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640059B -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640059B
CN102640059B CN200980162708.4A CN200980162708A CN102640059B CN 102640059 B CN102640059 B CN 102640059B CN 200980162708 A CN200980162708 A CN 200980162708A CN 102640059 B CN102640059 B CN 10264005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photosensitive element
outer peripheral
peripheral face
p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6270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640059A (zh
Inventor
植松弘规
大垣晴信
大地敦
川井康裕
高桥孝治
村井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02640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400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6400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6400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43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two or more layers 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posite struct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02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04Photoconductive layers; Charge-generation layers or charge-transporting layers; Additives therefor; Binders therefor
    • G03G5/05Organic bonding materials; Methods for coating a substrate with a photoconductive layer; Inert supplements for use in photoconductive layers
    • G03G5/0525Coating metho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0Bases for charge-receiving or other lay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5/00Recording members for original recording by exposure, e.g. to light, to heat, to electrons; Manufacture thereof; Selection of materials therefor
    • G03G5/14Inert intermediate or cover layers for charge-receiving layers
    • G03G5/147Cover lay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hotoreceptors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leaning In Electrography (AREA)
  • Discharging, Photosensitive Material Shape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提供清洁性能优异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和具有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装置。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上,交替地形成各自具有宽度e(μm)为0.1≤e≤25的多个平坦部和各自具有宽度w(μm)为0.1≤w≤25和深度d(μm)为0.1≤d≤3.0的多个凹槽部,从而相对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轴向形成80≤θ≤100的角度θ(°)。基于轴向上每100μm外周面的宽度,平坦部的宽度e的总和esum(μm)满足5≤esum≤75,和在平坦部的宽度e的平均值由eAv(μm)表示和其标准偏差由eσ表示的情况中,eσ/eAv满足eσ/eAv≤0.46。

Description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背景技术
作为电子照相感光构件,鉴于诸如低成本和高生产性的优点,已广泛使用具有使用有机材料作为光导电性物质(电荷产生物质或电荷输送物质)的在圆筒形支承体上设置的感光层(有机感光层)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有机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此外,作为有机电子照相感光构件,鉴于诸如高灵敏性和材料设计的多样性的优点,已主要使用具有将含电荷产生物质的电荷产生层和含电荷输送物质的电荷输送层层叠的层压型感光层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由于将由充电、曝光、显影、转印和清洁等引起的电/机械外力施加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所以由这些力引起许多问题。所述问题的具体实例包括由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上的缺陷和磨耗引起的耐久性降低,转印效率降低、调色剂融熔粘附和由于清洁不良引起的图像缺陷。
为了应对该问题,已知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粗糙化以便赋予剥离性和光滑性是有效的。具体地,通过粗糙化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当使调色剂、充电构件、转印构件或清洁构件等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接触时,可以降低接触面积。因此,期望改善剥离性和降低摩擦力的效果。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和清洁刮板之间的摩擦力特别大,导致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清洁性能的降低和耐久性的降低,这可能引起问题。
虽然详细机理不明,但通常认为显影剂,特别是外部添加剂显著地参与清洁。具体地,认为显影剂,特别是外部添加剂介入清洁刮板和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之间,并作为颗粒滑润剂起作用,由此能够稳定清洁。因此,在通过在清洁刮板和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之间充分地供应颗粒滑润剂来以正常图像浓度连续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中,显示稳定的清洁性能。
然而,例如,在低打印率(coverage rate)下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中,在串联电子照相设备中进行单色图像形成的情况中,或在使用具有非常高的转印效率的电子照相设备进行图像形成的情况中,颗粒滑润剂的供应趋于变得不足。当清洁刮板和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之间的颗粒滑润剂的供应变的不足时,清洁性能趋于降低。清洁性能降低的具体实例包括由于清洁刮板的振动(chattering)和翘起(turning up)以及清洁刮板边缘部的开裂(fracturing)和缺口(chipping)引起的清洁不良。本文,术语“振动”指清洁刮板和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之间的摩擦阻力的增加引起清洁刮板振动的现象。此外,表述“清洁刮板的翘起”指在沿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上邻接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的清洁刮板转向,从而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移动方向的方向邻接的现象。
此外,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耐久性降低的具体实例包括由摩擦阻力的增大引起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层的磨耗损失增大和由于压力的局部集中引起的缺陷的产生。
为了应对该问题,从降低清洁负荷的观点粗糙化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被认为是有效的。然而,目前需要进一步改善表面粗糙化工艺。
作为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粗糙化的工艺,已知使用各种机械手段研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的方法。
PTL1公开为了解决例如清洁的各种问题,使用研磨带(膜状研磨剂)来粗糙化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的工艺(其中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上沿基本上圆周方向形成凹槽部)。
此外,PTL2公开了通过利用在其表面上具有凹凸的压模(stamper)来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进行压模(compressionmolding)处理从而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上形成凹凸形状的工艺。具体地,PTL2公开了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上形成以下形状的工艺:具有顶点和凹谷的峰在沿相对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轴向的某一角度方向上规则地连续的形状,即,设置有凹槽部的形状。根据该方法,报导调色剂的剥离性得到改善和清洁刮板的辊隙压力(nip pressure)可以得到降低,从而降低了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磨耗。
引文列表
专利文献
PTL 1:国际公开2005/093519小册子
PTL 2:日本专利特开2001-066814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通过PTL 1所述的工艺粗糙化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的形状中,已发现,当清洁刮板对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的接触压力降低时,趋向于容易发生由于调色剂的遗漏(slip-through)引起的清洁不良。虽然其详细原因不明,但本发明人认为清洁不良的因素之一是,在利用机械研磨手段如膜状研磨剂粗糙化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中,凹槽部和非凹槽部(平坦部)不是以均匀控制的方式排列,而是不均匀排列的。当显微镜下观察清洁状态时,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中平坦部支配着与清洁刮板接触的部分。然而,平坦部的宽度相对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轴向是不均匀的或外周面具有平坦部缺少和凹槽部连续存在的部分的以上事实被认为使清洁刮板的性能不稳定。此外,考虑到调色剂图像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到转印介质的转印性,还存在平坦部排列不均匀或平坦部的局部缺少可能导致点再现性降低和由于空白缺陷(hollowdefects)引起的点不均匀性的顾虑。
此外,在PTL2中所述的在外周面具有其中连续设置凹槽部和不存在平坦部的形状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中,已发现,当清洁刮板对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的接触压力降低时,趋向于容易发生由于调色剂的遗漏引起的清洁不良。然而,已发现特别是在低温环境下容易出现清洁不良。虽然其详细原因不明,但当在显微镜下观察清洁状态时,与清洁刮板接触的平坦部的数量极少的事实被认为使清洁刮板的性能不稳定。此外,虽然转印效率提高,但从点再现性的观点还存在由于调色剂流动引起点不均匀性的顾虑。
如上所述,常规技术中,在清洁性能改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耐久性改善和图像缺陷的抑制上认识到一定效果。
然而,近年来随着伴随分辨率提高的调色剂球形化和小径化,当前期望清洁性能的显著改善。特别是,为了应付被期望加速的高速化、电子照相设备主体的小型化以及节能提高,期望稳定的清洁性能。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并提供具有优异清洁性能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和各自包括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本发明另外的目的是提供即使粗糙化外周面也具有良好点再现性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和各自包括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已进行了锐意研究,结果,已发现上述问题可通过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上形成具有规定的平坦部和凹槽部的形状来解决。由此,完成了本发明。
即,根据本发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包括圆筒形支承体和设置在所述圆筒形支承体上的感光层,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具有宽度e(μm)满足关系0.1≤e≤25的多个平坦部以及宽度w(μm)满足关系0.1≤w≤25、深度d(μm)满足关系0.1≤d≤3.0的多个凹槽部,所述平坦部和所述凹槽部以相对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轴向的角度θ(°)交替地形成,所述角度θ(°)满足关系80≤θ≤100;基于沿所述外周面的轴向上的每100μm宽度,平坦部宽度e的总和esum(μm)满足关系5≤esum≤75;和eσ/eAv满足关系eσ/eAv≤0.46,其中eAv(μm)为平坦部宽度e的平均值,和eσ为其标准偏差。
另外,根据本发明,所述处理盒一体化地支持选自由以下组成的组中的至少一种装置:上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用于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充电的充电装置、用于使用调色剂使形成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以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装置、用于将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介质的转印装置、和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转印介质后用于除去残留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上的调色剂的清洁装置,所述处理盒的特征在于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照相设备的主体。
此外,根据本发明,电子照相设备的特征在于包括上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用于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充电的充电装置、用于利用曝光光照射已充电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从而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装置、用于使用调色剂使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装置、和用于将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介质的转印装置。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具有优异清洁性能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和各自包括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此外,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即使粗糙化外周面也具有良好点再现性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和各自包括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附图说明
图1包括示出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上形成的平坦部/凹槽部形状的实例的表面图和截面图。
图2为示出具有模具的压接形状转印处理设备的实例的图。
图3为示出具有模具的压接形状转印处理设备的另一实例的图。
图4为示出设置有具有本发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处理盒的电子照相设备的示意性结构的实例的图。
图5为示出模具的形状的图。
图6为示出模具的形状的图。
图7为示出模具的形状的图。
图8为示出模具的形状的图。
图9为示出模具的形状的图。
图10为包括各自示出模具的形状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具有包括平坦部和凹槽部的形状(下文,也称作“平坦部/凹槽部形状”),并且所述平坦部/凹槽部形状的均匀性高。具体地,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具有宽度e(μm)满足关系0.1≤e≤25的多个平坦部和宽度w(μm)满足关系0.1≤w≤25和深度d(μm)满足关系0.1≤d≤3.0的多个凹槽部,所述平坦部和凹槽部以相对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轴向的角度θ(°)交替地形成,所述角度θ(°)满足关系80≤θ≤100。基于沿外周面轴向上的每100μm宽度,所述平坦部的宽度e的总和esum(μm)满足关系5≤esum≤75,和eσ/eAv满足关系eσ/eAv≤0.46,其中eAv(μm)为所述平坦部宽度e的平均值,和eσ为其标准偏差。
在如PTL 1所示的使用研磨带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上形成平坦部/凹槽部形状的情况中,难以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轴向上提高细微平坦部/凹槽部形状的均匀性。相反,当采用通过模压形成平坦部/凹槽部形状的方法时,可以容易地控制平坦部/凹槽部形状。作为对于使用模压法的各种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性能的研究结果,已发现,通过均匀地控制平坦部/凹槽部形状中平坦部的宽度e,即使清洁刮板对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的接触压力降低,清洁性能也大大地改善。认为其原因是,由于清洁刮板和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之间的微观接触状态被稳定化,所以降低清洁刮板的微振动,并由此显示良好的清洁性能。特别地,即使在难以降低清洁刮板对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的接触压力的低温环境中,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也显示良好的清洁性能。此外,已发现,通过均匀地控制平坦部/凹槽部形状中凹槽部的宽度w和深度d,即使在其外周面粗糙化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中,也进一步抑制点再现性降低和由于空白缺陷引起的点不均匀性。
此外,根据本发明,可以降低清洁刮板对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的接触压力。当降低接触压力时,可以减少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和清洁刮板之间的摩擦力。因此,可以抑制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温度升高,旋转感光构件用电机的负荷,和由于磨耗和缺陷而引起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耐久性的降低。
此外,通常通过减少清洁刮板和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而降低摩擦力,清洁性能趋于改善。然而,已发现,如PTL2所述在消除平坦部和大大减少接触面积的情况中,清洁性能降低。在清洁刮板对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的接触压力降低的情况中,特别地注意到清洁性能的降低。相反,如本发明所述,在清洁刮板与其中平坦部/凹槽部形状中平坦部的均匀性高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接触(邻接)的情况中,清洁刮板和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之间的微观接触状态被稳定化。由此,降低清洁刮板的微振动,并显示良好的清洁性能。此外,由于存在高度均匀的平坦部,当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转印介质时调色剂流动被抑制,并获得良好的点再现性。
图1包括示出在本发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上形成的平坦部/凹槽部形状的实例的表面图和截面图。图1中,具有宽度e(μm)的多个平坦部和具有宽度w(μm)和深度d(μm)的多个凹槽部交替地形成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上。
如上所述,平坦部的宽度e(μm)在0.1≤e≤25的范围内。当平坦部的宽度e(μm)超过25μm时,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轴向上的清洁刮板和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减少摩擦力的效果趋于降低。另一方面,当平坦部的宽度e(μm)小于0.1μm时,由于接触面积降低,清洁刮板的性能趋于变得不稳定。此外,当平坦部的宽度e小于0.1μm时,在将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介质期间点再现性趋于降低。优选地,不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上形成宽度e(μm)小于0.1μm的平坦部。此外,优选地,不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上形成宽度e(μm)大于25μm的平坦部。
此外,如上所述,凹槽部的宽度w(μm)在0.1≤w≤25范围内。当凹槽部的宽度w(μm)超过25μm时,由于宽度变得接近于在图像形成期间通常用于图像曝光的激光束的曝光光斑直径(spotdiameter),所以可能存在散射的影响和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的转印性可能趋于变得不均匀。另一方面,当凹槽部的宽度w(μm)小于0.1μm时,清洁刮板和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加,减少摩擦力的效果降低。因此,清洁刮板的性能趋于变得不稳定。优选地,不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上形成宽度w(μm)小于0.1μm的凹槽部。此外,优选地,不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上形成宽度w(μm)大于25μm的凹槽部。
此外,如上所述,凹槽部的深度d(μm)在0.1≤d≤3.0范围内。当深度d(μm)超过3.0μm时,凹槽部趋于作为图像缺陷出现。另一方面,当凹槽部的深度d(μm)小于0.1μm时,减少摩擦力的效果趋于降低。优选地,不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上形成深度d(μm)小于0.1μm的凹槽部。此外,优选地,不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上形成深度d(μm)大于3.0μm的凹槽部。
本发明中,连同平坦部一起的凹槽部以相对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轴向基本上垂直,以90°±10°的角度形成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上。即,本发明中,多个凹槽部以满足关系80≤θ≤100(例如图1中的θ)的角度θ(°)形成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上。当角度θ(°)偏离80≤θ≤100的范围时,通过反复使用使平坦部/凹槽部形状容易丧失,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趋向于不能获得。
此外,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上形成的平坦部/凹槽部形状中,在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的轴向上基于每100μm宽度的平坦部宽度e的总和esum(μm)满足关系5≤esum≤75。当总和esum(μm)超过75μm时,清洁刮板和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之间的摩擦力增加,趋向于容易发生清洁不良。另一方面,从减少清洁刮板和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之间的摩擦力的观点,优选较小的总和esum(μm)。然而,随着总和esum(μm)变得小于5μm,平坦部所占百分比降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趋于降低。因此,需要总和esum(μm)为5μm以上。更优选10≤esum≤50。
此外,在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上形成的平坦部/凹槽部形状中,优选小的平坦部的宽度e(μm)的变化、凹槽部宽度w(μm)的变化和凹槽部的深度d(μm)的变化。即,分别优选小的平坦部宽度e的平均值eAv(μm)、凹槽部宽度的平均值wAv(μm)和凹槽部深度的平均值dAv(μm)的标准偏差eσ、wσ和dσ。特别地,由于直接涉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所以重要的是增加与清洁刮板接触的平坦部宽度的均匀性。具体地,需要满足关系eσ/eAv≤0.46。优选eσ/eAv≤0.27,并更优选eσ/eAv≤0.08。此外,关于凹槽部宽度的均匀性,优选wσ/wAv≤0.08。此外,关于凹槽部深度的均匀性,优选dσ/dAv≤0.08。当平坦部的宽度、凹槽部的宽度和凹槽部的深度是均匀的时,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和清洁刮板之间的微观接触状态被稳定化,趋向于显著地获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此外,关于点再现性和转印性,如上所述使平坦部的宽度、凹槽部的宽度和凹槽部的深度均匀化也是有效的。
为了显著地获得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中的至少与清洁刮板接触的区域中形成根据本发明的平坦部/凹槽部形状。
接下来,将详细描述本发明中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的平坦部/凹槽部形状的观察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
本发明中,可以例如使用商购激光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或原子力显微镜等来测量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的平坦部/凹槽部形状。
可使用的激光显微镜的实例包括以下设备:
超深度形状测量显微镜(ultra-deep profile measuringmicroscope)VK-8550、超深度形状测量显微镜VK-9000和超深度形状测量显微镜VK-9500(各自由Keyence Corporation制造);表面形状测量系统Surface Explorer型号SX-520DR(由RyokaSystems Inc.制造);共聚焦扫描激光显微镜OLS3000(由OlympusCorporation制造);和真实色(real color)共聚焦显微镜OPTELICSC130(由Lasertec Corporation制造)。
可使用的光学显微镜的实例包括以下设备:
数字显微镜VHX-500和数字显微镜VHX-200(各自由Keyence Corporation制造);和3D数字显微镜VC-7700(由OMRON Corporation制造)。
可使用的电子显微镜的实例包括以下设备:
3D真实表面图显微镜(3D real surface viewmicroscope)VE-9800和3D真实表面图显微镜VE-8800(各自由Keyence Corporation制造);扫描电子显微镜常压/变压(Conventional/Variable Pressure)SEM(由SII Nano Technology Inc.制造);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UPERSCAN SS-550(由ShimadzuCorporation制造)。
可使用的原子力显微镜的实例包括以下设备:
纳米级混合显微镜(nanoscale hybrid microscope)VN-8000(由Keyence Corporation制造)、扫描探针显微镜NanoNavi工作台(station)(由SII NanoTechnology Inc.制造),和扫描探针显微镜SPM-9600(由Shimadzu Corporation制造)。
使用上述任何显微镜,可以以预定放大倍数测量待测视野中的平坦部和凹槽部的大小等。具体地,可以测量视野中平坦部的宽度e以及凹槽部的宽度w和深度d。此外,可以计算视野中基于每单位长度的平坦部的平均宽度eAv、其标准偏差eσ,凹槽部的平均宽度wAv、其标准偏差wσ,平均深度dAv、其标准偏差dσ以及平坦部宽度的总和。
注意eAv、eσ、wAv、wσ、dAv、dσ和esum的值通过以下获得:通过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旋转方向将待测量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分割为四等份,并沿垂直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旋转方向的方向将四等份中的每份分割为25等份来获得100份,观察100份的每份中提供的100μm见方(10,000μm2)的区域,并最后计算在100份中所观察的值的平均值。
[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上形成平坦部/凹槽部形状的方法]
本发明中,通过使具有预定凹凸形状的模具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压接来转印模具的形状(下文,也可称作“形状转印”),可以获得在其外周面上具有平坦部/凹槽部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图2和3各自为示出具有模具的压接形状转印处理设备的实例的图。
在这些压接形状转印处理设备中,当在其上要进行形状转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1旋转时,使其外周面连续地与模具1-2接触并施加压力。由此,可以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上形成平坦部/凹槽部形状。
在各图2和3中,加压构件1-3的大小和形状根据处理压力和处理面积来确定。此外,作为加压构件1-3用材料,例如可以使用金属、金属氧化物、塑料或玻璃。其中,考虑到机械强度、尺寸精度和耐久性,优选使用不锈钢(SUS)。加压构件1-3中,将模具放置于其上表面上,并通过在加压构件1-3下表面上的支持构件(未示出)和压力系统,在预定压力下,使模具与要在其表面上进行形状转印的、由支持构件1-4所支持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1的外周面接触,来进行形状转印。此外,可以采用其中通过将保持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支持构件压向加压构件来进行加压的方法,或者可以采用其中向两者施加压力的方法。
在图2所示的实例中,随着加压构件1-3移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1(其上面要进行形状转印)随着移动而旋转或被驱动来旋转,并因此,连续地处理外周面。该实例的替代,通过移动支持构件1-4,可以连续地处理其上要进行形状转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1的外周面。
另外,为了有效地进行形状转印的目的,优选加热模具或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模具的材料、大小和形状可以适当地选择。模具用材料的实例包括进行细微表面处理的金属或树脂膜、通过用抗蚀剂(resist)在硅片等表面上进行图案化而获得的材料、分散细颗粒的树脂膜、和通过将金属涂料(metal coating)涂布到具有预定细微表面形状的树脂膜而获得的材料。
此外,为了使待施加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压力均匀化的目的,可以在模具和加压装置之间放置弹性体。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包括圆筒形支承体(下文,可简称作“支承体”)和设置在该圆筒形支承体上的感光层。此外,本发明中,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优选具有由交联有机聚合物构成的表面层。
作为感光层,优选使用有机材料作为光导电性物质(电荷产生物质或电荷输送物质)的感光层(有机感光层)。此外,感光层可以是在相同层中包含电荷输送物质和电荷产生物质的单层型感光层,或者可以是其中含有电荷产生物质的电荷产生层和含有电荷输送物质的电荷输送层分开的层压型(功能分离型)感光层。本发明中,考虑到电子照相的特性,优选层压型感光层。此外,层压型感光层可以是从支承体侧依次层叠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输送层的顺层型感光层,或者是从支承体侧依次层叠电荷输送层和电荷产生层的逆层型感光层。此外,本发明中,当采用层压型感光层时,电荷产生层可具有层状结构,或电荷输送层可具有层状结构。此外,为了改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耐久性目的,可将保护层设置于感光层上。
作为支承体用材料,可以使用显示导电性的材料(导电性支承体)。其实例包括由金属(合金),例如铁、铜、金、银、铝、锌、钛、铅、镍、锡、锑、铟、铬、铝合金或不锈钢制成的支承体。此外,也可使用具有涂有通过真空沉积铝、铝合金或氧化铟-氧化锡合金而形成的膜的层的上述金属支承体或塑料支承体。此外,也可使用通过用导电性颗粒,例如炭黑、氧化锡颗粒、氧化钛颗粒、或银颗粒与适合的粘结剂树脂一起来浸渍塑料或纸而获得的支承体,或具有导电性粘结剂树脂的塑料支承体。
为了抑制由于激光散射引起的干涉条纹的目的,支承体的表面可以进行切削处理、表面粗糙化处理或耐酸铝处理。
可以在支承体和随后所述的中间层或用于抑制由于激光的散射引起的干涉条纹和覆盖支承体上的缺陷的感光层(含有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输送层)之间设置导电层。
可通过使用导电层用涂布液来形成导电层,所述导电层用涂布液通过将炭黑、导电性颗粒和电阻调节颜料(resistance-adjusting pigment)等与粘结剂树脂一起分散和/或溶解于溶剂中来制备。可将通过加热或放射照射来固化和聚合的化合物添加到导电层用涂布液中。其中分散有导电性颗粒和电阻调节颜料的导电层的表面趋于被粗糙化。
导电层的厚度优选为0.2μm以上至40μm以下,更优选1μm以上至35μm以下,并更加优选5μm以上至30μm以下。
用于导电层的粘结剂树脂的实例包括乙烯基化合物,如苯乙烯、乙酸乙烯酯、氯乙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偏二氟乙烯和三氟乙烯的聚合物或共聚物;还包括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醛、聚碳酸酯、聚酯、聚砜、聚苯醚、聚氨酯、纤维素树脂、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硅树酯和环氧树脂。
此外,导电性颗粒和电阻调节颜料的实例包括金属(合金),如铝、锌、铜、铬、镍、银和不锈钢的颗粒;和通过将这些金属汽相沉积到塑料颗粒的表面上获得的材料。还可以使用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锌、氧化钛、氧化锡、氧化锑、氧化铟、氧化铋、锡掺杂的氧化铟和锑或钽掺杂的氧化锡的颗粒。可单独或以两种以上的组合使用它们。当组合使用两种以上时,可以简单地混合它们。可选地,可将它们形成为固溶体或可以一起融熔粘合(fusion-bonded)。
具有阻挡功能或粘合功能的中间层可设置于支承体和导电层或感光层(包括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输送层)之间。形成中间层以便改善感光层的粘合性,改善涂布性,改善来自支承体的电荷注入性,和保护感光层免受电击穿。
中间层用材料的实例包括聚乙烯醇、聚-N-乙烯基咪唑、聚环氧乙烷、乙基纤维素、乙烯-丙烯酸共聚物、酪蛋白、聚酰胺、N-甲氧甲基化6尼龙、共聚合尼龙、胶(glue)和明胶。
中间层可通过涂布将上述任何材料溶解于溶剂中制备的中间层用涂布液,并随后干燥来形成。
中间层的厚度优选为0.05μm以上至7μm以下,并更优选0.1μm以上至2μm以下。
可用于本发明的电荷产生物质的实例包括吡喃鎓;噻喃鎓类染料;具有各种中心金属和各种晶系(例如,α、β、γ、ε和X型)的酞菁颜料;三苯并[cd.jk]芘-5,10-二酮颜料;二苯并芘醌颜料;皮蒽酮染料颜料;偶氮颜料,如单偶氮、双偶氮和三偶氮颜料;靛蓝颜料;喹吖啶酮颜料;不对称奎诺菁(quinocyanine)颜料;奎诺菁颜料;和无定形硅。可单独或以两种以上的组合使用这些电荷产生物质。
可用于本发明的电荷输送物质的实例包括芘化合物、N-烷基咔唑化合物、腙化合物、N,N-二烷基苯胺化合物、二苯胺化合物、三苯胺化合物、三苯甲烷化合物、吡唑啉化合物、苯乙烯基化合物、和茋化合物。
在感光层功能性分离为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输送层的情况中,可通过涂布将电荷产生物质与粘结剂树脂一起分散于溶剂中制备的电荷产生层用涂布液,随后干燥来形成电荷产生层。粘结剂树脂优选以电荷产生物质的量的0.3至4倍的量(质量比)使用。可例如通过使用分散设备如均化器、超声波分散设备、球磨机、振动式球磨机、砂磨机、磨碎机或辊磨机的方法来进行分散处理。或者,电荷产生层可以是通过汽相沉积电荷产生物质获得的膜。
电荷输送层可通过涂布将电荷输送物质和粘结剂树脂溶解于溶剂中制备的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随后干燥来形成。此外,上述电荷输送物质中,当使用本身具有成膜性的物质时,可仅使用所述物质而不使用粘结剂树脂来形成电荷输送层。
可用于各电荷产生层和电荷输送层的粘结剂树脂的实例包括乙烯基化合物,如苯乙烯、乙酸乙烯酯、氯乙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偏二氟乙烯和三氟乙烯的聚合物或共聚物;还包括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醛、聚碳酸酯、聚酯、聚砜、聚苯醚、聚氨酯、纤维素树脂、酚醛树脂、三聚氰胺树脂、硅树酯和环氧树脂。
电荷产生层的厚度优选为5μm以下,并更优选0.1μm以上至2μm以下。
电荷输送层的厚度优选为5μm以上至50μm以下,并更优选10μm以上至35μm以下。
在感光层为单层型感光层的情况中,可通过涂布包含电荷产生物质、电荷输送物质和粘结剂树脂的涂布液,随后干燥来形成单层型感光层。
为了增强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耐久性,表面层(例如,电荷输送层)的材料设计是重要的。设计的实例包括高强度粘结剂树脂的使用;在表面层为电荷输送层的情况中,用作增塑剂的电荷输送物质和粘结剂树脂之间的比率的控制;和高分子电荷输送物质的使用。
为了进一步增强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耐久性,提供由交联有机聚合物构成的层作为表面层是有效的。具体地,电荷输送层本身作为表面层可由交联有机聚合物构成。此外,还可以形成由交联有机聚合物构成的表面层作为电荷输送层(感光层)上的第二电荷输送层或保护层。膜强度和电荷输送能力之间的相容性是由交联有机聚合物构成的表面层所要求的特性,所述层优选使用电荷输送物质和聚合性或交联性单体或低聚物来形成。此外,为了将电荷输送能力赋予到由交联有机聚合物构成的表面层,还可使用其电阻受到控制的导电性颗粒。
作为电荷输送物质,可以使用任何已知的空穴输送化合物和电子输送化合物。聚合性或交联性单体或低聚物的实例包括具有(甲基)丙烯酰氧基或苯乙烯基的链聚合型材料,和具有羟基、烷氧基甲硅烷基或异氰酸酯基的连续聚合(successivepolymerization)型材料。考虑到电子照相特征、通用性、材料设计和生产稳定性,优选其中将空穴输送化合物和链聚合型材料组合到一起的体系。此外,特别优选将在其分子内同时具有空穴输送基团和链聚合型官能团,如(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化合物固化的体系。
可将任何手段如热、光(例如紫外线)或放射线(例如电子束)用于固化和聚合。
由交联有机聚合物构成的表面层的厚度优选为0.1μm以上至30μm以下,并更优选1μm以上至10μm以下。
此外,可将各种添加剂添加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各层。添加剂的实例包括抗劣化剂,如抗氧化剂和紫外线吸收剂;有机树脂颗粒,如含氟原子的树脂颗粒和丙烯酸类树脂颗粒;以及二氧化硅、氧化钛和氧化铝等的无机颗粒。
[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图4示出设置有包括本发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处理盒的电子照相设备的示意结构。
图4中,本发明的圆筒形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沿箭头所示的方向以预定圆周速度(处理速度)绕轴2旋转。当旋转时,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的外周面被充电装置3(一次充电装置:例如充电辊等)均匀地充电到预定的、正或负电位。然后,外周面接收曝光光(图像曝光光)4,其为来自原稿(original)的,从曝光装置(未示出)如狭缝曝光或激光束扫描曝光输出的,和根据目标图像信息的时间序列电子数字图像信号的调节强度的反射光。因此,相应于目标图像信息的静电潜像连续地形成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的外周面上。
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外周面上形成的静电潜像用包含于显影装置5的显影剂中的调色剂,通过正常或反转显影方法来显影为调色剂图像。然后,形成的并承载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外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通过来自转印装置(例如,转印辊)6的转印偏压被连续地转印到转印介质。在该过程中,转印介质P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的旋转同步由转印介质供给装置(未示出)供给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和转印装置6之间的部分(接触部分)。另外,具有与调色剂电荷极性相反的极性的偏压从偏压电源(未示出)施加到转印装置。
在已将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其上的转印介质P为最终转印介质(纸或膜等)的情况中,转印介质P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分离并输送到将调色剂图像进行定影处理的定影装置8。定影处理后,转印材料作为图像形成物(打印件或复印件)被打印到电子照相设备外面。在转印介质P为中间转印构件的情况中,在多个转印步骤(例如,一次转印步骤和二次转印步骤)后,进行定影过程,并打印出最终的转印介质。
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的外周面上(已将调色剂图像从该外周面转印到转印介质)的沉积物,如转印后残余的显影剂(调色剂)通过设置有清洁刮板的清洁装置7除去,从而使外周面清洁。作为清洁装置7的清洁刮板,优选使用由聚氨酯构成的清洁刮板。此外,为了增强剥离性、防水性和硬度等,使用被涂布(coated)或表面处理的刮板,或向其添加填料等的刮板也是有效的。可通过已知的手段使清洁刮板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接触(邻接)。清洁刮板对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的线性压力(linearpressure)(接触压力)优选为10g/cm以上至250g/cm以下。此外,清洁刮板相对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的接触角优选为15°以上至45°以下。本发明不仅在清洁刮板对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的接触压力大的情况中是有效的,而且在接触压力小的情况中也是有效的。
此外,外周面通过来自预曝光装置(未示出)的预曝光光(未示出)来除电,然后重复用于图像形成。另外,如图4所示,在充电装置3为使用充电辊等的接触充电装置的情况中,预曝光不是必需的。
此外,本发明中,不规则形状的调色剂和球形调色剂中的每一种可用作调色剂。
本发明中,如上所述的两种或多种组件,即,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充电装置3、显影装置5、转印装置6和清洁装置7等可容纳于容器内并一体化地组合在一起以构成处理盒。此外,可将处理盒配置为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照相设备(如复印机或激光束打印机)的主体。图4中,将电子照相感光构件1、充电装置3、显影装置5和清洁装置7一体化地支承以构成处理盒9,其通过使用电子照相设备主体的导向装置10(如轨道)可拆卸地安装到电子照相设备的主体。
在电子照相设备为复印机或打印机的情况中,曝光光4为来自原稿的反射光或透射光;或者根据由传感器读取的原稿转换的信号通过用激光束扫描,或者驱动LED阵列或液晶快门(liquid-crystal shutter)阵列而照射的光。
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可通常地应用于各种电子照相设备,如电子照相复印机、激光束打印机、LED打印机、FAX机和液晶快门打印机。此外,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广泛地应用于采用电子照相技术的装置,如显示、记录、轻印刷(near-print)、制版(plate making)和传真装置等。
实施例
基于具体的实施例,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在实施例中,术语“份”指“质量份”。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1的生产例]
[在平坦部/凹槽部形状形成于外周面上之前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制造]
使用直径30mm的铝圆筒作为支承体(圆筒形支承体)。
然后,通过用球磨机分散由下述物质组成的溶液20小时来制备导电层用涂布液:60份具有氧化锡涂层的硫酸钡颗粒(商品名:Pastran PC1,由Mitsui Mining Smelting Co.,Ltd.)、15份氧化钛(商品名:TITANIX JR,由Tayca Corporation制造)、43份可熔型酚醛树脂(商品名:Phenolite J-325,由Dainippon Ink andChemicals Inc.,制造,固成分:70质量%)、0.015份硅油(商品名:SH 28PA,由Toray Silicone Co.,Ltd.制造)、3.6份硅酮树脂(商品名:Tospearl 120,由Toshiba Silicone Co.,Ltd.制造)、50份2-甲氧基-1-丙醇和50份甲醇。
通过浸涂将导电层用涂布液涂布到支承体上,并通过在140℃下加热一小时来固化。由此,形成厚度为15μm的导电层。
然后,通过将10份共聚合尼龙树脂(商品名:AMILANCM8000,由Toray Industries,Inc.制造)和30份甲氧基甲基化6尼龙树脂(商品名:Toresin EF-30T,由Teikoku Chemical Industries,Inc.制造)溶解于包含400份甲醇和200份正丁醇的混合溶剂中,来制备中间层用涂布液。
通过浸涂将中间层用涂布液涂布到导电层上,并在100℃下干燥30分钟。由此,形成厚度为0.45μm的中间层。
然后,通过用使用直径为1mm的玻璃珠的砂磨机分散由20份羟基镓酞菁晶体(电荷产生物质)、0.2份由下述结构式(1)表示的杯芳烃化合物、10份聚乙烯醇缩丁醛(商品名:S-LEC BX-1,由Sekisui Chemical Co.,Ltd.制造)和600份环己酮组成的溶液4小时,并然后将700份醋酸乙酯添加到所得分散液。由此制备电荷产生层用涂布液。其中所述羟基镓酞菁晶体具有在CuKα特征X射线衍射中在7.4°和28.2°的布拉格角2θ±0.2°处有强峰的晶形。
[式1]
通过浸涂将电荷产生层用涂布液涂布到中间层上,并在80℃下干燥15分钟。由此,形成厚度为0.17μm的电荷产生层。
然后,通过将70份由下述结构式(2)表示的化合物(电荷输送物质)和100份聚碳酸酯树酯(双酚Z型聚碳酸酯树酯,商品名:Iupilon Z400,由Mitsubishi Engineering-Plastics Corporation制造)溶解于包含600份一氯苯和200份甲缩醛的混合溶剂中,来制备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
[式2]
通过浸涂将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涂布到电荷产生层上,并在100℃下干燥30分钟。由此,形成厚度为15μm的电荷输送层。
然后,将100份由下述结构式(3)表示的空穴输送化合物添加到包含80份1,1,2,2,3,3,4-七氟环戊烷(商品名:Zeorora H,由ZEON CORPORATION制造)和80份1-丙醇的混合溶剂中。
[式3]
通过Polyflon过滤器(商品名:PF-020,由ADVANTEC制造)过滤所得混合物,并由此制备保护层(第二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
将保护层(第二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涂布到电荷输送层上,并然后在50℃空气中干燥10分钟。然后,在氮气中、在150kV加速电压和3.0mA束电流的条件下,在以200rpm旋转支承体(待照射主体)的同时进行电子束照射1.6秒。随后,在氮气中,在30秒时间内由25℃升温至125℃以进行热固化反应。此时,测量电子束的吸收剂量并发现为15kGy。另外,在进行电子束照射和热固化反应的氛围中的氧浓度为15ppm以下。在空气中将所得产物自然冷却至25℃,并然后在100℃的空气中进行后热处理30分钟。由此,形成厚度为5μm的保护层(第二电荷输送层)。
以这样的方式,获得在其外周面上形成平坦部/凹槽部之前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
[通过模具压接的形状转印]
将在其外周面上(在其上面将进行形状转印)形成平坦部/凹槽部形状之前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放到图2所示的表面形状处理设备中。加压构件用材料为不锈钢(SUS),并将加热用加热器放到设备内部。作为模具,使用厚度为50μm由镍构成的、具有如图5所示形状(凸部宽度X:1.0μm,凹部宽度Y:1.0μm和凸部高度Z:2.0μm)的模具。以模具的凹部相对于在其上面将进行形状转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轴向为90°角度这样的方式将模具固定到加压构件上。将由具有基本上与支承体内径相同的直径的SUS构成的圆筒形保持构件插入在其上面将进行形状转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支承体的内部。使用具有上述构造的设备,在模具温度为140℃、处理压力为10MPa和处理速度为20mm/s的条件下,在将在其上面进行形状转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上形成平坦部/凹槽部形状。
以这样的方式,获得具有在其外周面上设置的平坦部/凹槽部形状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圆筒形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该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称为“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1”。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的观察(平坦部/凹槽部形状的观察)]
用激光显微镜(商品名:VK-9500,由Keyence Corporation制造)在放大下观察所得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1的外周面。结果,参考图1发现,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1的外周面上形成具有平坦部的宽度e为1.0μm、凹槽部的宽度w为1.0μm和凹槽部的深度d为1.0μm的平坦部/凹槽部形状。此外,发现平坦部和凹槽部以相对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1的轴向为90°的角度形成。此外,如上所述计算平坦部宽度的平均值eAv、其标准偏差eσ,凹槽部宽度的平均值wAv、其标准偏差wσ,凹槽部深度的平均值dAv、其标准偏差dσ和基于沿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轴向上的每100μm宽度的平坦部宽度e的总和esum(μm)。其结果示于表1中。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2至A-9的生产例]
除了将模具变为具有表2所示形状的模具以外,如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1的生产例中那样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2至A-9,并观察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其结果示于表1中。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10和A-11的生产例]
除了将形状转印期间的模具固定到加压构件以使模具的凹部以相对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轴向为80°或100°的角度放置以外,如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1生产例中那样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10和A-11,并观察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其结果示于表1中。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12至A-14的生产例]
除了将模具变为具有图6和表2所示形状的模具以外,如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1生产例中那样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12至A-14,并观察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其结果示于表1中。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15和A-16的生产例]
除了将模具变为具有图7和表2所示形状的模具以外,如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1生产例中那样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15和A-16,并观察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其结果示于表1中。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17和A-18的生产例]
除了将模具变为具有图8和表2所示形状的模具以外,如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1生产例中那样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17和A-18,并观察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其结果示于表1中。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19的生产例]
除了将模具变为如下所述制造的模具以外,如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1生产例中那样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19。观察所得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19的外周面,并发现随机地形成宽度为0.1至1.0μm的平坦部和宽度为0.1至7.0μm、深度为0.1至0.6μm的凹槽部。其结果示于表1中。
模具的制造
使用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1的生产例中使用的涂布液,在直径为40mm和长度为360mm的铝圆筒(工件1)上顺次形成厚度为0.45μm的中间层和厚度为15μm的电荷输送层。然后,使用由Fujifilm Corporation制造的研磨片C-3000,研磨工件1的外周面从而以相对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轴向为90°角度、在工件1的电荷输送层的外周面上形成凹槽(沿圆周方向的凹槽)。此外,将设置有凹槽的工件1的电荷输送层的外周面进行电铸(electroforming),并沉积50μm厚度的Ni。然后,从电荷输送层分离沉积的Ni,并用作该实施例中的模具。在激光显微镜下观察模具,发现模具具有凸部宽度X为0.1至10.0μm、凹部宽度Y为0.1至1.0μm和凸部高度Z为0.1至1.5μm的随机凹槽形状。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20的生产例]
除了将模具变为具有图9和表2所示形状的模具以外,如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1生产例中那样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20,并观察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其结果示于表1中。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21的生产例]
除了将模具变为具有图10(a)和表2所示形状的模具以外,如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1生产例中那样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21,并观察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其结果示于表1中。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22的生产例]
除了将保护层(第二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变为如下所述制备的涂布液以外,如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1生产例中那样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22,并观察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其结果示于表1中。
·保护层(第二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的制备
将含氟原子的树脂(商品名:GF-300,由Toagosei Co.,Ltd.制造)(1.5份)作为分散剂溶解于含20份1,1,2,2,3,3,4-七氟环戊烷(商品名:Zeorora H,由ZEON CORPORATION制造)和20份1-丙醇的混合溶剂中。将30份聚四氟乙烯树脂颗粒(商品名:Rubron L-2,由Daikin Industries Ltd.制造)作为滑润剂添加到所得溶液。然后,将所得混合物用高压分散设备(商品名:Microflui dizer M-110EH,由Microflui dics U.S.A.制造)在600kgf/cm2压力下进行分散处理四次,并通过Polyflon过滤器(商品名:PF-020,由ADVANTEC制造)进一步过滤。由此,制备分散滑润剂的液体。然后,将70份由上述结构式(3)表示的空穴输送化合物、70份1,1,2,2,3,3,4-七氟环戊烷和70份1-丙醇添加到该分散滑润剂的液体。通过Polyflon过滤器(商品名:PF-020,由ADVANTEC制造)过滤所得混合物,制备保护层(第二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23的生产例]
除了将保护层(第二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变为如下所述制备的涂布液,和将通过电子束照射的固化变为通过在140℃下加热一小时的固化以外,如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1的生产例中那样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23,并观察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其结果示于表1中。
·保护层(第二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的制备
将100份由以下结构式(4)表示的空穴输送含羟甲基酚化合物溶解于150份1-丙醇中。通过Polyflon过滤器(商品名:PF-020,由ADVANTEC制造)过滤所得溶液,并由此制备保护层(第二电荷输送层)用涂布液。
[式4]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24的生产例]
除了将所用铝圆筒的直径由30mm变为24mm以外,如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1的生产例中那样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24,并观察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其结果示于表1中。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B-1和B-2的生产例]
除了将电荷输送层的厚度变为20μm,获得不设置有保护层(第二电荷输送层)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将模具变为图5和表2所示的模具,以及将处理条件变为模具温度为120℃、处理压力为8MPa和处理速度为20mm/s以外,如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1的生产例中那样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B-1和B-2。观察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其结果示于表1中。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B-3的生产例]
除了将模具变为图6和表2所示的模具以外,如电子照相感光构件B-1的生产例中那样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B-3,并观察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其结果示于表1中。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B-4的生产例]
除了将模具变为如下所述制造的模具以下,如电子照相感光构件B-1生产例中那样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B-4。观察所得电子照相感光构件B-4的外周面,并发现随机地形成宽度为0.1至1.0μm的平坦部和宽度为0.1至5.0μm、深度为0.1至0.6μm的凹槽部。其结果示于表1中。
模具的制造
使用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1的生产例中使用的涂布液,在直径为40mm和长度为360mm的铝圆筒(工件2)上顺次形成厚度为0.45μm的中间层和厚度为15μm的电荷输送层。然后,使用由Fujifilm Corporation制造的研磨片C-4000,研磨工件2的外周面从而以相对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轴向为90°角度、在工件2的电荷输送层的外周面上形成凹槽(沿圆周方向的凹槽)。此外,将设置有凹槽的工件2的电荷输送层的外周面进行电铸,并沉积50μm厚度的Ni。然后,从电荷输送层分离沉积的Ni,并用作该实施例中的模具。在激光显微镜下观察模具,发现模具具有凸部宽度X为0.1至5.0μm、凹部宽度Y为0.1至1.0μm和凸部高度Z为0.1至0.6μm的随机凹槽形状。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B-5至B-8的生产例]
除了将用于电荷输送层的聚碳酸酯树酯变为具有由以下结构式(5)表示的重复结构单元的多芳基化合物树脂(重均分子量:130000,邻苯二甲酸骨架中对位:间位(tere:iso)=1:1(摩尔比))以外,分别如电子照相感光构件B-1至B-4的生产例中那样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B-5至B-8。
[式5]
观察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其结果示于表1中。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B-9的生产例]
除了将所用铝圆筒的直径由30mm变为24mm以外,如电子照相感光构件B-1的生产例中那样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B-9,并观察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其结果示于表1中。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C-1的生产例]
除了不进行通过模具压接的形状转印以外,如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1的生产例中那样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C-1。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C-2的生产例]
除了将模具变为具有图5和表2所示形状的模具以外,如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1的生产例中那样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C-2,并观察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其结果示于表1中。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C-3的生产例]
除了将模具变为图10(b)和表2所示的模具,并将处理条件变为模具温度为180℃、处理压力为15MPa和处理速度为5mm/s以外,如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1的生产例中那样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C-3,并观察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其结果示于表1中。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C-4的生产例]
除了将模具变为图6和表2所示的模具以外,如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1的生产例中那样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C-4,并观察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其结果示于表1中。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C-5的生产例]
除了将在模具的制造中使用的研磨片C-4000变为C-2000以外,如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19的生产例中那样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C-5。观察所得电子照相感光构件C-5的外周面,发现随机地形成宽度为0.1至2.5μm的平坦部以及宽度为0.5至20.0μm和深度为0.1至1.5μm的凹槽部。其结果示于表1中。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C-6的生产例]
除了将通过模具压接来形成平坦部/凹槽部形状变为通过如下所述的研磨带来形成平坦部/凹槽部形状以外,如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1的生产例中那样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C-6。观察所得电子照相感光构件C-6的外周面,发现随机地形成宽度为0.1至2.5μm的平坦部以及宽度为0.5至20.0μm和深度为0.1至1.7μm的凹槽部。其结果示于表1中。
·通过研磨带形成平坦部/凹槽部形状
使用由Fujifilm Corporation制造的研磨片C-2000,沿圆周方向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上研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以形成凹槽。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D-1的生产例]
除了不进行通过模具压接的形状转印以外,如电子照相感光构件B-1的生产例中那样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D-1。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D-2的生产例]
除了将模具变为具有图5和表2所示形状的模具以外,如电子照相感光构件B-1的生产例中那样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D-2,并观察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其结果示于表1中。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D-3的生产例]
除了将模具变为具有图10(b)和表2所示形状的模具以外,如电子照相感光构件B-1的生产例中那样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D-3,并观察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其结果示于表1中。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D-4的生产例]
除了将模具变为具有图6和表2所示形状的模具以外,如电子照相感光构件B-1的生产例中那样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D-4,并观察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其结果示于表1中。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D-5的生产例]
除了将通过模具压接来形成平坦部/凹槽部形状变为通过如下所述的研磨带来形成平坦部/凹槽部形状以外,如电子照相感光构件B-1的生产例中那样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D-5。观察所得电子照相感光构件D-5的外周面,发现随机地形成宽度为0.1至3.0μm的平坦部以及宽度为0.5至25.0μm和深度为0.1至1.9μm的凹槽部。其结果示于表1中。
·通过研磨带形成平坦部/凹槽部形状
使用由Sumitomo 3M Limited制造的研磨膜(lappingfilm)(筛号(mesh number):3000),沿圆周方向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上研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以形成凹槽。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D-6的生产例]
除了不进行通过模具压接的形状转印以外,如电子照相感光构件B-5的生产例中那样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D-6。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D-7的生产例]
除了将模具变为具有图5和表2所示形状的模具以外,如电子照相感光构件B-5的生产例中那样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D-7,并观察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其结果示于表1中。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D-8的生产例]
除了将模具变为具有图10(b)和表2所示形状的模具以外,如电子照相感光构件B-5的生产例中那样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D-8,并观察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其结果示于表1中。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D-9的生产例]
除了将模具变为具有图6和表2所示形状的模具以外,如电子照相感光构件B-5的生产例中那样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D-9,并观察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其结果示于表1中。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D-10的生产例]
除了将通过模具压接来形成平坦部/凹槽部形状变为通过如下所述的研磨带来形成平坦部/凹槽部形状以外,如电子照相感光构件B-5的生产例中那样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D-10。观察所得电子照相感光构件D-10的外周面,发现随机地形成宽度为0.1至3.5μm的平坦部以及宽度为0.8至20.0μm和深度为0.1至1.4μm的凹槽部。其结果示于表1中。
·通过研磨带形成平坦部/凹槽部形状
使用由Sumitomo 3M Limited制造的研磨膜(lappingfilm)(筛号:3000),沿圆周方向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上研磨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以形成凹槽。
[表2]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初始评价]
[实施例1]
将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1安装到由CANON KABUSHIKIKAISHA制造的电子照相复印机(商品名:iRC 3580)的改造设备的青色工作台(station)上作为评价设备,并如下所述进行试验和评价。
首先,在23℃/50%RH的环境中将电位的条件设定为暗区电位(Vd)为-700V和亮区电位(Vl)为-200V,并调节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初始电位。
然后,将聚氨酯橡胶制成的清洁刮板设定为相对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为25°接触角。此外,将对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的线性压力(接触压力)设定为15g/cm,其为通常设定值的约一半。
然后,在10张纸上连续地打印A4横向(landscap e-oriented)的半色调图像,并在50张纸上打印实心白色图像。如下所述评价由于清洁不良引起的初始图像缺陷。其结果示于表3中。
A:在半色调图像和实心白色图像中未观察到由于清洁不良引起的调色剂遗漏导致的图像缺陷(由于遗漏导致的图像缺陷)。
B:在半色调图像中没有发生由于遗漏导致的图像缺陷,但是在实心白色图像的后半部分上发生由于遗漏导致的极轻微的图像缺陷。
C:在半色调图像中没有发生由于遗漏导致的图像缺陷,但是从实心白色图像的前半部分上发生由于遗漏导致的极轻微的图像缺陷。
D:在半色调图像和实心白色图像中发生由于遗漏导致的图像缺陷。
此外,在15℃/10%RH和30℃/80%RH的各环境中,评价由于清洁不良导致的初始图像缺陷。其结果示于表3中。
此外,在600dpi输出分辨率下进行图像形成(1个点-1个间隔),并用光学显微镜放大(100倍)观察在转印到纸之前在中间转印构件上形成的调色剂图像。如下评价点再现性。其结果示于表3中。
A:良好的再现性;点中未观察到干扰、飞散或空白缺陷。
B:虽然观察到由于调色剂流动导致的轻微干扰,但没有发生飞散或空白缺陷。
C:发生点中由于转印性不均匀导致的轻微空白缺陷。
D:观察到由于调色剂的流动导致的点的轻微干扰,和发生点中由于转印性不均匀引起的轻微空白缺陷。
E:再现性不良;观察到由于调色剂的流动导致的点扩散。
[实施例2至31]
除了将待评价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变为表3所示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以外,如实施例1那样进行评价。其结果示于表3中。
[实施例32]
除了将评价设备变为由CANON KABUSHIKI KAISHA制造的激光束打印机LBP-2510的改造设备,将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1安装到该设备的青色工作台上;在23℃/50%RH环境中将电位条件设定为暗区电位(Vd)为-500V和亮区电位(Vl)为-100V,和调节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初始电位;以及将清洁刮板设定为相对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为24°接触角,和对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的线性压力(接触压力)设定为15g/cm,其为通常设定值的约五分之一以外,如实施例1那样进行评价。其结果示于表3中。
[实施例33至48]
除了将待评价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变为表3所示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以外,如实施例32那样进行评价。其结果示于表3中。
[实施例49]
除了将评价设备变为由CANON KABUSHIKI KAISHA制造的电子照相复印机(商品名:GP-40)的改造设备,和将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1安装到该设备上;在23℃/50%RH的环境中将电位条件设定为暗区电位(Vd)为-700V和亮区电位(Vl)为-150V,和调节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初始电位;以及将清洁刮板设定为相对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外周面为25°接触角,和线性压力(接触压力)设定为15g/cm,其为通常设定值的约一半以外,如实施例1那样进行评价。其结果示于表3中。
[实施例50]
除了将待评价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变为电子照相感光构件B-1以外,如实施例49那样进行评价。其结果示于表3中。
[实施例51]
除了将评价设备变为由Hewlett-Packard Company制造的激光束打印机(商品名:Color Laser Jet 3500)的改造设备,和将电子照相感光构件A-24安装到该装置的青色工作台上;在23℃/50%RH环境中将电位条件设定为暗区电位(Vd)为-500V和亮区电位(Vl)为-150V,和调节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初始电位;以及将清洁刮板设定为相对于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为24°接触角,和线性压力(接触压力)设定为15g/cm,其为通常设定值的约五分之一以外,如实施例1那样进行评价。其结果示于表3中。
[实施例52]
除了将待评价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变为电子照相感光构件B-9以外,如实施例51那样进行评价。其结果示于表3中。
[比较例1]
除了将待评价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变为电子照相感光构件C-1以外,如实施例1那样进行评价。其结果示于表4中。
[比较例2至6]
除了将待评价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变为表4所示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以外,如比较例1那样进行评价。其结果示于表4中。
[比较例7至9]
除了将待评价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变为表4所示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以外,如实施例32那样进行评价。其结果示于表4中。
[比较例10至14]
除了将待评价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变为表4所示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以外,如比较例1那样进行评价。其结果示于表4中。
[比较例15至17]
除了将待评价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变为表4所示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以外,如比较例7那样进行评价。其结果示于表4中。
[比较例18至22]
除了将待评价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变为表4所示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以外,如比较例1那样进行评价。其结果示于表4中。
[比较例23至25]
除了将待评价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变为表4所示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以外,如比较例7那样进行评价。其结果示于表4中。
[表3]
表4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耐久性的评价]
[实施例101]
实施例1中,在23℃/50%RH环境中,使用打印率为5%的试验图表,以5张间歇模式打印50,000张A4横向纸,进行耐久性试验。然后,如实施例1那样评价清洁性能和点再现性。其结果示于表5中。
[实施例102至110]
除了将待评价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变为表5所示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和将打印的张数变为表5所示的以外,如实施例101那样进行评价。其结果示于表5中。
[实施例111]
实施例32中,在23℃/50%RH环境中,使用打印率为5%的试验图表,以5张间歇模式打印50,000张A4横向纸,进行耐久试验。然后,如实施例1那样评价清洁性能和点再现性。其结果示于表5中。
[实施例112至115]
除了将待评价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变为表5所示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和将打印的张数变为表5所示的以外,如实施例111那样进行评价。其结果示于表5中。
[表5]

Claims (4)

1.一种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生产方法,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包括:
圆筒形支承体和
设置在所述圆筒形支承体上的感光层,
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使模具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压接,在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外周面上形成多个平坦部和多个凹槽部,
其中:
所述模具具有凹凸形状,
所述多个平坦部具有满足关系0.1≤e≤25的宽度e,和
所述多个凹槽部具有满足关系0.1≤w≤25的宽度w和满足关系0.1≤d≤3.0的深度d,
所述平坦部和所述凹槽部以相对于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轴向的角度θ(°)满足关系80≤θ≤100交替地形成;
跨过整个所述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各所述多个平坦部沿圆周方向连续延伸而不与所述凹槽部交叉;
基于所述外周面轴向上的每100μm宽度,平坦部的宽度e的总和esum满足关系10≤esum≤50;和
eσ/eAv满足关系eσ/eAv≤0.46,其中eAv为所述平坦部宽度e的平均值,和eσ为其标准偏差;
其中e、w、d、esum和eAv的单位为μ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生产方法,
其中eσ/eAv满足关系eσ/eAv≤0.2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生产方法,
其中所述总和esum满足关系10≤esum≤50,eσ/eAv满足关系eσ/eAv≤0.0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生产方法,其中wσ/wAv满足关系wσ/wAv≤0.08,dσ/dAv满足关系dσ/dAv≤0.08,其中wAv为所述凹槽部宽度w的平均值,wσ为其标准偏差,dAv为所述凹槽部深度d的平均值,dσ为其标准偏差;
其中wAv和dAv的单位为μm。
CN200980162708.4A 2009-12-04 2009-12-04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Active CN10264005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9/070391 WO2011067853A1 (ja) 2009-12-04 2009-12-04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640059A CN102640059A (zh) 2012-08-15
CN102640059B true CN102640059B (zh) 2015-05-20

Family

ID=44082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62708.4A Active CN102640059B (zh) 2009-12-04 2009-12-04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8843024B2 (zh)
EP (1) EP2508949B1 (zh)
JP (1) JP5318204B2 (zh)
KR (1) KR101400590B1 (zh)
CN (1) CN102640059B (zh)
WO (1) WO201106785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557487B2 (en) * 2009-09-29 2013-10-15 Ricoh Company, Ltd.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conductor, method for producing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conducto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5938198B2 (ja) * 2011-12-02 2016-06-2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装置
JP5921471B2 (ja) * 2012-04-17 2016-05-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表面加工方法、および電子写真感光体を製造する方法
JP5784202B2 (ja) * 2013-09-26 2015-09-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位置決め部材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60381B2 (ja) * 2014-08-06 2018-07-1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6541429B2 (ja) * 2015-05-22 2019-07-10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16224266A (ja) * 2015-05-29 2016-12-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現像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23790B2 (ja) * 2016-03-31 2020-07-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7240124B2 (ja) * 2017-10-16 2023-03-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82756A (en) * 1989-02-16 1992-01-21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Photosensitive member for retaining 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s
CN101120287A (zh) * 2005-03-28 2008-02-06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及用于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方法
CN101308357A (zh) * 2007-05-15 2008-11-19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470689A (en) * 1981-06-02 1984-09-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process unit
JP2001066814A (ja) 1999-08-30 2001-03-16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感光体、その製造方法、電子写真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4458700B2 (ja) * 2000-03-14 2010-04-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WO2003019296A1 (en) * 2001-08-30 2003-03-06 Hewlett-Packard Indigo B.V. Scratch resistant organic photoreceptor
JP4098130B2 (ja) * 2003-03-18 2008-06-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感光体、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用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4661039B2 (ja) 2003-09-12 2011-03-30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炭化珪素基板の製造方法
US7266329B2 (en) * 2003-09-29 2007-09-0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Toner image carrying memb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2005173558A (ja) 2003-11-21 2005-06-30 Seiko Epson Corp 円周面の加工方法、現像ローラ及び感光ドラム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現像ローラ及び感光ドラム
WO2005093519A1 (ja) * 2004-03-26 2005-10-06 Canon Kabushiki Kaisha 電子写真感光体、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4169726B2 (ja) * 2004-06-25 2008-10-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電子写真感光体、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7192906A (ja) * 2006-01-17 2007-08-02 Canon Inc 電子写真装置
JP4183267B2 (ja) * 2006-01-31 2008-11-19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CN101379436B (zh) 2006-01-31 2012-01-18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及电子照相设备
JP4059518B2 (ja) * 2006-01-31 2008-03-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2010026240A (ja) 2008-07-18 2010-02-04 Canon Inc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10170015A (ja) * 2009-01-26 2010-08-05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感光層の表面研磨方法
JP2011100146A (ja) * 2010-12-24 2011-05-19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082756A (en) * 1989-02-16 1992-01-21 Minolta Camera Kabushiki Kaisha Photosensitive member for retaining 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s
CN101120287A (zh) * 2005-03-28 2008-02-06 佳能株式会社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及用于生产电子照相感光构件的方法
CN101308357A (zh) * 2007-05-15 2008-11-19 佳能株式会社 成像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40038099A1 (en) 2014-02-06
JPWO2011067853A1 (ja) 2013-04-18
CN102640059A (zh) 2012-08-15
JP5318204B2 (ja) 2013-10-16
KR101400590B1 (ko) 2014-05-27
EP2508949A4 (en) 2014-06-25
KR20120096554A (ko) 2012-08-30
EP2508949B1 (en) 2017-08-23
EP2508949A1 (en) 2012-10-10
US8843024B2 (en) 2014-09-23
WO2011067853A1 (ja) 2011-06-09
US20110135340A1 (en) 2011-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640059B (zh)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KR101307615B1 (ko) 전자 사진 감광체,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및 전자 사진 장치
US7718331B2 (en)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with depressed portions, process cartridge holding the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with the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CN103562798B (zh) 电子照相感光构件、处理盒和电子照相设备
JP6403586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6562804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KR20130041371A (ko) 전자 사진 감광체의 제조 방법
JP6704739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WO2016021161A1 (en)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process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JP5127991B1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4590484B2 (ja) 電子写真装置およ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2009031499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20030129511A1 (en) Image forming metho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rocess cartridge and photoconductor
JP6624952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10026240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電子写真装置
EP1193559A2 (en) Electrophotographic photosensitive member,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and process cartridge
JP2014066789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17181926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5039469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6415170B2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18087874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電子写真装置
JP2011090247A (ja) 電子写真感光体の製造方法
JP2008304699A (ja) 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