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7249405A - 感应加热发热体以及感应加热容器 - Google Patents

感应加热发热体以及感应加热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7249405A
CN107249405A CN201680011267.8A CN201680011267A CN107249405A CN 107249405 A CN107249405 A CN 107249405A CN 201680011267 A CN201680011267 A CN 201680011267A CN 107249405 A CN107249405 A CN 10724940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uction heating
region
conductive layer
heating body
hot se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8001126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田萩乃
齐藤充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 Seikan Group Holdings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 Seikan Kaish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10103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6171979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5207317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954482B1/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 Seikan Kaisha Ltd filed Critical Toyo Seikan Kaisha Ltd
Priority claimed from PCT/JP2016/000576 external-priority patent/WO2016147534A1/ja
Publication of CN10724940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724940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在由向通过高频磁场感应出涡电流而发热的导电层(30)层叠热封层(31)而成的层叠体构成的规定形状的感应加热发热体(3)中,设置有未层叠有热封层(31)的热封层非层叠部(31a),在由该热封层非层叠部(31a)的导电层(30)构成的熔断器功能部形成区域(32a)形成有平面状熔断器功能部(32)。具备这种感应加热发热体(3)的感应加热容器(1)在烹调、将容器层叠保管、搬运时,平面状熔断器功能部(32)不会损伤,能够有效地避免因干烧等感应加热发热体(3)升温时的热量导致的容器主体2的损伤,从而提高容器的安全性。

Description

感应加热发热体以及感应加热容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感应加热发热体、以及具备该感应加热发热体的感应加热容器,该感应加热发热体通过由电磁烹调器等所具备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产生的高频磁场感应出涡电流,并通过其电阻产生焦耳热从而发热。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代替以燃气设备为主流的加热烹调设备,通常被称作电磁烹调器的加热烹调设备基于安全性、清洁性、便利性、经济性等观点,不仅在餐饮业等商用中,在一般家庭中也变得广泛普及。
然而,这种电磁烹调器通过在内部配备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而产生高频磁场,通过由所感应出的涡电流产生的焦耳热而对加热对象物进行加热。因此,能够不使用火焰而进行加热烹调,但由于其原理,能够使用的烹调器具受限,存在必需使用铁、铁搪瓷等由磁性金属构成的专用的烹调器具这样的限制。
这种状况下,作为消除上述的电磁烹调器的限制的容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等中提出了具备非磁性(或者非导电性)的容器主体的电磁烹调器用的容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2532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1982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使用通过由电磁烹调器产生的涡电流而使0.10~100μm的铝箔发热的电磁烹调器的加热方法,并公开了通过电磁烹调器对非磁性的容器的内容物进行加热。
然而,在这种加热方法中,在错误地干烧的情况下等,存在铝箔急剧升温而容易燃烧并飞溅的危险、因铝箔急剧升温时的热量而使容器损伤的可能性。
相对于此,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如下的感应加热发热体:该感应加热发热体设置有熔断器功能部,该熔断器功能部具有在成为干烧状态的情况下选择性地过度发热并断裂的部位,通过该部位断裂而使电磁烹调器的安全机构运行,从而电磁烹调器停止而结束加热。
然而,在专利文献2中,将熔断器功能部的断裂的部位形成在使导电性材料弯折立起的部位的上缘侧,在烹调、将容器层叠保管、搬运时,存在使该立起部位损伤的可能性。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感应加热发热体以及具备该感应加热发热体的感应加热容器,该感应加热容器在非磁性(或者非导电性)的容器主体中安装有感应加热发热体,作为通过电磁烹调器等对所收容的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的感应加热容器而使用,在烹调、将容器层叠保管、搬运时,不会使熔断器功能部损伤,有效地避免因干烧等的发热体升温时的热量导致的容器主体的损伤,从而提高容器的安全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所涉及的感应加热发热体为由向通过高频磁场感应出涡电流而发热的导电层层叠热封层而成的层叠体构成的规定形状的感应加热发热体,其中,所述感应加热发热体设置有未层叠有所述热封层的热封层非层叠部,在由所述热封层非层叠部的所述导电层构成的熔断器功能部形成区域形成有平面状熔断器功能部。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感应加热容器采用在由非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容器主体安装有上述的感应加热发热体的结构。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感应加热发热体,在烹调、将容器层叠保管、搬运时,防止熔断器功能部的损伤。其结果是,不会降低在成为干烧状态的情况下的熔断器功能部的功能,能够使电磁烹调器所具备的安全机构检测到异常,使电磁烹调器自动地停止从而防止因干烧等发热体升温时的热量导致的容器主体的损伤等。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应加热容器的概要的俯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应加热容器的概要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应加热容器的概要的仰视图。
图4是示出图1的A-A剖面的概要剖视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应加热发热体的概要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图1的B-B剖面的概要剖视图。
图7是示出图1的C-C剖面的概要剖视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应加热发热体的变形例的概要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图8的D-D剖面的概要剖视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应加热发热体的另一变形例的概要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图10的E-E剖面的概要剖视图。
图12是示出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应加热容器层叠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1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应加热容器的概要的俯视图。
图14是示出图13的F-F剖面的概要剖视图。
图1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应加热容器的概要的俯视图。
图1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应加热发热体的概要的俯视侧立体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应加热发热体的概要的仰视侧立体图。
图18是示出图15的H-H剖面的概要剖视图。
图19是示出图15的I-I剖面的概要剖视图。
图20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狭缝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首先,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中的感应加热容器1具备由非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容器主体2、以及安装于容器主体2且能够进行电磁烹调器的感应加热的感应加热发热体3。容器主体2具有以包围内底面21的周围的方式立起设置的侧壁,以便能够收容水等液状的被加热物,感应加热发热体3安装于这种容器主体2的内底面21侧。
感应加热容器1通常放置在市售的电磁烹调器上而使用。由此,容器主体2的内底面21、安装于容器主体2的内底面21侧的感应加热发热体3的大小并不特别限定,能够根据使用的电磁烹调器所具备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的大小来设定。例如,市售的家用电磁烹调器所具备的通常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的内径为5cm左右,外径为20cm左右,若为商用的电磁烹调器,则存在比上述尺寸大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能够根据设想使用的电磁烹调器来适当地确定大小。
容器主体2的内底面21的形状也不限定于图示这样的正方形。例如,除设为矩形状、圆形状以外,也可以设为三角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状。容器主体2整体的形状也可以考虑使用的便利性等而设为各种形状。
安装于容器主体2的感应加热发热体3通过将如下层叠体切出平板状的规定形状而形成,该层叠体通过在导电层30上层叠对于容器主体2具有热封性的热封层31而成,该导电层30由通过电磁烹调器等所具备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产生的高频磁场而感应出涡电流,并因其电阻而产生焦耳热并发热的导电性材料构成(参照图5、图8以及图10)。
作为形成导电层30的导电性材料,例如能够使用铝、镍、金、银、铜、铂、铁、钴、锡、锌等金属、或者它们的合金等通过由高频磁场产生的感应加热而发热的各种导电性材料而形成。更具体地说,例如,在使用铝作为导电性材料的情况下,能够使用厚度优选为0.10~100μm左右、更优选为1~40μm左右的铝箔来形成导电层30。若使用铝箔等金属箔来形成导电层30,则在将感应加热发热体3安装于容器主体2时,能够经由热封层31而容易地安装,另外,能够适合于容器主体2的形状。
热封层31只要对于容器主体2具有热封性则并不特别限定,能够根据形成容器主体2的非导电性材料来适当选择。优选成形加工容易、热封性良好、具有适当的耐热性的树脂,特别优选与后述的容器主体2种类相同的树脂。导电层30与热封层31能够直接或者借助适当的粘合剂通过公知的层压技术而层叠。通过将感应加热发热体3构成为层叠体,能够应用以往公知的多层膜、多层板的制造技术,因此感应加热发热体3的制造变得容易。
作为形成容器主体2的非导电性材料,能够适当使用聚苯乙烯等聚苯乙烯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等聚酯系树脂、聚丙烯等聚烯烃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等合成树脂材料。容器主体2可以采用单层结构、或者将上述树脂彼此或与其他功能性树脂组合而成的多层结构。作为非导电性材料,还能够使用纸、玻璃等,但考虑到与感应加热发热体3的热封层31的热封性,优选在内表面层压或涂敷有上述的合成树脂。通过利用上述材料形成容器主体2,能够廉价地提供可实现使用电磁烹调器的加热烹调的感应加热容器1。
在本实施方式中,感应加热发热体3形成为大致圆形,热封层非层叠部31a沿径向延伸地设置,对此后文叙述。对于感应加热发热体3的形状而言,基于所感应出的涡电流的特性而圆形的效率最佳,但也可以与容器主体2的形状相应地采用正方形、矩形状等,“径向”是指从上述图形的中心侧朝向外周缘侧的方向。
另外,如图1、图5、以及图6所示,感应加热发热体3被呈同心圆状地沿着周向将导电层30切断的切断线33a、33b划分为中央部区域CF、主加热区域HF、以及周缘部区域OF。而且,位于切断线33a、33b之间的主加热区域HF被与切断线33a、33b呈同心圆状地沿着周向将导电层30切断的切断线33c、33d、33e在径向上划分为多个加热区域HF1、HF2、HF3,并且切断线33c、33d之间的区域被沿着径向延伸的切断线34b在周向上划分为多个区域。
另外,相对于切断线33a位于内侧的中央部区域CF被沿着径向延伸的切断线34a在周向上划分为多个区域。此外,相对于切断线33b位于外侧的周缘部区域OF被沿着径向延伸的切断线34c在周向上划分为多个区域。
在将导电层30切断时,通过刀具从导电层30侧切断、或使用YAG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等将导电层30选择性地切断即可。在不妨碍将感应加热发热体3作为一体的构件进行处理的范围内,也可以切断至热封层31的一部分,只要处于不将热封层31切断而使其相连的状态,则能够将感应加热发热体3作为一体的构件进行处理,因此制造时的处理变得非常容易。
通过将感应加热发热体3的导电层30切断而形成切断线33a、33b、33c、33d、33e、34a、34b、34c,从而在导电层30中感应出的涡电流不会在将切断线33a、33b、33c、33d、33e、34a、34b、34c横切的方向上流通。因此,在由切断线33a、33b、33c、33d、33e、34a、34b、34c划分出的各个区域中分别感应出涡电流。
由放置在电磁感应加热线圈上的感应加热发热体3感应出的涡电流按照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的形状而被感应出。通常,在中央部区域CF中感应出的涡电流不是很强,电流密度的分布稍微不稳定,有时会扰乱在更外侧流通的涡电流。因此,通过利用切断线33a划分为中央部区域CF与主加热区域HF,能够减少对主加热区域HF的影响。
对于形成划分主加热区域HF的切断线33a、33b的位置而言,能够根据感应加热发热体3的大小、形状等而适当调整,以便能够将感应出的涡电流的电流密度分布稳定而能使导电层30高效地发热的区域划分为主加热区域HF。
另外,感应出的涡电流的电流密度分布通常沿着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的半径方向并不均匀,相对于半径方向中央在稍靠外周的位置具有电流密度的峰值,在该位置处被加热物具有被强力地加热的倾向。考虑到这种涡电流的电流密度的分布,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主加热区域HF在径向上划分为多个加热区域HF1、HF2、HF3。
能够适当地调整形成切断线33c、33d、33e的位置,以能够控制感应出的涡电流而实现对被加热物的加热的均衡化,该切断线33c、33d、33e将主加热区域HF在径向上划分为多个加热区域HF1、HF2、HF3。例如,对于将主加热区域HF划分为多个区域的切断线33c、33d、33e,与沿半径方向均衡地配置相比,优选在外周附近密集地设置以使得涡电流不集中在外周附近。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沿着周向将导电层30切断的切断线33a、33b对主加热区域HF进行划分,并且通过沿着周向将导电层30切断的切断线33c、33d、33e将主加热区域HF划分为多个加热区域HF1、HF2、HF3,从而控制在主加热区域HF中感应出的涡电流,尽量地使主加热区域HF均衡地发热。
这样一来,能够抑制被加热物的加热不均,不使水等液状的被加热物被局部地急剧加热,从而能够抑制突沸的发生。此外,主加热区域HF(加热区域HF1、HF2、HF3)中的切断线33a、33b、33c、33d、33e的端缘成为水等液状的被加热物沸腾而产生气泡时的起点。因此,在加热时如放入沸腾石时那样持续地大量生产较小的气泡,防止突发地产生较大的气泡,从而也抑制突沸的发生。
由此,能够避免使用者被因突沸而飞溅的被加热物烫伤、或者将电磁烹调器周边弄脏的情况。
另外,如上所述,中央部区域CF被切断线34a在周向上划分为多个区域,周缘部区域OF也被切断线34c在周向上划分为多个区域。这样,通过将中央部区域CF与周缘部区域OF划分为多个较小的区域,从而在各个区域不会感应出绕电磁烹调器所具备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的中心的较强的涡电流,中央部区域CF与周缘部区域OF不会成为非常高的温度。因此,若通过中央部区域CF与周缘部区域OF的热封层31进行热封,将感应加热发热体3安装于容器主体2,则能够抑制向容器主体2的导热,从而防止容器主体2的损伤。
此外,在形成于主加热区域HF的切断线33c、33d之间的区域,也被切断线34b在周向上划分为多个区域,从而抑制该区域的发热,通过该区域的热封层31与容器主体2进行热封。
这样,不仅在感应加热发热体3的中央部区域CF与周缘部区域OF,在主加热区域HF的切断线33c、33d之间的区域也形成发热受到抑制的区域,通过该区域的热封层31也与容器主体2进行热封,能够有效地抑制被加热对象物的对流、流动、或者因与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的斥力导致的感应加热发热体3的上浮、或起伏,能够实现更加稳定的加热。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感应加热发热体3形成为大致圆形,因此沿着穿过该感应加热发热体3的中心的径向以规定的宽度将热封层31除去,设置与主加热区域HF(加热区域HF1、HF2、HF3)交叉且沿径向延伸的带状的热封层非层叠部31a(导电层30)。而且,将主加热区域HF的与热封层非层叠部31a交叉的区域设为由导电层30构成的熔断器功能部形成区域32a,在该区域32a形成有平面状熔断器功能部32,在加热烹调之际,在液状的被加热物沸腾蒸发而减少时、或在容器内未收容有被加热物的情况下等,成为未进行朝向被加热物的热移动的干烧的状态时,该平面状熔断器功能部32选择性地过度发热并断裂。
平面状熔断器功能部32只要呈不伴随有将导电层30的导电性材料弯折立起的立体加工的形状,使涡电流的电流密度产生偏置并形成为电流密度最高的部位,以实现上述的功能,则具体的方式不受限定。例如,如图1、图5以及图7所示,将主加热区域HF的被切断线33a、33c、切断线33d、33e、以及切断线33e、33b划分而成的加热区域HF1、HF2、HF3的与热封层非层叠部31a交叉的区域作为熔断器功能部形成区域32a,通过在各个熔断器功能部形成区域32a沿着热封层非层叠部31a的延伸方向形成狭缝35a、35b、35c、35d、35e,该狭缝35a、35b、35c、35d、35e通过以残留有导电层30的一部分的方式将导电层30切断而成,能够使导电层30中残留的该一部分作为平面状熔断器功能部32而发挥功能。
这样一来,在加热区域HF1、HF2、HF3中感应出的涡电流的电流密度产生偏置,导电层30中残留的该一部分处的电流密度最高。其结果是,在成为未进行朝向被加热物的热移动的干烧的状态时,导电层30中残留的该一部分作为选择性地过度发热并断裂的平面状熔断器功能部32而发挥功能。
当平面状熔断器功能部32断裂时涡电流的导通被切断,电磁烹调器的安全装置检测到该异常,由此电磁烹调器停止而加热结束,因此能够防止因干烧导致的容器主体2的损伤。此外,能够根据所收容的被加热物的量来控制加热时间,因此在将感应加热容器1作为一次性容器而用于蒸制烹调的情况下等,还能够将平面状熔断器功能部32用作烹调计时器。
另外,通过在感应加热发热体3设置热封层非层叠部31a,在该热封层非层叠部31a形成平面状熔断器功能部32,从而不会因平面状熔断器功能部32断裂时的热量而使热封层31损伤。
如图8以及图9中示出的变形例那样,这种平面状熔断器功能部32也能够通过在主加热区域HF(加热区域HF1、HF2、HF3)的与热封层非层叠部31a交叉的熔断器功能部形成区域32a沿着热封层非层叠部31a的延伸方向将切入线36a、36b、36c刻设于导电层30而形成。在该情况下,通过刻设切入线36a、36b、36c而厚度变薄的部位处的电流密度变得最高,在成为未进行朝向被加热物的热移动的干烧的状态时,该部分作为选择性地过度发热并断裂的平面状熔断器功能部32而发挥功能。
此外,如图10以及图11中示出的另一变形例那样,平面状熔断器功能部32也能够通过在主加热区域HF(加热区域HF1、HF2、HF3)的与热封层非层叠部31a交叉的熔断器功能部形成区域32a沿着热封层非层叠部31a的延伸方向贯穿设置残留有导电层30的一部分的圆形的冲裁孔37a、37b、37c而形成。在该情况下,通过贯穿设置有冲裁孔37a、37b、37c,从而在径向上残留的导电层30的电流密度变得最高,在成为未进行朝向被加热物的热移动的干烧的状态时,该部分作为选择性地过度发热并断裂的平面状熔断器功能部32而发挥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残留有导电层30的一部分的冲裁孔37a、37b、37c的大小、数量能够根据主加热区域HF的范围来适当选择,其形状除圆形以外,还能够采用长圆、椭圆等适当形状。
这样一来,平面状熔断器功能部32能够不将导电层30弯折立起地形成,形成为不具有在烹调、如图12所示将容器层叠保管、搬运时容易受到损伤的立起部位。
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的例子中,将主加热区域HF的被切断线33a、33c、切断线33d、33e、以及切断线33e、33b划分而成的加热区域HF1、HF2、HF3的与热封层非层叠部31a交叉的区域作为熔断器功能部形成区域32a,在各个熔断器功能部形成区域32a形成有熔断器功能部32,但并不限定于此。在将主加热区域HF划分为多个区域的情况下,只要将划分出的主加热区域HF的至少一个区域的与热封层非层叠部31a交叉的区域作为熔断器功能部形成区域32a,形成平面状熔断器功能部32即可。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将感应加热发热体3形成为圆形,沿着穿过感应加热发热体3的中心的径向设置有热封层非层叠部31a,但热封层非层叠部31a只要与主加热区域HF交叉并呈带状地延伸设置,则并不限定于此。
在将这种感应加热发热体3安装于容器主体2时,优选感应加热发热体3以与容器主体2的内底面21分离的方式安装。
通过以与容器主体2的内底面21分离的方式安装感应加热发热体3,收容于容器主体2的水等液状的被加热物也能够进入感应加热发热体3与容器主体2的内底面21之间。由此,能够提高对于被加热物的加热效率,并且有效地避免因来自感应加热发热体3的热量而使容器主体2损伤的情况。此外,为了防止容器主体2的损伤,可以形成贯通感应加热发热体3的通孔、狭缝38等,以使得被加热物在感应加热发热体3的背面侧不停滞而促进对流。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通过将感应加热发热体3热封于在容器主体2的内底面21的中央附近突出地设置的第一支承部22a、在第一支承部22a的外周侧突出地设置的第二支承部22b、以及在第二支承部22b的外周侧突出地设置的第三支承部22c,从而以与容器主体2的内底面21分离的方式安装感应加热发热体3。在图3中用斜线示出上述支承部22a、22b、22c与感应加热发热体3的热封部。
另外,优选在以与容器主体2的内底面21分离的方式安装感应加热发热体3时,形成为以如下方式倾斜的状态:按照第一支承部22a、第二支承部22b、第三支承部22c的顺序,朝向外周侧依次降低支承部22a、22b、22c的高度,安装于容器主体2的感应加热发热体3相对于内底面21的高度在中央侧高,朝向周缘降低。通过采用这种方式,在被加热物为水等的情况下,在容器内的水比规定量少时,被加热物从感应加热发热体3的中央向其周围流动,从感应加热发热体3的周缘部区域OF的与容器主体2的未热封部分流动,而滞留于容器主体2的内底面与感应加热发热体3的热封层31的间隙。这样,通过使被加热物滞留,能够借助被加热物防止因被加热物的减少而产生的感应加热发热体3的过度加热造成的容器1的损伤。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如图4所示,可以在容器主体2的开口部周缘设置有台阶部23,从而能够支承或嵌合供食材载置的托盘4。
[第二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中,通过沿着周向的多个切断线33a、33b,将导电层30划分为中央部区域CF、主加热区域HF、以及周缘部区域OF,将热封层非层叠部31a设置为与主加热区域HF交叉且呈带状地延伸,将交叉的区域作为熔断器功能部形成区域32a。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不将导电层30划分为这些区域,而在未层叠有热封层31的由热封层非层叠部31a的导电层30构成的熔断器功能部形成区域32a形成平面状熔断器功能部32。
具体地说,如图13以及1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有与感应加热发热体3的周缘内切的圆形状的热封层非层叠部31a。而且,在由该热封层非层叠部31a的导电层30构成的熔断器功能部形成区域32a以在其周围残留有导电层30的方式形成有圆形的通孔38。这样,通过在熔断器功能部形成区域32a的导电层30中形成通孔38,从而在感应加热发热体3中感应出的涡电流的电流密度产生偏置,残留在感应加热发热体3的周缘与通孔38之间的导电层30的电流密度变得最高。其结果是,在成为未进行朝向被加热物的热移动的干烧的状态时,该部位作为选择性地过度发热并断裂的平面状熔断器功能部32而发挥功能。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平面状熔断器功能部32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不将导电层30弯折立起地形成,在烹调、如图12所示将容器层叠保管、搬运时,平面状熔断器功能部32不会损伤。
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省略其说明。
[第三实施方式]
接下来,对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图1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感应加热容器的概要的俯视图,其侧视图表现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2)相同,仰视图表现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仰视图(图3)相同。另外,示出图15的G-G剖面的剖视图表现为与示出图1的A-A剖面的剖视图(图4)相同。
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同样,通过沿着周向的多个切断线33a、33b将导电层30划分为中央部区域CF、主加热区域HF、以及周缘部区域OF,将热封层非层叠部31a设置为与主加热区域HF交叉且呈带状地延伸,将交叉的区域作为熔断器功能部形成区域32a,但在熔断器功能部形成区域32a中形成的平面状熔断器功能部32的形态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5以及图16所示,将主加热区域HF的被切断线33a、33c、切断线33d、33e、以及切断线33e、33b划分而成的加热区域HF1、HF2、HF3的与热封层非层叠部31a交叉的区域作为熔断器功能部形成区域32a,在各个熔断器功能部形成区域32a形成圆弧状的狭缝39a、39b、39c,该圆弧状的狭缝39a、39b、39c通过以跨越热封层非层叠部31a的方式将导电层30切断而成,且两端在热封层31上与划分上述加热区域HF1、HF2、HF3的位于内周侧的一方的切断线33a、33d、33e相接。而且,缩窄划分加热区域HF1、HF2、HF3的位于外周侧的另一方的切断线33c、33e、33b与狭缝39a、39b、39c之间的宽度,该部分(相对于狭缝39a、39b、39c而与该狭缝39a、39b、39c的两端所相接的切断线33a、33d、33e侧相反一侧的部位)作为平面状熔断器功能部32而发挥功能。
这样一来,在加热区域HF1、HF2、HF3中感应出的涡电流的电流密度产生偏置,在切断线33c、33e、33b与狭缝39a、39b、39c之间分别形成的平面状熔断器功能部32处的电流密度变得最高。其结果是,在成为未进行朝向被加热物的热移动的干烧的状态时,该平面状熔断器功能部32选择性地过度发热并断裂。
另外,该平面状熔断器功能部32也不将导电层30弯折立起地形成为平面状,因此在烹调、如图12所示将容器层叠保管、搬运时,防止平面状熔断器功能部32的损伤。
在感应出的涡电流不易产生紊乱方面,狭缝39a、39b、39c特别优选形成为圆弧状,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狭缝39a、39b、39c能够缩窄与对置的位于外周侧的另一方的切断线33c、33e、33b之间的宽度,形成作为平面状熔断器功能部32而发挥功能的部分即可,狭缝39a、39b、39c优选形成为,向远离与狭缝39a、39b、39c的两端相接的位于内周侧的一方的切断线33a、33d、33e的方向突出。
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如图20的(a)所示,狭缝39a、39b、39c通过以跨越热封层非层叠部31a的方式将导电层30切断而成,形成为如下的圆弧状的狭缝39a、39b、39c,该圆弧状的狭缝39a、39b、39c的两端在热封层31上与划分加热区域HF1、HF2、HF3的位于外周侧的一方的切断线33c、33e、33b相接,通过缩窄划分加热区域HF1、HF2、HF3的位于内周侧的另一方的切断线33a、33d、33e与狭缝39a、39b、39c之间的宽度,从而将该部分作为平面状熔断器功能部32。
需要说明的是,图20将图15中用虚线包围的部分放大,示出狭缝39a的变形例。
并且,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如图20的(b)所示,狭缝39a、39b、39c通过以跨越热封层非层叠部31a的方式将导电层30切断而成,并形成为如下的圆弧状的狭缝39a、39b、39c,该圆弧状的狭缝39a、39b、39c的两端在热封层31上与划分加热区域HF1、HF2、HF3的位于内周侧的一方的切断线33a、33d、33e、以及位于外周侧的另一方的切断线33c、33e、33b双方分别相接,将该狭缝39a、39b、39c彼此之间的窄幅部作为平面状熔断器功能部32。
即,通过以跨越热封层非层叠部31a的方式将导电层30切断,形成两端与划分加热区域HF1、HF2、HF3的位于内周侧或者外周侧中的至少一方的切断线相接的狭缝39a、39b、39c,从而在内周侧的切断线33a、33d、33e与外周侧的切断线33c、33e、33b之间呈平面状地形成平面状熔断器功能部32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市售的家用电磁烹调器所具备的通常的电磁感应加热线圈的内径为5cm左右,外径为20cm左右,加热线圈直径较小,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使涡电流在外周侧的切断线33c、33e、33b与狭缝39a、39b、39c之间流通,从而熔断器功能部32更加安全地工作而防止容器主体2的损伤。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狭缝39a、39b、39c的两端形成为跨越热封层非层叠部31a且在热封层31上与内周侧的切断线33a、33d、33e相接,从而导电层30不会被切下而脱落。相对于此,若将狭缝39a、39b、39c的两端形成为不跨越热封层非层叠部31a而在热封层非层叠部31a内与内周侧的切断线33a、33d、33e相接,则会因狭缝39a、39b、39c而使导电层30被切下而脱落。在制造感应加热发热体3时,导电层30被切下而脱落的脱落片不得不作为切断屑而进行处理,该处理需要时间和劳力,但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无需这种时间和劳力地制造感应加热发热体3。
但是,若在制造时切断屑的处理不会特别成为问题,则狭缝39a、39b、39c也可以如上述那样形成为使其两端不跨越热封层非层叠部31a而在热封层非层叠部31a内与内周侧的切断线33a、33d、33e相接,只要在与另一方的外周侧的切断线33c、33e、33b之间形成熔断器功能部32,则不限定于上述方式。
另外,在将主加热区域HF划分为多个区域的情况下,将划分出的主加热区域HF的至少一个区域的与热封层非层叠部31a交叉的区域作为熔断器功能部形成区域32a,形成平面状熔断器功能部32即可,这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但也可以根据感应加热发热体3的大小、形状等,将主加热区域HF划分为一个加热区域。
换言之,也可以省略将主加热区域HF划分为多个加热区域HF1、HF2、HF3的切断线33c、33d、33e。在这种情况下,将狭缝形成为其两端与划分主加热区域HF的内周侧的切断线33a或者外周侧的切断线33b中的至少一方相接,在内周侧的切断线33a与外周侧的切断线33b之间形成平面状熔断器功能部32即可。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划分中央部区域CF与主加热区域HF的切断线33a位于比第一实施方式靠外周侧的位置,中央部区域CF被从感应加热发热体3的中心侧朝向外周缘侧呈放射状地将导电层30切断的多个切断线34a在周向上划分为多个区域,并且被与切断线33a呈同心圆状地沿着周向将导电层30切断的切断线33f在径向上也划分为多个区域。
在图示的例子中,中央部区域CF被放射状切断线34a在周向上划分为八个区域,并且被切断线33f在径向上划分为两个区域,将中央部区域CF分割成十六份而抑制发热,但并不限定于此。只要能够抑制中央部区域CF的发热,则也可以根据感应加热发热体3的大小、形状等,增减将中央部区域CF在周向上划分为多个区域的放射状切断线34a的数量、省略或增减在径向上划分中央部区域CF的切断线33f。
本实施方式在以上方面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但其他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省略其说明。
以上,对于本发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而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实施各种各样的变更。
将该说明书所记载的文献以及成为本申请的巴黎优先权的基础的日本申请的说明书的内容全部援引于此。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如以上说明那样,本发明提供能够通过市售的电磁烹调器安全且简单地对被加热物进行加热的感应加热容器。
附图标记说明
1 感应加热容器;
2 容器主体;
3 感应加热发热体
30 导电层;
31 热封层;
31a 热封层非层叠部;
32 平面状熔断器功能部;
32a 熔断器功能部形成区域;
33a~f 切断线;
34a~c 切断线;
35a~e 狭缝;
36a~c 切入线;
37a~c 冲裁孔;
38a~c 狭缝;
CF 中央部区域;
HF 主加热区域;
HF1~3 加热区域;
OF 周缘部区域。

Claims (14)

1.一种感应加热发热体,其由向通过高频磁场感应出涡电流而发热的导电层层叠热封层而成的层叠体构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感应加热发热体设置有未层叠有所述热封层的热封层非层叠部,在由所述热封层非层叠部的所述导电层构成的熔断器功能部形成区域形成有平面状熔断器功能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应加热发热体,其中,
所述导电层被将所述导电层沿着周向切断的切断线划分为中央部区域、一个或多个加热区域、以及周缘部区域,
所述热封层非层叠部设置为与所述加热区域交叉且呈带状地延伸,至少一个所述加热区域的与所述热封层非层叠部交叉的区域作为所述熔断器功能部形成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应加热发热体,其中,
在所述熔断器功能部形成区域的所述导电层形成有狭缝,该狭缝通过将所述导电层以残留有沿着所述热封层非层叠部的延伸方向的一部分的方式切断而成,所述导电层残留的该部分作为所述平面状熔断器功能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应加热发热体,其中,
在所述熔断器功能部形成区域的所述导电层沿着所述热封层非层叠部的延伸方向刻设有切入线,所述导电层的厚度变薄的部位作为所述平面状熔断器功能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应加热发热体,其中,
在所述熔断器功能部形成区域的所述导电层以残留有沿着所述热封层非层叠部的延伸方向的一部分的方式贯穿设置有冲裁孔,所述导电层残留的该部分作为所述平面状熔断器功能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应加热发热体,其中,
所述感应加热发热体形成有狭缝,该狭缝通过将至少所述熔断器功能部形成区域的所述导电层切断而成,且两端与划分所述加热区域的内周侧或者外周侧中的至少一方的所述切断线相接,所述导电层的相对于所述狭缝而与所述狭缝的两端所相接的所述切断线侧相反一侧的部位作为平面状熔断器功能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感应加热发热体,其中,
所述感应加热发热体形成有狭缝,该狭缝的两端与划分所述加热区域的内周侧的所述切断线相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感应加热发热体,其中,
所述狭缝以跨越所述热封层非层叠部的方式将所述导电层切断,所述狭缝的两端在所述热封层上与所述切断线相接。
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发热体,其中,
所述狭缝向远离与所述狭缝的两端相接的所述切断线的方向突出。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感应加热发热体,其中,
所述狭缝形成为圆弧状。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发热体,其中,
所述加热区域被沿着周向将所述导电层切断的多个切断线划分为多个区域,并且将所述加热区域划分为多个区域的该切断线密集地设置在外周附近。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发热体,其中,
所述中央部区域被从中心侧朝向外周缘侧呈放射状地将所述导电层切断的多个放射状切断线划分为多个区域。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发热体,其中,
所述中央部区域被沿着周向将所述导电层切断的一个或者多个切断线划分为多个区域。
14.一种感应加热容器,其特征在于,
在由非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容器主体安装有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感应加热发热体。
CN201680011267.8A 2015-03-16 2016-02-04 感应加热发热体以及感应加热容器 Pending CN107249405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52503 2015-03-16
JP2015052503 2015-03-16
JP2015101034A JP2016171979A (ja) 2015-03-16 2015-05-18 誘導加熱発熱体、及び誘導加熱容器
JP2015-101034 2015-05-18
JP2015-207317 2015-10-21
JP2015207317A JP5954482B1 (ja) 2015-10-21 2015-10-21 誘導加熱発熱体、及び誘導加熱容器
PCT/JP2016/000576 WO2016147534A1 (ja) 2015-03-16 2016-02-04 誘導加熱発熱体、及び誘導加熱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7249405A true CN107249405A (zh) 2017-10-13

Family

ID=58608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80011267.8A Pending CN107249405A (zh) 2015-03-16 2016-02-04 感应加热发热体以及感应加热容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07249405A (zh)
TW (1) TW201703699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39529A (ja) * 2002-05-31 2003-12-02 Fuji Seal Inc 誘導加熱調理用容器
CN103476302A (zh) * 2011-03-30 2013-12-25 东洋制罐集团控股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发热体及其制造方法、感应加热容器
CN203493398U (zh) * 2013-09-16 2014-03-26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电路、电磁加热电压力锅
WO2014050029A1 (ja) * 2012-09-28 2014-04-03 東洋製罐グループ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容器
JP2014198231A (ja) * 2013-03-11 2014-10-23 東洋製罐グループ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発熱体及び誘導加熱容器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339529A (ja) * 2002-05-31 2003-12-02 Fuji Seal Inc 誘導加熱調理用容器
CN103476302A (zh) * 2011-03-30 2013-12-25 东洋制罐集团控股株式会社 感应加热发热体及其制造方法、感应加热容器
WO2014050029A1 (ja) * 2012-09-28 2014-04-03 東洋製罐グループ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容器
JP2014198231A (ja) * 2013-03-11 2014-10-23 東洋製罐グループ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誘導加熱発熱体及び誘導加熱容器
CN203493398U (zh) * 2013-09-16 2014-03-26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控制电路、电磁加热电压力锅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03699A (zh) 2017-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27593B2 (ja) 誘導加熱容器
JP6090155B2 (ja) 誘導加熱発熱体、及び誘導加熱容器
JP2013126513A5 (zh)
JP5810887B2 (ja) 誘導加熱発熱体の製造方法
JP6260286B2 (ja) 誘導加熱発熱体及び誘導加熱容器
JP5386882B2 (ja) 誘導加熱発熱体、及び誘導加熱容器
JP5155637B2 (ja) 誘導加熱容器
CN107249405A (zh) 感应加热发热体以及感应加热容器
JP4872537B2 (ja) 誘導加熱調理容器
JP5138468B2 (ja) 誘導加熱発熱体及び誘導加熱容器
JP2008188340A (ja) 誘導加熱調理容器
JP2007320651A (ja) 包装容器
JP5737360B2 (ja) 誘導加熱発熱体、及び誘導加熱容器
JP5954482B1 (ja) 誘導加熱発熱体、及び誘導加熱容器
CN105658118B (zh) 感应加热发热体以及感应加热容器
JP6481470B2 (ja) 誘導加熱発熱体、及び誘導加熱容器
JP2016171979A (ja) 誘導加熱発熱体、及び誘導加熱容器
JP5253938B2 (ja) 誘導加熱容器
JP6052335B2 (ja) 誘導加熱発熱体
JP2006185752A (ja) 電磁調理器用容器
KR20170001961U (ko) 인덕션 레인지용 조리용기
WO2016147534A1 (ja) 誘導加熱発熱体、及び誘導加熱容器
CN108980919A (zh) 一种感应加热容器
JP4885775B2 (ja) 誘導加熱容器
JP2009034336A (ja) 誘導加熱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7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