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2023382A - 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2023382A
CN102023382A CN2010102908855A CN201010290885A CN102023382A CN 102023382 A CN102023382 A CN 102023382A CN 2010102908855 A CN2010102908855 A CN 2010102908855A CN 201010290885 A CN201010290885 A CN 201010290885A CN 102023382 A CN102023382 A CN 1020233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light beam
lens
scanning
sheet gl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290885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2023382B (zh
Inventor
宫武直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20233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338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202338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2023382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6/00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 G02B26/08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using movable or deformabl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l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 G02B26/10Scanning systems
    • G02B26/12Scanning systems using multifaceted mirrors
    • G02B26/123Multibeam scanners, e.g. using multiple light sources or beam splitt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Optical Scanning Systems (AREA)
  • Facsimile Scanning Arrangements (AREA)
  • Laser Beam Printer (AREA)
  •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用于具有4台以上被扫描面的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其目的在于兼顾装置的环保性能和波前像差、扫描线弯曲等光学特性。该光扫描装置构成为,包括光源装置、多角镜(104)、对应于偏转光束(202a)~(202c)的扫描光学系、以及平板玻璃(111a)~(111c),该平板玻璃分别对应多束光束,设置在扫描光学系与被扫描面之间,不具有折射力,且被倾斜设置为与垂直于该光束行进方向的轴之间呈某一角度,相对于多角镜(104)的反射面的法线在副扫描方向上的入射角度不同的光束(202a)和(202c)所对应的平板玻璃(111a)和(111c)与垂直于该光束行进方向的轴之间的倾斜角度不相同。

Description

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数字复印机、激光打印机、激光传真机等中的光扫描装置以及使用该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激光打印机等的普及而为众所周知的光扫描装置通常构成为,将来自光源方面的光束经光偏转器偏转后,通过fθ透镜等扫描光学系,向被扫描面聚光,在被扫描面上形成光点,用该光点对被扫描面进行光扫描(主扫描)。被扫描面在实际中采用光导电性感光体等感光介质的感光面。
另外,作为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例子,其构成为,将4台感光体沿记录纸的输送方向排列,用一个偏转装置来对与这些感光体相对应的多台光源装置发射的光束进行偏转扫描,并通过对应各台感光体的多个扫描成像光学系在各台感光体上同时曝光,以制作潜像,而后,通过使用黄色、洋红色、青色、黑色等各种不同颜色显影剂的显影器,将这些潜像形成为可视像之后,再将这些潜像依次重合转印到同一张记录纸上,并进行定影,从而获得彩色图像。这样,诸如利用两组以上光扫描装置与感光体的组合来获得两色图像或多色图像、以及彩色图像等的图像形成装置,被称为“串联(tandem)方式图像形成装置”。现有的该串联方式图像形成装置中,存在多个感光介质共用一台的光偏转器的方式。
有关该例子如下。
(1)大致平行且在副扫描方向分开的多根光束入射到偏转器中,沿副扫描方向并列扫描对应于多束光束的多个扫描光学元件(参见专利文献1:JP特开平9-54263号公报)。
(2)从偏转器一侧入射光束,在用三片构成的扫描光学系L1、L2、L3中,扫描光学系L1和L2中通过向着不同被扫描面的多束光束,每个被扫描面上设有扫描光学系L3(参见专利文献2~4:JP特开2001-4948、JP特开2001-10107、JP特开2001-33720号公报)。
由此可知,多个被扫描面共用光偏转器可减少光偏转器的数量,实现图像形成装置的小型化。
在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中,关于使用一台光偏转器以减少成本,存在如专利文献5(JP特开2003-5114号公报)公开的斜入射光学系。该斜入射光学系将与副扫描方向形成一定角度的光束入射到光偏转器的偏转反射面上。该斜入射光学系中,当用偏转反射面偏转反射了多束光束后,用反射镜分离该多束光束,并引导至各自对应的被扫描面(感光体)上。
利用该斜入射光学系,能够在不致引起光偏转器大型化(在副扫描方向上将多角镜分段、增加厚度)的情况下,实现用上述反射镜使相邻光束在能够分离的副扫描方向上相距一定间隔。
进而,针对近年来图像形成装置的输出图像高质量化提出得技术方案如下,即除了现有的与黄色、洋红色、青色、黑色的4色相对应的4台被扫描面(感光体)之外,再加上白色等,增加颜色数量,或加上透明调色剂等的图像形成装置(参见专利文献6、7:JP特开2005-31223、JP2005-37562号公报)。虽然在专利文献6和7中,没有增加感光体台数,但是,实际上要在感光体周围增加用于制像的模块,存在占有空间的问题,因此,希望增添增加了的颜色的感光体。
另外,在对应全彩色的光扫描装置中,为了达到低成本、节省空间、节省能源,希望采用斜入射光学系。然而,斜入射方式中存在扫描线弯曲的问题。该扫描线弯曲量随上述各束光束的副扫描方向的斜入射角的不同而相异,在用各种颜色的调色剂重合各束光束扫描形成的潜像且将该潜像可视化时,会发生颜色偏离。
在增加感光体的情况下,其面临的装置低成本以及小型化问题,要比现有的对应4台感光体的光扫描装置更加严重。通常,光扫描装置中的光学元件即一部分多角镜的成本高,而将成本高的光偏转器作为单独光偏转器时,增加一个被扫描面会造成偏转光束增加,在光偏转器上多束面向感光体的光束在副扫描方向,最低需要三段水平排列,因而发生了光偏转器更加大型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以提供以下光扫描装置为第一目的,即,将光偏转器的斜入射角设定得较小,补偿斜入射光学系特有的扫描线弯曲的增加、以及波前像差的增大,而且达到低成本、节省空间、节省能源。
而且,本发明以实现可对应4台以上的被扫描面的光扫描装置为第二目的能够同时兼顾低成本且低电力消费且小型化与波前像差以及扫描线弯曲等光学性质。
进而,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通过利用本发明的光扫描装置,获得能够减少在形成的图像上发生的色偏离、且具有良好图像质量的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以下装置。
(1)一种光扫描装置,其中包括:光源装置,用于发射多束光束;光偏转器,用于偏转该多束光束;扫描光学系,分别对应于该被偏转了的多束光束并将该多束光束汇聚到被扫描面上;以及,平板玻璃,其分别与该多束光束相对应并被设置在扫描光学系与被扫描面之间的光路上,在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上均不具有折射力,而且对于入射光束,该平板玻璃被倾斜设置为,与垂直于该光束行进方向的轴之间形成某一角度,其特征在于,该多束光束包括,相对于该光偏转器的发射面的法线在副扫描方向上具有不同入射角度的光束,每束相对于该光偏转器的发射面的法线在副扫描方向上的具有不同入射角度的光束所对应的平板玻璃,与垂直于该光束行进方向的轴之间的倾斜角度各不相同。
(2)一种光扫描装置,其中包括:光源装置,用于发射多束光束;光偏转器,用于偏转该多束光束;扫描光学系,分别对应于该被偏转了的多束光束并将该多束光束汇聚到被扫描面上;以及,平板玻璃,其分别与该多束光束相对应并被设置在扫描光学系与被扫描面之间的光路上,在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上均不具有折射力,而且对于入射光束,该平板玻璃被倾斜设置为,与垂直于该光束行进方向的轴之间形成某一角度,其特征在于,该多束光束包括:光束B1,其相对于该光偏转器的法射面的法线,在副扫描方向上以某一角度入射;以及,光束B2,其与该光偏转器的反射面的法线平行地入射,在该扫描光学系中,设置分别对应于该多束光束、且具有透镜形状在副扫描方向上非对称的特殊面的扫描透镜,以作为形状相同的个别透镜,当该光偏转器与被扫描面之间的光路上仅设置分别与该光束B1和B2对应的个别透镜、以及平板玻璃时,该光束B1所对应的个别透镜相对于该光束行进方向在副扫描方向的透镜面形状的朝向、与该光束B2所对应的个别透镜相对于该光束行进方向在副扫描方向的透镜面形状的朝向相同,在副扫描方向上,该光束B2所对应的该平板玻璃在相对于与该光束B2行进方向相垂直的轴的倾斜方向,与该光束B1的反射方向相对于该光束B2在该光偏转器中的反射方向的倾斜方向相同。
(3)根据上述(2)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中,所述光束B1对应的个别透镜相对于该光束行进方向在副扫描方向的透镜面形状的朝向、与所述光束B2对应的个别透镜相对于该光束行进方向在副扫描方向的透镜面形状的朝向相同,该光束B1所对应的平板玻璃相对于与该光束B1行进方向相垂直的轴的倾斜方向,与该光束B2所对应的平板玻璃相对于与该光束B2行进方向相垂直的轴的倾斜方向相反。
(4)根据上述(2)或(3)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中,所述光束B1所对应的个别透镜相对于该光束行进方向在副扫描方向的透镜面形状的朝向、与所述光束B2所对应的个别透镜相对于该光束行进方向在副扫描方向的透镜面形状的朝向相反转,该光束B1所对应的平板玻璃相对于与该光束B1行进方向相垂直的轴的倾斜方向,与该光束B2所对应的平板玻璃相对于与该光束B2行进方向相垂直的轴的倾斜方向相同。
(5)根据上述(3)或(4)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中,所述光束B2对应的平板玻璃与垂直于该光束B2行进方向的轴之间的倾斜角度的绝对值,与所述光束B1对应的平板玻璃与垂直于该光束B1行进方向的轴之间的倾斜角度的绝对值相等。
(6)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束光束包括夹着包含所述光偏转器的反射面的法线的水平面、从副扫描方向的不同侧、分别以某一角度入射该光偏转器的多束光束,其中,夹着包含所述光偏转器的反射面的法线的水平面、从副扫描方向的一侧、以某一角度入射该光偏转器的光束所对应的平板玻璃相对于与该光束行进方向相垂直的轴的倾斜方向,与夹着包含所述光偏转器的反射面的法线的水平面、从副扫描方向的另一侧、以某一角度入射该光偏转器的光束所对应的平板玻璃相对于与该光束行进方向相垂直的轴的倾斜方向相反。
(7)根据上述(1)或(2)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中,所述光源装置为发射多束光束的多光束光源装置。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实行电子照相处理来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具备上述(1)或(2)所述的光扫描装置,用以作为实行电子照相处理中的曝光处理的装置。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光扫描装置,将向着光偏转器的斜入射角设定得较小,补偿斜入射光学系特有的扫描线弯曲的增加、以及波前像差的增大,从而实现低成本、节省空间、节省能源。而且,对应于4台以上的白扫描面的光扫描装置能够同时兼顾低成本且低电力消费且小型化与波前像差以及扫描线弯曲等光学性质。进而,根据本发明的光扫描装置,通过利用本发明的光扫描装置,可获得减少所形成的图像上的色偏离并具有高质量的图像。
附图说明
图1A是显示本发明的光扫描装置的基本结构的立体图。
图1B是用于说明多角镜对光束进行偏转扫描的图。
图2是对向扫描方式的光扫描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图3A至图3C是显示光束在多角镜上的入射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显示光扫描装置中多角镜、扫描光学系、平板玻璃、以及感光体之间的设置关系的剖视图。
图5A和图5B是显示本发明光扫描装置的实施方式1中的多角镜、扫描光学系、平板玻璃、以及感光体之间的设置关系(1)的剖视图。
图6是显示本发明光扫描装置的实时方式1中的多角镜、扫描光学系、平板玻璃、以及感光体之间的设置关系(2)的剖视图。
图7是显示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构成(1)的剖视图。
图8是显示本发明图像形成装置构成(2)的剖视图。
图9是图8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光扫描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标记说明
100、200光扫描装置
101、101A、101B、101C、101D、901、901A、901B、901C、901D、901E感光鼓
103柱面透镜
104多角镜
105、105A、105B第一透镜(共同透镜)
106、106A、106B、106a、106b、106c、106d、106e第二透镜(个别透镜)
107、107A、107B、107a、107b、107c、107c′、107d、107e、107e′、108A、
108B反射镜
110扫描光学系
111、111A、111B、111C、111D、111a、111b、111c平板玻璃
201半导体激光发射器
202、202a、202b、202c光束
203耦合透镜
204光圈
902充电器
903显影辊
904调色剂盒
905清洁盒
906中间转印带
907供纸盘
908供纸辊
909定位辊
910定影辊
911排纸盘
912排纸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
实施方式1
图1是显示本发明的光扫描装置的基本结构的示意图。该图用于大致说明实施方式1的结构。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光扫描装置中,作为光源的半导体激光发射器201发射的散发性光束202,通过耦合透镜203,被变换为适用于以后的光学系的光束形态。用耦合透镜203变换后的光束形态既可为平行光束,也可为弱发散性光束或弱汇聚性光束。来自耦合透镜203的光束202通过光圈204,由柱面透镜103向副扫描方向聚光,入射到转动的多角镜(也称为转动多角镜或光偏转器)104的偏转反射面(有时简单成为反射面)上。而后,经偏转反射面反射的光束202随着多角镜104的等速转动而偏转为等角速度,透过由第一透镜105和第二透镜106形成的扫描光学系110,再由反射镜107折回到感光鼓(有时称为感光体)101,在该感光鼓101的被扫描面上聚光。由此,偏转光束在被扫描面上形成光点,在被扫描面上进行光扫描。
如图2所示,在对向扫描方式的光扫描装置中的多角镜104中,如图3A所示,为了分离面向各自对应的被扫描面的光束202,获得所需的间隔Z,使用二段多角镜。此时,虽然也可不用二段多角镜而使用一段多角镜,但是,多角镜104在副扫描方向的厚度将会增大,由此增大了空气接触面积,产生因风损影响而带来的电力消费增加、噪音的增大、成本上升等问题。进而,为了提高图像质量,在除了现有的青色、洋红色、黄色、黑色的4色以外,还增加彩色调色剂或采用透明调色剂的情况下,增添与此对应的感光体时,多角镜104如图3B所示,其在副扫描方向的厚度变厚,从而使得高速化、低成本等的课题变得严重。再者,在形成为三段的情况下,多角镜的形状变得复杂,加工时间长,造成低成本化课题变得更加严重。
接着说明包括在副扫描方向上以与多角镜104的偏转反射面法线呈某一角度入射的光束202a、202c、以及平行于该偏转反射面法线入射的光束202b的光扫描装置。在此,作为实施例1,以使用对应于5台感光鼓的5束光束的光扫描装置为前提进行说明。
图3C是本发明的光扫描装置中的多角镜104周围的剖视图,显示光束入射到多角镜104上的状态。如图3C所示,当增加一台感光鼓,则多角镜104中一方的偏转反射面(图的左侧)上入射对应于两台感光体的两束光束,而另一方的偏转反射面(图的右侧)上则入射对应于三台感光体的三束光束。图3C中上下方向为副扫描方向。此时,设从图中右侧入射到偏转反射面上的三束光束中的光束202b平行于该偏转反射面的法线,因此可将入射到该偏转反射面上的各束光束的斜入射角设定为最小。即,将有关图3C中多角镜104左侧的所有光束的斜入射光学系来对应偶数感光体,而将有关多角镜104右侧的所有光束的斜入射光学系来对应奇数感光体,这样可实现进一步减小多角镜104的厚度,降低构成光扫描装置的元件成本比率中相对昂贵的光偏转器价格,且减少电力消费和噪音,提供有利于环保的光扫描装置。而且,能够将入射到多角镜104上的光束的斜入射角度设定得较小。
下面说明多角镜104的斜入射光学系,即与斜入射的光束相对应的扫描光学系。
来自光源方面的光束相对于与多角镜104的转动轴正交的平面、或者包含多角镜104的偏转反射面的法线的水平面,以某一角度入射(此方式为斜入射方式)。因此,偏转反射面发射的光束也与该平面(水平面)成该某一角度。对于该与正交于多角镜104的转动轴的平面呈某一角度的光束,既可将光源装置即半导体激光发射器201、耦合透镜203、以及柱面透镜103的光轴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从而使得该光束以与多角镜104的偏转反射面呈某一角度来入射,也可用反射镜发射光束形成角度后入射。另外,还可以将柱面透镜103的光轴相对于光束行进方向朝副扫描方向倾斜,用以对入射偏转反射面的光束形成角度。
但是,在现有技术的斜入射方式中,与水平入射多角镜104的偏转反射面的光束相比,在副扫描方向上以某一角度斜入射的光束成为相对于扫描光学系110的透镜在副扫描方向上以某一角度入射,因此,各种像差增大,光学性能下降。
例如,斜入射方式中存在“扫描线弯曲”的重大问题。该扫描线弯曲发生量随上述各光束在副扫描方向上的斜入射角大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用调色剂将各束光束描写的潜像重合并形成为可视像时,会出现色偏离。而且,由于斜入射,光束被扭曲后入射到扫描透镜中,增大了波前像差,周围的像高尤其加剧光学性能下降,使得光束直径变粗,有碍于图像质量的提高。
下面具体说明扫描线弯曲的发生。例如,构成扫描光学系110的扫描透镜,尤其是在副扫描方向具有大折射力的扫描透镜(图1中的第二透镜106),其入射面在主扫描方向的形状,除非是以多角镜104的偏转反射面的光束反射点为中心的圆弧形状以外,多角镜104的偏转反射面到扫描透镜的入射面之间的距离将随主扫描方向的透镜高度而有所不同。通常,将扫描透镜形成为上述形状会难以维持光学性能。也就是说,如图1B所示,一般的光束202经多角镜104偏转扫描,在扫描透镜即第二透镜106的各个像高的主扫描面上,不是垂直于透镜面入射,而是沿主扫描方向以一定角度入射。
如果是一般的、相对于多角镜104的偏转反射面水平入射,则即便从偏转反射面到扫描透镜入射面之间的距离不同,因光束202b相对于扫描透镜平行射出,因此,在扫描透镜上副扫描方向的入射位置相同,不会发生扫描曲线弯曲。但是,如果在副扫描方向上以某一角度斜入射到多角镜104的偏转反射面上,则多角镜104偏转反射的光束202a(或202c),其从多角镜104的偏转反射面到扫描透镜入射面之间的距离将随像高而不同,入射到扫描透镜如第二透镜106的副扫描方向的入射高度,其越接近周围就越入射到高于中心的位置或越是低于中心的位置(随光束202a或202c的副扫描方向所具有的角度的方向而不同)。其结果,在光束通过第二透镜106的副扫描方向上具有折射力的面时,在副扫描方向上受到的折射力不同,从而发生扫描线弯曲。
如果发生了扫描线弯曲,则须要补偿该弯曲,但在补偿该扫描线弯曲时,最好对扫描透镜即第二透镜106的被扫描面一方的透镜面使用特殊的面。
上述特殊的面是指副扫描方向不具有曲率的面,且在主扫描方向上其副扫描方向的倾斜有所不同的面。换言之,在副扫描方向上具有非对称的面形状。而且,该面形状基于下式(1),但并不局限于基于该式(1)的形状,也可用其他形状计算式来指定同样的面形状。
X ( Y , Z ) = Y ^ 2 · Cm / { 1 + [ 1 - ( 1 + K ) · ( Y · Cm ) ^ 2 ] }
+ A · Y ^ 4 + B · Y ^ 6 + C · Y ^ 8 + D · Y ^ 10 + E · Y ^ 12 · · ·
+ Cs ( Y ) · Z ^ 2 / { 1 + [ 1 - ( Cs ( Y ) · Z ) · ^ 2 ] }
+ ( F 0 + F 1 · Y + F 2 · Y ^ 2 + F 3 · Y ^ 3 + F 4 · Y ^ 4 + · · · ) Z
(1)
在此,设定Cm=1/RY,Cs(Y)=1/RZ。而且设定,包含光轴在内的主扫描方向上的平行的平截面即“主扫描截面”内的近轴曲率半径为RY,从光轴到主扫描方向距离为Y,高次方系数为A、B、C、D等等,并设定与主扫描截面正交的“副扫描截面”内的近轴曲率半径为RZ,表示倾斜量的部分F0、F1、F2在不具有倾斜量时,均设为0。而F0、F1、F2不为0时,则该倾斜量在主扫描方向变化。
通过上述特殊面,可对向着各个像高的光束在其副扫描方向上的方向,按扫描透镜的主扫描方向上予与不同的最适当的倾斜量,从而补偿扫描线弯曲。此时,由于光束被汇聚,因此能够尽可能地限制特殊面所带来的波前像差的增加。
下面说明波前像差补偿。
为了进行良好的波前像差补偿和扫描线弯曲补偿,至少需要两片扫描透镜。用接近多角镜104的扫描透镜(用至少在副扫描方向具有大折射力的扫描透镜构成光偏转器一方的扫描透镜,在图1中为第一透镜105)中向着周围且在副扫描方向凹能量较大的面,来进行波前像差补偿,而用接近被扫描面的扫描透镜(在副扫描方向具有大的折射力的扫描透镜)的特殊面来进行扫描曲线补偿,这样,通过分离各自的补偿功能,便能够进一步减小光点直径以及扫描线弯曲。当然,并不需要完全将功能分开,也可在各个面上可进行部分波前像差补偿、以及部分扫描线弯曲补偿
采用上述面的结构,可赋予扫描透镜的主扫描方向以最适当的负能量,以补偿光束内部的光束扭曲。另外,对于因光束扭曲而发生的被扫描面上的光束内部的光线的偏差,可通过补偿被扫描面一方的扫描透镜的入射位置,来改善波前像差。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或下述实施例所示,扫描光学系110中的扫描透镜为两片结构,其中,多角镜104一方的扫描透镜即第一透镜105,为两个斜入射(斜入射角a的大小相同仅标记不同)的光束202a和202c共用的透镜(共用透镜),而位于被扫描面一方的扫描透镜即第二透镜106,则为针对每束光束202a和202c分别设置的透镜(个别透镜)。个别透镜106使用上述特殊面,主要进行扫描线弯曲补偿,而共用透镜即第一透镜105因具有从中心向周围的副扫描方向的副能量较大的面(以后详细叙述),因此主要对射向着第二透镜106的副扫描方向的入射位置进行调整,进行波前像差补偿。
第二透镜106与斜入射多角镜104的光束202a和202c相对应,该光束202a和202c不管斜入射角a的标记如何,具有相同形状,被扫描面一方的特殊面被设置为在副扫描方向上下反转。图4中的箭头方向表示了该两个第二透镜106的设置方向不同。即,第二透镜106的特殊面被设置为,其形状相对于虚线表示的基准平面(水平面)相互对称。其结果,即便光束202a、202c的斜入射角度不一致,扫描线弯曲也能够得到良好补偿。
关于波前像差,只要通过第一透镜105的位置在副扫描方向相对基准平面(水平面)对称,也能够获得同样的补偿效果,因此,波前像差也能够获得良好补偿。
但是,扫描线弯曲还会因扫描透镜与被扫描面之间设置平板玻璃111而发生。平板玻璃111用于防尘,其防止尘埃或调色剂进入设置了扫描透镜105、106、以及多角镜104的光学箱内部。此外,平板玻璃111还用于防止反射光返回光源发生误动作,因此,被设置为相对于副扫描方向具有一定角度。
为此,透射平板玻璃111的光路长度在主扫描方向发生变化,从而发生了扫描线弯曲。即由于平板玻璃111不具有能量,因此通过倾斜设置,使光束沿副扫描方向平行移动并射出,该移动量在主扫描方向上不同,因而引起了扫描线弯曲的发生。
也就是说,即使用上述特殊面良好地补偿了因光束202a和202c斜入射而发生的扫描线弯曲,却因在副扫描方向倾斜设置平板玻璃111,因此依然存在平板玻璃111发生的扫描线弯曲。对此,对平板玻璃111引起的扫描线弯曲,也用特殊面来进行补偿,该扫描线弯曲同样也能够获得良好的补偿。
此时,按照本发明,将平板玻璃111的副扫描方向的倾斜方向反转,这样,即使斜入射角度不一致,也能够获得良好的扫描线弯曲补偿。
以上通过采用扫描透镜中的特殊面,使得扫描线弯曲和波前像差等斜入射光学系特有的光学性能劣化能够得到补偿,进而通过将相对于多角镜104的偏转反射面法线的角度设得较小,来尽可能地抑制光学性能劣化,获得良好的光学性能。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中,对于在副扫描方向上相对于多角镜104的偏转反射面的法线具有某一角度的光束202a、202c、以及与该偏转反射面的法线平行的光束202b,针对这些向着对应的被扫描面的光束,个别设置第二透镜106,并将该第二透镜106形成为相同形状。这样,无需增加扫描透镜种类,在制造中无需管理类似的扫描透镜,避免增加成本。
但是,如上所述,由于第二透镜106中采用了以补偿斜入射引起的扫描线弯曲为目的的特殊面,因此,如果再将其用于平行于多角镜104的偏转反射面的法线的光束202b,则会在该第二透镜106的特殊面上发生扫描线弯曲。对于该平行于多角镜104的偏转反射面的法线的光束202b,因扫描线弯曲的发生较少(不会发生在副扫描方向上弯曲入射到扫描透镜中),本来无需补偿扫描线弯曲,而特殊面反而引起扫描线弯曲的发生。
对此,在本发明中,如果假定在上述光偏转器(多角镜104)和被扫描面之间的光路上,仅设置与光束202a、202b相对应的个别透镜、以及平板玻璃,则相对于对应光束202b的个别透镜(第二透镜106b)和对应光束202a的个别透镜(第二透镜106a)的光束行进方向,副扫描方向的截面形状的朝向(上述特殊面的朝向)相同,并且,光束202b相对于与其对应的平板玻璃111中的行进方向相垂直的轴的倾斜方向,与光束202a的反射方向相对于上述光束202b在上述光偏转器(多角镜104)中的反射方向的倾斜方向相同。
即如图5A所示,在斜入射光学系(对应于光束202a的第一透镜105、第二透镜106a)以及水平入射光学系(对应于光束202b的第一透镜105、第二透镜106b)中,当副扫描方向上,第二透镜106b的特殊面的设置方向与第二透镜106a的设置方向相同时(图中表示第二透镜朝向的箭头向着相同转动方向),以光束202b在多角镜104中的反射方向为基准,将对应上述光束202b的平板玻璃111b相对于与该光束202b行进方向垂直的轴的倾斜方向,与光束202a在多角镜104中的反射方向上向副扫描方向的倾斜方向(图中箭头A方向)设为相同转动方向,即图中左转方向(以多角镜104为中心的反时针转动)。
而且,如图5B所示,当副扫描方向上,光束202b对应的第二透镜106b的特殊面设置方向与光束202c对应的第二透镜106c的特殊面设置方向相同时,以光束202b在多角镜104中的反射方向为基准,平板玻璃111b相对于与该光束202b行进方向垂直的轴的倾斜方向,与光束202c在多角镜104中的反射方向上向副扫描方向的倾斜方向(图中箭头B方向)设为相同转动方向,即图中右转方向(以多角镜104为中心的顺时针转动)。
上述结构使得水平入射的光学系中也能够获得适当的扫描线弯曲补偿。
其理由如下。即,相对于斜入射光学系(光束202a和202c对应的光学系)中发生的扫描线弯曲,平板玻璃中发生的扫描线弯曲较小且不会被抵消,在该斜入射光学系中,平板玻璃无论朝哪一个方向倾斜,例如在第二透镜106a、106b的特殊面补偿的方向不会有变化。而且,在设置对应于水平入射的光束202b且具有特殊面的第二透镜106b时发生的扫描线弯曲,其虽然在平板玻璃111b的倾斜方向发生大小上的变化,但是其方向(扫描线弯曲是向上突出还是向下突出)不会改变。
也就是说,通过调整对应于水平入射光束202b的平板玻璃111b相对于与该光束202b行进方向垂直的轴的倾斜方向,使得斜入射光学系中与补偿之前的扫描线弯曲方向相同的扫描线弯曲向着能够抵消光束202b所对应的第二透镜106b的特殊面等补偿面上发生的扫描线弯曲的方向发生,从而降低该第二透镜106b的影响。
以上以平板玻璃厚度约为2mm、倾斜量(倾斜角度)为10~30°左右的实际值为前提进行了说明。对于将厚度增加到10mm以上等使扫描线弯曲变大的情况,不但超出了本发明的范畴,而且考虑到成本以及布局性等方面,该情况是不现实的。
如上所述,在将分别与水平入射和斜入射相对应的第二透镜106的形状形成为相同时,可如同本实施方式,通过地适当地设定平板玻璃111相对于与光束行进方向相垂直的轴的倾斜方向,来减少扫描线弯曲,减少图像形成装置的色偏离。进而,通过水平入射和斜入射的组合,即使感光体数量增加,也能够避免装置大型化,而实现低成本、节省空间、节能的光扫描装置。
关于水平入射和斜入射的组合,在此用设置5个感光体(利用5束光束的对向扫描方式光扫描装置的例子)为例进行了说明,但是,对于现有的对应于4台感光体的光扫描装置,在斜入射和水平入射中将个别透镜共同化所带来的效果是相同的。而且还可适用于感光体数量进一步增加的情况。
在实际中的光扫描装置中,通常在扫描光学系中适当设置反射镜。关于本发明在该结构中的应用,首先,在假定上述光偏转器(多角镜104)和被扫描面之间的光路上仅设置光束202a、202b所对应的个别透镜以及平板玻璃的情况下,设定相对于与上述平板玻璃111的光束行进方向相垂直的轴的倾斜方向,而后,在保持光学设置关系的同时,设置反射镜。另外,设置在多角镜104一方的共同透镜即第一透镜105,不会不利于水平入射和斜入射的共同化。其结果如实施例所示。
实施方式2
接着,如图6所示,反射方向为相对于多角镜104的偏转反射面的法线,在副扫描方向上具有一定角度的光束中,反射方向平行于多角镜104的偏转反射面的法线的光束202b中的第二透镜106b的特殊面、和光束202a中的第二透镜106a的特殊面,两者的设置方向在副扫描方向上相同,优选光束202a对应的平板玻璃111a相对于与该光束202a行进方向相垂直的轴的倾斜方向、与上述光束202b对应的平板玻璃111b相对于与该光束202b行进方向相垂直的轴的倾斜方向相反。
而且,反射和方向平行于多角镜104的偏转反射面的法线的光束202b中的第二透镜106b的特殊面、和第二透镜106c的特殊面,两者的设置方向在副扫描方向上相反,优选该光束202c对应的平板玻璃111c相对于与该光束202c行进方向相垂直的轴的倾斜方向,与上述光束202b对应的平板玻璃111b相对于与该光束202b行进方向相垂直的轴的倾斜方向相同。
如上所述,在水平入射的光束202b对应的光学系中,第二透镜106b引起发生扫描线弯曲。该弯曲量越小越好,为此,第二透镜106b的特殊面引起的扫描线弯曲补偿量也越小越好。
退一步根据第二透镜106a、106c为与第二透镜106b形状相同的透镜,这种情况下,使用第二透镜106a、106c的斜入射光学系中所发生的扫描线弯曲越小越好,为此,多角镜104的斜入射角度也越小越好。因此,如上所述,如图3C所示的、向多角镜104斜入射的光束202a、202c与水平入射的光束202b的组合十分有效。
进而,将斜入射光学系中的平板玻璃111a和111c相对于与对应光束202a和202c行进方向相垂直的轴的倾斜方向,与平板玻璃111b相对于与对应光束202b行进方向相垂直的轴的倾斜方向之间的关系形成为如上所述,能够减小扫描线弯曲。其根据以下关系。
首先,如图6所示,当斜入射光学系和水平入射光学系中,第二透镜106b的特殊面设置方向与第二透镜106a的特殊面设置方向在副扫描方向上为相同时,以多角镜104上光束202b的反射方向为基准,平板玻璃111b相对于与光束202b行进方向相垂直的轴的倾斜方向,与图中箭头A方向为相同转动方向,即与多角镜104中的光束202a的反射方向的向着副扫描方向的倾斜方向为相同转动方向,此时,优选平板玻璃111a相对于与光束202a行进方向相垂直的轴的倾斜方向与平板玻璃111b的倾斜方向相反。
另一方面,当斜入射光学系和水平入射光学系中,第二透镜106b的特殊面设置方向与第二透镜106a的特殊面设置方向在副扫描方向上为相反时,以多角镜104上光束202b的反射方向为基准,平板玻璃111b相对于与光束202b行进方向相垂直的轴的倾斜方向,与图中箭头B方向为相反转动方向,即与多角镜104中的光束202c的反射方向的向着副扫描方向的倾斜方向为相反转动方向,此时,优选平板玻璃111c相对于与光束202c行进方向相垂直的轴的倾斜方向与平板玻璃111b的倾斜方向相同。
如上所述,水平入射的平板玻璃111b被设置为能够发生与第二透镜106b所发生的扫描线弯曲相反方向的扫描线弯曲。换言之,与斜入射光学系中发生的扫描线弯曲方向相同。
在此,通过将斜入射光学系中的平板玻璃111a相对于与光束202a行进方向相垂直的轴的倾斜方向、与水平方向入射的平板玻璃111b相对于与光束202b行进方向相垂直的轴的倾斜方向相反,从而平板玻璃111a发生的扫描线弯曲的方向与斜入射光学系发生的扫描线弯曲的方向相反(为对斜入射光学系发生的扫描线弯曲进行补偿的方向)。
其结果,减小了斜入射光学系中发生的扫描线弯曲,并减小了用第二透镜106a补偿的扫描线弯曲。在水平入射光学系中,将该第二透镜106a作为第二透镜106b设置时,可减小水平入射光学系中发生的扫描线弯曲,提高用水平入射光学系中设置的平板玻璃111b的补偿效果。
如此,考虑到第二透镜106b的扫描线弯曲的发生量的差,虽然难以完全抵消该扫描线弯曲,但是,通过调整平板玻璃111a和111b的上述倾斜方向关系,可减少用第二透镜106a和106b补偿的扫描线弯曲的量。或者,通过调整平板玻璃111c和111b的上述倾斜方向关系,可减少用第二透镜106c和106b补偿的扫描线弯曲的量。
在下述的实施例中,设定斜入射光学系的平板玻璃111a与垂直于光束202a行进方向的轴之间的倾斜角度为10°,并设水平入射光学系的平板玻璃111b与垂直于光束202b行进方向的轴之间的倾斜角度为20°。其结果,均获得了扫描线弯曲接近0的良好特性。
优选平板玻璃111b的倾斜量(倾斜角度)的绝对值与斜入射光学系对应的平板玻璃111a的倾斜量绝对值相等。在斜入射光学系中,在扫描线弯曲的补偿方向上,将平板玻璃111a倾斜到最大限度时,用第二透镜106a补偿的扫描线弯曲为最小。而且,在水平入射光学系中,第二透镜106b发生的扫描线弯曲小,在相同补偿方向上将平板玻璃111b倾斜到最大限度,可使得残存的扫描线弯曲变得最小。
如上所述,斜入射光学系中用于补偿扫描线弯曲的特殊面所发生的扫描线弯曲大于平板玻璃111a发生的扫描线弯曲。当多角镜104的斜入射角大时,该倾向会变得尤其显著。也就是说,要完全补偿扫描线弯曲,相对于斜入射光学系,需要增大水平入射光学系中的平板玻璃的倾斜,但是,多角镜104的斜入射角度大时,扫描线弯曲的发生增大,个别透镜的补偿量增加。为此,其结果为在水平入射光学系中个别透镜发生的扫描线弯曲增大。对此,本发明中,为了最大限度减小水平入射光学系中的个别透镜补偿量,将平板玻璃的倾斜预设到极限值,其结果,在水平入射光学系中发生的个别透镜引起的扫描线弯曲变小。在斜入射光学系中,即便预先将平板玻璃倾斜到最大限度,抑制水平入射光学系中个别透镜发生的扫描线弯曲,也需要在水平入射光学系中,将平板玻璃倾斜到斜入射光学系中以上,即超越极限。为此,平板玻璃的倾斜量绝对值自然而然地变为相等,其结果,在斜入射角大的情况下,用本发明的方式,即便难于完全补偿水平入射中的扫描线弯曲,但也能够将该扫描线弯曲减少为最小。
当然,斜入射角小时不需要采用本实施方式。
此外,本发明的光扫描装置中,例如用具有多个发光点的半导体激光点阵,或用使用多个具有单一发光点或多个发光点的光源的多光束光源装置作为光源,并构成为用多束光束同时扫描感光体表面。这样能够形成有利于高速化、高密度化的光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而在构成该光扫描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时,能够获得与上述相同的效果。
下面参考图7说明利用了本发明的光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方式之一。本实施方式为将本发明的光扫描装置用于串联方式彩色激光打印机的例子。而且,在此以具有4台感光体的图像形成装置为例进行说明。
图像形成单元中设置感光鼓901、以及位于该感光鼓901周围的充电器902,用于使感光鼓901表面高压带电;显影辊903,用于将带电调色剂附着到光扫描装置100记录的静电潜像上,对该静电潜像显影;调色剂盒904,用于向显影辊903补充调色剂;以及清洁盒905,用于刮除并贮存鼓上残留的调色剂。通过光偏转器扫描感光鼓901进行图像记录。
上述图像形成单元沿着中间转印带906并列设置,配合时机依次将黄色、洋红色、青色、黑色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906上,重合形成彩色图像。各图像形成单元除了调色剂颜色不同以外,其他结构基本相同。
另一方面,供纸辊908从供纸盒907供给记录纸,该记录纸由定位辊对909配合副扫描方向的记录开始时机输送,而后从中间转印带906转印调色剂图像,进而在定影辊910定影后,由排纸辊912排出到排纸盘911中。
图8显示了一例具有5台感光体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
如图8所示,在5台感光体的结构中,4台图像形成单元用感光鼓901A、901C、901D、901E构成与图7相同的设置,经由中间转印带906转印到记录纸上。剩下的一台图像形成单元中,第5台感光鼓901B被设置在中间转印带906上的4色合成调色剂转印到记录纸之前,感光鼓901B周围设置充电器,用于使感光鼓901B表面高压带电;显影辊,用于将带电调色剂附着到光扫描装置200记录的静电潜像上,对该静电潜像显影;调色剂盒,用于向显影辊补充调色剂;以及清洁盒,用于刮除并贮存鼓上残留的调色剂。通过光偏转器扫描感光鼓901A~901E进行图像记录。
关于图像形成,最初从第5台感光鼓901B直接在记录纸上转印一色调色剂,而后,从中间转印带906转印4色调色剂。此时,设独立设置的第5台感光鼓906B例如为黑色,其可防止感光鼓尚未转印的残留调色剂与其他颜色的调色剂混色,进行调色剂再利用。作为黑色的理由在于彩色机器中黑白图像的输出也相当多,有利于发挥调色剂再利用效果。
图9显示了图8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的光扫描装置的结构。
光扫描装置200具备位于光学盒的大致中间的多角镜104,该多角镜104的图中右侧具有共同透镜即第一透镜105A、个别透镜即第二透镜106a、106b、106c、反射镜107a、107b、107c、107c′。多角镜104的图中左侧具有共同透镜即第一透镜105B、个别透镜即第二透镜106d、106e、反射镜107d、107e、107e′。第二透镜106a~106e与感光鼓901A~901E之间分别设置光学盒中未图示的平板玻璃。
未图示光源装置发射的5束光束分别经由以下路径来照射感光鼓。
路径1:多角镜104-第一透镜105A-反射镜107a-第二透镜106a-平板玻璃111a-感光鼓901A。
路径2:多角镜104-第一透镜105A-第二透镜106b-反射镜107b-平板玻璃111b-感光鼓901B。
路径3:多角镜104-第一透镜105A-反射镜107c-反射镜107c′-第二透镜106c-平板玻璃111c-感光鼓901C。
路径4:多角镜104-第一透镜105B-反射镜107d-第二透镜106d-平板玻璃111d-感光鼓901D。
路径5:多角镜104-第一透镜105B-反射镜107e-反射镜107e′-第二透镜106e-平板玻璃111e-感光鼓901E。
在此,路经1、3~5对应于上述斜入射光学系,路经2对应于上述水平入射光学系。这样,在对应5台感光体的光扫描装置200中可获得上述的本发明效果。
关于上述平板玻璃的倾斜方向等,为省略了用于如图5描述的将光束引导到感光鼓上的副扫描方向的反射镜的状态下的方向。即,在实际的光扫描装置中,假设省略反射镜,并且在多角镜104与被扫描面之间的光路上仅设置分别对应水平入射多角镜的光束以及斜入射多角镜的光束的个别透镜(扫描透镜)、以及平板透镜时,通过确认该平板透镜的倾斜方向,便可证明本发明的实施。
实施例
以下显示基于本发明的光扫描装置200的具体数值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一光源装置采用图1所示结构为前提。
装置条件
用于作为光源的半导体激光发射器201的发光波长为780nm,被发射的发散性光束用耦合透镜203(焦距(780nm):10mm)转换为“实质性平行光束”,并受到柱面透镜103(如入射副扫描方向曲率半径:74.9mm,厚度:3mm)的作用,在多角镜104的偏转反射面位置上作为“主扫描方向上长线像”成像。
多角镜(光偏转器)104使用内接圆半径为13mm且具有6面偏转反射面的多角镜。
光束202a(或202c)相对于偏转反射面的法线,以副扫描方向1.46°的角度倾斜入射,并在主扫描方向相对于向着像高0的光束,以约为60°的角度入射。用于限制从耦合透镜203发射的光束的光圈204采用主扫描方向4.8mm且副扫描方向1.18mm的矩形光圈。
面编号1和2所示的第一透镜105平行于偏转反射面设置(入射透镜的光束有在副扫描方向以±1.46°的角度斜入射的光束202a和202c、以及垂直入射(相对于偏转反射面在副扫描方向水平入射)的光束202b),为多数光束共同使用。相对于偏转反射面平行于副扫描方向的水平面的水平入射的光束202b通过第一透镜105的副扫描方向的大致中心,而斜入射(±1.46°)的光束202a和202c则通过副扫描方向的轴外。
面编号3和4所示的第二透镜106被设置为透镜光轴与入射光束一致(为了不使光束斜入射到透镜中,各自倾斜±1.46°,水平入射光束与第一透镜105相同设置)。
透镜数据
表1显示了第一透镜105以及第二透镜106的透镜数据。
表1
Figure BSA00000282639100191
Figure BSA00000282639100211
面编号2和3的透镜面为在主扫描方向上副扫描方向的曲率发生变化的面,可用下式(2)表示。
X ( Y , Z ) = Y ^ 2 · Cm / { 1 + [ 1 - ( 1 + K ) · ( Y · Cm ) ^ 2 ] }
+ A · Y ^ 4 + B · Y ^ 6 + C · Y ^ 8 + D · Y ^ 10 + E · Y ^ 12 · · ·
+ Cs ( Y ) · Z ^ 2 / { 1 + [ 1 - ( Cs ( Y ) · Z ) ^ 2 ] } - - - ( 2 )
在此,设Cm=1/RY,且Cs(Y)=1/RZ+aY+bY^2+cY^3+dY^4+eY^5+fY^6+gY^7+hY^8+iY^9+jY^10...。而且设定,包含光轴在内的主扫描方向上的平行的平截面即“主扫描截面”内的近轴曲率半径为RY,从光轴到主扫描方向距离为Y,高次方系数为A、B、C、D等等,并设定与主扫描截面正交的“副扫描截面”内的近轴曲率半径为RZ。
面编号1的透镜面在副扫描方向上没有曲率。所有的面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形状为非圆弧形状。进而,面编号4的透镜面为上述特殊面,用以补偿扫描线弯曲。
本发明的光扫描装置中,斜入射光学系和水平入射光学系的扫描透镜均采用表1所示的数据。但是,在斜入射光学系中,倾斜角度分别为+1.46°和-1.46°的光束202a和202c各自的第二透镜106被设置为其特殊面在副扫描方向上呈反转关系。该第二透镜106为上述扫描光学系110中的个别透镜。
表2显示了各个光学元件之间的设置关系。表2中的距离X为投影到垂直于多角镜104的转动轴的面上时,在光轴方向(第一透镜105的光轴)上各个透镜面之间的距离。
表2
  对象   距离X(mm)
  多角镜的反射面与第一透镜入射面之间   37.5
  第一透镜厚度   5
  第一透镜发射面与第二透镜入射面之间   161
  第二透镜厚度   3
  第二透镜入射面与被扫描面之间   97
设定平板玻璃111a与垂直于其对应光束202a行进方向的轴之间的倾斜角度为+10°,平板玻璃111b与垂直于其对应光束202b行进方向的轴之间的倾斜角度为-20°,平板玻璃111c与垂直于其对应光束202c行进方向的轴之间的倾斜角度为-10°。此外,光束202a以相对于多角镜104以斜入射角度+1.46°入射,光束202b为与多角镜104相平行地入射,光束202c以相对于多角镜104以斜入射角度-1.46°入射。
利用上述透镜的本实施例的光扫描装置在副扫描方向截面上的结构如图6所示。表2中表示平板玻璃111a、111b、111c的倾斜方向的标记+表示图6中的右转方向,标记-表示图6中的左转方向。另外,图6中仅描述了多角镜104以后的光路,而省略了入射多角镜104的光路。
再者,虽然省略于平板玻璃111a、111b、111c,但对应具有5台感光体的光扫描装置200结构的示例如图9所示。此时,图6的截面结构仅示出了图9中多角镜右侧的结构。
以上说明了以附图显示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于本发明,可在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预料的范围内进行增加、修改、删除,或者提出其他实施方式,但是,只要起到本发明的作用及效果,该实施方式便属于本发明范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光扫描装置,其中包括:
光源装置,用于发射多束光束;
光偏转器,用于偏转该多束光束;
扫描光学系,分别对应于该被偏转了的多束光束并将该多束光束汇聚到被扫描面上;以及,
平板玻璃,其分别与该多束光束相对应并被设置在扫描光学系与被扫描面之间的光路上,在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上均不具有折射力,而且对于入射光束,该平板玻璃被倾斜设置为,与垂直于该光束行进方向的轴之间形成某一角度,
其特征在于,
该多束光束包括,相对于该光偏转器的发射面的法线在副扫描方向上具有不同入射角度的光束,
每束相对于该光偏转器的反射面的法线在副扫描方向上具有不同入射角度的光束所对应的平板玻璃,与垂直于该光束行进方向的轴之间的倾斜角度各不相同。
2.一种光扫描装置,其中包括:
光源装置,用于发射多束光束;
光偏转器,用于偏转该多束光束;
扫描光学系,分别对应于该被偏转了的多束光束并将该多束光束汇聚到被扫描面上;以及,
平板玻璃,其分别与该多束光束相对应并被设置在扫描光学系与被扫描面之间的光路上,在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上均不具有折射力,而且对于入射光束,该平板玻璃被倾斜设置为,与垂直于该光束行进方向的轴之间形成某一角度,
其特征在于,
该多束光束包括:
光束B1,其相对于该光偏转器的法射面的法线,在副扫描方向上以某一角度入射;以及,
光束B2,其与该光偏转器的反射面的法线平行地入射,在该扫描光学系中,设置分别对应于该多束光束、且具有透镜形状在副扫描方向上非对称的特殊面的扫描透镜,以作为形状相同的个别透镜,
当该光偏转器与被扫描面之间的光路上仅设置分别与该光束B1和B2对应的个别透镜、以及平板玻璃时,该光束B1所对应的个别透镜相对于该光束行进方向在副扫描方向的透镜面形状的朝向、与该光束B2所对应的个别透镜相对于该光束行进方向在副扫描方向的透镜面形状的朝向相同,
在副扫描方向上,该光束B2所对应的该平板玻璃在相对于与该光束B2行进方向相垂直的轴的倾斜方向,与该光束B1的反射方向相对于该光束B2在该光偏转器中的反射方向的倾斜方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中,所述光束B1对应的个别透镜相对于该光束B1行进方向在副扫描方向的透镜面形状的朝向、与所述光束B2对应的个别透镜相对于该光束B2行进方向在副扫描方向的透镜面形状的朝向相同,该光束B1所对应的平板玻璃相对于与该光束B1行进方向相垂直的轴的倾斜方向,与该光束B2所对应的平板玻璃相对于与该光束B2行进方向相垂直的轴的倾斜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中,所述光束B1所对应的个别透镜相对于该光束B1行进方向在副扫描方向的透镜面形状的朝向、与所述光束B2所对应的个别透镜相对于该光束B2行进方向在副扫描方向的透镜面形状的朝向相反转,该光束B1所对应的平板玻璃相对于与该光束B1行进方向相垂直的轴的倾斜方向,与该光束B2所对应的平板玻璃相对于与该光束B2行进方向相垂直的轴的倾斜方向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中,所述光束B2对应的平板玻璃与垂直于该光束B2行进方向的轴之间的倾斜角度的绝对值,与所述光束B1对应的平板玻璃与垂直于该光束B1行进方向的轴之间的倾斜角度的绝对值相等。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束光束包括夹着包含所述光偏转器的反射面的法线的水平面、从副扫描方向的不同侧、分别以某一角度入射该光偏转器的多束光束,
其中,夹着包含所述光偏转器的反射面的法线的水平面、从副扫描方向的一侧、以某一角度入射该光偏转器的光束所对应的平板玻璃相对于与该光束行进方向相垂直的轴的倾斜方向,与夹着包含所述光偏转器的反射面的法线的水平面、从副扫描方向的另一侧、以某一角度入射该光偏转器的光束所对应的平板玻璃相对于与该光束行进方向相垂直的轴的倾斜方向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扫描装置,其中,所述光源装置为发射多束光束的多光束光源装置。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实行电子照相处理来形成图像,其特征在于,具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扫描装置,用以作为实行电子照相处理中的曝光处理的装置。
CN201010290885.5A 2009-09-15 2010-09-15 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2338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212691 2009-09-15
JP2009212691A JP5278700B2 (ja) 2009-09-15 2009-09-15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2023382A true CN102023382A (zh) 2011-04-20
CN102023382B CN102023382B (zh) 2016-05-11

Family

ID=437302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290885.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2023382B (zh) 2009-09-15 2010-09-15 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7969635B2 (zh)
JP (1) JP5278700B2 (zh)
CN (1) CN10202338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63240A (zh) * 2020-02-14 2020-05-15 威海华菱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接触式图像传感器及图像处理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691528B2 (ja) 2011-01-07 2015-04-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61655B2 (ja) 2011-03-16 2015-08-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走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走査レンズ及び走査レンズの成形方法
JP5342041B2 (ja) * 2011-07-11 2013-11-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マルチビーム走査光学装置の組立調整方法及び製造方法
JP6040457B2 (ja) * 2011-10-06 2016-12-07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レーザー走査光学装置
JP5896117B2 (ja) 2011-12-13 2016-03-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44663B2 (ja) 2012-07-05 2017-12-1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019333B2 (en) 2013-01-22 2015-04-28 Ricoh Company, Limited Optical scann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tilizing a rotational polygon mirror
JP6210293B2 (ja) 2013-10-09 2017-10-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225139A (ja) 2014-05-27 2015-12-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88382B2 (ja) 2014-07-31 2018-09-12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走査光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16006A (ja) 2015-07-03 2017-01-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走査装置、画像表示装置
WO2017098913A1 (ja) 2015-12-10 2017-06-1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走査装置、画像表示装置、および車両
JP7030576B2 (ja) * 2018-03-16 2022-03-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11468A (ja) * 1996-10-07 1998-04-28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光走査装置
US20040184127A1 (en) * 2003-03-19 2004-09-23 Tomohiro Nakajima Optical scanner and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CN1573416A (zh) * 2003-05-21 2005-02-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激光扫描单元
CN1725056A (zh) * 2004-07-21 2006-01-2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用于该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扫描单元
US20060203264A1 (en) * 2005-03-11 2006-09-14 Naoki Miyatake Optical scan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523929B2 (ja) 1990-04-12 1996-08-1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熱電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7294804A (ja) 1993-09-22 1995-11-10 Ricoh Co Ltd 原稿読取用レンズ
JPH08313833A (ja) * 1995-05-18 1996-11-29 Toshiba Corp 光走査装置
JP3295281B2 (ja) 1995-08-10 2002-06-2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ーザー走査光学装置
JP2001010107A (ja) 1999-06-25 2001-01-16 Asahi Optical Co Ltd マルチビーム光源走査装置
JP2001004948A (ja) 1999-06-25 2001-01-12 Asahi Optical Co Ltd マルチビーム光源走査装置
JP3851469B2 (ja) 1999-07-21 2006-11-29 ペンタックス株式会社 マルチビーム光源走査装置
JP4774157B2 (ja) 2000-04-13 2011-09-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マルチビーム光源装置及び光走査装置
JP4148688B2 (ja) 2001-03-07 2008-09-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マルチビーム走査装置
JP4454186B2 (ja) 2001-06-20 2010-04-21 Hoya株式会社 走査光学系
US7050082B2 (en) 2002-01-23 2006-05-23 Ricoh Company, Ltd. Image forming system employing effective optical scan-line control device
US6987593B2 (en) 2002-03-08 2006-01-17 Ricoh Company, Ltd.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3607255B2 (ja) 2002-03-25 2005-01-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322814A (ja) 2002-05-01 2003-11-14 Ricoh Co Ltd 光走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4430314B2 (ja) 2003-02-17 2010-03-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015065B2 (ja) 2003-05-29 2007-11-28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277212B2 (en) 2003-09-19 2007-10-02 Ricoh Company, Limited Optical scann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5140922A (ja) 2003-11-05 2005-06-02 Ricoh Co Ltd 光走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位置ずれ補正方法
JP2007010797A (ja) 2005-06-28 2007-01-18 Ricoh Co Ltd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75983B2 (ja) 2005-06-29 2012-07-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走査装置、マルチビーム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616118B2 (ja) 2005-08-04 2011-01-1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739996B2 (ja) 2006-03-14 2011-08-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37837B2 (ja) 2006-03-15 2012-10-03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909653B2 (ja) 2006-06-21 2012-04-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729031B2 (en) 2006-09-07 2010-06-01 Ricoh Company, Ltd. Light-source device,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842747B2 (ja) 2006-09-20 2011-12-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走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US8233209B2 (en) 2007-01-31 2012-07-31 Ricoh Company, Limited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7924487B2 (en) 2007-02-09 2011-04-12 Ricoh Company, Ltd.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9069507A (ja) 2007-09-13 2009-04-02 Ricoh Co Ltd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57269A (ja) 2007-12-27 2009-07-16 Ricoh Co Ltd 光走査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5332669B2 (ja) 2008-09-03 2013-11-0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11468A (ja) * 1996-10-07 1998-04-28 Sankyo Seiki Mfg Co Ltd 光走査装置
US20040184127A1 (en) * 2003-03-19 2004-09-23 Tomohiro Nakajima Optical scanner and image formation apparatus
CN1573416A (zh) * 2003-05-21 2005-02-02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激光扫描单元
CN1725056A (zh) * 2004-07-21 2006-01-25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图像形成装置及用于该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扫描单元
US20060203264A1 (en) * 2005-03-11 2006-09-14 Naoki Miyatake Optical scan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63240A (zh) * 2020-02-14 2020-05-15 威海华菱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接触式图像传感器及图像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064717A (ja) 2011-03-31
JP5278700B2 (ja) 2013-09-04
US7969635B2 (en) 2011-06-28
US20110063704A1 (en) 2011-03-17
CN102023382B (zh) 2016-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23382B (zh) 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2053365B (zh) 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7271823B2 (en) Optical scann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339294B (zh) 光学扫描装置和使用该光学扫描装置的图像形成设备
CN102062943B (zh) 光学扫描装置和使用其的成像设备
CN101576658B (zh) 光学扫描设备和使用光学扫描设备的图像形成设备
CN101726853B (zh) 扫描光学设备和使用扫描光学设备的图像形成设备
US9019333B2 (en) Optical scann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tilizing a rotational polygon mirror
JP4970864B2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その光走査装置を備える光書込装置、並びにその光走査装置またはその光書込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CN100549759C (zh) 光扫描单元及采用该单元的成像装置
CN103809289B (zh) 光扫描单元和包括其的电子照相成像设备
US20070013763A1 (en) Laser scanning uni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01096149A (zh) 激光扫描单元及包括该单元的成像装置
CN101937129B (zh) 光学扫描装置
US8310517B2 (en)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4460865B2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03393A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US8872874B2 (en) Light scanning unit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JP4294913B2 (ja)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610127B2 (ja) 光走査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978419B2 (en) Scan lens for imaging device
JP418176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060017995A1 (en) Optical scanning device and color imaging apparatus
CN103364948A (zh) 光扫描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04117391A (ja)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60511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