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954601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954601A
CN104954601A CN201410527953.3A CN201410527953A CN104954601A CN 104954601 A CN104954601 A CN 104954601A CN 201410527953 A CN201410527953 A CN 201410527953A CN 104954601 A CN104954601 A CN 1049546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processing system
image processing
peristome
main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52795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954601B (zh
Inventor
横田秀作
三国雄一
西田阳治
北村智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49546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546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9546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9546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20Humidity or temperature control also ozone evacuation; Internal apparatus environment control
    • G03G21/206Conducting air through the machine, e.g. for cooling, filtering, removing gases like ozon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0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origi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1/00Scanning, transmission or reproduction of documents or the like, e.g. facsimile transmission; Details thereof
    • H04N1/00976Arrangements for regulating environment, e.g. removing static electricity
    • H04N1/00978Temperature control
    • H04N1/00981Temperature control by forced convection, e.g. using f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Ec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acsimi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读取装置,其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上侧并且设置有供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侧连接的配线穿过的开口部;以及空气供给装置,其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或图像读取装置中并且在开口部的外侧形成阻挡外部空气侵入到图像读取装置中的空气流。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利用用于扫描图像的曝光灯的热量来防止或去除在台板玻璃上的结露的图像读取装置。专利文献2公开了一种通过将空气吹送到台板玻璃上来防止台板玻璃上的废弃物残留或附着在台板玻璃上的图像读取装置。
专利文献1 JP-A-2005-252894
专利文献2 JP-A-2006-276131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够抑制尘埃等侵入到图像读取装置中的图像形成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图像读取装置,其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上侧并且设置有供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侧连接的配线穿过的开口部;以及空气供给装置,其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或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中并且在所述开口部的外侧形成阻挡外部空气侵入到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中的空气流。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侧视图中,所述空气供给装置以预定角度形成所述空气流,以便所述空气流的位于所述开口部的一个端部侧的一部分比所述空气流的位于所述开口部的另一个端部侧的一部分离所述开口部更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或第二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空气供给装置设置在所述开口部的下侧。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根据第三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空气供给装置设置在所述开口部的正下方。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提供根据第一至第四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吹风机,其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并且朝向设置有所述图像读取装置的光接收系统的部分中的底壁吹送冷却风。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提供根据第一或第二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所述空气供给装置设置在所述开口部的上侧。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和第六方面,与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和图像读取装置中均未设置在图像读取装置的开口的外侧形成阻挡外部空气侵入到图像读取装置中的空气流的空气供给装置的构造相比,能够抑制尘埃等侵入到图像读取装置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与在侧视图中空气供给装置不以预定角度形成空气流以便空气流的位于开口部的一个端部侧的一部分比空气流的位于开口部的另一个端部侧的一部分离开口部更远的构造相比,能够抑制尘埃等侵入到图像读取装置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与空气供给装置不设置在开口部下方的构造相比,能够有效地形成阻挡外部空气侵入到图像读取装置中的空气流。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与空气供给装置不设置在开口部正下方的构造相比,能够有效地形成阻挡外部空气侵入到图像读取装置中的空气流。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与不通过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的吹风机朝向设置有图像读取装置的光接收系统的部分中的底壁吹送冷却风的构造相比,能够抑制图像读取装置中的光接收系统的温度升高。
附图说明
基于以下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图1是示出设置有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构造的正视图;
图2是示出设置有图像读取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部分的放大正视图;
图3是示出设置有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空气供给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后视图;
图4是示出由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空气供给装置形成的空气帘的示意图;
图5是示出被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空气供给装置改变角度的空气帘的示意图;以及
图6是示出设置有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空气供给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参考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如图1所示,当从前方观察图像形成装置10时,箭头RI被称为右方,箭头LE被称为左方,箭头UP被称为上方,而箭头DO被称为下方。另外,如图4和图5所示,当从侧面观察图像读取装置100时,箭头FR被称为前方,而箭头RE被称为后方。在以下描述中,会存在以下情况:将记录介质(记录纸张P)的传送方向的上游侧简称为“上游侧”,并且将记录介质(记录纸张P)的传送方向的下游侧简称为“下游侧”。
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包括作为由多个框架部件和多个面板部件构成的壳体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A。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A的下侧设置有容纳作为记录介质实例的记录纸张P的纸张容纳单元12,并且在纸张容纳单元12的上侧设置有将记录纸张P传送到主操作单元16(将在后文中描述)的传送单元14。
主操作单元16设置在传送单元14的上侧并在从纸张容纳单元12供给的记录纸张P上形成图像,并且在主操作单元16的上侧设置有读取文档(未示出)的图像读取装置100。在主操作单元16中设置有控制图像形成装置10和图像读取装置100的各个单元的操作的控制器18。
纸张容纳单元12包括分别容纳具有不同尺寸的记录纸张P的第一容纳单元22、第二容纳单元24和第三容纳单元26。传送单元14包括供给辊32、传送辊34和36、配准辊38等,这些辊用于传送分别容纳在第一容纳单元22、第二容纳单元24和第三容纳单元26中的具有不同尺寸的记录纸张P。
具体而言,供给辊32分别设置在第一容纳单元22、第二容纳单元24和第三容纳单元26的左上端部并且逐一地供给所容纳的记录纸张P。传送辊34分别设置在供给辊32的下游侧并且将所供给的记录纸张P传送到传送单元14的传送路径30。
传送辊36设置在传送路径30中的各个传送辊34的下游侧并且逐一地传送记录纸张P。另外,配准辊38设置在传送辊36的下游侧并且临时停止记录纸张P、以预定定时将记录纸张P输送至二次转印位置(将在后文中描述)并对准图像的转印位置。
在传送路径30中的定影装置80(将在后文中描述)的下游侧和排纸单元28的上游侧连接有双面传送路径40,当在记录纸张P的背面上形成图像时,双面传送路径40传送并翻转记录纸张P。在传送路径30与双面传送路径40之间设置有用于将记录纸张P从传送路径30引入到双面传送路径40的引入部件(未示出)。
双面传送路径40包括翻转单元42,当从前方观察图像形成装置10时,翻转单元42形成为指向下侧的直线状并且临时收容在表面上形成有图像的记录纸张P。另外,双面传送路径40包括供给路径44,供给路径44形成为从右方指向左方的大致直线状并且将收容在翻转单元42中的记录纸张P再次供给至传送辊36。图像同样在二次转印位置(将在后文中描述)转印到再次被供给路径44供给至传送辊36的记录纸张P的背面上。
如图1和图2所示,主操作单元16包括图像形成部50和定影装置80,图像形成部50将色调剂图像形成在记录纸张P上,定影装置80通过加热和加压将通过图像形成部50形成在记录纸张P上的色调剂图像定影到记录纸张P上。
图像形成部50构造为包括:图像形成单元52Y、52M、52C和52K,其具有分别与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青色)(C)和黑色(K)色调剂相对应的图像保持部件54Y、54M、54C和54K;曝光单元62Y、62M、62C和62K,其用光束L照射图像保持部件54Y、54M、54C和54K的外周面来使外周面曝光;以及转印单元64,其将形成在图像保持部件54Y、54M、54C和54K的外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
在以下描述中,在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青色)(C)和黑色(K)这些颜色需要彼此区分的情况下,将Y、M、C和K字符附加在附图标记后面。同样地,当在描述中不需要将Y、M、C和K色彼此区分时,省略附图标记后面的Y、M、C和K字符。
图像形成单元52构造为包括:筒状图像保持部件54,其轴向为前后方向,并且其可以通过电动机(未示出)的驱动沿着箭头R方向(在附图中为顺时针方向)旋转;以及充电单元56、显影单元58和清洁装置60,它们与图像保持部件54的外周面相对并沿着旋转方向从上游侧到下游侧依次排列。
曝光单元62具有这样的构造:由光源(未示出)发射出的光束L经旋转的多棱镜(未示出)扫描并且经包括反射镜63在内的光学元件反射而照射图像保持部件54的外周面。图像保持部件54设置在曝光单元62的下侧。
由曝光单元62发射出的光束L被允许照射图像保持部件54的位于充电单元56与显影单元58之间的外周面。此外,中间图像转印带66(将在后文中描述)与图像保持部件54的位于显影单元58与清洁装置60之间的外周面接触。
作为实例,充电单元56构造为电晕管式充电单元,其通过将电压施加在丝线(放电丝)上来利用电晕放电以与色调剂的极性相同的极性使图像保持部件54的被充电外周面带电。另外,基于图像数据用光束L照射图像保持部件54的外周面,从而形成静电潜像。
作为实例,显影单元58容纳有带负电荷的色调剂和由磁性材料制成的载体颗粒彼此混合的显影剂并且包括筒状显影套筒59,在显影套筒59的内侧设置有沿周向具有多个磁极的磁体辊(未示出)。当显影套筒59旋转时,显影单元58在与图像保持部件54相对的部分形成磁刷。
此外,当电压施加单元(未示出)将显影偏压施加在显影套筒59上时,显影单元58用色调剂将图像保持部件54的外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形成色调剂图像(显影剂图像)。另外,从设置在图像形成部50的上侧的相应颜色的色调剂盒88向各种颜色的显影单元58供应色调剂。
清洁装置60包括清洁刮板61,清洁刮板61与图像保持部件54的外周面接触以便残留在图像保持部件54的外周面上的色调剂被清洁刮板61刮除而回收。另外,中间图像转印带66沿着图像保持部件54的旋转方向设置在显影单元58的下游侧,并且通过显影单元58显影的色调剂图像一次转印在中间图像转印带66上。
如图1所示,转印单元64构造为包括:环状的中间图像转印带66;一次图像转印辊68,其将色调剂图像从图像保持部件54一次转印到中间图像转印带66上;以及二次图像转印辊70和辅助辊72,其将依次叠加在中间图像转印带66上的色调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记录纸张P上。
在中间图像转印带66的内侧设置有被驱动而可旋转的驱动辊74和构造为可旋转的多个从动辊76。另外,中间图像转印带66卷绕在一次图像转印辊68Y、68M、68C和68K、驱动辊74、从动辊76和辅助辊72上。中间图像转印带66构造为通过驱动辊74的旋转沿着附图所示的逆时针方向循环地旋转。
作为实例,一次图像转印辊68具有这样的构造:在由例如不锈钢等金属制成的柱状轴的周边设置有弹性层(未示出),并且当柱状轴的两个端部由轴承支撑时该弹性层可以旋转。另外,在一次图像转印辊68中,将具有与色调剂的极性相反的极性的电压(正电压)从电源(未示出)施加在该柱状轴上。
作为实例,二次图像转印辊70具有与一次图像转印辊68的构造相同的构造,并且以可旋转的方式设置在传送路径30中的配准辊38的下游侧。另外,在中间图像转印带66夹设在二次图像转印辊70与辅助辊72之间的同时,二次图像转印辊70在二次转印位置与中间图像转印带66的表面(外表面)接触。二次图像转印辊70接地。
辅助辊72形成二次图像转印辊70的相对电极,并且二次转印电压(负电压)经由设置为与辅助辊72的外周面接触的由金属制成的供电辊(未示出)施加在辅助辊72上。当二次转印电压施加在辅助辊72上从而在辅助辊72与二次图像转印辊70之间产生电位差时,中间图像转印带66上的色调剂图像二次转印到被传送至二次图像转印辊70与中间图像转印带66之间的接触部分的记录纸张P上。
在二次图像转印辊70的下游侧设置有传送带78,传送带78将已经完成色调剂图像的二次转印的记录纸张P传送至定影装置80。传送带78卷绕在支撑辊46和驱动辊48上并且循环地旋转以将记录纸张P传送至定影装置80。
定影装置80包括:加热带机构82,其设置有对转印在记录纸张P上的色调剂图像热定影的定影带84;以及加压辊86,其将记录纸张P加压抵靠在定影带84上。因此,在传送记录纸张P的同时,定影带84和加压辊86对转印在记录纸张P上的色调剂图像加热并加压从而将色调剂图像定影到记录纸张P上。
接下来,对图像读取装置100进行描述。如图1所示,图像读取装置100包括:文档放置台102,其上可以放置文档(未示出);台板玻璃104,其上放置有单个文档;文档读取单元106,其读取(扫描)放置在台板玻璃104上的文档;以及文档排出单元108,经读取的文档被排出到文档排出单元108。
如图2所示,文档读取单元106包括作为由多个框架部件和多个面板部件构成的壳体的图像读取装置主体100A。在图像读取装置主体100A中设置有:光照射单元110,其用光照射(扫描)放置在台板玻璃104上的文档;以及单个全速率反射镜112和两个半速率反射镜114,其沿着与台板玻璃104平行的方向以折返的方式反射由光照射单元110照射并且从文档反射的反射光。
此外,文档读取单元106包括:聚焦透镜116,通过全速率反射镜112和半速率反射镜114折返的反射光入射在聚焦透镜116上;以及光电转换元件118,其将由聚焦透镜116成像的反射光转换成电信号。另外,布置为与聚焦透镜116相对的光电转换元件118设置在基板120上。另外,光接收系统128至少由聚焦透镜116和光电转换元件118(基板120)构成。
此外,如图2所示,图像读取装置100设置在色调剂盒88的上侧。也就是说,覆盖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A的上部的面板部件(未示出)等未设置在色调剂盒88与图像读取装置100之间,而是图像读取装置100直接设置在色调剂盒88的上表面侧。
具体而言,在图像读取装置主体100A中,设置有基板120的部分正下方的底壁成为突出底壁126,底壁126从其它部分正下方的底壁122向下突出。另外,底壁122和突出底壁126通过连接壁124彼此连接成一体。
另外,突出底壁126设置在色调剂盒88Y与色调剂盒88M之间(连接壁124沿着上下方向与色调剂盒88重叠),以便图像读取装置主体100A直接设置在色调剂盒88Y、88M、88C和88K的上表面侧。因此,色调剂盒88Y与色调剂盒88M之间的空隙变为接纳部20,接纳部20形成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A中并且接纳突出底壁126。
在接纳部20中,在曝光单元62的上侧设置有作为吹风机实例的排气扇90。排气扇90是排出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A中的空气并且向上方吹送冷却风的风扇。排气扇90直接冷却突出底壁126。
如图3和图4所示,在图像读取装置主体100A的后壁100B中形成有供作为配线实例的线束132穿过的开口部101。开口部101形成为沿水平方向较长以便其纵向为左右方向,并且穿过开口部101的线束132的一个端部132A与设置在图像读取装置主体100A中的基板130连接。
在开口部101正下方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A的后壁10B中设置有连接器92,并且线束132的另一个端部132B与连接器92连接。在连接器92的下侧设置有沿着左右方向布置的多个(例如三个)连接器94、96和98。
线束134、136和138各自的一个端部分别与连接器94、96和98连接,并且线束134、136和138中的每一个被引至下侧。线束134、136和138各自的另一个端部与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A中的装置(例如图像形成单元52、曝光单元62、转印单元64等)连接。
第一示例性实施例
接下来,对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空气供给装置140进行描述。如图3所示,空气供给装置140包括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A的后壁10B(外侧)上的风扇单元142。具体而言,沿着左右方向在风扇单元142的中间部分设置有具有较大旋转半径的大直径风扇144,并且沿着左右方向在大直径风扇14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具有较小旋转半径的小直径风扇146和148。
空气供给装置140包括独立地(或同时)驱动风扇单元142中的大直径风扇144及小直径风扇146和148旋转的驱动电动机(未示出)等。另外,可以从图像形成装置10侧或图像读取装置100侧获得用于驱动驱动电动机的电源。另外,可以从图像形成装置10和图像读取装置100的外部获得电源。
如图4所示,空气供给装置140设置在开口部101的下侧,以便在开口部101的后侧(外侧)形成大致沿着图像读取装置主体100A的后壁100B从下侧向上侧流动的空气帘(空气流)T。通过空气帘T,能够阻挡外部空气侵入到图像读取装置主体100A(图像读取装置100)中。
另外,如图3所示,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空气供给装置140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A的后壁10B侧(外侧),空气供给装置140从连接器94向右方移位,以便不与线束134、136和138中的每一个干涉。因此,在后视图中,远离开口部101的小直径风扇146和大直径风扇144设置为它们的旋转轴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以便至少朝向开口部101吹风。
小直径风扇146和148可以是与排气扇90类似地排出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A中的空气的排气扇,或者可以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A中。在任何情况下,通过使用由大直径风扇144及小直径风扇146和148形成的空气帘T,能够抑制或防止尘埃等通过开口部101侵入。
接下来,对包括根据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具有上述构造的空气供给装置140的图像形成装置10的作用(主要是空气供给装置140的作用)进行描述。
当要复制(或扫描)文档时,将文档放置在图像读取装置100的文档放置台102或台板玻璃104上,并且通过操作操作面板(未示出)来启动复制(或扫描)。也就是说,文档读取单元106读取文档。另外,所读取出的图像数据被发送到主操作单元16。
然后,各个充电单元56对图像保持部件54的外周面充电,并且各个曝光单元62根据发送的图像数据利用所发射出的光束L对图像保持部件54的外周面曝光。因此,在图像保持部件54的外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另外,各个显影单元58将形成在图像保持部件54的外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青色)(C)和黑色(K)等颜色的色调剂图像。
接下来,各个一次图像转印辊68在一次转印位置将形成在图像保持部件54的外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依次转印到中间图像转印带66上。二次图像转印辊70和辅助辊72在二次转印位置将转印在中间图像转印带66上而叠加的色调剂图像二次转印到从传送路径30传送的记录纸张P的表面上。
传送带78朝向定影装置80传送已在表面上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纸张P。另外,定影装置80对记录纸张P的表面上的色调剂图像加热并加压。因此,色调剂图像被定影在记录纸张P的表面上。已定影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纸张P被排出到排纸单元28。这样,一系列图像形成处理结束。
当要在记录纸张P的未形成图像的背面上形成色调剂图像时(在双面打印的情况下),在表面上定影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纸张P被供给到双面传送路径40。另外,双面传送路径40再次将记录纸张P传送至传送辊36,并且色调剂图像在二次转印位置转印到记录纸张P的背面上。定影装置80对在背面上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记录纸张P的色调剂图像定影,此后记录纸张P被排出到排纸单元28。
这里,如图2所示,在图像读取装置主体100A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A之间未设置面板部件等,图像读取装置主体100A的突出底壁126设置在色调剂盒88Y与色调剂盒88M之间的接纳部20中。
因此,能够实现图像形成速度的提高、图像质量的改善、耗材使用寿命的延长。结果,与在图像读取装置主体100A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A之间设置有面板部件的构造相比,即使扩大主操作单元16的区域,也能够抑制或防止图像读取装置100的从地板起算的高度的增大。
也就是说,在不损害图像读取装置100的可操作性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图像形成速度的提高等。此外,由于在图像读取装置主体100A与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A之间未设置面板部件等的构造,与设置有面板部件的构造相比,存在能够实现制造成本降低的优点。
另外,设置在接纳部20中的排气扇90朝向图像读取装置主体100A中的突出底壁126吹送冷却风以便使突出底壁126冷却。因此,能够抑制安装在突出底壁126的内侧(上侧)的光接收系统128(特别是基板120)的温度升高。
另外,在图像读取装置100直接设置在色调剂盒88的上表面上的构造中,例如飞散的色调剂等尘埃容易从开口部101侵入。然而,如图3和图4所示,在开口部101的后侧(外侧)通过大直径风扇144和小直径风扇146和148(风扇单元142)形成了空气帘T,因此能够阻挡外部空气侵入到图像读取装置主体100A中。
因此,能够抑制或防止例如飞散的色调剂等尘埃从开口部101侵入,从而能够抑制或防止出现由例如飞散的色调剂等尘埃引起的图像缺陷。这里,由大直径风扇144及小直径风扇146和148形成的空气帘T的风速越快,将图像读取装置主体100A的内部与外部阻断的效果就变得越好。因此,如图3所示,优选的是:将空气供给装置140设置在尽可能靠近开口部101的位置(由于开口部101沿水平方向较长,因此该位置位于下侧)。
在图像形成装置10(图像读取装置100)应用于寒冷地区等的情况下,当外部空气(冷空气)从开口部101侵入时,在台板玻璃104的后表面上会发生结露,并且会产生对可能出现因结露而造成的图像缺陷的担忧。
然而,由于在开口部101的后侧(外侧)形成了空气帘T,因此能够抑制或防止外部空气(冷空气)侵入到图像读取装置主体100A中,从而能够抑制或防止在图像读取装置100中发生结露。在这种情况下,优选的是:执行继电器控制以便不仅在图像形成装置10运转时而且在图像形成装置10处于待机状态时均能驱动空气供给装置140。
另外,如图5所示,在侧视图中,由空气供给装置140形成的空气帘T可以被允许以预定角度流动,以便空气帘T的位于开口部101的上端部(一个端部)侧的一部分比空气帘T的位于开口部101的下端部(另一个端部)侧的一部分离开口部101更远。也就是说,风扇单元142可以构造为这样:大直径风扇144及小直径风扇146和148的旋转轴的上侧沿着前后方向向外倾斜。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空气帘T产生了从开口部101向外部被抽吸的空气流,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或防止尘埃或外部空气从开口部101侵入。另外,可以仅有大直径风扇144的旋转轴的上侧沿着前后方向向外倾斜,以便仅有由大直径风扇144形成的空气帘T以预定角度流动从而使空气流变为远离开口部101。
第二示例性实施例
接下来,对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空气供给装置140进行描述。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的部件相同的部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适当地省略了对这些部件(包括相同的作用)的详细描述。
如图6所示,在第二示例性实施例中,多个(例如三个)连接器94、96和98设置为在连接器92的沿着左右方向的外侧(左侧)沿上下方向排列成行。线束134、136和138各自的一个端部分别与连接器94、96和98连接,并且线束134、136和138中的每一个沿着左右方向被引至外侧(左方)。
因此,空气供给装置140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A的后壁10B侧(外侧)且位于开口部101的正下方。也就是说,在后视图中,风扇单元142中的大直径风扇144及小直径风扇146和148的旋转轴沿着竖直方向。因此,与第一示例性实施例相比,能够在开口部101的后侧(外侧)更有效地形成从下侧向上侧流动的空气帘T,从而能够更有效地阻挡外部空气侵入到图像读取装置主体100A中。
另外,在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空气供给装置140中,如图5所示,在侧视图中,风扇单元142可以构造为这样:大直径风扇144及小直径风扇146和148(至少大直径风扇144)的旋转轴的上侧沿着前后方向向外倾斜。也就是说,在根据第二示例性实施例的空气供给装置140中,可以允许空气帘T以预定角度流动以便空气帘T变为远离开口部101。
虽然已经参考附图描述了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但是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不限于附图,而是可以在不背离本发明的构思的情况下在设计上进行适当的改变。例如,空气供给装置140可以设置在图像读取装置主体100A的后壁100B侧(即开口部101的上侧),并且空气帘T可以形成为从上侧向下侧流动。
另外,风扇单元142还可以构造为仅包括单个风扇(例如仅有大直径风扇144)并且不限于具有多个风扇的构造。此外,除小直径风扇146和148之外,通过使用预先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10A内部的排气扇(未示出)等,可以在开口部101的后侧(外侧)形成阻挡外部空气侵入到图像读取装置主体100A中的空气帘T。
为了解释和说明起见,已经提供了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上描述。本发明的意图并非在于穷举或者将本发明限制在所披露的具体形式。显然,许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实施例的选取和描述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适用于各种实施例并且本发明的各种变型适合于所设想的特定用途。本发明的意图在于用前面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内容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图像读取装置,其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的上侧并且设置有供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侧连接的配线穿过的开口部;以及
空气供给装置,其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或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中并且在所述开口部的外侧形成阻挡外部空气侵入到所述图像读取装置中的空气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在侧视图中,所述空气供给装置以预定角度形成所述空气流,以便所述空气流的位于所述开口部的一个端部侧的一部分比所述空气流的位于所述开口部的另一个端部侧的一部分离所述开口部更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空气供给装置设置在所述开口部的下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空气供给装置设置在所述开口部的正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吹风机,其设置在所述图像形成装置主体中并且朝向设置有所述图像读取装置的光接收系统的部分中的底壁吹送冷却风。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空气供给装置设置在所述开口部的上侧。
CN201410527953.3A 2014-03-24 2014-10-09 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495460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060561A JP6264130B2 (ja) 2014-03-24 2014-03-24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60561 2014-03-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954601A true CN104954601A (zh) 2015-09-30
CN104954601B CN104954601B (zh) 2018-09-28

Family

ID=541420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527953.3A Active CN104954601B (zh) 2014-03-24 2014-10-09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274502B2 (zh)
JP (1) JP6264130B2 (zh)
CN (1) CN104954601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24363A (zh) * 2017-07-31 2019-02-1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膜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94576B2 (ja) * 2015-11-30 2018-09-2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151564A (ja) 2017-03-14 2018-09-2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プログラム
JP2023122141A (ja) * 2022-02-22 2023-09-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器のハーネス接続構造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459A (zh) * 1994-04-15 1996-05-15 三田工业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JP2005252894A (ja) * 2004-03-05 2005-09-1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その結露防止方法
JP2006276131A (ja) * 2005-03-28 2006-10-12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
CN101950146A (zh) * 2009-07-08 2011-01-1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729793A (en) * 1995-07-10 1998-03-17 Fuji Photo Film Co. Ltd. Dust adhesion prevention system for image scanning system
JPH0943941A (ja) * 1995-08-01 1997-02-14 Sharp Corp 原稿露光走査装置
US6151211A (en) * 1999-12-10 2000-11-2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Active ventilation of a packaged electronic device during operation
US6438339B1 (en) * 2000-12-18 2002-08-20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a blower to cool a scanning unit
JP3809647B2 (ja) * 2001-09-07 2006-08-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
GB2385995B (en) * 2002-02-28 2005-09-07 Sun Microsystems Inc Cooling units for electronic circuitry
TW578972U (en) * 2003-06-16 2004-03-01 Cheng-Chun Chang Computer removing apparatus having power controlled SATA interface
SE526528C2 (sv) * 2004-12-22 2005-10-04 Dometic Sweden Ab Apparatlåda för dator samt kåpa för montering vid en apparatlåda för en dator
JP4949862B2 (ja) * 2007-01-10 2012-06-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459A (zh) * 1994-04-15 1996-05-15 三田工业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JP2005252894A (ja) * 2004-03-05 2005-09-15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並びにその結露防止方法
JP2006276131A (ja) * 2005-03-28 2006-10-12 Canon Inc 画像読取装置
CN101950146A (zh) * 2009-07-08 2011-01-1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324363A (zh) * 2017-07-31 2019-02-1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膜的制造装置及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274502B2 (en) 2016-03-01
US20150268627A1 (en) 2015-09-24
JP2015186023A (ja) 2015-10-22
CN104954601B (zh) 2018-09-28
JP6264130B2 (ja) 2018-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88467B (zh)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N104954601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7126046A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81736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charging device
US9092010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3095954B (zh) 图像读取装置
JPH09193465A (ja) 画像記録装置
JP2008209649A (ja) ダクト
CN101794107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2654747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07390491A (zh) 图像读取装置以及图像形成系统
US6243550B1 (en) Compact image formation system having a plurality of paper trays
JP2005070638A (ja) 記録媒体搬送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1211143B (zh) 电子照相式图像形成装置
CN104954622B (zh) 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7250197B2 (ja) 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13753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28889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101154069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351228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2075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47714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制御装置、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02111975A (ja) 画像読取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1815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20333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Patentee after: Fuji 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Patentee before: Fuji Xerox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