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460179A - 采血管储料器及采血管准备装置 - Google Patents

采血管储料器及采血管准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460179A
CN102460179A CN2009801598217A CN200980159821A CN102460179A CN 102460179 A CN102460179 A CN 102460179A CN 2009801598217 A CN2009801598217 A CN 2009801598217A CN 200980159821 A CN200980159821 A CN 200980159821A CN 102460179 A CN102460179 A CN 1024601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parin tube
stopper
preparation device
heparin
feeder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5982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460179B (zh
Inventor
山田只一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FC Ltd
Original Assignee
AFC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16724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9979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0776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0323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925167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44823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AFC Ltd filed Critical AFC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4601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01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4601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46017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BDIAGNOSIS; SURGERY; IDENTIFICATION
    • A61B5/00Measuring for diagnostic purposes; Identification of persons
    • A61B5/15Devices for taking samples of bloo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JCONTAIN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EDICAL OR PHARMACEUTICAL PURPOSES; 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INGING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INTO PARTICULAR PHYSICAL OR ADMINISTERING FORMS; DEVICES FOR ADMINISTERING FOOD OR MEDICINES ORALLY; BABY COMFORTERS; DEVICES FOR RECEIVING SPITTLE
    • A61J3/00Device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ringing pharmaceutical products into particular physical or administering form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 A61M1/02Blood transfusion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CLABELLING OR TAGGING MACHINE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 B65C3/00Labelling other than flat surfaces
    • B65C3/06Affixing labels to short rigid containers
    • B65C3/08Affixing labels to short rigid containers to container bodies
    • B65C3/14Affixing labels to short rigid containers to container bodies the container being positioned for labelling with its centre-line vertic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5/00Mechanical convey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5G35/02Mechanical conveyor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mprising an endless traction element, e.g. a belt, arranged to roll cylindrical articles over a supporting surfac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2035/00178Special arrangements of analysers
    • G01N2035/00326Analysers with modular structure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722Communications; Identification
    • G01N35/00732Identification of carriers, materials or components in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2035/00861Identification of carriers, materials or components in automatic analysers printing and sticking of identifier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0584Control arrangements for automatic analysers
    • G01N35/00722Communications; Identification
    • G01N2035/00891Displaying information to the operator
    • G01N2035/0091GUI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01Sample carriers, cuvettes or reaction vessels
    • G01N2035/0406Individual bottles or tub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5/00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5/02Automatic analysis not limited to methods or materials provided for in any single one of groups G01N1/00 - G01N33/00;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a plurality of sample containers moved by a conveyor system past one or more treatment or analysis stations
    • G01N35/04Details of the conveyor system
    • G01N2035/0474Details of actuating means for conveyors or pipettes
    • G01N2035/0482Transmission
    • G01N2035/0484Belt or chai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th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Automatic Analysis And Handling Materials Therefor (AREA)
  • Labeling Devices (AREA)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采血管储料器及利用了该采血管储料器的采血管准备装置,该采血管准备装置简易小型且轻便,还能够容易设置在桌子等上,且在灾害时等的紧急应对性上优良,并且能够根据来自医生的采血指示而准备种类不同的采血管。在一个输送带的往复的带彼此之间沿带配置采血管保持构件,且由采血管保持构件和去往侧进给带的上端面支承采血管的盖的下端面。并且,利用去往侧带通过盖对采血管进行进给(给送)。另外,将构成上述的储料器的构件搭载于一个模块内,并将该模块装拆自如地安装于装置主体的安装部。另外,由于是模块方式,因此故障时或维护时的作业极其容易。

Description

采血管储料器及采血管准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型、结构简单且移动性优良的采血管准备装置,其用于进行采血检查的前工序中的采血工序的采血管的事前准备作业,且采用采血管储料器,该采血管储料器在环状的进给带内以悬挂方式悬挂保持采血管(包括试验管。),并且通过进给带对采血管进行进给,且形成为能够容易装拆的模块方式,从而该采血管准备装置能够根据医生的采血指示而从所述模块方式的储料器中选择种类不同的采血管,并在采血管上粘贴印有患者ID、所述采血指示内容等采血信息的标签,进而将粘贴标签后的采血管按患者分开向托盘收容。
背景技术
在医院、诊所等医瘵机关中的血液检查部门中,由采血作业者(护士等)从患者将血液向采血管采取收容并向检查部门移送。在血液检查中,根据该血液检查项目而准备多种采血管,通常对一个患者同时进行多种检查。因此,采血管的准备也通过采血管准备装置对一个患者自动地准备多种采血管。并且,在采血室内应该能够接待多个患者,且在由所述采血管准备装置准备的各采血管上粘贴印刷有患者信息、采血检查信息等的条形码的标签。
并且,在采血受理时对患者发放印刷有受理号码等条形码的采血受理小票。在采血作业时,通过条形码阅读器等光学设备读取上述的标签或受理小票的内容,以免引起患者及采血管的领取错误。
作为为了实现这样的采血业务的自动化而辅助采血业务的技术,存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技术。该专利文献1的技术中利用沿纵向(垂直方向)进行旋转驱动的环状的带驱动装置。在该带驱动装置中,其带宽设定为采血管的长度尺寸以上,且具有从带面向外径方向突出设置的履带状的分隔板,将带面的前后的分隔板彼此之间作为一个采血管收容部(贮存部),从而在一个带面上构成多个采血管收容部。在该情况下,设定成一个带驱动装置收容同一种采血管。并且,通过将利用了以这样的履带方式收容采血管的带驱动装置的储料器机构配置成沿上下方向重叠多层,从而能够管理多种采血管。
根据来自医生的采血指令信息,从对应采血管储料器机构部取出患者的采血所需的采血管,并利用标签打印及粘贴机构将与患者的采血相关的信息向标签印刷,并将印刷后的标签粘贴在取出的采血管上。然后,通过排出机构将粘贴标签后的采血管移送到采血管回收部,在采血管回收部将采血管按患者向托盘收容。
若为这样的采血管准备装置,则由于储料器机构部上下重叠配置的关系,而高度方向的尺寸变得相当大,从而存在装置自身大型化的问题。
另一方面,作为解决以往的上述问题点的方法,考虑有作为储料器而利用以悬挂方式输送与专利文献2及专利文献3所示的采血管的形状类似的产品的技术。上述的输送技术利用在树脂瓶等的口部附近设置的环状的凸缘部(环),并且在左右两个输送带彼此之间,且在输送带上安装能够卡合支承所述环的配件,并在该对置的一对配件之间卡合树脂瓶等的环而以悬挂的状态进行输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6766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185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145493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2及3所示的技术中,使左右配置的两个输送带成为一对来构成一个输送装置,为了一个输送装置而需要两个输送带的驱动机构。
另外,当将两个输送带配置成在水平方向上进行旋转驱动时,左右的输送带的两个带轮的直径相加后的尺寸、带的厚度尺寸及配件的尺寸、输送的产品的宽度尺寸成为必需。因此,整体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变得相当大,在构成为自动地准备多种采血管的装置的情况下,不可避免装置整体的大型化,从而存在无法将上述专利文献2及3的技术直接向采血管准备装置适用的问题。
这样,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技术中,由于将多种采血管的收容部沿上下方向重叠配置的关系,存在上下方向的高度尺寸变大这样的大型化的问题,在将专利文献2及3所示的技术直接向采血管准备装置的技术利用时,水平方向的宽度尺寸变大,在仍然构成为管理多种采血管的装置时,存在装置自身大型化这样的问题。并且,在直接利用专利文献2及3所示的技术时,存在需要管理的采血管的种类数的两倍的输送机构这样的问题。
这样的采血管准备装置的大型化的问题存在布局变更等时不容易移动采血管准备装置,并且尤其是对于向小规模的医院进行适用存在空间上受到限制的问题。并且,大型化的问题在灾害时等还成为无法应付需要简单地设置的情况等的原因之一,从而存在无法紧急应对的缺点。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鉴于现有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悬挂方式且装拆容易的模块方式的采血管储料器及利用了该采血管储料器的整体类型的采血管准备装置,该采血管准备装置改良除去了上述问题,简易小型且轻便,能够搭乘手推车而向病床旁边移动,还能载置在桌子等上而容易设置,且在灾害时等的紧急应对性上优良,并且能够根据来自医生的采血指示而准备种类不同的采血管。
而且,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本发明采用的第一方面的机构为采血管储料器,其特征在于,具有在两端侧配设的带轮间架设且沿水平方向进行旋转驱动的环状的进给带、在该进给带的往复的带彼此之间沿着进给带配设的采血管保持构件,在去往侧的进给带的上端面与所述采血管保持构件的上端面之间载置采血管盖的对置的下端面,并且在通过采血管保持构件的终端侧的位置设置使采血管在自重的作用下落下排出的排出部,在采血管保持构件的终端侧配设第一限动件和二叉状的第二限动件,该第一限动件相对于最前面的采血管的盖前面进退自如,该第二限动件从上方相对于在最前面的第一位与第二位的采血管的盖彼此之间形成的间隙进退自如,所述第一限动件和第二限动件安装于由同一轴枢轴支承的两个臂的前端侧,并且在各臂的后端侧连结螺线管,所述采血管储料器为所述的进给带、采血管保持构件、采血管的排出部、第一及第二限动件、两个臂以及螺线管收纳于一个框体的模块方式。
本发明采用的第二方面的机构为采血管储料器,其特征在于,设有:环状的进给带,其在两端侧配设的带轮间架设且沿水平方向进行旋转驱动;两根采血管支承轨道,它们在该进给带的往复的带彼此之间且位于比进给带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支承采血管盖的对置的下端面而将采血管悬挂支承,其中,去往侧的进给带的内侧的平坦面与悬挂支承在所述采血管支承轨道上的采血管的管主体的侧面抵接,在通过采血管支承轨道的终端侧的位置设置使采血管在自重的作用下落下排出的排出部,在采血管支承轨道的终端侧配设第一限动件和二叉状的第二限动件,该第一限动件相对于最前面的采血管的盖前面进退自如,该第二限动件从上方相对于在最前面的第一位与第二位的采血管的盖彼此之间形成的间隙进退自如,所述第一限动件和第二限动件安装于由同一轴枢轴支承的两个臂的前端侧,并且在各臂的后端侧连结螺线管,所述采血管储料器为所述的进给带、采血管支承轨道、采血管的排出部、第一和第二限动件、两个臂以及螺线管收纳在一个框体内的模块方式。
本发明采用的第三方面的机构为采血管准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准备有多个采血管储料器,该多个采血管储料器具有在两端侧配设的带轮间架设且沿水平方向进行旋转驱动的环状的进给带、在该进给带的往复的带彼此之间沿着进给带配设的采血管保持构件,在去往侧的进给带的上端面与所述采血管保持构件的上端面之间载置采血管盖的对置的下端面,并且在通过采血管保持构件的终端侧的位置设置使采血管在自重的作用下落下排出的排出部,在采血管保持构件的终端侧配设第一限动件和二叉状的第二限动件,该第一限动件相对于最前面的采血管的盖前面进退自如,该第二限动件从上方相对于在最前面的第一位与第二位的采血管的盖彼此之间形成的间隙进退自如,所述第一限动件和第二限动件安装于由同一轴枢轴支承的两个臂的前端侧,并且在各臂的后端侧连结螺线管,所述的进给带、采血管保持构件、采血管的排出部、第一及第二限动件、两个臂以及螺线管收纳于一个作为框体的模块,并且该多个采血管储料器以模块方式装拆自如地收纳于多个并行设置的分道中,在各采血管储料器的排出部的区域及排出部的下方配设输送带,在该输送带的终端侧设置标签的打印及粘贴机构,在该打印及粘贴机构的排出部附近设置采血管收纳用的托盘载置部。
本发明采用的第四方面的机构为采血管准备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环状的进给带,其在两端侧配设的带轮间架设且沿水平方向进行旋转驱动;两根采血管支承轨道,它们在该进给带的往复的带彼此之间且位于比进给带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支承采血管盖的对置的下端面而将采血管悬挂支承,其中,去往侧的进给带的内侧的平坦面与悬挂支承在所述采血管支承轨道上的采血管的管主体的侧面抵接,在采血管支承轨道的终端侧设置使采血管在自重的作用下落下排出的排出部,在该排出部的下方配设采血管的输送带,在该输送带的终端侧设置标签的打印及粘贴机构,在该打印及粘贴机构的排出部附近设置采血管收纳用的托盘载置部。
本发明采用的第五方面的机构为采血管准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准备有多个采血管储料器,该多个采血管储料器设有:环状的进给带,其在两端侧配设的带轮间架设且沿水平方向进行旋转驱动;两根采血管支承轨道,它们在该进给带的往复的带彼此之间且位于比进给带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支承采血管盖的对置的下端面而将采血管悬挂支承,其中,去往侧的进给带的内侧的平坦面与悬挂支承在所述采血管支承轨道上的采血管的管主体的侧面抵接,在通过采血管支承轨道的终端侧的位置设置使采血管在自重的作用下落下排出的排出部,在采血管支承轨道的终端侧配设第一限动件和二叉状的第二限动件,该第一限动件相对于最前面的采血管的盖前面进退自如,该第二限动件从上方相对于在最前面的第一位与第二位的采血管的盖彼此之间形成的间隙进退自如,所述第一限动件和第二限动件安装于由同一轴枢轴支承的两个臂的前端侧,并且在各臂的后端侧连结螺线管,所述的进给带、支承轨道、采血管的排出部、第一和第二限动件、两个臂以及螺线管收纳在一个作为框体的模块中,并且该多个采血管储料器以模块方式装拆自如地收纳于多个并行设置的分道中,在各采血管储料器的排出部的区域及排出部的下方配设输送带,在该输送带的终端侧设置标签的打印及粘贴机构,在该打印及粘贴机构的排出部附近设置采血管收纳用的托盘载置部。
本发明采用的第六方面的机构在第三至第五方面中任一方面的采血管准备装置的基础上,在托盘载置部配设有对托盘的有无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在对一个患者将采血管向托盘收容后,而对下一患者的采血管进行收容时,一旦检测到取出托盘的情况后,只要在没有检测到另一托盘的情况下就使各部分的动作不起动。
本发明采用的第七方面的机构在第三至第六方面中任一方面的采血管准备装置的基础上,在位于输送带的最上游侧的位置的采血管储料器的排出部的附近形成有能够通过手工作业将采血管插入到所述输送带上的开口部。
本发明采用的第八方面的机构在第三至第七方面中任一方面的采血管准备装置的基础上,在打印及粘贴机构的附近且面临托盘载置部的位置内置有其他用途的另置打印机。
本发明采用的第九方面的机构在第三至第八方面中任一方面的采血管准备装置的基础上,在采血管准备装置主体中内置有能够与上位计算机通信且设有各种用户接口的单板计算机
本发明采用的第十方面的机构在第三至第九方面中任一方面的采血管准备装置的基础上,打印及粘贴机构作为打印机单元而相对于采血管准备装置主体安装成滑动自如,且能够将打印机单元从采血管准备装置主体抽出而更换为市场出售品进行搭载。
本发明采用的第十一方面的机构在第三至第十方面中任一方面的采血管准备装置的基础上,采血管准备装置的起动用的开关被通过遥控进行接通、断开控制。
本发明采用的第十二方面的机构在第三至第十一方面中任一方面的采血管准备装置的基础上,在装置主体的外表面设有用于进行该采血管准备装置的设定状态的显示及与各操作开关连动而进行设定变更引导的显示的设定状态显示部。
本发明采用的第十三方面的机构在第三至第十二方面中任一方面的采血管准备装置的基础上,该采血管准备装置具有内置或外部连接的CPU,在该CPU中安装有用于控制采血管准备装置的软件程序,在装置主体的外表面设有兼用作所述CPU的输入部及监视器的触摸面板显示器。
【发明效果】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在沿水平方向进行旋转驱动的一个环状的进给带的往复的带彼此之间配设采血管保持构件。该采血管保持构件为轨道状或板状构件等具有平滑面的引导框架,其对采血管的盖下端面的一侧进行支承。盖的对置的另一侧下端面由进给带的去往侧的上端面支承。因此,采血管在使盖下端面支承在所述采血管保持构件和去往侧的进给带的上端面的状态下在上述的构件上滑动移动。对采血管进行进给通过所述去往侧的进给带的上端面与采血管盖的下端面的接合来进行。
采血管在采血管保持构件的终端侧与采血管保持构件的卡合被解除,而成为单端支承在去往侧的进给带的上端面的状态,且盖(头部)侧向解除卡合的采血管保持构件的方向倾斜而不久落下。之后被排出。
这样,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构成在一个输送带的往复的带彼此之间支承采血管的盖下端面的悬挂方式的储料器。因此,对于一种采血管而言能够由一个输送装置构成储料器中的采血管的输送装置,从而能够将输送装置的个数形成为必要最小限度。另外,由于在一个输送带的往复的带彼此之间构成采血管的储料器,因此一个储料器的宽度仅为几厘米,即使在为了与多种采血管对应而并设多种储料器的情况下,与现有技术相比,也具有整体的宽度尺寸能够形成得非常小的优点。
另外,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是将最前面的采血管按每一本切分排出的机构,具有第一限动件和第二限动件。第一限动件以能够与最前面的采血管的盖前面侧抵接的方式构成为进退自如。第二限动件相对于在最前面与第二位的采血管的盖彼此之间形成的间隙构成为进退自如。
第一限动件与最前面的采血管的盖前面侧抵接,第二限动件进入在最前面与第二位的采血管的盖彼此之间形成的间隙中。若从该状态使第一限动件进行退出动作,来解除与最前面的采血管的盖前面侧的卡合,则最前面的采血管通过基于去往侧进给带的上端面与盖下端面的接合进行的进给而进一步前进,不久解除与采血管保持构件的终端侧的卡合。因此,最前面的采血管成为盖侧向没有采血管保持构件的一方倾斜的姿态,最终与另一方的去往侧进给带的上端面的卡合也脱离,而在自重的作用下落下排出。第二位以后的采血管通过第二限动件而保持停止。在最前面的采血管被排出后,当第一限动件进行复位动作,第二限动件进行退出动作时,剩余的采血管全部拥挤而以一个采血管量前进,并通过第一限动件停止移动。之后,第二限动件向原来的状态进行复位动作。
并且,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第一及第二限动件例如安装在臂的一端侧,并将臂的中间部分枢轴支承为摆动自如,且在臂的另一端侧连结螺线管(螺线管的杆前端)。因此,通过对螺线管进行接通、断开控制,螺线管的杆相对于主体壳体进行突出退入动作,从而安装在臂的一端侧的第一及第二限动件分别相对于采血管的盖进行进退自如的动作。
如上所述,通过对第一及第二限动件的进退动作进行控制,能够将最前面的采血管按每一本切分排出。
并且,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在采血管保持构件的终端侧下方配设将采血管以放倒状态进行输送的输送带。输送带如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说明的那样,将从采血管保持构件的终端侧倾斜而落下供给的采血管的底部掬取,而将采血管以放倒的状态进行输送。因此,使采血管的方向始终底部侧成为前面而对其进行输送,从而在下一标签粘贴工序中可以省略使采血管的方向一致等的劳力和时间。
另外,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中,形成为将进给带、采血管保持构件、采血管的排出部、第一和第二限动件、两个臂以及螺线管的各构成构件收纳在一个框体中的模块方式。通过形成为这样的模块方式,若预先准备与采血管的种类对应的模块,则即使在存在采血管的管种的变更的情况下,也仅更换模块即可,从而能够进行极其简单且迅速的应对作业。并且,在发生故障的情况下,能够以模块单位通过送回方式进行修理,从而容易远距离地应对。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中,在进给带的上方位置通过二根采血管支承轨道支承采血管的盖下端面。因此,仅通过将采血管插入到两根支承轨道之间,就能够在两根支承轨道之间贮存多个采血管。并且,使进给带与采血管主体的侧面接合而对采血管进行进给。若为这样的采血管的贮存方式及输送方式,则进给带与采血管的盖不会接触,且进给带的弯扭引起的采血管脱落的顾虑也消除。采血管的切分排出通过使第一限动件和二叉状的第二限动件交替动作来进行,其中,第一限动件相对于最前面的采血管的盖前面进退自如,第二限动件从上方相对于在最前面的第一位与第二位的采血管的盖彼此之间形成的间隙进退自如。
另外,该采血管储料器为各动作机构部收纳于一个框体的模块方式,在发生故障时能够将模块单体取出而进行送回方式等的修理应对,这对于需要远距离者非常方便。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所记载的采血管准备装置利用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采血管储料器,将从储料器按每一根切分排出的采血管以其底部侧成为前面的方式放倒输送到标签的打印及粘贴机构的位置。在标签的打印粘贴机构中,例如从上位系统或医生的个人电脑末端得到该采血患者的采血信息,将该信息印刷在标签上,并将印刷后的标签粘贴在采血管的外周面。粘贴后,按同一患者向托盘收容。
若为使用了这样的采血管用的储料器的采血管准备装置,则即使在构成为能够管理多种采血管的情况下,其尺寸也极其小,对于整体的轻量小型化这一方面具有优良的特点。
因此,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所记载的采血管准备装置紧凑、轻便且移动也容易。因此,在灾害时等,向现场的救急设施等搬入设置极其容易,且能够与医生使用的笔记本型个人电脑等的计算机末端连接而取入医生诊察的与患者的采血相关的信息,并从储料器选择地取出该采血所需要的采血管,且在该采血管上粘贴印有患者的采血信息的标签而按患者向托盘收容,从而能够自动地进行采血的准备。并且,具有即使在个人经营的医院等中也能够引进采血管准备装置等的优点。进而,在住院病房中,将该采血管准备装置载置在能够移动的手推车上,送到各病室的患者的床边,从而能够通过本装置自动地准备采血管来进行采血。
此外,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所记载的采血管准备装置中,采血管储料器为模块方式。因此,在本发明中,能够得到基于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记载模块方式的相辅相成效果,不仅对于管种的变更等的作业容易,而且维护也能够按模块通过送回方式进行修理委托等,期间能够利用其他的相同的管种的模块进行采血准备作业,不需要为了维护、修理而停止采血准备作业。
在本发明的第四方面的采血管准备装置中,利用基于二根轨道的支承方式的采血管储料器将采血管切分排出后,将该采血管输送到标签打印及粘贴机构的位置,在对标签印刷患者信息及检查信息等必要事项后,将标签粘贴在采血管的外周侧面并将采血管向托盘部投放。
若将采血管储料器多列设置,则能够准备多个种类的采血管。即使在该情况下,一个采血管储料器的宽度也仅为30~40mm左右,从而能够极端缩小整体的最大宽度而实现小型化。
本发明的第五方面的采血管准备装置利用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记载的通过二根支承轨道悬挂支承采血管的同时对其进行输送的模块方式的采血管储料器而选择多个种类的采血管,并在该采血管上粘贴印有患者信息及检查信息等必要事项的标签,来准备一个患者量的采血管。其他的作用效果与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及第四方面同样。
本发明的第六方面中,在托盘载置部配置检测托盘的有无的传感器。并且,在对一个患者将采血管向托盘收容后,而对下一患者的采血管进行收容时,一旦检测到取出托盘的情况后,只要在没有检测到另一托盘的情况下就使各部分的动作不起动。由此,能够可靠地进行各患者的采血管的收容,以免发生与其他患者的采血管的混淆。
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中,在用于将从各采血管储料器排出的采血管向标签的打印及粘贴机构供给的输送带的上游侧设置能够通过手工作业投放采血管的开口部。这是用于应对频率低的采血检查或需要特殊的采血检查的患者的开口部。在各采血管储料器中,贮存频繁使用的管种的采血管。在使用频率低的采血检查或特殊的采血检查的情况下,需要分别应对。因此,在本发明的第七方面中,设有作业员能够通过手工作业供给使用频率低的采血检查或特殊的采血检查中使用的采血管的开口,从而向标签的打印及粘贴机构供给。
本发明的第八方面中,在采血管准备装置主体内内置有其他用途的另置打印机。这是例如用于将采血指示书印刷输出的打印机。另外在病房等中,在不清楚该患者是否处于能够实施采血的状态的情况下,在采血管上不粘贴标签,而仅通过该另置用打印机进行在标签上印刷患者信息、检查信息等必要事项。这样,能够根据该患者的情况在该患者的床边直接进行采血,且采血后将所述手贴标签向采血管粘贴。若该患者为不能够采血的状态,则可以将手贴标签直接放入托盘中。
在本发明的第九方面中,向上位的医务计算机或主机等进行LAN连接,或内置能够与其他用户接口连接的计算机插口。由此,能够从上位的计算机取得患者信息或检查信息等。并且,能够构成整体型的采血管准备装置。
在本发明的第十方面中,打印及粘贴机构作为打印机单元而被安装成从装置主体滑动自如。因此,在打印机单元发生故障时等,能够将其更换为代替品来维持装置的功能,并对发生故障的打印机单元以送回方式进行修理的委托,在维护上也方便。该打印机单元中,在设置另置打印机时,该另置打印机也能够同样地进行更换修理及送回方式的修理。
在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中,采血管准备装置的起动用的开关被通过遥控进行接通、断开控制。例如,在医院等中,在采血检查的作业的开始或结束时,若采血检查室的技师长或操作员进行采血管准备装置的起动用的开关的接通或断开操作,则必须进行用于控制该采血管准备装置的CPU的起动用开关的接通或断开操作。然而,若能够如本发明的第十一方面那样对该起动用开关的接通、断开进行遥控,则上位的操作者能够通过医院内的LAN等遥控CPU及采血管准备装置的起动或切断,非常方便。
另外,还能够从CPU的输入部进行采血管准备装置的起动用开关的接通、断开控制。在该情况下,在CPU中,能够在CPU侧同时进行该CPU与采血管准备装置的电源的接通、断开,非常方便。
在本发明的第十二方面中,在装置主体的外表面设有设定状态显示部。该设定状态显示部用于显示该装置的设定状态,并且用于与装置主体的各部分的功能操作用的开关连动来进行设定变更的引导显示。由此,能够目视确认现在的装置的设定状态成为怎样的状态,并且在进行设定变更的情况下还能够显示变更的内容等。
因此,还具有如下优点,即,操作员不用连接任何外部附加装置就能够可靠地进行设定状态的确认,并且能够进行设定变更。
本发明的第十三方面中的采血管准备装置具有内置或外部连接的CPU,在该CPU中安装有用于控制采血管准备装置的软件程序。并且,在装置主体的外表面设有兼用作所述CPU的输入部及监视器的触摸面板显示器。在该触摸面板显示器上能够显示从作为该采血管准备装置的上位系统的医院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及检查信息系统(Laboratory Information System)取得的患者信息或检查信息。作为患者信息,存在患者ID、患者是否为新型流感或HIV等的感染症患者的信息、是否为残疾人等的信息。由此,操作员能够认识患者是谁,或对该患者用的托盘(盘)施加为特殊病原菌的感染者等的识别用的标记,从而能够单独采用与通常的患者的盘分开而向采血现场供给等的对策,作为采血作业者,也能够基于上述的信息而采用分别应对的对策,从而能够实施安全的采血作业。
通过显示作为检查信息的例如生化学检查、免疫学检查、血糖检查、血液学检查、凝固检查等的检查的种类、患者姓名、采血管的容器的名称、与患者相关的任意的作为ID的条形码、采血容量等与采血检查相关的项目,能够目视进行该检查用的采血管是否被操作员安置的确认,在未安置的采血管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手插的准备。
另外,在触摸显示器能够显示用于进行CPU的功能操作的触摸键,从而还具有作为CPU的输入部的功能。因此,在内置CPU的情况下,操作员能够由显示在该触摸显示器上触摸键来控制采血管准备装置,另外,在外部连接方式的CPU的情况下,操作员能够从外部连接的CPU的键盘输入或从显示在该触摸显示器上的触摸键输入。通过利用该触摸显示器,操作员不用进行多个设备的操作和用于操作的移动,能够通过该采血管准备装置进行全部的操作,非常方便,且还能减轻作业者的负担。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采血管准备装置的整体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采血管准备装置的整体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采血管准备装置的整体的后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采血管准备装置的整体的左侧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采血管储料器的基本结构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采血管储料器整体的侧视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采血管储料器的图,是图5的A-A线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采血管储料器的图,是表示第一及第二限动件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采血管准备装置的纵向剖视主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采血管准备装置的图,是表示构成标签粘贴装置的构件的位置关系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采血管准备装置的整体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采血管准备装置的整体的主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采血管储料器的基本结构的俯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采血管储料器整体的侧视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采血管储料器,是图13的A-A线剖视图。
图1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采血管储料器的采血管支承机构及进给机构部分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图1~图10所示的第一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结构进行说明时,如下这样。首先,参照图1至图4,对构成采血管准备装置A的设备及机构等的布局进行说明。图1至图4是表示采血管准备装置A的整体的图,图1为俯视图,图2为主视图,图3为后视图,图4为左侧视图。如图1的俯视图所示,该采血管准备装置A中,多个采血管储料器1的安装部B设置成占有左侧一半左右的区域。在该实施例中,六个储料器1以模块方式并行设置,且储料器1的模块相对于装置主体33侧的安装部安装成装拆自如。在该储料器安装部B的右侧且在装置主体内部设有标签的打印及粘贴机构的设置部C。并且,在储料器安装部B的各储料器1的采血管排出部的下方,且在与各储料器1正交的方向上设有输送带20的设置部D,该输送带20的设置部D从装置主体33的左端侧横跨打印及粘贴机构的设置部C而直到装置主体33的右端侧。
另外,在装置主体33的跟前侧的前面板33b上设有显示器设置部H。显示器设置部H形成为倾斜面,以便于作业者在站立于装置的前面的状态下容易观察显示在显示器上的信息。在该显示器设置部H设有触摸面板显示器37、设定状态显示部38这两种显示器。触摸面板显示器37为兼用作内置的单板计算机(CPU)的输入部及监视器的构件,为8英寸左右的尺寸。在该显示器37上存在例如初始动作画面、主画面、详细状态画面、维护菜单画面。在初始动作画面上显示标识和菜单。作为菜单,存在开始运用、维护、关机、再起动、程序结束等。在主画面上存在功能键的显示、各储料器为正常或异常的状态显示、主打印机及多用途的另置打印机的各打印机发动机为正常或异常的显示。功能键例如为F1~F6这六个键,F1键被功能设定成停止/再开按钮,F2键功能设定成复位按钮,F3~F6被功能设定成向各画面的切换按钮等。
在详细设定画面上存在能够选择打印机发动机的设定、储料器的设定、标签的格式设定、上位接口设定的画面。当选择打印机发动机设定时,能够进行主打印机发动机及内置的多功能打印机的各打印机发动机的设定。作为打印机发动机的设定项目,能够进行打印机发动机号码设定、发动机的有效/无效的选择、条形码扫描仪的有效/无效的选择、在管检验传感器的有效/无效的选择、标签粘贴位置的设定等。作为储料器的设定项目,可以进行储料器号码设定、储料器表示名的设定、该储料器的有效/无效的选择、管长的设定、标签粘贴位置的设定。标签格式的设定能够设定印刷在标签上的项目的配置。作为印刷在标签上的项目,有生化学检查、免疫学检查、血糖检查、血液学检查、凝固检查等检查的种类、患者姓名、采血管的容器的名称、条形码、采血容量等。上位接口的设定能够进行为串行连接或套接字连接的设定、TCP/IP通信协议的设定等。
设定状态显示部38用于显示采血管准备装置的各部分的设定状态,或进行设定变更的引导显示。该设定状态显示部38例如与采血管准备装置自身的操作按钮连动而显示设定状态、变更设定,作为操作按钮的例子,存在再起动按钮、给送按钮、F1~F3的功能键按钮等。作为显示的设定状态有:空转中、等待初始通信指令、结束印刷指令接收、维护模式中、罩打开、标签不足检测、头部打开检测、硬纸按压辊打开检测、用纸进给电动机错误、压入电动机错误、定位电动机错误、靠边电动机错误、在管检验错误、储料器空、限动件错误、传送带输送超时、传送带堵塞检测、采血管落入错误等。
并且,如图2的主视图所示,在打印及粘贴机构的设置部C的跟前侧设有托盘载置部E,其将粘贴印有患者信息、采血检查信息等的标签后的采血管按患者向在此准备的托盘(盘)30内收容。在该托盘载置部E中配置有用于检测托盘30的有无的光学的传感器36a及36b(参照图1)。对于传感器来说,图示了通过受光器36b检测从投光器36a照射的光的类型的传感器,但也可以是反射型的传感器。
另外,在储料器安装部B的下方设置有单板计算机设置部F。在单板计算机(CPU)中安装有用于控制该装置整体的控制软件,来进行采血管储料器1的控制、标签粘贴装置7及打印装置25的控制。另外,该单板计算机进行与上位的HIS或LIS的信息的接收发送,能够输入来自上位的信息。并且,由上位系统侧的设备或进行LAN连接的医生、检查技师的PC进行遥控。例如,在采血作业结束时,能够由LIS中的采血作业管理者侧的PC切断单板计算机的电源及采血管准备装置的电源,或者能够由显示在触摸面板显示器37的画面上的单板计算机的输入画面同时切断单板计算机自身的电源和采血管准备装置的电源。
如图3的后视图所示,作为所述单板计算机的接口,在装置主体33的背面侧设有无线插件板、外部连接设备用插件板等的插入槽S1~S3、R232C端子R、声音输入输出端子V1、V2、例如用于与FAX等连接或与其他外部设备连接的USB插口U1~U4、LAN连接插口L1~L3、电源端子X等。
并且,如图4所示,在装置主体33的左侧面板33a设有与所述输送带20的设置部D面临的开口部G,通常该开口部G由开闭门34闭塞。该开口部G是用于通过手工作业将采血管向输送带20上投放的部位。由此,通过开口部G能够将不常使用的采血管或特殊尺寸的采血管单独向打印及粘贴机构供给。
接着,对构成采血管准备装置A的各设备及机构分别进行说明。首先,参照图5至图8,对采血管储料器1进行说明。图5为储料器1的俯视图,图6为其侧视图,图7为其纵向剖视图,图8为限动件的放大俯视图。如图7的纵向剖视图所示,该实施方式的采血管储料器1通过将不锈钢或铝合金、钢板等薄的金属板折弯,而具备形成有截面为U字状的采血管输送用的通路(槽)的框体。在该框体上连结结合各构成构件而将采血管储料器1的整体构成为一个模块M。因此,采血管储料器1的更换修理等能够将模块M作为单位而以单触式进行,通过仅送回模块M,就可以进行远距离的保养·更换修理作业。并且,通过预先准备模块M的代替品,而不需要停止采血业务。另外,通过变更所述通路(槽)的宽度尺寸,能够与采血管的尺寸(直径)对应,通过预先准备上述的各尺寸的模块M,能够迅速地与多种采血管对应。
如图5的俯视图所示,采血管储料器1中,跨在两端平置配置的从动带轮8A及驱动带轮8B之间而架设有环状的进给带2。进给带2是在去往侧进给带2A与返回侧进给带2B对置的内面侧设有多个突起9的所谓的带齿的带。通过形成为带齿的带,能够消除与驱动带轮8B之间的滑动,从而将该驱动带轮8B的驱动力可靠地向进给带2传递。需要说明的是,该进给带2当然也可以是平带。
在该进给带2的去往侧进给带2A与返回侧进给带2B之间的空间区域设有沿带配设的采血管保持构件3。由此,在去往侧进给带2A与采血管保持构件3之间形成用于收容采血管4的空间(槽)。另外,采血管保持构件3是轨道状或板状构件等上端面为平滑面的引导框架,其上端面的高度设定成与进给带2的上端面的高度为同一高度尺寸。
而且,在去往侧进给带2A的突起9的前端面与采血管保持构件3之间形成的槽宽的尺寸设定成与采血管4的外径尺寸相同或比其稍大(最大为1mm左右)。该槽宽的间隔可以根据贮存的采血管4的外径尺寸的大小而可变。作为大小的变更的一个方法,可以采用以使采血管保持构件3相对于去往侧进给带2A能够平行移动的方式通过长孔和螺钉等的方式将采血管保持构件3的安装支架(未图示)固定于框体主体的方法,从而能够连续地进行尺寸调整。另外,作为另一个方法,可以预先准备槽宽不同的模块M。对于生化学检查、免疫学检查、血糖检查、血液学检查、凝固检查等而言,采血管4的尺寸通常为直径13mm、直径16mm,作为血沉检查用而言,为直径8mm。
如图6及图7所示,采血管4由管状的采血管主体4A和盖10构成,盖10的下端面具有比采血管主体4A的外径尺寸大的外径尺寸(比所述槽宽大的尺寸)。如图7所示,该采血管4通过盖10的对置的下端面载置在去往侧的进给带2A的上端面和采血管保持构件3的上端面而悬挂保持于上述的构件。即,以悬挂方式贮存采血管4。进给带2的驱动力通过载置在去往侧进给带2A上的盖10的下端面的接合部分而向采血管4传递。相反侧的盖10的下端面与采血管保持构件3的上端面之间仅进行滑动。
如图7所示,在去往侧进给带2A的背面侧,构成模块M的框体的构件兼用作背撑构件,以免中间的带挠曲。作为去往侧进给带2A的背撑构件,可以使用与作为引导框架的采血管保持构件3同样地构成的背撑构件。通过对去往侧的进给带2A的背面侧进行背撑,使该带2A的上端面与采血管4的盖下端面可靠地抵接接合。由此,去往侧的进给带2A不会从盖10的下端面脱离,通过去往侧的进给带2A能够对悬挂保持的采血管4可靠地进行进给(给送)。
在采血管保持构件3的终端侧设有采血管4的排出部12。该排出部12设置在采血管保持构件3的终端侧与带轮8A之间的空间区域。采血管4的排出通过如下方法进行,即,通过采血管4到达采血管保持构件3的终端侧,而解除盖10的下端面与采血管保持构件3的卡合,从而采血管4自然地在自重的作用下落下。
然而,在面临排出部12的位置设有第一及第二限动件5、6。如图8的俯视图最佳地表示的那样,上述的第一及第二限动件5、6中,二叉状的棒状突起5A、5B及6A、6B以直立的状态设置在臂14、15的一端侧下表面,其中,臂14、15的中间部分由同一轴13枢轴支承为摆动自如。在第一及第二限动件5及6中,对于设有上述的棒状突起5A、5B及6A、6B的部分,在俯视的状态下折弯成L型的部分前后相互进入,以免干涉。第一限动件5以能够与最前面的采血管4的盖前面侧抵接的方式构成为进退自如,第二限动件6相对于在最前面与第二位的采血管4、4的盖彼此之间形成的间隙构成为进退自如。
另外,在臂14、15的另一端侧下表面连结有螺线管16、17的杆16A、17A。该情况下的螺线管16、17以小型化为目的而采用具有与圆珠笔大致相同外径尺寸的螺线管,当接通电源时,杆16A、17A进行退入动作,使臂14、15如图6的点划线所示那样向上升位置摆动。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的螺线管16、17通常设定为交替动作。在各臂14、15的枢轴13与棒状突起5A、5B及6A、6B之间分别安装有回动弹簧(拉伸弹簧)18、19。这是由于在将螺线管16、17的电源断开时,通过回动弹簧18、19的拉伸力使臂14、15复位成水平的姿态。另外,回动弹簧18及19还起到避免落下的采血管4向前方侧飞出的作用。
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1及图9所示,上述那样构成的悬挂方式的采血管储料器1并设有六列。在排出部12的下方配设有沿着与进给带2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配设的一根输送带20,从六列的各储料器1落下供给的采血管4由该输送带20从图1及图9的左侧朝向右侧方向输送。此时,由于在采血管保持构件3的终端侧,采血管4的盖10的下端面与保持构件3的卡合被解除,因此盖10侧向从采血管保持构件3解除的一侧倾斜。由此,如图9的点划线所示,采血管4的底部侧必然一致朝向输送方向的前方侧,以该状态向输送带20上落下供给。
需要说明的是,输送带20在图9的实施例中由一根连续的带构成,但也可以分割成储料器1的区域和标签的打印粘贴机构7的区域而由两个输送带构成,且采血管4能够自动地在两个输送带间转移。在这样的情况下,采血管准备装置可以采用分离成储料器装置和标签的打印粘贴装置的结构,且储料器装置能够独立使用,并且维护也能够分离进行,因此方便。
在输送带20的终端侧设有采血管4的到达检测板21。到达检测板21在通常的状态下如图9的点划线所示,以倾斜的姿态待机,当送入采血管4时采血管4对其按压,而到达检测板21如实线所示那样形成为直立的状态,并同时决定采血管4的停止位置。到达检测板21具有折弯成コ形状的部分,在倾斜的待机状态下遮挡由红外线传感器或光电传感器等投受光器构成的检测传感器(未图示)的照射光,在采血管4到达的直立的状态下从投光器照射的光由受光器接受。并且,如图9及图10所示,在采血管4的停止位置的侧面部设有向与输送带20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往复动作的采血管4的切分排出用滑块22,其将采血管4从输送带20推出而使其向标签粘贴装置7的粘贴位置落下供给。
需要说明的是,在到达检测板21的正前面设有用于检测采血管4的方向的方向检测机构(未图示)。这是由于在误使盖10成为前头而采血管4与到达检测板21抵接并停止时,来自投光器的照射光被盖10遮挡,而通过方向检测机构能够检测采血管4的方向。
如图10所示,标签粘贴装置7具有:粘贴到连续的剥离纸上的标签的供给滚筒23;用于卷绕剥离纸的卷绕滚筒24。从供给滚筒23送出的标签和剥离纸呈锐角地折回移动,从而仅硬度大的(比剥离纸有弹力而难以折弯)标签从剥离纸剥离。标签直接直线前进而向粘贴机构29侧供给,而通过卷绕滚筒24仅卷绕后面的剩下的剥离纸。在该剥离部的上游侧配设有用于向标签印刷患者信息等的打印装置25。将该采血管准备装置的控制部通过内置的单板计算机(CPU)的接口而向上位的医务系统等的计算机或医生的计算机末端等连接,从而从上述的数据库或硬盘等取得印刷的信息。并且,在从剥离纸剥离的标签的行进方向上配设有由驱动辊26、支承辊27以及进退自如的加压辊28构成的粘贴机构29。并且,在粘贴机构29的斜下方设有托盘30的载置部。
另外,如图1至图3以及图10所示,在标签粘贴装置7及打印装置25的附近且与托盘30面临的位置以内置的方式配设有多功能的打印机31。该多功能打印机31例如是用于对采血指示书进行印刷输出而向托盘30投放的打印机。另外,在病房等中不清楚要采血的患者的状况是否处于能够实施采血的状态的情况下,不向采血管粘贴标签,仅通过该另置用打印机31在标签上进行患者信息、检查信息等必要事项的印刷,就将标签向托盘30排出。这样,可以根据该患者的情况在该患者床边直接进行采血,且在采血后将上述手贴标签向采血管粘贴。若该患者为不能进行采血的状态,则可以直接将手贴标签放入托盘30中。
并且,标签粘贴装置7及打印装置25、多功能打印机31如图3及图10所示,搭载在滑动台32上而被单元化,通过取下电连接(耦合器)及定位锁定机构等,能够向装置主体33的外部抽出。因此,具有如下优点,即,在上述的标签粘贴装置7及打印装置25、另置打印机31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仅通过更换故障的设备就能够进行迅速的修理。上述的标签粘贴装置7及打印装置25、另置打印机31可以使用市场出售的通用产品,从而还具有能够廉价地供给这样的优点。另外,上述的设备由于能够向装置主体33的外部抽出而进行维护,因此其作业也容易。
接着,对上述那样构成的采血管准备装置A的动作形态进行说明。首先,在装置主体33的上表面设置的储料器设置部B的六列的安装部上分别安置用于贮存不同种类的采血管的采血管储料器1的模块M。模块M的固定既可以为螺钉固定式,也可以为单按夹紧(one touch clip)方式等其他的固定方法。然后,在各采血管储料器1的采血管保持构件3与去往侧进给带2A之间形成的各槽(采血管4的贮存部)中通过手工作业分别安置不同种类的采血管4。采血管4的安置可以将采血管4从其底部侧向所述槽插入。由此,各采血管4的盖10的对置的下端面跨采血管保持构件3的上端面和去往侧进给带2A的上端面而载置,从而采血管4悬挂保持于上述端面。在动作开始前的状态下,采血管准备装置的第一限动件5的棒状突起5A、5B与最前面的采血管4的盖10的前面侧抵接而限制其前进移动。并且,第二限动件6的棒状突起6A、6B进入在最前面与位于第二位的采血管4、4的盖10、10彼此之间形成的左右两侧面的间隙31、31中,来限制第二位的采血管4的前进移动。
在这样的状态下将装置主体33的电源开关闭合,使内置的单板计算机的CPU动作而使控制软件发挥功能,从而从上位的计算机或医生的计算机末端等取得采血的患者的采血信息。需要说明的是,采血管准备装置A的控制部(固件)在检测出从托盘载置部E取出前一患者的托盘30后,且未重新准备用于该患者的另一托盘30的状态下,不使各设备动作。这是为了避免向前一患者的托盘30投放下一患者的采血管而混淆。
控制部基于上述取得的信息,来决定选择的采血管的种类,并驱动贮存有对应的种类的采血管4的采血管储料器1的驱动带轮8B旋转。上述的设定信息及从上位取得的信息被显示在触摸面板显示器37上。通过驱动带轮8B的驱动,该储料器1中全部的采血管4与去往侧进给带2A的上端面接合的盖10的下端面受到所述去往侧进给带2A的给送。需要说明的是,在该状态下,通过第一及第二限动件5及6的作用,将最前面与第二位的采血管4分别限制移动,因此全部的采血管4保持停止的状态。
接着,采血管准备装置A的控制部使对应的储料器1的第一限动件5的螺线管16进行接通动作。由此,螺线管16的杆进行退入动作,从而使臂14以枢轴13为支点而向图10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因此,在臂14的一端侧安装的棒状突起5A、5B从最前面的采血管4的盖10的前面侧离开,而解除最前面的采血管4的限制。最前面的采血管4成为自由的状态,受到去往侧的进给带2A的给送而从停止位置开始前进。不久最前面的采血管4到达采血管保持构件3的终端侧的排出部12,由于与采血管保持构件3的卡合被解除,因此盖10成为向没有采血管保持构件3的一方倾斜的姿态而由去往侧进给带2A单端支承,最终与去往侧进给带2A的卡合也被解除而如图9的点划线所示,以采血管4的底部侧朝向输送带20的前进方向的状态在自重的作用向输送带20上落下。
另一方面,由于第一限动件5的螺线管16进行断开动作,因此臂14在回动弹簧18的作用下向原来的水平状态复位。接着,第二限动件6的螺线管17进行接通动作,使臂15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直至到达图10的点划线所示的位置。由此,将棒状突起6A、6B与第二位的采血管4的盖10的接合解除。因此,第二位以后的剩余全部的采血管4受到去往侧进给带2A的驱动力而前进,新成为最前面的采血管4的盖10的前面侧与第一限动件5的棒状突起5A、5B抵接而停止。最后,第二限动件6的螺线管17进行断开动作,在回动弹簧19的作用下向水平状态复位,并进入到新成为最前面的采血管4与位于第二位的采血管4的盖10彼此的间隙中,且在该状态下待机,直到发出下一采血管4的供给指令为止。
所述输送带20在与第一限动件5的螺线管16进行接通动作相同的时刻开始驱动。因此,在自重的作用下落下供给的采血管4通过输送带20从图9的左方朝向右方输送,对到达检测板21进行按压施力。需要说明的是,即使采血管4以直立的状态向输送带20落下供给,通过输送带20从该图的左方向右方驱动,也能掬取采血管的底部,而使底部侧成为前头进行输送。输送带20上的采血管4的底部在输送路的终端侧与到达检测板21抵接而对到达检测板21进行按压,使到达检测板21从倾斜的姿态向直立的姿态摆动而停止。
需要说明的是,在该停止位置,未图示的采血管4的方向检测传感器对采血管4的盖10进行检测。在检测到盖的情况下,为盖成为前头进行输送的情况,由于反向,因此通过声音或发光元件的点亮信号等发出警报,向作业者告知。并且,在触摸面板显示器37上将采血管4的方向相反的情况作为错误进行显示。在该情况下,作业者可以取出采血管4,改变方向而继续进行作业。
通过将到达检测板21按压施力而使其成为直立的姿态,投受光传感器等到达检测机构起作用,从而能够检测出采血管4被供给而到来的情况。通过该到达检测信号,向与输送带20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往复动作的滑块22开始动作,将到达的采血管4向横向推出,而将采血管4向标签粘贴装置7的粘贴机构29侧落下供给。在粘贴机构29中,加压辊28处于后退位置,当接受采血管4时前进,将采血管4向驱动辊26和支承辊27侧按压施力,并将驱动辊26的驱动力向采血管4传递,从而使采血管4向周向旋转。
另一方面,在标签的打印装置25中,向从供给辊23送出的标签上印刷从上位计算机及医生的计算机末端等取得的患者ID、检查项目、采血管种类、采血量等采血信息的必要项目。印刷的内容被显示在触摸面板显示器37上,从而作业者能够确认。印刷后的标签通过剥离纸如图10所示那样呈锐角地折回移动,从而硬度大的标签直接直线前进,而从所述剥离纸自然地剥离。并且,剥离后的标签进入驱动辊26与采血管4的外周面之间而进行卷绕,从而粘贴在采血管4的外周面上。粘贴标签后的采血管4通过加压辊28向斜下方(图10的左下方)后退复位,而从粘贴部脱离并在自重的作用下落下,向托盘30内收容。
通过以上,完成一个管种的一根采血管的准备。以后,若为其他要求的采血管,则驱动该管种的储料器1,从而顺次重复上述的动作而将采血管4向托盘30内收容。另外,若为手插的采血管,则可以从在装置主体的左侧面设置的手插开口部分别向输送带20上供给,并粘贴标签而向托盘30内收容。这样,若完成来自上位计算机及医生的计算机末端等的信息所要求的全部管种的采血管的准备,则完成一个患者量的采血用采血管的准备。以后可以同样准备其他患者的采血管。
接着,基于图11~图16,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1及图12是表示采血管准备装置A的整体的图,图1是俯视图,图2是主视图。如图1的俯视图所示,该采血管准备装置A的基本的布局及结构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同。与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采血管储料器及采血管准备装置较大不同点在于,由二根支承轨道3A、3B支承采血管4和通过与采血管4的外周侧面接合的进给带和采血管4的面接合方式来进行对采血管4的给送。以下,省略基本上相同的结构的说明,而对不同点进行说明。
在采血管储料器1的进给带2的上端的上方配设有支承轨道3A、3B。在支承轨道3A、3B的开始侧(图13的上侧),上述的轨道彼此连结,在终点侧,支承轨道3A延长得稍长。支承轨道3A位于去往侧进给带2A的正上方或稍外侧,支承轨道3B位于去往侧进给带2A与返回侧带2B之间。并且,支承轨道3A与支承轨道3B之间的间隔设定成比采血管4的外径尺寸稍大且比盖10的下端面的外径尺寸稍小的尺寸。
并且,去往侧进给带2A的带轮8A、8B附近配设有张力辊9A、9B。该张力辊9A、9B用于使去往侧进给带2A与支承在支承轨道3A、3B之间的采血管4的外周侧面抵接。另外,支承轨道3B具有在采血管4的去往侧进给带2A的相反侧与采血管4抵接而用于对其进行背撑的延长的部分3C,延长部分3C比进给带3的下端向下方延伸。因此,支承轨道3B的延长部分3C对采血管4进行背撑,以免在张力辊9A、9B与采血管4的侧面抵接时,采血管4向相反侧逃离,从而能够将去往侧进给带2A的驱动力可靠地向采血管4传递。
如图15及图16所示,采血管4由管状的采血管主体4A和盖10构成,盖10的下端面具有比采血管主体4A的外径尺寸大的外径尺寸(比所述槽宽大的尺寸)。如图16所示,该采血管4通过盖10的对置的下端面载置在支承轨道3A、3B上而悬挂保持于上述的构件。即,以悬挂方式贮存采血管4。进给带2的驱动力通过利用张力辊9A、9B将去往侧进给带2A压接于采血管4的外周侧面产生的摩擦力而向采血管4传递。盖10的下端面在支承轨道3A、3B上仅进行滑动。
在支承轨道3A、3B的终端侧设有采血管4的排出部12(参照图15)。该排出部12设置在支承轨道3A、3B的终端侧与带轮8A之间的空间区域。采血管4的排出通过如下方法进行,即,通过采血管4到达支承轨道3A、3B的终端侧,而解除盖10的下端面与支承轨道3A、3B的卡合,从而采血管4自然地在自重的作用下落下。在排出部12的下方配设有沿着与进给带2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配设的一根输送带20,从六列的各储料器1落下供给的采血管4由该输送带20从图11及图12的左侧朝向右侧方向输送。此时,在支承轨道3A、3B的终端侧,采血管4的盖10的下端面与支承轨道3A、3B的卡合被解除。由于支承轨道3B比支承轨道3A设定得短,因此对于盖10与支承轨道3A、3B之间的卡合而言,盖10与支承轨道3B的卡合先被解除,由剩余的支承轨道3A单端支承,从而向解除的支承轨道3B侧倾斜。由此,采血管4的底部侧必定一致朝向输送方向的前方侧,以该状态向输送带20上落下供给。
需要说明的是,由输送带20输送的采血管4向标签的打印及粘贴装置供给,粘贴标签后的采血管4通过加压辊28向斜下方(图11的左下方)后退复位,而从粘贴部脱离并在自重的作用下落下,向托盘30内收容。通过以上,完成一个管种的一根采血管的准备。以后,若为其他要求的采血管,则驱动该管种的储料器1,从而顺次重复上述的动作而将采血管4向托盘30内收容。另外,若为手插的采血管,则可以从在装置主体的左侧面设置的手插开口部分别向输送带20上供给,并粘贴标签而向托盘30内收容。这样,若完成来自上位计算机及医生的计算机末端等的信息所要求的全部管种的采血管的准备,则完成一个患者量的采血用采血管的准备。以后可以同样准备其他患者的采血管。
工业实用性
然而,本发明没有限定为上述的实施方式,能够进行适当的变更。例如,说明了采血管储料器1中使用的进给带2为带齿带的情况,但其也可以为通常的平带。另外,说明了采血管储料器1并设有六个的情况,但采血管储料器1既可以为一个、两个、三个等六个以下,也可以为六个以上。可根据目的任意设定其个数。由于上述的采血管储料器1能够以模块方式相对于装置主体33进行安置,因此即使出厂后也能够容易进行采血管的尺寸的变更。另外,将采血管储料器1的模块例如以装入10根采血管的模块、装入15根采血管的模块、装入20根采血管的模块等方式使能够收容的采血管的根数具有变化,来准备多个种类的采血管储料器1的模块,从而也能够简单地更换。
并且,说明了螺线管16、17在接通动作时杆退入的情况,但也可以为进行突出和退入的往复动作的螺线管。在该情况下,可以省略回动弹簧18、19。
另外,将输送带20分割成储料器1的区域和标签粘贴装置7的区域而以两个的输送带连续的方式构成,从而采血管4也能够自动地转移。在该情况下,能够将构成采血管准备装置的框体的外部罩分离成储料器1的区域和标签粘贴装置7的区域,从而能够在各自的区域实施固有的维护作业。并且,还能够分别构成采血管储料器装置和标签粘贴装置7,将采血管储料器装置单独出售,将标签粘贴装置作为选择产品,且能够将两者连结而构成采血管准备装置。
并且,对于多功能打印机31而言,对内置类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通过与本装置A通信连接,而将另卖的多功能打印机载置在本装置A的旁边,从而将另置标签印刷输出。另外,多功能打印机的设置位置并设在主打印机25的附近,但只要是与装置主体内的其他设备不干涉的位置即可,也可以向任意的场所内置,在该情况下,手贴标签等的取出口只要不与盘供给口面临即可。
并且,显示在触摸面板显示器37上的信息及功能键的分配、个数、按钮显示的例子以及设定状态显示部38的显示内容或选择的按钮的种类、功能等当然也能够进行适当的变更。另外,上述的触摸面板显示器37及设定状态显示部38的设置位置、布局等也能够进行适当的变更。
另外,在支承轨道3A、3B之间形成的槽宽的尺寸设定成与采血管4的外径尺寸相同或比其稍大(最大为1mm左右),但该槽宽的间隔也可以根据贮存的采血管4的外径尺寸的大小而可变。作为大小的变更的一个方法,可以采用以使支承轨道3B及延长部分3C相对于支承轨道3A能够平行移动的方式通过长孔和螺钉等方式将支承轨道3B的安装支架(未图示)固定于框体主体的方法,只要可以连续地进行尺寸调整即可。另外,作为其他的方法,还可以预先准备槽宽不同的模块M。采血管4的尺寸通常对于生化学检查、免疫学检查、血糖检查、血液学检查、凝固检查等而言,为直径13mm、直径16mm的采血管,作为血沉检查用而言为直径8mm的采血管。
【符号说明】
1…采血管储料器
2…进给带
2A…去往侧进给带
2B…返回侧进给带
3…采血管保持构件
3A、3B…采血管支承轨道
3C…采血管支承轨道3B的延长部分
4…采血管
5…第一限动件
5A、5B…棒状突起
6…第二限动件
6A、6B…棒状突起
7…标签粘贴装置
8A、8B…带轮
9…齿
10…盖
37…触摸面板显示器
38…设定状态显示部
A…采血管准备装置
B…储料器设置部
C…打印及粘贴机构的设置部
D…输送带的设置部D
E…托盘载置部E
F…PC的单板计算机设置部
G…手插开口部
M…采血管储料器的模块

Claims (13)

1.一种采血管储料器,其特征在于,
具有在两端侧配设的带轮间架设且沿水平方向旋转驱动的环状的进给带、位于该进给带的往复的带彼此之间且沿着进给带配设的采血管保持构件,在去往侧的进给带的上端面与所述采血管保持构件的上端面之间载置采血管盖的对置的下端面,并且在通过了采血管保持构件的终端侧的位置设置使采血管在自重的作用下落下排出的排出部,
在采血管保持构件的终端侧配设第一限动件和二叉状的第二限动件,该第一限动件相对于最前面的采血管的盖前面进退自如,该第二限动件从上方相对于在最前面的第一位与第二位的采血管的盖彼此之间形成的间隙进退自如,所述第一限动件和第二限动件安装于在同一轴上枢轴支承的两个臂的前端侧,并且在各臂的后端侧连结螺线管,
所述采血管储料器为所述进给带、采血管保持构件、采血管的排出部、第一限动件及第二限动件、两个臂以及螺线管收纳于一个框体的模块方式。
2.一种采血管储料器,其特征在于,
设有:环状的进给带,其在两端侧配设的带轮间架设且沿水平方向旋转驱动;两根采血管支承轨道,其位于该进给带的往复的带彼此之间且位于比进给带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支承采血管盖的对置的下端面而将采血管悬挂支承,
去往侧的进给带的内侧的平坦面与悬挂支承在所述采血管支承轨道上的采血管的管主体的侧面抵接,在通过了采血管支承轨道的终端侧的位置设置使采血管在自重的作用下落下排出的排出部,在采血管支承轨道的终端侧配设第一限动件和二叉状的第二限动件,该第一限动件相对于最前面的采血管的盖前面进退自如,该第二限动件从上方相对于在最前面的第一位与第二位的采血管的盖彼此之间形成的间隙进退自如,所述第一限动件和第二限动件安装于在同一轴上枢轴支承的两个臂的前端侧,并且在各臂的后端侧连结螺线管,
所述采血管储料器为所述进给带、采血管支承轨道、采血管的排出部、第一限动件和第二限动件、两个臂以及螺线管收纳在一个框体内的模块方式。
3.一种采血管准备装置,其特征在于,
准备有多个采血管储料器,该多个采血管储料器具有在两端侧配设的带轮间架设且沿水平方向旋转驱动的环状的进给带、位于该进给带的往复的带彼此之间且沿着进给带配设的采血管保持构件,在去往侧的进给带的上端面与所述采血管保持构件的上端面之间载置采血管盖的对置的下端面,并且在通过了采血管保持构件的终端侧的位置设置使采血管在自重的作用下落下排出的排出部,在采血管保持构件的终端侧配设第一限动件和二叉状的第二限动件,该第一限动件相对于最前面的采血管的盖前面进退自如,该第二限动件从上方相对于在最前面的第一位与第二位的采血管的盖彼此之间形成的间隙进退自如,所述第一限动件和第二限动件安装于在同一轴上枢轴支承的两个臂的前端侧,并且在各臂的后端侧连结螺线管,所述的进给带、采血管保持构件、采血管的排出部、第一限动件及第二限动件、两个臂以及螺线管收纳于一个作为框体的模块,
该多个采血管储料器以模块方式装拆自如地收纳于多个并行设置的分道中,在各采血管储料器的涉及排出部的区域的排出部的下方配设输送带,在该输送带的终端侧设置标签的打印及粘贴机构,在该打印及粘贴机构的排出部附近设置采血管收纳用的托盘载置部。
4.一种采血管准备装置,其特征在于,
设有:环状的进给带,其在两端侧配设的带轮间架设且沿水平方向旋转驱动;两根采血管支承轨道,其位于该进给带的往复的带彼此之间且位于比进给带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支承采血管盖的对置的下端面而将采血管悬挂支承,
去往侧的进给带的内侧的平坦面与悬挂支承在所述采血管支承轨道上的采血管的管主体的侧面抵接,在采血管支承轨道的终端侧设置使采血管在自重的作用下落下排出的排出部,在该排出部的下方配设采血管的输送带,在该输送带的终端侧设置标签的打印及粘贴机构,在该打印及粘贴机构的排出部附近设置采血管收纳用的托盘载置部。
5.一种采血管准备装置,其特征在于,
准备有多个采血管储料器,该多个采血管储料器设有:环状的进给带,其在两端侧配设的带轮间架设且沿水平方向旋转驱动;两根采血管支承轨道,其位于该进给带的往复的带彼此之间且位于比进给带的上端靠上方的位置,支承采血管盖的对置的下端面而将采血管悬挂支承,
去往侧的进给带的内侧的平坦面与悬挂支承在所述采血管支承轨道上的采血管的管主体的侧面抵接,在通过了采血管支承轨道的终端侧的位置设置使采血管在自重的作用下落下排出的排出部,在采血管支承轨道的终端侧配设第一限动件和二叉状的第二限动件,该第一限动件相对于最前面的采血管的盖前面进退自如,该第二限动件从上方相对于在最前面的第一位与第二位的采血管的盖彼此之间形成的间隙进退自如,所述第一限动件和第二限动件安装于在同一轴上枢轴支承的两个臂的前端侧,并且在各臂的后端侧连结螺线管,所述进给带、支承轨道、采血管的排出部、第一限动件和第二限动件、两个臂以及螺线管收纳在一个作为框体的模块中,
该多个采血管储料器以模块方式装拆自如地收纳于多个并行设置的分道中,在各采血管储料器的涉及排出部的区域的排出部的下方配设输送带,在该输送带的终端侧设置标签的打印及粘贴机构,在该打印及粘贴机构的排出部附近设置采血管收纳用的托盘载置部。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采血管准备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托盘载置部配设有对托盘的有无进行检测的传感器,在对一个患者将采血管向托盘收容后,对下一患者的采血管进行收容时,一旦检测到取出托盘的情况后,只要在没有检测到另一托盘的情况下就不起动各部分的动作。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采血管准备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位于输送带的最上游侧位置的采血管储料器的排出部的附近形成有能够通过手工作业将采血管插入到所述输送带上的开口部。
8.根据权利要求3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采血管准备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打印及粘贴机构的附近且面向托盘载置部的位置内置有其他用途的另置打印机。
9.根据权利要求3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采血管准备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采血管准备装置主体中内置有能够与上位计算机通信且设有各种用户接口的单板计算机。
10.根据权利要求3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采血管准备装置,其特征在于,
打印及粘贴机构作为打印机单元而滑动自如地安装于采血管准备装置主体,且能够将打印机单元从采血管准备装置主体抽出而更换为市场出售品进行搭载。
11.根据权利要求3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采血管准备装置,其特征在于,
采血管准备装置的起动用的开关通过遥控进行接通、断开控制。
12.根据权利要求3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采血管准备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装置主体的外表面设有用于显示该采血管准备装置的设定状态及与各操作开关连动而显示设定变更引导的设定状态显示部。
13.根据权利要求3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采血管准备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采血管准备装置具有内置或外部连接的CPU,在该CPU中安装有用于控制采血管准备装置的软件程序,在装置主体的外表面设有兼用作所述CPU的输入部及监视器的触摸面板显示器。
CN200980159821.7A 2009-06-24 2009-11-18 采血管储料器及采血管准备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601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67245 2009-06-24
JP2009167245A JP5399797B2 (ja) 2009-06-24 2009-06-24 採血管ストッカー及び採血管準備装置
JP2009-207765 2009-09-09
JP2009207765A JP5503230B2 (ja) 2009-09-09 2009-09-09 採血管準備装置
JP2009251674A JP5448230B2 (ja) 2009-11-02 2009-11-02 採血管ストッカー及び採血管準備装置
JP2009-251674 2009-11-02
PCT/JP2009/006204 WO2010150328A1 (ja) 2009-06-24 2009-11-18 採血管ストッカー及び採血管準備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460179A true CN102460179A (zh) 2012-05-16
CN102460179B CN102460179B (zh) 2014-07-16

Family

ID=4338612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59821.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460179B (zh) 2009-06-24 2009-11-18 采血管储料器及采血管准备装置
CN20108002597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03105B (zh) 2009-06-24 2010-06-14 采血管储料器及采血管准备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2597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803105B (zh) 2009-06-24 2010-06-14 采血管储料器及采血管准备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20110173927A1 (zh)
EP (2) EP2352034A4 (zh)
KR (2) KR101550247B1 (zh)
CN (2) CN102460179B (zh)
TW (1) TWI480212B (zh)
WO (2) WO2010150328A1 (zh)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32717A (zh) * 2013-01-18 2014-07-23 白杰 一种多通道弹夹式全自动采血方法及设备
CN104603013A (zh) * 2013-07-17 2015-05-06 科技医疗株式会社 采血管自动准备装置
CN104665843A (zh) * 2013-11-26 2015-06-03 湖南千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采血管自动选管方法及设备
CN104668015A (zh) * 2015-01-30 2015-06-03 上海创司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采血管理系统所用的分体式试管架
CN105372094A (zh) * 2015-11-20 2016-03-02 秦学军 一种医学检验取样装置
CN106966006A (zh) * 2017-04-24 2017-07-21 珠海倍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采血管条码信息处理机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248972A (zh) * 2018-01-10 2018-07-06 长沙修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反应管标签打印、传送及粘贴方法
CN108657779A (zh) * 2018-05-30 2018-10-16 合肥妙思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采血管信息标注及多点采血窗口到位传送系统
CN108792118A (zh) * 2018-08-01 2018-11-13 成都普什医药塑料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输送机构和采血管贴标装置
CN110403401A (zh) * 2019-08-16 2019-11-05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一种多规格堆积采血管单根有序出管装置
CN110498254A (zh) * 2019-07-16 2019-11-26 苏州翌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转轮式采血管准备装置
CN110498252A (zh) * 2019-07-17 2019-11-26 苏州翌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采血管采血前自动准备装置
CN111115195A (zh) * 2019-12-30 2020-05-08 广州创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导直装置及分拣上架机
CN112705290A (zh) * 2020-12-30 2021-04-27 四川省肿瘤医院 一种盘绕型试管架
CN113173307A (zh) * 2021-04-29 2021-07-27 宿州市同科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dsp高性能全自动圆盘式输送贴管机
CN114572501A (zh) * 2022-04-18 2022-06-03 四川沃文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医院采血检验过程中的备管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092378A (ko) * 2011-11-07 2014-07-23 베크만 컬터, 인코포레이티드 샘플을 처리하기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AU2015255173B2 (en) * 2012-01-17 2017-06-29 Inpeco SA Traceable labeling apparatus for containers of biological products
ITMI20120044A1 (it) * 2012-01-17 2013-07-18 Inpeco Ip Ltd Apparato di etichettatura tracciabile di contenitori di prodotti biologici.
JP5905095B2 (ja) * 2012-07-10 2016-04-20 佐藤 満 ダブルデッキ型チューブディスペンサー
TWI468692B (zh) * 2013-12-10 2015-01-11 Metal Ind Res & Dev Ct 檢驗試管整備裝置
US9315286B2 (en) * 2014-05-22 2016-04-19 Milad A. Hanna Test tube labeling assembly
KR101634327B1 (ko) 2014-12-17 2016-06-29 (주)중앙에프에이 채혈관 자동 준비장치
EP3093071A1 (en) * 2015-05-11 2016-11-16 Roche Diagniostics GmbH Test tube carrier
CN105012019A (zh) * 2015-07-10 2015-11-04 朱建军 一种改良采血操作台
CN105235961A (zh) * 2015-09-16 2016-01-13 上海创司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带缓冲的采血管存储抓取装置
KR101746071B1 (ko) * 2015-10-21 2017-06-21 에너지움 주식회사 시험관 공급 장치 및 이를 이용한 라벨 부착 시스템
JP6719901B2 (ja) 2015-12-28 2020-07-08 あおい精機株式会社 検体処理装置
CN106443034B (zh) * 2016-08-31 2019-06-18 武汉明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全自动免疫定量分析仪
KR101796898B1 (ko) * 2017-06-21 2017-11-13 주식회사 크레도웨이 라벨기용 채혈관 자동 공급장치
CN107555113A (zh) * 2017-09-21 2018-01-09 南京师范大学 一种医用采血管抓举装置
KR102092886B1 (ko) * 2017-11-29 2020-03-24 주식회사 와이즈메디텍 수직방향 채혈관 라벨링 처리장치
KR102092887B1 (ko) * 2017-12-04 2020-03-24 주식회사 와이즈메디텍 채혈관 라벨지 정렬 및 처리장치
JP6827158B2 (ja) * 2018-03-30 2021-02-10 株式会社テクノメデイカ 採血管自動準備装置
JP7157711B2 (ja) * 2019-07-19 2022-10-20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 採血装置
CN111281346B (zh) * 2020-03-04 2024-05-03 河北工业大学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智能静脉采血定位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97025A (en) * 1994-02-22 1995-03-14 National Superior Vending, Inc. Product dispensing and storage device
JP2000162215A (ja) * 1998-11-30 2000-06-16 Ids:Kk 検体処理管体およびその搬送システム
EP1559663A1 (de) * 2004-01-28 2005-08-03 Ferag AG Verfahren und Fördervorrichtung zur Förderung von mit einem Kragen versehenen Gegenständ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IT976523B (it) * 1973-01-29 1974-09-10 Cioni E Attrezzatura di avanzamento per macchine di manipolazione delle fia le od altro
US5838575A (en) * 1995-12-14 1998-11-17 Rx Excell Inc. System for dispensing drugs
US7168366B2 (en) * 1998-04-03 2007-01-30 Louviere Kent A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mprinting a vial
US6343690B1 (en) * 1999-10-18 2002-02-05 Coulter International Corp. Specimen carrier for automated transport system and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dentifying same
FI116487B (fi) * 1999-11-15 2005-11-30 Thermo Electron Oy Sovitelma ja menetelmä näyteputkien käsittelemiseksi laboratoriossa
US6293387B1 (en) * 2000-02-17 2001-09-25 Hugh H. Forster Carrier, carrier orientation and conveying structure, carrier line system assembly, and carrier process
JP3572543B2 (ja) * 2000-10-03 2004-10-06 株式会社アステック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採血管準備装置
US6597969B2 (en) * 2001-06-22 2003-07-22 Shlomo Greenwald Hospital drug distribution system
US6742246B2 (en) * 2002-01-23 2004-06-01 Safety Syringes, Inc. Systems for assembling injection devices
CA2489804C (en) * 2002-06-19 2008-03-25 Medical Instill Technologies, Inc. Sterile filling machine having needle filling station within e-beam chamber
JP4484472B2 (ja) 2003-08-25 2010-06-16 株式会社テクノメデイカ 採血管自動準備システム
JP4484473B2 (ja) * 2003-08-25 2010-06-16 株式会社テクノメデイカ 採血管準備装置
NL1025141C2 (nl) * 2003-12-29 2005-07-04 Hendriks Van De Weem Engineeri Inrichting voor het afgeven van gimmicks aan een hoofdtransporteur van een transportlijn.
JP2006021854A (ja) 2004-07-06 2006-01-26 Nihon Yamamura Glass Co Ltd 樹脂ボトル類の搬送装置
FR2882736B1 (fr) * 2005-03-02 2008-11-07 Sidel Sas Dispositif de convoyage de recipients tels que des preformes
JP4209420B2 (ja) 2005-11-28 2009-01-14 株式会社吉野工業所 ボトル吊り下げ水平搬送装置
JP2008058202A (ja) * 2006-08-31 2008-03-13 Ids Co Ltd 検体搬送システム
ITMI20072254A1 (it) * 2007-11-30 2009-06-01 Dachi S R L "impianto di identificazione, trasporto ed indirizzamento automatico di campioni di materiale biologico"
JP4356096B1 (ja) * 2008-08-29 2009-11-04 満 佐藤 ハンガータイプの試験管ストッカー及び試験管準備装置
FR2940254B1 (fr) * 2008-12-22 2013-04-26 Joel Vazeille Convoyeur pour flacons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97025A (en) * 1994-02-22 1995-03-14 National Superior Vending, Inc. Product dispensing and storage device
JP2000162215A (ja) * 1998-11-30 2000-06-16 Ids:Kk 検体処理管体およびその搬送システム
EP1559663A1 (de) * 2004-01-28 2005-08-03 Ferag AG Verfahren und Fördervorrichtung zur Förderung von mit einem Kragen versehenen Gegenständen

Cited B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932717A (zh) * 2013-01-18 2014-07-23 白杰 一种多通道弹夹式全自动采血方法及设备
CN104603013B (zh) * 2013-07-17 2017-11-03 科技医疗株式会社 采血管自动准备装置
CN104603013A (zh) * 2013-07-17 2015-05-06 科技医疗株式会社 采血管自动准备装置
CN104665843A (zh) * 2013-11-26 2015-06-03 湖南千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一种采血管自动选管方法及设备
CN104668015A (zh) * 2015-01-30 2015-06-03 上海创司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采血管理系统所用的分体式试管架
CN105372094A (zh) * 2015-11-20 2016-03-02 秦学军 一种医学检验取样装置
CN106966006A (zh) * 2017-04-24 2017-07-21 珠海倍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采血管条码信息处理机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8248972A (zh) * 2018-01-10 2018-07-06 长沙修恒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反应管标签打印、传送及粘贴方法
CN108657779A (zh) * 2018-05-30 2018-10-16 合肥妙思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采血管信息标注及多点采血窗口到位传送系统
CN108657779B (zh) * 2018-05-30 2023-08-04 合肥妙思智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采血管信息标注及多点采血窗口到位传送系统
CN108792118A (zh) * 2018-08-01 2018-11-13 成都普什医药塑料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输送机构和采血管贴标装置
CN110498254B (zh) * 2019-07-16 2020-11-17 苏州翌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转轮式采血管准备装置
CN110498254A (zh) * 2019-07-16 2019-11-26 苏州翌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转轮式采血管准备装置
CN110498252A (zh) * 2019-07-17 2019-11-26 苏州翌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采血管采血前自动准备装置
CN110403401A (zh) * 2019-08-16 2019-11-05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一种多规格堆积采血管单根有序出管装置
CN110403401B (zh) * 2019-08-16 2024-04-26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 一种多规格堆积采血管单根有序出管装置
CN111115195A (zh) * 2019-12-30 2020-05-08 广州创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导直装置及分拣上架机
CN112705290A (zh) * 2020-12-30 2021-04-27 四川省肿瘤医院 一种盘绕型试管架
CN113173307A (zh) * 2021-04-29 2021-07-27 宿州市同科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dsp高性能全自动圆盘式输送贴管机
CN114572501A (zh) * 2022-04-18 2022-06-03 四川沃文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医院采血检验过程中的备管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47195A1 (en) 2012-05-02
KR20120027377A (ko) 2012-03-21
US20110173927A1 (en) 2011-07-21
US20120074162A1 (en) 2012-03-29
CN102460179B (zh) 2014-07-16
KR101550247B1 (ko) 2015-09-04
EP2352034A1 (en) 2011-08-03
EP2447195A4 (en) 2013-02-27
EP2352034A4 (en) 2013-02-27
TWI480212B (zh) 2015-04-11
WO2010150328A1 (ja) 2010-12-29
CN102803105A (zh) 2012-11-28
KR20120027376A (ko) 2012-03-21
TW201107212A (en) 2011-03-01
CN102803105B (zh) 2014-10-01
WO2010150479A1 (ja) 2010-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60179B (zh) 采血管储料器及采血管准备装置
JP5905095B2 (ja) ダブルデッキ型チューブディスペンサー
JP6172863B2 (ja) 採血管自動準備装置
EP0199201A2 (en) Thermal label printer
CN102320397A (zh) 血样分样自动贴标装置
JP5448230B2 (ja) 採血管ストッカー及び採血管準備装置
CN210955343U (zh) 自动售药机及自动售药机系统
EP0819470B1 (en) Automatic bar code label applying apparatus for test tubes
JP5399797B2 (ja) 採血管ストッカー及び採血管準備装置
JP4662193B1 (ja) 採血管ストッカー及び採血管準備装置
JP2008120404A (ja) チューブディスペンサー
CN106976617A (zh) 一种用于采血管条码信息处理机的条码打印卷贴机构
JP5503230B2 (ja) 採血管準備装置
CN216154226U (zh) 新型迷你智能采血贴标设备
CN210199891U (zh) 一种药品自动售货机
CN210442882U (zh) 一种药品自动售货机
JP2013140060A (ja) バケット式チューブディスペンサー
JP2017151777A (ja) 収納票処理装置
CN216402076U (zh) 新型智能采血贴标设备
CN210348608U (zh) 清分扎把、印刷一体处理机
JP2013139314A (ja) 採血管ストッカー装置及び縦型チューブディスペンサー
CN213876925U (zh) 储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16

Termination date: 2016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