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846946A - 定影装置以及包括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以及包括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846946A
CN101846946A CN200910252795A CN200910252795A CN101846946A CN 101846946 A CN101846946 A CN 101846946A CN 200910252795 A CN200910252795 A CN 200910252795A CN 200910252795 A CN200910252795 A CN 200910252795A CN 101846946 A CN101846946 A CN 10184694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ry body
fixing device
peeling
described fixing
cla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102527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846946B (zh
Inventor
饮酒杯谕
田中康树
市来幸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Xerox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Xerox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 Xerox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8469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69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8469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846946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28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copy material in the fixing nip, e.g. introduction guides, stripping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定影装置以及包括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定影装置包括:一对定影旋转体,它们彼此压力接触地旋转,并且至少一个定影旋转体具有加热源;以及爪状剥离部件,其相对于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设置在所述定影旋转体的下游侧,并且设置为与所述定影旋转体的表面相接触,其中,所述爪状剥离部件的与所述定影旋转体接触的末端部在与所述定影旋转体相接触时,弹性地变形为与所述定影旋转体的表面的形状一致。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以及包括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如下定影装置进行的改进以及包括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该定影装置具有用于从定影旋转体上剥离经过定影的记录介质的剥离部件。
背景技术
在利用电子照相方法的诸如复印机或打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已经广泛地使用这样的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在由加热部件和加压部件组成的一对定影旋转体之间插入记录介质,并且对转印到记录介质上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和加压,从而形成永久性图像。
在定影装置中,已经公知:用于防止经过定影的记录介质被吸附到定影旋转体上的剥离部件设置在定影咬合部分的下游侧(例如,参见JP-A-06-067562、JP-A-2003-122171、JP-A-2004-198635、JP-A-2006-154645以及JP-A-2007-057628)。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稳定地剥离记录纸张并有助于降低成本的定影装置以及使用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1]一种定影装置,包括:一对定影旋转体,它们彼此压力接触地旋转,并且至少一个定影旋转体具有加热源;以及爪状剥离部件,其相对于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设置在所述定影旋转体的下游侧,并且设置为与所述定影旋转体的表面相接触,其中,所述爪状剥离部件的与所述定影旋转体接触的末端部在与所述定影旋转体相接触时,弹性地变形为与所述定影旋转体的表面的形状一致。
[2]第[1]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可以包括:板状剥离部件,其沿所述定影旋转体的轴向设置为与所述定影旋转体相对,并且处于与所述定影旋转体不接触的状态,其中,所述爪状剥离部件与所述板状剥离部件设置为一体。
[3]在第[2]项所述的定影装置中,所述爪状剥离部件仅设置在沿所述轴向的中心位置上。
[4]在第[2]项所述的定影装置中,沿所述轴向设置多个爪状剥离部件。
[5]在第[1]项到第[4]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中,所述爪状剥离部件的与所述定影旋转体相接触的末端部具有曲面,所述曲面的曲率半径比所述定影旋转体的表面的曲率半径大。
[6]在第[1]项到第[4]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中,在所述爪状剥离部件的将要弹性地变形的末端部形成有沿所述轴向贯穿的圆孔。
[7]在第[1]项到第[4]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中,所述爪状剥离部件的将要弹性地变形的末端部沿所述轴向的厚度随着朝向所述爪状剥离部件的末端行进而逐渐减小。
[8]第[2]项到第[4]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可以包括:传送引导部件,其引导并传送经过定影的记录纸张(记录介质),其中,所述爪状剥离部件和所述板状剥离部件与所述传送引导部件设置为一体。
[9]在第[8]项所述的定影装置中,所述传送引导部件定位在所述定影旋转体的支承部分处。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根据第[1]项到第[4]项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以及用于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单元。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与独立地设置用于施加使爪状剥离部件挤压定影旋转体的力的弹性部件的构造相比,可以稳定地剥离记录介质并帮助利用部件数目的减少来降低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可以与板状剥离部件一起来保证稳定的剥离性能并使设置的爪状剥离部件的数目最小,从而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可以利用单个爪状剥离部件和板状剥离部件使成本最低。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与使用单个爪状剥离部件的情况相比,可以与板状剥离部件一起来保证稳定的剥离性能并应对更广泛的记录纸张的类型或传送速度。这样,可以保证良好的剥离性能。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可以通过促进爪状剥离部件的末端部与定影旋转体的表面的面接触来帮助增强纸张剥离。
根据本发明的第六方面,可以促进末端部的弹性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第七方面,可以促进末端部的弹性变形。
根据本发明的第八方面,可以通过减少安装空间并且减少部件的数目来帮助减小尺寸和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第九方面,可以通过利用靠近定影旋转体的部件来进行定位,从而提高剥离部件的位置的精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十方面,可以将任一个定影装置适当地应用于图像形成装置。
附图说明
将基于下列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的示意图;
图2是用于说明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的构造的典型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传送引导部件的构造的透视图;
图4是示出在沿轴向的大致中部对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加热辊和传送引导部件进行剖切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5是示出在沿轴向的大致中部对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加热辊和传送引导部件进行剖切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剥离挡板的形状的实例的典型视图;
图7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剥离挡板的形状的实例的典型视图;
图8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剥离挡板的形状的实例的典型视图;
图9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剥离挡板的安装状态的典型视图;
图10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与剥离部件形成为一体的传送引导部件的定位状态的透视图;
图11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与剥离部件形成为一体的传送引导部件的定位状态的典型视图;以及
图12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剥离部件的咬合解除杆的互锁状态的典型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
首先,参照图1描述可以应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性构造。图1是示出根据可以应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实例的串联型数字彩色复印机的构造的视图。
在图1中,示出根据可以应用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实例的串联型数字彩色复印机的主体。主体1的上部设置有:自动文档传送装置3,其用于在逐张分离的状态下自动地传送文档2;以及文档读取装置4,其用于读取由自动文档传送装置3传送的文档2的图像。文档读取装置4利用光源6照射放置在台板玻璃5上的文档2,对从文档2经过缩小光学系统反射到由CCD构成的图像读取装置11上的光图像进行扫描和曝光,从而利用图像读取装置11读取具有预定点密度(例如16点/毫米)的文档2的色材反射光图像,上述缩小光学系统由全比率反射镜7、半比率反射镜8和9、以及图像形成透镜10形成。
由文档读取装置4读取的文档2的色材反射光图像被发送到图像处理装置12中作为例如红色(R)、绿色(G)和蓝色(B)三种颜色(每种颜色8位)的文档反射率数据,并且图像处理装置12对文档2的反射率数据执行图像处理,例如黑点校正、位置偏移校正、亮度/颜色空间转换、伽玛校正、边框删除或颜色/移动编辑。此外,图像处理装置12用于对从个人计算机发送来的图像数据执行预定的图像处理。
如上所述通过图像处理装置12进行过预定图像处理的图像数据被图像处理装置12转换成黄色(Y)、品红色(M)、青色(蓝绿色)(C)和黑色(K)(每种颜色8位)四种颜色的文档再现色材灰度数据,并发送给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各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13Y、13M、13C和13K的曝光装置14(将在下文中进行描述)。在曝光装置14中,利用与各颜色的文档再现色材灰度数据相对应的激光束LB对图像进行曝光。
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的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3Y、13M、13C和13K在水平方向上以一定的间隔平行地设置在串联型数字彩色复印机主体1中。
所有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3Y、13M、13C和13K以同样的方式构造并大致由感光鼓15、充电辊16、曝光装置14、显影装置17和鼓清洁装置18构成,其中,感光鼓15用作以预定的速度受驱动而旋转的图像保持部件,一次充电用充电辊16用于对感光鼓15的表面均匀充电,曝光装置14由扫描光学系统形成并且用于对与各颜色相对应的图像进行曝光并在感光鼓15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17用于利用各颜色的调色剂(显影剂)将形成于感光鼓15上的静电潜像显影,并且鼓清洁装置18用于对感光鼓15的表面进行清洁。
曝光装置14构成为由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3Y、13M、13C和13K共用并具有这样的构造,即,与各颜色的文档再现色材灰度数据相对应地调制四个半导体激光器(未示出)并根据灰度数据从半导体激光器发射激光束LB-Y、LB-M、LB-C和LB-K。毫无疑问,也可以为每个图像形成单元单独设置曝光装置14。从半导体激光器发射的激光束LB-Y、LB-M、LB-C和LB-K经由f-θ透镜(未示出)照射在旋转的多面镜19上,并且被旋转的多面镜19偏转和扫描。由旋转的多面镜19偏转和扫描的激光束LB-Y、LB-M、LB-C和LB-K经由多个反射镜(未示出)斜向上地在感光鼓15上进行扫描和曝光。
曝光装置14的周围由长方形形状的框架20封闭,此外,在框架20上设置由透明玻璃形成并用作遮蔽部件的窗口21Y、21M、21C和21K以便使四束激光束LB-Y、LB-M、LB-C和LB-K在图像形成单元13Y、13M、13C和13K的感光鼓15Y、15M、15C和15K上进行曝光。由玻璃形成的窗口21Y、21M、21C和21K是沿曝光装置14的激光束LB的光路设置在最高位置处的部件。
从图像处理装置12将各颜色的图像数据依次输出到曝光装置14中,其中,该曝光装置14设置为由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各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13Y、13M、13C和13K所共用,并且将与图像数据相对应地从曝光装置14发射的激光束LB-Y、LB-M、LB-C和LB-K在对应的感光鼓15Y、15M、15C和15K的表面上进行扫描和曝光,从而形成静电潜像。分别利用显影装置17Y、17M、17C和17K,将形成于感光鼓15Y、15M、15C和15K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为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显影剂图像)。
利用一次转印辊26Y、26M、26C和26K,将依次形成在图像形成单元13Y、13M、13C和13K的感光鼓15Y、15M、15C和15K上的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以多重的方式转印到设置成在图像形成单元13Y、13M、13C和13K上方跨越的中间转印带25上。中间转印带25以一定的张力绕在驱动辊27和支撑辊28之间并且受驱动辊27驱动而沿箭头方向以预定的转速循环,该驱动辊27受到具有良好恒速特性的专用驱动电动机(未示出)驱动而旋转。中间转印带25使用通过如下步骤获得的部件:即,形成带状的具有挠性的例如PET等合成树脂薄膜,并利用诸如焊接等方法将形成为带状的合成树脂薄膜的两端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例如环形带的形状。
利用与支撑辊28压力接触的二次转印辊29,借助压力接触力和静电力,将以多重的方式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5上的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二次像转印在记录纸张P上。转印有各颜色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张P被传送到设置在上方的定影装置30。二次转印辊29与支撑辊28的一侧接触并用于将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沿从下向上的方向传送的记录纸张P上。然后,通过定影装置30进行加热和加压,对转印有各颜色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张P进行定影处理,然后利用排出辊32将记录纸张P排出到设置在主体1的上部的排出托盘33上。
一旦利用送纸辊35和纸张分离传送辊对36将用作具有预定尺寸的记录介质的记录纸张P从送纸盒34经由纸张传送路径37传送到阻挡辊38,则记录纸张停止。利用在预定时刻(定时)旋转的阻挡辊38,将从送纸盒34供给的记录纸张P传送到中间转印带25的二次转印位置。
在数字彩色复印机中,在进行全色双面复印的情况下,准确地说,一面定影有图像的记录纸张P不是经由排出辊32排出到排出托盘33上,而是由切换门(未示出)来切换传送方向,并且经由纸张传送辊对39将记录纸张P传送到双面传送单元40中。然后,在双面传送单元40中,在记录纸张P的两面经翻转的情况下利用沿传送路径41设置的传送辊对(未示出)再次将记录纸张P传送到阻挡辊38,随后,将图像转印和定影到记录纸张P的背面上,然后将记录纸张P排出到排出托盘33上。
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所有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3Y、13M、13C和13K以相同的方式构造。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3Y、13M、13C和13K具有这样的构造:在该构造中,如上所述地分别在预定时刻依次地形成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调色剂图像。用于各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13Y、13M、13C和13K包括如上所述的感光鼓15,并且感光鼓15的表面由一次充电辊16均匀地充电。然后,根据图像数据从曝光装置14发射的图像形成激光束LB在感光鼓15的表面上进行扫描和曝光,从而形成与各颜色相对应的静电潜像。在感光鼓15上进行扫描和曝光的激光束LB设定为从设置在感光鼓15下方的略微靠近右侧的斜下部以预定的倾斜角度进行曝光。借助图像形成单元13Y、13M、13C和13K中的显影装置17的显影辊,用黄色、品红色、青色和黑色的调色剂将形成在感光鼓15上的静电潜像显影,静电潜像因此而分别形成为可视调色剂图像。通过一次转印辊26的充电操作将可视调色剂图像以多重的方式依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25上。
利用鼓清洁装置18从经过调色剂图像转印步骤的感光鼓15的表面上移除残余调色剂或纸粉,以便为接下来的图像形成处理做准备。鼓清洁装置18包括清洁刮板(未示出),并利用清洁刮板来移除感光鼓15上的残余调色剂或纸粉。此外,利用带清洁装置43从经过调色剂图像转印步骤的中间转印带25的表面上移除残余调色剂或纸粉,以便为接下来的图像形成处理做准备。带清洁装置43包括清洁刷43a和清洁刮板43b。中间转印带25上的残余调色剂或纸粉由清洁刷43a和清洁刮板43b来移除。
此外,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在中间转印带25上方设置用于将预定颜色的显影剂(主要为调色剂或包含载体的调色剂)供给到黄色(Y)、品红色(M)、青色(C)和黑色(K)各颜色的显影装置17的调色剂盒50Y、50M、50C和50K。
接下来,将参照图2描述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30的构造。图2为用于说明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30的构造的典型视图。
如图2所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定影装置30包括:加热辊301,其在内部具有加热源,与驱动源(未示出)连接,并且形成为可旋转的;以及加压辊303,其借助对加热辊301施加的预定压力而设置成与加热辊301压力接触并且形成为可旋转的以随着加热辊301的旋转而受到驱动。此外,沿记录纸张P的传送方向,在加热辊301和加压辊303彼此压力接触的定影咬合部分N的上游侧(附图中的下侧)设置进入滑槽310,该进入滑槽310用于将其上形成有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张P引导至定影装置30,并且在定影咬合部分N的下游侧设置剥离部件320和一对传送引导部件(传送引导部件)330R和330L,剥离部件用于分离和传送经定影旋转体定影的记录纸张P,传送引导部件用于对经剥离部件320分离的记录部件P的传送进行引导。
然后,其上形成有未定影图像的记录纸张P由进入滑槽310进行引导从而插入到定影咬合部分N中,并且在此时,记录纸张P受到加热和加压并经历图像定影。此后,借助剥离部件320,促进从加热辊301的表面上剥离穿过定影咬合部分N的记录纸张P,并由传送引导部件330将记录纸张P传送到排出托盘33。
在作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加热部件的加热辊301中,在由机械强度良好并且热导率高的例如铝等金属制成的圆筒芯的表面上设置由硅橡胶构成的弹性层,此外,在弹性层的表面上形成由例如PFA管等氟树脂层构成的防粘层,该防粘层设置为用于防止记录纸张P上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发生偏移。另外,在该圆筒芯内部包括由例如两个卤素灯301H1和301H2构成的加热源301H。执行加热以将加热辊301的表面温度设定为预定的温度,从而对其上形成有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记录纸张P进行加热。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加热辊301的一个侧面(根据本实例的附图中的右侧面)设置有用于在记录纸张P的纸张通过区域对加热辊301的表面温度进行探测的温度传感器S。根据温度传感器S的探测结果以将加热辊301的表面温度设定为预定温度的方式来控制加热源301H的温度。
另一方面,在作为加压部件的加压辊303中,例如,围绕金属芯覆盖有由橡胶硬度(JIS-A)为大约40°的硅橡胶形成的弹性层,此外,在该弹性层的表面上形成由诸如PFA管等氟树脂层构成的表面层,该加压辊303挤压加热辊301,以向与加热辊301一起形成的压力接触区域(定影咬合区域)N施加预定的压力接触力。
对于加热源,除了卤素灯以外可以使用感应加热。在使用感应加热的情况下,还可以采用由定影旋转体本身产生热量的构造。另外,对于定影旋转体,可以采用带、薄膜和辊的任意组合。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采用加热辊301和加压辊303的相对辊构造。
此外,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一对传送引导部件330R和330L在定影咬合部分N的下游侧设置成彼此相对,并且由设置在加热辊301侧的传送引导部件330R以及设置在加压辊303侧的传送引导部件330L构成。此外,剥离部件320(将在下文中进行描述)与位于加热辊301侧的传送引导部件330R安装成一体。对于位于加压辊303侧的传送引导部件330L,可以适当地并选择性地应用通常公知的传送引导部件。
接下来,将参照图3至图5进一步地描述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剥离部件320的构造。图3是用于说明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传送引导部件330的构造的透视图。此外,图4是示出在沿轴向的大致中部对加热辊301和传送引导部件330进行剖切的状态的透视图,并且图5是示出相同状态的剖视图。
如图3至图5所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剥离部件320与位于加热辊301侧的传送引导部件330R形成为一体,并且由如下部件构成:爪状剥离指部320F,其以使末端部320Fa与加热辊301的表面接触的方式设置在加热辊301的沿轴向的中部;以及板状剥离挡板320B,其沿着加热辊301的轴向设置成与加热辊301相对,并且设置成不与加热辊301的表面接触。剥离指部320F可以利用双色成型法与传送引导部件330R形成为一体,或者可以准备为独立的部件并安装为一体。此外,剥离挡板320B可以与传送引导部件330R形成为一体,可以利用双色成型法与传送引导部件330R形成为一体,或者可以准备为独立的部件并安装为一体。
更为具体地,传送引导部件330R包括:多个大致三角形引导肋330Rg,其与轴向正交地突出并沿轴向设置;以及多个传送辊330Ra,其设置在关于纸张宽度的中心而对称的位置(在实例中为四个位置)上,并由诸如橡胶等弹性部件形成。此外,引导肋330Rg的前端设置有沿轴向延伸并且在不与加热辊301接触的状态下与加热辊301的表面相对的板状剥离挡板320B,引导肋330Rg的沿轴向的中部设置有爪状剥离指部320F,爪状剥离指部320F的末端形成为与加热辊301的表面相接触。
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剥离挡板320B可以利用常用并且便宜的例如PET或LCP等耐高温树脂与传送引导部件330R形成为一体,并且该剥离挡板320B可以采用如下形状:如图6所示的与轴向平行的矩形形状、如图7所示传送方向上的长度从轴向中部朝向轴向两端成直线地减小的V形形状、或者如图8所示传送方向上的长度从轴向中部朝向轴向两端成曲线地减小的弯曲形状。
另一方面,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剥离指部320F由具有良好的防粘特性和弹性的氟树脂(例如,PFA:四氟乙烯-全氟烷氧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TFE:聚四氟乙烯、FEP: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形成并以这样的方式形成:即,末端部320Fa在与加热辊301接触时自身弹性地变形为与加热辊301的表面的形状一致。剥离指部320F的末端部320Fa的硬度应该低于加热辊301的弹性层的硬度从而难以在形成于弹性层的表面上的防粘层上产生皱折。如果形成于弹性层的表面上的防粘层不会因为在该防粘层中产生的皱折而受到损坏,则即使剥离指部320F的末端部320Fa的硬度等于或高于加热辊301的弹性层的硬度,也不会造成任何问题。
详细地,如图5以最佳的方式示出,剥离指部320F形成为采用末端部320Fa渐缩的弓形形状,并且在引导肋330Rg之间,在与传送辊330Ra几乎同轴的位置上安装基端部320Fb。此外,在典型地示出末端部320Fa的图5中,设置在剥离指部320F的末端处的与加热辊301相接触的接触部分320Fa0形成为弯曲表面的形状,该弯曲表面的曲率半径在不接触的状态下比加热辊301的表面的曲率半径大。
因此,与将剥离指部320F的基端部320Fb和剥离挡板320B形成为一体的构造相比,通过将位于引导肋330Rg之间的剥离指部320F的基端部320Fb固定在剥离挡板320B的下游侧,可以更好地促进末端部320Fa的弹性变形。
此外,通过将剥离指部320F设置在引导肋330Rg之间,可以在轴向上插入并固定剥离指部320F。这样,可以在对记录纸张P的传送进行引导的情况下,利用简单的构造来防止例如剥离指部320F的浮动等位置偏移。更为具体地,在示例性实施例中,例如,如图9所示,在相对的引导肋330Rg之一上设置沿轴向突出的矩形固定轴320Fb0,并且将矩形固定轴320Fb0插入到设置在剥离指部320F上的对应矩形通孔中。这样,可以将剥离指部320F定位和固定。此外,在示例性实施例中,采用所谓的搭扣配合形状,在该搭扣配合形状中,仅矩形固定轴320Fb0的前端部形成为比对应的剥离指部320F的通孔略大。因此,可以限制沿剥离指部320F的侧面的方向(轴向)和沿纸张传送方向的位置偏移,并且可以增强组装性能并防止脱落。
此外,通过将剥离指部320F的末端部320Fa的与加热辊301接触的接触部分320Fa0形成为曲率半径比加热辊301的表面的曲率半径大的弯曲表面,可以使末端部320Fa与加热辊301更稳定地面接触。因此,可以防止在末端部320Fa中产生例如所谓的抖动或浮动等振动,并进一步帮助增强纸张剥离特性。
为了更大地促进剥离指部320F的末端部320Fa的弹性变形,可以在末端部320Fa上设置沿轴向贯穿的圆孔,或者可以使末端部320Fa沿轴向的厚度随着朝向末端行进而逐渐减小。
此外,尽管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已经示出这样的构造:为了同时实现维持剥离性能和降低成本,仅在加热辊301的轴向中部设置剥离指部320F,但是毫无疑问,可以在多个位置上(例如,在轴向上的两端)设置剥离指部320F。
此外,如图10和11所示,可以通过使设置在轴向两端的定位部件330Rp抵靠在加热辊301的支承部件301B上而将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与剥离部件320一体地形成的传送引导部件330R定位。
这样,通过利用靠近加热辊301的部件对加热辊301进行相对定位,可以对与传送引导部件330R(具体地说,为本身将弹性地变形的剥离指部320F)一体地形成的剥离部件320的末端进行高精度地定位。为了对剥离部件320F和320B进行高精度地定位,还可以将弹性地变形的剥离指部320F的末端部320Fa逐渐推向加热辊301,并且在获得预定的压力接触力(反作用力)时,将剥离部件320F和320B定位并固定到支撑壳体(例如,传送引导部件330R或装置壳体)内。
此外,如图12所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传送引导部件330构成为可与设置在轴向一端上并用于解除咬合压力的咬合解除杆305联锁地旋转(以这样的方式旋转:在解除咬合压力时,使剥离部件320与加热辊301的表面分离)。这样,可以增强例如卡纸等卡纸处理的可操作性。
在具有上述构造的定影装置30中,借助以使爪状剥离指部320F的末端部本身弹性变形为与加热辊301的表面的形状一致的方式来形成该爪状剥离指部,可以抑制末端部320Fa的浮动或振动,并且在不单独地设置用于向末端部施加弹力的例如弹簧等弹性部件的情况下,通过利用对构造的简化而降低部件数目或增强组装性能来保证良好的记录纸张剥离性能并且帮助降低成本。
此外,与由普通耐高温树脂形成的板状剥离挡板320B相结合,可以使要提供的较昂贵的剥离指部320F的数目最少,从而有助于进一步降低成本,并对会造成剥离性能问题的质量差的记录纸张保持良好的剥离性能。
尽管以上已经描述根据图像形成装置实例的串联型数字彩色复印机,但是本发明可以应用到单色或黑白复印机或打印机。在将定影装置用于单色或黑白复印机或打印机的情况下,在普通的构造中,在加热辊301上不形成弹性层而形成防粘层。在这种情况下,无需考虑剥离指部320F的末端部320Fa的硬度。
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并不限于示例性实施例,而可以在不脱离权利要求书所描述的本发明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型或改进。例如,尽管已经在示例性实施例中示出将剥离部件320应用于加热辊301的构造,但是,毫无疑问,可以将具有相同构造的剥离部件320应用于加压辊303,或应用于加热辊301和加压辊303两者。此外,虽然在示例性实施例中已经示出将剥离部件320与传送引导部件330形成为一体的构造,但是,毫无疑问,可以独立于传送引导部件330将具有相同构造的剥离部件320安装到装置壳体上。
出于示例和说明的目的提供了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上述说明。其意图不在于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为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显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容易地进行许多修改和变型。选择和说明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最佳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和适合于特定预期应用的各种修改。其目的在于用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内容来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定影装置,包括:
一对定影旋转体,它们彼此压力接触地旋转,并且至少一个定影旋转体具有加热源;以及
爪状剥离部件,其相对于记录介质的传送方向设置在所述定影旋转体的下游侧,并且设置为与所述定影旋转体的表面相接触;
其中,所述爪状剥离部件的与所述定影旋转体接触的末端部在与所述定影旋转体相接触时,弹性地变形为与所述定影旋转体的表面的形状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定影装置,还包括:
板状剥离部件,其沿所述定影旋转体的轴向设置为与所述定影旋转体相对,并且处于与所述定影旋转体不接触的状态,
其中,所述爪状剥离部件与所述板状剥离部件设置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爪状剥离部件仅设置在沿所述轴向的中心位置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定影装置,其中,
沿所述轴向设置多个爪状剥离部件。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爪状剥离部件的与所述定影旋转体相接触的末端部具有曲面,所述曲面的曲率半径比所述定影旋转体的表面的曲率半径大。
6.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在所述爪状剥离部件的将要弹性地变形的末端部形成有沿所述轴向贯穿的圆孔。
7.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爪状剥离部件的将要弹性地变形的末端部沿所述轴向的厚度随着朝向所述爪状剥离部件的末端行进而逐渐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2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还包括:
传送引导部件,其引导并传送经过定影的记录纸张,
其中,所述爪状剥离部件和所述板状剥离部件与所述传送引导部件设置为一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传送引导部件定位在所述定影旋转体的支承部分处。
10.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以及
图像形成单元,其用于在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CN200910252795.4A 2009-03-26 2009-12-18 定影装置以及包括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4694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77547A JP4770958B2 (ja) 2009-03-26 2009-03-26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077547 2009-03-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846946A true CN101846946A (zh) 2010-09-29
CN101846946B CN101846946B (zh) 2014-07-23

Family

ID=427715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10252795.4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846946B (zh) 2009-03-26 2009-12-18 定影装置以及包括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8185029B2 (zh)
JP (1) JP4770958B2 (zh)
CN (1) CN101846946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94272A (zh) * 2019-07-10 2022-01-28 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有限公司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3137497A (ja) * 2011-11-30 2013-07-11 Ricoh Co Ltd 光走査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DE102014006253A1 (de) * 2014-04-28 2015-10-29 Giesecke & Devrient Gmbh Abstreifeinrichtung
JP6605972B2 (ja) * 2016-01-26 2019-11-13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摺擦装置、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定着装置のメンテナンス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77272A (ja) * 1988-04-28 1989-11-07 Sharp Corp 定着装置
JPH09146404A (ja) * 1995-11-24 1997-06-06 Toshiba Corp 剥離爪、定着器、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1075382A (ja) * 1999-09-02 2001-03-23 Canon Inc 像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17794A (ja) * 2004-06-30 2006-01-19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38950A (en) * 1974-03-14 1976-02-17 Xerox Corporation Stripping apparatus
US3981085A (en) * 1975-02-10 1976-09-21 Xerox Corporation Air stripping device for elastomeric surface
US4487158A (en) * 1983-06-09 1984-12-11 Eastman Kodak Company Fuser apparatus
JPS6082659A (ja) * 1983-10-06 1985-05-10 Toyota Motor Corp 装飾基体
JPS6082659U (ja) 1983-11-11 1985-06-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定着用剥離爪
GB2206080B (en) * 1987-06-22 1990-12-19 Xerox Corp Toner fusing apparatus
US4755848A (en) * 1987-09-08 1988-07-05 Eastman Kodak Company Skive with anti-gouge stiffener
US4866485A (en) * 1988-09-19 1989-09-12 Eastman Kodak Company Molded skive and guide
JPH0667562A (ja) 1992-08-19 1994-03-11 Nec Corp 電子写真方式プリンタの定着装置
GB2279039B (en) * 1993-06-01 1997-03-12 Oki Electric Ind Co Ltd Fus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fusing toner to a recording medium
JPH07140831A (ja) * 1993-11-17 1995-06-02 Nec Niigata Ltd 電子写真画像形成装置の画像定着器
US5392108A (en) * 1993-11-22 1995-02-21 Xerox Corporation Stripping device
JP3386247B2 (ja) * 1993-11-30 2003-03-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形成装置用分離爪
US5448347A (en) * 1994-04-28 1995-09-05 Eastman Kodak Company Fuser skive mount
US5548389A (en) * 1994-12-19 1996-08-20 Xerox Corporation Variable position stripper system for curl reduction
US6681828B1 (en) * 1995-12-21 2004-01-27 Polaroid Corpor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separating image-bearing media
JPH1078724A (ja) * 1996-09-03 1998-03-24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における剥離爪加工機構
JP2000259027A (ja) * 1999-03-09 2000-09-22 Canon Inc 定着装置
KR100346713B1 (ko) * 1999-12-30 2002-08-03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인쇄기의 용지 분리장치
JP2002055560A (ja) * 2000-08-09 2002-02-20 Canon Inc 定着装置及びこの定着装置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US6265694B1 (en) * 2000-10-23 2001-07-24 Xerox Corporation Sheet stripp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a fusing mechanism including same
JP3843796B2 (ja) * 2001-10-11 2006-11-08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剥離装置
US6839537B2 (en) * 2002-03-11 2005-01-04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Fixing device
JP2004198635A (ja) 2002-12-17 2004-07-15 Funai Electric Co Ltd レーザプリンタ
KR100485862B1 (ko) * 2003-01-27 2005-04-2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정착유닛의 용지분리장치
KR100561473B1 (ko) * 2003-10-27 2006-03-16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화상형성장치의 정착유닛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화상형성장치
JP4546131B2 (ja) * 2004-04-12 2010-09-15 京セラミタ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54645A (ja) 2004-12-01 2006-06-15 Canon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7057628A (ja) 2005-08-23 2007-03-08 Konica Minolta Business Technologies Inc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8083471A (ja) * 2006-09-28 2008-04-10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7756457B2 (en) * 2007-09-20 2010-07-13 Lexmark International, Inc. Fuser assembly having selectable fuser detack mechanism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277272A (ja) * 1988-04-28 1989-11-07 Sharp Corp 定着装置
JPH09146404A (ja) * 1995-11-24 1997-06-06 Toshiba Corp 剥離爪、定着器、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1075382A (ja) * 1999-09-02 2001-03-23 Canon Inc 像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17794A (ja) * 2004-06-30 2006-01-19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94272A (zh) * 2019-07-10 2022-01-28 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有限公司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8185029B2 (en) 2012-05-22
US20100247179A1 (en) 2010-09-30
JP4770958B2 (ja) 2011-09-14
CN101846946B (zh) 2014-07-23
JP2010230928A (ja) 2010-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750483B2 (ja) トナー補給装置
JP587151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濃度情報取得方法
AU2013201906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EP2444859A2 (en) Cooling device, cool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1846946B (zh) 定影装置以及包括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07011014A (ja) カラー画像形成装置
JP4502913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019772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325104B2 (ja) 現像装置
CN103293894B (zh) 旋转轴接合结构及包括该结构的中间转印单元
JP2006251531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5071410B2 (ja) 定着装置及びこ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2238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3975670B2 (ja) シール機構
US20070201889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3208044A (ja) 定着装置
JP2002148952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786991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76203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定着機構
JP2023079301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のクリーニング装置
JP4529452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4544078B2 (ja) 給紙装置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349853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における転写装置
JP200512808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12232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723

Termination date: 2019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