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89842A - 液体喷射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89842A
CN102189842A CN2011100360179A CN201110036017A CN102189842A CN 102189842 A CN102189842 A CN 102189842A CN 2011100360179 A CN2011100360179 A CN 2011100360179A CN 201110036017 A CN201110036017 A CN 201110036017A CN 102189842 A CN102189842 A CN 10218984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is
guide
framework
support component
auxilia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3601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89842B (zh
Inventor
矢岛康司
蛭间大辅
原田考人
滨野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1898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898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898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8984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9/00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9/00Character- or line-spacing mechanisms
    • B41J19/18Character-spacing or back-spacing mechanisms; Carriage return or release devices therefor
    • B41J19/20Positive-feed character-spacing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9/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9/02Framework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具有:导向轴、支撑导向轴的第一导向轴支撑部件及第二导向轴支撑部件、沿导向轴进行往复移动的滑架;搭载在滑架上的液体喷射头。而且,第一导向轴支撑部件及第二导向轴支撑部件的导向轴侧的端部在相对于导向轴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或向水平方向的下方被连接在导向轴上。

Description

液体喷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喷墨式打印机等的液体喷射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以往的液体喷射装置,已知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具有:搭载作为向细长状的片材(被记录介质)喷射墨液(液体)的液体喷射头的记录头的滑架;和通过与该滑架滑动接触,对滑架的往复移动进行导向的棒状的导向轴。在这样的液体喷射装置中,通过配置在导向轴的移动方向的两侧的两个板状的框架,来支撑导向轴的移动方向的两端部。另外,为了使滑架和导向轴的滑动接触变得顺畅,在导向轴上涂布有油或油脂等的润滑剂。
但是,随着片材的尺寸变大,两个框架间的移动方向的距离变长,由此,通过框架对导向轴进行支撑的距离变长。由此,导向轴因滑架的重量和移动而发生挠曲。
为了抑制这样的导向轴的挠曲,在专利文献1中,除了通过框架支撑导向轴,还设置有对导向轴的上述移动方向的中央部进行支撑的中间支撑部件。由此,与仅通过框架支撑导向轴的情况相比,由于缩短了导向轴被支撑的位置的左右方向的距离,因此,能够抑制导向轴的挠曲。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66850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设置有中间支撑部件的构成中,由于在液体喷射头向片材喷射墨液的区域内设置有中间支撑部件,因此,在液体喷射头向用纸喷射墨液期间,在导向轴的润滑剂经由中间支撑部件向下方的片材落下时,润滑剂会附着在片材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喷射装置,能够抑制对液体喷射头的移动进行导向的导向轴挠曲,并且能够抑制导向轴的润滑剂附着在被记录介质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其具有:框架;与该框架的长度方向的表面隔着间隙相对向的导向轴;支撑该导向轴且被固定于所述框架的第一导向轴支撑部件及第二导向轴支撑部件;通过涂布于所述导向轴的润滑剂沿该导向轴往复移动的滑架;搭载于该滑架且朝向被记录介质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和与所述导向轴及所述导向轴支撑部件相比位于下方输送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机构,该液体喷射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向轴支撑部件及所述第二导向轴支撑部件的所述导向轴侧的端部,相对于所述导向轴在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上或从水平方向朝向下方被连接于该导向轴,所述第一导向轴支撑部件设置在所述滑架的移动方向上的所述导向轴的一方的端部和所述液体喷射头向所述被记录介质喷射液体的区域的一方的端部之间,所述第二导向轴支撑部件设置在所述滑架的移动方向上的所述导向轴的另一方的端部和所述液体喷射头向所述被记录介质喷射液体的区域的另一方的端部之间。
根据该构成,第一导向轴支撑部件被设置在液体喷射头向被记录介质喷射液体的区域的一侧的端部和导向轴的一侧的端部之间,并且,第二导向轴支撑部件被设置在上述区域的另一侧的端部和导向轴的另一侧的端部之间,因此,与导向轴支撑部件对导向轴的移动方向的两端部进行支撑的构成相比较,能够抑制因滑架的重量和移动而引起的导向轴的挠曲。而且,由于第一导向轴支撑部件及第二导向轴支撑部件分别设置在上述区域外,所以,能够抑制导向轴的润滑剂经由第一导向轴支撑部件及第二导向轴支撑部件附着在被记录介质上。
在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中,所述框架形成为四棱壳体,具有:平面部,其具有与所述滑架在水平方向上隔着间隙相对向的平面;对向面部,其具有与该水平面部在水平方向上隔着间隙相对于所述滑架在相反侧相对向的平面;和相互连接所述平面部及所述对向面部的侧面部。
根据该构成,由于框架形成为四棱壳体,所以,与框架由仅由平板形成的一张板构成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提高框架的刚性。由此,能够抑制因滑架的重量及移动而引起的框架变形。因此,能够抑制因框架的变形引起的导向轴的歪斜。
在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中,所述第一导向轴支撑部件及所述第二导向轴支撑部件被固定在所述框架的平面部,且从该平面部向水平方向突出并被连接于所述导向轴中的与所述平面部相对向的部位。
根据该构成,第一导向轴支撑部件及第二导向轴支撑部件对框架的平面部和与该平面部在水平方向上相对的导向轴的部位进行相互连接,所以,能够缩短第一导向轴支撑部件及第二导向轴支撑部件的水平方向的长度。由此,能够组装框架、第一导向轴支撑部件、第二导向轴支撑部件及导向轴并提高作为组装体的刚性。
在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中,在所述框架中的比所述导向轴靠上方的位置,设置有对所述滑架的移动进行导向且限制该滑架的转动动作的辅助导向轴,所述辅助导向轴经由多个辅助导向轴支撑部件被固定于所述框架,
所述辅助导向轴支撑部件与所述辅助导向轴相比被配置在上方。
根据该构成,辅助导向轴支撑部件被配置在辅助导向轴的上方,由此,即使在辅助导向轴上涂布有润滑剂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润滑剂流到辅助导向轴支撑部件上。因此,由于辅助导向轴支撑部件能够被配置在被记录介质的移动方向的内侧,所以能够提高辅助导向轴支撑部件的配置的自由度。
在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中,所述辅助导向轴支撑部件通过螺纹部件被固定于所述框架,在所述辅助导向轴支撑部件设置有用于在上下方向插通所述螺纹部件的贯通孔,所述贯通孔形成为在分别与所述滑架的移动方向及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长的长孔状。
根据该构成,由于贯通孔形成为在框架和导向轴的相对方向上长的长孔状,所以,辅助导向轴支撑部件能够在相对方向上移动。由此,作业者通过使辅助导向轴支撑部件在相对方向上移动,能够对辅助导向轴相对于滑架的移动方向的倾斜进行调整。由此,能够对辅助导向轴相对于导向轴的倾斜进行调整。其结果,即使在框架上安装了导向轴、第一导向轴支撑部件、第二导向轴支撑部件、辅助导向轴及辅助导向轴支撑部件后,也能够进行调整以使导向轴及辅助导向轴相互平行。
在本发明的液体喷射装置中,所述框架被安装在收置有所述输送机构的装置主体内的部件上。
根据该构成,由于框架和装置主体内的部件构成为不同的部件,因此,在组装框架、导向轴、导向轴支撑部件、滑架及液体喷射头后,能够将这些组装体安装在装置主体上。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内部构造的示意图。
图2是打印机的记录部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框架、导轨、轨道支撑部件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
图4是打印机的记录部的侧视图。
图5(a)是记录部中的框架的分解立体图,图5(b)是翻边夹箍的放大图。
图6是组装了记录部中的框架和导轨的状态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的说明
11...打印机(液体喷射装置),12...装置主体,14...输送机构,16...连结框架(装置主体内的部件),18...框架,18a...平面部(框架的长度方向的表面),18b...上端面(侧面部),19...导轨(导向轴),20A...轨道支撑部件(第一导向轴支撑部件),20B...轨道支撑部件(第二导向轴支撑部件),22...辅助导轨(辅助导向轴),23...辅助轨道支撑部件(辅助导向轴支撑部件),23d...长孔(贯通孔),24...螺纹部件,26...滑架,28...记录头(液体喷射头),41...对向面部,42...下侧侧面部(侧面部),ST...片材(被记录介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图6对将本发明具体化成为液体喷射装置的一种即喷墨式打印机(以下,称为“打印机”。)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下方向与铅直方向对应,左右方向与滑架的移动方向对应,分别与上下方向及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与前后方向对应。这里,水平方向包括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
如图1所示,打印机11构成为,将作为被记录介质的连续纸等细长状的片材ST保持成卷绕成卷筒状的卷筒纸RP的状态,且对从该卷筒纸RP卷出的片材ST进行记录处理。
打印机11具有矩形箱型的装置主体12。在该装置主体12内收置有通过向卷筒纸RP的片材ST喷射墨液而进行记录的记录部13;将片材ST向记录部13输送的输送机构14。该输送机构14包括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多个辊14a~14g。辊14a~14g通过配置在装置主体12的左右方向的两侧且安装在装置主体12上的一对辊支撑框架15,支撑其两端部。另外,在辊支撑框架15的一部分上安装有作为装置主体内的部件的连结框架16。在该连结框架16上设置有在左右方向上连结这些辊支撑框架15并且沿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延伸的平面即上表面16a。在该连结框架16的上表面16a上载置有支撑片材ST的支撑台即矩形板状的压印板17。
如图2所示,在记录部13上设有被安装在连结框架16上且形成为四楞壳体的框架18。该框架18的前表面沿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延伸,且作为与上下方向相比其左右方向成为长边的长方形的平面的平面部18a而设置。
在该平面部18a的前方配置有作为导向轴的导轨19,该导轨19与该平面部18a在前后方向上相对且形成为沿左右方向的圆棒状。该导轨19被安装在从平面部18a向前方突出的圆筒形状的作为第一导向轴支撑部件的轨道支撑部件20A及作为第二导向轴支撑部件的轨道支撑部件20B上。这些轨道支撑部件20A、20B分别固定在平面部18a上且从平面部18a向前方延伸。具体来说,轨道支撑部件20A设在框架18的右方,且轨道支撑部件20B设在框架18的左方。第一导向轴支撑部件及第二导向轴支撑部件的导向轴侧的端部即各轨道支撑部件20A、20B的前端部,向前方延伸且与和轨道支撑部件20A、20B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的后方的导轨19的部位分别接触。通过在轨道支撑部件20A、20B与导轨19的部位接触的状态下,从平面部18a的后表面向前方分别穿插在轨道支撑部件20A、20B中的螺纹部件21(参照图4),导轨19被分别紧固在轨道支撑部件20A、20B上。
在导轨19的上方配置有作为辅助导向轴的辅助导轨22,该辅助导轨22与上述平面部18a在前后方向上相对,且形成为沿左右方向的圆棒状。该辅助导轨22通过螺纹部件25被安装在从平面部18a向前方突出的作为平板状的辅助导向轴支撑部件的三个辅助轨道支撑部件23的下端面23a(参照图4)上。即辅助轨道支撑部件23配置在辅助导轨22的上方。各辅助轨道支撑部件23在左右方向相互分离地设置三个,且通过螺纹部件24被紧固在框架18的上端面18b。
在各辅助轨道支撑部件23上设有与框架18的上端面18b接触的平板状的基部23b。在基部23b上设有弯曲部23c,该弯曲部23c是通过使基部23b的左右方向的两侧及前端部分别向上方弯折而成形的。
这些导轨19及辅助导轨22以相互平行的方式配置。另外,导轨19的轴径构成为比辅助导轨22的轴径大。
在这些导轨19及辅助导轨22支撑矩形状的滑架26,处于滑架26基于驱动机构27的驱动在能够沿导轨19及辅助导轨22向左右方向进行往复移动的状态下。另外,在该滑架26的下表面侧搭载有作为将墨液(液体)向片材ST喷射的液体喷射头的记录头28。另外,在导轨19及辅助导轨22上涂布有油或油脂等的润滑剂。由此,滑架26能够相对于导轨19及辅助导轨22顺畅地滑动接触地进行移动。
驱动机构27包括:安装在框架18的右端的驱动用马达27a;安装在该马达27a的输出轴上的驱动侧滑轮27b;设在框架18的左端的从动侧滑轮27c;和连结这些滑轮27b、27c的环状的带27d。该带27d的一部分安装在滑架26上。驱动机构27通过驱动用马达27a的旋转力经由驱动侧滑轮27b传递到带27d,使滑架26向左右方向移动。
在记录部13中,将从压印板17的左端到右端的一定范围作为印刷区域。而且,对于处于停止在压印板17上的状态的片材ST,从与滑架26一起进行往复移动的记录头28喷射墨液,由此对片材ST(参照图1)实施记录处理。
辅助轨道支撑部件23的一个配置在印刷区域的左右方向的中央位置,且从该中央位置的辅助轨道支撑部件23起在左右方向以等间隔的方式配置有两个辅助轨道支撑部件23。这里,左右方向相邻的辅助轨道支撑部件23间的距离比轨道支撑部件20A、20B间的左右方向的距离小。
另外,如图3所示,轨道支撑部件20A被配置在印刷区域的右方与印刷区域在左右方向相邻的位置,且被配置在导轨19的右端部的左方。另一方面,轨道支撑部件20B被配置在印刷区域的左方与印刷区域在左右方向相邻的位置,且被配置在导轨19的左端部的右方。即,导轨19比轨道支撑部件20A向右方延伸,并比轨道支撑部件20B比左方延伸。另外,从轨道支撑部件20A到导轨19的右端面的导轨19的长度和从轨道支撑部件20B到导轨19的左端面的导轨19的长度相互相等。
下面,参照图4,对基于导轨19及辅助导轨22的滑架26的支撑构造进行详细说明。如图4所示,在滑架26的后方且下方的部位中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分别设有朝向后方开口且从滑架26的后表面向前方凹入的凹部26a。在这些凹部26a中安装有轴承部件29,该轴承部件29分别通过与导轨19嵌合来能够滑动地支撑导轨19。该轴承部件29是具有后方开口的圆弧状的内周面的矩形平板状的含油轴承。通过这样的构成,滑架26通过导轨19能够在左右方向往复移动,并且能够以导轨19为中心转动。另外,在各轴承部件29中设有用于向该轴承部件29补给油的毛毡(未图示)。
另外,在滑架26的后方且上方的部位,设有比记录头28的上端部28a向上方突出的突起部26b。该突起部26b的前表面能够与辅助导轨22以滑动接触的方式接触。因此,滑架26能够通过辅助导轨22在左右方向进行往复移动,并且对以导轨19为中心的滑架26的转动方向的位置进行限制。
下面参照图5,对框架18的构造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5(a)所示,框架18是对通过对金属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分别成形的第一框架30及第二框架40进行组合而构成的。
在第一框架30具有作为上述平面部18a而形成的前表面,并且形成有第一侧面部31,该第一侧面部31从平面部18a的左右方向的两侧的一部分向后方弯曲地延伸。
在第二框架40上形成有与上述平面部18a在前后方向相对且与该平面部18a平行的对向面部41。在该对向面部41的上端部设有上端面18b。而且,在上端面18b的前端设有上侧接触部42,该上侧接触部42具有向下方延伸且与上述平面部18a的后表面接触的接触面。另一方面,在对向面部41的下端部设有下侧侧面部43,该下侧侧面部43具有与上端面18b平行且向前方延伸的侧面。在下侧侧面部43的前端设有下侧接触部44,该下侧接触部44具有向上方延伸且与上述平面部18a的后表面接触的接触面。
在第一框架30中的与上侧接触部42及下侧接触部44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有在左右方向分离的五个翻边部32。该翻边部32是通过在上述平面部18a上实施翻边加工而形成为向后方延伸的圆筒形状。另外,在第二框架40的上侧接触部42及下侧接触部44中的与翻边部32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与该翻边部32嵌合的嵌合孔45。
如图5(b)所示,第一框架30及第二框架40,在使嵌合孔45嵌合在翻边部32上的状态下,通过进行使翻边部32向前方发生塑性变形的翻边夹箍,来相互紧固。
此外,在上述对向面部41中的与嵌合孔45对应的位置,分别设有在前后方向贯通该对向面部41的贯通孔46(参照图5(a))。由此,在通过冲压加工机进行翻边夹箍时,能够使夹箍工具插入贯通孔46中而使翻边部32塑性变形。
下面,参照图6,对辅助轨道支撑部件23的位置调整构造及位置调整方法进行说明。此外,在图6中省略了螺纹部件24。
如图6所示,在各辅助轨道支撑部件23上设有前后方向成为长径的长孔23d。而且,各辅助轨道支撑部件23通过螺纹部件24并经由长孔23d被紧固在框架18的上端面18b,由此被固定在框架18上。在框架18和导轨19的相对方向即前后方向,长孔23d的长度比螺纹部件24的轴部24a(图6中的虚线圆)的外径大。
这样的辅助轨道支撑部件23即使通过螺纹部件24被紧固在框架18上后,作业者通过对螺纹部件24的紧固进行松动,也能够在长孔23d的范围内在前后方向移动。
在辅助导轨22相对于导轨19在左右方向上倾斜地配置的情况下,作业者松动螺纹部件24而使辅助轨道支撑部件23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能够对辅助导轨22在左右方向上的倾斜进行调整以使其与导轨19平行。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在导轨19上滑架26能够滑动接触地进行往复移动,由此,存在导轨19的润滑剂顺着轨道支撑部件20A、20B附着在平面部18a上的情况。而且,附着在平面部18a上的润滑剂由于其自重从平面部18a的下端部向下方落下。此时,在框架18的下方输送片材ST的情况下,润滑剂有可能附着在片材ST上。
而且,在滑架26上设有轴承部件29,由此,从轴承部件29流出的油也经由导轨19顺着轨道支撑部件20A、20B流动。而且,轨道支撑部件20A、20B的油与润滑剂同样地从平面部18a向下方落下。由此,油有可能附着在片材ST上。
对于这点,在本实施方式中,轨道支撑部件20A配置在印刷区域的右侧,并且轨道支撑部件20B配置在印刷区域的左侧,所以,即使从导轨19顺着轨道支撑部件20A、20B流有润滑剂及油,也能够避免在片材ST上附着有润滑剂及油。
另外,轨道支撑部件20A设置在导轨19的右端部的左侧,且轨道支撑部件20B设置在导轨19的左端部的右侧。因此,与轨道支撑部件对导轨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进行支撑的构成相比较,由于缩短了轨道支撑部件20A、20B间的左右方向的距离,所以,能够抑制因滑架26的重量以及移动导致的导轨19的挠曲。
而且,由于导轨19比轨道支撑部件20A向右方延伸且比轨道支撑部件20B向左方延伸,因此,在导轨19上,对于因滑架26及记录头28的重量而分别发生在轨道支撑部件20A、20B周围的第一力矩,在导轨19的轨道支撑部件20A、20B的左右方向的外方的部位发生有第二力矩。这些第一力矩和第二力矩相互方向相反,互相抵消。其结果,能够抑制因第一力矩导致的导轨19的挠曲。
(2)在框架由仅由平板形成的一张板构成的情况下,在将滑架26及记录头28安装在导轨19上后,由于框架发生变形,所以,存在框架的平面部歪曲的情况。由此,存在固定于平面部上的轨道支撑部件20A、20B从预先设定的位置倾斜的情况。与此相伴,存在分别被固定在轨道支撑部件20A、20B上的导轨19从预先设定的位置倾斜的情况。其结果,成为滑架26及记录头28倾斜的状态,滑架26及记录头28在相对于左右方向倾斜的方向上移动。
对于这点,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框架18形成为四棱壳体,所以,与框架由仅由平板形成的一张板构成的情况相比较,能够提高框架18的刚性。由此,能够抑制因滑架26的重量及移动而使框架18发生变形。由此,能够抑制因框架18的变形而导致的导轨19的歪斜。因此,能够抑制滑架26及记录头28的倾斜以及在相对于左右方向的倾斜的方向上移动。
(3)轨道支撑部件20A、20B分别相互连接框架18的平面部18a和与该平面部18a在前后方向上相对的导轨19的部位,因此,能够缩短轨道支撑部件20A、20B的前后方向的长度。由此,能够提高作为组装框架18、轨道支撑部件20A、20B及导轨19而成组立体的刚性。
(4)辅助轨道支撑部件23中的左右方向的中央的一个配置在印刷区域内。但是,由于辅助轨道支撑部件23是配置在辅助导轨22上方的构成,所以,能够避免辅助导轨22的润滑剂流到辅助轨道支撑部件23上。因此,由于辅助轨道支撑部件23还能够配置在片材ST的印刷区域内,所以,能够提高辅助轨道支撑部件23的配置的自由度。
(5)由于辅助轨道支撑部件23的长孔23d的前后方向的长度形成得比螺纹部件24的轴部24a的外径大,所以,辅助轨道支撑部件23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由此,作业者通过使辅助轨道支撑部件23沿前后方向移动,能够对辅助导轨22相对于前后方向的倾斜进行调整。由此,能够对辅助导轨22相对于导轨19在前后方向的倾斜进行调整。因此,即使在框架18上安装了导轨19、轨道支撑部件20A、20B、辅助导轨22及辅助轨道支撑部件23后,也能够进行调整以使导轨19及辅助导轨22在前后方向上相互平行。
(6)由于框架18和连结框架16作为不同的部件而构成,因此,在框架18上组装了导轨19、轨道支撑部件20A、20B、辅助导轨22、辅助轨道支撑部件23、滑架26及记录头28后,能够将该组立体安装在连结框架16上。
(7)由于框架18是通过对由冲压加工而成形的第一框架30及第二框架40进行组合而形成的,因此,与通过铝拉模铸造等的铸造来形成框架的构成相比较,能够降低制造成本。
(8)由于框架18是通过对第一框架30和第二框架40进行翻边夹箍而组装的,因此,与使用螺纹部件等的紧固部件对第一框架和第二框架进行组装的构成相比较,能够削减零件数量。而且,与使用紧固部件进行组装的构成相比较,能够削减用于制造框架18的工序。
(9)框架18以相对于上下方向其左右方向的长度长的方式形成,且为上端面18b及下侧侧面部43遍及左右方向形成的构成,所以,与这些上端面及下侧侧面部遍及上下方向形成的框架的构成相比较,能够提高框架18的刚性。因此,能够降低因滑架26的重量以及移动导致的框架18的变形量。
(10)由于在辅助轨道支撑部件23上设有弯曲部23c,所以,能够提高辅助轨道支撑部件23的刚性。由此,相对于通过滑架26与辅助导轨22接触而从辅助导轨22作用在辅助轨道支撑部件23上的力,能够抑制辅助轨道支撑部件23发生变形。
(11)由于相对于框架18从后方进行翻边夹箍,所以,在进行翻边夹箍时,能够在平面部18a的前方的表面配置以整体受力的夹具。因此,与在每个翻边部配置受力的夹具的构成相比较,能够抑制因平面部18a的翻边夹箍引起的平面度的降低。由此,能够抑制导轨19相对于左右方向的倾斜。
(12)由于辅助导轨22的轴径比导轨19的轴径小,所以,辅助导轨22变得比导轨19容易发生挠曲。对于这点,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设置三个辅助轨道支撑部件23,能够抑制辅助导轨22的挠曲。该辅助轨道支撑部件23为四个以上也能够发挥同样的效果。
(13)辅助导轨22的轴径形成得比导轨19的轴径小,并且,在左右方向相邻的辅助轨道支撑部件23间的左右方向的距离比轨道支撑部件20A、20B间的左右方向的距离小。由此,导轨19的固有频率和辅助导轨22的固有频率互不相同。因滑架26的往复移动而引起的导轨19的振动与辅助导轨22发生共振的情况得到抑制。由此,能够抑制滑架26的振动的增大,因此,能够抑制对从记录头28喷射的墨液向片材ST的附着位置产生影响。
此外,上述实施方式还可以进行以下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框架18还可以固定在连结框架16以外的其他的装置主体12内的部件(例如,辊支撑框架15)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框架18和连结框架16可以作为同一部件构成。即,还可以形成从连结框架16连续地向左右方向延伸的平面部18a。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还可以省略辅助轨道支撑部件23的位置调整构造。
即,取代贯穿螺纹部件24的辅助轨道支撑部件23的长孔23d,还可以形成具有与螺纹部件24的轴部24a大致相同的内径的圆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辅助轨道支撑部件23还可以固定在框架18的平面部18a上。该情况下,在辅助轨道支撑部件23上设置与平面部18a接触的接触部,并且通过螺纹部件24将接触部固定在平面部18a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辅助轨道支撑部件23的个数可以为三个以外的其他数量。另外,只要轨道支撑部件位于印刷区域的左右方向的外侧且位于导轨19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的内侧,还可以根据轨道支撑部件20A、20B进一步追加设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只要辅助导轨22能够与滑架26滑动接触且能够进行滑架26的转动方向的限制,还可以形成为例如截面四边形等的其他的形状。另外,辅助导轨22也能够形成为由从框架18的平面部18a的上方弯曲地向前方延伸的第一部位和从该第一部位的前端向下方延伸的第二部位构成的大致L形状。另外,在辅助导轨22和第一框架30作为单个部件构成的情况下,也能够省略辅助轨道支撑部件23。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还可以省略辅助导轨22。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将轨道支撑部件20A、20B分别固定在框架18的下端面。另外,导轨19的下端部还可以分别与轨道支撑部件20A、20B的上端部接触。该情况下,轨道支撑部件20A、20B分别形成为在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延伸的平板形状。而且,滑架26的轴承部件29相比导轨19的轨道支撑部件20A、20B一直开口到上方,由此,能够分别仅与比导轨19的轨道支撑部件20A、20B靠上方的部位滑动接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框架18可以仅由第一框架30或第二框架40构成。该情况下,通过对第一框架30或第二框架40进行冲压加工并弯折,形成为四棱壳体。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轨道支撑部件20A、20B在俯视时能够形成为大致U形状。即轨道支撑部件20A、20B不是仅由沿前后方向的部位构成,还可以具有在左右方向延伸的部位。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各轨道支撑部件20A、20B的前端部还可以为随着趋向前方而向下方连接在导轨19上的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框架18还可以形成为仅形成有平面部18a的平板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液体喷射装置具体化为喷墨式打印机11,但是也可以采用喷射或排出墨液以外的其他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可以应用于具有排出微量的液滴的液体喷头等的各种液体喷射装置。另外,所谓液滴是指从上述液体喷射装置排出的液流的状态,包括粒状、泪滴状、拖尾呈丝线状的物质。另外,这里所说的液体,只要是液体喷射装置能够喷射的那样的材料即可。例如,只要是处于液相时的状态的物质即可,包括粘性高或低的液状、溶胶、凝胶水、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那样的液流状态,而且不仅是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还包括溶媒中溶解、分散或混合有包括颜料和/金属微粒等固形物的功能材料的微粒所成的物质等。另外,作为液体的代表例,可以举出在上述实施例的方式中所说明的那样的墨液、液晶等。这里,所谓墨液,包括一般性的水性墨、油性墨以及凝胶墨(gel ink)、热熔墨(hot meltink)等的各种液体组成物。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具体例,可以是喷射以分散或溶解的方式包含在例如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滤色器的制造等中所使用的电极材料和/或色材料等的材料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喷射在生物芯片制造中所使用的生物有机体的液体喷射装置、作为精密吸管使用的喷射作为试样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印染装置或微型分配器(micro dispenser)等。而且,也可以采用在时钟、相机等精密机械中精确地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形成在光通信元件等中所用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对基板上喷射紫外线固化树脂等的透明树脂液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对基板等进行蚀刻而喷射酸或碱等的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而且,也能够在这些之中的任一种液体喷射装置中应用本发明。

Claims (6)

1.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具有:框架;与该框架的长度方向的表面隔着间隙相对向的导向轴;支撑该导向轴且被固定于所述框架的第一导向轴支撑部件及第二导向轴支撑部件;通过涂布于所述导向轴的润滑剂沿该导向轴往复移动的滑架;搭载于该滑架且朝向被记录介质喷射液体的液体喷射头;和与所述导向轴及所述导向轴支撑部件相比位于下方输送所述被记录介质的输送机构,该液体喷射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向轴支撑部件及所述第二导向轴支撑部件的所述导向轴侧的端部,相对于所述导向轴在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上或从水平方向朝向下方被连接于该导向轴,
所述第一导向轴支撑部件设置在所述滑架的移动方向上的所述导向轴的一方的端部和所述液体喷射头向所述被记录介质喷射液体的区域的一方的端部之间,
所述第二导向轴支撑部件设置在所述滑架的移动方向上的所述导向轴的另一方的端部和所述液体喷射头向所述被记录介质喷射液体的区域的另一方的端部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形成为四棱壳体,具有:对向面部,其具有与所述长度方向的表面隔着间隙且相对于所述导向轴在相反侧相对向的平面;和相互连接所述长度方向的表面及所述对向面部的侧面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向轴支撑部件及所述第二导向轴支撑部件被固定在所述框架的平面部,且从该平面部向水平方向突出并被连接于所述导向轴中的与所述平面部相对向的部位。
4.如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框架中的比所述导向轴靠上方的位置,设置有对所述滑架的移动进行导向且限制该滑架的转动动作的辅助导向轴,
所述辅助导向轴经由多个辅助导向轴支撑部件被固定于所述框架,
所述辅助导向轴支撑部件与所述辅助导向轴相比被配置在上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辅助导向轴支撑部件通过螺纹部件被固定于所述框架,
在所述辅助导向轴支撑部件设置有用于在上下方向插通所述螺纹部件的贯通孔,
所述贯通孔形成为在分别与所述滑架的移动方向及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长的长孔状。
6.如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框架被安装于收置有所述输送机构的装置主体。
CN201110036017.9A 2010-02-12 2011-02-11 液体喷射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898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028953/2010 2010-02-12
JP2010028953A JP5446956B2 (ja) 2010-02-12 2010-02-12 液体噴射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89842A true CN102189842A (zh) 2011-09-21
CN102189842B CN102189842B (zh) 2015-07-08

Family

ID=44369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36017.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189842B (zh) 2010-02-12 2011-02-11 液体喷射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430480B2 (zh)
JP (1) JP5446956B2 (zh)
CN (1) CN102189842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28531A (zh) * 2015-09-21 2015-12-09 广州爱发电子产品有限公司 一种打印机小车的运动系统
CN106103826A (zh) * 2014-03-26 2016-11-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CN108422752A (zh) * 2017-02-15 2018-08-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轨道部的调节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218606A (ja) * 2010-04-06 2011-11-04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EP2799150B1 (en) 2013-05-02 2016-04-27 Hexagon Technology Center GmbH Graphical application system
JP5821630B2 (ja) * 2011-12-28 2015-11-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6070245B2 (ja) * 2012-04-11 2017-02-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
JP6079335B2 (ja) * 2013-03-18 2017-02-1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US9718291B2 (en) * 2015-10-16 2017-08-01 Oce-Technologies B.V. Printer carriage support structure
JP6748371B2 (ja) 2015-10-20 2020-09-02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及び液体吐出装置におけるレール部の調整方法
JP6919333B2 (ja) * 2017-05-26 2021-08-1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搬送装置、印刷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07408A (ja) * 1996-02-05 1997-08-12 Canon Inc 画像記録装置
US20020159808A1 (en) * 2000-10-30 2002-10-31 Smith Daniel E. Printing system with adjustable carriage rail support
US20040056911A1 (en) * 2001-01-31 2004-03-25 Fairchild Michael A. Automatic printhead-to-media spacing adjustment system
US20040056922A1 (en) * 2002-09-25 2004-03-2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20040263568A1 (en) * 2003-04-25 2004-12-3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scanner
JP2006205537A (ja) * 2005-01-28 2006-08-10 Seiko Epson Corp 移動体の支持構造及び該支持構造を備えた記録装置と液体噴射装置
JP2006334853A (ja) * 2005-05-31 2006-12-14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並びにキャリッジ
US20090122094A1 (en) * 2007-11-13 2009-05-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82555U (zh) * 1988-12-16 1990-06-26
JP3692521B2 (ja) 1999-12-02 2005-09-0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キャリッジおよび該キャリッジを備えた記録装置
JP2003266850A (ja) 2002-03-20 2003-09-25 Seiko Epson Corp キャリッジ取付装置、該キャリッジ取付装置を備えた記録装置
JP2008254212A (ja) * 2007-03-30 2008-10-23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5127555B2 (ja) 2008-05-08 2013-01-2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9207408A (ja) * 1996-02-05 1997-08-12 Canon Inc 画像記録装置
US20020159808A1 (en) * 2000-10-30 2002-10-31 Smith Daniel E. Printing system with adjustable carriage rail support
US20040056911A1 (en) * 2001-01-31 2004-03-25 Fairchild Michael A. Automatic printhead-to-media spacing adjustment system
US20040056922A1 (en) * 2002-09-25 2004-03-25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nk-jet recording apparatus
US20040263568A1 (en) * 2003-04-25 2004-12-30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scanner
JP2006205537A (ja) * 2005-01-28 2006-08-10 Seiko Epson Corp 移動体の支持構造及び該支持構造を備えた記録装置と液体噴射装置
JP2006334853A (ja) * 2005-05-31 2006-12-14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並びにキャリッジ
US20090122094A1 (en) * 2007-11-13 2009-05-14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ink jet printing apparatus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103826A (zh) * 2014-03-26 2016-11-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CN106103826B (zh) * 2014-03-26 2019-04-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和记录方法
CN105128531A (zh) * 2015-09-21 2015-12-09 广州爱发电子产品有限公司 一种打印机小车的运动系统
CN108422752A (zh) * 2017-02-15 2018-08-21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轨道部的调节方法
CN108422752B (zh) * 2017-02-15 2021-07-09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轨道部的调节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10199430A1 (en) 2011-08-18
JP5446956B2 (ja) 2014-03-19
JP2011161859A (ja) 2011-08-25
US8430480B2 (en) 2013-04-30
CN102189842B (zh) 2015-07-0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89842A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02514401B (zh) 位置调节机构及记录装置
US8936346B2 (en) Liquid removing device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102189837B (zh) 卷筒介质输送装置及记录装置
CN101722726A (zh) 记录装置、以及目标的干燥方法
CN103101308A (zh) 擦拭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2529406A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203246190U (zh) 维护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1837682A (zh) 液滴排出头的检查方法、检查装置及液滴排出装置
CN101264471B (zh) 流体喷射头及流体喷射装置
CN103419502A (zh)
CN103373088A (zh) 介质承接装置及记录装置
CN102218913A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02139569B (zh) 流体喷射装置以及维护方法
CN104228348A (zh) 维护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2205742A (zh) 片状部件输送装置及具有该片状部件输送装置的记录装置
CN102514371B (zh) 记录装置
CN101746625A (zh) 偏斜修正装置及记录装置
CN106256557A (zh) 液体喷出装置
CN203592778U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203752683U (zh) 液体喷出装置
CN103072387B (zh) 定影装置及记录装置
JP5621319B2 (ja) 流体噴射装置
JP5601094B2 (ja) 液体噴射装置、液体噴射装置におけるフラッシング方法
US20110115847A1 (en) Fluid ejecting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50708

Termination date: 202102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