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81342B - 防振装置 - Google Patents

防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81342B
CN101981342B CN2009801115480A CN200980111548A CN101981342B CN 101981342 B CN101981342 B CN 101981342B CN 2009801115480 A CN2009801115480 A CN 2009801115480A CN 200980111548 A CN200980111548 A CN 200980111548A CN 101981342 B CN101981342 B CN 10198134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cylindrical portion
liquid chamber
rubber
partition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1154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81342A (zh
Inventor
松田尚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idgeston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8134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134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8134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8134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5/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or jet-propulsion units
    • B60K5/12Arrangement of engine supports
    • B60K5/1208Resilient suppor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3/00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 F16F13/04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 F16F13/06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 F16F13/08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plastics spring form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 F16F13/10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plastics spring form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wall being at least in part formed by a flexible membrane or the like
    • F16F13/105Units comprising springs of the non-fluid type as well as vibration-dampers, shock-absorbers, or fluid springs comprising both a plastics spring and a damper, e.g. a friction damper the damper being a fluid damper, e.g. the plastics spring not forming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plastics spring forming at least a part of the wall of the fluid chamber of the damper the wall being at least in part formed by a flexible membrane or the like characterised by features of partitions between two working chambers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振装置(1),其具有筒状的第一安装构件(6)、第二安装构件(7)、橡胶弹性体(8)、隔膜(5)和分隔构件(4)。分隔构件(4)整体由弹性体构成,在第一安装构件(6)上具有突出部(60)和第一筒状部(62),在第一筒状部(62)的内侧安装有环状的硬质构件(50),在硬质构件(50)上具有第二筒状部(53)和支承部(54)。此外,第一和第二筒状部(62、53)当中的任意一方被配置在另一方的内侧,在具有另一方的筒状部(62)的构件(6)上形成有卡定一方的筒状部(53)的一端部的卡定部(60)和向径向内侧折弯且卡定一方的筒状部(53)的另一端部的凿紧部(64)。一方的筒状部(53)夹持在卡定部(60)和凿紧部(649)之间,分隔构件(4)夹持在突出部(60)和支承部(54)之间。根据该防振装置(1),即使是采用弹性体制的分隔构件的情况下也能确保密封性且使特性稳定。

Description

防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将汽车的发动机等振动产生部安装到车身等振动承受部上时所使用的防振装置。
本申请基于2008年4月4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特愿2008-98084号而主张优先权,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防振装置,公知以往具有例如如下述专利文献1那样的构成的装置。该装置包括:筒状的第一安装构件,其与车身等振动承受部连结;第二安装构件,其与发动机等振动产生部连结;橡胶弹性体,其弹性连结第一安装构件和第二安装构件,并且封闭第一安装构件的上侧的开口端;隔膜,其封闭第二安装构件的下侧的开口端;分隔构件,其将形成于橡胶弹性体和隔膜之间的液室划分为隔壁的一部分由橡胶弹性体形成的主液室和隔壁的一部分由隔膜形成的副液室。上述分隔构件和隔膜整体由橡胶构成。在上述第一安装构件的内侧,从其下侧的开口端嵌入分隔构件,并且在嵌入该分隔构件后嵌入隔膜。然后,对第一安装构件从下侧覆盖杯状的保持架,利用该保持架从下方按压隔膜。由此,在橡胶弹性体和保持架之间夹持层叠状态的分隔构件和隔膜,而组装成上述构成的防振装置。在上述构成的防振装置中,因为分隔构件全部由橡胶构成,所以能抑制由气穴现象造成的异音的产生。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65231号公报
可是,在上述以往的防振装置中,在第一安装构件上覆盖保持架时,利用保持架向上方按压隔膜,再利用该隔膜向上方按压分隔构件,因此,在该按压力小时,密封性降低,而使液室的封闭性降低。因此,为了确保密封性而需要增强上述按压力,但是由于较强地按压,整体由橡胶构成的分隔构件产生压缩变形。因此,存在根据按压情况不同而整体由橡胶构成的分隔构件的变形状态发生变化,特性不稳定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考虑上述以往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使用整体由弹性体构成的分隔构件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密封性并且使特性稳定的防振装置。
本发明的防振装置包括:筒状的第一安装构件,其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承受部当中的任意一方连结;第二安装构件,其与上述振动产生部和上述振动承受部当中的任意另一方连结;橡胶弹性体,其弹性地连结上述第一安装构件和上述第二安装构件,并且封闭上述第一安装构件的一侧的开口端;隔膜,其封闭上述第一安装构件的另一侧的开口端;分隔构件,其将形成于上述橡胶弹性体和上述隔膜之间并封入液体的液室划分为隔壁的一部分由上述橡胶弹性体形成的、根据上述橡胶弹性体的变形而内部容积变化的主液室和隔壁的一部分由上述隔膜形成的副液室。上述分隔构件整体由弹性体构成,在上述第一安装构件上包括向径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和配设在比突出部靠上述另一侧的第一筒状部。此外,在第一筒状部的内侧安装有由比上述弹性体硬的硬质体构成的环状的硬质构件,在硬质构件上包括:与上述第一筒状部同轴配置的第二筒状部;配置在第二筒状部的内侧且支承上述分隔构件的支承部。此外,上述第一和第二筒状部当中的任意一方的筒状部配置在另一方的筒状部的内侧,在上述第一安装构件和上述硬质构件当中的、具有上述另一方的筒状部的一方构件上分别形成有:卡定于上述一方的筒状部的任意一侧的端部的卡定部;被向径向内侧折弯而卡定于上述一方的筒状部的任意另一侧的端部的凿紧部。此外,上述一方的筒状部被夹持在上述卡定部和上述凿紧部之间,上述分隔构件被夹持在上述突出部和上述支承部之间。
在该防振装置中,通过调整凿紧部折弯程度,能增强卡定部和凿紧部对一方的筒状部的夹持力,提高其密封性。此时,即使使凿紧部折弯程度变化,支承部和突出部对分隔构件的夹持力也不会增强,所以几乎不对分隔构件产生影响。
此外,在本发明的防振装置中,优选上述第二筒状部被配置在上述第一筒状部的内侧,在上述第一安装构件上分别形成有上述卡定部和上述凿紧部,在上述卡定部和上述凿紧部之间夹持有上述第二筒状部。
由此,容易提高第一筒状部和第二筒状部之间的密封性。即,通过对第一筒状部向径向内侧缩径加工,能提高第一筒状部和第二筒状部之间的密封性。
此外,在本发明的防振装置中,优选在上述硬质构件的内侧形成根据副液室内的液压变化而能够变形的薄膜状的隔膜橡胶,上述硬质构件为上述隔膜的隔膜环。
由此,隔膜和硬质构件成为一体,零件数减少而结构简化且削减组装工时。
此外,在本发明的防振装置中,上述硬质构件由环状的底壁部、立设于底壁部的外缘部的外周壁状的第二筒状部、立设于上述底壁部的内缘部的内周壁状的支承部形成剖视呈凹状,该剖视呈凹状的硬质构件的开放端由上述分隔构件封闭,优选由上述分隔构件、上述底壁部、上述第二筒状部、上述支承部所包围的空间形成连通上述主液室和上述副液室的节流孔通路(orifice passage)。
由此,通过在剖视呈凹状的硬质构件上组装分隔构件而形成节流孔通路。因此,不需要形成有节流孔通路的阻尼构件,从而减少零件数而简化构成并且削减组装工时。
此外,在本发明的防振装置中,优选在上述第一筒状部和上述第二筒状部之间夹设有橡胶层。
由此,橡胶层成为缓冲构件,抑制由于第一安装构件(第一筒状部)和硬质构件(第二筒状部)碰撞而产生的冲击,并且使气穴现象的气泡破裂时的冲击难以向第一安装构件传递,而进一步提高第一筒状部和第二筒状部之间的密封性。
根据本发明的防振装置,即使增强卡定部和凿紧部对一方的筒状部的夹持力,因为支承部和突出部对分隔构件的夹持力不会变化,所以即使是在采用整体由弹性体构成的分隔构件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密封性而确保液室的密闭性,且抑制整个弹性体的分隔构件的变形而使特性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防振装置的剖视图。
图2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放大了防振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放大了防振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放大了防振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放大了防振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放大了防振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放大了防振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其他的实施方式的放大了防振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防振装置;4、分隔构件;5、隔膜;6、106、206、306、406、506、外筒(第一安装构件);7、内筒(第二安装构件);8、橡胶弹性体;9、液室;9A、主液室;9B、副液室;10、节流孔通路;50、150、250、隔膜环(硬质构件);51、隔膜橡胶;52、底壁部;53、外周壁部(第二筒状部);54、内周壁部(支承部);55、覆盖橡胶(橡胶层);60、凹陷部(突出部、卡定部);62、下侧筒状部(第一筒状部);63、覆盖橡胶(橡胶层);64、凿紧部;154、支承部;160、台阶部(突出部、卡定部);257、凿紧部;260、560、凸缘部(突出部、卡定部);360A、卡定部;360B、突出部;562、第一筒状部;L、轴线(中心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防振装置的实施方式。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防振装置1的剖视图,图2是放大了防振装置1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图1中的下侧为弹性变形侧,即在设置了防振装置1时静载荷(初始载荷)所输入的方向,在图1中的上侧为反弹侧,即上述静载荷的输入方向的相反侧。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弹性变形侧(另一侧)作为下侧,将反弹侧(一侧)作为上侧。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后述的内筒7的轴线方向(图1中的与纸面垂直的方向)作为前后方向,将与内筒7的轴线方向正交的水平方向(图1中的横向)作为左右方向。另外,图1所示的附图标记L表示后述的外筒6的中心轴线,以下,仅称为轴线L。
防振装置1是在将作为振动产生部的一个例子的发动机安装到作为振动承受部的一个例子的车身上时所使用的装置,是用于使振动产生部的振动衰减的装置。
如图1所示,防振装置1为在主体橡胶2上分别组装有分隔构件4和隔膜5的结构。详细地说明,防振装置1包括:外筒6(相当于本发明的筒构件),其经由未图示的车身支架与未图示的车身连结;内筒7(相当于本发明的安装构件),其配设于外筒6的上方,经由未图示的发动机支架与未图示的发动机连结;橡胶弹性体8,其弹性地连结外筒6和内筒7;隔膜5,其设于外筒6的下端;分隔构件4,其将形成于橡胶弹性体8和隔膜5之间的液室9划分为主液室9A和副液室9B。另外,上述主体橡胶2由外筒6、内筒7和橡胶弹性体8构成。
外筒6是两端分别开放的大致圆筒状的构件,作为其概略构成形成有:环状的凹陷部60(相当于本发明的突出部和卡定部),其配设在外筒6的轴线L方向的中间部分;圆筒状的上侧筒状部61,其形成在凹陷部60的上侧;圆筒状的下侧筒状部62(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筒状部),其形成在凹陷部60的下侧。
凹陷部60是相对上侧筒状部61和下侧筒状部62向径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作为将后述的隔膜环50(相当于本发明的硬质构件)的外周壁部53(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筒状部)的上端部卡定的卡定部发挥作用。具体地说明,凹陷部60是以对圆筒状的外筒6缩径的方式向径向内侧弯曲变形的突起部,遍及外筒6的整周地形成在上侧筒状部61和下侧筒状部62之间。下侧筒状部62是直径比上侧筒状部61的直径大的圆筒部,在其内侧嵌合有隔膜5(隔膜环50)。在上侧筒状部61的内周面粘接有橡胶弹性体8,上侧筒状部61的内侧被橡胶弹性体8封闭。在凹陷部60和下侧筒状部62的内周面上遍及整周地形成有与橡胶弹性体8一体形成的覆盖橡胶63(相当于本发明的橡胶层),外筒6的内部空间在与凹陷部60的内侧相应的部位成为呈台阶状缩径的形状。
此外,在外筒6(下侧筒状部62)的下端部以规定角度(例如45度)向径向内侧折弯,在后述的隔膜环50的外周壁部53的下端部形成有通过凿紧而固定的凿紧部64。该凿紧部64遍及外筒6的整周地形成,在凿紧部64的内周面遍及整周地突出设置有延伸的凸部65。
内筒7是空心构件,形成有沿与轴线L正交的方向延伸、两端分别开放的剖视呈大致矩形的通孔70,在通孔70的内周面和内筒7的外周面分别形成有覆盖橡胶71、72。在覆盖通孔70的内周面的覆盖橡胶71上,隔有间隔地并列形成多个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凸条部73。在内筒7的下部设有朝向下方突出的突部74。
橡胶弹性体8是封闭外筒6的上端侧的开口端的大致圆顶状的橡胶弹性体,夹设于外筒6的上侧筒状部61和内筒7的突部74之间。即,橡胶弹性体8的外周面硫化粘接在外筒6的上侧筒状部61上,并且橡胶弹性体8的上部硫化粘接在内筒7的突部74上。
隔膜5是封闭外筒6下端侧的开口端的构件,包括:与外筒6的下侧筒状部62的内侧嵌合的隔膜环50(相当于本发明的硬质构件);形成在隔膜环50的内侧的隔膜橡胶51。
隔膜环50是以轴线L为中心轴线而配设的圆环状的环构件,是由比构成橡胶弹性体8、分隔构件4等的橡胶弹性体硬的硬质体构成的环状的硬质构件。详细地说明,如图1、图2所示,隔膜环50由沿着轴线L的垂直面而配设的圆环状的底壁部52、立设在底壁部52的外缘部的圆筒状的外周壁部53和立设在圆环部53的内缘部的圆筒状的内周壁部54(相当于本发明的支承部)形成为剖视呈凹状。即,隔膜环50为由底壁部52、外周壁部53和内周壁部54构成的凹槽57沿周向延伸而形成的构成。
外周壁部53配置在外筒6的下侧筒状部62的内侧,夹持在外筒6的凹陷部60和凿紧部64之间。具体地说明,外周壁部53的上端面与覆盖凹陷部60的覆盖橡胶63的下表面抵接,外周壁部53的下端面隔着后述的隔膜环50的覆盖橡胶55与凿紧部64的内周面抵接。内周壁部54沿轴线L方向的长度尺寸比外周壁部53沿轴线L方向的长度尺寸短,在内周壁部54的上端面和覆盖凹陷部60的覆盖橡胶63的下表面之间,空有供夹设分隔构件4的间隙。此外,在内周壁部54形成有连通后述的节流孔通路10和副液室9B的未图示的副液室侧阻尼开口。该副液室侧阻尼开口是切掉了内周壁部54的一部分而成的缺口部,经由该副液室侧阻尼开口,隔膜环50的凹槽57的内侧和副液室9B连通。
在隔膜环50表面形成有与隔膜橡胶51一体形成的覆盖橡胶55(相当于本发明的橡胶层)。具体地说明,覆盖橡胶55分别遍及整周地硫化粘接在底壁部52的上下表面、外周壁部53的内外周面和内周壁部54的内外周面上。此外,在覆盖橡胶55的外侧面遍及整周地形成有在外筒6的凸部65卡定的凸部56。具体地说明,隔膜环50的凸部56形成在覆盖橡胶55中的底壁部52和外周壁部53的角部分上。
如图1所示,隔膜橡胶51是根据副液室9B内的液压(内压)的变化而能够变形的薄膜状的橡胶,朝向上方呈圆盘状鼓起。该隔膜橡胶51的外周部遍及整周地与隔膜环50的覆盖橡胶55一体化,由该隔膜橡胶51封闭隔膜环50的内侧。具体地说明,隔膜橡胶51的外周部与覆盖橡胶55中的底壁部52和内周壁部54的角部分连结。
形成在上述橡胶弹性体8和隔膜5之间的液室9是封入有液体的密闭空间,其由配设在其内部的分隔构件4划分为反弹侧的主液室9A和弹性变形侧的副液室9B。主液室9A是隔壁的一部分(上壁)由橡胶弹性体8形成的室,主液室9A的内部容积根据橡胶弹性体8的变形而变化。副液室9B是隔壁的一部分(下壁)由隔膜5形成的室,副液室9B的内部容积根据隔膜橡胶51的变形而变化,上述隔膜橡胶51的变形是由于副液室9B内的液压(内压)的变化而引起的。
分隔构件4是相对于轴线L垂直配设的俯视呈圆形的圆盘状的构件,是整体由橡胶制的弹性体构成的容易弹性变形的构件。详细地说明,分隔构件4由圆形的基础部40和从该基础部40的中央部分的下表面突出且直径小于基础部40的大致圆形的突部41构成。基础部40嵌合于隔膜环50的外周壁部53的上端部的内侧,基础部40的外周面与外周壁部53的上端部的内周面紧密接触(抵接)。在基础部40上形成有连通后述的节流孔通路10和主液室9A的主液室侧阻尼开口42。该主液室侧阻尼开口42是切掉了基础部40的外周部的一部分而成的缺口部,经由该主液室侧阻尼开口42使隔膜环50的凹槽57的内侧和主液室9A连通。突部41嵌合于隔膜环50的内周壁部54的上端部的内侧,突部41的外周面与内周壁部54的上端部的内周面紧密接触(抵接)。由上述结构构成的分隔构件4被夹持在外筒6的凹陷部60和隔膜环50的内周壁部54之间。具体地说明,基础部40的外周部的上表面与覆盖凹陷部60的覆盖橡胶63的下表面抵接,突部41的外周的基础部40的下表面隔着隔膜环50的覆盖橡胶55与内周壁部54的上端面抵接。
由上述分隔构件4封闭剖视呈凹状的隔膜环50的开放端,形成有连通主液室9A和副液室9B的剖视呈大致矩形的节流孔通路10。即,节流孔通路10是由分隔构件4、底壁部52、外周壁部53和内周壁部54包围的空间,沿着外筒6和隔膜环50的周向延伸。此外,该节流孔通路10经由形成在分隔构件4的主液室侧阻尼开口42与主液室9A连通,经由形成在内周壁部54的未图示的副液室侧阻尼开口与副液室9B连通。该节流孔通路10是在振动被输入到防振装置1时使在节流孔通路10中流通的液体产生液柱共振(共振现象)而使上述振动衰减的液路,被设定(调谐)成与作为大振幅且低频率区域(例如8Hz~12Hz)的共振振动的摇动振动的频率和振幅相对应。
接着,说明由上述结构构成的防振装置1的制造工序。
首先,进行形成由外筒6、内筒7、橡胶弹性体8构成的主体橡胶2的工序。详细地说明,在用于成形橡胶弹性体8、内筒7的覆盖橡胶71、72和外筒6的覆盖橡胶63的模具中,将外筒6和内筒7分别配置在规定位置,并且,在外筒6的内周面、内筒7的外周面和内筒7的通孔70的内周面分别涂敷粘接剂。之后,在上述模具中灌入硫化橡胶,分别硫化成形橡胶弹性体8和各覆盖橡胶63、71、72。然后,在上述橡胶弹性体8等固化后取下上述模具。由此,制作成主体橡胶2。
另一方面,进行形成由隔膜环50和隔膜橡胶51构成的隔膜5的工序。详细地说明,在用于成形隔膜橡胶51和隔膜环50的覆盖橡胶55的模具中,将隔膜环50配置在规定位置,并在隔膜环50表面涂敷粘接剂。之后,在上述模具中灌入硫化橡胶而分别硫化成形隔膜橡胶51和覆盖橡胶55。然后,在上述隔膜橡胶51等固化后取下上述模具。由此,制作成隔膜5。
接着,进行在上述隔膜5上组装分隔构件4的工序。详细地说明,使分隔构件4的基础部40压入并嵌合于隔膜环50的外周壁部53的上端部的内侧,并且使分隔构件4的突部41压入并嵌合于隔膜环50的内周壁部54的上端部的内侧。由此,在内周壁部54的上端面载置基础部40,并且基础部40的外周面与外周壁部53的内周面紧密接触,而形成节流孔通路10。此时,以节流孔通路10的流路长度成为规定的长度的方式,进行形成在分隔构件4上的主液室侧阻尼开口42和形成在隔膜环50上的未图示的副液室侧阻尼开口的相对定位。
接着,进行将如上所述那样组装有分隔构件4的隔膜5组装到主体橡胶2上的工序。详细地说明,将隔膜环50压入并嵌合在下侧筒状部62的内侧,使隔膜环50的外周壁部53的外周面的覆盖橡胶55与下侧筒状部62的内周面的覆盖橡胶63紧密接触,并且使隔膜环50的外周壁部53的上端面和分隔构件4的基础部40的外周部的上表面与凹陷部60的覆盖橡胶63的下端面抵接。由此,外周壁部53的上端卡定于凹陷部60,并且分隔构件4的外周部被夹持在凹陷部60和内周壁部54之间。
接着,将下侧筒状部62的下端部(凿紧部64)向径向内侧折弯,使凿紧部64的凸部65和隔膜环50的覆盖橡胶55的凸部56卡定,通过凿紧而固定下侧筒状部62的下端部和外周壁部53的下端部。由此,外周壁部53被夹持在凹陷部60和凿紧部64之间。此时,通过调整凿紧部64的折弯程度,加强凹陷部60和凿紧部64对外周壁部53的夹持力,能提高密封性。此外,如上所述那样,即使使凿紧部64的折弯程度变化而增强外周壁部53的夹持力,内周壁部54和凹陷部60对分隔构件4的夹持力也不会增强,几乎不对分隔构件4产生影响。
接着,进行使外筒6的下侧筒状部62向径向内侧缩径的工序(缩径加工)。详细地说明,例如通过整周缩径等,从径向外侧朝向径向内侧对下侧筒状部62施加压力而使下侧筒状部62缩径。由此,对夹设于下侧筒状部62和外周壁部53之间的覆盖橡胶55、63(橡胶层)施加预压缩力,提高下侧筒状部62和外周壁部53之间的密封性。该密封性通过调整上述缩径加工的缩径量而被适宜调整。此外,如上所述即使进行缩径加工,内周壁部54和凹陷部60对分隔构件4的夹持力几乎不变化,所以对整体由橡胶构成的分隔构件4的影响小。另外,在通过仅使外周壁部53压入嵌合在下侧筒状部62的内侧就能发挥充分的密封性的情况下,也能省略上述缩径加工的工序。
接着,进行向液室9内封入液体的工序。详细地说明,使形成在外筒6的内侧的液室9内为真空,从未图示的液体注入口向该真空状态的液室9内注入液体而将液体填充到液室9内,之后,封闭上述液体注入口而密封液室9。
由此,防振装置1的制造完成。
接着,说明由上述结构构成的防振装置1的作用。
在由上述结构构成的防振装置1中,来自车辆的发动机的振动经由未图示的发动机支架被传递到内筒7,进而从内筒7传递到橡胶弹性体8,橡胶弹性体8产生弹性变形。此时,橡胶弹性体8作为振动吸收主体而发挥作用,利用基于橡胶弹性体8的内部摩擦等的吸振作用吸收振动,降低从外筒6经由未图示的车身支架向车身侧传递的振动。
此外,在对上述防振装置1输入相对频率低且振幅大的摇动振动时,橡胶弹性体8由于该摇动振动而产生弹性变形,在主液室9A内产生相对较大的液压变化,主液室9A内的液压周期性地反复进行大的升降。此时,液室9内的液体经由节流孔通路10,在主液室9A和副液室9B之间相互流通。节流孔通路10被调谐成与摇动振动相对应,因此,如上所述,液室9内的液体经由节流孔通路10在主液室9A和副液室9B之间往返时,在节流孔通路10中流通的液体产生液柱共振。因此,输入防振装置1的摇动振动被节流孔通路10的液柱共振衰减,而使传递到车身侧的摇动振动被降低。
另一方面,在对防振装置1输入相对较高的频率(例如20Hz~40Hz)且振幅小的空转振动时,橡胶弹性体8由于该空转振动而产生弹性变形,在主液室9A内产生相对较小的液压变化,主液室9A内的液压周期性地反复进行小的升降。此时,在被调谐成适合于摇动振动的节流孔通路10中液体难以流动。可是,整体由橡胶构成的分隔构件4与主液室9A的液压变化同步地在轴线L方向上振动,从而使主液室9A内的液压变化被缓和。因此,被输入防振装置1的空转振动被分隔构件4的振动衰减,传递到车身侧的空转振动被降低。
此外,在对防振装置1输入大的产生弹性变形方向的振动,而主液室9A的液压急剧地上升后,在其反作用下,沿反弹方向输入振动而使主液室9A成为负压时,有时产生从主液室侧阻尼开口86到主液室9A在液体中生成许多气泡的气穴现象。在上述防振装置1中,分隔构件4整体由橡胶形成,因此,由分隔构件4吸收气穴现象的气泡破裂时的冲击。
根据由上述结构构成的防振装置1,因为分隔构件4全部由橡胶构成,能够吸收气穴现象的气泡破裂时的冲击,所以能抑制由气穴现象带来的异音的产生。
此外,根据上述防振装置1,即使增强凹陷部60和凿紧部64对外周壁部53的夹持力,内周壁部54和凹陷部60对分隔构件4的夹持力也不变化。因此,即使在采用整体由橡胶弹性体构成的分隔构件4的情况下,也能够提高密封性而确保液室9的密闭性,并抑制橡胶制的分隔构件4的变形而使特性稳定。
此外,根据上述防振装置1,隔膜5的外周壁部53被配置在外筒6的下侧筒状部62的内侧,在外筒6上分别形成凹陷部60和凿紧部64,且在上述凹陷部60和凿紧部64之间夹持隔膜5的外周壁部53,因此,容易提高外筒6和隔膜5之间的密封性。即,如上所述能够通过对下侧筒状部62缩径加工而提高密封性,所以能够在不改变对整体由橡胶构成的分隔构件4的夹持力的情况下容易地只提高密封性。
此外,根据上述防振装置1,因为硬质构件变成隔膜5的隔膜环50,所以减少了构成防振装置1的零件数,而简化了防振装置1的结构并且削减了组装工时。因此,能谋求降低防振装置1的成本,还能提高防振装置1的生产率。
此外,根据上述防振装置1,隔膜环50(硬质构件)以剖视呈凹状的方式形成,该隔膜环50的开放端由分隔构件4封闭,且由分隔构件4、底壁部52、外周壁部53和内周壁部54形成节流孔通路10,所以不需要形成有节流孔通路的阻尼构件等,而减少了构成防振装置1的零件数,简化了防振装置1的构成并且削减了组装工时。因此,能谋求降低防振装置1的成本,还能提高防振装置1的生产率。
此外,根据上述防振装置1,因为在隔膜环50的外周壁部53和外筒6的下侧筒状部62之间夹设有覆盖橡胶55、63,所以上述覆盖橡胶55、63成为缓冲构件来抑制由于外周壁部53和下侧筒状部62碰撞而产生的冲击,并且使气穴现象的气泡破裂时的冲击难以向外筒6传递,能充分地抑制异音的产生。此外,由于覆盖橡胶55、63增强了紧密结合性,提高了外周壁部53和下侧筒状部62之间的密封性,而能确保液室9的密封性。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防振装置的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适宜变更。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振动产生源的未图示的发动机经由发动机侧支架与内筒7连结,作为振动承受部的未图示的车身经由车身侧支架等与外筒6连结,然而,在本发明中,也可以在内筒7(安装构件)上连结振动承受部,在外筒6(筒构件)上经由发动机侧支架等连结振动产生源。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应用于车辆的发动机安装架的防振装置1,但是本发明的防振装置也能应用于发动机安装架之外。例如,也能够将本发明的防振装置应用于安装在建筑机械上的发电机的安装架,或者也能够应用于设置在工厂等内的机械的安装架。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内筒7沿与轴线L正交的方向延伸,在内筒7的内侧压入发动机侧支架的压入部。可是,在本发明中,既可以与外筒6同轴地配设内筒7,或者也可以具有形成有内螺纹部的内筒,通过使螺栓与该内螺纹部螺纹固定而安装支架。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包括具有中央部分向上方鼓起的形状的隔膜橡胶51的隔膜5。可是,本发明的隔膜不限定于上述结构,也能够在隔膜橡胶的中央部分不形成鼓起的部分,而在隔膜橡胶松弛的状态下张设在隔膜环50的内侧。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在组装主体橡胶2、分隔构件4和隔膜5后,使液室9内成为真空而注入液体的真空注入法。可是,在本发明中,也能够采用通过在填充于液室9内的液体中组装上述主体橡胶2、分隔构件4和隔膜5,而将液体填充到液室9内的液中组装法。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以主液室9A位于铅垂方向上侧且副液室9B位于铅垂方向下侧的方式安装而设置的压缩式的防振装置1。可是,本发明也能够应用于以主液室9A位于铅垂方向下侧且副液室9B位于铅垂方向上侧的方式安装而设置的悬吊式的防振装置。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外筒6形成有向径向内侧缩径的凹陷部60,利用该凹陷部60夹持外周壁部53并且夹持分隔构件4。可是,在本发明中,不限定于形成上述凹陷部60,作为卡定于外周壁部53上端的卡定部、用于夹持分隔构件4的突出部,也可以形成其他形状的卡定部和突出部。例如,作为上述卡定部、突出部,既可以是如图3所示在上侧筒状部61和下侧筒状部62之间形成有台阶部160的外筒106,还可以如图4所示在外筒206的内周面形成有突出设置的凸缘部260。此外,本发明也可以分别独立地形成卡定外周壁部53上端的卡定部和用于挟持分隔构件4的突出部。例如,如图5所示,也可以在外筒306的中间部分形成有台阶状的卡定部360A,在外筒306的上端部形成有随着朝向下方去而逐渐缩径的锥状的突出部360B。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利用立设于隔膜环50的底壁部52的内缘部的内周壁部54(支承部)支承分隔构件4,在该内周壁部54和凹陷部60之间夹持分隔构件4,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具有上述构成的支承部。例如,如图6所示,也可以在隔膜环150的外周壁部53的内周面突出设置有凸缘状的支承部154。另外,在图6中未记载连通主液室9A和副液室9B的节流孔通路,然而,也能够另外设置具有未图示的节流孔通路的未图示的阻尼构件,或者也能够在上述支承部154的下方形成节流孔通路。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隔膜环50的外周壁部53(第二筒状部)被配置在外筒6的下侧筒状部62(第一筒状部)的内侧,在外筒6上分别形成凹陷部60和凿紧部64,在上述凹陷部60和凿紧部64之间夹持外周壁部53。可是,本发明也可以将第一筒状部配置在第二筒状部的内侧。例如,如图7所示,能够使外筒406的下侧筒状部62嵌合于隔膜环250的外周壁部53的内侧。在该情况下,隔膜环250的底壁部52成为卡定部,下侧筒状部62的下端与底壁部52的上表面抵接。此外,在外周壁部53的上端部形成有凿紧部257,利用该凿紧部257凿紧固定在下侧筒状部62的上端部。由此,在上述底壁部52和凿紧部257之间夹持下侧筒状部62。但是,在该情况下,因为难以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对外周壁部53进行缩径加工,所以无法容易地提高密封性。因此,优选如上述实施方式那样使外周壁部53配置在下侧筒状部62的内侧。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外筒6在上侧筒状部61和下侧筒状部62之间设有凹陷部60,但是在本发明中也能够省略上侧筒状部61。例如,如图8所示,也可以在外筒506(第一筒状部562)的上端设有向径向内侧突出的凸缘部560(突出部、卡定部),在外筒506(第一筒状部562)的下端设有凿紧部64。由此,能缩短防振装置的轴线L方向的长度而谋求小型化。将第一筒状部562向径向内侧缩径之后压入未图示的支架的内侧。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硬质构件变成隔膜5的隔膜环50,然而,本发明也能够将硬质构件与隔膜5独立设置。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剖视呈凹状的隔膜环50(硬质构件)的开放端由分隔构件4封闭,由分隔构件4、底壁部52、外周壁部53和内周壁部54形成节流孔通路10,但是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形状的硬质构件,也可以是其他的形状的硬质构件。例如,也可以是不构成节流孔通路10的硬质构件,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另外设置形成有节流孔通路的阻尼构件,或者还能够在分隔构件4上形成节流孔通路。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下侧筒状部62的内周面形成有覆盖橡胶63,在外周壁部53的外周面形成有覆盖橡胶55,在下侧筒状部62和外周壁部53之间夹设覆盖橡胶55、63。可是,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仅在下侧筒状部62和外周壁部53当中的任意一方上形成覆盖橡胶,或者也能够采用在下侧筒状部62和外周壁部53之间不夹设橡胶层的结构。
另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适宜地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置换为周知的构成要素,此外,也可以适宜组合上述变形例。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例如在将汽车的发动机等振动产生部安装于车身等振动承受部上时所使用的防振装置中,即使是采用整体由弹性体构成的分隔构件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密封性且使特性稳定。

Claims (5)

1.一种防振装置,包括:
筒状的第一安装构件,其与振动产生部和振动承受部当中的任意一方连结;
第二安装构件,其与上述振动产生部和上述振动承受部当中的任意另一方连结;
橡胶弹性体,其弹性地连结上述第一安装构件和上述第二安装构件,并且封闭上述第一安装构件的一侧的开口端;
隔膜,其封闭上述第一安装构件的另一侧的开口端;
分隔构件,其将形成于上述橡胶弹性体和上述隔膜之间并封入有液体的液室划分为主液室和副液室,该主液室的隔壁的一部分由上述橡胶弹性体形成,且该主液室根据上述橡胶弹性体的变形而内部容积发生变化,上述副液室的隔壁的一部分由上述隔膜形成,
其中,
上述分隔构件整体由弹性体构成,
在上述第一安装构件上包括向径向内侧突出的突出部和配设在比突出部靠上述另一侧的第一筒状部,
在第一筒状部的内侧安装有由比上述橡胶弹性体及分隔构件的弹性体硬的硬质体构成的环状的硬质构件,
硬质构件包括第二筒状部和支承部,该第二筒状部与上述第一筒状部同轴配置,上述支承部配置在第二筒状部的内侧,支承上述分隔构件,
上述第一筒状部和第二筒状部当中的任意一方的筒状部配置在另一方的筒状部的内侧,
在上述第一安装构件和上述硬质构件当中的、具有上述另一方的筒状部的一方构件上分别形成有卡定部和凿紧部,该卡定部卡定上述一方的筒状部的任意一端部,上述凿紧部向径向内侧折弯,卡定上述一方的筒状部的任意另一端部,
上述一方的筒状部被夹持在上述卡定部和上述凿紧部之间,
上述分隔构件被夹持在上述突出部和上述支承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装置,其中,
上述第二筒状部被配置在上述第一筒状部的内侧,在上述第一安装构件上分别形成有上述卡定部和上述凿紧部,在上述卡定部和上述凿紧部之间夹持上述第二筒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装置,其中,
在上述硬质构件的内侧形成有根据副液室内的液压的变化而能够变形的薄膜状的隔膜橡胶,
上述硬质构件为上述隔膜的隔膜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装置,其中,
上述硬质构件由环状的底壁部、立设于底壁部的外缘部的外周壁状的第二筒状部、立设于上述底壁部的内缘部的内周壁状的支承部形成为剖视呈凹状,
上述硬质构件的开放端由上述分隔构件封闭,由上述分隔构件、上述底壁部、上述第二筒状部、上述支承部包围的空间形成连通上述主液室和上述副液室的阻尼通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振装置,其中,
在上述第一筒状部和上述第二筒状部之间夹设有橡胶层。
CN2009801115480A 2008-04-04 2009-04-06 防振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8134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98084A JP5264255B2 (ja) 2008-04-04 2008-04-04 防振装置
JP2008-098084 2008-04-04
PCT/JP2009/057056 WO2009123351A1 (ja) 2008-04-04 2009-04-06 防振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81342A CN101981342A (zh) 2011-02-23
CN101981342B true CN101981342B (zh) 2012-12-12

Family

ID=411356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11548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81342B (zh) 2008-04-04 2009-04-06 防振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8485506B2 (zh)
EP (1) EP2273150B1 (zh)
JP (1) JP5264255B2 (zh)
CN (1) CN101981342B (zh)
WO (1) WO20091233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21442B2 (ja) * 2009-04-27 2013-06-2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
EP2525116B1 (en) * 2010-01-12 2017-11-15 Bridgestone Corporation Antivibration device
JP5427616B2 (ja) * 2010-01-12 2014-02-26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
JP2011144829A (ja) * 2010-01-12 2011-07-28 Bridgestone Corp 防振装置
US9091322B2 (en) 2011-11-01 2015-07-28 Cummins Power Generation, Inc. Generator set mount
JP5865780B2 (ja) 2012-05-24 2016-02-1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
US9541155B2 (en) * 2013-08-09 2017-01-10 Sumitomo Riko Company Limited Mounting member for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and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6157000B2 (ja) * 2013-11-15 2017-07-05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
WO2015145672A1 (ja) * 2014-03-27 2015-10-01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
JP6388787B2 (ja) * 2014-04-28 2018-09-12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弾性ストッパ部材及び防振装置
JP6431437B2 (ja) * 2015-04-27 2018-11-28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
JP6615485B2 (ja) 2015-04-28 2019-12-04 山下ゴム株式会社 液封防振装置
JP6595371B2 (ja) * 2016-02-29 2019-10-23 住友理工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
JP6813998B2 (ja) * 2016-09-06 2021-01-13 山下ゴム株式会社 防振装置
US10794446B2 (en) * 2018-03-12 2020-10-06 Sumitomo Riko Company Limited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KR20200142181A (ko) * 2019-06-12 2020-12-22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유체 봉입형 엔진 마운트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54079B2 (ja) * 1996-09-10 2008-02-27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防振装置
JP2001165231A (ja) * 1999-12-10 2001-06-19 Toyoda Gosei Co Ltd 液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FR2872879B1 (fr) * 2004-07-07 2008-05-30 Hutchinson Sa Support antivibratoire hydraulique a commande pneumatique
CN101305205B (zh) * 2005-09-07 2010-09-08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防振装置
JP4842078B2 (ja) * 2006-01-31 2011-12-21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239145B2 (ja) 2006-10-16 2013-07-17 凸版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用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08069131A1 (ja) * 2006-12-05 2008-06-12 Honda Motor Co., Ltd. 液封防振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2001-165231A 2001.06.19
JP特开2006-22962A 2006.01.26
JP特开2007-232207A 2007.09.13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264255B2 (ja) 2013-08-14
JP2009250332A (ja) 2009-10-29
EP2273150B1 (en) 2016-11-09
EP2273150A4 (en) 2015-11-25
EP2273150A1 (en) 2011-01-12
US20110031663A1 (en) 2011-02-10
CN101981342A (zh) 2011-02-23
WO2009123351A1 (ja) 2009-10-08
US8485506B2 (en) 2013-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81342B (zh) 防振装置
US7637486B2 (en) Very high damping body mount, subframe mount or engine mount with bolt-through construction
WO2010041749A1 (ja) 防振装置
US9200694B2 (en)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CN103703271B (zh) 防振装置
CN1715704A (zh) 流体填充式主动减振装置
WO2015145672A1 (ja) 防振装置
JP5210558B2 (ja) 防振装置
EP2525116B1 (en) Antivibration device
CN110678668B (zh) 用于分隔液压阻尼支承的工作腔和平衡腔的分隔装置及液压阻尼支承
JP5202729B2 (ja) 液封入式防振装置
JP5284463B2 (ja) 液封入式防振装置
WO2010126058A1 (ja) 防振装置
JP2009085252A (ja)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JP6231761B2 (ja) 液封入式防振装置
JP5689645B2 (ja) 防振装置
KR20170029677A (ko) 엔진마운트
JP5081669B2 (ja) 防振装置
CN111094789A (zh) 隔振装置
JP5238439B2 (ja) 防振装置
JP2010014172A (ja) 液封入式防振装置
JP2010032023A (ja)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JP5135240B2 (ja) 防振装置
JP2007016902A (ja) 流体封入式防振装置
JP2014139458A (ja) 防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12

Termination date: 2021040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