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24016B -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124016B
CN103124016B CN201210407523.9A CN201210407523A CN103124016B CN 103124016 B CN103124016 B CN 103124016B CN 201210407523 A CN201210407523 A CN 201210407523A CN 103124016 B CN103124016 B CN 1031240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s
housing
strain
connecting portion
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40752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124016A (zh
Inventor
濑川宽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31240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40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1240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1240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 H01R13/641Means for preven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incorrect coupling; by indicating correct or full engag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 H01R13/703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operated by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dual-continuity coupling part
    • H01R13/7031Shorting, shunting or bussing of different terminals interrupted or effected on 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 e.g. for ESD protection, line continuity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改善连接检测功能的可靠性。其中,连接器包括:具有一对检测端子(13)的第一壳体(10);具有弹性变形部(25)的第二壳体(20);检测单元(40),其设置在第二壳体(20)中并且包括一对连接部(42)和检测接触部(固定接触部(45)和可移动接触部(50)),该一对连接部(42)在连接两个壳体(10,20)的过程中抵靠着该对检测端子(13)摩擦并且在两个壳体(10,20)被适当地连接时连接至该对检测端子(13),该检测接触部用于随着弹性变形部(25)弹性变形而解除该对连接部(42)的短路状态并且随着弹性变形部(25)弹性恢复使该对连接部(42)短路;以及捕获防止装置(51),用于防止在两个壳体(10,20)被分离的状态下异物被捕获在两个检测接触部(45,50)上。

Description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背景技术
在日本专利公开No.2974121中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其基于形成检测电路的一对检测端子是否被短路而检测连接状态。该连接器包括具有该对检测端子的第一壳体、能够连接至第一壳体的第二壳体、形成在第二壳体中并且被构造成在连接两个壳体的过程中弹性变形和当两个壳体被适当地连接时弹性恢复的锁定臂、以及设置在第二壳体中的短路端子。短路端子包括弹性臂部,其随着锁定臂弹性变形和弹性恢复而在与两个壳体的连接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弹性变形。弹性臂部在通过从该对检测端子移开而用于解除两个检测端子的短路状态的状态和通过与该对检测端子接触而用于使两个检测端子短路的状态之间移位。
在上述连接器中,当两个壳体被连接时,检测端子进入第二壳体从而与弹性臂部接触。在两个壳体被连接之前,窄且长的检测端子凸出。因此,如果在两个壳体被连接之前异物粘附至检测端子,则它可能被夹在检测端子和弹性臂部之间。在该情况下,即使两个壳体被适当地连接,该对检测端子也不会短路,因此可能错误地检测到不完全连接状态。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情况而完成了本发明,并且其目的是改善连接检测功能的可靠性。
根据本发明由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解决该目的。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包括:包括一对检测端子的第一壳体;能够连接至第一壳体的第二壳体;弹性变形部,其形成在第二壳体中或上,并且构成为在连接第一和第二壳体的过程中弹性变形和当第一和第二壳体被适当地连接时至少部分地弹性恢复;检测单元,其被设置在第二壳体中或上,并且包括当第一和第二壳体被适当地连接时导电地连接至该对检测端子的一对连接部,和通过随着弹性变形部弹性变形而被设定为断开状态以用于解除该对连接部的短路状态并且通过随着弹性变形部至少部分地弹性恢复被设定为导通状态而用于使该对连接部短路的检测接触部;以及至少一个捕获防止装置,其用于防止异物在第一和第二壳体被分离的状态下被捕获在检测接触部上。
在连接第一和第二壳体的过程中,相应的检测端子和连接部被导电地连接。然而,由于弹性变形部弹性变形,所以该对连接部之间的短路状态被解除。因此,该对检测端子不被短路。当两个壳体达到适当连接状态时,弹性变形部至少部分地弹性恢复,从而使该对连接部被短路并且该对检测端子也被短路。基于该对检测端子是否被短路而检测两个壳体是否被适当地连接。此外,由捕获防止装置防止异物在两个壳体被分离的状态下被捕获在检测接触部上。因此,由于异物不会被捕获在从一个检测端子经由检测接触部延伸至另一个检测端子的电路中,所以连接检测功能的可靠性极好。
根据具体实施方式,在连接第一和第二壳体的过程中,连接部抵靠着该对检测端子摩擦或滑动。
由于在连接第一和第二壳体的过程中,该对检测端子和该对连接部具体地相互抵靠着摩擦或滑动,所以即使在两个壳体被连接之前异物粘附至检测端子或连接部,异物也会通过检测端子和连接部相互抵靠着摩擦而被移除。
根据进一步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包括:包括一对检测端子的第一壳体;能够连接至第一壳体的第二壳体;弹性变形部,其形成在第二壳体中,并且被构造成在连接第一和第二壳体的过程中弹性变形和当第一和第二壳体被适当地连接时弹性恢复;检测单元,其被设置在第二壳体中,并且包括在连接第一和第二壳体的过程中抵靠着该对检测端子摩擦并且当第一和第二壳体被适当地连接时导电地连接至该对检测端子的一对连接部,和通过随着弹性变形部弹性变形而被设定为断开状态以用于解除该对连接部的短路状态并且通过随着弹性变形部弹性恢复被设定为导通状态而用于使该对连接部短路的检测接触部;以及捕获防止装置,其用于防止异物在第一和第二壳体被分离的状态下被捕获在检测接触部上。
在连接第一和第二壳体的过程中,相应的检测端子和连接部被导电地连接。然而,由于弹性变形部弹性变形,所以该对连接部之间的短路状态被解除。因此,该对检测端子不被短路。当两个壳体达到适当连接状态时,弹性变形部弹性恢复,从而使该对连接部被短路并且该对检测端子也被短路。基于该对检测端子是否被短路而检测两个壳体是否被适当地连接。
由于在连接第一和第二壳体的过程中,该对检测端子和该对连接部具体地相互抵靠着摩擦,所以即使在两个壳体被连接之前异物粘附至检测端子或连接部,异物也会通过检测端子和连接部相互抵靠着摩擦而被移除。此外,由捕获防止装置防止异物在两个壳体被分离的状态下被捕获在检测接触部上。
具体地,在第一和第二壳体被分离的状态下,通过将检测接触部保持在导通状态而形成捕获防止装置。
在第一和第二壳体被分离的状态下,检测接触部被保持在导通状态,并且在检测接触部之间没有间隙。此外,在连接两个壳体的过程中,仅在一个时刻将检测接触部分离并设定为断开状态。因此,上述内容能够可靠地防止异物被捕获在检测接触部之间。
进一步具体地,检测单元包括:一对中间端子,其中的每一个都包括连接部和检测接触部;以及短路端子,其具体地包括随着弹性变形部弹性变形和至少部分地弹性恢复而弹性地移位的一对弹性臂部,检测接触部的一部分形成在该对弹性臂部上。
进一步具体地,弹性臂部在短路位置和短路解除位置之间的移位方向与两个壳体的连接方向交叉。
进一步具体地,在连接两个壳体的过程中,检测端子和连接部被导电地连接,和/或由于弹性变形部的弹性变形,该对连接部之间的短路状态被解除并且连接部被设定在不导电的状态。
进一步具体地,通过将可移动部件从初始位置移位至连接位置而执行或辅助第一和第二壳体的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进一步方面,提供一种组装或制造具体地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方面或其具体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在第一壳体中或上提供一对检测端子;提供能够连接至第一壳体并且具有弹性变形部和检测单元的第二壳体;连接第一和第二壳体,由此使弹性变形部弹性变形,使其在第一和第二壳体被适当地连接时至少部分地弹性恢复;当第一和第二壳体被适当地连接,将检测单元的一对连接部导电地连接至该对检测端子;通过随着弹性变形部弹性变形将检测单元的检测接触部设定为断开状态而解除该对连接部的短路状态,并且通过随着弹性变形部至少部分地弹性恢复将检测单元的检测接触部设定为导通状态而使该对连接部短路;以及通过至少一个捕获防止装置防止异物在第一和第二壳体被分离的状态下被捕获在检测接触部上。
根据具体实施方式,在连接第一和第二壳体的过程中,连接部抵靠着该对检测端子摩擦。
具体地,在第一和第二壳体被分离的状态下,通过将检测接触部保持在导通状态而实现防止异物被捕获在检测接触部上。
进一步具体地,检测单元包括:一对中间端子,其中的每一个都包括连接部和检测接触部;以及短路端子,其优选地包括随着弹性变形部弹性变形和至少部分地弹性恢复而弹性地移位的一对弹性臂部,检测接触部的一部分形成在该对弹性臂部上。
进一步具体地,弹性臂部在短路位置和短路解除位置之间的移位方向与两个壳体的连接方向交叉。
进一步具体地,在连接两个壳体的过程中,检测端子和连接部被导电地连接,和/或由于弹性变形部的弹性变形,该对连接部之间的短路状态被解除并且连接部被设定在不导电的状态。
进一步具体地,通过将可移动部件从初始位置移位至连接位置而执行或辅助第一和第二壳体的连接。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面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和附图将会更加明白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应该理解尽管独立地描述实施方式,它们的单个特征可以组合到另外的实施方式。
图1是显示在实施方式中杆被旋转至连接位置的状态的第二壳体的前视图,
图2是沿着图1的A-A的截面图,
图3是显示一对中间端子和短路端子的布置的水平截面图,
图4是显示当两个壳体的连接操作开始时的状态的部分放大截面图,
图5是显示在连接两个壳体的过程中检测端子和中间端子不接触并且中间端子和短路端子不接触的状态的部分放大截面图,
图6是显示在连接两个壳体的过程中检测端子和中间端子被连接并且中间端子和短路端子不接触的状态的部分放大截面图,
图7是显示两个壳体被适当地连接的状态的部分放大截面图,
图8是中间端子的平面图,
图9是中间端子的前视图,
图10是中间端子的后视图,
图11是短路端子的平面图,以及
图12是短路端子的前视图。
附图标记列表
10…第一壳体
13…检测端子
20…第二壳体
25…弹性变形部
30…杆(可移动部件)
40…检测单元
41…中间端子
42…连接部
45…固定接触部(检测接触部)
46…短路端子
48…弹性臂部
50…可移动接触部(检测接触部)
51…捕获防止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照图1至12描述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具有基于形成检测电路(未示出)的至少一对检测端子13是否被短路而检测连接状态的连接检测功能。此外,连接器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杆30(作为具体的可移动部件)、该对(或更多)检测端子13、检测单元40和一个或更多个捕获防止装置51。注意到,在下面的描述中,将大致平行于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的连接和分离方向CSD的方向称为前后方向FBD。
第一壳体10由例如绝缘材料制成,并且包括端子保持部11和从端子保持部11(具体地从其外周边缘)大致向前延伸的管状插座12,如图4至7所示。该对检测端子13(具体地大致以大致沿前后方向FBD延伸的两侧对称的长且窄的突片的形式)以相互绝缘的状态安装在端子保持部11中。该对检测端子13具体地沿横向(与两个壳体10、20的连接方向CD交叉的方向)大致并排地设置。此外,检测端子13的长度方向具体地大致平行于两个壳体10、20的连接方向CD。
两个检测端子13的前端部分从端子保持部11的前表面大致向前凸出,并且具体地至少部分地由插座12围绕。由于在两个壳体被连接之前的状态(两个壳体10、20分离的状态)下,该对检测端子13的前端部分从端子保持部11的前表面暴露,所以异物能够粘附至这些检测端子13。插座12形成有至少一个锁定部14(具体地大致以凸块的形式),当两个壳体10、20被适当地连接时锁定部14与至少一个锁定凸块34接合。
检测电路基于该对检测端子13是否被短路(电连接)而检测两个壳体是否被适当地连接。即,在检测电路中,如果该对检测端子13的短路被检测到则确定两个壳体10、20被适当地连接,并且在该对检测端子13不被短路的状态下确定两个壳体10、20处于未连接(分离)的状态或者处于不完全连接的状态(在连接过程中并且还没有达到适当连接状态)。
第二壳体20由例如绝缘材料制成。端子容纳室21形成在第二壳体20中,如图4至7所示。如图3所示,端子容纳室21由设置在第二壳体20的前端区域中的一个或更多个、具体地为一对的前侧容纳室22和设置在第二壳体20的后端区域中的(具体地单个)后侧容纳室23组成,或者包括这些部分。该对前侧容纳室22具体地与该对检测端子13相似地,具体地沿(与两个壳体10、20的连接方向CD交叉的)横向大致并排地设置。如图4至7所示,每个前侧容纳室22的前端在第二壳体20的前表面上敞开从而形成连接开口24。
如图2和7所示,在两个壳体10、20被适当地连接的状态下,该对检测端子13通过连接开口24而分别插在相应的前侧容纳室22中。如图3至7所示,该对前侧容纳室22的后端与后侧容纳室23的前端大致连通。端子容纳室21的后端在第二壳体20的后表面上敞开从而形成至少一个端子插入孔。
如图5和6所示,在与第一壳体10的连接过程中弹性变形的至少一个弹性变形部25形成在第二壳体20中。如图4至7所示,弹性变形部25具体地形成或作为端子容纳室21的上壁部或侧壁部的一部分,和/或在大致面向端子容纳室21的同时(具体地大致以悬臂方式)大致向后延伸。向上或向外凸出的突起26形成在弹性变形部25的后端部分上或附近。弹性变形部25的下表面或内表面作为用于操作稍后描述的检测单元40的挤压表面。
如图4和7所示,弹性变形部25通常被保持在备用位置上,但是当接受来自上方或外侧的挤压力时,如图5和6所示,能够在以弹性变形部25的前端部分(基端部分)作为支撑点而倾斜的同时移位至位于下方或更向内的操作位置。当进行朝向或至操作位置的移位时,弹性变形部25的后端部分至少部分地进入端子容纳室21。在第二壳体20中,用于至少部分地容纳杆30的容纳空间27形成为位于端子容纳室21上方(或更向外)。弹性变形部25的上表面或外表面(突起26)具体地直接面对该容纳空间27。
杆30(作为具体的可移动部件)由例如合成树脂制成,并且被安装在第二壳体20上从而能够大致沿水平方向关于竖直支撑轴(未示出)移位(具体地旋转或枢转)。杆30在初始位置IP(参见图4)和连接位置CP(参见图7)之间(具体地旋转或枢转地)移位。如图4至7所示,杆30包括大致水平的板状部31、形成在板状部31的后端部分上或附近的操作部32、以及具体地以悬臂方式从板状部31的前端大致向后延伸(朝向操作部32)的锁定臂33。如图4所示,当杆30处于初始位置IP上时,仅板状部31的前端部分和锁定臂33具体地被至少部分地容纳在容纳空间27中。此外,如图7所示,当杆30移动至连接位置CP时,大致整个板状部31和整个锁定臂33具体地被容纳在容纳空间27中。
锁定臂33在第二壳体20被适当地连接至第一壳体10时通过与第一壳体10的锁定部14接合而用于将两个壳体10、20锁定在连接状态中。锁定臂33通常被保持在如图4、5和7所示的锁定位置LP上,但是当接受来自上方或外侧的挤压力时,如图6所示,能够在以锁定臂33的前端部分(基端部分)作为支撑点而倾斜的同时弹性变形至位于下方或更向内的解锁位置UP。锁定凸块34形成在锁定臂33的上表面或外表面上。
具体地大致以凸块的形式用于经由弹性变形部25操作稍后描述的检测单元40的第一挤压部35形成在板状部31的前端部分的下表面或内表面(大致与弹性变形部25的上表面或外表面面对的表面)上。具体地大致以凸块的形式用于经由弹性变形部25操作稍后描述的检测单元40的第二挤压部36形成在锁定臂33的下表面或内表面(大致与弹性变形部25的上表面或外表面面对的表面)上。第二挤压部36的后端部分具体地被凹进(切割)为向上缩回,从而形成逃逸部37。
连接器的连接检测功能具体地由该对检测端子13、弹性变形部25、锁定臂33和稍后描述的检测单元40实现。在下面描述检测单元40的结构。如图4至7所示,检测单元40包括至少一对横向的(左侧和/或右侧)中间端子41和(具体地单个)短路端子46。
中间端子41具体地通过对被冲压或切割成指定的(预定的或可预定的)形状的导电(具体地金属)板材实施弯曲、折叠和/或压纹等等而大致形成为总体上沿前后方向FBD长的形状。中间端子41的前端部分作为连接部42,其在连接两个壳体10、20的过程中与检测端子13滑动接触。连接部42包括(具体地大致矩形或多边形的)管部43和在被连接至形成管部43的板部的同时被至少部分地容纳在(具体地大致矩形或多边形的)管部43中的弹性接触片44。中间端子41的后端部分具体地作为固定接触部45(作为具体的检测接触部),其具体地从形成矩形管部43的板部(具体地大致以悬臂方式)大致向后延伸。固定接触部45起到与短路端子46的接触装置的作用。
如图3所示,该对中间端子41(具体地大致从后方)被安装在第二壳体20中并且被至少部分地容纳在端子容纳室21中。在该对中间端子41被安装的状态下,该对(具体地大致矩形或多边形的)管部43被单独地容纳在该对前侧容纳室22中,并且该对固定接触部45在相互分离的同时被设置在(后侧)容纳室23中。因此,该对检测端子13在它们不直接相互接触的状态下被安装。
短路端子46具体地通过对被冲压或切割成指定的(预定的或可预定的)形状的导电(具体地金属)板材实施弯曲、折叠和/或压纹等等而形成。短路端子46是或包括由主体部47和一个或更多个弹性臂部48(具体地一对大致两侧对称的弹性臂部48)组成的整体的或一体的组件。(具体地该对)弹性臂部48从主体部47(具体地从其后端边缘)延伸,并且被向后弯曲或折叠从而大致位于主体部47上方。(具体地每个)弹性臂部48包括压力接受部49和可移动接触部50(作为具体的检测接触部)。压力接受部49形成在弹性臂部48的后端部分(基端部分)和前端部分之间,并且具体地被弯曲为具有向上或向内凸出的山形或尖角形。可移动接触部50形成在弹性臂部48的前端部分(延伸端部分)上或附近,并且被弯曲为向上或向内凸出。
短路端子46(具体地大致从后方)被安装在第二壳体20中,并且被至少部分地容纳在(后侧)容纳室23中。在短路端子46被安装并且两个壳体10、20没有被连接(分离)的状态下,该对可移动接触部50由弹性臂部48的弹性恢复力被单独地并弹性地保持为与该对固定接触部45接触,如图4和7所示。因此,该对中间端子41(该对连接部42)经由短路端子46而相互短路。此时,该对弹性臂部48位于短路位置上。此外,如图5和6所示,当该对弹性臂部48弹性变形至位于远处或下方的短路解除位置时,该对可移动接触部50与该对固定接触部45分离。因此,该对中间端子41(该对连接部42)从短路状态解除。弹性臂部48(可移动侧接触部50)在短路位置和短路解除位置之间的移位方向与两个壳体10、20的连接方向CD交叉。
捕获防止装置51用于防止异物在第一和第二壳体10、20分离的状态下被捕获在固定接触部45和可移动接触部50之间。具体地,在第一和第二壳体10、20分离并且杆30位于初始位置IP上的状态下,可移动接触部50与固定接触部45弹性接触,并且两个接触部45、50被保持在如图4所示的导通状态下。因此,异物不会被捕获在两个接触部45、50之间。该结构具体地起到捕获防止装置51的作用。
接下来,描述本实施方式的功能。在两个壳体10、20被连接之前的状态下,杆30被保持或定位在初始位置IP上(参见图4)。由于在该状态下锁定臂33从弹性变形部25离开或向后缩回,所以弹性变形部25被保持在备用位置上并且该对弹性臂部48被保持在短路位置上。因此,可移动接触部50和固定接触部45处于导通状态从而弹性地保持接触,并且该对连接部42处于短路状态。此外,由于两个接触部45、50直接地弹性地保持接触,所以异物不会被捕获在两个接触部45、50之间。
当处于分离状态的两个壳体10、20被稍微装配时,该对检测端子13的引导端部分被至少部分地插入到连接开口24中,但是检测端子13和连接部42(中间端子41)不接触(不电连接),如图4所示。当杆30在该状态下被移位(具体地旋转或枢转)时,通过形成在杆30中的凸轮槽(未示出)和形成在第一壳体10上的凸轮从动件(未示出)的接合作用而进行两个壳体10、20的连接操作或者辅助它们的连接。
与此相关,板状部31的前端部分被至少部分地插入到容纳空间27中,并且第一挤压部35横向地或从上方挤压弹性变形部25的突起26,因此弹性变形部25从备用位置弹性移位至位于下方或间隔开的操作位置,并且弹性变形部25的挤压表面从上方或横向地挤压弹性臂部48的压力接受部49,如图5所示。通过该挤压,该对弹性臂部48从短路位置弹性移位至位于下方的短路解除位置,并且该对可移动接触部50从该对固定接触部45分离。这样,两个接触部45、50被设定为断开状态,并且该对连接部42(该对中间端子41)的短路状态被解除。在此期间,该对检测端子13被保持在不与该对中间端子41(该对连接部42)接触的状态下。
当杆30在该状态下进一步移位(具体地旋转或枢转)时,继续进行两个壳体10、20的连接操作,并且该对检测端子13单独地或分别地与相应的连接部42(弹性接触片44)接触。由于该对连接部42之间的短路状态保持为被解除,所以该对检测端子13也保持在短路解除状态下。此外,由于杆30被更多地插入到容纳空间27中,所以板状部31的第一挤压部35经过弹性变形部25的突起26,但是锁定臂33的第二挤压部36持续挤压突起26。因此,弹性变形部25被保持在操作位置上。因此,该对检测端子13和该对连接部42的短路状态都保持为被解除。
当杆30在该状态下进一步移位(具体地旋转或枢转)从而更多地连接两个壳体10、20时,锁定凸块34与锁定部14干涉,并且锁定臂33从锁定位置LP朝向或至位于下方或间隔开的解锁位置UP弹性移位,如图6所示。此时,由于突起26大致对应于第二挤压部36的向上缩回的逃逸部37,所以弹性臂部48被保持在短路解除位置上而不会被过度变形。
当杆30达到连接位置CP并且两个壳体10、20被大致适当地连接时,锁定臂33从解锁位置UP至少部分地弹性恢复至锁定位置LP,锁定凸块34与锁定部14接合,并且两个壳体10、20被锁定在适当连接状态下,如图7所示。此外,随着锁定臂33至少部分地弹性恢复,突起26由锁定臂33的第二挤压部的挤压被解除。因此,弹性变形部25从操作位置弹性恢复至备用位置。这样,可移动接触部50与固定接触部45弹性接触,两个接触部45、50被设定为导通状态,并且该对检测端子13经由该对中间端子41和短路端子46被短路。
本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包括具有该对检测端子13的第一壳体10,与第一壳体10连接的第二壳体20,形成在第二壳体20中并且构成为在连接两个壳体10、20的过程中弹性变形和当两个壳体10、20被适当地连接时至少部分地弹性恢复的弹性变形部25,以及被提供在第二壳体20中的检测单元40。检测单元40具体地包括在连接两个壳体10、20的过程中当该对检测端子13相互抵靠着摩擦并且在两个壳体10、20被适当地连接时导电地连接至一个或更多个(具体地该对)检测端子13的一个或更多个(具体地一对)连接部42,和通过随着弹性变形部25弹性变形被设定为断开状态而用于解除该对连接部42的短路状态并且通过随着弹性变形部25至少部分地弹性恢复被设定为导通状态而用于使该对连接部42短路的检测接触部(具体地该对固定接触部45和该对可移动接触部50)。此外,至少一个捕获防止装置51被提供为用于防止异物在两个壳体10、20被分离的状态下被捕获在检测接触部之间(例如在可移动接触部50和固定接触部45之间)。
根据这样构成的连接器,相应的检测端子13和连接部42在连接两个壳体10、20的过程中被导电地连接,但是由于弹性变形部25的弹性变形而使该对连接部42之间的短路状态被解除并且连接部42被设定在不导电的状态下。因此,该对检测端子13不被短路。当两个壳体10、20达到适当连接状态时,弹性变形部25至少部分地弹性恢复,从而使该对连接部42被导电地连接。因此,该对检测端子13被短路。因此,能够基于该对检测端子13是否被短路而检测两个壳体10、20是否被适当地连接。
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连接两个壳体10、20的过程中在检测端子13与连接部42接触之前,如图5所示,两个接触部45、50被设定为断开状态。因此,在两个壳体10、20的连接操作过程中该对检测端子13不被短路。因此,尽管两个壳体10、20没有被适当地连接,也不可能由于短路的该对检测端子13而错误地检测到两个壳体10、20的适当连接。
由于在连接两个壳体10、20的过程中,该对检测端子13和该对连接部42具体地相互抵靠着摩擦或滑动,所以即使异物在两个壳体10、20被连接之前粘附至检测端子13或连接部42,该异物也会通过检测端子13和连接部42相互抵靠着摩擦或滑动而被移除。此外,在可移动接触部50和固定接触部45之间,由捕获防止装置51防止异物在两个壳体10、20被分离的状态下被捕获(可移动接触部50被保持为与固定接触部45接触)。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异物不会被捕获在从一个检测端子13经由检测接触部(可移动接触部50和固定接触部45)延伸至另一个检测端子13的电路中,因此连接检测功能的可靠性极好。
在两个壳体10、20被分离的状态下,可移动接触部50和固定接触部45具体地被保持在导通状态下并且在接触部45、50之间没有间隙。在连接两个壳体10、20的过程中,仅在一个时刻将接触部45、50分离并设定为断开状态。因此,能够可靠地防止异物被捕获在两个接触部45、50之间。
作为用于改善弹性变形部的可靠性的装置,从上述说明能够得出由提供在第二壳体20中的检测单元40使提供在第一壳体10中的该对检测端子13短路的技术构思。在该技术概念中,电路被划分为该对检测端子13和检测单元40。该对检测端子13和检测单元40具体地被提供有作为在连接两个壳体10、20的过程中相互滑动接触的摩擦触点的功能。此外,检测单元40具体地被提供有通过在连接两个壳体10、20的过程中被暂时地打开而用于解除该对检测端子13的短路状态和通过在两个壳体10、20被适当地连接时被关闭而使该对检测端子13短路的开关功能。该开关功能具体地通过将检测单元40分成一对中间端子41和一个短路端子46而实现。该结构防止异物在连接两个壳体10、20的过程中被捕获在打开和关闭的触点上。
还能够得出与上述不同的技术构思。在该技术构思中,用于使该对检测端子短路的电路具体地被分为摩擦单元和短路端子46,其中摩擦单元由该对检测端子13和该对中间端子41构成或包括它们。在摩擦单元中,检测端子13和中间端子41被提供有作为摩擦触点的功能。此外,中间端子41和短路端子46具体地被提供有用于使检测端子13短路和解除检测端子13的短路状态的开关功能。该结构也防止异物在连接两个壳体10、20的过程中被捕获在打开和关闭的触点上。
因此,为了改善连接检测功能的可靠性,连接器包括具有一对检测端子13的第一壳体10,具有弹性变形部25的第二壳体20,检测单元40,以及至少一个捕获防止装置51,其中检测单元40被提供在第二壳体20中或上,并且包括在连接两个壳体10、20的过程中相对于该对检测端子13移动或者与之选择性地接触(具体地抵靠着摩擦或滑动)并且在两个壳体10、20被适当地连接时连接至该对检测端子13的一对连接部42,和随着弹性变形部25弹性变形而用于解除该对连接部42的短路状态并且随着弹性变形部25至少部分地弹性恢复而用于使该对连接部42短路的检测接触部(固定接触部45和可移动接触部50),至少一个捕获防止装置51用于防止异物在两个壳体10、20被分离的状态下被捕获在两个检测接触部45、50上。
<其他实施方式>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和图示的实施方式。例如,下列实施方式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1)尽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检测单元由三个组成部分、即一对中间端子和一个短路端子构成或包括它们,并且有两对检测接触部,但是检测单元可以通过将一个中间端子和一个短路端子结合而由两个组成部分构成或包括它们。在该情况下,只有一对检测接触部。
(2)尽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被专门用作连接检测装置的弹性变形部与用于将两个壳体锁定在连接状态的锁定臂单独地提供,但是锁定臂也可以被提供有作为连接检测装置的弹性变形部的功能。
(3)尽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两个壳体被连接之前使检测接触部接触并保持在导通状态,以作为用于防止异物被捕获在检测接触部上的捕获防止装置,但是不限于此。检测接触部可以被至少部分地容纳在第二壳体中的容纳空间中,并且容纳空间的开口可以被盖子等等封闭以防止异物进入,由此防止异物被捕获在检测接触部上。在该情况下,在两个壳体被分离的状态下,检测接触部可以不相互接触。
(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检测端子具体地是以长且窄的突片的形式,并且中间端子的连接部是弹性接触片。相反地,检测端子可以包括弹性接触片,并且中间端子的连接部可以是以长且窄的突片的形式。
(5)尽管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具体地使用杆连接第一和第二壳体,但是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不使用杆连接第一和第二壳体或者在其中杆执行不同于旋转或枢转的运动、例如大致直线运动的情况。

Claims (15)

1.一种连接器,包括:
第一壳体(10),所述第一壳体包括一对检测端子(13);
第二壳体(20),所述第二壳体能够连接至所述第一壳体(10);
弹性变形部(25),所述弹性变形部形成在所述第二壳体(20)中或所述第二壳体(20)上,并且被构造成在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10,20)的过程中弹性变形且当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10,20)被适当地连接时至少部分地弹性恢复;
检测单元(40),所述检测单元被设置在所述第二壳体(20)中或所述第二壳体(20)上,并且所述检测单元包括:一对连接部(42),当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10,20)被适当地连接时,所述一对连接部(42)被导电地连接至所述一对检测端子(13);和检测接触部(45;50),所述检测接触部用于通过随着所述弹性变形部(25)弹性变形而被设定为断开状态以解除所述一对连接部(42)的短路状态并且通过随着所述弹性变形部(25)至少部分地弹性恢复而被设定为导通状态以使所述一对连接部(42)短路;以及
至少一个捕获防止装置(51),所述至少一个捕获防止装置用于防止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10,20)被分离的状态下异物被捕获在所述检测接触部(45;50)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10,20)的过程中,所述连接部(42)抵靠着所述一对检测端子(13)摩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10,20)被分离的状态下,通过将所述检测接触部(45;50)保持在导通状态而形成所述捕获防止装置(51)。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检测单元(40)包括短路端子(46)以及一对中间端子(41),每个所述中间端子(41)均包括所述连接部(42)和所述检测接触部(45)。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短路端子(46)包括一对弹性臂部(48),所述一对弹性臂部(48)随着所述弹性变形部(25)弹性变形和至少部分地弹性恢复而弹性地移位,所述检测接触部(45;50)的一部分形成在所述一对弹性臂部(48)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弹性臂部(48)在短路位置和短路解除位置之间的移位方向与两个所述壳体(10,20)的连接方向(CD)交叉。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连接两个所述壳体(10,20)的过程中,所述检测端子(13)和所述连接部(42)被导电地连接,和/或由于所述弹性变形部(25)的弹性变形,所述一对连接部(42)之间的短路状态被解除并且所述连接部(42)被设置在不导电状态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通过将可移动部件(30)从初始位置(IP)移位至连接位置(CP)而执行或辅助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10,20)的连接。
9.一种组装连接器的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在第一壳体(10)中或第一壳体(10)上提供一对检测端子(13);
提供第二壳体(20),所述第二壳体(20)能够连接至所述第一壳体(10)并且具有弹性变形部(25)和检测单元(40);
将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10,20)连接,由此使所述弹性变形部(25)弹性变形以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10,20)被适当地连接时使所述弹性变形部(25)至少部分地弹性恢复;
当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10,20)被适当地连接时,将所述检测单元(40)的一对连接部(42)导电地连接至所述一对检测端子(13);
通过随着所述弹性变形部(25)弹性变形而将所述检测单元(40)的检测接触部(45,50)设定为断开状态以解除所述一对连接部(42)的短路状态,并且通过随着所述弹性变形部(25)至少部分地弹性恢复而将所述检测单元(40)的所述检测接触部(45;50)设定为导通状态以使所述一对连接部(42)短路;以及
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10,20)被分离的状态下,通过至少一个捕获防止装置(51)防止异物被捕获在所述检测接触部(45;50)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装连接器的方法,其中,在连接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10,20)的过程中,所述连接部(42)抵靠着所述一对检测端子(13)摩擦。
11.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组装连接器的方法,其中,在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10,20)被分离的状态下,通过将所述检测接触部(45;50)保持在导通状态中而实现防止异物被捕获在所述检测接触部(45;50)处。
12.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组装连接器的方法,其中,所述检测单元(40)包括:一对中间端子(41),每个所述中间端子(41)均包括所述连接部(42)和所述检测接触部(45);以及短路端子(46),所述短路端子(46)包括一对弹性臂部(48),所述一对弹性臂部(48)随着所述弹性变形部(25)弹性变形和至少部分地弹性恢复而弹性地移位,检测接触部(45,50)的一部分形成在所述一对弹性臂部(48)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组装连接器的方法,其中,所述弹性臂部(48)在短路位置和短路解除位置之间的移位方向与两个所述壳体(10,20)的连接方向(CD)交叉。
14.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组装连接器的方法,其中,在连接两个所述壳体(10,20)的过程中,所述检测端子(13)和所述连接部(42)被导电地连接,和/或由于所述弹性变形部(25)的弹性变形,所述一对连接部(42)之间的短路状态被解除并且所述连接部(42)被设置在不导电的状态中。
15.根据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组装连接器的方法,其中,通过将可移动部件(30)从初始位置(IP)移位至连接位置(CP)而执行或辅助所述第一和第二壳体(10,20)的连接。
CN201210407523.9A 2011-11-18 2012-10-23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Active CN10312401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52666 2011-11-18
JP2011252666A JP5817457B2 (ja) 2011-11-18 2011-11-18 コネク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124016A CN103124016A (zh) 2013-05-29
CN103124016B true CN103124016B (zh) 2015-10-07

Family

ID=470710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407523.9A Active CN103124016B (zh) 2011-11-18 2012-10-23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851921B2 (zh)
EP (1) EP2595257B1 (zh)
JP (1) JP5817457B2 (zh)
CN (1) CN1031240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038833A (ja) * 2012-07-20 2014-02-2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5987795B2 (ja) * 2013-07-16 2016-09-0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15060628A (ja) * 2013-09-17 2015-03-3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905938B2 (ja) * 2014-08-22 2016-04-20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組立体
JP6270156B2 (ja) * 2014-11-28 2018-01-31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172207B2 (ja) 2015-04-24 2017-08-0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499131B2 (ja) * 2016-07-29 2019-04-1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6499135B2 (ja) * 2016-09-05 2019-04-10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及びコネクタの組付方法
JP7091749B2 (ja) * 2018-03-20 2022-06-28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7232407B2 (ja) * 2019-08-09 2023-03-03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2104A (zh) * 2006-12-26 2008-07-0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62486A (en) * 1993-04-21 1996-10-08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Lock detection connector
US5464353A (en) * 1993-04-21 1995-11-07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Lock connector
JP2725759B2 (ja) * 1993-11-18 1998-03-1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結合検知装置及び短絡用接触子
JP3253805B2 (ja) * 1994-07-08 2002-02-04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アンプ株式会社 短絡型電気コネクタ
JP2974121B2 (ja) 1994-11-18 1999-11-08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における短絡用接触子の係止構造
JP3042824B2 (ja) * 1994-11-29 2000-05-22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端子ショート機構と嵌合確認機構を備えたコネクタ
JPH0917510A (ja) * 1995-06-29 1997-01-1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嵌合検知コネクタ
JP3264311B2 (ja) * 1995-09-25 2002-03-1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の結合検知装置
JP3149794B2 (ja) * 1996-07-25 2001-03-2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短絡用端子金具
JP3314862B2 (ja) * 1997-02-05 2002-08-1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ロック検知コネクタ
JP3685290B2 (ja) * 1997-07-01 2005-08-1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3415008B2 (ja) * 1997-11-12 2003-06-0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3142209A (ja) * 2001-11-07 2003-05-16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3997858B2 (ja) * 2002-07-24 2007-10-2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嵌合検知コネクタ
JP4533825B2 (ja) * 2005-09-05 2010-09-01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4678333B2 (ja) * 2005-09-29 2011-04-27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レバー式コネクタ
JP4577209B2 (ja) * 2005-12-26 2010-11-10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2008027760A (ja) * 2006-07-21 2008-02-07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嵌合検知機能を備えたコネクタ
JP2008084793A (ja) * 2006-09-29 2008-04-10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および検知端子
JP2008140571A (ja) * 2006-11-30 2008-06-19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EP2020706B1 (en) * 2007-08-01 2011-10-26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A connector, connector assembly and connection method
JP5040800B2 (ja) * 2008-05-14 2012-10-03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用コネクタ
JP5040821B2 (ja) * 2008-06-09 2012-10-03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電気接続用コネクタ
JP2010170936A (ja) * 2009-01-26 2010-08-05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コネクタ
JP5223777B2 (ja) * 2009-05-27 2013-06-26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510346B2 (ja) * 2011-01-25 2014-06-0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JP5614317B2 (ja) * 2011-02-10 2014-10-29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12104A (zh) * 2006-12-26 2008-07-02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30130539A1 (en) 2013-05-23
JP5817457B2 (ja) 2015-11-18
EP2595257B1 (en) 2016-05-04
US8851921B2 (en) 2014-10-07
CN103124016A (zh) 2013-05-29
JP2013109897A (ja) 2013-06-06
EP2595257A1 (en) 2013-05-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24016B (zh) 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KR100812902B1 (ko) 메모리 카드 유지 구조체
CN101212104B (zh) 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EP1801931B1 (en) A connector and a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assembly thereof
JP5329330B2 (ja) コネクタ組立体
EP1689041B1 (en) A connector, a connector tes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TWI389398B (zh) 連接器組裝體
KR100987483B1 (ko) 커넥터, 커넥터 조립체 및 그 조립 방법
CN102623857B (zh) 连接器
CN104425938A (zh) 杆式电连接器及嵌合系统
JP6172207B2 (ja) コネクタ
US7404730B2 (en) Connector, connector assembly and a detection terminal
JP3264305B2 (ja) 結合検知装置を備えたコネクタ
US7918676B2 (en) Connector with a connection detecting function and with a force multiplying member
CN104009335B (zh) 卡连接器
JP4816402B2 (ja) コネクタ及び検知端子
CN114520436A (zh) 电连接构造
CN103166055A (zh) 卡连接器
JP2007323960A (ja) ジャックのプラグ挿入検出機構
JP3284200B2 (ja)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
JP2568609Y2 (ja) コネクタ検査装置
JP7384686B2 (ja) 接続装置
JP2002040084A (ja) コネクタの検査器
JP2014011119A (ja) 検知端子
JP2014135196A (ja) コネ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