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97749B - 脱粒装置 - Google Patents

脱粒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97749B
CN102197749B CN201010268554.1A CN201010268554A CN102197749B CN 102197749 B CN102197749 B CN 102197749B CN 201010268554 A CN201010268554 A CN 201010268554A CN 102197749 B CN102197749 B CN 10219774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ing
wind
chamber
threshing
guide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6855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97749A (zh
Inventor
里路久幸
土居原纯二
钉宫启
冈崎秀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seki an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seki an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071180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05688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07117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11200173A/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09338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046140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1017166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573463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Iseki and Co Ltd filed Critical Iseki and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977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77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977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977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01F12/18Threshing devic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01F12/18Threshing devices
    • A01F12/22Threshing cylinders with teeth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01F12/30Straw separators, i.e. straw walkers, for separating residual grain from the straw
    • A01F12/32Straw separators, i.e. straw walkers, for separating residual grain from the straw with shaker screens or sie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01F12/44Grain cleaners; Grain separators
    • A01F12/444Fann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FPROCESSING OF HARVESTED PRODUCE; HAY OR STRAW PRESSES; DEVICES FOR STORING AGRICULTURAL OR HORTICULTURAL PRODUCE
    • A01F12/00Parts or details of threshing apparatus
    • A01F12/48Air conduits or blowers for grain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Threshing Machin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脱粒装置。具备回收进入到脱粒后的排出稻草中的谷粒的功能,并且通过自由调节筛选风的送风量和送风方向,从而提高筛选精度、脱粒作业效率、谷粒回收效率。与脱粒室(11)内的处理筒(10)的后部外周接近地配置分隔板(11K),在形成于该分隔板(11K)的后侧的回收室(11F)内的处理筒(10)的外周面上,设置将进入到脱粒后的排出稻草中的谷粒从该排出稻草分离的分离齿(10b),在沿着该回收室(11F)内的处理筒(10)的下侧外周的部位,设置支撑脱粒后的排出稻草并向分离齿(10b)的作用区域引导的支撑部件(10c)。另外,可上下自由调节来自风选机(16)的筛选风的送风方向。

Description

脱粒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联合收割机等所配备的脱粒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联合收割机等所配备的脱粒装置,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那样,已知有如下技术,用分隔板将处理室的后部分隔成前后,在该分隔板的后侧形成回收室,并敞开该回收室中的处理筒的下侧。在用谷物秆供给搬送装置夹持谷物秆的秸杆部进行搬送的同时对穗稍部进行脱粒,在回收室内,分离进入到脱粒后的排出稻草的穗稍部的谷粒并进行回收。
另外,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那样,已知有如下技术:在风选机的送风口,在其上壁和下壁之间设置风向引导部件,在上壁和风向引导部件之间形成上侧风路,在风向引导部件和下壁之间形成下侧风路。是通过使该风向引导部件上下转动,从而上下调节来自风选机的筛选风的送风方向。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平8-643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274696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中,由于在回收室内的处理筒的下侧不具备支撑部件,因此用谷物秆供给搬送装置夹持搬送的脱粒后的排出稻草垂下,不易受到处理筒的作用。因此,进入到该排出稻草中的谷粒或带枝梗的谷粒与排出稻草一起被带出到脱粒装置的外部,存在谷粒的回收效率下降的缺点。
另外,在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技术中,即使能够改变上侧风路以及下侧风路的风向,也由于上侧风路以及下侧风路的开口面积不发生变化,因此上侧风路以及下侧风路中的风量的分配比率不发生变化。因此不能对千变万化脱粒条件(处理物量和作物状态等)进行适当的送风,难以较高地维持筛选性能。
发明内容
于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防止进入到该排出稻草中的谷粒或带枝梗的谷粒与该排出稻草一起被带出到脱粒装置的外部,并且,不仅可以调节风选机的送风口的上侧送风路以及下侧送风路,而且还可以调节风量,较高地维持筛选性能,由此提高谷粒的回收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措施。
即、方案一所述的发明是一种脱粒装置,在脱粒室11内设置具备对谷物秆进行脱粒的多个处理齿10a的处理筒10,在配置于该脱粒室11的下侧的筛选室18内设置摇动筛选架20,在该摇动筛选架20的下侧,从前侧开始依次具备自由调节输送筛选风的风量的风选机16、回收一次物的一次物回收部19A、回收二次物的二次物回收部19B,上述脱粒装置的特征在于,与上述脱粒室(11)内的处理筒(10)的后部外周接近地配置分隔板(11K),在形成于该分隔板11K的后侧的回收室11F内的处理筒10的外周面上,设置将进入到脱粒后的排出稻草中的谷粒从该排出稻草分离的分离齿10b,在沿着该回收室11F内的处理筒10的下侧外周的部位,设置支撑脱粒后的排出稻草并向分离齿10b的作用区域引导的支撑部件10c。
方案二所述的发明在方案一所述的脱粒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采用上下自由调节来自上述风选机16的筛选风的送风方向的结构。
方案三所述的发明在方案二所述的脱粒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结构:在将来自上述风选机16的筛选风的送风方向调节到上侧的状态下,从该风选机16输送的筛选风从摇动筛选架20的比面向上述回收室11F的下方的部位更靠后侧的部位吹到上侧。
方案四所述的发明在方案二所述的脱粒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风选机16上具备形成于上壁17和下壁68之间的送风口65,在上述上壁67和下壁68之间设置风向引导部件66,通过该风向引导部件66将送风口65划分成上侧风路74和下侧风路75,上述上壁67以其后侧部位上下移动的方式转动自如地枢轴支承,上述风向引导部件66以其前侧部位和后侧部位相反地上下移动的方式转动自如地枢轴支承,并设置使上述上壁67以及风向引导部件66在相同的方向联动而转动的联动机构S。
方案五所述的发明在方案四所述的脱粒装置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结构:设置检测上述摇动筛选架20上的处理物的层的厚度的层厚检测传感器95,基于该层厚检测传感器95的检测结果,在摇动筛选架20上的处理物的层的厚度增加了时,使上述风向引导部件66以及上壁67的前低后高倾斜角度减小,在摇动筛选架20上的处理物的层的厚度减小了时,使上述风向引导部件66以及上壁67的前低后高倾斜角度增加。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方案一所述的发明,用支撑部件10c支撑脱粒后的排出稻草并向处理筒10的分离齿10b的作用区域引导,能够利用分离齿10b的作用将进入到该排出稻草中的谷粒或带枝梗的谷粒从该排出稻草分离并回收。而此时,由于回收室11F的前侧由分隔板11K分隔开,因此在比该分隔板11K靠前侧的脱粒室11内脱粒的稻草屑等处理物难以进入回收室11F内,该回收室11F内的谷粒的回收效率提高。
根据方案二的发明,除了具有上述方案一所述的发明的效果以外,例如,在摇动筛选架20上的处理物由于从脱粒室11或回收室11F落下的谷粒和稻草屑而增加了情况下,通过将来自风选机16的筛选风的送风方向调节成向下,从而该筛选风通过一次物回收部19A的上方并流向后方,因此从摇动筛选架20漏下的稻草屑难以回收到一次物回收部19A,提高筛选精度。而且,通过流向后方的筛选风,促进摇动筛选架20上的处理物的移送,并促进来自摇动筛选架20的后端部的稻草屑的排出,从而减轻在摇动筛选架20的筛选负荷,提高脱粒作业的效率。另外在摇动筛选架20上的处理物减少的情况下,通过将来自风选机16的筛选风调节成向上,从而无法促进摇动筛选架20上的处理物的移送,谷粒难以与稻草屑一起从摇动筛选架20的后端向外部飞散,能够提高谷粒的回收效率。另外,通过将来自风选机16的筛选风的送风方向调节成向上,从而即使该筛选风的一部分朝向回收室11F吹起,也由于该筛选风由支撑部件10c遮断,谷粒从回收室11F顺利地落下,进一步提高谷粒的回收效率。
根据方案三所述的发明,除了具有上述方案二所述的发明的效果以外,在将来自风选机16的筛选风的送风方向调节到上侧的状态下,从风选机16输送的筛选风从摇动筛选架20的比面向回收室11F的下方的部位更靠后侧的部位吹到上侧,因此从回收室11F落下的谷粒通过从摇动筛选架20吹起的筛选风向后方飞散的情况减少,该谷粒难以从摇动筛选架20的后端向外部飞散,能够提高谷粒的回收效率。
根据方案四所述的发明,除了具有上述方案二所述的发明的效果以外,例如,在摇动筛选架20上的处理物由于从脱粒室11或回收室11F落下的谷粒和稻草屑而增加了情况下,通过利用联动机构S使风选机16的送风口65上所具备的上壁67和风向引导部件66向下转动,关闭下侧风路75,从而增加从下侧风路75输送的筛选风的风量,并且通过将从上侧风路74输送的筛选风的送风方向调节成向下,从而该筛选风通过一次物回收部19A的上方并流向后方,因此从摇动筛选架20漏下的稻草屑难以回收到一次物回收部19A,提高筛选精度。而且,通过流向后方的筛选风,促进摇动筛选架20上的处理物的移送,并促进来自摇动筛选架20的后端部的稻草屑的排出,从而减轻在摇动筛选架20的筛选负荷,提高脱粒作业的效率。另外,在摇动筛选架20上的处理物减少的情况下,通过利用联动机构S使上壁67和风向引导部件66向上转动,关闭下侧风路75,从而减少从上侧风路74输送的筛选风,并且通过将从上侧风路74输送的筛选风的送风方向调节成向上,从而无法促进摇动筛选架20上的处理物的移送,谷粒难以与稻草屑一起从摇动筛选架20的后端向外部飞散,能够提高谷粒的回收效率。
根据方案五所述的发明,除了具有上述方案四所述的发明的效果以外,通过根据摇动筛选架20上的处理物的层的厚度来控制上壁67和风向引导部件66的前低后高倾斜姿势,从而能够提高筛选精度、脱粒作业效率、谷粒回收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联合收割机的左侧视图。
图2是联合收割机的俯视图。
图3是联合收割机的主视图。
图4是联合收割机的后视图。
图5是以纵剖面表示脱粒装置的说明用的侧视图。
图6是图5的主要部放大图。
图7是以水平剖面表示脱粒装置的说明用的俯视图。
图8是在其他位置以水平剖面表示脱粒装置的说明用的俯视图。
图9是剖切图8的一部分来表示的说明用的俯视图。
图10是图8的A-A剖视图。
图11是图8的B-B剖视图。
图12是图8的C-C剖视图。
图13是上壁和风向引导部件的联动机构部的放大图。
图14是以纵剖面表示使上壁和风向引导部件的倾斜角为最大的状态的脱粒装置的说明用的侧视图。
图15是以纵剖面表示使上壁和风向引导部件的倾斜角为最小的状态的脱粒装置的说明用的侧视图。
图16是操作盘的主视图。
图中:
10-处理筒,10a-处理齿,10b-分离齿,10c-支撑板(支撑部件),11-脱粒室,11F-回收室,11K-中间隔壁(分隔板),16-风选机,18-筛选室,19A-一次物回收部,19B-二次物回收部,20-摇动筛选架,65-送风口,66-风向引导部件,67-上壁,68-下壁,74-上侧风路,75-下侧风路,95-层厚检测传感器,S-联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还有,为了容易理解,简单地表示方向并进行了说明,但是结构并不受此限制。
在图1~图4中,符号1表示联合收割机的机体框架,符号2表示具有左右一对履带的行驶装置,符号3表示设置在机体框架1的上方的脱粒装置,符号4表示设置在脱粒装置3的前侧的收割部,符号6表示设置在脱粒装置3的侧部的谷粒箱,符号6表示设置在谷粒箱5的前方的操纵部,符号7表示用于排出谷粒箱中的储存谷粒的排出管。
如图5、图8所示,脱粒装置3在上部具备脱粒室11,并且在脱粒室11的一方侧(机体行驶方向的例如左侧)具备谷物秆供给搬送装置12。通过行驶装置2使机体行驶,通过收割部4收割的谷物秆被交接到谷物秆供给搬送装置12,并以夹持在谷物秆供给搬送装置12的夹控杆12A及供给搬送进给链13B间的状态向后方搬送之后,被交接到搬送完成脱粒的排出稻草的排出稻草搬送装置14。
(脱粒室和回收室)
如图5所示,在脱粒室11中大致水平地轴安装有处理筒10,以该处理筒10为主,其下方侧由处理网15包围,在处理网15的下方设有风选机16的风选机壳体17。在处理筒10的外周面上设有多个处理齿10a。
如图5、图8、图9、图10~图12所示,在脱粒室11的下游侧的部位(后部),设置与处理筒10的后部外周接近地配置的中间隔壁(分隔板)11K,在该中间隔壁11K的前侧,形成由该中间隔壁11K分隔的排尘处理室导入部11E。该排尘处理室导入部11E的底面形成为格子状,形成使尘埃向下方的摇动筛选架20落下的排尘口11H。处理筒10的下游侧端部(后端部)贯通中间隔壁11K,延伸设置到形成于该中间隔壁11K的后侧的回收室11F内。该中间隔壁11K被固定在脱粒室11的机架上。在该回收室11F内的处理室10的外周面上,设有板状的多个分离齿10b,该分离齿10b用于刮掉(或掸落)刺入到脱粒后的谷物秆(排出稻草)中谷粒并进行分离。另外,处理筒10的旋转轴10S的后端部由配置在处理筒10的后端后侧的后侧壁11L轴支承。
另外,如图12所示,沿着该回收室11F中的处理筒10的下侧外周配置形成为圆弧状的支撑板(支撑部件)10c。由该支撑板10c支撑脱粒后的谷物秆,将该谷物秆引导到分离齿10b的旋转轨迹(作用区域)内。该支撑板10c仅设置在支撑谷物秆的秸杆侧的部位的范围内,不设置在谷物秆的穗稍侧。即、该支撑板10c设置在从谷物秆供给搬送装置12侧至处理筒10的旋转轴10S的轴心10P的大致正下方的位置的范围,在与该轴心10P相比成为脱粒室11的里侧的部位不设置支撑板10c。这样,支撑板10c的里侧端部和排尘处理室30之间的部位在敞开宽度T范围向下方敞开。
另外,如图9所示,在该支撑板10c上形成俯视时相对于处理筒10的轴心10P方向仅倾斜角度θ的多个长孔10d。并且,该支撑板10c不仅支撑脱粒后的谷物秆,而且还遮断从后述的风选机16输送的筛选风,从而促进谷粒从长孔10d漏下。
并且,由收割部4收割的谷物秆其处理深度被调节后由谷物秆供给搬送装置12夹持搬送的同时,其穗稍侧插入到脱粒室11。供给到脱粒室11的谷物秆通过旋转的处理筒10的处理齿10a的作用而被脱粒,脱粒后的谷粒从处理网15落下被供给到筛选室18,由摇动筛选装置21进行筛选。在脱粒室11脱粒后的处理物中未从处理网15漏下的处理物达到脱粒室11后部的排尘处理室导入部11E之后,从连通口35供给到排尘处理室30,由内装于该排尘处理室30的排尘处理筒31处理。
另外,在脱粒室11内脱粒后的谷粒或带枝梗的谷粒在比脱粒室11内的回收室11F靠前侧的部位进入脱粒处理后的谷物秆中,该谷粒或带枝梗的谷粒与脱粒后的谷物秆一起通过形成于中间隔壁11K下侧的空间部。并且,到达了回收室11F内的脱粒后的谷物秆以支撑在支撑板10c上的状态受到设置在处理筒10的外周面上的多个分离齿10b的作用,进入到该谷物秆中的谷粒或带枝梗的谷粒脱落、被分离。而此时,由于回收室11F的前侧由分隔板11K分隔开,因此在比该分隔板11K靠前侧的脱粒室脱粒后的处理物难以从排尘处理室导入部11E内进入回收室11F内,提高该回收室11F内的谷粒的回收效率。
该脱落的谷粒或带枝梗的谷粒从上述敞开宽度T的部位、支撑板10c的后端部、以及长孔10d向下方的摇动筛选架20上落下,在进行筛选后,谷粒被引入一次物回收部19A并储存在谷粒箱5中。
(筛选室)
如图5所示,在脱粒室11的下方形成有用于利用风选机16的送风筛选谷粒和异物的筛选室18,在筛选室18内的上部设有由沿风选机16的送风方向(前后方向)往复摇动的摇动筛选架20构成的摇动筛选装置21。
(摇动筛选架、风选机、搁板等)
如图6所示,摇动筛选架20的始端部(前端部)作为位于风选机壳体17的上方的移动架部22而形成。移送架部22的结构是任意的,只要使移送方向下游侧倾斜得较低、或者在移送架部22的上表面设置突起或凹凸,使来自处理网15的漏下物能够朝向摇动筛选装置21的移送方向下游侧的谷粒筛23移送即可。
谷粒筛23是筛选从处理网15漏下的谷粒和稻草屑等异物的筛子,在图示例中,在摇动方向留有规定间隔地并排设有多个薄板状体,该薄板状体以移送方向下游侧(后侧)变高的方式倾斜。在谷粒筛23的移送方向下游侧(后侧)设有筛选谷粒和谷壳(稻草屑)的谷壳筛24。图示例的谷壳筛24是沿摇动方向留有规定间隔地并排设有多个可自由调节倾斜角的薄板状体的构件。并且,在谷壳筛24的下游侧,作为用于筛选通过了脱粒室的刺入到排出稻草中的谷粒(扎入粒)等的粗略筛选机构,设有逐稿器25。
在筛选室18的下部,沿摇动筛选架20的移送方向(从前向后)依次设有风选机16、槽状的一次搁板19A(一次回收部)、槽状的二次搁板19B(二次回收部)。风选机16具备面向摇动筛选架20和一次物搁板19A之间的送风口。一次搁板19A的槽部与连通到谷粒箱5的一次传送带26连通,二次搁板19B的槽部与连通到二次处理室30的二次传送带27连通。另外,在摇动筛选架20和一次搁板19A之间,在从谷粒筛23和谷壳筛24的边界附近至一次搁板19A的板端19C附近的范围设有筛选网28。
由于摇动筛选架20利用未图示的驱动机构沿前后方向摇动,处理物向后方移动的同时,受到来自风选机16的送风而被风力筛选,比重较重的谷粒从谷粒筛23以及谷壳筛24漏下并被供给到筛选网28上,筛选网28上的处理物进一步从下侧受到来自风选机16的筛选风,细微的稻草屑被吹起的同时被移送到后方,在该移送中从筛选网28漏下的谷粒由一次搁板19A回收,乘一次传送带26被投入到谷粒箱5。储存在谷粒箱5中的谷粒通过排除管7被运出到联合收割机的外部。这样,从筛选网28漏下并由一次搁板19A回收的处理物主要是带枝梗较少的谷粒(纯粒)。
另一方面,未从筛选网28漏下的谷粒在筛选网28上被移送到后方,从筛选网28的后端部到达二次搁板19B并被回收。未从筛选网28漏下而是被供给到二次搁板19B的处理物主要是带枝梗的谷粒或较小的稻草屑等。
摇动筛选架20上的处理物中轻量的处理物未从筛23、24漏下,而是通过摇动筛选架20的摇动作用和风选机16的送风被吹起并在筛23、24上向后方移动,在逐稿器25上,大小程度小的二次物漏下并由二次搁板19B回收。从筛23、24的后部或逐稿器25漏下并由二次传送带27供给到二次处理室40。引入二次传送带27的是正常的谷粒、带枝梗的谷粒、稻草屑以及正常的谷粒扎入稻草屑中的粒等混合物。将这些带枝梗的谷粒和稻草屑作为二次还原物进行再处理。另外,未从筛23、24以及逐稿器25漏下的处理物进一步被移送到后方,从形成于摇动筛选架20的后端部上的三次排尘口56向外部排出。在这之中有时含有极少的谷粒,通过该量(比率),评价脱粒装置的筛选精度。
(排尘处理室)
如图8、图9、图11、图12所示,在借助于连通口35而与脱粒室11连通的排尘处理室30内轴安装有与处理筒10的轴心大致平行的排尘处理筒31。排尘处理筒31的与摇动筛选架20相反的一侧(朝向正面为左侧)由侧板32包围,排尘处理筒31的摇动筛选架20侧(朝向正面为右侧)设有处理物排出口33。排尘处理筒31的外周面中,在处理物的移送方向的终端部(后端部)设有叶片体34,在比它靠始端侧设有排尘处理齿36。
供给到排尘处理室30的处理物利用旋转的排尘处理筒31被粉碎、处理,并且在向终端侧移动的过程中,从处理物排出口33排出到摇动筛选架20上,而且,排尘处理室30的终端被封闭,达到这里的处理物利用叶片体34被排出到摇动筛选架20的逐稿器25上,这些排出处理物由摇动筛选架20筛选,谷粒被回收,稻草屑等被排出到机外。在被供给排尘处理室30的处理物中含有少量并带枝梗的谷粒,该带枝梗的谷粒以及较小的稻草屑从排尘处理室30向摇动筛选架20落下。
(二次处理室)
如图8、图9、图10所示,在排尘处理室30的前侧设有处理由二次传送带27回收的二次物的二次处理室40。在该二次物处理室40内,与排尘处理筒31同心且并列地轴安装有在外周面具有间歇螺旋叶片的二次处理筒41。二次处理筒41的下方,除了其终端部以外由槽状的支撑板42包围,二次处理筒41的终端部(前端部)的下方作为二次处理物还原口43a,在摇动筛选架20的上游侧的二次处理室40侧的侧部的上方开口。另外,在二次处理筒41的终端侧(后端侧)上方开有从二次传送带27供给的二次物的供给口44a。
在二次处理室40中,在二次物由二次处理筒41搬送期间,进行谷粒的分离和从带枝梗的谷粒去除枝梗后,从二次处理物还原口43a向摇动筛选架20落下,与来自处理室40的处理物合流再进行筛选。
(吸引排尘风扇)
如图6所示,在摇动筛选架20的终端部(后端部)的上方开有吸引排尘风扇43的吸尘口44。吸引排尘风扇43由具有排风口46的壳体45覆盖。在图示例中,在摇动筛选架20的上方空间的两侧壁中与排尘处理室30相反侧的侧壁上,以与排尘处理室30对置的方式安装有吸引排尘风扇43,虽然在其安装部位上开有吸尘口44,但是这些安装位置并不限定于图示例。
(排出稻草处理装置)
如图8、图9所示,在脱粒装置3的后侧,通过脱粒室而结束了脱粒的谷物秆、也就是排出稻草被交接到排出稻草搬送装置14,从排出稻草搬送装置14的终端部向作为排出稻草处理装置的切割装置48排出。在配备于该排出稻草搬送装置14上的秸杆侧搬送装置14K的中间部,从安装在处理筒10的旋转轴10S的后端部的带轮10T,通过传动带10U、输入带轮10V、锥齿轮箱10W内的传动机构、贯通与上述稻秸侧搬送装置14K平行的穗稍侧搬送装置14H而设置的输出轴10X传递动力。并且,从该稻秸侧搬送装置14K的后端部通过传动轴10Y向穗稍侧搬送装置14H的后端侧传递动力。
切割装置48是使从上方落下供给的排出稻草通过一对旋转切割刀49之间进行切断的结构。旋转切割刀49的外部侧由罩覆盖,另外,在旋转切割刀49的前侧设有切割稻草引导板50,该切割稻草引导板50用于引导切断的排出稻草的切断稻草使其向后方落下。切割稻草引导板50其上部位于与上侧切割刀49的下部大致相同的高度,随着达到下方,向后下方倾斜而位于后侧,切割稻草引导板50的下部位于比下侧切割刀49的下部靠下方处。也可以代替切割装置48而使用其他的排出稻草处理装置。
(三次排尘口)
如图5至图7所示,在脱粒装置3的后侧壁55上开有三次排尘口56,构成为摇动筛选架20的后部面对该三次排尘口56。另外,设有开闭三次排尘口56的三次排尘口挡板57,不会将从排尘处理室30的处理物排出口33排出的排尘处理物中所含的谷粒从三次排尘口56排出,而是能够向摇动筛选架20的谷壳筛24或逐稿器25供给,并能沟通过筛子筛选进行回收。因此,能够防止三次损失的发生以提高脱粒效率。另外,排尘处理室30和吸引排尘风扇43的吸尘口44配置成夹着摇动筛选架20而对置,若关闭三次排尘挡板57,则从排尘处理室30排出的排尘处理物朝向吸引排尘风扇43的吸尘口44扩散到较大的范围,因此谷粒的回收效率进一步提高。
(上壁、风向引导部件)
如图6所示,风选机壳体17的送风口65在位于上方的上壁67和位于下方的下壁68之间开口,在这些上壁67和下壁68的上下中间设有风向引导部件66。这样,送风口65划分成风向引导部件66和上壁67之间的上侧风路74、和风向引导部件66和下壁68之间的下侧风路75。上壁67及下壁68在图示例中构成板状,但并不限定于此。
如图6、图13所示,风向引导部件66构成在下方具有顶点70的纵剖面具有倒三角形状的形状。由此,在图示例的风向引导部件66的上表面69由与风选机壳体17的上壁67大致相同的倾斜平坦面形成,风向引导部件66的下表面由具有下侧前部倾斜面71和下侧后部倾斜面72的弯曲面形成。若风向引导部件66具有这样的形状,则从上侧风路74送出的风沿着风向引导部件66的上表面几乎不向下方扩散地流向摇动筛选架20,从下侧风路75送出的风沿着风向引导部件66的下侧后部倾斜面72向上方扩散的同时流向摇动筛选架20的更下游侧的范围。
风向引导部件66构成为,以与送风方向正交的水平的转动轴66x为转动中心,且在上表面69及下表面71、72朝向送风方向下游侧而成为斜上方向的角度范围内自由转动。另外,风向引导部件66的转动轴66x位于风向引导部件的送风方向中间,以转动轴66x的上游侧及下游侧为上下的方式转动。风向引导部件66的转动轴66x其两端部轴支承在筛选室18的两侧壁18S上。并且构成为,在通过风向引导部件66的转动使与风向引导部件66的水平面相对的倾斜角(以下简称为倾斜角或者倾斜姿势)增加到最大时,风向引导部件66的风选机16侧的端部与送风口65的下壁68接近或接触。
另外,上壁67也构成为,以与送风方向正交的水平转动轴67x为转动中心,且在下表面朝向送风方向而成为斜上方向的角度范围内,向与风向引导部件66相同的方向转动。即、用联动杆88连接上壁67的后部下表面和风向引导部件66的后部上表面之间,将上壁67和风向引导部件66维持大致一定的相对姿势,在该状态下,构成能够上下改变角度的联动机构S。另外,上壁67的转动轴67x在图示例中位于上壁67的风选机16侧端部,但是也可以位于送风方向中间、或送风方向下游侧端部,总之,只要以上壁67的下游侧为上下的方式转动即可。上壁67的转动轴67x其两端也轴支承在筛选室18的两侧壁18S上。
在这种结构中,对于从风选机16供给的风的上侧风路74及下侧风路75的分配比例,由上侧风路74及下侧风路75的开口部的比例决定。因此,在下侧风路75的开口度减少的方向,若上壁67及风向引导部件66在相同的方向联动而转动,则下侧风路75的风量减少,相反地,若上侧风路74的风量增加,并且下侧风路75的风向根据风向引导部件66的下表面的角度变化而变化,上侧风路74的风向根据风向引导部件66的下表面的角度变化而变化。另一方面,在下侧风路75的开口度增加的方向,若上壁67及风向引导部件66在相同的方向联动而转动,则下侧风路75的风量增加,相反地,上侧风路74的风量减少。下侧风路75的风向根据风向引导部件66的下表面的角度变化而变化,上侧风路74的风向根据风向引导部件66的下表面的角度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能够同时调整上侧风路74及下侧风路75的风向及风量。
用于使风向引导部件66及上壁67转动的驱动机构只要是使两风向引导部件66、67联动而转动的构件就可以适当地选择并进行设计,既可以用手动也可以使用马达等的动力源。在图13所示的例子中,风向引导部件66的转动轴66x的一端部从筛选室18的侧壁18S突出,在该突出部分上安装有主摇动杠杆81的前端部,该主摇动杠杆81及风向引导部件66一体地转动。另外,在筛选室18的侧壁18S外面安装有支柱82,在搭载于该支柱82上马达83的驱动轴83x上安装有小齿轮83g,与该小齿轮83g啮合的扇状齿轮84轴支承在支柱82上,该扇状齿轮84的一方侧的圆周端部(第一偏心位置)和主摇动杠杆81的基端部通过联动杆85连结,各连结部分通过销85p旋转自如地连结。并且,构成为,在支柱82上搭载有电位计等旋转量检测装置86,在该旋转量检测装置86的检测轴86x上安装有副摇动支柱87的前端部,以检测副摇动杠杆87的转动量,并且构成为,在扇状齿轮84的相反侧的圆周端部(第二偏心位置)上突出设有销87p,该销87p在沿着副摇动杠杆87的长度方向的槽87d内滑动。另外,比风向引导部件66的转动轴66x靠送风方向下游侧的部位和比上壁67的转动轴67x靠送风方向下游侧的部位在筛选室18内的两侧部分别通过联动杆88连结,各连结部分利用销88p旋转自如地连结。
因此,利用马达83的正反驱动,风向引导部件66通过扇状齿轮84、联动杆85、主摇动杠杆81正反转动,并且其转动量通过扇状齿轮84及副摇动杠杆87由旋转量检测装置86检测。另外,伴随风向引导部件66的转动,通过联动杆88与之连结的上壁67也联动而转动。因此,使风向引导部件66和上壁67同时且向相同方向转动,能够分别调整成规定的角度,调整操作变得容易。
虽然相对于风向引导部件66及上壁67的水平面的倾斜角(也简称为倾斜角或倾斜姿势)能够分别在上述的范围内适当地变化,但优选将风向引导部件66及上壁67的倾斜角范围设定成上侧风路74的筛选风的过半流向摇动筛选架20中比筛(在图示例中为谷壳筛24。筛选网28也可以)下游侧(后侧)端靠上游侧,而且来自下侧风路75的筛选风的过半流向比筛(谷壳筛24)下游侧(后侧)端靠下游侧。在该范围内,通过使风向引导部件66及上壁67的倾斜角变化,从而不论处理物的流量为低流量的状态(流量低时)还是高流量的状态(流量高时),都能够进行更加适当的筛选,能够实现谷粒损失的降低和筛选的优化。
特别是,如图13所示,上侧风路74、下侧风路75的筛选风优选构成为,风向引导部件66的倾斜角越大,两风路74、75的筛选风均增加流向摇动筛选架20的上游侧(前侧)风量,而且,流向下游侧(后侧)的风量减少。并且,更优选构成为,如图14所示,使风向引导部件66的倾斜角最大时,上侧风路74的风量比下侧风路75的风量多。而且,优选使风向引导部件66的倾斜角为最大时,侧视时风向引导部件66的上表面的送风方向延长线66L位于比一次搁板19A的板端19C更靠上方处,增加从一次搁板19A的板端19C流向摇动筛选架20的上游侧(前方)的筛选风。另外,由此,从风选机16输送的筛选风从与面向回收室11F的下方的摇动筛选架20上的部位相比靠后侧的部位吹向上侧。
这样,在例如流量低时或底速作业时通过降低摇动筛选架20的下游侧的筛选风从而降低机外飞散,通过增加流向摇动筛选架20的上游侧的筛选风,从而限制切断稻秸或带枝梗的谷粒等漏下,能够确保筛选状态良好。另外,从回收室11F落下的谷粒通过从摇动筛选架20上吹起的筛选风而向后方飞起的情况减少,该谷粒难以从摇动筛选架20的后端向外部飞散,能够提高谷粒的回收效率。
特别是,优选在使风向引导部件66的倾斜角增大到某种程度以上时,例如为最大时,在俯视时排尘风扇43的吸尘口45在风向引导部件66的上表面的送风方向延长线66L上开口(换言之,延长线66L与吸尘口45相交)。由此,能够用排尘风扇43效率良好地吸引在前方吹起的尘埃,即使是筛选风难以透到机体后方的结构(特别是具有图示例那样的三次排尘口挡板57的情况),也无损筛选能力,能够有效地将尘埃排出到机外。
另外,如图15所示,上侧风路74、下侧风路75的筛选风优选构成为,风向引导部件66的倾斜角越小,两风路74、75的筛选风均将风向变更到摇动筛选架20的下游侧,降低上侧风路74的风量,而且增加下侧风路75的风量。并且,更优选在使倾斜角为最小时,下侧风路75的风量比上侧风路74的风量多。而且优选在使倾斜角为最小时,风向引导部件66的上表面的送风方向延长线66L位于一次搁板19的板端19C及其附近,增加流向一次搁板19A的板端19C的筛选风。由此,能够促进在高速作业时或流量高时筛选风从筛选室透到机外,抑制还原量,提高对高速作业的适应性。
风向引导部件66及上壁67的倾斜角的变化量相同为宜,但也可以使其不同。例如,如图14、图15所示,当风向引导部件66的倾斜角从最大的状态转动到最小的状态时,相对于上壁67的前端(风选机16侧)的转动量,若构成为风向引导部件66的前端的转动量变大,则上壁67的前端(风选机16侧)的转动量相对变小,从而无损上侧风路74的风量,不仅能够变更风向,而且还能够使风向引导部件66的前端的转动量相对地变大,能够较大地变更筛选风对上侧风路74以及下侧风路75的分配比,而且由于两风路的风向都能改变因而较为理想。
风向引导部件66及上壁67的倾斜角的上限(上限角)及下限(下限角)固定为宜,但是由于风向引导部件66的适当的倾斜角范围根据作物条件和作业物种类而不同,因此优选可连续地或阶段地变更。另外,在可变更上限角及下限角的场合,优选其上限角及下限角可动手调整为任意的角度,除此之外根据作物种类等可自动变更为预先规定的角度,更优选可切换两者。手动调整的场合,在使用联合收割机时,在预先设定的上限角及下限角不与作物条件(例如作业的水分量的多少、作物的倒伏的程度、处理物量的增减)一致的场合,能够任意地修改。另一方面,在自动变更的场合,通过预先构成为可根据稻子、小麦等作物种类切换上限角及下限角,从而根据作物种类简单地切换上限角及下限角,能够进行适当的筛选。例如,小麦在处理物量中的谷粒比例比稻子小,即使流量相同,为了提高排出到机外的效率,使风向引导部件66的倾斜角的上限降低,以提高处理效率。
图16表示用于进行风向引导部件66及上壁67的上限角及下限角的变更的操作盘的例子,在调节筛的开口度的附近,并排设有切换旋转开关91、和开口度调整旋转开关92,通过使切换旋转开关91与“稻子”或“小麦”一致,从而根据各个作物种类自动变更风向引导部件66及上壁67的上限角及下限角,若使切换旋转开关与“手动”一致,则将风向引导部件66及上壁67的上限角及下限角变更成根据开口度调整旋转开关92的旋转位置确定的任意的角度。
风向引导部件66及上壁67的上限角及下限角的设定虽然以机械的方式进行为宜,但如上所述,在利用马达等的驱动源进行风向引导部件66及上壁67的旋转的情况下,理想的是利用通过其驱动控制进行。
(层后检测传感器)
风向引导部件66及上壁67的倾斜角与摇动筛选架20上的处理量无关系地固定为宜。但是,风力筛选中的适当的风向及风量根据处理物量而不同。优选例如,在流量低时或低速作业时,通过降低摇动筛选架20的下游侧的筛选风从而降低机外飞散,通过增加流向摇动筛选架20的上游侧的筛选风从而限制切断稻秸或带枝梗的谷粒等漏下,并优选在高速作业或流量高时,促进筛选风从筛选室透到机外,抑制还原量,提高对高速作业的适应性。因此,风向引导部件66及上壁67的倾斜角与处理物量无关地固定的情况下,由于处理物量的增减而有可能降低筛选性能。
于是,优选如图7、图10、图14所示,设置检测摇动筛选架20上的处理物的层的厚度的层厚检测传感器95,并设置控制装置(未图示),该控制装置基于该层厚检测传感器95的检测结果,在处理物的层的厚度增加了时,使风向引导部件66及上壁67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增加,在处理物的层的厚度减小了时,使风向引导部件66及上壁67相对水平面的倾斜角减小。这样,即使处理物的层的厚度增减,也能够根据摇动筛选架20上的处理物的层厚的检测结果,适当地自动调整风向引导部件66及上壁67的倾斜角,得到最佳的谷粒损失和筛选状态。
层厚检测传感器95能够通过使用公知的接触或非接触传感器而构成。在图示例中,构成为如下,在二次处理室40的支撑板42的终端侧(二次处理物还原口侧或前端侧)部分、和排尘处理室导入部11E的中间隔壁11K的下端部由传感器支柱95S连结,在该传感器95S上安装有电位计等的旋转量检测装置96,并且在该旋转量检测传感器96的检测轴96x上以吊下状态安装有浮体97,该浮体97与在摇动筛选架20的移送架部22上移动的处理物接触,沿处理物的移动方向旋转的同时抬起,其旋转量作为在移送架部22上移动的处理物的层厚由旋转量检测装置96检测。
这样,若采用通过传感器支柱95S连结二次处理室40的支撑板42的终端侧(二次处理物还原口侧或前端侧)部分和排尘处理室导入部11E的中间隔壁11K的下端部的结构,则避开成为来自二次处理物还原口43a的二次处理物的排出及其移送的障碍的位置,不仅能够以悬空状态设置浮体97,而且二次处理室40的支撑板42、中间隔壁11K及传感器支柱95S能够连结成三角形状,因此在机架1的强化方面具有优点。
另外,如图示例那样,在浮体97为旋转的类型的情况下,优选构成为,浮体97的旋转中心(也就是,在图示中,检测轴96x)相对于二次还原物的流动或处理物全体的流动成为大致直角,俯视时相对于摇动筛选架20的摇动方向倾斜。这样,由于处理物的流动方向和与之接触的浮体97的转动方向一致或接近,因此浮体97顺利地动作,相对于处理物量的变化准确且敏感地反应。
该场合,为了使浮体97的动作更加顺利,优选为以下方式,在浮体97的转动中心方向一方侧、特别是如图示例那样在移动架部22的移送方向下游侧,竖立设置嵌板98,该嵌板98在相对于浮体97的转动中心大致正交的方向(与传感器支柱97的转动方向大致平行)延伸。这样,通过移动架部22形成的摇动作用,即使处理物的移动方向偏移,由于移动方向在该浮体97附近被嵌板98限制,因此处理物的流动方向和与之接触的浮体97的旋转方向大致一致,浮体97可进一步顺利地动作。
另外,浮体97的形状只要适当设计即可,但优选如图示例那样,至少与处理物接触的部分(在图示例中为没有处理物的非接触状态,处理物的移动方向上游侧的面)在滑动方向的中间部为伸出的弧状曲面。
另一方面,一般在移动架22上处理物量不均匀,特别是在二次处理物还原口43a的下方附近的处理物量最多。因此,层厚检测传感器95优选构成为检测在二次处理物还原口43a附近的摇动筛选架20的处理物的层的厚度。因此,在图示例中,将浮体97配置在二次处理物还原口43a附近。

Claims (2)

1.一种脱粒装置,在脱粒室(11)内设置具备对谷物秆进行脱粒的多个处理齿(10a)的处理筒(10),在配置于该脱粒室(11)的下侧的筛选室(18)内设置摇动筛选架(20),该摇动筛选架(20)具备筛(24),在该筛的下方具备筛选网(28),在该摇动筛选架(20)的下侧,从前侧开始依次具备自由调节输送筛选风的风量的风选机(16)、回收一次物的一次物回收部(19A)、回收二次物的二次物回收部(19B),上述脱粒装置的特征在于, 
与上述脱粒室(11)内的处理筒(10)的后部外周接近地配置分隔板(11K),在形成于该分隔板(11K)的后侧的回收室(11F)内的处理筒(10)的外周面上,设置将进入到脱粒后的排出稻草中的谷粒从该排出稻草分离的分离齿(10b),在沿着该回收室(11F)内的处理筒(10)的下侧外周的部位,设置支撑脱粒后的排出稻草并向分离齿(10b)的作用区域引导的支撑部件(10c) ,
采用上下自由调节来自上述风选机(16)的筛选风的送风方向的结构, 
在上述风选机(16)上具备形成于上壁(67)和下壁(68)之间的送风口(65),在上述上壁(67)和下壁(68)之间设置风向引导部件(66),通过该风向引导部件(66)将送风口(65)划分成上侧风路(74)和下侧风路(75),在将来自上述风选机(16)的筛选风的送风方向调节到上侧的状态下,来自上侧风路(74)的筛选风通过筛选网(28),从摇动筛选架(20)的比面向上述回收室(11F)的下方的部位更靠后侧的部位吹到上侧,上述上壁(67)以其后侧部位上下移动的方式转动自如地枢轴支承,上述风向引导部件(66)以其前侧部位和后侧部位相反地上下移动的方式转动自如地枢轴支承,并设置使上述上壁(67)以及风向引导部件(66)在相同的方向联动而转动的联动机构(S)。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脱粒装置,其特征在于, 
采用如下结构:设置检测上述摇动筛选架(20)上的处理物的层的厚度的层厚检测传感器(95),基于该层厚检测传感器(95)的检测结果,在摇动筛选架(20)上的处理物的层的厚度增加了时,使上述风向引导部件(66)以及上壁(67)的前低后高倾斜角度减小,在摇动筛选架(20)上的处理物的层的厚度减小了时,使上述风向引导部件(66)以及上壁(67)的前低后高倾斜角 度增加。 
CN201010268554.1A 2010-03-26 2010-08-30 脱粒装置 Active CN1021977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8)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71180A JP5056882B2 (ja) 2010-03-26 2010-03-26 脱穀装置の選別制御装置
JP2010-071180 2010-03-26
JP2010-071179 2010-03-26
JP2010071179A JP2011200173A (ja) 2010-03-26 2010-03-26 脱穀装置
JP2010-093383 2010-04-14
JP2010093383A JP5046140B2 (ja) 2010-04-14 2010-04-14 コンバインの脱穀装置
JP2010171663A JP5573463B2 (ja) 2010-07-30 2010-07-30 脱穀装置
JP2010-171663 2010-07-30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95526.0A Division CN102197748B (zh) 2010-03-26 2010-08-30 脱粒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97749A CN102197749A (zh) 2011-09-28
CN102197749B true CN102197749B (zh) 2014-01-29

Family

ID=4465894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68554.1A Active CN102197749B (zh) 2010-03-26 2010-08-30 脱粒装置
CN201010595526.0A Active CN102197748B (zh) 2010-03-26 2010-08-30 脱粒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595526.0A Active CN102197748B (zh) 2010-03-26 2010-08-30 脱粒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KR (2) KR101131821B1 (zh)
CN (2) CN102197749B (zh)
TW (2) TWI39650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03629B (zh) * 2012-06-18 2017-09-15 井关农机株式会社 联合收割机
KR101780662B1 (ko) * 2014-07-29 2017-09-21 이세키노우키가부시키가이샤 곡립 배출장치
CN104737721B (zh) * 2015-03-04 2016-08-31 江苏大学 一种联合收获机自适应清选控制装置及其自适应清选方法
DE102017120674A1 (de) * 2017-09-07 2019-03-07 Claas Selbstfahrende Erntemaschinen Gmbh Mähdrescher
US11944040B2 (en) * 2021-02-02 2024-04-02 Cnh Industrial America Llc Closed loop combine cleaning fan control
DE102022104770A1 (de) * 2022-03-01 2023-09-07 Claas Selbstfahrende Erntemaschinen Gmbh Selbstfahrender Mähdrescher sowie Verfahren zu dessen Betrieb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904A (zh) * 1994-07-28 1996-04-10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的脱粒分选装置
CN2537917Y (zh) * 2002-03-29 2003-02-26 春兰(集团)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出风口框架闭合紧密的结构
CN2553612Y (zh) * 2002-07-12 2003-06-04 吴文珍 轴流式脱粒机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813707B2 (ja) * 1993-02-24 1998-10-22 株式会社クボタ 脱穀装置における揺動選別装置
JP2949022B2 (ja) * 1994-04-06 1999-09-13 株式会社クボタ 脱穀装置における揺動選別装置
TW396017B (en) * 1997-04-30 2000-07-01 Yanmar Agricult Equip Thresh sieve device of united harvest machine
JP2001078537A (ja) * 1999-09-08 2001-03-27 Iseki & Co Ltd コンバインの穀粒水分測定装置
JP2001275470A (ja) * 2000-03-30 2001-10-09 Kubota Corp 脱穀装置
JP2002065040A (ja) * 2000-08-24 2002-03-05 Kubota Corp 選別装置
JP2002186343A (ja) * 2000-12-20 2002-07-02 Iseki & Co Ltd 脱穀機の選別装置
JP2003111513A (ja) * 2001-10-02 2003-04-15 Iseki & Co Ltd 脱穀機の二番物選別装置
JP3777335B2 (ja) * 2002-03-07 2006-05-24 株式会社クボタ 脱穀装置
JP4316296B2 (ja) * 2003-05-30 2009-08-19 三菱農機株式会社 脱穀装置における選別風の案内部
JP2005253316A (ja) * 2004-03-09 2005-09-22 Iseki & Co Ltd 脱穀部の揺動選別棚
JP2005333892A (ja) * 2004-05-27 2005-12-08 Iseki & Co Ltd 脱穀部の揺動選別装置
JP4815793B2 (ja) * 2004-11-30 2011-11-16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脱穀装置
JP2008237107A (ja) * 2007-03-27 2008-10-09 Iseki & Co Ltd 脱穀装置
JP2010057430A (ja) * 2008-09-04 2010-03-18 Mitsubishi Agricult Mach Co Ltd 脱穀機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904A (zh) * 1994-07-28 1996-04-10 株式会社久保田 联合收割机的脱粒分选装置
CN2537917Y (zh) * 2002-03-29 2003-02-26 春兰(集团)公司 空调器室内机出风口框架闭合紧密的结构
CN2553612Y (zh) * 2002-07-12 2003-06-04 吴文珍 轴流式脱粒机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3-259720A 2003.09.16
JP特开平7-274696A 1995.10.24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396501B (zh) 2013-05-21
KR20110108227A (ko) 2011-10-05
TW201132279A (en) 2011-10-01
CN102197748A (zh) 2011-09-28
CN102197749A (zh) 2011-09-28
CN102197748B (zh) 2014-01-08
KR101131821B1 (ko) 2012-04-12
TWI396500B (zh) 2013-05-21
TW201132280A (en) 2011-10-01
KR20110108237A (ko) 2011-10-05
KR101269537B1 (ko) 2013-06-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97749B (zh) 脱粒装置
CN101911893B (zh) 脱粒装置
CN112888304B (zh) 联合收割机
JP7110043B2 (ja) 脱穀装置
CN102106220B (zh) 脱粒装置
JP5778392B2 (ja) コンバインの選別装置
JP5621628B2 (ja) 脱穀装置
JP2004016200A (ja) 脱穀装置
JP7399037B2 (ja) コンバイン
JP5573463B2 (ja) 脱穀装置
JPH081632Y2 (ja) コンバイン用脱穀装置
JP3130375B2 (ja) 脱穀機の選別制御装置
JP2005229830A (ja) 脱穀装置
JP2740646B2 (ja) 脱穀機の選別装置
JP2000201524A (ja) コンバインの脱穀装置
JPH0622634A (ja) 脱穀装置の選別部
JP2005198619A (ja) 脱穀装置
JPH05199814A (ja) 脱穀選別装置
JPS61293315A (ja) 脱穀選別装置
JPH1189402A (ja) 脱穀装置
JPH07115839A (ja) 脱穀装置
JPH0622632A (ja) 脱穀装置の選別部構造
JPH0622633A (ja) 脱穀装置の選別部
JPH0898623A (ja) 脱穀選別装置
JPS61158720A (ja) コンバイン等の脱穀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