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684897A - 电梯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梯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684897A
CN1684897A CN03823337.1A CN03823337A CN1684897A CN 1684897 A CN1684897 A CN 1684897A CN 03823337 A CN03823337 A CN 03823337A CN 1684897 A CN1684897 A CN 16848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ave
hoistway
traction
hawser
c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0382333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0341763C (zh
Inventor
光井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6848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6848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0341763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0341763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65Roping
    • B66B11/008Roping with hoisting rope or cable operated by frictional engagement with a winding drum or sheav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035Arrangement of driving gear, e.g. location or support
    • B66B11/0045Arrangement of driving gear, e.g. location or support in the hoistwa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Lift-Guide Devices, And Elevator Ropes And Cables (AREA)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1∶1绕绳比方式的无机房电梯装置,既将井道尺寸保持在最小限度,又使井道上部空间缩小,还不会使曳引机的噪音恶化而又结构简单。该结构具有:曳引机,其位于井道壁面与轿厢宽度方向的一侧的间隙中,并配设在该井道的下部;第1和第2绳头组合部,使其以轿厢的重心位置为中心形成点对称的位置关系,并分别设置在轿厢宽度方向两侧的下部。卷绕在曳引机曳引轮上的曳引缆绳的半数的缆绳从曳引轮提升,并卷绕在配设于井道上部的曳引轮上方的第1轿厢侧反绳轮上,然后下降并连接到第1绳头组合部,曳引缆绳的剩余缆绳从曳引轮提升,并卷绕在配设于井道上部的曳引轮上方的第2轿厢侧反绳轮上,进而还卷绕在配设于井道上部的上述第2绳头组合部上方的第3轿厢侧反绳轮上,然后下降并连接到该第2绳头组合部。从而,使既保持井道尺寸到最小限度,又使井道上部空间缩小的1∶1绕绳比方式的无机房电梯装置得以实现。

Description

电梯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曳引机设置在井道下部的无机房电梯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被覆树脂的高柔软性缆绳,例如具有优秀挠性的合成纤维缆绳等,或小直径高强度钢丝缆绳的开发和商品化正在进行,曳引机的曳引轮小型化已成为可能。
现有的无机房电梯装置主要采用2∶1绕绳比方式,实现了曳引机小型化。进而,通过将最新开发和商品化后的上述缆绳应用在采用该2∶1绕绳比方式的现有无机房电梯装置,可使曳引轮进一步小型化,并可降低曳引机的扭矩。但是,当按同一速度运行轿厢时,曳引轮越小型化,其转速相应变得越大,存在着噪音增大这样的不良问题。
另一方面,采用1∶1绕绳比方式的现有无机房电梯装置与采用2∶1绕绳比方式的电梯装置相比,随曳引轮变大曳引轮的转速相应减小,在可以减小噪音的同时,结构也变得非常简单。进而,当采用1∶1绕绳比方式时,例如WO02/16247A1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将曳引机和导向轮配设在井道上部,使卷绕在曳引机上的缆绳挂垂在导向轮上,将轿厢的上梁悬吊在轿厢的重心位置。因此,配置曳引机和导向轮的空间必须在井道上部,存在着建筑物的高度也要相应变高的这一不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获得一种电梯装置,其将曳引轮配设在井道下部的井道壁和轿厢之间的间隙中,既将井道尺寸保持在最小限度,又实现了1∶1绕绳比方式,使井道上部空间缩小,不会使曳引机的噪音恶化而又结构简单。
本发明的电梯装置具有:轿厢,其可自由升降地配设在井道内;曳引机,其配设在该井道下部,且其曳引轮位于上述井道壁面与上述轿厢宽度方向的一侧的间隙中;第1和第2绳头组合部,其分别设置在上述轿厢宽度方向两侧的下部;对重,其可自由升降地配设在上述轿厢宽度方向的一侧与上述井道壁面的间隙中,或上述轿厢进深方向后侧与上述井道壁面的间隙中;曳引缆绳,其由卷绕在上述曳引轮上的多条缆绳构成。在上述轿厢和上述对重通过上述曳引缆绳按1∶1绕绳比方式悬吊的电梯装置中,上述曳引缆绳的半数的上述缆绳从上述曳引轮提升,并卷绕在配设于上述井道上部的该曳引轮上方的第1轿厢侧反绳轮上,然后下降并连接到上述第1绳头组合部,上述曳引缆绳的剩余的上述缆绳从上述曳引轮提升,并卷绕在配设于上述井道上部的该曳引轮上方的第2轿厢侧反绳轮上,而且还卷绕在配设于上述井道上部的上述第2绳头组合部上方的第3轿厢侧反绳轮上,然后下降并连接到该第2绳头组合部。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1∶1绕绳比方式的电梯装置的纵断面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1∶1绕绳比方式的电梯装置的横断面图。
图3是表示应用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1∶1绕绳比方式的电梯装置的曳引缆绳的合成纤维缆绳的局部破断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1∶1绕绳比方式的电梯装置的纵断面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1∶1绕绳比方式的电梯装置的横断面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1∶1绕绳比方式的电梯装置的横断面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1∶1绕绳比方式的电梯装置的横断面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1∶1绕绳比方式的电梯装置的纵断面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1∶1绕绳比方式的电梯装置的横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1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1∶1绕绳比方式的电梯装置的纵断面图,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1∶1绕绳比方式的电梯装置的横断面图。
在图1和图2中,一对轿厢导轨2a、2b设置在井道1的进深方向(图2中的上下方向)的大约中央位置,并沿井道1的宽度方向(图2中的左右方向)相互面对,且沿井道1的宽度方向的两壁面1a、1b上在铅直方向延伸设置。进而,轿厢3被轿厢导轨2a、2b所导向,且可自由升降地配设在井道1内。此外,第1绳头组合部4a和第2绳头组合部4b配设在轿厢3的宽度方向两侧的下部。进而,第1绳头组合部4a位于一边的轿厢导轨2a的层站侧,第2绳头组合部4b位于另一边的轿厢导轨2b的层站反侧,第1绳头组合部4a和第2绳头组合部4b相对于轿厢3的重心位置A形成点对称的位置关系。此处,井道1和轿厢3的宽度方向就是轿厢3的门开关方向。
此外,一对对重导轨5a、5b设置在轿厢3与井道1的进深方向后侧(层站反侧)的壁面1c之间的间隙中,沿宽度方向(图2中的左右方向)相互面对,并沿壁面1c在铅直方向延伸。进而,对重6被对重导轨5a、5b所导向,且可自由升降地配设在井道1内。
曳引机7是轴向长度比直径更小的薄形曳引机,使其位于井道1的侧壁1a与轿厢3的间隙中的轿厢导轨2a的层站反侧,将其配设在井道1的下部。进而,曳引机7的曳引轮7a的轴心为水平,并与侧壁1a正交。
对重侧反绳轮8(靠近对重侧)位于井道1的壁面1a、1c和轿厢3之间的间隙中,并位于对重6与曳引机7之间,且配设在井道1的上部。进而,对重侧反绳轮8的转轴8a为水平,并与曳引轮7a的轴心正交。
第1轿厢侧反绳轮9(靠近轿厢侧)位于侧壁1a与轿厢3之间的间隙中,并位于曳引轮7a与第1绳头组合部4a之间,且避开与轿厢导轨2a的干涉,配设在井道1的上部。进而,第1轿厢侧反绳轮9的转轴9a与曳引轮7a的轴心平行。第2轿厢侧反绳轮10位于侧壁1a与轿厢3的间隙中,并位于曳引轮7a与第1轿厢侧反绳轮9之间,且配设在井道1的上部。进而,第2轿厢侧反绳轮10的转轴10a为水平,并且与转轴9a正交。亦即分别包含转轴9a、10a的铅直面以规定的角度(θ=90°)相交。而且,第3轿厢侧反绳轮11位于侧壁1b与轿厢3的间隙中的第2绳头组合部4b的大约铅直的上方,并配设在井道1的上部。进而,第3轿厢侧反绳轮11的转轴11a与转轴10a平行。此处,第2和第3轿厢侧反绳轮10、11位于在楼层最顶层停靠时的轿厢3的上方的同等高度,第1轿厢侧反绳轮9位于第2和第3轿厢侧反绳轮10、11的下方。
曳引缆绳12由被覆树脂的高柔软性缆绳,例如后述的多根合成纤维缆绳20构成,其一端固定在对重6上并被提升,接着被卷绕在对重侧反绳轮8上并下降。进而,从对重侧反绳轮8下降的曳引缆绳12卷绕在曳引轮7a上并被提升。然后,从曳引轮7a提升的曳引缆绳12的半数的缆绳12a卷绕在第1轿厢侧反绳轮9上并下降,另一端被固定在第1绳头组合部4a上。另一方面,从曳引轮7a提升的曳引缆绳12的其余缆绳12b被卷绕在第2轿厢侧反绳轮10上并按大约90°改变缆绳的走向。然后,缆绳12b卷绕在第3轿厢侧反绳轮11上并下降,使另一端被第2绳头组合部4b固定。从而,轿厢3和对重6通过曳引缆绳12,按1∶1绕绳比方式悬吊在井道1内。
图3是表示应用在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1∶1绕绳比方式的电梯装置的曳引缆绳的被覆树脂的高柔软性缆绳,例如合成纤维缆绳的局部破断立体图。
在图3中,在芯线21的周围,配置有内部绳股层24,其由多根内部绳股22,以及充填配置在内部绳股22间的间隙中的充填绳股23构成。各内部绳股22由多根芳族聚酰胺(Aramid)纤维与聚氨基甲酸酯等浸渍材料构成。此外,各充填绳股23可由聚酰胺构成。
在内部绳股层24的外周,配置具有多根外部绳股25的外部绳股层26。各外部绳股25与内部绳股22相同,由多根芳族聚酰胺纤维与聚氨基甲酸酯等浸渍材料构成。
在内部绳股层24与外部绳股层26之间,为防止内部绳股22与外部绳股25的相互摩擦引起的磨耗,配置有减低摩擦被覆层27。而且,在外部绳股层26的外部,配置有保护被覆层28。
这样构成的合成纤维缆绳20与现有的钢制缆绳相比,具有高摩擦系数和很优秀的挠性。进而,在由多根合成纤维缆绳20构成的曳引缆绳12中,其载荷仅由内部或外部绳股22、26传递。
这样,根据该第1实施方式,与2∶1绕绳比方式的现有机房电梯装置相比,以简单的结构就可以实现能降低噪音的1∶1绕绳比方式无机房电梯装置。
此外,由于第1和第2绳头组合部4a、4b相对于轿厢3的重心位置A形成点对称的位置关系,因此可以在重心位置悬吊轿厢3,可实现稳定的升降运动。
此外,由于曳引机7配设在井道1的下部,第2和第3轿厢侧反绳轮10、11配设在侧壁1a、1b与轿厢3的间隙中,因此可缩小井道1的上部空间,可以降低建筑物高度。
此外,在曳引缆绳12中利用具有优秀挠性的合成纤维缆绳20,因此可使曳引轮7a或反绳轮实现小直径化。特别是通过在第2和第3轿厢侧反绳轮10、11中应用小直径化后的反绳轮,不必增大井道1的横截面尺寸,就可以在井道1的壁面1a、1b与轿厢3的间隙中,将第2和第3轿厢侧反绳轮10、11对壁面1a、1b配置为直角。因此,可以保持井道1的横截面尺寸到最小限度。
实施方式2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1∶1绕绳比方式的电梯装置的纵断面图,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1∶1绕绳比方式的电梯装置的横断面图。
在图4和图5中,第1和第2绳头组合部4a、4b配设在轿厢导轨2a、2b的层站反侧,接近轿厢导轨2a、2b并配设在轿厢3的宽度方向两侧的下部。第1轿厢侧反绳轮9位于侧壁1a与轿厢3的间隙中的第1绳头组合部4a的大约铅直方向,且配设在井道1的上部。进而,第1轿厢侧反绳轮9的转轴9a为水平,并且与曳引轮7a的轴心正交。第2轿厢侧反绳轮10位于侧壁1a与轿厢3的间隙中的第1轿厢侧反绳轮9的大约铅直方向的上方,且配设在井道1的上部。进而,第2轿厢侧反绳轮10的转轴10a与转轴9a平行。而且,第3轿厢侧反绳轮11位于侧壁1b与轿厢3的间隙中的第2绳头组合部4b的大约铅直方向的上方,并配设在井道1的上部。进而,第3轿厢侧反绳轮11的转轴11a与转轴10a平行。此处,第2和第3轿厢侧反绳轮10、11位于在楼层最顶层停靠时的轿厢3的上方的同等高度,第1轿厢侧反绳轮9位于第2和第3轿厢侧反绳轮10、11的下方。
进而,曳引缆绳12的一端固定在对重6上并被提升,继而被卷绕在对重侧反绳轮8上并下降。进而,从对重侧反绳轮8下降的曳引缆绳12卷绕在曳引轮7a上并被提升。继而,从曳引轮7a提升的曳引缆绳12的半数的缆绳12a卷绕在第1轿厢侧反绳轮9上并下降,另一端被固定在第1绳头组合部4a上。另一方面,从曳引轮7a提升的曳引缆绳12的剩余的缆绳12b被卷绕在第2轿厢侧反绳轮10上并按大约90°改变缆绳走向。然后,缆绳12b卷绕在第3轿厢侧反绳轮11上并下降,使其另一端被第2绳头组合部4b固定。从而,轿厢3和对重6通过曳引缆绳12,按1∶1绕绳比方式悬吊在井道1内。
并且,其它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
即使在该第2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实现能将轿厢3悬吊在大约重心位置的1∶1绕绳比方式的无机房电梯装置,可以得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3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1∶1绕绳比方式的电梯装置的横断面图。
在图6中,要使第1绳头组合部4a和第2绳头组合部4b相对于轿厢3的重心位置A形成点对称的位置关系,并将它们配设在轿厢3的宽度方向两侧的下部。进而,第1绳头组合部4a位于一边的轿厢导轨2a的层站反侧,第2绳头组合部4b位于另一边的轿厢导轨2b的层站侧。第1轿厢侧反绳轮9位于侧壁1a与轿厢3的间隙中的曳引轮7a与第1绳头组合部4a的铅直方向,将其配设在井道1的上部。进而,第1轿厢侧反绳轮9的转轴9a与曳引轮7a的轴心平行。第2轿厢侧反绳轮10位于侧壁1a与轿厢3的间隙中的第1轿厢侧反绳轮9的铅直方向,并配设在井道1的上部。进而,第2轿厢侧反绳轮10的转轴10a为水平,并且相对于转轴9a倾斜。亦即,分别包含第1和第2轿厢侧反绳轮9、10的转轴9a、10a的铅直面以规定的角度(θ≠0°、90°)相交。而且,使第3轿厢侧反绳轮11位于侧壁1b与轿厢3的间隙中的第2绳头组合部4b的大约铅直方向的上方,并配设在井道1的上部。进而,第3轿厢侧反绳轮11的转轴11a与转轴10a平行。此处,第2和第3轿厢侧反绳轮10、11位于在楼层最顶层停靠时的轿厢3的上方的同等高度,第1轿厢侧反绳轮9位于第2和第3轿厢侧反绳轮10、11的下方。
进而,曳引缆绳12的一端被固定在对重6上并被提升,继而卷绕在对重侧反绳轮8上并下降。进而,从对重侧反绳轮8下降的曳引缆绳12卷绕在曳引轮7a上并被提升。继而,从曳引轮7a提升的曳引缆绳12的半数的缆绳12a卷绕在第1轿厢侧反绳轮9上并下降,且另一端被固定在第1绳头组合部4a上。另一方面,从曳引轮7a提升的曳引缆绳12的剩余的缆绳12b被卷绕在第2轿厢侧反绳轮10上并按大约90°改变缆绳走向。然后,缆绳12b卷绕在第3轿厢侧反绳轮11上并下降,且另一端被第2绳头组合部4b固定。从而,轿厢3和对重6通过曳引缆绳12,按1∶1绕绳比方式悬吊在井道1内。
并且,其它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
即使在第3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实现能将轿厢3悬吊在重心位置的1∶1绕绳比方式的无机房电梯装置,可以得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实施方式4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第4实施方式的1∶1绕绳比方式的电梯装置的横断面图。
在图7中,一对对重导轨5a、5b设置在壁面1a与轿厢3的间隙中的轿厢导轨2a的层站反侧,沿进深方向相互面对,并沿壁面1a在铅直方向延伸。进而,对重6被对重导轨5a、5b所导向,且可自由升降地配设在井道1内。
曳引机7位于侧壁1a与轿厢3的间隙中的轿厢导轨2a的层站侧,且配设在井道1的下部。该曳引机7的曳引轮7a的轴心为水平,并且与侧壁1a正交。第1对重侧反绳轮13位于侧壁1a与轿厢3的间隙中的对重6的铅直方向,并配设在井道1的上部。进而,第1对重侧反绳轮13的转轴13a与曳引轮7a的轴心平行。此外,第2对重侧反绳轮14位于在侧壁1a与曳引机7的间隙中,且配设在井道1的上部,其转轴14a与转轴13a平行。
第1轿厢侧反绳轮9位于侧壁1a与轿厢3之间的间隙中的曳引轮7a与第1绳头组合部4a的铅直方向,且配设在井道1的上部。进而,第1轿厢侧反绳轮9的转轴9a与曳引轮7a的轴心平行。第2轿厢侧反绳轮10位于侧壁1a与轿厢3之间的间隙中的第1轿厢侧反绳轮9的铅直方向,并配设在井道1的上部。进而,第2轿厢侧反绳轮10的转轴10a为水平,并且相对于转轴9a倾斜。亦即,分别包含第1和第2轿厢侧反绳轮9、10的转轴9a、10a的铅直面按规定的角度(θ≠0°、90°)相交。而且,第3轿厢侧反绳轮11位于侧壁1b与轿厢3的间隙中的第2绳头组合部4b的基本铅直的上方,且配设在井道1的上部。进而,第3轿厢侧反绳轮11的转轴11a与转轴10a平行。此处,第2和第3轿厢侧反绳轮10、11位于在楼层最顶层停靠时的轿厢3的上方的同等高度,第1轿厢侧反绳轮9位于第2和第3轿厢侧反绳轮10、11的下方。
进而,曳引缆绳12的一端固定在对重6上并被提升,接着被卷绕在第1对重侧反绳轮13上并按大约90°改变缆绳的走向。然后,曳引缆绳12卷绕在第2对重侧反绳轮14上并下降。进而,从第2对重侧反绳轮13下降的曳引缆绳12卷绕在曳引轮7a上并被提升。继而,从曳引轮7a提升的曳引缆绳12的半数的缆绳12a卷绕在第1轿厢侧反绳轮9上并下降,另一端被固定在第1绳头组合部4a上。另一方面,从曳引轮7a提升的曳引缆绳12的剩余的缆绳12b被卷绕在第2轿厢侧反绳轮10上并按大约90°改变缆绳的走向。然后,缆绳12b卷绕在第3轿厢侧反绳轮11上并下降,另一端被第2绳头组合部4b固定。从而,轿厢3和对重6通过曳引缆绳12,按1∶1绕绳比方式悬吊在井道1内。
并且,其它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
即使在第4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实现能将轿厢3悬吊在重心位置的1∶1绕绳比方式的无机房电梯装置,可以得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此外,在该第4实施方式中,由于使第1和第2对重侧反绳轮13、14位于侧壁1a与曳引机7的间隙中,以回避走行在第1和第2对重侧反绳轮13、14间的曳引缆绳12与第2轿厢侧反绳轮10的干涉,因此使井道1的宽度尺寸增大。但由于对重6配设在壁面1a与轿厢3的间隙中,因此,井道1的进深尺寸被缩小。其结果,不使井道1的断面尺寸增大,就可以实现1∶1绕绳比方式的无机房电梯装置。
实施方式5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1∶1绕绳比方式的电梯装置的纵断面图,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5实施方式的1∶1绕绳比方式的电梯装置的横断面图。
在图8和图9中,曳引机15是卷筒形曳引机,曳引轮15a位于侧壁1a与轿厢3之间的间隙中的轿厢导轨2a的层站反侧,并配设在井道1的底坑部1d。进而,曳引轮15a的轴心为水平,并与壁面1a正交。
进而,曳引缆绳12一端固定在对重6上并被提升,继而卷绕在对重侧反绳轮8上并下降。进而,从对重侧反绳轮8下降的曳引缆绳12卷绕在曳引轮15a上并被提升。继而,从曳引轮15a提升的曳引缆绳12的半数的缆绳12a卷绕在第1轿厢侧反绳轮9上并下降,使另一端固定在第1绳头组合部4a上。另一方面,从曳引轮15a提升的曳引缆绳12的剩余的缆绳12b被卷绕在第2轿厢侧反绳轮10上并按大约90°改变缆绳走向。然后,缆绳12b卷绕在第3轿厢侧反绳轮11上并下降,且另一端固定在第2绳头组合部4b上。从而,轿厢3和对重6通过曳引缆绳12,按1∶1绕绳比方式悬吊在井道1内。
并且,除了使用卷筒形曳引机15代替薄形曳引机7这一点外,其它结构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
即使在该第5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实现能将轿厢3悬吊在重心位置的1∶1绕绳比方式的无机房电梯装置,可以得到与上述第1实施方式同样的效果。
并且,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已假定使用由多根合成纤维缆绳20构成的曳引缆绳12,但即使使用由多根细径高强度钢丝构成的曳引缆绳也可获得同样效果。
产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如上所述,涉及本发明的电梯装置既可以将井道尺寸保持在最小限度,又可缩小井道上部空间,不会使曳引机的噪音恶化,作为结构简单的1∶1绕绳比方式的无机房电梯装置,是非常有用的。

Claims (7)

1.一种电梯装置,其具有:轿厢,其可自由升降地配设在井道内;曳引机,其配设在该井道下部,且其曳引轮位于所述井道壁面与所述轿厢宽度方向的一侧的间隙中;第1和第2绳头组合部,其分别设置在所述轿厢宽度方向两侧的下部;对重,其可自由升降地配设在所述轿厢宽度方向的一侧与所述井道壁面的间隙中,或所述轿厢进深方向后侧与所述井道壁面的间隙中;曳引缆绳,其由卷绕在所述曳引轮上的多条缆绳构成,
在所述轿厢和所述对重通过所述曳引缆绳按1∶1绕绳比方式悬吊的电梯装置中,其特征在于,
所述曳引缆绳的半数的所述缆绳从所述曳引轮提升,并卷绕在配设于所述井道上部的该曳引轮上方的第1轿厢侧反绳轮上,然后下降并连接到所述第1绳头组合部,所述曳引缆绳的剩余的所述缆绳从所述曳引轮提升,并卷绕在配设于所述井道上部的该曳引轮上方的第2轿厢侧反绳轮上,进而还卷绕在配设于所述井道上部的所述第2绳头组合部上方的第3轿厢侧反绳轮上,然后下降并连接到该第2绳头组合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轿厢侧反绳轮和所述第2轿厢侧反绳轮设置为这样,即,分别包含两者转轴的铅直面以规定的角度相交。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绳头组合部和所述第2绳头组合部相对于所述轿厢的重心位置设置为点对称的位置关系。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至第3轿厢侧反绳轮配设在所述井道壁面与所述轿厢的间隙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曳引机是轴向长度比直径更小的薄形曳引机,并被配设在所述井道壁面与所述轿厢宽度方向的一侧的间隙中。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曳引机是卷筒形曳引机,并被配设在所述井道的底坑部。
7.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电梯装置,其特征在于,
多根所述缆绳分别由被覆树脂的高柔软性缆绳构成。
CNB038233371A 2003-03-10 2003-03-10 电梯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41763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03/002793 WO2004080875A1 (ja) 2003-03-10 2003-03-10 エレベータ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684897A true CN1684897A (zh) 2005-10-19
CN100341763C CN100341763C (zh) 2007-10-10

Family

ID=329834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382333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341763C (zh) 2003-03-10 2003-03-10 电梯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EP (1) EP1602612A4 (zh)
JP (1) JPWO2004080875A1 (zh)
CN (1) CN100341763C (zh)
WO (1) WO2004080875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6831A (zh) * 2008-06-06 2011-05-1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CN103072874A (zh) * 2013-01-28 2013-05-01 舒马克电梯(张家港)有限公司 一种对重后置的无机房电梯
CN104192673A (zh) * 2014-03-18 2014-12-10 永大电梯设备(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无机房电梯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80250A1 (ja) * 2004-02-19 2005-09-01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機械室レスエレベータ
EP1792868A4 (en) * 2004-09-24 2012-01-1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MACHINE ROOMLESS ELEVATOR
FI118383B (fi) * 2004-11-16 2007-10-31 Kone Corp Hissin köysijärjestely
WO2006061888A1 (ja) 2004-12-08 2006-06-15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エレベータ用ロープ及びエレベータ装置
JP5858944B2 (ja) * 2013-03-07 2016-02-10 東芝エレベータ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システム
CN103231967B (zh) * 2013-05-08 2016-01-06 江苏阿尔法电梯有限公司 连接可靠的防震动双轮式轿顶返绳轮
CN103787175A (zh) * 2014-01-28 2014-05-14 永大电梯设备(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1比1绕绳比的无机房电梯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1045A (ja) * 1997-07-01 1999-01-26 Hitachi Ltd 小型エレベーターのかごの支持方法
US6247557B1 (en) 1998-04-28 2001-06-19 Kabushiki Kaisha Toshiba Traction type elevator apparatus
JPH11310372A (ja) * 1998-04-28 1999-11-09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装置
KR100415749B1 (ko) * 1998-06-30 2004-01-24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엘리베이터 장치
DE69942377D1 (de) * 1999-12-06 2010-06-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ufzugsvorrichtung
KR100475330B1 (ko) * 2000-08-21 2005-03-09 미쓰비시덴키 가부시키가이샤 권양용 로프
DE60043310D1 (de) 2000-08-21 2009-12-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Aufzugseinrichtung
JPWO2002022486A1 (ja) * 2000-09-12 2004-01-22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56831A (zh) * 2008-06-06 2011-05-11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装置
CN103072874A (zh) * 2013-01-28 2013-05-01 舒马克电梯(张家港)有限公司 一种对重后置的无机房电梯
CN104192673A (zh) * 2014-03-18 2014-12-10 永大电梯设备(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无机房电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WO2004080875A1 (ja) 2006-06-08
EP1602612A1 (en) 2005-12-07
EP1602612A4 (en) 2009-08-05
CN100341763C (zh) 2007-10-10
WO2004080875A1 (ja) 2004-09-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7100C (zh) 缆索及采用这种缆索的电梯
FI77207C (fi) Drivskivehiss.
US20060196731A1 (en) Elevator apparatus
CN1313827A (zh) 带有位于顶部的驱动电机的电梯系统
CN1934022A (zh) 电梯
PT1347930E (pt) Fios finos altamente resistentes para cabos de elevação de elevadores
CN100341763C (zh) 电梯装置
TWI272239B (en) Sheave for elevator
CN1906109A (zh) 电梯用绳索及电梯装置
CN1882492A (zh) 电梯滑轮装置
CN104781177A (zh) 电梯和用于现代化改造电梯的方法
CN100341765C (zh) 电梯
CN1342130A (zh) 采用扁平软性绳索的双滑轮绳索提升器
EP1319627A1 (en) Elevator device
CN1098981C (zh) 索偏转单元和适用的合成纤维索及其应用
CN1886321A (zh) 电梯装置
CN1659093A (zh) 电梯
CN1741950A (zh) 电梯
CN1270957C (zh) 电梯装置
CN1264740C (zh) 电梯装置
CN1675122A (zh) 电梯
CN104418214B (zh) 电梯
CN1960934A (zh) 电梯装置
CN1313351C (zh) 电梯装置
CN1960933A (zh) 电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71010

Termination date: 2014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