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471835U -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下置复绕式井道曳引升降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下置复绕式井道曳引升降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471835U
CN216471835U CN202121465059.XU CN202121465059U CN216471835U CN 216471835 U CN216471835 U CN 216471835U CN 202121465059 U CN202121465059 U CN 202121465059U CN 216471835 U CN216471835 U CN 2164718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ction
pulley
medium
reversing wheel
wheel s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6505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Kelairu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Kelairu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Kelairu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Kelairui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6505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4718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4718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4718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下置复绕式井道曳引升降机,包括曳引媒介、第一换向轮组、第二换向轮组、曳引系统、第三换向轮组和第四换向轮组,曳引媒介复绕于曳引系统上,曳引媒介的一端依次经过第二换向轮组和第一换向轮组换向后与吊笼连接,曳引媒介的另一端依次经过第三换向轮组和第四换向轮组换向后与对重连接,升降机通过天梁和绕线结构改变井道曳引系统的曳引媒介方向能够拉动吊笼上下移动,天梁能够升降移动。本实用新型具有曳引力大、升降效率高、噪音小的优点,配置在建筑物井道中,具有安全性高的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下置复绕式井道曳引升降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升降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下置复绕式井道曳引升降机。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升降机又称施工电梯,常规的建筑施工升降机是一种采用齿轮、齿条啮合方式,使吊笼作升降运动,用以输送施工人员、工具、设备及物料的建筑机械。传统的升降机安装高层建筑的外壁,具有一定的安全风险。齿轮齿条式升降机的缺点是升降效率低,噪音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的一个或多个,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下置复绕式井道曳引升降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下置复绕式井道曳引升降机,包括曳引媒介、第一换向轮组、第二换向轮组、曳引系统、第三换向轮组、第四换向轮组和天梁;
天梁安装在建筑物井道的上端,
曳引媒介复绕于曳引系统;
曳引媒介的一端经过曳引系统后引向第二换向轮组;
曳引媒介的绕过第二换向轮组换向后向上引向第一换向轮组;
曳引媒介绕过第一换向轮组换向后向下引向升降机的吊笼;
曳引媒介的另一端经过曳引系统后引向第三换向轮组;
曳引媒介绕过第三换向轮组换向后向上引向第四换向轮组;
曳引媒介的绕过第四换向轮组换向后向下引向升降机的对重;
升降机通过天梁和绕线结构改变井道曳引系统的曳引媒介方向能够拉动吊笼上下移动,
曳引媒介为钢丝绳或钢带,天梁能够升降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采用曳引系统和曳引媒介驱动吊笼的升降,曳引系统设置相对低位,自曳引系统引出的曳引媒介两端分别通过换向轮组换向,再分别与吊笼和对重连接,具有升降效率高、噪音小的优点;曳引媒介复绕于曳引系统,能够增大曳引媒介与曳引系统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增大曳引力度;天梁能够升降,每当完成某个楼层的施工后,将天梁升高,并延长曳引媒介的工作长度,以增加升降机的最大可升降高度;钢丝绳相对而言制造更加的方便,但是钢带也有扁平设计使接触面积增大,提高曳引摩擦力;同时钢带不需要额外润滑,无油渍污染,比钢丝绳振动幅度低,更平稳舒适,节省电能,使用寿命长,二者各有优势。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曳引系统为单个曳引机,曳引媒介复绕于曳引机的曳引轮外周,曳引媒介绕在曳引机的曳引轮外周不少于一圈。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曳引系统包括曳引机和复绕轮,曳引机的曳引轮与复绕轮形成轮组,曳引媒介复绕于该轮组的外周,曳引媒介绕在该轮组外周不少于一圈。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换向轮组、第二换向轮组、第三换向轮组和第四换向轮组位于同一平面内。其有益效果是曳引媒介的力处在同一个竖直平面内,吊笼以及对重也都在相同的竖直平面内运动,曳引媒介的运动阻力最小化。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换向轮组包括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位于同一平面上,第一滑轮的中心垂线与第二滑轮的中心垂线存在水平距离,曳引媒介绕过第一滑轮后再引向第二滑轮。其有益效果是第一滑轮的中心垂线与第二滑轮的中心垂线之间存在足够的水平距离,使换向前后的两段曳引媒介之间具有足够的距离,避免曳引媒介与该距离之间的吊笼和对重干涉。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换向轮组为大滑轮,大滑轮的直径至少大于吊笼宽度的一半。其有益效果是只用一个直径更大的滑轮也能实现曳引媒介的转向和保证转向前后两段曳引媒介之间足够的距离,以保证吊笼和对重的运动不被曳引媒介干涉。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三换向轮组位于曳引系统的下方,第三换向轮组包括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位于同一个竖直平面上,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左右设置,自曳引系统引出的曳引媒介依次从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的下方绕过后再向上延伸。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四换向轮组包括第五滑轮和第六滑轮,第五滑轮和第六滑轮位于同一平面上,第五滑轮设置在高于往往第六滑轮的位置,曳引媒介绕过第五滑轮后从第五滑轮与第六滑轮之间引出,自第四换向轮组引出的曳引媒介介于吊笼与自第三换向轮组引出的曳引媒介之间。其有益效果是从第五滑轮引出的曳引媒介被第六滑轮向离开吊笼的方向推动适当的距离,使自第四换向轮组引出的曳引媒介下方固接的对重与位于对重左右的吊笼和曳引媒介互不干涉。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曳引媒介以中部固定的方式与吊笼或安装于吊笼上的部件相连接。其有益效果是曳引媒介的一端可以预留出足够长度的曳引媒介,例如该一端预留出的曳引媒介可盘绕后置于吊笼顶部,在建筑物不断升层的过程当中,就可以直接使用预留的曳引媒介,使用中部固定的方式,就不需要将曳引媒介剪断,也不需要采用不断接线延长的方式。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曳引媒介通过连接件实现中部固定,连接件包括楔套和楔块,楔套具有两端开口的内腔,内腔的一端口大,另一端口小,楔块具有大头端和与大头端相对的小头端,楔块的外周面具有凹槽,楔块的小头端从内腔的大口端插入内腔,内腔的小口端朝上设置,曳引媒介中部对折后从小口端插入内腔,对折部分套在楔块外周面的凹槽中,楔套的大口端连接吊笼或安装于吊笼上的部件,楔块所受的作用力和楔套所受的反向作用力使楔套、楔块及曳引媒介相互锁紧。其有益效果是一不需要剪断绳,可以从曳引媒介中部的任何位置连接,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随意调整连接件在曳引媒介上的连接位置,实现释放曳引媒介的工作长度;二具有自锁特点;三是连接快速。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楔套的大口端与安装在吊笼上的部件相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用于建筑施工的下置复绕式井道曳引升降机安装在建筑物井道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用于建筑施工的下置复绕式井道曳引升降机安装在建筑物井道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复绕方式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复绕方式示意图。
图5为本公开一实施例的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连接件与吊笼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A'方向观察所述绳夹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图1和图2为本公开的两个实施例结构示意图。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下置复绕式井道曳引升降机,包括曳引媒介1、第一换向轮组2、第二换向轮组3、曳引系统4、第三换向轮组5、第四换向轮组6和天梁9;
天梁9安装在建筑物井道10的上端;
曳引媒介1复绕于曳引系统4;
曳引媒介1的一端经过曳引系统4后引向第二换向轮组3;
曳引媒介1的绕过第二换向轮组3换向后向上引向第一换向轮组2;
曳引媒介1绕过第一换向轮组2换向后向下引向升降机的吊笼7;
曳引媒介1的另一端经过曳引系统4后引向第三换向轮组5;
曳引媒介1绕过第三换向轮组5换向后向上引向第四换向轮组6;
曳引媒介1的绕过第四换向轮组6换向后向下引向升降机的对重8;
升降机通过天梁9和绕线结构改变井道曳引系统4的曳引媒介1方向能够拉动吊笼7上下移动,曳引媒介1为钢丝绳或钢带,天梁9能够升降移动。
升降机在施工期间安装于施工的建筑物井道10中,例如电梯井道,用于向高层运送施工人员和施工相关器材、材料等。第一换向轮组2、第四换向轮组6、天梁9、吊笼7、对重8均设置在建筑物建筑物井道10中,天梁9设置在高位,而曳引系统4设置在低位,曳引媒介1连接吊笼7和对重8,通过曳引系统4的曳引轮转动驱动曳引媒介1拉动吊笼7在建筑物井道10内升降。建筑物井道10在每个楼层设有门,吊笼7靠建筑物井道10的具有门的那侧升降。为了防止吊笼7升降时来回摇晃,可在建筑物井道10的内壁安装竖直导轨,吊笼7与该导轨滑动配合。天梁9支撑第一换向轮组2和第四换向轮组6,并承受来自吊笼7和对重8的重力。天梁9可拆卸地固定,每当完成某个楼层的施工后,将天梁9拆除并重新安装在更高位置,并延长曳引媒介1的工作长度,以增加升降机的最大可升降高度。曳引系统4、第二换向轮组3、第三换向轮组5可以设置在建筑物井道10外的楼层上,具体而言可以设置在建筑的底层,当然也可以设置在建筑的中层。
本公开具体实施例的升降机采用曳引系统4驱动钢丝绳或钢带悬吊吊笼7升降,相比于传统的齿轮齿条升降方式,具有升降速度快、噪音小的优点。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曳引媒介1与曳引系统4采用复绕的方式,即曳引媒介1在曳引系统4上卷绕不少于一圈,能够增大曳引媒介1与曳引系统4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增大曳引力度。
本公开具体实施例的升降机采用曳引系统4下置式结构,曳引系统4引出的两段曳引媒介1直接引向吊笼7和对重8,曳引比为1:1。曳引媒介1为钢丝绳或钢带。钢丝绳相对而言制造更加的方便,但是钢带也有扁平设计使接触面积增大,提高曳引摩擦力;同时钢带不需要额外润滑,无油渍污染,比钢丝绳振动幅度低,更平稳舒适,节省电能,使用寿命长,二者各有优势。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曳引系统4为单个曳引机的实施例。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图1所示实施例的复绕方式。可选地,请结合图1和图3,曳引系统4为单个曳引机,曳引媒介1复绕于所述曳引机的曳引轮外周。可选地,曳引媒介1绕在曳引机的曳引轮外周不少于一圈。本实施方式采用曳引轮复绕的形式,其中曳引机的曳引轮外周面设有螺旋槽,曳引媒介1绕在曳引轮外周面的螺旋槽中,且超过一圈,可提高曳引轮与曳引媒介1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提高曳引力度。需要说明的是,图3仅仅示意性地显示一根曳引媒介1,在实际使用中,为了使升降机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常常使用多根并列的曳引媒介1。
图2示意性地显示了曳引系统4包括复绕轮402的实施例。图4示意性地显示了图2所示实施例的复绕方式。可选地,请结合图2和图4,曳引系统4包括曳引机401和复绕轮402,曳引机401的曳引轮与复绕轮402形成轮组,曳引媒介1复绕于轮组的外周。可选地,曳引媒介1绕在所述轮组外周不少于一圈。本实施方式利用复绕轮进行复绕,曳引机401的曳引轮和复绕轮402的外周面都设有螺旋槽。自曳引机401的曳引轮绕出的曳引媒介1经复绕轮402绕回曳引机401的曳引轮,使曳引媒介1复绕在曳引轮和复绕轮402所形成的轮组外周,所绕圈数不少于一圈,可提高曳引媒介1与轮组的摩擦力,进而增大曳引力。需要说明的是,图4仅仅示意性地显示一根曳引媒介1,在实际使用中,为了使升降机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常常使用多根并列的曳引媒介1。
请参考图1,曳引媒介1的一端经过曳引系统4后引向第二换向轮组3,经过第二换向轮组3换向后,曳引媒介1向上延伸至第一换向轮组2,经第一换向轮组2换向后,曳引媒介1向下延伸至吊笼7,并与吊笼7的顶部固定连接。自第二换向轮组3引出的曳引媒介1和自第一换向轮组2引出的曳引媒介1之间存在足够的距离,即转向前后的两段曳引媒介1之间具有足够的距离,该距离应使自第二换向轮组3引出的曳引媒介1不干涉吊笼7和对重8的正常升降。
请参考图1,曳引媒介1的另一端经过曳引系统4后引向第三换向轮组5,经过第三换向轮组5的换向后,曳引媒介1向上延伸至第四换向轮组6,经第四换向轮组6再次换向后向下延伸至对重8,并与对重8固定连接。自第三换向轮组5引出的曳引媒介1与自第四换向轮组6引出的曳引媒介1之间具有足够的距离,即转向前后的两段曳引媒介1之间具有足够的距离,使二者不互相干涉。
对重8、自第三换向轮组5引出的曳引媒介1以及自第四换向轮组6引出的曳引媒介1处于自第二换向轮组3引出的曳引媒介1与吊笼7之间,因此自第二换向轮组3引出的曳引媒介1与吊笼7之间应该具有足够的距离,以不干涉对重8、自第三换向轮组5引出的曳引媒介1以及自第四换向轮组6引出的曳引媒介1为限。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换向轮组2、第二换向轮组3、第三换向轮组5和第四换向轮组6位于同一平面内。曳引媒介1的力处在同一个竖直平面内,吊笼7以及对重8也都在相同的竖直平面内运动,曳引媒介1的运动阻力最小化。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换向轮组2包括第一滑轮201和第二滑轮202,第一滑轮201和第二滑轮202位于同一平面上,第一滑轮201的中心垂线与第二滑轮202的中心垂线之间存在水平距离,曳引媒介1绕过第一滑轮201后再引向第二滑轮202。经过第一滑轮201和第二滑轮202的转向,将自第二换向轮组3向上引出的曳引媒介1换向成向下引向吊笼7。第一滑轮201的中心垂线与第二滑轮202的中心垂线之间存在足够的水平距离,使换向前后的两段曳引媒介1之间具有足够的距离。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换向轮组2为大滑轮,大滑轮的直径至少大于吊笼7宽度的一半。只用一个直径更大的滑轮也能实现曳引媒介1的转向和保证转向前后两段曳引媒介1之间足够的距离,以确保吊笼7和对重8的运动不被曳引媒介1干涉。
在一实施例中,第三换向轮组5位于曳引系统4的下方,第三换向轮组5包括第三滑轮501和第四滑轮502,第三滑轮501和第四滑轮502位于同一个竖直平面上,第三滑轮501和第四滑轮502左右设置。自曳引系统4引出的曳引媒介1依次从第三滑轮501和第四滑轮502的下方绕过后再向上延伸。第二换向轮组3设置在第三换向轮组5的上方。
在一实施例中,第四换向轮组6包括第五滑轮601和第六滑轮602,第五滑轮601和第六滑轮602位于同一平面上,第五滑轮601设置在高于第六滑轮602的位置,曳引媒介1绕过第五滑轮601后从第五滑轮601与第六滑轮602之间引出,自第四换向轮组6引出的曳引媒介1介于吊笼7与自第三换向轮组5引出的曳引媒介1之间。从第五滑轮601引出的曳引媒介1被第六滑轮602向离开吊笼7的方向推动适当的距离,使自第四换向轮组6引出的曳引媒介1下方固接的对重8与位于对重8左右的吊笼7和曳引媒介1互不干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说明书的描述和附图选择合适的滑轮大小与滑轮间的相对距离,实现本实施方式之目的。
可选地,曳引媒介1以中部固定的方式与吊笼7连接。曳引媒介1的一端预留出足够长度的曳引媒介1,例如该一端预留出的曳引媒介1可盘绕后置于吊笼7顶部。在建筑物不断升层的过程当中,就可以直接使用预留的曳引媒介1,使用中部固定的方式,就不需要将曳引媒介剪断,也不需要采用不断接线延长的方式。
可选地,曳引媒介1通过连接件30实现中部固定。图5为本公开具体实施例的连接件30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的连接件30与吊笼7的连接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5和图6,连接件30包括楔套12和楔块13,楔套12具有两端开口的内腔14,内腔14的一端口大,另一端口小,楔块13具有大头端15和与大头端15相对的小头端16,楔块13的外周面具有凹槽17,楔块13的小头端16从内腔14的大口端18插入内腔14,内腔14的小口端19朝上设置,曳引媒介1中部对折后从小口端19插入内腔14,对折部分套在楔块13外周面的凹槽17中,楔套12的大口端18连接吊笼7或安装于吊笼7上的部件,楔块13所受的作用力和楔套12所受的反向作用力使楔套12、楔块13及曳引媒介1相互锁紧。楔套12的受力与楔块13的受力相反,因此绕于楔块13外周的曳引媒介1被挤压在内腔14的内壁与楔块13之间,并且吊笼4越重,曳引媒介1被挤压的越紧。内腔14的截面尺寸自大口端18到小口端19逐渐变小,使内腔14呈楔形。楔块13的截面尺寸从大头端15到小头端16逐渐变小,使楔块13呈楔形。楔块13外周绕上绳后其宽度大于内腔14的小口端19的宽度,所以楔块13和曳引媒介1被内腔14的楔形内壁限位而不会从小口端19脱出,楔套12、楔块13及曳引媒介1相互锁紧。当撤去施加在楔套12上的作用力时,从楔套12的大口端18取出楔块13,而将曳引媒介1与连接件30拆卸。本实施方式的连接件30的优点是,一不需要剪断绳,可以从曳引媒介1中部的任何位置连接,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随意调整连接件30在曳引媒介1上的连接位置,实现释放曳引媒介1的工作长度;二具有自锁特点;三是连接快速。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楔套12的大口端18与安装在吊笼7上的部件相连接。
可选地,靠近楔套12的大口端18枢接一根吊杆20,吊杆20穿过吊笼7或安装于吊笼7上的部件,吊杆20上套设一个弹性部件21,弹性部件21位于吊笼7或安装于吊笼7上的部件的上方,弹性部件21的两端各设有弹性部件座22,吊杆20的自由端设有至少一个限位螺母23,弹性部件21为弹簧或橡胶圈。
可选地,自小口端19伸出的两股曳引媒介1穿过绳夹26,绳夹26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夹板27,两个夹板27可拆卸连接,夹板27的侧边具有挡边28,两个夹板27的挡边28相对弯折,将曳引媒介1约束在绳夹26内。
可选地,在图5和图6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靠近楔套12的大口端18枢接一根吊杆20,吊杆20穿过吊笼7,吊杆20上套设一个弹性部件21,弹性部件21位于吊笼7的上方,弹性部件21的两端各设有弹性部件座22,吊杆20的自由端设有至少一个限位螺母23,弹性部件21为弹簧或橡胶圈。弹性部件21起到缓冲作用。在某些实施方式中,通过吊杆20将楔套12与安装在吊笼7上的部件连接。
可选地,在图5和图6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吊笼7与弹性部件座22之间设有缓冲垫24。缓冲垫24可以采用橡胶材质,作用是减少弹簧部件座22的磨损。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安装于吊笼7上的部件与弹性部件座22之间设有缓冲垫24。
可选地,在图5和图6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吊杆20自由端设有开口销25,开口销25位于限位螺母23的下方。开口销25限制限位螺母23长期使用后从吊杆20上脱落。
可选地,在图6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自楔套11的小口端19引出的曳引媒介1穿过绳夹26。图7示意性地显示了从图6的AA'方向观察绳夹26的示意图,绳夹26包括两块相对设置的夹板27,两个夹板27可拆卸连接,夹板27的侧边具有挡边28。两个夹板27的挡边28相对弯折,将绳限定在绳夹26内。两个夹板27之间可采用螺栓等可拆卸方式连接。绳夹26的作用是约束从小口端19伸出的两股曳引媒介1,防止该两股曳引媒介1散开。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下置复绕式井道曳引升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曳引媒介、第一换向轮组、第二换向轮组、曳引系统、第三换向轮组、第四换向轮组和天梁;
所述天梁安装在建筑物井道的上端;
所述曳引媒介复绕于曳引系统;
所述曳引媒介的一端经过曳引系统后引向第二换向轮组;
所述曳引媒介绕过第二换向轮组换向后向上引向第一换向轮组;
所述曳引媒介绕过第一换向轮组换向后向下引向升降机的吊笼,并与吊笼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曳引媒介的另一端经过曳引系统后引向第三换向轮组;
所述曳引媒介绕过第三换向轮组换向后向上引向第四换向轮组;
所述曳引媒介绕过第四换向轮组换向后向下引向升降机的对重,并与对重固定连接;
所述升降机通过天梁和绕线结构改变井道曳引系统的曳引媒介方向能够拉动吊笼上下移动,
所述曳引媒介为钢丝绳或钢带,所述天梁能够升降移动;
所述曳引系统包括曳引机和复绕轮,所述曳引机的曳引轮与所述复绕轮形成轮组,所述曳引媒介复绕于该轮组的外周,所述曳引媒介绕在该轮组外周不少于一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施工的下置复绕式井道曳引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轮组、第二换向轮组、第三换向轮组和第四换向轮组位于同一平面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施工的下置复绕式井道曳引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轮组包括第一滑轮和第二滑轮,所述第一滑轮和所述第二滑轮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滑轮的中心垂线与所述第二滑轮的中心垂线存在水平距离,所述曳引媒介绕过第一滑轮后再引向第二滑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下置复绕式井道曳引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向轮组为大滑轮,所述大滑轮的直径至少大于所述吊笼宽度的一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施工的下置复绕式井道曳引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换向轮组位于曳引系统的下方,所述第三换向轮组包括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所述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位于同一个竖直平面上,所述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左右设置,自曳引系统引出的曳引媒介依次从第三滑轮和第四滑轮的下方绕过后再向上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建筑施工的下置复绕式井道曳引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换向轮组包括第五滑轮和第六滑轮,所述第五滑轮和第六滑轮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五滑轮设置在高于第六滑轮的位置,所述曳引媒介绕过所述第五滑轮后从第五滑轮与第六滑轮之间引出,自所述第四换向轮组引出的曳引媒介介于所述吊笼与自第三换向轮组引出的曳引媒介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建筑施工的下置复绕式井道曳引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媒介以中部固定的方式与吊笼或安装于吊笼上的部件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建筑施工的下置复绕式井道曳引升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媒介通过连接件实现中部固定,连接件包括楔套和楔块,楔套具有两端开口的内腔,内腔的一端口大,另一端口小,楔块具有大头端和与大头端相对的小头端,楔块的外周面具有凹槽,楔块的小头端从内腔的大口端插入内腔,内腔的小口端朝上设置,曳引媒介中部对折后从小口端插入内腔,对折部分套在楔块外周面的凹槽中,楔套的大口端连接吊笼或安装于吊笼上的部件,楔块所受的作用力和楔套所受的反向作用力使楔套、楔块及曳引媒介相互锁紧。
CN202121465059.XU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下置复绕式井道曳引升降机 Active CN2164718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65059.XU CN216471835U (zh)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下置复绕式井道曳引升降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65059.XU CN216471835U (zh)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下置复绕式井道曳引升降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471835U true CN216471835U (zh) 2022-05-10

Family

ID=813939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65059.XU Active CN216471835U (zh) 2021-06-29 2021-06-29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下置复绕式井道曳引升降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4718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549762U (zh) 双主机驱动电梯
CN110589658A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井道式曳引升降机
CN210214481U (zh) 曳引机下置式建筑施工用井道升降机
CN104760870A (zh) 双主机驱动电梯
CN210214483U (zh) 一种适用于建筑物井道的曳引机上置式施工升降机
CN110589657A (zh) 曳引机下置式建筑施工用井道升降机
CN212712295U (zh) 曳引系统下置的建筑施工用复绕式井道升降机
CN216471835U (zh) 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下置复绕式井道曳引升降机
CN210214472U (zh) 一种曳引系统上置的建筑施工用复绕式井道升降机
CN210214486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井道式曳引升降机
CN208906979U (zh) 一种强制驱动电梯的绕绳装置
CN210214473U (zh) 一种曳引式建筑施工升降机的绕线结构
CN217627048U (zh) 一种自带井道采用混合牵引的电梯
CN210214482U (zh) 一种适用于建筑物井道的复绕式施工升降机
CN110562826A (zh) 一种适用于建筑物井道的曳引机上置式施工升降机
CN215924103U (zh) 一种升降机用下置式伸缩拼装顶梁
CN210162979U (zh) 无机房货梯
CN214456053U (zh) 无机房电梯
CN112499429A (zh) 一种适用于建筑物井道的曳引机下置式施工升降机
CN214456027U (zh) 一种紧凑型别墅电梯的布置结构
CN219859980U (zh) 一种电梯防溜车装置
CN217676247U (zh) 一种摩擦式提升系统
CN112707270A (zh) 一种曳引机跟随吊笼式井道升降机
CN112499423A (zh) 一种曳引机下置式井道升降机的绕线结构
CN215558226U (zh) 一种对重后置钢带曳引家用电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