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56831A - 电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56831A
CN102056831A CN2008801296439A CN200880129643A CN102056831A CN 102056831 A CN102056831 A CN 102056831A CN 2008801296439 A CN2008801296439 A CN 2008801296439A CN 200880129643 A CN200880129643 A CN 200880129643A CN 102056831 A CN102056831 A CN 1020568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ave
rope
friction
car
rope shea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2964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光井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20568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568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5/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mining-hoist winding devices
    • B66B15/02Rope or cable carriers
    • B66B15/04Friction sheaves; "Koepe" pulle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4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 B66B11/043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actuated by rotating motor; Details, e.g. ventilation
    • B66B11/0476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actuated by rotating motor; Details, e.g. ventilation with friction gear, e.g. belt linking motor to sheav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装置。曳引机具有曳引机主体和通过曳引机主体而旋转的驱动绳轮。反绳轮与驱动绳轮隔开间隔地配置。在驱动绳轮和反绳轮之间绕挂有通过驱动绳轮的旋转来进行循环移动的环状的摩擦带。并且,悬吊轿厢的主绳索隔着摩擦带连续地绕挂于驱动绳轮和反绳轮。主绳索通过摩擦带的循环移动而移动,轿厢通过主绳索的移动而升降。

Description

电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悬吊轿厢的主绳索绕挂于曳引机的驱动绳轮、并通过驱动绳轮的旋转使轿厢升降的曳引式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在悬吊轿厢和对重的主绳索绕挂于曳引机的驱动绳轮的曳引式电梯装置中,当设主绳索与驱动绳轮之间的摩擦系数为μ、设由在驱动绳轮的外周部形成的绳索槽的形状来确定的系数为K2、设主绳索相对于驱动绳轮的卷绕角为θ时,曳引能力Γ由以下的算式(1)表示。
Γ=e(μ·K2·θ)…(1)
其中,e为自然对数的底。
此外,在这种曳引式电梯装置中,主绳索的轿厢侧的张力T1、主绳索的对重侧的张力T2以及曳引能力Γ以满足以下的算式(2)的关系的方式设计,以免在驱动绳轮与主绳索之间产生打滑。
T2/T1≤Γ…(2)
其中,在算式(2)中示出了T2>T1时的各个张力T1、T2以及曳引能力Γ之间的关系。
在增大曳引能力Γ的情况下,根据算式(1),只要增大摩擦系数μ、系数K2以及卷绕角θ中的至少一个的值即可。
在现有的电梯装置中,通过将主绳索在驱动绳轮与离开驱动绳轮地配置的反绳轮之间卷绕多次以增大主绳索相对于驱动绳轮的卷绕角,从而实现了曳引能力的提高(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45556号公报
但是,当将主绳索在驱动绳轮与反绳轮之间卷绕多次时,分别施加于驱动绳轮和反绳轮的载荷增加,因此例如曳引机等设备大型化。
此外,也可以考虑通过使曳引机的位置朝上方移动以扩大驱动绳轮和反绳轮的各个位置在高度方向的距离、来增大主绳索相对于驱动绳轮的卷绕角,但是井道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变大。
另外,也可以考虑对形成于驱动绳轮的绳索槽的形状进行研究以增大系数K2的值,但是,由于驱动绳轮与主绳索之间的接触面压力变大,因此驱动绳轮和主绳索的寿命各自变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一种能够在确保预定的曳引能力的情况下实现小型化、并且能够实现长寿命化的电梯装置。
本发明所述的电梯装置具备:轿厢,该轿厢能够在井道内升降;曳引机,该曳引机具有曳引机主体和通过曳引机主体而旋转的驱动绳轮,该曳引机产生使轿厢升降的驱动力;反绳轮,该反绳轮与驱动绳轮隔开间隔地配置;环状的摩擦带,该摩擦带绕挂在驱动绳轮与反绳轮之间,并通过驱动绳轮的旋转而进行循环移动;以及主绳索,该主绳索隔着摩擦带连续地绕挂于驱动绳轮和反绳轮,并悬吊轿厢。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述的电梯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2是表示图1中的驱动绳轮和摩擦带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述的电梯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述的电梯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5是表示图4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所述的电梯装置的纵剖视图。图中,在井道1内设置有一对轿厢导轨2和一对对重导轨3。轿厢4以能够升降的方式配置在各个轿厢导轨2之间,对重5以能够升降的方式配置在各个对重导轨3之间。
轿厢4具有正面、背面、一对侧面、底面以及顶面。在轿厢4的正面设有轿厢出入口4a。轿厢4的背面在轿厢4的进深方向与轿厢4的正面对置。轿厢4的各个侧面配置在各个轿厢导轨2之间,且轿厢4的各个侧面在轿厢出入口4a的正面宽度方向相互对置。
对重5在轿厢4的背面侧升降。因此,在对井道1进行垂直投影时的投影面内,轿厢4和对重5在轿厢4的进深方向相互并排配置。另外,包含各个轿厢导轨2的平面与包含各个对重导轨3的平面平行。
在井道1的上部设有机房6。在机房6的地面固定有机械座7。曳引机8和反绳轮9支承于机械座7。
曳引机8产生使轿厢4和对重5升降的驱动力。并且,曳引机8具有曳引机主体10和驱动绳轮11,曳引机主体10包含电动机,驱动绳轮11设置于曳引机主体10,并通过曳引机主体10而旋转。驱动绳轮11以水平配置的绳轮轴为中心旋转。
反绳轮9与驱动绳轮11隔开间隔地配置。并且,反绳轮9以能够自如旋转的方式设置于与驱动绳轮11的绳轮轴平行配置的绳轮轴。而且,反绳轮9配置在比驱动绳轮11的位置要低的位置。驱动绳轮11和反绳轮9例如由钢材或铸铁等构成。
在驱动绳轮11和反绳轮9之间绕挂有环状的摩擦带12。通过对驱动绳轮11与反绳轮9之间的间隔进行调节来对摩擦带12赋予预定的张力。摩擦带12与驱动绳轮11的旋转对应地进行循环移动。反绳轮9与摩擦带12的循环动对应地旋转。
多根主绳索13隔着摩擦带12连续地绕挂于驱动绳轮11和反绳轮9。轿厢4和对重5由主绳索13悬吊在井道1内。在该示例中,主绳索13是金属制的绳索。并且,在该示例中,主绳索13的一端部与轿厢4连接,主绳索13的另一端部与对重5连接。
主绳索13伴随着摩擦带12的循环移动而移动。轿厢4和对重5通过主绳索13的移动而在井道1内升降。当轿厢4和对重5升降时,轿厢4被各个轿厢导轨2引导,对重5被各个对重导轨3引导。
图2是表示图1中的驱动绳轮11和摩擦带12的剖视图。图中,在驱动绳轮11的外周部设有多条沿着驱动绳轮11的旋转方向的配合槽14。在该示例中,配合槽14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具有底边的V状。
摩擦带12由具有耐磨性的高摩擦材料构成。作为高摩擦材料,例如可以举出聚氨酯橡胶或树脂等。因此,摩擦带12的材料是比驱动绳轮11、反绳轮9以及主绳索13各自的材料都要柔软的材料。在摩擦带12的内周面设有与各条配合槽14配合的多个配合凸部15。在摩擦带12的外周面设有供各条主绳索13插入的多条绳索槽16。各个配合凸部15和各条绳索槽16沿着摩擦带12的长度方向配置。另外,在该示例中,摩擦带12的宽度尺寸与驱动绳轮11的厚度尺寸相同。
在摩擦带12内埋设有沿着摩擦带12的长度方向的多条芯体17。各条芯体17分别构成为环状。并且,各条芯体17在摩擦带12的宽度方向并排配置。而且,各条芯体17由强度比摩擦带12的高摩擦材料的强度要高的材料(高强度材料)构成。在该示例中,使用钢丝作为芯体17。由此,能够防止摩擦带12的断裂。
在驱动绳轮11与摩擦带12之间、反绳轮9与摩擦带12之间、以及各条主绳索13与摩擦带12之间,产生预定的摩擦力。由此,摩擦带12进行与驱动绳轮11的旋转对应的循环移动,各条主绳索13进行与摩擦带12的循环移动对应的移动。
并且,驱动绳轮11与摩擦带12之间的最大摩擦力以及反绳轮9与摩擦带12之间的最大摩擦力比各条主绳索13与摩擦带12之间的最大摩擦力要大。此处,所谓最大摩擦力是指相互接触的部件之间即将产生打滑前的摩擦力。因此,即便是在各条主绳索13相对于摩擦带12打滑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摩擦带12相对于驱动绳轮11和反绳轮9打滑。
在这种电梯装置中,环状的摩擦带12绕挂在驱动绳轮11和反绳轮9之间,悬吊轿厢4的各条主绳索13隔着摩擦带12连续地绕挂于驱动绳轮11和反绳轮9,因此,通过摩擦带12的循环移动,能够使驱动绳轮11的旋转力也作用于反绳轮9的位置。因此,能够分别在驱动绳轮11和反绳轮9处将驱动绳轮11的旋转力传递至各条主绳索13。由此,能够以将主绳索13相对于驱动绳轮11的卷绕角与主绳索13相对于反绳轮9的卷绕角相加而得的角度作为对曳引能力有帮助的卷绕角,能够实现曳引能力的提高。
并且,由于在驱动绳轮11与主绳索13之间以及在反绳轮9与主绳索13之间夹有摩擦带12,因此能够避免在驱动绳轮11与主绳索13之间产生的金属间的接触以及在反绳轮9与主绳索13之间产生的金属间的接触,能够实现驱动绳轮11、反绳轮9以及主绳索13各自的长寿命化。而且,由于能够实现主绳索13的长寿命化,因此能够缩小主绳索13的直径,能够在保持驱动绳轮11的直径与主绳索13的直径之比(D/d比)的状态下缩小驱动绳轮11的直径和反绳轮9的直径。由此,能够实现曳引机8和反绳轮9的小型化,能够实现电梯装置整体的小型化。
并且,由于在摩擦带12设有供主绳索13插入的绳索槽16,因此能够使主绳索13不易从摩擦带12脱离。
并且,由于驱动绳轮11与摩擦带12之间的最大摩擦力和反绳轮9与摩擦带12之间的最大摩擦力比主绳索13与摩擦带12之间的最大摩擦力大,因此能够使摩擦带12不易相对于驱动绳轮11和反绳轮9打滑,能够实现摩擦带12的长寿命化。即,当在驱动绳轮11与摩擦带12之间以及在反绳轮9与摩擦带12之间产生打滑时,摩擦带12磨损。磨损后的摩擦带12变得更容易相对于驱动绳轮11打滑。因此,随着摩擦带12的磨损的加剧,最终摩擦带12相对于驱动绳轮11完全打滑,驱动绳轮11的驱动力无法传递至主绳索13。因此,通过使摩擦带12不易相对于驱动绳轮11和反绳轮9打滑,能够抑制摩擦带12的磨损的加剧,能够实现摩擦带12的长寿命化。
实施方式2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所述的电梯装置的纵剖视图。该示例所述的电梯装置是未设置机房的一类电梯装置(无机房电梯装置)。因此,曳引机8和反绳轮9设置在井道1内。
曳引机8是轴线方向的尺寸比径向的尺寸要小的薄型曳引机。并且,曳引机8具有驱动绳轮11和薄型的曳引机主体10,曳引机主体10包含电动机,驱动绳轮11设置于曳引机主体10,并通过曳引机主体10而旋转。
驱动绳轮11和反绳轮9在水平方向相互隔开间隔地配置。即,驱动绳轮11和反绳轮9配置在相同高度的位置。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
在这种电梯装置中,由于驱动绳轮11和反绳轮9配置在相同高度的位置,因此能够缩小用于设置曳引机8和反绳轮9的空间在高度方向的尺寸。由此,能够实现井道1在高度方向的缩小化。并且,即便将驱动绳轮11和反绳轮9配置在相同高度的位置,对曳引能力有帮助的卷绕角也与实施方式1相同,因此也能够实现曳引能力的提高。
实施方式3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所述的电梯装置的纵剖视图。并且,图5是表示图4的电梯装置的俯视图。图中,对重5在轿厢4的一个侧面侧升降。因此,在对井道1进行垂直投影时的投影面内,轿厢4和对重5在轿厢4的宽度方向(轿厢出入口4a的正面宽度方向)相互并排配置。另外,包含各个对重导轨3的平面与包含各个轿厢导轨2的平面垂直。
在一个轿厢导轨2和一个对重导轨3的各自的上部之间固定有固定部件21。在另一个轿厢导轨2的上部固定有固定部件22。在各个对重导轨3的各自的上端部之间固定有固定部件23。如图4所示,固定部件23配置在比固定部件21的位置要高的位置。
曳引机8支承于固定部件21。在固定部件22设有第一绳头组合部24。反绳轮9支承于固定部件23,并且在该固定部件23设有第二绳头组合部25。如图5所示,在对井道1进行垂直投影时的投影面内,曳引机8和反绳轮9配置在从轿厢4的区域脱离的位置。反绳轮9配置在比驱动绳轮11的位置要高的位置。
在轿厢4的下部设有一对轿厢悬吊轮26,在对重5的上部设有对重悬吊轮27。
轿厢4和对重5由多条主绳索13悬吊。各条主绳索13的一端部与第一绳头组合部24连接,各条主绳索13的另一端部与第二绳头组合部25连接。各条主绳索13从第一绳头组合部24开始依次绕挂于各个轿厢悬吊轮26、驱动绳轮11、反绳轮9以及对重悬吊轮27,并到达第二绳头组合部25。各条主绳索13隔着摩擦带12绕挂于驱动绳轮11和反绳轮9。通过驱动绳轮11的旋转使轿厢4和对重5在井道1内升降。其他的结构与实施方式2相同。
在这种电梯装置中,由于反绳轮9配置在比驱动绳轮11的位置要高的位置,因此,通过使对重3在反绳轮9的下方升降,能够在维持井道1的尺寸的状态下将对重3升降的范围的上限位置设定得更靠上方。因此,在布局设计上,即便是在对重3的高度方向的尺寸变大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井道1扩大。
即,由于曳引机8比反绳轮9大,因此,当曳引机8配置于对重3的上方时,与反绳轮9配置在对重3的上方的情况相比,对重3升降的范围的上限位置变低。此外,即便反绳轮9配置在对重3的上方,在驱动绳轮11配置于比反绳轮9的位置要高的位置的情况下,井道1在高度方向的尺寸仍会变大。因此,通过将反绳轮9配置在比驱动绳轮11的位置要高的位置,并使对重3在反绳轮9的下方升降,能够在维持井道1的尺寸的状态下将对重3升降的范围的上限位置设定得更靠上方。
此外,即便将反绳轮9配置在比驱动绳轮11的位置要高的位置,对曳引能力有帮助的卷绕角也与实施方式2相同,因此也能够实现曳引能力的提高。

Claims (5)

1.一种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装置包括:
轿厢,该轿厢能够在井道内升降;
曳引机,该曳引机具有曳引机主体和通过所述曳引机主体而旋转的驱动绳轮,该曳引机产生使所述轿厢升降的驱动力;
反绳轮,该反绳轮与所述驱动绳轮隔开间隔地配置;
环状的摩擦带,该摩擦带绕挂在所述驱动绳轮与所述反绳轮之间,并通过所述驱动绳轮的旋转而进行循环移动;以及
主绳索,该主绳索隔着所述摩擦带连续地绕挂于所述驱动绳轮和所述反绳轮,并悬吊所述轿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摩擦带设有供所述主绳索插入的绳索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绳轮与所述摩擦带之间的最大摩擦力以及所述反绳轮与所述摩擦带之间的最大摩擦力比所述主绳索与所述摩擦带之间的最大摩擦力要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绳轮和所述反绳轮配置在相同高度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反绳轮配置在比所述驱动绳轮的位置要高的位置。
CN2008801296439A 2008-06-06 2008-06-06 电梯装置 Pending CN10205683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8/060485 WO2009147749A1 (ja) 2008-06-06 2008-06-06 エレベー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56831A true CN102056831A (zh) 2011-05-11

Family

ID=413978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296439A Pending CN102056831A (zh) 2008-06-06 2008-06-06 电梯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EP (1) EP2281768A4 (zh)
JP (1) JPWO2009147749A1 (zh)
KR (1) KR101238084B1 (zh)
CN (1) CN102056831A (zh)
WO (1) WO2009147749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68390A (zh) * 2016-04-12 2016-06-15 波士顿电梯(湖州)有限公司 大包角的电梯曳引系统
CN114761344A (zh) * 2019-12-18 2022-07-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225613A1 (ja) * 2018-05-21 2019-11-28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用綱車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1768A (zh) * 1998-12-22 2002-01-16 奥蒂斯电梯公司 电梯的拉力构件
JP2004026424A (ja) * 2002-06-26 2004-01-29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設備
CN2615110Y (zh) * 2003-04-22 2004-05-12 酒井建国 无机房电梯
JP2004323213A (ja) * 2003-04-28 2004-11-18 Fujitec Co Ltd ロープ駆動機構
CN1684897A (zh) * 2003-03-10 2005-10-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JP2008081256A (ja) * 2006-09-27 2008-04-10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駆動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754678A (en) * 1953-09-14 1956-08-08 Dynamit Nobel Ag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pulleys
JP2002145556A (ja) 2000-11-13 2002-05-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装置
JP3921603B2 (ja) * 2002-01-18 2007-05-30 ニッ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駆動用ベルト
JP4114431B2 (ja) * 2002-08-08 2008-07-09 フジテック株式会社 駆動装置
JP4270018B2 (ja) * 2004-04-19 2009-05-2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31768A (zh) * 1998-12-22 2002-01-16 奥蒂斯电梯公司 电梯的拉力构件
JP2004026424A (ja) * 2002-06-26 2004-01-29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設備
CN1684897A (zh) * 2003-03-10 2005-10-19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CN2615110Y (zh) * 2003-04-22 2004-05-12 酒井建国 无机房电梯
JP2004323213A (ja) * 2003-04-28 2004-11-18 Fujitec Co Ltd ロープ駆動機構
JP2008081256A (ja) * 2006-09-27 2008-04-10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の駆動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68390A (zh) * 2016-04-12 2016-06-15 波士顿电梯(湖州)有限公司 大包角的电梯曳引系统
CN114761344A (zh) * 2019-12-18 2022-07-15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CN114761344B (zh) * 2019-12-18 2024-02-13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100117122A (ko) 2010-11-02
EP2281768A1 (en) 2011-02-09
JPWO2009147749A1 (ja) 2011-10-20
KR101238084B1 (ko) 2013-02-27
WO2009147749A1 (ja) 2009-12-10
EP2281768A4 (en) 2014-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921360B1 (ko) 견인 요소로서 평벨트를 포함하는 승강기
JP2005509580A (ja)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JP6296474B2 (ja) エレベータ
CN102056831A (zh) 电梯装置
CN105366507A (zh) 无机房电梯的改装方法和无机房电梯
KR101016822B1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
EP1902994A1 (en) Elevator apparatus
CN101356110B (zh) 电梯装置
CN110589657A (zh) 曳引机下置式建筑施工用井道升降机
WO2018198232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0542931C (zh) 电梯装置
CN212712295U (zh) 曳引系统下置的建筑施工用复绕式井道升降机
EP1602613A1 (en) Counterbalancing self-running elevator
JP4757803B2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CN100534887C (zh) 电梯装置
CN215946439U (zh) 一种同轴双擎动力平稳运行曳引式电梯
KR101217794B1 (ko) 편심 방지 엘리베이터
EP1780161A1 (en) Elevator device
CN217187849U (zh) 一种提升机构及游乐设施
CN216471835U (zh)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下置复绕式井道曳引升降机
CN111465569A (zh) 无机房电梯
CN111448157A (zh) 无机房电梯
CN1741953B (zh) 电梯装置
CN210048415U (zh) 一种卷扬机钢丝绳导线装置
KR100792092B1 (ko) 엘리베이터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AD01 Patent right deemed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10511

C20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deemed to be abandoned or is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