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371758B - 喷墨记录方法、油墨组及记录物 - Google Patents

喷墨记录方法、油墨组及记录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371758B
CN102371758B CN201110223550.6A CN201110223550A CN102371758B CN 102371758 B CN102371758 B CN 102371758B CN 201110223550 A CN201110223550 A CN 201110223550A CN 102371758 B CN102371758 B CN 10237175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k
basalis
jet recording
recording method
bright proper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22355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371758A (zh
Inventor
加贺田尚义
佐野强
小松英彦
小池直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8010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0362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8010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70362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37175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7175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37175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371758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0011Pre-treatment or treatment during printing of the recording material, e.g. heating, irradi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0011Pre-treatment or treatment during printing of the recording material, e.g. heating, irradiating
    • B41M5/0017Application of ink-fixing material, e.g. mordant, precipitating agent, on the substrate prior to printing, e.g. by ink-jet printing, coating or spray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0023Digital printing method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ks us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0041Digital printing on surfaces other than ordinary paper
    • B41M5/0047Digital printing on surfaces other than ordinary paper by ink-jet prin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0041Digital printing on surfaces other than ordinary paper
    • B41M5/0064Digital printing on surfaces other than ordinary paper on plastics, horn, rubber, or other organic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30Inkjet printing inks
    • C09D11/32Inkjet printing inks characterised by colouring agents
    • C09D11/322Pigment ink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1/00Inks
    • C09D11/54Inks based on two liquids, one liquid being the ink, the other liquid being a reaction solution, a fixer or a treatment solution for the ink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s And Recording Media Thereof (AREA)
  • Inks, Pencil-Leads, Or Cray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喷墨记录方法、油墨组及记录物,该喷墨记录方法的特征在于,是通过喷墨法将光亮性颜料分散于水中而成的光亮性油墨喷到油墨非吸收性或低吸收性的记录介质上的喷墨记录方法,具有以下工序:对上述记录介质上的至少喷出上述光亮性油墨的部位,赋予在分散介质中分散或溶解了树脂成分而成的基底油墨,形成基底层的基底层形成工序;以及将上述光亮性油墨喷到上述基底层上的光亮性油墨记录工序。

Description

喷墨记录方法、油墨组及记录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喷墨记录方法、油墨组及记录物。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记录面上形成具有光亮性图像的记录物的需求不断高涨。作为形成具有光亮性的图像的方法,以往已知例如准备具有平坦性高的记录面的记录介质,在其上压合金属箔进行记录的压箔记录法;对记录面平滑的塑料膜真空蒸镀金属等的方法;和在记录介质上涂布光亮性颜料油墨,进而进行加压加工的方法等。
另外,已知通过喷墨法喷出具有光亮性颜料的油墨(以下,称为光亮性油墨)进行记录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但是,对于金属和玻璃等非吸收性材料或吸收性非常低的材料,如果不设置油墨接收层,在油墨干燥前溶剂等发生对流而失去光亮性颜料的表面平滑性,因此产生光泽变差的问题等。另外,对于非吸收性材料或吸收性非常低的记录介质,光亮性颜料与记录介质的密合性不足,存在不能获得良好的耐摩擦性(对摩擦的耐久性)的问题。
另外,在普通纸这样的表面平滑性不足的记录介质的情况下,即使通过喷墨来记录光亮性颜料,也由于没有平滑地配置光亮性颜料,因此光发生漫反射而难以获得良好的光亮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7471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即使在油墨非吸收性或低吸收性的记录介质上也能够记录(形成)具有优良的光亮性且具有优良的耐摩擦性(对摩擦的耐久性)的图像的喷墨记录方法、油墨组,此外,提供记录有具有优良的光亮性且具有优良的耐摩擦性的图像的记录物。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即使在平滑性低的记录介质上也能够记录(形成)具有优良的光亮性的图像的喷墨记录方法、油墨组,此外,提供记录有具有优良的光亮性的图像的记录物。
这样的目的通过下述的本发明实现。
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是通过喷墨法在油墨非吸收性或低吸收性的记录介质或者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20μm以上的记录介质上记录分散有光亮性颜料的水系光亮性油墨的喷墨记录方法,具有以下工序:对上述记录介质的至少记录上述水系光亮性油墨的部位,赋予在分散介质中分散或溶解了树脂成分而成的基底油墨,形成基底层的基底层形成工序;以及在上述基底层上记录上述水系光亮性油墨的光亮性油墨记录工序。由此,可以提供能够记录(形成)具有优良的光亮性且具有优良的耐摩擦性(对摩擦的耐久性)的图像的喷墨记录方法。
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方法中,上述记录介质优选是不具有油墨接收层的记录介质或涂布纸。
即使是这样的记录介质,也可以记录(形成)具有优良的光亮性且具有优良的耐摩擦性(对摩擦的耐久性)的图像。
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方法中,优选在上述基底层形成工序中,包含使上述基底层干燥的干燥工序。
由此,可以形成具有更优良的耐摩擦性的记录物。
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方法中,优选上述干燥工序中的干燥温度为30℃以上120℃以下。
由此,可以高效地形成具有优良的耐摩擦性的记录物。
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方法中,优选上述基底层的60°光泽度在20以上。
由此,可以形成具有优良的光亮性且具有更优良的耐摩擦性的图像。
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方法中,优选上述树脂成分是选自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聚氨酯中的至少1种。
由此,可以形成具有更优良的光亮性且具有更优良的耐摩擦性的图像。
优选上述基底层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在20μm以下。
由此,可以形成具有优良的光亮性且具有更优良的耐摩擦性的图像。
本发明的油墨组,其特征在于,在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方法中使用,具有上述光亮性油墨和上述基底油墨。
由此,可以提供能够记录(形成)具有优良的光亮性且具有优良的耐摩擦性的图像。
本发明的记录物,其特征在于,通过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方法记录而得到。
由此,可以提供记录有具有优良的光亮性且具有优良的耐摩擦性的图像的记录物。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喷墨装置的简要构成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基底层的60°光泽度和光亮性油墨层的60°光泽度之间的关系的曲线图。
符号说明
1...喷墨式打印机(打印机)2...支架3...平板4...记录介质运送马达5...导引部件6...滑架7...同步带8...滑架马达9...喷头10...墨盒P...记录介质(用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
<喷墨装置>
在说明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方法之前,首先对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方法中应用的喷墨装置(液滴喷出装置)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装置的简要构成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作为记录装置的喷墨式打印机1(以下,称为打印机1)具有支架2。支架2上设有平板3,在平板3上通过记录介质输送马达4的驱动来输送用纸P。另外,在支架2上,与平板3的长边方向平行地设有棒状导引部件5。
滑架6以能够沿导引部件5的轴线方向往复移动的方式被导引部件5支撑。滑架6介由设于支架2内的同步带7与滑架马达8连接。此外,滑架6通过滑架马达8的驱动而沿导引部件5往复移动。
滑架6设有喷头9,并且可装卸地配置有用于对喷头9供给作为液体的油墨的墨盒10。墨盒10内的油墨通过喷头9所具备的未图示的压电元件的驱动,由墨盒10向喷头9供给,从形成于喷头9的喷嘴形成面的多个喷嘴,对输送至平板3上的记录介质P喷出。由此,能够制造记录物。
作为喷出方法,可以是热喷墨(BubbleJet(“BubbleJet”为注册商标))方式。另外,可以任意使用以往公知的方法。
<喷墨记录方法>
(1)关于吸收性
下面,对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方法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方法是使用如上所述的喷墨装置,将在水中分散光亮性颜料而成的光亮性油墨喷到在油墨非吸收性或低吸收性的记录介质或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20μm以上的记录介质上,制造记录物的方法。
具体地,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方法具有以下工序:使用如上所述的喷墨装置,将在分散介质中分散或溶解了树脂成分而成的基底油墨喷到在记录介质上的喷出光亮性油墨的部位,形成由树脂成分构成的基底层的基底层形成工序;使该形成的基底层干燥的干燥工序;以及使用喷墨装置将光亮性油墨喷到干燥的基底层上,得到记录物的光亮性油墨记录工序。
此外,本说明书中,所谓“油墨非吸收性或低吸收性的记录介质”,是指不具有油墨接收层或者缺乏油墨接收层的记录介质。更定量性而言,所谓油墨非吸收性和低吸收性的记录介质,表示在布里斯托(Bristow)法中,记录面从开始接触至30msec1/2的吸水量为10mL/m2以下的记录介质。该Bristow法是作为短时间内的液体吸收量的测定方法最为普及的方法,在日本纸浆技术协会(JAPANTAPPI)中也采用。试验方法的详细内容如“JAPANTAPPI纸浆试验方法2000年版”的标准No.51“纸和板纸-液体吸收性试验方法-Bristow法”中所述。
(2)油墨非吸收性记录介质
作为油墨非吸收性记录介质,可举出例如在未进行喷墨记录用表面处理(即,不具有油墨接收层)的塑料膜、纸等基材上涂布有塑料的介质或粘接有塑料膜的介质等。作为这里所述的塑料,可举出聚氯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聚苯乙烯、聚氨酯、聚乙烯、聚丙烯等。
(3)油墨低吸收性记录介质
作为油墨低吸收性记录介质,可举出涂布纸,可举出微涂布纸、美术纸、涂料纸、亚光纸、铸涂纸等记录本纸(印刷本纸)等。
涂布纸是在表面涂布涂料而提高了美感、平滑性的纸。涂料是将淀粉等粘接剂与滑石、叶蜡石、粘土(高岭土)、氧化钛、碳酸镁、碳酸钙等颜料混合而成的。涂料在纸的制造工序中使用称为涂布机的机器进行涂布。涂布机有与抄纸机直接连接而使抄纸、涂布成为1个工序的机上式,以及作为与抄纸另行进行的工序的机下式。主要用于记录,在经济产业省的“生产动态统计分类”中分类为印刷用涂布纸。
所谓微涂布纸,是指涂料的涂布量为12g/m2以下的记录用纸。所谓美术纸,是指在高级记录用纸(高级纸,化学浆使用率100%的纸)上涂布有涂布量为40g/m2左右的涂料的记录用纸。所谓涂料纸,是指涂布有涂布量为20g/m2~40g/m2左右的涂料的记录用纸。所谓铸涂纸,是指采用称为流延鼓的机械对美术纸、涂料纸的表面施加压力而精加工成进一步提高光泽、记录效果的记录用纸。此外,在本说明书中,所谓涂布量,是记录用纸两面的涂布值的合计值。
(4)关于表面粗糙度
另外,在本发明中,记录介质优选喷出水系光亮性油墨的面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20μm以上,更优选20μm以上100μm以下。
此外,算术平均粗糙度(Ra)可以使用例如表面粗糙度计、光干涉型显微镜进行测定,作为具体的表面粗糙度测定装置,有高低差、表面粗糙度、细微形状测定装置P-15(KLA-Tencor公司制)等。
作为上述具有粗糙面的记录介质,可举出例如高级纸“55PW8R”,XeroxP(FujiXerox公司制;算术平均粗糙度Ra=29.2μm),平坦设计纸黑色纸(plain·designpaperblackpaper)(Tochiman(株)公司制;算术平均粗糙度Ra=30.2μm)和特级纸(精工爱普生公司制;Ra=36.6μm),B槽级瓦楞纸板(Rengo公司制;算术平均粗糙度Ra=39.9μm)等。
以下,对各工序详细地进行说明。
<基底层形成工序>
基底层形成工序是对记录介质赋予后述详述的基底油墨,形成基底层的工序。
在以往的喷墨记录方法中,对于油墨非吸收性或吸收性非常低的记录介质而言如果不设置油墨接收层,在进行油墨干燥前溶剂等发生对流而失去光亮性颜料的表面平滑性,因此产生光泽变差的问题等。另外,对于油墨非吸收性或吸收性非常低的记录介质而言,光亮性颜料与记录介质的密合性不足,存在无法得到良好的耐摩擦性(对摩擦的耐久性)的问题。另外,在以往的喷墨记录方法中,在普通纸这样的表面平滑性不足的记录介质的情况下,即使通过喷墨记录光亮性颜料,也由于没有平滑地配置光亮性颜料,因此光发生漫反射而难以获得良好的光亮性。
与此相对,本发明中,具有以下特征:在油墨非吸收性或低吸收性的记录介质或者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20μm以上的记录介质上的、至少赋予光亮性油墨的部位,使用基底油墨形成基底层,在该基底层上赋予光亮性油墨。通过具有这样的特征,基底层作为油墨接收层发挥功能,光亮性油墨中的水浸透至基底层,由此可以在记录介质的表面使光亮性颜料平坦地取向。其结果是,光亮性颜料平滑地排列,可以发挥高光泽(光亮性)。另外,通过形成基底层,由光亮性油墨形成的图像对上述记录介质的密合性提高,可以使得到的记录物的耐摩擦性(对摩擦的耐久性)特别优良。
本实施方式中,基底油墨的赋予使用如上所述的喷墨装置进行。由此,可以在任意位置形成基底层。另外,可以在赋予光亮性油墨的部位选择性地形成基底层,可以减少基底油墨的使用量,经济上也优异。此外,用于形成基底层的基底油墨的后述的占空比没有特别限制,优选100%以上,更优选300%以上。由此,可以得到优良的光亮性(光泽)和耐摩擦性。
基底层的平均膜厚优选为0.1μm以上30μm以下,更优选1μm以上15μm以下。由此,可以形成具有更优良的光亮性的图像。
此外,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基底油墨的赋予方法,对于使用喷墨装置的方法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此,可以选择公知的技术。例如,可以使用棒涂机、刮刀涂布机、辊涂机、喷涂机、狭缝涂布机等以往以来使用的类似涂布机进行赋予。模拟涂布机的情况下,在基底油墨粘度的限制范围广、能够以高速进行涂布的方面优异。作为模拟涂布机的市售品,例如有Khandcoater(松尾产业公司制)、barcoater(第一理化公司制)、Capilary_Coater小型基板&小容量型(HIRANOTECSEED公司制)、No579barcoater(株式会社安田精机制作所制)等。
另外,基底油墨层的表面粗糙度与基底油墨层的光泽度具有密切的关系。另外,基底油墨层的光泽度与光亮性油墨层的光泽度也如后述的图2所示具有密切的关系。本申请发明的基底油墨中含有的优选树脂的折射率范围(1.4~1.6)中,基底油墨层的60°光泽度优选为20以上,更优选45以上,进一步优选70以上,进而优选90以上。这里,对于基底油墨层的60°光泽度,可以使用市售的光泽度计进行测定,前述的基底油墨层的60°光泽度是使用光泽度计(MINOLTAMULTIGLOSS268)以转向角60°进行测定而得的值。
<干燥工序>
基底层形成工序中可以包含干燥工序。干燥工序为将如上所述形成的基底层通过加热机构进行加热,使之干燥。通过具有这样的工序,可以使基底层作为油墨接收层的功能更优良,可以进一步提高形成的图像对记录介质的密合性。其结果是,可以形成具有更优良的耐摩擦性的记录物。另外,通过进一步提高基底层作为油墨接收层的功能,可以使光亮性颜料更平滑地排列,可以发挥更高的光泽(光亮性)。
所谓基底层形成工序中包含干燥工序,是指在基底层形成中一并进行干燥工序的情况(还包括在光亮性油墨记录工序中也进行干燥工序的情况),或者在结束基底形成后进行干燥工序的情况。也就是说,在该情况下,加入了干燥工序的一体化工序成为基底层形成工序。
作为加热机构,可以将平板3加热作为加热器发挥功能,也可以通过热线等以放射热进行加热,还可以在装置内设置吹送热风的机构由此进行加热。另外,可以使用其他公知的加热机构。
此外,干燥工序在初期能够有效维持基底层的平滑的面的形状,但未必一定设置。另外,用于维持基底层形状的方法可以是使用活性能量线的基底油墨的固化方法。作为活性能量线,只要通过其的照射能够赋予可以由聚合引发剂产生引发种的能量就没有特别限制,广泛包含α射线、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线、电子射线等。其中,从固化灵敏度和装置的获得容易性的观点出发,作为活性能量线,优选紫外线和电子射线,特别优选紫外线。
加热温度(干燥温度)可以根据上述的记录介质的耐热性等适当决定,优选30℃以上120℃以下,更优选40℃以上80℃以下。由此,可以提高基底油墨的干燥速度。其结果,可以高效地形成具有优良的耐摩擦性的记录物。
<光亮性油墨记录工序>
本工序中,使用上述的喷墨装置,将光亮性油墨的液滴喷到基底层上,使其附着于记录介质,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由此,可以得到记录物(本发明的记录物)。
图像的膜厚优选0.02~10μm,更优选0.05~5μm。光亮性层的膜厚小于0.02μm时,有时记录面无法得到光亮性。
本工序例如可以在室温下进行,进而也可以在高温下进行。在高温下进行时,可以提高光亮性油墨中含有溶剂时的干燥速度。在高温下进行时的温度优选为30℃以上120℃以下,更优选40℃以上80℃以下。
此外,记录方法也可以具有包含干燥工序的第1基底层形成工序和不包含干燥工序的第2基底层形成工序。由此,可以在希望得到具有高光泽(光亮性)的记录物时以第1基底层形成工序来形成基底层,然后进行记录,在希望得到具有光泽稍被抑制的记录物时以第2基底层形成工序来形成基底层,然后进行记录,从而能够呈现更广泛范围的光泽。另外,在希望得到具有高光泽的区域和具有光泽稍被抑制的区域的记录介质时,通过设置部分加热的干燥工序(例如,局部吹送热风,将平板局部加热等),从而可以得到具有目标光泽的记录物。另外,通过对希望光泽稍被抑制的区域以光亮性油墨进行记录(利用第2基底层形成工序),然后进入干燥工序,再次以光亮性油墨对希望得到高光泽的区域进行记录(利用第1基底层形成工序),从而可以得到具有目标光泽的记录物。即,这时,最初进行的基底层形成工序相当于第2基底层形成工序,最初进行的基底形成工序和在通过光亮性油墨进行记录后进行的干燥工序的组合相当于第1基底层形成工序。
<油墨组>
下面,对上述的喷墨记录方法中适用的油墨组进行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喷墨记录用的油墨组是使用喷墨记录装置对如上所述的油墨非吸收性或低吸收性的记录介质记录具有光亮性的图像时使用的油墨组,至少具备基底油墨和光亮性油墨。
此外,可以将上述各油墨分别单独制成油墨组或制成具有多个上述各油墨的油墨组,还可以制成具有进一步包含一个或多个其他油墨的油墨的油墨组。作为油墨组中可以具有的其他油墨,可举出青色、品红色、黄色、浅青色、浅品红色、深黄色、红色、绿色、蓝色、橙色、紫色等彩色油墨、黑色油墨、浅黑色油墨等。
<基底油墨>
本实施方式的基底油墨含有水溶性树脂溶剂(分散介质)和作为树脂成分的与上述水溶性树脂溶剂相溶的树脂。所谓相溶,是指在上述水溶性树脂溶剂中混合树脂则溶解或者粒子膨润的组合。此外,在本发明中,基底油墨可以是水系油墨(含水量为50%以上)、非水系(含水量小于50%)的油墨中的任一者。以下,以水系油墨的情况为具体例对各成分进行说明。
(1)水
水是水系油墨的主要介质,为了尽量减少离子性杂质,优选的水可以使用离子交换水、超滤水、反渗透水、蒸馏水等纯水或超纯水。另外,使用通过照射紫外线或添加过氧化氢等而灭菌的水,在长期保存颜料分散液和使用其的水系油墨时可以防止产生霉菌、细菌,因此是优选的。
(2)水溶性树脂溶剂
水溶性树脂溶剂选自与同时添加于基底油墨的树脂相溶的水溶性溶剂。根据所使用的树脂的不同存在最合适的组合,优选例如水溶性的杂环式化合物、水溶性的烷撑二醇烷基醚等。优选N-甲基-2-吡咯烷酮、N-乙基-2-吡咯烷酮、N-乙烯基-2-吡咯烷酮和2-吡咯烷酮等吡咯烷酮类;γ-丁内酯等内酯类;二甲基亚砜等亚砜类;ε-己内酰胺等内酰胺类;乳酸甲酯、乳酸乙酯、乳酸异丙酯和乳酸丁酯等酯类;乙二醇单甲基醚、乙二醇二甲基醚、乙二醇单甲基醚乙酸酯、二甘醇单甲基醚、二甘醇二甲基醚、二甘醇乙基甲基醚、二甘醇二乙基醚、二甘醇异丙基醚、丙二醇单甲基醚、丙二醇二甲基醚、二丙二醇单甲基醚、二丙二醇二甲基醚和二丙二醇单丙基醚等氧烷撑二醇醚类;1,4-二烷等环式醚类。尤其是从基底油墨的保存稳定性、充分的干燥速度和促进基底层皮膜化的观点出发,特别优选吡咯烷酮类、丙二醇单甲基醚、二丙二醇单甲基醚、二丙二醇单丙基醚等烷撑二醇单烷基醚类。
水溶性树脂溶剂添加量相对于基底油墨的总量优选为1.0质量%以上20.0质量%以下,更优选2.0质量%以上15.0质量%以下。水溶性树脂溶剂添加量小于上述下限值时,根据树脂成分种类的不同,有时对基底油墨中的树脂和基底形成蜡的皮膜形成产生障碍,结果基底油墨的固化、定影不足。另一方面,水溶性树脂溶剂添加量超过上述上限值时,有时基底油墨的保存稳定性降低。
(3)树脂(树脂成分)
树脂通过与水溶性树脂溶剂相溶,可以在基底油墨干燥后形成牢固的树脂膜(基底层)。
用于喷墨装置时,通过使用能分散于水的树脂,可以在基底油墨中添加足够量的树脂成分,并且可以抑制各油墨的粘度降低,在高速记录时可以确保喷出稳定性,因而优选。
作为这样的能分散于水的树脂具体例,可举出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酯、聚乙基丙烯酸酯、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聚丁二烯、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氯丁二烯共聚物、氟树脂、偏氟乙烯、聚烯烃树脂、纤维素、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酰胺共聚物、聚异丁基丙烯酸酯、聚丙烯腈、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基醇缩醛、聚酰胺、松香系树脂、聚乙烯、聚碳酸酯、偏氯乙烯树脂、纤维素乙酸酯丁酸酯等纤维素系树脂、乙酸乙烯酯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酸乙烯酯-丙烯酸共聚物、氯乙烯树脂、聚氨酯、松香酯等,但并不限于此。
上述中,作为树脂成分,特别优选使用选自苯乙烯-丙烯酸树脂和聚氨酯中的至少1种。这些成分的成膜性优异,因此可以形成更平滑的基底层,其结果是,可以使形成的图像的光亮性更优良。另外,可以进一步提高图像对记录介质的密合性,使耐摩擦性更优良。
树脂可以在分散介质中溶解,也可以作为微粒分散,优选以树脂乳液的形态包含在油墨中。其理由是,有时即使以树脂粒子添加至油墨中,该树脂粒子的分散也不充分,因此,从分散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乳液的形态。另外,作为乳液,从基底油墨的保存稳定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丙烯酸乳液,进一步优选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乳液。
本申请说明书中,所谓“树脂粒子”,是指不溶于水的树脂在主要由水构成的分散介质中以粒子状分散的粒子,或者使不溶于水的树脂以粒子状分散在主要由水构成的分散介质中的粒子,进而还包括其干燥物。另外,称为“乳液”时,意味着还包括被称为分散液、胶乳、悬浮液的固/液分散体。
以乳液的状态得到树脂时,可以通过将树脂粒子根据情况与表面活性剂一起混合在水中而制备。例如,丙烯酸系树脂或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系树脂的乳液可以通过在水中混合(甲基)丙烯酸酯树脂或苯乙烯-(甲基)丙烯酸酯树脂、根据情况添加的(甲基)丙烯酸树脂、及表面活性剂而得到。树脂成分和表面活性剂的混合比例通常优选为50∶1~5∶1左右。表面活性剂的使用量小于上述范围时,难以形成乳液,而超过上述范围时,有时油墨的耐水性降低或密合性变差,因而不优选。
作为树脂乳液,还可以利用市售的树脂乳液,可举出例如MicrogelE-1002、E-5002(苯乙烯-丙烯酸系树脂乳液;NipponPaint公司制)、Boncoat4001(丙烯酸系树脂乳液;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制)、Boncoat5454(苯乙烯-丙烯酸系树脂乳液;大日本油墨化学工业公司制)、SAE1014(苯乙烯-丙烯酸系树脂乳液;NipponZeon公司制)、ResamineD-1060(聚氨酯系树脂乳液;大日精化工业公司制)或SaivinolSK-200(丙烯酸系树脂乳液;SaidenChemicalIndustry公司制)等。
树脂在基底油墨中,优选在以固体成分换算为1质量%以上50质量%以下的范围含有,更优选在6质量%以上25质量%以下的范围含有。这些树脂含量的优选范围是从基底油墨适于喷墨的物性值、可靠性(堵塞、喷出稳定性等)的观点出发规定上限值,从更有效得到本发明的效果(耐摩擦性等)的观点出发规定下限值而得的。
(4)蜡
水系基底油墨可以进一步添加蜡。由此,具有减小干燥后的油墨膜表面的摩擦阻力的特性。作为构成这样的蜡的成分,可以单独使用例如以下的蜡成分或者将多种混合使用:巴西棕榈蜡、小烛树蜡、蜜蜡、米蜡、羊毛脂等植物、动物系蜡;石蜡、微晶蜡、聚乙烯蜡、氧化聚乙烯蜡、凡士林等石油系蜡;褐煤蜡、地蜡等矿物系蜡;碳蜡、赫斯特蜡、聚烯烃蜡、硬脂酰胺等合成蜡类;α-烯烃-马来酸酐共聚物等天然、合成蜡乳液、配合蜡等。其中,作为优选的蜡的种类,为聚烯烃蜡,特别优选聚乙烯蜡、聚丙烯蜡,进而,从对油墨非吸收性或低吸收性的记录介质的耐摩擦性的观点出发,更优选聚乙烯蜡。作为蜡,可以直接利用市售品,可举出例如NopcotePEM17(商品名,SanNopco公司制)、ChemipearlW4005(商品名,三井化学公司制)、AQUACER515(以上商品名,BYKJapan公司制)等。
水系基底油墨的蜡含量在基底油墨中以固体成分换算优选为0.5质量%~6质量%,更优选1质量%~3质量%。这些蜡含量的优选范围是从基底油墨适于喷墨的物性值、可靠性(堵塞、喷出稳定性等)的观点出发规定上限值,从更有效得到本发明的效果(耐摩擦性等)的观点出发规定下限值而得的。
用上述的基底油墨形成层并在其上记录光亮性颜料层而成的记录物,光亮性颜料能够在表层平滑地排列,光泽提高。另外,由此能够使以往未能发挥光亮性的记录介质也发挥光亮性。进而,作为记录物的耐摩擦性变得良好,能够形成牢固的基底层。耐摩擦性变得良好的理由虽然尚不明确,但可以推测为如下所述。树脂具有在记录介质上定影且使干燥后的被膜牢固的特性。另一方面,蜡具有减小上述被膜表面的摩擦阻力的特性。由此,可以推测,能够形成不易因从外部因摩擦而剥离、且不易从记录介质剥离的树脂被膜,因而记录物的耐摩擦性提高。另外,用基底油墨形成层时,则该基底油墨还发挥作为需油墨层的功能,具有抑制光亮性颜料在记录介质上的渗色的效果,能够进行良好的记录。另外,即使在能够使光亮性油墨自身的定影性和干燥性暂时大幅提高的情况下,为了确保光泽性也有必要增大颜料粒子的平均粒径,因此由喷头进行记录时的记录可靠性降低,也可能进一步发生堵塞、记录不良,因而从不遇到这样的问题的方面来考虑,形成基底油墨层也是有利的。
(5)其他成分
作为其他成分,基底油墨可以根据需要含有水溶性溶剂、表面活性剂。它们的添加量可以根据记录介质、油墨的种类进行适当调整。进而,作为根据需要添加的添加剂,可举出保湿剂、防腐剂、防霉剂、pH调节剂、助溶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金属捕集剂等。
(5-1)水溶性溶剂
水溶性溶剂具有与后述的表面活性剂协同地提高基底油墨对记录介质的浸润性从而均匀湿润的作用。因此,从能够均匀形成基底层的观点出发,优选使基底油墨含有水溶性溶剂。作为这种水溶性溶剂,可举出一元醇、或多元醇及其衍生物。
作为一元醇,尤其可以使用碳原子数1~4的一元醇,例如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或正丁醇等。
作为多元醇及其衍生物,可以使用碳原子数2~6的2元~5元醇、以及它们与碳原子数1~4的低级醇的完全或部分醚。其中,所谓多元醇衍生物,是指至少1个羟基被醚化的醇衍生物,并不是指不含被醚化的羟基的多元醇其本身。
作为这些多元醇及它们的低级烷基醚的具体例,可举出1,2-己二醇、1,3-己二醇、1,2-庚二醇、1,3-庚二醇、1,2-辛二醇、1,3-辛二醇、1,2-戊二醇等二醇类;单、二或三乙二醇-单或二烷基醚,单、二或三丙二醇-单或二烷基醚,优选可举出1,2-己二醇、三乙二醇单丁基醚、二甘醇单丁基醚、二甘醇单丙基醚、二甘醇单戊基醚、或丙二醇单丁基醚等。
水溶性溶剂的含量例如相对于各色的油墨总量为0.5质量%~15.0质量%,优选1.0质量%~8.0质量%。
(5-2)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具有与上述水溶性溶剂相协同地提高色墨对记录介质的浸润性从而均匀湿润的作用。作为表面活性剂,优选硅系表面活性剂、炔二醇系表面活性剂。
硅系表面活性剂具有在记录介质上不产生油墨的记录不均、渗出而均匀扩展的作用。
作为硅系表面活性剂,优选使用聚硅氧烷系化合物等,可举出例如聚醚改性有机硅氧烷等。可举出例如BYK-306、BYK-307、BYK-333、BYK-341、BYK-345、BYK-346、BYK-347、BYK-348(以上商品名,BYKJapan公司制)、KF-351A、KF-352A、KF-353、KF-354L、KF-355A、KF-615A、KF-945、KF-640、KF-642、KF-643、KF-6020、X-22-4515、KF-6011、KF-6012、KF-6015、KF-6017(以上商品名,信越化学公司制)等,优选BYK-348。
硅系表面活性剂的含量相对于各色油墨总量,优选为0.1质量%以上1.5质量%以下。硅系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小于0.1质量%时,在记录介质上油墨难以均匀润湿扩展,因而容易产生油墨的记录不均、渗出。另一方面,硅系表面活性剂的含量超过1.5质量%时,有时无法确保水性油墨的保存稳定性、喷出稳定性。
炔二醇系表面活性剂与其它表面活性剂相比,具有适当地保持表面张力和界面张力的能力优异、且几乎没有起泡性的特性。
由此,含有炔二醇系表面活性剂的色墨可以适当地保持表面张力及与喷头喷嘴面等与油墨接触的打印机部件的界面张力,因此将其应用于喷墨记录方式时,可以提高喷出稳定性。另外,含有炔二醇系表面活性剂的色墨对记录介质显示出良好的浸润性、浸透性,因此可以得到油墨的记录不均、渗出少的高精细图像。
作为炔二醇系表面活性剂,可举出例如Surfynol104、104E、104H、104A、104BC、104DPM、104PA、104PG-50、104S、420、440、465、485、SE、SE-F、504、61、82、DF37、DF110D、CT111、CT121、CT131、CT136、TG、GA(以上均为商品名,AirProductsandandChemicals.Inc.公司制)、OlfineB、Y、P、A、STG、SPC、E1004、E1010、PD-001、PD-002W、PD-003、PD-004、EXP.4001、EXP.4036、EXP.4051、AF-103、AF-104、AK-02、SK-14、AE-3(以上均为商品名,日信化学工业公司制)、AcetylenolE00、E00P、E40、E100(以上均为商品名,KawakenFineChemicals公司制)等,优选Surfynol104PG-50、DF110D。
炔二醇系表面活性剂的含量相对于各色油墨总量优选为0.05质量%~1.0质量%。炔二醇系表面活性剂的含量小于0.05质量%时,在记录介质上油墨难以均匀润湿扩展,因而容易产生油墨的记录不均、渗出。另一方面,炔二醇系表面活性剂的含量超过1.0质量%时,有时无法确保色墨的保存稳定性、喷出稳定性。
特别优选同时包含硅系表面活性剂和HLB值为6以下的炔二醇系表面活性剂的组合。
优选将上述水溶性溶剂和表面活性剂组合,在水性油墨的表面张力为23.0mN/m~40.0mN/m的范围使用,更优选25.0mN/m~35.0mN/m的范围。
(5-3)保湿剂
作为保湿剂,可举出乙二醇、二甘醇、丙二醇、二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己二醇、2,3-丁二醇等多元醇或糖类和糖醇等。
(5-4)防腐剂、防霉剂
作为防腐剂、防霉剂的例子,可举出苯甲酸钠、五氯苯酚钠、2-吡啶硫醇-1-氧化钠、山梨酸钠、脱氢乙酸钠、1,2-苯并异噻唑啉-3-酮(ICI公司的ProxelCRL、ProxelBDN、ProxelGXL、ProxelXL-2、ProxelTN)等。
(5-5)pH调节剂
作为pH调节剂,可举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丙醇胺、吗啉等胺类和它们的改性物;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锂等无机盐类;氢氧化铵、季铵氢氧化物(四甲基铵等);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锂等碳酸盐类及其他磷酸盐等。
(5-6)助溶剂
作为助溶剂,可举出脲、硫脲、二甲基脲、四乙基脲等。
(5-7)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
作为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可举出脲基甲酸酯、甲基脲基甲酸酯等脲基甲酸酯类;缩二脲、二甲基缩二脲、四甲基缩二脲等缩二脲类等,L-抗坏血酸及其盐等;Ciba-Geigy公司制的Tinuvin328、900、1130、384、292、123、144、622、770、292、Irgacor252、153、Irganox1010、1076、1035、MD1024等;或者镧系元素的氧化物等。
(5-8)金属捕集剂
作为金属捕集剂,可举出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等螯合剂等。
(5-9)聚合性化合物,聚合引发剂
基底油墨在通过采用活性能量线进行聚合反应而固化时,可以具有以往使用的聚合性化合物、聚合引发剂等。作为聚合引发剂,可举出例如苯偶姻甲基醚、苯偶姻乙基醚、异丙基苯偶姻醚、异丁基苯偶姻醚、1-苯基-1,2-丙二酮-2-(O-乙氧羰基)肟、苯偶酰、二乙氧基苯乙酮、二苯甲酮、氯噻吨酮、2-氯噻吨酮、异丙基噻吨酮、2-甲基噻吨酮、聚氯化聚苯基、六氯苯等。
另外,作为聚合性化合物,可举出聚酯丙烯酸酯、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聚醚丙烯酸酯、低聚丙烯酸酯、醇酸丙烯酸酯、多元醇丙烯酸酯、二甘醇二丙烯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羟基巯基乙醇酸酯新戊二醇二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丙烯酰吗啉、2-苯氧基乙基丙烯酸酯、邻苯二甲酸氢-(2,2,2-三丙烯酰氧基甲基)乙酯、二季戊四醇聚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聚丙烯酸酯、N-乙烯基甲酰胺、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甘油EO加成物三丙烯酸酯等。
<光亮性油墨>
水系光亮性油墨(以下,适当称为光亮性油墨)含有光亮性颜料和50质量%以上的水(水系油墨)。作为光亮性油墨中所含的光亮性颜料,在可以通过喷墨记录方法喷出该油墨的液滴的范围内,可以使用任意的颜料。光亮性颜料具有在光亮性油墨附着于基底油墨层上时赋予光亮性的功能,而且还可以对附着物赋予光亮性。作为这样的光亮性颜料,可举出珠光颜料、金属粒子。作为珠光颜料的代表例,可举出被覆有二氧化钛的云母、鱼鳞箔、氧氯化铋等具有珍珠光泽、干涉光泽的颜料。另一方面,作为金属粒子,可举出铝、银、金、铂、镍、铬、锡、锌、铟、钛、铜等的粒子,可以使用选自它们的单质或它们的合金和它们的混合物中的至少1种。
从光泽度(光亮性)高的观点出发,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光亮性颜料优选使用银粒子。以下,使用银油墨作为光亮性油墨的具体例进行说明。
(1)银粒子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银油墨含有银粒子。通过像这样银油墨含有银粒子(尤其是通过一并含有满足规定条件的蜡),可以形成具有优良的金属光泽的图像。另外,银是各种金属中白度高的金属,因此通过与其他颜色的油墨重叠,可以呈现金色、铜色等各种金属色。
银粒子的平均粒径优选为5nm以上100nm以下,更优选20nm以上65nm以下。由此,可以使使用银油墨形成的图像的光泽感(光亮性)和耐摩擦性特别优良。另外,可以使采用喷墨方式喷出油墨的喷出稳定性(着点位置精度、喷出量的稳定性等)特别优良,可以更可靠地形成耐长时间的所需画质的图像。此外,本说明书中,所谓“平均粒径”,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均指体积基准的平均粒径。平均粒径可以通过以激光衍射散射法为测定原理的粒度分布测定装置进行测定。作为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定装置,例如,可以使用以动态光散射法为测定原理的粒度分布计(例如,“MicrotracUPA”日机装公司制)。
银油墨中的银粒子的含有率优选为0.5质量%以上30质量%以下,更优选5.0质量%以上15质量%以下。由此,可以使油墨利用喷墨方式的喷出稳定性、油墨的保存稳定性特别优良。另外,可以在制成记录物时的记录介质上的银粒子的密度(单位面积的含量)从低时到高时的宽密度范围,实现良好的画质、耐摩擦性。
银粒子可以以任意方法制备,例如可以通过准备含银离子的溶液,将该银离子还原而很好地形成。
(2)树脂
本发明的银油墨可以含有树脂,通过含有树脂,定影性、耐摩擦性提高。作为树脂,可举出聚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聚甲基丙烯酸酯、聚乙基丙烯酸、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聚丁二烯、丙烯腈-丁二烯共聚物、氯丁二烯共聚物、氟树脂、偏氟乙烯、聚烯烃树脂、纤维素、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苯乙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聚苯乙烯、苯乙烯-丙烯酰胺共聚物、聚异丁基丙烯酸酯、聚丙烯腈、聚乙酸乙烯酯、聚乙烯基醇缩醛、聚酰胺、松香系树脂、聚乙烯、聚碳酸酯、偏氯乙烯树脂、纤维素乙酸酯丁酸酯等纤维素系树脂、乙酸乙烯酯树脂、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乙酸乙烯酯-丙烯酸共聚物、氯乙烯树脂、聚氨酯、松香酯等,但并不限于此。
(3)水
本发明的油墨含有水。
在油墨中,水主要作为使银粒子和蜡粒子分散的分散介质而发挥作用。油墨通过含有水,可以使银粒子等的分散稳定性等优良,而且,可以防止如后所述的液滴喷出装置的喷嘴附近油墨的非本意的干燥(分散介质的蒸发),同时可以迅速进行赋予了油墨的记录介质上的干燥,因此能够经长时间很好地进行所需图像的高速记录。对于油墨中的水的含有率没有特别限制,优选20质量%以上80质量%以下,更优选25质量%以上70质量%以下。
(4)多元醇
本发明的油墨优选含有多元醇。在将本实施方式的油墨用于喷墨式记录装置时,多元醇可以抑制油墨的干燥,防止喷墨式记录喷头部分因油墨而堵塞。
作为多元醇,可举出例如乙二醇、二甘醇、三乙二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1,2,6-己三醇、巯基乙醇、1,6-己二醇、甘油、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1,2-丁二醇、1,2-戊二醇、1,2-己二醇、1,2-庚二醇、1,2-辛二醇等。其中,优选碳原子数4~8的烷烃二醇,更优选碳原子数6~8的烷烃二醇。由此,可以使对记录介质的浸透性特别高。对于油墨中的多元醇的含有率没有特别限制,优选0.1质量%以上20质量%以下,更优选0.5质量%以上10质量%以下。
上述多元醇中,油墨优选含有1,2-己二醇、三羟甲基丙烷。由此,可以使油墨中的银粒子的分散稳定性特别优良,可以使油墨的保存稳定性特别优良,且可以使油墨的喷出稳定性特别优良。
(5)二醇醚
本发明的油墨优选含有二醇醚。通过含有二醇醚,可以提高对记录介质等的被记录面的浸润性而提高油墨的浸透性。
作为二醇醚,可举出乙二醇单甲基醚、乙二醇单乙基醚、乙二醇单丁基醚、二甘醇单甲基醚、二甘醇单乙基醚、二甘醇单丁基醚、二丙二醇单甲基醚、二丙二醇单乙基醚、三乙二醇单甲基醚、三乙二醇单丁基醚、三丙二醇单甲基醚等多元醇的低级烷基醚。其中,使用三乙二醇单丁基醚可以得到良好的记录品质。对于油墨中的二醇醚的含有率没有特别限制,优选0.2质量%以上20质量%以下,更优选0.3质量%以上10质量%以下。
(6)表面活性剂
本发明的油墨优选含有炔二醇系表面活性剂或聚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炔二醇系表面活性剂或聚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可以提高对记录介质等的被记录面的浸润性而提高油墨的浸透性。
作为炔二醇系表面活性剂,可举出例如2,4,7,9-四甲基-5-癸炔-4,7-二醇、3,6-二甲基-4-辛炔-3,6-二醇、3,5-二甲基-1-己炔-3-醇、2,4-二甲基-5-己炔-3-醇等。另外,炔二醇系表面活性剂还可以利用市售品,可举出例如OlfineE1010、STG、Y(以上,日信化学公司制),Surfynol104、82、465、485、TG(以上,AirProductsandChemicalsInc.制)。
作为聚硅氧烷系表面活性剂,可以利用市售品,可举出例如BYK-347、BYK-348(BYKJapan公司制)等。
进而,本发明的油墨还可以含有阴离子性表面活性剂、非离子性表面活性剂、两性表面活性剂等其他表面活性剂。
对于油墨中的上述表面活性剂的含有率没有特别限制,优选0.01质量%以上5.0质量%以下,更优选0.1质量%以上0.5质量%以下。
(7)其他成分
本发明的油墨可以包含上述以外的成分(其他成分)。
作为这样的成分,可举出例如pH调节剂、浸透剂、有机粘合剂、脲系化合物、链烷醇胺(三乙醇胺等)等干燥抑制剂、硫脲等。
以上,对于本发明,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
[1]基底油墨的制备
基底油墨通过将树脂成分、水溶性有机溶剂、表面活性剂、蜡和离子交换水混合而达到表1所记载的组成从而制备。然后,在常温下混合搅拌1小时,得到表1所记载的基底油墨1~4。
表1中使用的成分如下所述。
(1)树脂成分
·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热塑性树脂粒子,平均粒径50nm,分子量55000,玻璃化温度80℃,酸价130)
·聚氨酯(ResamineD-2020,大日精化公司制)
(2)水溶性有机溶剂
·1,2-己二醇
·2-吡咯烷酮
·1,2-丙二醇
(3)表面活性剂
·硅系表面活性剂(BYKJapan公司制,商品名“BYK-348”,聚醚改性硅氧烷)
·炔二醇系表面活性剂(日信化学工业公司制,商品名“Surfynol104PG-50”)
(4)聚烯烃蜡
·聚乙烯蜡(BYKJapan公司制,商品名“AQUACER-515”)
表1
[2]光亮性油墨的制备
(1)光亮性油墨1
将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聚合平均分子量10000)在70℃的条件下加热15小时,然后在室温下使其冷却。将该PVP1000g添加至乙二醇溶液500ml中,调制PVP溶液。在另外的容器中加入乙二醇500ml,加入硝酸银128g,用电磁搅拌器充分搅拌,调制硝酸银溶液。将PVP溶液在120℃的条件下使用顶置式搅拌器进行搅拌,并添加硝酸银溶液加热约80分钟进行反应。然后,在室温下使其冷却。将得到的溶液用离心分离机在2200rpm的条件下进行10分钟离心分离。然后,取出完成分离的银粒子,为了除去剩余部分的PVP而添加入乙醇溶液500ml中。然后,再次进行离心分离,取出银粒子。进而,将取出的银粒子在真空干燥机中在35℃、1.3Pa的条件下进行干燥。
在由上述制造的银粒子10质量%中添加三乙二醇单丁基醚5质量%、甘油5质量%、1,2-己二醇1.5质量%、三羟甲基丙烷1.5质量%、硅系表面活性剂(BYK-348)1质量%),进一步加入浓度调节用离子交换水,从而制成光亮性油墨1。
(2)光亮性油墨2
通过棒涂法在膜厚100μm的PET膜上均匀涂布由纤维素乙酸酯丁酸酯(丁基化率35~39%,关东化学公司制)3.0质量%和二甘醇二乙基醚(日本乳化剂公司制)97质量%构成的树脂层涂布液,在60℃干燥10分钟,从而在PET膜上形成树脂层薄膜。
然后,使用真空蒸镀装置(“VE-1010型真空蒸镀装置”,VacuumDevice公司制),在上述树脂层上形成平均膜厚20nm的铝蒸镀层。
然后,二甘醇二乙基醚中,使用VS-150超声波分散机(AsOne公司制),对用上述方法形成的层叠体同时进行剥离、细微化、分散处理,制作累积的超声波分散处理时间为12小时的铝颜料分散液。
将得到的铝颜料分散液用网眼5μm的SUS网式过滤器进行过滤处理,除去粗大粒子。接着,将滤液装入圆底烧瓶,使用旋转蒸发仪馏去二甘醇二乙基醚。由此,浓缩铝颜料分散液,然后,进行该铝颜料分散液的浓度调节,得到5质量%的铝颜料分散液A。
接着,将得到的铝颜料分散液A100g投入烧杯中,添加3-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信越化学公司制,商品名“KBM-503”)26.93g,在室温下搅拌1天,由此进行水解反应。这样,得到在铝颜料的表面形成有被覆层的铝颜料分散液B。
接着,将铝颜料分散液B100g投入烧杯中,添加三甲氧基甲基硅烷(东京化成工业公司制)3.69g,在室温下搅拌1天,由此进行水解反应。这样,得到对残存于铝颜料表面的羟基进行了封端处理的铝颜料分散液C。
在该铝颜料分散液C5质量%中添加三乙二醇单丁基醚5质量%、甘油5质量%、1,2-己二醇1.5质量%、三羟甲基丙烷1.5质量%、硅系表面活性剂(BYK-348)1质量%),进一步添加浓度调节用离子交换水,从而制成光亮性油墨2。
[3]记录物的形成
(1)光亮性油墨1
(实施例1~35、51~70)
首先,使用PX-G930(精工爱普生公司制),对表2、表4所示的记录介质以表2、表4所示的占空比(%)的规定图案赋予表2、表4所示的基底油墨。此外,每100%占空比(%)设置干燥工序,干燥是将平板在50℃加热而进行的。
然后,使用PX-G930(精工爱普生公司制),在形成的基底层上以表2、表4所示的占空比(%)的规定图案赋予表2、表4所示的光亮性油墨,形成图像,得到记录物。
(实施例36~40、71、72)
使用涂布装置Kbarcoater(松尾产业公司制,商品名)和棒No.7,在表2、表4所示的记录介质上将基底油墨4以干燥膜厚为20μm的方式形成基底层。在其上以表2、表4所示的占空比(%)的规定图案赋予光亮性颜料油墨1。此外,在50℃下加热的同时进行基底层的形成。
(比较例1~5、8)
使用PX-G930(精工爱普生公司制),在表2、表4所示的记录介质上以表2、表4所示的占空比(%)的规定图案赋予光亮性油墨,形成图像,得到记录物。
(参考例1、3)
使用PX-G930(精工爱普生公司制),在表2、表4所示的记录介质上以表2、表4所示的占空比(%)的规定图案赋予光亮性油墨,形成图像,得到记录物。
(2)光亮性油墨2
(实施例41~50、73~77)
首先,在表3、表5所示的记录介质上以表3、表5所示的占空比(%)的规定图案赋予表3、表5所示的基底油墨。此外,每100%占空比(%)设置干燥工序,干燥是在50℃进行加热。
然后,在形成的基底层上以表3、表5所示的占空比(%)的规定图案赋予表3、表5所示的光亮性油墨,形成图像,得到记录物。
(比较例6、7、9)
使用PX-G930(精工爱普生公司制),在表3、表5所示的记录介质上以表3、表5所示的占空比(%)的规定图案赋予表3、表5所示的光亮性油墨,形成图像,得到记录物。
(参考例2、4)
使用PX-G930(精工爱普生公司制),在表3、表5所示的记录介质上以表3、表5所示的占空比(%)的规定图案赋予表3、表5所示的光亮性油墨,形成图像,得到记录物。
(3)光亮性油墨1(无干燥工序)
(实施例78~82)
首先,使用PX-G930(精工爱普生公司制),在表6所示的记录介质上以表6所示的占空比(%)的规定图案赋予表6所示的基底油墨。此外,不设置干燥工序地进行赋予。
然后,使用PX-G930(精工爱普生公司制),在形成的基底层上,以表6所示的占空比(%)的规定图案赋予表6所示的光亮性油墨,形成图像,得到记录物。
这里,所谓“占空比”,是通过下式算出的值。
占空比(%)=实地记录点数/(纵分辨率×横分辨率)×100(式中,“实地记录点数”是单位面积的实地记录点数,“纵分辨率”和“横分辨率”分别是单位面积的分辨率。)
另外,表2、表3中,作为在(Bristow)法中从开始接触到30msec1/2的吸水量为10mL/m2以下的记录介质,PET膜(琳得科公司制,商品名“PET50A”)表示为“PET1”,PET膜(琳得科公司制,商品名“K2411”)表示为“PET2”,合成纸(PP:聚丙烯)(琳得科公司制,商品名“Yupo80”)表示为“合成纸(PP)”,铸涂纸(Ojitac公司制,商品名“Omirror73/F41/U8C”)表示为“铸涂纸”,涂料纸(琳得科公司制,商品名“NPcoat_PW8E”)表示为“涂料纸”。另外,照片用纸(照片用纸<光泽>,精工爱普生公司制)表示为“照片用纸”。
另外,表4、表5、表6中,作为记录介质,高级纸(琳得科公司制,商品名“55PW8R”)表示为“高级纸”,普通纸(FujiXerox公司制,商品名“XeroxP”;算术平均粗糙度Ra=29.2μm)表示为“普通纸”。另外,照片用纸(照片用纸<光泽>,精工爱普生公司制,算术平均粗糙度Ra=1.13nm)表示为“照片用纸”。
表2
表3
表4
表5
表6
[4]评价
[4.1]光泽度
使用光泽度计(MINOLTAMULTIGLOSS268),对于上述各实施例和各比较例、各参考例的记录物的记录面,测定转向角60°下的光泽度,按照以下基准进行评价。此外,基准是基于对参考例1和2的照片用纸(照片用纸<光泽>,精工爱普生公司制)进行记录时的光泽度的数值(参考例)。
(1)光亮性油墨1
S:光泽度在500以上。
A:光泽度在350以上且小于500。
B:光泽度在200以上且小于350。
C:光泽度在50以上且小于200。
D:光泽度小于50。
(2)光亮性油墨2
S:光泽度在280以上。
A:光泽度在200以上且小于280。
B:光泽度在120以上且小于200。
C:光泽度在40以上且小于120。
D:光泽度小于40。
[4.2]耐摩擦性试验
将干燥后的记录物安装在学振型磨损牢度试验机AB-301(商品名,TesterSangyo公司制)上,用带白棉布(根据JISL0803)的摩擦件(负荷;300g)对接触部进行10次摩擦,由此实施耐摩擦性评价。此外,对于没有赋予基底油墨层的情况,将可看出耐摩擦性提高的情况评价为“○”。
将这些结果合并示于表2~表6。
由表2~表6表明,对于通过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方法而得到的记录物,光泽度和耐摩擦性优异,与此相对,对于比较例,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4.3]基底层(基底油墨层)和光亮性油墨层
图2表示基底层的60°光泽度和光亮性油墨层(光亮性层)的60°光泽度之间的关系。
由图2表明,根据本发明的喷墨记录方法,能够对各种记录介质赋予具有优良的吸收性和优良的平滑性(光泽度)的基底层。因此,可以得到光泽度和耐摩擦性优良的光亮性层。

Claims (11)

1.一种喷墨记录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在油墨非吸收性或低吸收性的记录介质或者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20μm以上的记录介质上,记录分散有光亮性颜料的水系光亮性油墨的喷墨记录方法,具有以下工序:
基底层形成工序,对所述记录介质的至少记录所述水系光亮性油墨的部位,通过喷墨法赋予包含树脂成分的水系基底油墨,形成基底层,以及
光亮性油墨记录工序,在所述基底层上记录所述水系光亮性油墨;
其中,所述基底层形成工序包含在30℃以上120℃以下使所述基底层干燥的工序,
所述基底层形成工序中的所述水系基底油墨的由下式计算的占空比(%)为100%以上,
占空比(%)=实地记录点数/(纵分辨率×横分辨率)×100,
式中,“实地记录点数”是单位面积的实地记录点数,“纵分辨率”和“横分辨率”分别是单位面积的分辨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墨记录方法,其中,所述记录介质是不具有油墨接收层的记录介质或涂布纸。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记录方法,其中,所述基底层的60°光泽度为20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记录方法,其中,所述树脂成分是选自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聚氨酯中的至少1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记录方法,其中,所述树脂成分是选自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聚氨酯中的至少1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喷墨记录方法,其中,所述基底层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20μm以下。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墨记录方法,其中,所述基底层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20μm以下。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喷墨记录方法,其中,所述基底层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20μm以下。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喷墨记录方法,其中,所述基底层的算术平均粗糙度Ra为20μm以下。
10.一种油墨组,其特征在于,在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方法中使用,具有所述光亮性油墨和所述基底油墨。
11.一种记录物,其特征在于,通过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喷墨记录方法记录而得到。
CN201110223550.6A 2010-08-11 2011-08-01 喷墨记录方法、油墨组及记录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7175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180104A JP5703622B2 (ja) 2010-08-11 2010-08-11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10180105A JP5703623B2 (ja) 2010-08-11 2010-08-11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10-180104 2010-08-11
JP2010-180105 2010-08-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371758A CN102371758A (zh) 2012-03-14
CN102371758B true CN102371758B (zh) 2016-01-06

Family

ID=44582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223550.6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371758B (zh) 2010-08-11 2011-08-01 喷墨记录方法、油墨组及记录物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308761B2 (zh)
EP (1) EP2418088B1 (zh)
CN (1) CN102371758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74186B2 (ja) * 2011-03-30 2016-03-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2012236870A (ja) 2011-05-10 2012-12-06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記録物およびインクセット
JP5866822B2 (ja) * 2011-06-29 2016-02-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13147489A (ja) * 2011-12-22 2013-08-01 Gc Corp セラミックス用蛍光付与材
US9624393B2 (en) 2014-01-06 2017-04-18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recorded matter
JP6299968B2 (ja) 2014-03-31 2018-03-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記録方法、インクセ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9862848B2 (en) 2014-03-31 2018-01-09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 set
JP6299967B2 (ja) 2014-03-31 2018-03-28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記録方法、インクセット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6274425B2 (ja) 2014-03-31 2018-02-0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インクセット及び記録方法
EP2949461B1 (de) * 2014-05-26 2016-04-06 Timonisam UG Druckträger
JP6128067B2 (ja) * 2014-06-27 2017-05-17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描画装置及び描画装置の描画制御方法
JP2016221771A (ja) * 2015-05-28 2016-12-28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金属光沢画像記録方法
ITUB20160513A1 (it) * 2016-01-18 2017-07-18 Lamberti Spa Inchiostri inkjet a base acqua per la stampa inkjet
US20210222025A1 (en) * 2018-07-10 2021-07-22 Dic Corporation Primer for ink-jet printing inks, recording medium, and printing system
CN115198566A (zh) * 2022-08-04 2022-10-18 江苏大亚印务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油墨仿烫金效果的接装纸及其印刷工艺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5237A (zh) * 2007-01-29 2008-08-0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盒、喷墨记录方法以及记录物
CN101429357A (zh) * 2007-09-18 2009-05-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用非水系油墨组合物、喷墨记录方法及记录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6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736172A (en) * 1980-08-14 1982-02-26 Nippon Oil Co Ltd Offset ink composition
JPS5738871A (en) * 1980-08-18 1982-03-03 Nippon Oil Co Ltd Offset ink composition
JPS61212716A (ja) 1985-03-18 1986-09-20 Zeniraito V:Kk 加速度センサを用いた波浪観測装置
US5248335A (en) * 1991-02-26 1993-09-28 Toyo Ink Manufacturing Co., Ltd. Pigment composition and its use
JP2927377B2 (ja) * 1992-08-07 1999-07-28 日本製紙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用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8332722A (ja) * 1995-04-07 1996-12-17 Seiko Epson Corp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US5756188A (en) * 1996-09-26 1998-05-26 Eastman Kodak Company Image-receiving laminate for ID card stock
US6866938B2 (en) * 1997-07-22 2005-03-15 Nissha Printing Co., Ltd. Foil-detecting sheet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a foil-decorated resin article using the same
US6682788B2 (en) * 1998-04-30 2004-01-27 Konica Corporation Aqueous coating composition, coating method thereof, and ink-jet recording sheet
US20010009174A1 (en) * 1998-07-09 2001-07-26 Duane W Dinkel Inkjet receptor layers on substrates and methods for transferring such layers to such substrates
JP3942752B2 (ja) * 1998-11-12 2007-07-11 日本製紙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262207B (en) * 1999-03-19 2006-09-21 Sakura Color Prod Corp Aqueous glittering ink composition
US7173077B2 (en) * 2000-03-13 2007-02-06 Sakura Color Products Corp. Aqueous glittering ink composition
US6680108B1 (en) * 2000-07-17 2004-01-20 Eastman Kodak Company Image layer comprising intercalated clay particles
JP4049670B2 (ja) * 2000-10-13 2008-02-20 関西ペイント株式会社 顔料分散用樹脂
KR100416941B1 (ko) * 2001-02-13 2004-01-31 동아연필 주식회사 수성 금속광택 잉크 조성물
US20020182376A1 (en) * 2001-03-27 2002-12-05 Debabrata Mukherjee Novel universal ink jet recording medium
US6890070B2 (en) * 2001-07-04 2005-05-10 Konica Corporation Ink-jet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ink-jet image
US6595630B2 (en) * 2001-07-12 2003-07-22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depth of deposition of a solvent free functional material in a receiver
US7273276B2 (en) * 2001-08-08 2007-09-25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Method for forming image
US6830327B2 (en) * 2001-10-22 2004-12-14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ecure ink-jet printing for verification of an original document
KR100474462B1 (ko) * 2002-01-03 2005-03-09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잉크젯 포토용지
US6896942B2 (en) * 2002-04-17 2005-05-24 W. R. Grace & Co. -Conn. Coating composition comprising colloidal silica and glossy ink jet recording sheets prepared therefrom
JP2004030716A (ja) * 2002-06-21 2004-01-29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光情報記録媒体
JP2004058309A (ja) * 2002-07-25 2004-02-26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20040152819A1 (en) * 2003-01-10 2004-08-05 Cuch Simon R. Glossy ink jet recording materials
KR100553655B1 (ko) * 2003-03-12 2006-02-24 도레이새한 주식회사 미세기공 함유 폴리에스테르 필름
JP4249579B2 (ja) 2003-09-12 2009-04-02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輝性を有する化粧紙及び熱硬化性樹脂化粧板
EP1670648B1 (en) * 2003-09-19 2011-06-01 Sanford L.P. Capillary-action glitter markers and ink compositions for same
JP4319882B2 (ja) * 2003-09-29 2009-08-26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加飾シート、加飾成形品、及び射出成形同時加飾方法
JP5214103B2 (ja) 2005-07-15 2013-06-1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メタリック顔料、インク組成物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EP1862511B1 (en) 2005-03-22 2016-01-2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Metallic pigment, pigment dispersion liquid, metallic pigment ink composition, and ink jet recording method
JP4792786B2 (ja) 2005-03-31 2011-10-1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プラスチックフィルム用印刷下地液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法
EP2581231B1 (en) 2005-03-31 2015-07-15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jet ink
US20060228324A1 (en) * 2005-04-11 2006-10-12 Yuh-Jye Uang Decorative printing on polymeric gel air freshener and methods
JP4982978B2 (ja) 2005-07-15 2012-07-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組成物
CN101356245B (zh) 2005-09-12 2013-02-13 电子影像公司 用于绘图应用的金属喷墨印刷系统
JP2007169528A (ja) * 2005-12-22 2007-07-05 Fuji Xerox Co Ltd インク、インクセット、記録方法、インクカートリッジ、及び記録装置
US7829160B2 (en) * 2006-02-28 2010-11-09 Eastman Kodak Company Glossy inkjet recording element on absorbent paper
US20080041269A1 (en) * 2006-08-16 2008-02-21 Rahel Bekru Bogale Silver ink containing humectant mixture for inkjet printing
JP2008174712A (ja) 2006-12-19 2008-07-31 Seiko Epson Corp 顔料分散液、インク組成物、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並びに記録物
DE602007012515D1 (de) * 2006-12-19 2011-03-31 Seiko Epson Corp Pigmentdispersion, Tintenzusammensetzung, Tintensatz und Aufzeichnungsvorrichtung
US7604693B2 (en) * 2007-01-29 2009-10-20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Ink set, ink container,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ink-jet recording process, and recorded article
JP2008213451A (ja) 2007-02-06 2008-09-18 Fujifilm Corp 下塗り液、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8221478A (ja) 2007-03-08 2008-09-25 General Technology Kk インク受容体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方法
JP2008272953A (ja) 2007-04-25 2008-11-13 Nisshin Steel Co Ltd 非水系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用塗装金属板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塗装金属板
JP2008294308A (ja) 2007-05-25 2008-12-04 Neopt Kk インクジェット印刷方法
JP2009056615A (ja) * 2007-08-30 2009-03-19 Ricoh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US7762647B2 (en) * 2007-09-25 2010-07-27 Eastman Kodak Company MEMS printhead based compressed fluid printing system
JP2009107283A (ja) 2007-10-31 2009-05-21 General Technology Kk メタリック印刷方法
JP5082958B2 (ja) 2008-03-17 2012-11-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処理液、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記録物
JP5358995B2 (ja) * 2008-03-26 2013-12-0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印刷方法、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および記録媒体
JP2009248351A (ja) * 2008-04-02 2009-10-29 Miyakoshi Printing Machinery Co Ltd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における下地剤塗布方法
JP5481896B2 (ja) 2008-04-03 2014-04-23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記録物
JP2010052207A (ja) 2008-08-27 2010-03-11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と印刷方法
JP2010082970A (ja) * 2008-09-30 2010-04-15 Seiko Epson Corp 流体噴射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5316023B2 (ja) 2009-01-27 2013-10-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記録物
JP4914909B2 (ja) * 2009-08-31 2012-04-11 尾池工業株式会社 鱗片状薄膜微粉末分散液
US20110064917A1 (en) * 2009-09-15 2011-03-17 Ritchie Roy S Faux glass bead wall covering product and process
CN102248782B (zh) * 2010-05-14 2015-09-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方法和记录物
JP5425241B2 (ja) * 2011-09-09 2014-02-26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複層形成用インクセット、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印刷物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5237A (zh) * 2007-01-29 2008-08-06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墨盒、喷墨记录方法以及记录物
CN101429357A (zh) * 2007-09-18 2009-05-1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喷墨记录用非水系油墨组合物、喷墨记录方法及记录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418088B1 (en) 2013-12-11
EP2418088A3 (en) 2012-06-06
US20120038702A1 (en) 2012-02-16
EP2418088A2 (en) 2012-02-15
US9308761B2 (en) 2016-04-12
CN102371758A (zh) 2012-03-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71758B (zh) 喷墨记录方法、油墨组及记录物
CN102371761B (zh) 喷墨记录方法、油墨组以及记录物
CN102371760B (zh) 喷墨记录方法、油墨组和记录物
JP5703622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CN102443318B (zh) 白色系油墨组合物
CN102675971B (zh) 油墨组和图像记录方法
JP566402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記録物
CN102199383B (zh) 水性油墨组合物及使用其的喷墨记录方式的印刷方法
CN102729676B (zh) 喷墨记录方法及记录物
JP5703623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CN102372946A (zh) 油墨组合物及印刷物
CN101716852A (zh) 喷墨记录方式的印刷方法
JP2015183112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インクセット、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CN102886989B (zh) 喷墨记录装置
JP5810571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6291843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物
JP7272000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CN103072394A (zh) 喷墨记录方法和记录物
JP6288437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物
JP7314675B2 (ja) 記録方法および記録装置
JP2015182344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および記録物
JP7131241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703624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および記録物
JP2015067731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用水性インク組成物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JP5880676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1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