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29777B - 摩托车的导风结构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的导风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29777B
CN103029777B CN201210366025.4A CN201210366025A CN103029777B CN 103029777 B CN103029777 B CN 103029777B CN 201210366025 A CN201210366025 A CN 201210366025A CN 103029777 B CN103029777 B CN 1030297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iring
radiator
intake
peristome
prolong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6602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29777A (zh
Inventor
中村晃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wasaki Motors Ltd
Original Assignee
Kawasaki Jukogyo KK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wasaki Jukogyo KK filed Critical Kawasaki Jukogyo KK
Publication of CN1030297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297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297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2977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7/00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17/02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shielding only the rider's fro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JCYCLE SADDLES OR SEATS; AUXILIARY DEVICES OR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O CY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g. ARTICLE CARRIERS OR CYCLE PROTECTORS
    • B62J17/00Weather guards for riders; Fairings or stream-lining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2J17/10Ventilation or air guiding devices forming part of fairing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摩托车的导风结构,从整流罩(30)上的单一的开口部(54)引入至配置在发动机(E)前方的散热器(18)的冷却空气(B)和发动机进气(I),整流罩(30)覆盖头管(3)的前方及散热器(18)的外侧方,开口部(54)的内周面的一部分由内整流罩(52)形成;在散热器(18)的上方配置有引入发动机进气(I)的进气引入口(55);内整流罩(52)向后方延伸,并形成有从外侧方与头管(3)的下部和前叉(8)的下支架(5)相对的延长部分(56);在包含延长部分(56)的内整流罩(52)的侧壁(61)上形成有将行驶风(A)引导至进气引入口(55)的引导部(58)。

Description

摩托车的导风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安装在车身前部的整流罩上的开口部引入至配置在发动机前方的散热器的冷却空气和发动机进气的摩托车的导风结构。
背景技术
对于在车身前部安装有称为全整流罩的大型的整流罩的摩托车,有着通过整流罩的内整流罩将行驶风导入至发动机前方的散热器而冷却散热器,同时在整流罩上设置作为向前方露出的开口部的进气口而引入行驶风,以谋求发动机的吸入空气的填充效率的提高的摩托车(例如,日本特开2002-284074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日本特开2002-284074号公报中,由于设置有向散热器导入行驶风的开口部和进气口的多个开口部,因此影响整流罩的简单且适合高速的外观。又,减小进气口以谋求外观的改善时,难以向发动机引入充分的进气。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形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减小整流罩的开口部以改善外观,同时能够顺利地引入发动机进气的摩托车的导风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摩托车的导风结构是从安装在车身前部的整流罩上的单一的开口部引入至配置在发动机前方的散热器的冷却空气和发动机进气的摩托车的导风结构,其中,所述整流罩至少覆盖头管的前方及所述散热器的外侧方,所述开口部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由内整流罩形成;在所述散热器的上方配置有引入发动机进气的引入口;所述内整流罩向后方延伸,并形成有从外侧方与至少所述头管的下部和前叉的下支架相对的延长部分;在包含所述延长部分的所述内整流罩的侧壁上形成有将行驶风引导至所述引入口的引导部。
根据该结构,在整流罩上设置有单一的开口部,通过该开口部引入至散热器的冷却空气和发动机进气,因此不会露出发动机进气口,从而可以改善摩托车的外观。又,引导至开口部的行驶风的一部分通过形成在内整流罩的延长部分上的引导部导入至后方的进气的引入口中,因此抑制进气阻力,可以向发动机顺利地引入进气。这样,外部空气导入至进气的引入口中,其结果是行驶中的进气温度降低,可以提高外部空气填充效率。此外,仅仅是向后方延长内整流罩以设置引导部,因此结构简单。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引导部具有随着向后方推进而向外侧方膨出的膨出部。根据该结构,可以充分减小开口部,从而进一步改善摩托车的外观。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构成车身框架的前半部的主框架具有上下一对的框架片,在两个框架片之间配置所述引入口。根据该结构,在具有具备两个框架片的独特的外观的同时在它们之间形成进气的引入口,以此可以有效利用框架片之间的空间。此外,通过所述引导部可以将进气顺利地导入至位于两个框架片的高位置上的引入口中。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引入口由配置在所述两个框架片之间以覆盖两个框架片之间的间隙的框架盖形成。根据该结构,通过框架盖覆盖两个框架片的间隙,因此即使在采用没有安装整流罩的裸露型的情况下也较美观。
在通过框架盖形成引入口时,优选的是所述框架盖的引入口由多个切口形成。根据该结构,可以防止异物侵入至引入口。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所述内整流罩的延长部分的后边缘在侧视下沿着所述散热器的前表面向前倾斜。根据该结构,引导部充分地形成至后方,因此可以将行驶风顺利地引导至引入口中。
在本发明中,优选的是在所述内整流罩上设置有阻止从安装在所述整流罩上的方向指示器泄漏的光到达至骑手的遮光片。根据该结构,可以阻止在行驶中从方向指示器泄漏的光到达至骑手,从而可以避免骑手的不适感。
在权利要求书和/或说明书和/或附图中公开的至少两个结构的任意组合也都包含在本发明中。尤其是,权利要求中的各项权利要求的两个以上的任意组合也都包含在本发明中。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对以下优选的实施形态进行说明将更明确地理解本发明。但是,实施形态及附图仅仅用于图示及说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确定。对于附图,多个图中的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分;
图1是示出具备根据本发明的第1实施形态的导风结构的摩托车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上述摩托车的主视图;
图3是示出上述摩托车的前部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上述摩托车的前部的侧视图;
图5是示出上述摩托车的内整流罩的后方立体图;
图6是示出上述摩托车的前部的俯视图;
图7是示出上述摩托车的框架盖的俯视图;
图8是示出上述框架盖的侧视图;
图9是图8的IX-IX剖视图;
图10是图8的X-X剖视图。
符号说明:
1主框架;
1a、1b框架片;
3头管;
5下支架;
8前叉;
18散热器;
30整流罩;
34方向指示器;
35框架盖;
52内整流罩;
54开口部;
55进气引入口(引入口);
56延长部分;
57切口;
58引导部;
60膨出部;
61侧壁;
66遮光片;
A行驶风;
B冷却空气;
E发动机;
FR车身框架;
I发动机进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形态;
图1示出应用本发明的摩托车。该摩托车的车身框架FR由构成前半部的主框架1、和与主框架1的后部连接以构成车身框架FR的后半部的后框架2构成。在该主框架1的前端安装有头管3,并通过转动自如地插通于该头管3的转向轴(未图示)安装有上支架4及下支架5,这些上支架4及下支架5支持前叉8。该前叉8的下端部支持前轮9,在前轮9的上方安装有前挡泥板(frontfender)15。在前叉8的上端部的上支架4上安装有把手10。
在上述主框架1的后端下部设置有摇臂支架11,该摇臂支架11通过插通于前端部的枢轴13上下摇动自如地支持摇臂12。该摇臂12的后端部支持后轮14。在图示的示例中,通过枢轴盖17从外侧方覆盖摇臂支架11。主框架1的中央下部支持并列多汽缸发动机E,该发动机E通过链条等动力传递机构16驱动后轮14。在发动机E的前方配置有通过行驶风A冷却发动机冷却水的散热器18。
上述后框架2支持骑手用座椅22和同乘者用座椅24。在主框架1的上部,即在车身上部,在上述把手10和骑手用座椅22之间安装有燃料箱28。在发动机E的上方,且在燃料箱28的下方,配置有净化作为向发动机E供给的发动机进气I而引入的行驶风A的空气滤清器20。又,在车身前部安装有覆盖从上述把手10的前方至车身前部的侧方的部分的树脂制的称为全整流罩的大型的整流罩30,在该整流罩30上安装有前照灯单元32及左右的方向指示器34。在这里,“左侧”及“右侧”是指由乘坐在车辆上的驾驶者观察的左右侧。
整流罩30具有覆盖头管3的前方的上整流罩36、从上整流罩36的下边缘向后下方延伸以覆盖车身的侧方上部的左右一对的侧整流罩38、从侧整流罩38的下边缘向下方延伸以覆盖车身的侧方下部、具体是覆盖发动机E的侧方及排气管的一部分的左右一对的下整流罩40。
在上整流罩36的前部安装有上述前照灯单元32。在上整流罩36的上部安装有覆盖具有速度计或转速计等的仪表单元(未图示)的前方的仪表盖44,在该仪表盖44的上方安装有挡风玻璃46。
侧整流罩38从侧方覆盖上述散热器18及发动机E的汽缸体39,且在其前部安装有方向指示器34。穿过侧整流罩38和下整流罩40形成有排风开口部50,该排风开口部50通过向前方打开的“コ”字形的加强构件48加固。加强构件48是利用树脂形成的一体成型品。
如图2所示,在整流罩30的内侧形成有单一的开口部54,引入到该开口部54的行驶风A的一部分成为至散热器18的冷却空气及发动机进气。具体地是,由上整流罩36的前端部下边缘、两个侧整流罩38、38的前边缘及两个下整流罩40、40的前边缘部形成开口部54的前边缘。在上整流罩36的下方且在两个侧整流罩38、38的内侧配置有形成图3所示的开口部54的内周面的一部分的左右一对的内整流罩52、52(图3中仅示出车身的右侧的内整流罩52)。即,如图4所示,开口部54的内周面的上部及侧部的上半部分由内整流罩52形成,内周面的侧部的下半部分及下部由侧整流罩38及下整流罩40的内周的端面38a、40a形成。
如图6所示,主框架1由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左右一对的管部构成,各管部具有上框架片1a及下框架片1b。图3中作为代表示出车身左侧的主框架1的管部,在上框架片1a、下框架片1b之间配置有覆盖两个框架片1a、1b之间的间隙的树脂制的框架盖35,在该框架盖35上设置有引入发动机进气I的进气引入口55。该进气引入口55形成在框架盖35的前部,在侧整流罩38的内侧,并位于散热器18的上方且后方。框架盖35的进气引入口55由多个切口57形成。但是,也可以省略切口57,并以单一的开口形成进气引入口55。
如作为其后方立体图的图5所示,左右各内整流罩52具有相当于现有的内整流罩的主体部51、和从主体部51的后部延伸至后方的在本发明中增加的延长部分56。用虚线D示出主体部51和延长部分56的边界。在主体部51的上部的前半部形成有大致水平地延伸的顶壁53。
内整流罩52的侧壁61在侧视下具有在下端具有顶点的大致三角形状,并通过其内表面,与顶壁53的内表面一起将冷却空气B引导至图4的散热器18及发动机E中。在图5所示的内整流罩52的主体部51的下端和中央部的稍微上方形成有在车宽方向上开口的第一贯通孔100及第二贯通孔102。在内整流罩52的上部的后半部设置有面向外侧大致水平地延伸的遮光片66。整个内整流罩52通过树脂的模压成型一体地形成。
如图4所示,内整流罩52的延长部分56延伸至从外侧方与上述头管3的下部和前叉8的下支架5相对的位置,从主体部51至延长部分56形成有引导行驶风A至进气引入口55的引导部58。内整流罩52的延长部分56的后边缘56a在侧视下,在散热器18的前表面18a的稍微前方,与前表面18a大致平行延伸地向前倾斜。如图5所示,上述引导部58从侧壁61的前后方向中间部至后端边缘具有随着向后方推进而向外侧方膨出的膨出部60。从图4中可以明确,该膨出部60位于进气引入口55的前下方。
如作为俯视图的图6所示,膨出部60的内表面配置为,相对于内整流罩52的主体部51向后方延长的延长线L、即膨出部60的下边缘L离车身中心线C的一边宽度尺寸W1,膨出宽度W2为0.05~0.12W1,优选的是0.06~0.10W1,在该实施形态中为0.08W1。图5所示的膨出部60的上下方向尺寸H从其前端部至中间部逐步地增大,从中间部至后端部大致一定,其最大值相对于上述一边宽度尺寸W1为0.10~0.30W1,优选的是0.15~0.25W1,在该实施形态中为0.20W1。
如图6所示,在各内整流罩52的顶壁53的内边缘通过模压成型一体地形成有使左右顶壁(前照灯固定部)53、53相互接合的前后一对的接合片64、64。在前照灯固定部53的内边缘的前部形成有在上下方向上贯通的第三贯通孔104。又,在前照灯固定部53的后边缘部的外侧部分形成有面向上方且斜外方开口的第四贯通孔106。此外,在前照灯固定部53的外侧边缘部、详细地是在与主体部51连接的部分上形成有面向外侧方且斜上方开口的第五贯通孔108。
遮光片66用于阻止从方向指示器34泄漏的光通过内整流罩52和侧整流罩38之间而到达至骑手,其相对于膨出部60的外表面向外侧方突出形成。在遮光片66的稍微上方一体地形成有在内侧延伸设置的内侧延伸部62。在该内侧延伸部62上配线前照灯单元32(图3)的电缆,在设置在内侧延伸部62的前部的第六贯通孔110上安装夹紧装置等电缆支持构件(未图示),以固定电缆。
作为树脂的模压成型品的框架盖35具有与主框架1的框架片1a、1b相对应的形状,在俯视下,如图7所示,其前后方向的中央部为向车身外侧膨出的弓形。形成在框架盖35的前端部的图8(侧视图)的进气引入口55与在图6的空气滤清器20上连接的进气管59的入口59a在前后方向上相对。
在框架盖35的内侧的前后方向中央部形成有向车身内侧突出的图7的接合突起68。如图8所示,在框架盖35的前端形成有向前方延伸设置的前侧支持部70,在该前侧支持部70上形成有面向车宽方向的螺栓插通孔112。在框架盖35的后端形成有向后方延伸设置的后侧支持部72,在该后侧支持部72上形成有面向车宽方向的盖贯通孔114。
在框架盖35上的进气引入口55的后侧,如图9(横切剖视图)所示,通过向车身内侧开口的“U”字形通路壁74形成发动机进气I的导入通路76。此外,在导入通路76的后部,如图10(横切剖视图)所示,突出设置有从通路壁74延伸至车身内侧的引导上壁78A及引导下壁78B,通过通路壁74、引导上壁78A和引导下壁78B形成将从进气引入口55引入的发动机进气I导入至进气管59的入口59a中的引导通路80。
接着,说明框架盖35及内整流罩52在车身上的安装结构;
将图7的框架盖35的接合突起68通过如减震器等的弹性构件(未图示)嵌合在设置于图4的主框架1上的接合孔113中。通过在框架盖35的前侧支持部70的螺栓插通孔112及设置于主框架1的插通孔(未图示)中插通如螺栓等的紧固构件116,并用螺母紧固,以此将框架盖35的前部固定于车身。
框架盖35的后侧支持部72,通过从外侧方覆盖该后侧支持部72的枢轴盖17安装在主框架1上。即,在安装于主框架1的安装孔(未图示)上的环形的橡胶制减震器118上重合框架盖35的上述盖贯通孔114,并将设置于枢轴盖17上的卡止突起(未图示)插通于减震器118的中心孔中,以此通过减震器118将框架盖35按压在主框架1上。借助于此,框架盖35的后部由主框架1和枢轴盖17夹持而固定于车身。
通过能够使图6所示的左右的内整流罩52、52的第三贯通孔104、104相互重叠地接合两个接合片64、64,从重合的第三贯通孔104的下方插通如铆钉等的紧固手段,并紧固在设置于图4的上整流罩36中的安装孔(未图示)中,以此将内整流罩52固定在上整流罩36上。此外,通过在内整流罩52上的图6的第四贯通孔106中从下方插通如铆钉等的紧固手段,并紧固在形成于前照灯单元32中的安装孔(未图示)中,以此将内整流罩52固定在前照灯单元32上。
通过在内整流罩52上的第一贯通孔100及第二贯通孔102、和图6所示的第五贯通孔108中,从车身内侧插通如铆钉等的紧固手段,并紧固在设置于图3的侧整流罩38中的安装孔(未图示)中,以此将内整流罩52固定在侧整流罩38上。这样,内整流罩52通过前照灯单元32、上整流罩36及侧整流罩38支持在车身上。
接着,说明本实施形态的摩托车的导风作用;
摩托车行驶中,如图3所示,行驶风A通过前挡泥板15和上整流罩36之间,从开口部54引入至整流罩30的内部。引入至整流罩30的行驶风A的大部分由内整流罩52的内表面引导,作为冷却空气B输送至散热器18,并在冷却散热器18后,从图1的排风开口部50排出至整流罩30的外部。
引入至整流罩30的行驶风A的一部分引导至图4的内整流罩52的引导部58,作为发动机进气I输送至框架盖35的进气引入口55中,从进气引入口55经过导入通路76,并从进气管59供给至空气滤清器20。供给至空气滤清器20的发动机进气I由空气滤清器20净化后输送至发动机E。
这样,通过形成开口部54及引导部58的内整流罩52、52、和形成进气引入口55的框架盖35构成摩托车的导风结构。
在上述结构中,如图2所示,在整流罩30上设置有单一的开口部54,通过该开口部54引入至散热器18的冷却空气B和发动机进气I,因此不会露出发动机进气口55,从而可改善摩托车的外观。又,如图4所示,引导至开口部54内的行驶风A的一部分,通过形成于内整流罩52的延长部分56上的引导部58导入至后方的进气引入口55中,因此抑制进气阻力,可以向发动机E顺利地引入进气。这样,外部空气导入至进气引入口55中,其结果是行驶中的进气温度降低,从而可以提高外部空气填充效率。此外,仅仅是向后方延长内整流罩52以设置引导部58,因此结构简单。
如图5所示,引导部58具有随着向后方推进而向外侧方膨出的膨出部60,因此可减小图2所示的开口部54,尤其是充分减小其宽度尺寸W3,因此可以进一步改善摩托车的外观。
如图4所示,在主框架1的两个框架片1a、1b之间配置有进气引入口55,因此在具有具备两个框架片1a、1b的独特的外观的同时在它们之间形成进气引入口55,以此有效利用框架片1a、1b之间的空间。此外,通过引导部58,可以将进气顺利地导入至位于两个框架片1a、1b的高位置上的进气引入口55中。
又,进气引入口55由覆盖两个框架片1a、1b之间的间隙的框架盖35形成,因此通过框架盖35覆盖两个框架片1a、1b的间隙,因此即使在采用没有安装整流罩30的裸露型的情况下也较美观。
如图3所示,由于框架盖35的进气引入口55由多个切口57形成,因此可以防止异物侵入至进气引入口55。
如图4所示,内整流罩52的延长部分56的后边缘56a在侧视下沿着散热器18的前表面18a向前倾斜,因此引导部58充分地形成至后方,从而可以将行驶风A顺利地引导至进气引入口55中。内整流罩52没有覆盖散热器18的外侧方,因此已通过内整流罩52的行驶风A通过散热器18的两侧方,从排风开口部50顺利地排出至外部。
如图6所示,在内整流罩52上设置有阻止从方向指示器34泄漏的光到达至骑手的遮光片66,因此阻止在行驶中从方向指示器34泄漏的光到达至骑手,从而可以避免骑手的不适感。
如以上所述,尽管参照附图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形态,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添加、更改或者删除,这些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例如,在上述实施形态中,虽然内整流罩52仅形成开口部54的内周面的一部分,但是也可以形成整个内周面。因此,这些也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摩托车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具备配置在发动机前方的散热器、和安装在车身前部并从单一的开口部引入至所述散热器的冷却空气和发动机进气的整流罩;
所述整流罩至少覆盖头管的前方及所述散热器的外侧方,且具有形成所述开口部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内整流罩;
在所述散热器的上方配置有引入发动机进气的引入口;
所述内整流罩向后方延伸,并形成有从外侧方与至少所述头管的下部和前叉的下支架相对的延长部分;
在包含所述延长部分的所述内整流罩的侧壁上形成有将行驶风引导至所述引入口的引导部;
所述延长部分位于所述散热器的前方;
所述引入口位于所述散热器的后方;
从所述开口部引入至所述整流罩的行驶风的大部分作为冷却空气输送至所述散热器;
引入至所述整流罩的行驶风的一部分作为发动机进气输送至所述引入口;
所述引导部具有随着向后方推进而向外侧方膨出的膨出部;
所述膨出部从所述内整流罩的侧壁的前后方向中间部至后端边缘而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整流罩上设置有阻止从安装在所述整流罩上的方向指示器泄漏的光到达至骑手的遮光片;
所述内整流罩设置为左右一对;
所述引入口设置为左右一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膨出部的上下方向尺寸从前端部至中间部逐步地增大。
4.一种摩托车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具备配置在发动机前方的散热器、和安装在车身前部并从单一的开口部引入至所述散热器的冷却空气和发动机进气的整流罩;
所述整流罩至少覆盖头管的前方及所述散热器的外侧方,且具有形成所述开口部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内整流罩;
在所述散热器的上方配置有引入发动机进气的引入口;
所述内整流罩向后方延伸,并形成有从外侧方与至少所述头管的下部和前叉的下支架相对的延长部分;
在包含所述延长部分的所述内整流罩的侧壁上形成有将行驶风引导至所述引入口的引导部;
所述延长部分位于所述散热器的前方;
所述引入口位于所述散热器的后方;
从所述开口部引入至所述整流罩的行驶风的大部分作为冷却空气输送至所述散热器;
引入至所述整流罩的行驶风的一部分作为发动机进气输送至所述引入口;
构成车身框架的前半部的主框架具有上下一对的框架片,在两个框架片之间配置所述引入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入口由覆盖所述两个框架片之间的间隙的框架盖形成;
所述框架盖的引入口由多个切口形成。
6.一种摩托车的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
具备配置在发动机前方的散热器、和安装在车身前部并从单一的开口部引入至所述散热器的冷却空气和发动机进气的整流罩;
所述整流罩至少覆盖头管的前方及所述散热器的外侧方,且具有形成所述开口部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的内整流罩;
在所述散热器的上方配置有引入发动机进气的引入口;
所述内整流罩向后方延伸,并形成有从外侧方与至少所述头管的下部和前叉的下支架相对的延长部分;
在包含所述延长部分的所述内整流罩的侧壁上形成有将行驶风引导至所述引入口的引导部;
所述延长部分位于所述散热器的前方;
所述引入口位于所述散热器的后方;
从所述开口部引入至所述整流罩的行驶风的大部分作为冷却空气输送至所述散热器;
引入至所述整流罩的行驶风的一部分作为发动机进气输送至所述引入口;
所述内整流罩的延长部分的后边缘在侧视下沿着所述散热器的前表面向前倾斜。
CN201210366025.4A 2011-10-04 2012-09-28 摩托车的导风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297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219849A JP5921125B2 (ja) 2011-10-04 2011-10-04 自動二輪車の導風構造
JP2011-219849 2011-10-0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29777A CN103029777A (zh) 2013-04-10
CN103029777B true CN103029777B (zh) 2015-11-18

Family

ID=46970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6602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029777B (zh) 2011-10-04 2012-09-28 摩托车的导风结构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881859B2 (zh)
EP (1) EP2578479B1 (zh)
JP (1) JP5921125B2 (zh)
CN (1) CN1030297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777291B2 (en) * 2011-10-28 2014-07-15 Roadawgz, Inc. Motorcycle windscreen and fairing system using same
JP6071658B2 (ja) * 2013-03-08 2017-02-0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の下部構造
US9096123B2 (en) * 2013-06-07 2015-08-04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traddle-riding type vehicle
JP6140556B2 (ja) * 2013-07-10 2017-05-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6015720B2 (ja) * 2014-07-28 2016-10-26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フレーム構造
BR112017022396B1 (pt) * 2015-04-24 2022-04-26 Honda Motor Co., Ltd Estrutura de carenagem de veículo para montar
JP6492940B2 (ja) 2015-04-30 2019-04-03 スズ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DE102015213208A1 (de) 2015-07-15 2017-01-19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Luftleitvorrichtung für ein Motorrad
JP6270895B2 (ja) * 2016-03-24 2018-01-3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前部構造
JP6346631B2 (ja) * 2016-03-24 2018-06-2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前部構造
DE102016208694A1 (de) * 2016-05-20 2017-11-23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Ansaug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6837791B2 (ja) 2016-09-26 2021-03-03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フロントカウル
JP6848312B2 (ja) * 2016-09-30 2021-03-24 スズ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導風構造
DE102016220301B3 (de) * 2016-10-18 2017-06-29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Motorradansaugluftführung für einen Motorradmotor
JP6894696B2 (ja) * 2016-12-08 2021-06-30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CN113864035A (zh) * 2017-03-09 2021-12-31 Tvs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内燃机的冷却系统及其方法
JP6489715B2 (ja) * 2017-03-27 2019-03-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車体構造
WO2019065485A1 (ja) * 2017-09-27 2019-04-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外装部品構造
JP6997662B2 (ja) * 2018-03-28 2022-01-1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吸気部構造
JP6806747B2 (ja) * 2018-09-28 2021-01-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り型車両のカウル構造
IT201800010889A1 (it) * 2018-12-07 2020-06-07 Piaggio & C Spa Avantreno di motociclo con raffreddamento migliorato e relativo motociclo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77570A (en) * 1992-04-09 1996-11-26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Wind introducing system for motorcy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60025U (ja) * 1982-10-15 1984-04-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等の吸気装置
JPS6066594U (ja) * 1983-10-14 1985-05-1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フエアリングステ−
JPS60127230U (ja) * 1984-02-06 1985-08-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等の吸気装置
US5012883A (en) * 1988-03-20 1991-05-07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Air duct device for a motorcycle
JP3183526B2 (ja) * 1991-03-20 2001-07-0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ラジエータ配置構造
JP3187888B2 (ja) * 1991-10-21 2001-07-16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H07156848A (ja) 1993-12-08 1995-06-20 Suzuki Motor Corp オートバイのエアークリーナー装置
JP3585486B2 (ja) * 1999-09-07 2004-11-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2輪車の吸気構造
JP3532882B2 (ja) * 2001-05-01 2004-05-3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フロントカウル
JP3608549B2 (ja) 2001-12-25 2005-01-12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吸気ダクト装置
JP4340500B2 (ja) * 2003-09-09 2009-10-07 川崎重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吸気装置
JP4184923B2 (ja) * 2003-11-06 2008-11-1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クリーナ構造
US6923489B2 (en) * 2004-01-05 2005-08-02 Timothy J. Keys Motorcycle protective cover
JP4358011B2 (ja) * 2004-03-26 2009-11-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カウル構造
JP2006213249A (ja) * 2005-02-04 2006-08-17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
JP4531613B2 (ja) * 2005-03-31 2010-08-25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輌のカウル構造
JP4584781B2 (ja) * 2005-06-15 2010-11-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用カウリング構造
JP4856485B2 (ja) * 2006-07-14 2012-01-18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のカウリング構造
JP2009107568A (ja) * 2007-10-31 2009-05-21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用カウル及び自動二輪車
JP2009107569A (ja) * 2007-10-31 2009-05-21 Yamaha Motor Co Ltd 自動二輪車用カウル及び自動二輪車
DE102008061123B4 (de) * 2007-12-30 2017-06-01 Honda Motor Co., Ltd. Motorrad
WO2009118998A1 (ja) * 2008-03-28 2009-10-01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
JP5566708B2 (ja) * 2010-01-27 2014-08-0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鞍乗型車両のカウリング構造
JP5656430B2 (ja) * 2010-03-23 2015-01-21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クリーナ装置
JP5624780B2 (ja) * 2010-03-23 2014-11-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アクリー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77570A (en) * 1992-04-09 1996-11-26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Wind introducing system for motorcy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78479A3 (en) 2013-10-23
JP5921125B2 (ja) 2016-05-24
US8881859B2 (en) 2014-11-11
JP2013078991A (ja) 2013-05-02
US20130081896A1 (en) 2013-04-04
EP2578479A2 (en) 2013-04-10
EP2578479B1 (en) 2014-05-14
CN103029777A (zh) 2013-04-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29777B (zh) 摩托车的导风结构
CN102143882B (zh) 车辆
CN101423085B (zh) 摩托车罩与摩托车
CN101239580B (zh) 汽车的保险杠结构
US9669704B2 (en) Air intake structure for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US8905419B2 (en) Rear structure of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US8783399B2 (en) Saddle-riding type vehicle including multi-part shroud
CN102556230B (zh) 鞍乘型车辆的内架结构
CN102133910A (zh) 骑跨型车辆的罩结构
CN101712348A (zh) 机动二轮车的滤罐安装结构
EP2161187B1 (en) Motorcycle
US9328703B2 (en) Air intake system of saddle-ride type vehicle
JP2008024285A (ja) 鞍乗型車両
CN104159791A (zh) 空气引导构造
JP2015063279A (ja) 鞍乗り型車両
US10577043B2 (en) Saddle-riding vehicle
EP2562068B1 (en) Straddle-ride type vehicle with mudguard structure
US7584814B2 (en) Motorcycle
US9581073B2 (en) Radiator structure for two-wheeled vehicle
US11371475B2 (en) Air intake structure of saddle riding vehicle
JPH07242188A (ja) 自動二輪車
CN103847867A (zh) 自动两轮车
CN102815353B (zh) 两轮机动车的车体罩
CN103661721A (zh) 跨乘式车辆的框架结构
JP6244325B2 (ja) 鞍乗り型車両の導風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111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