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4070793A - 液体喷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4070793A
CN104070793A CN201410115198.8A CN201410115198A CN104070793A CN 104070793 A CN104070793 A CN 104070793A CN 201410115198 A CN201410115198 A CN 201410115198A CN 104070793 A CN104070793 A CN 10407079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guiding frame
liquid
base frame
discharging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11519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4070793B (zh
Inventor
佐藤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407079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079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407079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407079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304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 B41J25/308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with print gap adjustment mechanisms
    • B41J25/3088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with print gap adjustment mechanisms with print gap adjustment means on the printer frame, e.g. for rotation of an eccentric carriage guide shaft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Character Spaces And Line Spaces In Printers (AREA)

Abstract

液体喷吐装置具备:滑架,其具备从喷嘴喷吐墨水的液体喷头;导引框,其导引滑架的移动方向;拉伸螺旋弹簧,其将导引框向反重力方向侧施力;和基框,其设有支撑导引框的第一固定螺钉,第一固定螺钉通过顶接来限制导引框的由拉伸螺旋弹簧形成的向反重力方向侧的移位,在基框和导引框之间具有间隙以在导引框能向重力方向侧移位的状态下使导引框由基框支撑。

Description

液体喷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体喷吐装置,其具有具备液体喷头的移动体和导引该移动体的移动方向的导引框。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作为由导引框导引而在一个方向上移动(往返移动)的移动体的一例的滑架上具备从喷嘴喷吐液体的液体喷头且由该液体喷头对用纸等介质喷吐液体来印刷图像的液体喷吐装置正在实用化。在这种液体喷吐装置中,为了进行高品质的图像的印刷,使介质和液体喷头的间隔(间距)为最适合的尺寸来进行喷吐液体。
然而,近年来,液体喷吐装置小型化,使用者能轻快地搬送液体喷吐装置。在该搬送时,在产生对液体喷吐装置施加振动或液体喷吐装置落下的情况下,有时因导引框的变形等而使介质和液体喷头的间隔变化。因此,印刷的图像的品质有可能下降。
于是,为了抑制该振动和/或落下所导致的介质和液体喷头的间隙的变化,例如,在液体喷吐装置中,提出了使滑架的底面的一部分与介质的输送构件和/或介质的支撑构件这一牢固的部件抵接来抑制导引框的变形的方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第2009-566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在具有该结构的液体喷吐装置中,由于使滑架与输送构件和/或支撑构件这一牢固的部件抵接,而在振动和/或落下时导引框的变形难以产生,但对滑架施加的冲击力增大。即、将对滑架所具备的液体喷头施加较大的加速度。其结果,对液体喷头的喷嘴内存在的液体,作用该较大的加速度,从而产生力,使弯液面(メニスカス)破坏而使墨水从喷嘴飞出。因此,在液体喷头中产生所谓喷嘴漏喷(ノズル抜け),有可能在印刷时不能从喷嘴正确地喷吐液体。
再有,该情况在以下的液体喷吐装置中基本是共同的,该液体喷吐装置至少具备:具备液体喷头的移动体(滑架);和导引该移动体的移动的导引框。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而研制,其目的是提供能抑制导引移动体的导引框的变形并且能抑制液体从液体喷头的喷嘴偏离(抜け出る)的喷嘴漏喷的液体喷吐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下面,记载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手段及其作用效果。
解决上述问题的液体喷吐装置具备:移动体,其具备从喷嘴喷吐液体的液体喷头;导引框,其导引所述移动体的移动方向;施力部件,其将所述导引框向反重力方向侧施力;和基框,其设有支撑所述导引框的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通过顶接来限制所述导引框的由所述施力部件形成的向反重力方向侧的移位,在所述基框和所述导引框之间具有间隙以在所述导引框能向重力方向侧移位的状态下使所述导引框由所述基框支撑。
根据该构成,在印刷时等通常使用时不会因顶接而向反重力方向侧移位地被定位,另一方面,通过重力方向侧所具有的间隙而能克服施力部件的作用力并使导引框向重力方向侧移位。因此,使在液体喷吐装置落下时产生的对移动体施加的朝向重力方向的冲击力(加速度)通过导引移动体的导引框向重力方向的移位来缓和,因此能抑制导引框的变形,并且能抑制墨水从液体喷头的喷嘴偏离的所谓喷嘴泄漏。
在上述液体喷吐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导引框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以所述移动体的移动方向为轴线方向而相对于所述基框能摇动被支撑。
根据该构成,即使移动体对导引框施加的冲击的方向为重力方向以外的方向,也能通过摇动而成为导引框向重力方向的移位。因此,使在液体喷吐装置落下时产生的对移动体施加的朝向重力方向的冲击力(加速度)通过导引移动体的导引框向重力方向的移位来缓和,因此能抑制墨水从液体喷头的喷嘴偏离的所谓喷嘴泄漏。
在上述液体喷吐装置中,优选的是,在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移动体的移动方向相交的方向上,能支撑所述导引框的第二支撑部设置于所述基框。
根据该构成,由两个支撑部支撑导引框,因此能稳定地支撑导引框的摇动。
在上述液体喷吐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所述导引框和所述基框之间具有铅垂方向上的间隙。
根据该构成,导引框在与移动方向相交的方向上由在铅垂方向上分别具有间隙的两个支撑部支撑,因此能容易地产生以移动方向为轴线方向的导引框的摇动。因此,能更可靠地进行摇动所形成的冲击力的缓和。
在上述液体喷吐装置中,优选的是,所述导引框在所述第一支撑部能相对于所述基框向重力方向侧滑动地被支撑。
根据该构成,能将移动体对导引框施加的冲击通过向重力方向侧滑动的导引框的移位来缓和。因此,使在液体喷吐装置落下时产生的对移动体施加的朝向重力方向的冲击力(加速度)通过导引移动体的导引框向重力方向的移位来缓和,因此能抑制墨水从液体喷头的喷嘴偏离的所谓喷嘴泄漏。
在上述液体喷吐装置中,优选的是,具备输送辊对,该输送辊对夹持被喷吐所述液体的介质以相对于所述液体喷头进行相对移动,所述施力部件在所述输送辊对产生所述介质的夹持力。
根据该构成,可使将导引框施力的施力部件兼用作产生输送辊的夹持力的施力部件。
在上述液体喷吐装置中,优选的是,在所述移动体的移动方向上设置的多个所述支撑部的至少一个能使所述导引框沿该移动体的移动方向相对于所述基框进行相对移动。
根据该构成,在例如基框和导引框以互相之间热膨胀系数不同的材料形成的情况下,能通过进行相对移动来吸收在移动体的移动方向上产生的热膨胀所导致的长度的不同。因此,能抑制导引框扭转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以透视外装盒的状态表示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2是从滑架的移动方向观察图1所示的打印机的侧视图。
图3是表示导引滑架的移动的导引框的构成的放大图。
图4是示意地表示导引框向基框安装的安装结构的图,(a)是表示通常使用时的状态的示意图,(b)是表示在滑架作用冲击力时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5(a)、(b)、(c)皆是表示导引框的安装结构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6(a)、(b)皆是表示将导引框施力的施力部件的变形例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导引框向基框安装的安装结构的变形例的图,(a)是表示通常使用时的状态的示意图,(b)是表示在滑架作用冲击力时的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滑架能相对于基框向移动方向进行相对移动的导引框的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从具有能喷吐液体的液体喷头对作为介质的一例的用纸喷吐作为液体一例的墨水以印刷包括文字和/或图形等在内的图像的作为液体喷吐装置一例的喷墨式打印机的一个实施方式。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在呈大体长方体形状的外装盒12内具备安装该外装盒12等的基框13。在该基框13形成用纸P的输送路径,沿该输送路径如图中白色箭头所示那样将用纸P向成为一个方向的输送方向Y上输送。即、用纸P由被未图示的驱动源旋转驱动的供纸辊14a和从动辊14b所构成的输送辊对14夹持并以朝向支撑用纸P的支撑台16的方向为输送方向Y来进行输送,该支撑台16在基框13的成为铅垂方向Z的反重力方向侧的上侧形成。而且,已输送的用纸P边使成为其重力方向侧的下表面侧由支撑台16支撑边被输送。
此外,在打印机11,具备滑架17,该滑架17是以沿支撑台16的上表面且与用纸P的输送方向Y相交的方向为移动方向X并能沿该移动方向X往返移动的移动体的一例。即、滑架17由安装于基框13的以移动方向X为长度方向的导引框20和副导引框30导引,以在支撑台16上沿长度方向往返移动。在该滑架17具备能喷吐墨水的液体喷头18,并且能安装可收纳墨水的作为流体收纳体的一例的墨盒EC,从在滑架17安装的墨盒EC向液体喷头18供给墨水。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摇动体42的一端侧卡定作为施力部件的一例的拉伸螺旋弹簧41的一端,且输送辊对14中的从动辊14b由摇动体42(参照图3)的另一端侧旋转自如地轴支撑。摇动体42在导引框20中能以其大体中央部分为中心进行摇动,并通过拉伸螺旋弹簧41的拉伸力来将从动辊14b总是对供纸辊14a施力。而且,一端在该摇动体42卡定的拉伸螺旋弹簧41其另一端在设置于导引框20的卡定部位24卡定。因此,拉伸螺旋弹簧41对导引框20的卡定部位24作用拉伸力。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卡定部位24在滑架17的移动方向X上排列设置多个(这里为六个),且在各卡定部位24卡定有拉伸螺旋弹簧41的另一端。
导引框20及副导引框30分别由板部件形成,且在输送方向Y上互相之间隔着间隔地配置于基框13上。即、导引框20位于输送方向Y的上游侧,副导引框30位于输送方向Y的下游侧。而且,导引框20及副导引框30将滑架17在隔着液体喷头18的输送方向Y的两侧以能进行去往移动方向X的移动的状态从重力方向侧支撑。
液体喷头18在伴随滑架17由导引框20及副导引框30导引移动而移动时在与支撑台16之间隔着预定的间隔PG地移动。而且,将从墨盒EC供给的墨水在其移动中从在液体喷头18的下表面侧设置的未图示的喷嘴对在支撑台16上输送的用纸P喷吐以印刷图像。印刷了图像的用纸P在成为输送方向Y的前方侧的前侧从设置于外装盒12的排纸口19排出。
再有,在排纸口19的下侧,可具备堆叠杆,该堆叠杆在收纳于外装盒12内的位置和向外装盒12外拉出的位置之间移动自如地配置且能接收从排纸口19排出的用纸P。此外,也可具备用于执行从液体喷头18喷吐液体等、印刷动作等的操作部件和/或例如液晶显示器等显示部件等。
再有,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所具备的导引框20的构成包括分别由板部件形成的三个副框、即第一副框21、第二副框22、第三副框23。其次,参照图3来说明各副框。
如图3所示,第一副框21在板部件的输送方向Y的侧端部设有通过部件大体U形地弯折来导引滑架17的移动的导轨部21A。滑架17由该导轨部21A支撑成为其输送方向Y的上游侧的后端侧并沿成为导轨部21A的长度方向的移动方向X往返移动。此外,在第一副框21的板部件的与输送方向Y侧相反侧的侧端部,设有部件向与输送方向Y正交的铅垂方向Z上方大体直角地弯折的壁部位21B。
第二副框22设有:板部件的板面在移动方向X及铅垂方向Z两者上延伸设置的纵部位22B;和在该纵部位22B的成为重力方向侧的下端部向移动方向X及输送方向Y侧延伸设置地大体直角弯折的下横部位22A。此外,在该纵部位22B的反重力方向侧的上侧端部,设有板部件向与移动方向X及输送方向Y侧相反侧延伸设置地大体直角弯折的上横部位22C。第一副框21的壁部位21B被安装成相对于该第二副框22的纵部位22B被抑制互相之间向板厚方向移动且在沿其板面方向的上下方向上能相对移动。而且,通过例如未图示的凸轮机构等,能调节第一副框21相对于第二副框22在上下方向的位置。
第三副框23设有:板部件的的板面沿输送方向Y及移动方向X两者延伸设置的基端部位23A;和在该基端部位23A的移动方向X的两侧端分别大体直角地弯折的两个侧壁部位23C。在各侧壁部位23C,分别形成板部件的一部分在铅垂方向Z及移动方向X上延伸设置地弯折的固定部位23B,通过相对于该固定部位23B而将第二副框22的纵部位22B用紧固螺钉25固定,来将第三副框23相对于第二副框22固定于输送方向Y的上游侧。再有,固定部位23B在图3中仅图示一个。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导引框20在第一副框21相对于第二副框22调节了其上下方向的位置的状态下使第一副框21、第二副框22、第三副框23成为一体化的状态。而且,该一体化状态的导引框20相对于基框13在铅垂方向Z上具有预定的间隙,并且以由作为施力部件的拉伸螺旋弹簧41施力的状态安装。
即、导引框20在第二副框22的下横部位22A处至少在移动方向X上隔着间隔的两个(多个)位置分别设置贯穿孔,且通过插入该贯穿孔并且固定于基框13的第一固定螺钉51而安装于基框13。因此,导引框20在由第一固定螺钉51安装于基框13的状态下抑制第二副框22向输送方向Y及移动方向X两者移动。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第一固定螺钉51安装的第二副框22的下横部位22A在与基框13之间设置铅垂方向Z上的间隙。换言之,导引框20由第一固定螺钉51而以相对于基框13能向铅垂方向Z移动的状态支撑。其结果,固定于基框13的第一固定螺钉51在基框13中作为支撑导引框20的支撑部(第一支撑部)发挥功能。再有,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固定螺钉51设有一体部件或垫圈等其它部件所形成的锷部51A。
此外,导引框20在第三副框23的基端部位23A处至少在移动方向X上隔着间隔的两个位置分别设置贯穿孔,且通过插入该贯穿孔并且相对于基框13固定的第二固定螺钉52而安装。因此,导引框20在由第二固定螺钉52安装的状态下抑制第三副框23向输送方向Y及移动方向X这两方向移动。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第二固定螺钉52而安装的第三副框23的基端部位23A相对于基框13在铅垂方向Z上设置间隙。换言之,导引框20由第二固定螺钉52以能相对于基框13向铅垂方向Z移动的状态支撑。其结果,螺钉固定于基框13的第二固定螺钉52在基框13中作为支撑导引框20的支撑部(第二支撑部)发挥功能。再有,在第二固定螺钉52设有一体部件或垫圈等其它部件所形成的锷部52A。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第一固定螺钉51及第二固定螺钉52将导引框20在移动方向X上隔着间隔的多个的、且在输送方向Y上互相之间隔着间隔的位置处相对于基框13设置铅垂方向Z上的间隙地固定。而且,拉伸螺旋弹簧41将第二副框22的上横部位22C的端部通过作用于卡定部位24的拉伸力而向重力方向侧拉伸地施力,该第二副框22的上横部位22C的端部设有将该拉伸螺旋弹簧的一端卡定的卡定部位24。
此时,在本实施方式中,拉伸螺旋弹簧41的拉伸力作用的卡定部位24位于比第二固定螺钉52靠输送方向Y的上游侧。其结果,导引框20被施力以使第三副框23的基端部位23A被按压在位于重力方向侧的基框13。而且,在基端部位23A被按压而与基框13抵接的状态下,在与第二固定螺钉52的锷部52A之间形成能向反重力方向侧移位的间隙G2。另一方面,第二副框22的下横部位22A通过基端部位23A为支点而由拉伸螺旋弹簧41的拉伸力向反重力方向侧施力。而且,被向反重力方向侧施力的下横部位22A通过与设置于第一固定螺钉51的锷部51A顶接(度当る)而限制下横部位22A的移位。在该顶接所进行的移位的限制状态下,下横部位22A在与基框13之间形成能向重力方向侧移位的间隙G1。
此外,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副框22的下横部位22A与第一固定螺钉51的锷部51A抵接的状态下,导引框20使由第一副框21支撑的滑架17位于液体喷头18和支撑台16的间隙PG成为适于向用纸P印刷的尺寸的位置。即、在下横部位22A与第一固定螺钉51的锷部51A顶接的状态下,由未图示的凸轮机构等使第一副框21相对于第二副框22在铅垂方向Z上移动,从而能根据用纸P来适当地调节液体喷头18和支撑台16的间隙PG。
其次,参照图4(a)、(b)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1的作用。再有,在图4(a)、(b)中,对导引框20以第一副框21、第二副框22、第三副框23一体化的状态示意化图示,并且对滑架17也示意化图示其一部分。
如图4(a)所示,在印刷时等通常使用时的打印机11中,通过拉伸螺旋弹簧41的拉伸力FH而在导引框20以与基框13抵接的基端部位23A的一部分为支点作用旋转力FM。即、如例如图4(a)中由黑色的三角形所示那样,旋转力FM使下横部位22A以基端部位23A的输送方向Y侧的端部为支点向上方抬起地移位从而成为与第一固定螺钉51的锷部51A顶接的状态。因此,旋转力FM从下侧将滑架17向作为反重力方向侧的上方施力以使由导引框20支撑的滑架17不会向成为支撑台16所位于一侧的重力方向侧下降。其结果,能维持已调节的液体喷头18和支撑台16的间隔PG。再有,在以下说明中参照的各图中,将摇动时的支点由涂黑的三角形表示。
其次,如图4(b)所示,在例如打印机11落下而在滑架17施加朝向重力方向的冲击力FS时,导引框20以基端部位23A的输送方向Y侧的端部为支点进行摇动来使支撑滑架17的导轨部21A侧向重力方向下降。而且,基端部位23A以输送方向Y侧的前端部为支点将与输送方向Y相反侧的后端部抬起。其结果,导引框20以滑架17的移动方向X为轴线方向相对于基框13摇动。换言之,导引框20在成为支撑部的第一固定螺钉51及第二固定螺钉52处以滑架17的移动方向X为轴线方向相对于基框13能摇动地被支撑。
在该导引框20的摇动过程中,由于拉伸螺旋弹簧41的拉伸力FH所形成的旋转力FM对导引框20作用,因此由该旋转力FM使冲击力FS缓和以逐渐减弱而消失。其结果,能抑制在滑架17向重力方向的移动停止前的期间在滑架17产生的重力方向的加速度的大小。再有,在该导引框20的摇动时,下横部位22A能沿第一固定螺钉51的轴部在间隙G1内移位。此外,基端部位23A能通过间隙G2而不与第二固定螺钉52的锷部52A抵接地移位。换言之,间隙G1及间隙G2设定为导引框20在能通过旋转力FM来缓和冲击力FS的摇动范围内下横部位22A和基端部位23A分别能进行移位的尺寸。当然,如果能由旋转力FM缓和为不从液体喷头18飞出墨水的范围的冲击力,则该能移位的尺寸可以是在冲击力FS消失前导引框20(下横部位22A)与基框13抵接的尺寸。
再有,通过成为如上述那样导引框20能以滑架17的移动方向X为轴线方向相对于基框13摇动的构成,而如图4(b)中白色的虚线箭头所示那样,即使在从重力方向偏离的重力方向以外的方向上施加冲击力FS,也能缓和冲击力FS。即、导引框20以基端部位23A的输送方向Y侧的端部为支点而使支撑滑架17侧在重力方向上下降地摇动。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可得到以下的效果。
(1)导引框20的下横部位22A在印刷时等通常使用时不会因顶接而向反重力方向侧移位地被定位,另一方面,通过重力方向侧所具有的间隙G1而能克服拉伸螺旋弹簧41的拉伸力(作用力)并向重力方向侧移位。因此,使在打印机11落下时产生的对滑架17施加的朝向重力方向的冲击力FS(加速度)通过导引滑架17的导引框20(下横部位22A)向重力方向的移位来缓和,因此能抑制导引框20的变形,并且能抑制墨水从液体喷头18的喷嘴偏离的所谓喷嘴泄漏。
(2)即使滑架17对导引框20施加的冲击力FS的方向为重力方向以外的方向,也能通过摇动而成为导引框20向重力方向的移位。因此,使在打印机11落下时产生的对滑架17施加的朝向重力方向的冲击力FS(加速度)通过导引滑架17的导引框20向重力方向的移位来缓和,因此能抑制墨水从液体喷头18的喷嘴偏离的所谓喷嘴泄漏。
(3)导引框20在与移动方向X相交的输送方向Y上由在铅垂方向Z上分别具有间隙G1、G2的两个支撑部支撑,因此能容易地产生以移动方向X为轴线方向的导引框20的摇动。因此,能更可靠地进行摇动所形成的冲击力FS的缓和。
(4)可使将导引框20施力的施力部件兼用作产生输送辊对的夹持力的作为施力部件的拉伸螺旋弹簧41。
再有,上述实施方式可如以下那样变化。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下横部位22A和基框13之间作为具有重力方向侧的间隙的支撑部发挥功能的第一固定螺钉51可仅设置一个。即、导引框20(第二副框22)可仅用一个第一固定螺钉51安装于基框13。在该情况下,导引框20可在移动方向X的至少其他一个部位由固定部件相对于基框13在铅垂方向Z上没有间隙地固定。再有,在设置一个第一固定螺钉51的情况下,可在导引框20中设置于移动方向X的大体中央位置。这样,导引框20能在夹持其大体中央位置的两侧向重力方向移位,因此能在移动方向X的广阔范围内缓和在滑架17施加的朝向重力方向的冲击力FS(加速度)。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导引框20对于基框13可不必由在输送方向Y上分别具有重力方向侧的间隙G1及反重力方向侧的间隙G2的两个支撑部支撑。对于本变形例,参照图5(a)、(b)、(c)来说明。
如图5(a)所示,在由第二固定螺钉52支撑的基端部位23A中,在与输送方向Y侧相反侧的端部形成L形弯曲的钩形部位23K,从而可在基端部位23A和成为基端部位23A的重力方向侧的基框13之间设置间隙G2。在该情况下,摇动时的支点将位于设置于基端部位23A的钩形部位23K,导引框20在施加冲击力FS时能如图中双点划线所示那样摇动。
或者,如图5(b)所示,基端部位23A可在与第二固定螺钉52之间不设置铅垂方向Z的间隙G2地由第二固定螺钉52支撑。即、基端部位23A可通过第二固定螺钉52而没有铅垂方向Z上的间隙地在基框13紧贴固定。在该情况下,导引框20的摇动时的支点大体为第二固定螺钉52的轴部,导引框20在施加冲击力FS时如图中双点划线所示那样能通过根据导引框20的刚性而产生的扭转变形等来进行摇动。
或者,如图5(c)所示,可不将基端部位23A通过第二固定螺钉52安装于基框13。即、可不设置第二支撑部。例如,在通过拉伸螺旋弹簧41的拉伸力而使基端部位23A与基框13抵接的情况下,即使不使用第二固定螺钉52,摇动时的支点也会成为基端部位23A的输送方向Y侧的端部,在施加冲击力FS时,与图4(b)所示的上述实施方式同样,能如图5(c)中双点划线所示那样摇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导引框20施力的施力部件可不必是在输送辊对14产生用纸P的夹持力的施力部件。对于本变形例,参照图6(a)、(b)进行说明。
如图6(a)所示,在成为第一支撑部的第一固定螺钉51中,使第一固定螺钉51的轴部插入的作为施力部件的第一压缩螺旋弹簧43位于下横部位22A和基框13之间,以使下横部位22A与第一固定螺钉51的锷部51A抵接地向由图中实线箭头F1所示的反重力方向侧施力。另一方面,在成为第二支撑部的第二固定螺钉52中,使第二固定螺钉52的轴部插入的作为施力部件的第二压缩螺旋弹簧44位于基端部位23A和第二固定螺钉52的锷部52A之间,以使基端部位23A与基框13抵接地向由图中实线箭头F2所示的重力方向侧施力。其结果,施加冲击力FS时的导引框20的摇动时的支点成为基端部位23A的输送方向Y侧的端部,导引框20如图中双点划线所示那样摇动。
或者,如图6(b)所示,在成为第一支撑部的第一固定螺钉51中,使第一固定螺钉51的轴部插入的作为施力部件的第一压缩螺旋弹簧43位于下横部位22A和基框13之间,以使下横部位22A与第一固定螺钉51的锷部51A抵接地向由图中实线箭头F1所示的反重力方向侧施力。同样地,在成为第二支撑部的第二固定螺钉52中,使第二固定螺钉52的轴部插入的作为施力部件的第二压缩螺旋弹簧44位于基端部位23A和基框13之间,以使基端部位23A与第二固定螺钉52的锷部52A抵接地向由图中实线箭头F2所示的反重力方向侧施力。其结果,施加冲击力FS时的导引框20的摇动时的支点成为与锷部52A的输送方向Y相反侧的端部,导引框20如图中双点划线所示那样摇动。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导引框20也不必相对于基框13能摇动地被支撑。例如,也可相对于基框在铅垂方向Z上能滑动地被支撑。对于本变形例,参照图7(a)、(b)进行说明。
如图7(a)所示,本变形例的导引框20在与支撑滑架17的输送方向Y侧的导轨部21A相反侧的端部具备在铅垂方向Z上设置间隔地配置的两个导引销20P。另一方面,在基框13,设有这两个导引销20P能沿铅垂方向Z滑动的椭圆(长圆)形状的导引孔13H。而且,在导引框20的两个导引销20P插入基框13的导引孔13H中的状态下,导引框20由基框13能向铅垂方向Z滑动地支撑,并且由插入与基框13之间的作为施力部件一例的压缩弹簧45向反重力方向侧施力。因此,导引孔13H作为导引框20的支撑部发挥功能。
对于被向该反重力方向侧施力的上侧的导引销20P,由基框13能旋转地轴支撑的旋转凸轮55在上方抵接,从而导引框20通过导引销20P和旋转凸轮55的顶接来确定其铅垂方向Z上的位置。即、如图中双点划线所示,根据旋转凸轮55的旋转情况而由压缩弹簧45施力的导引框20沿铅垂方向Z上下移动,调节在由导引框20支撑的滑架17具备的液体喷头18和支撑台16的间隔PG以适于用纸P。在印刷时等通常使用时的打印机11中,滑架17由压缩弹簧45向反重力方向侧施力,并维持已调节的液体喷头18和支撑台16的间隔PG。
其次,如图7(b)所示,在例如打印机11落下而向滑架17施加朝向重力方向的冲击力FS的情况下,导引框20通过导引销20P从旋转凸轮55远离并在导引孔13H滑动以向下方、即重力方向侧滑动而从图中双点划线如实线所示那样移位。
在该滑动的导引框20向重力方向侧的移位中,压缩弹簧45的压缩力FA在导引框20向反重力方向侧作用,因此由该压缩力FA来缓和该冲击力FS以逐渐减弱。其结果,在滑架17向重力方向的移动停止前的期间能抑制在滑架17产生的重力方向的加速度的大小。再有,在该导引框20移位时,能使导引销20P不与导引孔13H抵接地移位的尺寸的间隙G1在导引销20P的重力方向侧设定于导引销20P与导引孔13H之间。当然,如果能由压缩力FA缓和为不从液体喷头18飞出墨水的范围的冲击力,则该能移位的尺寸可以是例如在冲击力FS消失前导引销20P与导引孔13H抵接的尺寸。
根据该变形例,起到以下的效果。
(5)能将滑架17对导引框20施加的冲击力FS通过向重力方向侧滑动的导引框20的移位来缓和。因此,使在打印机11落下时产生的对滑架17施加的朝向重力方向的冲击力FS(加速度)通过导引滑架17的导引框20向重力方向的移位来缓和,因此能抑制墨水从液体喷头18的喷嘴偏离的所谓喷嘴泄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滑架17的移动方向X上设置的多个支撑部的至少一个能沿滑架的移动方向X使导引框20相对于基框13进行相对移动。对于本变形例,参照图8来说明。
如图8所示,在本变形例中,支撑导引框20的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分别在滑架17的移动方向X上在基框13设有多个(此处为两个)。即、导引框20在滑架17的移动方向X的两个位置处通过作为第一支撑部发挥功能的两个第一固定螺钉51及作为第二支撑部发挥功能的两个第二固定螺钉52而支撑于基框13。
而且,两个第一固定螺钉51中的、此处为输送方向Y前方观察时右侧的一个第一固定螺钉51R其轴部插入设置于导引框20的大体相同尺寸的圆孔(贯穿孔)中,左侧的另一个第一固定螺钉51L其轴部插入设置于导引框20(第二副框22)的椭圆形状孔22H(贯穿孔)中。同样地,输送方向Y前方观察时右侧的一个第二固定螺钉52R其轴部插入设置于导引框20的大体相同尺寸的圆孔(贯穿孔)中,左侧的另一个第二固定螺钉52L其轴部插入设置于导引框20(第三副框23)的椭圆形状孔23H(贯穿孔)中。
其结果,通过例如热膨胀而使基框13如在图8中由实线两侧箭头所示那样伸缩,且导引框20如在图8中由虚线两侧箭头所示那样伸缩,从而在移动方向X上产生因各自的热膨胀系数的不同而引起的导引框20和基框13的相对移动。在该情况下,左侧的第一固定螺钉51L及第二固定螺钉52L的位置在椭圆形状孔22H、23H中偏移,从而进行抑制而不会对导引框20产生应力。再有,在本变形例中,导引框20相对于基框13在移动方向X上的位置以右侧的第一固定螺钉51R及第二固定螺钉52R的位置为基准来定位。因此,滑架17优选以该右侧的第一固定螺钉51R及第二固定螺钉52R的位置附近侧为零位数(ゼロ桁)等基准位置来抑制其移动。
根据该变形例,起到以下的效果。
(6)在例如基框13和导引框20以互相之间热膨胀系数不同的材料形成的情况下,能通过进行相对移动来吸收在滑架17的移动方向X上产生的热膨胀所导致的长度的不同。因此,能抑制导引框20扭转变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供纸辊14a和从动辊14b所构成的输送辊对14中,可使将从动辊14b施力的多个(六个)拉伸螺旋弹簧41的拉伸力不同。即、可使在导引框20作用的旋转力FM的大小在滑架17的移动方向X上不同。例如,对于在靠近印刷时以外滑架17所处的所谓印刷待机位置的位置处设置的卡定部位24将一端卡定的拉伸螺旋弹簧41,使其拉伸力FH比其他弹簧的拉伸力大。这样,对于处于印刷待机位置的滑架17,能作用根据冲击力FS的大旋转力FM。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支撑滑架17的输送方向Y的下游侧的端部的副导引框30中,也与上述实施方式的导引框20同样地,可采用相对于基框13能摇动或滑动的构成。这样,可使向滑架17施加的冲击力FS(加速度)在输送方向Y的两侧缓和。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液体喷头18可以不是通过滑架17往返移动的类型,而使用在将液体喷头18固定的状态下能进行对用纸P的印刷的所谓行头型。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从液体喷头18喷吐的作为液体的墨水的供给源也可以是安装于滑架17的墨盒EC以外的供给源。例如,可以是在滑架17的外部且打印机11的外装盒12的内部设置的墨水收纳体,或者也可以是在外装盒12的外部设置的墨水收纳体。这样,与由于是安装于滑架17的类型因此墨水容量存在制约的墨盒EC的情况相比,在使用在滑架17的外部设置的墨水收纳体的情况下能增大墨水容量,因此能对更多数量的用纸P进行印刷。
再有,在从外装盒12的外部向液体喷头18供给墨水的情况下,需要将用于供给墨水的墨水供给管从外装盒12的外部向内部引入。因此,优选在外装盒12设置孔或切口,且墨水供给管通过该孔或切口。或者,可在外装盒12能开闭地设置的检测单元或盖等开闭体相对于外装盒12没有完全关闭地组装突部等,并利用由该突部形成的间隙来将墨水供给管从外装盒12的外部引入内部。这样,能确保向使用墨水供给管的流路的液体喷头18供给墨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也可使用塑料膜或布或者金属箔等来作为介质以代替用纸P。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打印机11可以是具备图像读取部和/或FAX部等其他功能的复合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打印机11可以是喷吐或排出墨水以外的其他液体的液体喷吐装置。再有,作为成为微小量的液滴而从上述液体喷吐装置排出的液体的状态,包括拖尾成粒状、泪滴状、丝线状的状态。此外,这里所说的液体可以是液体喷吐装置能喷吐的材料。例如,只要是物质为液相时的状态的物质即可,包括粘性高或低的液体状态、溶胶、凝胶水、其他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熔融液)那样的流体状态。此外,不仅是作为物质的一个状态的液体,还包括将包含颜料和/或金属微粒等固形物所形成的功能材料的微粒在溶剂中溶解、分散或混合所成的物质等。作为液体的代表实例,可举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墨水和液晶等。这里,墨水包括普通的水性墨水和油性墨水以及凝胶墨水、热熔墨水等各种液体组成物。作为液体喷吐装置的具体实例,可以是将以分散或溶解的方式含有在例如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滤色器的制造等所使用的电极材料和/或颜色材料等材料的液体喷吐的液体喷吐装置。此外,也可以是将在生物芯片制造中所使用的生物体有机物喷吐的液体喷吐装置、作为精密吸量管使用并喷吐成为试料的液体的液体喷吐装置、印染装置和微型分配器等。再有,也可采用精密地向钟表和/或相机等精密机械喷吐润滑油的液体喷吐装置、为形成在光通信元件等所使用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在基板上喷吐紫外线固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的液体喷吐装置。此外,也可以是为蚀刻基板等而喷吐酸或碱等蚀刻液的液体喷吐装置。

Claims (7)

1.一种液体喷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
移动体,其具备从喷嘴喷吐液体的液体喷头;
导引框,其导引所述移动体的移动方向;
施力部件,其将所述导引框向反重力方向侧施力;和
基框,其设有支撑所述导引框的第一支撑部,
所述第一支撑部通过顶接来限制所述导引框的由所述施力部件形成的向反重力方向侧的移位,
在所述基框和所述导引框之间具有间隙以在所述导引框能向重力方向侧移位的状态下使所述导引框由所述基框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引框在所述第一支撑部能以所述移动体的移动方向为轴线方向而相对于所述基框摇动被支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相对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与所述移动体的移动方向相交的方向上,能支撑所述导引框的第二支撑部设置于所述基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喷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支撑部在所述导引框和所述基框之间具有铅垂方向上的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吐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引框在所述第一支撑部能相对于所述基框向重力方向侧滑动地被支撑。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体喷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输送辊对,该输送辊对夹持被喷吐所述液体的介质以相对于所述液体喷头进行相对移动,
所述施力部件在所述输送辊对产生所述介质的夹持力。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移动体的移动方向上设置的多个所述支撑部的至少一个能使所述导引框沿该移动体的移动方向相对于所述基框进行相对移动。
CN201410115198.8A 2013-03-29 2014-03-26 液体喷吐装置 Active CN10407079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3-071603 2013-03-29
JP2013071603A JP6115254B2 (ja) 2013-03-29 2013-03-29 液体噴射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4070793A true CN104070793A (zh) 2014-10-01
CN104070793B CN104070793B (zh) 2017-10-27

Family

ID=515925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115198.8A Active CN104070793B (zh) 2013-03-29 2014-03-26 液体喷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85186B2 (zh)
JP (1) JP6115254B2 (zh)
CN (1) CN10407079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3775A (zh) * 2016-05-26 2017-12-05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排出头和液体排出设备
CN115968348A (zh) * 2020-09-15 2023-04-14 花王株式会社 扳机式液体喷出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50710B1 (en) * 2000-07-14 2002-09-17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Frame system for an ink jet printer
CN1496855A (zh) * 2002-09-30 2004-05-19 �ֵܹ�ҵ��ʽ���� 滑架和图像记录设备
CN1532062A (zh) * 2003-03-26 2004-09-29 ���ǵ�����ʽ���� 具有头间隙调整装置的喷墨打印机
CN1861412A (zh) * 2005-05-12 2006-11-15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890109A (zh) * 2003-12-09 2007-01-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载架和记录设备
CN101456303A (zh) * 2007-12-14 2009-06-17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4398A (ja) * 1991-06-27 1993-01-14 Canon Inc シート搬送機構及び前記シート搬送機構を有する記録装置
JP2001334650A (ja) * 2000-05-26 2001-12-04 Sharp Corp インクの漏出を防止した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
JP4610458B2 (ja) * 2005-09-29 2011-01-12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プリンタ
JP4618435B2 (ja) * 2006-01-16 2011-01-26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2009056623A (ja) * 2007-08-30 2009-03-19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4687927B2 (ja) * 2008-07-25 2011-05-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液滴吐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450710B1 (en) * 2000-07-14 2002-09-17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Frame system for an ink jet printer
CN1496855A (zh) * 2002-09-30 2004-05-19 �ֵܹ�ҵ��ʽ���� 滑架和图像记录设备
CN1532062A (zh) * 2003-03-26 2004-09-29 ���ǵ�����ʽ���� 具有头间隙调整装置的喷墨打印机
CN1890109A (zh) * 2003-12-09 2007-01-0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载架和记录设备
CN1861412A (zh) * 2005-05-12 2006-11-15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1456303A (zh) * 2007-12-14 2009-06-17 佳能株式会社 记录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433775A (zh) * 2016-05-26 2017-12-05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排出头和液体排出设备
CN107433775B (zh) * 2016-05-26 2019-10-25 佳能株式会社 液体排出头和液体排出设备
CN115968348A (zh) * 2020-09-15 2023-04-14 花王株式会社 扳机式液体喷出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4195884A (ja) 2014-10-16
US20140292896A1 (en) 2014-10-02
US9085186B2 (en) 2015-07-21
JP6115254B2 (ja) 2017-04-19
CN104070793B (zh) 2017-10-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20044310A1 (en) Position adjustment mechanism and recording apparatus
CN104070793A (zh) 液体喷吐装置
JP6155875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US20110080447A1 (en) Fluid ejecting apparatus
US8851627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JP2014034191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4894726B2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用プラテン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US8414104B2 (en) Recording apparatus and wiping device
JP5756593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3071822A (ja) 被記録媒体排出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JP2013173354A (ja) 液体収容体保持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US9227414B2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US20160001559A1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103072387B (zh) 定影装置及记录装置
JP2020189446A (ja) 液体噴射装置、液体噴射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JP2015058626A (ja) 画像記録装置
CN102233738A (zh) 流体喷射装置
JP2017081059A (ja) 液体収容容器及び記録装置
JP2012126043A (ja) メンテナンス装置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JP5609178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6303353B2 (ja) メンテナンス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
JP5866945B2 (ja) 被記録媒体排出装置および記録装置
JP2011161885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6165823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4237322A (ja) 液体噴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