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66206A - 容器防脱构造及密封打气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容器防脱构造及密封打气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66206A
CN102066206A CN200980123256.9A CN200980123256A CN102066206A CN 102066206 A CN102066206 A CN 102066206A CN 200980123256 A CN200980123256 A CN 200980123256A CN 102066206 A CN102066206 A CN 10206620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vesse
projection
container
ha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2325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66206B (zh
Inventor
吉田真树
先纳义和
竹田裕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kuichi Chemical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Bridgeston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idgestone Corp filed Critical Bridgestone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06620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6620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6620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6620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3/00Repairing of articles made from plastics or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e.g. of articles shaped or produced by using techniqu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or subclass B29D
    • B29C73/16Auto-repairing or self-sealing arrangements or agents
    • B29C73/166Devices or methods for introducing sealing compositions into art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0/00Pneumatic or solid tyres or parts thereof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容器防脱构造及密封打气装置,该密封打气装置防止容器脱离而液剂流出到外部。密封装置(10)包括:突起(28),其设置在液剂容器(18)的颈部(26),液剂容器(18)的供补胎剂(32)流出的流出口(29)被铝密封件(30)闭塞;爪部(42),一旦将液剂容器(18)压入容器装载部(35)则突起(28)就勾挂到爪部,使液剂容器(18)不会自容器装载部(35)脱离;刃部(37A),在爪部(42)勾挂于突起(28)之后,一旦将液剂容器(18)进一步压入容器装载部(35)则刃部就戳破流出口(29)的铝密封件(30);流入部(47),其供自流出口(29)流出的补胎剂(32)流入;压缩机单元(12),其用于向流入部(47)供给压缩空气;接头软管(78),其用于向轮胎(100)供给流入部(47)的补胎剂(32);从而,能够防止液剂容器(18)自容器装载部(35)脱离而防止补胎剂(32)流出到外部。

Description

容器防脱构造及密封打气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容器防脱构造、及应用该容器防脱构造的密封打气装置,所述容器防脱构造通过防止装载于容器装载部的容器脱离来防止容器内的液剂流出到外部。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下密封打气装置得到了普及,即:在充气轮胎(以下简称作“轮胎”)漏气时,不用更换轮胎和轮毂,就利用补胎剂修补轮胎的穿孔,并将轮胎的内压打气至指定压力。作为这种密封打气装置,例如公知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装置。
在专利文献1中,用于容纳密封剂(补胎剂)的贮存容器(容器)相对于密封剂提取单元装卸自由。在贮存容器上形成有圆筒状的颈部,在颈部的顶端形成有由密封膜密封的开口。另外,在颈部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外螺纹部(阳螺纹)。在密封剂提取单元中形成有圆筒状的连接部,该连接部形成有供颈部的外螺纹部螺纹接合的内螺纹部(阴螺纹),在连接部的内侧配置有内侧管部,该内侧管部在连接部的轴线方向上延伸、并在顶端形成有用于戳破密封膜的倒角部。在此,一旦将贮存容器的颈部拧入到密封剂提取单元的连接部,内侧管部的倒角部就戳破密封膜。气体自气体供给源送入被戳破了密封膜的贮存容器内。由此,气压作用于贮存容器内的密封剂,密封剂经由连接于轮胎的流出管部供给到轮胎。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145076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将贮存容器颈部的外螺纹部拧入密封剂提取单元连接部的内螺纹部而将贮存容器安装在密封剂提取单元上,因此有可能由供给到贮存容器内的气压导致螺纹松动(外螺纹部和内螺纹部之间的螺纹接合松动),存在贮存容器自密封剂提取单元脱离的危险。另外,当使用装置之后自密封剂提取单元拆下了贮存容器时,残留在贮存容器内的密封剂有时会流出到外部(密封剂提取单元之外)。
发明内容
出于上述情况的考虑,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防止容器脱离来防止液剂流出到外部的容器防脱构造、及应用该容器防脱构造的密封打气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权利要求1的容器防脱构造包括:第1勾挂部,其设置在容器的外周面上,所述容器的流出口被封闭构件闭塞,上述流出口用于供所容纳的液剂流出;第1被勾挂部,一旦将上述容器压入容器装载部则第1勾挂部就勾挂到该第1被勾挂部,使上述容器不会自上述容器装载部脱离;以及开启部件,在上述第1勾挂部勾挂于上述第1被勾挂部之后,一旦将上述容器压入上述容器装载部则该开启部件就开启上述流出口上的上述封闭构件。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防脱构造,一旦将容器压入容器装载部,则首先第1勾挂部勾挂到第1被勾挂部,使容器不会自容器装载部脱离。由此,能够防止容器自容器装载部脱离而液剂流出到外部。另外,在第1勾挂部勾挂在第1被勾挂部之后,一旦将容器压入容器装载部则开启部件就开启流出口上的封闭构件。由此,在流出口的封闭构件被开启时,可靠地使第1勾挂部勾挂在第1被勾挂部,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容器自容器装载部脱离而液剂流出到外部。
在权利要求2的容器防脱构造中,上述开启部件包括:戳破部,其用于戳破上述封闭构件;以及流入部,其供自上述流出口流出的上述液剂流入;上述容器防脱构造包括第2被勾挂部,一旦将上述容器压入上述容器装载部并且上述戳破部戳破上述封闭构件则上述第1勾挂部就勾挂到上述第2被勾挂部,使得上述戳破部不会自上述液剂容器内脱出。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防脱构造,通过将容器压入容器装载部直到第1勾挂部勾挂到第2被勾挂部为止,可靠地使封闭构件被戳破部戳破。封闭构件被戳破,自流出口流出的液剂流入流入部中。
在权利要求3的容器防脱构造中,在上述容器装载部上设置有在上述容器的压入方向上延伸的槽,上述第1勾挂部是设置在上述容器的外周面上并且一旦将上述容器压入上述容器装载部则进入上述槽中的突起,上述第1被勾挂部是通过弹性变形来容许上述突起向上述压入方向移动并通过勾挂来阻止上述突起向上述容器的脱离方向移动的、设置于上述槽的爪部,上述第2被勾挂部是设置在上述槽的比上述爪部靠向上述压入方向一侧的位置并且一旦上述突起进入则阻止上述突起向上述脱离方向移动的槽勾挂部。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容器防脱构造,通过使得容器的突起勾挂到设置在容器装载部的槽中的爪部或槽勾挂部,能够防止容器自容器装载部脱离。即,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防止容器自容器装载部脱离。
在权利要求4的容器防脱构造中,上述开启部件包括:戳破部,其用于戳破上述封闭构件;以及流入部,其供自上述流出口流出的上述液剂流入;上述容器防脱构造包括第2勾挂部,该第2勾挂部设置在上述容器的外周面上,一旦将上述容器压入上述容器装载部并且上述戳破部戳破上述封闭构件则上述第2勾挂部就勾挂到上述第1被勾挂部,使得上述戳破部不会自上述液剂容器内脱出。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容器防脱构造,通过将容器压入容器装载部直到第2勾挂部勾挂到第1被勾挂部为止,可靠地使封闭构件被戳破部戳破。封闭构件被戳破,自流出口流出的液剂流入流入部中。
在权利要求5的容器防脱构造中,上述第1勾挂部是设置在上述容器的外周面上的第1突起,上述第2勾挂部是设置在上述容器的比上述第1突起靠向远离上述流出口的一侧的位置的第2突起,上述第1被勾挂部是设置在上述容器装载部并通过弹性变形来容许上述第1突起和上述第2突起向上述压入方向移动并通过勾挂来阻止上述第1突起和上述第2突起向上述容器的脱离方向移动的爪部。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容器防脱构造,通过使容器的第1突起或第2突起勾挂到容器装载部的爪部,能够防止容器自容器装载部脱离。即,能够通过简单的构造防止容器自容器装载部脱离。
在权利要求6的容器防脱构造中,上述容器防脱构造包括密封构件,该密封构件设置在上述容器装载部上,当上述戳破部戳破上述封闭构件时,上述密封构件紧密接合在上述流出口的缘部整周上而密封上述容器与上述容器装载部之间。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容器防脱构造,在将容器压入容器装载部并戳破部戳破封闭构件时,设置在容器装载部上的密封构件紧密接合在流出口的缘部整周上,而密封容器与容器装载部之间。由此,能够防止液剂从容器与容器装载部之间流出到外部。
在权利要求7的容器防脱构造中,上述容器防脱构造包括罩,该罩用于覆盖上述容器装载部和被压入在上述容器装载部的上述容器。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容器防脱构造,通过罩覆盖容器装载部和被压入到容器装载部的容器。由此,能够防止由作业人员导致容器自容器装载部脱离。
在权利要求8的容器防脱构造中,上述罩由透明材料或半透明材料构成。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容器防脱构造,能够在防止由作业人员导致容器自容器装载部脱离的同时,视觉识别将容器压入到容器装载部的状态。
权利要求9的密封打气装置包括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方案所述的容器防脱构造,上述容器的液剂是用于修补充气轮胎的补胎剂,上述密封打气装置包括:压缩空气供给部件,其用于生成压缩空气,并将上述压缩空气供给到上述流入部;以及气液供给管道,其用于向上述充气轮胎供给流入上述流入部的上述密封剂和上述压缩空气。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密封打气装置,一旦将容器压入容器装载部,则首先第1勾挂部勾挂到第1被勾挂部,使容器不会自容器装载部脱离。然后,在第1勾挂部勾挂在第1被勾挂部之后,一旦将容器压入容器装载部则流出口的封闭构件就被戳破部戳破。封闭构件被戳破,由此补胎剂自流出口流出并流入流入部。向流入部供给由压缩空气供给部件生成的压缩空气。该压缩空气自流入部经由流出口流入液剂容器内,使得液剂容器内的压力上升,从而将残留在液剂容器内的补胎剂挤出到供液室中,并且使压力作用于流入部的补胎剂而将补胎剂经由气液供给管道挤出(供给)到充气轮胎中。另外,伴随补胎剂的供给,压缩空气也被供给到充气轮胎中。在向充气轮胎供给补胎剂和压缩空气之后,通过行驶规定的距离来将补胎剂填充到穿孔中。在行驶之后,确认充气轮胎的气压,在必要时再次供给(填充)压缩空气。由此,完成充气轮胎的修补作业。
在权利要求9中,一旦将容器压入容器装载部则第1勾挂部就勾挂到第1被勾挂部,因此能够防止容器自容器装载部脱离而补胎剂流出到外部。另外,在流出口上的封闭构件被戳破时,由于第1勾挂部可靠地勾挂在第1被勾挂部,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容器自容器装载部脱离而补胎剂流出到外部。
像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容器防脱构造装载及密封打气装置能够通过防止容器脱离而防止液剂流出到外部。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前表面侧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密封打气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密封打气装置和充气轮胎之间的连接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向容器装载部装载液剂容器之前的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表示将液剂容器压入容器装载部而突起勾挂于爪部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5是表示将液剂容器压入容器装载部而突起勾挂于爪部
时的、液剂容器与容器装载部之间的关系的局部侧剖视图;
图6是表示将液剂容器压入容器装载部而突起勾挂于狭缝勾挂部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7是表示将液剂容器压入容器装载部而突起勾挂于狭缝勾挂部时的、液剂容器与容器装载部之间的关系的局部侧剖视图;
图8是表示液剂容器的突起从容器装载部的爪部向狭缝勾挂部移动的轨迹的侧视图;
图9是表示液剂容器的突起勾挂到容器装载部的狭缝勾挂部的凹部的轨迹的侧视图;
图10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液剂容器的突起的变形例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将第2实施方式的密封打气装置的液剂容器压入容器装载部而第1突起勾挂于勾挂部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将第2实施方式的密封打气装置的液剂容器压入容器装载部而第2突起勾挂于勾挂部的状态的侧剖视图;
图13是表示另一实施方式的密封打气装置的第2突起勾挂于勾挂部而覆盖该勾挂部分的罩的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下面,对应用本发明的容器防脱构造的本发明的密封打气装置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表示从前面侧观察第1实施方式的密封打气装置10(以下简称作“密封装置”)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密封装置10和充气轮胎100(以下简称作“轮胎”)之间的连接状态的立体图。密封装置10用于如下情况:当安装在汽车等车辆上的轮胎漏气时,不用更换轮胎和轮毂,就利用补胎剂修补轮胎的穿孔,将轮胎的内压再次加压(打气)至指定压力。
如图1及图2所示,密封装置10包括箱状的外壳11,在该外壳11的内部配置有压缩机单元12(参照图1)和注入单元20。在注入单元20的上端部设有容器装载部35(详见后述),在该容器装载部35中装载有液剂容器18的颈部26(详见后述)。另外,图1及图2表示在容器装载部35中装载有液剂容器18的颈部26的状态。液剂容器18与外壳11分别保管,在使用密封装置10时,将液剂容器18以颈部26处于下方的状态穿过形成于外壳11的上表面11A上的容器贯穿口11B而装载于容器装载部35。由此,液剂容器18组装于密封装置10。另外,在外壳11的前表面上旋转自由地安装有盖11C。可通过打开该盖11C,对外壳11内进行视觉识别。
在压缩机单元12中,在其内部配置有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的驱动电动机、电源电路、控制基板等,并设有自电源电路向单元外部延伸的电源电缆14。在该电源电缆14的顶端部设有插塞15,可通过将该插塞15插入例如设置于车辆上的点烟器的插座中,从而自搭载于车辆的电池经由电源电路向电动机等供给电源。另外,压缩机单元12能够生成比按照各应修理的轮胎100(参照图2)种类所规定的指定压力高压(例如300kPa以上)的压缩空气。
另外,压缩机单元12包括电源开关128和压力计79,这些电源开关128和压力计79安装于外壳11的上表面11A。
液剂容器
如图3所示,液剂容器18在其内部容纳有补胎剂32。在液剂容器18的下端部一体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大致圆筒状的颈部26。颈部26形成为直径小于比其靠向上端侧的容器主体部分的直径。另外,颈部26的下端部(顶端部)开口,该开口成为补胎剂32的流出口29。流出口29被膜状的铝密封件30(封闭构件的一个例子)封闭。该铝密封件30的外周缘部通过粘接等固定安装在流出口29的周缘部的整周上。另外,在颈部26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圆柱状的突起28。
另外,液剂容器18将具有气体阻断性的各种树脂材料(例如PP、PE等)、铝合金等金属材料作为原料来成形。在液剂容器18内填充有比规定量(例如200g~400g)稍多的补胎剂32,该规定辆是根据应通过密封装置10来修理的轮胎100(参照图2)的种类、大小等而规定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液剂容器18中,在未设置空间(间隙)的情况下填充有补胎剂32,但是也可以为了防止补胎剂32由于氧化等而导致变质,在出厂时将一些Ar等惰性气体与补胎剂32一同封入液剂容器18内。
注入单元
如图3及图5所示,在注入单元20中一体地设有形成为大致圆柱状的单元主体部34、及自该单元主体部34的下端部向外周侧延伸的圆板状的凸缘36。使用螺钉(省略图示)将该凸缘36固定在外壳11内侧的底面11D上。
在单元主体部34的上端部形成有与单元主体部34同轴的截面圆形的凹部。该凹部的直径大于液剂容器18的颈部26的外径。换言之,凹部为能够供颈部26插入的尺寸。另外,该凹部构成上述液剂容器18的颈部26的容器装载部35。
在容器装载部35的凹底35A中立起设置有与单元主体部34同轴的圆筒部37。该圆筒部37配置为能够将颈部26的周壁部插入圆筒部37与容器装载部35之间的空间中。在圆筒部37的上端部形成有用于戳破液剂容器18的铝密封件30的锐利的刃部37A(戳破部的一个例子)。另外,刃部37A的顶端位于比单元主体部34的上端靠向的下方的位置(参照图5)。
另外,在圆筒部37与容器装载部35之间的凹底35A中粘贴有环状的橡胶密封垫38(密封构件的一个例子)。优选的是,该橡胶密封垫38的厚度设定为如下厚度:在将液剂容器18的颈部26压入在容器装载部35中时,铝密封件30在被刃部37A戳破之前紧密接合于颈部26的下端部(流出口29的缘部)。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橡胶密封垫38的厚度设定为如下厚度:在突起28勾挂于后述的下侧爪部42的状态下(参照图5),颈部26的下端部压接(紧密接合)于橡胶密封垫38。因此,当铝密封件30被刃部37A戳破了时,颈部26的下端部可靠地压接(紧密接合)于橡胶密封垫38。由此,能够防止补胎剂32自容器装载部35与颈部26之间流出(参照图7)。
如图3及图4所示,在单元主体部34与容器装载部35之间的周壁部34A上设有自上端向下方延伸的导向狭缝40。具体地讲,导向狭缝40包括自周壁部34A上端的开口(狭缝入口)向下方垂直延伸的垂直部40A、自垂直部40A的下端部倾斜地向下方延伸的倾斜部40B、以及自倾斜部40B的下端部沿单元主体部34的圆周方向延伸且在上部形成有供突起28嵌入的凹部40D的狭缝勾挂部40C(槽勾挂部的一个例子)。另外,导向狭缝40的狭缝宽度为能够供液剂容器18的突起28通过的宽度。
在导向狭缝40的垂直部40A中设有能够弹性变形的一对爪部42。该爪部42为截面三角形,其下表面为向单元主体部34的径向外侧延伸的平面部,其上表面为相对于平面部倾斜的倾斜面。在将颈部26压入容器装载部35中而突起28自上方向下方通过时,爪部42被突起28按压其倾斜面而弹性变形,容许突起28通过。在突起28通过之后,爪部42回复原状。另外,在突起28自下方向上方通过时,爪部42的下表面(平面部)卡住突起28而阻止其通过。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一对爪部42设置在垂直部40A的上下两处,但也可以设置1处或者3处以上。而且,爪部42设置为一对,但也可以仅设置于垂直部40A单侧的壁面。
另外,如图4及图5所示,以如下方式将上下的爪部42配置于垂直部40A:在突起28勾挂于导向狭缝40下侧的爪部42的下表面(平面部)上的状态下,铝密封件30位于刃部37A的上方。
另外,如图8所示,倾斜部40B自上方朝向下方倾斜。因此,一旦突起28越过爪部42之后进一步向下方压入液剂容器18,突起28就沿倾斜部40B向下方移动。此时,作用于突起28的力(向下方压入液剂容器18的力(箭头P方向的力))的一部分转变为液剂容器18的旋转方向R上的力。于是,沿倾斜部40B移动的突起28被导向狭缝勾挂部40C引导。
一旦突起28进入狭缝勾挂部40C,刃部37A就戳破铝密封件30,进入液剂容器18内。在突起28进入到狭缝勾挂部40C的状态下,橡胶密封垫38被颈部26的下端部和凹底35A夹持,从而产生比图5所示的颈部26的下端部压接于橡胶密封垫38的状态更大的弹性变形(参照图7),因此液剂容器18承受被橡胶密封垫38的恢复力向上方推回的方向(脱离方向U)的力。因此,如图9所示,进入到狭缝勾挂部40C的突起28被向脱离方向U作用的力按压(嵌入)在凹部40D。由此,突起28被阻止向脱离方向U移动,并被限制在旋转方向R上移动(参照图6)。另外,导向狭缝40是将突起28导向爪部42、狭缝勾挂部40C的引导通路的一个例子。
如图5所示,在凹底35A的比圆筒部37靠向内周侧的位置立起设置有圆柱部46。该圆柱部46与圆筒部37同轴,在其内部形成有与后述的空气供给管52连通的空气供给通路48。空气供给通路48在圆柱部46的上端开口,并连通于后述的空气供给管52。
在单元主体部34的比容器装载部35靠向下侧的位置一体形成有向外周侧延伸的空气供给管52。该空气供给管52连通于上述空气供给通路48,在其外周侧的顶端部连接有后述的耐压软管50的顶端部。由此,来自压缩机单元12的压缩空气经由耐压软管50、空气供给管52和空气供给通路48被供给到后述的流入部47。
另外,在单元主体部34的比容器装载部35靠向下侧的位置一体形成有向与空气供给管52相反的方向延伸的圆筒状的气液供给管74。该气液供给管74连通于后述的气液供给通路73,在其外周侧的顶端部通过管接头76连接有接头软管78的基端部。如图2所示,在接头软管78的顶端部设有气门连接器80,该气门连接器80能够装卸地连接到轮胎100的轮胎气门嘴102。
气液供给通路73形成在单元主体部34的内部,其在圆筒部37与圆柱部46之间的凹底52A开口。液剂容器18被压入容器装载部35而铝密封件30被刃部37A戳破,补胎剂32自流出口29流出并流入圆筒部37内侧的空间、即流入部47之后,流入流入部47中的补胎剂32利用压缩空气的压力通过气液供给通路73。通过该气液供给通路73后的补胎剂32利用压缩空气的压力经由气液供给管74、接头软管78和气门连接器80供给到轮胎100中。
另外,如图1及图2所示,在密封装置10中设有自压缩机单元12延伸的耐压软管50,该耐压软管50的基端部连接于压缩机单元12内的空气压缩机。
接着,对使用密封装置10修理漏气的轮胎100的作业顺序进行说明。
在轮胎100发生漏气时,首先,作业人员以电源开关128和压力计79朝上的方式将密封装置10配置在例如路面上等,打开盖11C(参照图1及图2)。
其次,如图2所示,自外壳11内取出接头软管78的气门连接器80,将其连接于轮胎100的轮胎气门嘴102。接着,作业人员将分别保管的液剂容器18以将颈部26处于下方地插入容器贯穿口11B中,边目视边将突起28对准导向狭缝40的狭缝入口。之后,用手等向下方强制地压入液剂容器18。由此,如图4所示,突起28沿导向狭缝40向下方移动而通过(越过)爪部42。此时,颈部26的下端部压接于橡胶密封垫38(参照图5)。然后,一旦将液剂容器18进一步向下方压入,刃部37A就戳破铝密封件30,突起28进入狭缝勾挂部40C,在弹性变形的橡胶密封垫38(参照图7)的恢复力的作用下突起28被按压(嵌入)在凹部40D中。由此,突起28被阻止向脱离方向U移动,并被限制在旋转方向R上移动(参照图6)。
如图7所示,一旦铝密封件30被戳破,液剂容器18的补胎剂32就通过开设于铝密封件30上的孔31流出到流入部47中。此时,突起28嵌入在狭缝勾挂部40C的凹部40D中。另外,刃部37A也成为进入液剂容器18内的状态。
在压入液剂容器18之后,将电源开关128接通,使压缩机单元12工作。由压缩机单元12产生的压缩空气通过空气供给通路48供给到液剂容器18内。一旦压缩空气供给到液剂容器18内,该压缩空气就在液剂容器18内向上方浮起,在液剂容器18内的补胎剂32之上形成空间(空气层)(参照图7)。被来自该空气层的空气压加压了的补胎剂32通过开设于铝密封件30上的孔31挤出到流入部47内。然后,流入部47内的补胎剂32经由接头软管78注入(供给)到充气轮胎100内。
另外,一旦压缩空气供给到液剂容器18内,则虽然脱离方向U上的力、即使液剂容器18向上方移动的力作用于液剂容器18,但由于突起28勾挂于狭缝勾挂部40C的凹部40D,因此能够防止液剂容器18自容器装载部35脱离(脱离)。
另外,在液剂容器18内的补胎剂32全部排出之后,流入部47内的补胎剂32被加压而经由接头软管78供给到充气轮胎100内。一旦来自流入部47和接头软管78的全部补胎剂32流出,压缩空气就经由液剂容器18、流入部47和接头软管78注入到轮胎100内。
接着,作业人员如果利用压力计79确认到轮胎100的内压达到指定压力,则使压缩机单元12停止工作,自轮胎气门嘴102取出气门连接器80。
作业人员在轮胎100膨胀结束之后的一定时间内,使用注入了补胎剂32的轮胎100在一定距离内进行预备行驶。由此,补胎剂32在轮胎100内部均匀扩散,补胎剂32填充到穿孔中而闭塞穿孔。在结束预备行驶之后,作业人员再次测量轮胎100的内压,根据需要再次将接头软管78的气门连接器80连接到轮胎气门嘴102,使压缩机单元12再次工作,将轮胎100加压至规定的内压。由此,结束轮胎100的漏气修理,能够使用该轮胎100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以一定速度以下(例如80Km/h以下)行驶。
根据密封装置10,由于在铝密封件30被刃部37A戳破之前突起28勾挂到下侧的爪部42,因此即便在铝密封件30被戳破且突起28进入狭缝勾挂部40C之前,作业人员中断压入液剂容器18,也能够利用供给过来的压缩空气的压力防止液剂容器18自容器装载部35脱离。由此,能够防止液剂容器18自容器装载部35脱离而补胎剂32流出到外部。另外,由于一旦突起28自上方向下方通过(越过)下侧的爪部42,颈部26的下端部就压接到橡胶密封垫38,因此能够防止补胎剂32自液剂容器18与容器装载部35之间流出到外部。
另外,通过将液剂容器18压入至突起28勾挂于狭缝勾挂部40C为止、即压入至液剂容器18无法再压入为止,被导向到导向狭缝40中的突起28进入狭缝勾挂部40C。由此,能够可靠地戳破铝密封件30,并且由于突起28嵌入(勾挂)到狭缝勾挂部40C的凹部40D中,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液剂容器18自容器装载部35脱离。而且,由于当处于突起28嵌入在凹部40D中的状态时,刃部37A、即圆筒部37的上端侧进入液剂容器18内,因此能够将经由空气供给通路48供给来的压缩空气高效地供给到液剂容器18内。由此,能够缩短向轮胎100中供给补胎剂32的时间。
另外,在第1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圆柱状的突起28,但本发明没必要限定于该构造,如图10所示,也可以是截面梯形的突起129。另外,当从侧面观察使颈部26处于下方的液剂容器18时,突起129以使其成为上表面比下表面长的梯形的方式设置于颈部26。另外,在突起129自上方向下方通过爪部42时,突起129的倾斜面按压爪部42的倾斜面而使爪部42弹性变形。当突起28通过爪部42之后自下方向上方通过时,突起129的上表面勾挂到爪部42的下表面(平面部)。在此,若替代圆柱状的突起28而采用截面梯形的突起129,则能够促进其与爪部42勾挂。
而且,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周壁部34A上设有作为导向通路的一个例子的导向狭缝40,但本发明没必要限定于该构造,也可以在周壁部34A的内周面设置与导向狭缝40相同形状的槽(导向通路的一个例子)。通过替代导向狭缝40而采用槽,使得作业人员无法从外部解除液剂容器18与容器装载部35之间的勾挂。即,能够有效地防止液剂容器18自容器装载部35脱离。
第2实施方式
接着,说明密封打气装置的第2实施方式。另外,对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附图标号,省略其说明。如图11所示,在第2实施方式的密封装置130中,替代第1实施方式的突起28、爪部42和狭缝勾挂部40C,而设有后述的第1突起150、第2突起152和勾挂部132。
如图11所示,在液剂容器18的颈部26上,在轴线方向(上下方向)上的两处形成有形成为截面三角形的环状的突起。将流出口29侧的突起作为第1突起150,将比突起150靠向上方(即远离流出口29的一侧)的突起作为第2突起152。第1突起150的上表面为向液剂容器18的径向外侧延伸的平面部150A,其下表面为相对于平面部150A倾斜的倾斜面150B。另外,第2突起152也与第1突起150同样,其上表面为向液剂容器18的径向外侧延伸的平面部152A,其下表面为相对于平面部152A倾斜的倾斜面152B。
在单元主体部34的周壁部34A的内周面形成有形成为截面三角形的环状突起、即勾挂部132(爪部的一个例子)。勾挂部132的下表面为向单元主体部34的径向外侧延伸的平面部132A,其上表面为相对于平面部132A倾斜的倾斜面132B。另外,在单元主体部34的周壁部34A上形成有多个沿轴线方向延伸的裂缝槽(省略图示),由周壁部34A的裂缝槽划分出的部分能够分别向直径扩大的方向弹性变形。
如图1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一旦将颈部26压入容器装载部35,颈部26的第1突起150就越过勾挂部132的倾斜面132B。被越过了的勾挂部132的平面部132A勾挂到颈部26的第1突起150的平面部150A,从而阻止颈部26向上方(脱离方向U)移动。另外,在颈部26的第1突起150越过勾挂部132的倾斜面132B时,单元主体部34的周壁部34A因被裂缝槽划区而向直径扩大的方向弹性变形,在越过之后回复到原状。另外,一旦第1突起150越过勾挂部132,颈部26的下端部就压接到橡胶密封垫38。
另外,如图12所示,一旦向容器装载部35进一步压入颈部26,颈部26的第2突起152就越过勾挂部132的倾斜面132B。被越过了的勾挂部132的平面部132A勾挂到颈部26的第2突起152的平面部152A,从而阻止颈部26向上方(脱离方向)移动。另外,与第1突起150越过倾斜面132B时同样,在第2突起152越过倾斜面132B时,单元主体部34的周壁部34A向直径扩大的方向弹性变形,在越过之后恢复到原状。另外,在第2突起152越过勾挂部132时,刃部37A戳破铝密封件30。
另外,第2实施方式的密封装置130具有与第1实施方式的密封装置10相同的作用效果。而且,密封装置130在将液剂容器18压入容器装载部35时,并不需要像第1实施方式那样相对于容器装载部35进行圆周方向上对位,因此将液剂容器18组装于密封装置130的作业变得简单。
在第1及第2实施方式中,作业人员能够将手伸入外壳11内来解除装载于容器装载部35上的液剂容器18的勾挂,因此也可以如图13所示那样在注入单元20的单元主体部34中设置鼓出部160,在该鼓出部160上安装向上方延伸并由透明或半透明的树脂材料构成的罩162,从而在整周上覆盖容器装载部35与液剂容器18的勾挂部分。由此,即使作业人员将手伸入外壳11内,也无法解除容器装载部35与液剂容器18之间的勾挂,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液剂容器18自容器装载部35脱离。另外,优选的是,罩162的透明度(透光度)为能够透过罩162视觉识别液剂容器18和容器装载部35的程度。通过做成这样的透明度,能够视觉识别液剂容器18装载在容器装载部35上的状况。另外,图13所示的密封装置是在第2实施方式的密封装置130中设置鼓出部160和罩162而成的。
在第1实施方式中,在液剂容器18上设有突起28,在容器装载部35上设有导向狭缝40,但本发明没必要限定于该构造,也可以在液剂容器18的颈部26上设置与导向狭缝40相同形状的槽,在容器装载部35的周壁部34A的内周面设置突起,使突起进入该槽中。
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液剂容器18的颈部26上设有环状的第1突起150,但本发明没必要限定于该构造,也可以在颈部26的圆周方向上间断地配置第1突起150。同样,在液剂容器18的颈部26上设有第2突起152,但本发明没必要限定于该构造,也可以在颈部26的圆周方向上间断地配置第2突起152。
另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容器装载部35上设有截面三角形的勾挂部132,但本发明没必要限定于该构造,也可以在容器装载部35上设置截面三角形的凹部,第1突起150和第2突起152勾挂于该凹部。
而且,在第2实施方式中,在液剂容器18的颈部26上设有环状的第1突起150和第2突起152,但本发明没必要限定于该构造,也可以替代第1突起150和第2突起152,而在颈部26上分别设置环状的槽(在颈部26的圆周方向上延伸的槽),将其勾挂于设置在容器装载部35上的勾挂部132。
以上,列举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一个例子,能够在不脱离其宗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并实施。另外,本发明的权利范围理所当然地不限定于这些实施方式。
附图标号说明
10、密封打气装置;12、压缩机单元(压缩空气供给部件);18、液剂容器;28、突起(第1勾挂部);29、流出口;30、铝密封件(封闭构件);32、补胎剂(液剂);35、容器装载部;37A、刃部(戳破部);38、橡胶密封垫(密封构件);40、导向狭缝;40C、狭缝勾挂部(第2被勾挂部);42、爪部(第1被勾挂部);47、流入部;100、充气轮胎;130、密封装置;132、勾挂部(第1被勾挂部);150、第1突起(第1勾挂部);152、第2突起(第2勾挂部);162、罩;P、挤出方向;U、脱离方向。

Claims (9)

1.一种容器防脱构造,包括:
第1勾挂部,其设置在容器的外周面上,所述容器的流出口被封闭构件闭塞,上述流出口用于供所容纳的液剂流出;
第1被勾挂部,一旦将上述容器压入容器装载部则第1勾挂部就勾挂到该第1被勾挂部,使上述容器不会自上述容器装载部脱离;以及
开启部件,在上述第1勾挂部勾挂于上述第1被勾挂部之后,一旦将上述容器压入上述容器装载部则该开启部件就开启上述流出口上的上述封闭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防脱构造,其中,
上述开启部件包括:戳破部,其用于戳破上述封闭构件;以及流入部,其供自上述流出口流出的上述液剂流入;
上述容器防脱构造包括第2被勾挂部,一旦将上述容器压入上述容器装载部并且上述戳破部戳破上述封闭构件则上述第1勾挂部就勾挂到上述第2被勾挂部,使得上述戳破部不会自上述液剂容器内脱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防脱构造,其中,
在上述容器装载部上设置有在上述容器的压入方向上延伸的槽,
上述第1勾挂部是设置在上述容器的外周面上并且一旦将上述容器压入上述容器装载部则进入上述槽中的突起,
上述第1被勾挂部是通过弹性变形来容许上述突起向上述压入方向移动并通过勾挂来阻止上述突起向上述容器的脱离方向移动的、设置于上述槽的爪部,
上述第2被勾挂部是设置在上述槽的比上述爪部靠向上述压入方向一侧的位置并且一旦上述突起进入则阻止上述突起向上述脱离方向移动的槽勾挂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防脱构造,其中,
上述开启部件包括:戳破部,其用于戳破上述封闭构件;以及流入部,其供自上述流出口流出的上述液剂流入;
上述容器防脱构造包括第2勾挂部,该第2勾挂部设置在上述容器的外周面上,一旦将上述容器压入上述容器装载部并且上述戳破部戳破上述封闭构件则上述第1被勾挂部就勾挂到上述第2勾挂部,使得上述戳破部不会自上述液剂容器内脱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容器防脱构造,其中,
上述第1勾挂部是设置在上述容器的外周面上的第1突起,
上述第2勾挂部是设置在上述容器的比上述第1突起靠向远离上述流出口的一侧的位置的第2突起,
上述第1被勾挂部是设置在上述容器装载部并通过弹性变形来容许上述第1突起和上述第2突起向上述压入方向移动并通过勾挂来阻止上述第1突起和上述第2突起向上述容器的脱离方向移动的爪部。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防脱构造,其中,
上述容器防脱构造包括密封构件,该密封构件设置在上述容器装载部上,当上述戳破部戳破上述封闭构件时,上述密封构件紧密接合在上述流出口的缘部整周上而密封上述容器与上述容器装载部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防脱构造,其中,
上述容器防脱构造包括罩,该罩用于覆盖上述容器装载部和被压入在上述容器装载部的上述容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容器防脱构造,其中,
上述罩由透明材料或半透明材料构成。
9.一种密封打气装置,包括权利要求2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容器防脱构造,
上述液剂是用于修补充气轮胎的补胎剂,
上述密封打气装置包括:
压缩空气供给部件,其用于生成压缩空气,并将上述压缩空气供给到上述流入部;以及
气液供给管道,其用于向上述充气轮胎供给流入上述流入部的上述密封剂和上述压缩空气。
CN200980123256.9A 2008-06-19 2009-06-05 容器防脱构造及密封打气装置 Active CN10206620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160640 2008-06-19
JP2008160640A JP5215748B2 (ja) 2008-06-19 2008-06-19 容器外れ防止構造、及びシーリング・ポンプアップ装置
PCT/JP2009/060333 WO2009154087A1 (ja) 2008-06-19 2009-06-05 容器外れ防止構造、及びシーリング・ポンプアップ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66206A true CN102066206A (zh) 2011-05-18
CN102066206B CN102066206B (zh) 2013-01-16

Family

ID=414340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23256.9A Active CN102066206B (zh) 2008-06-19 2009-06-05 容器防脱构造及密封打气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2305570B1 (zh)
JP (1) JP5215748B2 (zh)
CN (1) CN102066206B (zh)
WO (1) WO2009154087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9645A (zh) * 2011-09-20 2013-04-03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漏气修理套件
CN105102207A (zh) * 2013-01-25 2015-11-25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用于分配轮胎密封剂的设备
CN109843745A (zh) * 2017-01-17 2019-06-04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漏气轮胎修补液容纳容器
CN111201126A (zh) * 2017-09-28 2020-05-26 大陆轮胎德国有限公司 用于对可充气物体进行密封和泵气的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62594B2 (ja) * 2008-11-12 2013-08-14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パンク修理液の収容容器
JP5568100B2 (ja) 2012-01-06 2014-08-0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一体型のパンク修理キット
JP5568101B2 (ja) * 2012-02-03 2014-08-06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一体型のパンク修理キット
USD751120S1 (en) 2013-03-15 2016-03-08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Tire inflation kit
USD751121S1 (en) 2013-03-15 2016-03-08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Tire inflation kit
JP5321762B1 (ja) * 2013-05-21 2013-10-23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パンク修理装置
CN105658417A (zh) * 2013-11-06 2016-06-08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漏气修理用的瓶单元
WO2015112267A1 (en) * 2014-01-24 2015-07-30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Apparatus for discharging tire sealant
JP6620000B2 (ja) * 2015-12-08 2019-12-1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パンク修理キット
JP6586913B2 (ja) 2016-03-28 2019-10-09 横浜ゴム株式会社 パンク修理キット
JP6915388B2 (ja) * 2017-06-02 2021-08-04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パンク修理キット
TWI778360B (zh) * 2020-05-13 2022-09-21 周文三 汽車輪胎修補裝置之點菸器插頭
JP2023154297A (ja) * 2022-04-06 2023-10-19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混合装置、ボトルユニット及びパンク修理キッ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44311U (zh) * 1976-09-21 1978-04-15
JPH08258894A (ja) * 1995-03-27 1996-10-08 Saakurando:Kk 逆さボトル形飲料供給装置
JP3289025B2 (ja) * 1995-12-28 2002-06-0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給油タンクの蓋
DE19846451C5 (de) * 1998-10-08 2018-08-23 Sumitomo Rubber Industries Ltd. Vorrichtung zum Abdichten aufblasbarer Gegenstände, insbesondere Reifen
DE20212101U1 (de) * 2002-08-06 2003-01-16 Continental Ag Vorrichtung zum Abdichten aufblasbarer Gegenstände
US6789581B2 (en) * 2002-10-31 2004-09-14 Interdynamics, Inc. Apparatus for sealing, inflating, and repairing tires
DE10336959B4 (de) * 2003-08-07 2012-10-04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Vorrichtung zur Befüllung eines Luftreifens mit einem Dichtmittel
DE10341159A1 (de) * 2003-09-06 2005-04-14 Continental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zum Abdichten aufblasbarer Gegenstände, insbesondere Reifen
JP4133945B2 (ja) * 2004-06-28 2008-08-13 住友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タイヤのパンクシーリング剤送給、抜取り装置
DE102005019766B4 (de) * 2005-04-28 2019-07-11 Continental Reifen Deutschland Gmbh Vorrichtung zum Abdichten und Aufpumpen aufblasbarer Gegenstände
DE102005019770A1 (de) * 2005-04-28 2006-11-02 Continental Aktiengesellschaft Vorrichtung zum Abdichten und Aufpumpen aufblasbarer Gegenstände
JP4777832B2 (ja) * 2006-06-20 2011-09-21 株式会社ブリヂストン シーリング・ポンプアップ装置
US7798183B2 (en) * 2006-10-26 2010-09-21 Illinois Tool Works Inc. Integrated compressor-tire sealant injection device with large mouth sealant container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09645A (zh) * 2011-09-20 2013-04-03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漏气修理套件
CN103009645B (zh) * 2011-09-20 2016-04-20 住友橡胶工业株式会社 漏气修理套件
CN105102207A (zh) * 2013-01-25 2015-11-25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用于分配轮胎密封剂的设备
CN105102207B (zh) * 2013-01-25 2018-10-26 伊利诺斯工具制品有限公司 用于分配轮胎密封剂的设备
CN109843745A (zh) * 2017-01-17 2019-06-04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漏气轮胎修补液容纳容器
CN109843745B (zh) * 2017-01-17 2020-09-04 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漏气轮胎修补液容纳容器
CN111201126A (zh) * 2017-09-28 2020-05-26 大陆轮胎德国有限公司 用于对可充气物体进行密封和泵气的方法
CN111201126B (zh) * 2017-09-28 2022-04-29 大陆轮胎德国有限公司 用于对可充气物体进行密封和泵气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215748B2 (ja) 2013-06-19
JP2010001047A (ja) 2010-01-07
WO2009154087A1 (ja) 2009-12-23
EP2305570A1 (en) 2011-04-06
CN102066206B (zh) 2013-01-16
EP2305570A4 (en) 2013-12-11
EP2305570B1 (en) 2016-08-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66206B (zh) 容器防脱构造及密封打气装置
US8596310B2 (en) Sealing and pump-up device
CN101678619B (zh) 密封打气装置
CN102555244B (zh) 密封装置
CN101472734B (zh) 密封打气装置
US7178564B2 (en) Supplying/removing apparatus of puncture sealant of tire
CN101472735B (zh) 密封打气装置
CN107405844A (zh) 可携带的维修套件
CN101557922A (zh) 密封充气装置
CN101730619B (zh) 轮胎密封装置
CN100537200C (zh) 密封剂注入装置、密封剂注入方法和密封打气装置
CN205836045U (zh) 一种用于汽车轮胎的充气补胎装置
CN108349341A (zh) 瓶盖及其使用方法
CN103085294B (zh) 车载用空气压缩机装置
KR20130006164U (ko) 가스 및 사이징 통합 공급 장치
JP2010167742A (ja) シーリング・ポンプアップ装置
JP5384257B2 (ja) シーリング・ポンプアップ装置
JP2011189559A (ja) シーリング・ポンプアップ装置
CN107512013A (zh) 一种用于汽车轮胎的充气补胎装置及充气补胎方法
CN111201126B (zh) 用于对可充气物体进行密封和泵气的方法
CN214567470U (zh) 一种补胎液瓶的瓶盖
JP2009269276A (ja) シーリング剤の注入方法
JP5261272B2 (ja) シーリング・ポンプアップ装置
JP5261276B2 (ja) 液剤ユニット及びシーリングポンプアッ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30

Address after: Osaka, Japan

Patentee after: Kakuichi Chem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BRIDGESTONE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