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94272A -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94272A
CN113994272A CN202080043878.7A CN202080043878A CN113994272A CN 113994272 A CN113994272 A CN 113994272A CN 202080043878 A CN202080043878 A CN 202080043878A CN 113994272 A CN113994272 A CN 1139942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forming
fixing device
sheet member
plate
conveyance pa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4387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94272B (zh
Inventor
小寺哲郎
山田光介
山下真登
下平善树
山下孝幸
松本充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9942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942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942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942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28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copy material in the fixing nip, e.g. introduction guides, stripping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0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radiant heat, e.g. infrared lamps, microwave hea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85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fixing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20Humidity or temperature control also ozone evacuation; Internal apparatus environment control
    • G03G21/206Conducting air through the machine, e.g. for cooling, filtering, removing gases like ozon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21Plurality of separate fixing and/or cooling areas or units, two step fix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21/00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 G03G2215/00, e.g. cleaning or residual charge elimination
    • G03G22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 G03G2221/165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and complete machine concep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 G03G2221/1654Locks and means for positioning or alignment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tmospheric Sciences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E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抑制因加热引起的对置部件的变形。具备对在输送路上输送的片材部件P进行加热的加热部,可以抑制因加热引起的对置部件的变形。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记载了一种定影装置,其对形成在纸张上的调色剂图像进行加热定影,其特征在于,该定影装置具有:加热源,其通过辐射对加热区域内的主旨进行加热;输送部,其向加热区域输送纸张;以及遮蔽部,其设置在加热源与加热区域之间,遮蔽从加热源向加热区域的辐射,其中,与在该加热区域中输送的纸张的位置对应地变更遮蔽区域,在该遮蔽区域,由遮蔽部遮蔽从加热源向加热区域的辐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884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与对置部件在沿着输送路的方向上被约束的定影装置相比,抑制对置部件的因加热引起的向接近输送路的方向的变形。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定影装置具备:非接触加热部,其以非接触的方式对在输送路上输送的记录介质进行加热;对置部件,其沿着所述输送路配置在与所述非接触加热部对置的位置处,并且相对于所述记录介质进行相对移动;以及张紧部,其在沿着所述输送路的方向上张紧对置部件。
在[1]的定影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对置部件是通气板,该通气板配置于相对于所述输送路的、所述非接触加热部的相反侧,通过通气孔向所述记录介质吹送空气。
在[1]或[2]的定影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对置部件在沿着所述输送路的一个方向上延伸,所述张紧部在所述对置部件的长边方向上张紧所述对置部件。
在[3]的定影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对置部件是在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排列配置的多个面状体,所述张紧单元在所述面状体的长边方向上张紧多个所述面状体。
在[1]至[4]中任一项的定影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非接触加热部是多个热源,多个所述热源在与所述热源的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排列配置,并且在沿着所述输送路的一个方向上延伸,所述张紧单元在所述热源的长边方向上张紧所述对置部件。
在[5]的定影装置中,也可以是,多个所述热源在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图像形成部,其在被输送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以及[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配置在比所述图像形成部更靠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并且其还具备配置在比所述非接触加热部更靠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的接触定影单元,以及配置在相对于所述输送路在所述图像形成部的图像形成的面侧的所述对置部件。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图像形成部,其在被输送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反转单元,其使在一个面上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的表面和背面反转后将所述记录介质输送到所述图像形成部;以及[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配置在比所述图像形成部更靠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且比所述反转单元更靠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并且其还具备配置在比所述非接触加热部更靠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的接触定影单元,以及配置在相对于所述输送路在所述图像形成部的图像形成的面的相反的一侧的所述对置部件。
发明效果
根据[1],与对置部件在沿着输送路的方向上被约束的定影装置相比,可以抑制对置部件的因加热引起的向接近输送路的方向的变形。
根据[2],与通气板在沿着输送路的方向上被约束的定影装置相比,可以抑制被输送的记录介质的姿势的偏差。
根据[3],与张紧单元在与对置部件的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张紧对置部件的定影装置相比,可以抑制对置部件的因加热引起的向接近输送路的方向的变形。
根据[4],与具备作为具有与多个对置部件整体的尺寸同等的尺寸的1张板的对置部件的定影装置相比,可以抑制对置部件的因加热引起的向接近输送路的方向的变形。
根据[5],与张紧单元在与热源的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张紧对置部件的定影装置相比,可以抑制对置部件的因加热引起的向接近输送路的方向的变形。
根据[6],与多个热源和多个对置部件在输送方向上延伸的定影装置相比,可以抑制在记录介质上的、在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加热斑。
根据[7],与具备对置部件在沿着输送路的方向上被约束的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相比,可以抑制形成在记录介质上的图像的图像缺陷。
根据[8],与具备对置部件在沿着输送路的方向上被约束的定影装置以及反转单元的图像形成装置相比,可以抑制形成在记录介质的背面上的图像的图像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简要结构的主视图。
图2是表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调色剂图像形成部的简要结构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简要结构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通气板和张紧部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5是沿图4的5-5线的截面图。
图6是表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遮蔽部和张紧部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7是放大表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遮蔽部和张紧部的一部分的侧视图。
图8是放大表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遮蔽部和张紧部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9是表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遮蔽部件的开放状态的主视图。
图10是表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遮蔽部件的遮蔽状态的主视图。
图11是表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通气板的变形例的主视图。
图12是表示图11所示的通气板和张紧部的变形例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遮蔽部的变形例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图1~图13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此外,图中所示的箭头H表示装置上下方向(垂直方向),箭头W表示装置宽度方向(水平方向),箭头D表示装置进深方向(水平方向)。
(图像形成装置10)
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是在作为记录介质的一个例子的片材部件P上形成调色剂图像并使其定影的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如图1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具备收纳部50、排出部52、图像形成部12、输送机构60、反转机构80、定影装置100和冷却部90。
[收纳部50]
收纳部50具有收纳片材部件P的功能。图像形成装置10具备多个(例如2个)收纳部50。多个收纳部50构成为从该多个收纳部50选择性地送出片材部件P。
[排出部52]
排出部52是排出形成有图像的片材部件P的部分。具体而言,排出部52构成为,在由定影装置100将图像定影后,将由冷却部90冷却后的片材部件P向排出部52排出。
[图像形成部12]
图像形成部12具有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在片材部件P上形成图像的功能。具体而言,图像形成部12具备形成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图像形成部20以及将由调色剂图像形成部20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部件P的转印装置30。
调色剂图像形成部20具备多个以按颜色形成调色剂图像。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具备有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K)共计4色的调色剂图像形成部20。图1所示的(Y)、(M)、(C)、(K)表示与上述各色对应的构成部分。
(调色剂图像形成部20)
各色的调色剂图像形成部20构成为除了所使用的调色剂以外基本相同。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各色的调色剂图像形成部20具备沿图中箭头A方向旋转的感光鼓21、使感光鼓21带电的带电器22、曝光装置23以及显影装置24。曝光装置23对由带电器22带电的感光鼓21进行曝光而在感光鼓21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装置24使用调色剂对通过曝光装置23形成在感光鼓21上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而形成调色剂图像。
(转印装置30)
转印装置30具有将各色的感光鼓21的调色剂图像重叠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体上,并将该重叠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片材部件P上的功能。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转印装置30具备作为中间转印体的转印带31、一次转印辊33和转印部35。
一次转印辊33具有在感光鼓21和一次转印辊33之间的一次转印位置T(参见图2)处将形成在感光鼓21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带31上的功能。
转印带31呈环状,卷挂于多个辊32而决定姿势。转印带31通过多个辊32的至少1个被旋转驱动而向箭头B方向旋转,将一次转印后的图像向二次转印位置NT输送。
转印部35具有将转印到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部件P上的功能。具体而言,转印部35具备二次转印部34和对置辊36。
对置辊36以与转印带31对置的方式配置于转印带31的下侧。二次转印部34以在二次转印部34与对置辊36之间配置转印带31的方式配置于转印带31的内侧。具体而言,二次转印部34由电晕管构成。在转印部35中,通过由二次转印部34的放电产生的静电力,将转印到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通过二次转印位置NT的片材部件P上。
[输送机构60]
输送机构60具有将收纳在收纳部50中的片材部件P输送到二次转印位置NT的功能。此外,输送机构60具有将输送到二次转印位置NT的片材部件P从二次转印位置NT输送到后述的主加热部120的功能。
具体而言,输送机构60具备送出辊62、多个输送辊64和链式叼纸牙66。
送出辊62是将收纳于收纳部50的片材部件P送出的辊。多个输送辊64是将由送出辊62送出的片材部件P输送到链式叼纸牙66的辊。链式叼纸牙66具有保持片材部件P的前端部并输送片材部件P的功能。具体而言,链式叼纸牙66具有一对链条72(参见图4)和作为保持部(=把持部)的叼纸牙76(参见图3)。
如图1所示,一对链条72分别形成为环状。该一对链条72在装置进深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参见图4)。一对链条72分别卷挂在相对于对置辊36和后述的加压辊140分别配置于轴方向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的一对链轮(省略图示)以及在装置进深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一对链轮74上。构成为通过这些一对链轮中的任一个旋转,链条72向箭头C方向旋转。
在一对链条72上架设有在装置进深方向上延伸的叼纸牙76。叼纸牙76设置有多个,且沿着链条72的周向(旋转方向)以预先设定的间隔固定于一对链条72。
叼纸牙76具有在装置进深方向上延伸的接触部件76B以及沿着装置进深方向以预先设定的间隔安装的多个牙片76A。叼纸牙76构成为通过在多个牙片76A与接触部件76B之间夹持片材部件P的前端部来保持片材部件P。
然后,在链式叼纸牙66中,在叼纸牙76保持片材部件P的前端部的状态下,链条72向箭头C的方向旋转,从而输送片材部件P。图1所示的链式叼纸牙66将由多个输送辊64输送的片材部件P输送到二次转印位置NT,并且进一步使片材部件P通过后述的预加热部102,然后将片材部件P输送到后述的主加热部120。此外,在输送机构60中输送片材部件P的输送路的一部分由单点划线表示。
在该结构中,输送机构60至少在从二次转印位置NT到主加热部120之间,以片材面朝向上下方向的方式在装置宽度方向上输送片材部件P。
[反转机构80]
反转机构80是使片材部件P的表面和背面反转的机构。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反转机构80具备多个输送辊82、反转装置84和多个输送辊86。
多个输送辊82是将从定影装置100输送的片材部件P输送到反转装置84的辊。作为一个例子,反转装置84以片材部件P的输送方向例如每次变化90度的方式,将片材部件P多次折返并输送。即,作为一个例子,反转装置84是如麦比乌斯带那样扭转片材部件P而使片材部件P的表面和背面反转的装置。
多个输送辊86是将表面和背面已被反转装置84反转的片材部件P输送到链式叼纸牙66的辊。
[定影装置100]
定影装置100具有将通过转印装置30转印到片材部件P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片材部件P上的功能。此外,定影装置100的细节将在后面描述。
[冷却部90]
冷却部90具有对由定影装置100加热后的片材部件P进行冷却的功能。如图1所示,冷却部90在片材部件P的输送方向上配置于定影装置100的下游侧的位置。由定影装置100加热的片材部件P通过未图示的输送辊输送到冷却部90。冷却部90具备在装置宽度方向上排列的2组冷却辊92。2组冷却辊92为同样的结构,因此对一方的冷却辊92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冷却辊92具备隔着片材部件P的输送路配置在上侧的辊92a以及隔着片材部件P的输送路配置在下侧的辊92b。辊92a、92b为在装置进深方向上延伸的圆筒状的铝管,通过未图示的送风机构在内部产生空气的流动。与不产生该空气的流动的情况下的温度相比,通过该空气的流动,辊92a、92b的表面的温度降低。在该结构中,从未图示的驱动部件向辊92b传递旋转力从而旋转辊92b。而且,辊92a从动于辊92b而旋转。然后,辊92a、92b将片材部件P夹持在中间并且输送片材部件P以冷却片材部件P。
(图像形成装置的作用)
在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以如下方式形成图像。
首先,对应于从外部输入的任务,收纳部50、排出部52、图像形成部12、输送机构60、反转机构80、定影装置100和冷却部90转移到工作状态。
被施加了电压的各色的带电器22(参见图2)使各色的感光鼓21的表面以预定的电位均匀地带负电。接着,基于从外部输入的任务的图像数据,曝光装置23对带电的各色的感光鼓21的表面照射曝光光而形成静电潜像。
由此,在各个感光鼓21的表面上形成与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像。而且,各色的显影装置24对该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并使其可视化为调色剂图像。另外,转印装置30将形成在各色的感光鼓2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带31。
因此,将通过送出辊62从图1所示的收纳部50向片材部件P的输送路送出的、并通过链式叼纸牙66输送的片材部件P向转印带31与对置辊36接触的二次转印位置NT送出。在二次转印位置NT处,片材部件P被夹持在转印带31和对置辊36之间并被输送,从而转印带31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输送的片材部件P的表面上、即装置上下方向上的上侧的面PA上。
而且,定影装置100将转印到片材部件P的表面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片材部件P上,并且片材部件P输送到冷却部90。冷却部90对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部件P进行冷却并向排出部52排出。
另一方面,在片材部件P的背面上形成调色剂图像时,通过链式叼纸牙66输送从而通过了定影装置100的片材部件P被输送到反转机构80的输送辊82。输送到输送辊82的片材部件P通过输送辊82输送到反转装置84,并且通过反转装置84反转片材部件P的表面和背面。表面和背面被反转的片材部件P从反转装置84输送到输送辊86,并通过输送辊86输送到链式叼纸牙66。链式叼纸牙66输送该片材部件P。然后,再次执行前述步骤,以在背面上、即通过反转输送的片材部件P的在装置上下方向上的上侧的面PA上形成调色剂图像。
(主要部分结构)
接下来,对定影装置100进行说明。
定影装置100在片材部件P的输送方向上配置于转印装置30的下游侧的位置,如图3所示,具备在与输送的片材部件P非接触的状态下对片材部件P进行加热的、作为非接触加热部的一个例子的预加热部102。另外,定影装置100具备与片材部件P接触而进行加热、加压的主加热部120、吹送单元160、遮蔽部170、第一张紧部210和第二张紧部220。吹送单元160和遮蔽部170沿着片材部件P的输送路配置在分别预先设定的、与预加热部102对置的位置处。吹送单元160和遮蔽部170各自的构成要素不会从该位置相对于输送路移动。换言之,吹送单元160和遮蔽部170分别相对于沿着输送路输送的片材部件P相对地移动。第一张紧部210和第二张紧部220是张紧单元的一个例子。
(主加热部120)
如图3所示,主加热部120在片材部件P的输送方向上配置于后述的预加热部102的下游侧的位置。主加热部120具备:加热辊130,其与输送的片材部件P接触以加热片材部件P;加压辊140,其朝向加热辊130加压片材部件P;以及从动辊150,其从动于旋转的加热辊130而旋转。
(加热辊130)
如图3所示,加热辊130配置为与输送的片材部件P的、朝上的面接触,并且以轴方向作为装置进深方向在装置进深方向上延伸。另外,加热辊130具有:圆筒状基材132;橡胶层134,其形成为覆盖基材132的整个外周;防粘层136,其形成为覆盖橡胶层134的整个外周;以及加热器138,其收纳在基材132内部。加热辊130的防粘层136的外周面的外径例如为80mm。
基材132是铝管,作为一个例子具有20[mm]的厚度。另外,橡胶层134由硅橡胶形成,作为一个例子,具有6[mm]的厚度。而且,防粘层136由四氟乙烯与全氟乙烯的共聚物(PFA树脂)形成,作为一个例子,具有50[μm]的厚度。
另外,在装置进深方向上,在加热辊130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有在装置进深方向上延伸的轴部(省略图示),而且,设置有分别支承轴部的支承部件(省略图示)。由此,加热辊130通过支承部件可旋转地支承在加热辊130的两端部。
(从动辊150)
如图3所示,从动辊150隔着加热辊130配置于输送的片材部件P的相反侧,并且配置为以轴方向作为装置进深方向在装置进深方向上延伸。另外,从动辊150具有圆筒状的基材152以及收纳在基材152的内部的加热器154。作为一个例子,从动辊150的基材152的外周面的外径为50[mm]。
基材152是铝管,作为一个例子,具有10[mm]的厚度。然后,从动辊150通过未图示的支承部件可旋转地支承在从动辊150的两端部。
在该结构中,从动辊150从动于加热辊130而旋转。然后,从动辊150加热加热辊130。这样,由于加热辊130被从动辊150加热并且加热辊130自身具有加热器138,因此加热辊130的表面温度为180[℃]以上且200[℃]以下的预先设定的值。
(加压辊140)
如图3所示,加压辊140隔着输送的片材部件P配置于加热辊130的相反侧,并且配置为与输送的片材部件P的朝下的面接触,并且以轴方向作为装置进深方向在装置进深方向上延伸。另外,加压辊140具有:圆筒状的基材142;橡胶层144,其形成为覆盖基材142;防粘层146,其形成为覆盖橡胶层144;以及一对轴部(省略图示),其形成于装置进深方向的两端部。作为一个例子,加压辊140的防粘层146的外周面的外径为225[mm]。这样,加压辊140的外径大于加热辊的外径。
基材142是铝管,作为一个例子,具有20[mm]的厚度。另外,橡胶层144由硅橡胶形成,作为一个例子,具有1[mm]的厚度。而且,防粘层146由四氟乙烯与全氟乙烯的共聚物(PFA树脂)形成,作为一个例子,具有50[μm]的厚度。
另外,在加压辊140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在装置进深方向上延伸的凹部140a(参见图3)。在片材部件P通过加压辊140和加热辊130之间时,把持片材部件P的前端部的叼纸牙76构成为收纳在该凹部140a中,从而不与加压辊140干涉。
加压辊140通过从未图示的驱动部件传递的旋转力而旋转。然后,加热辊130从动于旋转的加压辊140旋转,从动辊150从动于旋转的加热辊130旋转。而且,加热辊130和加压辊140夹持并输送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部件P,从而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片材部件P上。
(预加热部102)
在片材部件P的输送方向上,预加热部102配置于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片材部件P上的二次转印位置NT的下游侧的位置,并且如图3所示,配置在输送的片材部件P的上方(=调色剂图像被转印的一侧的位置)。该预加热部102具备反射板104以及多个红外线加热器106(以下记载为“加热器106”)。加热器106是热源的一个例子。
(反射板104)
反射板104使用铝板形成,是输送的片材部件P侧开放的底浅的箱状部件。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从上方观察,反射板104为在装置进深方向和装置宽度方向上覆盖输送的片材部件P。
(加热器106)
加热器106是在装置进深方向上延伸的圆柱状的红外线加热器。多个加热器106在沿着输送路的装置宽度方向上以预先设定的间隔排列配置在反射板104的内部。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从上方观察,加热器106在装置进深方向上覆盖输送的片材部件P。另外,作为一个例子,加热器106在上下方向上距离输送的片材部件P30[mm]。
从加热器106放射在3[μm]以上且5[μm]以下的波长下分光放射亮度最大的红外线,加热器106的表面温度成为300[℃]以上且1175[℃]以下的预先设定的温度。
预加热部102以非接触状态对由链式叼纸牙66从转印到片材部件P上的、未定影的调色剂图像侧输送到预加热部102的下侧的片材部件P进行加热。
[遮蔽部170]
如图3所示,遮蔽部170配置在预加热部102与输送的片材部件P之间。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遮蔽部170包括在沿着输送路的装置宽度方向上排列的多个遮蔽部件171以及支承遮蔽部件171的多个支承部件174。
如图3所示,多个遮蔽部件171配置在预加热部102与输送的片材部件P之间。遮蔽部件171沿着输送路配置在装置上下方向上与预加热部102对置的位置,是相对于输送的片材部件P相对移动的对置部件的一个例子,并且是由在装置进深方向上延伸的矩形状的板材构成的面状体的一个例子。多个遮蔽部件171在沿着输送路的装置宽度方向上排列,从而构成遮蔽部件组171A。遮蔽部件171在装置进深方向的两端部具有边缘为U字型的切口部172(参见图6、图8)。
如图6所示,支承部件174是配置于遮蔽部件171的装置进深方向的两端部的、在装置进深方向上延伸的部件。1个支承部件174包括在装置进深方向上延伸的轴部175以及从轴部175的前端向装置进深方向突出的平板部176。
平板部176具有比遮蔽部件171的切口部172大的面,并且使遮蔽部件171以切口部172处于该面上的方式搭载于其上。另外,作为构成后述第二张紧部220的安装部的一个例子的安装螺钉177通过切口部172从遮蔽部件171突出地设置在平板部176上。根据该结构,遮蔽部件171在具有装置进深方向的自由度的状态下,被支承为不会在重力方向上落下(参见图7)。第二张紧部220的细节将在后面描述。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轴部175的与平板部176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作为一个例子经由轴承绕装置进深方向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定影装置100的未图示的壳体。轴部175构成为通过未图示的马达进行旋转驱动。另外,作为一个例子,轴部175通过轴承周围的止动件约束在平移方向上。
在该结构中,多个遮蔽部件171通过利用未图示的马达使轴部175旋转,从而能够在开放状态和遮蔽状态之间切换。如图9所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开放状态是指,在多个遮蔽部件171中,在相邻的遮蔽部件之间形成有在装置上下方向上开放的间隙的状态。在多个遮蔽部件171处于开放状态时,从预加热部102放射的红外线通过多个遮蔽部件171所形成的间隙,对在输送路上输送的片材部件P进行加热。另一方面,如图10所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遮蔽状态是指与开放状态相比,在多个遮蔽部件171中,相邻的遮蔽部件之间的间隙变窄的状态。在多个遮蔽部件171处于遮蔽状态时,从预加热部102放射的红外线被多个遮蔽部件171遮蔽,从而可以抑制从多个遮蔽部件171向下方放射。如图10所示,多个遮蔽部件171优选以在相邻的遮蔽部件之间不形成间隙的方式接触,但只要与开放状态相比能够遮蔽从预加热部102放射的红外线,也可以在相邻的遮蔽部件之间产生间隙。
在定影装置100处于工作状态时,多个遮蔽部件171处于开放状态(参见图9)。然后,当输入到图像形成装置10的任务完成时,多个遮蔽部件171从开放状态转移到遮蔽状态(参见图10)。
(吹送单元160)
如图3所示,吹送单元160在沿着输送路的方向上配置在装置上下方向上与预加热部102对置的位置,输送的片材部件P在吹送单元160和预加热部102之间通过。另外,如图4所示,吹送单元160具备:风扇161;底板162,其为方形的板材;壁框163,其在底板162的四边上立起;以及通气板180。风扇161是朝向输送路吹送空气的送风部的一个例子。
如图3所示,风扇161和底板162配置为在装置上下方向上与预加热部102对置。底板162在中央部具有沿厚度方向贯通底板162的、与风扇161的外周部嵌合的开口部,风扇161以埋入该开口部的方式嵌合配置。此外,埋入开口部的风扇161的周围处于气密状态。
如图4所示,壁框163具有在底板162的装置进深方向的两侧的两边上立起的侧壁部163a以及在底板162的装置宽度方向的两侧的两边上立起的端壁部163b(参见图3)。根据该结构,壁框163在壁框163的上部形成有开口部。
[通气板180]
如图4所示,通气板180是具有使从风扇161朝向片材部件P的下侧的面PB吹送的空气通过的多个通气孔183的通气部的一个例子。通气板180在壁框163的上方,以装置上下方向为厚度方向,以具有装置进深方向和装置宽度方向的自由度的状态,覆盖壁框163的开口部而配置。另外,通气板180配置于与预加热部102的下侧对置的位置。通气板180构成为包括:2个端部板182,其配置于通气板180的沿着输送路的装置宽度方向的两端;以及多个板181,其在沿着输送路的装置宽度方向上以预先设定的间隔排列在2个端部板182之间。而且,通气板180构成为包括多个密封部件184。多个通气孔183形成于板181和端部板182。
板181和端部板182是沿着输送路配置在与预加热部102对置的位置且相对于输送的片材部件P相对地移动的对置部件的一个例子,并且是由在装置进深方向上延伸的矩形状的板材构成的面状体的一个例子。板181和端部板182配置在与预加热部102的下侧对置的位置,从而被预加热部102加热。
多个通气孔183在板181和端部板182的厚度方向上贯通。如图4所示,多个通气孔183沿着片材部件P的输送方向和装置前后方向配置成二维状(矩阵状)。此外,在图4中,为了简化通气板180的图示,省略了通气孔183的一部分。
在端部板182和与端部板182在装置宽度方向上相邻的板181之间形成有装置宽度方向的间隙。另外,在沿装置宽度方向排列的各个板181之间形成有装置宽度方向的间隙。如图3所示,在这些间隙中配置有多个密封部件184,从而可以抑制从风扇161吹送的空气从这些间隙通过。
从风扇161吹送的空气通过以二维状(矩阵状)配置于板181和端部板182的多个通气孔183,从而均匀地撞击片材部件P的装置上下方向上的下侧的面PB。由此,与不具有吹送单元160的结构相比,构成为输送的片材部件P的输送姿势稳定。
在此,“片材部件P的输送姿势稳定”是指抑制从片材部件P的片材面到预加热部102的距离因片材面的位置而产生偏差。换言之,减小从片材部件P的片材面到预加热部102的最长距离与最短距离之差。
[第一张紧部210]
第一张紧部210是在沿着输送路的方向上张紧作为对置部件的通气板180的张紧单元的一个例子。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第一张紧部210包括:安装螺钉164、185,其在吹送单元160中成为多个对;以及多个拉伸螺旋弹簧188,其将安装螺钉164、185的对分别连接。拉伸螺旋弹簧188是对通气板180施加拉伸力的施力单元的一个例子。
多个安装螺钉164在2个侧壁部163a的上部的、不与板181和端部板182干涉的位置,以与板181和端部板182成对的方式在装置宽度方向上以预先设定的间隔排列的状态设置。具体而言,安装螺钉164在吹送单元160中,针对每1个板181,在相对于1个板181的装置进深方向的两侧的侧壁部163a的上部各配置1个。另外,安装螺钉164配置在不与因预加热部102加热而热膨胀的板181干涉的位置。另外,安装螺钉164在相对于端部板182的装置进深方向的两侧的侧壁部163a的上部也同样地配置。
安装螺钉185针对每1个板181,在板181的装置进深方向的两端部以与安装螺钉164相同的方向突出的状态各设置1个。在该结构中,各安装螺钉185与多个安装螺钉164中的、位于靠近各个安装螺钉185的一侧的安装螺钉164成对。这对于端部板182也是同样的。
在本例示中,拉伸螺旋弹簧188在两端部分别具有能够安装于安装螺钉164、185的钩部,通过这些钩部将安装螺钉164与安装螺钉185连接。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经由设置于装置进深方向的两端侧的安装螺钉185,1个板181被施加由各个拉伸螺旋弹簧188产生的相反方向的拉伸力。另外,通过平衡各个拉伸螺旋弹簧188施加的拉伸力,从而1个板181在具有装置进深方向的自由度的状态下,在装置进深方向上静止。换言之,多个板181分别在沿着输送路的装置进深方向上延伸的方向上被多个拉伸螺旋弹簧188张紧。这对于端部板182也是同样的。
此外,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的“被张紧”的状态表示具有沿着至少1个以上的面的方向的自由度的板状的物体在向该自由度中的至少1个以上的方向被施加了拉伸力的状态下静止的状态。在本发明中,该自由度可以是2个,也可以是4个。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板181和端部板182在装置进深方向的两侧和装置宽度方向的两侧这4个方向上具有自由度,在装置进深方向的两侧这2个方向上被施加拉伸力。另外,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遮蔽部件171在装置进深方向的两侧的2个方向上具有自由度,在装置进深方向的两侧的2个方向上被施加拉伸力。
[第二张紧部]
第二张紧部220是在沿着输送路的方向上张紧作为对置部件的遮蔽部件171的张紧单元的一个例子。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第二张紧部220构成为包括:安装螺钉173、177,其在遮蔽部170中成为多个对;以及多个拉伸螺旋弹簧178,其将安装螺钉173、177的对分别连接。拉伸螺旋弹簧178是对遮蔽部件171施加拉伸力的施力单元的一个例子。
安装螺钉177在设置于遮蔽部件171的装置进深方向的两侧的支承部件174的平板部176上,以通过各个切口部172从遮蔽部件171突出的状态各设置1个。此外,多个安装螺钉177配置在不与因预加热部102的加热而热膨胀的遮蔽部件171的切口部172的边缘干涉的位置。
安装螺钉173针对每1个遮蔽部件171,在遮蔽部件171的装置进深方向的两端侧并且在装置进深方向上比切口部172更靠内侧的位置,以与安装螺钉177相同的方向突出的状态各设置1个。在该结构中,各安装螺钉173与多个安装螺钉177中的、位于靠近各个安装螺钉173的一侧的安装螺钉177成对。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拉伸螺旋弹簧178在两端部分别具有能够安装于安装螺钉173、177的钩部,通过这些钩部将安装螺钉173与安装螺钉177连接。
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经由设置于装置进深方向的两端侧的安装螺钉173,对1个遮蔽部件171施加由各个拉伸螺旋弹簧178产生的相反方向的拉伸力。另外,通过平衡各个拉伸螺旋弹簧178施加的拉伸力,从而1个遮蔽部件171在具有装置进深方向的自由度的状态下,在装置进深方向上静止。换言之,多个遮蔽部件171分别在沿着输送路的装置进深方向上延伸的方向上被多个拉伸螺旋弹簧178张紧。
(主要部分结构的作用)
接下来,对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与以下所示的比较方式进行比较。此外,在比较方式中,在使用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使用的部件等的情况下,直接使用该部件等的附图标记和名称进行说明。
<比较方式>
比较方式的定影装置(以下,记作“比较装置”)不具备第一张紧部210和第二张紧部220。具体而言,比较装置的通气板180的板181和端部板182的装置进深方向的两端部作为一个例子通过螺钉等紧固在壁框163上,并以在装置进深方向和装置宽度方向上被约束的状态安装。另外,比较装置的遮蔽部170的遮蔽部件171的装置进深方向的两端部作为一个例子通过螺钉等紧固在支承部件174的平板部176上,并以在装置进深方向和装置宽度方向上被约束的状态安装。
除了以上的点以外,比较装置与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100同样地构成。
在作为非接触加热部的预加热部102对输送的片材部件P进行加热时,从加热器106放射红外线。从加热器106放射的红外线对输送的片材部件P进行加热,并且对配置在与预加热部102对置的位置的板181、端部板182和遮蔽部件171进行加热。板181、端部板182和遮蔽部件171通过被加热而热膨胀。
在比较装置中,当作为对置部件的板181、端部板182和遮蔽部件171热膨胀时,由于装置进深方向的两端部被约束,因此从输送的片材部件P的输送方向观察,向接近输送路的方向挠曲变形。具体而言,板181和端部板182在装置进深方向的两端部被约束在壁框163上的状态下,处于上侧的面被加热器106加热并且被从配置在下侧的风扇161吹送空气的状态。从风扇161吹送的空气通过通气孔183,并且对板181和端部板182的下侧的面进行冷却。在该状态下,当板181和端部板182热膨胀而变形时,板181和端部板182在装置上下方向上向上侧挠曲变形。然后,当遮蔽部件171在装置进深方向的两端部被约束的状态下热膨胀而变形时,在重力的作用下在装置上下方向上向下侧挠曲变形。
在比较装置中,当通气板180的板181和端部板182向接近输送路的方向挠曲变形时,有可能与输送的片材部件P的下侧的面PB干涉。由此,在通气板180上输送的片材部件P的姿势有可能产生偏差。而且,在输送的片材部件P被反转机构80反转时,在下侧的面PB上形成有在被反转机构80反转之前在二次转印位置NT处转印的调色剂图像。因此,当变形的板181和变形的端部板182与形成在被反转机构80反转的片材部件P的下侧的面PB上的调色剂图像干涉时,有可能产生形成在下侧的面PB上的图像的图像缺陷。
而且,在比较装置中,当板181和端部板182向接近输送路的方向挠曲变形时,形成于板181和端部板182的多个通气孔183的配置的二维性(矩阵性)受损。由于多个通气孔183的二维性(矩阵性)受损,因此从风扇161吹送并通过了多个通气孔183的空气不均匀地与片材部件P的下侧的面PB撞击,在通气板180上输送的片材部件P的姿势有可能产生偏差。
另外,在比较装置中,当遮蔽部170的遮蔽部件171向接近输送路的方向挠曲变形时,有可能与输送的片材部件P的上侧的面PA干涉。由此,输送的片材部件P的姿势有可能产生偏差。而且,在输送的片材部件P的上侧的面PA上形成有在二次转印位置NT处转印的调色剂图像。因此,当变形的遮蔽部件171与输送的片材部件P的上侧的面PA干涉时,有可能产生形成在上侧的面PA上的图像的图像缺陷。
另一方面,本实施方式中的板181和端部板182在具有装置进深方向的自由度的状态下,在沿着输送路的装置进深方向上被第一张紧部210张紧。在该状态下,当板181和端部板182热膨胀而变形时,板181和端部板182向在作为张紧方向的装置进深方向上扩展的方向变形,可以抑制向接近输送路的方向挠曲变形。因此,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100中,与比较装置相比,可以抑制由于板181、端部板182和遮蔽部件171的挠曲而导致的输送的片材部件P的姿势的偏差。因此,在根据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与具有比较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相比,可以抑制形成在片材部件P上的图像的图像缺陷。
另外,板181和端部板182是在沿着输送路的装置进深方向上延伸的板材,因此,作为长边方向的装置进深方向上的因热膨胀引起的伸长量比作为短边方向的装置宽度方向上的因热膨胀引起的伸长量大。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张紧部210在作为长边方向的装置进深方向上张紧板181和端部板182,从而促进向在该长边方向上扩展的方向的变形,可以抑制向接近输送路的方向挠曲变形。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张紧部210在与该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张紧板181和端部板182的结构(第二结构)相比,可以抑制板181和端部板182向接近输送路的方向的变形。这对于第二张紧部220和遮蔽部件171也是同样的。此外,前述的第二结构作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中。
另外,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通气板180在与输送的片材部件P的输送方向交叉的装置进深方向上延伸,并且由在沿着输送方向的装置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的多个板181和端部板182构成。换言之,通气板180具有被分割成多个板181和端部板182的结构。因此,1个板181或1个端部板182的对角线长度比通气板180为未被分割的1个板材的结构(第三结构)中的通气板180的对角线长度短。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每1个板181和每1个端部板182的热膨胀的挠曲的变形量比第三结构中的挠曲的变形量小。换言之,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与通气板180是具有与多个板181和2个端部板182的整体的尺寸同等的尺寸的1个板材的结构相比,可以抑制通气板180的向接近输送路的方向的变形。这对于遮蔽部件组171A和遮蔽部件171也是同样的。此外,前述的第三结构作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中(参见图11和图12)。
另外,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预加热部102在沿着输送的片材部件P的输送方向的一个方向即装置进深方向上延伸,具有在与装置进深方向交叉的装置宽度方向上以预先设定的间隔排列的多个加热器106。因此,关于由预加热部102引起的板181和端部板182的接近输送路的方向上的变形量,与多个加热器106以预先设定的间隔排列的装置宽度方向相比,加热器106的长边方向即装置进深方向上的变形量大。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张紧部210在加热器106的长边方向即装置进深方向上张紧板181和端部板182,从而促进向在该长边方向上扩展的方向的变形,使向接近输送路的方向的变形得到抑制。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张紧部210在与加热器106的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张紧板181和端部板182的结构(第四结构)相比,可以抑制板181和端部板182向接近输送路的方向的变形。这对于第二张紧部220和遮蔽部件171也是同样的。此外,前述的第四结构作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中。
另外,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多个加热器106在与被输送的片材部件P的输送方向交叉的装置进深方向上延伸,并且以预先设定的间隔在与装置进深方向交叉的装置宽度方向上排列有多个。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通过多个加热器106,输送的片材部件P在与输送方向交叉的装置进深方向上被均匀地加热的同时,在装置宽度方向上被输送。另一方面,在多个加热器106在作为输送方向的装置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以预先设定的间隔在装置进深方向上排列有多个的结构(第五结构)中,在与输送路上的输送方向交叉的装置进深方向上,产生与多个加热器106的间隔对应的加热斑。因此,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与第五结构相比,可以抑制相对于输送的片材部件P的、与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加热斑。此外,前述的第五结构作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变形例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中。
如上所述,对本发明的特定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示例性实施方式,能够在本发明的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形、变更、改良。
例如,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具有装置进深方向的自由度的板181和端部板182构成为被设置于该装置进深方向的两侧的第一张紧部210张紧。然而,作为本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也可以构成为,在板181和端部板182的装置进深方向的一端部在装置进深方向上被约束的状态下,另一端部通过被第一张紧部210施加拉伸力而被张紧。这对于遮蔽部件171和第二张紧部220也是同样的。
另外,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第一张紧部210中,作为施力单元的一个例子,使用拉伸螺旋弹簧188对板181和端部板182施加拉伸力。然而,施力单元并不限定于拉伸螺旋弹簧188。例如,也可以构成为,使用在一端安装有配重的金属线和设置于侧壁部163a的定滑轮,对板181和端部板182施加因通过定滑轮变换为水平方向的配重的重力产生的拉伸力。这对于遮蔽部件171和第二张紧部220也是同样的。
另外,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装置进深方向上延伸的板181和端部板182构成为在装置进深方向上被张紧。然而,板181和端部板182也可以构成为在与装置进深方向正交的装置宽度方向上被张紧,或者,也可以构成为从装置进深方向和装置宽度方向这2个方向被张紧。这对于遮蔽部件171和第二张紧部220也是同样的。
另外,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遮蔽部170构成为通过使多个遮蔽部件171绕各自的轴部175旋转来切换相对于预加热部102的开放状态和遮蔽状态。然而,遮蔽部170并不限定于使多个遮蔽部件171绕各自的轴部175旋转的结构。例如,如图13所示,遮蔽部170也可以构成为,在装置进深方向上延伸的多个遮蔽部件171,以板面朝向沿着输送路的方向而在装置宽度方向上紧密排列的状态,在装置宽度方向上滑动。此外,在图13所示的结构中,轴部175通过安装于定影装置100的壳体(省略图示)的导轨(省略图示),以具有装置宽度方向的自由度的状态被支承。此外,关于多个遮蔽部件171滑动的结构,未被轴部175支承的遮蔽部件171也可以构成为,以具有装置宽度方向的自由度的状态,被支承在安装于定影装置100的壳体的导轨上。另外,遮蔽部170也可以构成为能够遮蔽预加热部102的1张板材在安装于定影装置100的壳体的导轨上沿装置宽度方向滑动。
另外,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通气板180具有在装置宽度方向上排列在装置进深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板181和端部板182的结构。然而,通气板180也可以具有在装置进深方向上排列在装置宽度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板181和端部板182的结构。这对于遮蔽部170和遮蔽部件171也是同样的。
另外,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构成为在设置于壁框163的安装螺钉164上安装拉伸螺旋弹簧188。然而,安装拉伸螺旋弹簧188的对象并不限定于安装螺钉164。例如,也可以是与壁框163一体形成的突出物。这对于板181和端部板182的安装螺钉185、支承部件174的安装螺钉177、遮蔽部件171的安装螺钉173也是同样的。
另外,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定影装置100的输送路在装置宽度方向上延伸。然而,定影装置100的输送路并不限定于在装置宽度方向上延伸。例如,定影装置100的输送路也可以在装置宽度方向上延伸并且向装置上下方向的上方向延伸。
另外,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将通气板180的板181、端部板182和遮蔽部170的遮蔽部件171设为在与预加热部102对置的位置沿着输送路配置并且相对于输送的片材部件P相对地移动的对置部件。然而,对置部件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对置部件也可以是,为了以由链式叼纸牙66输送的片材部件P的、与由叼纸牙76保持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端部位于预先设定的高度的方式与该端部接触并进行支承,而在输送路的下侧沿着输送路配置的引导板。
另外,在本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定影装置100构成为具备遮蔽部170。然而,定影装置100也可以是不具备遮蔽部170的结构。
本申请基于2019年7月10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日本特愿2019-128458),其内容在本申请中作为参照而引用。

Claims (8)

1.一种定影装置,其具备:
非接触加热部,其以非接触的方式对在输送路上输送的记录介质进行加热;
对置部件,其沿着所述输送路配置在与所述非接触加热部对置的位置处,并且相对于所述记录介质进行相对移动;以及
张紧单元,其在沿着所述输送路的方向上张紧对置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对置部件是通过通气孔向所述记录介质吹送空气的通气板,
所述通气板相对于所述输送路配置于所述非接触加热部的相反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对置部件在沿着所述输送路的一个方向上延伸,
所述张紧单元在所述对置部件的长边方向上张紧所述对置部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对置部件是在与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在所述输送方向上排列配置的多个面状体,
所述张紧单元在所述面状体的长边方向上张紧多个所述面状体。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非接触加热部是多个热源,
多个所述热源在与所述热源的长边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排列配置,并且在沿着所述输送路的一个方向上延伸,
所述张紧单元在所述热源的长边方向上张紧所述对置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多个所述热源在与所述输送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
7.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
图像形成部,其在被输送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以及
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配置在比所述图像形成部更靠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并且其还具备配置在比所述非接触加热部更靠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的接触定影单元,以及配置在相对于所述输送路在所述图像形成部的图像形成的面侧的所述对置部件。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备:
图像形成部,其在被输送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
反转单元,其使在一个面上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的表面和背面反转后将所述记录介质输送到所述图像形成部;以及
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配置在比所述图像形成部更靠所述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的下游侧且比所述反转单元更靠所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的位置,并且其还具备配置在比所述非接触加热部更靠所述输送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的接触定影单元,以及配置在相对于所述输送路在所述图像形成部的图像形成的面的相反的一侧的所述对置部件。
CN202080043878.7A 2019-07-10 2020-06-04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139942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28458 2019-07-10
JP2019128458 2019-07-10
PCT/JP2020/022195 WO2021005929A1 (ja) 2019-07-10 2020-06-04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94272A true CN113994272A (zh) 2022-01-28
CN113994272B CN113994272B (zh) 2024-08-13

Family

ID=74114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43878.7A Active CN113994272B (zh) 2019-07-10 2020-06-04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740575B2 (zh)
JP (1) JP7447642B2 (zh)
CN (1) CN113994272B (zh)
WO (1) WO202100592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031845A (ja) * 2021-08-25 2023-03-09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77914A (ja) * 2021-11-25 2023-06-06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64082A (ja) * 1986-05-12 1987-11-17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定着装置
JP2000089585A (ja) * 1998-09-08 2000-03-31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99171A (ja) * 2000-09-20 2002-04-05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装置
JP2009163065A (ja) * 2008-01-08 2009-07-2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液体トナー定着装置及び液体現像電子印刷機並びに液体トナー定着方法
CN101551629A (zh) * 2008-03-31 2009-10-07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设备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1746122A (zh) * 2008-12-10 2010-06-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1846946A (zh) * 2009-03-26 2010-09-2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包括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13064957A (ja) * 2011-09-20 2013-04-11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EP2706412A2 (en) * 2012-09-11 2014-03-12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8693726A (zh) * 2017-04-07 2018-10-23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9086612A (ja) * 2017-11-06 2019-06-0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遮熱部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217634B2 (ja) 2008-05-29 2013-06-19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333023B2 (ja) 2009-08-07 2013-11-0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8849170B2 (en) 2012-10-29 2014-09-30 Eastman Kodak Company Toner fixer with liquid-carrying porous material
JP2014124934A (ja) 2012-12-27 2014-07-07 Fujifilm Corp 画像形成装置
JP6120100B2 (ja) * 2014-09-06 2017-04-2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64082A (ja) * 1986-05-12 1987-11-17 Olympus Optical Co Ltd 定着装置
JP2000089585A (ja) * 1998-09-08 2000-03-31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99171A (ja) * 2000-09-20 2002-04-05 Fuji Xerox Co Ltd 定着装置
JP2009163065A (ja) * 2008-01-08 2009-07-23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液体トナー定着装置及び液体現像電子印刷機並びに液体トナー定着方法
CN101551629A (zh) * 2008-03-31 2009-10-07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设备及图像形成设备
CN101746122A (zh) * 2008-12-10 2010-06-23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记录装置
CN101846946A (zh) * 2009-03-26 2010-09-29 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包括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JP2013064957A (ja) * 2011-09-20 2013-04-11 Fuji Xerox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EP2706412A2 (en) * 2012-09-11 2014-03-12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8693726A (zh) * 2017-04-07 2018-10-23 株式会社东芝 图像形成装置
JP2019086612A (ja) * 2017-11-06 2019-06-06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これに用いられる遮熱部品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740575B2 (en) 2023-08-29
JP7447642B2 (ja) 2024-03-12
JP2021015268A (ja) 2021-02-12
US20220075300A1 (en) 2022-03-10
WO2021005929A1 (ja) 2021-01-14
CN113994272B (zh) 2024-08-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201394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air flow path therein
US7308219B2 (en) Image heating apparatus including an endless belt and belt cooling mechanism
JP5936333B2 (ja) 像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740575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3272740B (zh) 图像形成装置
US20210294264A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3316745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9086391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458742B2 (en) Transport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for reducing downward flexing of transport material
JP2020181154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338503B2 (en) Fixing device including rotary member to suppress vaporized component escape
JP4821813B2 (ja) 定着システム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3302562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6089851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EP3355127A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778607B2 (en) Fixing device having fixing bel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same
US20170139374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20240111231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16165861A (zh)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6197704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26295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197654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257376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