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22726A - 记录装置、以及目标的干燥方法 - Google Patents

记录装置、以及目标的干燥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22726A
CN101722726A CN200910205428A CN200910205428A CN101722726A CN 101722726 A CN101722726 A CN 101722726A CN 200910205428 A CN200910205428 A CN 200910205428A CN 200910205428 A CN200910205428 A CN 200910205428A CN 101722726 A CN101722726 A CN 1017227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target
supply path
air supply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0542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原启志
新川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iko Eps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eiko Eps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iko Epson Corp filed Critical Seiko Eps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7227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2272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54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with two or more sets of type or printing elements
    • B41J3/543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with two or more sets of type or printing elements with multiple inkjet print h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convection means, e.g. by using a fan for blowing or sucking ai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 B41J11/0015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sheet or web form for treating before, during or after printing or for uniform coating or laminating the copy material before or after printing
    • B41J11/002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 B41J11/0024Curing or drying the ink on the copy materials, e.g. by heating or irradiating using conduction means, e.g. by using a heated platen
    • B41J11/00244Means for heating the copy materials before or during printing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通过将向目标附着液体到干燥的时间均匀化,可提高记录品质的记录装置及目标的干燥方法。该记录装置具有:搬送单元,将用纸(12)从搬送方向的上游侧向下游侧搬送;记录头,其将多个单位头(18a、18b)中至少1个第一单位头(18a)与其他的第二单位头(18b)在搬送方向上错位配置,以单位头为单位向用纸附着液体,来实施记录,多个单位头分别构成为喷射液体的喷嘴形成了沿着与搬送方向正交的用纸的宽度方向的喷嘴列;以及多个第1干燥部(36a)和第2干燥部(36b),其在比该记录头靠搬送方向的下游侧(右侧),被分别配置成在该搬送方向及宽度方向上成为与多个单位头相同的配置状态,对用纸实施干燥处理。

Description

记录装置、以及目标的干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促进附着在被实施了记录的目标(target)上的液体的干燥,使记录定影于目标的记录装置、以及目标的干燥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通过向目标喷射液体来实施记录的记录装置,公知有喷墨式打印机(以下称为“打印机”)。这种打印机通过从形成于记录头的喷嘴喷射提供给记录头的墨水(液体),对作为目标的用纸实施打印(记录),并利用干燥装置对墨水实施强制干燥。
而且,在这样的打印机中,最近出现了一种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那样,具有通过将多个单位头沿着与用纸的搬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即,用纸的宽度方向)以锯齿状配置而形成的记录头的打印机。即,在该打印机的记录头中,在各单位头中按照沿着用纸宽度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的各喷嘴列,被配置成与在用纸宽度方向相邻的单位头所对应的各喷嘴列之间,在用纸搬送方向上位置错开。因此,在实施打印时,对于搬送来的用纸,从用纸宽度方向上相邻的单位头彼此的各喷嘴列,错开时间喷射墨水。
[专利文献1]特开平11-020175号公报
但是,当墨水附着于用纸时,该墨水在用纸表面附近扩展的同时,向用纸内浸透,因溶剂成分蒸发而存留在用纸上的色素成分(溶质)显色。即,在从墨水的附着到干燥为止的时间存在差异的情况下,墨水的显色状态发生变化,有可能导致记录品质的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在目标上使液体的从附着到干燥为止的时间均匀化,从而可提高记录品质的记录装置、以及目标的干燥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记录装置具有:搬送机构,其将目标从搬送方向的上游侧向下游侧搬送;记录机构,其是将多个单位头中至少1个单位头与其他单位头在上述搬送方向上错位配置,以上述单位头为单位向上述目标附着液体,来实施记录的机构,所述多个单位头分别被构成为由喷射液体的喷嘴形成沿着与上述搬送方向正交的上述目标的宽度方向的喷嘴列;和多个干燥机构,其在比上述记录机构靠向上述搬送方向的下游侧,被分别配置成在该搬送方向及上述宽度方向上与上述多个单位头成为相同的配置状态,对上述目标实施干燥处理。
根据此结构,具有沿着宽度方向延伸而形成的喷嘴列、并在搬送方向错位配置的单位头,在与分别位于搬送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单位头对置的时刻,开始向搬送途中的目标喷射液体。因此,目标被分成从位于上游侧的单位头先附着液体的区域(以下称为“先附着区域”);和在比先附着区域晚的时刻,从位于下游侧的单位头附着液体的区域(以下称为“后附着区域”)。而且,多个干燥机构以成为与多个单位头相同的配置状态的方式,在目标的搬送方向上错位配置。从而,先附着区域比后附着区域先与干燥机构对置,被实施干燥处理。因此,由于可缩小先附着区域与后附着区域中从附着液体到实施干燥处理的时间差,所以,其干燥状态相似,可缩小形成在目标上的图像品质在各区域上的差异,提高了在目标上的记录品质。
在本发明的记录装置中,上述各干燥机构的上述宽度方向的尺寸,与在上述各单位头中形成的上述喷嘴列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一致。
先附着区域和后附着区域在宽度方向上的尺寸,与形成在各单位头上的喷嘴列的宽度一致。根据此结构,通过使各干燥机构的宽度与喷嘴列的宽度一致,各干燥机构可干燥的宽度与先附着区域及后附着区域一致。因此,通过将喷嘴列宽度作为度量,可简单地设置与先附着区域和后附着区域对应的干燥机构。
在本发明的记录装置中,上述干燥机构具备送风路形成部件,该送风路形成部件具有沿着上述搬送方向延伸的送风路,并且在该送风路中的与上述目标对置的一侧形成有沿着上述搬送方向延伸的、用于向该目标吹付空气的送风口,对该送风路形成部件中的上述送风路而言,上述搬送方向的上游侧的截面面积比下游侧的截面面积大。
液体的干燥速度与在液体的表面流动的风速成比例加快。而且,送风路的截面面积越小,则在送风路内流动的空气的流速越快。根据此结构,由于送风路的截面面积在上游侧大,在下游侧小,所以从送风路内通过的空气的流速在上游侧慢,在下游侧快。因此,附着了液体且在液体的流动性良好的状态下被搬送的目标,在上游侧由流速慢的空气进行一定程度的干燥,降低了其流动性。然后,降低了流动性的液体随着向下游侧的移动,由流速快的空气进一步干燥。从而,能够在维持了目标的打印品质的状态下,高效率地使液体蒸发。
在本发明的记录装置中,上述干燥机构具备:送风路形成部件,其具有沿着上述搬送方向延伸的送风路,并且在该送风路中的与上述目标对置的一侧形成有沿着上述搬送方向延伸的、用于向该目标吹付空气的送风口;和截面面积变更机构,其通过使上述送风路的壁面移动,来变更该送风路形成部件中的上述送风路的截面面积。
根据此结构,通过根据目标的种类和液体的附着状态,变更送风路的截面面积,来变更在送风路内通过的空气的流速,可对应打印条件变更液体的干燥速度。即,例如在重视打印速度而加快搬送速度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减小送风路的截面面积,加快空气的流速及液体的干燥速度,由此在目标通过干燥机构的期间,将目标上的记录定影。
本发明涉及的目标的干燥方法包括:在第1时间,通过在目标上附着液体来实施记录处理的第1记录阶段;在比上述第1时间晚的第2时间,通过在上述目标上的与上述第1记录阶段的液体附着位置不同的位置附着液体,来实施记录处理的第2记录阶段;对在上述第1记录阶段中附着于上述目标的液体实施干燥处理的第1干燥阶段;和对在上述第2记录阶段中附着于上述目标的液体,相隔上述第1时间与上述第2时间的时间差,实施干燥处理的第2干燥阶段。
根据此结构,从第1记录阶段中与第2记录阶段相比先附着于目标的液体起,在第1干燥阶段实施干燥处理。即,由于液体被按照附着在目标上的顺序实施干燥处理,所以,能够在先附着的液体与后附着的液体中使干燥状态相似,从而可提高形成在目标上的记录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第1实施方式的打印机的示意主视图。
图2是打印机的示意俯视图。
图3是记录头的示意仰视图。
图4是干燥装置的示意剖面图。
图5是第2实施方式的第1干燥部的示意剖面图。
图6是第3实施方式的第1干燥部的示意剖面图。
图7是第1干燥部的示意剖面图。
图中:11-打印机(记录装置);12-用纸(目标);18a-第1单位头;18b-第2单位头;19-记录头(记录机构);20-喷嘴;21-喷嘴列;24-搬送单元(搬送机构);36a-第1干燥部(干燥机构);36b-第2干燥部(干燥机构);38-侧壁(送风路形成部件);39-右壁(送风路形成部件);40-左壁(送风路形成部件);41-送风口;42、52-上壁(送风路形成部件);50、56、62-送风路;59-压辊(截面面积变更机构);60-薄膜(截面面积变更机构);61-卷取辊(截面面积变更机构);L1-列宽(尺寸);L4-宽度尺寸。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图4,对将本发明的记录装置具体化为喷墨式打印机(以下称为“打印机”)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在以下的说明中,所谓“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下方向”,是表示以在图1及图2中用箭头表示的方向为基准的方向。
如图1及图2所示,作为记录装置的打印机11具有:对从未图示的给纸托盘供给的、作为目标的用纸12进行加热的预加热装置13;对由预加热装置13加热后的用纸12实施打印的打印部14;和对用纸12进行干燥,使打印定影的干燥装置15。而且,由干燥装置15干燥后的用纸12被排出到未图示的排出托盘。
在预加热装置13中,设有用于将未打印的用纸12逐张向打印部14送出的上下1对加热辊13a、13b,该加热辊在用纸12的正反两面侧成为1对,能够夹住(nip)该用纸12。其中,这些加热辊13a、13b由未图示的加热器加热。即,用纸12在被加热辊13a、13b夹住时,通过热从该加热辊13a、13b转移而被加热。
接下来,对打印部14进行说明。
打印部14具有矩形形状的压板16,其上面16a构成了用纸12的搬送路径。而且,在该压板16上,按照在该压板16的上面16a和下面16b开口的方式,沿着与用纸12的搬送方向(左右方向)正交的用纸12的宽度方向(前后方向),以锯齿状形成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6个)矩形形状的贯通孔17。
并且,在压板16的上方,按照与贯通孔17在上下方向对应的方式设有作为记录机构的记录头19,该记录头19由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各为3个)第1单位头18a和第2单位头18b构成。即,如图2所示,按照在前后方向上不形成间隙的方式,以锯齿状排列被设置在搬送方向的上游侧(左侧)的第1单位头18a、和被设置在比该第1单位头18a靠下游侧(右侧)的第2单位头18b。
而且,如图3所示,在成为各单位头18a、18b的下面的喷嘴形成面上,形成有用于向沿着压板16的上面16a搬送来的用纸12喷射作为液体的墨水的多个喷嘴20。其中,该喷嘴20在各单位头18a、18b中,被设置成分别形成沿着前后方向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列)喷嘴列21。而且,在各单位头18a、18b中,从未图示的墨盒分别向每个喷嘴列21供给不同种类(颜色)的墨水,通过从各喷嘴列21的喷嘴20向用纸12喷射该各种墨水,可进行作为记录处理的打印。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各单位头18a、18b,虽然各自的配置不同,但结构相同。因此,各喷嘴列21的前后方向上的列宽L1在各单位头18a、18b中相等。从而,用纸12上的由第1单位头18a先喷射墨水的先附着区域A、和由第2单位头在比先附着区域A靠后的时刻喷射的后附着区域B,遍布左右方向被以带状划分成在前后方向上成为相等的宽度。
另一方面,在压板16的下方,按照在上下方向上与贯通孔17对应的方式,以锯齿状设置有与该贯通孔17相同数量的帽22,并且在各帽22中,设有使该帽22沿上下方向移动的未图示的升降装置。因此,当帽22随着升降装置的驱动而经由贯通孔17向上方移动时,该贯通孔17与对应的单位头18a、18b的喷嘴形成面,以包围喷嘴列21的状态抵接。
如图2所示,在压板16中,埋设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2个)压板加热器23,各压板加热器23通过从未图示的加热装置供给电流而发热,对压板16进行加热。
其中,这些压板加热器23分别具有相同的形状,形成为以压板16的中央为基点,成为点对称的配置方式的形状。即,各压板加热器23形成为,通过对向前后方向延伸的一个长条部件的多个部位,按照避开贯通孔17的方式实施弯曲加工,分别以点对称的配置方式构成相同的蛇行形状。而且,各压板加热器23具有:分别配置在压板16的左右方向两端与贯通孔17之间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第1加热部23a;和从该第1加热部23a向左右方向弯曲而形成,配置在各贯通孔17之间及贯通孔17与压板16的前后方向两端间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第2加热部23b。
下面,说明干燥装置15。
如图1所示,干燥装置15具有作为搬送机构的搬送单元24,通过保持从预加热装置13送出的用纸12的前端,并进行牵引,在打印部14中,使用纸12在压板16的上面16a滑动通过。
搬送单元24具有比用纸12的宽度大的矩形形状的支承板25(参照图2)。在支承板25的右侧,配置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驱动辊26,其由未图示的驱动马达驱动而旋转。另一方面,在支承板25的左侧,可旋转地配置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从动辊27。并且,在支承板25的下侧,可旋转地配置有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张紧辊28。
在驱动辊26、从动辊27、及张紧辊28上,以包围支承板25的方式悬挂有1条环状皮带29,在支承板25上滑动接触时的皮带29的表面29a(参照图4),与压板16的上面16a成为同一面。另外,张紧辊28由未图示的弹簧部件向下侧施力,通过对皮带29赋予张力,抑制该皮带29的松弛。
而且,通过由驱动马达(未图示)对驱动辊26向从前侧观察的顺时针方向进行旋转驱动,皮带29在驱动辊26、张紧辊28及从动辊27的外侧,向从前侧观察的顺时针方向进行圆周移动(被驱动)。该情况下,皮带29内侧的面在支承板25的上面25a(参照图4),从左侧向右侧滑动,同时,皮带29上的用纸12被从作为上游侧的左侧向作为下游侧的右侧搬送。其中,该皮带29被旋转驱动成,基于该皮带29的用纸12的搬送速度与基于加热辊13a、13b的用纸12的搬送速度相同。
如图4所示,在皮带29上形成有多个通气孔30,该多个通气孔30贯通成为支承用纸12的支承面的表面29a、和与支承板25滑动接触的背面29b。其中,这些通气孔30被规则排列成,在左右方向以规定间隔形成沿着前后方向的多个通气孔列31。
并且,在支承板25上形成有在上下方向(支承板25的厚度方向)贯通该支承板25的多个吸引孔32。而且,在支承板25的下侧,设有在内部具有风扇33(参照图1)的箱体状吸引部34(参照图1),该吸引部34覆盖支承板25的下面25b侧的各吸引孔32的开口。并且,通过在风扇33的驱动下将各吸引孔32内吸引成负压,穿过与各吸引孔32连通的通气孔30,对处于被载置在皮带29上的状态的用纸12施加向下的吸引力。
另外,在成为搬送单元24的上侧的位置,为了促进被打印部14实施了打印,并移送到搬送单元24的用纸12的干燥,配置有暖风单元35。该暖风单元35通过向附着有墨水的用纸12的表面吹送温风、使墨水干燥,来将打印内容定影于用纸12。
如图2所示,暖风单元35在前后方向上以锯齿状排列有:向左右方向延伸的俯视呈矩形形状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为3个)作为干燥机构的第1干燥部36a、和设在比该第1干燥部36a靠右侧的第2干燥部36b。其中,按照第1干燥部36a在左右方向上与第1单位头18a对应,并且,第2干燥部36b在左右方向上与第2单位头18b对应的方式被固定于矩形形状的板37。即,各单位头18a、18b和干燥部36a、36b被设置成相同数量。
另外,在左右方向上,第1干燥部36a与第2干燥部36b的距离L2,和形成在第1单位头18a与第2单位头18b中的喷嘴列21彼此之间的距离L3(参照图3)相同。而且,各干燥部36a、36b的宽度尺寸L4与在左右方向上分别形成在对应的单位头18a、18b上的喷嘴列21的列宽L1(参照图3)相同。
即,由于在各单位头18a、18b中喷嘴列21的列宽L1一致,所以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相同的干燥部沿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错位配置,将位于搬送方向上游侧(左侧)的干燥部作为第1干燥部36a,并且将位于下游侧(右侧)的干燥部作为第2干燥部36b。因此,由于第1干燥部36a与第2干燥部36b的结构相同,所以,下面结合图4,以第1干燥部36a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4所示,第1干燥部36a在沿前后方向对置设置的近似矩形形状的一对侧壁38上,固定有剖面呈J字状的右壁39、和以侧壁38的左右方向的中央部为基准与该右壁39成为面对称的配置状态的形状的左壁40。因此,在第1干燥部36a的下面,形成有被前后两侧壁38、右壁39及左壁40的各下端缘包围的向左右方向延伸的矩形形状送风口41。
而且,在送风口41的上方,剖面呈U字状的具有刚性的上壁42按照在左右两侧朝向上方形成开口43、44的方式,被固定在前后两侧壁38之间。而且,在左侧的开口43中,安装了具有将外部的空气送入到第1干燥部36a内的送风风扇45的箱体状送风部46、和对由该送风风扇45送入的空气进行加热的温风加热器47。另一方面,在右侧的开口44中,安装了具有吸引第1干燥部36a内的空气、将其排出到外部的排气风扇48的箱体状排气部49。
因此,如在图4中用空心箭头所示那样,空气(风)在送风部46附近向下流入(流动),在排气部49附近向上流出。即,由于通过设置排气部49,抑制了风从送风口41向外部的吹出,所以在第1干燥部36a内,空气成为从左向右的温风而流动。因此,在第1干燥部36a中,由作为送风路形成部件的一对侧壁38、右壁39、左壁40及上壁42形成沿着用纸12的搬送方向延伸的送风路50。而且,被搬送单元24搬送成与送风口41对置的用纸12,通过从送风口41吹出的温风被实施干燥处理。
因此,下面对于如上所述而构成的打印机11的作用,以被实施了打印的用纸12在干燥装置15进行干燥处理时的作用为中心进行说明。
在打印时,向对加热辊13a、13b进行加热的加热器、压板加热器23、和温风加热器47供给电流,将它们加热到分别成为适合打印的温度。此时,开始加热辊13a、13b的旋转驱动,同时开始驱动辊26的旋转驱动,使皮带29圆周运动。
然后,当从未图示的给纸托盘供给了用纸12时,由于加热辊13a、13b正在旋转,所以将用纸12夹持送出到打印部。此时,用纸12通过来自加热辊13a、13b的热传导,被预加热(预热)。
然后,打印部14向从预热装置13送出并在压板16上滑动的用纸12喷射墨水。即,在通过第1单位头18a时(第1时间),向用纸12的先附着区域A喷射墨水(第1记录阶段)。然后,在通过第2单位头18b时(第2时间),向后附着区域B被喷射墨水(第2记录阶段)。
其中,搬送单元24将从预热装置13移送来的用纸12以吸附牵引的方式搬送。因此,对于用纸12而言,其左右方向的整个区域依次由压板16支承,同时,被从各单位头18a、18b喷射墨水。然后,当用纸12被搬送到干燥装置15时,由第1干燥部36a先开始对先附着区域A的干燥处理(第1干燥阶段)。然后,随着用纸12的搬送,由位于比第1干燥部36a靠下游侧的第2干燥部36b开始对后附着区域B的干燥处理(第2干燥阶段)。
其中,加热辊13a、13b对用纸12的搬送速度与搬送单元24对用纸12的搬送速度相同。并且,第1单位头18a及第2单位头18b的各喷嘴列21在搬送方向上的距离L3、与第1干燥部36a及第2干燥部36b的各送风口41的左端的距离L2一致。
从而,对先附着区域A和后附着区域B实施干燥处理的时间差,与开始向先附着区域A和后附着区域B进行墨水喷射的时间差(第1时间与第2时间的时间差)一致。因此,在用纸12的先附着区域A和后附着区域B的各部位,从附着墨水到开始干燥处理的时间大致相同。而且,干燥装置15促进了在打印部14中被实施了打印的用纸12上所附着的墨水的干燥,使打印定影,并且,将该用纸12向未图示的排纸托盘排出。
根据上述第1实施方式,可获得以下的效果。
(1)具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而形成的喷嘴列21、并在左右方向上错位配置的单位头18a、18b,根据与分别位于搬送方向的上游侧(左侧)和下游侧(右侧)的单位头18a、18b对置的时刻,开始向搬送途中的用纸12喷射墨水。因此,用纸12被分成先附着区域A和后附着区域B。而且,多个干燥部36a、36b在左右方向上被错位配置成在用纸12的搬送方向上与多个单位头18a、18b成为相同的配置状态。因此,先附着区域A比后附着区域先与第1干燥部36a对置,被实施干燥处理。从而,由于在先附着区域A和后附着区域B中,可缩小从墨水附着到实施干燥处理的时间差,所以,其干燥状态相似,缩小了形成在用纸12上的图像品质的各区域之间的差异,可提高对用纸12的记录品质。
(2)先附着区域A和后附着区域B的宽度方向的大小,与在各单位头18a、18b中形成的喷嘴列21的列宽L1一致。因此,通过使各干燥部36a、36b的宽度尺寸L4与喷嘴列21的列宽L1一致,各干燥部36a、36b可干燥的宽度与先附着区域A及后附着区域B一致。因此,通过以喷嘴列21的列宽L1为度量,可简单地设置与先附着区域A和后附着区域B对应的暖风单元35。
(3)从第1单位头18a比第2单位头18b先向用纸12喷射的墨水起,由第1干燥部36a实施干燥处理。即,由于墨水被按照附着的顺序实施干燥处理,所以,在先附着的墨水与后附着的墨水中,可使干燥状态相似,从而可提高形成在用纸12上的打印品质。
(第2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5,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由于第2实施方式只是在变更了第1干燥部及第2干燥部的结构这一点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其他结构相同,所以,对于相同的构成部分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重复说明。
而且,由于在第2实施方式中也和第1实施方式同样,第1干燥部与第2干燥部的结构相同,所以,下面结合图5,以第1干燥部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5所示,第1干燥部51的上壁52按照从左侧到右侧成为下降梯度的方式,形成为逐渐接近送风口41。并且,由上壁52、右壁39、以及侧壁38形成的右侧的开口53,比由上壁52、左壁40、和侧壁38形成的左侧的开口43小。因此,具有排出风扇54的箱体状排出部55根据开口53的尺寸,安装了比第1实施方式小的排出部。
而且,由于一对侧壁38相互平行设置,所以,第1干燥部51的送风路56形成为其截面面积越靠右侧(搬送方向的下游侧)越窄。
其中,由于在送风路56内流动的空气的速度(风速)与截面面积成反比例,所以送风路56的截面面积越小,空气的速度越快。而且,向墨水的附着面吹付的温风的速度越快,墨水的干燥速度越快,而墨水越干燥,用纸12表面上的墨水的流动性越低。
因此,当在打印部14中附着了墨水的用纸12在其墨水的流动性良好的状态下被搬送到干燥装置15时,首先,利用风速慢的风进行一定程度的干燥,降低其流动性。然后,当由搬送单元24进一步搬送时,吹向用纸12的温风的风速逐渐加快,其干燥速度也相应加快。
根据上述第2实施方式,在获得第1实施方式中的(1)~(3)的效果的基础上,还可获得以下的效果。
(4)墨水的干燥速度与在墨水的表面流动的风速成比例加快。而且,送风路56的截面面积越小,在送风路56内流动的温风的风速越快。根据此结构,由于送风路56的截面面积在左侧大,右侧小,所以从送风路56内通过的温风的风速在左侧慢,在右侧快。因此,附着了墨水且在墨水的流动性良好的状态下被搬送的用纸,12在左侧由风速慢的温风进行一定程度的干燥,降低了其流动性。然后,流动性降低了的墨水随着向右侧的移动,由风速快的温风进一步干燥。从而,能够在维持了用纸12的打印品质的状态下高效率地使墨水蒸发。
(第3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6、图7,对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由于第3实施方式只是在第1干燥部和第2干燥部的送风路的截面面积可变这一点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其他结构相同,所以,对于相同的构成部分标记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详细的重复说明。
而且,由于在第3实施方式中也和第1实施方式及第2实施方式同样,第1干燥部与第2干燥部的结构相同,所以,下面结合图6,以第1干燥部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6所示,在第1干燥部57的前后一对侧壁38上,贯通形成有相互对置且在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孔状导孔58。而且,在导孔58中,设有被该导孔58引导而能够在上下方向移动、且可旋转的压辊59。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上壁由在前后方向遍及侧壁38之间设置的具有可挠性的薄膜(film)60构成。即,对于薄膜60而言,其左端被固定于送风部46。而且,薄膜60从下侧卷绕于压辊59,且其右端被卷在设置于侧壁38的上方并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卷取辊61上。其中,卷取辊61被支承在未图示的支架上,并由未图示的马达驱动旋转。
即,当在图6所示的状态下使卷取辊61逆时针旋转时,薄膜60被卷在卷取辊61上。于是,压辊59被薄膜60带动,沿着导孔58上升,如图7所示,成为壁面移动到上方的状态。因此,送风路62的下游侧(右侧)的截面面积增大,送风路62内的风速的变化减小。
另一方面,当在图7所示的状态下使卷取辊61顺时针旋转时,由于薄膜60松弛,所以压辊59沿着导孔下降。即,由于薄膜60在压辊59的自重作用下被向下方按压,所以如图6所示,其送风路62的下游侧(右侧)的截面面积减小,在送风路62内,左侧与右侧的风速发生变化。
因此,薄膜60、压辊59、和卷取辊61作为截面面积变更机构发挥功能。
根据上述第3实施方式,在获得上述各实施方式的效果(1)~(4)的基础上,可进一步获得以下的效果。
(5)通过根据用纸12的种类和墨水的附着状态,变更送风路62的截面面积,来变更在送风路62内通过的风速,可对应打印条件变更墨水的干燥速度。即,例如在重视打印速度而通过加快皮带29的转速来加快用纸12的搬送速度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使卷取辊61顺时针旋转,减小送风路62的截面面积,加快送风路62内的风速、及附着在用纸12上的墨水的干燥速度,从而在通过暖风单元35的期间将打印定影在用纸12上。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可以进行以下的变更。
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压辊59的两端设置在上端形成了容许压辊59的旋转的孔的闭塞板。即,闭塞板在其自重作用下,成为悬吊于压辊59的状态。因此,随着压辊59的上升,能够由闭塞板闭塞位于送风路62内的导孔58。
在上述第3实施方式中,可以还在送风路62的上游侧(左侧)设置导孔58、压辊59、和卷取辊61,使该送风路62的上游侧(左侧)的截面面积也和下游侧(右侧)同样可以变更。即,也可以将薄膜60的两端分别卷在上游侧及下游侧的各卷取辊61上,并且使该薄膜60卷绕于被在左右方向上具有间隔而形成的两个导孔58引导的2个压辊59。由此,可任意变更送风路62整体的截面面积。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各干燥部36a、36b、51、57的宽度尺寸L4也可以与各单位头18a、18b的各喷嘴列21的列宽L1不一致。即,例如也可以通过将宽度尺寸比喷嘴列21的列宽L1小的多个第1干燥部36a,在前后方向上邻接设置,使其与喷嘴列21的列宽L1一致。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暖风单元35也可以由在搬送方向(左右方向)上相邻的多个干燥部构成。即,例如也可以设置遍布前后方向设置的俯视面呈矩形形状的干燥部;和在左侧与该干燥部邻接,并在左右方向上与第1单位头18a对应的上游侧干燥部。并且,也可以设置在右侧与干燥部邻接,在左右方向上与第2单位头18b对应的下游侧干燥部。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单位头18a、18b配置成在左右方向上为2列,但也可以配置成3列以上。另外,也可以将单位头18a、18b逐个向左右方向及宽度方向错位倾斜配置。该情况下,干燥部36a、36b、51、57与单位头18a、18b同样地配置。即,各干燥部36a、36b、51、57被配置成在左右方向上与对应的各单位头18a、18b的距离一定。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作为使附着在用纸12上的墨水干燥的加热方式,采用了吹温风的方式,但也可以采用能够加热用纸12的加热器。例如,可以在支承板25中按下述位置结构来埋设被弯曲加工的加热器,即,在左右方向上与第1单位头18a对应的位置被弯曲加工成延伸到左方,并且和该位置相比,在左右方向上与第2单位头18b对应的位置,实施右方的弯曲加工。由此,先附着区域A从搬送方向(左右方向)的上游侧(左侧)接受被弯曲加工成延伸到左方的加热器的热,促进干燥。另一方面,后附着区域B在比先附着区域A晚的时刻接受在右方被弯曲加工的加热器的热,促进干燥。因此,由于从墨水附着在用纸12上到先附着区域A和后附着区域B双方的加热开始的时间差缩小,所以,可减小其干燥不均。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打印机11采用了遍及前后方向配置了单位头18a、18b的行式头型记录头19,但也可以采用在间断搬送用纸12的同时,使记录头19向左右方向及宽度方向移动,来实施打印的侧式打印机(lateral printer)。即,在与用纸12的搬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墨水的附着时间产生时间差的打印机中,可以应用暖风单元35。例如,在向左右方向的移动中对用纸12喷射墨水,然后向前方错开位置,再次向左右方向移动,反复喷射墨水的情况下,干燥部的宽度尺寸与基于向左右方向移动的墨水的喷射区域相同。而且,将位于最后方的干燥部配置在最上游侧,并且朝向前方依次向下游侧配置。由此,在用纸12的各区域中可减小从墨水附着在用纸12上到干燥开始的时间差。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将记录装置具体化为喷墨式打印机11,但也可以采用喷射或吐出墨水以外的其他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可以使用具有吐出微小量的液滴的液体喷射头等的各种液体喷射装置。其中,液滴是指从上述液体喷射装置吐出的液体的状态,包括粒状、泪状、和丝状拖尾的状态。而且,这里所说的液体只要是能够由液体喷射装置喷射的材料即可。例如,只要是物质处于液相时的状态即可,不仅包括粘性高或低的液状体、溶胶、凝胶水、其他的无机溶剂、有机溶剂、溶液、液状树脂、液状金属(金属溶液)那样的流体状态、或作为物质的一种状态的液体,还包括将由颜料或金属颗粒等固形物构成的功能材料的颗粒溶解、分散或混合到溶剂中等的液体。并且,作为液体的代表性例子,可列举出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墨水或液晶等。这里,墨水包括一般的水性墨水和油性墨水以及溶胶墨水、热融墨水等各种液体组成物。作为液体喷射装置的具体例,例如可以是喷射例如在液晶显示器、EL(电致发光)显示器、面发光显示器、彩色滤镜的制造等中使用的以分散或溶解的形式包含了电极材料与色料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喷射在生物芯片制造中使用的生物体有机物的液体喷射装置、作为精密滴定仪而使用的喷射成为试剂的液体的液体喷射装置、印花装置或微分配器等。并且,也可以采用通过点状孔隙向钟表或照相机等精密机械喷射润滑油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形成在光通信元件等中使用的微小半球透镜(光学透镜)等而在基板上喷射紫外线固化树脂等透明树脂液的液体喷射装置、为了蚀刻基板等而喷射酸或碱等蚀刻液的液体喷射装置。而且,本发明可在这些中的任意一种液体喷射装置中应用。

Claims (5)

1.一种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搬送单元,其将目标从搬送方向的上游侧向下游侧搬送;
记录机构,其是将多个单位头中至少1个单位头与其他单位头在上述搬送方向上错位配置,以上述单位头为单位向上述目标附着液体,来实施记录的机构,所述多个单位头分别被构成为由喷射液体的喷嘴形成沿着与上述搬送方向正交的上述目标的宽度方向的喷嘴列;和
多个干燥机构,其在比上述记录机构靠向上述搬送方向的下游侧,被分别配置成在该搬送方向及上述宽度方向上成为与上述多个单位头相同的配置状态,对上述目标实施干燥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各干燥机构的上述宽度方向的尺寸,与在上述各单位头中形成的上述喷嘴列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干燥机构具备送风路形成部件,该送风路形成部件具有沿着上述搬送方向延伸的送风路,并且在该送风路中的与上述目标对置的一侧形成有沿着上述搬送方向延伸的、用于向该目标吹付空气的送风口,
对于该送风路形成部件中的上述送风路而言,上述搬送方向的上游侧的截面面积比下游侧的截面面积大。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干燥机构具备:送风路形成部件,其具有沿着上述搬送方向延伸的送风路,并且在该送风路中的与上述目标对置的一侧形成有沿着上述搬送方向延伸的、用于向该目标吹付空气的送风口;和
截面面积变更机构,其通过使上述送风路的壁面移动,来变更该送风路形成部件中的上述送风路的截面面积。
5.一种目标的干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第1时间,通过对目标附着液体来实施记录处理的第1记录阶段;
在比上述第1时间晚的第2时间,通过对上述目标的与上述第1记录阶段的液体附着位置不同的位置附着液体,来实施记录处理的第2记录阶段;
对在上述第1记录阶段中附着在上述目标上的液体实施干燥处理的第1干燥阶段;和
对在上述第2记录阶段中附着在上述目标上的液体,相隔上述第1时间与上述第2时间的时间差,实施干燥处理的第2干燥阶段。
CN200910205428A 2008-10-27 2009-10-23 记录装置、以及目标的干燥方法 Pending CN10172272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275833 2008-10-27
JP2008275833A JP2010100014A (ja) 2008-10-27 2008-10-27 記録装置、及びターゲットの乾燥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22726A true CN101722726A (zh) 2010-06-09

Family

ID=421170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05428A Pending CN101722726A (zh) 2008-10-27 2009-10-23 记录装置、以及目标的干燥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103237A1 (zh)
JP (1) JP2010100014A (zh)
CN (1) CN101722726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480135A (zh) * 2018-05-24 2018-09-04 陈鸿奇 一种成卷膜基材涂布用的涂布装置
CN109551891A (zh) * 2017-09-26 2019-04-02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排出装置
CN115284756A (zh) * 2022-07-07 2022-11-04 河南印都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卷材打印后用双层隔热负压烘干显色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575402A (zh) * 2009-09-02 2012-07-11 株式会社御牧工程 喷墨打印机以及印刷方法
JP2011156693A (ja) 2010-01-29 2011-08-18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JP2011235479A (ja) * 2010-05-07 2011-11-24 Seiko Epson Corp 液体噴射装置
JP5577962B2 (ja) * 2010-08-31 2014-08-2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多機能装置
BE1019567A3 (nl) * 2010-11-05 2012-08-07 Mutoh Belgium Nv Inrichting voor het nabehandelen van met inkt-jet geprinte media.
JP5453337B2 (ja) * 2011-03-29 2014-03-26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乾燥装置及びこれを搭載した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JP5823797B2 (ja) * 2011-09-29 2015-11-25 株式会社Screenホールディングス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および画像記録方法
JP2013216064A (ja) * 2012-04-12 2013-10-24 Sharp Corp 印刷装置
JP6474312B2 (ja) * 2015-05-15 2019-02-27 株式会社ミマキ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印刷装置
US10150287B2 (en) * 2016-05-20 2018-12-11 Ricoh Company, Ltd. Conveying device and printing apparatus
JP7013659B2 (ja) * 2017-03-17 2022-02-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乾燥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062905B2 (ja) * 2017-09-29 2022-05-09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加熱装置、媒体処理装置及び媒体処理方法
JP2022162657A (ja) * 2021-04-13 2022-10-25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記録方法および記録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619794B2 (en) * 2001-10-31 2003-09-16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timizing ink drying time through multiple spaced printheads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551891A (zh) * 2017-09-26 2019-04-02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排出装置
CN108480135A (zh) * 2018-05-24 2018-09-04 陈鸿奇 一种成卷膜基材涂布用的涂布装置
CN115284756A (zh) * 2022-07-07 2022-11-04 河南印都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卷材打印后用双层隔热负压烘干显色装置
CN115284756B (zh) * 2022-07-07 2024-03-12 河南印都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卷材打印后用双层隔热负压烘干显色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0100014A (ja) 2010-05-06
US20100103237A1 (en) 2010-04-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22726A (zh) 记录装置、以及目标的干燥方法
JP5482012B2 (ja) ターゲット支持装置、ターゲット搬送機構及び液体噴射装置
US8733887B2 (en) Droplet ejecting device
JP5703588B2 (ja) 液体噴射装置
CN203246190U (zh) 维护装置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US8684510B2 (en) Drying device and recording device equipped with drying device
CN103640334A (zh) 记录装置
CN103129175A (zh) 目标物输送装置及液体喷射装置
CN102152625B (zh) 液体喷射装置
JP5187153B2 (ja) 記録装置及び該記録装置における記録方法
CN102189828A (zh) 记录装置、记录方法
US20160375702A1 (en)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102205742A (zh) 片状部件输送装置及具有该片状部件输送装置的记录装置
CN102514398A (zh) 卷筒状介质输送装置以及记录装置
CN102501628B (zh) 记录装置
CN102514371A (zh) 记录装置
JP2012024932A (ja) 記録装置
JP2011131460A (ja) 流体噴射装置
CN101391520B (zh) 液体喷射装置
JP2010094919A (ja) プレヒート装置、記録装置
US8376504B2 (en) Fluid ejecting apparatus with humidification member for moisturing ink
JP5736926B2 (ja) 印刷装置
JP2011046096A (ja) 記録装置
JP2011126219A (ja) 液体噴射装置
CN103802472A (zh) 液体喷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Open date: 201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