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809155A - 浓淡火焰燃烧器和燃烧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浓淡火焰燃烧器和燃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809155A
CN102809155A CN2012101701974A CN201210170197A CN102809155A CN 102809155 A CN102809155 A CN 102809155A CN 2012101701974 A CN2012101701974 A CN 2012101701974A CN 201210170197 A CN201210170197 A CN 201210170197A CN 102809155 A CN102809155 A CN 10280915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ard member
mentioned
light
inboard
bur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17019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809155B (zh
Inventor
和田宪英
秋山隆
若田武志
永井逸夫
马越亮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itz Corp
Nishik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shik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hiki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shik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80915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915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80915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80915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C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COMBUSTION USING FLUID FUEL OR SOLID FUEL SUSPENDED IN  A CARRIER GAS OR AIR 
    • F23C6/00Combustion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two or more combustion chambers or combustion zones, e.g. for staged combustion
    • F23C6/02Combustion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two or more combustion chambers or combustion zones, e.g. for staged combustion in parallel arrang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02Premix gas burners, i.e. in which gaseous fuel is mixed with combustion air upstream of the combustion zone
    • F23D14/04Premix gas burners, i.e. in which gaseous fuel is mixed with combustion air upstream of the combustion zone induction type, e.g. Bunsen burner
    • F23D14/045Premix gas burners, i.e. in which gaseous fuel is mixed with combustion air upstream of the combustion zone induction type, e.g. Bunsen burner with a plurality of burner bars assembled together, e.g. in a grid-like arrangement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02Premix gas burners, i.e. in which gaseous fuel is mixed with combustion air upstream of the combustion zone
    • F23D14/04Premix gas burners, i.e. in which gaseous fuel is mixed with combustion air upstream of the combustion zone induction type, e.g. Bunsen burner
    • F23D14/10Premix gas burners, i.e. in which gaseous fuel is mixed with combustion air upstream of the combustion zone induction type, e.g. Bunsen burner with elongated tubular burner head
    • F23D14/105Premix gas burners, i.e. in which gaseous fuel is mixed with combustion air upstream of the combustion zone induction type, e.g. Bunsen burner with elongated tubular burner head with injector axis parallel to the burner head axi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46Details, e.g. noise reduction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DBURNERS
    • F23D14/00Burners for combustion of a gas, e.g. of a gas stored under pressure as a liquid
    • F23D14/46Details, e.g. noise reduction means
    • F23D14/48Nozzles
    • F23D14/58Nozz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arrangement of the outlet or outlets from the nozzle, e.g. of annular configuration
    • F23D14/583Nozz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arrangement of the outlet or outlets from the nozzle, e.g. of annular configuration of elongated shape, e.g. slits
    • F23D14/586Nozzl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r arrangement of the outlet or outlets from the nozzle, e.g. of annular configuration of elongated shape, e.g. slits formed by a set of sheets, strips, ribbons or the lik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3COMBUSTION APPARATUS; COMBUSTION PROCESSES
    • F23C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COMBUSTION USING FLUID FUEL OR SOLID FUEL SUSPENDED IN  A CARRIER GAS OR AIR 
    • F23C2201/00Staged combustion
    • F23C2201/20Burner stag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as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浓淡火焰燃烧器。即使产生有制造偏差,也能够可靠地发挥用于向淡火焰孔供给淡混合气的供给通路和用于向浓火焰孔供给浓混合气的供给通路这两者之间的密封性,能够将两者可靠地相互划分。形成中央浓燃烧器部的第3板构件(6),是通过一对板部(65、65)以下端部(60)作为弯折线弯折成V字状而形成的。在用于形成淡燃烧器部的一对第1板构件(4、4)的长边方向两侧位置的侧缘(42、42)之间划分形成有狭缝部(423),该淡燃烧器部在中央浓燃烧器部的宽度方向两侧位置上形成淡火焰孔。通过将V字状的第3板构件(6)从下端部向狭缝部内压入,使第3板构件介于第1板构件之间并在作用有弹性恢复力的状态下紧密贴合。

Description

浓淡火焰燃烧器和燃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浓火焰孔、淡火焰孔的浓淡火焰燃烧器和燃烧装置。本发明特别涉及如下这样的技术:在通过对利用冲压成形等形成为规定形状的薄板构件相互进行接合或熔接而形成整体形状扁平的浓淡火焰燃烧器时,通过对向浓火焰孔供给浓混合气的浓混合气的供给通路和向淡火焰孔供给淡混合气的淡混合气的供给通路互相进行可靠的划分,消除产生泄漏等的可能性。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有如下这样的浓淡火焰燃烧器:为了谋求低NOx化,使空气比大于1的淡混合气在淡火焰孔中燃烧,另一方面,为了谋求燃烧火焰的稳定化,使浓火焰孔与淡火焰孔相邻,该浓火焰孔中供空气比小于1的浓混合气燃烧。并且,作为这样的浓淡火焰燃烧器,提出有通过对利用冲压成形等形成为规定形状的薄板构件相互进行结合或熔接而形成整体形状扁平的浓淡火焰燃烧器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特别是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有通过将一张薄板材料多次弯折加工而谋求减少对各构件进行的切断工序、上述构件的接合、熔接工序的作业量的技术。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有通过以肋彼此间的凹凸嵌合来代替面彼此间的接合而谋求密封性的可靠化的技术。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4831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269707号公报
但是,在由薄板材料形成的各构件中,有可能在制造过程中产生有尺寸偏差,特别是在形成扁平形状的浓淡火焰燃烧器的情况下,也能设想有如下情况:在厚度方向上,原本必须紧密贴合的密合部位只是相接触且在密合部位之间产生有微小的间隙。另外,特别是在形成上述的扁平形状的浓淡火焰燃烧器时,还能设想有如下情况:在长边方向上,在进行到将内侧构件嵌入到外侧构件的内侧等组装工序的情况下,若在该内侧构件的制造过程中内侧构件的长边方向尺寸偏短,则内侧构件相对于外侧构件的长边方向位置不稳定,因此,外侧构件与内侧构件之间的紧密接合不能够如当初预想的设计那样形成。万一产生有这样的情况,则有可能不能够发挥当初预想的程度的密封性,或者不能够发挥欲作为目标的程度的密封性。若以这样的不良为起因而在淡混合气的供给通路和浓混合气的供给通路之间产生泄漏,则会产生浓混合气向淡混合气中的混入、或者淡混合气向浓混合气中的混入,从而不能够维持当初预想的燃烧状态。
例如,在图16中表示了申请人正在进行开发的浓淡火焰燃烧器的组装状况的例子。该组装以如下方式进行:将通过使两张第3板构件600、600相互接合而构成中央浓燃烧器部的接合件配置在厚度方向的中央位置上,与此相对,分别从厚度方向的两侧覆盖第1板构件400,进而从各第1板构件400的厚度方向外侧覆盖第2板构件500,并在长边方向两侧的接合边缘进行固定(例如熔接)。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设想有如下情况:若上述的第3板构件600、600的长边方向尺寸误差偏短,则由一对第3板构件600、600构成的中央浓燃烧器部和由包围该中央浓燃烧器部的一对第1板构件400、400构成的淡燃烧器部在长边方向上的相对位置关系不稳定,以此为起因,厚度方向上的密合预定部位的质量也不稳定。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技术课题在于,在通过组合各种板构件形成整体形状扁平的浓淡火焰燃烧器的情况下,即使产生有制造偏差等,也能够可靠地发挥用于向淡火焰孔供给淡混合气的供给通路和用于向浓火焰孔供给浓混合气的供给通路这两者之间的密封性,能够将两者相互可靠地划分。
在本发明中,以浓淡火焰燃烧器作为对象,该浓淡火焰燃烧器以利用其他的板构件从两侧覆盖中央的板构件的方式重叠中央的板构件和其他的板构件,从而将在相对的板构件之间划分形成浓混合气的供给通路或淡混合气的供给通路,本发明具有如下特定技术特征。即,该浓淡火焰燃烧器采用如下的结构:该浓淡火焰燃烧器具有在上端开口且在相对面之间划分形成有规定的间隙的外侧的板构件和介于该外侧的板构件的相对面之间的内侧的板构件。在上述外侧的板构件上,在其长边方向两侧的侧缘位置上形成具有与上述内侧的板构件的侧缘的厚度相当的槽宽且向上方开口的狭缝部。而且,作为上述内侧的板构件,通过将一张板材料在其中央线位置处弯折,以呈V字状地相对的方式形成有一对板部。此外,通过将该内侧板构件的弯折部作为下端部并将该内侧板构件从上述外侧的板构件的上端开口向内部压入,上述内侧的板构件的侧缘被夹持在上述狭缝部内,从而组装成上述内侧的板构件与上述外侧的板构件相互紧密贴合的状态。
采用该浓淡火焰燃烧器,基于金属薄板材料的弹性恢复力,对于构成内侧的板构件的一对板部,能够从下端部的弯折部作用欲使该一对板部以原本的V字状分开的弹簧反弹力。于是,在该弹簧反弹力的作用下,能够形成为将各板部的外表面压靠在外侧的板构件的相对面的状态。因此,能够使上述各板部与外侧的板构件相互可靠地紧密贴合并维持成密封性较高的状态,由此,能够使形成在构成内侧的板构件的一对板部之间的供给通路和形成在内侧的板构件与外侧的板构件之间的供给通路维持成相互划分、隔开的状态。因此,即使分别独立地在上述的两供给通路的一个供给通路中供给浓混合气,在另一个供给通路中供给淡混合气,也能够可靠地防止相互之间产生混入的情况。
在该浓淡火焰燃烧器中,能够采用以下结构:以如下方式利用上述内侧的板构件形成被设置有中央浓火焰孔的中央浓燃烧器部,在该中央浓燃烧器的两外侧位置上,利用外侧的板构件形成用于形成淡火焰孔的淡燃烧器部,而且,利用其他的板构件形成外侧浓火焰孔:在以在中央位置上沿长边方向延伸的方式排列的上述中央浓火焰孔的两侧各排列有1列上述淡火焰孔,并且在比两侧的上述淡火焰孔靠外侧的位置各排列有1列上述外侧浓火焰孔,上述淡火焰孔介于上述中央浓火焰孔与上述淡火焰孔之间。而且,在该结构中,内侧的板构件的下端部也能够以划分形成于外侧的板构件的相对面之间的淡混合气的供给通路的上下方向途中位置暴露出的状态配置于该淡混合气的供给通路,利用该内侧的板构件的下端部分割淡混合气的供给通路,使得淡混合气的供给通路相对于两列淡火焰孔分别独立地延伸。这样,即使以暴露出到淡混合气的供给通路中的状态配置中央浓燃烧器部的下端部,中央浓燃烧器部的下端部也是通过弯折1张板材料而形成的,因此不存在接缝、接合面,因此能够可靠地将淡混合气的供给通路内与用于供给浓混合气的中央浓燃烧器部内之间隔开,能够维持成发挥高度密封性的状态。
另外,在浓淡火焰燃烧器中,也能够追加如下结构。即,形成从内侧的板构件的一对板部的外表面朝向外侧的板构件的相对面那一侧突出的凸肋。该凸肋以沿着被划分形成在各板部的外表面和外侧的板构件的与各板部的外表面相对的相对面之间的淡混合气的供给通路的边界延伸的方式形成。而且,通过从外侧的板构件的上端开口向内部压入内侧的板构件,使上述凸肋相对于外侧的板构件的相对面以抵接状态嵌合。若追加这样的结构,则能够将内侧的板构件内的浓混合气和外侧的板构件内的淡混合气之间可靠地隔开,能够维持成发挥高度的密封性的状态。
另外,也能够追加如下结构:在位于外侧的板构件的长边方向另一侧的狭缝部形成有从该狭缝部的端面突出的微小的突起。作为该突起,以如下方式构成:通过从外侧的板构件的上端开口向内部压入内侧的板构件,上述突起与上述内侧的板构件接触,通过接触使得内侧的板构件从长边方向另一侧朝向一侧微小地移动。若追加这样的结构,则即使内侧的板构件的长边方向尺寸因制造偏差而形成得较短,只要从外侧的板构件的上端开口向狭缝部内压入内侧的板构件的侧缘,则通过内侧的板构件的侧缘与上述突起相接触,内侧的板构件就会与上述的制造偏差量相对应地向长边方向一侧移动。由此,能够将内侧的板构件相对于外侧的板构件定位在设计上的规定位置上。因此,即使产生有制造偏差,也能够确保设计上的密封性。
另外,也能够追加如下结构:位于外侧的板构件的长边方向另一侧的狭缝部的端面能够以呈从上向下地呈微小的下坡的倾斜状地延伸的方式形成。于是,若从外侧的板构件的上端开口向这样的狭缝部的内部压入内侧的板构件,则内侧的板构件在倾斜状的狭缝部的端面引导下,从长边方向另一侧朝向一侧微小地移动。这样,能够获得与上述的突起相同的效果。即,只要从外侧的板构件的上端开口向狭缝部内压入内侧的板构件的侧缘,则内侧的板构件的侧缘被倾斜状的狭缝部引导,内侧的板构件与上述的制造偏差量相对应地向长边方向一侧移动。由此,能够将内侧的板构件相对于外侧的板构件定位在设计上的规定位置上。因此,即使产生有制造偏差,也能够可靠地确保设计上的密封性。
于是,通过使用如上的浓淡火焰燃烧器形成燃烧装置,能够提供发挥如上所述的各种效果的燃烧装置。
附图说明
图1表示组装有本发明的浓淡火焰燃烧器的燃烧装置的例子,图1的(a)是以立体图状态表示的说明图,图1的(b)是以剖视图状态表示的说明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浓淡火焰燃烧器的立体图。
图3是图2的燃烧器的主视图。
图4的(a)是图2的燃烧器的俯视图,图4的(b)是图4的(a)的F-F部放大图。
图5是利用图3的A-A线的截面剖切的状态的局部立体图。
图6的(a)是以利用图3的B-B线剖切的状态表示的立体图,图6的(b)是以利用图3的C-C线剖切的状态表示的立体图。
图7是图3的A-A线的放大剖视说明图。
图8是为了说明用于构成中央浓燃烧器部的1个第3板构件、用于构成被配置在该中央浓燃烧器部的两侧的淡火焰孔列的一对火焰孔构件、一对第1板构件以及一对第2板构件的组装顺序而以将上述各构件分解的状态表示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用于通过弯折1张板构件而构成中央浓燃烧器部的第3板构件的展开状态的立体图。
图10是图3的D-D向视部的局部放大说明图。
图11是在图10的G-G线上表示通过相对于利用一对第1板构件形成的狭缝部压入第3板构件而进行组装的原理的剖视说明图。
图12是沿着图2的E-E线分开的状态的主视说明图。
图13是图12的H-H线的放大剖视说明图。
图14是表示在沿着图2的E-E线分开的状态下的第3板构件的组装过程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图14的I-I线的放大剖视说明图。
图1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的说明图,是通过相互接合一对板构件而形成中央浓燃烧器部、并以其他的板构件依次包围在该中央浓燃烧器部的外侧的方式接合该中央浓燃烧器部和其他的板构件而组装浓淡火焰燃烧器的情况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图1表示应用了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浓淡火焰燃烧器的燃烧装置2。该燃烧装置2在罐体21内固定有燃烧器组,该燃烧器组呈将规定数量的浓淡火焰燃烧器3、3、…横向相邻地排列的状态。罐体21的上部空间被设为燃烧空间22,在下部空间23内用于供给来自鼓风机24的燃烧用空气。在各浓淡火焰燃烧器3的一侧配置有进气歧管25(仅在图1的(b)中表示),针对1个浓淡火焰燃烧器3,从该进气歧管25突出有两个气体喷嘴26、27。一侧(下段)的气体喷嘴26朝向浓淡火焰燃烧器3的第1供给口31喷出燃料气体,另外,另一侧(上段)的气体喷嘴27朝向浓淡火焰燃烧器3的第2供给口32喷出燃料气体。另外,利用鼓风机24的喷出压将来自下部空间23的空气从各气体喷嘴26、27的周围压入,能够将燃料气体以及空气这双方向第1供给口31以及第2供给口32供给。此时,通过将第1供给口31的外径设定得远大于喷嘴26的外径,能压入更多的空气,另一方面,通过将第2供给口32的外径设定得稍大于喷嘴27的外径,能减少被压入的空气的量。这样,从第1供给口31除了被供给的燃料气体以外,还向内部供给与该燃料气体的量之比大于1.0倍这样的规定的空气比的量的空气,另一方面,从第2供给口32除了同样被供给的燃料气体以外,还向内部供给与该燃料气体的量之比小于1.0倍这样的规定的空气比的量的空气。另外,在以分隔下部空间23和浓淡火焰燃烧器3、3、……的方式配置的整流板28(参照图1的(b))上开有多个小孔,通过该小孔对相邻的浓淡火焰燃烧器3、3之间供给二次空气。
第1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浓淡火焰燃烧器3是以如下状态形成的:使用3个种类的板构件、即、一对第1板构件4、4、一对第2板构件5、5、1个第3板构件6和一对火焰孔形成构件7、7,并使第1板构件4、4、第2板构件5、5如后所述以夹着用于构成浓淡火焰燃烧器3的厚度的宽度方向的中央位置的第3板构件6的方式重叠,其中,该3个种类的板构件是使用金属板材料并经过冲压加工以及弯折加工而加工为规定形状的板构件。这样的浓淡火焰燃烧器3整体形成为扁平状。若将图3的左右方向称为长边方向(长度方向),将与图3的纸面正交的方向称为短边方向(宽度方向),将图3的上下方向称为上下方向,则在长边方向一侧(图3的左侧),在下侧位置上开有第1供给口31,在上侧位置上开有直径比第1供给口31的直径小的第2供给口32,在上端面上以沿长边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有火焰孔列,该火焰孔列用于形成燃烧火焰。作为火焰孔列,如图2或图4的(a)、图4的(b)所示,在短边方向中央位置上,宽度较窄的浓火焰孔列33沿长边方向全长延伸,在该浓火焰孔列33的短边方向两侧位置上,相对较宽的淡火焰孔列34分别沿长边方向全长延伸,在比两侧的淡火焰孔列34、34的、更靠外侧的位置上,宽度较窄的浓火焰孔列35分别沿长边方向全长延伸。另外,从第1供给口31供给后在内部混合的淡混合气被导入到淡火焰孔列34、34的各淡火焰孔341,利用该淡混合气形成淡火焰,从第2供给口32供给后在内部混合的浓混合气被导入到中心位置的浓火焰孔列33的各浓火焰孔331和两外侧位置的两列浓火焰孔列35、35的各浓火焰孔351,利用该浓混合气形成浓火焰。
如图5所示,上述浓火焰孔列33由第3板构件6形成。即,构成第3板构件6的板部65、65以规定的较窄的间隔相对,在其内表面之间形成有浓混合气的供给通路并与上端面的浓火焰孔列33相连通。这样,利用第3板构件6形成中央浓燃烧器部3a。以将该中央浓燃烧器部3a夹在中间的状态,从短边方向两侧以相对的方式配置有一对第1板构件4、4,淡火焰孔形成构件7分别介于两侧的第1板构件4、4与中央浓燃烧器部3a之间的两个上端开口内。由此,以从短边方向两侧包围中央浓燃烧器部3a的方式形成淡燃烧器部3b,该淡燃烧器部3b用于在上端面的两列的淡火焰孔列34中形成淡火焰。另外,在淡燃烧器部3b的各第1板构件4的外侧覆盖有第2板构件5,通过形成在各第2板构件5的内表面和与该各第2板构件5的内表面相对的第1板构件4的外表面之间的供给通路将浓混合气供给到外侧的浓火焰孔列35中。由此,形成外侧浓燃烧器部3c。
通过形成上述的淡燃烧器部3b,淡混合气(参照图6的(a)的虚线的箭头)从长边方向的一侧的第1供给口31通过筒部36被输送到另一侧,并从另一侧朝向改变为向上侧,通过利用第3板构件6对一对第1板构件4、4之间的空间进行划分形成(分割)而成的两个内部空间37、37(参照图5以及图6的(a)、图6的(b)),被供给到上端的淡火焰孔列34、34中。利用上述的筒部36与内部空间37、37,除了构成了用于将淡混合气向两列淡火焰孔列34、34供给的淡混合气供给通路以外,筒部36还发挥了从第1供给口31供给的燃料气体与空气的混合室以及淡混合气导入通路的作用。另外,第3板构件6构成用于划分形成后述的第1供给通路的形成构件。
来自第2供给口32的浓混合气通过筒部38(参照图6的(a))被引导至深处的闭塞端之后,从该筒部38的闭塞端侧分别被供给到中央浓燃烧器部3a以及左右两侧的外侧浓燃烧器部3c。即,在筒部38的闭塞端侧,从上方插入有构成中央浓燃烧器部3a的第3板构件6的下端部60(参照图7),形成为在筒部38内呈悬空状态地突出的突出部分,并且在该下端部60中,在被弯折的两板部65、65上分别形成有连通孔61,利用这两个连通孔61、61连通筒部38内与中央浓燃烧器部3a的内部空间62,筒部38内的浓混合气通过各连通孔61以及内部空间62被供给到浓燃烧孔列33。另一方面,在构成筒部38的一对第1板构件4、4上也形成有连通孔41、41、……,利用一侧(图7的右侧)的第1板构件4的各连通孔41,使筒部38内与内部空间51相连通,该内部空间51处于一侧的第1板构件4与相同侧的第2板构件5之间,利用另一侧(图7的左侧)的第1板构件4的各连通孔41,使筒部38内与内部空间52相连通,该内部空间52处于另一侧的第1板构件4与相同侧的第2板构件5之间。由此,筒部38内的浓混合气通过一侧的各连通孔41以及内部空间51被供给到一侧的浓火焰孔列35(参照图5),另一方面,筒部38内的浓混合气通过另一侧的各连通孔41以及内部空间52被供给到另一侧的浓火焰孔列35。另外,上述的内部空间51、52、62除了与筒部38一起构成浓混合气的供给通路以外,上述的筒部38也发挥了从第2供给口32供给的燃料气体与空气的混合室以及浓混合气导入通路的作用。即,内部空间51构成第2供给通路,内部空间52构成第3供给通路,内部空间62构成第1供给通路。
另外,连通孔61的形成数量、开口面积或者连通孔41的形成数量、开口面积以使向各浓火焰孔列35、33供给的浓混合气的流量、压力均相同的方式设定即可。例如,以如下的方式形成即可:以彼此相同的方式形成一侧的浓火焰孔列35的开口面积、另一侧的浓火焰孔列35的开口面积以及浓火焰孔列33的开口面积,另一方面,以彼此相同的方式形成分别与筒部38相连通的一侧的连通孔41、41的合计开口面积、另一侧的连通孔41、41的合计开口面积以及连通孔61、61的合计开口面积。
接着,说明以上的浓淡火焰燃烧器的组装结构、确保密封性的结构。参照图8说明组装顺序。首先,准备第3板构件6和用于装入该第3板构件6的淡燃烧器部3b。第3板构件6(参照图9)是如下这样形成的:对于薄板材料,将作为相对的一个侧面的板部65和作为另一个侧面的板部65这双方冲压成形,使用冲压成形后的一张板构件6a呈V字状地弯折。即,板构件6a形成为板部65、65夹着通过板构件6a中央的弯折线T而线对称配置地配置在两侧的状态,并且板构件6a形成为使凹状部分的朝向相同(在图9中为向上)的状态。然后,以弯折线T为中心,以朝内(单点划线的箭头的朝向)相对的方式使两侧的板部65、65一起弯折。在弯折后的释放状态下,弯折部位成为下端部60,从该下端部60向上方延伸的两侧的板部65、65未成为完全接合的状态,而是上端彼此在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稍微分开,两板部65、65呈以V字状分开的状态。
另一方面,淡燃烧器部3b(参照图8)是如下这样形成的:使一对第1板构件4、4相对且对两侧缘42、42、43、43彼此以及下端边缘44、44彼此进行熔接接合,接着,如后所述那样从上端开口向宽度方向中央位置嵌入第3板构件6之后,在该第3板构件的宽度方向两侧位置上,从上方嵌入一对火焰孔形成构件7、7,由此,形成仅在侧方开有第1供给口31以及第2供给口32这两供给口而其他的两侧缘42、42、43、43以及下端边缘44、44被密闭的淡燃烧器部3b。另外,上述的火焰孔形成构件7、7也可以不在该工序中嵌入,而是在之后的工序中嵌入。另外,既可以在该工序中预先将第2板构件5熔接接合在第1板构件4、4的外侧,也可以在之后的工序中进行熔接接合。而且,也可以代替熔接,而在该阶段暂且利用夹具临时固定,在之后的工序中再进行熔接。所谓熔接,可以实施点状的点焊、线状的焊接等。
在构成淡燃烧器部3b的两个第1板构件4、4的长边方向的两侧缘42、42、43、43中,如图10所示,两侧缘42、42具有两者相互紧密贴合而作为熔接等的对象的端缘421、421和与两端缘421、421相邻且利用分级冲压加工(日文:段押しプレス加工)形成的台阶部422、422。然后,通过将两侧缘42、42相互接合,在两台阶部422、422的相对面之间形成具有规定的槽宽的狭缝部423。该狭缝部423的槽宽以能够以从宽度方向两侧夹着第3板构件6的两板部65的长边方向两侧缘651、651并使两侧缘651、651相互紧密贴合的状态将两侧缘651、651收容的方式设定。即,狭缝423的槽宽设定为与上述两板部65的长边方向两侧缘651、651的板厚的和相当的尺寸。
由此,如图8以及图11所示,若将呈V字状地弯折的状态的第3板构件6自下端部60嵌入淡燃烧器部3b的上端开口,则第3板构件6的两侧缘651、651进入上述狭缝部423,通过进一步压入第3板构件6,两侧缘651、651被夹持,第3板构件6被从V字状强制地接触,从而被以直线状地相互接合的状态(参照图10)组装。通过以上工序完成浓淡火焰燃烧器。
在这样的组装结构的浓淡火焰燃烧器的情况下,特别是对于构成中央浓燃烧器部3a的板部65、65,从下端部60的弯折部位作用有欲使板部65、65分开为原有的V字状的弹性恢复力(弹簧反弹力),各板部65受到该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从而各板部65的宽度方向外表面(例如参照图5、图7中P所示的部位)被向与各板部65的宽度方向外表面相对的第1板构件4的宽度方向内表面推压。即使各板部65的长边方向的两侧缘彼此被夹持而紧密贴合,上述的弹性恢复力也会以使两侧缘之间的部位例如鼓状地向短边方向的两侧突出的方式进行作用。因此,能够使上述各板部65与第1板构件4相互可靠地紧密贴合,能够使密封性维持成较高的状态。由此,能够使供浓混合气流动的筒部38(例如参照图5)内和供淡混合气流动的内部空间37、37维持成相互划分、隔开的状态,能够可靠地防止浓混合气与淡混合气相互之间产生混入。
而且,由于中央浓燃烧器3a的下端部60是通过弯折1张板构件6a而形成的,因此在利用淡燃烧器3b的筒部36(例如参照图12)构成的淡混合气的供给通路从前侧(图12的右侧)的第1供给口31延伸至后侧(图12的左侧)之后向上方弯曲的部位,即使以上述下端部60将上述淡混合气的供给通路分割为两个内部空间37、37(参照图13)的方式呈暴露出的状态配置有上述下端部60,也能够可靠地将筒部36侧的淡燃烧器部3b与中央浓燃烧器部3a之间隔开,由此,能够维持成发挥高密封性的状态。
而且,通过采用如下的组装结构,能够谋求上述的密封性的进一步的提高以及可靠化、与此相伴的防止浓混合气与淡混合气相互之间产生混入的进一步可靠化。即,特别是在长边方向另一侧(后侧、即图12的左侧),构成上述狭缝部423的台阶部422、422自上向下地形成为呈微小的下坡的倾斜状,即,以呈相对于上下方向仅倾斜微小的角度α的倾斜状延伸的方式形成,另一方面,被从上方压入该狭缝部423内的第3板构件6的各板部65的长边方向的另一侧(后侧、即图12的左侧)的侧缘651也以具有同样的锥度的方式形成。
因此,即使第3板构件6的长边方向尺寸因制造偏差而形成得较短,如上所述,只要将第3板构件6(参照图8、图11)从淡燃烧器部3b的上端开口向下地嵌入到淡燃烧器部3b的内部,并将第3板构件6的侧缘651、651压入狭缝部423内,则第3板构件6被倾斜状的狭缝部423引导,第3板构件6与上述的制造偏差量相应地从长边方向另一侧朝向一侧(从图12的左侧向右侧)微小量地移动,由此,能够将长边方向一侧(前侧、即图12的右侧)的侧缘652、653相对于第1板构件4的侧缘43定位于设计上的规定位置上。而且,特别是由于能够利用侧缘653与侧缘43的台阶部431之间的关系将侧缘653设置在原本的设计上的位置上,因此能够确保密封性,由此,能够可靠地阻止中央浓燃烧器部3a内的浓混合气与淡燃烧器部3b内的淡混合气经由侧缘653和侧缘43之间的接合部位产生相互混入。因此,除了可靠地确保了中央浓燃烧器部3a与淡燃烧器部3b之间的密封性、隔开性能以外,在中央浓燃烧器部3a的浓火焰孔列33与淡燃烧器部3b的淡火焰孔列34之间的位置关系上,能够将中央浓燃烧器部3a的浓火焰孔列33可靠地定位到与设计相同的相对位置上,能够可靠地确保淡火焰的因浓火焰而产生的燃烧稳定性。
第2实施方式
图14以及图15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浓淡火焰燃烧器的图。第2实施方式是通过在构成第3板构件6的两板部65、65上分别形成凸肋654而更高地确保密封性的浓淡火焰燃烧器。除了该点以外,其他的结构均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仅说明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点。
上述的凸肋654是分别形成在第3板构件6的两板部65上的凸肋,是以沿着用于构成淡燃烧器3b的供给通路的内部空间37、37的边界位置突出的方式形成的凸肋。即,在构成淡燃烧器3b的各第1板构件4上,以使供给通路从该筒部36的后侧向上方弯曲而朝向斜上方并向前侧延伸的方式划分形成内部空间37。因此,在筒部38的上侧位置上形成有倒三角状的接合面(图5、图7中附图标记P所示的接合面)45,凸肋654以在各板部65上向斜上方延伸的方式突出形成,使得凸肋654与作为该接合面45的边界的上边的上侧相抵接。
通过将第3板构件6相对于淡燃烧器部3b自上向下地嵌入并组装(参照图14中以实线和单点划线表示的第3板构件6),如图15所示,这样的凸肋654成为沿接合面45的上边覆盖该上边并嵌合的状态。由此,如第1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那样,除了各板部65的外表面在向外分开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与上述接合面45紧密贴合以外,凸肋654沿着作为该接合面45的上侧边界线的上边嵌合,能够将来自筒部38侧的浓混合气与淡燃烧器部3b内的淡混合气之间可靠地隔开,能够维持成发挥高密封性的状态。
其他实施方式
也可以代替以仅倾斜微小的角度地呈倾斜状延伸的方式形成第1实施方式中的台阶部422,而铅垂地形成台阶部自身。在该情况下,在台阶部的一部分上形成与上述的微小的角度相当的微小的突起(例如,参照图14的附图标记424所示的突起),只要能够通过该突起与第3板构件6的侧缘651、651接触来进行从第3板构件3的长边方向另一侧朝向一侧(从图14的左侧朝向右侧)的微小量的移动调整即可。或者,也可以在仅倾斜上述的微小角度地呈倾斜状延伸的台阶部422上进一步追加上述突起424。

Claims (6)

1.一种浓淡火焰燃烧器,该浓淡火焰燃烧器以利用其他的板构件从两侧覆盖中央的板构件的方式重叠中央的板构件和其他的板构件,从而在相对的板构件之间划分形成浓混合气的供给通路或淡混合气的供给通路,其特征在于,
该浓淡火焰燃烧器具有在上端开口且在相对面之间划分形成有规定的间隙的外侧的板构件和介于该外侧的板构件的相对面之间的内侧的板构件,
在上述外侧的板构件上,在其长边方向两侧的侧缘位置上形成有具有与上述内侧的板构件的侧缘的厚度相当的槽宽且向上方开口的狭缝部,
上述内侧的板构件是在一张板材料的中央线位置处弯折而以呈V字状地相对的方式形成有一对板部的板构件,通过将弯折部作为下端部并将该内侧的板构件从上述外侧的板构件的上端开口向内部压入,上述内侧的板构件的侧缘被夹持在上述狭缝部内,从而组装成上述内侧的板构件与上述外侧的板构件相互紧密贴合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淡火焰燃烧器,其中,
以如下方式利用上述内侧的板构件形成被设置有中央浓火焰孔的中央浓燃烧器部,在该中央浓燃烧器的两外侧位置上,利用上述外侧的板构件形成用于形成淡火焰孔的淡燃烧器部,而且,利用其他的板构件形成外侧浓火焰孔:在以在中央位置上沿长边方向延伸的方式排列的上述中央浓火焰孔的两侧各排列有1列上述淡火焰孔,并且在比两侧的上述淡火焰孔靠外侧的位置各排列有1列上述外侧浓火焰孔,上述淡火焰孔介于上述中央浓火焰孔与上述外侧浓火焰孔之间,
上述内侧的板构件的下端部以在划分形成于上述外侧的板构件的相对面之间的淡混合气的供给通路的上下方向途中位置暴露出的状态配置于该淡混合气的供给通路,利用该内侧的板构件的下端部分割上述淡混合气的供给通路,使得上述淡混合气的供给通路相对于上述两列淡火焰孔分别独立地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淡火焰燃烧器,其中,
以从上述内侧的板构件的一对板部的外表面向上述外侧的板构件的相对面那一侧突出、并且沿着淡混合气的供给通路的边界延伸的方式形成有凸肋,该淡混合气的供给通路被划分形成在各上述板部的外表面和上述外侧的板构件的与各上述板部的外表面相对的相对面之间,
通过从上述外侧的板构件的上端开口向内部压入上述内侧的板构件,使上述凸肋相对于上述外侧的板构件的相对面以抵接状态嵌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淡火焰燃烧器,其中,
在位于上述外侧的板构件的长边方向另一侧的狭缝部形成有从该狭缝部的端面突出的微小的突起,
上述突起以如下方式构成:通过从上述外侧的板构件的上端开口向内部压入上述内侧的板构件,上述突起与上述内侧的板构件接触,使得上述内侧的板构件从长边方向另一侧朝向一侧微小地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浓淡火焰燃烧器,其中,
位于上述外侧的板构件的长边方向另一侧的狭缝部以该狭缝部的端面从上向下地呈微小的下坡的倾斜状地延伸的方式形成,
上述狭缝部以如下方式构成:通过从上述外侧的板构件的上端开口向内部压入上述内侧的板构件,上述狭缝部引导上述内侧的板构件而使上述内侧的板构件从长边方向另一侧朝向一侧微小地移动。
6.一种燃烧装置,其中,
该燃烧装置具有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浓淡火焰燃烧器。
CN201210170197.4A 2011-05-30 2012-05-28 浓淡火焰燃烧器和燃烧装置 Active CN10280915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21113A JP5716551B2 (ja) 2011-05-30 2011-05-30 濃淡燃焼バーナ
JP2011-121113 2011-05-30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809155A true CN102809155A (zh) 2012-12-05
CN102809155B CN102809155B (zh) 2016-08-31

Family

ID=472329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170197.4A Active CN102809155B (zh) 2011-05-30 2012-05-28 浓淡火焰燃烧器和燃烧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115888B2 (zh)
JP (1) JP5716551B2 (zh)
CN (1) CN102809155B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00082A (zh) * 2014-03-12 2014-07-02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浓淡燃烧器
CN107110497A (zh) * 2014-11-25 2017-08-29 庆东纳碧安株式会社 过浓稀薄燃烧装置
WO2018094751A1 (zh) * 2016-11-25 2018-05-31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燃烧器和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
CN110925757A (zh) * 2019-12-25 2020-03-27 来美能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浓淡燃烧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2290B (zh) * 2011-12-09 2016-08-03 株式会社能率 浓淡火焰燃烧器及燃烧装置
CN103185339B (zh) * 2011-12-28 2016-08-03 株式会社能率 浓淡火焰燃烧器及燃烧装置
KR101468940B1 (ko) * 2013-11-15 2014-12-04 주식회사 경동나비엔 과농 희박 연소장치
US20150184849A1 (en) * 2013-12-27 2015-07-02 Rinnai Corporation Rich-Lean Burner
JP6356438B2 (ja) * 2014-03-04 2018-07-11 パーパス株式会社 バーナ、燃焼装置および燃焼方法
US9551488B2 (en) 2014-06-20 2017-01-24 Rinnai Corporation Flat burner
JP6563714B2 (ja) * 2015-06-29 2019-08-21 リンナイ株式会社 燃焼装置
JP6751258B2 (ja) * 2016-06-24 2020-09-02 株式会社ノーリツ ガス供給用マニホールド
US20180031230A1 (en) * 2016-07-29 2018-02-01 Purpose Co., Ltd. Burner, combustion apparatus, and combustion method
CN106949619A (zh) * 2017-03-24 2017-07-14 广东万家乐燃气具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节燃烧时伴流空气的燃气热水器
KR102172467B1 (ko) 2017-09-19 2020-11-02 주식회사 경동나비엔 연소장치의 염공부 구조
CN108343960B (zh) * 2018-03-27 2024-02-06 中山市思源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燃气热水装置的浓淡焰燃烧器
KR102529871B1 (ko) * 2018-06-29 2023-05-09 주식회사 경동나비엔 연소장치의 염공부 구조
US11181265B2 (en) * 2019-11-07 2021-11-23 Rinnai Corporation Flat burner
CN112856407B (zh) * 2021-01-15 2022-03-18 浙江大学 一种贫燃富燃交替式催化燃烧器及运行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10906A (ja) * 1994-05-16 1995-11-28 Noritz Corp 燃焼装置
US5525054A (en) * 1992-09-11 1996-06-11 Rinnai Kabushiki Kaisha Burner device and a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2003329220A (ja) * 2002-05-14 2003-11-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燃焼装置
JP2006317070A (ja) * 2005-05-12 2006-11-24 Noritz Corp バーナ
JP2007278622A (ja) * 2006-04-07 2007-10-25 Rinnai Corp 偏平バーナ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燃焼装置
JP2008286448A (ja) * 2007-05-16 2008-11-27 Rinnai Corp 偏平ガスバーナ
CN201436472U (zh) * 2009-05-25 2010-04-07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火排片及采用该火排片的燃烧器和燃气热水器

Family Cites Familie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115627U (zh) * 1989-02-23 1990-09-17
JP2690447B2 (ja) * 1992-09-11 1997-12-10 リンナイ株式会社 ガス機器用バーナ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019643B2 (ja) * 1992-12-25 2000-03-13 株式会社ノーリツ 燃焼装置
JPH06313519A (ja) * 1993-04-28 1994-11-08 Noritz Corp 燃焼装置
JPH09170724A (ja) * 1995-12-19 1997-06-30 Noritz Corp 燃焼装置
JP3314678B2 (ja) 1997-07-28 2002-08-12 株式会社ノーリツ 濃淡式ガスバーナ
JP4074975B2 (ja) * 1999-12-24 2008-04-16 株式会社ノーリツ 燃焼装置
JP2002048312A (ja) 2000-07-28 2002-02-15 Noritz Corp 燃焼装置及び燃焼装置の製造方法
JP3603948B2 (ja) 2000-07-28 2004-12-22 株式会社ノーリツ 燃焼装置
JP3636347B2 (ja) * 2000-10-12 2005-04-06 株式会社ノーリツ 燃焼装置
JP2003269705A (ja) 2002-03-14 2003-09-25 Noritz Corp 燃焼装置
JP3671922B2 (ja) 2002-03-14 2005-07-13 株式会社ノーリツ 燃焼装置
JP4072088B2 (ja) * 2003-04-02 2008-04-02 パロマ工業株式会社 濃淡バーナ
JP4849938B2 (ja) * 2006-04-07 2012-01-11 リンナイ株式会社 濃淡バーナ
JP4299314B2 (ja) * 2006-04-12 2009-07-22 リンナイ株式会社 濃淡バーナ
JP5300580B2 (ja) * 2009-04-30 2013-09-25 株式会社パロマ バーナ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525054A (en) * 1992-09-11 1996-06-11 Rinnai Kabushiki Kaisha Burner device and a method of making the same
JPH07310906A (ja) * 1994-05-16 1995-11-28 Noritz Corp 燃焼装置
JP2003329220A (ja) * 2002-05-14 2003-11-1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燃焼装置
JP2006317070A (ja) * 2005-05-12 2006-11-24 Noritz Corp バーナ
JP2007278622A (ja) * 2006-04-07 2007-10-25 Rinnai Corp 偏平バーナ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燃焼装置
JP2008286448A (ja) * 2007-05-16 2008-11-27 Rinnai Corp 偏平ガスバーナ
CN201436472U (zh) * 2009-05-25 2010-04-07 海尔集团公司 一种火排片及采用该火排片的燃烧器和燃气热水器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00082A (zh) * 2014-03-12 2014-07-02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浓淡燃烧器
CN103900082B (zh) * 2014-03-12 2016-04-27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一种浓淡燃烧器
CN107110497A (zh) * 2014-11-25 2017-08-29 庆东纳碧安株式会社 过浓稀薄燃烧装置
CN107110497B (zh) * 2014-11-25 2019-06-04 庆东纳碧安株式会社 过浓稀薄燃烧装置
WO2018094751A1 (zh) * 2016-11-25 2018-05-31 芜湖美的厨卫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燃烧器和具有其的燃气热水器
CN110925757A (zh) * 2019-12-25 2020-03-27 来美能源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的浓淡燃烧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20308945A1 (en) 2012-12-06
JP2012247159A (ja) 2012-12-13
US9115888B2 (en) 2015-08-25
JP5716551B2 (ja) 2015-05-13
CN102809155B (zh) 2016-08-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809155A (zh) 浓淡火焰燃烧器和燃烧装置
CN103185339A (zh) 浓淡火焰燃烧器及燃烧装置
US9115889B2 (en) Rich-lean combustion burner and combustion apparatus
JP5625869B2 (ja) 濃淡燃焼式バーナ
CN102650428B (zh) 浓淡火焰燃烧器及燃烧装置
JP5626251B2 (ja) 濃淡燃焼バーナ
JP5673965B2 (ja) 濃淡燃焼バーナ
JP2013178006A (ja) 濃淡燃焼バーナ
JP4291333B2 (ja) プレート型バーナ
WO2017043218A1 (ja) 燃焼バーナ及びこれを備えたボイラ
JP4826906B2 (ja) 燃焼装置、並びに、給湯装置
JP5673964B2 (ja) 濃淡燃焼バーナ
JP5626201B2 (ja) 濃淡燃焼バーナ
JP5626191B2 (ja) 濃淡燃焼バーナ
JP6765634B2 (ja) バーナ装置
JP5626014B2 (ja) 濃淡バーナ
JP5626192B2 (ja) 濃淡燃焼バーナ
JP2016070627A (ja) バーナ
JP5626098B2 (ja) 濃淡燃焼バーナ
JP2013228179A (ja) 濃淡燃焼バーナ
JP5626101B2 (ja) 濃淡燃焼バーナ
US6979192B2 (en) Burner head and gas burning appliance provided with such a burner head
KR20220037953A (ko) 리치-린 버너
JP2016070633A (ja) バーナ
JP2020159310A (ja) 内燃機関のエアクリー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