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52140A - 车辆座椅 - Google Patents

车辆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952140A
CN101952140A CN2009801057818A CN200980105781A CN101952140A CN 101952140 A CN101952140 A CN 101952140A CN 2009801057818 A CN2009801057818 A CN 2009801057818A CN 200980105781 A CN200980105781 A CN 200980105781A CN 101952140 A CN101952140 A CN 1019521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r
seat
skeleton
cushion frame
displac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8010578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本学
石崎启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9521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9521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205/00General mechanical or structural details
    • B60N2205/20Measures for elimination or compensation of play or backlas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车辆座椅(10)装备有座椅骨架,所述座椅骨架包含子骨架(16)和设置在所述子骨架的特定区域之间的杆(30)。所述杆装备有微小振动衰减部(34),其当所述座椅骨架大量位移时保持所述座椅骨架的刚性,并且当所述座椅骨架小量位移时抑制所述座椅骨架的刚性的增加,从而减小车辆座椅中微小振动的程度。

Description

车辆座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设置在座椅骨架的特定区域之间的杆的车辆座椅。
背景技术
公开号为2001-211960的日本专利申请(JP-A-2001-211960)中说明了一种具有振动衰减构件的座椅,所述振动衰减构件横跨构成座椅靠背的座椅骨架悬挂以加固座椅骨架。通过加固座椅骨架改进了座椅对于震动的阻力。
然而,根据JP-A-2001-211960,振动衰减构件引起的座椅骨架的刚性的增加抑制了座椅骨架自身的微小位移或微小变形,因而增加了座椅的共振频率。结果,座椅与车辆共振,这恶化了振动。在一些情况中,这会降低座椅的乘坐舒适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座椅,其当车辆座椅大量位移时确保足够的刚性,并且在微小位移范围内减小座椅与车辆的共振,所述共振可能恶化座椅的振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车辆座椅包括座椅骨架,所述座椅骨架包含子骨架和设置在子骨架的特定区域之间的杆。车辆座椅具有微小振动衰减部,所述微小振动衰减部设置在所述杆上以便当座椅骨架大量位移时保持座椅骨架的刚性,并且当座椅骨架小量位移时抑制座椅骨架的刚性的增加,从而减小微小振动的程度。
微小振动衰减部当在碰撞等情况下座椅骨架大量位移(在大位移的范围内)时确保座椅骨架的足够的刚性,并且当座椅骨架小量位移(在微小位移范围内)时减小车辆座椅的微小振动的程度。此外,限制了座椅骨架的刚性在微小位移范围内增加,并从而限制了车辆座椅的共振频率的增加。因此,可以限制车辆座椅与车辆共振而引起振动恶化。
在本发明的第二方案中,微小振动衰减部可被构造为使得在微小位移范围内杆和子骨架彼此间隔开或杆的中间部彼此间隔开,并且在大位移范围内杆和子骨架直接或间接地彼此抵接或杆的中间部直接或间接地彼此抵接。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案,在微小位移范围内,杆和子骨架彼此间隔开或杆的中间部彼此间隔开。当座椅骨架小量位移时,杆和子骨架之间的区域或杆的中间部之间的区域吸收座椅骨架的位移。因此可以吸收微小振动的程度。此外,限制了车辆座椅的共振频率上升。因此,可以防止车辆座椅与车辆共振。因而,在微小位移范围内,可以限制车辆座椅的振动恶化。另一方面,在大位移范围内,杆和子骨架直接或间接地彼此抵接或杆的中间部直接或间接地彼此抵接。因此,可以由此确保座椅骨架的足够的刚性。
本发明的第三方案是通过对本发明的第二方案进行改进而获得的。在本发明的第三方案中,微小振动衰减部可以被构造为介于杆和子骨架之间或杆的中间部之间的弹性体。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案,当座椅骨架小量位移时,座椅骨架的位移通过弹性体的变形而被吸收。因此可以减小微小振动的程度。此外,防止车辆座椅的共振频率增加。因此,防止车辆座椅与车辆共振。因此,在微小位移范围内,有效地限制了车辆座椅与车辆共振,所述共振可能使座椅的振动恶化。然而,如果座椅骨架的位移量不能够通过弹性体的变形被吸收(在碰撞等的情况下),弹性体变形到其极限或破裂,并且杆和子骨架直接或间接地彼此抵接或杆的中间部直接或间接地彼此抵接。从而确保了座椅骨架的足够的刚性。
本发明的第四方案是通过对本发明的第二方案进行改进而获得的。在本发明的第四方案中,微小振动衰减部可以被构造为使得杆呈悬臂状,并且具有设置在杆的端头和子骨架之间或在杆的中间部之间的间隙。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案,当座椅骨架小量位移时,间隙增大或减小以吸收座椅骨架的位移。从而减小了微小振动的程度。此外,限制了座椅的共振频率的增加。因此,防止了座椅与车辆的共振。因而,在微小位移范围内,可以有效地限制车辆座椅的振动与车辆的共振。然而,如果座椅骨架的位移量不能够由间隙吸收(在碰撞等的情况下),杆的端头和子骨架彼此抵接或杆的中间部彼此抵接。从而可以确保座椅骨架的足够的刚性。
本发明的第五方案是通过对本发明的第三方案进行改进而获得的。在本发明的第五方案中,子骨架可以装备有支承杆的至少一个端部的杆支承部,并且弹性体可以夹在所述端部和杆支承部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案,当座椅骨架小量位移时,座椅骨架的位移通过弹性体的变形而被吸收。因此可以减小微小振动的程度。另一方面,如果座椅骨架位移的量使得座椅骨架的位移不能够通过弹性体的变形被吸收(在碰撞等的情况下),弹性体变形到其极限或破裂,并且杆的端部直接或间接地抵接在杆支承部上。在这种情况中,设置了杆支承部以使杆的端部易于抵接在杆支承部上。因此,可以有效确保座椅骨架的足够的刚性。
本发明的第六方案是通过对本发明的第四方案进行改进而获得的。在本发明的第六方案中,子骨架可以装备有支承杆的至少一个端部的杆支承部,并且间隙可以形成在所述端部和杆支承部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案,间隙形成在杆的至少一个端部和用于支承所述端部的杆支承部之间。当座椅骨架小量位移时,间隙增大或减小以吸收座椅骨架的位移。从而减小了微小振动的程度。然而,如果座椅骨架位移的量使得座椅骨架的位移不能够由间隙吸收(在碰撞等的情况下),杆的端部直接或间接地抵接在杆支承部上。在这种情况中,设置了杆支承部以使杆的端部易于抵接在杆支承部上。因此,可以有效地确保座椅骨架的足够的刚性。
本发明的第七方案是通过对本发明的第五或第六方案进行改进而获得的。在本发明的第七方案中,杆支承部可以装备有从子骨架直立并环绕杆的外围的直立部。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案,杆支承部装备有从子骨架直立并环绕杆的外围的直立部。如果座椅骨架的位移量不能够由间隙吸收(在碰撞等的情况下),杆的端部直接或间接地抵接在直立部上。因此,可以确保杆的端部和直立部彼此抵接,并且可以提高座椅骨架的刚性。
本发明的第八方案是通过对本发明的第七方案进行改进而获得的。在本发明的第八方案中,直立部可以装备有向内突出的突出部,并且杆可以设置有与突出部配合的止动件。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案,直立部设置有向内突出的突出部,并且设置在杆上的止动件在大位移范围内与突出部配合。因此,座椅骨架的刚性可以在大位移范围内进一步增加。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任一个方案的车辆座椅可以装备有:座垫,其支撑就座乘员的臀部和大腿;以及座椅靠背,其设置在座垫的后侧,并且支撑就座乘员的后背,子骨架可以设置在座椅靠背上,并且杆可以被布置为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在子骨架的特定区域之间延伸。
因此,能够在碰撞等情况下确保在大位移范围内座椅骨架的足够的刚性并且减小在微小位移范围内的座椅的微小振动的程度。此外,限制座椅骨架的刚性在微小位移范围内增加,从而限制座椅的共振频率增加。因此,限制了座椅与车辆的共振,所述共振会恶化座椅的振动,并且实现了车辆座椅的良好乘坐舒适性。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重要性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将变得更加清晰,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车辆座椅的立体图;
图2为表示其中弹性体介于图1所示的杆和座椅靠背骨架的下骨架之间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3为表示其中弹性体介于图1所示的杆和座椅靠背骨架的下骨架之间的结构的纵截面图;
图4为表示车辆座椅的负荷和位移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5为表示车辆座椅的共振频率的分布的图;
图6为表示单独在车辆座椅中的振动程度和频率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7为表示根据比较性实例的在车辆座椅中的负荷和位移之间的关系的图;
图8为表示根据比较性实例的在车辆座椅中的共振频率的分布的图;
图9A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在车辆座椅中的杆支承部、杆、以及座椅靠背骨架的下骨架的结构的纵截面图;
图9B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在车辆座椅中的杆支承部、杆、以及座椅靠背骨架的下骨架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0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在车辆座椅中的杆支承部、杆、以及座椅靠背骨架的下骨架的结构的横向截面图;
图11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装备有杆和座椅靠背骨架的座椅骨架的车辆座椅的前视图;
图12A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在车辆座椅中的杆支承部、杆、以及座椅靠背骨架的下骨架的结构的纵截面图;
图12B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在车辆座椅中的杆支承部、杆、以及座椅靠背骨架的下骨架的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3为表示在大位移范围内的杆和座椅靠背骨架的状态的前视图;
图14为表示在大位移范围内的杆支承部、杆以及下骨架的状态的纵截面图;
图15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的在车辆座椅中的杆和座椅靠背骨架的下骨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6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在车辆座椅中的杆支承部、杆、以及座椅靠背骨架的下骨架的结构的纵截面图;
图17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五实施例的在车辆座椅中的杆支承部、杆、以及座椅靠背骨架的下骨架的结构的横向截面图;以及
图18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六实施例的在车辆座椅中的杆支承部、杆、以及座椅靠背骨架的下骨架的结构的纵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利用图1至图6对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座椅的第一实施例进行说明。在图中箭头FR、UP和IN分别表示相对于车辆的向前方向、向上方向以及横向向内方向。在以下的全部说明中,箭头FR、UP和IN将分别被称为向前方向、向上方向以及向内方向。
图1为从前方观察到的车辆座椅10的座椅骨架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车辆座椅10安装在沿纵向布置在车身的地板中的一对轨道12上。车辆座椅10装备有沿纵向布置的座垫骨架14以及作为布置在座垫骨架14的后端部的上方的子骨架的座椅靠背骨架16。座垫骨架14构成用于支撑就座乘员的臀部和大腿的座垫(未示出),并且座椅靠背骨架16构成用于支撑就座乘员的后背的座椅靠背(未示出)。
座垫骨架14形成为U形,当从上方观察时座垫骨架14的座椅后部区域开口。座垫骨架14在其两个侧部的下部设置有一对前下臂18和后下臂18。当下臂18在轨道12上滑动时,座垫骨架14因而在纵向上滑动。升降杆20沿宽度方向布置在座垫骨架14的后部区域之间。前竖直杆22布置在座垫骨架14的前部区域之间。座垫骨架14的后端部14A向后并且斜向上延伸。座椅靠背骨架16的下端部16A分别经由倾斜装置24连接到后端部14A上。
座椅靠背骨架16被布置为其上端部16B相对于其下端部16A微微向后侧倾斜。座椅靠背骨架16形成为倒U形,从车辆的前部的区域观察时其下部区域开口。座椅靠背骨架16包含上骨架26、侧骨架27以及下骨架28。上骨架26布置在上方,并且通常呈倒U形。侧骨架27分别连接到上骨架26的两端部,并且布置在竖直方向上。下骨架28分别连接到侧骨架27的下部区域。侧骨架27形成为随着与其下部区域的距离减小而在纵向上的宽度增加,并且侧骨架27中的每一个的两端部通常弯曲为U形。下骨架28分别结合到侧骨架27的下部的内部区域。如在和侧骨架27的下部接合的情况中,下骨架28形成为在纵向上具有很大的宽度。
倾斜装置24支撑座椅靠背骨架16以使座椅靠背骨架16相对于座垫骨架14倾斜。连接到倾斜装置24的轴部的倾角调节杆(reclining rod)38在宽度方向上悬挂在座椅靠背骨架16的下骨架28之间。通过使座椅靠背骨架16在纵向上围绕倾斜装置24的轴部旋转,可以改变座椅靠背骨架16的倾角,并且座椅靠背骨架16可以通过锁定机构(未示出)锁定在理想的角度。
彼此间隔的下杆30和上杆32在座椅靠背骨架16的下骨架28之间设置在倾角调节杆38的上方。下杆30和上杆32具有圆形截面,并且沿宽度方向基本上彼此平行设置。
如图2和图3所示,圆柱弹性体34被设置作为微小振动衰减部并且介于在下杆30的纵向上的下杆30的一个端部30A(从车辆的前部区域观察时为下杆30的左端部)和下骨架28的内侧面28A之间。弹性体34的一个端面牢牢地固定到下杆30的端部30A的端面,并且弹性体34的另一个端面牢牢地固定到下骨架28的内侧面28A。例如,下杆30的端部30A和弹性体34彼此固定,并且弹性体34和下骨架28通过压力粘结固定、粘合剂等彼此固定。此外,树脂泡沫、橡胶等用于弹性体34。盘簧等也可用作弹性体34。
如图3所示,从车辆的前部观察时,内径稍大于下杆30的外径的圆孔36穿过右侧的下骨架28形成。下杆30的另一端部30B插入下骨架28的圆孔36,并且围绕下杆30的另一端部30B的区域通过焊接等固定到下骨架28上。
此外,上杆32的两端部插入穿过下骨架28形成的圆孔(未示出)并且围绕杆32的两端部的区域通过焊接等固定到下骨架28。如图1所示,如上所述构造的座椅靠背骨架16、下杆30、弹性体34、上杆32等构成座椅骨架40。
接下来,将说明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操作和效果。
在车辆座椅10中,作为缓冲部的弹性体34介于下杆30的端部30A和下骨架28之间。当座椅骨架40小量位移时(在微小位移范围内),其位移通过弹性体34的膨胀和收缩而被吸收,并且可以减小微小振动的程度。如图4所示,在微小位移范围内,与添加杆之前的状态(车辆座椅没有设置杆或弹性体)相比,座椅骨架40的刚性几乎没有由于弹性体34的膨胀和收缩而增加,并且限制了车辆座椅10的共振频率的增加。因此,如图5所示,防止了车辆座椅10的横向共振(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左右共振)与L4空转振动范围或车身弯曲共振重叠,并且防止了车辆座椅10和车辆(未示出)彼此共振。因此,在微小位移范围内,可以限制车辆座椅10与车辆共振而引起振动恶化。
此外,如图6所示,在添加了杆30和弹性体34的车辆座椅10中,可以使车辆座椅10单独的振动的程度小于没有添加杆或弹性体的车辆座椅。也就是说,通过弹性体34的膨胀/收缩变形而增加粘性阻尼或摩擦阻尼的效果,减小车辆座椅10单独的振动的程度,并且也可以减小车辆座椅10单独的振动的程度。
另一方面,当座椅骨架40的位移量不能够通过弹性体34的变形被吸收时(在大位移范围内),例如,在碰撞等的情况下,弹性体34变形到其极限或破裂,并且下杆30的端部30A和下骨架28直接或间接地彼此抵接(经由变形到其极限的弹性体34)。因此,座椅骨架40的刚性可以在大位移范围内增加。也就是说,如图3所示,在大位移范围内,杆30的端部30A和下骨架28直接或间接地彼此抵接。因此,改进了强度和安全性的先决条件。
同时,如图7所示,通过使杆悬挂在车辆座椅的下骨架28之间来代替使弹性体34介于其间(车辆座椅的杆的两端部分别固定到下骨架28上),车辆座椅具有线性的F-S线,并且与没有杆时的状态相比,车辆座椅在微小位移范围内和大位移范围内刚性都增加。因此,如图8所示,如果车辆座椅的横向振动和L4空转振动范围或车身弯曲共振重叠,则车辆座椅将与车辆共振,这将恶化座椅的振动。
考虑到以上问题,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防止车辆座椅10的横向共振与L4空转振动范围或车身弯曲共振重叠,并且限制车辆座椅10与车辆共振。也就是说,可以抑制在正常运转中的恶化的振动的发生。因此,能够确保在碰撞等情况下座椅骨架40在大位移范围内的足够的刚性以及车辆座椅10在微小位移范围内的微小振动的程度的减小。此外,车辆座椅10具有以下简单结构:作为缓冲部的弹性体34介于杆30的端部30A和下骨架28之间。因此,车辆座椅10便于制造。并且,与安装了动态振动吸收器的情况相比重量没有增加,并且能够降低成本。
下文将结合图9和图10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座椅的第二实施例。与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元件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在下文中不再进行说明。
如图9和图10所示,车辆座椅50的下骨架28设置有支承杆52的一个端部52A的杆支承部54。杆支承部54包含下骨架28的内侧面28A以及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从内侧面28A直立的圆柱直立部56。直立部56的侧面(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左侧面)通过焊接等固定到下骨架28的内侧面28A。此外,用作微小振动衰减部的圆柱弹性体58牢牢地固定到直立部56的内周面,并且杆52的端部52A的外周面牢牢地固定到弹性体58的内周面。例如,直立部56和弹性体58彼此固定,并且弹性体58和杆52的端部52A通过压力粘结固定、粘合剂等彼此固定。换句话说,如图10所示,围绕杆52的端部52A的区域由圆柱直立部56包围,并且弹性体58介于杆52的端部52A和直立部56之间。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直立部56由金属形成。此外,尽管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在弹性体58的侧面和下骨架28的内侧面28A之间形成了间隙,也能够采取其中没有设置间隙的结构。
接下来,将说明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操作和效果。
在车辆座椅50中,用作缓冲部的弹性体58介于杆52的端部52A和构成杆支承部54的直立部56之间。当车辆座椅小量位移时(在微小位移范围内),座椅骨架的位移通过弹性体58的剪切变形而被吸收,并且可以减小微小振动的程度。也就是说,在微小位移范围内,弹性体58的剪切变形几乎没有引起座椅骨架的刚性的增加,并且限制了车辆座椅50的共振频率的增加。因此,防止了车辆座椅50与车辆(未示出)共振。结果,车辆座椅50的振动没有恶化。
此外,通过弹性体58的剪切变形来增加粘性阻尼或摩擦阻尼的效果,可以减小车辆座椅50的振动。
然而,如果座椅骨架的位移量不能够通过弹性体58的变形而被吸收(在大位移范围内),弹性体58变形到其极限或破裂,并且杆52的端部52A和下骨架28的内侧面28A或直立部56直接或间接地彼此抵接(经由变形到其极限的弹性体58)。在这种情况中,通过设置杆支承部54,确保了杆52的端部52A的直接或间接抵接。因此,座椅骨架的刚性可以在大位移范围内增加。
因此,能够在大位移范围内确保座椅骨架的足够的刚性并且在微小位移范围内确保车辆座椅50的微小振动的程度减小。
下文将结合图11至图14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座椅的第三实施例。与本发明的第一或第二实施例相同的元件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在下文中不再进行说明。
图11和图13示意性地说明了车辆座椅70的包含杆74、座椅靠背骨架72等的座椅骨架84。
如图11所示,座椅靠背骨架72的下骨架28设置有杆74。杆74的一个端部74A插入设置在下骨架28的内侧面28A上的杆支承部76中,而杆74的另一端部74B通过焊接等固定到下骨架28的内侧面28A上。座椅骨架84由如上所述构造的座椅靠背骨架72、杆74、杆支承部76等形成。
如图12所示,杆支承部76包含下骨架28的内侧面28A、沿车辆的宽度方向从内侧面28A直立的圆柱直立部78A以及从直立部78A的端头向内突出的突出部78B。圆形开口部78C穿过突出部78B的中心部形成,杆74的端部74A通过圆形开口部78C插入。直立部78A的侧面(其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左侧面)通过焊接等固定到下骨架28的内侧面28A。
构造为圆形突缘部的止动件80设置在杆74的端部74A的端面上(其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的左端面)。用作微小振动衰减部的圆柱弹性体82介于止动件80的端面和下骨架28的内侧面28A之间。止动件80的端面和弹性体82彼此固定,并且弹性体82和下骨架28的内侧面28A通过压力粘结固定、粘合剂等彼此固定。在本发明的该实施例中,直立部78A和突出部78B由金属形成。
接下来,将说明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操作和效果。
在车辆座椅70中,用作缓冲部的弹性体82介于设置在杆74的端部74A处的止动件80和下骨架28的内侧面28A之间。当座椅骨架84小量位移时(在微小位移范围内),座椅骨架84的位移通过弹性体82的膨胀和收缩而被吸收。结果,可以减小微小振动的程度。也就是说,在微小位移范围内,弹性体82的膨胀和收缩几乎没有引起座椅骨架的刚性的增加,并且限制了车辆座椅70的共振频率的增加。因此,可以防止车辆座椅70与车辆(未示出)共振。结果,限制了车辆座椅70与车辆共振而引起恶化的振动。
此外,通过经由弹性体82的膨胀和收缩来添加粘性阻尼或摩擦阻尼的效果,可以减小车辆座椅70单独的振动的程度。
然而,如图13和图14所示,如果座椅骨架位移的量使得座椅骨架的位移不能够通过弹性体82的变形而被吸收(即,在大位移范围内的量),则弹性体82变形到其极限或破裂,并且杆74上的止动件80直接或间接地抵接在下骨架28的内侧面28A上或直立部78A和突出部78B上(经由变形到其极限的弹性体82)。例如,如图14所示,杆74上的止动件80与突出部78B配合,并且确保了杆74上的止动件80与杆支承部76的彼此抵接。因此,可以在大位移范围内增加座椅骨架的刚性。
因此,能够在碰撞等的情况下在大位移范围内确保座椅骨架的足够的刚性并且在微小位移范围内确保车辆座椅70的微小振动的程度减小。
使用图15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座椅的第四实施例。与本发明的第一、第二或第三实施例相同的元件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在下文中不再进行说明。
如图15所示,在车辆座椅90中,间隙94形成在杆92的一个端部92A的端面和用作微小振动衰减部的下骨架28的内侧面28A之间,并且杆92的另一端部(未示出)接合到下骨架28的内侧面28A上(例如,见图3中所示的接合部)。换句话说,杆92在下骨架28的内侧面28A上呈悬臂状。该车辆座椅90被构造成设置有间隙94而不是图3中所示的弹性体34。
接下来,将说明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操作和效果。
在车辆座椅90中,当座椅骨架小量位移时(在微小位移范围内),起缓冲部的作用的间隙94增大或减小以吸收座椅骨架的位移。从而减小微小振动的程度。也就是说,在微小位移范围内,间隙94的增大或减小几乎没有引起座椅骨架的刚性的增加,并且限制了车辆座椅90的共振频率的增加。因此,可以防止车辆座椅90与车辆(未示出)共振。结果,限制了车辆座椅90与车辆共振而引起振动的恶化。
然而,在碰撞等情况下在大位移范围内,间隙94不复存在,并且杆92的一个端部92A和下骨架28的内侧面28A彼此抵接。因此,可以在大位移范围内增加座椅骨架的刚性。
因此,能够在碰撞等情况下在大位移范围内确保座椅骨架的足够的刚性以及在微小位移范围内的车辆座椅90的微小振动的程度的减小。
下文将使用图16和图17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座椅的第五实施例。与本发明的第一、第二、第三或第四实施例相同的元件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在下文中不再进行说明。
如图16和图17所示,在车辆座椅100中,下杆28设置有用于支承杆102的一个端部102A的杆支承部54。用作微小振动衰减部的间隙104和106分别形成在杆102的端部102A的周面和直立部56之间,以及在杆102的端部102A的端面和内侧面28A之间。杆102的另一端部(未示出)接合到下骨架28的内侧面28A上(例如,见图3中所示的接合部)。换句话说,杆102在下骨架28的内侧面28A上呈悬臂状。
接下来,将说明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操作和效果。
在车辆座椅100中,当座椅骨架小量位移时(在微小位移范围内),起缓冲部的作用的间隙104和106增大或减小以吸收座椅骨架的位移。从而减小微小振动的程度。也就是说,在微小位移范围内,间隙104和106的变化几乎没有引起座椅骨架的刚性的增加,并且限制了车辆座椅100的共振频率的增加。因此,可以防止车辆座椅100与车辆(未示出)共振从而引起振动恶化。
相反,在碰撞等情况下在大位移范围内,间隙104或间隙106不复存在,并且杆102的端部102A和直立部56或下骨架28的内侧面28A彼此抵接。在这种情况中,由于设置了杆支承部54,防止了杆102的端部102A与下骨架28分离,并且确保了杆102的端部102A与杆支承部54彼此抵接。因此,可以增强在大位移范围内的座椅骨架的刚性。
因此,能够在碰撞等情况下在大位移范围内确保座椅骨架的足够的刚性并且在微小位移范围内减小车辆座椅100的微小振动的程度。
以下将使用图18说明根据本发明的车辆座椅的第六实施例。与本发明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或第五实施例相同的元件将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并且在下文中不再进行说明。
如图18所示,在车辆座椅110中,下骨架28设置有用于支承杆112的一个端部112A的杆支承部76。圆形突缘部设置在杆112的端部112A作为止动件114。用作微小振动衰减部的间隙116形成在止动件114和下骨架28的内侧面28A之间,并且杆112的另一端部(未示出)接合到下骨架28的内侧面28A上(例如,见图3中所示的接合部)。换句话说,杆112在下骨架28的内侧面28A上呈悬臂状。
接下来,将说明本发明的该实施例的操作和效果。
在车辆座椅110中,当座椅骨架小量位移时(在微小位移范围内),起缓冲部作用的间隙116增大或减小以吸收座椅骨架的位移。从而可以减小微小振动的程度。也就是说,在微小位移范围内,间隙116的增大或减小几乎没有引起座椅骨架的刚性的增加,并且限制了车辆座椅110的共振频率的增加。因此,防止了车辆座椅110与车辆共振从而恶化振动。
然而,在大位移范围内,在杆112上的止动件114抵接下骨架28的内侧面28A或抵接在直立部78A和突出部78B上。例如,杆112上的止动件114与突出部78B相配合,并且确保了杆112上的止动件114和杆支承部76的彼此抵接。同样,防止了杆112上的止动件114与杆支承部76分离。因此,可以增强在大位移范围内的座椅骨架的刚性。
因此,能够在碰撞等情况下在大位移范围内确保座椅骨架的足够的刚性并且在微小位移范围内减小车辆座椅110的微小振动的程度。
(1)在本发明的第一、第二或第三实施例中,弹性体介于杆的一个端部和下骨架28或杆支承部之间。然而,也可以采取其中弹性体介于杆的另一端部和下骨架28或杆支承部之间的结构或弹性体介于杆的两个端部和下骨架28或杆支承部之间的结构。例如,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作为替代,弹性体34可以介于杆30的另一端部30B和下骨架28之间,或在杆30的两个端部中的每一个和下骨架28之间。
(2)在本发明的第一、第二或第三实施例中,弹性体设置在杆的端部。然而,可以采取一个、两个或更多弹性体设置在杆的中间部的结构。因此,可以减小在微小位移范围内的车辆座椅的微小振动的程度。同样,在大位移范围中,在中间部的一个弹性体变形到其极限,或在中间部的多个弹性体变形到其极限,并且杆的端面间接地彼此抵接。从而增加了车辆座椅的刚性。
(3)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设置了两个杆30、32。然而,最好说明“加固杆的数目不限于两个;作为替代,可以根据情况使用任意数目的杆。此外,在本发明的第一、第二或第三实施例中,弹性体设置在单个杆上用于加固。然而,也可以采取其中弹性体设置在多个杆上用于加固的结构。例如,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中,弹性体可以介于上杆32的端部和下骨架28之间或设置在杆32的中间部。
(4)在本发明的第四、第五或第六实施例中,用于加固的杆的一个端部设置有间隙。然而,也可以采取其中用于加固的杆的两个端部接合到子骨架上,并且杆的中间部设置有间隙的结构。
(5)在本发明的第四、第五或第六实施例中,用于加固的单个杆设置有间隙。然而,也可以采取其中用于加固的多个杆分别设置有间隙的结构。
(6)在本发明的每个实施例中,座椅靠背骨架设置有沿车辆的宽度方向的根据本发明的杆。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结构。例如,根据本发明的杆可以倾斜地设置在座椅骨架内。
(7)在本发明的每个实施例中,座椅靠背骨架设置有根据本发明的杆。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所述结构。座垫骨架也可以设置有根据本发明的杆。
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的每一个中,具有圆形截面的杆用于加固车辆座椅。然而,也可以使用具有椭圆形或角形截面的杆。只要杆用作加固构件,可以使用任意适当的截面形状。

Claims (11)

1.一种车辆座椅,其装备有座椅骨架,所述座椅骨架包含子骨架和设置在所述子骨架的特定区域之间的杆,所述车辆座椅的特征在于包括:
微小振动衰减部,其设置在所述杆上以便当所述座椅骨架大量位移时保持所述座椅骨架的刚性,并且当所述座椅骨架小量位移时抑制所述座椅骨架的刚性的增加,从而减小微小振动的程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微小振动衰减部是设置在所述杆上的缓冲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微小振动衰减部被构造为使得当所述座椅骨架小量位移时所述杆和所述子骨架彼此间隔开或所述杆的中间部彼此间隔开,并且当所述座椅骨架大量位移时所述杆和所述子骨架直接或间接地彼此抵接或所述杆的所述中间部直接或间接地彼此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微小振动衰减部被构造为介于所述杆和所述子骨架之间或所述杆的所述中间部之间的弹性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子骨架装备有用于支承所述杆的至少一个端部的杆支承部,并且所述弹性体夹在所述杆的所述端部和所述杆支承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微小振动衰减部被构造为使得所述杆呈悬臂状,并且其中所述微小振动衰减部还被构造为设置在所述杆的端头和所述子骨架之间或在所述杆的所述中间部之间的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子骨架装备有支承所述杆的至少一个端部的杆支承部,并且所述间隙形成在所述杆的所述端部和所述杆支承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杆支承部装备有从所述子骨架直立并环绕所述杆的外围的直立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所述直立部装备有向内突出的突出部,并且所述杆设置有与所述突出部配合的止动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进一步包括:
座垫,其支撑就座乘员的臀部和大腿;以及
座椅靠背,其设置在所述座垫的后侧,并且支撑所述就座乘员的后背,
其中所述子骨架设置在所述座椅靠背上,并且所述杆被布置为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在所述子骨架的特定区域之间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座椅,其中在车辆碰撞的情况下所述座椅骨架大量位移,并且
在所述车辆的正常运转期间所述座椅骨架小量位移。
CN2009801057818A 2008-02-19 2009-02-19 车辆座椅 Pending CN10195214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37502A JP2009196414A (ja) 2008-02-19 2008-02-19 車両用シート
JP2008-037502 2008-02-19
PCT/IB2009/000295 WO2009104077A1 (en) 2008-02-19 2009-02-19 Vehicle seat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952140A true CN101952140A (zh) 2011-01-19

Family

ID=40652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801057818A Pending CN101952140A (zh) 2008-02-19 2009-02-19 车辆座椅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8833849B2 (zh)
EP (1) EP2244909B1 (zh)
JP (2) JP2009196414A (zh)
KR (1) KR101256493B1 (zh)
CN (1) CN101952140A (zh)
WO (1) WO200910407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9870A (zh) * 2011-04-13 2012-10-17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的靠背框架
CN103358957A (zh) * 2012-03-29 2013-10-23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
CN103935269A (zh) * 2014-05-14 2014-07-23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客车前排座椅坐垫骨架结构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95358B2 (ja) * 2004-07-30 2011-06-08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の乗員重量測定装置
DE602006016838D1 (de) 2005-09-30 2010-10-21 Ts Tech Co Ltd Insassengewichtsmessvorrichtung für fahrzeugsitz
US20110163587A1 (en) * 2008-06-03 2011-07-07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Seat frame - tailored tubes
JP5469891B2 (ja) * 2009-03-24 2014-04-16 ジョンソン コントロールズ テクノロジー カンパニー 乗り物用座席
US8919886B2 (en) * 2009-10-02 2014-12-30 Johnson Controls Technology Company One-piece seat bottom chassis
JP5552937B2 (ja) * 2010-07-22 2014-07-16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JP5987491B2 (ja) 2012-06-21 2016-09-07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装置の防振構造
WO2014155599A1 (ja) * 2013-03-28 2014-10-02 ジョンソン コントロールズ テクノロジー カンパニ- 乗り物用座席
JP6393607B2 (ja) * 2014-12-16 2018-09-19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シートカバー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JP6251226B2 (ja) * 2015-11-10 2017-12-20 株式会社ピーエーエス リクライニング椅子
EP3414126B1 (de) 2016-02-08 2022-07-20 Adient US LLC Vorrichtung zur beeinflussung einer rückverlagerung eines sitzes sowie sitz
JP6677104B2 (ja) * 2016-06-27 2020-04-08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室内構造
JP6743611B2 (ja) * 2016-09-15 2020-08-19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用シート
EP3315354B1 (en) * 2016-10-26 2020-09-30 Volvo Car Corporation Vehicle seat
JP6717167B2 (ja) * 2016-11-09 2020-07-01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シート用バックフレーム
JP6780454B2 (ja) * 2016-11-09 2020-11-04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乗物シート用バックフレーム
JP7237445B2 (ja) * 2017-06-14 2023-03-13 株式会社タチエス 車両用シート
US10363841B1 (en) * 2018-01-15 2019-07-30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le seat adjustment assembly
JP7028107B2 (ja) * 2018-08-31 2022-03-02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シートフレーム
KR102460667B1 (ko) 2021-06-14 2022-10-31 신주용 열선을 구비한 미끄럼 방지 및 높이 조절이 가능한 회전 목발

Family Cites Families (2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981212A (en) * 1933-07-12 1934-11-20 Albert Kaechele Bed for automotive vehicles
GB1441384A (en) * 1972-08-12 1976-06-30 Dunlop Ltd Damping and guidance systems
US4235471A (en) * 1980-11-05 1980-11-25 Uop Inc. Angular vibration isolator for seat back
US4936527A (en) * 1985-09-12 1990-06-26 The Boeing Company Movable seating system for aircraft
JPH0515239Y2 (zh) * 1988-09-20 1993-04-22
DE4429405A1 (de) * 1994-08-09 1996-02-15 Isringhausen Geb Schwingfähig abgestützter Fahrzeugsitz mit einer Neigungs- und/oder Höhenverstellung der Sitzfläche
DE19643977C2 (de) * 1996-10-31 2000-03-30 Keiper Gmbh & Co Fahrzeugsitz mit Multifunktionslehne
JPH11278128A (ja) 1998-03-31 1999-10-12 Ikeda Bussan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
US6237889B1 (en) * 1998-07-16 2001-05-29 Eric Bischoff Seat suspension assembly
US6386528B1 (en) * 1999-07-08 2002-05-14 Lord Corporation Damper including resilient friction member and seat assembly using same
US6216833B1 (en) * 1999-07-22 2001-04-17 Bridgestone/Firestone, Inc. Vibration damper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JP2001211960A (ja) 2000-01-31 2001-08-07 Toyota Autom Loom Works Ltd シートの共振防止構造
FR2827655B1 (fr) * 2001-07-20 2004-03-19 Jarret Soc Procede et dispositif d'amortissement de mouvement entre deux pieces cylindriques coulissant l'une sur l'autre en translation et frottement
ES2247439T3 (es) * 2002-05-02 2006-03-01 Yamashita Rubber Kabushiki Kaisha Dispositivo antivibracion.
FR2849814B1 (fr) 2003-01-10 2005-03-25 Faurecia Sieges Automobile Sieg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comportant des moyens de reduction de vibration
DE10327770B4 (de) 2003-06-17 2022-04-07 Volkswagen Ag Anordnung eines Schwingungstilgers in Kraftfahrzeugsitzen
TWI246390B (en) * 2003-07-10 2005-12-21 Benq Corp Axle positioning structure
US7413242B2 (en) * 2003-09-03 2008-08-19 Specialty Vehicle Acquisition Corp. Structural seat system for an automotive vehicle
CA2492409A1 (en) * 2004-01-13 2005-07-13 Intier Automotive Inc. Head restraint guide system
JP2006027554A (ja) * 2004-07-21 2006-02-02 Sango Co Ltd 車両用シートの衝撃吸収装置。
JP4695358B2 (ja) * 2004-07-30 2011-06-08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の乗員重量測定装置
JP4050729B2 (ja) 2004-07-30 2008-02-20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の乗員重量測定装置
US7354409B2 (en) * 2004-10-21 2008-04-08 Horatiu Mircea Popescu Adjustable massage system of seat type
JP2006281970A (ja) 2005-03-31 2006-10-19 T S Tec Kk 車両用シート及びダンパの取付方法
DE102005019323B3 (de) * 2005-04-26 2006-07-13 SGF Süddeutsche Gelenkscheibenfabrik GmbH & Co KG Schwingungstilger zum Anbringen an einem Kraftfahrzeugsitz
US20100001169A1 (en) 2006-02-13 2010-01-07 Armoe Sverker Vehicle seat mounting device
JP4622979B2 (ja) * 2006-09-29 2011-02-02 東海ゴム工業株式会社 筒型防振装置用ストッパ並びに筒型防振組付体
JP2008285103A (ja) 2007-05-21 2008-11-27 Toyota Motor Corp 車両用シートのフレーム構造
JP5395778B2 (ja) * 2010-11-05 2014-01-22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シートの振動低減構造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29870A (zh) * 2011-04-13 2012-10-17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车辆用座椅的靠背框架
CN103358957A (zh) * 2012-03-29 2013-10-23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
CN103358957B (zh) * 2012-03-29 2015-10-14 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车辆座椅
CN103935269A (zh) * 2014-05-14 2014-07-23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客车前排座椅坐垫骨架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1510863A (ja) 2011-04-07
KR101256493B1 (ko) 2013-04-19
JP5343978B2 (ja) 2013-11-13
US20110006580A1 (en) 2011-01-13
WO2009104077A1 (en) 2009-08-27
EP2244909A1 (en) 2010-11-03
EP2244909B1 (en) 2017-05-24
JP2009196414A (ja) 2009-09-03
KR20100101178A (ko) 2010-09-16
US8833849B2 (en) 2014-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52140A (zh) 车辆座椅
US8356858B2 (en) Cabin mounting structure for construction machinery
US10093176B2 (en) Vehicle body rear structure
CN102076521B (zh) 车辆用座椅
KR101723317B1 (ko) 헤드레스트 및 이것을 구비한 차량용 시트
US9539923B2 (en) Headrest and vehicle seat provided therewith,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headrest
US8696060B2 (en) Seat back frame
WO2012077764A1 (ja) 車両用シート
CN103167971A (zh) 车辆用座椅
US20180111525A1 (en)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and vehicle seat provided with the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JP2020117037A (ja) 車両の後部車体構造
JP5561062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の取付構造
JP2010132178A (ja) 車両用シートレッグ
JP4916147B2 (ja) 防振浮き床構造
WO2009101511A2 (en) Vehicle seat
JP2005104448A (ja) 自動車のニーボルスター装置
JP6134549B2 (ja) 乗物用シート
KR102220036B1 (ko) Lft가 적용된 버스용 시트
JP2019014444A (ja) 跨座式シート
JP2015020594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2016150661A (ja) 車両用シート
JP5791544B2 (ja) シート足部の構造
JP2023117306A (ja) シートフレーム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CN113173112A (zh) 减震座椅以及车辆
JP2001211960A (ja) シートの共振防止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