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941608B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941608B CN101941608B CN201010194585.7A CN201010194585A CN101941608B CN 101941608 B CN101941608 B CN 101941608B CN 201010194585 A CN201010194585 A CN 201010194585A CN 101941608 B CN101941608 B CN 10194160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llet
- mentioned
- manual
- manual pallet
- main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5/00—Feeding articles separated from piles; Feeding articles to machines
- B65H5/26—Duplicate, alternate, selective, or coacting feed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02—Supplying of sheet copy material; Cassettes therefor
- G03G15/6514—Manual supply device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04—Arrangement or disposition of the entire apparatus
- G03G21/162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33—Means to access the interior of the apparatus using doors or cove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95—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paper transpor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th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0—Details of frames, housings or mountings of the whole handling apparatus
- B65H2402/44—Housing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5/00—Parts for hol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5/10—Cassettes, holders, bins, decks, trays, supports or magazines for sheets stacked substantially horizontally
- B65H2405/11—Parts and details thereof
- B65H2405/111—Bottom
- B65H2405/1117—Bottom pivotable, e.g. around a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ransport direction, e.g. arranged at rear side of sheet support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7/00—Mea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5H2220/00 – B65H2406/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 B65H2407/20—Mea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65H2220/00 – B65H2406/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urposes for manual intervention of operator
- B65H2407/21—Manual feed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06—Office-type machines, e.g. photocopiers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367—The feeding path segment where particular handling of the copy medium occurs, segments being adjacent and non-overlapping. Each segment is identified by the most downstream point in the segment, so that for instance the segment labelled "Fixing device" is referring to the path between the "Transfer device" and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00379—Copy medium holder
- G03G2215/00392—Manual input tray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0362—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relating to the copy medium handling
- G03G2215/00535—Stable handling of copy medium
- G03G2215/00544—Openable part of feed path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2—Paper handling
- G03G2221/1675—Paper handling jam treatment
-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78—Frame structures
- G03G2221/169—Structural door desig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al Feeding Of Sheet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Paper Feed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Abstract
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主体(78)、阻塞检查盖(61)和手动托盘(60)。阻塞检查盖(61)通过旋转能够使主体(78)的内部露出。手动托盘(60)以能够以与阻塞检查盖旋转轴(72)不同位置的托盘旋转轴(73)为中心旋转的方式安装在该阻塞检查盖(61)上。凸部(62)配置在手动托盘(60)上。在阻塞检查盖(61)打开的状态下,上述凸部(62)与主体(78)侧的凹部(63)接触,限制手动托盘(60)的旋转。在凸部(62)与凹部(63)接触的状态下,手动托盘(60)成为其前端比阻塞检查盖旋转轴(72)高的姿态。
Description
本申请主张2009年7月1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09-156926号的优先权,并在这里引用其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本发明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详细地讲是涉及使主体内部露出的开闭盖及安装在该开闭盖上的手动托盘。
背景技术
在图像形成装置中,为了将成为在主体内部发生的阻塞(卡纸)的原因的用纸取出,一直以来已知有相对于主体安装能够旋转的开闭盖的构成。在这种图像形成装置中,有时将手动托盘安装在上述开闭盖上。作为公开这种图像形成装置的文献,例如存在日本特开2008-83442号公报。
日本特开2008-83442号公报公开了如下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即,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开闭盖和手动托盘。上述开闭盖构成为,在外装盖的侧面能够以下端为支点开闭。上述手动托盘构成上述开闭盖的一部分,并能够以上述开闭盖的转动支点为中心而独立地开闭。并且,上述手动托盘和输送从该手动托盘供给的用纸的手动输送路径被单元化为用纸输送单元,该用纸输送单元构成为能够从装置主体拉出。此外,上述手动托盘在与上述开闭盖一起开放的状态下,上端部及侧端部被上述开闭盖包围,上述上端部的与上述开闭盖的内缘部对置的面形成为水平或向内面侧下降的倾斜。
如专利文献1所示,在开闭盖的旋转中心与手动托盘的旋转中心处于同一轴线上的构成中,手动托盘的配置位置被限定。所以,从提高手动托盘的配置自由度的观点出发,可以考虑如下构成:使开闭盖的旋转中心与手动托盘的旋转中心不同,将手动托盘安装在开闭盖上,并在使用位置上在主体侧支持该手动托盘。
但是,在该构成中,当在将手动托盘打开的状态下使开闭盖旋转时,从使用位置离开的手动托盘会失去主体侧的支持而成为自由旋转的状态。在自由旋转的状态下,手动托盘的前端侧会在其重量的作用下向下方旋转,手动托盘的基端侧的位置向上方较大地移动。在要在该状态下将开闭盖关闭的情况下,有时移动到上方的手动托盘的基端侧会钩挂在开闭盖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情况而进行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构成:在开闭盖的旋转轴与手动托盘的旋转轴不同地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即使在使用手动托盘的状态下,也能够将开闭盖顺畅地开闭。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如以上所述,下面说明用于解决该课题的手段和其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构成的图像形成装置。即,图像形成装置具备主体、开闭盖、手动托盘、主体侧接触部和托盘侧接触部。上述主体具有图像形成部。上述开闭盖通过旋转而能够露出上述主体内部。上述手动托盘,以能够将与上述开闭盖的旋转轴即第1旋转轴不同的第2旋转轴作为中心旋转的方式、安装在该开闭盖上。上述主体侧接触部配置在上述主体侧。上述托盘侧接触部配置在上述手动托盘上。并且,上述托盘侧接触部,通过在打开了上述开闭盖的状态下与上述主体侧接触部接触,来限制该手动托盘的旋转。
由此,通过在打开了手动托盘的状态下将开闭盖打开,即使随着开闭盖的移动而手动托盘的第2旋转轴移动,该手动托盘成为自由旋转的状态,也能够通过托盘侧接触部及主体侧接触部来防止其旋转过度。因而,能够防止旋转过度了的手动托盘与其他部件干涉而无法将开闭盖关闭的情况。此外,由于是通过托盘侧接触部与主体侧接触部接触来限制旋转的构成,因此能够与开闭盖的位置无关而可靠地防止手动托盘的旋转过度。此外,由于使第1旋转轴与第2旋转轴的轴线彼此不同而将手动托盘安装在开闭盖上,所以能够提高手动托盘的配置的自由度。
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方式中优选,上述托盘侧接触部在成为上述手动托盘的前端比上述第2旋转轴高的姿态的位置上,限制该手动托盘的旋转。
由此,即使在手动托盘中设置了记录纸的状态下将开闭盖打开,而手动托盘的第2旋转轴移动,也能够防止记录纸从手动托盘的前端侧落下。
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方式中优选,具备配置在上述主体上、对使用上述手动托盘时的使用位置进行定位的定位部。
由此,通过定位部能够将手动托盘保持在稳定且正确的位置,能够使将设置在手动托盘中的记录纸送入主体内部的动作变得平顺。
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方式中优选,由上述主体侧接触部及上述托盘侧接触部构成的旋转限制机构,由凸部和对应于上述凸部的凹部构成。
由此,能够实现能够可靠地限制手动托盘的旋转的简单的构成。
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方式中优选构成为,在上述手动托盘被定位在使用位置时,上述托盘侧接触部与上述主体侧接触部不接触。
由此,托盘侧接触部及主体侧接触部不成为妨碍,能够更正确地定位手动托盘的使用位置。
在上述图像形成装置的实施方式中优选,上述托盘侧接触部在上述手动托盘的宽度方向上并列配置有多个。
由此,能够将托盘侧接触部与主体侧接触部接触时的冲击分散,并且在两者接触之后能够使手动托盘稳定地保持在该位置。
本发明的其他特点、要素、过程、步骤、特征和优点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优选的实施方式的具体的描述会变得更加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复印传真复合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示意地表示主体内部结构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使手动托盘移动到使用位置的状态的主体状况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使阻塞检查盖移动到露出位置的状态的主体状况的剖视图。
图5是手动托盘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阻塞检查盖的收容部的状况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手动托盘处于使用位置时手动用辊附近状况的放大剖视图。
图8是表示手动托盘的旋转被凸部和凹部限制时手动用辊附近状况的放大剖视图。
图9是表示省略了旋转限制机构的比较例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复印传真复合机75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示意地表示复合机75所具备的主体78的内部结构的一部分的剖视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相对于输送用纸100的方向(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作宽度方向。
如图1所示,复印传真复合机75具备图像读取部76、操作面板77、主体78以及供纸盒79。以下,对各部分的构成进行说明。
图像读取部76用于读取原稿,具备作为读取构件的省略图示的扫描器单元、原稿台盖83、自动原稿输送装置(自动进纸器、ADF)84、原稿托盘85、排出托盘86。上述扫描器单元配置在主体78内的上部,构成为具有光源、反射镜、聚光透镜以及电荷耦合元件(CCD)等的缩小光学系统的读取机构。扫描器单元所具有的光源、反射镜等构成为能够适当移动,能够对配置于主体78上面的稿台玻璃上的原稿进行扫描而读取。原稿台盖83配置在主体78的上方,在读取稿台玻璃上的原稿的情况下,在通过原稿台盖83将原稿按压固定在稿台玻璃上的状态下使上述扫描器单元读取该原稿。
ADF84配置在原稿台盖83上。原稿托盘85安装于ADF84的上部,排出托盘86设置在该原稿托盘85的下方。设置在原稿托盘85中的原稿,被沿着形成在ADF84内部的原稿输送路径输送,在通过了原稿读取位置之后向排出托盘86排出。另外,在使用ADF84读取原稿的情况下,复合机75使光源、反射镜等移动到ADF84的上述原稿读取位置,并在该状态下静止。然后,在原稿读取位置扫描由ADF84沿原稿输送路径输送的原稿。
这样,图像读取部76构成为作为平板式扫描器及自动进纸扫描器起作用。包含由上述扫描器单元读取的图像信息的电信号,在适当的变换处理后被送到后述的图像形成部11而印刷,或者经由通信线路向其他传真装置发送。
操作面板77用于用户对复合机75指示复印件数及传真发送目的地等。
主体78为了进行传真通信而具备用于经由通信线路传送图像数据的省略图示的收发部等。此外,如图2所示,主体78具备图像形成部11、定影装置51、阻塞检查盖(开闭盖)61。
图像形成部11及定影装置51能够将由图像读取部76读取的图像数据、或者上述收发部通过传真通信接收到的图像数据印刷到用纸100上。阻塞检查盖61用于使主体78内部的一部分露出而将成为阻塞的原因的用纸100取出。该阻塞检查盖61经由阻塞检查盖旋转轴(第1旋转轴)72相对于主体78能够转动(旋转)地安装。如图2所示,阻塞检查盖61在封闭的状态下作为主体78的壁面的一部分起作用。另外,主体78所具备的这些构成的详细情况将后述。
如图2所示,供纸盒79配置在主体78的下部,并构成为能够将作为记录媒体的用纸100向图像形成部11依次供给。该供纸盒79构成为能够向装置正面侧(图2的纸面前侧)拉出,并构成为能够将该供纸盒79拉出而补充用纸100。
接着,对主体78内部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在主体78的内部形成有用于从供纸盒79向排纸托盘80输送用纸100的第1输送路24。该第1输送路24构成为:在从供纸盒79的一端侧朝向上方延伸之后,在一部分弯曲的同时到达图像形成部11,并在通过了处于更上方的定影装置51之后,向水平方向弯曲而到达排纸托盘80上。
在供纸盒79的附近,在其上方配置有供纸辊21。该供纸辊21构成为,与层叠在供纸盒79内的最上层的用纸100接触。通过在该状态下驱动供纸辊21,最上层的用纸100通过供纸辊21和省略图示的分离垫而分离,并送入上述第1输送路24。
在第1输送路24中,在上述供纸辊21的紧接下游侧配置有输送辊22。该输送辊22在和与其对置配置的辊(从动辊)之间夹住用纸100的同时进行驱动,由此将用纸100向下游侧的图像形成部11输送。另外,输送辊22配置在主体78侧,上述从动辊配置在阻塞检查盖61侧。
如图2所示,图像形成部11构成为,在感光鼓12的周围配置带电器13、LED头14、显影器15、转印辊16。此外,图像形成部11具备用于对显影器15供给墨粉的省略图示的墨粉补给部。
感光鼓12构成为,在表面上形成有基于有机感光体的光导电膜,并且通过未图示的电动马达旋转驱动(在图2中逆时针方向)。带电器13构成为非接触的电晕带电方式,通过该带电器13使感光鼓12的表面均匀地例如带电为负电。另外,该感光鼓12安装在主体78侧。
作为曝光器的LED头14配置在上述带电器13的下游侧(称作感光鼓12的旋转方向的下游侧。以下,在显影器15及转印辊16的说明中也相同),是沿用纸宽度方向并列具备多个发光二极管(LED)的构成。并且,LED头14与由图像读取部76读取的图像数据、或经由电话线路接收的传真原稿的图像数据相对应而有选择地进行发光。结果,感光鼓12的表面被有选择地曝光,曝光部分的电荷能量消失,由此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器15配置在上述LED头14的下游侧。该显影器15具备收容墨粉的墨粉容器,并且为了搅拌墨粉而具备在墨粉容器的内部被旋转驱动的搅拌叶片。并且,显影器15具备配置在墨粉容器内部的供给辊、与该供给辊接触配置的显影辊、配置为与该显影辊的外周面接触的限制叶片。通过该构成,供给辊和显影辊以相互的周面向相反方向摩擦的方式被旋转驱动。此外,限制叶片的前端摩擦被旋转驱动的显影辊的周面。结果,墨粉容器内的墨粉摩擦带电,并通过电位差而附着在显影辊的表面上。显影辊的表面的墨粉,通过限制叶片被调整为附着厚度变得均匀,并且通过该显影辊的旋转而向感光鼓12侧输送。之后,在感光鼓12与显影辊的接近部分,仅在感光鼓12的与基于上述LED头14的曝光部相当的部分上,显影辊的表面的墨粉有选择地向感光鼓12的表面移动。结果,在感光鼓12的表面上形成墨粉像。
转印辊16配置在上述显影器15的下游侧,并且配置在从感光鼓12夹着第1输送路24的相反侧。并且,对该转印辊16施加来自电源的规定的电压。因此,形成在感光鼓12的表面上的墨粉像,通过感光鼓12的旋转而以接近转印辊16侧的方式移动,并通过其电场吸引力而转印到用纸100上。被转印了墨粉像的用纸100通过感光鼓12的旋转而被向第1输送路24的下游侧的定影装置51输送。另外,转印辊16安装在阻塞检查盖61侧。
定影装置51具备被旋转驱动的热辊52以及与该热辊52对置配置的压力辊53。该压力辊53通过施力弹簧而相对于热辊52按压。热辊52具有例如卤素灯等的发热体,通过对该发热体通电,能够将该热辊52的表面均匀地加热。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51作为1个单元可拆装地安装在主体78侧。包括该定影装置51的单元的拆装作业,在使阻塞检查盖61转动而使主体78露出的状态下进行。
在该构成中,用纸100通过热辊52与压力辊53之间,通过高温的热辊52的热量以及基于压力辊53的压力,墨粉像的墨粉熔融而定影在用纸100上。另外,在定影装置51中,设置有用于防止用纸100保持贴附在热辊52上的状态而卷绕到周围的分离爪54。
如图2所示,在定影装置51的下游侧设置有排纸辊25。从定影装置51送来的用纸100,被夹在排纸辊25和与其对置配置的从动辊之间而排出到上述排纸托盘80上。此外,该排纸辊25构成为能够切换旋转方向,在通过操作面板77等指定了两面印刷的情况下,能够在适当的定时切换其旋转方向。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75为了实现两面印刷而具备第2输送路30和路径切换机构31。第2输送路30为,其一端在定影装置51的下游侧与第1输送路24连接,其另一端在供纸辊21的下游侧、图像形成部11的上游侧的位置与第1输送路24连接。
如图2所示,第2输送路30与第1输送路24的一部分组合而形成实质上U形弯状的路径。该折回状的路径构成为,能够使通过了一次图像形成部11的用纸100反转并引导到图像形成部11。
路径切换机构31配置在定影装置51下游侧的第1输送路24与第2输送路30的连接部分附近。该路径切换机构31具有用于切换第1输送路24和第2输送路30的路径的爪部件。此外,在第2输送路30上、在路径切换机构31的附近,配置有用于输送用纸100的驱动辊91和与该驱动辊91对置的作为压力辊的对置辊92。驱动辊91配置在阻塞检查盖61侧,从主体78侧经由省略图示的传递构件而被传递驱动力。对置辊92被支持在主体78侧。此外,在上述驱动辊91及上述对置辊92的第2输送路30的下游侧(下方),配置有用于输送用纸100的驱动辊93和与该驱动辊93对置的作为压力辊的对置辊94。驱动辊93及对置辊94都被支持在阻塞检查盖61侧,从上述传递构件(驱动辊91)经由省略图示的带向驱动辊93传递驱动力。
通过该构成,在通过操作面板77等指定了两面印刷的情况下,首先,与印刷单面的情况同样,通过图像形成部11及定影装置51在用纸100的一侧的面上形成图像。形成了图像的用纸100被输送到排纸辊25。如上所述,排纸辊25在适当的定时被切换旋转方向,因此通过排纸辊25的反转驱动,将用纸100在第1输送路24上向相反方向输送。路径切换机构31通过上述爪部件来切换路径,所以被转向输送的用纸100不向定影装置51侧而向第2输送路30侧送入。被送入到第2输送路30的用纸100,在被反转后再次被送到图像形成部11,在另一侧的面(未形成图像的面)上形成图像。之后,此次通过旋转方向被切换为正方向的排纸辊25将用纸100排出到排纸托盘80上。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75构成为,具备经由阻塞检查盖61安装在主体78上的作为薄片供给托盘的手动托盘60,从该手动托盘60能够通过手动将用纸100供给到主体78内。
接着,参照图3到图8对手动托盘60及阻塞检查盖61的构成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使手动托盘60移动到使用位置的状态的主体78状况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使阻塞检查盖61移动到露出位置的状态的主体78状况的剖视图。图5是手动托盘60的俯视图。图6是表示阻塞检查盖61的收容部67的状况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手动托盘60处于使用位置时的手动用供纸辊58附近的状况的放大剖视图。图8是表示手动托盘60的旋转被凸部62和凹部63限制时的手动用供纸辊58附近的状况的放大剖视图。
如图3及图5所示,手动托盘60具备用于相对于阻塞检查盖61独立旋转的托盘旋转轴73。托盘旋转轴73从托盘主体70的两侧面突出,并位于托盘主体70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部分。手动托盘60经由托盘旋转轴73安装于阻塞检查盖61。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75构成为,在使手动托盘60作为主体78的壁面的一部分起作用的状态下,手动托盘60的旋转中心(托盘旋转轴73)位于阻塞检查盖61的下部(端部)附近。另外,关于手动托盘60的详细构成将后述。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75构成为,手动托盘60的旋转中心与阻塞检查盖61的旋转中心不同。换言之,手动托盘60具有的托盘旋转轴73的轴线被设定在与阻塞检查盖61具有的阻塞检查盖旋转轴72的轴线相错开的位置上。更具体地讲,其构成为,在如图2所示那样使手动托盘60及阻塞检查盖61起立的状态下,托盘旋转轴73位于阻塞检查盖旋转轴72的上方、比阻塞检查盖旋转轴72靠主体78的里侧(图2中的左侧)。
此外,如图3及图6所示,在阻塞检查盖61上形成有凹状的收容部67,手动托盘60能够收容到该收容部67中。由此,用户在不使用手动托盘60时(从供纸盒79向图像形成部11供给用纸100时等),能够使该手动托盘60收容到上述收容部67中。在使用手动托盘60时,将手动托盘60从图2所示的状态向图3的箭头所示的方向拉倒,而使其转动到能够设置用纸100的位置,成为图3的状态。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手动托盘60收容在收容部67中时的位置(图2的位置)称作收容位置,将使用手动托盘60而将用纸100送入主体78内部时的手动托盘60的位置(图3的位置)称作使用位置。
主体78具备用于将手动托盘60上的用纸100送入主体78内部的送入部55。该送入部55配置在使用位置的手动托盘60的输送方向下游侧,具有手动用供纸辊58和手动用分离垫59。送入部55设置在主体侧接触部的上方。
如图3所示,手动用供纸辊58配置在手动托盘60的托盘旋转轴73附近、主体78下部。此外,手动用分离垫59配置在手动用供纸辊58的下方。手动用供纸辊58用于将设置在手动托盘60中的用纸100送入第1输送路24中,其构成为与层叠于手动托盘60中的最上层的用纸100接触。通过驱动该手动用供纸辊58,层叠于手动托盘60中的用纸100之中最上层的用纸100被分离,用纸100被一次一张地送入主体78内的图像形成部11。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75构成为,送入部55送入用纸100的部分(手动用供纸辊58和手动用分离垫59夹住用纸100的部分)的高度,位于上述托盘旋转轴73的下方。
在手动用分离垫59的附近配置有手动用导引部74。手动用导引部74用于从下方将用纸100从送入部55导引到第1输送路24。通过手动用供纸辊58送入主体78内的用纸100,在被该手动用导引部74导引的同时被送入第1输送路24。另外,从手动托盘60送入的用纸100合流到第1输送路24的合流部,形成在第1输送路24的上述供纸辊21与输送辊22之间。
下面,对手动托盘60的详细的构成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手动托盘60作为主要的构成具备托盘主体70、手动用侧导引部71、第1延长托盘68、第2延长托盘69、两个凸部62。此外,如上所述,在托盘主体70的侧面,配置有作为用于将托盘主体70与阻塞检查盖61(主体78)连接的连接部的托盘旋转轴73。另外,上述凸部62作为构成后述的旋转限制机构64的一部分的托盘侧接触部起作用,所以关于凸部62的详细情况在旋转限制机构64的部分中说明。
托盘主体70构成为宽度方向较长的平板状,在其内部形成有用于收容后述的第1延长托盘68的省略图示的收容空间。该托盘主体70的上面作为设置用纸100的载放面(设置面)起作用。
此外,托盘主体70构成为:在手动托盘60的使用位置,其前端侧(输送方向上游侧)被支持于比托盘旋转轴73靠上方的位置。因而,在实际使用手动托盘60时,该手动托盘60的上面(上述载放面)成为倾斜面,在载放面上放置的用纸100上作用有基于自重的向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力。此外,在手动托盘60的使用位置,托盘主体70(载放面)的前端的高度比送入部55送入用纸100的部分的高度高,用纸100被从斜上方送入到送入部55。
手动用侧导引部71用于导引用纸100的侧面,安装在托盘主体70上面的输送方向下游侧。该手动用侧导引部71由2个构成1组,并配置为在宽度方向上夹持用纸100。本实施方式的手动用侧导引部71构成为能够沿宽度方向滑动移动,能够与用纸100的尺寸相配合来调节该手动用侧导引部71的位置。
第1延长托盘68及第2延长托盘69都用于将用纸100的载放面向输送方向上游侧扩大。第1延长托盘68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手动托盘60主体滑动,能够收容到该托盘主体70内的收容空间中。此外,第2延长托盘69构成为能够相对于第1延长托盘68滑动移动,能够收容到该第1延长托盘68的内部。当收容手动托盘60时,在将第2延长托盘69收容到第1延长托盘68中、并且将第1延长托盘68收容到托盘主体70的内部中的状态下,使手动托盘60转动到收容位置。
在该结构中,在设置到手动托盘60中的用纸100的尺寸较大时,通过将第1延长托盘68及第2延长托盘69如图3所示那样拉出到点划线的位置而扩大载放面,由此能够适当地进行较大尺寸的用纸100的供纸作业。此外,也能够仅将第1延长托盘68从托盘主体70拉出。这样,本实施方式的手动托盘60能够2个阶段地扩大用纸100的载放面。
此外,在托盘主体70上面的输送方向上游侧形成有切口部57。如图5的俯视图所示,切口部57形成在宽度方向中央部,第1延长托盘68的一部分从该切口部57露出。用户在将收容在托盘主体70中的第1延长托盘68拉出的情况下,通过抓住第1延长托盘68的从切口部57露出的部分向输送方向的上游侧拉出,能够容易地使第1延长托盘68滑动移动到进行使用的位置。
下面,对阻塞检查盖61进行说明。如上所述,阻塞检查盖61具备阻塞检查盖旋转轴(第1旋转轴)72。阻塞检查盖61以阻塞检查盖旋转轴72位于主体78下部的方式安装在主体78侧面的一侧。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形成了主体78的侧面的一部分时的阻塞检查盖61的位置(图2及图3的位置)称作封闭位置。此外,有时将使主体78内部的一部分露出时的阻塞检查盖61的位置(图4的位置)称作露出位置。
在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75中,在由于某种原因而在第1输送路24或第2输送路30中发生了用纸100的卡纸的情况下(发生了阻塞的情况下),使阻塞检查盖61移动到露出位置而使主体78内部露出。更具体地讲,将封闭位置的阻塞检查盖61向从主体78离开的方向拉倒(向下方转动)。由此,如图4所示,输送辊22与从动辊的接触以及感光鼓12与转印辊16的接触被解除,第1输送路24及第2输送路30的一部分露出到外部。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75具备在使阻塞检查盖61转动到露出位置时用于防止手动托盘60旋转过度的旋转限制机构64。该旋转限制机构64具备在主体78侧形成有两处的凹部63和配置在手动托盘60侧的两个凸部62。
如图5及图7所示,两个凸部62形成为,从手动托盘60的输送方向下游侧的端面分别笔直地突出,并在宽度方向上并列配置。本实施方式的凸部62构成为:在手动托盘60的基端侧转动到下方时,其前端部与主体78侧不接触。更具体地讲,在侧视图中在图8所示的状态(手动托盘60的姿态接近于水平的状态)下,凸部62以其前端部的下面随着靠近前端侧而靠近上方的方式倾斜,构成为将平板的下侧的角削掉那样的形状。另外,所谓基端侧是指托盘主体70的输送方向下游侧,所谓前端侧是指托盘主体70的输送方向上游侧。
如图6及图7所示,两个凹部63在手动用导引部74的输送方向上游侧的端面上形成为贯通状的孔,该凹部63的缘部作为与凸部62接触的主体侧接触部起作用。在手动托盘60安装到阻塞检查盖61上的状态下,成为上述凸部62插入凹部63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在手动托盘60的前端需要以上地向下方转动的情况下,凸部62的上面与凹部63的缘部接触,由此限制该手动托盘60的转动。更具体地讲,限制该手动托盘60的移动,以使手动托盘60的前端不会移动到比托盘旋转轴73更靠下方(参照图4)。另外,该凹部63的形成位置以及其大小被设定为:即使将手动托盘60从收容位置(图2)移动到了使用位置(图3),在该范围中也不会限制该手动托盘60的旋转。
下面,对手动托盘60的使用位置的定位进行说明。如图6及图7所示,在手动用导引部74上形成有两处相同形状的定位肋65。该定位肋65形成为从手动用导引部74的端面突出,并具有随着从上方向下方前进而从手动用导引部74的端面离开的倾斜面。如图7所示,成为手动托盘60的基端侧的端面被该倾斜面阻挡的形状。另外,在该使用位置,凸部62与凹部63不接触,手动托盘60由定位肋65保持在使用位置。
下面,说明在使手动托盘60为图3那样的使用位置的状态下、使阻塞检查盖61从图3的封闭位置向图4的露出位置转动的情况。在使阻塞检查盖61从封闭位置转动到露出位置的情况下,托盘旋转轴73随之以从手动用供纸辊58离开的方式从图8的点划线的位置移动到虚线的位置。在露出位置,托盘旋转轴73位于阻塞检查盖旋转轴72的上方、比阻塞检查盖旋转轴72靠主体78的外侧(图8中右侧)。
另外,随着该阻塞检查盖61的转动,手动托盘60也以从主体78离开的方式移动,所以定位肋65对手动托盘60的阻挡(定位肋65与手动托盘60的接触)被解除。由于失去了定位肋65的支持而成为自由旋转的手动托盘60,在前端侧的自重的作用下以使该前端下降的方式旋转。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随之上述那样的手动托盘60的旋转,凸部62在凹部63的内部上升。另外,由于凸部62形成为足够的长度,所以即使托盘旋转轴73移动而手动托盘60从主体78离开,凸部62也不会从凹部63完全脱离。并且,如图8所示,在凸部62的上面与凹部63的上侧的边缘部分接触的时刻,手动托盘60向下方的移动被限制。即,如图4所示,该手动托盘60被限制在其前端侧处于比托盘旋转轴73靠上方的姿态。由此,能够防止手动托盘60的前端向下方旋转过度。
另外,失去了定位肋65的支持的手动托盘60,有时在自重的作用下以相当大的势力使前端下降。但是,由于配置有多个凸部62及凹部63,所以即使在手动托盘60的旋转的势力较强的情况下,也能够适当地分散凸部62和凹部63碰撞时的冲击,能够成为耐久性良好的构成。
以下,参照比较例对该构成的效果进行详细的说明。在图9中表示的情况为:在省略了上述旋转限制机构64的比较例的手动托盘60x中,与上述同样在使手动托盘60x成为使用位置的状态下,使阻塞检查盖61从封闭位置向露出位置开放。
在图9的比较例中,由于基于凸部62及凹部63的旋转限制不起作用,所以随着阻塞检查盖61的开放而手动托盘60x较大地旋转,如图9所示,托盘主体70x的基端部70a朝向斜上方。因此,在要从该图9所示的状态(旋转过度的状态)使阻塞检查盖61向封闭位置转动的情况下,成为朝上的上述基端部70a落到手动用导引部74的上面,与主体78侧的部件(例如手动用供纸辊58)之间发生干涉。
因而,在比较例的构成中,在从图9的状态将阻塞检查盖61关闭时,必须用手将手动托盘60x和阻塞检查盖61双方抬起而旋转,作业变得烦杂。此外,当从图9的状态忘记将手动托盘60x抬起而要仅将阻塞检查盖61关闭时,由于上述干涉的原因而失败。并且,当即使存在上述干涉也要勉强地使阻塞检查盖61移动到封闭位置时,可能对阻塞检查盖61及手动托盘60x等施加过大的力而使其损坏。
关于这一点,在本实施方式(图8)中,在凸部62与凹部63的内壁接触的状态下,托盘主体70的基端部70a朝向斜下方,基端部70a不会进一步上升,所以能够可靠地防止基端部70a落到手动用导引部74上。因而,用户能够从图8(图4)的状态仅将阻塞检查盖61抬起,并容易地返回图7(图3)的状态。此外,(通过定位肋65或旋转限制机构64)适当限制该手动托盘60的姿态,以便在阻塞检查盖61的开闭行程的整体中,手动托盘60的基端部70a不会与其他部件干涉。因此,用户能够不用在意手动托盘60的位置而高效率地进行阻塞检查盖61的开闭作业。
如以上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75如下地构成。即,复合机75具备主体78、阻塞检查盖61、手动托盘60、凹部63和凸部62。主体78具有图像形成部11。阻塞检查盖61通过旋转能够使主体78内部露出。手动托盘60,以能够以与该阻塞检查盖61的阻塞检查盖旋转轴72不同的托盘旋转轴73为中心旋转的方式,安装在该阻塞检查盖61上。凹部63配置在主体78侧。凸部62配置在手动托盘60侧。并且,凸部62在阻塞检查盖61打开的状态下与凹部63接触(参照图8),由此限制该手动托盘60的旋转。
由此,即使在手动托盘60打开的状态下将阻塞检查盖61打开,随着阻塞检查盖61的移动而手动托盘60的托盘旋转轴73移动,该手动托盘60成为自由旋转的状态,也能够通过凸部62及凹部63防止手动托盘60的旋转过度。因此,能够防止旋转过度的手动托盘60钩挂而不能将阻塞检查盖61关闭的情况。此外,是通过使手动托盘60侧的凸部62与配置在主体78侧的凹部63接触来限制旋转的构成,所以与阻塞检查盖61的位置无关而能够可靠地防止手动托盘60的旋转过度。因此,能够防止由于手动托盘60与其他部件接触而发生的损坏。此外,由于使托盘旋转轴73与阻塞检查盖旋转轴72的轴线不同而将手动托盘60安装到阻塞检查盖61上,所以能够确保手动托盘60的配置的自由度。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75中,凸部62构成为,在成为手动托盘60的前端比托盘旋转轴73高的姿态的位置(图4的位置),限制该手动托盘60的旋转。
由此,即使在用纸100设置到手动托盘60中的状态下将阻塞检查盖61打开,而手动托盘60的托盘旋转轴73移动,也能够防止用纸100从手动托盘60的前端侧落下。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75中具备定位肋65,该定位肋65配置在主体78上、对使用手动托盘60时的使用位置(图3的位置)进行定位。
由此,通过定位肋65能够在稳定且正确的位置上保持手动托盘60。由此,能够顺畅地进行将设置到手动托盘60上的用纸100送入主体78的送入部55(内部)的动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75中,旋转限制机构64由凸部62和对应于该凸部62的凹部63构成。
由此,能够实现能够可靠地限制手动托盘60的旋转的简单的结构。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75中构成为,在手动托盘60被定位在使用位置时,如图7所示,凸部62与凹部63不接触。
由此,凸部62及凹部63不会成为妨碍,能够将手动托盘60的使用位置更正确地定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复合机75中,凸部62在手动托盘60的宽度方向上并列配置有多个。
由此,能够将凸部62与凹部63接触时产生的冲击分散,并且在两者接触之后能够将手动托盘60稳定地保持在该位置上。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上述构成能够如下地变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托盘侧接触部由两个凸部62构成,主体侧接触部由两个凹部63构成,但也可以构成为,在手动托盘60上形成凹部、在主体78上形成与其相对应的凸部。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旋转限制机构64由两组凸部62和凹部63构成,但也能够构成为配置1个或3个以上凸部及凹部。此外,也能够在主体侧形成能够插入多个凸部的1个凹部。这样,也能够以凹部的数量与凸部的数量不一致的方式来构成旋转限制机构。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多个凸部62由相同形状构成,但也可以使每个凸部的形状不同。
此外,本发明并不限于复印传真复合机,能够应用到复印机、传真机、打印机等各种图像形成装置中。
以上通过优选的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以上特别说明和描述之外可以通过许多方式修改所公开的发明或者提出许多实施方式。因而,需要指出的是,请求范围涵盖了属于本发明的主旨和技术范围内的所有对本发明的修改。
Claims (6)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主体(78),具有从下方引导用纸的手动用导引部(74)和图像形成部;
开闭盖(61),通过旋转能够使上述主体内部露出;
手动托盘(60),以能够将与上述开闭盖(61)的旋转轴即第1旋转轴(72)不同位置的第2旋转轴(73)作为中心旋转的方式,安装在该开闭盖(61)上;
主体侧接触部(63),配置在上述主体侧;以及
托盘侧接触部(62),配置在上述手动托盘(60)上,通过在上述开闭盖(61)打开的状态下与上述主体侧接触部(63)接触,来限制该手动托盘(60)的旋转,
上述托盘侧接触部(62),在成为上述手动托盘(60)的前端比上述第2旋转轴(73)高的姿态的位置上,限制该手动托盘(60)的旋转,
上述托盘侧接触部(62)是从上述手动托盘(60)的下游侧端面突出的凸部,上述主体侧接触部(63)是形成于上述手动用导引部(74)的上游侧端面、插入上述凸部的凹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配置在上述主体(78)上、对使用上述手动托盘(60)时的使用位置进行定位的定位部(6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当上述手动托盘(60)被定位在使用位置时,上述托盘侧接触部(62)与上述主体侧接触部(63)不接触。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托盘侧接触部(62)在上述手动托盘(60)的宽度方向上并列配置有多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凹部形成为贯通状的孔。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主体侧接触部(63)的上方设置有送入部(55)。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156926/2009 | 2009-07-01 | ||
JP2009156926A JP5434307B2 (ja) | 2009-07-01 | 2009-07-01 | 画像形成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941608A CN101941608A (zh) | 2011-01-12 |
CN101941608B true CN101941608B (zh) | 2014-07-30 |
Family
ID=432993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10194585.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941608B (zh) | 2009-07-01 | 2010-05-28 | 图像形成装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087658B2 (zh) |
JP (1) | JP5434307B2 (zh) |
CN (1) | CN101941608B (zh) |
DE (1) | DE102010030611B4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203694B2 (ja) * | 2007-12-28 | 2013-06-05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処理装置、シート搬送装置 |
US8342504B2 (en) * | 2009-03-30 | 2013-01-01 |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ith common support shaft |
JP5131319B2 (ja) * | 2010-06-17 | 2013-01-30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記録装置 |
KR101817698B1 (ko) | 2011-07-05 | 2018-01-16 | 에스프린팅솔루션 주식회사 | 커버개폐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
JP5613650B2 (ja) | 2011-12-21 | 2014-10-29 | 株式会社沖データ | 媒体搬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US10025381B2 (en) * | 2012-01-04 | 2018-07-17 | Tobii Ab | System for gaze interaction |
JP6016538B2 (ja) | 2012-09-07 | 2016-10-26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プリント装置 |
JP6103862B2 (ja) * | 2012-09-07 | 2017-03-29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メージング装置 |
US9004485B2 (en) | 2013-01-21 | 2015-04-14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Access door for media tray with rotational and translational movement of cleanout |
JP5814281B2 (ja) * | 2013-02-22 | 2015-11-17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シートトレイ、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給紙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読取装置 |
JP2015009932A (ja) * | 2013-06-27 | 2015-01-19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シート搬送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
JP5881654B2 (ja) * | 2013-08-26 | 2016-03-09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291980B2 (ja) * | 2014-04-04 | 2018-03-14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給紙カセ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468819B2 (ja) * | 2014-11-28 | 2019-02-1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622456B2 (ja) * | 2014-12-03 | 2019-12-18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積載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493738B2 (ja) * | 2014-12-17 | 2019-04-03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防塵カバー、画像形成装置 |
CN106232511B (zh) * | 2015-01-07 | 2017-08-25 |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 薄片体承载盘和具备该薄片体承载盘的图像形成装置 |
JP5990602B2 (ja) * | 2015-01-19 | 2016-09-14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6338014B2 (ja) * | 2015-04-06 | 2018-06-06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9851676B2 (en) * | 2015-10-23 | 2017-12-26 | Brother Kogyo Kabushiki Kaisha | Conveying apparatus,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and image recording apparatus |
JP6662067B2 (ja) * | 2016-01-29 | 2020-03-11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シート搬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
JP6772555B2 (ja) * | 2016-05-27 | 2020-10-21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記録装置 |
US10241464B2 (en) * | 2016-06-28 | 2019-03-26 | Fuji Xerox Co., Ltd.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two opening and closing portions |
JP6565833B2 (ja) * | 2016-08-29 | 2019-08-28 | 京セラドキュメント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 給紙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6736497B2 (ja) * | 2017-02-17 | 2020-08-05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 |
US10603926B2 (en) * | 2017-03-31 | 2020-03-31 | Canon Kabushiki Kaisha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JP7263858B2 (ja) * | 2019-03-14 | 2023-04-25 |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7301628B2 (ja) | 2019-06-27 | 2023-07-03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7471805B2 (ja) * | 2019-11-22 | 2024-04-22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7501204B2 (ja) * | 2020-07-29 | 2024-06-18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260519A (zh) * | 1999-01-13 | 2000-07-19 | 株式会社理光 | 双面组件及其图像形成装置 |
JP3313554B2 (ja) * | 1995-10-25 | 2002-08-1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CN1527147A (zh) * | 2002-11-05 | 2004-09-08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能够选择性地安装不同纸张进给单元的成像设备 |
CN101055442A (zh) * | 2006-04-13 | 2007-10-17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8175689A (ja) | 1994-12-27 | 1996-07-09 | Canon Inc | シート材供給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H09190029A (ja) * | 1996-01-09 | 1997-07-22 | Canon Inc | 排紙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
JP3705351B2 (ja) * | 1998-07-21 | 2005-10-12 |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1130789A (ja) * | 1999-11-04 | 2001-05-15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2293454A (ja) * | 2001-03-29 | 2002-10-09 | Ricoh Co Ltd | 画像形成装置 |
JP3959290B2 (ja) | 2002-03-18 | 2007-08-15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4189384A (ja) * | 2002-12-10 | 2004-07-08 | Murata Mach Ltd | 反転搬送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
JP3870919B2 (ja) * | 2003-03-20 | 2007-01-24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JP4701864B2 (ja) * | 2005-06-24 | 2011-06-15 |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 画像形成装置 |
US7639965B2 (en) * | 2006-04-19 | 2009-12-29 |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 Architecture for an image-forming device |
JP2008083442A (ja) | 2006-09-28 | 2008-04-10 | Kyocera Mit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8308329A (ja) * | 2007-06-18 | 2008-12-25 | Kyocera Mita Corp | 画像形成装置 |
JP2009156926A (ja) | 2007-12-25 | 2009-07-16 | Nitto Denko Corp | 光学フィルム |
-
2009
- 2009-07-01 JP JP2009156926A patent/JP5434307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
- 2010-05-05 US US12/774,000 patent/US8087658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5-28 CN CN201010194585.7A patent/CN101941608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0-06-28 DE DE102010030611.8A patent/DE102010030611B4/de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313554B2 (ja) * | 1995-10-25 | 2002-08-12 | 株式会社リコー | 画像形成装置 |
CN1260519A (zh) * | 1999-01-13 | 2000-07-19 | 株式会社理光 | 双面组件及其图像形成装置 |
CN1527147A (zh) * | 2002-11-05 | 2004-09-08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能够选择性地安装不同纸张进给单元的成像设备 |
CN101055442A (zh) * | 2006-04-13 | 2007-10-17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图像形成装置 |
Non-Patent Citations (2)
Title |
---|
JP特开2008-83442A 2008.04.10 |
JP特许第3313554号B2 2002.05.3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5434307B2 (ja) | 2014-03-05 |
DE102010030611A1 (de) | 2011-01-05 |
US8087658B2 (en) | 2012-01-03 |
JP2011013429A (ja) | 2011-01-20 |
DE102010030611B4 (de) | 2016-05-25 |
US20110001284A1 (en) | 2011-01-06 |
CN101941608A (zh) | 2011-01-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941608B (zh) | 图像形成装置 | |
CN102442561B (zh) | 输纸装置和包括该输纸装置的成像设备 | |
US6801742B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roducing duplex prints and image forming system using the same | |
CN101082794B (zh) | 图像形成设备 | |
US20030038989A1 (en) | Image reading apparatus | |
US8218994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
US8532557B2 (en) | Attachment assist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 |
EP1865383A1 (en) | Image forming system having enhanced functionality | |
US7761046B2 (en) | Hybrid paper supply modul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such hybrid paper supply module, and also paper supply mechanism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equipped with such paper supply mechanism | |
JP2002171372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0498562C (zh) | 图像形成装置及装置的安装方法 | |
JPH1087128A (ja) | 電子写真印刷機及びその電子写真印刷機における給紙ロールアセンブリを交換するための装置 | |
US7505710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eaturing pull-out developing and sheet feeding devices | |
US20100059930A1 (en) | Paper feeder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 |
JPH11322138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2107797B (zh) | 薄片检测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 |
US8200117B2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having pivotable upper body | |
CN102295182B (zh) | 自动文档传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
JP2003122080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JP2007102041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0595118C (zh) | 薄片输送装置、图像读取装置及图像读取形成装置 | |
JP2002149032A (ja) | 画像形成装置 | |
CN100501580C (zh) | 具有运行时卸载的安全保护装置的纸张复印文本生成设备 | |
JP3332480B2 (ja) | シート給送装置及び画像記録装置 | |
EP2028569B1 (en) |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30 Termination date: 20190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