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92836B - 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92836B
CN102692836B CN201110405729.3A CN201110405729A CN102692836B CN 102692836 B CN102692836 B CN 102692836B CN 201110405729 A CN201110405729 A CN 201110405729A CN 102692836 B CN102692836 B CN 1026928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image forming
row gas
exhaust port
gas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40572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92836A (zh
Inventor
龙崎照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6928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928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928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928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20Humidity or temperature control also ozone evacuation; Internal apparatus environment control
    • G03G21/206Conducting air through the machine, e.g. for cooling, filtering, removing gases like ozon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管道、风扇、引导管道和过滤器。空气从形成在设备本体的前面的进气口通过该管道流向形成在设备本体的背面的第一排气口。该风扇设置在所述管道中,并经由进气口吸入空气,经由第一排气口排出空气。该引导管道设置在设备本体的背面,并覆盖第二排气口和第一排气口,含有在设备本体内产生的臭味成分的废气通过第二排气口从设备本体的背面排出。而且,所述引导管道沿着竖直方向向上引导来自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的废气。该过滤器设置在引导管道中,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的下游,并且从由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排出的废气中去除所述臭味成分。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设备。
背景技术
日本注册实用新型No.3059719中的复印机具有布置在分页器下方的空气净化器。
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报No.2002-169432中的复印机具有布置在感光体和定影装置附近的内置式空气净化器。
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报No.2008-112064中的图像形成设备配备有空气净化器,并具有用于图像形成部和该空气净化器的分离控制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具有空间净化功能,并且能够使含有从设备本体的内部发出的臭味成分的废气的扩散最小。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管道、风扇、引导管道和过滤器。空气从形成在设备本体的前面的进气口通过该管道流向形成在所述设备本体的背面的第一排气口。所述风扇设置在所述管道中,并经由所述进气口吸入空气,经由所述第一排气口排出所述空气。所述引导管道设置在所述设备本体的所述背面,并覆盖第二排气口和所述第一排气口,含有在所述设备本体内产生的臭味成分的废气经由所述第二排气口从所述设备本体的所述背面排出。而且,所述引导管道沿着竖直方向向上引导来自所述第一排气口和所述第二排气口的废气。所述过滤器设置在所述引导管道中,在所述竖直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排气口和所述第二排气口的下游,并且从由所述第一排气口和所述第二排气口排出的废气中去除所述臭味成分。
在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所述第二排气口优选不位于所述第一排气口的上方。
在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所述引导管道可以具有大宽度部分,该大宽度部分在所述竖直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气口和所述第二排气口的下游,并且该大宽度部分在正交于排气方向的方向上的截面面积比所述引导管道在其邻近于所述第一排气口的一侧的截面面积大。而且所述大宽度部分可设置有使异物进入最少的百叶窗。
第一方面提供了具有空间净化功能的构造,与没有设置覆盖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的引导管道的构造相比,本发明的构造可以使含有从设备本体的内部发出的臭味成分的废气的扩散最少。
根据第二方面,与第二排气口位于第一排气口的上方的构造相比,可以防止来自所述第一排气口的废气的流动被来自第二排气口的废气的流动阻挡。
根据第三方面,与百叶窗设置在第一排气口处的构造相比,可以降低由百叶窗产生的风噪。
附图说明
将基于下列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总体图;
图2A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平面图,图2B是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纵剖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背面的构造;以及
图4A和图4B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内部和外部的空气的流动。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的实施例。
图1是根据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作为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设备10。当沿着竖直方向(即,由箭头Y表示的方向)从下向上看时,图像形成设备10包括:净化器容纳部12,该净化器容纳部12容纳下面将详细描述的空间净化器100的一部分;纸张容纳部14,该纸张容纳部14设置在净化器容纳部12的上方,并且容纳作为记录介质的实施例的记录纸张P;以及图像形成部16,该图像形成部16设置在纸张容纳部14的上方,并且在从纸张容纳部14供应的记录纸张P上形成图像。图像形成设备10还包括控制器18,该控制器18设置在净化器容纳部12和纸张容纳部14的后侧,并且控制图像形成设备10的各个部分的操作。
图像形成设备10具有用作设备本体的实施例的壳体22。壳体22包括:包围净化器容纳部12的第一壳体23;包围纸张容纳部14的第二壳体24;以及包围图像形成部16的第三壳体25。
参照图2B,第三壳体25的前侧设置有开口25E,并且设置盖部件27以覆盖开口25E。参照图2A,盖部件27包括能围绕铰链(未示出)旋转的左盖27A和右盖27B。左盖27A和右盖27B以双开门方式打开或关闭,或者单独地打开或关闭,使得图像形成部16的前侧能够可以被露出或覆盖(关闭)。
参照图3,壳体22具有用作图像形成设备10的背面的后壁29。后壁29设置有:第一排气口31,该第一排气口31用于将空气从稍后描述的第一管道102排出;以及第二排气口33,该第二排气口33用于将空气从第二管道80(参见图1)排出。第二排气口33不位于第一排气口31的上方。后壁29是构成第一壳体23、第二壳体24和第三壳体25的后壁的单个单元。
在以下描述中,当从前侧观看图像形成设备10时,壳体22的竖直方向、左右方向(水平方向)和前后方向(水平方向)将分别被限定为“Y方向”、“X方向”和“Z方向”。在合适的情况下,向左方向、向下三向和向前方向可以赋予负(-)号,而向右方向、向上方向和向后方向可以赋予正(+)号。
如图1所示,净化器容纳部12具有前壁23A,该前壁23A用作第一壳体23沿Z方向的前面以及图像形成设备10的前下面。由沿着X方向延伸并沿着Y方向排列的多个狭缝构成的进气口26在前壁23A的整个表面上形成为在前壁23A的前视图中沿宽度方向(X方向)延伸。空气通过该进气口26吸入。稍后将提供净化器容纳部12的详细描述。
纸张容纳部14设置有纸张容纳单元28,该纸张容纳单元28容纳多张记录纸张P,并且能够沿Z方向装载到第二壳体24中和从第二壳体24卸载。此外,纸张容纳部14设置有馈送辊34,该馈送辊34向设置在图像形成设备10中的输送路径32馈送容纳在纸张容纳单元28中的每张记录纸张P。在输送路径32中,一对输送辊36和一对输送辊38设置在馈送辊34的下游并且输送辊36和输送辊38以一张接一张的方式输送多张记录纸张P。
第三壳体25的底壁25A设置有尺寸大小允许记录纸张P通过的通孔25B。第二壳体24的内部和第三壳体25的内部经由通孔25B彼此空间连通。记录纸张P能经由通孔25B从第二壳体24被输送至第三壳体25中。在输送路径32中设置有定位辊42,该定位辊42将记录纸张P暂时停止,然后在预定正时将该记录纸张P发送至转印位置Q。具体地说,定位辊42在记录纸张P的输送方向上位于输送辊38的下游。
第三壳体25的左侧壁25C(即位于-X侧的侧壁)设置有尺寸大小允许记录纸张P通过的通孔25D。在左侧壁25C中的通孔25D的下方设置纸张输出部44。输送路径32还包括从定位辊42延伸至纸张输出部44的路径。
图像形成部16具有设置在其中的图像形成单元50。图像形成单元50包括感光体52、充电器54、曝光装置56、显影装置58、转印辊62、清洁装置64和擦除灯66。
圆筒状的感光体52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50的中央。感光体52的内部连接至地。感光体52借助驱动单元(未示出)沿着由箭头R所示的方向(即图1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并承载通过光照射而形成的静电潜像。对感光体52的外周面充电的充电器54设置在感光体52的上方,并面向感光体52的外周面。
充电器54具有充电金属丝54A和栅极54B。通过从电源(未示出)向充电金属丝54A供应电力并且向栅极54B施加调节电压,由于充电器54和感光体52之间的电位差而产生电晕放电,由此向感光体52的外周面充电。曝光装置56在感光体52的旋转方向(即箭头R的方向)上设置在充电器54的下游,并面向感光体52的外周面。
曝光装置56包括发光二极管(LED),并通过朝向被充电器54充电的感光体52的外周面发射出根据图像信号的光而进行曝光过程,由此形成静电潜像。曝光装置56不限于LED类型,可以另选地例如是通过使用多棱镜来扫描激光束的类型。显影装置58在感光体52的旋转方向上设置在从曝光装置56发射出曝光光的区域的下游。显影装置58通过使用预定颜色(在该情况下,例如为黑色(K)颜色)的色调剂将形成在感光体52的外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形成可见图像(即显影图像)。
显影装置58具有用作其本体的外壳部件58A。外壳部件58A包含从色调剂盒(未示出)经由色调剂供应路径供应的由载体和色调剂(K)组成的显影剂(未示出)。在外壳部件58A的开口中设置显影辊58B,该显影辊58B的外周面面向感光体52的外周面。
显影辊58B由可旋转的圆筒形显影套筒(未赋予附图标记)以及固定在该显影套筒内且具有多个磁极的磁性部件构成。当显影套筒旋转时,形成了由显影剂(载体)构成的磁刷,并且通过调节部件(未示出)调节层厚度,由此在显影套筒的外周面上形成显影剂层。通过将显影套筒的外周面上的显影剂层输送到面向感光体52的位置,从而将色调剂附着到形成在感光体52的外周面上的潜像(静电潜像)上,来进行显影过程。
转印辊62设置在感光体52的下方,并在感光体52的旋转方向上位于显影装置58的下游。更具体地说,转印辊62与感光体52相对地设置,且输送路径32(即记录纸张P)被夹设在该转印辊62和感光体52之间。转印辊62将形成在感光体52的外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输送来的记录纸张P上。具体地说,转印辊62从电源(未示出)接收电力,从而在转印辊62和接地的感光体52之间产生电位差,由此将感光体52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感光体52和转印辊62之间的接触位置对应于转印位置Q。
清洁装置64在箭头R的方向上设置在转印辊62的下游,并且面对感光体52的外周面。残留在感光体52的外周面上而没有在转印位置Q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的残余色调剂由清洁装置64移除。清洁装置64通过使清洁铲和刷辊(未赋予附图标记)与感光体52的外周面接触来收集残余色调剂。擦除灯66在箭头R的方向上设置在清洁装置64的下游、充电器54的上游。在从感光体52的外周面上移除残余色调剂之后,擦除灯66去除感光体52的外周面上的电荷。
在输送路径32中,定影装置70在记录纸张P的输送方向(由箭头A所示)上设置在转印装置Q的下游。定影装置70将色调剂图像定影在借助转印辊62而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纸张P上。
定影装置70布置在记录纸张P的色调剂图像侧(图1中的上侧),并且该定影装置70包括加热辊72和挤压辊74,加热辊72具有通过被供电而产生热的热源(例如卤素灯),挤压辊74布置在加热辊72下方并且将记录纸张P压靠在加热辊72的外周面上。借助定影装置70而在其上定影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纸张P经由通孔25D排出至纸张输出部44。
第二管道80在第三壳体25内设置在定影装置70的上方。设置第二管道80用来将含有臭气成分(包括由于充电器54(参见图1)处的电晕放电而产生的臭氧气味和熔融色调剂(树脂)的臭味)的空气输送向第二排气口33(参见图3)。
第二管道80设置有用于从定影装置70的周围吸入空气的第一管状进气部82A和用于从充电器54的周围吸入空气的第二管状进气部82B。第一进气部82A的开口邻近于定影装置70布置,第二进气部82B的开口邻近于充电器54布置。在第二管道80内在邻近于第二排气口33的位置设置有第二风扇84,该第二风扇84吸入空气并通过第二排气口33排出空气。
接下来将描述图像形成设备10中的图像形成过程。
如图1所示,当启动图像形成设备10时,图像数据从图像处理器(未示出)或外部源输出至曝光装置56。随后,充电器54对感光体52的外周面(即表面)充电。然后,被充电器54充电的感光体52的外周面暴露于从曝光装置56根据图像数据发射出的光,由此在感光体52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此外,形成在感光体52的外周面上的静电潜像被显影装置58显影为黑色(K)色调剂图像。
纸张容纳单元28内的记录纸张P由馈送辊34向输送路径32馈送,并且由输送辊36和输送辊38输送。然后,沿着输送路径32输送至定位辊42的记录纸张P借助定位辊42与感光体52的旋转(即,色调剂图像的运动)同步地输送至转印位置Q。感光体52的外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由转印辊62转印到被输送至转印位置Q的记录纸张P上。
接着,其上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纸张P被输送至定影装置70,在该定影装置70处,色调剂图像由加热辊72和挤压辊74加热和挤压,由此色调剂图像变成定影在记录纸张P上。其上定影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纸张P被排出至纸张输出部14。
接下来将描述空间净化器100。
如图2B所示,空间净化器100包括:用作设置在第一壳体23内的管道的实施例第一管道102;用作设置在第一管道102内的风扇的实施例的第一风扇106;覆盖第一排气口31和第二排气口32的引导管道110(参见图3);以及设置在引导管道110中的过滤器112和百叶窗114。
第一管道102具有角管形状,并具有附接至第一壳体23内的进气口26的第一端部(开口)和附接至第一排气口31的第二端部(开口)。因而,空气被从进气口26引导向第一排气口31。预过滤器104在第一管道102的第一端处附接至邻近于进气口26的区域。预过滤器104设置成用于去除通过进气口26进入第一管道102的灰尘,并在允许空气通过的同时限制灰尘进入。
第一风扇106部包括沿着X方向排列的两个风扇,这两个风扇在第一管道102的第二端附接至邻近于第一排气口31的区域。控制器18(参见图1)驱动一驱动源(未示出),从而使第一风扇106旋转。旋转的第一风扇106从进气口26吸入空气,并且经由第一排气口31将第一管道102内的空气排出到引导管道110。
如图2A所示,引导管道110在平面图中形成有面向后壁29的开口,并附接至后壁29。此外,如图3所示,引导管道110包括:覆盖第一排气口31的下部管道110A;和布置在下部管道110A的上方且覆盖第二排气口33的上部管道110B。而且,如图2B所示,在引导管道110的内壁表面结合有例如玻璃绒吸音材料115。
如图3所示,下部管道110A具有通过将下部管道110A的底部在+Y方向(向上)上弯曲而形成的弯曲壁110C(参见图2B)。因而,在+Z方向上从第一排气口31发出的空气流在+Y方向上被引导(偏转)。下部管道110A在X方向上的宽度W1小于图像形成设备10在X方向上的宽度W2(即W1<W2)。
上部管道110B与下部管道110A的上部分联接,并且被构造成连续地引导从下部管道110A在+Y方向上流动的空气。上部管道110B在X方向上具有宽度W2,因而比下部管道110A宽。
因此,位于第二排气口33的下游(上方)的上部管道110B的上部分被限定为大宽度部分110D,该大宽度部分110D在正交于排气方向(+Y方向)的方向上的截面面积大于下部管道110A在第一排气口31侧的截面面积。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例如,在上部管道110B中在第二排气口33的上游侧的X方向的宽度以及在第二排气口33的下游侧的X方向的宽度都等于宽度W2。
过滤器112设置成覆盖大宽度部分110D中的XZ平面,并具有从废气去除异物(诸如花粉和病毒)和臭味成分(包括臭氧臭味和熔融色调剂的臭味)的空间净化功能。百叶窗114具有尺寸大小允许空气通过同时使进入引导管道110内的异物最少的开口。百叶窗114附接至大宽度部分110D中的过滤器112上。
当从后侧(从+Z侧)观看图像形成设备10时,构成控制器18的多个基板设定在没有设置引导管道110的区域中,从而防止图像形成设备在+Z方向上的宽度由于被控制器18占用的安装空间而增加。
接下来将描述根据该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操作。
参照图4A,当控制器18(参见图1)使第一空间净化器110中的第一风扇106旋转时,空气经由进气口26从图像形成设备10外部流入(即被吸入)第一管道102。此时,经由进气口26进入第一管道102的灰尘被预过滤器104去除。流入第一管道102的空气通过第一管道102流向第一风扇106,并经由第一排气口31排放到引导管道110内。
参照图1,当由图像形成单元50开始图像形成过程时,通过控制器8使第二风扇84旋转,充电器54周围的空气和定影装置70周围的空气被吸入第二管道80。然后,流入第二管道80中的空气通过第二管道80流向第二风扇84,并经由第二排气口33(参见图3)排放到引导管道110中(参见图3)。
接下来,参照图4B,来自第一排气口31的废气(F1)和来自第二排气口33的废气(F2)通过引导管道110在+Y方向上流动,从而到达过滤器112。过滤器112去除废气F1和废气F2中含有的异物和臭味成分,从而从百叶窗114排出清洁空气(F3)。从百叶窗114排出的空气F3在安装有图像形成设备10的房间内循环。换言之,实现了空间过滤器100的功能。
因而,在空间过滤器100中,第一排气口31和第二排气口33由引导管道110覆盖,覆盖气流通道的过滤器112设置在引导管道110的第一排气口31和第二排气口33的下游。因此,即使在含有臭味成分的废气从第二排气口33排出,该废气也或者被保留在引导管道110内也或者通过经过过滤器112而作为清洁空气向外释放。这可以基本防止含有臭味成分的废气从图像形成设备10向外扩散。
在空间净化器110中,第二排气口33不位于第一排气口31的上方。因而,由于第二排气口33不布置在第一排气口31的上方,因此来自第一排气口31的废气F1的流动不会被来自第二排气口33的废气F2的流动所阻挡。具体地说,来自第二排气口33的废气F2不会变成限制来自第一排气口31的废气F1的流动的气帘。因此,清洁空气F3在安装有图像形成设备10的整个房间内循环。
而且,在空间净化器100中,由于百叶窗114布置在引导管道110的下游端(上端)而不是第一排气口31处,因此来自第一风扇106的废气不会直接撞击百叶窗114。此外,由于上部管道110B相对于下部管道110A(具有宽度W1)具有增加宽度(宽度W2),因此从第一排气口31流向百叶窗114的废气的流率在上部管道110B内降低。因此,与其中来自第一风扇106的废气直接撞击百叶窗114的构造或其中下部管道110A和上部管道110B具有相同宽度的构造相比,可以降低由百叶窗114产生的风噪。
而且,在空间净化器110中,第一排气口31的周围被引导管道110覆盖,并且在引导管道110内设置吸音材料115(参见图4A)。因而,可以显著地防止设置在第一管道102内的第一风扇106的操作噪音从图像形成设备10向外泄漏。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像形成设备10不限于单色类型,并且可以另选地是使用黄色(Y)、洋红(M)、青色(C)和黑色(K)色调剂的多颜色类型。另外,引导管道110的大宽度部分110D在X方向上的宽度可以向上逐渐增加。而且,可以在引导管道110内设置隔板,从而将来自第一排气口31的废气F1与来自第二排气口3的废气F2彼此分开。
为了图示和描述的目的而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上述描述。其并不旨在穷举本发明或将本发明限制于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显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各种修改和变化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并描述所述实施方式是为了最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由此,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方式以及适合于所设想的具体应用的各种变型。本发明的范围旨在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来限定。

Claims (3)

1.一种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包括:
图像形成部,该图像形成部形成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图像;
管道,空气从形成在设备本体的前面的进气口通过该管道流向形成在所述设备本体的背面的第一排气口;
风扇,该风扇设置在所述管道中,并经由所述进气口吸入所述空气,经由所述第一排气口排出所述空气;
引导管道,该引导管道设置在所述设备本体的所述背面,并覆盖第二排气口和所述第一排气口,含有在所述设备本体内产生的臭味成分的废气经由所述第二排气口从所述设备本体的所述背面排出,所述引导管道沿着竖直方向向上引导来自所述第一排气口和所述第二排气口的废气;以及
过滤器,该过滤器设置在所述引导管道中,在所述竖直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排气口和所述第二排气口的下游,并且从由所述第一排气口和所述第二排气口排出的废气中去除所述臭味成分,
其中,所述管道布置在所述图像形成部下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第二排气口不位于所述第一排气口的正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设备,其中,所述引导管道具有大宽度部分,该大宽度部分在所述竖直方向上设置在所述第一排气口和所述第二排气口的下游,并且该大宽度部分在正交于排气方向的方向上的截面面积比所述引导管道在其邻近于所述第一排气口的一侧的截面面积大,所述大宽度部分设置有使异物进入最少的百叶窗。
CN201110405729.3A 2011-03-25 2011-12-08 图像形成设备 Active CN1026928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068743A JP5790060B2 (ja) 2011-03-25 2011-03-25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68743 2011-03-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92836A CN102692836A (zh) 2012-09-26
CN102692836B true CN102692836B (zh) 2016-04-20

Family

ID=46858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405729.3A Active CN102692836B (zh) 2011-03-25 2011-12-08 图像形成设备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518138B2 (zh)
JP (1) JP5790060B2 (zh)
CN (1) CN10269283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47109B2 (ja) * 2013-03-28 2016-01-20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トナー回収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6093986B2 (ja) 2014-03-20 2017-03-1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145653B2 (ja) 2014-07-01 2017-06-1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492464B2 (ja) * 2014-08-29 2019-04-0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清浄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88849B2 (ja) * 2015-04-20 2019-03-2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207709A (ja) * 2016-05-20 2017-11-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6910761B2 (ja) 2016-06-21 2021-07-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EP3693807B1 (en) * 2017-10-05 2023-08-02 KYOCERA Document Solutions Inc. Filter unit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JP7071243B2 (ja) * 2018-08-09 2022-05-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110028B2 (ja) * 2018-08-09 2022-08-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106387B2 (ja) * 2018-08-09 2022-07-2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WO2020032253A1 (ja) * 2018-08-09 2020-02-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110027B2 (ja) * 2018-08-09 2022-08-0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188028B2 (ja) * 2018-11-30 2022-12-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キャビネット一体型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3362A (zh) * 2009-10-13 2011-05-04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200278A (ja) * 1983-04-27 1984-11-13 Kyocera Corp 複写機
JPH0278954U (zh) * 1988-12-06 1990-06-18
JPH05241411A (ja) * 1991-04-04 1993-09-21 Konic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の冷却構造
JPH04119457U (ja) * 1991-04-05 1992-10-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吸排気装置
JP3112696B2 (ja) * 1991-04-22 2000-11-2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H07271272A (ja) * 1994-03-29 1995-10-20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H09127836A (ja) * 1995-11-06 1997-05-16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H10149081A (ja) * 1996-11-20 1998-06-02 Ricoh Co Ltd 複写機
JP2005148290A (ja) * 2003-11-13 2005-06-09 Ricoh Printing Systems Ltd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50108996A1 (en) * 2003-11-26 2005-05-26 Latham Steven R. Filter system for an electronic equipment enclosure
JP2006030631A (ja) * 2004-07-16 2006-02-02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91612A (ja) * 2004-09-27 2006-04-06 Sanyo Electric Co Ltd 投写型映像表示装置
JP4731917B2 (ja) * 2005-01-17 2011-07-27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60260341A1 (en) * 2005-05-19 2006-11-23 Dan Meyvis Refrigerator with integrated air cleaner
JP2007078765A (ja) * 2005-09-12 2007-03-29 Kyocera Mita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US7510596B2 (en) * 2005-12-22 2009-03-31 Carestream Health, Inc. Thermal processor with contaminant removal cartridge
US7513922B2 (en) * 2006-03-29 2009-04-07 Yuan-Tai Cheng Air filter for electric welding
US7635401B2 (en) * 2006-04-06 2009-12-22 Dietz Dan L Adjustable air flow ventilation device and system
JP5255795B2 (ja) * 2007-08-08 2013-08-07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344207B2 (ja) * 2007-08-09 2013-11-20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5359805B2 (ja) * 2009-11-17 2013-12-04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冷却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118258A (ja) * 2009-12-07 2011-06-16 Sharp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5440233B2 (ja) * 2010-02-12 2014-03-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KR20110115437A (ko) * 2010-04-15 2011-10-2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43362A (zh) * 2009-10-13 2011-05-04 夏普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2203251A (ja) 2012-10-22
JP5790060B2 (ja) 2015-10-07
US20120240534A1 (en) 2012-09-27
CN102692836A (zh) 2012-09-26
US8518138B2 (en) 2013-08-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92836B (zh) 图像形成设备
CN102692835B (zh) 图像形成设备
JP200708662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9031449B2 (en) Toner collecto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JP4902393B2 (ja) ダク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3433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6957026B2 (en) Dual airflow environmental module to provide balanced and thermodynamically adjusted airflows for a device
JPH06348096A (ja) 電子写真印刷装置
US8693915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chargers around which air passes
JP5230681B2 (ja) 帯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950146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3676547A (zh) 充电装置、图像形成设备和充电单元
CN102141751B (zh) 用于图像形成装置的处理单元
US8787787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discharging ozone from charger
CN102549505B (zh) 带电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7329383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82209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4281038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849060B2 (ja) トナー回収装置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5362505B2 (ja) コロナ帯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218268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03507A (ja) 現像剤回収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4599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3773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03362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