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119099A - 转向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转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119099A
CN102119099A CN2010800022782A CN201080002278A CN102119099A CN 102119099 A CN102119099 A CN 102119099A CN 2010800022782 A CN2010800022782 A CN 2010800022782A CN 201080002278 A CN201080002278 A CN 201080002278A CN 102119099 A CN102119099 A CN 1021190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hole
column jacket
outer peripheral
inner pr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8000227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119099B (zh
Inventor
井上孝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SK Ltd
Original Assignee
NSK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SK Ltd filed Critical NSK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1190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1909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11909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11909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1/00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 B62D1/02Steering controls, i.e. means for initiating a change of direction of the vehicle vehicle-mounted
    • B62D1/16Steering columns
    • B62D1/18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 B62D1/185Steering columns yieldable or adjustable, e.g. tiltable adjustable by axial displacement, e.g. telescopical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eering Contro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组装作业容易且可削减零件数量并可削减制造成本的转向装置。在铆钉主体(61)的头部(64)和扩径部(65)之间将限制器(40)的底板(42)紧固在内柱(12)的外周面(121)上。铆钉主体(61)的外径尺寸扩展,消除与第一贯通孔(123)以及第二贯通孔(44)之间的间隙。因此在伸缩行程端即使限制器(40)与长孔(30)抵接而对限制器(40)反复施加冲击力,由于限制器(40)不会动,所以提高限制器(40)的耐久性。由于不需要将限制器(40)固定在内柱(12)上的螺母,所以可削减零件数量并可削减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转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向装置,尤其是涉及按照驾驶者的体型、或驾驶姿势能够调整转向盘的伸缩位置(前后方向位置)并具有限制内柱相对外柱的伸缩行程端并且限制内柱相对外柱的相对旋转的限制器的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在能够调整转向盘的伸缩位置的转向装置中,设有限制内柱相对外柱的伸缩行程端并且限制内柱相对外柱的相对旋转的限制器。作为这种具备限制器的转向装置,有专利文献1所示的转向装置。图17表示专利文献1的限制器,(1)是俯视图,(2)是(1)的N-N剖视图,(3)是(2)的O-O剖视图。
如图17所示,专利文献1的限制器使内柱12的外周面121可调整伸缩位置地外嵌在外柱11的内周面111上。在外柱11上贯穿伸缩位置调整范围的轴向长度形成有长孔30。在内柱12上形成有轴向长度短的长孔71,在该长孔71上从内柱12的内周面122侧压入螺母72。
利用从外柱11的外周面112侧旋入螺母72中的螺栓74、74,限制器73被固定在内柱12的外周面121上。限制器73以适当的嵌合与长孔30的车宽方向的内侧面接触。
这种现有的限制器在螺栓74的外径尺寸和插入螺栓74的限制器73的螺栓孔之间具有间隙。因此,在伸缩行程端限制器73与长孔30抵接,为了即使对限制器73反复施加冲击力也不使限制器73活动,需要有力地紧固螺栓74。
但是,如果螺母72和内柱12的内周面122的抵接面一端接触,则内柱12变形,产生伸缩操作时的操作力变重的不良情况,因而由于需要螺母72和内柱12的尺寸精度,所以制造成本上升。
另外,由于需要从内柱12的内周面122侧压入螺母72的作业,所以安装作业困难,作业工时增大。再有,由于配置转向装置的车辆在空间上的制约,如果改变内柱12的直径尺寸,则必须与内柱12的内周面122的内径尺寸相符地改变螺母72。
专利文献1:特开2005-3354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安装作业容易且可削减零件数量并可削减制造成本的转向装置。
上述课题是通过以下方案来解决的。即、第一方案的发明是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内柱;空心的外柱,该空心的外柱具有可调整伸缩位置地外嵌在上述内柱的外周面上的内周面,并且轴支撑装配了转向盘的转向轴使上述转向轴可转动;夹紧装置,该夹紧装置使上述外柱的内周面缩径及扩径并在规定的伸缩调整位置上夹紧/松开上述内柱的外周面;长孔,该长孔贯穿伸缩位置调整范围的轴向长度形成于上述外柱上且从上述外柱的外周面连通到内周面;径向的第一贯通孔,该第一贯通孔形成于上述内柱上且从内柱的外周面连通到内周面;限制器,该限制器配置在上述长孔上;第二贯通孔,该第二贯通孔形成于上述限制器上且直径与上述第一贯通孔大致相同;以及波普空心铆钉,该波普空心铆钉从上述外柱的外周面侧通过上述第二贯通孔和第一贯通孔并使前端部突出于上述内柱的内周面之后将前端部进行扩径,从而将上述限制器固定在上述内柱的外周面上。
第二方案的发明是在第一方案的转向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波普空心铆钉为两个,在上述外柱的轴向分离的两个部位上将限制器固定在上述内柱的外周面上。
第三方案的发明是在第一方案的转向装置中,其特征在于,上述波普空心铆钉为一个。
第四方案的发明是在第一方案的转向装置中,其特征在于,用波普空心铆钉固定上述外柱的在轴向分离的两个部位中的一个部位,将把上述限制器进行内缘翻边加工形成的突起部压入上述内柱中来固定外柱的在轴向分离的两个部位中的另一个部位。
第五方案的发明是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内柱;空心的外柱,该空心的外柱具有可调整伸缩位置地外嵌在上述内柱的外周面上的内周面,并且轴支撑装配了转向盘的转向轴使上述转向轴可转动;夹紧装置,该夹紧装置使上述外柱的内周面缩径及扩径并在规定的伸缩调整位置上夹紧/松开上述内柱的外周面;长孔,该长孔贯穿伸缩位置调整范围的轴向长度形成于上述外柱上且从上述外柱的外周面连通到内周面;径向的第一贯通孔,该第一贯通孔形成于上述内柱上且从内柱的外周面连通到内周面;以及波普空心铆钉,该波普空心铆钉从上述外柱的外周面侧通过上述第一贯通孔使前端部插入到上述内柱的内周面之后将前端部进行扩径固定在上述内柱的外周面上并具有与上述长孔的车宽方向的内侧面接触的头部。
第六方案的发明是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内柱;空心的外柱,该空心的外柱具有可调整伸缩位置地外嵌在上述内柱的外周面上的内周面,并且轴支撑装配了转向盘的转向轴使上述转向轴可转动;夹紧装置,该夹紧装置使上述外柱的内周面缩径及扩径并在规定的伸缩调整位置上夹紧/松开上述内柱的外周面;长孔,该长孔贯穿伸缩位置调整范围的轴向长度形成于上述内柱上且从上述内柱的外周面连通到内周面;径向的第三贯通孔,该径向的第三贯通孔形成于上述外柱上且从外柱的外周面连通到内周面;以及波普空心铆钉,该波普空心铆钉从上述外柱的外周面侧通过上述第三贯通孔和长孔将前端部插入上述内柱的内周面之后将前端部进行扩径,从而固定在上述外柱的外周面上。
对本发明的效果进行说明。
在本发明的转向装置中,具备从外柱的外周面侧通过第二贯通孔和第一贯通孔使前端部突出于内柱的内周面之后将前端部进行扩径从而将限制器固定在内柱上的波普空心铆钉。
因此,由于不需要将限制器固定在内柱上的螺母,所以可削减零件数量并可削减制造成本。另外,由于不需要从内柱的内周面侧压入螺母的作业,能够从外柱的外周面侧完成全部的组装作业,因而组装作业变容易,且能够削减组装工时。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实施例的转向装置安装在车辆上的状态的整体立体图。
图2是从车身上方侧观察本发明实施例1的转向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从图2中拆下车身安装托架仅表示外柱和内柱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3的内柱单体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4的限制器单体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图2的放大纵向剖视图。
图7(1)是图6的P向视图,(2)是(1)的A-A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限制器的安装顺序的说明图,(1)是主要部分的纵向剖视图,(2)是(1)的B-B剖视图。
图9是表示图8的安装顺序的后工序的说明图,(1)是主要部分的纵向剖视图,(2)是(1)的C-C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图9的安装顺序的后工序的说明图,(1)是主要部分的纵向剖视图,(2)是(1)的D-D剖视图。
图11是表示图10的安装顺序的后工序的说明图,(1)是主要部分的纵向剖视图,(2)是(1)的E-E剖视图。
图12(1)是图10(2)的Q部放大剖视图,(2)是图11(2)的R部放大剖视图。
图13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限制器,(1)是相当于实施例1的图7(1)的图,(2)是(1)的F-F剖视图,(3)是(2)的G-G剖视图。
图14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限制器,(1)是相当于实施例1的图7(1)的图,(2)是(1)的H-H剖视图,(3)是(2)的J-J剖视图。
图15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限制器,(1)是相当于实施例1的图7(1)的图,(2)是(1)的K-K剖视图。
图16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限制器,(1)是相当于实施例1的图7(1)的图,(2)是(1)的L-L剖视图,(3)是(2)的M-M剖视图,(4)是(3)的S部放大剖视图。
图17表示现有的限制器,(1)是俯视图,(2)是(1)的N-N剖视图,(3)是(2)的O-O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将本发明应用于调整转向盘的倾斜位置和伸缩位置的双方的倾斜、伸缩式转向装置的例子进行说明。
实施例1
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的转向装置10安装在车辆上的状态的整体立体图。如图1所示,空心圆筒状的柱1安装在车身上,在该柱1上可转动地轴支撑有转向轴3。在转向轴3上,在其右端(车身后方侧)安装转向盘2,在转向轴3的左端(车身前方侧)通过万向接头4连接有中间轴5。
中间轴5用形成有外花键的实心的中间内轴5a、和形成有内花键的空心圆筒状的中间外轴5b构成,中间内轴5a的外花键可伸缩(可滑动)且可传递旋转力矩地嵌合在中间外轴5b的内花键上。
再有,中间外轴5b的车身后方侧连接在上述万向接头4上,中间内轴5a的车身前方侧连接在万向接头6上。在万向接头6上连接有转向设备7的与未图示的齿条啮合的小齿轮。
在驾驶者旋转操作转向盘2时,则其旋转力能够通过转向轴3、万向接头4、中间轴5、万向接头6传递到转向设备7并借助于齿轮齿条副机构使转向横拉杆8移动,从而改变操纵轮9的操纵角。
图2是从车身上方侧观察本发明实施例1的转向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从图2中拆下车身安装托架仅表示外柱和内柱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图3的内柱单体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图4的限制器单体的放大立体图。图6是图2的放大纵向剖视图。图7(1)是图6的P向视图,图7(2)是(1)的A-A剖视图。
如图2~图7所示,插入有转向轴3的筒状的柱1将内柱12可伸缩移动地内嵌合在外柱11的内侧。
外柱11是铝合金制,在外柱11上一体形成有柱夹紧部件25。该柱夹紧部件25延长到外柱11的车身下方侧,在柱夹紧部件25的在车宽方向相对的一对侧板25a、25a上形成贯通孔25b、25b。柱夹紧部件25可伸缩移动地以包围的方式把持内柱12的外周面121。
并且,柱夹紧部件25借助于夹紧装置27可调整倾斜位置地支撑在倾斜托架23上。另外,外柱11的车身前方端以枢销24e为中心在车身上下方向(图6的上下方向)可摆动地支撑在倾斜托架23上。
车身安装托架24配置成沿着柱1的上部在车身前后方向延长并被固定在车身(未图示)上,并且从上部覆盖倾斜托架23。并且,如果在二次碰撞时驾驶者碰撞在转向盘2上并对转向盘2作用较大的冲击力时,则倾斜托架23从车身安装托架23向车身前方侧脱离,使未图示的碰撞能量吸收部件塑性变形,吸收二次碰撞时的冲击能量。
车身安装托架24具备:沿着柱1的上部在车身前后方向延长的上板24a;一对侧板24b、24b;以及一对下板24c、24c。一对侧板24b、24b从上板24a的车宽方向的外侧两端呈L字状地向下方折弯,并相互平行地离开。
另外,一对下板24c、24c从一对侧板24b、24b的下端(车身下方端)朝向车宽方向的外侧呈L字状地折弯。另外,在一对下板24c、24c的车宽方向的外侧两端形成有呈L字状向下方折弯的折弯部24d、24d,以提高车身安装托架24的刚性。
另外,在一对下板24c、24c上在车身前方侧和车身后方侧的两个部位分别形成用于将车身安装托架24固定在车身上的螺栓孔241c、241c。在一对下板24c、24c的上面的车身后方侧(图2的右侧)分别固定有大致三角形的平板状的加强板51、51。加强板51、51在图6中看隔着外柱11的轴心形成为对称形状。
在加强板51、51上形成有螺栓孔511、圆形的铆接孔512、车身前方侧敞开的切槽(未图示)。加强板51、51的铆接孔512、512形成于与在车身安装托架24的下板24c、24c的上面突出地形成的圆柱状的铆接销(未图示)匹配的位置上。铆接销嵌入到铆接孔512中将加强板51相对于车身安装托架24的下部24c进行定位。另外,通过将铆接销铆接在铆接孔512中,从而将加强板51相对于车身安装托架24的下板24c进行固定。
加强板51、51的螺栓孔511、511形成于与车身安装托架24的车身后方侧的螺栓孔242c、242c匹配的位置上。如图6所示,从车身下方侧插入到车身安装托架24的车身后方侧的螺栓孔242c、242c中的螺栓52、52通过加强板51、51的螺栓孔511、511被旋入到车身中。其结果,车身安装托架24的下板24c、24c借助于加强板51、51固定在车身上。
同样地,将未图示的螺栓从车身下方侧插入到车身安装托架24的车身前方侧的螺栓孔241c、241c中并旋入车身中,将车身安装托架24的下板24c、24c固定在车身上。即、车身安装托架24在车身前方侧和车身后方侧的两个部位被固定在车身上。
加强板51、51的切槽形成于与车身安装托架24的下板24c、24c上所形成的引导槽243c、243c匹配的位置上。引导槽243c、243c平行于外柱11的轴心,相比加强板51、51的切槽在车身前方侧较长延长地形成。
倾斜托架23的上板23a、23a(参照图6)利用螺栓53和螺母54且在车身前方侧可脱离地安装在车身安装托架24的下板24c、24c上。即、螺栓53从车身上方侧插入并通过加强板51的切槽、车身安装托架24的引导槽243c、243c、倾斜托架23的上板23a的螺栓孔再旋入到螺母54中。
另外,在螺栓孔53和加强板51的上面之间、车身安装托架24的下板24c的下面和倾斜托架23的上板23a的上面之间介入插有低摩擦板55、56,在螺母54和倾斜托架23的上板23a的下面之间介入插有加强用背板57。通过调整螺栓53的紧固转矩,从而能够调整在倾斜托架23从车身安装托架24向车身前方侧脱离时的脱离负载。另外,还可以省略上述加强用背板57。
形成于倾斜托架23上的一对侧板23b、23b从上板23a、23a的车宽方向的内侧两端呈L字状地向下方折弯,并平行地离开。
另外,该侧板23b、23b从车宽方向的外方夹入地抵接柱紧固部件25的一对侧板25a、25a。在一对侧板25a、25a之间形成贯通于外柱11的内周面111的狭缝25c。再有,一对侧板23b、23b具备长轴在上下方向延长地形成的倾斜位置调整用长槽23c、23c。
夹紧装置(倾斜、伸缩夹紧装置)27如图6所示,具有倾斜托架23的倾斜位置调整用长槽23c、23c、以及插入柱夹紧部件25的贯通孔25b、25b中的紧固杆27a。
另外,在该紧固杆27a的螺纹侧(图6的左侧)依次外嵌有固定凸轮27b、可动凸轮27c、操作柄27e、推力轴承27d、调整螺母27f,形成于调整螺母27f的内径部的内螺纹271f旋入形成于紧固杆27a的左端的外螺纹271a上。
在可动凸轮27c的左端面上固定操作柄27e,利用由该操作柄27e一体操作的可动凸轮27c和固定凸轮27b构成凸轮锁定机构。在紧固杆27a的右侧形成头部28,头部28抵接在右侧侧板23b的外侧面上。
在头部28的左侧外径部形成有宽度比右侧倾斜位置调整用长槽23c的槽宽度稍窄的截面为矩形的止转部281。止转部281嵌入右侧倾斜位置调整用长槽23c中,使紧固杆27a相对倾斜托架23止转,并且在倾斜位置调整时使紧固杆27a沿着右侧倾斜位置调整用长槽23c滑动。
上述固定凸轮27b和可动凸轮27c构成将操作柄27e的转动操作转换为紧固杆27a的轴向移动的凸轮机构。即、形成于固定凸轮27b的里侧的止转部29嵌入左侧倾斜位置调整用长槽23c中并相对左侧侧板23b止转,在柱1的倾斜位置调整时,固定凸轮27b沿着左侧倾斜位置调整用长槽23c滑动。在用手转动操作操作柄27e时,则可动凸轮27c相对固定凸轮27b转动。
在将操作柄27e向夹紧方向转动时,则可动凸轮27c的凸轮面的最高峰(山)抵接在固定凸轮27b的凸轮面的最高峰(山)上,将紧固杆27a拉到图6的左侧的同时将固定凸轮27b向图6的右侧推压。
右侧侧板23b被头部28向图6的左侧推压,右侧侧板23b向内侧变形。左侧侧板23b被固定凸轮27b的右端面向右侧推压,左侧侧板23b向内侧变形,于是,左侧侧板23b强有力地推压柱夹紧部件25的左侧侧板25b。同样地,右侧侧板23b强有力地推压柱夹紧部件25的右侧侧板25a。
这样,用倾斜托架23的侧板23b、23b紧固柱夹紧部件25的侧板25a、25a,能够倾斜紧固柱夹紧部件25并进行夹紧。另外,外柱11的内周面111进行缩径,内柱12的外周面121由外柱11的内周面111紧固,阻止内柱12相对外柱11在伸缩方向上的位移。因此外柱11相对倾斜托架23被固定,可阻止外柱11的倾斜方向的位移以及内柱12的伸缩方向的位移。
其次,当驾驶者将操作柄27e向紧固解除方向转动时,则倾斜托架23的侧板23b、23b分别向与夹持方向相反的方向弹性复位。由此,外柱11相对于倾斜托架23的侧板23b、23b成为自由状态。在该状态下,使止转部29、止转部281、紧固杆27e被倾斜位置调整用长槽23c、23c引导并在倾斜方向上位移,便能够任意进行转向盘2的倾斜方向的调整。另外,使内柱12的外周面121被外柱11的内周面111引导,使内柱12在伸缩方向移动,便能够任意进行转向盘2的伸缩方向的调整。
对在进行该伸缩方向的调整时限制内柱12相对外柱11的伸缩行程端并且限制内柱12相对外柱11的相对旋转的限制器进行说明。
在外柱11的车身上方侧(图6的上侧)贯穿伸缩位置调整范围的轴向长度形成有长孔30。长孔30从外柱11的外周面112连通到内周面111。另外,在内柱12的外周面121的车身上方侧(图6的上侧)利用两个波普空心铆钉60、60固定限制器40。
如图5~图7所示,限制器40用俯视为椭圆形的侧板41和覆盖侧板41的底面的底板42构成,在侧板41的外周压入并固定薄板状的滑动部件43。侧板41和底板42为铁制,且一体成形。滑动部件43的车宽方向的外侧面与长孔30的车宽方向的内侧面接触。由于滑动部件43是树脂制、摩擦系数小,所以限制器40沿着长孔30的内侧面以较小的滑动阻力进行滑动,能够使内柱12相对外柱11顺利地伸缩移动。
另外,在进行伸缩方向调整时,滑动部件43的车身前后方向的外侧面与长孔30的车身前后方向的内侧面接触,限制内柱12相对外柱11的伸缩行程端。再有,滑动部件43的车宽方向的外侧面与长孔30的车宽方向的内侧面接触,限制内柱12相对外柱11的相对旋转。
其次,对组装本发明实施例1的限制器40的顺序进行说明。图8~图11是表示本发明实施例1的限制器40的组装顺序的说明图,图12(1)是图10(2)的Q部放大剖视图,图12(2)是图11(2)的R部放大剖视图。
如图8(1)、(2)所示,在外柱11的内周面111上嵌合内柱12的外周面121。其次,如图9(1)、(2)所示,将限制器40插入到长孔30中,并固定在内柱12的外周面121上。此时,使形成于内柱12上的两个第一贯通孔123、和形成于限制器40的底板42上的两个第二贯通孔44的轴心一致。
第一贯通孔123形成于内柱12的在轴向上分离的两个部位上,并从内柱12的外周面121连通到内周面122,截面为圆形且形成于内柱12的径向。第二贯通孔44是直径与第一贯通孔123相同的圆形孔,且以与第一贯通孔123的轴向的间隔L(参照图8(1))相同的间隔形成。
其次,如图10(1)、(2)所示,使波普空心铆钉60从外柱11的外周面112通过第二贯通孔44和第一贯通孔123,并使波普空心铆钉60的前端部突出于内柱12的内周面122。
如图12(1)放大表示的那样,波普空心铆钉60用空心圆筒状的铆钉主体61、和插入到铆钉主体61的空心孔中的心轴62构成。铆钉主体61的外径尺寸d1形成为比第一贯通孔123以及第二贯通孔44的内径尺寸D1小的直径,所以在图12(1)的状态中,在铆钉主体61的外径部和第一贯通孔123以及第二贯通孔44之间具有间隙。另外,在铆钉主体61的上端形成大直径圆盘状的头部64。
如图11以及图12(2)所示,用未图示的铆接工具把持心轴62的上端,将心轴62上拉到上方。于是,如空心箭头所示,心轴62下端的球状部63将铆钉主体61的下端部扩径,在铆钉主体61的下端部形成球状扩径部65,并且使铆钉主体61向轴向缩小,心轴62在球状部63的上方截断。
其结果,在铆钉主体61的头部64和扩径部65之间将限制器40的底板42紧固在内柱12的外周面121上。另外,铆钉主体61的外径尺寸扩展,与第一贯通孔123以及第二贯通孔44之间的间隙消失。因此,在伸缩行程端即使限制器40抵接在长孔30上冲击力反复施加在限制器40上,由于限制器40不会动,所以提高限制器40的耐久性。
另外,如图12(2)所示,与内柱12的内周面122的半径R1相比,使心轴62下端的球状部63的半径r1非常得小。因此,即使扩径部65强有力地推压在内柱12的内周面122上,由于内柱12的变形较小便结束,所以不会发生伸缩操作时的操作力变重的不良情况。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1中,由于不需要将限制器40固定在内柱12上的螺母,所以能够削减零件数量,削减制造成本。另外,不需要从内柱12的内周面122侧压入螺母的作业,能够从外柱11的外周面112侧完成全部的组装作业,因而组装作业变得容易,能够削减组装工时。
实施例2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2进行说明。图13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限制器,(1)是相当于实施例1的图7(1)的图,(2)是(1)的F-F剖视图,(3)是(2)的G-G剖视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仅对与实施例1不同的结构部分进行说明,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对同一部件附注同一标记进行说明。
实施例2是利用一个波普空心铆钉固定限制器的例子。即、如图13所示,在实施例2中,与实施例1相同,在外柱11上贯穿伸缩位置调整范围的轴向长度形成长孔30。
实施例2的限制器401与实施例1相同,用俯视为椭圆形的侧板41、和覆盖侧板41的底面的底板42构成,在侧板41的外周压入薄板状的滑动部件43并固定。实施例2的限制器401的轴向长度形成为比实施例1的限制器40短。
在实施例2中,在内柱12上形成一个第一贯通孔123,在限制器401的底板42上形成一个第二贯通孔44。将一个波普空心铆钉60从外柱11的外周面112侧通过第二贯通孔44和第一贯通孔123之后,与实施例1一样,使用铆接工具将限制器401的底板42紧固在内柱12的外周面121上。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2中,由于长孔30、限制器401的轴向长度短便可完成,所以能够缩短转向装置的全长。
实施例3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3进行说明。图14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限制器,(1)是相当于实施例1的图7(1)的图,(2)是(1)的H-H剖视图,(3)是(2)的J-J剖视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仅对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结构部分进行说明,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对同一部件附注同一标记进行说明。
实施例3是省略限制器并使用一个波普空心铆钉作为限制器的例子。即、如图14所示,在实施例3中,与实施例1相同,在外柱11上贯穿伸缩位置调整范围的轴向长度形成长孔30。另外,在内柱12上形成一个第一贯通孔123。将一个波普空心铆钉60从外柱11的外周面112侧通过第一贯通孔123之后,与实施例1一样,使用铆接工具将波普空心铆钉60紧固在内柱12的外周面121上。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3中,在进行伸缩方向的调整时,波普空心铆钉60的上端的大直径圆盘状的头部64的外周面与长孔30的车身前后方向的内侧面接触,限制内柱12相对外柱11的伸缩行程端。再有,头部64的外周面与长孔30的车宽方向的内侧面接触,限制内柱12相对外柱11的相对旋转。在本发明的实施例3中,由于能够省略限制器,所以能够削减制造成本,且长孔30的轴向长度短便可完成,所以能够缩短转向装置的全长。
实施例4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4进行说明。图15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限制器,(1)是相当于实施例1的图7(1)的图,(2)是(1)的K-K剖视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仅对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结构部分进行说明,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对同一部件附注同一标记进行说明。
实施例4是用波普空心铆钉固定两个部位中的一方而另一方通过将限制器进行内缘翻边加工来固定的例子。即、如图15所示,在实施例4中,与实施例1相同,在外柱11上贯穿伸缩位置调整范围的轴向长度形成长孔30。
限制器402与实施例1相同,用俯视为椭圆形的侧板41、和覆盖侧板41的底面的底板42构成,在侧板41的外周压入薄板状的滑动部件43并固定。在实施例4中,在内柱12上形成直径不同的两个第一贯通孔123、124。另外,在限制器40的底板42上形成一个第二贯通孔44。两个第一贯通孔123、124中的一个(图15的左侧)第一贯通孔123形成为与第二贯通孔44相同的直径。另外,另一个(图15的右侧)第一贯通孔124形成为比一个第一贯通孔123大的直径。
将一个波普空心铆钉60从外柱11的外周面112侧通过第二贯通孔44和一个第一贯通孔123之后,与实施例1一样,使用铆接工具将限制器402的底板42紧固在内柱12的外周面121上。另外,将限制器402进行内缘翻边加工形成突起部45,将突起部45压入内柱12的另一个第一贯通孔124中,将限制器402的底板42固定在内柱12的外周面121上。
实施例5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5进行说明。图16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限制器,(1)是相当于实施例1的图7(1)的图,(2)是(1)的L-L剖视图,(3)是(2)的M-M剖视图,(4)是(3)的S部放大剖视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仅对与上述实施例不同的结构部分进行说明,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对同一部件附注同一标记进行说明。
实施例5是在内柱侧形成长孔并且省略限制器而将一个波普空心铆钉作为限制器作用的例子。即、如图16所示,在实施例5中,在内柱12上贯穿伸缩位置调整范围的轴向长度形成长孔31。另外,在外柱11上形成一个第三贯通孔113。
将一个波普空心铆钉60从外柱11的外周面112侧通过第三贯通孔113和长孔31并使波普空心铆钉60的前端部突出于内柱12的内周面122。在波普空心铆钉60的铆钉主体61的圆筒状的外周面上外嵌有空心圆筒状的衬套66。衬套66为铁制并成形为具有适当间隙地嵌合在第三贯通孔113中的外径尺寸。如果在衬套66的外周面覆盖摩擦系数小的树脂,则衬套66沿着长孔31的内侧面以较小的滑动阻力滑动,能够使内柱12相对外柱12顺利地伸缩移动。
其后,与实施例1相同,用未图示的铆接工具把持波普空心铆钉60的心轴(未图示)的上端,将心轴上拉到上方。于是,铆钉主体61的下端部扩径,形成球状扩径部65,并且使铆钉主体61向轴向缩小。
其结果,在铆钉主体61的头部64和扩径部65之间紧固外柱11的外周面112和内柱12的内周面122。衬套66将铆钉主体61的轴向缩小尺寸限制为规定尺寸,会使波普空心铆钉60的紧固力为适当的数值。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5中,由于能够省略限制器,所以能够削减制造成本,由于长孔31的轴向长度变窄便可完成,所以能够缩短转向装置的全长。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将本发明应用于倾斜/伸缩式转向装置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应用于可仅调整伸缩位置的伸缩式转向装置。
图中:
1-柱,2-转向盘,3-转向轴,4-万向接头,5-中间轴,5a-中间内轴,5b-中间外轴,6-万向接头,7-转向设备,8-转向横拉杆,9-操纵轮,10-转向装置,11-外柱,111-内周面,112-外周面,113-第三贯通孔,12-内柱,121-外周面,122-内周面,123、124-第一贯通孔,23-倾斜托架,23a-上板,23b-侧板,23c-倾斜位置调整用长槽,24-车身安装托架,24a-上板,24b-侧板,24c-下板,241c、242c-螺栓孔,243c-引导槽,24d-折弯部,24e-枢销,25-柱夹紧部件,25a-侧板,25b-贯通孔,25c-狭缝,27-夹紧装置(倾斜、伸缩装置),27a-紧固杆,271a-外螺纹,27b-固定凸轮,27c-可动凸轮,27d-推力轴承,27e-操作柄,27f-调整螺母,271f-内螺纹,28-头部,281-止转部,29-止转部,30-长孔,31-长孔,40-限制器,401-限制器,402-限制器,41-侧板,42-底板,43-滑动部件,44-第二贯通孔,45-突起部,51-加强板,511-螺栓孔,512-铆接孔,52-螺栓,53-螺栓,54-螺母,55、56-低摩擦板,57-加强用背板,60-波普空心铆钉,61-铆钉主体,62-心轴,63-球状部,64-头部,65-扩径部,66-衬套,71-长孔,72-螺母,73-限制器,74-螺栓。

Claims (6)

1.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内柱;
空心的外柱,该空心的外柱具有可调整伸缩位置地外嵌在上述内柱的外周面上的内周面,并且轴支撑装配了转向盘的转向轴使上述转向轴可转动;
夹紧装置,该夹紧装置使上述外柱的内周面缩径及扩径并在规定的伸缩调整位置上夹紧/松开上述内柱的外周面;
长孔,该长孔贯穿伸缩位置调整范围的轴向长度形成于上述外柱上,且从上述外柱的外周面连通到内周面;
径向的第一贯通孔,该第一贯通孔形成于上述内柱上,且从内柱的外周面连通到内周面;
限制器,该限制器配置在上述长孔上;
第二贯通孔,该第二贯通孔形成于上述限制器上,且直径与上述第一贯通孔大致相同;以及
波普空心铆钉,该波普空心铆钉从上述外柱的外周面侧通过上述第二贯通孔和第一贯通孔并使前端部突出于上述内柱的内周面之后将前端部进行扩径,从而将上述限制器固定在上述内柱的外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波普空心铆钉为两个,
在上述外柱的轴向分离的两个部位上将限制器固定在上述内柱的外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波普空心铆钉为一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
用波普空心铆钉固定上述外柱的在轴向分离的两个部位中的一个部位,
将把上述限制器进行内缘翻边加工形成的突起部压入上述内柱中来固定外柱的在轴向分离的两个部位中的另一个部位。
5.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内柱;
空心的外柱,该空心的外柱具有可调整伸缩位置地外嵌在上述内柱的外周面上的内周面,并且轴支撑装配了转向盘的转向轴使上述转向轴可转动;
夹紧装置,该夹紧装置使上述外柱的内周面缩径及扩径并在规定的伸缩调整位置上夹紧/松开上述内柱的外周面;
长孔,该长孔贯穿伸缩位置调整范围的轴向长度形成于上述外柱上,且从上述外柱的外周面连通到内周面;
径向的第一贯通孔,该第一贯通孔形成于上述内柱上,且从内柱的外周面连通到内周面;以及
波普空心铆钉,该波普空心铆钉从上述外柱的外周面侧通过上述第一贯通孔并使前端部插入到上述内柱的内周面之后将前端部进行扩径,从而固定在上述内柱的外周面上,并具有与上述长孔的车宽方向的内侧面接触的头部。
6.一种转向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内柱;
空心的外柱,该空心的外柱具有可调整伸缩位置地外嵌在上述内柱的外周面上的内周面,并且轴支撑装配了转向盘的转向轴使上述转向轴可转动;
夹紧装置,该夹紧装置使上述外柱的内周面缩径及扩径并在规定的伸缩调整位置上夹紧/松开上述内柱的外周面;
长孔,该长孔贯穿伸缩位置调整范围的轴向长度形成于上述内柱上,且从上述内柱的外周面连通到内周面;
径向的第三贯通孔,该径向的第三贯通孔形成于上述外柱上,且从外柱的外周面连通到内周面;以及
波普空心铆钉,该波普空心铆钉从上述外柱的外周面侧通过上述第三贯通孔和长孔并使前端部插入上述内柱的内周面之后将前端部进行扩径,从而固定在上述外柱的外周面上。
CN201080002278.2A 2009-06-30 2010-06-24 转向装置 Active CN10211909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155257A JP5428582B2 (ja) 2009-06-30 2009-06-30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09-155257 2009-06-30
PCT/JP2010/060743 WO2011001888A1 (ja) 2009-06-30 2010-06-24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119099A true CN102119099A (zh) 2011-07-06
CN102119099B CN102119099B (zh) 2014-04-02

Family

ID=434109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80002278.2A Active CN102119099B (zh) 2009-06-30 2010-06-24 转向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032834B2 (zh)
EP (1) EP2450254B1 (zh)
JP (1) JP5428582B2 (zh)
CN (1) CN102119099B (zh)
WO (1) WO2011001888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73417A (zh) * 2013-10-30 2016-04-06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转向装置
CN105517876A (zh) * 2013-10-30 2016-04-2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转向装置
CN110662688A (zh) * 2017-03-27 2020-01-07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转向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93643B2 (ja) * 2010-03-02 2013-09-18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316598B2 (ja) * 2010-07-05 2013-10-16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333378B2 (ja) * 2010-08-17 2013-11-06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9227651B2 (en) 2013-01-30 2016-01-05 Nsk Ltd. Steering column
GB2510822B (en) * 2013-02-13 2015-01-07 Nsk Deutschland Gmbh Steering column
JP2016055689A (ja) * 2014-09-08 2016-04-21 富士機工株式会社 電動式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JP6403333B2 (ja) * 2015-03-09 2018-10-10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418644B2 (ja) * 2015-03-10 2018-11-07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6190526A (ja) * 2015-03-31 2016-11-10 富士機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JP6642827B2 (ja) * 2016-02-12 2020-02-12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WO2017142982A1 (en) * 2016-02-19 2017-08-24 Nsk Americas, Inc. Guidance and limiting unit subassembly for a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GB201612606D0 (en) * 2016-07-20 2016-08-31 Trw Ltd A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JP6562103B2 (ja) * 2018-03-08 2019-08-21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7249836B2 (ja) * 2019-03-22 2023-03-31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19116274A (ja) * 2019-04-24 2019-07-18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11685420B2 (en) * 2019-05-30 2023-06-27 Nsk Ltd. Steering column anti-rotational device
JP7220131B2 (ja) * 2019-07-25 2023-02-09 富士機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JP7409137B2 (ja) * 2020-02-14 2024-01-09 株式会社ジェイテクト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CN112429073B (zh) * 2020-11-27 2022-06-07 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转向管柱组件
DE102022104146A1 (de) * 2021-03-19 2022-09-22 Yamada Manufacturing Co., Ltd. Lenkvorrichtung
US11891113B2 (en) * 2022-04-18 2024-02-06 Steering Solutions Ip Holding Corporation Externally translating, internally telescoping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US11999407B1 (en) * 2023-02-21 2024-06-04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Translating steering column with reduced packaging space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5237A (zh) * 2002-01-17 2005-05-11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转向装置
JP2005335491A (ja) * 2004-05-26 2005-12-08 Nsk Ltd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JP2008213521A (ja) * 2007-02-28 2008-09-18 Jtekt Corp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1348147A (zh) * 2007-07-19 2009-01-21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跨骑式车辆
JP2009107506A (ja) * 2007-10-31 2009-05-21 Nsk Ltd 伸縮式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248755A (en) * 1939-11-25 1941-07-08 Curtiss Wright Corp Rivet
US2584636A (en) * 1950-02-16 1952-02-05 Robert B Sprinkel Detachable auxiliary steering wheel for dual control assemblies
JPS4928030A (zh) * 1972-07-14 1974-03-13
IT1091449B (it) * 1977-11-09 1985-07-06 Fiat Veicoli Ind Dispositivo per la registrazione dell assetto volante sterzo di autoveicoli
JPS6154343A (ja) * 1984-08-21 1986-03-18 Toyoda Gosei Co Ltd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ル
US4746144A (en) * 1986-09-02 1988-05-24 The Torrington Company Breakaway steering assembly
GB8910882D0 (en) * 1989-05-11 1989-06-28 Torrington Co Vehicle steering column incorporating means to decouple it
US4989898A (en) * 1989-09-07 1991-02-05 Nippon Seiko Kabushiki Kaisha Energy absorption type steering apparatus
US5372082A (en) * 1991-02-26 1994-12-13 Yamaha Hatsudoki Kabushiki Kaisha Seating and control arrangement for small watercraft
US5330271A (en) * 1993-01-28 1994-07-19 Quamco, Inc. Bearing for hatch cover or the like
JP2588337Y2 (ja) * 1993-04-12 1999-01-06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伸縮式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ES2080008B1 (es) * 1993-12-13 1997-10-16 Bonet Jose Lozano Unidad de punzonado lateral
JP3094053B2 (ja) * 1994-02-25 2000-10-03 富士機工株式会社 車両用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5992191A (en) * 1998-04-06 1999-11-30 Nickeas; Mark Anti-theft device for motor vehicles
JP2000127991A (ja) * 1998-10-30 2000-05-09 Nsk Ltd 衝撃吸収式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および自動車
US6524092B1 (en) * 1999-04-06 2003-02-25 Aida Engineering Co., Ltd. Slide guide device, knockout device, and press machine using the same
EP1125820B2 (en) * 2000-02-15 2012-07-11 Nsk Ltd Steering device for car
AU2001248126A1 (en) * 2000-04-06 2001-10-23 Thyssenkrupp Presta Aktiengessellschaft Support casing for housing a steering shaft
US20030172765A1 (en) * 2000-04-20 2003-09-18 Roland Heiml Adjusting and fixing device for a steering shaft, whose height and/or length can be adjusted
DE10031721C1 (de) * 2000-06-29 2001-12-13 Krupp Presta Ag Eschen Vorrichtung an einer Lenksäule für Kraftfahrzeuge
GB2368818B (en) * 2000-11-08 2004-03-17 Nastech Europ Ltd Collapsible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for a vehicle
JP4427895B2 (ja) * 2000-11-27 2010-03-1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自動チルト・テレスコピック式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6419395B1 (en) * 2000-12-19 2002-07-16 Square D Company Slide bearing assembly
KR100405559B1 (ko) * 2001-09-20 2003-11-14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자동차의 브레이크페달 밀림 방지구조
US6578449B1 (en) * 2002-02-18 2003-06-17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Snap-on steering column shroud
WO2003086835A1 (fr) * 2002-04-17 2003-10-23 Nsk Ltd. Procede de montage de colonnes de direction
CN1459398A (zh) * 2002-05-21 2003-12-03 日本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方向盘柱装置
US7090250B2 (en) * 2002-09-25 2006-08-15 Fuji Kiko Co., Ltd. Steering system with tilt control
DE602004021364D1 (de) * 2003-03-26 2009-07-16 Nsk Ltd Lenkvorrichtung für ein kraftfahrzeug
JP4354742B2 (ja) * 2003-05-27 2009-10-28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車両用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JP2005014681A (ja) * 2003-06-24 2005-01-20 Nsk Ltd 車両用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JP2005075250A (ja) * 2003-09-03 2005-03-24 Nsk Ltd テレスコピック機構付衝撃吸収式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ATE448126T1 (de) * 2003-09-25 2009-11-15 Nsk Ltd Elektrische servolenkvorrichtung
JP2005162072A (ja) * 2003-12-04 2005-06-23 Nsk Ltd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JP4952875B2 (ja) * 2004-06-04 2012-06-13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JP2006036024A (ja) * 2004-07-27 2006-02-09 Nsk Ltd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JP4609203B2 (ja) * 2004-08-05 2011-01-12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EP1762462B1 (en) * 2005-09-08 2008-05-28 NSK Ltd. Steering apparatus
US7455321B2 (en) * 2006-02-23 2008-11-25 Delphi Technologies, Inc. Collapsible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DE102006009304B3 (de) * 2006-03-01 2007-07-26 Daimlerchrysler Ag Lenksäulenanordnung für Fahrzeuge
US7815220B2 (en) * 2006-03-21 2010-10-19 Douglas Autotech Corporation Tilting and telescoping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US20070295144A1 (en) * 2006-05-26 2007-12-27 Nsk Ltd. Steering device
US20070295145A1 (en) * 2006-05-30 2007-12-27 Nsk Ltd. Steering device
US7717463B2 (en) * 2007-04-14 2010-05-18 Fong Jian-Jhong Steering column set with changeable angle and length
US20080279490A1 (en) * 2007-05-08 2008-11-13 Waterloo Industries, Inc. Sliding friction reducer
JP5045255B2 (ja) * 2007-06-14 2012-10-1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7905518B2 (en) * 2007-07-19 2011-03-15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Inc. Collapsible vehicle steering column
GB2451506B (en) * 2007-08-02 2011-12-28 Ford Global Tech Llc An adjustable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JP4435219B2 (ja) * 2007-08-17 2010-03-17 株式会社山田製作所 ステアリングホィールの位置調整装置
US8096036B2 (en) * 2007-08-29 2012-01-17 Nexteer (Beijing) Technology Co., Lt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teering column
DE102008011621B3 (de) * 2008-02-28 2009-08-13 Thyssenkrupp Presta Ag Lenkungsanordnung für ein Fahrzeug
GB201004632D0 (en) * 2010-03-19 2010-05-05 Trw Ltd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JP5551524B2 (ja) * 2010-06-21 2014-07-16 中央発條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および連結ワイヤ
WO2012063609A1 (ja) * 2010-11-12 2012-05-18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用支持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615237A (zh) * 2002-01-17 2005-05-11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转向装置
JP2005335491A (ja) * 2004-05-26 2005-12-08 Nsk Ltd 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JP2008213521A (ja) * 2007-02-28 2008-09-18 Jtekt Corp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1348147A (zh) * 2007-07-19 2009-01-21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跨骑式车辆
JP2009107506A (ja) * 2007-10-31 2009-05-21 Nsk Ltd 伸縮式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73417A (zh) * 2013-10-30 2016-04-06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转向装置
CN105517876A (zh) * 2013-10-30 2016-04-20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转向装置
CN105473417B (zh) * 2013-10-30 2017-04-05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转向装置
US9637159B2 (en) 2013-10-30 2017-05-02 Nsk Ltd. Steering device
CN105517876B (zh) * 2013-10-30 2017-07-14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转向装置
CN110662688A (zh) * 2017-03-27 2020-01-07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转向装置
CN110662688B (zh) * 2017-03-27 2022-07-19 日本精工株式会社 转向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1001888A1 (ja) 2011-01-06
US9032834B2 (en) 2015-05-19
CN102119099B (zh) 2014-04-02
EP2450254A1 (en) 2012-05-09
EP2450254B1 (en) 2018-03-07
JP2011011576A (ja) 2011-01-20
JP5428582B2 (ja) 2014-02-26
EP2450254A4 (en) 2016-08-24
US20120085194A1 (en) 2012-04-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119099B (zh) 转向装置
EP3257725B1 (en) Telescopic steering column and steering device
JP4774877B2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8539855B2 (en) Steering column for a motor vehicle
US20080229867A1 (en) Steering column for a motor vehicle
US7213484B2 (en) Steering column apparatus
EP3124355B1 (en) Steering column device
US8991862B2 (en) Steering column for a motor vehicle
JP2008174105A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01195382B (zh) 吸震转向装置
WO2012049920A1 (ja) 自動車用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958162B2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US8544886B2 (en) Electrical power-assisted steering
EP3225505B1 (en) Steering device
CN103328306B (zh) 转向装置
JP5195202B2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115465353A (zh) 转向装置
JP2008126750A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6668619B2 (ja) テレスコピック式ステアリングコラム装置
EP1625064A1 (en) Adjusting device for steering column
JP2008030643A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KR200354247Y1 (ko) 스티어링기구 에너지흡수장치
JP4304589B2 (ja) チルト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5626176B2 (ja) テレスコピック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JP2022147182A (ja) 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