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265A - 一种自由端纺纱装置和起动该装置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由端纺纱装置和起动该装置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265A
CN1031265A CN88104982A CN88104982A CN1031265A CN 1031265 A CN1031265 A CN 1031265A CN 88104982 A CN88104982 A CN 88104982A CN 88104982 A CN88104982 A CN 88104982A CN 1031265 A CN1031265 A CN 103126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or
fiber
compressed air
pressure
check val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881049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7000C (zh
Inventor
厄尔温·布劳恩
埃伯哈德·格里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maschinenbau AG
Original Assignee
Schubert und Salzer Maschinenfabrik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chubert und Salzer Maschinenfabrik AG filed Critical Schubert und Salzer Maschinenfabrik AG
Publication of CN103126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6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700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700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4/00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 D01H4/48Piecing arrangements; Control therefor
    • D01H4/50Piecing arrangements; Control therefor for rotor spinning
    • DTEXTILES; PAPER
    • D01NATURAL OR MAN-MADE THREADS OR FIBRES; SPINNING
    • D01HSPINNING OR TWISTING
    • D01H4/00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 D01H4/04Open-end spinning machines or arrangements for imparting twist to independently moving fibres separated from slivers; Piecing arrangements therefor; Covering endless core threads with fibres by open-end spinning techniques imparting twist by contact of fibres with a running surface
    • D01H4/22Cleaning of running surfaces
    • D01H4/24Cleaning of running surfaces in rotor spinning

Abstract

自由端纺纱装置设有导向纺纱杯内表面的压缩 空气管道。该管道配置一个压力控制装置。该装置 包括并联的管道,其中一管道具有一个降压装置。在 接头过程的准备工作中,压缩空气以高的压力输送至 纺纱杯中以进行清洗。在开始将纤维导入纺纱杯之 前,压缩空气降至一个低值,而在纱线返回至纺纱杯 之前最终关断。

Description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有一个纺纱杯和一个压缩空气管道的自由端纺纱装置,该压缩空气管道用于当纺纱装置关闭时,为了清洗目的导向纺纱杯的内表面,而且该管道通过一个单向阀与压缩空气源相连通,本发明还涉及起动这种装置的方法。
人们已熟知可以将压缩空气供给自由端纺纱装置的纺纱杯以便对其中的碎线头和纤维进行清除(DE    28    11    960    Al和DE    27    35    311    Al)。经压缩空气流分离的碎线头和纤维通过抽吸空气排放出去。在另一种装置中(DE    27    25    105    Al)在实际接头工序重新开始之前,棉条送进开始和再停止以便将不适用于接头工序的纤维排放出去。这样一束在质和量上总是均匀的合成物就产生出来以开始纺纱。为了能够将这些暂时送入纺纱杯中的纤维能可靠地再从纺纱杯中排放出来,超压力保持在初始送进过程之后一直到实际接头工序的开始。此超压力只能设定为低值,这是因为否则会在初始送进过程中防止纤维进入纺纱杯内。这会导致接头工序的干扰。假如超压力太小,则所需要的用于分离污染物所要求的清洗效果就不能达到。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改进已知的装置和方法,一方面能够将纺纱杯上的纤维和脏物可靠地排放出去以彻底清洗纺纱杯,另一方面能够使一束总是均匀的合成物产生出来。
通过一个至少可以预调两个超压力的压力控制装置,其中一个或另一个超压力可以作为接头工序性能的一个函数施加于该单向阀。这样本发明的目的就已经达到。这样就能够在纱线断开之后将一股承受高的超压力的压缩空气流供给纺纱杯,压缩空气流将自收集槽聚集在纺纱杯内的纤维释放,以便通过产生纺纱真空的抽吸空气流的作用将纤维排放出去。由纤维形成的纤维环在此过程中能够被断开。根据收集槽与送出辊之间发生的纱线破断情况,纱线的较长或较短部分进入收集槽。供给承受高压的压缩空气流时,纺纱杯不是稳定的而是正在慢下来,因此作用于要排放的材料上的离心力在此时间内是降低的,但压缩空气仍能供给至收集槽圆周上的任何点上。纺纱杯进行清洗之后,用于接头工序的一束总是均匀的合成物将产生出来。其发生或由于是一个短暂的初始送进过程,即根据纺纱操作的需要从纤维送进开始保持一个固定的时间间隔,或靠纤维送进的初始连接,纤维最初防止进入纺纱杯,一直到接头过程需要,也就是在纺纱杯内进行纺纱操作的开始。在直到纤维送进纺纱杯开始的期间,在初始供给关断之后或纤维送进的初始连接之后,一方面纤维不应进入纺纱杯,而另一方面,应当防止位于开松辊壳体内的纤维在该壳体的一个不同点上,例如在送进装置区域内或者脏物排出口处离开。为此原因,当纺纱杯完成清洗之后的时间内要将压缩空气流以低压供给至纺纱杯。因此按照本发明的装置能够满足两方面的功能要求,一方面它能用于清洗纺纱杯。此外,它还能改进接头工序的工作。
压力控制装置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控制,以便能够在所要求的水平和所要求的时间将压缩空气供给至各个纺纱位置。按照一个具有优点的实施例,可提供一个压力传感器,它在压力控制装置与单向阀之间进行压力扫描,并通过一个时间延迟装置连接压力控制装置。这样一种压力传感器对压缩空气管道内的压力进行扫描,并当单向阀打开而产生压力降时就自动作出反应并经过该时间延迟装置控制该压力控制装置。
压力控制装置可有多种设计,可以具有例如可进行两级切换的降压阀。压缩空气的压力水平可以通过一个带有并联管道而其中一个管道是具有一个降压装置的压力控制装置进行非常精确地控制。较低的超压力是用这种降压装置进行确定的。
为了使该压力控制装置能够与其具体设计结构无关的进行简单的操纵,该纺纱装置最好是配置一个开关装置或者连接一个转换装置,它根据控制的要求与压力控制装置连通。这样一种开关装置可以分立地设置,例如为每个纺纱位置设置或者可以安置在一个维护装置上。它可移向单独的纺纱位置并因此为各纺纱装置提供一个开关装置。
当前,许多相似的自由端纺纱装置通常都是在纺纱机内相互紧靠在一起排列着。在此情况下,许多同样的自由端纺纱装置的单向阀都是按照本发明以其进口端连接至压力控制装置的并联管道上,该控制装置的降压装置可以通过一个开关装置插入单向阀的上游。这样各自需要的超压力就可以通过每个自由端纺纱装置以简单的方式进行控制。
按照本发明装置的简单设计,该装置特别适合于人工操作的自由端纺纱装置,该开关装置设计成一个换向阀,通过该换向阀则每个自由端纺纱装置的单向阀就可以与两个并联管道的一个或另一个有选择地进行连接。
为了达到按照本发明装置的设计要求,单向阀最好经过一个共用主管道连通压力控制装置。为了对各自要求的超压力进行选择,可在压力控制装置的并联管道和主管道之间设置一个换向装置,它由连接或可以连接个别自由端纺纱装置的开关装置起动。
不用换向装置,或者除了它之外,与带有降压装置的管道相并联安置的管道包括一个单向阀,在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中用于堵塞或释放高的超压力。
为了堵塞或释放较低的超压力,在降压装置与主管道之间设置一个单向阀或者一个分立的单向阀是有益的。它使供给至主管道的压缩空气根据任何原因的要求,也完全关断。为了使一个低容量阀用作跟随在降压装置后面的单向阀,保护此单向阀的一个止回阀最好是设置在主管道与单向阀之间以便堵塞或释放较低的超压力。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最佳实施例,压力控制装置连接一接头装置,接头装置可沿自由端纺纱装置移动。压力控制装置包括一个致动器,它可以联合个别自由端纺纱装置的单向阀和/或开关装置。这样一方面超压力可以由接头装置选至相关的要求水平,而另一方面,供给至纺纱杯中的压缩空气可以根据在每个自由端纺纱装置处运行的接头装置所要求的瞬间再一次释放和停止。
假如设置几个运行的接头装置,有可能发生由一个接头装置控制的接头工序需要采用较高的超压力,而由另一个接头装置控制的另一接头工序要求采用较低的超压力。由于超压力不能同时引入共用主管道内,接头装置可以经过一个共用控制装置进行联接,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一个接头装置的致动器在任何时间都是起作用的。但是另外,对每个运行的接头装置可以配置一个分立的主管道。
如果设置几个分立的主管道时,为了使每个主管道能够单个地充以较高的或较低的超压力,本发明的一个有优点的实施例建议最好是每个主管道在其进口端具有两个并联的管道,其中带有降压装置的一个管道连接在所有主管道上而另一个管道则具有一个用于每个主管道的分立的单向阀。
在一个位于纤维送进管道的进入孔的下游端棉条开松辊壳体的圆周侧壁上设有控制纤维流的可控制抽吸开口的装置中,一个阀优越地安置在产生纺纱真空的管道内以便帮助此空气流。这样则有可能在整个的纺纱杯清洗工作中(在此过程中纤维的送进停止)将由纺纱杯壁上分离下来的纤维和脏物抽吸掉。此后,当纤维的送进再一次清除时,但纤维不进入纺纱杯内,纺纱真空被关断,以便使纤维经过纤维送进导管的进口孔进入可控制的抽吸开口(见DE    34    41    677Al)。
原则上这种阀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控制,例如经过一个电气调整元件进行控制。为了产生在管道中的纺纱真空,此阀的控制装置优越地配合纱线脱开装置内压力辊的运动,该压力辊安置在一个回转杠杆上;该杠杆又设计成用于此阀的调整元件。该阀最好是设计成一个管式膜片阀。按照本发明通过提供一个带回转夹紧杠杆(该杠杆又与夹紧压力辊的杠杆相配合)的管式膜片阀得到一个紧凑的装置。
采用本发明的装置,接头过程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一种方法特别有利,即在接头工序的准备阶段,为了清洗纺纱杯,压缩空气以高压送入纺纱杯中并在随后,但在将纤维开始导入纺纱杯之前,降至低值,最后在纱线返回纺纱杯之前关断。这样,一方面可以使纺纱杯得以充分地清洗,而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在实际进行接头工序之前将纤维再一次很容易地排放出去。
在实际中,将纺纱装置的停车时间保持尽可能地短是较理想的。为此目的,由高的超压力值向低的超压力值的切换的瞬间不是刚性固定的,而是以待停止的纺纱杯的放慢特性的函数进行选择。当在大质量的纺纱杯情况下,对该纺纱杯允许长的放慢时间,而且由高的超压力向低的超压力切换只能在较晚的瞬间进行,一个质量较小的纺纱杯停顿下来的时间早得多,这样由于相应的由高的向低的超压力较早地切换而获得时间。
在纺纱杯的放慢阶段和随后的纤维送进的通过阶段,超压力的值可以很容易地根据试验确定,但已发现超压力的低值是在超压力的高值的10%与40%之间时是有好处的。
假如当纺纱杯放慢时由高的超压力向低的超压力的切换和反向切换进行一次或数次,则清洗效果可以进一步增强。
按照一个最佳方法,在纺纱杯已停顿下来之后,供给至自由端纺纱装置的纤维就导入纺纱杯内,而在接头工序之前的一个固定的时间范围内导入纺纱杯内的纤维送进再一次中断,而且在纤维供给至纺纱杯的整个过程中压缩空气保持在低压力值水平。由于纤维送进的短暂连接,在纤维送进的重新停顿与接头工序开始之间的时间周期可以完全固定,以便在接头的瞬间,纤维也具有一个限定的状态。如果纺纱杯的几何形状和作用于纺纱杯内的抽吸作用当纤维进行短暂的送进时也能保证该纤维可靠地由纺纱杯再次排放出去,则导入纺纱杯内的压缩空气的超压力在纤维的导入过程中,只能具有较低的压力值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以降低至零。
压缩空气的低压力值最好是保持在送入纺纱杯内纤维短暂供给完成之后直到纺纱杯重新运转开始时。这样则保证了在纤维送进已经关断后仍然位于开松辊罩套内,从而在纤维的短暂供给完成之后进入纺纱杯的纤维可以可靠地立即排放出去。
但是,按照本发明的方法的优点不仅仅是在接头过程之前纤维短暂供给至纺纱杯的情况。按照另一个具有优点的方法,在进入自由端纺纱装置的纤维供给已连接起来之后一直到接头过程进行之前,纤维不事先进入纺纱杯,而是利用一股抽吸空气流将纤维排放出去,当进行接头工作时通过阻止此抽吸空气流并同时中断进入纺纱杯的压缩空气的供给将纤维供给纺纱杯。在接头工序进行之前导入纺纱杯的压缩空气有助于抽吸空气流对纤维的排放,纤维不能到达纺纱杯,而是在到达纺纱杯之前的途中就被排放出去。由于通过停止该抽吸空气流并同时中断压缩空气进入纺纱杯的供给使该纤维只能供给纺纱杯,在接头工序开始时进入纺纱杯的纤维与在不中断的纺纱工序中供给纺纱杯的纤维没有区别。这样就在接合处获得显著地改进。
为了有助于将纤维在进入纺纱杯之前将它们由纺纱装置中发送出去,当纤维不进入纺纱杯而从自由端纺纱装置中排放出去的周期内将施加于纺纱杯的纺纱真空关断,并最晚与进入纺纱杯的压缩空气供应中断的同时,再重新连接。可以将进一步影响纤维流的纺纱真空逐渐释放和/或关断。
在例如纱线断开所需的接头工序中为了立即利用高的超压力,纺纱杯可不延迟地停止。在接头工序中进入纺纱杯的压缩空气供应中断以后,如果高的超压力再次提供使用,而不要进入纺纱杯是有利的。这样,重新建立高的超压力所需的时间耗费就不存在了。其优点是假如接头工序是进行监控的,而且当接头失败时新的接头工序的准备可以立即开始。
本发明一方面能够使纺纱杯进行简便,有效地清洗从而能够持久地保证纱线的高质量。另一方面本发明能够防止纤维在不合适的时刻存留在纺纱杯中,以便在接头工序进行之前可靠地保持着纺纱杯内没有纤维。这样置于纺纱杯内用于接头工序的纤维量就可以精确地确定,并导致限定的接头。本发明同样对接头的质量和细纱的质量进行了改进。为此目的所需要的装置是很简单的而且只需要很小的空间。此外,由于减少了空气的消耗,经济上也是合算的。由于在本发明的一个具有优点的实施例中,只要求在主管道的起始点进行安装,因此该装置也可以安装在现有的机械设备中而没有任何困难,而且比较经济。
下面将参考几个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地描述:
图1是表示用于接头工序的准备和接头工序所需要的工作和开关过程的时间表;
图2是按照本发明的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图;
图3是适于实现本发明的方法的纺纱装置的一个横截面示图;
图4是图2所示装置的一个改进型的工作原理图,图中只有一个单一的主管道,用于多个纺纱装置。
图5是图4所示装置的一个改进型的工作原理图,其中超压力的各自的压力值是利用能够沿着纺纱装置运行的接头装置进行选择的;
图6是本发明的另一个改进型的工作原理图,其中的控制是通过一个运行的接头装置产生的;
图7是表示用于图1所示方法的一个改进型的工作时间表;
图8是本发明的装置的另一个改进型的工作原理图,其中压力控制装置是作为压缩空气管道中的压力降的函数进行控制的。
图9是显示一个自由端纺纱装置的横截面详细示图,其中纺纱真空度可以通过一个控制装置进行控制。
自由端纺纱装置的最重要部分将参照图3首先进行描述,图中显示一个纺纱杯式纺纱机的纺纱位置横向截面图。每个这种型式的纺纱位置设有一个纺纱杯1,开松成纤维90的棉纱条供给至该纺纱杯,纤维材料以细纱91的形式再一次由该纺纱杯中送出。
该纺纱杯1是以已知的方法安置在壳体10内,该壳体只是在图3中表示出并经过一个抽吸管道100连接至一个真空源上(未显示)。该壳体10是由一个罩101盖住,该罩又通过一个将纺纱部位上纺纱装置所有元件盖住的盖102支持着。在罩101内设有一个纱线提取管103,通过该管纱线91利用送出辊(图9:辊193滚筒192)送出去,然后将纱线供给至一个缠绕装置(也未显示)以便进行缠绕。该纱线91经过一个纱线自停装置11,该自停装置的传感器110在压缩弹簧111预应力下,对于纱线91是否存在纱线张力进行监控。
纤维送进导管12有一个区段120。导管的另一区段121是固定的,也位于罩101内并与纤维送进导管12的区段120在所示的位置上对准。纤维送进导管12与一个开松辊壳体13相通,该壳体只是一个示意图,并在壳体中以已知的方式安置有一个转动的开松辊130。
在开松辊130的前面设有一个送进装置14,如实施例中所示,该送进装置包括一个送进辊140和一个与它进行弹性配合的送进槽141。送进槽141可回转地安装在轴143上,该轴也可回转地支撑一个与送进槽141相配合工作的夹紧杠杆144。夹紧杠杆144可以其设计成夹紧元件145的一端与送进槽141相接触,这样就可以通过一个处于送进辊140另一侧的压缩弹簧142的作用,将送进槽141向着送进辊140的方向回转而这样则将该送进辊与送进槽141之间的棉条9夹紧。该夹紧杠杆144在其夹紧元件145与回转轴143之间具有一个用于棉条9的导向棉箱146。
夹紧杠杆144在其远离夹紧元件145的端部147处连接至一个电磁铁15的电枢150上。该电枢150在其远离电磁铁15的一端带有一个用于携带夹紧杠杆144的一个携带环151。一个压缩弹簧152安置在电磁铁15与夹紧杠杆144之间,并当电磁铁15落下时,将夹紧杠杆144和其夹紧元件朝着棉条9进行回转。
在盖102上,设置有一个开关按钮148,利用该按钮可以跨越纱线自停装置11,而电磁铁15可以在独立于该纱线自停装置11的传感器110的瞬时位置的情况下进行致动。
用一个或更多的开口20导向纺纱杯1内表面的压缩空气管道2也安置在罩101内。一个由盖102支持着并可以通过控制杠杆3进行致动的单向阀21设置在压缩空气管道2内。
控制杠杆3连同盖102一起搁在一个公用枢轴104上,并通过在下面将进行更详细地描述的一种方式在盖102向外的方向上被加载。一个通过安置在盖102上的压缩弹簧31被压向控制杠杆3的开关按钮30以在控制杠杆3的纵向,即按照图3的竖直方向可动地安装在盖102上。控制杠杆3在其面向开关按钮30的端部具有一个凹槽32,开关按钮30可以用一个伸出爪300啮入凹槽。该伸出爪300在其面对着控制端的一侧(在图3的右边)具有一个上升斜坡301,以便使控制杆3能够进入图3所示的位置而不需要控制开关按钮30的提升。
控制杠杆3在其枢轴104附近具有一个控制凸轮33,一个安置在双臂中间杠杆34的端部的圆柱体340与该凸轮配合工作。该中间杠杆34通过其自由端341连接在一个拉杆35上,该拉杆在其远离中间杠杆34的端部支撑着一个制动器350,该制动器在控制凸轮33克服拉伸弹簧351作用的影响下,与支承着纺纱杯的轴16隔开一定距离。
图2是显示一个双侧自由端纺纱机的一部分的工作原理图,从机侧Ⅰ显示若干同样的纺纱位置A,B,C…,从机侧Ⅱ显示若干同样的纺纱位置A′,B′,C′…。
如在纺纱位置A的举例中所示,每个压缩空气管道2是经过单向阀21(见图3)连接至一个压力控制装置4上,该控制装置又连接至压缩空气源40上。位于各个纺纱装置A,B,C…和A′,B′,C′…的单向阀21前面的压力控制装置4,在每个纺纱位置A,B,C…和A′,B′,C,…都具有各自的换向阀22,该阀的出口端连接至一个相关的单向阀21的进口端。每个换向阀22是经过一个连接管道50连接至一个管道5上并经过一个连接管道60连接至管道6上。管道5用作供给承受较高压力的压缩空气而管道6用作供给承受较低压力的压缩空气。其他的纺纱位置B,C…和A′B′,C′,…的换向阀22也都连接至管道5和6上。
在连接压缩空气源40的第一管道部分41内,压力控制装置4设有一个减压阀42,该阀建立起作用于管道5内的高的超压力。管道部分41在此减压阀42的出口处分叉成两个上述的并联管道5和6,管道6带有一个降压装置43,该装置也设计成如图2所示的减压阀。这种降压装置43确定管道6的低压力。
在图2所示的自由端纺纱装置中,各个纺纱装置A,B,C…和A′B′,C′,…的单向阀21都是经过各自的换向阀22在进口侧连接至压力控制装置4的并联管道5和6上。换向阀22形成开关装置7,利用装置7可以将管道5或6有选择地连接至每个纺纱位置A,B,C…和A′B′,C′,…的压力控制装置4的上游端。
现在对该装置的结构已进行了描述,下面将参照图1对接头方法进行描述。图1以各个叠加的曲线表示纺纱杯速度nR,送入纺纱杯1的压缩空气供给pR,在单向阀21的上游端的压缩空气管道2内可以利用的压缩空气PL,纤维供给QF以及线在返回或送出方向上的运动VG。时间t以水平坐标表示。纱线断开的发生是以FB表示。VA表示接头过程SA的准备,VF是一个限定的线束的准备,RR为纺纱杯的清洗和FA为能够探查接头工序已成功或失败所需时间周期。另外的细节将在下面结合工序的描述提供。
如图3中所示,纱线自停装置11的传感器110在正常的纺纱工序中,通过纱线的张力对着压缩弹簧111的作用保持在其回转位置上。现在如果纱线断开FB发生了,则纱线91放开传感器110,这时该传感器就靠压缩弹簧111的作用被导入其端部位置,纱线自停装置11在电磁铁15的作用下直接停止纤维供给QF。因此夹紧杆144以已知的方式与棉条9相接触而且送进槽141转离送进辊140。
当一个纱线断开FB发生时,通过停止缠绕装置(未显示),则纱线自停装置11也将纱线91停止。
由于发生纱线断开FB的结果,纱线自停装置11也触发一个信号,表示接头工序必须在此纺纱位置,例如在纺纱位置A上进行。信号通过在每个纺纱位置A,B,C…或A′B′,C′,…上设置的一个信号灯(未显示)作出显示。这时操作者走向此纺纱位置A并克服压缩弹簧31的作用推动开关按钮30以便伸出爪300释放控制杠杆3,这时由于拉伸弹簧351的作用,则杠杆3就回转至盖102的外面(由此向着图3的右边)。圆柱340沿着控制凸轮33运行,以便使拉杆35随着由拉伸弹簧351所产生的拉力带动制动器350靠在轴16上。这样纺纱杯1就减速一直到停止(见图1中的纺纱杯速度nR)。
如图1所示,承受高压力的压缩空气通过压缩空气管道2内换向阀22(在单向阀21的上游端)的一个合适的开关位置事先已经进行准备。在控制杠杆3已被释放之后,并已回转至盖102的外面,则控制杠杆3就释放单向阀21的开关销210以便使压缩空气这时在压力作用下进入纺纱杯1(见压缩空气PRH)。此压缩空气PRH将位于仍在转动的纺纱杯1中的纤维环92吹开。当纺纱杯的速度慢下来时,离心力最终就变得很小以至作用在抽吸管道100内的抽吸空气能够吸住显露出来的纤维环92和由开松圆筒随后供应的纤维90。如表示纺纱杯速度nR的曲线所示,直到纺纱杯1停转所需的时间是不同的,该时间决定于纺纱杯的质量大小。压缩空气pR也必须按照相对应的不同长短时间(见PRH)进行供给,为此原因,由高的超压力至低的超压力的切换瞬间是作为纺纱杯1放慢特性的函数进行选择的,如图1所示,这样以便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纺纱杯1一经停止,则压缩空气供给PR通过致动换向阀22的驱动元件220就切换至低超压力(见压缩空气PRN)。这时压缩空气就流经仍打开的单向阀21以稍许的超压力流入纺纱杯1中。一经换向阀22以这种方式被转换,电磁铁15就通过开关按钮148进行致动,这样就使夹紧杠杆144和其夹紧元件145转离送进槽141,并再一次释放棉条9。由于送进槽141再一次趋近送进辊140,棉条9就再一次供给至开松辊130并藉其开松成为导入纺纱杯1内部的纤维90。由于作用在压缩空气管道2内的超压力,纤维90就立即旋转起来并防止停留在尚处于静止状态的纺纱杯1内。纤维90被立即吸出纺纱杯1并通过存在于抽吸管道100内的真空排放出去。在纱线断开FB之后变得无用的棉条9部分藉纤维9导入纺纱杯1而被带走。
在一个带走这些棉条9无用部分的足够长的时间周期之后,纤维送进QF通过释放用于电磁铁15的开关按钮148则再次停止,因此向着开松辊130的纤维发送通过夹紧棉条9和将送进槽141转离送进辊140而再次中断。
送进装置14一经停止,但在接头工序SA之前开始,进入纺纱杯1的压缩空气供给PR就再次关断(见压缩空气PRO)。为此目的,控制杠杆3再次抬起,并压入图3所示的装置的盖102内。在此过程中,控制杠杆3致动开关销210并由此中断进入纺纱杯1的压缩空气供给。控制杠杆3以其上端对着开关按钮30的连续斜面301运动,并将它稍微抬起一直到伸出爪300与控制杠杆3内的凹槽32相啮合并将它固定在所显示的位置上。
当控制杠杆3转回来进入图中所示原始位置时,则制动器350再次释放纺纱杯1的轴16,这时该纺纱杯就加速至其工作速度(见纺纱杯速度nR)。
实际的接头过程是与纺纱杯的这种加速是同步进行的。接头工序也以下述方式适应纤维暂时送进QF纺纱杯1的中断瞬间,即从纤维暂时送进QF纺纱杯1的中断一直到纤维送进QF纺纱杯的再连接经过一个固定的时间tF。因此纤维的送进在接头的瞬间处于限定的状态。
控制杠杆3刚刚返回图3所示的原始位置之后,换向阀22就按照图1所示进行切换,以便使承受高压的压缩空气在位于单向阀21的上游端的压缩空气管道2的部分再次利用。
与纤维送进QF的重新释放同步,纱线91返回至纺纱杯1并在一个短暂的停留时间(见纱线运动VG)之后,再次由纺纱杯1去除。
在接头工序完成时,对该装置在时间周期FA内就是否已成功地建立起接头过程进行检查。如果是,则纺纱位置A继续以生产速度运行。否则,接头过程SA要重复进行,如在单个曲线内的断开线所示。由于压缩空气在利用时已具有高值(见压缩空气PLH),并且换向阀22事先已经切换,用于下一次的接头工序的准备阶段VA就可以立即开始。
由于在纺纱杯1中由高的超压力向低的超压力的过渡(见压缩空气PRH和PRN)只决定于可利用的超压力(见PLH和PLN),这种过渡与压缩空气的供给pR和压缩空气的利用pL是一致的。
由图1示出,在包括纺纱杯清洗阶段RR在内贯穿用于接头过程的整个准备阶段SA,压缩空气被输入纺纱杯1。在纺纱杯清洗过程R中,一直到纺纱杯停止转动之后,压缩空气是以高的超压力,例如6巴,输送至纺纱杯1内。这样,如上所述,纤维环92就被吹开并连同单个的纤维90一起由纺纱杯1抽吸掉。为了随后的纤维暂时送进QF,则压缩空气降低至低值,例如1至2巴。超压力是这样计算的,即一方面纤维90在经由开松辊壳体13进入纤维送进导管12时没有阻碍,而另一方面要防止停留在静止的纺纱杯1内。这样就保证没有纤维90围绕着开松辊130旋转几次,并能够附着在送进装置14的区域内或者附着在开松辊壳体13内,因为在接头过程SA中当纤维送进QF再被释放时,它能够防止纤维连同新供给开松辊130的纤维90进入纺纱杯内。并能够影响接头过程的成功。
如果脏物分离开口17设置在开松辊壳体13内的送进装置14与纤维送进导管12之间,如图3所示,则超压力是这样计算的,即它不能对开松辊壳体13的内部产生有害作用,因而没有纤维90经过脏物分离开口17离开开松辊壳体13。
已经发现,在输送至纺纱杯1内的压缩空气流的低值超压力PRN,相对于用于纺纱杯清洗过程RR超压力(PRH)仅仅是10%至40%。低的超压力值(PRN)决定于各种因素,如开松辊130的速度,在抽吸管道100中的真空度,壳体10和纺纱杯1的几何形状等。
如图1中的时间tF和tF′所示,纤维送进QF相对纺纱杯速度nR的增加可在不同时间释放,在这种情况下,时间tF′是一个固定时间。在准备VA接头操作时纤维暂时送进QF的关断和接头过程SA中纤维送进QF的再连接之间的固定时间t或t′中为了防止纤维90不希望的停留在纺纱杯1内,超压力至少要在中间的纤维送进QF周期内保持一个低值(PRN)。如果能够保持着以低的超压力的压缩空气供给,甚至在这种纤维暂时送进QF完成之后一直到纺纱杯1重新开始工作时也保持这种低压力值是比较理想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在纺纱杯1再起动前,压缩空气供应PR可以中断,作为各别情况的函数,如果不需考虑这样一个事实,即纤维90或者不能接受的大量纤维90仍在进入纺纱杯1。纱线的返回或纱线送出的重新开始(见纱线运动VG)以及纱线91在纺纱杯1内停留的时间都可根据材料,纺纱杯速度nR等变化。
由于采用上述方法的结果,纤维由送进装置14进入纺纱杯1的均匀输送和用于接头过程SA的纤维送进QF的可控制的开始都获得保证。虽然,接头工序的失败不能永远排除,例如当进行接头阶段,是由于进入纺纱杯1的脏物颗粒所造成的。因此要对接头过程SA进行监控。为此目的,对纱线91是否存在进行监控可能就足够了。但是,也可采取措施检查纱线91中的接头的质量和与预定的设定值的偏差。如果接头过程被认为已经失败,则通过控制纱线自停装置11;如图1所示,或者另一个纱线自停装置(未显示),一个新的接头工序的准备VA就立即开始。在此过程中为了避免时间损失,当完成将压缩空气供给PR进入纺纱杯1之后,即在按照图1所示方法在接头过程S时,就立即将超压力由其低值PLN转换成高值PLH。由于进入纺纱杯1的压缩空气供给PR在致动单向阀21的这一瞬间已经中断,这样,高的超压力只是作准备而不进入纺纱杯1。
压缩空气PL准备好的过程可以根据换向阀22的设计由各种方法进行控制。如果驱动元件220,例如已设计成一个电磁铁,一个开关元件,利用这些则驱动元件220就可以进行控制,就可以安置在例如缠绕装置上。这是非常理想的,因为对于人工操作的纺纱装置,操作者总是要在开始时将筒管提起来然后再将它放下去。
图2显示一个用于固定高的和低的超压力(PLH,PLN)的设计成各自的减压阀(见减压阀42或降压装置43)的元件。显然也能以不同的方式将所要求的压力固定住,例如采用中继阀,在那种情况下,所要求的超压力就可以取自管道线路或者取自这种中继阀上游端的管道。
如图2和图4进行对比所示,用于固定低的超压力的元件可以与确定高的超压力(PLH)(图2)的元件串联设置或者用于确定高的和低的超压力的两个元件(42,43)也可以相互并联设置(图4)。
图2显示一种装置,在该装置中一种分立的换向阀22设置在每个单个的纺纱位置A,B,C…或A′B′,C′,…上。这对于用作只含有一个单一纺纱位置或几个纺纱位置的试验装置是特别有好处的。但是,不需要在每个纺纱位置上分别设置这样一种换向阀22。如图4所示,假如在整个装置中只设置一个换向阀23就足够了。这种换向阀23具有一个电磁驱动器230,该驱动器可以由每个纺纱位置A,B,C,D…或A′B′,C′,D′…进行控制。
带有各单个纺纱位置A,B,C,D…和A′B′,C′,D′的单向阀21的压缩空气管道2从主管道24分支出来。主管道24连接换向阀23的出口端。因此单向阀21就经过一个在换向阀23的出口端开始的一个公共主管道24连接至压力控制装置4的并联管道5和6上。
用于高的和低的超压力的两个管道5和6都连接至换向阀23的两个进口侧,管道6以前面所描述的方式设有一个减压装置43。与图2中的设计相反,根据图4,用以确定超压力的减压阀42或另外合适的装置设置在管道5内而不是在连接两个管道5和6的共同的上游端的管道41的一部分内。
为了对电磁铁230进行控制从而对换向阀23进行控制,每个纺纱位置A,B,C,D…和A′B′,C′,D′…配置一个开关装置7。这种开关装置7以这样一种方式进行安置,即它使各相应的纺纱位置的超压力能够利用就足够了。这样一种开关装置7可以为每个纺纱位置A,B,C,D…或A′B′,C′,D′配置,或者要不然就是为两个或更多的纺纱位置一起进行配置。
图4显示出控制换向阀23的两种不同方法。
在机侧Ⅰ,一个设计成换向装置36的开关装置7为每两个纺纱位置A和B,C和D,…一起进行设置而且在一端位置上以下述方式对电磁铁230加负载,即换向阀23对主管道24填充以承受高压力的压缩空气(PLH),而在另一端位置以下述方式填充换向阀23,即换向阀23向主管道24提供以承受较低压力的压缩空气(PLN)。
在机侧Ⅱ,对纺纱位置A′B′,C′,D′…在每种情况下,配置一个分立的开关360或361作为开关装置7用于以高或低的超压力加载主管道24。
上述描述显示出该方法以及装置都可以各种方式进行改进,更详细地说以同等物或其它的组合结构来替换个别的附件。尽管该装置已参照相当专门的实施例(图3)进行了描述,其它各种元件都可以用来控制压缩空气流和纺纱杯1的速度。特别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设置一个相对于盖102是可动的控制杠杆不是必需的。如果需要,单向阀21也可以直接进行致动。同样地,一个电气控制制动器可以用以代替用于纺纱杯1的机械控制制动器230。
下面将参考图5对另一个实施例进行描述。虽然参照图2和图4所描述的装置都是专门为接头工序的人工控制设计的,图5显示出这种装置同样适合于自动控制。带有一个用于控制接头工序的接头控制装置370的能够沿着机侧Ⅰ或Ⅱ运行的接头装置37是为图5所示机侧Ⅰ和Ⅱ的每一侧设置的。这种接头控制装置370经过一个致动器,例如经过一个控制销或类似装置(见工作连接器371)以一种合适的方式连接至开关销210上,如果接头装置37停止以进行在纺纱位置A,B,C,D,E,F…或A,B′,C′,D′,E′,F′,的接头工序。这种工作连接器371在完成接头工序之后再次释放。
这种工作连接器371可以包括一个致动器,例如一个抬起开关按钮30的杠杆以便释放控制杠杆3,和一个销轴以便在稍后将控制杠杆3返回其原始位置。单向阀21就是这样如前面所述方法致动。一种用机械,电气,或其它方式如不接触控制单向阀21的装置,在纺织机的一端设置一个计算机的情况下可以用作致动器。
如图4所示的压力控制装置4可以为主管道24内的压缩空气PL进行准备,在此情况下,电磁铁230可以由运行的接头装置37进行控制。这样,则接头装置37就控制着图4所示的换向装置36或开关360和361,而且它本身就构成开关装置7并以下述方式连接至一个具体的纺纱位置A,B,C,D,E,F,…或A′B′,C′,D′,E′,F′…上,即它实现这一纺纱位置的运转,并与它进行机械的和/或电气的配合。
图5显示一个改进的压力控制装置4,其中用于堵塞或释放高的超压力(PLH)的一个单向阀51设置在管道5内,而一个降压装置43仍然设置在并联的管道6内。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这一降压装置43保持与主管道24的连续连接,而在管道5内的单向阀51控制着主管道24与管道41部分之间的连接情况。单向阀51是利用一个电磁铁510进行控制,该电磁铁又连接在位于机侧Ⅰ和Ⅱ的接头装置37上。为了防止接头装置37对电磁铁510输送不同的控制指令,一个互连两个接头装置37功能的控制装置52设置在两个接头装置37与电磁铁510之间。此控制装置52是以这样的方式使两个接头装置37同步工作,即在一个给定的时间内只有一个接头装置37是起作用的,而且这两个接头装置37完成其接头工作在时间上交错的,因此,往待使用的纺纱杯1的压缩空气供给PR是在接头工序的同步中时间的交错下发生的。
单向阀51在所要求的时间释放高的超压力PLH,而来自管道6必定被释放的低的超压力PLN不能够作用于主管道24。如单向阀51是关断的,则低的超压力PLN只作用于管道6内。
图6是显示在接头过程SA的准备阶段VA和实际接头过程SA中,用以控制纺纱杯1的超压力的另一个改进型。压力控制装置4仍然包括两个管道5和6,一个减压阀42或一个不同的降压装置,然后是一个安置在管道5内的单向阀51。单向阀51仍然由接头装置37进行控制。
一个降压装置43,该装置例如仍设计成一个减压阀,其下游,一个单向阀61和一个止回阀62安置在管道6内。该单向阀是由一个电磁铁610进行控制,该电磁铁也连接至接头装置37上。电磁铁510和610以下述方式经过接头装置37的接头控制装置370耦合起来,即用于高压的单向阀51或用于低压的单向阀61交替地使压缩空气流过。安置在主管道24与单向阀61之间的止回阀62保护着单向阀61,但并非必须设置。但是,它所提供的好处是可以将单向阀61设计得小些,因为施加于主管道24上的高压力PLH可以通过该止回阀62与单向阀61断开。
假如为两个机侧设置的不只是一个用以操作纺织机的Ⅰ侧以及Ⅱ侧的单一运行的接头装置37,而是在纺织机Ⅰ侧和Ⅱ侧每侧分立的接头装置37,则提供一个如图5所示的控制装置52是必需的,以便实现对仍然连接在纺织机Ⅰ和Ⅱ两侧的主管道24内的超压力PL进行可靠的和不受干扰的控制。
如果分立的接头装置37是为纺织机的Ⅰ和Ⅱ两侧而设置的,图6是显示超压力的另一种控制方法。为了使Ⅰ,Ⅱ两侧相互间完全独立地进行工作,按照此实施例每个接头装置37配置有其自己的主管道24或24′。为此目的,一个压力管道5′在减压阀42与单向阀51之间的管道5分支出来,和一个管道6′由在降压装置43与单向阀61之间的管道6分支出来,如图6所示。管道5和6一起通向主管道24,而它仅划归于纺织机的Ⅱ侧,而管道5′和6′是通向设置在纺织机Ⅰ侧的主管道24。管道5′含有一个由电磁铁510′控制的单向阀51′,而管道6′则含有一个由电磁铁610′控制的单向阀61′。电磁铁510′和610′都连接在为纺织机Ⅰ侧设置的接头装置37的接头控制装置370上。由于压力控制装置4的这种设计,纺织机的Ⅰ和Ⅱ两侧的主管道24和24′可完全独立于分别连接在纺织机的Ⅰ或Ⅱ侧的接头装置37进行控制,因此这两个接头装置37的工作的同步性就无必要了。这样每个主管道24或24′具有两个并联管道5和6或5′和6′,它们的一个管道5,5′具有其各自的用于每个主管道24,24′的单向阀51,51′。另一个管道6,包括降压装置43在内,共同连接至所有主管道24,24′上。如有需要,可以为每个管道6,6′设置一个分立的单向阀61,61′,即在降压装置43与主管道24,24′之间。这种单向阀具有堵住或释放低的超压力的目的。
如果出于某种原因,在必要时也可以通过采用单向阀51和61或51′和61′将进行压缩空气PL的准备完全关断。
同样地,如图6所示用于纺织机的Ⅰ和Ⅱ两侧的以不同方式分开的各纺纱位置组也可以通过一个有关的接头装置37进行控制,每组有自己的主管道24,24′…,相应的单向阀51,51′…,任选的61,61′…,与其配合工作的电磁铁510,510′…或610,610′。
控制真空的另一种方法如图8所示。用于在一排或两排纺纱位置A,B,…或A′B′,…(纺织机Ⅰ和Ⅱ侧)上的各单向阀的一个公共主管道24仍显示在图8中。一个根据控制的要求连接时间延迟装置的压力传感器45经过管道44连接主管道24。该时间延迟装置46又根据控制的要求连接压力控制装置4的驱动装置420。
压力控制装置4可以设计成各种结构形式,例如也可以如图2或图4至6所示的形式。另外,压力控制装置可以适于采取各种开关位置,以便相应地提供所要求的压力。
如果单向阀21在一个纺纱位置A,B,…或A′B′,…打开,从而使压缩空气PR供给至纺纱杯1,则在主管道24中就产生一个压力降。这种压力降被一个连接在主管道24的压力传感器45进行扫描,并向时间延迟装置46发送一个开关脉冲。这时时间延迟装置46传输至压力控制装置4的驱动装置420一个开关脉冲,以便使压力控制装置4将承受高超压力的压缩空气PLH供给至纺纱杯1。在一预定的时间之后,该时间延迟装置46就促使压力控制装置4将超压力降低至低值PLN。然后,单向阀21连同接头过程一起关闭,如前面所示。该压力控制装置4,也在时间控制装置46的控制下,随后释放承受高的超压力的压缩空气PLH至主管道24的供给,由于单向阀21已关闭因此在主管道24内可以再次建立起一个高的超压力。这一过程一经发生则压力控制装置4就关断进入主管道24的压缩空气PR的供给。如果这时单向阀21在一个稍晚的瞬间在任何一个纺纱位置A,B…或A′B′…上打开,则一个高的纺纱超压力立即可以利用。
如上所述,当纺纱杯1慢下来时,压缩空气以高的超压力PRH送入纺纱杯1。在最后所描述的过程中,则超压力是在一个单向阀21打开之后,在其被压力控制装置4释放后再次上升之前,开始下降。两个压力脉动就是这样在纺纱杯的内表面上产生的,而且简化了附着的纤维90和脏物颗粒的分离以及纤维环92的断开。如果需要,当纺纱杯慢下来时,这种效果可以通过由高的超压力向低的超压力的几次转换和再返回予以增强。
在最后所描述的装置情况下,压力控制装置4也设计成这样的,即至少两个不同的超压力PLH,PLN可以预调而其中一个或另一个超压力可以被要求作为接头工序性能的一个函数供给单向阀21。
在参照图7的改进方法进行描述之前,再进一步参看图3,图3显示一个位于环绕着在纤维送进导管12的输入开口后面的开松辊130的开松辊壳体13的圆周侧壁内在纤维输送方向上(箭头P)的辅助抽吸开口8。该辅助抽吸开口8连接在一个抽吸管道80上,该抽吸管道在远离辅助抽吸开口8的一端设计成一个连接嘴81。一个带有抽吸管道(未显示)的接头装置37(见图5和图6)可以连接至此连接嘴81上。该连接嘴81含有一个挡板活门82,该活门通常是在开松辊壳体13内的真空作用影响下处于关闭位置。但是,如果接头装置37通过一个抽吸管道(未显示)连接至连接嘴81上而且假如将真空由接头装置37施加于抽吸管道80时,则挡板活门82就打开,因此真空也在辅助抽吸开口8内起作用。
可以利用一个改进的接头方法,藉此纤维90也可以一个限定的方式供给至用于接头过程的纺纱杯1中。
当一个纱线断开FB时,纤维送进QF也通过这种方法首先停止送进,而同时纱线91是通过停止缠绕装置(见纱线运动VG)停顿下来的。当纺纱杯1减速(见纺纱杯速度nR)时,则压缩空气在高压力下(压缩空气PRH)输送至纺纱杯1内,以便吹开纤维环92,因此可以通过作用在抽吸管道100内的抽吸空气流由壳体10内将它排放出去。在纺纱杯清洗RR之后,超压力就减至一个低值(压缩空气PRN)。然后通过向抽吸管道80施加一个真空在辅助抽吸开口8处就产生一个真空度(AH)。纤维送进QF就在此后不久被转换了。由于超压力(压缩空气PRN)(尽管较小)供给至纺纱杯1而且真空度AH施加于辅助抽吸开口8,通过送进装置14供给至开松辊130的纤维90被防止进入纤维送进导管12并由此防止进入纺纱杯1。而纤维藉与开松辊130一起回转的空气流经过纤维送进导管12的进入口导向辅助抽吸开口8并经过抽吸管道80进入接头装置37。
在与接头过程SA的同步中,即与纺纱杯1的起转(见纺纱杯速度nR)和纱线91返回和送出纱线的重新开始(见纱线运动VG)的同步中,在开松辊壳体13内的流动条件是这样变化的,即这时纤维90再次进入纺纱杯1内。这种流动状态的变化是通过将接头装置37内的真空AH关断造成的,因此真空不再施加于辅助抽取开口8。在这同时,由于在抽吸管道80的真空被关断,送入纺纱杯1的压缩空气供给PR中断(见压缩空气PRO),因而通常在壳体10内由抽吸管道100产生的纺纱真空再次作用于纺纱杯内。由于事先由接头装置37产生的抽吸流已经停止而且送入纺纱杯1的压缩空气PR的供给已同时中断,纤维90因此进入纺纱杯1中。由于纱线91接合起来之前纤维送进QF再次开始,所有在纺纱装置停顿时变为无用的纤维90都在接头过程之前已经排放出去,因此只有完整的纤维90供给至纺纱杯1内用于接头过程SA
如图7所示并对照图1,纺纱杯1可以各种方法一步或二步达到生产速度。接头方法也可以根据各个程序的步骤和实现接头过程的各种组件的起动以各种方式进行改进,在接头过程S进行中在所有情况下,符合规定质量要求的纤维90始终是可以利用的。
采用参照图7所述类型的接头方法后,通过对抽吸管道80内的真空AH和对压缩空气管道2内的超压力PR的相应控制来控制纤维流一般是足够了。但是,为了成功地使抽吸管道80具有一个很小的真空度AH,如果通常作用于壳体10内的纺纱真空度AS在当纤维90不进入纺纱杯1和当送进装置14是连通的时间周期内被关断是有好处的。为此原因,根据图3,可以将纺纱真空AS进行适当地连通或关断的一个阀18安置在管道100内,通过该管道在壳体10内可以产生一个纺纱真空AS。如果提出一种自动接头装置的建议,则阀18是由这种接头装置37进行控制的。或者该阀可以直接或利用一个电磁铁(未显示)进行致动或控制。
参看图9,图中显示出一个该装置的非常具有优越性的设计,阀18设置有一个可以由人工或者由接头装置37(见致动器372)进行致动或控制的调整元件19。根据图9,一个回转地安装在轴191上的回转杠杆190用作调整元件19。远离阀18的上端部支撑着一个驱动销373和一个与从动辊193配合工作的一个圆筒192,并连同此辊193一起形成一对纱线送出辊,以此辊将纱线91由纺纱装置送走。该回转杠杆190是以下述方式由一个拉伸弹簧194加载,即形成该对纱线送出辊的压力辊的圆筒192在正常情况下保持与辊193进行接触。
面对着阀18的回转杠杆190的端部199作为用于阀18的一个调整元件。为此目的,该调整元件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阀18上。
按照图9所示的设计,阀18设计成一个管形膜片阀。此管形膜片阀配置有一个可回转的夹紧杠杆195。此夹紧杠杆195是这样安装在轴196上的,即该杠杆可以横向回转至设计成管形膜片阀的阀18,并且可以用一个夹紧端197对着阀18的侧壁181压向管形膜片180。该夹紧杠杆195还带有一个驱动端198,该驱动端是这样安置的,即它可以通过回转杠杆190的摆动对着管形膜片180压紧,而当夹紧杠杆195与回转杠杆190脱离时,则夹紧端部197就释放管形膜片。
采用图9所示的装置所实现的方法,下面将参照图7进行描述。如图9所示,该方法也可以用人工实现。但是,由于自由端纺纱机一般目前都配置有自动接头装置37,下面对该方法的描述将结合这样一种自动接头装置37进行。
当一个纱线出现断开FB时,如前面所述,首先通过纱线自停装置11将纤维送进QF停止,并通过停止缠绕装置(未显示)将纱线运动VG也终止。如果接头装置37已到达用于完成接头过程的纺纱位置,则纺纱杯1就减速并在接头装置37的控制下与其及时同步,而开关按钮148被致动,它打开单向阀21。这样压缩空气就经过压缩空气管道2供给至纺纱杯1。在这之前较高的超压力PRH就以前面所述方式提供给压缩空气管道2,因此这时纺纱杯1就可以进行有效地清洗。这样也保证了纤维环92被撕开并连同其它夹杂一起经过纺纱杯1的敞开端进入抽吸管道100。当压缩空气供给PR的超压力降低(见由PRH至PRN的过渡)时,纺纱真空AS最早关断,但当纤维送进QF被清除时最晚关断。为此目的,接头装置37的致动器372由驱动销373上面经过并与它相接触,而且从一对送出辊的从动辊193上将圆筒192抬起。回转杠杆190绕着其轴191进行回转,并经过驱动端部198将夹紧杠杆195压向阀18的管形膜片180,以便使此管形膜片180与在夹紧杠杆195对面的阀18的侧壁181相接触。这样纺纱真空度AS被关断,因此只有经过压缩空气管道2供给的压缩空气PRN作用在纺纱杯1和壳体10内。由于将真空施加于辅助抽吸开口8;一个真空度AH就作用于开松辊壳体13内。除了与在纤维送进导管12内正常的纤维输送方向相反的方向上流动的压缩空气流外,此真空度AH导致纤维90经过纤维送进导管12的进入口输送至辅助抽吸开口8并抽吸至接头装置37内。
在纱线91刚刚返回之前(见纱线运动VG),接头装置37的致动器372再次离开圆筒192,以便回转杠杆190也释放夹紧杠杆195,该夹紧杠杆在管形膜片180的预应力作用下返回其释放位置。因此纺纱真空度AS再次施加于壳体10,从而使常用的纺纱真空度再次充满在纺纱杯1内。这样就保证了纱线91经过纱线送出管103抽吸至用于进行接头过程的纺纱杯1的收集槽内并存储在那里。
接头过瘫旧硪酝ǔ5姆绞浇校苯薪油饭ぷ魇保聪?1插入送出辊子对(辊193和圆筒192)的夹口中。
对于阀18设定在它的打开或关闭状态,不是绝对重要的。对于某些纤维材料,中间位置可能是有好处的。为此目的,致动器372可以逐渐地和任选地以交错的方式在一个或另一方向上回转,以便使回转杠杆190也经过夹紧杠杆195夹紧或离开管形膜片180至一个较大或较小的程度。纺纱真空度AS的逐渐释放能够使开松辊壳体13内的纤维流分成两个分流,更详细地说当纤维送进QF再次连接之后,其中一个分流就经过辅助抽吸开口8排放出去,而另一分流进入纺纱杯1并在那里形成一个纤维环92。在纺纱杯1内的纤维环92可以通过将纤维流分开以进行准确地控制,从而可以获得接头工序和接头质量的有效控制。

Claims (30)

1、一种带有一个纺纱杯和一个通向纺纱杯的内表面的压缩空气管道的自由端纺纱装置,该压缩空气管道是当纺纱装置关闭时为了清洗目的而设置的,该管道经过一个单向阀与压缩空气源相连通,其特征在于:一个可以至少预调两个超压力值(PLH,PLN)的压力控制装置(4)。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对压力控制装置(4)与单向阀(21)之间的压力进行扫描的压力传感器(45),该传感器经过一个时间延迟装置(46)连接至压力控制装置(4))上。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压力控制装置(4)包括并联的管道(5,6),其中一个管道(6)含有一个降压装置(43)。
4、如权利要求1或2至3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纺纱装置(A,B,C,D,E,F,A′,B′,C′,D′,E′,F′)配置以或者可以配置以开关装置(7),它根据控制的要求连接至压力控制装置(4)。
5、如权利要求3和4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许多个同样的自由端纺纱装置(A,B,C,D,E,F,A′,B′,C′,D′,E′,F′)的单向阀(21)都以其进口端连接至压力控制装置(4)的并联管道(5,6)上,该压力控制装置的降压装置(43)可以通过开关装置(7)连接在单向阀(21)的上游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开关装置(7)都设计成换向阀(22,23),利用这种换向阀可以将单个自由端纺纱装置(A,B,C,D,E,F,A′,B′,C′,D′)的单向阀(21)有选择地连接至两个并联管道(5,6)的一个或另一个上。
7、如权利要求5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单向阀(21)是经过一个共用主管道(24,24′)连接至压力控制装置(4)上。
8、如权利要求5和7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可以由连接至或者可以连接至单个自由端纺纱装置(A,B,C,D,A′,B′,C′,D′)上的开关装置(7)进行控制的换向装置(23)是设置在压力控制装置(4)的并联管道(5,6)与主管道(24)之间。
9、如权利要求3至8其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与带有降压装置(43)的管道(6)并联安置的管道(5)带有一个用于堵住或释放高的超压力的一个单向阀(51)。
10、如权利要求7至9其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一个用于将降压装置(43)与主管道(24,24′)之间的低超压力堵住或释放的分立的单向阀(61,61′)。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主管道(24,24′)与用于堵住或释放低超压力的单向阀(61,61′)之间设置有一个止回阀(62),它保护该单向В?1,61′)。
12、如权利要求1至11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压力控制装置(4)根据控制的要求连接至一个可以沿着自由端纺纱装置(A,B,C,D,E,F,A′,B′,C′,D′,E′,F′)运行的接头装置37上,该压力控制装置还带有一个能够连接至单个自由端纺纱装置(A,B,C,D,E,F,A′,B′,C′,D′,E′,F′)的单向阀(21)和/或开关装置(7)上的致动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装置,该装置带有几个运行的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接头装置(37)利用一个共用控制装置(52)这样进行耦合的,即在任何时间各接头装置(37)中只有一个接头装置的致动器是起作用的。
14、如权利要求7至13其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装置,带有几个接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运行的接头装置(37)配置有一个分立的主管道(24,24′)。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主管道(24;24′)在其进口端带有两个并联管道(5,6;5′,6′)其中含有降压装置(43)的一个管道(6)划归所有主管道(24;24′)公用,而另一个管道(5,5′)具有用于每个主管道(24;24′;)的分立的单向阀(51,51′)。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装置,该装置带有一个由棉条开松装置的壳体导向纺纱杯的纤维送进导管,其中一个可控制的抽吸开口安置在棉条开松壳体的圆周壁上的纤维送进导管进入口的纤维输送方向的后面,该装置还带有一个经过抽吸管道连接至纺纱杯的真空管道,其特征在于:一个阀(18)安置在用于在纺纱杯(1)内产生纺纱真空度(As)的抽吸管道(100)内。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装置,该装置具有一个带有一个圆筒的纱线送出装置,该圆筒可以通过一个接头装置抬起来,其特征在于:该圆筒(192)安置在设计成用于阀(18)的一个调整元件的回转杠杆(190)上。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阀(18)是设计成一个管形膜片阀。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回转夹紧杠杆(195)联合管形膜片阀上并与支撑着圆筒(192)的回转杠杆(190)配合工作。
20、一种带有纺纱杯的自由端纺纱装置的起动方法,该纺纱杯一开始停止以准备接头过程,而在减速期间一直到停下来是用压缩空气进行清洗的,一经纺纱杯处于停顿状态,纤维就供给至自由端纺纱装置,然后通过空气流被排放出去,然后就采用按照权利要求1至19一项或多项所述装置进行接头过程,其特征在于:在接头过程的准备工作进行中为了对纺纱杯进行清洗,以高速度将压缩空气输送至纺纱杯内,而在随后但仍然是在纤维开始导入纺纱杯之前,将压缩空气的压力降至低值并在最后在纱线返回至纺纱杯之前关断压缩空气。
21、如权利要求20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由高的超压力向低的超压力进行切换的瞬间是作为要进行停转的纺纱杯放慢特性的函数进行选择的。
22、如权利要求20或2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超压力的低值是在超压力的高值的10%与40%之间。
23、如权利要求20至22其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由高的超压力向低的超压力和反过来的切换是在纺纱杯放慢时进行一次或几次。
24、如权利要求20至23其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经纺纱杯已停顿下来,供给至自由端纺纱装置的纤维就导入纺纱杯内,而且进入纺纱杯的纤维的送进就在接头过程之前的预定的时间范围内再次中断,在送入纺纱杯的纤维的整个供给过程中,压缩空气要保持降至低值。
25、如权利要求20至24其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压缩空气的低值甚至在送入纺纱杯的纤维短暂供给完成之后一直到纺纱杯重新起转开始时都要保持着。
26、如权利要求20至23其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进入自由端纺纱装置的纤维供给一经开始,一直到接头过程,纤维是通过一个抽吸空气流排放出去而不进入纺纱杯内,而在接头过程中,通过切断抽吸空气流同时中断通向纺纱杯的压缩空气供给,将纤维供给至纺纱杯中。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纤维由自由端纺纱装置排放出来而不进入纺纱杯的整个时间周期内,施加于纺纱杯的纺纱真空是关断的,并且最晚与通向纺纱杯的压缩空气供给中断的同时再一次接通。
28、如权利要求27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纺纱真空是逐渐释放和/或关断的。
29、如权利要求20至28其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接头过程中,进入纺纱杯的压缩空气供给中断之后,高的超压力再次可以利用而不进入纺纱杯。
30、如权利要求20至29其中一项或多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接头工序是进行监控的,而且假如接头失败了则新的接头过程的准备工作就开始了。
CN88104982A 1987-08-10 1988-08-09 一种自由端纺纱装置和起动该装置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00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3726531A DE3726531C1 (de) 1987-08-10 1987-08-10 Offenend-Spinn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m Anfahren einer solchen Vorrichtung
DEP3726531.8 1987-08-1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265A true CN1031265A (zh) 1989-02-22
CN1027000C CN1027000C (zh) 1994-12-14

Family

ID=63334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8810498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7000C (zh) 1987-08-10 1988-08-09 一种自由端纺纱装置和起动该装置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4893462A (zh)
EP (1) EP0303003B1 (zh)
CN (1) CN1027000C (zh)
BR (1) BR8803661A (zh)
CZ (1) CZ281364B6 (zh)
DE (2) DE3726531C1 (zh)
IN (1) IN17171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2054B (zh) * 2006-09-27 2011-01-19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操作纺纱装置的方法
CN110790086A (zh) * 2018-08-01 2020-02-14 里特机械公司 用于操作纺织机的方法及纺织机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929892C2 (de) * 1989-09-08 1995-01-05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 Offenend-Spinnvorrichtung
DE4009878C2 (de) * 1990-03-28 2001-01-04 Schlafhorst & Co W Luftsteuereinrichtung einer Spinnmaschine
DE4030100C2 (de) * 1990-09-22 2000-03-23 Schlafhorst & Co W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m Bestimmen der Änderungen von Kriterien eines automatischen Anspinnvorgangs
US5414985A (en) * 1991-03-01 1995-05-16 Schubert & Salzer Maschinenfabrik Ag Process and apparatus for piecing a thread in open-end spinning
DE4126282A1 (de) * 1991-08-08 1993-02-11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 Spinnereivorrichtung
DE4131665A1 (de) * 1991-09-23 1993-03-25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 Deckel fuer eine spinnbox einer rotorspinnmaschine
DE59300625D1 (de) * 1992-08-07 1995-10-26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r Offenend-Spinnvorrichtung.
DE4403120B4 (de) * 1994-02-02 2008-10-02 Novibra Gmbh OE- Rotorspinnmaschine mit einem Anspinngerät
DE4404538C1 (de) * 1994-02-12 1995-04-27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nspinnen einer Offenend-Spinnvorrichtung
CZ281244B6 (cs) * 1994-08-03 1996-07-17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Způsob čištění rotoru rotorového dopřádacího stroje a zařízení k provádění způsobu
DE19631234A1 (de) * 1996-08-02 1998-02-05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 Vorrichtung zur Steuerung eines Luftstromes in einer Offenend-Spinnvorrichtung
CZ290468B6 (cs) * 2000-07-26 2002-07-17 Rieter Cz A. S. Způsob zapřádání příze na pracovním místě rotorového dopřádacího stroje a zařízení k jeho provádění
CZ299541B6 (cs) * 2001-10-11 2008-08-27 Oerlikon Czech S.R.O. Zpusob zaprádání na bezvretenových doprádacích strojích a zarízení k jeho provádení
DE102013008107A1 (de) 2013-05-11 2014-11-13 Saurer Germany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Offenend-Rotorspinnmaschine
CZ2015232A3 (cs) 2015-04-03 2016-10-12 Rieter Cz S.R.O. Způsob a zařízení k odstranění vadného úseku příze z pracovního místa dopřádacího stroje
DE102016117302A1 (de) 2016-09-14 2018-03-15 Maschinenfabrik Rieter A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Textilmaschine und Textilmaschine
DE102018102135A1 (de) * 2018-01-31 2019-08-01 Saurer Spinning Solutions Gmbh & Co. Kg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r Textilmaschine und eine Textilmaschine
CN110045673A (zh) * 2019-03-21 2019-07-23 日照裕鑫动力有限公司 细纱机智能调压控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560301A1 (de) * 1966-08-11 1972-04-06 Schubert & Salzer Maschinen Vorrichtung zur Reinigung von Spinnturbinen in Offen-End-Spinnvorrichtungen
AT291056B (de) * 1966-08-24 1971-06-25 Rieter Ag Maschf Reinigungsvorrichtung für Fasersammelflächen von Spinnkammer-Spinnmaschinen
GB1327328A (en) * 1970-10-08 1973-08-22 Daiwa Spinning Co Ltd Oepn end spinning machines
DE2327127A1 (de) * 1973-05-28 1974-12-19 Zinser Textilmaschinen Gmbh Vorrichtung zum reinigen von spinnrotoren an oe-spinnmaschinen
US4022011A (en) * 1974-02-13 1977-05-10 Hironori Hirai Yarn piecing method for open-end spinning machine
CH606534A5 (zh) * 1975-11-24 1978-11-15 Nuova San Giorgio Spa
DE2725105C3 (de) * 1977-06-03 1994-07-07 Fritz Stahlecker Verfahren zum Durchführen eines Anspinnvorganges und Vorrichtung zum Durchführen des Verfahrens
DE2735311C2 (de) * 1977-08-05 1989-08-10 Schubert & Salzer Maschinenfabrik Ag, 8070 Ingolstadt Vorrichtung zur Reinigung von Spinnrotoren in Offenend-Spinnvorrichtungen
DE2811960C2 (de) * 1978-03-18 1984-05-17 Schubert & Salzer Maschinenfabrik Ag, 8070 Ingolstadt Vorrichtung zum individuellen Anspinnen einzelner Spinnvorrichtung einer Offenend-Spinnmaschine
DE3441677C3 (de) * 1984-08-08 1994-02-24 Rieter Ingolstadt Spinnerei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Anspinnen einer Offenend-Spinnvorrichtung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12054B (zh) * 2006-09-27 2011-01-19 欧瑞康纺织有限及两合公司 操作纺纱装置的方法
CN110790086A (zh) * 2018-08-01 2020-02-14 里特机械公司 用于操作纺织机的方法及纺织机
CN110790086B (zh) * 2018-08-01 2023-02-17 里特机械公司 用于操作纺织机的方法及纺织机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BR8803661A (pt) 1989-02-14
EP0303003B1 (de) 1991-12-04
DE3726531C1 (de) 1988-12-08
EP0303003A1 (de) 1989-02-15
US4893462A (en) 1990-01-16
DE3866625D1 (de) 1992-01-16
CN1027000C (zh) 1994-12-14
IN171718B (zh) 1992-12-19
CZ281364B6 (cs) 1996-09-11
CS8805533A2 (en) 1991-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000C (zh) 一种自由端纺纱装置和起动该装置的方法
CN1028039C (zh) 在气流纺纱装置中连接纱线的方法和装置
CN1769551A (zh) 纺纱装置及用于检测纤维蓄积状态的方法
CN1032370A (zh) 纤维条自动喂给的方法和装置
CN101078140A (zh) 转杯纺纱机操作单元上单纱生头的方法和装置
CN1715471A (zh) 在气流转子纺纱机上用于半自动接线的方法
CN201371350Y (zh) 一种旋转式连续瓶盖加垫机
CN104562328B (zh) 纺纱机和外部电源故障时操作该纺纱机的方法
CN1335421A (zh) 在转杯纺纱机操作单元上将纱线接纱的方法和装置
CN1118388A (zh) 自由端纺纱装置的接头的工艺及设备
CN1138882C (zh) 一种在转子纺纱机的操纵单元上进行单纱生头的方法以及用于实施该方法的装置
CN1159493A (zh) 纺纱机的接头方法
CN100537862C (zh) 用于重新开始先前中断的纺纱过程的方法和装置
CN1354294A (zh) 纺纱装置
CN1027766C (zh) 用于自由端纺纱装置中纱线接头的方法及装置
CN1256261C (zh) 纸带的自动连接系统
CS9000652A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spinning mechanism spinning-in for break spinning
CN85109711A (zh) 具有数个相邻的,纺纱部件由整机传动装置共同传动的纺纱工位的自由端纺纱机以及一种开始纺纱的方法
CN1360100A (zh) 在纺纱器上捻接纱线或起动纺纱过程方法及所用的纺纱器
CN1445394A (zh) 纺织方法及其设备
CN101899731B (zh) 纺纱器转杯延时启动控制机构
US3394539A (en) Autodoffing machine in a ring spinning machine
CN101223305B (zh) 用于操作自由端纺纱装置的方法
CN1165878A (zh) 纺纱机械的接头方法
CN1576415A (zh) 用于使中断的纺纱过程恢复生产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9 Lapse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the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