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86144A - 化学生产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化学生产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86144A
CN102086144A CN2010106098768A CN201010609876A CN102086144A CN 102086144 A CN102086144 A CN 102086144A CN 2010106098768 A CN2010106098768 A CN 2010106098768A CN 201010609876 A CN201010609876 A CN 201010609876A CN 102086144 A CN102086144 A CN 1020861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ction
mixture
reactor
alkene
produ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60987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V·赫德里克
S·布兰兹塔特
J·博格斯
M·科恩
V·R·古佳拉
P·V·拉马钱德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urdue Research Foundation
EIDP Inc
Original Assignee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
Purdue Research Foundat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 Purdue Research Foundation filed Critical E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
Publication of CN1020861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861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17/00Preparation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 C07C17/25Preparation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by splitting-off hydrogen halides from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0/0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 B01J20/02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
    • B01J20/2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 comprising free carbon; comprising carbon obtained by carbonising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17/00Preparation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 C07C17/013Preparation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by addition of halogens
    • C07C17/04Preparation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by addition of halogens to unsaturated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17/00Preparation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 C07C17/093Preparation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by replacement by halogens
    • C07C17/20Preparation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by replacement by halogens of halogen atoms by other halogen atoms
    • C07C17/21Preparation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by replacement by halogens of halogen atoms by other halogen atoms with simultaneous increase of the number of halogen 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17/00Preparation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 C07C17/23Preparation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by dehalogena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17/00Preparation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 C07C17/26Preparation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by reactions involving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carbon atoms in the skeleton
    • C07C17/263Preparation of halogenated hydrocarbons by reactions involving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carbon atoms in the skeleton by condensation reac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1/00Acyclic unsaturated compounds containing halogen atoms
    • C07C21/02Acyclic unsaturated compounds containing halogen atoms contain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 C07C21/18Acyclic unsaturated compounds containing halogen atoms contain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containing fluori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1/00Acyclic unsaturated compounds containing halogen atoms
    • C07C21/02Acyclic unsaturated compounds containing halogen atoms contain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 C07C21/19Halogenated die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1/00Acyclic unsaturated compounds containing halogen atoms
    • C07C21/02Acyclic unsaturated compounds containing halogen atoms containing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 C07C21/19Halogenated dienes
    • C07C21/20Halogenated butadie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Chemical, phys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cesses in general;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219/00002Chemical plants
    • B01J2219/00004Scale aspects
    • B01J2219/00006Large-scale industrial pla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2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using catalysts, e.g. selective catalys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Low-Molecular Organic Synthesis Reactions Using Cataly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化学生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含金属烯烃反应以形成共轭烯烃;使杂卤代烯烃反应以形成共轭烯烃;使卤代烷烃反应以形成共轭烯烃;和/或使氢卤化烯烃反应以形成共轭烯烃。还提供化学生产系统,所述系统可以包含:配置成容纳全卤代烯烃的第一反应物容器;配置成容纳催化剂混合物的第二反应物容器;既连接第一容器又连接第二容器的第一反应器,将第一反应器配置成容纳含金属混合物并且接纳来自第一反应物容器的全卤代烯烃和来自第二反应物容器的反应物混合物;和连接到第一反应器上并且配置成容纳共轭烯烃的产物收集容器。

Description

化学生产方法和系统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0580028780.X、申请日为2005年8月26日、同题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要求优先权
本申请要求如下申请的优先权: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号60/605,232,题目为″Chemical Preparation Processes″;2004年8月26日提交;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生产方法和系统的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共轭烯烃的生产和用于生产共轭烯烃的系统。
背景技术
在化学生产方法和系统的研究中,时间和效率总是起作用。始终需要最有效和可靠的方法,由此使高昂的生产成本最小化。近来,工业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使用高纯度的特种化合物。研制了六氟-1,3-丁二烯(C4F6)用于干法刻蚀和半导体加工应用。C4F6只是可根据在此描述的方法和系统制备的共轭烯烃的一个实例。
发明概述
本发明提供化学生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含金属烯烃反应以形成共轭烯烃;使杂卤代烯烃反应以形成共轭烯烃;使卤代烷烃反应以形成共轭烯烃;和/或使氢卤化烯烃反应以形成共轭烯烃。
还提供化学生产系统,所述系统可以包含:配置成容纳全卤代烯烃的第一反应物容器;配置成容纳催化剂混合物的第二反应物容器;既连接到第一容器上又连接到第二容器上的第一反应器,其中将第一反应器配置成容纳含金属混合物并且接纳来自第一反应物容器的全卤代烯烃和来自所述容器的反应物混合物;和连接到第一反应器上并且配置成容纳共轭烯烃的产物收集容器。
附图简述
参考下列附图描述实施方案:
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用于制备组合物的示例性系统。
图2是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用于制备组合物的示例性系统。
图3是根据一个实施方案的用于制备组合物的示例性系统。
优选实施方案详述
参考图1-3描述化学生产方法和系统。首先参考图1,显示了包含反应区11的系统10,反应区11连接到杂卤代烯烃容器12、含金属混合物容器13和反应物混合物容器14上。系统10还包含产物回收区16和再循环导管15,将再循环导管15配置成将在区16中与产物分离的副产物回收到反应区11中。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反应区11可以包含单个反应器或多个反应器。所述反应器可以由玻璃和/或镍合金构成,所述镍合金如
Figure BSA00000402458700021
600(Special Metals Corporation 3200Riverside Drive Huntington,West Virginia 25705-1771,USA)。例如,根据反应器中的温度要求,可以将这些反应器配置成通过冷却旋管和/或加热带控制反应器中的温度。还可以将反应器配置成在反应物的合并过程中控制反应器中的压力。
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可以将系统10配置成使含金属烯烃反应以形成共轭烯烃。所述反应可以包括例如,使含金属烯烃接触反应物混合物以形成共轭烯烃。这种接触可以包括将含金属烯烃供应到反应器中并且将反应物混合物供应到所述反应器中。示例性实施方案包括在供应催化剂混合物的过程中保持反应器的内容物的温度。
供应含金属烯烃可以包括使来自杂卤代烯烃容器12的杂卤代烯烃反应以形成含金属烯烃。杂卤代烯烃容器12的杂卤代烯烃可以包括C-2烯烃。杂卤代烯烃还可以包含F并且包含Cl、Br和/或I的一种或多种。
杂卤代烯烃可以是例如,C2F3Br和/或
Figure BSA00000402458700022
根据示例性方面,可以将来自含金属混合物容器13的含金属混合物供应到反应区11中。这种混合物可以处于浆液形式,并且可以包含来自元素周期表的第1、2、4、8、11、12和/或14族的一种或多种元素,并且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可以包含锌,以及包含四氢呋喃和/或极性非质子溶剂的组合物,所述极性非质子溶剂例如,乙腈、甲基乙基酮、二甲基甲酰胺和/或二甲亚砜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元素可以是活化或未活化的,例如可以使用未活化的Zn。所述组合物可以是无水的,和/或包含少量如0.15%(重量/重量)的量的水。例如,可以将一种或多种乙腈、四氢呋喃、甲基乙基酮、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亚砜的组合物供应到反应区11中,随后将金属供应到区11中,其中所述金属和所述组合物形成含金属混合物。在区11中,可以将含金属混合物加热到约为室温至约120℃的温度。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可以将含金属混合物的温度保持在约60℃至70℃,和/或大于70℃。可以从杂卤代烯烃容器12中加入杂卤代烯烃以形成含金属烯烃。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可以在大气压下进行杂卤代烯烃的添加,在其它实施方案中,可以将系统10封闭并且可以在如15mm Hg的真空下进行添加。
根据其它实施方案,可以将含金属混合物加热至约70℃,并且可以将摩尔进料的杂卤代烯烃的一部分加入到所述混合物中。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少于摩尔进料的添加可以引发含金属烯烃的生产。例如,所述一部分可以是摩尔进料的至少约15%至25%,并且在区11中与含金属混合物组合以生产含金属烯烃。在加入摩尔进料的杂卤代烯烃的一部分后,可以引发含金属烯烃的生产,然后可以将剩余的杂卤代烯烃加入到区11中并且在加入后消耗。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加入杂卤代烯烃的一部分以引发生产,随后通过加入剩余的所述烯烃,可便于区11的温度和/或压力控制,还可以在系统10为封闭系统时便于纯化共轭烯烃。
根据其它实施方案,可以将全部进料的杂卤代烯烃加入到含金属混合物中。在加入全部进料后,可以冷却系统以控制放热。
在系统10为封闭系统时,可以控制压力以调节生产并且控制反应速率以及效率。例如,可以将系统保持在真空下。在其它情况下,可以将系统10的压力保持在约300mm Hg之下,并且在其它情况下,压力可以大于20mm Hg。
含金属烯烃可以包含来自元素周期表的第1、2、4、8、11、12和/或14族的至少一种元素。所述元素可以是例如,Zn。含金属烯烃还可以包含F、Cl、Br和/或I中的一种或多种。含金属烯烃可以是杂卤代的(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和/或全卤代的。含金属烯烃可以是C-2烯烃,和/或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含金属烯烃可以既包含F又包含Br。根据其它实施方案,含金属烯烃可以包含F、Br和/或Zn。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含金属烯烃为
Figure BSA00000402458700041
含金属烯烃可以被制备,并且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稳定至多4天。同样,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可以在独立的设备和/或场所,按阶段进行反应。
通过将反应物混合物从反应物混合物容器14供应至反应器区11中,可以使含金属烯烃反应以形成共轭烯烃。所述反应物混合物可以包含Fe、Cu、Ni和/或Mn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反应物混合物还可以包含金属-卤化物组合物,并且所述金属-卤化物组合物可以包含Fe、Cu、Ni、Mn、F、Cl、Br和/或I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反应物混合物还可以包含极性非质子溶剂和/或非极性溶剂中的一种或两种都包含。可作为所述反应物混合物的一种组分的示例性组合物可以包含乙腈、四氢呋喃、甲基乙基酮、二甲基甲酰胺和二甲亚砜中的一种或多种。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所述反应物混合物包含FeCl3。示例性反应物混合物可以稳定使用至多4天。
在将反应区的内容物保持在例如,小于约70℃的同时,将反应物混合物供应到区11中时,可以形成包含共轭烯烃的产物混合物。根据另外的实施方案,将区11加热至等于或大于70℃可以促进共轭烯烃的有效生产。例如,当将区11保持在70℃以下时,产物混合物可以包含约60%的共轭烯烃,然而,当将区11保持在70℃以上时,可以得到包含高达90%共轭烯烃的产物混合物。
形成的共轭烯烃可以包含F、Cl、Br和/或I中的一种或多种。共轭烯烃可以是全卤代的和/或均卤代的。可以用例如F将烯烃全卤代。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共轭烯烃是C-4烯烃。例如共轭烯烃可以
Figure BSA00000402458700051
可以将共轭烯烃从反应区11中取出并且转移到产物回收区16中。例如,通过升高反应区11的内含物的保持温度,可以取出共轭烯烃。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这可以包括将温度升高至超出保持温度至少15%;和/或超出保持温度约15%至约30%。例如,在保持温度是约70℃处,通过将反应区11中的温度升高至约120℃,可以取出共轭烯烃。
作为一个更具体的实例,含金属烯烃可以包含
Figure BSA00000402458700052
反应物混合物可以包含FeCl3,并且在将反应物混合物加入到含金属烯烃后,反应区中的温度可以低于约70℃。共轭烯烃可以
Figure BSA00000402458700053
并且可以将反应器的温度升高至大于约80℃的温度以从反应器中取出共轭烯烃。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在产物回收区16中,可以纯化共轭烯烃。这种纯化可以包括例如,将共轭烯烃蒸馏并且干燥。
所述蒸馏可以包括将包含共轭烯烃和副产物的产物混合物供应到蒸馏器中。在产物混合物中,可以将至少一部分混合物转化成气相,且转化成气相的部分至少包含共轭烯烃的一部分。可以回收包含一部分共轭烯烃的馏出物,所述馏出物包含的副产物少于产物混合物。
在蒸馏之前或之后,可以通过例如,使包含共轭烯烃的产物混合物接触吸收剂和/或13×分子筛中的一种或同时接触它们两种,干燥共轭烯烃。在这种与
Figure BSA00000402458700055
吸收剂和/或13×分子筛接触的过程中,产物混合物可以处于例如液相形式。
下面参考方案1-5给出可参考系统10进行的反应的另外的实例。
Figure BSA00000402458700061
根据上述方案(1),在反应烧瓶(可以配备有搅拌器、夹套、热电偶、回流冷凝器、产物收集容器、真空泵和可滑动地连接到烧瓶颈构件上的进料管)中,可以加入600g(9.18mol)锌和3000g N,N-二甲基甲酰胺(DMF)以形成浆液。可以将浆液以约0rpm至220rpm的速度搅拌并且加热至约70℃。将约92.4g(0.57mol)至约231g(1.44mol)的溴三氟乙烯通过进料管加到浆液的液面之下以形成混合物。可以观察到混合物放热,从而使混合物温度达到约90℃至约120℃。然后可以将混合物冷却至约70℃,于是可以通过所述进料管在约2-664分钟之内加入约693g(4.31mol)至约831.6g(5.17mol)溴三氟乙烯,以形成有机金属混合物。可以在搅拌的同时将有机金属混合物保温约一小时。在可与反应烧瓶连接且配置有带针形阀(Teflon)的供应管、搅拌器和回流冷凝器的独立烧瓶中,可以加入1038g(6.4mol)氯化铁(FeCl3)和1971g DMF以形成添加混合物。当合并DMF和FeCl3时,可以观察到放热。可以将添加混合物通过进料管滴加到有机金属混合物的表面以形成反应混合物。可以将约10cm Hg的真空用于整个反应体系以帮助将添加混合物输送到有机金属混合物中并且随后取出产物二聚物。可以通过使用冰水浴,将反应混合物温度保持在约70℃。在临近添加结束时,可以使反应混合物温热至约80℃至约85℃(进料时间在9-582分钟的范围内),以便于从反应混合物中取出六氟-1,3-丁二烯产物,进入使用干冰和丙酮浴冷却的产物收集容器中。在产物收集容器中,可以收集到384g(2.37mol)六氟-1,3-丁二烯产物,其具有约93%的气相色谱纯度。
根据上述方案(1),在反应烧瓶(可以配备有搅拌器、夹套、热电偶、回流冷凝器、产物收集容器、真空泵和可滑动地连接到烧瓶颈上的进料管)中,可以放入100g乙腈和20g(0.31mol)锌以形成混合物。可以将所述混合物加热至约47℃至约78℃,并且可以将溴三氟乙烯输送到反应器中,历时约95分钟以形成反应混合物。在输送溴三氟乙烯期间,可以观察到反应混合物从具有灰色改变至具有淡绿色。可以将所述反应混合物加热至约60℃并且保持约15小时至约21小时和/或约18小时,于是可以观察到淡绿色至淡褐色的颜色变化。烧瓶可以配备有容纳反应物混合物的加料漏斗。通过混合26.7g(0.165mol)氯化铁和48.1g乙腈可以制备反应物混合物,于是可以观察到放热。可以将反应物混合物滴加到反应混合物中,历时约20分钟以形成产物混合物。产物混合物可以包含六氟-1,3-丁二烯,可以将其收集到产物收集容器中。例如,可以在从产物混合物中取出六氟-1,3-丁二烯产物的同时,将反应物混合物加入到反应混合物中。通过加热至约80℃直至不能观察到更多的气体析出,可以从产物混合物中逐出剩余的产物。可以收集到总计4.6g的产物。可以通过GC/MS分析证实产物结构以及反应效率。
根据上述方案(1),在反应烧瓶(可以配备有搅拌器、夹套、热电偶、回流冷凝器、产物收集容器、真空泵和可滑动地连接到烧瓶颈上的进料管)中,可以放入101g四氢呋喃(THF)和20g(0.31mol)锌以形成混合物。可以将所述混合物加热至约60℃至约70℃,并且可以将总计23.37g(0.145mol)溴三氟乙烯输送到反应器中,历时约90分钟以形成反应混合物。在输送溴三氟乙烯期间,可以观察到反应混合物从具有灰色改变至具有淡绿色。可以将所述反应混合物加热至约60℃并且保持约15小时至约21小时和/或约18小时。烧瓶可以配备有容纳反应物混合物的加料漏斗。通过混合27.6g(0.17mol)氯化铁和68g四氢呋喃(THF)可以制备反应物混合物。可以将反应物混合物滴加到反应混合物中,历时约20分钟以形成产物混合物。可以将产物六氟-1,3-丁二烯从产物混合物收集到产物收集容器中。可以在将反应物混合物加入到反应混合物中的同时,从产物混合物中回收产物。可以通过加热至约60℃直至不能观察到更多的气体析出,从产物混合物中逐出剩余的产物,从而获得约6g的总产物。可以通过GC/MS分析证实产物结构以及反应效率。
参考上述方案(1),在反应烧瓶(可以配备有搅拌器、夹套、热电偶、回流冷凝器、产物收集容器、真空泵和可滑动地连接到烧瓶颈上的进料管)中,可以放入100g甲基乙基酮(MEK)和20g(0.31mol)锌以形成混合物。可以将所述混合物加热至约50℃至约70℃,并且可以将总计20.42g(0.13mol)溴三氟乙烯输送到反应器中,历时约90分钟以形成反应混合物。可以将所述反应混合物加热至约60℃并且保持约15小时至约21小时和/或约18小时。烧瓶可以配备有容纳反应物混合物的加料漏斗。通过混合27.8g(0.171mol)氯化铁和48.4g MEK可以制备反应物混合物,于是可以观察到放热。可以将反应物混合物滴加到反应混合物中,历时约5分钟以形成产物混合物。可以将产物六氟-1,3-丁二烯从产物混合物收集到产物收集容器中。可以在添加反应物混合物的同时,从产物混合物中收集产物。可以通过将混合物加热至约80℃直至不能观察到更多的气体析出,从产物混合物中逐出剩余的产物。可以收集到总计2.0g产物。可以通过GC/MS分析证实产物结构以及反应效率。
参考上述方案(1),在反应烧瓶(可以配备有搅拌器、夹套、热电偶、回流冷凝器、产物收集容器、真空泵和可滑动地连接到烧瓶颈上的进料管)中,可以放入107g二甲亚砜(DMSO)和20g(0.31mol)锌以形成混合物。可以将所述混合物加热至约57℃至约85℃,并且可以将总计20.2g(0.125mol)溴三氟乙烯输送到反应器中,历时约45分钟以形成反应混合物。在输送溴三氟乙烯期间,可以观察到反应混合物从具有灰色改变至具有淡绿色。可以将所述反应混合物加热至约60℃并且保持约15小时至约21小时和/或约18小时。烧瓶可以配备有容纳反应物混合物的加料漏斗。通过混合28g(0.174mol)氯化铁和52g DMSO可以制备反应物混合物。可以将反应物混合物滴加到反应混合物中,历时约10分钟以形成产物混合物。可以将产物六氟-1,3-丁二烯从产物混合物中收集到产物收集容器中。可以在添加反应物混合物的同时,从产物混合物中取出产物。可以通过将产物混合物加热至约80℃直至不能观察到更多的气体析出,从产物混合物中逐出剩余的产物。可以收集到总计1.7g产物。可以通过GC/MS分析证实产物结构以及反应效率。
Figure BSA00000402458700081
根据上述方案(2),可以将2g(0.03mol)活化锌和30ml无水二甲基甲酰胺(DMF)加入到配备有干冰冷凝器的3颈100ml圆底烧瓶以形成浆液。可以将5.3g(0.033mol)溴三氟乙烯加入到浆液中以形成最初混合物。可以将最初混合物稍稍温热至约室温,于是约15分钟以后,可以引发反应并且可以发生放热使温度升高至约70℃。为了控制放热,可以将圆底烧瓶至少部分浸入到冰水中。可以观察到最初混合物变成褐色,并且可以将其在室温再搅拌1小时以形成三氟乙烯基锌溴化物。所述烧瓶可以配备有容纳反应物混合物的加料漏斗。可以将最初混合物冷却至0-5℃,可以使用约100mm Hg的真空,并且可以在将反应温度保持在小于约5℃的同时,将0.033mol反应物混合物慢慢加入到最初混合物中,以形成包含六氟-1,3-丁二烯产物的反应混合物,所述反应物混合物包含例如三价铁盐[FeCl3(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以二甲基甲酰胺溶液的形式添加)、FeBr3、Fe(OAc)3]和/或二价铜盐[三氟甲磺酸铜、CuBr2、Cu(OAc)2]。可以将大部分产物收集到冷(干冰-丙酮)收集器中。可以通过将产物混合物温热至约40℃并且在保持真空的同时搅拌2小时,收集剩余的产物。如通过GC/MS证实,反应产率可以在约60-68%范围内。产率可以与在根据下表1使用的催化剂相关。
Figure BSA00000402458700091
Figure BSA00000402458700092
根据上述方案(3),在氮气下,可以将4.2g(0.032mol)无水氯化锌和30mL无水四氢呋喃加入到100mL圆底烧瓶中以形成最初混合物,所述圆底烧瓶具有侧臂并且配备有回流冷凝器。可以将最初混合物冷却至10℃,并且可以慢慢加入四氟乙烷(HFC-134a,0.036mol)以形成浆液。可以在将温度保持在小于约15℃的同时,通过注射器将二异丙基胺锂(1.8M庚烷/四氢呋喃(THF)溶液,0.064mol)慢慢加入到浆液中以形成反应混合物。(可以将注射器的针尖浸入到浆液中以避免通过HFC-134a与二异丙基胺锂的反应形成的三氟乙烯基锂的分解)。可以将反应混合物搅拌1小时,并且使其温热至室温。然后可以在施加真空(100mm Hg)的同时,将反应混合物冷却到约0℃至约5℃。可以在保持真空和低于约5℃的反应温度的同时,慢慢加入三价铁盐(FeCl3,FeBr3,0.033mol)或二价铜盐[三氟甲磺酸铜,Cu(OAc)2]以形成最终的混合物。然后可以在将温度保持在约40℃的同时,搅拌最终的混合物两小时,并且可以将产物收集到-78℃(干冰-丙酮)收集器中。产率可以是约65-70%。
Figure BSA00000402458700101
根据上述方案(4),可以将18g(0.26mol)活化锌和150mL无水二甲基甲酰胺(DMF)加入到250mL圆底烧瓶中,所述圆底烧瓶具有侧臂并且配备有回流冷凝器,以形成浆液。可以通过如下方法活化锌粉:将100g锌粉和50mL的10%稀盐酸的混合物搅拌2-4分钟,过滤并且使用100mL水,随后使用50mL丙酮洗涤混合物,并且将滤出物在约130-140℃的炉中干燥一小时。可以在室温搅拌的同时,将42.5g(0.26mol)溴三氟乙烯慢慢加入到圆底烧瓶中的浆液中以形成混合物。在1.5小时之后,可以引发反应并且可以发生放热(例如,温度上升至50-60℃),其通过将反应烧瓶的一部分浸入到冰水浴中可以得到控制。所述混合物可以变成淡褐色并且可以将其在室温另外搅拌3小时。在这种搅拌之后,可以将混合物冷却至0-5℃,并且可以在将反应温度保持在<15℃的同时慢慢加入碘(101g,400mmol)以形成反应混合物。可以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搅拌整个晚上。可以将产物在30-42℃,氮气下蒸馏,得到34g(62%)三氟乙烯基碘产物。可以使用类似的化学反应以制备如三氟乙烯基氯以及三氟乙烯基溴的化合物。
Figure BSA00000402458700111
根据上述方案(5),可以将8.5g(0.132mol)活化铜粉和50mL无水二甲基甲酰胺加入到100mL圆底烧瓶中,所述圆底烧瓶具有侧臂且配备有回流冷凝器以形成浆液。根据通过引用结合在此的A.I.Vogel,Textbook ofPractical Organic Chemistry,第5版,第426页,可以制备活化铜粉。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可以使20g铜粉在200mL的2%碘在丙酮中的溶液中接触10分钟以形成浅灰色混合物。可以过滤混合物并且使用100mL浓HCl在丙酮中的1∶1溶液洗涤。可以在真空,40-50℃下干燥过滤的混合物的滤出物。
可以将25g(0.120mol)三氟乙烯基碘慢慢加入到容纳活化铜粉和二甲基甲酰胺的圆底烧瓶中,并且保持在室温搅拌以形成反应混合物。可以将反应混合物在室温搅拌一小时,并且可以将产物收集到冷收集器(-78℃)中,其具有如下结果:产率6.5g(67%);转化率77%;选择性74%;质量平衡>99%;粗反应混合物可以包含57%C4F6、23%碘三氟乙烯(原料)和20%三氟乙烯(副产物)。通过使用总面积计算的气相色谱-质谱法,可以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参考图2,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描述用于使卤代烷烃反应以形成共轭烯烃的系统20。系统20包含至少两个反应区,反应区11如前所述并且连接到反应区21上。系统20还包含杂卤代烷烃容器12,还可以将杂卤代烷烃容器12认为是反应区21的产物回收区的一部分。系统20还包含可以连接在反应器11和21之间的再循环导管15,以及产物回收区16。在卤代烷烃容器22中的卤代烷烃可以包含F、Cl、Br和I中的一种或多种。卤代烷烃可以是C-2烷烃和/或卤代烷烃可以是杂卤代的。卤代烷烃可以具有通式C2HF3Br2并且在具体实施方案中可以是
Figure BSA00000402458700121
系统20还包含连接到反应区21上的还原剂混合物容器23。还原剂混合物可以包括碱。所述碱可以是例如,NaOH和/或KOH。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这种碱可以是KOH和水。其它混合物可以包括NaOH和/或KOH以及甲醇。更具体而言,还原剂混合物可以包含KOH和水的40%(重量/重量)混合物。
可以将反应区21配置成使来自卤代烯烃容器22的卤代烯烃接触来自还原剂混合物容器23的还原剂混合物。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可以将还原剂混合物从容器23供应到反应区,然后在反应区中使卤代烯烃接触还原剂混合物以形成杂卤代烯烃。因此,例如,通过将在反应区21中产生的杂卤代烯烃转移到反应区11中,并且如上所述使所述烯烃反应,可以使卤代烷烃反应以形成杂卤代烯烃,并且可以使所述杂卤代烯烃反应以形成共轭烯烃。可以根据例如下面的方案6,由卤代烷烃制备杂卤代烯烃。
Figure BSA00000402458700122
根据上述方案(6),可以将包含40(重量/重量)%在水中的KOH的混合物供应到配备有搅拌装置的玻璃衬里式反应器中。可以在约76℃,环境压力和约1.3g/分钟至约5.1g/分钟的流速下,将二溴二氟乙烷加入到反应器中的混合物的表面上。
参考图3,显示系统30包含两个反应区,反应区31连接到反应区32上。可以配置反应区31使其为多个反应器,并且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可以将反应区31配置为前述系统20或前述系统10。在这种构造中,反应区31可以连接到卤代烷烃容器33上,卤代烷烃容器33可以形成反应区32的产物同收容器的一部分。通过使来自氢卤化烯烃容器34的氢卤化烯烃反应以形成卤代烷烃,可以在反应区32中制备卤代烷烃。在氢卤化烯烃容器34中的氢卤化烯烃可以包含F、Cl、Br和/或I中的一种或多种。氢卤化烯烃可以是C-2烯烃如C2HF3,并且在示例性实施方案可以是
Figure BSA00000402458700131
系统30还包含连接到反应区32上的卤化剂容器35。卤化剂容器中的卤化剂可以包含F、Cl、Br和/或I中的一种或多种。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卤化剂可以包括Br2。使用系统30,例如,可以使氢卤化烯烃反应以形成卤代烷烃,并且可以使所述卤代烷烃反应以形成共轭烯烃。同样,可以使氢卤化烯烃反应以形成共轭烯烃。
在示例性实施方案中,使氢卤化烯烃反应以形成卤代烷烃可以包括配置反应区32以使氢卤化烯烃接触来自卤化剂容器35的卤化剂。可以将来自氢卤化烯烃容器34的氢卤化烯烃供应到反应区32中,并且可以使供应到其中的氢卤化烯烃接触卤化剂以形成卤代烷烃。系统30还可以包含可连接到反应区31和32上的再循环导管15以及卤代产物回收区16。根据示例性实施方案,可以配置系统10、20和30的再循环导管以接纳来自这些系统的产物容器的至少一种副产物,并且将这些副产物输送到系统中的在前位置以将这些副产物转化为所需的产物如共轭烯烃。下面参考方案(7)描述系统30的示例性方面。
Figure BSA00000402458700132
根据上述方案(7),可以将约10g(0.125mol)的元素溴放入到烧瓶中,所述烧瓶可以配备有磁力搅拌器、回流冷凝器和起气泡器。可以使元素溴暴露于白炽灯下,并且可以以在冷凝器上不能观察到TFE的回流的速率,输送约9.24g(0.113mol)气体1,1,2-三氟乙烯(TFE)通过转子流量计以形成混合物。可以观察到所述混合物从深红色变成半清亮色,于是可以撤去白炽光,并且可以将粗混合物装入到分液漏斗中,在此可以相继使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将它洗涤。可以将得到的清亮油通过硫酸镁干燥、过滤并且蒸馏以得到1,2-二溴-1,1,2-三氟乙烷产物。
可以用适当量的活性炭装入金属(
Figure BSA00000402458700142
)管反应器,并且使用加热炉将其加热至约150℃。可以以这样的速率将等摩尔量的1,1,2-三氟乙烯和元素溴输送到这种管中,使得消耗它们导致可收集到用干冰冷却的烧瓶中的半清亮(微红)液体。可以将所述液体装入到分液漏斗中,在此可以相继使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水将它洗涤。可以将得到的清亮油通过硫酸镁干燥、过滤并且蒸馏以得到1,2-二溴-1,1,2-三氟乙烷产物。
还提供化学生产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包括将杂卤代烯烃和还原剂供应到反应器中,并且使烯烃与还原剂在反应器中反应,其中在反应过程中至少烯烃处于液相形式。所述杂卤代烯烃可以包括C2ClF3并且所述还原剂可以包含H,如H2。还可以将催化剂组合物供应到反应器中,所述催化剂组合物可以包括Pd和/或C如活性炭中的一种或两种。还可以将有机介质供应到反应器中。例如,所述介质可以包括甲醇。
根据上述方案(8),可以将甲醇加入到配备有搅拌器的反应器中,并且冷却至约-10℃。可以将足够量的在活性炭上的10%(重量/重量)钯(Pd/AC)组合物加入到甲醇中。将要输送到反应器中的至少约1%(重量/重量)的量的氯三氟乙烯(CTFE)可以是足够量的组合物。然后可以将反应器密封、抽真空并且使用氢气(H2)吹扫两次。然后可以将反应器加热到约30至约40℃,然后加压到6Kg/cm2的H2。然后,可以使用H2超过CTFE 20%的摩尔比,将CTFE和H2同时输送到反应器中。反应器压力可以增加,并且当反应器中的压力达到需要的操作压力(1-12Kg/cm2)时,可以取出产物三氟乙烯(TriFE),CTFE和H2,从而可以导致50%的CTFE转化为TriFE。通过GC分析,粗反应混合物可以是高达70%的TriFE。
然后,可以将粗反应混合物输送到另一个反应器(配备有搅拌器)中,并且可以使用50℃的元素溴(Br2)装入到反应器中,同时可以通过连接到反应器上并且配备有冷却的冷凝器的柱取出H2。然后可以通过蒸馏分离另一种粗反应混合物,从而以塔顶冷凝物的形式得到需要的1,2-二溴-1,1,2-三氟乙烯(DBTFE)。
根据另一个实施方案,可以由原料全氯乙烯根据下面的方案(9)制备全卤代烯烃。
Figure BSA00000402458700151

Claims (5)

1.一种生产系统,其包含:
配置成容纳全卤代烯烃的第一反应物容器;
配置成容纳催化剂混合物的第二反应物容器;
既连接到第一容器上又连接到第二容器上的第一反应器,将第一反应器配置成容纳含金属混合物并且接纳来自第一反应物容器的所述全卤代烯烃和来自第二反应物容器的反应物混合物:和
连接到第一反应器上并且配置成容纳共轭烯烃的产物收集容器。
2.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系统,其中:
所述全卤代烯烃是
Figure FSA00000402458600011
所述反应物混合物含Fe;
所述含金属混合物含Zn;并且
所述共轭烯烃是
3.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产系统,其还包含既连接到产物容器上又连接到第一反应物容器上的第二反应器,将第二反应器配置成接纳至少一种来自所述产物容器的副产物,并且使所述副产物反应以形成所述全卤代烯烃。
4.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产系统,其中第二反应器既包含第三反应器又包含第四反应器,将第三反应器连接到第四反应器上,其中:
将第三反应器配置成使氢卤化烯烃反应以形成卤代烷烃;并且
将第四反应器配置成使所述卤代烷烃反应以形成杂卤代烯烃,其中所述副产物是所述氢卤化烯烃和所述卤代烷烃中的一种或两种。
5.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产系统,其中:
所述氢卤化烯烃是
Figure FSA00000402458600021
并且
所述卤代烷烃是
Figure FSA00000402458600022
CN2010106098768A 2004-08-26 2005-08-26 化学生产方法和系统 Pending CN10208614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60523204P 2004-08-26 2004-08-26
US60/605232 2004-08-26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28780XA Division CN101031529B (zh) 2004-08-26 2005-08-26 化学生产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86144A true CN102086144A (zh) 2011-06-08

Family

ID=36000391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6098768A Pending CN102086144A (zh) 2004-08-26 2005-08-26 化学生产方法和系统
CN200580028780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31529B (zh) 2004-08-26 2005-08-26 化学生产方法和系统
CNA2005800287886A Pending CN101035749A (zh) 2004-08-26 2005-08-26 化学生产方法和系统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580028780X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031529B (zh) 2004-08-26 2005-08-26 化学生产方法和系统
CNA2005800287886A Pending CN101035749A (zh) 2004-08-26 2005-08-26 化学生产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2) US7884255B2 (zh)
EP (2) EP1789373A4 (zh)
JP (2) JP4942655B2 (zh)
KR (2) KR20070057156A (zh)
CN (3) CN102086144A (zh)
WO (2) WO200602640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44411A (zh) * 2015-04-03 2015-08-19 北京宇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合成六氟-1,3-丁二烯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70057156A (ko) 2004-08-26 2007-06-04 그레이트 레이크스 케미칼 코퍼레이션 화학적 제조 방법 및 시스템
JP5533002B2 (ja) * 2010-02-16 2014-06-25 セントラル硝子株式会社 3,3,3−トリフルオロプロペンの製造方法
JP5738021B2 (ja) * 2010-08-26 2015-06-17 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 ヘキサフルオロ−1,3−ブタジエンの製造方法
CN102863313A (zh) * 2011-07-06 2013-01-09 中化蓝天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三氟乙烯生产中尾气的资源化利用方法
FR2987358B1 (fr) * 2012-02-28 2016-10-21 Arkema France Procede de synthese du trifluoroethylene a partir du chlorotrifluoroethylene
JP5738486B2 (ja) * 2012-05-14 2015-06-24 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 ハロゲン化含フッ素(シクロ)アルケニル亜鉛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JP6827810B2 (ja) * 2014-08-25 2021-02-10 Agc株式会社 ハイドロフルオロオレフィンの製造方法
EP3187478B1 (en) * 2014-08-25 2020-03-04 AGC Inc. Method for producing hydrofluoroolefin
CN105732301B (zh) * 2014-12-12 2018-09-07 浙江蓝天环保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氟丁二烯的制备方法
CN105713023A (zh) * 2014-12-18 2016-06-29 国立大学法人大阪大学 具有含氟(环)烯基的氟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CN106673953B (zh) * 2015-11-10 2019-08-09 浙江省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六氟-1,3-丁二烯的制备方法
JP6572484B2 (ja) * 2017-04-27 2019-09-11 関東電化工業株式会社 水素及びフッ素及び/または塩素を含有したブタジエン骨格を有する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CN111655659B (zh) * 2018-02-02 2023-03-28 关东电化工业株式会社 具有包含氢且包含氟和/或氯的丁二烯骨架的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CN110563544A (zh) * 2019-07-25 2019-12-13 福建省杭氟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1,2-二溴-1,1,2-三氟乙烷的制备方法及装置
JP7072153B2 (ja) * 2019-08-13 2022-05-20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1,1,2-トリフルオロエチレン、ヘキサフルオロ-1,3-ブタジエン又は1,2-ジクロロヘキサフルオロシクロブタンの製造方法
CN110590495A (zh) * 2019-08-21 2019-12-20 福建省杭氟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六氟丁二烯的制备方法
JP6963263B2 (ja) * 2019-12-27 2021-11-05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ハロゲン化含フッ素(シクロ)アルケニル亜鉛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CN113087589B (zh) * 2021-04-13 2022-07-19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2-溴-3,3,3-三氟丙烯的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2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593529A (en) 1960-03-01 B. Miller Charles Hydrogenation of fluorochloro olefins
US2802887A (en) * 1955-08-08 1957-08-13 Allied Chem & Dye Corp Hydrogenation of chlorotrifluoroethylene
US4003941A (en) * 1966-02-07 1977-01-18 Minnesota Mining And Manufacturing Company Process for producing polyhalocarbons oxides
JPS462324B1 (zh) * 1966-12-16 1971-01-21
DE2819209A1 (de) * 1978-05-02 1979-11-08 Wacker Chemie Gmbh Katalysator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von trichloraethylen
EP0053657B1 (en) 1980-12-09 1985-04-24 Allied Corporation Preparation of chlorotrifluoroethylene and trifluoroethylene
IT1207496B (it) * 1985-05-29 1989-05-25 Montefluos Spa Procedimento per la sintesi di esafluorobutadiene e dieni perfluorurati superiori.
IT1186307B (it) 1985-06-10 1987-11-26 Montefluos Spa Procedimento per la preparazione di 1,2-difluoroetilene e 1-cloro-1,2-difluoro-etilene
JPS62252736A (ja) 1986-04-24 1987-11-04 Nippon Haron Kk トリフルオロエチレンの製造方法
IT1199678B (it) * 1986-11-27 1988-12-30 Ausimont Spa Procedimento per la sintesi di perfluoroalcadieni
JPH0778027B2 (ja) 1988-03-08 1995-08-23 財団法人相模中央化学研究所 共役オレフィンの製法
US5243103A (en) * 1988-05-24 1993-09-07 Solvay S.A. Process for obtaining catalytic compositions and process for hydrogenation of chlorofluoroalkenes by means of these compositions
FR2631858A1 (fr) 1988-05-24 1989-12-01 Solvay Compositions catalytiques, procede pour leur obtention et procede d'hydrogenation de chlorofluoralcenes au moyen de ces compositions
US4996370A (en) * 1988-06-30 1991-02-26 Ausimont S.R.L. Process for preparing fluorinated conjugated olefinic products and new products thus obtained
IT1224323B (it) * 1988-06-30 1990-10-04 Ausimont Spa Procedimento per la preparazione di prodotti olefinici coniugati fluorurati e prodotti ottenuti
JP2526661B2 (ja) 1989-04-27 1996-08-21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フルオロアルキルビニル化合物の製造法
FR2668769B1 (fr) * 1990-11-06 1992-12-31 Atochem Fabrication de fluoroethylenes et de chlorofluoroethylenes.
CN1080277A (zh) * 1992-06-19 1994-01-05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催化氢解三氟氯乙烯制备三氟乙烯的方法
US6147268A (en) * 1998-09-16 2000-11-14 3M Innovative Properties Company Fluoroalkene-nucleophile adducts for analysis and removal of fluoroalkenes
JP2001114710A (ja) 1999-10-19 2001-04-24 Daikin Ind Ltd ヘキサフルオロブタジエンの製造方法
JP4573005B2 (ja) * 2000-01-12 2010-11-04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パーフルオロアルカジエンの製造方法
GB0029208D0 (en) * 2000-11-30 2001-01-17 Ici Plc Hydrogen halide separation
US6544319B1 (en) * 2002-01-16 2003-04-08 Air Products And Chemicals, Inc. Purification of hexafluoro-1,3-butadiene
JP2004026800A (ja) 2002-03-08 2004-01-29 Kanto Denka Kogyo Co Ltd 脱ハロゲン化反応によるペルフルオロ不飽和炭化水素の製造方法
ITMI20021277A1 (it) * 2002-06-11 2003-12-11 Ausimont Spa Perfluoropolieteri comprendenti unita' ripetitive ottenute dall'ossidazione di perfluorodiossoli
KR20070057156A (ko) 2004-08-26 2007-06-04 그레이트 레이크스 케미칼 코퍼레이션 화학적 제조 방법 및 시스템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44411A (zh) * 2015-04-03 2015-08-19 北京宇极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合成六氟-1,3-丁二烯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70057155A (ko) 2007-06-04
WO2006033771A8 (en) 2007-06-07
EP1789373A2 (en) 2007-05-30
JP2008510832A (ja) 2008-04-10
KR20070057156A (ko) 2007-06-04
US7884255B2 (en) 2011-02-08
US20070299287A1 (en) 2007-12-27
JP2008510831A (ja) 2008-04-10
US20080300432A1 (en) 2008-12-04
WO2006033771A2 (en) 2006-03-30
EP1781583A4 (en) 2009-01-21
CN101031529B (zh) 2011-06-22
WO2006026400A1 (en) 2006-03-09
CN101031529A (zh) 2007-09-05
EP1789373A4 (en) 2009-01-21
EP1781583A1 (en) 2007-05-09
CN101035749A (zh) 2007-09-12
JP4942655B2 (ja) 2012-05-30
WO2006033771A3 (en) 2006-06-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031529B (zh) 化学生产方法和系统
CN103274895B (zh) 氟化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2992943B (zh) 一种制备三氟碘甲烷的方法
CN108473397A (zh) 1-氯-2,3,3,3-四氟丙烯的制造方法
CN105026346A (zh) 1,1,2,3-四氯丙烯的合成
CA2960392A1 (en) Process to prepare 5,7-dichloro-3,4-dihydro-1h-isoquinolin-6-carboxylic acid using a continuous flow carboxylation reaction
EP2840062B1 (en) Method for utilizing fluoroalkyl iodide
CN105272818B (zh) 制备全氟丁二烯的新方法
CN108368012A (zh) 用于制备卤代烷烃的改进方法
US2447323A (en) Oxygen absorbent media
KR20240026425A (ko) 헥사플루오로부타디엔의 생산 방법 및 시스템
CN112537997B (zh) 一种3,3,3-三氟丙烯和2-氯-3,3,3-三氟丙烯的联产方法及装置
CN112723981B (zh) 气相氟化制备e-1,1,1,4,4,4-六氟-2-丁烯的方法
CN111187145B (zh) 一种六氟丁二烯的制备方法
CN101356142B (zh) 生产五氟乙烷的方法
CN102464569B (zh) 一种低碳数全氟烷基碘的制备方法
EP0247614A1 (en) Process for the synthesis of mono-or di-hydroxyfluoroalkanes
KR20050086475A (ko) 하이드로플루오로카본의 제조방법, 그 제품 및 그 용도
JPS6314742A (ja) 高純度パラブロモフルオロベンゼンの製造方法
CN107446590B (zh) 一种合成末端含氟的双环己基烯类液晶的工艺
CN116693365B (zh) 一种六氟丁二烯的制备方法和制备装置系统
CN103443065B (zh) 二氟乙酰氯的提纯方法
JPH0643354B2 (ja) 2,3―ジクロロ―1―プロパノールの連続的製法及びその装置
CN114805017B (zh) 一种2-氟-1,5-己二烯类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6496138B (zh) 一氟甲烷的制备方法和制备装置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2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