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072387B - 定影装置及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及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3072387B
CN103072387B CN201210326622.4A CN201210326622A CN103072387B CN 103072387 B CN103072387 B CN 103072387B CN 201210326622 A CN201210326622 A CN 201210326622A CN 103072387 B CN103072387 B CN 1030723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ne
away
bearing
fixation unit
downstrea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1032662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3072387A (zh
Inventor
赤峰雅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30723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723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30723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30723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1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 B41J11/00214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using UV radi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1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 B41J11/00216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irradiation using infrared [IR] radiation or microwave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和记录装置。所述定影装置具备:支承面,其构成用于将记录介质从上游侧向下游侧进行输送的输送路径的一部分,且能够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支承;定影单元,其以与所述支承面对置的方式而配置,并且当在所述支承面的上游侧被记录了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被支承在所述支承面上时,实施将所述图像定影于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定影处理,所述支承面在所述支承面与所述定影单元对置的方向上,位于与所述支承面的上游侧的所述输送路径相比远离所述定影单元的位置处。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及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喷墨式打印机等的记录装置、以及该记录装置中所具备的、用于使图像定影于记录有该图像的纸张等上的定影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地,作为将图像记录在记录介质上的记录装置,广泛已知一种喷墨式打印机。在喷墨式打印机中,通过从记录头(记录单元)朝向纸张(记录介质)喷射油墨从而实施印刷。在这种打印机中,通常采用如下方式,即,通过对印刷后的纸张进行加热而使其干燥,从而使图像定影于纸张上。
而且,作为以这种方式对印刷后的纸张进行加热而使其干燥的打印机,目前已知一种专利文献1中所公开的装置。在该专利文献1的打印机中采用如下方式,即,通过以隔着纸张的输送路径而对置的方式被配置的一对加热器(定影单元),来对印刷后的纸张进行加热而使其干燥。
但是,当纸张具有卷筒纸等的弯曲(卷曲)的性质时,存在弯曲的纸张与各个加热器接触的可能性。因此,在专利文献1的打印机中采用如下方式,即,当纸张具有弯曲的性质时,通过预测纸张的弯曲状态,并使各个加热器移动以增大各个加热器之间的距离,从而避免各个加热器与纸张的接触。
然而,虽然在专利文献1的打印机中,即使在纸张弯曲了的情况下也能够避免该纸张向各个加热器的接触,但是由于需要用于对各个加热器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的加热器移动机构,因此存在结构变得复杂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2129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着眼于这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点而被完成的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记录介质发生了卷曲时以简单的结构避免记录介质与定影单元的接触的定影装置及记录装置。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定影装置具备:支承面,其构成用于将记录介质从上游侧向下游侧进行输送的输送路径的一部分,且能够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支承;定影单元,其以与所述支承面对置的方式而配置,并且当在所述支承面的上游侧被记录了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被支承在所述支承面上时,实施将所述图像定影于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定影处理,所述支承面在所述支承面与所述定影单元对置的方向上,位于与所述支承面的上游侧的所述输送路径相比远离所述定影单元的位置处。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支承面的上游侧被记录了图像的记录介质卷曲而隆起的情况下,也可通过支承面的上游侧的输送路径与支承面距定影单元的距离之差,来吸收该记录介质中的因卷曲而隆起的部分。因此,当记录介质发生了卷曲时,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来避免记录介质与定影单元的接触。
在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中,所述支承面具有远离斜面,所述远离斜面以越趋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路径的下游侧,则在所述支承面和所述定影单元对置的方向上越远离所述定影单元的方式而倾斜。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支承面的上游侧被记录了图像的记录介质卷曲而隆起的情况下,该记录介质也可通过远离斜面而逐渐远离定影单元。因此,能够在不使记录介质与定影单元接触的条件下沿着支承面而顺利地输送该记录介质。
在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中,所述支承面在与所述远离斜面相比靠所述输送路径的下游侧的位置处具有接近斜面,所述接近斜面以越趋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路径的下游侧,则在所述支承面和所述定影单元对置的方向上越接近所述定影单元的方式而倾斜。
根据本发明,因远离斜面而相对于定影单元发生了倾斜的记录介质的倾斜度,通过接近斜面而被缓和。因此,能够抑制定影单元对记录介质的定影处理变得不均匀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中,所述输送路径上的所述远离斜面的下游端和所述接近斜面的上游端以连续的方式而相连接,所述远离斜面的下游端和所述接近斜面的上游端之间的连接部分,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所述定影单元的中央部相对应。
根据本发明,由于可恰当地确保定影单元与记录介质之间的距离,因此能够有效地抑制记录介质与定影单元接触的情况。
在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中,所述远离斜面的上游端及所述接近斜面的下游端在所述支承面和所述定影单元对置的方向上,距所述定影单元的距离相等。
例如,当记录介质为带有表面起伏的长条状的卷筒纸时,记录介质的顶端部分尤其发生卷曲。关于这一点,根据本发明,由于在记录介质的顶端部分通过了支承面之后,记录介质通过远离斜面的上游端及接近斜面的下游端而被支承,因此该记录介质变得相对于定影单元而平行。因此,能够均匀地实施定影单元对记录介质的定影处理。
在本发明的定影装置中,所述远离斜面相对于所述支承面的上游侧的所述输送路径的倾斜角度大于,所述接近斜面相对于所述支承面的上游侧的所述输送路径的倾斜角度。
根据本发明,即使在支承面的上游侧被记录了图像的记录介质卷曲而隆起的情况下,该记录介质也可通过与接近斜面相比倾斜角度较大的远离斜面而迅速地远离定影单元。因此,能够有效地避免记录介质与定影单元的接触。
本发明的记录装置具备:记录单元,其将图像记录在记录介质上;上述结构的定影装置。
根据本发明,能够获得与上述定影装置相同的作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方式的喷墨式打印机的剖视模式图。
图2为该打印机的加热干燥部的放大剖视模式图。
图3为表示在该加热干燥部中卷筒纸的卷曲了的顶端部分在分离斜面上被输送时的状态的放大剖视模式图。
图4为表示在该加热干燥部中卷筒纸的卷曲了的顶端部分在接近斜面上被输送时的状态的放大剖视模式图。
图5为表示在该加热干燥部中卷筒纸的卷曲了的顶端部分向接近斜面的下游侧被输送时的状态的放大剖视模式图。
图6为表示改变例的加热干燥部的放大剖视模式图。
图7为表示改变例的加热干燥部的放大剖视模式图。
图8为表示改变例的加热干燥部的放大剖视模式图。
图9为表示改变例的加热干燥部的放大剖视模式图。
图10为表示改变例的加热干燥部的放大剖视模式图。
图11为表示改变例的加热干燥部的放大剖视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将本发明的记录装置具体化为喷墨式打印机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作为记录装置的喷墨式打印机11具备形成其外轮廓的大致矩形箱状的主体外壳12。在主体外壳12内设置有放卷部13和记录部14,其中,所述放卷部13在将作为记录介质的长条状的卷筒纸(连续纸)RP松卷的同时进行放卷,所述记录部14实施将图像记录在从该放卷部13放卷出的卷筒纸RP上的记录处理。
此外,在主体外壳12内设置有作为定影装置的加热干燥部15和排纸托架16,其中,所述加热干燥部15实施使图像定影于通过记录部14而记录有图像的卷筒纸RP上的、作为定影处理的加热干燥处理,所述排纸托架16将通过该加热干燥部15而被加热干燥了的卷筒纸RP连续重叠为蜿蜒状并对该卷筒纸RP进行支承。
即,在主体外壳12内,在成为卷筒纸RP的输送路径的上游侧的、靠后的位置处配置有放卷部13,而在成为卷筒纸RP的输送路径的下游侧的、靠前的位置处配置有排纸托架16。而且,在从放卷部13到排纸托架16之间的卷筒纸RP的输送路径的中途位置上,分别配置有记录部14和加热干燥部15。
如图1所示,在放卷部13中,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有在左右方向(与纸面正交的方向)上延伸的卷轴17。在卷轴17上,卷筒纸RP以能够与该卷轴17一体旋转的方式被支承。而且,通过使卷轴17向图1中的逆时针方向进行旋转,从而卷筒纸RP在被松卷的同时朝向输送路径的下游侧被放卷。
在放卷部13的上方,以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且能够旋转的方式而设置有中继辊18,所述中继辊18用于卷绕从卷轴17被放卷出的卷筒纸RP并朝向记录部14侧进行引导。而且,在中继辊18上从后侧卷绕有从卷轴17被放卷出的卷筒纸RP,从而将从卷轴17被放卷出的卷筒纸RP的输送方向从向上变更为水平向前。
记录部14具备:支承台19,其从下侧对从上游侧输送来的卷筒纸RP进行支承;作为记录单元的记录头20,其以隔着卷筒纸RP而与该支承台19对置的方式被配置。在卷筒纸RP的输送路径上的、记录部14与中继辊18之间设置有供纸辊对21,所述供纸辊对21在对由中继辊18输送来的卷筒纸RP进行夹持的同时向支承台19上进行引导。另一方面,在卷筒纸RP的输送路径上的、记录部14的下游侧,设置有将支承台19上的卷筒纸RP向下游侧引导的排纸辊对22。
而且,记录头20的下表面成为水平的喷嘴形成面,在该喷嘴形成面上开口有喷射作为液体的油墨的多个喷嘴(省略图示)。而且,记录头20从各个喷嘴(省略图示)向在支承台19上被输送的卷筒纸RP喷射油墨,从而对图像进行记录。另外,在卷筒纸RP的输送路径上的、排纸辊对22的下游侧,配置有加热干燥部15。
接下来,对加热干燥部15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加热干燥部15具备:路径形成板23,其形成卷筒纸RP的输送路径的一部分,且从下侧对卷筒纸RP进行支承;作为定影单元的加热器组件24,其以隔着卷筒纸RP而与该路径形成板23对置的方式被配置,且对记录有图像的卷筒纸RP实施加热干燥处理。
路径形成板23具备:水平的水平部25;从该水平部25的前端朝向前斜下方延伸的第一倾斜部26;从该第一倾斜部26的前端朝向前斜上方延伸的第二倾斜部27。第一倾斜部26与第二倾斜部27关于包括两者的边界在内的铅垂面而前后呈面对称。因此,通过第一倾斜部26和第二倾斜部27而形成凹部,所述凹部相对于水平部25而凹陷成,在从左右方向观察时呈V字状。
第一倾斜部26的上表面被设定为远离斜面26a,所述远离斜面26a以越趋于卷筒纸RP的输送路径的下游侧,则在上下方向上越远离加热器组件24的方式而倾斜。另一方面,第二倾斜部27的上表面被设定为接近斜面27a,所述接近斜面27a以越趋于卷筒纸RP的输送路径的下游侧,则在上下方向上越接近加热器组件24的方式而倾斜。
因此,远离斜面26a和接近斜面27a以在前后方向上连续的方式相邻并相连接。而且,本实施方式中,通过远离斜面26a和接近斜面27a,而构成能够对被输送的卷筒纸RP进行支承的支承面。另外,水平部25的上表面被设定为平坦面25a,并且平坦面25a形成支承面(远离斜面26a和接近斜面27a)的紧上游侧的输送路径。
因此,支承面(远离斜面26a和接近斜面27a)在上下方向上,位于与平坦面25a相比远离加热器组件24的位置处。另外,平坦面25a包含于包括支承台19的上表面在内的水平面内。
加热器组件24以在前后方向上横跨远离斜面26a和接近斜面27a的方式而配置。即,加热器组件24与远离斜面26a及接近斜面27a双方在上下方向上对置。因此,本实施方式中,上下方向与加热器组件24和支承面(远离斜面26a以及接近斜面27a)对置的方向相一致。
加热器组件24具备:下侧开口的呈矩形箱状的加热器外壳28;被配置于该加热器外壳28内的、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加热器29;被配置于该加热器外壳28内,并使加热器29的热量朝向下侧反射的反射板30。在前后方向上,加热器外壳28的宽度被设定为,小于远离斜面26a的上游端26b与接近斜面27a的下游端27b之间的距离。
加热器29被配置在加热器外壳28内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处。反射板30被配置在加热器外壳28的上壁与加热器29之间。反射板30在从左右方向观察时呈大致倒U字状,以便覆盖加热器29的上侧以及前后两侧。
即,反射板30的下侧以及左右两侧开口。而且,反射板30在其前端和后端之间的区域即加热干燥区域H内,朝向在支承面(远离斜面26a和接近斜面27a)上被输送的卷筒纸RP大致均匀地反射从加热器29放出的热量。
而且,远离斜面26a的上游端26b和接近斜面27a的下游端27b在上下方向上,距加热器组件24的距离相等。即,远离斜面26a的上游端26b和接近斜面27a的下游端27b处于相同高度。
另外,远离斜面26a和接近斜面27a之间的连接部分R与在远离斜面26a及接近斜面27a上被输送的卷筒纸RP的输送方向即前后方向上的、加热器组件24的中央部对应。即,连接部分R与加热干燥区域H内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央部对应。
接下来,对喷墨式打印机11的作用进行说明。
那么,当卷轴17旋转时,卷筒纸RP在从其顶端部分起被依次被松卷的同时朝向输送路径的下游侧被放卷。该被放卷出的卷筒纸RP在沿着输送路径于支承台19上被输送的过程中,接受从记录头20喷射出的油墨从而被记录图像。接着,记录有图像的卷筒纸RP从其顶端部分起依次沿着输送路径而向下游侧的加热干燥部15被输送。
而且,如图3所示,向加热干燥部15被输送的卷筒纸RP的顶端部分从平坦面25a向远离斜面26a被输送。此时,由于在卷筒纸RP的顶端部分处,程度特别重地残留有卷绕于卷轴17上时的表面起伏,因此以向上侧鼓出的方式卷曲(弯曲)。但是,卷筒纸RP的顶端部分通过在远离斜面26a上朝向下游侧被输送,从而远离加热器组件24。因此,避免了卷筒纸RP中的卷曲了的顶端部分与加热器组件24接触的情况。
接着,如图4所示,卷筒纸RP中的卷曲了的顶端部分从远离斜面26a向接近斜面27a被输送。此时,卷筒纸RP中的卷曲了的顶端部分在接近斜面27a上向下游侧被输送时,因自重而使卷曲缓和。因此,卷筒纸RP中的卷曲了的顶端部分接近与加热器组件24平行的状态(水平状态)。
因此,卷筒纸RP中的卷曲了的顶端部分在从远离斜面26a向下游侧被输送到接近斜面27a的过程中,大致均匀地从加热器组件24接受热量。其结果为,由于被记录于卷筒纸RP上的图像被大致均匀地加热干燥,因此该图像高精度地被定影于该卷筒纸RP上。
接着,当卷筒纸RP中的卷曲了的顶端部分通过接近斜面27a的下游端27b时,将由于重力而使输送方向从向前变更为向下,从而朝向排纸托架16被输送。而且,之后,卷筒纸RP中的远离斜面26a上以及接近斜面27a上的部分,通过卷筒纸RP中的位于接近斜面27a的下游端27b的下游侧的部分的重量而向下游侧被牵拉。
由此,如图5所示,卷筒纸RP中的远离斜面26a上以及接近斜面27a上的部分,在远离斜面26a的上游端26b和接近斜面27a的下游端27b这两个位置处被支承,从而成为水平拉伸的状态。因此,卷筒纸RP中的远离斜面26a上以及接近斜面27a上的部分在维持了相对于加热器组件24而平行的状态的同时向下游侧被输送。
其结果为,由于卷筒纸RP和路径形成板23之间的接触面积稳定,因此卷筒纸RP上的温度较为稳定。因此,由于通过记录头20而被记录了图像的卷筒纸RP在远离斜面26a上以及接近斜面27a上被均匀地加热干燥,所以该图像高精度地被定影于该卷筒纸RP上。因此,确保了卷筒纸RP的稳定的印刷质量。
另外,卷筒纸RP在通过加热干燥部15而被加热干燥后,通过排纸托架16而以连续重叠为蜿蜒状的方式被支承。
根据以上详细叙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支承面(远离斜面26a以及接近斜面27a)在上下方向上,位于与平坦面25a相比远离加热器组件24的位置处。因此,即使在支承面的上游侧被记录了图像的卷筒纸RP的顶端部分卷曲而隆起,也能够通过平坦面25a与支承面距加热器组件24的距离之差,来吸收该卷筒纸RP中的因卷曲而隆起的部分。因此,当卷筒纸RP的顶端部分卷曲而隆起时,能够以将支承面配置在与平坦面25a相比远离加热器组件24的位置处这一简单的结构,而容易地避免卷筒纸RP与加热器组件24的接触。
(2)支承面具有远离斜面26a,所述远离斜面26a以越趋于卷筒纸RP的输送路径的下游侧,则在上下方向上越远离加热器组件24的方式而倾斜。因此,即使在支承面的上游侧被记录了图像的卷筒纸RP的顶端部分卷曲而隆起,也能够使该卷筒纸RP中的因卷曲而隆起的顶端部分在远离斜面26a上被输送时,逐渐远离加热器组件24。因此,能够在不会使卷筒纸RP中的因卷曲而隆起的顶端部分与加热器组件24接触的条件下,沿着支承面而顺利地向下游侧进行输送。
(3)支承面在与远离斜面26a相比靠卷筒纸RP的输送路径的下游侧的位置处具有接近斜面27a,所述接近斜面27a以越趋于卷筒纸RP的输送路径的下游侧,则在上下方向上越接近加热器组件24的方式而倾斜。因此,当卷筒纸RP中的卷曲了的顶端部分在支承面上被输送时,能够通过接近斜面27a,来缓和因远离斜面26a而相对于加热器组件24发生了倾斜的、卷筒纸RP中的卷曲了的顶端部分的倾斜度。因此,能够抑制加热器组件24对卷筒纸RP中的卷曲了的顶端部分的加热干燥处理变得不均匀的情况。
(4)远离斜面26a的下游端和接近斜面27a的上游端之间的连接部分R,与卷筒纸RP的输送方向即前后方向上的加热器组件24的中央部相对应。因此,由于能够平衡良好且恰当地确保加热器组件24与卷筒纸RP中的因卷曲而隆起的顶端部分之间的距离,所以能够有效地抑制该卷筒纸RP中的因卷曲而隆起的顶端部分与加热器组件24接触的情况。
(5)远离斜面26a的上游端26b以及接近斜面27a的下游端27b,在上下方向上的距加热器组件24的距离相等。因此,由于在卷筒纸RP中的因卷曲而隆起的顶端部分通过了支承面(远离斜面26a以及接近斜面27a)之后,卷筒纸RP通过远离斜面26a的上游端26b以及接近斜面27a的下游端27b而在两个位置处被支承,所以卷筒纸RP相对于加热器组件24而平行。因此,能够均匀地实施加热器组件24对卷筒纸RP的加热干燥处理。
改变例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也可以变更为如下的其他的实施方式。
·如图6所示,在加热干燥部15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使远离斜面26a相对于水平的平坦面25a的倾斜角度,大于接近斜面27a相对于平坦面25a的倾斜角度。此时,当将远离斜面26a的上游端26b与接近斜面27a的下游端27b在上下方向上的、距加热器组件24的距离设定为相等时,接近斜面27a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将长于,远离斜面26a的左右方向上的长度。当采用这种方式时,则能够通过使卷筒纸RP中的因卷曲而隆起的顶端部分沿着与接近斜面27a相比相对于平坦面25a的倾斜角度较大的远离斜面26a,而向下游侧被输送,从而使该顶端部分迅速地远离加热器组件24。因此,能够有效地避免卷筒纸RP中的因卷曲而隆起的顶端部分与加热器组件24的接触。
·如图7所示,在加热干燥部15中,也可以将接近斜面27a变更为水平面S。
·如图8所示,在加热干燥部15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将支承面(远离斜面26a以及接近斜面27a)变更为水平面S,且在该水平面S与平坦面25a之间以水平面S低于平坦面25a的方式而设置高低差D。
·如图9所示,在加热干燥部15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将远离斜面26a变更为水平面S,且在该水平面S与平坦面25a之间以水平面S低于平坦面25a的方式而设置高低差D。
·如图10所示,在加热干燥部15中,也可以在远离斜面26a的下游端与接近斜面的上游端之间设置水平面S。此时,水平面S与加热器组件24在上下方向上对置。
·如图11所示,在加热干燥部15中,也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即,将支承面(远离斜面26a以及接近斜面27a)变更为,当从左右方向观察时弯曲为向下侧鼓出的圆弧状的曲面K。
·在加热干燥部15中,没有必要使远离斜面26a的上游端26b以及接近斜面27a的下游端27b在上下方向上的距加热器组件24的距离必须相等。
·在加热干燥部15中,远离斜面26a的下游端和接近斜面27a的上游端之间的连接部分R,没有必要必须与卷筒纸RP的输送方向即前后方向上的加热器组件24的中央部相对应。
·在加热干燥部15中,也可以省略接近斜面27a。
·在喷墨式打印机11中,也可以使用紫外线固化型的油墨。此时,作为定影装置,使用紫外线照射装置以代替加热干燥部15,所述定影装置实施使图像定影于通过记录部14而记录有图像的卷筒纸RP上的、作为定影处理的紫外线照射处理。
·也可以将卷筒状的塑料薄膜或金属箔等作为记录介质而使用,以取代卷筒纸RP。
·也可以将单页纸(散张纸)作为记录介质而使用,以取代卷筒纸(连续纸)RP。
·虽然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记录装置具体化为喷墨式打印机11,但是也可以采用喷射或喷出油墨以外的其他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也可以转用于具备使少量的液滴喷出的液体喷射头等的各种液体喷射装置中。另外,液滴是指,从上述液体喷射装置中喷出的液体的状态,也包括粒状、泪状、丝状后拉出尾状物的液体的状态。此外,这里所说的液体只需为能够由液体喷射装置喷射出的材料即可。例如,只需为物质处于液相时的状态下的材料即可,其不仅包括如粘性较高或者较低的液状体、溶胶、凝胶水、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液)这样的流状体、以及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还包括在溶剂中溶解、分散或者混合有由颜料或者金属粒子等的固体物组成的功能材料的粒子的液体等。此外,作为液体的代表性的示例,可列举出如上述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油墨或液晶等。这里,油墨是指,包括一般的水溶性油墨、油性油墨以及胶状油墨、热熔性油墨等的各种液体组成物在内的物质。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具体示例,例如可以为以下的液体喷射装置,即,对用于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彩色过滤器的制造等的、以分散或者溶解的形式含有电极材料或者彩色材料等材料的液体进行喷射的液体喷射装置;喷射被用于生物芯片制造的生体有机物的液体喷射装置;作为精密移液管而使用,并喷射作为样本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印染装置或微型分配器等。而且,也可以采用如下的液体喷射装置,即,向钟表或照相机等的精密机械精确地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形成被用于光通信元件等中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向基板上喷射紫外线固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对基板等进行蚀刻而喷射酸或者碱等的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而且,能够将本发明应用于这些装置中的任意一种的液体喷射装置中。
符号说明
11…作为记录装置的喷墨式打印机;
15…作为定影装置的加热干燥部;
20…作为记录单元的记录头;
24…作为定影单元的加热器组件;
26a…构成支承面的远离斜面;
26b…远离斜面的上游端;
27a…构成支承面的接近斜面;
27b…接近斜面的下游端;
R…连接部分;
RP…作为记录介质的卷筒纸。

Claims (16)

1.一种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支承面,其构成用于将记录介质从上游侧向下游侧进行输送的输送路径的一部分,且能够对所述记录介质进行支承;
定影单元,其以与所述支承面对置的方式而配置,并且当在所述支承面的上游侧被记录了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被支承在所述支承面上时,实施将所述图像定影于所述记录介质上的定影处理,
所述支承面在所述支承面与所述定影单元对置的方向上,位于与所述支承面的上游侧的所述输送路径相比远离所述定影单元的位置处,
所述支承面具有远离斜面,所述远离斜面以越趋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路径的下游侧,则在所述支承面和所述定影单元对置的方向上越远离所述定影单元的方式而倾斜,
所述支承面在与所述远离斜面相比靠所述输送路径的下游侧的位置处具有接近斜面,所述接近斜面以越趋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路径的下游侧,则在所述支承面和所述定影单元对置的方向上越接近所述定影单元的方式而倾斜,
所述远离斜面相对于与所述支承面相比靠上游侧的所述输送路径的角度,大于所述接近斜面相对于与所述支承面相比靠上游侧的所述输送路径的角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送路径上的所述远离斜面的下游端和所述接近斜面的上游端以连续的方式而相连接,
所述远离斜面的下游端和所述接近斜面的上游端之间的连接部分,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所述定影单元的中央部相对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远离斜面的上游端及所述接近斜面的下游端在所述支承面和所述定影单元对置的方向上,距所述定影单元的距离相等。
4.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记录单元,其将图像记录在记录介质上;
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
5.一种定影装置,具备:
支承面,其构成对记录介质进行输送的输送路径的一部分;
定影单元,其在被记录了图像的所述记录介质被支承在所述支承面上时,将所述图像定影于所述记录介质上,
与输送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的、所述定影单元与所述支承面之间的距离,长于所述正交方向上的、所述定影单元和与所述支承面相比靠上游侧的所述输送路径之间的距离,
所述支承面具有远离斜面,所述远离斜面以越趋于所述输送路径的下游侧,则越远离所述定影单元的方式而倾斜,
所述支承面具有接近斜面,所述接近斜面被设置于与所述远离斜面相比靠所述输送路径的下游侧的位置处,并且以越趋于所述输送路径的下游侧,则越接近所述定影单元的方式而倾斜,
所述远离斜面相对于与所述支承面相比靠上游侧的所述输送路径的角度,大于所述接近斜面相对于与所述支承面相比靠上游侧的所述输送路径的角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输送路径上的所述远离斜面的下游端和所述接近斜面的上游端以连续的方式而相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远离斜面的下游端和所述接近斜面的上游端之间的连接部分,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所述定影单元的中央部相对应。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远离斜面的上游端及所述接近斜面的下游端在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上,距所述定影单元的距离相等。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被所述远离斜面的上游端和所述接近斜面的下游端所支承的所述记录介质,与所述定影单元平行。
10.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的所述接近斜面的长度,与所述输送方向上的所述远离斜面的长度不同。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输送方向上的所述接近斜面的长度长于所述输送方向上的所述远离斜面的长度。
12.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支承面具有被配置在所述远离斜面的下游端与所述接近斜面的上游端之间的面。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被配置在所述远离斜面的下游端与所述接近斜面的上游端之间的面中的、与所述定影单元对置的部分,与所述定影单元平行。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被配置在所述远离斜面的下游端与所述接近斜面的上游端之间的面在输送方向上的长度,与所述定影单元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长度不同。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被配置在所述远离斜面的下游端与所述接近斜面的上游端之间的面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长度长于,所述定影单元在所述输送方向上的长度。
16.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记录单元,其将图像记录在记录介质上;
权利要求5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
CN201210326622.4A 2011-09-09 2012-09-05 定影装置及记录装置 Active CN1030723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1-196894 2011-09-09
JP2011196894A JP5874255B2 (ja) 2011-09-09 2011-09-09 定着装置及び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3072387A CN103072387A (zh) 2013-05-01
CN103072387B true CN103072387B (zh) 2016-07-13

Family

ID=469395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10326622.4A Active CN103072387B (zh) 2011-09-09 2012-09-05 定影装置及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851656B2 (zh)
EP (1) EP2567824B1 (zh)
JP (1) JP5874255B2 (zh)
CN (1) CN103072387B (zh)
BR (1) BR102012023641A2 (zh)
RU (1) RU2540054C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979347B2 (ja) * 2012-02-06 2016-08-24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光硬化型インクを用いた捺染装置及び捺染物の製造方法
JP6135145B2 (ja) * 2013-01-22 2017-05-3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加温装置
JP6428092B2 (ja) * 2014-09-25 2018-11-2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液体吐出装置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57701B2 (ja) * 1990-02-02 2000-07-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噴射記録装置
CN101544134A (zh) * 2008-03-25 2009-09-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靶输送装置及靶输送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57701A (ja) 1989-07-26 1991-03-13 Yokohama Rubber Co Ltd:The 重荷重用空気入りタイヤ
JPH11246078A (ja) * 1998-03-05 1999-09-14 Canon Inc 画像記録装置
US6644801B2 (en) * 1999-12-27 2003-11-1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Ink jet recording apparatus
JP4505922B2 (ja) * 2000-02-03 2010-07-21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2001301151A (ja) * 2000-02-17 2001-10-30 Sharp Corp インク乾燥装置及びそれを搭載したインクジェット式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211055A (ja) * 2001-01-22 2002-07-31 Canon Inc 記録装置
JP2002361851A (ja) * 2001-06-07 2002-12-18 Canon Aptex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2004050546A (ja) * 2002-07-18 2004-02-19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EP1557266A1 (en) 2003-04-18 2005-07-27 Mimaki Engineering Co., Ltd. Ink jet printer
JP4632028B2 (ja) * 2004-11-24 2011-02-1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
JP2010208107A (ja) * 2009-03-09 2010-09-24 Fujifilm Corp カール抑制方法及びカール抑制装置並びに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46094A (ja) * 2009-08-27 2011-03-10 Seiko Epson Corp 記録装置
JP2012071589A (ja) * 2010-08-31 2012-04-12 Canon Inc 記録装置
JP5984344B2 (ja) * 2011-07-29 2016-09-06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シート処理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57701B2 (ja) * 1990-02-02 2000-07-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インク噴射記録装置
CN101544134A (zh) * 2008-03-25 2009-09-30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靶输送装置及靶输送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567824B1 (en) 2015-06-17
JP2013056492A (ja) 2013-03-28
CN103072387A (zh) 2013-05-01
RU2540054C2 (ru) 2015-01-27
EP2567824A1 (en) 2013-03-13
US20130063534A1 (en) 2013-03-14
BR102012023641A2 (pt) 2016-01-26
US8851656B2 (en) 2014-10-07
RU2012138545A (ru) 2014-03-20
JP5874255B2 (ja) 2016-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072387B (zh) 定影装置及记录装置
CN103921557A (zh) 液体喷射装置以及维护方法
CN104029484A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03358696B (zh) 液体喷射装置
CN102398416A (zh)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液体喷出方法
CN104441975B (zh) 液体喷射装置
JP6418207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US20110242211A1 (en) Liquid ejection device
CN104228348A (zh) 维护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2815099B (zh) 记录装置以及记录方法
CN102514371B (zh) 记录装置
JP7302282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4100862A (ja) ワイパー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6123805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CN103921567B (zh) 介质输送装置
US8506071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6256557A (zh) 液体喷出装置
CN104070793A (zh) 液体喷吐装置
CN102555451B (zh) 液体喷出装置以及液体喷出方法
JP5605049B2 (ja) 記録装置
JP2011235475A (ja) 液体噴射装置
CN103253000A (zh) 液体喷射装置
JP2012192567A (ja) メンテナンス装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11224824A (ja) 液体噴射装置
CN103707661B (zh) 液体喷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