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65861A -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65861A
CN116165861A CN202210630774.7A CN202210630774A CN116165861A CN 116165861 A CN116165861 A CN 116165861A CN 202210630774 A CN202210630774 A CN 202210630774A CN 116165861 A CN116165861 A CN 1161658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device
recording medium
heating
width direction
sheet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3077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山田光介
小寺哲郎
下平善树
山下真登
松本充博
山下孝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film Business Innovatio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1658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658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28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with means for handling the copy material in the fixing nip, e.g. introduction guides, stripping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9/00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 B65H29/02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mechanical grippers engaging the leading edge only of the articles
    • B65H29/04Delivering or advancing articles from machines; Advancing articles to or into piles by mechanical grippers engaging the leading edge only of the articles the grippers being carried by endless chains or bands
    • B65H29/042Intermediate conveyors, e.g. transferring devices
    • B65H29/044Intermediate conveyors, e.g. transferring devices conveying through a machin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07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radiant heat, e.g. infrared lamps, microwave heat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03G15/2021Plurality of separate fixing and/or cooling areas or units, two step fix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65Apparatus which relate to the handling of copy material
    • G03G15/6529Transpor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1/00Handling processes for sheets or webs
    • B65H2301/50Auxiliary process performed during handling process
    • B65H2301/51Modifying a characteristic of handled material
    • B65H2301/514Modifying physical properties
    • B65H2301/5144Cool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06Office-type machines, e.g. photocopi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24Post -processing devices
    • B65H2801/27Devices located downstream of office-type machin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xing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eeding Of Articles By Means Other Than Belts Or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定影装置具有:保持部,其在被输送的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延伸,保持记录介质;一对环回部,它们安装于该保持部的两端部,进行环回而输送记录介质;以及加热部,其以非接触的方式对记录介质进行加热,在该宽度方向上收纳于一对该环回部之间。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日本特开2002-148973号公报所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将由环形线构成的输送部件与输送辅助部件的间隔配置成:与转印材料入口部位相比,在排出口处较窄。通过旋转驱动源使输送带轮旋转,由此驱动输送部件和输送辅助部件来输送转印材料,通过辐射热对未定影调色剂像进行加热熔融,向压延辊入口的引导部件输送转印材料。
以往,存在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一对环回部,它们配置成从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夹持被输送的记录介质,并且形成为环状进行环回;以及保持部,其在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延伸,两端部分别安装于一对环回部,保持记录介质的末端。而且,进行环回的一对环回部输送记录介质。进而,为了以非接触的方式对被输送的记录介质进行加热,加热器等加热部与被输送的记录介质对置地配置。
在这种结构中,在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加热部和环回部重叠,因此,环回部被加热部加热,环回部的温度上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与加热部和环回部在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重叠的情况相比,抑制环回部的温度因加热部而上升。
根据本发明的第1方案,提供一种定影装置,其具有:保持部,其在被输送的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延伸,保持记录介质;一对环回部,它们安装于该保持部的两端部,进行环回而输送记录介质;以及加热部,其以非接触的方式对记录介质进行加热,在该宽度方向上收纳于一对该环回部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2方案,所述定影装置具有放出部,从所述宽度方向观察,该放出部配置于隔着所述加热部而与所述环回部相反的一侧,放出热射线,所述加热部是板面与被输送的记录介质对置的板部件,所述加热部通过吸收所述放出部放出的热射线来进行放热。
根据本发明的第3方案,所述放出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延伸,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加热部收纳于配置有所述放出部的区域。
根据本发明的第4方案,所述定影装置具有反射部,从所述宽度方向观察,该反射部配置于隔着所述加热部而与所述环回部相反的一侧,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使热射线反射的反射区域收纳于一对所述环回部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5方案,从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观察,所述反射部为记录介质侧开放的U字状,在所述反射部形成有从所述宽度方向夹着所述加热部的侧面,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侧面配置于一对所述环回部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第6方案,所述定影装置具有隔热部,从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观察,该隔热部在与所述宽度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与所述环回部对置,并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该隔热部整体配置于配置有所述加热部的区域的外侧。
根据本发明的第7方案,所述定影装置具有一对输送部,在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该一对输送部配置于所述加热部的下游侧,一边旋转一边夹持记录介质进行输送,对记录介质进行加热。
根据本发明的第8方案,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具有:形成部,其在记录介质形成调色剂图像;以及所述第7方案的定影装置,其使调色剂图像定影于记录介质。
(效果)
根据所述第1方案,与加热部和环回部在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重叠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环回部的温度因加热部而上升。
根据所述第2方案,与加热部的板面成为波状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被加热的记录介质的温度不均。
根据所述第3方案,与加热部在宽度方向上从配置有放出部的区域突出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在宽度方向上加热部中产生的温度不均。
根据所述第4方案,与反射区域和环回部在宽度方向上重叠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由于被反射的热射线而使环回部的温度上升。
根据所述第5方案,与侧面在宽度方向上相对于一对环回部之间配置于外侧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环回部的温度上升。
根据所述第6方案,与隔热部在宽度方向上延伸到配置有加热部的区域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环回部的温度上升。
根据所述第7方案,与加热部件和环回部在宽度方向上重叠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在记录介质中产生褶皱。
根据所述第8方案,与加热部件和环回部在宽度方向上重叠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输出图像的品质降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所具有的链条和保持部等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所具有的链条和保持部等的平面图。
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所具有的主加热部等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所具有的主加热部等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所具有的冷却部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所具有的调色剂图像形成部的结构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图。
图10是示出本发明的比较方式的定影装置的主视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主视图。
图12是示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1实施方式>
按照图1~图10对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进行说明。另外,图中所示的箭头H表示装置上下方向(铅垂方向),箭头W表示装置宽度方向(水平方向),箭头D表示装置进深方向(水平方向)。
(图像形成装置10)
本第1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10是在作为记录介质的片材部件P形成调色剂图像的电子照相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如图9所示,图像形成装置10具有收纳部50、排出部52、图像形成部12、输送机构60、翻转机构80、定影装置100和冷却部90。
〔收纳部50〕
收纳部50具有收纳作为记录介质的片材部件P的功能。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具有多个(例如2个)收纳部50。构成为从该多个收纳部50选择性地送出片材部件P。
〔排出部52〕
排出部52是排出形成有图像的片材部件P的部分。具体而言,构成为在利用定影装置100对图像进行定影后,由冷却部90冷却后的片材部件P向排出部52排出。
〔图像形成部12〕
图像形成部12具有通过电子照相方式在片材部件P形成图像的功能。具体而言,图像形成部12具有形成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图像形成部20、以及将由调色剂图像形成部20形成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部件P上的转印装置30。图像形成部是形成部的一例。
具有多个调色剂图像形成部20以按照每个颜色形成调色剂图像。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具有黄色(Y)、品红(M)、青色(C)、黑色(K)的合计4个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形成部20。图9所示的(Y)、(M)、(C)、(K)表示与上述各颜色对应的结构部分。
-调色剂图像形成部20-
除了使用的调色剂以外,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形成部20基本上同样地构成。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形成部20具有在图中箭头A方向上旋转的感光鼓21(=感光体)、以及使感光鼓21带电的带电器22。进而,各颜色的调色剂图像形成部20具有对由带电器22带电的感光鼓21进行曝光而在感光鼓21形成静电潜像的曝光装置23、以及使用调色剂对由曝光装置23形成于感光鼓21的静电潜像进行显影而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显影装置24。
-转印装置30-
转印装置30具有如下功能:将各颜色的感光鼓21的调色剂图像与中间转印体重叠而进行一次转印,将该重叠后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到片材部件P上。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转印装置30具有作为中间转印体的转印带31、一次转印辊33和转印部35。
一次转印辊33具有在感光鼓21与一次转印辊33之间的一次转印位置T(参照图8)处将形成于感光鼓21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带31上的功能。
转印带31呈环状,卷绕于多个辊32而决定姿态。多个辊32中的至少一方被驱动而旋转,由此,转印带31向箭头B方向进行环回,将一次转印后的图像输送到二次转印位置NT。
转印部35具有将转印到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片材部件P上的功能。具体而言,转印部35具有二次转印部34和对置辊36。
对置辊36以与转印带31对置的方式配置于转印带31的下侧。二次转印部34以在与对置辊36之间配置有转印带31的方式配置于转印带31的内侧。具体而言,二次转印部34由电晕管构成。在转印部35中,通过由二次转印部34的放电而产生的静电力,转印到转印带31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通过二次转印位置NT的片材部件P上。
〔输送机构60〕
输送机构60具有将收纳于收纳部50中的片材部件P输送到二次转印位置NT的功能。进而,输送机构60具有从二次转印位置NT向后述的主加热部120进行输送的功能。
具体而言,输送机构60具有送出辊62、多个输送辊64和链式叼纸牙66。
送出辊62是送出收纳于收纳部50中的片材部件P的辊。多个输送辊64是将送出辊62送出的片材部件P输送到链式叼纸牙66的辊、或将链式叼纸牙66输送的片材部件P输送到冷却部90的辊。
链式叼纸牙66具有保持片材部件P的末端部来输送片材部件P的功能。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链式叼纸牙66具有一对链条72和保持片材部件P的末端部的保持部68。另外,在输送机构60中输送片材部件P的输送路径的一部分用单点划线表示。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链式叼纸牙66的链条72和保持部68也是定影装置100的结构部件。链条72和保持部68在后面详细叙述。
〔翻转机构80〕
翻转机构80是使片材部件P的表背翻转的机构。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翻转机构80具有多个输送辊82、翻转装置84和多个输送辊86。
多个输送辊82是将从定影装置100送出的片材部件P输送到翻转装置84的辊。作为一例,翻转装置84是如下装置:以片材部件P的输送方向例如每次变化90度的方式,使片材部件P多次折返并进行输送,由此,如麦比乌斯带那样扭转片材部件P,使片材部件P的表背翻转。
多个输送辊86是将由翻转装置84翻转了表背后的片材部件P输送到链式叼纸牙66的辊。
〔定影装置100〕
定影装置100具有将由转印装置30转印到片材部件P上的调色剂图像定影于片材部件P的功能。另外,定影装置100在后面详细叙述。
〔冷却部90〕
冷却部90具有对由定影装置100加热后的片材部件P进行冷却的功能。如图9所示,冷却部90在片材部件P的输送方向上配置于定影装置100的下游侧。此外,冷却部90具有在装置宽度方向上排列的2个冷却辊92。2个冷却辊92成为相同的结构,因此,对一个冷却辊92进行说明。
如图7所示,冷却辊92具有隔着片材部件P的输送路径配置于上侧的辊92a、以及隔着片材部件P的输送路径配置于下侧的辊92b。
辊92a、92b成为在装置进深方向上延伸的圆柱状,具有圆筒状的基材94a、94b。基材94a、94b是铝管,由未图示的送风机构产生的空气流在基材94a、94b的内部流动。通过该空气流,与未产生该空气流的情况下的温度相比,辊92a、92b的表面的温度降低。
在该结构中,辊92b从未图示的驱动部件被传递旋转力而进行旋转。进而,辊92a从动于辊92b而进行旋转。而且,辊92a、92b夹着片材部件P进行输送,对片材部件P进行冷却。
(图像形成装置的作用)
在图9所示的图像形成装置10中,如下形成图像。
首先,被施加电压的各颜色的带电器22(参照图8)使各颜色的感光鼓21的表面以预定的电位均匀地带负电。接着,曝光装置23根据从外部输入的图像数据对带电的各颜色的感光鼓21的表面照射曝光光而形成静电潜像。
由此,与图像数据对应的静电潜像形成于各个感光鼓21的表面。进而,各颜色的显影装置24对该静电潜像进行显影,可视化为调色剂图像。此外,转印装置30将形成于各颜色的感光鼓21的表面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转印带31上。
因此,通过送出辊62从图9所示的收纳部50向片材部件P的输送路径送出且通过链式叼纸牙66输送的片材部件P被送出到转印带31和对置辊36接触的二次转印位置NT。在二次转印位置NT处,片材部件P被转印带31和对置辊36夹着进行输送,由此,转印带31的表面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片材部件P的表面。
进而,定影装置100将转印到片材部件P的表面的调色剂图像定影于片材部件P,片材部件P被输送到冷却部90。冷却部90对定影了调色剂图像的片材部件P进行冷却,向排出部52排出。
另一方面,当在片材部件P的背面形成调色剂图像的情况下,由链式叼纸牙66输送而通过了定影装置100后的片材部件P被输送到翻转机构80的输送辊82,由输送辊82输送的片材部件P通过翻转装置84使表背翻转。进而,输送辊86将表背翻转后的片材部件P输送到链式叼纸牙66。链式叼纸牙66输送片材部件P。然后,再次进行前面叙述的工序,以在片材部件P的背面形成调色剂图像。
(主要部分结构)
接着,对定影装置100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定影装置100具有链式叼纸牙66和预备加热部102,该预备加热部102在片材部件P的输送方向上配置于转印装置30(参照图9)的下游侧,以非接触状态对被输送来的片材部件P进行加热。
定影装置100还具有与片材部件P接触而进行加热、加压的主加热部120、吹气单元170、以及遮断从预备加热部102放出而向链式叼纸牙66的链条72传递的热的隔热部件108(参照图1)。
〔链式叼纸牙66〕
链式叼纸牙66具有一对链条72和保持片材部件P的保持部68。链条72是环回部的一例。
-链条72-
如图3所示,一对链条72在装置进深方向上分开配置。进而,链条72形成为环状,构成为包含金属制的多个外板72a、金属制的多个内板72b、以及连结外板72a和内板72b的销72c。在本实施方式中,装置进深方向是与被输送的片材部件P的宽度方向相同的方向。
而且,一对链条72卷绕于相对于对置辊36(参照图9)配置在轴向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且将轴向作为装置进深方向的一对链轮(图示省略)、相对于后述的加压辊140配置于轴向的一端侧和另一端侧的一对链轮71(参照图5)、以及在装置进深方向上隔开间隔配置的一对链轮74(参照图9)。构成为:通过这些一对链轮中的任意一方旋转,链条72向箭头C方向进行环回。此外,在一对链条72安装有保持片材部件P的保持部68的两端部。
-保持部68-
如图3所示,保持部68具有两端部分别安装于一对链条72且在装置进深方向上延伸的安装部件75、以及安装于安装部件75的叼纸牙76。
保持部68设置有多个,沿着链条72的周向(环回方向)以预定的间隔进行配置。
叼纸牙76设置有多个,沿着装置进深方向以预定的间隔安装于安装部件75。叼纸牙76具有保持片材部件P的末端部的功能。具体而言,叼纸牙76具有爪76a。此外,在安装部件75形成有供爪76a接触的接触部75a(参照图6)。
在叼纸牙76中,构成为在爪76a与接触部75a之间夹持片材部件P的末端部而保持片材部件P。另外,叼纸牙76例如通过弹簧等将爪76a按压于接触部75a,并且,通过凸轮等的作用使爪76a相对于接触部75a接触或分离。
在该结构中,在链式叼纸牙66中,在叼纸牙76保持着片材部件P的末端部的状态下,链条72向箭头C方向进行环回,由此输送片材部件P。图9所示的链式叼纸牙66将由多个输送辊64输送的片材部件P输送到二次转印位置NT,进而,在使其通过预备加热部102后,将其输送到主加热部120。
〔主加热部120〕
如图2所示,主加热部120在片材部件P的输送方向上配置于预备加热部102的下游侧。主加热部120具有与被输送的片材部件P接触而对片材部件P进行加热的加热辊130、朝向加热辊130对片材部件P进行加压的加压辊140、以及从动于旋转的加热辊130而进行旋转的从动辊150。
-加热辊130-
如图2所示,加热辊130被配置成,与被输送的片材部件P的朝向上方的面接触,将轴向作为装置进深方向而在装置进深方向上延伸。此外,加热辊130具有圆筒状的基材132、形成为覆盖基材132的整周的橡胶层134、形成为覆盖橡胶层134的整周的防粘层136、以及收纳于基材132的内部的加热器138。作为一例,加热辊130中的防粘层136的外周面的外径为80〔mm〕。
基材132是铝管,作为一例,厚度为20〔mm〕。此外,橡胶层134由硅酮橡胶形成,作为一例,厚度为6〔mm〕。进而,防粘层136由四氟乙烯与全氟乙烯的共聚物(PFA树脂)形成,作为一例,厚度为50〔μm〕。
此外,如图5所示,在装置进深方向上,在加热辊130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有在装置进深方向上延伸的轴部139a,而且,设置有分别支承轴部139a的支承部件139b。由此,加热辊130在加热辊130的两端部被支承部件139b支承为能够旋转。
-从动辊150-
如图2、图5所示,从动辊150被配置成,在隔着加热辊130而与被输送的片材部件P相反的一侧,将轴向作为装置进深方向而在装置进深方向上延伸。此外,从动辊150具有圆筒状的基材152和收纳于基材152的内部的加热器154。作为一例,从动辊150的基材152的外周面的外径为50〔mm〕。
基材152是铝管,作为一例,厚度为10〔mm〕。而且,从动辊150在从动辊150的两端部被未图示的支承部件支承为能够旋转。
在该结构中,从动辊150从动于加热辊130而进行旋转。而且,从动辊150对加热辊130进行加热。这样,加热辊130被从动辊150加热,并且,加热辊130自身具有加热器138,由此,加热辊130的表面温度成为180〔℃〕以上且200〔℃〕以下的预定的值。
-加压辊140-
如图2、图5所示,加压辊140被配置成,在隔着被输送的片材部件P而与加热辊130相反的一侧,与被输送的片材部件P的朝向下方的面接触,将轴向作为装置进深方向而在装置进深方向上延伸。此外,加压辊140具有圆筒状的基材142、形成为覆盖基材142的橡胶层144、形成为覆盖橡胶层144的防粘层146、以及形成于装置进深方向的两端部的一对轴部148(参照图5)。作为一例,加压辊140中的防粘层146的外周面的外径为225〔mm〕。这样,加压辊140的外径比加热辊的外径大。
基材142是铝管,作为一例,厚度为20〔mm〕。此外,橡胶层144由硅酮橡胶形成,作为一例,厚度为1〔mm〕。进而,防粘层146由四氟乙烯与全氟乙烯的共聚物(PFA树脂)形成,作为一例,厚度为50〔μm〕。
此外,如图6所示,在加压辊140的外周面形成有在装置进深方向上延伸的凹部140a。而且,在片材部件P通过加压辊140与加热辊130之间的情况下,把持片材部件P的末端部的叼纸牙76收纳于该凹部140a中。
此外,如图5所示,一对轴部148形成于加压辊140的装置进深方向的两端部,与加压辊140中的防粘层146的外周面相比为小径化,在轴向上延伸。
在该结构中,加压辊140从未图示的驱动部件被传递旋转力而进行旋转。而且,加热辊130从动于进行旋转的加压辊140而进行旋转,从动辊150从动于进行旋转的加热辊130而进行旋转。进而,加热辊130和加压辊140夹着被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部件P进行输送,由此,调色剂图像被定影于片材部件P。这样,利用加热辊130和加压辊140构成一对输送部122,该一对输送部122一边旋转一边夹持片材部件P进行输送,对片材部件P进行加热。
-其他-
如图5所示,主加热部120具有支承加压辊140的支承部件156、以及经由支承部件156向加热辊130侧对加压辊140进行施力的施力部件158。支承部件156设置有一对。而且,一对支承部件156分别被配置成,从下方将加压辊140的一对轴部148支承为能够旋转。
施力部件158是压缩弹簧,设置有一对,配置于隔着支承部件156而与轴部148相反的一侧。
在该结构中,一对施力部件158向加热辊130侧对加压辊140进行施力,由此,加压辊140朝向加热辊130对片材部件P进行加压。而且,如图2所示,由加压辊140施力后的部分的加热辊130变形,形成加热辊130和加压辊140接触的区域、即夹持部N。
〔预备加热部102〕
如图2所示,预备加热部102在片材部件P的输送方向上,相对于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片材部件P上的二次转印位置NT(参照图9)配置于下游侧,并且相对于主加热部120配置于上游侧。进而,预备加热部102配置于被输送的片材部件P的上方(=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一侧)。该预备加热部102具有反射部件104、多个红外线加热器106(以下称为“加热器106”)、加热板114和金属网112。
-反射部件104-
反射部件104使用铝板形成,成为被输送的片材部件P侧开放的底浅的箱状。即,从装置宽度方向观察,成为被输送的片材部件P侧开放的U字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上方观察,反射部件104在装置进深方向和装置宽度方向上覆盖被输送的片材部件P。反射部件104是反射部的一例。
在该反射部件104的内部,如图1所示,加热板114和加热器106从被输送的片材部件P侧起按照该顺序进行配置。此外,在反射部件104形成有使加热器106放出的热射线即红外线向加热板114侧反射的反射面104a。换言之,如图2所示,使红外线向加热板114侧反射的反射面104a配置于隔着加热器106和加热板114而与链条72相反的一侧。这样,反射面104a作为使从加热器106向与加热板114侧不同的方向放出的红外线的放出方向向加热板114的方向变化的放出方向变化单元发挥功能。
进而,如图1所示,通过该反射面104a使红外线向加热板114侧反射的反射区域(图中H01)在装置进深方向上收纳于一对链条72之间(图中S01)。换言之,在装置进深方向上,链条72和反射区域H01不重叠。
这里,“在装置进深方向上,一对链条72之间S01”是指在装置进深方向上被一个链条72中最接近另一个链条72的部分和另一个链条72中最接近一个链条72的部分夹持的区域。
此外,反射部件104具有从装置进深方向夹持加热器106和加热板114的一对侧板105。如上所述,在反射部件104的内部配置有加热板114和加热器106。即,在装置上下方向上,侧板105的下端相对于加热板114位于下方。换言之,在装置上下方向上,侧板105的下端相对于加热板114向下方突出。
进而,在一对侧板105分别形成有彼此对置的对置面105a,在装置进深方向上,一对对置面105a配置于一对链条72之间S01。对置面105a是侧面的一例。
-加热器106-
加热器106是外形为圆柱状的红外线加热器,如图1所示,与反射部件104的反射面104a在装置上下方向上对置,在装置进深方向上延伸。进而,加热器106设置有多个,如图2所示,在装置宽度方向上排列。加热器106是放出热射线的放出部的一例。
在以上的结构中,从未图示的电源被施加电压的加热器106放出在3〔μm〕以上且5〔μm〕以下的波长下分光放射亮度最大的红外线。
-加热板114-
作为一例,加热板114使用厚度为1〔mm〕的不锈钢板形成,从装置进深方向观察,如图2所示,配置于链条72与加热器106之间。换言之,从装置进深方向观察,加热器106配置于隔着加热板114而与链条72相反的一侧。此外,作为一例,加热板114在装置上下方向上从被输送的片材部件P的末端分开30〔mm〕。加热板114是加热部的一例。
进而,加热板114的板面与被输送的片材部件P对置,加热板114在装置宽度方向上排列有多块。从装置上下方向观察,多块排列的加热板114的外形成为在装置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矩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从上方观察,多块无间隙地排列的加热板114覆盖被输送的片材部件P。换言之,有时通过多块排列的加热板114对被输送的片材部件P的整体进行一次性加热。
此外,如图1所示,在装置进深方向上,加热板114收纳于一对链条72之间S01。换言之,在装置进深方向上,配置有加热板114的区域(图中H02)收纳于一对链条72之间S01。再换言之,在装置进深方向上,链条72和配置有加热板114的区域H02不重叠。
进而,在装置进深方向上,加热板114收纳于配置有加热器106的区域(图中H03)。换言之,在装置进深方向上,配置有加热板114的区域H02收纳于配置有加热器106的区域(图中H03)。此外,在加热板114中,在加热器106侧的板面形成有黑色覆膜。另外,在装置进深方向上,区域H02和区域H03收纳于反射区域H01。
在该结构中,加热板114吸收加热器106放出的红外线和由反射面104a反射的红外线,由此,温度上升而进行放热。而且,作为一例,温度上升后的加热板114成为600〔℃〕以上且1175〔℃〕以下,以非接触的方式对被输送的片材部件P进行加热。
另外,在装置宽度方向上,加热板114配置于与配置有加热器106的区域相同的区域。
-金属网112-
金属网112通过未图示的固定部件固定于反射部件104的缘部,如图1所示,对反射部件104的内部和反射部件104的外部进行分隔。由此,金属网112防止被输送的片材部件P和加热板114接触。
〔吹气单元170〕
如图2所示,吹气单元170被配置成,在装置上下方向上与预备加热部102对置,被输送的片材部件P通过吹气单元170与预备加热部102之间。此外,如图4所示,吹气单元170具有在装置宽度方向和装置进深方向上排列的多个风扇172。
在该结构中,多个风扇172朝向被输送的片材部件P吹送空气,由此,被输送的片材部件P的输送姿态稳定。这样,风扇172作为使被输送的片材部件P的输送姿态稳定的姿态稳定单元发挥功能。
〔隔热部件108〕
隔热部件108设置有一对,作为一例,使用厚度为1〔mm〕的不锈钢板形成,如图1所示,从装置宽度方向观察,在装置上下方向上与链条72分别对置。隔热部件108是隔热部的一例。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在装置宽度方向上,隔热部件108至少配置于配置有预备加热部102的区域。进而,如图1所示,隔热部件108具有从装置宽度方向观察呈L字状且在装置上下方向上与链条72对置的对置板108a、以及从装置进深方向的外侧覆盖链条72的侧板108b。装置上下方向是交叉方向的一例。
此外,对置板108a中朝向上方的板面未被实施涂装,平均表面粗糙度Ra(JISB0031)成为1〔μm〕以下。进而,在装置进深方向上,隔热部件108配置于配置有加热板114的区域H02的外侧。换言之,在装置进深方向上,隔热部件108和配置有加热板114的区域H02不重叠。
在该结构中,隔热部件108遮断从预备加热部102的加热板114放出而向链条72传递的热。
(主要部分结构的作用)
接着,关于定影装置100的作用,与比较方式的定影装置600进行比较来进行说明。首先,关于比较方式的定影装置600的结构,主要对与定影装置100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定影装置600〕
如图10所示,定影装置600具有以与被输送的片材部件P不接触的状态对片材部件P进行加热的预备加热部602、链条72和保持部68。进而,定影装置600具有与片材部件P接触而对片材部件P进行加热、加压的主加热部120(参照图2)、以及吹气单元170。另外,定影装置600不具有遮断从加热板614放出而向链条72传递的热的隔热部件。
-预备加热部602-
如图10所示,预备加热部602具有反射部件604、多个红外线加热器606(以下为“加热器606”、加热板614和金属网612。
反射部件604使用铝板形成,成为被输送的片材部件P侧开放的底浅的箱状。在反射部件604形成有使加热器606放出的热射线即红外线向加热板614侧反射的反射面604a。
在装置进深方向上,通过该反射面604a使红外线向加热板614侧反射的反射区域(图中H11)未收纳于一对链条72之间S01,从一对链条72之间S01突出。
此外,反射部件604具有从装置进深方向夹着加热器606和加热板614的一对侧板605。而且,在装置上下方向上,侧板605的下端相对于加热板614位于下方。
此外,在一对侧板605分别形成有彼此对置的对置面605a,在装置进深方向上,一对对置面605a未配置于一对链条72之间S01。
加热器606是外形为圆柱状的红外线加热器,如图10所示,与反射部件604的反射面604a在装置上下方向上对置,在装置进深方向上延伸。进而,加热器606设置有多个,在装置宽度方向上排列。
加热板614的板面与被输送的片材部件P对置,加热板614在装置宽度方向上排列有多块。从上下方向观察,多块排列的加热板614的外形成为在装置宽度方向上延伸的矩形状。此外,在装置进深方向上,配置有加热板614的区域(图中H12)未收纳于一对链条72之间S01,从链条72之间S01突出。换言之,在装置进深方向上,加热板614和链条72重叠。进而,换言之,从装置宽度方向观察,链条72和加热板614在装置上下方向上对置。
此外,在装置进深方向上,配置有加热板614的区域H12收纳于配置有加热器606的区域(图中H13)。
进而,金属网612通过未图示的固定部件固定于反射部件604的缘部,如图10所示,对反射部件604的内部和反射部件604的外部进行分隔。
〔定影装置100、600的作用〕
在定影装置100、600的非工作状态下,不对加热器106、606施加电压,链条72停止。此外,吹气单元170的风扇172停止。
在图像形成动作开始后,链条72工作,进行环回的链条72输送被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部件P。进而,风扇172工作,风扇172从下方向片材部件P吹送空气,片材部件P的片材面朝向上下方向。
进而,在图1、图10所示的定影装置100、600中,对预备加热部102、602的加热器106、606施加电压。加热板114、614吸收被施加了电压的加热器106、606放出的红外线和由反射面104a、604a反射的红外线,由此,温度上升而进行放热。然后,温度上升后的加热板114、614从上方以非接触的方式对由进行环回的链条72输送的片材部件P进行加热。片材部件P被加热,由此,构成被转印到片材部件P上的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软化。
进而,在图2所示的主加热部120中,加热辊130和加压辊140夹持由预备加热部102、602的加热板114、614加热后的片材部件P进行输送,将调色剂图像定影于片材部件P。定影了调色剂图像的片材部件P通过冷却部90(参照图9)向装置的外部排出。
这里,在比较方式的定影装置600的预备加热部602中,如图10所示,在装置进深方向上,配置有加热板614的区域H12未收纳于一对链条72之间S01,从链条72之间S01突出。因此,通过由加热板614放出的热使一对链条72的温度上升。而且,一对链条72在环回方向上延伸。这里,在一个链条72的延伸量和另一个链条72的延伸量不同的情况下,被输送的片材部件P相对于输送方向倾斜,在该状态下被加热辊130和加压辊140夹持。由此,有时在片材部件P产生纸褶皱。
与此相对,在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100的预备加热部102中,如图1所示,在装置进深方向上,配置有加热板114的区域H02收纳于一对链条72之间S01。因此,与使用定影装置600的情况相比,抑制链条72的温度因加热板114而上升。通过抑制链条72的温度上升,与使用定影装置600的情况相比,抑制被输送的片材部件P相对于输送方向倾斜,抑制因被加热辊130和加压辊140夹持而产生纸褶皱。
(总结)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定影装置100中,在装置进深方向上,配置有加热板114的区域H02收纳于一对链条72之间S01。因此,与使用定影装置600的情况相比,抑制链条72的温度因加热板114而上升。
此外,在定影装置100中,板面与被输送的片材部件P对置的加热板114吸收加热器106放出的红外线而进行放热,对片材部件P进行加热。因此,例如,与加热板的板面成为波状的情况相比,抑制加热板114与片材部件P的距离局部不同,抑制被加热的片材部件P的温度不均。
此外,在定影装置100中,在装置进深方向上,配置有加热板114的区域H02收纳于配置有加热器106的区域H03。因此,与配置有加热板的区域在装置进深方向上从配置有加热器的区域突出的情况相比,抑制加热板114中产生的温度不均。
此外,在定影装置100中,抑制加热板114中产生的温度不均,由此,加热板114整体均匀地吸收红外线,由此,与配置有加热板的区域在装置进深方向上从配置有加热器的区域突出的情况相比,加热板114整体的温度均匀地上升。
此外,在定影装置100中,在装置进深方向上,通过反射面104a使红外线向加热板114侧反射的反射区域H01收纳于一对链条72之间S01。因此,与如定影装置600那样反射面604a的反射区域H11未收纳于链条72之间S01而从链条72之间S01突出的情况相比,抑制由于从反射面104a反射的红外线而使链条72的温度上升。
此外,在定影装置100中,形成于反射部件104的一对对置面105a收纳于一对链条72之间S01。因此,与如定影装置600那样一对对置面605a未收纳于链条72之间S01的情况相比,抑制反射部件104的内部的热向链条72侧放出,由此,抑制链条72的温度上升。
此外,在定影装置100中,在装置上下方向上,侧板105的下端相对于加热板114位于下方。因此,与侧板的下端相对于加热板位于上方的情况相比,抑制反射部件104的内部的热向链条72侧放出,由此,抑制链条72的温度上升。
此外,在定影装置100中,具有在装置上下方向上与链条72对置的对置板108a的隔热部件108在装置进深方向上配置于配置有加热板114的区域H02的外侧。因此,与隔热部件在装置进深方向上延伸到配置有加热板的区域的情况相比,抑制隔热部件108的温度上升,由此,抑制链条72的温度上升。
此外,在定影装置100中,隔热部件108的对置板108a中朝向上方的面未被实施涂装,平均表面粗糙度Ra(JIS B 0031)成为1〔μm〕以下。因此,与对置板108a中朝向上方的面的平均表面粗糙度Ra超过1〔μm〕的情况相比,有效地反射加热板114放出的热,由此,抑制链条72的温度上升。
此外,在定影装置100中,与使用定影装置600的情况相比,抑制被输送的片材部件P相对于输送方向倾斜,由此,抑制因被加热辊130和加压辊140夹持而产生纸褶皱。
此外,在图像形成装置10中,与具有定影装置600的情况相比,抑制纸褶皱的产生,由此,抑制输出图像的品质的降低。
<第2实施方式>
按照图11、图12对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例进行说明。另外,关于第2实施方式,主要对与第1实施方式不同的部分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第2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210的定影装置300具有以与被输送的片材部件P不接触的状态对片材部件P进行加热的预备加热部302、链条72以及保持部68。进而,定影装置300具有与片材部件P接触而对片材部件P进行加热、加压的主加热部120、吹气单元170、以及遮断从预备加热部302放出而向链条72传递的热的隔热部件108。
(预备加热部302)
如图11所示,预备加热部302具有反射部件304、多个红外线加热器306(以下为“加热器306”和金属网312。
反射部件304使用铝板形成,成为被输送的片材部件P侧开放的底浅的箱状。在反射部件304形成有反射加热器306的后述的灯丝306b放出的红外线的反射面304a。
在装置进深方向上,通过该反射面304a反射红外线的反射区域(图中H31)收纳于一对链条72之间S01。
此外,反射部件304具有从装置进深方向夹着加热器306的一对侧板305。而且,在装置上下方向上,侧板305的下端相对于加热器306位于下方。
进而,在一对侧板305分别形成有彼此对置的对置面305a,在装置进深方向上,一对对置面305a配置于一对链条72之间S01。对置面305a是侧面的一例。
加热器306是外形为圆柱状的红外线加热器,作为一例,在上下方向上从被输送的片材部件P的末端分开30〔mm〕。进而,如图11所示,加热器306具有圆筒状的石英管306a、以及配置于石英管306a的内部且放出红外线的灯丝306b。进而,在石英管306a的表面形成有黑色覆膜。石英管306a是加热部的一例。
此外,在装置进深方向上,配置有石英管306a的区域(图中H33)收纳于一对链条72之间S01。
进而,金属网312通过未图示的固定部件固定于反射部件304的缘部,如图11所示,对反射部件304的内部和反射部件304的外部进行分隔。
(作用、总结)
在图11所示的定影装置300中,对加热器306的灯丝306b施加电压。石英管306a吸收被施加电压的灯丝306b放出的红外线,由此,温度上升而进行放热。然后,温度上升后的石英管306a从上方以非接触的方式对由进行环回的链条72输送的片材部件P进行加热。片材部件P被加热,由此,构成被转印到片材部件P上的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软化。
关于其他作用,与由于具有加热板114而产生的第1实施方式的作用以外的作用相同。
另外,针对特定的实施方式详细说明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知能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采取其他各种实施方式。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没有特别说明,但是,作为对片材部件P进行加热的加热部,例如也可以使用陶瓷加热器、卤素加热器、电热射线等其他加热单元。
此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加热板114是板面与被输送的片材部件P对置的板部件,但是,也可以是波状的板部件。但是,该情况下,不发挥板面与被输送的片材部件P对置而发挥的作用。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虽然没有特别说明,但是,对置面105a、305a也可以具有使热反射的功能。由此,抑制反射部件104、304内的温度的降低,有效地对被输送的片材部件P进行加热。
此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作为环回部,使用链条72进行了说明,但是,只要是环状即可,也可以是线等。
此外,在上述第1实施方式中,在装置进深方向上,加热板114收纳于区域H03,但是,也可以不收纳于区域H03。但是,该情况下,不产生加热板114收纳于区域H03而产生的作用。

Claims (8)

1.一种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具有:
保持部,其在被输送的记录介质的宽度方向上延伸,保持记录介质;
一对环回部,它们安装于该保持部的两端部,进行环回而输送记录介质;以及
加热部,其以非接触的方式对记录介质进行加热,在该宽度方向上收纳于一对该环回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定影装置具有放出部,从所述宽度方向观察,该放出部配置于隔着所述加热部而与所述环回部相反的一侧,放出热射线,
所述加热部是板面与被输送的记录介质对置的板部件,
所述加热部通过吸收所述放出部放出的热射线来进行放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放出部在所述宽度方向上延伸,
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加热部收纳于配置有所述放出部的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定影装置具有反射部,从所述宽度方向观察,该反射部配置于隔着所述加热部而与所述环回部相反的一侧,在所述宽度方向上,使热射线反射的反射区域收纳于一对所述环回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从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观察,所述反射部为记录介质侧开放的U字状,在所述反射部形成有从所述宽度方向夹着所述加热部的侧面,在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侧面配置于一对所述环回部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定影装置具有隔热部,从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观察,该隔热部在与所述宽度方向交叉的交叉方向上与所述环回部对置,并且,在所述宽度方向上,该隔热部整体配置于配置有所述加热部的区域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中,
所述定影装置具有一对输送部,在记录介质的输送方向上,该一对输送部配置于所述加热部的下游侧,一边旋转一边夹持记录介质进行输送,对记录介质进行加热。
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具有:
形成部,其在记录介质上形成调色剂图像;以及
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影装置,其使调色剂图像定影于记录介质。
CN202210630774.7A 2021-11-25 2022-06-06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1616586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91420 2021-11-25
JP2021191420A JP2023077914A (ja) 2021-11-25 2021-11-25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65861A true CN116165861A (zh) 2023-05-26

Family

ID=818782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30774.7A Pending CN116165861A (zh) 2021-11-25 2022-06-06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61283A1 (zh)
EP (1) EP4187323A1 (zh)
JP (1) JP2023077914A (zh)
CN (1) CN116165861A (zh)
AU (1) AU202220379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148973A (ja) 2000-11-10 2002-05-22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装置
JP5217634B2 (ja) * 2008-05-29 2013-06-19 コニカミノルタビジネステクノロジーズ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61858B2 (ja) * 2011-10-20 2015-08-12 株式会社ミヤコシ 枚葉電子写真印刷機の定着装置
JP6041712B2 (ja) * 2013-03-12 2016-12-14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9494884B2 (en) * 2014-03-28 2016-11-15 Xerox Corporation Imaging plate coating composite composed of fluoroelastomer and aminosilane crosslinkers
JP6120100B2 (ja) * 2014-09-06 2017-04-2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WO2018145774A1 (en) * 2017-02-13 2018-08-16 Hp Indigo B.V. Foiling involving electrostatic inks
JP6984364B2 (ja) * 2017-12-04 2021-12-17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媒体処理装置及び媒体処理装置の制御方法
JP7447642B2 (ja) * 2019-07-10 2024-03-12 富士フイルムビジネ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77914A (ja) 2023-06-06
US20230161283A1 (en) 2023-05-25
AU2022203794A1 (en) 2023-06-08
EP4187323A1 (en) 2023-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31907B (zh)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CN113272740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13272741B (zh)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US9804547B2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that reduce rotation failure of fixing belt
CN113316745B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5936333B2 (ja) 像加熱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13424111B (zh)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US20220075303A1 (en) Fixing device and image-forming apparatus
CN113302562B (zh) 图像形成装置
CN116165861A (zh) 定影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
JP6578754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2049263A (ja) 画像定着装置
JP7167649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84453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0703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7296037B2 (ja)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7225661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3081788A (ja) 画像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37522B2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023533A (ja) 転写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86056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6142796A (ja) 定着装置
JP2016156909A (ja) 定着装置
JPH0744035A (ja) 加熱定着装置
JP2012002853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