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3167971A - 车辆用座椅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座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3167971A CN103167971A CN2010800680128A CN201080068012A CN103167971A CN 103167971 A CN103167971 A CN 103167971A CN 2010800680128 A CN2010800680128 A CN 2010800680128A CN 201080068012 A CN201080068012 A CN 201080068012A CN 103167971 A CN103167971 A CN 10316797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seat
- cover
- elastomeric element
- pilla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06—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06—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 B60N2/809—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vertically slidab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06—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 B60N2/838—Tiltabl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06—Head-rests movable or adjustable
- B60N2/838—Tiltable
- B60N2/853—Tiltable characterised by their adjusting mechanisms, e.g. electric mot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60N2/888—Head-rests with arrangement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abnormal g-forces, e.g. by displacement of the head-res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借助简单的结构使头枕具有使车辆用座椅的震动衰减的作为动态减震器的功能、并且具有针对落座乘客的头部的冲击吸收功能。头枕(12)的支柱(14)被保持于座椅靠背,覆盖该支柱(14)的至少一部分的罩(16)由该支柱(14)支承而能够以座椅宽度方向为中心在座椅前后方向摆动,当罩(16)摆动时,受扭螺旋弹簧(18)(弹性部件)弹性变形而在与上述罩(16)的摆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产生回复力。并且,朝上述摆动方向以外的变位由设置在支柱(14)与罩(16)之间的抑制部(22)抑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座椅。
背景技术
公开有如下构造:将头枕框架经由头枕弹簧安装于头枕支柱的水平支承部,由此使得能够调整头枕的前后方向角度,并且在头枕支柱的水平支承部与头枕框架之间附设有旋转式减震器或活塞式减震器(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262426号公报
然而,当将上述的现有例的减震器设置在头枕内的情况下,认为会导致构造变复杂、头枕的质量、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考虑到上述事实,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借助简单的结构使头枕具有使车辆用座椅的震动衰减的作为动态减震器的功能、并且具有针对落座乘客的头部的冲击吸收功能。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中,车辆用座椅具备头枕,该头枕具有:支柱,该支柱被保持于座椅靠背;罩,该罩覆盖上述支柱的至少一部分,并且该罩由上述支柱支承而能够以座椅宽度方向为中心在座椅前后方向摆动;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夹装于上述罩与上述支柱之间,当上述罩摆动时,上述弹性部件弹性变形而在与上述罩的摆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产生回复力;以及抑制部,该抑制部设置在上述支柱与上述罩之间,并抑制上述罩的朝摆动方向以外的变位。
在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中,头枕的支柱被保持于座椅靠背,覆盖该支柱的至少一部分的罩由上述支柱支承而能够以座椅宽度方向为中心在座椅前后方向摆动,当罩摆动时,弹性部件弹性变形,由此在与上述罩的摆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产生回复力。并且,朝上述摆动方向以外的变位由设置于支柱和罩之间的抑制部抑制。由此,能够凭借简单的结构使头枕具有使车辆用座椅的震动衰减的作为动态减震器的功能,并且具有针对落座乘客的头部的冲击吸收功能。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中,在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的基础上,上述支柱具有被保持于上述座椅靠背并朝座椅上方延伸的纵杆部和与该纵杆部相连并沿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横杆部,上述罩被支承于上述横杆部,上述抑制部与上述横杆部嵌合。
在第二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中,支柱的罩能够以该支柱的横杆部为中心在座椅前后方向摆动,并且,上述罩的朝摆动方向以外的变位由与上述横杆部嵌合的抑制部抑制。因此,能够利用简单的构造抑制成本的增加,并且使头枕具有使车辆用座椅的震动衰减的作为动态减震器的功能,并且具有针对落座乘客的头部的冲击吸收功能。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中,在第二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的基础上,上述抑制部兼做上述罩相对于上述支柱的支承部。
在第三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中,由于抑制部兼做罩相对于支柱的支承部,因此构造变得更为简单,能够抑制成本的增加。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中,在第二或第三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的基础上,上述弹性部件被固定于上述罩,并且与上述纵杆部嵌合,以便当上述罩在座椅前后方向摆动时上述弹性部件弹性变形。
在第四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中,弹性部件被固定于罩,并且与支柱的纵杆部嵌合,因此,当头枕摆动时,弹性部件在与纵杆部抵接的状态下与罩一起摆动,并通过与该纵杆部间的相对变位而弹性变形。因此,抑制了弹性部件与纵杆部之间的异响的产生,从而能够提高商品价值。
本发明的第五方式中,在第四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的基础上,上述弹性部件穿过设置于上述罩的侧部的开口被插入到上述纵杆部侧。
在第五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中,由于形成为弹性部件穿过设置于罩的侧部的开口被插入到纵杆部侧的结构,因此,进行该弹性部件的安装时的作业性良好。
本发明的第六方式中,在第五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的基础上,上述开口在座椅上下方向设置有多个。
在第六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中,由于罩的侧部的开口在座椅上下方向设置有多个,因此能够适当地选择插入弹性部件的高度位置。因此能够容易地调整头枕的作为动态减震器的共振频率。
本发明的第七方式中,在第五或第六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的基础上,在上述弹性部件设置有卡合部,当上述弹性部件相对于上述开口的插入完毕时,上述卡合部与上述罩卡合。
在第七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中,当弹性部件相对于开口的插入完毕时,卡合部与罩卡合,因此,进行该弹性部件的安装时的作业性良好。
本发明的第八方式中,在第二或第三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的基础上,该车辆用座椅具有:第二弹性部件,该第二弹性部件的上端连结于上述弹性部件侧,下端连结于上述支柱的相比上述弹性部件靠座椅下方侧的部位,并且能够在座椅上下方向伸缩;以及绳索,该绳索的一端侧连结于上述座椅靠背侧,另一端侧连结于上述弹性部件,该绳索从上述一端起朝座椅上方延伸,在相比上述弹性部件靠座椅上方侧的引导部反转并朝座椅下方侧延伸而到达上述另一端,当上述头枕朝上方移动时,上述弹性部件被该绳索牵拉而朝座椅上方移动,当该头枕朝下方移动时,上述弹性部件借助上述第二弹性部件的作用力被牵拉而朝座椅下方移动。
在第八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中,当进行头枕的高度调节时,在使头枕朝上方移动时,弹性部件被绳索牵拉而朝座椅上方移动,由此,头枕的作为动态减震器的共振频率降低。当升高头枕的高度位置时,车辆用座椅的共振频率下降,但头枕的作为动态减震器的共振频率相应地降低,由此能够恰当地使车辆用座椅的震动衰减。
并且,当进行头枕的高度调节时,在使该头枕朝下方移动时,弹性部件借助第二弹性部件的作用力被牵拉而朝座椅下方移动,由此,头枕的作为动态减震器的共振频率升高。当降低头枕的高度位置时,车辆用座椅的共振频率升高,但头枕的作为动态减震器的共振频率相应地升高,因此能够恰当地使车辆用座椅的震动衰减。
这样,在第八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中,能够与头枕的高度调节相对应地使头枕的作为动态减震器的共振频率恰当地变化。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能够得到如下的优异效果:能够借助简单的结构使头枕具有使车辆用座椅的震动衰减的作为动态减震器的功能、并且具有针对落座乘客的头部的冲击吸收功能。
根据第二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能够得到如下的优异效果:能够借助简单的结构使头枕具有使车辆用座椅的震动衰减的作为动态减震器的功能、并且具有针对落座乘客的头部的冲击吸收功能。
根据第三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能够得到如下的优异效果:构造变得更为简单,能够抑制成本的增加。
根据第四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能够得到如下的优异效果:能够抑制弹性部件与纵杆部之间的异响的产生,从而能够提高商品价值。
根据第五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能够得到如下的优异效果:进行该弹性部件的安装时的作业性良好。
根据第六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能够得到如下的优异效果:能够容易地调整头枕的作为动态减震器的共振频率。
根据第七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能够得到如下的优异效果:进行该弹性部件的安装时的作业性良好。
根据第八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能够得到如下的优异效果:能够与头枕的高度调节相对应地使头枕的作为动态减震器的共振频率恰当地变化。
附图说明
图1~图3涉及第一实施方式,图1是示出车辆用座椅的座椅靠背与头枕的侧视图。
图2是示出头枕的内部构造的局部剖切主视图。
图3示出抑制部相对于支柱的横杆部的嵌合状态,是沿图2的3-3线的从箭头方向观察的放大剖视图。
图4和图5涉及第二实施方式,图4是示出头枕的内部构造的局部剖切主视图。
图5示出头枕的内部构造,是沿图4的5-5线的从箭头方向观察的剖视图。
图6~图13涉及第三实施方式,图6是示出头枕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示出头枕的侧视图。
图8示出固定于罩并与支柱的纵杆部嵌合的夹持件,是沿图7的5-5线的从箭头方向观察的放大剖视图。
图9示出夹持件的变形例,是与图8相当的放大剖视图。
图10是示出抑制部相对于支柱的横杆部的嵌合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11是示出能够任意地选择夹持件的安装高度的局部剖切主视图。
图12是示出变形例的局部剖切主视图。
图13是示出变形例的局部剖切主视图。
图14和图15涉及第四实施方式,图14是示出伴随头枕向上方移动而夹持件朝座椅上方移动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15是示出伴随头枕向下方移动而夹持件朝座椅下方移动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第1实施方式]
在图1中,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10具有头枕12。在图2中,头枕12具有支柱14、罩16、作为弹性部件的一例的受扭螺旋弹簧18、以及抑制部22。
支柱14是构成头枕12的脚部的部件,且被保持于座椅靠背24。如图2所示,该支柱14具有朝座椅上方延伸的例如一对纵杆部14V、以及沿座椅宽度方向延伸从而将上述纵杆部14V的例如上端彼此连结在一起的横杆部14H。支柱14例如通过将圆杆折弯而制得,如图3所示,纵杆部14V与横杆部14H的截面呈圆形。
在图2、图3中,罩16是例如合成树脂的制成品,由支柱14的例如横杆部14H支承,覆盖该支柱14的至少一部分,并且被该支柱14支承为能够以座椅宽度方向为中心在座椅前后方向摆动。如图3所示,上述罩16例如被分割为位于座椅前侧的前部16A与位于座椅后侧的后部16B这两个部分,且在覆盖于支柱14的状态下通过嵌合、粘合等一体化。
如图2所示,支柱14的纵杆部14V的上部以及横杆部14H由罩16整体性地覆盖。纵杆部14V前后的罩16的内表面与该纵杆部14V分离。这是为了使得罩16能够以支柱14的横杆部14H为中心在座椅前后方向摆动。
纵杆部14V的下部伸出至比罩16靠座椅下方的位置,并插入到座椅靠背24。由此,头枕12被保持于座椅靠背24。在罩16的外侧设置有由发泡树脂等构成的缓冲垫26(图6),该缓冲垫26由表皮27覆盖。
在图2、图3中,受扭螺旋弹簧18夹装在罩16与支柱14之间,当罩16摆动时,该受扭螺旋弹簧18弹性变形,从而在与上述罩16的摆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产生回复力。换言之,该回复力是欲使罩16返回中立状态的力。受扭螺旋弹簧18配设在支柱14的横杆部14H的同轴上,一端被卡止或固定于罩16侧,另一端被卡止或固定于横杆部14H侧。在本实施方式中,受扭螺旋弹簧18的主要是螺旋部产生回复力。
抑制部22设置在支柱14与罩16之间,是抑制上述罩16的朝摆动方向以外的变位的部位。该抑制部22与横杆部14H嵌合,兼做罩16相对于支柱14的支承部32。
具体地说,如图3所示,抑制部22例如是在罩16的后部16B以朝支柱14的横杆部14H侧突出的方式一体成型的、一对截面呈大致C字形的部位,内周面形成为沿着支柱14的横杆部14H的截面圆弧形。
(作用)
本实施方式以上述方式构成,以下对其作用进行说明。对于车辆用座椅10,在车辆(未图示)怠速时,主要是来自发动机的振动传递至车辆用座椅10,在车辆行驶时,主要是来自路面的振动传递至车辆用座椅10。
在图1、图2中,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座椅10中,头枕12的支柱14被保持于座椅靠背24,覆盖该支柱14的至少一部分的罩16在抑制部22(支承部32)处由该支柱14的横杆部14H支承,从而能够以座椅宽度方向为中心而在座椅前后方向(图1的箭头A方向以及箭头B方向)摆动。具体地说,抑制部22与支柱14的截面圆形的横杆部14H嵌合,由此,罩16相对于支柱14能够以沿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横杆部14H为中心在座椅前后方向摆动。由此,头枕12相对于支柱14能够以座椅宽度方向为中心在座椅前后方向摆动。
在头枕12摆动时,受扭螺旋弹簧18弹性变形,由此,在与该头枕12内的罩16的摆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产生回复力。具体地说,当罩16朝座椅后方侧转动时,产生欲使上述罩16返回座椅前方侧(图1的箭头A方向)的回复力。并且,当罩16朝座椅前方侧转动时,产生欲使上述罩16返回座椅后方侧(图1的箭头B方向)的回复力。
罩16的朝上述摆动方向以外的变位被抑制部22抑制。具体地说,抑制部22与支柱14的横杆部14H嵌合,由此来抑制罩16朝以座椅宽度方向为中心的在座椅前后方向的摆动方向以外的变位、具体地说是抑制罩16以座椅上下方向或座椅前后方向为中心振动。此外,也抑制罩16相对于支柱14在座椅上下方向、座椅宽度方向以及座椅前后方向并进振动。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借助简单的构造抑制成本的增加,并使头枕12具有使车辆用座椅10的振动衰减的作为动态减震器的功能。由此,在车辆怠速时或行驶时,抑制了车辆用座椅10的振动,从而能够实现噪声的降低及乘坐舒适性的提高。并且,由此能够提高车辆的商品价值。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使头枕具有针对落座乘客的头部的冲击吸收功能。具体地说,例如在车辆被追尾时,当落座乘客的头部因惯性而与头枕12抵接时,该头枕12相对于支柱14弹性地摆动,由此能够吸收该针对头部的冲击。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抑制部22兼做罩16相对于支柱14的支承部32,因此构造变得更为简单,能够抑制成本的增加。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抑制部22兼做支承部32,但是并不局限于此,抑制部22与支承部32亦可分别构成。
支柱14的横杆部14H的截面呈圆形,但并不需要该横杆部14H的截面整周均呈圆弧形,只要罩16摆动时与抑制部22(支承部32)滑动的范围呈圆弧形即可。并且,在图3中,抑制部22在罩16的后部16B以朝支柱14的横杆部14H侧突出的方式形成,但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亦可按照从罩16的顶部16U朝该横杆部14H侧(座椅下方侧)突出的方式形成。
[第二实施方式]
在图4、图5中,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20中,作为弹性部件的一例的筒形的发泡体28以与罩16内侧的支柱14的纵杆部14V嵌合的方式被安装。头枕12的作为动态减震器的共振频率根据发泡体28的安装高度设定。
具体地说,通过降低发泡体28的安装高度,使得头枕12难以相对于支柱14摆动,从而能够将共振频率设定得较高。并且,通过升高发泡体28的安装高度,使得头枕12容易相对于支柱14摆动,从而能够将共振频率设定得较小。
发泡体28的座椅前方侧与罩16的前部16A的内表面抵接,发泡体28的座椅后方侧与上述罩16的后部16B的内表面抵接。当头枕12以支柱14的横杆部14H为中心而从中立状态朝车辆后方(箭头B方向)摆动时,发泡体28中的位于纵杆部14V与罩16的前部16A之间的部分弹性地压缩变形。由此,产生沿箭头A方向的欲使头枕12返回中立状态的回复力。换言之,发泡体28中的位于纵杆部14V与罩16的前部16A之间的变形部分产生回复力。例如在车辆被追尾时,落座乘客的头部因惯性而与头枕12抵接,该头枕12沿箭头B方向摆动的情况也相同。
另一方面,当头枕12以支柱14的横杆部14H为中心而从中立状态朝车辆前方(箭头A方向)摆动时,发泡体28中的位于纵杆部14V与罩16的后部16B之间的部分弹性地压缩变形。由此,产生沿箭头B方向的欲使头枕12返回中立状态的回复力。
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借助简单的结构使头枕12具有使车辆用座椅20的振动衰减的作为动态减震器的功能、并且具有针对落座乘客的头部的冲击吸收功能。
另外,发泡体28并不局限于供支柱14的纵杆部14V插入的筒形的部件,亦可在罩16的前部16A与纵杆部14V之间、以及上述罩16的后部16B与纵杆部14V之间分别设置例如块状的发泡体28。并且,相对于一个纵杆部14V的发泡体28的设置位置并不仅限于一个位置,亦可设置在多个位置。此外,亦可取代发泡体28而使用橡胶、压缩螺旋弹簧、板簧等各种弹性体。
其他部分均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于相同的部分在附图中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第3实施方式]
图6~图8中,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30中,作为弹性部件的一例的夹持件38被固定于罩16,并且与纵杆部14V嵌合,从而当上述罩16在座椅前后方向摆动时夹持件38弹性变形。
如图6、图8所示,夹持件38是将例如薄板状的弹簧钢折弯而制成的部件,穿过设置于罩16的侧部16S的开口16F、16C、16R而被插入到纵杆部14V侧。开口16F、16C、16R在座椅前后方向平行排列,是能够供夹持件38插入的贯通孔,开口16F位于最靠座椅前方侧的位置,开口16R位于最靠座椅后方侧的位置,开口16C位于开口16F、16R之间。
开口16F、16C、16R在座椅上下方向排列有多个。各高度位置处的开口16F、16C、16R的组分别成为夹持件38的安装位置,能够适当地选择该夹持件38的安装高度。另外,当夹持件38的安装高度确定的情况下,亦可仅在该高度位置设置开口16F、16C、16R。并且,亦可将开口16F、16C、16R分别构成为沿座椅上下方向延伸的狭缝状的长孔,能够无级地选择夹持件38的安装高度。
如图8所示,夹持件38具有沿罩16的侧部16S的基部38A和从该基部38A的两端折弯形成且相互对置的一对臂部38B。一方的臂部38B插入到座椅前方侧的开口16F,另一方的臂部38B插入到座椅后方侧的开口16R。一对臂部38B具有以夹住纵杆部14V的方式与支柱14的纵杆部14V嵌合的一对嵌合部38C。嵌合部38C的截面形状例如为圆弧形,该嵌合部38C以沿纵杆部14V的外周表面的方式与纵杆部14V抵接。另外,如图9所示,嵌合部38C的截面形状亦可呈L字形等。在该情况下,在图9的剖视图中,嵌合部38C相对于纵杆部14V的外周表面分别以2点抵接。
在夹持件38的自然状态下,与一对嵌合部38C内切的圆的直径(未图示)设定为小于纵杆部14V的直径。并且,一对嵌合部38C的分离距离在嵌合部38C的前后处局部变窄,使得嵌合部38C与纵杆部14V稳定地嵌合。纵杆部14V由该嵌合部38C在座椅前后方向弹性支承。当罩16摆动时,夹持件38的具有嵌合部38C的臂部38B在与上述罩16的摆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产生回复力。
一对臂部38B的端部38D以随着趋向该前端部38D的前端而扩展的方式截止,以便在将夹持件38安装于罩16时,纵杆部14V顺利地进入到该一对臂部38B之间。另外,夹持件38的臂部38B的形状并不局限于此,亦可是简单的平板状。
在夹持件38的基部38A设置有卡合部38E,当朝开口16F、16R的插入结束时,卡合部38E与罩16的例如开口16C的周缘部卡合。该卡合部38E例如是一对爪,通过将基部38A的一部分沿臂部38B所延伸的方向切出立起而形成。另外,卡合部38E并不限于一对爪,只要能够与罩16卡合即可,可以是任意的构造。并且,亦可不使用卡合部38E,而是形成为通过将臂部38B嵌合或者卡合于开口16F、16R而将夹持件38固定于罩16的构造。在该情况下,无需在罩16的侧部16S设置开口16C。
如图10所示,亦可在抑制部22的内周面设置例如毛毡42。这是因为:通过在支柱14的横杆部14H与抑制部22之间夹装比较柔软的毛毡42,摩擦系数降低,能够使头枕12的摆动变得顺滑,能够抑制异响的产生。另外,还能够将该毛毡42应用于其他的实施方式。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构造是左右对称的,因此,在图7~图10中,只对单侧的构造进行说明,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亦可左右不对称。其他的部分均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相同的部分在附图中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作用)
本实施方式以上述方式构成,以下对其作用进行说明。在图11中,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30中,夹持件38穿过设置于罩16的侧部16S的开口16F、16C、16R被插入到纵杆部14V侧,因此,与像第1实施方式那样将受扭螺旋弹簧18安装于横杆部14H的情况相比,夹持件38的安装时的作业性良好。此外,当夹持件38的插入完毕时,卡合部38E与罩16的开口16C的周缘部卡合,因此,该夹持件38的安装时的作业性变得更好。
罩16的侧部16S的开口16F、16C、16R在座椅上下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因此,能够适当地选择插入夹持件38的高度位置。虽然从车辆用座椅30除去头枕12后的座椅主体的共振频率根据该车辆用座椅30的式样等而不同,但能够与此相应地容易地调整头枕12的共振频率。
具体地说,通过将夹持件38的高度位置设定得较低,头枕12难以相对于支柱14摆动,由此能够将共振频率设定得较高。并且,通过将夹持件38的高度位置设定得较高,头枕12容易相对于支柱14摆动,由此能够将共振频率设定得较低。此时,由于能够使用共通的部件设定各种共振频率,因此质量、成本不会增加。
当将开口16F、16C、16R分别构成为沿座椅上下方向延伸的狭缝状的长孔的情况下,能够无级地选择夹持件38的安装高度。
由于夹持件38被固定于罩16,并且与支柱14的纵杆部14V嵌合,因此,当头枕12摆动时,夹持件38在与纵杆部14V抵接的状态下与罩16一起摆动,并因与该纵杆部14V之间的相对变位而弹性变形。因此,能够抑制夹持件38与纵杆部14V之间的异响的产生,能够提高商品价值。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夹持件38从设置于罩16的侧部16S的开口16F、16C、16R被插入到支柱14的纵杆部14V侧亦即座椅宽度方向内侧,但夹持件38的插入方向并不局限于此,例如亦可将夹持件38从前部16A侧向座椅后方插入,或从后部16B侧向座椅前方插入。作为抑制部22(支承部32),亦可使与夹持件38相同的部件与支柱14的横杆部14H嵌合。
(变形例)
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支柱14形成为一对纵杆部14V的上端由横杆部14H在座椅宽度方向连结、且该横杆部14H与罩16的抑制部22(支承部32)嵌合的构造,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如图12、图13所示,亦可仅利用一对纵杆部14V来构成支柱14。
在图12、图13所示的例子中,在罩16的两侧的侧部16S的内表面设置有例如截面呈圆形的轴部16G。另一方面,在支柱14的纵杆部14V的上端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分别设置有与轴部16G对应的截面呈圆形的凹部14A。进而,通过将轴部16G插入到凹部14A,罩16被支承于支柱14。由此,罩16能够以轴部16G为中心而相对于支柱14在座椅前后方向摆动。
与之相反,亦可在支柱14的纵杆部14V的上端的座椅宽度方向内侧分别设置例如截面呈圆形的凹部14A,在罩16的与该凹部14A对置的面上设置与该凹部14A对应的截面呈圆形的轴部16G。另外,在图12、图13所示的变形例中,轴部16G兼做抑制部22。
另外,还能够适当组合上述变形例而加以实施。即,亦可在支柱14的纵杆部14V的上端的座椅宽度方向外侧以及内侧的同轴上设置凹部14A,在罩16的与该凹部14A对置的面上分别设置轴部16G。这是因为:通过从一根纵杆部14V的座椅宽度方向两侧插入轴部16G,能够将罩16更为稳定地支承于支柱14。
[第4实施方式]
在图14、图15中,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40具有绳索44以及作为第二弹性部件的一例的拉伸螺旋弹簧48。
拉伸螺旋弹簧48能够在座椅上下方向伸缩,上端48A连结于夹持件38侧,下端48B连结于支柱14的相比该夹持件38靠座椅下方侧的部位。一对纵杆部14V在被罩16覆盖的范围由连结部件46在座椅宽度方向上连结在一起,拉伸螺旋弹簧48的下端48B连结于该连结部件46。该拉伸螺旋弹簧48例如与纵杆部14V平行配置。
绳索44的一端44B侧连结于座椅靠背24侧,另一端44A侧连结于夹持件38。该绳索44从一端44B侧起向座椅上方延伸,在相比夹持件38靠座椅上方侧的引导部50反转并朝座椅下方侧延伸而到达另一端44A。具体地说,支柱14是中空的,绳索44从该支柱14的纵杆部14V的下端穿入该纵杆部14V的内部,并经由横杆部14H的内部而从设置于该横杆部14H的座椅下侧的贯通孔14J向支柱14的外侧伸出。该贯通孔14J成为引导部50。另外,绳索44的一端44B侧所连结的座椅靠背24侧并不限于座椅靠背24,也包含座椅坐垫(未图示)等。
与第3实施方式不同,夹持件38相对于罩16未被固定。在头枕12朝上方移动时,从引导部50到绳索44的另一端44A为止的距离减少,由此,夹持件38被该绳索44牵拉而向纵杆部14V的轴方向上方(座椅上方)移动。此时,拉伸螺旋弹簧48与从引导部50到绳索44的另一端44A为止的距离的减少量相应地被拉伸。另一方面,当头枕12朝下方移动时,夹持件38借助被拉伸了的拉伸螺旋弹簧48的作用力被牵拉而朝纵杆部14V的轴向下方(座椅下方)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在罩摆动时,夹持件38的臂部38B在与上述罩16的摆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产生回复力。
在罩16的侧部16S,开口16F、16R构成为沿座椅上下方向延伸的狭缝状的长孔,夹持件38能够伴随头枕12的上下移动而沿该开口16F、16R在座椅上下方向滑动。此时,夹持件38也相对于支柱14的纵杆部14V滑动。
另外,支柱14的纵杆部14V被保持于作为座椅靠背24的骨架的座椅靠背框架52的保持部54。
其他部分均与第1实施方式或者第3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于相同的部分在附图中标注相同的标号并省略说明。
(作用)
本实施方式以上述方式构成,以下对其作用进行说明。在图14中,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40中,当调节头枕12的高度时,当使该头枕12沿箭头上方向朝上方移动时,夹持件38被绳索44牵拉而朝座椅上方移动。此时,拉伸螺旋弹簧48被拉伸。通过夹持件38朝上方移动,头枕12的作为动态减震器的共振频率变低。
当升高头枕12的高度位置时,车辆用座椅40的共振频率变低,但是,头枕12的作为动态减震器的共振频率也相应地降低,由此能够使车辆用座椅40的振动恰当地衰减。
并且,当调节头枕12的高度时,当使该头枕12沿箭头下方向朝下方移动时,夹持件38借助拉伸螺旋弹簧48的作用力被牵拉而朝纵杆部14V的轴向下方移动。由此,头枕12的作为动态减震器的共振频率变高。
当降低头枕12的高度位置时,车辆用座椅40的共振频率升高,但头枕12的作为动态减震器的共振频率也相应地升高,由此能够使车辆用座椅40的振动恰当地衰减。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座椅40中,能够与头枕12的高度调节相应地使动态减震器的共振频率恰当地变化。
另外,在图14、图15中,夹持件38、拉伸螺旋弹簧48以及绳索44被设置于一方的纵杆部14V,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亦可在两侧的纵杆部14V设置夹持件38、拉伸螺旋弹簧48以及绳索44。并且,作为第二弹性部件的一例列举了拉伸螺旋弹簧48,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只要与该拉伸螺旋弹簧48相同是能够对夹持件38施力的弹性部件即可,可采用任意的部件。此外,绳索44穿过支柱14的内部,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只要形成为绳索44从连结于座椅靠背24侧的一端44B侧起朝座椅上方延伸,在相比夹持件38靠座椅上方侧的引导部50反转并朝座椅下方侧延伸而到达连结于夹持件38的另一端44A的结构即可。
另外,亦可将上述的多个实施方式适当地组合而加以实施。并且,在各实施方式中,支柱14的纵杆部14V并不限于两根,亦可为一根。当支柱14具有横杆部14H的情况下,能够利用该横杆部14H与一根纵杆部14V将支柱14形成为倒L字形或T字形。
标号说明
10…车辆用座椅;12…头枕;14…支柱;14H…横杆部;14V…纵杆部;16…罩;16C…开口;16F…开口;16G…轴部(抑制部);16R…开口;16S…侧部;18…受扭螺旋弹簧(弹性部件);20…车辆用座椅;22…抑制部;24…座椅靠背;28…发泡体(弹性部件);30…车辆用座椅;32…支承部;38…夹持件(弹性部件);40…车辆用座椅;44…绳索;44A…另一端;44B…一端;48…拉伸螺旋弹簧(第二弹性部件);48A…上端;48B…下端;50…引导部;52…座椅靠背框架;54…保持部。
Claims (8)
1.一种车辆用座椅,其中,该车辆用座椅具备头枕,
该头枕具有:
支柱,该支柱被保持于座椅靠背;
罩,该罩覆盖上述支柱的至少一部分,并且该罩由上述支柱支承而能够以座椅宽度方向为中心在座椅前后方向摆动;
弹性部件,该弹性部件夹装于上述罩与上述支柱之间,当上述罩摆动时,上述弹性部件弹性变形而在与上述罩的摆动方向相反的方向产生回复力;以及
抑制部,该抑制部设置在上述支柱与上述罩之间,并抑制上述罩的朝摆动方向以外的变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上述支柱具有被保持于上述座椅靠背并朝座椅上方延伸的纵杆部和与该纵杆部相连并沿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横杆部,
上述罩被支承于上述横杆部,
上述抑制部与上述横杆部嵌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上述抑制部兼做上述罩相对于上述支柱的支承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上述弹性部件被固定于上述罩,并且与上述纵杆部嵌合,以便当上述罩在座椅前后方向摆动时上述弹性部件弹性变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上述弹性部件穿过设置于上述罩的侧部的开口被插入到上述纵杆部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上述开口在座椅上下方向设置有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在上述弹性部件设置有卡合部,当上述弹性部件相对于上述开口的插入完毕时,上述卡合部与上述罩卡合。
8.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辆用座椅,其中,
该车辆用座椅具有:
第二弹性部件,该第二弹性部件的上端连结于上述弹性部件侧,下端连结于上述支柱的相比上述弹性部件靠座椅下方侧的部位,并且能够在座椅上下方向伸缩;以及
绳索,该绳索的一端侧连结于上述座椅靠背侧,另一端侧连结于上述弹性部件,该绳索从上述一端起朝座椅上方延伸,在相比上述弹性部件靠座椅上方侧的引导部反转并朝座椅下方侧延伸而到达上述另一端,
当上述头枕朝上方移动时,从上述引导部到上述绳索的上述另一端为止的距离减少,由此,上述弹性部件被该绳索牵拉而朝座椅上方移动,当该头枕朝下方移动时,上述弹性部件借助上述第二弹性部件的作用力被牵拉而朝座椅下方移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0/063287 WO2012017539A1 (ja) | 2010-08-05 | 2010-08-05 | 車両用シート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3167971A true CN103167971A (zh) | 2013-06-19 |
CN103167971B CN103167971B (zh) | 2014-10-15 |
Family
ID=455590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80068012.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3167971B (zh) | 2010-08-05 | 2010-08-05 | 车辆用座椅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814271B2 (zh) |
EP (1) | EP2602152B1 (zh) |
JP (1) | JP5440705B2 (zh) |
CN (1) | CN103167971B (zh) |
WO (1) | WO201201753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1598163B1 (ko) * | 2012-07-02 | 2016-02-26 | 도요타 지도샤(주) | 헤드레스트 지지 구조 |
EP2871093B1 (en) | 2012-07-06 | 2018-11-14 | TS Tech Co., Ltd. | Seat device for vehicle |
JP5989428B2 (ja) * | 2012-07-06 | 2016-09-07 |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 乗り物用シート装置 |
JP6166581B2 (ja) * | 2013-04-25 | 2017-07-19 |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 乗り物用シート装置 |
JP6110609B2 (ja) * | 2012-07-06 | 2017-04-05 |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 乗り物用シート装置 |
JP5696706B2 (ja) * | 2012-09-25 | 2015-04-08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ヘッドレス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車両用シート |
WO2014050377A1 (ja) | 2012-09-25 | 2014-04-03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ヘッドレスト及びこれを備えた車両用シート、並びにヘッドレストの製造方法 |
JP2014097243A (ja) * | 2012-11-15 | 2014-05-29 | Toyota Motor Corp | ヘッドレストの製造方法及びヘッドレスト |
JP6134549B2 (ja) * | 2013-03-21 | 2017-05-24 | 株式会社Subaru | 乗物用シート |
WO2014181628A1 (ja) * | 2013-05-08 | 2014-11-13 | トヨタ自動車 株式会社 | ヘッドレスト支持構造 |
JP6492912B2 (ja) * | 2015-04-14 | 2019-04-03 | トヨタ紡織株式会社 | ヘッドレスト及び車両用シート |
US9731637B2 (en) * | 2015-08-17 | 2017-08-15 | Lear Corporation | Seat assembly having a headrest and method of assembly |
EP3413755B1 (en) * | 2016-02-12 | 2021-06-16 | Adient Luxembourg Holding S.à r.l. | Seat back frame |
JP6254731B2 (ja) * | 2017-03-09 | 2017-12-27 |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 乗り物用シート装置 |
DE102017117847A1 (de) * | 2017-08-07 | 2019-02-07 |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Verstellung eines Sitzes |
DE102017117846A1 (de) * | 2017-08-07 | 2019-02-07 | Faurecia Autositze Gmbh | Vorrichtung und Verfahren zur Verstellung eines Sitzes |
US11407347B2 (en) * | 2019-06-14 | 2022-08-09 | Zoox, Inc. | Multiple stage headrest |
US11273746B1 (en) * | 2021-03-17 | 2022-03-15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Automotive seat headrest support |
DE102021118485A1 (de) | 2021-07-16 | 2023-01-19 | 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ktiengesellschaft | Fahrzeugsitz mit einem Schwingungstilger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3257U (zh) * | 1986-06-25 | 1988-01-11 | ||
CN1761591A (zh) * | 2003-03-20 | 2006-04-19 | 约翰逊控制器有限责任公司 | 锁定装置和头靠 |
CN101293492A (zh) * | 2007-04-28 | 2008-10-29 | 备前发条株式会社 | 车辆用头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0167558U (ja) * | 1984-04-13 | 1985-11-07 |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 上下可動式ヘツドレスト装置 |
JPS6195990U (zh) * | 1984-11-30 | 1986-06-20 | ||
JPS61190248A (ja) | 1985-02-20 | 1986-08-23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冷凍サイクル |
JPS62190543A (ja) | 1986-02-18 | 1987-08-20 | Fujitsu Ltd | 通信系障害高速立ち上げ制御方式 |
JPS633257A (ja) | 1986-06-24 | 1988-01-08 | Japan Spectroscopic Co | 多波長uv検知器制御用のシステムコントロ−ラ |
US4991907A (en) * | 1988-07-28 | 1991-02-12 | Ikeda Bussan Co., Ltd. | Automobile seat head rest device |
JPH0593296U (ja) * | 1992-05-25 | 1993-12-21 | 日産ディーゼル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座席のヘッドレスト装置 |
US5378043A (en) * | 1993-06-01 | 1995-01-03 | 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 | Vehicle pivotal headrest |
ES2172170T3 (es) * | 1997-06-16 | 2002-09-16 | Trw Repa Gmbh | Asiento de vehiculo con apoyo para la cabeza ajustable. |
JPH11262426A (ja) | 1998-03-18 | 1999-09-28 | Ikeda Bussan Co Ltd | 可動式ヘッドレスト |
US6217128B1 (en) * | 1999-02-12 | 2001-04-17 | Mico, Inc. | Dual brake valve for a steering assist system |
JP2001314270A (ja) | 2000-05-09 | 2001-11-13 | Nissan Motor Co Ltd | 車両用シート構造 |
DE20110342U1 (de) | 2001-06-22 | 2002-10-24 | Johnson Controls GmbH, 51399 Burscheid | Kopfstützenanordnung für einen Fahrzeugsitz und damit ausgestatteter Fahrzeugsitz, insbesondere Notsitz |
JP4078587B2 (ja) | 2002-05-29 | 2008-04-23 | 東海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 可倒式ヘッドレストとその製造方法 |
US20030222492A1 (en) * | 2002-05-31 | 2003-12-04 | Tachi-S Co., Ltd | Locking/unlocking mechanism for headrest |
US6880891B2 (en) * | 2003-06-23 | 2005-04-19 | Lear Corporation | Head restraint for seat |
US6899395B2 (en) * | 2003-10-28 | 2005-05-31 | Lear Corporation | Cam-driven four-way head restraint assembly |
US7059681B2 (en) * | 2004-01-29 | 2006-06-13 | Tachi-S Co., Ltd. | Headrest for vehicle seat |
JP4258811B2 (ja) | 2004-04-02 | 2009-04-30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前枕部の揺動可能なヘッドレスト |
US7185950B2 (en) * | 2004-12-28 | 2007-03-06 | Fisher Dynamics Corporation | Head restraint system |
FR2898308B1 (fr) * | 2006-03-10 | 2008-04-25 |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 Dispositif a appui-tete basculant |
JP5083793B2 (ja) * | 2006-05-02 | 2012-11-28 | テイ・エス テック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シートのヘッドレスト |
JP2009213587A (ja) * | 2008-03-08 | 2009-09-24 | Bizen Hatsujo Kk | ヘッドレスト |
US8322790B2 (en) * | 2009-04-08 | 2012-12-04 | Lear Corporation | Seat assembly having a multi-position head restraint assembly |
US8348347B2 (en) * | 2009-05-06 | 2013-01-08 | Lear Corporation | Folding vehicle head restraint assembly |
-
2010
- 2010-08-05 EP EP10855629.1A patent/EP2602152B1/en not_active Not-in-force
- 2010-08-05 CN CN201080068012.8A patent/CN103167971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8-05 JP JP2012527509A patent/JP544070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8-05 WO PCT/JP2010/063287 patent/WO2012017539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0-08-05 US US13/699,545 patent/US8814271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33257U (zh) * | 1986-06-25 | 1988-01-11 | ||
CN1761591A (zh) * | 2003-03-20 | 2006-04-19 | 约翰逊控制器有限责任公司 | 锁定装置和头靠 |
CN101293492A (zh) * | 2007-04-28 | 2008-10-29 | 备前发条株式会社 | 车辆用头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2602152A4 (en) | 2014-04-23 |
US20130127222A1 (en) | 2013-05-23 |
EP2602152A1 (en) | 2013-06-12 |
CN103167971B (zh) | 2014-10-15 |
EP2602152B1 (en) | 2016-03-30 |
WO2012017539A1 (ja) | 2012-02-09 |
JP5440705B2 (ja) | 2014-03-12 |
JPWO2012017539A1 (ja) | 2013-09-19 |
US8814271B2 (en) | 2014-08-2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3167971B (zh) | 车辆用座椅 | |
CN101917886B (zh) | 头枕支撑构造 | |
CN104044491B (zh) | 车辆座椅的座椅靠背 | |
CN102076521B (zh) | 车辆用座椅 | |
JP6162942B2 (ja) | 乗物用座席 | |
US9511695B2 (en) | Vehicle seat device | |
KR20110081895A (ko) | 접힘형 좌석 | |
CN103052533A (zh) | 乘坐物用座椅 | |
CN105722721A (zh) | 车辆座椅 | |
CN104661869A (zh) | 头枕以及具备该头枕的车辆用座椅 | |
CN103998288A (zh) | 车辆用座椅 | |
JP2014008335A (ja) | ヘッドレスト支持構造 | |
CN103997935B (zh) | 头枕以及车辆用座椅 | |
CN107662527A (zh) | 用于儿童安全座椅的结构 | |
CN105163979A (zh) | 头枕支承构造 | |
KR101096739B1 (ko) | 자동차용 테이블 | |
JP4346486B2 (ja) | ヘッドレスト | |
KR100680721B1 (ko) | 자동차 시트의 엑티브 헤드레스트 구조 | |
JP5949533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のクッション体 | |
JP5951819B2 (ja) | 車両用シート | |
CN102079259A (zh) | 车辆座椅用钢丝悬挂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KR200417417Y1 (ko) | 자동차용 헤드레스트 장치 | |
WO2021187596A1 (ja) | 乗り物用シート | |
KR200339627Y1 (ko) | 탑승자의 목과 머리의 바른자세를 위한 자동차용헤드레스트 | |
KR200141721Y1 (ko) | 완충장치가 구비된 차량 시트의 헤드레스트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