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68737B - 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68737B
CN102168737B CN201110047125.6A CN201110047125A CN102168737B CN 102168737 B CN102168737 B CN 102168737B CN 201110047125 A CN201110047125 A CN 201110047125A CN 102168737 B CN102168737 B CN 1021687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installation fitting
embedding
axial
fl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1004712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68737A (zh
Inventor
西直树
福永大辅
宫原哲也
川边启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Sumitomo Rik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Sumitomo Rik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Sumitomo Riko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687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87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687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687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3/00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 F16F13/04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 F16F13/06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 F16F13/08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plastics spring form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 F16F13/10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plastics spring form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wall being at least in part formed by a flexible membrane or the like
    • F16F13/108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plastics spring form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wall being at least in part formed by a flexible membrane or the like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plastics springs, e.g. attachment arrangement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树脂托架的新型的构造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该树脂托架能够防止发生由应力引起的龟裂等,同时还谋求轻量化和低成本化。在树脂托架(54)上形成有嵌合部(72)和嵌装筒部(74),该嵌合槽(72)嵌入开口形成在筒状的第二安装配件(16)的外周面上的嵌合槽(66)中,该嵌装筒部(74)自该嵌合部(72)向轴向一侧延伸并嵌装固定在第二安装配件(16)的外周面上,该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10)设有自该嵌装筒部(74)的延伸侧的顶端部向外周侧扩展的安装部(76),并且形成有在该嵌装筒部(74)的延伸侧的顶端面开口的中空间隙(88)。

Description

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封入内部的非压缩性流体来取得隔振效果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树脂制托架(bracket)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安装于构成振动传递系统的构件之间的隔振连结结体、隔振支承体的一种,已知有流体封入式的隔振装置,该隔振装置除了利用橡胶弹性体取得隔振效果之外,还能够利用已封入的非压缩性流体的流动作用等取得隔振效果。作为这样的隔振装置的一种采用如下构造:在利用主体橡胶弹性体使第一安装配件与筒状的第二安装配件连结的隔振装置中,设有壁部的一部分由主体橡胶弹性体构成且周围被筒状的第二安装配件围绕的流体室,在该流体室内封入有非压缩性流体。
这种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通过如下方式进行安装:将第一安装配件与第二安装配件分别安装在应该隔振连结的各构件上。例如,在作为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的车辆用发动机支架(engine mount)中,将第一安装配件安装到动力单元(powerunit)上,且将第二安装配件安装到车身上,由此使动力单元隔振支承在车身上。
此时,为了将筒状的第二安装配件安装到车身等的应该隔振连结的构件上,以往采用固定在第二安装配件的外周面上的彼此独立的托架。另外,作为该彼此独立的托架,以往采用金属制托架,但随着近年来的车辆的轻量化需求高涨,也探讨采用树脂制托架。
例如,在日本特开平6-234134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技术:预先硫化成形隔振装置的主体橡胶,将该主体橡胶设定在树脂成形模具上来注射成形树脂,由此成形隔振装置的树脂托架,且利用该注射成形时的压力和热量来粘接树脂托架和主体橡胶。然而,像这样将树脂托架直接粘接在主体橡胶上的情况需要在主体橡胶的表面上进行粘接处理(涂敷粘接剂)之后进行粘接,因此存在由粘接剂和粘接剂涂敷工时引起的制造成本增加的问题。
对于该问题,在日本特开2001-50331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如下构造:在第二安装配件的外周面的在轴向上分离的两个以上的部位上形成环状突起,使该第二安装配件插入成形在树脂托架上,而使该环状突起进入树脂托架内,由此在不会发生由粘接剂和粘接剂涂敷工时引起的制造成本的增加的情况下,以环状突起被树脂托架夹持的方式取得固定力的构造。但是,若采用像这样使两个部位以上的环状突起进入树脂托架内的构造,则容易在夹在环状突起之间的树脂部上产生残留应力,而容易使树脂托架的强度、耐久性降低。
其理由是因为:对于夹在在轴向上位于上部侧的环状突起和位于下部侧的环状突起之间的树脂部分(包含树脂托架的轴向的大半树脂部分的区域)而言,由于受上下两个部位的环状突起妨碍而使注射成形后的树脂的收缩受阻碍,由此导致残留应力变大。由此,使树脂托架的强度、耐久性降低,而更加有可能成为龟裂的原因。
另外,还存在其他的问题点,即第二安装配件的下部侧的环状突起为180度弯曲的形状,而与上部侧的环状突起相比为复杂的构造,因此不能避免与其相应地增加制造成本的问题。而且,第二安装配件的上部侧和下部侧的环状突起整体由树脂部分覆盖,而埋设在树脂内部,因此需要将树脂围绕到环状突起的轴向外侧,树脂量与其相应地增多,还存在不能避免重量增大这样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23413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1-503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以上述的情况为背景而做成的,其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树脂托架的新型构造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该树脂托架能够防止发生由应力引起的变形等,同时还谋求轻量化和低成本化。
本发明提供一种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a)第一安装配件和筒状的第二安装配件利用主体橡胶弹性体连结,该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包括壁部的一部分由上述主体橡胶弹性体构成并封入有非压缩性流体的流体室,其特征在于,(b)在上述第二安装配件的外周面上开口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嵌合槽,并且在上述第二安装配件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树脂托架,(c)在上述树脂托架上形成有嵌合部和嵌装筒部,上述嵌合部嵌入上述第二安装配件的上述嵌合槽中,上述嵌装筒部在上述第二安装配件的外周面上自上述嵌合部向轴向一侧延伸,(d)在自上述嵌合部延伸出的上述嵌装筒部的延伸侧的顶端部分形成有向外周侧扩展的安装部,并且(e)在上述嵌装筒部的延伸侧的顶端部分的内周侧与上述第二安装配件的外周面之间沿周向延伸的中空间隙形成为在上述嵌装筒部的延伸侧的顶端面开口。
在采用像这样的本发明的构造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中,通过第二安装配件的插入成形,将树脂托架的嵌合部嵌合固定在第二安装配件的嵌合槽上,并且一体地形成在该嵌合部上的嵌装筒部也发挥相对于第二安装配件的筒状外周面的嵌装力。因此,在上述嵌合部与嵌装筒部这两者中的相对于第二安装配件的嵌装力的作用下,能够将树脂托架牢固地固定在第二安装配件上。
而且,在该树脂托架中,与针对第二安装配件的嵌合部和固定在应该隔振连结的构件上的安装部借助嵌装筒部设在彼此分开的位置上,由此作用于安装部的对应该隔振连结的构件的固定力和作用于嵌合部的对第二安装构件的固定力能够相互分散而减轻或避免向特定部位集中的作用。并且,在该嵌装筒部与第二安装配件的外周面之间形成有中空间隙,利用该中空间隙能够容许一定程度的变形,由此能够达到应力的减轻和分散。
因而,根据本发明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能够在利用嵌合部和嵌装筒部这两者充分确保树脂托架的相对于第二安装配件的固定力的同时,通过具有中空间隙的嵌装筒部的存在来避免由外力等引起的的应力的集中。而且,也不会发生如下以往构造中的问题:如上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那样,夹在设于第二安装配件上的环状突起之间的树脂部分的注射成形后的树脂的收缩受上述环状突起妨碍而使树脂托架的残留应力变大等。因此,能够防止树脂托架的龟裂等,从而能够有效地取得树脂托架的强度、耐久性。
但是,在本发明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中,例如优选的是,(f)在上述第二安装配件的轴向一方的开口部侧以离开上述第二安装配件的方式配设有上述第一安装配件,(g)在上述第二安装配件上的上述轴向一方的开口部侧的端部形成有上述嵌合槽,并且(h)在上述第二安装配件上的上述轴向一方的开口部侧的轴向端部边缘一体地形成有向外周侧扩展的凸缘部,(i)在嵌入上述嵌合槽中的上述树脂托架的上述嵌合部的轴向端面上重叠有上述凸缘部。
如此在第二安装配件上设置凸缘部并利用树脂托架支承,由此能够谋求进一步提高树脂托架的相对于第二安装配件的固定力。
另外,在本发明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中,优选的是,(j)在上述第二安装配件的轴向一方的开口部侧以离开上述第二安装配件的方式配设有上述第一安装配件,(k)在上述第二安装配件上的上述轴向一方的开口部侧的端部形成有上述嵌合槽,(l)在上述第二安装配件上的上述轴向一方的开口部侧的轴向端部边缘一体地形成有向外周侧扩展的止冲突部,并且(m)在嵌入上述嵌合槽中的上述树脂托架的上述嵌合部的轴向端部一体地形成有止冲支承部,该止冲支承部向外周侧扩展并与上述止冲突部重叠。
通过如此在第二安装配件上形成止冲突部,能够以简单的构造实现用于限制第一安装配件和第二安装配件的相对位移量的止冲机构,并且利用设在树脂托架上的止冲支承部加固该止冲突部,由此能够谋求不用增加特别的零件、制造工序就有效地提高止冲机构的耐负荷性能。
另外,在本发明的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中,优选的是,(n)在上述第二安装配件的轴向一方的开口部侧以离开上述第二安装配件的方式配设有上述第一安装配件,(o)在上述第二安装配件的上述嵌合槽中的轴向两侧的倾斜内表面中,上述轴向一方的开口部侧的倾斜内表面的倾斜方向长度比另一方的倾斜内表面的倾斜方向长度长,并且上述另一方的倾斜内表面的倾斜角度大于上述轴向一方的开口部侧的倾斜内表面的倾斜角度。
如此,在第二安装配件中,通过加长嵌合槽中的轴向一方的倾斜内表面的倾斜方向长度,能够确保固定于主体橡胶弹性体的固定面积,并且确保第二安装配件对经由主体橡胶弹性体而带来的振动负荷的受压面积等,从而能够谋求提高耐久生能、耐负荷性能以及隔振性能。另外,通过加大嵌合槽中的轴向另一方的倾斜内表面的倾斜角度,能够在避免第二安装配件以及隔振装置的轴向尺寸的大型化的同时,有效地取得树脂托架(嵌合部)的相对于嵌合槽的轴向定位力(向该轴向另一侧的防脱力)。
在采用本发明的构造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中,通过重新采用嵌合部和安装部由嵌装筒部连接且在该嵌装筒部的该安装部侧的轴向端面上形成中空间隙的特定构造的树脂托架,能够在充分确保树脂托架的相对于第二安装配件的固定力的同时,避免树脂托架上的应力集中从而实现优良的强度、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支架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发动机支架的俯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发动机支架的主视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发动机支架的仰视图;。
图5是图2的V-V剖视图;
图6是图2的VI-VI剖视图;
图7是放大表示图5的树脂托架的嵌装部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支架的纵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为了进一步具体地明确本发明,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首先,图1~4表示本发明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的一实施方式的、用于汽车的流体封入式发动机支架10。如图5~6的剖视图所示,该发动机支架10包括由主体橡胶弹性体12弹性连结的第一安装配件14和第二安装配件16,安装在第一安装配件14上的动力单元以载置状态弹性支承在安装到第二安装配件16上的车身上。另外,图1~6是没有受到外力的安装前的状态,该发动机支架10以图3、5、6中的上下方向为大致铅垂上下方向地安装到车辆上。
进一步详细而言,第一安装配件14为圆形截面且沿支架中心轴18(参照图5、6)延伸的圆形台(block)形状,该第一安装配件14的轴向下端部为顶端细的逆圆锥台形状,且在轴向上端部上一体形成有凸缘状的凸缘部20。另外,在第一安装配件14上形成有在上端面开口的用于安装的内螺纹孔22。另一方面,第二安装配件16为大径的大致圆筒形状,以向该第二安装配件16上侧开口方向离开的方式配设有第一安装配件14,上述第一安装配件14与第二安装配件16在支架中心轴线18上位于同一中心轴线上。另外,主体橡胶弹性体12为向下方扩开而开口的壁厚的大致圆锥筒形状或者中空圆锥台形状。并且,该主体橡胶弹性体12的小径侧端部的内周面硫化粘接在第一安装配件14外周面和凸缘部20的下表面上,且该主体橡胶弹性体12的大径侧端部的外周面硫化粘接在第二安装配件16的上侧开口部分的内周面上。由此,第一安装配件14被主体橡胶弹性体12弹性连结在第二安装配件16的上侧开口部分上。
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主体橡胶弹性体12被形成为具有第一安装配件14和第二安装配件16的一体硫化成形品,第二安装配件16的上侧开口部利用主体橡胶弹性体12以流体密封的方式覆盖。
另一方面,第二安装配件16的下侧开口部组装有隔膜(diaphragm)24。该隔膜24利用壁薄的橡胶弹性膜以具有预定的松弛度且容易弹性变形的方式形成。另外,在隔膜24的外周缘部上硫化粘接有圆环形状的组装配件26。并且,该组装配件26夹着密封橡胶层27凿紧固定在第二安装配件16的下侧开口部上,由此第二安装配件16的下侧开口部利用隔膜24以流体密封的方式覆盖。
由此,分别覆盖第二安装配件16的轴向两侧的开口部的主体橡胶弹性体12和隔膜24的相对面之间与外部空间以流体密封的方式遮断,而在该相对面之间形成封入有非压缩性流体的流体室28。该流体室28内填充有水、亚烷基二醇(alkyleneglycol)等的非压缩性流体。
而且,该流体室28内收容组装有间隔构件30。该间隔构件30整体为大致圆板形状,且夹着密封橡胶层27地嵌合固定在第二安装配件16的内周面上。并且,流体室28利用间隔构件30分为上下两部分,在间隔构件30的上方形成有壁部的一部分由主体橡胶弹性体12构成的受压室32,且在间隔构件30的下方形成有壁部的一部分由隔膜24构成的平衡室34。
另外,间隔构件30包括重叠在一起的上侧间隔板36和下侧间隔板38。上侧间隔板36为大致圆板形状,在其中央部分上形成有多个连通孔40,且在该上侧间隔板36的外周缘部上形成有向外周面开口且沿周向延伸预定长度的上侧周槽42。另一方面,下侧间隔板38为与上侧间隔板36大致相同外径的大致圆板形状,在其中央部分上形成有朝向上方开口的圆形的容纳凹部44,且在该容纳凹部44的底壁上形成有多个连通孔46。而且,在下侧间隔板38的外周缘部上形成有朝向上方且沿周向延伸预定长度的下侧周槽48。
并且,上述一上一下的间隔板36、38重叠在一起,由此下侧间隔板38的容纳凹部44被上侧间隔板36覆盖,而在该容纳凹部44与上侧间隔板36之间容纳配置有可动橡胶膜50。该可动橡胶膜50为圆板形状的弹性橡胶板,通过将形成在该可动橡胶膜50的外周缘部上的环状厚壁部夹持在一上一下的间隔板36、38之间,使该可动橡胶膜50的中央部分被配设为能够在容纳凹部44内沿板厚方向弹性变形。由此,受压室32和平衡室34的各自的压力经由连通孔40、46到达可动橡胶膜50的表里两面,而由可动橡胶膜50的弹性变形来吸收振动输入时的受压室32的较小的压力变动,从而构成谋求提高相对于高频率小振幅振动的隔振性能的液压吸收机构。
另外,在相互重叠在一起的一上一下的间隔板36、38的外周部分上,分别由上侧周槽42和下侧周槽48形成的周向通路呈串联地连通连接。由此,形成在间隔构件30的外周部分上沿周向延伸一周以上的长度的节流孔(orifice)通路51,该节流孔通路51使受压室32和平衡室34相互连通。该节流孔通路51被调谐(tuning)为例如发动机振动(engine shake)等低频率大振幅振动,由此,通过相对于低频率大振幅振动而穿过节流孔通路51流动的流体的共振作用来发挥隔振效果。
而且,如上所述,在由第一安装配件14和第二安装配件16利用主体橡胶弹性体12弹性连结在内部形成有流体室28的支架主体52上,在其第二安装配件16的外周面上安装有树脂托架54。并且,在该支架主体52中,第一安装配件14利用内螺纹孔22固定安装在未图示的动力单元上,且第二安装配件16借助树脂托架54固定安装在未图示的车身上,由此,使动力单元隔振支承在车身上。
在此,在第二安装配件16上形成有位于轴向中间部分且以大致恒定的直径尺寸沿轴向延伸的圆筒状部56,在该圆筒状部56的轴向下方形成有缩径加工为顶端细的圆锥状且嵌装固定在组装配件26的外周面上的缩径嵌装部58。另一方面,在圆筒状部56的轴向上方形成有经小径化了的收缩部60。而且,在该收缩部60的开口侧端部边缘上一体地形成有朝向径向外侧扩展的凸缘部62。
如图7的放大剖视图所示,该收缩部60被形成为如下槽构造:自最小径的最小径部64向轴向两侧依次扩开而具有在第二安装配件16的外周面上开口的大致V字形或大致扩开U字形的截面,且为沿周向的整周连续延伸。并且,由该收缩部60形成有在第二安装配件16的外周面上开口且沿周向延伸的环状的嵌合槽66。
另外,该嵌合槽66的轴向两侧的倾斜内表面68、70分别为自最小径部64向凸缘部62侧延伸的一方(轴向上方)的倾斜内表面68、自最小径部64向圆筒状部56侧延伸的另一方(轴向下方)的倾斜内表面70,它们的形状相互不同。具体而言,该一方的倾斜内表面68的倾斜角度α比另一方的倾斜内表面70的倾斜角度β小。
由此,一方的倾斜内表面68的倾斜方向长度La比另一方的倾斜内表面70的倾斜方向长度Lb长,从而使主要分担经由主体橡胶弹性体12带来的负荷的该一方的倾斜内表面68的主体橡胶弹性体12的受压面积、粘接面积加大,可谋求提高耐久性、耐负荷性能。并且,与一方的倾斜内表面68的轴向尺寸Na相比,另一方的倾斜内表面70的轴向尺寸Nb较小,由此,能够在充分确保一方的倾斜内表面68的向主体橡胶弹性体12的粘接面积等的同时,将第二安装配件16的轴向长度抑制得较小。
并且,在该支架主体52存在的情况下,在第二安装配件16的外周面上成形树脂托架54,由此在该树脂托架54上插入成形第二安装配件16。由此,在树脂托架54上形成有以插入第二安装配件16的嵌合槽66中且紧贴该嵌合槽66的状态嵌装固定的嵌合部72,且在树脂托架54上形成自该嵌合部72向轴向下方延伸突出而以紧贴状态嵌装在第二安装配件16的圆筒状部56的外周面上的嵌装筒部74。而且,在该嵌装筒部74的下端部,即自嵌合部72向轴向延伸出的嵌装筒部74的延伸突出顶端部分上形成有向外周侧扩展的大致圆环板形状的安装部76。
另外,自嵌合部72到嵌装筒部74的外周面为大致恒定直径尺寸的圆筒形外周面,且在嵌合部72的轴向上端面78的整个面上以紧贴状态重叠有第二安装配件16的凸缘部62。而且,在该凸缘部62的圆周上以局部向外周侧扩展的方式一体形成有在弹跳(bound)方向上的止冲突部80。并且,在该止冲突部80上覆盖形成有缓冲橡胶82,且在止冲突部80的下表面以紧贴状态重叠的止冲支承部84在树脂托架54的外周面上的嵌合部72的轴向端部以向外周侧扩展的方式一体形成。由此,通过向设在未图示的动力单元侧的弹跳抵接部的止冲突部80的碰撞,能够构成缓冲地限制第一安装配件14和第二安装配件16相对靠近的弹跳方向上的主体橡胶弹性体12的弹性变形量的弹跳止冲机构。另外,在安装部76的周上的多个部位(实施方式中为3个部位)上插入形成环状的固定配件85,利用贯穿这些固定配件85的固定螺栓(bolt)等,将树脂托架54固定在未图示的车身上。
而且,在嵌装筒部74的轴向下端部分上以内周面被掏出的方式形成有直径扩大了的中空部8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中空部86具有到达与安装部76的厚度尺寸大致相同的轴向深度的大小、嵌装筒部74的厚度尺寸的大致一半的径向开口尺寸。并且,利用该中空部86,在第二安装配件16和嵌装筒部74之间,沿周向延伸地形成有在嵌装筒部74的轴向下端部分向轴向下端面开口的中空间隙88。另外,该中空间隙88可以在周向上局部地分开,但在本实施方式中,该中空间隙88在周向的整周上连接形成为环状。另外,该中空间隙88为向轴向下方(开口部侧)稍微扩开的截面扩开形状,其开口侧端部超越第二安装配件16的圆筒状部56地延伸突出至缩径嵌装部58。
如此,在支架主体52的第二安装配件16上嵌装固定有树脂托架54的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支架10中,树脂托架54在其嵌合部72处嵌装固定在第二安装配件16的嵌合槽66上,在其嵌装筒部74处嵌装固定在第二安装配件16的圆筒状部56上,由此将树脂托架54强固地嵌装固定在第二安装配件16上。特别地,嵌合部72通过向嵌合槽66的嵌入,能够有效地发挥树脂托架54的相对于第二安装配件16的轴向固定力。另外,嵌装筒部74通过向圆筒状部56的套装,能够有效地发挥树脂托架54的相对于第二安装配件16的剜挖方向和与轴线垂直的方向的固定力。由此,利用嵌合部72和嵌装筒部74这两者,能够发挥相对于第二安装配件16的相互促进的嵌装固定力,从而能够将树脂托架54牢固地固定在第二安装配件16上。
并且,树脂托架54没有针对第二安装配件16的凸缘部62的夹持固定构造(参照专利文献2),利用壁厚的嵌合部72的相对于嵌合槽66的嵌合作用和壁厚的嵌装筒部74的相对于圆筒状部56的套装作用,能够发挥树脂托架54的相对于第二安装配件16的固定力,由此与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那样夹持固定第二安装配件的环状突起的构造相比,能够谋求减轻树脂托架54的应力集中而提高耐久性能和耐负荷性能。
除此之外,在该树脂托架54中,在针对第二安装配件16的嵌合部72与固定在车身上的安装部76之间设有嵌装筒部74,自动力单元通过主体橡胶弹性体12输入到嵌合部72的外力和自车身输入到安装部76的外力由于夹在上述嵌合部72和安装部76之间的嵌装筒部74的存在而相互分散,从而可减轻向特定部位的应力集中。并且,由于形成在该嵌装筒部74与第二安装配件16的外周面之间的中空间隙88的存在,而容许该嵌装筒部74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从而能够达到应力的减轻和进一步的分散。
特别地,与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那样将在轴向多个部位突出设置在第二安装配件的外周面上的环状突起分别插入树脂托架中且轴向固定而成的构造相比,在本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支架10中,不存在阻碍夹在突出设置的环状突起之间的树脂部分的注射成形后的树脂的收缩这样的问题。因此,能够避免树脂托架54的成形时的收缩所引起的残留应力的增大,防止树脂托架的强度、耐久性的降低,也不会存在树脂托架54的龟裂的发生等问题。另外,如此树脂托架54相对第二安装配件16而言,仅在设于轴向上端部的嵌合部72的一个部位沿轴向固定,因此即使在温度变化时热膨胀系数不同而引起的构件尺寸的相对变化发生在树脂托架54和第二安装配件16之间的情况下,也能够发挥树脂托架54的应力发生的减轻效果。
因而,在采用如上所述的构造的发动机支架10中,能够在利用嵌合部72和嵌装筒部74这两者能够充分确保树脂托架54的相对于第二安装配件16的固定力的同时,利用具有中空间隙88的嵌装筒部74的存在来避免由外力等引起的应力的集中,而且不会发生注射成形后的树脂的收缩受环状突起妨碍而被阻碍从而残留应力变大的情况,能够防止树脂托架54的龟裂等,由此,能够有效地得到树脂托架54的强度、耐久性。结果,虽然采用树脂制的托架,但能够实现实用水平的具有充分的耐负荷性能、耐久性的发动机支架10。另外,第二安装配件的下部侧的环状突起没有采用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那样弯曲为180度的形状,且没有被树脂覆盖到环状突起的轴向外侧,因此该发动机支架10为还考虑到了轻量化和低成本化的构造。
但是,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包含一体形成在第二安装配件16的凸缘部62上的止冲突部80的弹跳方向上的止冲机构不一定是必要的。另外,也可以在未设置第二安装配件16的凸缘部62的方式中实现本发明。
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的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式的发动机支架90那样,也可以在圆筒形状的第二安装配件92的轴向中间部分上形成收缩部60。即,在该第二安装配件92上形成自收缩部60(嵌合槽66)的上侧开口边缘进一步向轴向上方延伸出为筒状的延长筒部94。另外,也在树脂托架95上一体形成自嵌合部72进一步向轴向上方延伸出的延长嵌装筒部96。并且,在隔着针对嵌合部72的嵌合槽66(第二安装配件16)的嵌装固定部的轴向两侧分别形成针对嵌装筒部74的圆筒状部56的嵌装固定部、针对延长嵌装筒部96的延长筒部94的嵌装固定部,而使树脂托架95牢固地固定在第二安装配件16上。当然,第二安装配件16的延长筒部94、树脂托架95的延长嵌装筒部96在本发明中也不是必需的,也可以将第二安装配件16的收缩部60的上端部边缘作为第二安装配件16的轴向上端部。另外,在图8中,为了易于理解,对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构造的构件和部位分别标注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附图标记。
另外,由上述说明可知,本发明的较大的特征在于针对筒状的第二安装配件的、树脂托架的安装构造,不限定支架主体的具体的构造。例如,也可以将节流孔通路调谐为频率相互不同的区域而形成多个节流孔通路,而且,本发明也可以适用于利用由气压驱动器、电磁驱动器驱动的励振板积极地控制流体室的压力的主动式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此外,本发明同样地也可以适用于如下装置:在第二安装配件的下方的开口部侧分开配置第一安装配件,将安装在第一安装配件上的动力单元以悬挂状态隔振支承在安装有第二安装配件的车身上的悬挂型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等。

Claims (4)

1.一种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第一安装配件(14)和筒状的第二安装配件(16、92)利用主体橡胶弹性体(12)连结,该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10、90)包括壁部的一部分由上述主体橡胶弹性体(12)构成并封入有非压缩性流体的流体室(28),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第二安装配件(16、92)的外周面上开口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嵌合槽(66),并且在上述第二安装配件(16、92)的外周面上形成有树脂托架(54、95),
在上述树脂托架(54、95)上形成有嵌合部(72)和嵌装筒部(74),上述嵌合部(72)嵌入上述第二安装配件(16、92)的上述嵌合槽(66)中,上述嵌装筒部(74)在上述第二安装配件(16、92)的外周面上自上述嵌合部(72)向轴向一侧延伸,
在自上述嵌合部(72)延伸出的上述嵌装筒部(74)的延伸侧的顶端部分形成有向外周侧扩展的安装部(76),并且
在上述嵌装筒部(74)的延伸侧的顶端部分的内周侧与上述第二安装配件(16、92)的外周面之间沿周向延伸的中空间隙(88)形成为在上述嵌装筒部(74)的延伸侧的顶端面开口,
在上述第二安装配件(16)上的上述轴向一方的开口部侧的端部形成有上述嵌合槽(66),
在上述第二安装配件(16、92)的轴向一方的开口部侧以离开上述第二安装配件(16、92)的方式配设有上述第一安装配件(14),
在上述第二安装配件(16、92)的上述嵌合槽(66)中的轴向两侧的倾斜内表面(68、70)中,上述轴向一方的开口部侧的倾斜内表面(68)的倾斜方向长度比另一方的倾斜内表面(70)的倾斜方向长度长,并且上述另一方的倾斜内表面(70)的倾斜角度大于上述轴向一方的开口部侧的倾斜内表面(68)的倾斜角度,
上述轴向一方的开口部侧的倾斜内表面(68)主要分担经由主体橡胶弹性体带来的负荷,上述轴向另一方的倾斜内表面(70)提供防止树脂托架相对于嵌合部向轴向另一侧脱离的防脱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其中,
在上述第二安装配件(16)上的上述轴向一方的开口部侧的轴向端部边缘一体地形成有向外周侧扩展的凸缘部(62),
在嵌入上述嵌合槽(66)中的上述树脂托架(54)的上述嵌合部(72)的轴向端面上重叠有上述凸缘部(6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其中,
在上述第二安装配件(16)上的上述轴向一方的开口部侧的轴向端部边缘一体地形成有向外周侧扩展的止冲突部(80),并且
在嵌入上述嵌合槽(66)中的上述树脂托架(54)的上述嵌合部(72)的轴向端部一体地形成有止冲支承部(84),该止冲支承部(84)向外周侧扩展并与上述止冲突部(80)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其中,
形成有自上述第二安装配件(92)的上述嵌合槽(66)向上述第二安装配件(92)的上述轴向一方的开口部侧进一步延伸的延长筒部(94),
一体地形成有自上述树脂托架(95)的上述嵌合部(72)向上述第二安装配件(92)的上述轴向一方的开口部侧进一步延伸的延长嵌装筒部(96),
由此在夹着上述嵌合部(72)的轴向两侧,上述树脂托架(95)固定在上述第二安装配件(92)上。
CN201110047125.6A 2010-02-26 2011-02-25 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 Active CN10216873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0043404A JP5448928B2 (ja) 2010-02-26 2010-02-26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JP2010-043404 2010-02-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68737A CN102168737A (zh) 2011-08-31
CN102168737B true CN102168737B (zh) 2013-11-06

Family

ID=444900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10047125.6A Active CN102168737B (zh) 2010-02-26 2011-02-25 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430373B2 (zh)
JP (1) JP5448928B2 (zh)
CN (1) CN10216873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2213442A1 (de) * 2012-07-31 2014-02-27 Zf Friedrichshafen Ag Basiselement
US9541155B2 (en) * 2013-08-09 2017-01-10 Sumitomo Riko Company Limited Mounting member for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and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WO2015145672A1 (ja) * 2014-03-27 2015-10-01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
JP6393192B2 (ja) * 2015-01-07 2018-09-19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JP6393200B2 (ja) * 2015-01-23 2018-09-19 山下ゴム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および緩衝装置
JP6532367B2 (ja) * 2015-09-30 2019-06-19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ブラケット付き筒形防振装置
DE102017103603B4 (de) * 2017-02-22 2023-03-16 Dr. Ing. H.C. F. Porsche Aktiengesellschaft Hydrolager zur Lagerung eines Aggregats eines Kraftfahrzeugs
JP7044479B2 (ja) * 2017-04-27 2022-03-30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
KR102474534B1 (ko) * 2018-06-04 2022-12-0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마운트 어셈블리
KR102474517B1 (ko) * 2018-06-04 2022-12-05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차량용 마운트 어셈블리
JP7432471B2 (ja) * 2020-08-28 2024-02-16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ブラケット付防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10373A (ja) * 1991-07-08 1993-01-19 Bridgestone Corp 防振装置
JP2608538B2 (ja) 1992-12-15 1997-05-0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の製造方法
JP3461913B2 (ja) * 1994-06-20 2003-10-2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
EP0896168A1 (en) * 1997-08-07 1999-02-10 Tokai Rubber Industries, Ltd. Elastic mounting device including fluid-filled elastic mount and synthetic resin bracket for fixing the elastic mou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3564601B2 (ja) * 1998-06-09 2004-09-15 東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JP4199379B2 (ja) 1999-08-05 2008-12-1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
JP3788164B2 (ja) * 2000-02-21 2006-06-21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式マウント
JP2001343045A (ja) * 2000-03-30 2001-12-14 Tokai Rubber Ind Ltd 空気圧加振式の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JP2001304329A (ja) * 2000-04-19 2001-10-31 Tokai Rubber Ind Ltd 流体封入式能動型エンジンマウント
FR2812362B1 (fr) * 2000-07-28 2003-02-07 Hutchinson Support antivibratoire hydraulique et son procede de fabrication
JP4284399B2 (ja) * 2003-03-04 2009-06-2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エンジンの防振支持装置
US6910683B2 (en) * 2003-05-29 2005-06-28 Toyo Tire & Rubber Co., Ltd. Fluid-sealed anti-vibration device
JP2005098312A (ja) * 2003-08-21 2005-04-14 Yamashita Rubber Co Ltd 液封防振装置
JP4174827B2 (ja) * 2003-12-12 2008-11-05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シリーズ型エンジンマウントおよびシリーズ型エンジンマウントの製造方法
JP4330437B2 (ja) * 2003-12-12 2009-09-16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JP2006064119A (ja) * 2004-08-27 2006-03-09 Tokai Rubber Ind Ltd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JP4359889B2 (ja) * 2004-09-30 2009-11-11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US7044674B2 (en) * 2004-10-01 2006-05-16 Dixon Marcia A Multi purpose hand held cleaning device
JP4060309B2 (ja) * 2004-11-04 2008-03-1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防振装置
JP3989482B2 (ja) * 2004-11-04 2007-10-1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
FR2880581B1 (fr) * 2005-01-12 2007-04-13 Hutchinson Sa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 dispositif antivibratoire et dispositif antivibratoire pouvant etre obtenu par ce procede
JP4277316B2 (ja) * 2005-03-30 2009-06-10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
JP4938248B2 (ja) * 2005-04-12 2012-05-23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
JP4688067B2 (ja) * 2005-07-14 2011-05-25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式エンジンマウント
CN101305205B (zh) * 2005-09-07 2010-09-08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防振装置
JP2008248930A (ja) 2007-03-29 2008-10-16 Tokai Rubber Ind Ltd 樹脂製筒形ブラケットとそれを用いた防振マウント組立体
JP5060846B2 (ja) * 2007-06-29 2012-10-31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US8016274B2 (en) * 2007-09-26 2011-09-13 Paulstra Crc Antivibration device, and vehicle comprising same
WO2009072512A1 (ja) * 2007-12-03 2009-06-11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防振装置
US20090243171A1 (en) * 2008-03-28 2009-10-01 Tokai Rubber Industries, Ltd. Fluid filled type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179570A (ja) 2011-09-15
JP5448928B2 (ja) 2014-03-19
US20110210230A1 (en) 2011-09-01
CN102168737A (zh) 2011-08-31
US8430373B2 (en) 2013-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68737B (zh) 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
KR100809035B1 (ko) 부시형 유체봉입식 고무 마운트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01981342B (zh) 防振装置
US6981696B2 (en) Fluid-filled cylindrical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JP2005023973A (ja) ストッパ機構付き防振装置
WO2015145672A1 (ja) 防振装置
CN101932849A (zh) 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
JP5331329B2 (ja) 液入り防振装置
US7007934B2 (en) Fluid-filled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CN104105902B (zh) 流体封入式隔振装置
CN103174790A (zh) 隔振装置
JPS62188833A (ja) 液圧式緩衝支持装置
US11312198B2 (en) Air spring strut having a plastic air spring cover made of thermoplastic
JP5358262B2 (ja) 防振装置
KR20100065871A (ko) 자동차용 유체봉입형 부시 및 이를 이용한 자동차용 스트러트 마운트
JP2012207708A (ja) 防振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防振装置
JP4131410B2 (ja) 流体封入式筒形マウントの製造方法
JP5689645B2 (ja) 防振装置
KR200425199Y1 (ko) 부시형 유체봉입식 고무 마운트
JP4865761B2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サポート
JP4697459B2 (ja) 流体封入式筒型防振装置
JP2005315375A (ja)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801041B2 (ja) 防振装置
JP2009002426A (ja) エンジンマウント
JP2005291447A (ja) 流体封入式の防振連結ロッ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Aichi

Applicant after: Tokai Rubber Ind Ltd

Co-applicant after: Honda Motor Co., Ltd.

Address before: Aichi

Applicant before: Tokai Rubber Industries, Ltd.

Co-applicant before: Honda Motor Co., Ltd.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SUMITOMO RIKO COMPANY LIMITE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TOKAI RUBBER INDUSTRIES,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Aichi

Patentee after: TOKAI RUBBER INDUSTRIES, LTD.

Patentee after: Honda Motor Co., Ltd.

Address before: Aichi

Patentee before: Tokai Rubber Ind Ltd

Patentee before: Honda Motor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