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65379A - 树脂组合物以及树脂制品 - Google Patents

树脂组合物以及树脂制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65379A
CN101965379A CN2008801028971A CN200880102897A CN101965379A CN 101965379 A CN101965379 A CN 101965379A CN 2008801028971 A CN2008801028971 A CN 2008801028971A CN 200880102897 A CN200880102897 A CN 200880102897A CN 101965379 A CN101965379 A CN 1019653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alcum powder
quality
resin combination
ethylene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88010289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965379B (zh
Inventor
小林政男
小木曾浩一
伊藤克志
末永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da Gose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oyoda Gose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25649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69417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27682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369421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da Gosei Co Ltd filed Critical Toyoda Gosei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9653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653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9653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65379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53/00Compositions of block copolymer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sequence of a polymer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4Silic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3/346Cla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5/00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 C08L2205/03Polymer mixtures characterised by other features containing three or more polymers in a blen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L23/08Copolymers of ethene
    • C08L23/0807Copolymers of ethene with unsaturated hydrocarbons only containing more than three carbon atoms
    • C08L23/0815Copolymers of ethene with aliphatic 1-olef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10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propene
    • C08L23/12Polypropen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23/02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not modified by chemical after-treatment
    • C08L23/16Elastomeric ethene-propene or ethene-propene-diene copolymers, e.g. EPR and EPDM rubb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53/00Compositions of block copolymer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sequence of a polymer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53/02Compositions of block copolymer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sequence of a polymer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of vinyl-aromatic monomers and conjugated dienes
    • C08L53/025Compositions of block copolymer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sequence of a polymer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of vinyl-aromatic monomers and conjugated dienes modified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树脂组合物以及由该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树脂制品,通过提高流动性、刚性以及耐冲击性,该树脂组合物可以满足由聚丙烯树脂构成的汽车内外装饰用树脂制品的厚度变薄的要求。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树脂组合物,其由以下成分构成:30~65质量%的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该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的熔体流动速率为60~120g/10分钟、且沙尔皮冲击强度为3kJ/m2以上;0~25质量%的均聚聚丙烯树脂,该均聚聚丙烯树脂的熔体流动速率为10g/10分钟以上、且弯曲弹性模量为2000MPa以上;5~20质量%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橡胶或5~20质量%的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其中,该乙烯-α烯烃共聚物橡胶的门尼粘度为20~75,该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中的苯乙烯成分的含量为15~30质量%;以及23~37质量%的平均粒径为8μm以下的滑石粉。

Description

树脂组合物以及树脂制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树脂组合物、以及将该树脂组合物成型而形成的树脂制品。
背景技术
目前,由聚丙烯树脂构成的汽车内外装饰用树脂制品以厚度为2mm以上的树脂制品为主。例如,仪表面板多为3mm左右,保险杠多为2.5~3.5mm,其他的内装饰用制品多为2.2~3mm。因此,这些树脂制品中所使用的聚丙烯树脂组合物的物理性质也可以充分满足以下的要求:作为流动性,在230℃、21.2N下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为30g/10分钟以下;以及,作为刚性,在23℃下的弯曲弹性模量为2500MPa以下。
然而,最近,特别是在汽车内外装饰用树脂制品领域中,有这样的观点,即,为了对地球环境做出贡献(例如,削减CO2等)而削减树脂的总用量是重要的,从上述观点等观点考虑,作为一种对策,需要进一步使厚度变薄。使用具有上述物理性质的聚丙烯树脂组合物无法使这些树脂制品的厚度变壁。
另外,在专利文献1~8中,描述了使聚丙烯树脂组合物的刚性等物理性质提高后的物质,但是据认为,这些聚丙烯树脂组合物也不能充分满足由聚丙烯树脂组合物构成的汽车内外装饰用树脂制品的厚度变薄要求。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3021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87481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7-3391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9-71712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10-324725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平11-189700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平9-124857号公报
专利文献8:日本特开平8-134288号公报
另一方面,作为提高聚丙烯树脂组合物的刚性以及耐冲击性的方法,已知的是,将微粉状(平均粒径:不足约1μm)的滑石混合的方法为有效的方法。然而,粉末状的滑石是通过将以块状等形状出产的滑石进行粉碎、分级,并重复进行这些工序而获得的,因此,如果粒径变小,则相应地增加了粉碎、分级的工序的重复次数,由此单价增高。因此,从成本方面考虑,可以添加到诸如汽车用内外装饰树脂制品之类的实用品中的量是有限制的。
此外,有人提出了这样的方法:通过添加交联剂等而发生动态交联,从而提高混合到聚丙烯树脂组合物中的弹性体成分的含量(专利文献9)。然而,据认为,该聚丙烯树脂组合物也不能充分满足由聚丙烯树脂构成的汽车内外装饰用树脂制品的厚度变薄要求。
专利文献9:日本特开平7-3049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树脂组合物以及由该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树脂制品,其中所述树脂组合物的流动性、刚性以及耐冲击性得到提高,由此可以满足由聚丙烯树脂构成的汽车内外装饰用树脂制品的厚度变薄要求。
解决问题所采用的手段
A.树脂组合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是这样的:
该树脂组合物由以下成分构成:
30~65质量%的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b-PP),该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按照ISO1133标准测定的在230℃、21.2N下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为60~120g/10分钟,并且按照ISO179标准测定的沙尔皮冲击强度为3kJ/m2以上;
0~25质量%的均聚聚丙烯树脂(h-PP),该均聚聚丙烯树脂按照ISO1133标准测定的在230℃、21.2N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10g/10分钟以上,并且按照ISO 178标准测定的弯曲弹性模量为2000MPa以上;
6~20质量%的弹性体;以及,
23~37质量%的滑石粉,该滑石粉根据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量法测定的平均粒径为8μm以下,
该树脂组合物按照ISO178标准测定的弯曲弹性模量为2600MPa以上;
该树脂组合物按照ISO180标准测定的在23℃下的悬臂梁冲击强度为15kJ/m2以上;并且,
该树脂组合物按照ISO1133标准测定的在230℃、21.2N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30g/10分钟以上。
此处,滑石粉中所使用的平均粒径的值为根据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量法测定的滑石粉粒径的平均粒径D50。
此外,优选的是,所述滑石粉的平均测定粒径为0.1~0.7μm,并且,粒子间平均距离为0.1~0.9μm,其中所述平均测定粒径是这样获得的:根据在所述树脂组合物的成型体的截面为400平方μm范围内出现的多个滑石粉的各自面积,算出具有与该面积相等的面积的真圆的直径,并对这些直径进行平均;而其中所述粒子间平均距离是这样获得的:对出现在该范围内的多个滑石粉的每一个,分别算出其与按照与该滑石粉距离最近的顺序而选择的其他10个滑石粉之间的平均距离,并对该平均距离进行平均。
另外,优选的是,由弹性体构成的橡胶粒子的平均测定粒径为0.2~0.5μm,并且,粒子间平均距离为0.3~1.3μm,其中所述平均测定粒径是这样获得的:根据在所述树脂组合物的成型体的截面为100平方μm范围内出现的多个橡胶粒子的各自的面积,算出具有与该面积相等的面积的真圆的直径,并对这些直径进行平均;而其中所述粒子间平均距离是这样获得的:对出现在该范围内的多个橡胶粒子的每一个,分别算出该橡胶粒子与按照与该橡胶粒子距离最近的顺序而选择的其他10个橡胶粒子之间的平均距离,并对该平均距离进行平均。
此外,根据滑石粉的种类(粒径)可以提高流动性、刚性以及耐冲击性,因此,优选为这样的树脂组合物:
该树脂组合物由30~55质量%的所述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5~25质量%的所述均聚聚丙烯树脂、8~20质量%的所述弹性体、以及23~37质量%的所述平均粒径为7μm以下的滑石粉构成,
并且所述滑石粉是通过有意地含有3质量%以上的平均粒径不足1μm的滑石粉(A)而形成的,
该树脂组合物的弯曲弹性模量为2800MPa以上、所述悬臂梁冲击强度为15kJ/m2以上,并且所述熔体流动速率为30g/10分钟以上。
此处,“有意地含有3质量%以上的滑石粉(A)而形成的滑石粉”是指这样的滑石粉:其有意地含有滑石粉(A),使得滑石粉(A)在树脂组合物中的混合量(即,相对于树脂组合物的总量,滑石粉(A)的量)为3质量%以上。
此外,通过采用交联剂使所混合的弹性体成分发生动态交联,从而提高刚性以及耐冲击性,因此,优选这样的树脂组合物:
该树脂组合物由30~55质量%的所述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10~25质量%的所述均聚聚丙烯树脂、10~20质量%的由于交联剂而至少一部分发生了动态交联的所述弹性体、以及23~37质量%的所述平均粒径为8μm以下的滑石粉构成,
并且,相对于所述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所述均聚聚丙烯树脂、所述弹性体以及所述滑石粉的总量100质量份,所述交联剂的有效成分的添加量为0.02~0.25质量份,
该树脂组合物的所述弯曲弹性模量为2800MPa以上,所述悬臂梁冲击强度为20kJ/m2以上,并且所述熔体流动速率为30g/10分钟以上。
另外,优选的是,除了成型体的增强部位之外,所述树脂组合物在其它部位能够形成小于2mm的厚度。
B.树脂制品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树脂制品是通过将上述树脂组合物成型而形成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其他树脂制品是通过将下述树脂组合物成型而形成的树脂制品,该树脂组合物由以下成分构成:
30~65质量%的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该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按照ISO1133标准测定的在230℃、21.2N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60~120g/10分钟,并且按照ISO 179标准测定的沙尔皮冲击强度为3kJ/m2以上;0~25质量%的均聚聚丙烯树脂,该均聚聚丙烯树脂按照ISO1133标准测定的在230℃、21.2N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10g/10分钟以上,并且按照ISO178标准测定的弯曲弹性模量为2000MPa以上;6~20质量%的弹性体;以及23~37质量%的滑石粉;
其中所述滑石粉的平均测定粒径为0.1~0.7μm,并且粒子间平均距离为0.1~0.9μm,其中,所述平均测定粒径是这样获得的:根据在所述树脂制品的截面为400平方μm范围内出现的多个滑石粉的各自的面积,算出具有与该面积相等的面积的真圆的直径,并对这些直径进行平均;而其中所述粒子间平均距离是这样获得的:对出现在该范围内的多个滑石粉的每一个,分别算出该滑石粉与按照与该滑石粉距离最近的顺序而选择的其他10个滑石粉之间的平均距离,并对该平均距离进行平均;
由所述弹性体构成的橡胶粒子的平均测定粒径为0.2~0.5μm,并且粒子间平均距离为0.3~1.3μm,其中所述平均测定粒径是这样获得的:根据在所述树脂制品的截面为100平方μm范围内出现的多个橡胶粒子的各自的面积,算出具有与该面积相等的面积的真圆的直径,并对这些直径进行平均;而其中所述粒子间平均距离是这样获得的:对出现在该范围内的多个橡胶粒子的每一个,分别算出该橡胶粒子与按照与该橡胶粒子距离最近的顺序而选择的其他10个橡胶粒子之间的平均距离,并对该平均距离进行平均;
该树脂组合物按照ISO178标准测定的弯曲弹性模量为2600MPa以上;
该树脂组合物按照ISO180标准测定的在23℃下的悬臂梁冲击强度为15kJ/m2以上;并且,
该树脂组合物按照ISO1133标准测定的在230℃、21.2N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30g/10分钟以上。
以下,列举本发明中各要素的实施方案。
1.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b-PP)
虽然对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当按照ISO1133标准测定的在230℃、21.2N下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不足60g/10分钟时,树脂组合物的流动性变差,而如果超过120g/10分钟,则树脂组合物的耐冲击性变差。优选为80~110g/10分钟。当按照ISO179标准测定的沙尔皮冲击强度不足3kJ/m2时,树脂组合物的耐冲击性变差。优选为3.5kJ/m2以上。
作为混合量,优选为30~55质量%,更优选为35~55质量%。特别是,当滑石粉为通过有意地含有3质量%以上的平均粒径小于1μm的滑石粉(A)而形成的滑石粉时,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的混合量优选为32~55质量%。另一方面,当通过交联剂使弹性体的至少一部分发生动态交联时,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的混合量优选为30~40质量%。
2.均聚聚丙烯树脂(h-PP)
虽然对均聚聚丙烯树脂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当按照ISO1133标准测定的在230℃、21.2N下的熔体流动速率(MFR)不足10g/10分钟时,树脂组合物的流动性变差。优选为11g/10分钟以上,更优选为12g/10分钟以上。当按照ISO178标准测定的弯曲弹性模量不足2000MPa时,树脂组合物的刚性变差。优选为2050MPa以上,更优选为2300MPa以上。
此外,均聚聚丙烯树脂由弛豫时间(自旋-自旋弛豫时间,T2)相对较短的硬质成分和弛豫时间(T2)相对较长的其他成分构成,并且所述硬质成分的比例优选为92.4~93.0质量%,其中所述弛豫时间是在23℃下、通过采用脉冲NMR(核磁共振)根据固体回波(solid-echo)法来测定的。当硬质成分的比例不足92.4质量%时,树脂组合物的刚性不会提高,而当超过93.0质量%时,虽然刚性提高了,但是树脂组合物的耐冲击性显著降低。
此处,采用脉冲NMR、根据固体回波法测定的弛豫时间(T2)相对较短的硬质成分是指这样的成分:根据最小二乘法,采用洛仑兹函数,将根据脉冲NMR的固体回波法测得的均聚聚丙烯树脂的弛豫曲线分成弛豫时间(T2)不同的两条曲线,在这分开的两条曲线中,将弛豫时间(T2)相对较短的曲线作为弛豫曲线。弛豫时间(T2)随成分的流动性而不同,成分越硬,流动性越小,因此弛豫时间(T2)变短。
可以不混合均聚聚丙烯树脂,但是当混合均聚聚丙烯树脂时,对混合量没有特别的限定,优选为15~22质量%。这是因为,混合更多的滑石粉对确保树脂组合物的刚性有效。然而,与大量混合滑石粉时相比,混合了均聚聚丙烯树脂时不仅减小了树脂组合物的耐冲击性降低程度,而且也减小了树脂组合物的流动性降低程度。因此,通过混合硬质成分的比例为92.4~93.0质量%的均聚聚丙烯树脂,树脂组合物的刚性以及耐冲击性同时在高水平上达到平衡,也可以确保流动性。特别是,当滑石粉为通过有意地含有3质量%以上的平均粒径小于1μm的滑石粉(A)而形成的滑石粉时,均聚聚丙烯树脂的混合量优选为5~20质量%。另一方面,当通过交联剂使至少一部分弹性体发生动态交联时,均聚聚丙烯树脂的混合量优选为15~25质量%。
3.弹性体
虽然对弹性体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优选为一种或两种以上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橡胶或一种或两种以上的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
此外,虽然对弹性体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优选的是,在动态交联时通过交联剂使至少一部分弹性体发生交联。
另外,弹性体的混合量优选为10~20质量%,更优选为10~15质量%。
此外,虽然对在弹性体为一种或两种以上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橡胶时弹性体的混合量没有特别的限定,即,对一种或两种以上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橡胶在树脂组合物中的混合量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优选为11~17质量%。更优选为13~15质量%。特别是,当滑石粉为通过有意地含有3质量%以上的平均粒径小于1μm的滑石粉(A)而形成的滑石粉时,弹性体的混合量优选为8~20质量%。更优选为10~18质量%,进一步优选为10~13质量%。在动态交联时当通过交联剂使至少一部分弹性体发生交联时,弹性体的混合量优选为10~20质量%。更优选为13~20质量%。
另外,虽然对当弹性体为一种或两种以上的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时弹性体的混合量没有特别的限定,即,对一种或两种以上的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在树脂组合物中的混合量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优选为7~13质量%。更优选为10~12质量%。特别是,当滑石粉为通过有意地含有3质量%以上的平均粒径小于1μm的滑石粉(A)而形成的滑石粉时,弹性体的混合量优选为8~20质量%。更优选为8~15质量%,进一步优选为8~13质量%。
3-1.乙烯-α烯烃共聚物橡胶
虽然对乙烯-α烯烃共聚物橡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在动态交联中,优选的是,通过交联剂使至少一部分发生交联。
虽然对乙烯-α烯烃共聚物橡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优选为乙烯-丙烯共聚物橡胶(EPM)、乙烯-丁烯共聚物橡胶(EBM)、乙烯-辛烯共聚物橡胶(EOM)或乙烯-丙烯-非共轭二烯共聚物橡胶(EPDM)。此外,按照ISO667标准在转子的形状为L形、预热时间为1分钟、转子的旋转时间为4分钟、100℃的条件下所测定的门尼粘度(ML(1+4)100℃)优选为20~75。当该门尼粘度小于20时,树脂组合物的刚性和耐冲击性变差。更优选为30~75ML(1+4)100℃,进一步优选为30~65ML(1+4)100℃。
此处,动态交联是指在熔融状态或半熔融状态下进行混炼时发生交联的现象。因此,通过交联剂至少一部分发生了交联的弹性体是指这样的弹性体:在交联剂的存在下,将其与其他原料成分(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均聚聚丙烯树脂、滑石粉等)的混合物形成为熔融状态或半熔融状态并进行混炼时至少一部分发生了交联。
另外,对混炼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采用通常在聚丙烯树脂的混炼中所使用的方法(装置),具体可以列举密炼机、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挤出机等。根据所添加的交联剂,混炼温度也不同,虽然对混炼温度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优选为160~240℃。根据所添加的交联剂,混炼时间也不同,虽然对混炼时间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优选为1~10分钟。
3-2.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
虽然对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优选为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橡胶(SEBS)。
虽然对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橡胶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所含有的苯乙烯(包括聚苯乙烯)的量,即,苯乙烯成分的含量优选为15~30质量%。当苯乙烯成分的含量小于15质量%时,树脂组合物的刚性变差,而如果苯乙烯成分的含量超过30质量%,则树脂组合物的耐冲击性变差。
4.交联剂
对交联剂没有特别的限定,只要可以使弹性体发生交联即可,可以列举有机过氧化物、酚类交联剂等。
根据交联剂的种类,交联剂的有效成分的添加量不同,但是,相对于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均聚聚丙烯树脂、弹性体以及滑石粉的总量100质量份,优选为0.02~0.25质量份,当交联剂的有效成分的添加量小于0.02质量份时,树脂组合物的刚性变差,而如果交联剂的有效成分的添加量超过0.25质量份,则树脂组合物的流动性以及耐冲击性变差。
此外,交联剂的有效成分是指使弹性体发生交联的化合物成分。考虑到操作等的便利性,有时候在通常可以获取的交联剂中含有稀释剂(填充剂)。因此,具体来说,对于含有这种稀释剂的通常可以获取的交联剂而言,交联剂的有效成分是指从这种交联剂中除去稀释剂后的剩余成分。
4-1.有机过氧化物
虽然对有机过氧化物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可以列举:过氧化苯甲酰、1,1-二(叔丁基过氧基)-3,3,5-三甲基环己烷、4,4′-二(叔丁基过氧基)戊酸正丁酯、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二叔丁基过氧化物、α,α′-二(叔丁基过氧基)二异丙基苯、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基)己烷、2,5-二甲基-2,5-二(叔丁基过氧基)己炔-3、过氧化叔丁基枯烯等。
根据种类,作为交联剂的有机过氧化物的有效成分的添加量不同,但是,相对于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均聚聚丙烯树脂、弹性体以及滑石粉的总量100质量份,优选为0.02~0.16质量份,当作为交联剂的有机过氧化物的有效成分的添加量小于0.02质量份时,树脂组合物的刚性变差,而如果作为交联剂的有机过氧化物的有效成分的添加量超过0.16质量份时,则树脂组合物的流动性以及耐冲击性变差。更优选为0.04~0.16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04~0.12质量份。
4-2.酚类交联剂
对酚类交联剂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列举烷基酚醛树脂、溴代烷基酚醛树脂等。
根据种类,酚类交联剂的有效成分的添加量不同,但是,相对于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均聚聚丙烯树脂、弹性体以及滑石粉的总量100质量份,优选为0.05~0.25质量份,当酚类交联剂的有效成分的添加量小于0.05质量份时,树脂组合物的刚性变差,而如果酚类交联剂的有效成分的添加量超过0.25质量份,则树脂组合物的流动性以及耐冲击性变差。更优选为0.1~0.25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1~0.2质量份。
4-3.交联助剂
除了交联剂之外,根据需要可以添加交联助剂,也可以不添加。
5.滑石粉
当滑石粉的混合量小于23质量%时,树脂组合物的刚性变差,如果滑石粉的混合量超过37质量%,则树脂组合物的耐冲击性以及流动性变差。更优选为25~35质量%。
对滑石粉没有特别的限定,根据所混合的滑石粉的种类(平均粒径),树脂组合物的刚性、耐冲击性、流动性等物理性质发生变化,因此,根据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量法测定的平均粒径为8μm以下。更优选为7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5μm以下。
此处,作为根据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量法测定的平均粒径为7μm以下的滑石粉,可以列举根据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量法测定的平均粒径小于1μm的所谓纳米滑石粉的滑石粉(A)、根据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量法测定的平均粒径大于或等于1μm而小于4μm的滑石粉(B)、根据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量法测定的平均粒径大于或等于4μm而小于或等于7μm的滑石粉(C)等。
为了提高树脂组合物的刚性以及耐冲击性,优选的是,滑石粉中有意地含有3质量%以上的根据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量法测定的平均粒径小于1μm的滑石粉(A)。
为了提高树脂组合物的刚性以及耐冲击性,优选的是,滑石粉仅由根据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量法测定的平均粒径小于1μm的滑石粉(A)形成。
为了维持树脂组合物的刚性以及耐冲击性,并且同时提高树脂组合物的流动性或降低成本,优选的是,滑石粉为由根据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量法测定的平均粒径小于1μm的滑石粉(A)和根据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量法测定的平均粒径大于或等于1μm而小于4μm的滑石粉(B)构成的混合滑石粉,并且在用于表示滑石粉(A)的量的a质量%(即,表示滑石粉(A)在树脂组合物中的混合量的a质量%)与用于表示混合滑石粉的量的t质量%(即,表示混合滑石粉在树脂组合物中的混合量的t质量%)的关系中,a≥-0.2t+11.0。此外,将用于表示滑石粉(A)的量的a质量%与用于表示滑石粉(B)的量的b质量%(即,表示滑石粉(B)在树脂组合物中的混合量的b质量%)相加后即为用于表示混合滑石粉的量的t质量%(a+b=t)。
为了维持树脂组合物的刚性以及耐冲击性,并且同时提高树脂组合物的流动性或降低成本,优选的是,滑石粉为由根据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量法测定的平均粒径小于1μm的滑石粉(A)和根据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量法测定的平均粒径大于或等于4μm而小于或等于7μm的滑石粉(C)构成的混合滑石粉,并且在用于表示滑石粉(A)的量的a质量%(即,表示滑石粉(A)在树脂组合物中的混合量的a质量%)与用于表示混合滑石粉的量的t质量%(即,表示混合滑石粉在树脂组合物中的混合量的t质量%)的关系中,a≥0.3t+12.5。此外,将用于表示滑石粉(A)的量的a质量%和用于表示滑石粉(C)的量的c质量%(即,表示滑石粉(C)在树脂组合物中的混合量的c质量%)相加后即为表示混合滑石粉的量的t质量%(a+c=t)。
为了维持树脂组合物的刚性以及耐冲击,并且同时提高树脂组合物的流动性或降低成本,优选的是,滑石粉为由根据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量法测定的平均粒径小于1μm的滑石粉(A)、根据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量法测定的平均粒径大于或等于1μm而小于4μm的滑石粉(B)、以及根据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量法测定的平均粒径大于或等于4μm而小于或等于7μm的滑石粉(C)构成的混合滑石粉,并且在用于表示滑石粉(A)的量的a质量%(即,表示滑石粉(A)在树脂组合物中的混合量的a质量%)与用于表示混合滑石粉的量的t质量%(即,表示混合滑石粉在树脂组合物中的混合量的t质量%)的关系中,a≥-0.3t+15.5,而且,在用于表示滑石粉(C)的量的c质量%(即,表示滑石粉(C)在树脂组合物中的混合量的c质量%)与表示混合滑石粉的量的t质量%的关系中,c≤0.5t-7.5。此外,将用于表示滑石粉(A)的量的a质量%、用于表示滑石粉(B)的量的b质量%(即,表示滑石粉(B)在树脂组合物中的混合量的b质量%)和用于表示滑石粉(C)的量的c质量%相加后即为表示混合滑石粉的量的t质量%(a+b+c=t)。因此,c质量%为从t质量%中减去a质量%和b质量%后的值(c=t-a-b),换言之,将a质量%和b质量%相加后的值为从t质量%中减去c质量%后的值(a+b=t-c)。
6.其他添加剂
在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内,可以混合抗氧化剂、光稳定剂、润滑剂、增塑剂、着色剂、分散剂、阻燃剂等添加剂。
7.成型方法
对使用上述树脂组合物成型树脂制品的方法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列举射出成型、挤压成型等。
8.树脂制品的用途
对树脂制品的用途没有特别的限定,可以列举保险杠、车颈通风板等汽车外装饰制品、或仪表面板、前柱、控制台、中央仪表群、行李仓板(デツキサイドトリム)等汽车内装饰制品等。
9.成型体的除了增强部位以外的部位
增强部位是指:为了在不增加成型体的整体厚度的条件下加强必要的强度,根据成型体(树脂制品)的用途或形状等,在各重要的地方设置的加强肋、厚壁部位等。因此,成型体的除了增强部位以外的部位是指除了该增强部位以外的成型体的其它部位。
虽然根据成型体(树脂制品)的用途或形状等,成型体的除了增强部位以外的部位的厚度不同,但是,例如在汽车内外装饰用树脂制品的情况下,该厚度优选为小于2mm(更优选为1.8mm以下),此外,如果使用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则可以实现该厚度。例如,在保险杠、仪表板中,使该部位的厚度为1.6~1.9mm,在门饰板(ドアトリム)等其他内装饰制品中,使该部位的厚度为1.0~1.7mm等。另外,根据内外装饰制品的用途,可以使该部位的厚度形成为1.0mm以下。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一种通过改善流动性、刚性以及耐冲击性而可以满足由聚丙烯树脂构成的汽车内外装饰用树脂制品厚度变薄要求的树脂组合物、以及由该树脂组合物形成的树脂制品。
附图简单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仪表板的斜视图。
[图2]为示出滑石粉(A)的量与混合滑石粉的量之间的相关性的图。
[图3]为示出滑石粉(A)的量与混合滑石粉的量之间的相关性的图。
[图4]为示出滑石粉(A)的量或滑石粉(C)的量与混合滑石粉的量之间的相关性的图。
[图5]为滑石粉的平均测定粒径以及粒子间平均距离的测定范围的显微镜照片。
[图6]为对上述范围进行图象分析处理后的显微镜照片。
[图7]为橡胶粒子的平均测定粒径以及粒子间平均距离的测定范围的显微镜照片。
[图8]为对上述范围进行图象分析处理后的显微镜照片。
符号的说明
10仪表板
本发明的最佳实施方案
一种树脂组合物,该树脂组合物由以下成分构成:
30~65质量%的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该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按照ISO1133标准测定的在230℃、21.2N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60~120g/10分钟,并且按照ISO 179标准测定的沙尔皮冲击强度为3kJ/m2以上;
0~25质量%的均聚聚丙烯树脂,该均聚聚丙烯树脂按照ISO1133标准测定的在230℃、21.2N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10g/10分钟以上,并且按照ISO178标准测定的弯曲弹性模量为2000MPa以上;
5~20质量%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橡胶或5~20质量%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其中,所述乙烯-α烯烃共聚物橡胶的门尼粘度为20~75,该门尼粘度是按照ISO667标准在转子的形状为L形、预热时间为1分钟、转子的旋转时间为4分钟、100℃的条件下测定的,而所述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中的苯乙烯成分含量为15~30质量%;以及,
23~37质量%的滑石粉,根据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量法测定的该滑石粉的平均粒径为8μm以下,
该树脂组合物按照ISO178标准测定的弯曲弹性模量为2600MPa以上,
该树脂组合物按照ISO180标准测定的在23℃下的悬臂梁冲击强度为15kJ/m2以上,并且,
该树脂组合物按照ISO1133标准测定的在230℃、21.2N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30g/10分钟以上。
实施例
本发明的树脂组合物用于如图1所示的仪表板10等中。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测定下述表1所示的17种混合物的物理性质。另外,作为比较例,测定下述表2所示的17种混合物的物理性质。在各表的混合物栏中,各原料成分的混合量的单位为质量%。然而,有机过氧化物※1(丁基类过氧化物)的添加量为相对于其他原料成分总量100质量份时的质量份。
此外,关于实施例4、5、6、8、12和比较例6、7,测定各试样的成型体截面上的滑石粉及橡胶粒子的状态(平均测定粒径、粒子间平均距离),其结果示于表3中。
本发明的实施例或比较例的原料成分使用了物理性质不同的6种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b-PP)、物理性质等不同的5种均聚聚丙烯树脂(h-PP)、乙烯-α烯烃共聚物橡胶、苯乙烯成分含量不同的4种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橡胶(SEBS)、平均粒径不同的4种滑石粉,其中所述乙烯-α烯烃共聚物橡胶使用了门尼粘度不同的2种乙烯-丙烯共聚物橡胶(EPM)、门尼粘度不同的2种乙烯-丁烯共聚物橡胶(EBM)、乙烯-辛烯共聚物橡胶(EOM)、乙烯-丙烯-非共轭二烯共聚物橡胶(EPDM)。
[表1]
Figure GPA00001027464100161
[表2]
Figure GPA00001027464100171
[表3]
Figure GPA00001027464100181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在设定温度为160~200℃下,混炼各试样。
根据下述方法,测定本发明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各物理性质。另外,采用相同的方法测定下述的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各物理性质。
(1)熔体流动速率(MFR)
按照ISO1133标准,在试验温度为230℃、试验负荷为21.2N的条件下进行测定。
(2)弯曲弹性模量
按照ISO178标准进行测定。
(3)悬臂梁冲击强度
按照ISO180标准,采用设置有2mm深的缺口的试验片、在温度为23℃的条件下进行测定。
(4)成型体(树脂制品)的截面上的滑石粉和橡胶粒子的平均测定粒径
采用射出成型机(FANUC 100吨),在设定温度为230℃、模具温度为20~35℃、填充时间为0.8秒的成型条件下,将混炼后的各试样制成边长为150mm的正方形、厚度为2.0mm的试验片。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将如上成型的各试验片的任意截面(例如,在试验片平面的近中央部沿厚度方向切开的截面的近中央部等)上的约48μm×54μm范围内的滑石粉放大、另外将19μm×22μm范围内的橡胶粒子放大(关于测定范围,虽然认为滑石粉在400平方μm、橡胶粒子在100平方μm的范围内,就可以充分掌握它们各自的特性,但是这次为了更慎重起见,分别测定了该范围4倍以上的范围)(滑石粉放大2000倍、橡胶粒子放大5000倍)。对该放大后的图像(滑石粉:图5,橡胶粒子:图7)进行图像分析处理(二值化处理),选定该图像中(滑石粉:图6,橡胶粒子:图8)的滑石粉(图6中的(例如)用圆圈圈起来的、比其他部位颜色淡的部位)或橡胶粒子(图8中的(例如)用圆圈圈起来的、比其他部位颜色淡的部位)的占有区域。
根据图像分析(图像分析软件使用了三谷商事社的商品名为“WIN ROOF”的软件),计算被选定的占有区域中的每一个滑石粉或橡胶粒子的面积。然后,算出与该面积相等的真圆的直径,将对各占有区域所算出的值进行平均化处理,并将其作为滑石粉或橡胶粒子的平均测定粒径。
(5)成型体(树脂制品)的截面上的滑石粉以及橡胶粒子的粒子间平均距离
根据图像分析(图像分析软件使用了三谷商事社的商品名为“WIN ROOF”的软件),求出上述图像中的如上被选定的占有区域中的每一个滑石粉或橡胶粒子的重心。如此求出的滑石粉或橡胶粒子的重心同重心之间的距离是按照下述方法计算的:按照相对于每一个粒子的距离最近(最短的距离)的顺序选择10个值,将这些值进行平均化处理,从而求出每一个粒子的平均值(平均距离)。进一步对该每一个粒子的平均值进行平均化处理,并将其作为滑石粉或橡胶粒子的粒子间平均距离。
本发明的实施例或比较例中所使用的6种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b-PP)的物理性质(熔体流动速率(MFR)和沙尔皮冲击强度)示于下表4中。
[表4]
 熔体流动速率(MFR)(g/10分钟)   沙尔皮冲击强度(kJ/m2)
  b-PP1  55   5.5
  b-PP2  60   3.5
  b-PP3  100   5.0
  b-PP4  105   3.0
  b-PP5  115   2.5
  b-PP6  125   3.0
本发明的实施例或比较例中所使用的5种均聚聚丙烯树脂(h-PP)的物理性质等(熔体流动速率(MFR)、弯曲弹性模量和硬质成分量)示于下表5中。
[表5]
 熔体流动速率(MFR)(g/10分钟)   弯曲弹性模量(MPa)   硬质成分量(质量%)
  h-PP1  12   2400   92.6
  h-PP2  2.4   2100   92.2
  h-PP3  21   1900   91.8
  h-PP4  11   2050   92.4
  h-PP5  10   2450   93.2
以下示出本发明的实施例或比较例中所使用的各原料成分的物理性质等的测定条件。另外,关于后面所述的实施例或比较例中所使用的各原料成分的物理性质等,也在同样的条件下进行测定。
(a)熔体流动速率(MFR)
按照ISO1133标准,试验温度为230℃、试验负荷为21.2N。
(b)弯曲弹性模量
按照ISO178标准。
(c)沙尔皮冲击强度
按照ISO179标准,采用具有2mm深的缺口的试验片。
(d)硬质成分量
在23℃下,采用脉冲NMR装置,根据固体回波法进行测定。根据最小二乘法,采用洛仑兹函数,将该测定中所获得的聚丙烯树脂的弛豫曲线(c1)从弛豫时间(T2)长的一侧开始分成弛豫时间(T2)不同的两条曲线。在该分离后的两条曲线中,将弛豫时间(T2)相对较短的曲线作为硬质成分的弛豫曲线(c2),并将弛豫时间(T2)相对较长的曲线作为其他成分的弛豫曲线(c3)。然后,将硬质成分的弛豫曲线(c2)的0小时时的值(h2)与其他成分的弛豫曲线(c3)的0小时时的值(h3)相加,相对于该相加后的值(h2+h3),计算硬质成分的弛豫曲线(c2)的0小时时的值(h2)的比例(h2/(h2+h3)×100)。然后,将该值作为硬质成分量(硬质成分的比例)。
(e)门尼粘度
按照ISO667标准,转子的形状为L形,预热时间为1分钟,转子的旋转时间为4分钟,试验温度为100℃。
(f)平均粒径
根据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量法测定粒径,并计算平均粒径D50。
从以上结果可知,上述所有的实施例(实施例1~实施例17)可以确保树脂组合物(该树脂组合物能够满足由聚丙烯树脂构成的汽车内外装饰用树脂制品的厚度变薄的要求)所需的高流动性(高MFR)、高刚性(高的弯曲弹性模量)以及高耐冲击性(高的悬臂梁冲击强度)。
使用上述的实施例(实施例1~实施例17)中的树脂组合物,在下面的成型条件下,可以形成除了增强部位以外的部位的厚度为1.0mm的行李仓板、仪表板、保险杠等。
·射出成型机:东芝社,商品名“IS1800”
·模具温度:25℃(油温)
·成型温度:200~230℃
·射出压力:射出时,为1650kgf/cm2(162MPa)
            保持时,为330kgf/cm2(32.3MPa)
·射出时间:15秒
·冷却时间:25秒
此外,这些树脂制品能够满足作为制品的性能(热冲击、刚性感、落球冲击)。
接下来对由于滑石粉种类(粒径)差异而引起的效果进行研究。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测定下述表6、表7中所示的27种混合物的物理性质。另外,作为比较例,测定下述表7中所示的10种混合物的物理性质。在各表的混合物一栏中,各原料成分的混合量的单位为质量%。
本发明的实施例或比较例的原料成分使用了:上述表4中所记载的物理性质不同的5种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b-PP)、上述表5中所记载的物理性质等不同的3种均聚聚丙烯树脂(h-PP)、乙烯-α烯烃共聚物橡胶、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橡胶(SEBS)、平均粒径不同的4种(0.7μm,2.5μm,4.4μm,6.2μm)滑石粉,其中所述乙烯-α烯烃共聚物橡胶使用了乙烯-丙烯共聚物橡胶(EPM)、乙烯-丁烯共聚物橡胶(EBM)、乙烯-辛烯共聚物橡胶(EOM)、以及乙烯-丙烯-非共轭二烯共聚物橡胶(EPDM)。
此外,在各实施例的含有平均粒径0.7μm的滑石粉(A)的混合滑石粉中,将滑石粉(A)的量(a质量%)与混合滑石粉的量(t质量%)的关系分别示于图2(滑石粉(A)与平均粒径为2.5μm的滑石粉(B)形成的混合滑石粉)、图3(滑石粉(A)与平均粒径为4.4μm或6.2μm的滑石粉(C)形成的混合滑石粉)、图4(滑石粉(A)与平均粒径为2.5μm的滑石粉(B)和平均粒径为4.4μm的滑石粉(C)形成的混合滑石粉)中。另外,图4还示出了从混合滑石粉的量(t质量%)中减去平均粒径为4.4μm的滑石粉(C)的量(c质量%)之后的值(a+b质量%)与混合滑石粉的量(t质量%)之间的关系。在各图(图2~4)中,■表示a质量%与t质量%之间的关系,▲表示a+b质量%与t质量%之间的关系。实线直线表示混合滑石粉的量,虚线表示滑石粉(A)的含量的下限,点划线表示滑石粉(A)和滑石粉(B)的总含量的下限(实线直线和点划线之间的区域为含有滑石粉(C)的范围,即,滑石粉(C)的添加量范围)。
[表6]
Figure GPA00001027464100241
[表7]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混炼(混合)各试样。
特别是,关于大量混合有平均粒径小于1μm的滑石粉(A)的试样,由于滑石粉(A)的粒径(平均粒径)小、体积大(体积密度小)、比表面积大,难以混合,因此,采用L/D大的双螺杆挤出机,从侧面进料口分两次混合约一半混合量的滑石粉(A)。
例如,对于实施例31而言,将15质量%的平均粒径为0.7μm的滑石粉(A)与树脂等原料成分(32质量%的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20质量%的均聚聚丙烯树脂以及13质量%的乙烯-辛烯共聚物橡胶)一起加入(后装)到L/D为80的双螺杆挤出机中,在混合过程中从侧面进料口分两次加入滑石粉(A),每次10质量%,并且混炼(混合)。
从以上结果可知,上述所有的实施例(实施例18~实施例44)可以确保树脂组合物(该树脂组合物能够满足由聚丙烯树脂构成的汽车内外装饰用树脂制品的厚度变薄的要求)所需的高流动性(高的MFR)、高刚性(高的弯曲弹性模量)和高耐冲击性(高的悬臂梁冲击强度)。
此外,通过使用由平均粒径为0.7μm的滑石粉(A)与其他平均粒径(2.5μm、4.4μm、6.2μm)的滑石粉构成的混合滑石粉而得到的实施例19~29、39,在可以确保高流动性、高刚性和高耐冲击性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成本。
使用上述实施例(实施例18~实施例44)的树脂组合物,在下面的成型条件下,可以形成除了增强部位以外的部位的厚度为1.0mm的行李仓板、仪表板、保险杠等。
·射出成型机:东芝社,商品名“IS1800”
·模具温度:25℃(油温)
·成型温度:200~240℃
·射出压力:射出时,为1650kgf/cm2(162MPa)
            保持时,为850kgf/cm2(83.3MPa)
·射出时间:15秒
·冷却时间:25秒
此外,这些树脂制品可以满足作为制品的性能(热冲击、刚性感、落球冲击)。
接下来对动态硫化的效果进行研究。作为本发明的实施例,测定下述表8、表9中所示的16种混合物的物理性质。另外,作为比较例,测定下述表9中所示的11种混合物的物理性质。在各表的混合物一栏中,各原料成分的混合量的单位为质量%。然而,交联剂的混合量的单位为相对于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均聚聚丙烯树脂、弹性体以及滑石粉的总量100质量份的质量份。
本发明的实施例或比较例的原料成分使用了:上述表4中所记载的物理性质不同的6种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b-PP)、上述表5中所记载的物理性质等不同的3种均聚聚丙烯树脂(h-PP)、乙烯-α烯烃共聚物橡胶、平均粒径不同的3种(4.4μm,6.2μm,8.1μm)滑石粉,其中所述乙烯-α烯烃共聚物橡胶使用了乙烯-丙烯共聚物橡胶(EPM)、门尼粘度不同的2种乙烯-丁烯共聚物橡胶(EBM)、乙烯-辛烯共聚物橡胶(EOM)、以及乙烯-丙烯-非共轭二烯共聚物橡胶(EPDM)这5种。另外,关于交联剂,作为有机过氧化物,使用了日本油脂社的商品名为“パ一ブチルP40”(有效成分:40质量%)的α,α′-二(叔丁基过氧基)二异丙基苯,作为酚类交联剂,使用了日本田冈化学工业社的商品名为“タツキロ一ル250-I”的溴代烷基酚醛树脂。
[表8]
[表9]
Figure GPA00001027464100291
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在设定温度为160~200℃下混炼各试样,并在混炼过程中添加交联剂,从而进行弹性体的动态交联。
例如,关于实施例46,将20质量%的平均粒径为4.4μm的滑石粉与树脂原料成分(35质量%的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20质量%的均聚聚丙烯树脂以及13质量%的乙烯-辛烯共聚物橡胶)一起加入(后装)到L/D为80、设定温度为160~200℃的双螺杆挤出机中,并在混合过程中,从侧面进料口加入剩下的12质量%的滑石粉和0.2质量份(有效成分量为0.08质量份)的“パ一ブチルP40”,并进行混炼(动态交联)。
从以上结果可知,上述所有实施例(实施例45~实施例60)可以确保树脂组合物(该树脂组合物可以满足由聚丙烯树脂构成的汽车内外装饰用树脂制品的厚度变薄的要求)所需的高流动性(高的MFR)、高刚性(高的弯曲弹性模量)以及高耐冲击性(高的悬臂梁冲击强度)。
使用上述实施例(实施例45~实施例60)中的树脂组合物,在下面的成型条件下,可以形成除了增强部位以外的部位的厚度为1.0mm的行李仓板、仪表板、保险杠等。
·射出成型机:东芝社,商品名“IS1800”
·模具温度:25℃(油温)
·成型温度:200~240℃
·射出压力:射出时,为1650kgf/cm2(162MPa)
            保持时,为850kgf/cm2(83.3MPa)
·射出时间:15秒
·冷却时间:25秒
此外,这些树脂制品可以满足作为制品的性能(热冲击、刚性感、落球冲击)。
另外,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发明的意图的范围下,也可以适当地变更而进行具体化。

Claims (16)

1.一种树脂组合物,该树脂组合物由以下成分构成:
30~65质量%的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该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按照ISO1133标准测定的在230℃、21.2N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60~120g/10分钟,并且按照ISO 179标准测定的沙尔皮冲击强度为3kJ/m2以上、
0~25质量%的均聚聚丙烯树脂,该均聚聚丙烯树脂按照ISO1133标准测定的在230℃、21.2N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10g/10分钟以上,并且按照ISO178标准测定的弯曲弹性模量为2000MPa以上、
6~20质量%的弹性体、以及
23~37质量%的滑石粉,该滑石粉根据激光衍射式粒度分布测量法测定的平均粒径为8μm以下;
其中,该树脂组合物按照ISO178标准测定的弯曲弹性模量为2600MPa以上,
该树脂组合物按照ISO180标准测定的23℃下的悬臂梁冲击强度为15kJ/m2以上,并且,
该树脂组合物按照ISO 1133标准测定的在230℃、21.2N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30g/10分钟以上。
2.权利要求1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滑石粉的平均测定粒径为0.1~0.7μm,并且,粒子间平均距离为0.1~0.9μm,其中所述平均测定粒径是这样获得的:根据在所述树脂组合物的成型体的截面的400平方μm范围内出现的多个滑石粉的各自面积,算出具有与该面积相等的面积的真圆的直径,并对这些直径进行平均;而其中所述粒子间平均距离是这样获得的:对于出现在该范围内的多个滑石粉的每一个,分别算出该滑石粉和按照与该滑石粉距离最近的顺序选出的其他10个滑石粉之间的平均距离,并对该平均距离进行平均;
由所述弹性体构成的橡胶粒子的平均测定粒径为0.2~0.5μm,并且粒子间平均距离为0.3~1.3μm,其中所述平均测定粒径是这样获得的:根据在所述树脂组合物的成型体的截面的100平方μm范围内出现的多个橡胶粒子的各自面积,算出具有与该面积相等的面积的真圆的直径,并对这些直径进行平均;而所述粒子间平均距离是这样获得的:对于出现在该范围内的多个橡胶粒子的每一个,分别算出该橡胶粒子和按照与该橡胶粒子距离最近的顺序选出的其他10个橡胶粒子之间的平均距离,并对该平均距离进行平均。
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均聚聚丙烯树脂由弛豫时间(T2)相对较短的硬质成分和所述弛豫时间(T2)相对较长的其他成分构成,并且所述硬质成分的比例为92.4~93.0质量%,其中所述弛豫时间(T2)是在23℃下、采用脉冲NMR、由固体回波法测定的。
4.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该树脂组合物由以下成分构成:
30~55质量%的所述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
5~25质量%的所述均聚聚丙烯树脂、
8~20质量%的所述弹性体、以及
23~37质量%的所述平均粒径为7μm以下的滑石粉,
其中所述滑石粉有意地含有3质量%以上的所述平均粒径小于1μm的滑石粉(A),
所述树脂组合物的所述弯曲弹性模量为2800MPa以上,
所述树脂组合物的所述悬臂梁冲击强度为15kJ/m2以上,并且
所述树脂组合物的所述熔体流动速率为30g/10分钟以上。
5.权利要求4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滑石粉仅由所述平均粒径小于1μm的滑石粉(A)构成。
6.权利要求4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滑石粉为由所述平均粒径小于1μm的滑石粉(A)和所述平均粒径大于或等于1μm而小于4μm的滑石粉(B)构成的混合滑石粉,
在表示所述滑石粉(A)的量的a质量%与表示所述混合滑石粉的量的t质量%的关系中,a≥-0.2t+11.0。
7.权利要求4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滑石粉为由所述平均粒径小于1μm的滑石粉(A)和所述平均粒径大于或等于4μm而小于或等于7μm的滑石粉(C)构成的混合滑石粉,
在表示所述滑石粉(A)的量的a质量%与表示所述混合滑石粉的量的t质量%的关系中,a≥0.3t+12.5。
8.权利要求4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滑石粉为由所述平均粒径小于1μm的滑石粉(A)、所述平均粒径大于或等于1μm而小于4μm的滑石粉(B)、以及所述平均粒径大于或等于4μm而小于或等于7μm的滑石粉(C)构成的混合滑石粉,
在表示所述滑石粉(A)的量的a质量%与表示所述混合滑石粉的量的t质量%的关系中,a≥-0.3t+15.5,并且
在表示所述滑石粉(C)的量的c质量%与表示所述混合滑石粉的量的t质量%的关系中,c≤0.5t-7.5。
9.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该树脂组合物由以下成分构成:
30~55质量%的所述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
10~25质量%的所述均聚聚丙烯树脂、
10~20质量%的通过交联剂而至少一部分发生了动态交联的所述弹性体、以及
23~37质量%的所述平均粒径为8μm以下的滑石粉,
其中相对于所述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所述均聚聚丙烯树脂、所述弹性体以及所述滑石粉的总量100质量份,所述交联剂的有效成分的添加量为0.02~0.25质量份,
所述树脂组合物的所述弯曲弹性模量为2800MPa以上,
所述树脂组合物的所述悬臂梁冲击强度为20kJ/m2以上,并且
所述树脂组合物的所述熔体流动速率为30g/10分钟以上。
10.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弹性体为11~17质量%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橡胶。
11.权利要求10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乙烯-α烯烃共聚物橡胶为乙烯-丙烯共聚物橡胶、乙烯-丁烯共聚物橡胶、乙烯-辛烯共聚物橡胶或乙烯-丙烯-非共轭二烯共聚物橡胶,并且按照ISO667标准,在转子的形状为L形、预热时间为1分钟、转子的旋转时间为4分钟、100℃的条件下测定的门尼粘度为20~75。
12.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弹性体为7~13质量%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
13.权利要求12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为苯乙烯成分的含量为15~30质量%的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
14.权利要求1~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其能够使成型体的除了增强部位之外的部位的厚度成型为小于2mm。
15.一种树脂制品,其是通过将权利要求1~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树脂组合物成型而形成的。
16.一种树脂制品,其是通过将下述树脂组合物成型而形成的树脂制品,其中所述树脂组合物由以下成分构成:
30~65质量%的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该乙烯-丙烯嵌段共聚物按照ISO 1133标准测定的在230℃、21.2N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60~120g/10分钟,并且按照ISO179标准测定的沙尔皮冲击强度为3kJ/m2以上、
0~25质量%的均聚聚丙烯树脂,该均聚聚丙烯树脂按照ISO1133标准测定的在230℃、21.2N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10g/10分钟以上,并且按照ISO178标准测定的弯曲弹性模量为2000MPa以上、
6~20质量%的弹性体、以及
23~37质量%的滑石粉;
其中,所述滑石粉的平均测定粒径为0.1~0.7μm,并且粒子间平均距离为0.1~0.9μm,其中所述平均测定粒径是这样获得的:根据在所述树脂制品的截面的400平方μm范围内出现的多个滑石粉的各自的面积,算出具有与该面积相等的面积的真圆的直径,并对这些直径进行平均;而其中所述粒子间平均距离是这样获得的:对于出现在该范围内的多个滑石粉的每一个,分别算出该滑石粉和按照与该滑石粉距离最近的顺序选出的其他10个滑石粉之间的平均距离,并对该平均距离进行平均;
由所述弹性体构成的橡胶粒子的平均测定粒径为0.2~0.5μm,并且粒子间平均距离为0.3~1.3μm,其中所述平均测定粒径是这样获得的:根据在所述树脂制品的截面的100平方μm范围内出现的多个橡胶粒子的各自的面积,算出具有与该面积相等的面积的真圆的直径,并对这些直径进行平均;而所述粒子间平均距离是这样获得的:对于出现在该范围内的多个橡胶粒子的每一个,分别算出该橡胶粒子和按照与该橡胶粒子距离最近的顺序选择的其他10个橡胶粒子之间的平均距离,并对该平均距离进行平均;
按照ISO178标准测定的弯曲弹性模量为2600MPa以上,
按照ISO180标准测定的在23℃下的悬臂梁冲击强度为15kJ/m2以上,并且
按照ISO1133标准测定的在230℃、21.2N下的熔体流动速率为30g/10分钟以上。
CN200880102897.1A 2007-08-10 2008-08-08 树脂组合物以及树脂制品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6537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210529 2007-08-10
JP2007-210529 2007-08-10
JP2007-256492 2007-09-28
JP2007256492A JP5369417B2 (ja) 2007-09-28 2007-09-28 樹脂組成物及び樹脂製品
JP2007-276825 2007-10-24
JP2007276825A JP5369421B2 (ja) 2007-10-24 2007-10-24 樹脂組成物及び樹脂製品
PCT/JP2008/064299 WO2009022647A1 (ja) 2007-08-10 2008-08-08 樹脂組成物及び樹脂製品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65379A true CN101965379A (zh) 2011-02-02
CN101965379B CN101965379B (zh) 2012-12-26

Family

ID=40350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80102897.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65379B (zh) 2007-08-10 2008-08-08 树脂组合物以及树脂制品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604117B2 (zh)
EP (1) EP2177565B1 (zh)
CN (1) CN101965379B (zh)
WO (1) WO2009022647A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49210A (zh) * 2011-07-11 2014-03-19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和使用其的安全气囊罩盖材料,以及使用该罩盖材料的安全气囊模块
CN104640747A (zh) * 2012-09-19 2015-05-20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气囊收纳罩
CN108727688A (zh) * 2017-04-14 2018-11-0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丙烯树脂组合物和成型制品
CN109608773A (zh) * 2018-12-28 2019-04-12 上海至正道化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耐疲劳弯曲高抗冲低烟无卤阻燃电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31386A (zh) * 2019-03-29 2021-11-0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压延成型用层叠体、压延成型体以及压延成型体的制造方法
CN114591616A (zh) * 2022-02-25 2022-06-07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368148B2 (ja) * 2009-04-07 2013-12-18 株式会社カネカ 射出発泡成形用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及び該樹脂組成物からなる射出発泡成形体
JP6566842B2 (ja) 2015-11-11 2019-08-28 株式会社プライムポリマー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
US10450491B2 (en) 2016-08-08 2019-10-22 Ticona Llc Thermally conductive polymer composition for a heat sink
CN114702754A (zh) * 2022-03-31 2022-07-05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低密度高刚性高韧性聚丙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2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3919A (ja) 1993-07-16 1995-02-03 Nippon Steel Chem Co Ltd タルク含有ポリプロピレン樹脂組成物
JPH08134288A (ja) 1994-11-14 1996-05-28 Tonen Chem Corp タルク充填ポリプロピレン樹脂組成物
JP3352282B2 (ja) 1995-04-27 2002-12-03 住友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射出成形体
JP3297310B2 (ja) 1995-07-17 2002-07-02 宇部興産株式会社 ポリプロピレン樹脂組成物
JP3330796B2 (ja) 1995-09-06 2002-09-3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自動車内装材用プロピレン重合体組成物
JPH09124857A (ja) 1995-10-30 1997-05-13 Nippon Poriorefuin Kk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10324725A (ja) 1997-05-26 1998-12-08 Toyota Motor Corp 樹脂組成物および自動車内装部品
EP0926195A1 (en) * 1997-12-26 1999-06-30 Japan Polychem Corporation Polypropylene resin composition
JP3330315B2 (ja) 1997-12-26 2002-09-30 日本ポリケム株式会社 ポリプロピレン組成物
JP2000109639A (ja) * 1998-10-06 2000-04-18 Japan Polychem Corp 成形性、成形外観に優れる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
US6911497B2 (en) 2003-03-27 2005-06-28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Polypropylene resin composition, method for its production, and injection molded article
JP2004307842A (ja) 2003-03-27 2004-11-04 Sumitomo Chem Co Ltd ポリプロピレン樹脂組成物、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射出成形体
JP2004292723A (ja) 2003-03-28 2004-10-21 Mitsui Chemicals Inc ポリプロピレン樹脂組成物
WO2005030867A2 (en) 2003-09-29 2005-04-07 Sumitomo Chemical Company, Limited Thermoplastic resin composition and injection molded articles comprising the same
JP2005126697A (ja) 2003-09-29 2005-05-19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熱可塑性樹脂組成物および射出成形体
JP4491253B2 (ja) 2004-02-02 2010-06-30 ダイハツ工業株式会社 成形外観に優れる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からなる成形体
US7166677B2 (en) 2004-03-19 2007-01-23 Mitsui Chemicals, Inc. Polypropylene resin compositions
JP4615232B2 (ja) * 2004-03-19 2011-01-19 株式会社プライムポリマー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
JP4528669B2 (ja) 2005-05-19 2010-08-18 スズキ株式会社 自動車外装部品用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自動車外装部品
JP5417681B2 (ja) 2005-08-31 2014-02-1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体
JP2007091789A (ja) 2005-09-27 2007-04-12 Japan Polypropylene Corp 塗装外観に優れる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及び成形体
JP2007106658A (ja) 2005-10-17 2007-04-26 Nippon Talc Co Ltd 微細タルク粒子の製造方法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49210A (zh) * 2011-07-11 2014-03-19 现代摩比斯株式会社 聚烯烃类热塑性弹性体组合物和使用其的安全气囊罩盖材料,以及使用该罩盖材料的安全气囊模块
CN104640747A (zh) * 2012-09-19 2015-05-20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气囊收纳罩
CN104640747B (zh) * 2012-09-19 2017-07-28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气囊收纳罩
CN108727688A (zh) * 2017-04-14 2018-11-02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丙烯树脂组合物和成型制品
CN109608773A (zh) * 2018-12-28 2019-04-12 上海至正道化高分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耐疲劳弯曲高抗冲低烟无卤阻燃电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31386A (zh) * 2019-03-29 2021-11-09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压延成型用层叠体、压延成型体以及压延成型体的制造方法
CN114591616A (zh) * 2022-02-25 2022-06-07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阻燃聚碳酸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177565A1 (en) 2010-04-21
US20100137498A1 (en) 2010-06-03
EP2177565A4 (en) 2011-02-16
EP2177565B1 (en) 2012-06-20
CN101965379B (zh) 2012-12-26
US8604117B2 (en) 2013-12-10
WO2009022647A1 (ja) 2009-0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65379B (zh) 树脂组合物以及树脂制品
CN100519600C (zh) 提高了抗刮性的聚烯烃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25201B (zh) 聚丙烯树脂组合物、树脂成型部件及其生产方法
EP1620501B1 (en) Scratch-resistant polypropylene composition
JP5919649B2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
CN102391583B (zh) 一种抗低温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US20070276083A1 (en) Luster material-containing resin composition
CN101864115B (zh) 耐刮擦抗冲击的丙烯-乙烯嵌段共聚聚丙烯改性材料
CN102875904B (zh) 同时具备耐划伤性和超低温韧性的聚丙烯组合物及其制法
CN101405341B (zh) 成形性改性剂及使用该改性剂的聚丙烯系树脂组合物
JP5277785B2 (ja) 樹脂組成物及び樹脂製品
CN102958998B (zh) 汽车部件用聚丙烯类树脂组合物和汽车用外装件
CN101495563A (zh) 聚丙烯树脂组合物及由其制备的汽车用注塑制品
US4737536A (en) Automobile bumper formed of thermoplastic multicomponent resin
CN101624459A (zh) 具有低收缩率和尺寸稳定性的聚丙烯树脂组合物
US10160855B2 (en) Non-painting metallic polypropylene resin composition
CN103012952A (zh) 一种汽车安全气囊盖板用聚丙烯热塑性弹性体及其制备方法
KR102109682B1 (ko) 열가소성 수지 조성물, 그 제조방법 및 성형체
CN105793349A (zh) 矿物填充聚丙烯组合物
JP2002003692A (ja) 耐傷付き性に優れた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
CN101550252A (zh) 一种聚丙烯树脂共混物及其制备方法
AU9818998A (en) Polypropylene resin composition
US5247003A (en) Ethylene-propylene copolymer based resin composition suitable for automobile bumpers
JP5807400B2 (ja) ポリプロピレン系樹脂組成物
US9115278B2 (en) Polyolefin-based resin composit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1226

Termination date: 2017080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