用于形成导电层31的导电性材料的熔析。作为该情况下所利用的激光,优选YAG激光、YVO4激光、光纤激光。
另外,在利用切断刀来实施半切断处理情况下,只要感应加热发热体3具备表面保护层33,可从熔接层32侧实施半切断处理。如果维持熔接层32和表面保护层33的任意一者是连续的一体状态,感应加热发热体3没有分离为中央侧区域3a和周边侧区域3b,则对实施半切断处理的方向并不特别限定。另外,在利用激光来实施半切断处理情况下,如果相对于形成熔接层32的树脂材料具有透过性,则与表面保护层33的有无无关,可从熔接层32侧照射激光来实施半切断处理。
并且,在将感应加热发热体3切出成规定形状时也相同地,优选设为防止用于形成导电层31的导电性材料的熔析。
例如,在利用切断刀将感应加热发热体3切出成规定形状的情况下,如前所述那样地对切断刀的温度、刀刃的角度等进行适宜调整,一边使表面保护层33拉伸一边切断导电层31和熔接层32即可。如此,如图4A所示那样,能够使导电层31的被切断后的周端面被表面保护层33所覆盖。
另外,在将感应加热发热体3切出成规定形状时,能够利用激光。在该情况下,通过对激光的输出进行适宜调整,使熔融后的表面保护层33和熔接层32的两者或者一者绕至导电层31的被切断后的周端面,由此,如图4B所示那样,能够使该周端面被覆盖。
另外,在将感应加热发热体3安装于容器主体2中,如前所述,优选在周边侧区域3b的周边部,形成沿着容器主体2的侧壁部22而立起的立起部3c,使该立起部3c中的熔接层32的至少一部分与容器主体2的侧壁部22进行熔接。另外,也能够固定于在容器主体2的内底面21和感应加热发热体3之间维持了一定间隙的位置,由此也能够使来自感应加热发热体3的热量的影响不波及到容器主体2。
此时,为了避免在容器主体2的内底面21和感应加热发热体3之间滞留被加热物,使被加热物成为易对流,在感应加热发热体3的中心侧的任意位置,优选形成作为对流孔的冲切孔35。
图5是表示感应加热发热体3的一例的俯视图,与图1A以及图1B所示的感应加热发热体3的展开图相当。该例中,感应加热发热体3设为大致正方形的平面形状,通过图中的点线所示的内折线VL和图中的双点划线所示的外折线ML进行折叠,能够与容器主体2的形状相匹配。并且,为了更好地使立起部3c的剩余部分的安稳,在角部实施折皱加工。这样,在周边侧区域3b的周边部,形成有沿着容器主体2的侧壁部22而立起的立起部3c的情况下,通过对立起部3c的至少一部分实施折皱加工,由此,能够较好地使感应加热发热体3的剩余部分安稳。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用于形成感应加热发热体3的具体方法并不特别限定,例如,作为形成导电层31的导电性材料而利用铝箔等的金属箔的情况下,首先,将长条状的金属箔原物连续地放出并通过挤压积层法等,来对熔接层32、表面保护层33进行层叠,由此,形成具备有导电层31、熔接层32、表面保护33的层叠体。并且,对如此形成的层叠体实施半切断处理,在对导电层31如前所述地进行分割的同时或者分割之后,根据容器主体2的内底面21的形状,将该层叠体切出成规定形状,由此,能够不经烦杂工序地,生产性较好地制造感应加热发热体3。
另外,可在将该层叠体切出成规定形状后,实施半切断处理,另外,能够根据分割的图案,将半切断处理分为多个阶段来实施。
[第二实施方式]
其次,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6A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应加热容器概略的立体图,图6B是图6A的B-B线剖视图。
在前述第一实施方式中,按照包围内底面21周围的方式立设有侧壁部22来形成容器主体2,在该容器主体2的内底面21侧安装感应加热发热体3,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容器主体2由缺少底部的圆筒状的侧壁部22构成,安装于容器主体2的感应加热发热体3兼作为容器底部。
在本实施方式中,感应加热发热体3的导电层31也通过第一分割线10而分割为中央侧区域3a和周边侧区域3b,并且,在图6A以及图6B所示的示例中,形成有将周边侧区域3b在周方向进行分割的八条第二分割线20。而且,在图6A以及图6B所示的例中,为了使在中央侧区域3a所诱发的涡电流整齐以使中央侧区域3a内的发热均等化,在中央侧区域3a内形成有呈同心状地分割导电层31的分割线30。
图7是表示感应加热发热体3的一例的俯视图,与图6A以及图6B所示的感应加热发热体3的展开图相当。在该例中,感应加热发热体3设为圆形状的平面形状,通过图中点线所示的内折线VL和图中双点划线所示的外折线ML进行折叠,由此,形成沿着周缘实施了折皱加工而立起的立起部3c。
另外,如图6A所示那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遍及感应加热发热体3的全周,实施折皱加工,但在图7中,在作图上,仅图示出表示折皱加工的内折线VL的点线和表示外折线ML的双点划线的一部分,省略了其以外的图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这样的感应加热发热体3安装于容器主体2时,使该立起部3c中的熔接层32的至少一部分与容器主体2的侧壁部22进行熔接,这时,相对于所收纳的被加热物的容积,如能充分确保立起部3c的高度,也可以通过周方向或者放射方向的线状、点状等的图案来局部地进行熔接。为了可靠地防止被加热物泄漏等的不良,优选通过沿着周方向呈线状连续的图案来进行熔接,更为优选的是遍及侧壁部22的全周,对立起部3c的全面进行熔接。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容器主体2由缺少底部的圆筒状的侧壁部22构成,将安装于这样的容器主体2的感应加热发热体3兼作为容器底部,由此,能够使来自感应加热发热体3的热量的影响不波及到容器主体2。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没有与前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内底面21相当的部分,在中央侧区域3a所产生的热量不会直接传到容器主体2,由此,热量所引起的影响难以波及容器主体2。
而且,设为圆筒状的容器主体2,其侧壁部22的下端面接地,由此,容器主体2在形状方面也不易变形,即使感应加热发热体3由于被加热物的重量或热而发生弯曲,也能较好地实现在电磁烹调器等之上放置容器1时的稳定性。
这样的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应加热容器的容器主体2由缺少底部的圆筒状的侧壁部22构成,将安装于容器主体2的感应加热发热体3兼作为容器底部,这点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关于上述点以外的构成,由于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故省略其详细说明。
以上,关于本发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并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前述的实施方式,不用说在本发明的范围内能够实施各种的变更。
例如,在前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在周边侧区域3b的周边部形成有沿着容器主体2的侧壁部22而立起的立起部3c,使该立起部3c与容器主体2的侧壁部22进行熔接的示例,但感应加热发热体3也可以设为与容器主体2的内底面21大致一致的形状。图8表示这样的形态的示例,在该情况下,使周边侧区域3b中的熔接层32的至少一部分与容器主体2的内底面21进行熔接,由此在容器主体2安装感应加热发热体3。
另外,在前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示出了:通过起点和终点一致的闭合曲线状的第一分割线10将导电层31分割为中央侧区域3a和周边侧区域3b,并且形成了与第一分割线10连接的且达到导电层31的周边,将周边侧区域3b在周方向上进行分割的一条或多条第二分割线20这样的示例。本发明中,如果导电层31被分割为中央侧区域3a和周边侧区域3b并且周边侧区域3b在周方向被进行分割,则能够设为图9所示的形态。在图9所示的示例中,通过其两端到达导电层31的周边的分割线11,在呈正方形状切出的感应加热发热体3的四角,在周方向上形成被分割出的四个周边侧区域3b。
另外,前述第一实施方式示出了:在感应加热发热体3的中心侧的任意位置形成了作为对流孔的冲切孔35的示例,取代这样的冲切孔35,在前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为了使中央侧区域3a内的发热均等化,能够在中央侧区域3a内形成与呈同心状形成的分割线30相同的结构。
另外,在前述的第二实施方式中示出了容器主体2由圆筒状的侧壁部22构成的示例,也可以设为方筒状。并且,例如,将容器主体2设为水平截面成为四边形的方筒状的情况下,也能够与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图1A以及图1B所示形态的感应加热发热体3进行组合来实施本发明。
另外,使筒状的侧壁部22的下端附近的内缘呈房檐状伸出,在该伸出部将感应加热发热体3的周边侧区域3b的熔接层32进行熔接,则也能够与图8、图9所示的形态的感应加热发热体3进行组合。
如此,不用说,本发明能够将第一实施方式和第二实施方式所示的各种构成任意地组合来实施,在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任意一个中,容器主体2、感应加热发热体3的具体形态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的范围内可设为任意形态。
另外,在前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以及第二实施方式的任意一个中,在感应加热发热体3通过感应加热而使感应加热发热体3发热时,较其他部位而选择性地设置过剩发热的部位,例如,在容器主体2所收纳的被加热物由于水分的蒸发而减少进而感应加热发热体3从水面上露出的过程中,设置于感应加热发热体3的较其他部位而言选择性过剩发热的部位将在规定的定时由于热熔融而破裂,由此,能够使安全机构工作进而使电磁烹调器停止。作为这样的技术,例如能够适用JP特开2010-44929号公报、JP特开2009-95420号公报等中的本申请人之前提出的技术。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提供能通过市场销售的电磁烹调器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的容器。
标号说明
1容器
2容器主体
3感应加热发热体
3a中央侧区域
3b周边侧区域
3c立起部
10第一分割线
20第二分割线
21内底面
22侧壁部
31导电层
32熔接层
33表面保护层

Claims (14)

1.一种感应加热发热体,其安装于由非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容器主体,使得能进行利用了电磁烹调器的加热烹调,
所述感应加热发热体的特征在于:
所述感应加热发热体是将层叠体切成规定形状而形成的,该层叠体至少具备通过高频磁场而诱发涡电流进行发热的导电层、和相对于所述容器主体而具有熔接性的熔接层,
所述导电层被分割为中央侧区域和周边侧区域,且所述周边侧区域在周方向被分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发热体,其特征在于:
通过起点与终点相一致的闭合曲线状的第一分割线,将所述导电层分割为所述中央侧区域和所述周边侧区域,
并且,在所述周边侧区域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分割线连接且到达所述导电层的周边来将所述周边侧区域在周方向上进行分割的一条或多条第二分割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感应加热发热体,其特征在于:
具备对所述导电层进行覆盖的表面保护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应加热发热体,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表面保护层覆盖被分割为所述中央侧区域和所述周边侧区域的所述导电层的分割面、以及所述导电层的周端面。
5.根据权利要求1、2、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发热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周边侧区域的周边部形成了沿着所述容器主体的侧壁部而立起的立起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感应加热发热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立起部的至少一部分实施了折皱加工。
7.一种感应加热发热体的制造方法,该感应加热发热体安装于由非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容器主体,使得能进行利用了电磁烹调器的加热烹调,
所述感应加热发热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形成至少包含通过高频磁场而诱发涡电流进行发热的导电层、和相对于所述容器主体而具有熔接性的熔接层在内的层叠体的工序;
对所述层叠体实施半切断处理,从而将所述导电层分割为中央侧区域和周边侧区域并且将所述周边侧区域在周方向上进行分割的工序;和
将所述层叠体切成规定形状的工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感应加热发热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起点与终点相一致的闭合曲线状的第一分割线,将所述导电层分割为所述中央侧区域和所述周边侧区域,
通过与所述第一分割线连接且到达所述导电层的周边的一条或多条第二分割线,将所述周边侧区域在周方向上进行分割。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感应加热发热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还层叠用于覆盖所述导电层的表面保护层来形成所述层叠体,
在将所述层叠体切成规定形状时,通过一边使所述表面保护层拉伸一边切断所述导电层,由此使所述导电层的被切断后的周端面被所述表面保护层所覆盖,
在对所述层叠体实施半切断处理来将所述导电层分割为中央侧区域和周边侧区域时,通过一边使所述表面保护层拉伸一边分割所述导电层,由此使所述导电层的分割面被所述表面保护层所覆盖。
10.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感应加热发热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利用激光来实施半切断处理。
11.一种感应加热容器,其通过将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发热体安装于由非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容器主体,使得能进行利用了电磁烹调器的加热烹调,
所述感应加热容器的特征在于:
将所述周边侧区域中的所述熔接层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容器主体进行熔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感应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周边侧区域的周边部,形成沿着所述容器主体的侧壁部而立起的立起部,
将所述立起部中的所述熔接层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容器主体的侧壁部进行熔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感应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央侧区域位于所述容器主体的内底面上。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感应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主体由缺少底部的筒状的侧壁部构成,
安装于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感应加热发热体兼作为容器底部。
CN201280016751.1A 2011-03-30 2012-03-14 感应加热发热体及其制造方法、感应加热容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7630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74460 2011-03-30
JP2011074460 2011-03-30
PCT/JP2012/001770 WO2012132284A1 (ja) 2011-03-30 2012-03-14 誘導加熱発熱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誘導加熱容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476302A CN103476302A (zh) 2013-12-25
CN103476302B true CN103476302B (zh) 2016-02-17

Family

ID=469300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80016751.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476302B (zh) 2011-03-30 2012-03-14 感应加热发热体及其制造方法、感应加热容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6090155B2 (zh)
CN (1) CN103476302B (zh)
WO (1) WO20121322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125369B2 (ja) * 2013-08-09 2017-05-10 東罐興業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用紙容器
JP5788557B2 (ja) * 2013-12-27 2015-09-30 東洋製罐グループ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Ih調理器用発熱シート及びih調理器用加熱調理セット
JP6282906B2 (ja) * 2014-03-17 2018-02-21 東洋製罐グループエンジニアリング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発熱体の製造装置及び製造方法
CN107249405A (zh) * 2015-03-16 2017-10-13 东洋制罐集团控股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发热体以及感应加热容器
JP5989846B1 (ja) * 2015-04-10 2016-09-07 東洋製罐グループ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耐熱性積層シート
JP6150029B1 (ja) * 2016-01-06 2017-06-21 東洋製罐グループ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Ih調理器用積層発熱シート
WO2017119297A1 (ja) * 2016-01-06 2017-07-13 東洋製罐グループ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Ih調理器用積層発熱シート
JP6839441B2 (ja) * 2017-01-31 2021-03-10 石川県公立大学法人 Ih調理器用発熱シート
CN209346676U (zh) * 2017-11-01 2019-09-06 陈梅 一体式发热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0079A (zh) * 2006-06-26 2009-06-17 东洋制罐株式会社 电磁炉用容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4164058U (zh) * 1978-05-08 1979-11-16
JPH07213420A (ja) * 1994-01-31 1995-08-15 Toshiba Home Technol Corp 電磁誘導加熱式容器
JP2873164B2 (ja) * 1994-04-28 1999-03-24 日清食品株式会社 安全機構付き電磁調理用容器
JPH1012368A (ja) * 1996-06-24 1998-01-16 Sanyo Electric Co Ltd 電磁調理器用容器
JP2002272602A (ja) * 2001-03-19 2002-09-24 Tdk Corp 電子レンジ用調理具
JP2003051375A (ja) * 2001-08-08 2003-02-21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磁誘導加熱調理器用の被加熱調理器具
JP3937301B2 (ja) * 2001-12-03 2007-06-27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多層体の切断方法および多層体切断成形品
JP2003325327A (ja) * 2002-05-10 2003-11-18 Ginpoo Pack:Kk 電磁調理器を用いる加熱方法及び加熱容器並びに加熱体
JP2004344410A (ja) * 2003-05-22 2004-12-09 Fuji Seal Inc 誘導加熱調理用容器及び該容器用の多層シート
JP2005219800A (ja) * 2004-02-09 2005-08-18 Rengo Co Ltd 積層フィルム包装体
JP5102508B2 (ja) * 2007-02-07 2012-12-19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調理容器
JP5070870B2 (ja) * 2007-02-09 2012-11-14 東洋製罐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発熱体、及び誘導加熱容器
JP5253938B2 (ja) * 2008-09-09 2013-07-31 東洋製罐グループ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容器
JP5726398B2 (ja) * 2008-11-19 2015-06-03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電磁調理器用容器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0079A (zh) * 2006-06-26 2009-06-17 东洋制罐株式会社 电磁炉用容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12132284A1 (ja) 2014-07-24
CN103476302A (zh) 2013-12-25
WO2012132284A1 (ja) 2012-10-04
JP6090155B2 (ja) 2017-03-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76302B (zh) 感应加热发热体及其制造方法、感应加热容器
CN104619216B (zh) 感应加热容器
JP5070870B2 (ja) 誘導加熱発熱体、及び誘導加熱容器
JP6607866B2 (ja) インダクションシーリング装置及びインダクションシーリング装置を用いた包装材料のシーリング方法
US6894256B2 (en) Apparatus in the production of a package or a packaging material
JP6260286B2 (ja) 誘導加熱発熱体及び誘導加熱容器
JPH06183419A (ja) 熱プラスチックで被覆された包装材料を密封する装置
JP5386882B2 (ja) 誘導加熱発熱体、及び誘導加熱容器
JP5102508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容器
JP4826345B2 (ja) 包装容器
JP6052335B2 (ja) 誘導加熱発熱体
JP5954482B1 (ja) 誘導加熱発熱体、及び誘導加熱容器
CN105658118A (zh) 感应加热发热体以及感应加热容器
JP6481470B2 (ja) 誘導加熱発熱体、及び誘導加熱容器
JP2015080632A (ja) 誘導加熱発熱体、及び誘導加熱容器
JP6260434B2 (ja) 誘導加熱発熱体、及び誘導加熱容器
JP2020050409A (ja) フランジ付き紙容器
JP2014233374A (ja) 誘導加熱発熱具
JP2016171979A (ja) 誘導加熱発熱体、及び誘導加熱容器
WO2016147534A1 (ja) 誘導加熱発熱体、及び誘導加熱容器
JP7081580B2 (ja) チャック付き紙容器
JP2014176609A (ja) 誘導加熱容器
CN107249405A (zh) 感应加热发热体以及感应加热容器
JP2010089811A (ja) 紙製容器
RU2022116491A (ru) Образующее аэрозоль изделие с внутренним токоприемнико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217

Termination date: 2020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