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2370A - 纤维条自动喂给的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纤维条自动喂给的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2370A
CN1032370A CN88103835.0A CN88103835A CN1032370A CN 1032370 A CN1032370 A CN 1032370A CN 88103835 A CN88103835 A CN 88103835A CN 1032370 A CN1032370 A CN 103237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ibbon
bar
guiding
guiding device
spare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8810383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7911B (zh
Inventor
埃米尔·布赖拿
艾西达·弗里特希
W·格哈特·霍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chinenbau AG
Original Assignee
Schubert und Salzer Maschinenfabrik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ubert und Salzer Maschinenfabrik AG filed Critical Schubert und Salzer Maschinenfabrik AG
Publication of CN103237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2370A/zh
Publication of CN101791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911B/zh
Expir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3/00Other common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 D01H13/04Guides for slivers, rovings, or yarns; Smoothing die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15/00Piecing arrangements ; Automatic end-finding, e.g. by suction and reverse package rotation; Devices for temporarily storing yarn during piecing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9/00Arrangements for replacing or removing bobbins,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or take-up stations ; Combination of spinning-winding machine
    • D01H9/005Arrangements for replacing or removing bobbins,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or take-up stations ; Combination of spinning-winding machine for removing empty packages or cans and replacing by completed (full) packages or cans at paying-out stations; also combined with piecing of the roving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9/00Arrangements for replacing or removing bobbins,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or take-up stations ; Combination of spinning-winding machine
    • D01H9/005Arrangements for replacing or removing bobbins,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or take-up stations ; Combination of spinning-winding machine for removing empty packages or cans and replacing by completed (full) packages or cans at paying-out stations; also combined with piecing of the roving
    • D01H9/008Arrangements for replacing or removing bobbins, cores, receptacles, or completed packages at paying-out or take-up stations ; Combination of spinning-winding machine for removing empty packages or cans and replacing by completed (full) packages or cans at paying-out stations; also combined with piecing of the roving for c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 Treatment Of Fiber Materials (AREA)
  • Basic Packing Technique (AREA)
  • 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Fibers (AREA)

Abstract

为了将纤维条自动喂给纺织机,将两纤维条(11) 插进两导条器(13、19)。第一导条器(13)占据供料 位置并将纤维条供应给喂料装置(14)。第二导条器 (19)将纤维条保持在备用位置。当供应给喂料装置 的第一纤维条中断时,空的第一导条器(13)从供料位 置移到备用位置。同时第二导条器(19)和其中的纤 维条一起移到供料位置。随后将新纤维条插进现在 是在备用位置上的第一导条器,于是新纤维条处于备 用。两导条器的运动是互联的。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纤维条(staple    sliver)自动喂给包括喂料装置的(feed    device)的纺织机的方法,其中两纤维条被插进两导条器(quide),占据供料位置的第一导条器将第一纤料条供应给喂料装置,而第二导条器将第二纤维条保持在备用位置,当第一纤维条对喂料装置的供应中断时,第二纤维条被带到供料位置并供应给喂料装置。本发明还涉及实现该方法的装置。
这种公知纺纱机的缺点在于,当喂料(feed,即取自条筒can的纤维条或由筒管bobbin输送的纤维粗纱fibre    roving)被用尽,插放新筒子(package),即满条筒或满筒管,以及将纤维条或粗纱插进纺纱工位都要花费很多时间。由此引起的整台纺纱机的纺纱工位的停机费用是很可观的。停机可由维护人员排除至某些程度,他们随时准备,在得知已用空的时刻立即更换筒子。这种费用用无论如何也是昂贵的。
有另一种公知装置,它包括两个导条器,第一导条器与供应给喂料装置的纤维条有关联,而第二导条器与备用位置上的纤维条有关联(见DE-PS922    579)。两导条器都是静止的。在供应给喂料装置的纤维条用尽之后,备用位置上的第二纤维条的前端被松开,从而到达原来被现已用尽的纤维条占据的位置。通过第二导导条器输送给喂料装置的第二纤维条以后必须被另一纤维条替换,因此,以后需要将第二纤维条从第二导条器移开,并将其插进第一导条器。纤维条的变换需要附加时间,还可能干扰运转过程。
本发明的任务是排除这些缺点。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按省时方式喂给纤维条的方法和装置。
为此,按照本发明,当第一纤维条对喂料装置的供应中断,空的第一导条器被从供料位置移到备用位置,而同时,第二导条和插在其中的第二纤维条一起被移到供料位置,于是新纤维条被插进第一导条器,这时第一导条器位于备用位置。该两导条器等列,被交替使用,以将纤维条供应给喂料装置或者将纤维条保持在备用位置。靠改变两导条器的位置来互换其任务。由于导条器不是只用来供应纤维条或者只是用来保持纤维条于备用位置,纤维条自动喂给的过程可按需要重复进行。
在一个特别有利的方法中,空导条器被带到备用位置以便将新纤维条插进,该备用位置被设置在供料位置的一侧或两侧。这样就可使用筒单的装置,可按直线方式移动,而且可以用于空间受限制的地方。
按本发明的方法的有利型式,如果使导条器平行于纤维条筒的轴线移动,就可以获得一种特别简单的装置的实施方案。
为保证在纤维条用尽之后新纤维条能迅速地被带到备用位置,有利的是,在备用位置上的导条器被监测其纤维条的存在情况,如果纤维条不存在,就触发一个信号,使新纤维条能准时准备好。有利的是,使该信号引起新纤维条被插进空导条器。
如果备用的纤维条被意外地触及,它可能部分或全部滑出导条器,以致纤维条其后不能自动地供应给喂料装置。为避免这种情况,有利的是在纤维条插放过程终了,将纤维条固定在插入位置。
本发明的方法可按照特别有利的节省空间的方式来应用,即为两相邻喂料装置设置一个公共的第三纤维条的喂料装置,两喂料装置以错开的时间间隔供以新纤维条,使得当纤维条被新供应给一个喂料装置时,另一个喂料装置上的纤维条已经被供应一半,用尽的纤维条被新纤维条替换并被供应给该喂料装置,在该喂料装置上,前供应的纤维条其次被用尽。按此方式,单个储备纤维条足够用于两喂料装置。
有利的是,当纤维条对喂料装置的供应中断时,导条器的变换足够早,以使新纤维条的起头被放置在用尽纤维条的终端上,它们一起到达喂料装置。这样可避免运动过程的中断。有利的是,新纤维条的起头并不只是简单地放置在用尽纤维条的终端上,而是在新纤维条插进喂料装置之前将起头与终端联接在一起。这保证工作过程的连续性,比起两纤维条仅仅简单地重叠的情况更为可靠。
如果将纤维条喂给一台自由端纺纱机,有利的是新纤维条在断线以前被喂进,于是在新纤维条喂进之后,纤维条的重叠部分被供应给自由端纺纱装置,并从那里移去,然后纺纱过程恢复。纤维条的重叠部分必然对其后的加工过程造成不规则,因此要被消除,以使长纱给(spun    thread)只由具有理想断面的纤维条组成。
为了实现该方法,有利的是,两导条器的运动被连接,以便当一个导条器从供料位置移到备用位置时,另一导条器可从备用位置移到供料位置。
按此方式,各导条器交替输送供料位置上的纤维条或备用位置上的纤维条。结果形成了简单快速的喂料过程。有利的是两导条器被联接,不仅为了控制的目的,而且是为操作上的需要,这保证该两导条器可使用简单的机械装置同步调节。
有利的是,在供料位置的两侧各设置一个备用位置,一个导条器可交替地移动到备用位置或供料位置,而另一个导条器可交替地移动供料位置或另一个备用位置。如果导条器可平行于喂料辊的轴线移动,就可获得一种简单的构造。
按照本发明的一种有利的实施例,将两导条器固定到一个可绕轴转动的公共的构件上,通过构件绕轴线转动,两导条器可交替转动到供料位置或备用位置。有利的是,供料位置和备用位置在直径方向上相对轴线互相对置,因此两导条器可在供料位置和备用位置之间转动180°。
为了可靠地将新纤维条供应给喂料装置,有利的是供料位置上的导条器出口直接位于喂料辊之前的汇聚空间的前方,通过移动构件,可改变导条器与喂料辊的距离。有利的是,构件可以在平行于其轴线的方向上拉回或前移。已经发现,如果构件可绕垂直于前述轴线的第二轴线倾侧是有利的。
在按照本发明的装置的有利实施例中,导条器和与喂料辊配合的喂料槽永久性连接,并可与喂料槽一起转动到供料位置或备用位置。或者,与喂料辊配合的喂料槽是静止的,具有导向斜面,在变换导条器时,导向斜面用来对从导条器伸出的纤维条的初始部分进行导向,导向斜面向下弯曲,离开导条器与喂料辊的接触点。
在按照本发明的装置的另一个有利的实施例中,供料位置上的导条器的出口直接位于入口筒之前的汇聚空间的前面,可转动的压辊予压靠着入口筒,喂料装置形成牵伸装置的一部分。
为了迅速提供新纤维条以替换断裂或用尽的纤维条,有利的是设置有监测装置,以监测备用位置上的导条器的纤维条的存在情况,在纤维条不存在的情况下触发一个信号。如果设置一台可沿多个纤维条供应座(basis)移动的维护装置,有利的是该监测装置与请求(request)维护装置的装置连接。请求装置(request    device)可任意地是两导条器的变换装置。为了将新纤维条经济地插进备用位置上的导条器,有利的是该维护装置包括有纤维条喂给装置。
特别有利的是,当新纤维条被喂进,为了使新旧纤维条很好地联接,可将导条器与公知的例如靠接头或捻接的纤维条自动联接设备相配合。
在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实施例中,纺织机被制成为具有多个纤维条供应装置的并条机(draw    frame),各供应装置的第一和第二导条器设置在多个纤维条供应装置的公共喂料装置的前方,各第一和第二导条器可交替移动到供料位置或备用位置。按此方式,新纤维条总是可被放置在纤维条供应装置上,与其它的纤维条供应装置无关。操作者有足够时间将新纤维条插进,不用干扰备用位置上的空导条器。
在按照本发明的装置的另一个有利的实施例中,纺织机是一台有多个相邻纺纱工位的自由端纺纱机,各纺纱工位有喂料装置,在各喂料装置之前分别设置有第一和第二导条器,第一和第二导条器可交替移动到供料位置和备用位置。
本发明在并条机或自由端纺纱机的情况下特别有利是公认的,但它应用于其它加工纤维条的纺织机也可以是有利的。
按照本发明,术语“纤维条”(staple    sliver),不仅表示非加捻条,还表示稍许加捻线(strand),诸如粗纱(roving)等等。
利用本发明,当对纺织机的喂料用尽时,不用损失显著的时间,就可将储备的或备用的纤维条自动供应给纺纱或加工作业,使纺纱机可继续运转。不用费很多时间,也即在自动装置或开关将储备纤维条插进之后立即进行。所费时间和在公知纺纱机中自动排除断线所需时间大致相等。可获得大量时间,即直至储备纤维条或储备筒子用光的时间,以便其后用手工或机械更换空筒子。这对自动机来说是特别有价值的,因为可减少所需的维修人员。这种运转方法,例如可以由很少几个人长期夜班工作,这些人员只负监督功能的责任,即不用直接参与工作过程。
本发明主要有利于环锭细纱机,或是靠纺纱杯(rotor)和摩擦加工和气流纺织机(air    jet    spinning),但也可应用于其它纺织机,如并条机等。
下面参照附图和实施例详述本发明。附图面说明如下,
图1是本发明的纺纱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是图3所示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5是沿图6的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视图;
图7是包括牵伸装置的环锭细纱机的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是图7所示导条器沿着箭头A方向的视图;
图9a-9c是本发明装置另一实施例的各个操作步骤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另一实施例和所需的控制装置及其联接的示意图;
图11是另一种控制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12是包括多个相邻纺纱工位的纺纱机和一个可沿纺纱机移动的维修装置;
图13是图12所示纺纱机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主题的控制装置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5是按照本发明制造的自由端纺纱机局部侧视图;
图16是按照本发明制造的并条机(draw    frame)的平面图。
如图1和图2所示,构成喂料的纤维条11通过导条器13的通道12传送。通道12的出口紧邻喂料辊14,即紧靠在喂料辊的汇聚空间的前方。喂料辊和喂料槽15结合,其作用是将纤维条11传送至构成牵伸装置(draft    means)的开松圆筒(opening    cylinder)。供纱通道17将由圆筒16开松的纤维传送给传递运动装置或纺纱杯(spinning    rotor,图中未示)。在本实施例中,导条器13和喂料槽15组成一个结构件。
还装置有带第二通道18的第二导条器19和第二喂料槽20。通道18保持住构成第二喂料的纤维条(图中未示)。导条器19和喂料槽20靠环形构件21与导条器13及喂料槽15夹持在一起,并且装在可绕轴线22转动的轴23上。在图1和图2中,导条器13位于喂料位置上,而导条器19则位于备用位置上。其含义在下文的说明中就会明了。
导条器13和19及喂料槽15和20牢固固定在轴23上,轴23可转动180°,从而将喂料装置13和19交替带动至供纱位置或用位置。纤维条11取自生产筒子(production    can)(图中未示),并拉过在喂料位置上的导条器13。另外,由作为备用筒子(未示)的备用条筒输送出来的第二纤维条(未示)通过通道18传送并保持在其中。
纤维条监测装置24用以探测纤维条的存在情况,当纤维条不存在时就会产生信号。导条器13、19和喂料槽15、20还可以利用装置(未示),使其沿着平行于轴线22的方向、向着图1的左侧移动,从而可被拉回至点划线所示位置,或者被向前推到由实线所示的开始位置。
在运转时,纤维条在喂料辊14和喂料槽15之间连续移动,取自生产筒子的纤维条,通过导条器13供应给充当牵伸装置的开松圆筒16。因此,在图示的运转状态下,导条器13位于供料位置。当来自生产筒子的纤维条完全用尽时,监测装置24送出一个信号,其结果,第一步,导条器13、19和喂料槽15、20沿着平行于轴线22的方向(向图1的左侧)被拉回;接着,第二步,轴23转动180°;最后,第三步,导条器13,19和喂料槽15、20再次平行于轴线22向前(向图1的右侧)移动。至此,它们的位置已经由开始位置变换。从而导条器13现在位于备用位置,而导条器19位于供料位置。其后,当生产筒子用空,在通道18中的纤料条就自动地被带到喂料辊14和喂料槽15之间并供应给开松圆筒16。在导条器13和19变换之后,纤维条取自原先构成备用条筒而现在是生产条筒的筒子。变换只用很少的时间,大约与自动消除断线所需的时间相同。需要时,空筒可用满筒来更换,满筒的纤维条起头被送过通道12并保持在其中。现在该满筒或第二条筒成了备用条筒。有充裕的时间(几个小时)用来更换空筒。在纺纱机运转过程中,导条器13,19和喂料槽15,20返回图1所示位置。
参看图3和图4,图3是沿着图4线Ⅲ-Ⅲ的剖视图,同样分别表示两个导条器13、19和通道12、18。导条器和通道制成单件,并可平行于喂料辊14的轴线和喂料槽25的导向面移动。导条器13位于喂料位置而导条器19位于备用位置。生产筒子内的纤维条被送到导条器13,而备用筒子内的纤维条被送到导条器19。导条器13和19以最小的间隔直接放置在喂料槽25的侧面上。喂料槽25有两个导向区26,有利地向着其自由端向下弯曲,以保证由通道12、18的出口端悬垂出来的纤维条被导向。
喂料辊14置于喂料槽25上方,它们互相配合以将在通道12中被导向的纤维条11(图4中未示)移向开松圆筒16。诸如弹簧27之类的弹性装置将喂料槽25压靠喂料辊14。在运转时,实施例3、4和实施例1、2一样,纤维条被开松圆筒16开松以形成纤维,再输送到纺纱杯中(未示)。
运转过程中,一旦取自生产筒子的纤维条被用尽,也即当监测装置探测出纤维条不存在时,其移动与监测装置有关连的导条器13、19被操纵,使导条器19移到供料位置,而导条器13移向点划线所示位置35,即其备用位置。其后,由备用条筒即第二条筒供应并保持在通道18中的纤维条,被导条器内的输送装置(未示)抓住,纺纱过程在断暂的中断之后重新开始。现已用空的原始生产筒子应被更换,而新筒的纤维条应被引入通道12并保持在其中。如前所述,可用于最后两步骤的时间很长,足够其全部实际需要。
取自原始备用条筒的维维条用尽之后,导条器13,19返回其如图所示的原始位置。在第二空筒被用满筒更换之后,取自该满筒的纤维条起头必须被引进通道18并保持在其中。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供料位置的两侧设置备用位置,由导条器13和19交替占用。这样大大简化导条器13和19的运动情况,特别是可以使之成线性运动并与纤维条开松圆筒14的轴线平行,以避免垂直于该轴线的前后移动,可以见到,和图1及图2的实施例相比,图3及图4的实施例在变换纤维条时只需要导条器13和19沿纵向移动,而在上述的第一实施例中,导条器13、19和喂料槽15、20需要拉回、转动和前移。
需要时,可对图1和图2的实施例进行改进,以便排除向后拉回至点划线位置和接着前移的运动。这种情况的实施例,其喂料槽15沿着垂直于牵引面的部位、即线28处与导条器13分离,并由弹性装置(未示)推靠喂料辊14,而喂料槽20也沿着垂直于牵引面的表面即线29处与导条器19分离。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不用拉回或前移,只需简单地将导条器13和19转动180°就可将新的纤维条喂进。
可以看到,图1和图2中所示的其导条器13、19和喂料槽15、20回拉和前移的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在导条器13、19和喂料槽15、20之间没有能夹住纤维的间隙或空间。在这种实施例中,导条器的通道12、18与喂料辊14和喂料槽15或20的接触点的距离,比起包括分离的非转动喂料槽15或20的实施例的情况要短些。
另一方面,图3、4的实施例和图1、2中省去喂料槽20并包括非转动喂料槽的实施例的优点在于,喂料槽15或25相对于喂料辊14的调整总是很精确和恒定。对开松圆筒16供应纤维条的状态总是保持恒定,与哪一个导条器13、19是位于供料状态无关。这保证了纤维的质量恒定。另外,如上所指出的那样,不需要图1点划线所示的回拉运动。这样缩短了变换纤维条的时间并简化了纺纱装置的操作。哪一种实施例更为理想要取决于实际情况而定。
图5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同前一样,包括两个导条器13、19,分别带有通道12、18。导条器13位于供料位置而导条器19位于备用位置。同前一样,纤维条取自生产筒和备用筒(未示)并插入通道12、18内。为简化附图,图5仅显示通过通道12输送的纤维条11。同前一样,位于供料位置的导条器13与喂料槽15构成单个结构件。导条器19也与喂料槽15构成单个构件。供料位置上的喂料槽15与喂料辊14配合,以便在运转过程中将纤维条供应给开松圆筒16(图6中未示)。导条器13、19装在转动构件30上。
转动构件30可绕轴31转动至图6中点划线所示的位置30′,以便按需要将导条器13、19移到供料位置或备用位置。装在轴31上的构件30还可绕轴32的轴线倾侧至图5中点划所示的位置30″。绕轴线31的转动可以例如靠螺纹心轴、即靠转动蜗杆33和被驱动的蜗轮34来实现。
在图5和图6所示实施例的运转过程中,喂料辊14将纤维条在辊和喂料槽15之间连续传动,使到达开松圆筒16。当取自生产条筒(未示)的喂料已用尽,有一个信号使构件30绕轴32的轴线倾侧至图5所示的位置30″。然后构件30在驱动蜗杆33的作用下,倾侧至图6点划线所示位置30″。结果,备用筒子中的纤维条的起头已经引入其通道18中的导纱器19,就被从备用位置移到供料位置。接着构件30绕轴32的轴线转回其原始位置。其结果,使属于导条器19的喂料槽与喂料辊14配合。在该运动过程中,导条器13被移到图6中点划线所示的备用位置,使新纤维条被放置在喂料辊14上。
这种变换只用很少的时间,使纺纱作业在短暂的中断之后得以继续。同前一样,可以获得充裕的时间以满足更换现已用空的原始生产条筒的需要。
当取自原始备用条筒的纤维条已经用尽,再次绕轴32的轴线倾侧,并绕轴31转动到图6的实线所示的起始位置,再绕轴32转回,使导条器13返回对喂料辊14供料的位置。
在该实施例中,按照与参考图1及图2所作的说明一样的方式,可以将喂料槽15与构件30分离,使之直接连续贴靠喂料辊14。这种情况下,就不再需要绕轴32的轴线倾侧。
导条器13和19的运动总是互相关连的,以便当一个导条器从备用位置移到供料位置时,另一个导条器能够移到同一个或另一个备用位置。为此,可将两导条器在操作上连接起来,或者合装到单个的部件内。但是,采用独立的导条器,靠单独的传动装置适当控制使其同步已经足够。
到此为止,本发明已经参照自由端纺纱机进行说明。如下文所述,本发明可应用于环锭细纱机,具有和应用于自由端纺纱机同样的优点。
在图7和图8所示的环锭细纱机中,装有导条器36,用于纤维条或粗纱37型式的喂料(仅示于图7)。导条器36位于喂料位置。第二导条器38位于备用位置。导条器36、38夹持在板39上。各导条器有通道40,喂料在其中被牵引。还装有传动辊41、42、43,分别压靠辊44、45、46。辊41和44可分别绕轴线51和52转动,如图8所示。辊42和45用来驱动双带牵伸装置的皮带47。图中所示的牵伸装置具有介于辊41、44和辊42、45之间的予牵伸区和介于辊42、45和辊43、46之间的主牵伸区。
用作传递转动装置的锭子48转动,将离开辊43、46的纤维料加捻成线,并使梳理辊49绕锭子48转动,这样将线卷绕到锭子48上,形成气圈50。板39和导条器36、38可平行于轴线51、52移动,使导条器36或38经过压辊44移动至供料位置。
当图7和图8所示的纺纱装置运转时,粗纱型式的喂给材料由筒子、即卷筒(spool、未示)拉出,在牵伸装置41、47上伸张,形成线并被绕在锭子48上。在该纺纱过程中,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步骤也用于在卷筒用尽时减少运转的中断时间。
一台纺纱装置与两粗纱卷筒相关连,第一卷筒(喂料卷筒的粗纱被引入供料位置上的导条器36,而第二卷筒(备用卷筒)上的粗纱被引入备用位置上的导条器38。一旦喂料卷筒已经用尽,如图3和图4的实施例的情况那样,经过来自监测装置的信号的适当起动之后,导条器36被移到图8中点咚颈赣梦恢茫继跗?8被同时移到供料位置,因此,纺纱作业能够以全自动的方式再继续。如果两个即条器和附加的例如靠接头或捻接来自动连接粗纱的公知设备(未示)配合,只要连接作业非常仔细,防止断线和任何不容许的对纱的加厚或减薄,就有可能有利于使纺纱作业不中断地连续进行。因此,必须及时调节导条器,使新纤纤条的起头被铺设在用尽的纤维条的端部上,并与之一起到达喂料装置。从而可以获得很长的时间以将原始卷筒的套筒用一个满卷筒来替换。
已经知道,在纺纱机中可利用的(条筒,卷筒)通道空间通常是有限的。因此可能难于找到用于备用喂料的空间。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可以获得一种占有空间小的装置,其中,每对相邻的纺纱装置设置有单个备用喂料装置(standby    feed)。该实施例的运转可参照图9进行说明。图9显示有一个卷筒54,与两个相邻纺纱装置中的第一个相联系,有一个卷筒55与相邻纺纱装置中的第二个相联系。还有一个第三卷筒56构成备用或储存卷筒。来自卷筒54的粗纱被输送至导条器57,而来自卷筒56的粗纱被送至导条器58。导条器57位于供料位置,而导条器58位于备用位置。导条器57可被移到备用位置59。
第二纺纱装置包括导条器60、61,导条器60位于供料位置而导条器61位于备用位置。导条器60可被移到备用位置62。来自卷筒55的粗纱被放置在导条器60上。在图9a的运转状态下,没有粗纱被放置在导条器61上。
当装置运转时,在纺纱作业的开头,卷筒54已被半用光,这由数字“1/2”显示。由数字“2/2”显示的卷筒55绕满粗纱。包含备用喂料的备用卷筒56绕满粗纱,用作储备卷筒,如用“R”表示那样。
在纺纱过程中,粗纱线(roving    strans)由供料位置上的卷筒54、55拉出,卷筒54和55中的相应于卷筒的一半粗纱被用完时,卷筒54是空的。其后,包括导条器57、58的第一纺纱装置自动关断,导条器57被移到备用位置59,而导条器58被移到供料位置。纺纱再继续之后,粗纱取自卷筒56和55。空卷筒54由满卷筒63替换,这时满卷筒63作为备用或储备卷筒。同时,取自新安放的卷筒63的粗纱必须放置在导条器61上。这之后的状态如图9b中所示。
在其后的纺纱过程中,卷筒55被用尽,于是包括导条器60、61的第二纺纱装置被关断,导条器60、61被促动,使导条器61移到供料位置,而导条器60被移到备用位置。纺纱再次恢复之后,现在的空卷筒55由满卷筒64替换,满卷筒64构成备用筒,来自卷筒64的粗纱被放置在导条器57上。形成的状态如图9c所示。
可以看到,在上述过程中,公共的第三纤维条喂料是为两相邻工作场所的喂料装置而设置。两喂料装置在错开的时间间隔上被提供新的纤维条,以便当新的纤维条被提供给一个喂料装置时,另一个喂料装置上的纤维条已经用去一半。在用尽的纤维条喂料由新的纤维条喂料替换时,新的喂料被提供给该喂料装置,该喂料装置的纤维条下次将被用尽。为此,如前文所述,在每次变换时,新安装的筒子或储备筒被连接至该导条器的备用位置,该对导条器与带有相应于满生产筒的一半喂料的生产筒子相连系。
图9所示的筒子变换在环锭细纱机的粗纱绕在卷筒的情况下发生。但是,在采用充填纤维条的条筒时,过程可以是相同的,不同的是筒子将是以条筒(满的、半满的或空的)来代替卷筒。
在按照图1-6运转的纺纱机中,可获得很长的时间来将空筒子更换为满筒子,因此,如在图9的实施例的情况那样,即使是只有一半的时间,也仍然是充裕的。因此该实施例仍然是有利的。情况是这样,由于条筒的尺寸很大,很明显地有很长的时间可以利用,并且由于环锭细纱作业比较慢,有拖延时间的作用。图9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也具有减少筒子所需空间的优点。
如前所述,本发明特别适用于在运转过程中当喂料被用尽之后,自动将新的喂料插进。然而,在纺纱过程中喂料断开的情况下,本发明也特别有利。在这种情况下,同前一样,本发明的装置立即将备用位置上的导条器变换至所述的供料位置,于是在需要时,纺纱在短暂中断之后可以恢复。
如前文所述,本发明可以按许多途径进行改进,例如用等效特征或其它特征的组合来替换本发明的特征。
图10所示为按图3和图4的装置的另一实施例。为简化图面,将导条器13和喂料辊14之间的距离加大。但是,原则上该距离可以作得小些,尤其是如果导条器13如图1和图2所示那样也靠在喂料槽15上是这样。导条器13或15与喂料辊14之间的距离还可任意变化,导条器13和14不仅可平行于辊14的轴线移动,而且可垂直于该轴线移动。这在图10中用形成十字的双箭头65表示。
如图10所示,两导条器13、19由构件66进行操作上的联接。联接构件66通过传动装置85(虚线)与驱动装置86联接,如前所述,驱动装置86可以按双箭头65所示的四个方向任意移动。为此,导条器13和15在平行于辊14移动之前,可以从辊14移开,然后平行于辊14而移动,接着返回至辊14处。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通道12和18带有多个纵向部分67、68和69、70,它们在渡过的方向上成锥度倾斜,防止纤维条11向后滑移,但不妨碍纤维条的插入。
如图10所示,各导条器13、19在纤维条插入方向上有延长部分71、72,分别与固定安装在肘杆(toggle    lever)73、74的一端配合。肘杆73、74的另一端由压簧75、76之类的弹性元件促动,肘杆73、74的支承79、80固定在支座77、78上。支承79、80分别有支撑面81、82,支撑面与肘杆73、74面对弹簧75、76的一端配合,以限定肘杆在弹簧75或76作用下所能够转动的最大条距离。
肘杆73、74和导条器13、19的延长部分71、72配合,构成一个夹持器,以将纤维条11固定在导条器13、19内,防止其意外地滑出或拉出。肝杆73、74相对导条器13、19的配置,应使肘杆夹持备用位置上的纤维条11,而释放供料位置上的纤维条11。因此,由条筒83供应给喂料辊14的纤维条11被释放,而来自条筒84并插进导条器19的纤维条则被肘杆74夹持住。当由条筒83拉出纤维条11被用尽,其后果由监测装置24报告出来。监测装置24将信号输送给控制装置87,该控制装置通过适当促动驱动装置86(见双箭头65),将导条器13移动到点划线所示备用位置,在该位置肘杆73顶靠着导条器13的延长部分71。导条器19由图示的第一备用位置移到供料位置,该供料位置的选择应使取自条筒84的纤维条可靠地到达喂料辊14的牵伸范围之内并被供应至开松圆筒16。
各肘杆73、74与相应的监测装置88、89相关连,当与肘杆73、74接触的位置上没有纤维条11时,监测装置88、89被肘杆73、74促动。当另一方面,纤维条被插入导条器(见导条器19)时,肘杆(见肘杆74)被转动,其相应的监测装置(见监测装置89)被促动。
监测装置88或89的促动或不促动,触发了一个相应的信号,信号被向控制装置90报告。控制装置只考虑来自位于备用位置的导条器13或19的监测装置88或89的信号。
在图10中,控制装置90连接至控制装置87用于控制,或者它被包括在控制装置87中。控制装置90被连接至纤维条喂料装置91,后者按公知方式制造和操作(例如见DE-OS    2    911    744)。
喂料装置91支承一根臂92,当纤维条11被插进导条器13或19时,臂92靠在由弹簧75或76促动的肘杆73或74的臂上,使之从监测装置88或89抬开。肘杆73、74的另一臂被同步地从导条器13、19的延伸部分71、72抬起,从而将导条器13、19的通道12、18释放。
当纤维条11被插进导条器13或19时,如果需要,纤维条喂料装置91也可以相对臂92移动。
图10所示喂料装置91和臂92是在纤维条11被插进导条器19的前面近处。由于纤维条11有一定厚度,甚至在肘杆74已被拉开一定距离的臂92释放之后,肘杆仍被转动至一定程度,使监测装置89不被重新促动,而插进的纤维条11则被肘杆74夹住。
当导条器13位于图10中点划线所示的备用位置13′时,该事实通过控制装置87报告给控制装置90。控制装置90通过监测装置88记录导条器13上不存在纤维条11的情况。控制装置90引起新纤维条11插进空导条器13中。为此,(图中未示),将纤维条喂料装置91和臂92移到位置91′92′,并由其时到达备用位置的条筒(未示)取出纤维条,将之插进备用位置13′上的导条器13中。在该过程中,肘杆73按所述方式转动,使臂92释放通道12以将纤维条插进。然后将喂料装置91拉回,供应的纤维条11由于其形状的缘故被约束在通道12中。当臂92移离肘杆73足够远,它顶着纤维条11并将其辅助固定在位。
图12显示一种纺纱机,例如包括多个纺纱工位的自由端纺纱机。各纺纱工位2有包括喂料辊14的喂料装置,各工位2通过毋线(bus    line)3与控制装置4连接,控制装置4由信号线5与可沿纺纱机移动(见双箭头7)的纤维装置6连接。
各纺纱工位2配备有导条器13、19,为简化起见,在图12中被省略。导条器13、19配置在喂料辊14的前方,可被交替带进供料位置和备用位置。
还装有监测装置,为筒化起见,在图12中被省略。但是其装置和前述实施例相似,纤维条的不存在情况在各纺纱工位中探测。控制装置4的时钟脉冲发生器(未示)对各单独纺纱工位2询问。不存在纤维条的情况由控制装置4报告给维护装置6,维护装置6装有纤维条喂料装置(未示)。维修装置6的驱动装置使维护装置移动,除非装置已经在进行维护工作,则它只能储存呼叫指令。将维护装置带到上述的纺纱工位2去,在该处将新的纤维条11按前述方式喂给其时已变空的导条器13或19。
在图13中,作为一种替换,使用控制装置4以请求或呼叫维护装置6,各纺纱工位2有信号灯8,在不存在纤维条11的情况下亮灯。这将在下文中结合图11详细讨论。
可沿着纺纱机1移动的维护装置6配备有传感器9,在到达亮起的信号灯的地方时,传感器将维护装置6停下,于是按前述方式将新的纤维条11插进。
特别是在自由端纺纱装置的情况,当纤维条11用尽而将长纤维线(spun    thread)故意弄断是有利的。因为在不停止纺纱作业下连接新的纤维条很难避免长纤维线的不均匀性。
在更换纤维条时,为了避免存在厚薄不均的地方,该装置在旧纤维条用尽之后,一直等待到断线。然后将新纤维条11穿过相应的纺纱工位。出自新纤维条11的由开松圆筒16梳理过的维维被供应给纺纱装置例如纺纱杯,但在纺纱作业恢复之前立即被移去。只有当按这种方式将新纤维条的起头可靠地移去时,将制备以便按传统方式接头的原断线的端部按公知方式返回纺纱装置,采用接头使与新的纤维条的纤维连接。
业已发现,在开始供应新纤维条的同时将自由端纺纱装置进行清理是有利的。为此,在按传统方式、再次接通纤维条的供应和其后的纤维供应以恢复纺纱之前,首先接通纤维供应一个短时间,按公知方式清理纺纱装置,这期间起初供应的纤维被从纺纱装置移去。
图11通过实例显示导条装置93,导条装置93包括导条器13和19并由传动装置85连接至驱动器86。驱动器86可将导条器93只在双箭头173的方向上,或者在双箭头65的方向(见图10)上移动,使导条器13或19尽可能接近喂料辊14。
限位开关94、95配置在导条装置93的行程两端,并且连接到控制装置96、97上,控制装置96、97还连接有信号灯8或附加信号灯98。各控制装置96、97与另一个限位开关99、100连接。
信号灯8和信号灯98(在图13中被省略)指示纤维条11不存在的情况,从而在维护装置6通过时将其停止。当导条装置93从实线位置移到点划线位置93′时,灯8就被接通。在点划线位置93′,限位开关94被触动,于是电流流向控制装置96,使信号灯8亮起。
当维护装置6已按前述方式将新纤维条插进通道12时,维护装置6的一个零件(未示)触动限位开关99,从而将切换信号传送给控制装置96,切断通向灯8的电流使之熄灭。
同样,在供应给喂料辊14的纤维条已用尽或中断之后,导条装置93被推回,并通过限位开关95和控制装置97点亮信号灯98。这样就将沿纺纱机1移动的维护装置6停止,使其将新纤维条11喂给通道13,接着通过限位开关100切断通向灯98的电流,将灯熄灭。
如果没有维护装置6,或者其所执行的任务不是喂给新纤维条11,在喂给新纤维条之后,可用手触动限位开关99或100。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两端的限位开关94、95可以被连接至同一个控制装置96,再连接至单个信号灯8,在纤维条被喂给之后,灯8由限位开关99熄灭(见图14)。
另一方面梢陨柚昧硪桓鲂藕诺?01,并由开关94或95点亮。信号灯101的目的是向操作者指示,条筒已经用空,需要用满筒替换。操作者触动另一个限位开关102,将信号灯101熄灭。如果设置有将空筒更换为满筒的自动装置,由该自动装置触动限位开关102。
本发明装置的另一个变型示于图15。纤维条11取自条筒83,并由两个在监测装置24的检测范围内的导条器103、104保持住。在所示的最佳实施例中,导条器103、104的侧面形成有通孔,以便通过纤维条喂料装置91的相应运动将纤维条11横向穿进,需要时导条器103、104与喂料装置有一定距离,以便用尽的纤维条筒可用新的来替换,而不用中断运转过程。
图15所示驱动装置105装在维护装置6内,并可相对装置6、在平行于装置6的移动方向上移动,驱动装置105构成一个用于将两导条器13、19或一个公共的导条器装置93进行变换的装置的一部分。驱动装置105支承一根带凸轮107的转臂106,凸轮107可以和导条装置93上的凹座(未示)啮合,当驱动装置105移动时,旋转臂106被携带。驱动装置105上还装有旋转驱动器108,例如是一个电磁铁,其衔铁由杆109与臂106枢轴联接。
当维护装置6停在一个纺纱工位2上,以便喂给新纤维条11并将之插进导条装置93的空通道中,旋转臂106首先靠驱动器108降下,扫描装置(未示)通知控制装置(同样未示)凸轮107是否实际上已啮合在导条装置93的凹座(未示)内的情况。这时,臂106处于其两端位之一上。当控制装置发现凸轮107仅仅位于导条器装置93的有适当尺寸的表面上,旋转驱动器105将臂106带到其另一端位上,在该处凸轮107啮合在导条装置93的凹座(未示)内。
当凸轮107啮合在导条装置93的凹座内,它向前述的控制装置显示,驱动装置105处于变换导条装置93的开始位置上。然后驱动装置105作调整运动以喂给新纤维条,这期间,包含储备纤维条的通道12或18被带到供料位置。需要时,旋转臂106和前述的调整运动结合,可以进行如前面结合图1-4,5,6所述那样的拉回和前移运动或者是转回和向前转的运动。
不仅在诸如自由端纺纱机或环锭细纱机之类的纺纱机上,而且在其它加工纤维条的纺织机上都可能实现纤维条自动喂给。前已指出,纤维条可以按放在条筒中或者成卷(laps)等等型式供应。
图16所示为纺织机,即并条机(draw    frame)110,它包括多个纤维条供给装置和一个公共的喂料装置(牵伸装置drafting    unit    117)。图16只显示并条机110的局部。被牵伸的六条纤维条取自六个条筒111、112、113、114、115和116,供应到牵伸装置117中去。图中只显示第一至第四条纤维条137、138、139、140和第六条纤维条141,这是因为第五条纤维条已用尽,而相应的条筒115是空的。在牵伸装置117之中或前面的纤维条由六个纤维条监测器118、119、120、122和123监测。
导条装置124、125、126、127、128、129配置在牵伸装置117的前面,它们可由驱动装置130进行调节(在该例中是垂直于附图图面)。各导条装置124-129,和前述导条装置93一样,具有两个通道12和18,用以对供料位置上的第一纤维条进行导向,以及接受备用位置上的第二纤维条并对其导向。两通通12、18可被交替带到供料位置和备用位置。
除了前面提及的条筒111-116之外,第二套条筒131、132、133、134、135、136为纤维条142、143、144、145、146和147而设置。
供料辊148-159的设置用于供应纤维条。只有各对辊148/149、150/151、152/153、154/155、156/157及158/159之中的一个辊被驱动,供料辊被驱动或停止的选择,取决于导条器124、125、126、127、128或129的位置。纤维条137-147由导条辊161-171在辊148-159和导条装置124-129之间导向。各对导条辊160/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及170/171之中的一个导纱辊被配置在隔板172上方,另一个导条辊配置在隔板172下方。隔板172在导条辊148-159和导条装置124-129之间将来自条筒111-116的纤维条137-141远离来自条筒131-136的纤维条142-147。
在图16中,导条装置124-127和129位于一个端位,在该位置各导条装置124-127对牵伸装置117供应在隔板172上方导向的纤维条137-141。另一方面,导条装置128位于另一个端位,在该位置,导条装置128对牵伸装置117供应在隔板下方导向的纤维条146。
第二纤维条142-145和147已分别插进导条装置124-127和129,现在位于备用位置。另一方面,在条筒115被新条筒替换之后,必须将纤维条重新插进导条装置128。这可以用手或使用纤维条喂料装置(未示)来进行。
用来在前面的纤维条用尽之后喂进新纤维条的导条装置,按前述方式变换。
在运转过程中可以更换空条筒。如果相邻的外条筒彼此不太接近,对条筒131-136的更换不会有困难,这是因为这些条筒可以向侧面稍微推出以便换筒。
需要时,在靠近供料辊148-159处可以设置纤维条监测器(未示),以代替图示的纤维条监测器118-159或者另外附加进去。因为附加监测器比监测器118-123的应答更快,所以附加监测器还用于控制纤维条的变换,以便使起头和终端重叠,可防止断线。

Claims (32)

1、一种将纤维自动喂给包括喂料装置的纺织机的方法,其中将两个纤维条插进两个导条器,使第一导条器占有供料位置并输送供应给喂料装置的第一纤维条,而第二导条器将第二纤维条保持在备用位置,当第一纤维条对喂料装置的供应中断时,将第二纤维条带到供料位置并供应给喂料装置,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当第一纤维条对喂料装置的供应中断,将空的第一导条器从供料位置移到备用位置,而同时将第二导条器和插在其中的第二纤维条一起移动到供料位置,于是将新纤维插进现在位于备用位置的第一导条器。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空导条器带到备用位置以插进新纤维条,将该备用位置设置在供应位置的一侧或两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导条器平行于纤维条筒的轴线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一项或多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备用位置上的导条器监测其纤维条的存在情况,当纤维条不存在就会触发一个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该信号来引起新纤维条向空导条器插进。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一项或多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新纤维条被完全插进之后,将纤维条固定在插入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的一项或多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为两相邻喂料装置设置一个公共的第三纤维条的喂料装置,以错开的时间间隔对两喂料装置供以新纤维条,使得当纤维条被新供应给一个喂料装置时,另一个喂料装置上已经被供应一半的纤维条,将用尽的纤维条用新纤维条替换,并供应给该喂料装置,在该喂料装置上,前供应的纤纤维条其次被用尽。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一项或多项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纤维条对喂料装置的供应中断时,使导条器的变换足够早,以便将新纤维条的起头放置在用尽维维条的终端上,使它们一起到达喂料装置。
9、根据权利要求8的方,其特征在于在新纤维条被插进喂料装置之前,将用尽的纤维条的终端与新纤维条的起头联接在一起。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的一项或多项的方法,其中纤维条是被喂给一台自由端纺纱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断线以前将新纤维条喂进,在新纤维条被喂进之后,将新喂进的纤维条供应至纺纱装置并从那里移去,然后复纺纱。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纤维条被喂进,由喂料装置向自由端纺纱装置的纤维供应只接通很短时间,笄謇碜杂啥朔纳醋爸茫挥性诜纳纯己螅沤宋┯ψ詈蠼油ā?
12、一种将纤维条自动喂给一台包括喂料装置的纺织机的装置,该装置有供应给喂料装置的第一纤维条的第一导条器和在备用位置上的第二纤维条的第二导条器,还包括监测供应给喂料装置的纤维条的装置,以便当向喂料装置供应的第一纤维条中断时,引起第二纤维条对喂料装置的供应,以便实现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的一项或多项的方法,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两导条器(13、19;36、38;57,58;60,61;93)的运动连接在一起,使得当一个导条器(13、36、57、60、93)从供料位置移到备用位置,另一个导条器(19、38、58、61、93)可以备用位置移到供料位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两导条器(13、19;36,38;57,58;60,61;93)被操作上连接起来。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供料位置的两侧设置备用位置,一个导条器(13、36、37、60、93)可交替地移到备用位置或供料位置,而另一个导条器(19、38、58、61、93)可交替地移动到供料位置或其它的备用位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装置,喂料装置至少包括一个喂料辊,其特征在于导条器(13、19;36、38;57、58;60、61;93)可平行于喂料辊(14)的轴线移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2至15中的一项或多项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两导条器(13、19)被固定到一个可绕轴(32)转动的公共构件(21、30),通过构件(21、30)的绕轴线(21)的转动,两导条器(13、19)可交替地转动到供料位置或备用位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供料位置和备用位置在直径方向上相对轴线(22)互相对置,因此,两导条器(13、19)可在供料位置和备用位置之间转动180°。
18、根据权利要求12至17中的一项或多项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供料位置上的导条器(13)的出口直接位于喂料辊(14)之前的汇聚空间的前方,导条器(13)与喂料辊(14)间的距离可通过移动构件(21、30)进行改变。
19、根据权利要求18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构件(21)可在平行于轴线(22)的方向上被拉回或向前移。
20、根据权利要求18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构件(30)可绕垂直于轴线(22)的第二轴线转动。
21、根据权利要求18至20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导条器(13、19)和一个与喂料辊(14)配合的喂料槽(15、20)永久性连接,并可一起移动到供料位置和备用位置。
22、根据权利要求12至20中的一项或多项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与喂料辊(14)配合的喂料槽(25)是固定的,并靠弹性装置(27)予压而靠在喂料辊(14)上。
23、根据权利要求22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喂料槽(25)具有导向斜面(26),当导条器(13、19)变换时,该导向斜面用来对从导条器(13、19)伸出的纤维条的起始部分进行导向,该斜面向下弯曲,离开喂料槽(25)与喂料辊(14)的接触点。
24、根据权利要求12至17或18至23中的住一项或多项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在供料位置上的导条器(36)的出口,直接位于入口筒(41)之前的汇聚空间的前方,可转动的压辊(44)予压靠着入口筒,喂料装置形成牵动装置的一部分。
25、根据权利要求12至24中的一项或多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有一个用于监测在备用位置上的导条器(13、19;36、38;57、58;60、61;93)的纤维条(11)的存在情况、并且在纤维条(11)不存在的情况下触发一个信号的装置(88、89;94、95)。
26、根据权利要求25的装置,包括多个各有喂料装置的相邻的纤维条供应工位,和一台可沿纤维条供应工位移动的维护装置,其特征在于监测装置(88、89;94、95)与一个用于请求维护装置(6)的装置相连。
27、根据权利要求26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维护装置(6)包括两个导条器(13、19;36、38;57、58;60、61;93)的变换装置(105-108)。
28、根据权利要求26或27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请求装置通过控制装置(4)与维护装置(6)的驱动装置装置相连接。
29、根据权利要求26至28的一项或多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维护装置包括纤维条喂给装置(91)。
30、根据权利要求12至29中的一项或多项的纺纱机,其特征在于导条器(13、19)与一台公知的,例如靠接头或加捻以将纤维条(11)自动联接的设备相配合。
31、根据权利要求12至30中的一项或多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纺织机被制成为并条机(110),具有多个纤维条供应装置,各纤维条供应装置的第一和第二导条器(124-130)设置在多个供应装置公用的喂料装置(117)的前方,各第一和第二导条器可交替地移动到供料位置或备用位置。
32、根据权利要求12至30中的一项或多项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纺织机是一台有多个相邻纺纱工位(2)的自由端纺纱机,各纺纱工位(2)有喂料装置(14、15),第一和第二导条器(13、19;36、38;57、58;60、61;93)分别设置在各喂料装置(14、15)之前,并可交替地移动到供料位置和备用位置。
CN88103835.0A 1987-06-24 1988-06-24 纤维条自动穿引的方法和装置 Expired CN101791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H237787 1987-06-24
CH02377/87 1987-06-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2370A true CN1032370A (zh) 1989-04-12
CN1017911B CN1017911B (zh) 1992-08-19

Family

ID=4232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88103835.0A Expired CN1017911B (zh) 1987-06-24 1988-06-24 纤维条自动穿引的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Link
US (4) US4838018A (zh)
EP (2) EP0296547B1 (zh)
JP (2) JPH0197227A (zh)
CN (1) CN1017911B (zh)
BR (1) BR8803050A (zh)
CS (1) CS277008B6 (zh)
DE (2) DE3883629D1 (zh)
ES (1) ES2034038T3 (zh)
IN (1) IN172151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7809B (zh) * 2006-11-08 2011-06-08 里特机械公司 用于牵伸机构的导条器
CN104411870A (zh) * 2012-07-10 2015-03-11 里特机械公司 具有牵伸机构和两个纤维材料容器的纺织机器
CN109695074A (zh) * 2017-10-20 2019-04-30 里特机械公司 具有用于中间存储纤维条的条存储单元的纺织机联合体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S277008B6 (en) * 1987-06-24 1992-11-18 Schubert & Salzer Maschinen Apparatus for stable fiber sliver automatic feeding
DE3802413A1 (de) * 1988-01-28 1989-08-03 Fritz Stahlecker Spinnmaschine mit einer vielzahl von nebeneinander liegenden spinnstellen
DE3802414A1 (de) * 1988-01-28 1989-08-10 Fritz Stahlecker Spinnmaschine mit einer vielzahl von nebeneinander angeordneten spinnstellen
JP2584002B2 (ja) * 1988-09-21 1997-02-19 株式会社豊田自動織機製作所 紡機の自動スライバ継ぎ方法
DE3900507A1 (de) * 1989-01-10 1990-07-12 Rieter Ag Maschf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durchfuehrung eines blockwechsels bei einer ringspinnmaschine
US5191760A (en) * 1989-01-18 1993-03-09 Schubert & Salzer Maschinenfabrik Ag Process and device for piecing on an open-end spinning device
DE3926347A1 (de) * 1989-08-09 1991-02-14 Rieter Ag Maschf Spinnmaschine
US5235800A (en) * 1989-09-13 1993-08-17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itiation of servicing operations in a textile spinning machine
DE3932727A1 (de) * 1989-09-30 1991-04-18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Verfahren zum beheben eines fadenbruches an einer ringspinnmaschine
JPH03158357A (ja) * 1989-11-15 1991-07-08 Howa Mach Ltd 粗紡クリール
US5343689A (en) * 1990-03-22 1994-09-06 Howa Machinery, Lt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ynchronously piecing roving for a continuous feeding thereof to a ring spinning frame
US5276947A (en) * 1990-05-18 1994-01-11 Schubert & Salzer Maschinenfabrik Ag Device for the transportion of cans between machines or devices treating or processing fiber slivers
DE4020290A1 (de) * 1990-06-26 1992-01-09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utomatischen zufuehren eines vorgarnansatzes einer vollen vorgarnspule zu einem streckwerk einer spinnmaschine
DE4024358A1 (de) * 1990-08-01 1992-02-13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wechseln von wenigstens einer vollen vorgarnspule an einer spinnmaschine
JPH0812008B2 (ja) * 1990-12-10 1996-02-07 日立金属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DE4204044A1 (de) * 1991-08-01 1993-02-04 Schlafhorst & Co W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zufuehren eines faserbandes zu einer spinnstelle einer spinnmaschine
DE59209258D1 (de) * 1991-08-10 1998-05-07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pneumatischen Einführen von Faserband in eine Spinnereimaschine
DE4308606A1 (de) * 1993-03-18 1994-09-22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Faserbandtrennung an einer Strecke
BE1007310A3 (fr) * 1993-07-07 1995-05-16 Houget Duesberg Bosson Procede et dispositif pour rattacher deux fils dans un continu a filer.
DE4404538C1 (de) * 1994-02-12 1995-04-27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nspinnen einer Offenend-Spinnvorrichtung
DE59501816D1 (de) * 1994-05-13 1998-05-14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Trennung des Faserbandes an einer Faserband abliefernden Textilmaschine
JP4741346B2 (ja) * 2005-11-09 2011-08-03 新日本製鐵株式会社 丸形状材の外周表面温度測定方法
US9193559B2 (en) * 2010-02-26 2015-11-24 Zoltek Companies, Inc. Spliced carbon fiber tow and splicing method
CN104099694B (zh) * 2014-07-15 2017-02-01 浙江华孚色纺有限公司 一种涡流纺纺制ab纱的方法
CN210237886U (zh) * 2019-03-08 2020-04-03 武汉裕大华纺织服装集团有限公司 并条机快速供料系统
IT201900021258A1 (it) * 2019-11-15 2021-05-15 Hayabusa S R L Dispositivo di giunzione di fili tessili e relativo metodo di giunzione

Family Cites Families (3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608725A (en) * 1950-10-06 1952-09-02 Dominion Textile Co Ltd Sliver piecing device
CH302113A (de) * 1952-05-24 1954-10-15 Dominion Textile Company Limit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nsetzen eines Faserbandes.
SU135792A1 (ru) * 1960-02-27 1960-11-30 А.И. Бузюк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 непрерывной подачи лент к ленточным, гребнечесальным, ровничным и т.п. текстильным машинам
CH383228A (de) * 1960-12-07 1964-10-15 Rieter Ag Maschf Selbsttätige Bandeinzugsvorrichtung
US3339362A (en) * 1966-07-05 1967-09-05 Du Pont Method of joining strands
US3626440A (en) * 1970-03-17 1971-12-07 Maremont Corp Yarn-piec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with yarn collation by vacuum
CH546286A (it) * 1971-06-22 1974-02-28 Montecchi Federico Dispositivo per l'alimentazione automatica di nastri di fibre tessili raccolti in vasi a macchine operatrici quali pettinatrici, stiratoi, mescolatrici.
DE2300967A1 (de) * 1973-01-10 1974-07-11 Krupp Gmb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erzeugung von garnen aus fasern unterschiedlicher eigenschaften in einer offen-endspinnmaschine
GB1490756A (en) * 1974-04-03 1977-11-02 Vyzk Ustav Bavlnarsky Method of and apparatus for open-end spinning yarns from staple fibres
DE2518224C2 (de) * 1975-04-24 1986-01-30 W. Schlafhorst & Co, 4050 Mönchengladbach Vorrichtung zur Überwachung der Faserbandzufuhr an einer OE-Spinnmaschine
DE2536435C2 (de) * 1975-08-16 1984-02-23 W. Schlafhorst & Co, 4050 Mönchengladbac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uswechseln von Faserbandbehältern
FR2345381A1 (fr) * 1976-03-26 1977-10-21 Bulla Beatrice Ratelier a pots pour l'alimentation de machines de traitement de rubans de fibres textiles
IT1079544B (it) * 1977-01-27 1985-05-13 Bulla Beatrice Perfezionamento apportato alle rastrelliere a vasi per l'alimentazione di nastri di fibre tessili a macchine operatrici
DE2614182C2 (de) * 1976-04-02 1985-03-28 Stahlecker, Fritz, 7347 Bad Überkingen Zuführeinrichtung für Offenend- Spinnaggregate
DE2646313C2 (de) * 1976-10-14 1986-07-03 W. Schlafhorst & Co, 4050 Mönchengladbac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uswechseln von Faserbandkannen
IT1108736B (it) * 1978-03-30 1985-12-09 Bulla Beatrice Perfezionamento apportato alle rastrelliere a vasi per l'alimentazione di nastri di fibre tessili a macchine operatrici
JPS5767466A (en) * 1980-05-05 1982-04-24 Commw Scient Ind Res Or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joining thread together
CH646210A5 (de) * 1980-07-23 1984-11-15 Zellweger Uster Ag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r erzeugung einer verbindung von faserverbaenden.
AU558852B2 (en) * 1981-11-04 1987-02-12 Savio Spa Splicing yarns
IT1158133B (it) * 1982-08-03 1987-02-18 Savio Spa Procedimento per ottenere giunzioni tra fili
JPS5966526A (ja) * 1982-10-05 1984-04-16 Toyoda Autom Loom Works Ltd 結束紡績装置における糸継方法
IT1175077B (it) * 1983-03-28 1987-07-01 Savio Spa Procedimento per ottenere giunzioni tra fili
IT1218731B (it) * 1983-08-05 1990-04-19 Savio Spa Perfezionamenti al procedimento di giunzione meccanica di fili tessili, nonche' dispositivo adottante tali perfezionamenti
CS241603B1 (en) * 1983-10-17 1986-04-17 Pavel Vlcek Apparatus for communication of a spindless spinning unit with movable servicing apparatus
DE3342858A1 (de) * 1983-11-26 1985-06-05 W. Schlafhorst & Co, 4050 Mönchengladbach Druckluft-fadenspleissvorrichtung
DE3425345A1 (de) * 1984-07-10 1986-01-30 Trützschler GmbH & Co KG, 4050 Mönchengladbach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erzeugen einer gleichmaessigen, kontinuierlichen fasermenge
DE3501875A1 (de) * 1985-01-22 1986-07-24 Fritz 7347 Bad Überkingen Stahlecker Verfahren zum ansetzen eines neuen faserbandes bei einer oe-spinnvorrichtung
FR2576327A1 (fr) * 1985-01-24 1986-07-25 Alsacienne Constr Mat Tex Perfectionnement pour bras de rattacheur automatique
FR2584693B1 (fr) * 1985-07-11 1987-11-20 Schlumberger Cie N Dispositif pour l'alimentation d'une machine de preparation a la filature en une nappe de fibres textiles
DE3681233D1 (de) * 1985-09-04 1991-10-10 Howa Machinery Ltd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verbinden von vorgarn in spinnmaschinen.
DE3536580A1 (de) * 1985-10-14 1987-04-16 Mayer Fa Karl Selbsttaetige druckgas-spleissvorrichtung
CS277008B6 (en) * 1987-06-24 1992-11-18 Schubert & Salzer Maschinen Apparatus for stable fiber sliver automatic feeding
EP0310690A1 (en) * 1987-10-07 1989-04-12 Teresio Bottarelli Process for splicing fibres in strips, and a machine for feeding a textile machine incorporating such a process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77809B (zh) * 2006-11-08 2011-06-08 里特机械公司 用于牵伸机构的导条器
CN104411870A (zh) * 2012-07-10 2015-03-11 里特机械公司 具有牵伸机构和两个纤维材料容器的纺织机器
CN104411870B (zh) * 2012-07-10 2018-06-15 里特机械公司 具有牵伸机构和两个纤维材料容器的纺织机器
CN109695074A (zh) * 2017-10-20 2019-04-30 里特机械公司 具有用于中间存储纤维条的条存储单元的纺织机联合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S2034038T3 (es) 1993-04-01
EP0296546A1 (de) 1988-12-28
EP0296546B1 (de) 1993-09-01
CS277008B6 (en) 1992-11-18
CN1017911B (zh) 1992-08-19
US5105614A (en) 1992-04-21
EP0296547B1 (de) 1992-08-05
DE3873435D1 (de) 1992-09-10
EP0296547A1 (de) 1988-12-28
US4964267A (en) 1990-10-23
DE3883629D1 (de) 1993-10-07
IN172151B (zh) 1993-04-17
BR8803050A (pt) 1989-01-10
JPS6420333A (en) 1989-01-24
JPH0197227A (ja) 1989-04-14
US4838018A (en) 1989-06-13
CS425388A3 (en) 1992-04-15
US4970855A (en) 1990-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370A (zh) 纤维条自动喂给的方法和装置
CN1324177C (zh) 包芯丝制造装置和包芯丝制造方法
CN1028039C (zh) 在气流纺纱装置中连接纱线的方法和装置
US4893461A (en) Process and device for piecing with a spinning device operating with a pneumatic twisting unit
CN1239365C (zh) 连续地抽出长丝的方法及装置和长丝卷曲变形的方法及卷曲变形机
CN1118388A (zh) 自由端纺纱装置的接头的工艺及设备
CN1263572A (zh) 产生包芯纱的方法和纺纱机
CN106222820B (zh) 用于纱线重新成束的带有专用元件纺纱机的方法及纺纱机
CN1791544A (zh) 用于生产包覆弹力纱并自动更换喂纱线轴的方法和装置
CN1031265A (zh) 一种自由端纺纱装置和起动该装置的方法
CN1133907A (zh) 向纺织机械的卷绕装置供应空筒管的方法及装置
CN1354294A (zh) 纺纱装置
CN1405375A (zh) 气流纺纱机
CN1159493A (zh) 纺纱机的接头方法
CN1267592C (zh) 抑制气圈的纺纱方法和装置
CN1445394A (zh) 纺织方法及其设备
CN1165878A (zh) 纺纱机械的接头方法
CN210711878U (zh) 一种加弹机
CN85108915A (zh) 用于气流纺纱装置中纱线接头的方法及装置
JPH04316621A (ja) 糸の中間滞留装置
CN1252331C (zh) 纺纱机双皮圈牵伸装置用的皮圈
JP2004502053A (ja) 熱可塑性繊維で形成されたストランドの切断方法及び装置
CN209836403U (zh) 一种纺织用特种动物绒纤维分梳圈条成条设备
CN1619025A (zh) 一个自由端纺纱转杯中的纱线头的引入/移出装置
CN201850335U (zh) 通丝自动除糙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3 Decision
GR02 Examined patent app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