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50146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50146A
CN101950146A CN2010101276383A CN201010127638A CN101950146A CN 101950146 A CN101950146 A CN 101950146A CN 2010101276383 A CN2010101276383 A CN 2010101276383A CN 201010127638 A CN201010127638 A CN 201010127638A CN 101950146 A CN101950146 A CN 1019501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fer belt
flow path
air flow
image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12763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50146B (zh
Inventor
冈田正幸
中山丰
笠井康吉
福山昭生
黑田能孝
川谷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501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01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501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01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20Humidity or temperature control also ozone evacuation; Internal apparatus environment control
    • G03G21/206Conducting air through the machine, e.g. for cooling, filtering, removing gases like ozon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0Collecting or recycling waste develope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0005Cleaning of residual toner

Landscapes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colog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Electrostatic Charge, Transfer And Separation In Electr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l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转印带,调色剂图像被直接或通过转印介质转印到所述转印带的表面上;多个图像形成单元,其沿着所述转印带的表面的移动方向排列,并且形成所述调色剂图像;支撑部件,其支撑所述转印带;气流路径形成部件,其沿着所述转印带的表面的所述移动方向形成气流路径,具有多个吸入口,并且相对于所述支撑部件设置在所述转印带侧,其中通过所述多个吸入口将产生于所述多个图像形成单元中的浮游微细调色剂颗粒吸入到所述气流路径中;以及排气单元,其通过所述吸入口将所述浮游微细调色剂颗粒吸入到所述气流路径中,并且从所述气流路径排出所吸入的浮游微细调色剂颗粒。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JP-A-8-171316披露了将形成在图像载体上的潜像可视化为调色剂图像的显影器。
此外,吸气管在显影器的上方设置成覆盖显影单元的整个宽度延伸,并且多个吸气口在吸气管中形成为面向显影器。从吸气口将产生于显影单元中的浮游微细调色剂颗粒(调色剂云雾)吸入吸气管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转印带与支撑转印带的支撑部件之间的空间将沿着转印带布置的多个图像形成单元中所产生的浮游微细调色剂颗粒排出。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转印带单元,其包括转印带,调色剂图像被直接或通过转印介质转印到所述转印带的表面上;多个图像形成单元,其沿着所述转印带的表面的移动方向排列,并且形成所述调色剂图像;支撑部件,其支撑所述转印带单元;气流路径形成部件,其沿着所述转印带的表面的所述移动方向形成气流路径,具有与所述气流路径相通的多个吸入口,并且相对于所述支撑部件设置在所述转印带单元侧;以及排气单元,其从所述气流路径排气。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所述多个吸入口将产生于所述多个图像形成单元中的浮游微细调色剂颗粒吸入到所述气流路径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气流路径形成部件固定在所述支撑部件上,并且保持所述转印带单元并对所述转印带单元进行定位。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排气单元设置在所述气流路径形成部件的端部侧,并且根据所述多个吸入口各自与所述排气单元相距的距离来改变所述多个吸入口各自的尺寸。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转印带单元,其包括转印带,调色剂图像被直接或通过转印介质转印到所述转印带的表面上;多个图像形成单元,其沿着所述转印带的表面的移动方向排列,每个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包括图像载体和显影部件,所述图像载体具有形成有静电潜像的表面,所述显影部件将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可视化以形成被直接或通过所述转印介质转印到所述转印带的表面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支撑部件,其支撑所述转印带单元;气流路径形成部件,其沿着所述转印带的表面的所述移动方向形成气流路径,具有与所述气流路径相通的多个吸入口,并且相对于所述支撑部件设置在所述转印带单元侧;以及排气单元,其从所述气流路径排气。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在根据第五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所述多个吸入口将由所述转印带、所述图像载体以及所述显影部件包围的空间中的空气吸入到所述气流路径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在根据第五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气流路径形成部件固定在所述支撑部件上,并且保持所述转印带单元并对所述转印带单元进行定位。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在根据第五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排气单元设置在所述气流路径形成部件的端部侧,并且根据所述多个吸入口各自与所述排气单元相距的距离来改变所述多个吸入口各自的尺寸。
根据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第一方面,与未设置用于在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转印带之间形成所述气流路径的所述气流路径形成部件的情况相比,可以利用所述转印带与所述支撑部件之间的空间更加有效地排出产生于所述多个图像形成单元中的浮游微细调色剂颗粒。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与未设置用于在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转印带之间形成所述气流路径的所述气流路径形成部件的情况相比,可以利用所述转印带与所述支撑部件之间的空间更加有效地排出产生于所述多个图像形成单元中的浮游微细调色剂颗粒。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与独立于所述气流路径形成部件而单独设置用于支撑所述转印带的所述支撑部件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零件数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与不根据所述吸入口与所述排气单元相距的距离来改变所述吸入口的尺寸的情况相比,可以从全部的所述吸入口吸入产生于所述多个图像形成单元中的浮游微细调色剂颗粒。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与未设置用于在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转印带之间形成所述气流路径的所述气流路径形成部件的情况相比,可以利用所述转印带与所述支撑部件之间的空间更加有效地排出在由所述转印带、所述图像载体以及所述显影部件包围的空间中所产生的浮游微细调色剂颗粒。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与未设置用于在所述支撑部件与所述转印带之间形成所述气流路径的所述气流路径形成部件的情况相比,可以利用所述转印带与所述支撑部件之间的空间更加有效地排出在由所述转印带、所述图像载体以及所述显影部件包围的空间中所产生的浮游微细调色剂颗粒。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与独立于所述气流路径形成部件而单独设置用于支撑所述转印带的所述支撑部件的情况相比,可以减少零件数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与不根据所述吸入口与所述排气单元相距的距离来改变所述吸入口的尺寸的情况相比,可以从全部的所述吸入口排出由所述转印带、所述图像载体以及所述显影部件包围的空间中的空气。
附图说明
将基于以下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为示出用于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导轨等的前视图;
图2为示出用于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图像形成单元的放大前视图;
图3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中间转印带单元的周边构造的示意图;
图4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5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透视图;
图6为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透视图;
图7为示出用于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导轨部件、后框架部件等的透视图;
图8为示出用于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导轨部件、后框架部件等的透视图;
图9为示出用于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导轨部件、盖部件、风扇等的透视图;
图10为示出用于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导轨部件、盖部件、风扇等的透视图;
图11为示出用于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导轨部件、前框架部件、后框架部件、中间转印单元等的透视图;
图12为示出用于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导轨部件、前框架部件、后框架部件、中间转印单元等的透视图;
图13A和13B为示出用于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中间转印单元的安装操作的简图;
图14A和14B为示出用于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中间转印单元的前视图;以及
图15为示出用于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中间转印单元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将参考图1至图15说明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
(总体构造)
如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设置在装置主体10A的上部的自动文档输送器12、台板玻璃16以及文档读取装置14,其中,自动文档输送器12一页接一页自动地输送多页原始文档G,在台板玻璃16上载置有原始文档G,文档读取装置14用于读取由自动文档输送器12输送的原始文档G或载置在台板玻璃16上的原始文档G。图4中的箭头UP表示沿着竖直方向向上的方向,且箭头FR表示向前的方向(向用户所站立的正面侧)(见图4和图5)。
文档读取装置14装备有用光照射由自动文档输送器12输送的原始文档G或载置在台板玻璃16上的原始文档G的光源18。
文档读取装置14还装备有光学系统,该光学系统包括:全速率反射镜20,其沿着平行于台板玻璃16的方向反射当来自光源18的光照射原始文档G时从原始文档G反射的反射光;半速率反射镜22,其向下反射从全速率反射镜20反射的反射光;半速率反射镜24,其沿着平行于台板玻璃16的方向反射从半速率反射镜22反射的反射光以使来自半速率反射镜22的反射光折返;以及成像透镜26,由半速率反射镜24折返的反射光入射到成像透镜26。
文档读取装置14还设置有:光电转换器28,其将由成像透镜26成像的反射光转换成电信号;以及图像处理装置29,其对经光电转换器28转换的电信号执行图像处理。
光源18、全速率反射镜20、半速率反射镜22和半速率反射镜24可沿着台板玻璃16移动。当读取载置在台板玻璃16上的原始文档G时,在光源18、全速率反射镜20、半速率反射镜22和半速率反射镜24移动的同时,光源18用光照射载置在台板玻璃16上的原始文档G,从原始文档G反射的反射光在光电转换器28上形成图像。
此外,当读取从自动文档输送器12输送的原始文档G时,光源18、全速率反射镜20、半速率反射镜22和半速率反射镜24停止在各自的预定位置,光源18用光照射从自动文档输送器12输送的原始文档G,从原始文档G反射的反射光在光电转换器28上形成图像。
作为用于形成各种不同颜色的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部分的实例的多个图像形成单元30并排布置在装置主体10A沿竖直方向的中央部分且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此外,包括作为转印带实例的环状中间转印带32的转印带单元设置在图像形成单元30的上侧。在环状中间转印带32受到驱动而沿着图4中箭头A的方向循环的同时,将由各个图像形成单元30形成的各颜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环状中间转印带32上。
更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依次设置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青色)(C)和黑色(K)的四个图像形成单元30Y、30M、30C和30K。用于形成被首先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2上的黄色(Y)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30Y设置在最高位置处,用于形成被最后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2上的黑色(K)调色剂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30K设置在最低位置处。图像形成单元30Y、30M、30C和30K布置成在整体上仅以预定角度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同时以固定间隔彼此隔开。
这四个图像形成单元30Y、30M、30C和30K大致具有相同的构造。在下面的说明中,当相互区分各颜色时,将对应于各颜色的符号(Y、M、C、K)附加于附图标记,并且当不特定地相互区分各颜色时,省略对应于各颜色的符号。
如图2所示,每种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30设置有通过驱动单元(未示出)沿着箭头D的方向旋转的图像载体34,并且还设置有对图像载体34的表面均匀充电的充电部件36。
将对应于预定颜色的光施加到经充电部件36均匀充电的图像载体34的表面上以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装置40沿着图像载体34的旋转方向设置在充电部件36的下游侧。作为用预定颜色的调色剂对形成在图像载体34表面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以将静电潜像可视化为调色剂图像的显影部件实例的显影单元42也沿着图像载体34的旋转方向设置在曝光装置40的下游侧。
将形成在图像载体34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2上的一次转印部件46设置在图像载体34的相对侧且中间转印带32夹在图像载体34与一次转印部件46之间。此外,用于清除未从图像载体34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2上而残留在图像载体34表面上的残留调色剂等的清洁装置44沿着图像载体34的旋转方向设置在一次转印部件46的下游侧且与图像载体34的表面相接触。
也就是说,图像形成单元30构造为包括图像载体34、充电部件36、曝光装置40、显影单元42和清洁装置44。
用于将预定颜色的调色剂供给到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黑色(K)各颜色显影单元42的调色剂盒38Y、38M、38C、38K(见图4)设置在中间转印带32的上方。收容有黑色(K)的调色剂的调色剂盒38K使用频繁,于是将其设计为大于其他颜色的调色剂盒。
在上述构造中,将各颜色的图像数据从图像处理装置29或外部信号源依次输出到分别设置在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各颜色图像形成单元30Y、30M、30C和30K上的曝光装置40Y、40M、40C和40K中。从相应一个曝光装置40Y、40M、40C、40K对应于图像数据发射的光对每个图像载体34的表面进行曝光,进而在图像载体34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通过显影单元42Y、42M、42C和42K分别将形成在图像载体34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成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
通过一次转印部件46将在图像载体34表面上依次形成的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黑色(K)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叠加转印到倾斜地布置在各颜色图像形成单元30Y、30M、30C、30K上方的中间转印带32上。
如图3所示,中间转印带32以预定的张力张紧在用于对中间转印带32施加驱动力的驱动辊48、从动旋转的支撑辊50、用于对中间转印带32施加张力的张力施加辊54、第一惰辊56以及第二惰辊58上。
如图15所示,如同并排倾斜布置的图像形成单元30(见图3)的倾斜角度的情况,中间转印带32的下表面仅以角度θ相对于水平方向H倾斜。
用于清洁中间转印带32的表面的清洁装置52设置在驱动辊48的相对侧且中间转印带32夹在清洁装置52与驱动辊48之间,并且通过打开设置在装置主体10A前侧(用户所站立的正面侧)的前盖156可自由地将清洁装置52安装到装置主体10A上及从装置主体10A上拆除下来(见图6)。
将一次转印在中间转印带32上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作为记录介质的记录纸张P上的二次转印部件60设置在支撑辊50的相对侧且中间转印带32夹在二次转印带60与支撑辊50之间。也就是说,二次转印部件60与支撑辊50之间的间隙用作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的二次转印位置。
如图4所示,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纸张P上的定影装置64设置在二次转印部件60的上侧。也就是说,通过二次转印部件60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然后沿着传送路径62将记录纸张P传送到定影装置64以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到记录纸张P上。
用于传送其上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张P的传送辊66沿着记录纸张P的传送方向设置在定影装置64的下游侧(在下文中称作“传送方向下游侧”),并且用于切换记录纸张P的传送方向的切换门68设置在传送辊66的传送方向下游侧。
第一排纸辊70设置在切换门68的传送方向下游侧,并且通过第一排纸辊70将由切换到一侧的切换门68引导的记录纸张P排出到第一排出部分69上。
在切换门68的传送方向下游侧还设置有第二排纸辊74和第三排纸辊78。通过第二排纸辊74将由切换到另一侧的切换门68引导然后由传送辊73传送的记录纸张P排出到第二排出部分72上,或者通过第三排纸辊78将记录纸张P排出到第三排出部分76上。
堆叠有记录纸张P的供纸托盘80、82、84、86设置在装置主体10A的下部并且沿着记录纸张P的传送方向设置在二次转印部件60的上游侧(在下文中称作“传送方向上游侧”)。不同尺寸的记录纸张P堆叠在各个供纸托盘80、82、84、86中。
供纸辊88设置在各个供纸托盘80、82、84、86上以将记录纸张P从相应的供纸托盘(80、82、84、86)供给到传送路径62中,一页接一页地依次传送记录纸张P的传送辊90和92设置在每个供纸辊88的传送方向下游侧。
此外,用于暂时停止每页记录纸张P且在预定定时将记录纸张P送出到二次转印位置的定位辊94设置在传送辊92的传送方向下游侧。
此外,为了在记录纸张P的两面形成图像,用于翻转并传送记录纸张P的翻转传送单元98设置在二次转印位置的侧方。翻转传送单元98设置有通过反向旋转传送辊73来传送记录纸张P的翻转路径100。沿着翻转路径100设置有多个传送辊102,在记录纸张P两面翻转的情况下,通过这些传送辊102将记录纸张P再次传送至定位辊94处。
可折叠手动供纸器106设置在翻转传送单元98的邻近处,并且供纸辊108和传送辊110和112设置成传送从打开的可折叠手动供纸器106供给的记录纸张P。将由传送辊110和112传送的记录纸张P传送至定位辊94处。
接下来,将说明包含中间转印带32作为构成部分的中间转印单元120。
如图3所示,中间转印单元120构造为包括中间转印带32以及中间转印带32张紧在其上的驱动辊48、支撑辊50、张力施加辊54、第一惰辊56、第二惰辊58。通过打开盖(未示出)可将中间转印单元120安装到装置主体10A的一侧面(图3所示的左侧侧面)上及从该一侧面上拆除下来。
如图14A和14B所示,中间转印单元120设置有退避手柄122。通过旋转退避手柄122,第一惰辊56、第二惰辊58以及一次转印部件46Y、46M、46C、46K向上退避,进而中间转印带32与各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30Y、30M、30C、30K的图像载体34分离。
具体地,如图14B所示,将退避手柄122紧固到中间转印单元120上使得退避手柄122可自由转动。此外,第一惰辊56、第二惰辊58以及一次转印部件46Y、46M、46C、46K可自由旋转地安装在其上的保持框架124通过连杆机构(未示出)与退避手柄122接合。
通过转动退避手柄122,保持框架124沿着与中间转印带32的循环方向相交叉的方向(图14B中箭头的方向)移动,进而通过弹性力使中间转印带32与各颜色的图像载体34分离。
此外,如图11和图12所示,导轨部件130设置在装置主体10A(见图3)中。导轨部件130引导可安装到装置主体10A的一侧面及从该一侧面拆除下来的中间转印单元120,并且支撑安装在装置主体10A中的中间转印单元120。
导轨部件130具有安装在前框架部件132的内侧(设置中间转印单元120的一侧)的导轨部件130A和安装在后框架部件134的内侧的导轨部件130B,其中,该前框架部件132设置在前侧(用户所站立的正面侧)并且设计为板状结构部件,该后框架部件134设置在后侧(用户不站立的背面侧)并且设计为板状结构部件。
在导轨部件130A和130B中形成有引导中间转印单元120的引导槽144,并且将引导槽144的形状确定为中途改变中间转印单元120的引导方向。
具体地,如图13A和13B所示,在导轨部件130A和130B中形成的引导槽144引导设置在中间转印单元120上的两个引导销140和142。
每个引导槽144具有倾斜成使得拆装侧(图13A和13B的纸面的左侧)的端部稍高的第一部位144A、倾斜成使得里侧(图13A和13B的纸面的右侧)的端部相对于水平方向位于预定高度处的第二部位144B以及第一部位144A与第二部位144B彼此接合的弯曲部分144C。
在上述构造中,当将中间转印单元120安装在装置主体10A中时,如图6、13A、13B和14A、14B所示,首先旋转退避手柄122以从图像载体34退避第一惰辊56、第二惰辊58以及一次转印部件46Y、46M、46C、46K。
此外,在设置在装置主体10A的侧面的侧面盖150打开的状态下,将中间转印单元120的两个引导销140和142插入导轨部件130A和130B的引导槽144中。之后,如图5所示,将中间转印单元120推入装置主体10A中。相应地,如图13A和13B所示,沿着导轨部件130A和130B的引导槽144引导中间转印单元120的两个引导销140和142。在每个引导槽144的拆装侧(进入侧)形成有山状突起144D,由此防止中间转印单元120的引导销140和142从引导槽144中脱落。
此外,在完成将中间转印单元120安装在装置主体10A中的状态下,设置在中间转印单元120上的定位销152与形成在导轨部件130A和130B中的定位槽154相配合,由此当完成安装时使中间转印单元120的姿势稳定。
旋转退避手柄122使得一次转印部件46Y、46M、46C、46K经由中间转印带32抵靠对面的图像载体34,由此完成中间转印单元120的安装作业。当从装置主体10A上拆下中间转印单元120时,可以按照与安装作业相反的步骤执行拆卸作业。
此外,如图11所示,中间转印单元120在导轨部件130B侧设置有多个供电单元158Y、158M、158C和158K。在中间转印单元120安装在装置主体10A中的状态下,使得多个供电单元158Y、158M、158C、158K与设置在导轨部件130B上的供电单元160Y、160M、160C、160K形成电接触,由此可以供电。相应地,通过多个供电单元158Y、158M、158C、158K从供电单元160Y、160M、160C、160K向设置在中间转印单元120中的一次转印部件46Y、46M、46C、46K供电。
(主要部分的构造)
如图10所示,在后框架部件134(见图11)侧开口的凹状气流路径170在后侧(用户不站立的背面侧)的导轨部件130上设置成沿着中间转印带32(见图1)的移动方向延伸。此外,从后框架部件134(见图11)侧遮盖凹状气流路径170以防止在气流路径170中流动的空气泄漏到外部的盖部件172设置在导轨部件130B上。也就是说,如图7所示,气流路径170由盖部件172遮盖,并且设置在后框架部件134的中间转印带32(见图11)侧。
在本实例中,气流路径170设置在导轨部件130B上。然而,气流路径170可以为独立于导轨部件130B的单独部件,只要该部件用作空气沿着中间转印带32的移动方向流动的通道即可。
如图9和图10所示,气流路径170的一端部不由盖部件172遮盖而是敞开的,引导部件174的一端部与气流路径170的开口部分接合,并且将通过气流路径170流动的空气引导至装置主体10A的后侧(用户不站立的背面侧)。
具体地,如图11所示引导部件174设置在后框架部件134的后侧,并且如图8所示通过气流路径170流动的空气经由在后框架部件134中形成的开口184流入引导部件174。
此外,如图9和图10所示,用于捕获通过气流路径170流动的空气中的颗粒的过滤部件176可自由拆卸地安装在引导部件174上。用于吸入来自气流路径170的空气并且通过排气口180将所吸入的空气排出到装置主体10A的外部的风扇178设置在引导部件174的另一端部。排气口180设置在风扇178的邻近处。
如图11所示,风扇178设置在气流路径170的一端部,由此防止用于将驱动力传递到各颜色图像形成单元30的齿轮部件190与风扇178之间的干涉。
另一方面,如图1所示,在构成气流路径170的导轨部件130B的壁面上(在中间转印带32侧)形成有吸入口182。通过吸入口182将在由图像载体34、显影单元42以及中间转印带32包围的空间中浮游的浮游微细调色剂颗粒(在下文中称作“调色剂云雾(调色剂污尘)”)吸入到气流路径170中。也就是说,吸入口182设置在由图像载体34、显影单元42以及中间转印带32包围的空间的空气吸入位置处。
具体地,导轨部件130B设置有:吸入口182Y,其用于吸入在由图像载体34Y、显影单元42Y以及中间转印带32包围的空间中浮游的调色剂云雾;吸入口182M,其用于吸入在由图像载体34M、显影单元42M以及中间转印带32包围的空间中浮游的调色剂云雾;吸入口182C,其用于吸入在由图像载体34C、显影单元42C以及中间转印带32包围的空间中浮游的调色剂云雾;以及吸入口182K,其用于吸入在由图像载体34K、显影单元42K以及中间转印带32包围的空间中浮游的调色剂云雾;
根据与风扇178相距的距离确定吸入口182Y、182M、182C和182K的各自的尺寸。也就是说,将位于最远离风扇178的位置处的吸入口182Y的开口面积设定为最大,并且随着吸入口靠近风扇178而依次缩减吸入口的开口面积。
也就是说,由于吸入口182Y距离风扇178最远,因此风扇178在吸入口182Y处的吸入力最弱,于是将吸入口182Y的开口面积设定为最大值。相反,由于吸入口182K距离风扇178最近,因此风扇178在吸入口182K处的吸入力最强,于是将吸入口182K的开口面积设定为最小值。
由于在图1中导轨部件130B、中间转印带32、各颜色图像载体以及各颜色显影单元42之间的位置关系显而易见,因此从图1中省略示出中间转印单元120的驱动辊48等。
(作用)
如图3所示,设置在每种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30上的充电部件36对相应的图像载体34的表面均匀地充电。
此外,依次将各颜色的图像数据输出到分别设置在各颜色图像形成单元30上的曝光装置40中。根据图像数据利用从相应的曝光装置40发射的光对每个图像载体34的表面进行扫描曝光,从而在图像载体34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
通过各颜色的显影单元42将形成在图像载体34表面上的静电潜像依次显影为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将在各颜色图像载体34各自的表面上依次形成的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各种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叠加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2上。
当通过显影单元42将形成在图像载体34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调色剂图像时,此外当将形成在图像载体34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32上时,在由图像载体34、显影单元42以及中间转印带32包围的空间中多余的调色剂形成为调色剂云雾。
如图7、9和10所示,风扇178吸入通过气流路径170流动的空气并且从排气口180(见图11)排出空气。如图1所示,风扇178吸入气流路径170中的空气,由此在形成在气流路径170的壁面中的吸入口182Y、182M、182C、182K产生用于吸入由图像载体34、显影单元42以及中间转印带32包围的空间中的空气的吸入力。
借助于在吸入口182Y、182M、182C、182K产生的吸入力,从每个吸入口182Y、182M、182C、182K将在由各颜色图像载体34、各颜色显影单元42以及中间转印带32包围的空间中浮游的调色剂云雾吸入到气流路径170中并且由过滤部件176捕获,然后从排气口180将不含调色剂的空气排出到外部。
如上所述,从沿着中间转印带32形成的气流路径170排出在沿着中间转印带32布置的多个图像形成单元30中产生的调色剂云雾。
也就是说,吸入口182形成在由图像载体34、显影单元42以及中间转印带32包围的空间中的空气吸入位置处。因此,借助于在吸入口182产生的吸入力从每个吸入口182将在由各颜色图像载体34、各颜色显影单元42以及中间转印带32包围的空间中浮游的调色剂云雾吸入到气流路径170中,使调色剂云雾流过气流路径170,然后将调色剂云雾排出到气流路径170的外部。
此外,将风扇178的吸入力最弱的吸入口182Y的开口面积设定为最大值,并且将风扇178的吸入力最强的吸入口182K的开口面积设定为最小值,由此从全部的各个吸入口182吸入产生于各颜色图像形成单元30中的调色剂云雾(来自各个吸入口182的空气吸入量可以接近固定值)。
通过在后框架部件134的中间转印带32侧设置气流路径170可抑制装置主体10A的后侧的尺寸增加。
通过将气流路径170设置到导轨部件130B上可减少零件数量。
与遍及显影单元的整个宽度设置吸气管的情况相比,可以利用较小的空间将产生于图像形成单元30中的调色剂云雾排出到气流路径170的外部。
此外,通过将风扇178设置在气流路径170的一端部,可在不干涉齿轮部件190的情况下设置风扇178。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的主题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变型。例如,在上述示例性实施例中,从全部的每个吸入口182吸入产生于各颜色图像形成单元30中的调色剂云雾,然而,可以通过改变气流路径170的截面面积以调节每个吸入口182的吸入力来从每个吸入口全部吸入调色剂云雾。
出于解释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前述说明。其本意并不是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进行许多修改和变型。选择和说明该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因此使得本技术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所适用的各种实施例并预见到适合于特定应用的各种修改。目的在于通过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内容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转印带单元,其包括转印带,调色剂图像被直接或通过转印介质转印到所述转印带的表面上;
多个图像形成单元,其沿着所述转印带的表面的移动方向排列,并且形成所述调色剂图像;
支撑部件,其支撑所述转印带单元;
气流路径形成部件,其沿着所述转印带的表面的所述移动方向形成气流路径,具有与所述气流路径相通的多个吸入口,并且相对于所述支撑部件设置在所述转印带单元侧;以及
排气单元,其从所述气流路径排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通过所述多个吸入口将产生于所述多个图像形成单元中的浮游微细调色剂颗粒吸入到所述气流路径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气流路径形成部件固定在所述支撑部件上,并且保持所述转印带单元并对所述转印带单元进行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排气单元设置在所述气流路径形成部件的端部侧,并且根据所述多个吸入口各自与所述排气单元相距的距离来改变所述多个吸入口各自的尺寸。
5.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转印带单元,其包括转印带,调色剂图像被直接或通过转印介质转印到所述转印带的表面上;
多个图像形成单元,其沿着所述转印带的表面的移动方向排列,每个所述图像形成单元包括:图像载体,其具有形成有静电潜像的表面;以及显影部件,其将形成在所述图像载体的表面上的静电潜像可视化以形成被直接或通过所述转印介质转印到所述转印带的表面上的所述调色剂图像;
支撑部件,其支撑所述转印带单元;
气流路径形成部件,其沿着所述转印带的表面的所述移动方向形成气流路径,具有与所述气流路径相通的多个吸入口,并且相对于所述支撑部件设置在所述转印带单元侧;以及
排气单元,其从所述气流路径排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通过所述多个吸入口将由所述转印带、所述图像载体以及所述显影部件包围的空间中的空气吸入到所述气流路径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气流路径形成部件固定在所述支撑部件上,并且保持所述转印带单元并对所述转印带单元进行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排气单元设置在所述气流路径形成部件的端部侧,并且根据所述多个吸入口各自与所述排气单元相距的距离来改变所述多个吸入口各自的尺寸。
CN201010127638.3A 2009-07-08 2010-03-05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19501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61960A JP5428599B2 (ja) 2009-07-08 2009-07-08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61960 2009-07-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50146A true CN101950146A (zh) 2011-01-19
CN101950146B CN101950146B (zh) 2015-09-16

Family

ID=434275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127638.3A Active CN101950146B (zh) 2009-07-08 2010-03-05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385767B2 (zh)
JP (1) JP5428599B2 (zh)
CN (1) CN101950146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54601A (zh) * 2014-03-24 2015-09-3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7315331A (zh) * 2016-04-27 2017-11-03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492464B2 (ja) * 2014-08-29 2019-04-03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清浄化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04433B2 (ja) * 2015-01-07 2019-04-2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ダク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056063B2 (ja) * 2017-10-05 2022-04-19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中間転写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075624B2 (ja) * 2018-09-28 2022-05-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現像装置、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49182A (ja) * 1998-06-09 1999-12-21 Casio Electronics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138574A (ja) * 1999-08-30 2001-05-2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露光装置の防塵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87216A (ja) * 2003-03-24 2004-10-14 Brother Ind Ltd 多色画像形成装置及び作像ユニット
CN1963693A (zh) * 2005-11-11 2007-05-16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080053A (en) * 1975-11-03 1978-03-21 Xerox Corporation Transfer apparatus and method
JP3344130B2 (ja) 1994-12-16 2002-11-1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6308024B1 (en) * 1999-08-30 2001-10-23 Fuji Xerox Co., Ltd. Dust protector for image exposure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tilizing the same
US6505030B1 (en) * 2001-08-23 2003-01-07 Xerox Corporation Pre-fuser transport assembly for handling a variety of sheets, and a reproduction machine having same
JP2009258444A (ja) * 2008-04-17 2009-11-05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中間転写ユニット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764012B2 (en) * 2008-10-03 2014-07-01 Riso Kagaku Corporation Sheet transfer mechanism for printer with suction through-hole density adjuster
JP4353541B1 (ja) * 2008-10-17 2009-10-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49182A (ja) * 1998-06-09 1999-12-21 Casio Electronics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1138574A (ja) * 1999-08-30 2001-05-22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露光装置の防塵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287216A (ja) * 2003-03-24 2004-10-14 Brother Ind Ltd 多色画像形成装置及び作像ユニット
CN1963693A (zh) * 2005-11-11 2007-05-16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54601A (zh) * 2014-03-24 2015-09-30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4954601B (zh) * 2014-03-24 2018-09-28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N107315331A (zh) * 2016-04-27 2017-11-03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008067A1 (en) 2011-01-13
US8385767B2 (en) 2013-02-26
CN101950146B (zh) 2015-09-16
JP5428599B2 (ja) 2014-02-26
JP2011017859A (ja) 2011-0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6323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950146A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1498909B (zh) 成像设备
CN102692836B (zh) 图像形成设备
US7725049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duct and exhaust outlet
JP2851303B2 (ja) プリンター装置
US9031449B2 (en) Toner collecto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CN102692835B (zh) 图像形成设备
JP4902393B2 (ja) ダク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110142481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067740B (zh) 图像形成装置的除电装置、图像形成单元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4069884A (ja) 画像読み取り手段を有する画像形成装置
KR100884300B1 (ko) 화상 형성 장치
US10335726B2 (en) Gas purification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63056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613443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6606468B2 (en) Toner scatter preven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200625137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90208254A1 (en) Developing unit,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floating developer collecting method for developing unit
US8706000B2 (en) Developer collect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preventing toner from escaping
JP2006001686A (ja) 記録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84557A (ja) トナー飛散防止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4281038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2303042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403985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