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31907B -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31907B
CN108931907B CN201810454512.3A CN201810454512A CN108931907B CN 108931907 B CN108931907 B CN 108931907B CN 201810454512 A CN201810454512 A CN 201810454512A CN 108931907 B CN108931907 B CN 1089319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ip
forming member
longitudinal direction
opening
fixing bel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45451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31907A (zh
Inventor
松田谅平
藤本一平
石井贤治
吉永洋
关贵之
泽田宪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co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co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coh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coh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89319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319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319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319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17Structural details of the fixing unit in general, e.g. cooling means, heat shielding mea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53Structural details of heat elements, e.g. structure of roller or belt, eddy current, induction hea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2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 G03G15/200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 G03G15/201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 G03G15/206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fixing, e.g. by using heat using heat using contact heat combined with press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20Details of the fixing device or porcess
    • G03G2215/2003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fixing device
    • G03G2215/2016Heating belt
    • G03G2215/2035Heating belt the fixing nip having a stationary belt support member opposing a pressure member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从高导热构件对夹持部形成构件过度的热传递的定影装置。该定影装置包括环状的定影带、加热定影带的加热器、与定影带相向而对的加压辊、在定影带和加压辊之间形成定影夹持部N的夹持部形成构件以及被设置在夹持部形成构件和定影带之间的高导热构件,夹持部形成构件具有与高导热构件的一侧的面抵接的多个抵接面构成的抵接区域,在抵接区域的中央设置有用于和高导热构件形成非接触区域的第一开口部,并且,抵接区域具有设置在第一开口部的用纸搬送方向的上游侧和下游侧的上游侧抵接区域及下游侧抵接区域,夹持部形成构件具有将上游侧抵接区域及下游侧抵接区域中的至少一个的区域在夹持部形成构件的长边方向上分割成多个区域的第二开口部。

Description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用纸等记录介质上定影图像的定影装置中,以装置的高速化以及节能化为目的,一般已知的是在定影构件件中使用低热容量的环状带(定影带)。
但是,使用低热容的定影带的构成时,难以将定影带在长边方向上的温度分布保持为均匀,例如,在定影带的长边方向端部的非通过纸张区域,会产生所谓的端部温度上升等的问题。也就是说,由于在定影装置中各种尺寸的用纸会通过纸张,在通过小尺寸的用纸的情况下,会在定影带的长边方向两侧形成非通过纸张区域。然后,在通过纸张区域,因为用纸的加热会消耗热量,而在非通过纸张区域,由于热量没有被用纸夺走而使得热量积蓄在定影带和对向构件中,并且该非通过纸张区域的夹持部的温度会比维持和管理在规定温度里的通过纸张区域的夹持部的温度要高。这样,使得定影带在长边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均匀化就作为课题而存在。
作为使得定影带的长边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均匀的发明,在例如专利文献1(特别开2017-21307号公报)中,是设置了在夹持部形成构件的长边方向上延伸,并包含铜或铝等的热传导率高的金属材料的均热构件。均热构件被设置在夹持部形成构件的凹部中。通过均热构件和定影带的接触,热量从定影带朝向均热构件传递而促进了定影带的长边方向上的热的传导,因而能够使得定影带的温度分布在长边方向上均匀化。
在专利文献1中,均热构件被设置到形成在夹持部形成构件里的凹部中,夹持部形成构件和凹部为面接触。这样,当夹持部形成构件和均热构件的接触面积大时,从均热构件向夹持部形成构件传递的热量变大,就有可能使得定影带的热量被过度夺取。然后,这种情况就会成为阻碍定影装置的高速化及节能化的原因。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213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鉴于这种情况,本发明的课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防止从高导热构件对夹持部形成构件过度的热传递的定影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在记录介质上对图像进行定影的定影装置,其包括:环状的定影带;加热源,其加热所述定影带;对向构件,其被设置在所述定影带的外周面一侧,并与所述定影带相向而对;夹持部形成构件,其被设置在所述定影带的内周面一侧,并在所述定影带和所述对向构件之间形成定影夹持部,和高导热构件,其被设置在所述夹持部形成构件和所述定影带之间,一侧的面与所述夹持部形成构件抵接,另一侧的面与所述定影带的内周面抵接,其特征是,所述夹持部形成构件具有与所述高导热构件的所述一侧的面抵接的多个抵接面构成的抵接区域,在所述抵接区域的中央设置有用于和所述高导热构件形成非接触区域的第一开口部,并且,所述抵接区域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部的记录介质搬送方向上游侧和下游侧的上游侧抵接区域及下游侧抵接区域,所述夹持部形成构件具有将所述上游侧抵接区域及下游侧抵接区域中的至少一个的区域在所述夹持部形成构件的长边方向上分割成多个区域的第二开口部。
根据本发明,由于夹持部形成构件具有第一开口部和多个第二开口部,就能够减少夹持部形成构件和高导热构件的接触面积,并抑制从高导热构件向夹持部形成构件的热传递。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图像形成装置的概要构成图。
图2所示是定影装置的截面图。
图3所示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夹持部形成构件的斜视图。
图4所示是长边方向上的夹持部形成构件和高导热构件的位置关系图。
图5所示是采用各夹持部形成构件构成时的长边方向上的夹持部面压力的分布图,(a)图所示是与本实施方式不同的构成的夹持部形成构件的示意图,(b)图所示是本实施方式的的构成的夹持部形成构件的示意图。
图6所示是夹持部形成构件的端部边缘的形状示意图。
图7所示是不同实施方式的夹持部形成构件的平面图。
图8所示是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夹持部面压的分布和第二开口部的配置关系示意图。
图9所示是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加热源的配热量和第二开口部的配置关系示意图。
图10所示是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显示夹持部面压力和第二开口部的深度的关系图,(a)图所示是夹持部形成构件的图,(b)图所示是(a)图D1-D1剖面图。
图11所示是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加热源的配热量和第二开口部的深度的关系图,(a)图所示是夹持部形成构件的图,(b)图所示是(a)图D2-D2剖面图。
图12所示是不同实施方式的夹持部形成构件的图,(a)图是平面图、(b)图是(a)图的D3-D3剖面图。
图13所示是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显示夹持部面压力和绝热构件的厚度的关系图,(a)图所示是夹持部形成构件的图,(b)图所示是(a)图D4-D4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的方式。还有,各图中,对于同一或相当的部分赋予同一的符号,并适当地省略其详细的说明。
在图1所示彩色图像形成装置1的中央,配置有可以装卸地设置了四个处理单元9Y,9M,9C,9Bk的图像形成部2。各处理单元9Y,9M,9C,9Bk除了收容有对应于彩色图像的颜色分解成分的黄色(y)、品红色(m)、青色(c)、黑色(Bk)等不同颜色的显影剂以外,其他的构成都是相同的。
作为具体的各处理单元9,包括有在表面上可以载置作为显影剂的调色剂的鼓状转动体的感光体鼓10,和使得感光体鼓10的表面均匀带电的充电辊11,和具有将调色剂供给到感光体鼓10表面的显影辊的显影装置12,以及用来从感光体鼓10剔除转印后的残留调色剂的清洁装置13等。
在处理单元9的下方配置有曝光部3。曝光部3是根据图像数据来发射激光Lb的构成。
在图像形成部2的上方配置有转印部4。该转印部4包括可以环绕移动地被张紧架设在驱动辊14及从动辊15上的环状的中间转印带16、相对于各处理单元9的感光体鼓10来夹着中间转印带16而被配置在对置位置里的一次转印辊17等。各一次转印辊17在各自的位置处按压中间转印带16的内周面,并在中间转印带16被推压的部分和各感光体鼓10接触的部位处形成有一次转印夹持部。
另外,在夹着中间转印带16和中间转印带16的驱动辊14相向而对的位置处配设有二次转印辊18。二次转印辊18按压中间转印带16的外周面,并在二次转印辊18和中间转印带16接触的部位处形成有二次转印夹持部。
供纸部5位于图像形成装置1的下部,包括有收容了作为记录介质的用纸P的供纸卡盒19,和从供纸卡盒19来搬出用纸P的供纸辊20等。
搬送路径6是对从供纸部5搬出的用纸P进行搬送的搬送路径,除了一对对位辊21以外,在至后记的排纸部8为止的搬送路径6的途中,适当配置有搬送辊对。
定影装置7包括有作为通过加热源被加热的定影带22和作为可以对定影带22加压的对向构件的加压辊23等。
排纸部8被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搬送路径6的最下游。在该排纸部8中配设了用于将用纸P排出到外部去的一对排纸辊24和用于堆放排出后的用纸P的排纸盘25。
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上部可以装卸地设置了充填有黄色、青色、品红色、黑色等各色的调色剂的调色剂罐26Y、C、M、Bk。然后,通过设置在从该调色剂罐26Y、C、M、Bk开始至各显影装置12之间的补给路径,来对各色的显影装置12进行各色的调色剂补给。
接着,参照图1来对上述图像形成装置1的基本动作进行说明。
在图像形成装置1中,当图像形成动作开始时,会在各处理单元9Y,9M,9C,9Bk的感光体鼓10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在各感光体鼓10上通过曝光部3来曝光的图像数据是将所希望的全彩色图像分解成黄色、青色、品红色及黑色的数据后的单色的图像数据。在各感光体鼓10上形成静电潜像,积蓄在各显影装置12中的调色剂,通过鼓状的显影辊13来供给到感光体鼓10上,静电潜像就作为显像的调色剂图像(显影剂像)来被可视像化了。
在转印部4中,通过驱动辊14的转动驱动,中间转印带16就被移动驱动了。另外,在各一次转印辊17中施加有与调色剂的带电极性相反的经稳定电压或稳定电流控制了的电压。由此,在一次转印夹持部形成转印电场,并且,形成在各感光体鼓10上的调色剂图像在一次转印夹持部处被依次重叠地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6上。
另一方面,当图像形成动作开始时,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下部,通过供纸部5的供纸辊20的回转驱动,收容在供纸卡盒19里的用纸P就被送出到搬送路径6中了。被送出到搬送路径6中的用纸P通过对位辊对21来被计算时机后,被送到二次转印辊18和驱动辊14之间的二次转印夹持部中。这时,施加有与中间转印带16上的调色剂图像的调色剂带电极性相反的转印电压,并在二次转印夹持部形成了转印电场。然后,通过形成在二次转印夹持部的转印电场,中间转印带16上的调色剂图像就被一揽子转印到用纸P上了。
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用纸P朝向定影装置7被搬送,并通过定影带22和加压辊23的加热及加压,来使得调色剂图像定影到用纸P上。然后,定影有调色剂图像的用纸P从定影带22分离,并通过搬送辊来搬送后,在排纸部8中通过排纸辊24来朝向排纸盘25被排出。
以上的说明虽然是在记录用纸P上形成全彩色图像时的图像形成动作,但也可以是使用四个处理单元9Y,9M,9C,9Bk中的某一个来形成单色图像,或使用两个或三个的处理单元9后来形成双色或三色的图像。
接着,参照图2来说明定影装置7的更为具体的构成。
如图2所示,定影装置7具备可环绕移动的环状的定影带22、和定影带22相向而对的加压辊23、在定影带22和加压辊23之间形成定影夹持部N的夹持部形成构件31、设置在定影带22和夹持部形成构件31之间的高导热构件32、支撑夹持部形成构件31的支撑部33、作为加热源的加热器34a、34b以及反射构件35a、35b等。
定影带22由使用镍、SUS等金属带或聚酰亚胺等的树脂材料的环状带来构成,也可以形成膜材状。带的表层具有PFA或PTFE层等的脱模层,并具有脱模性以使得调色剂不会附着其上。在带的基础材料和PFA或PTFE层的之间也可以有硅橡胶层等形成的弹性层。没有硅橡胶层时虽然因热容量减小而提高了定影性,但在将未定影图像压碎后定影时,带表面上的微小凹凸被转印到图像里后,就会产生在图像的实心(solid)部里残留有橘子皮状的光泽不均(橘皮图像)的问题。为了改善这一点,就需要将硅橡胶层设置在100μm以上。通过硅橡胶层的变形来吸收微小的凹凸后就能够改善橘皮图像。
加压辊23由芯棒23a、弹性橡胶层23b以及设置在弹性橡胶层23b表面上的脱模层(PFA或PTFE层)组成。加压辊23可以是中空的辊,也可以在加压辊23里设有卤素发热管等的加热源。弹性橡胶层23b可以是实心橡胶,在加压辊23内部没有加热管时,也可以采用海绵橡胶。而海绵橡胶因为其绝热性高,定影带22的热不容易被夺去,所以更为优选。
加压辊23通过弹簧等加压机构被推压到定影带22上。由此,加压辊23的弹性层被挤压变形而形成规定宽度的定影夹持部N。
加压辊23是通过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里的马达等驱动源来旋转驱动的。当加压辊23旋转驱动时,其驱动力就在定影夹持部N被传递到定影带22里,并使得定影带22作从动转动。定影带22在定影夹持部N处被夹入而旋转,并在定影夹持部N以外由配置在两端部的侧板引导并环绕移动。
在定影带22的内周面一侧设有前述的夹持部形成构件31、高导热构件32、支撑部33、加热器34a、34b以及反射构件35等。另外,夹持部形成构件31、高导热构件32以及支撑部33均被设置为是在定影带22的长边方向(图2的纸面跟前纵深方向(垂直于纸面的方向))上延伸的。另外,该定影带22的长边方向与夹持部形成构件31的长边方向是相同的方向,在以下的说明中,也将这些方向简称为长边方向。
夹持部形成构件31从背面侧来支撑定影带22并形成定影夹持部N。夹持部形成构件31由机械强度高、耐热温度200°以上的耐热性构件,特别是将耐热性树脂,例如聚酰亚胺(PI)树脂、聚醚醚酮(PEEK)树脂等通过玻璃纤维强化而成的。由此,在调色剂定影温度区域,就能够防止因热引起的夹持部形成构件31的变形,并确保稳定的定影夹持部N的状态,从而能够实现输出画质的稳定化。
高导热构件32由热传导率高的材料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由铜、铝、银等构成。综合考虑成本和易获取性、热传导率特性以及加工性等,优选使用的是铜。
高导热构件32的厚度方向一侧的面32a与夹持部形成构件31抵接。高导热构件32例如通过爪等来嵌合到夹持部形成构件31上,并被设置为与夹持部形成构件31是一体的。
另外,高导热构件32的另一侧的面32b被设置为与定影带22的内周面抵接。该另一侧的面32b是高导热构件32的夹持形成面,其形状被形成为平坦状。只是,也可以相对于用纸搬送方向来形成为凹凸形状或其他的形状。通过使得高导热构件32的夹持形成面为凹形状,用纸前端的排出方向就靠向加压辊23而提高了分离性,卡纸的发生就得到抑制。
高导热构件32通过与定影带22的内周面的抵接能够传递定影带22的热,并使得传递来的热移动到自身的长边方向(图2的纸面跟前纵深方向)上。由此,就能够使得定影带22在长边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均匀化,即使例如在定影装置7中通过小尺寸纸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定影带22的通过纸张区域和长边方向两端两端的非通过纸张区域的温度差。
另外,高导热构件32的用纸搬送方向的一侧和另一侧的端部在支撑部33的方向上被弯折并在支撑部33的一侧延展。这样,在高导热构件32中对于承受夹持部面压的方向(图2的左方)设置延展的部分,通过增大该方向的截面积,就能够提高高导热构件32的机械强度,并确保对弯曲和扭曲的刚性。另外,上述扭曲是指,例如在长边方向上,在加压辊23的驱动源侧和其相反侧的旋转的动作中产生微小的时间差时,施加到高导热构件32上的压力的大小在长边方向上就会变得不均匀,由此而在高导热构件32中产生的扭曲。
支撑部33的截面形成为T字状,包括朝着定影夹持部N侧的相反侧竖起的竖起部33a,和在用纸搬送方向上延伸的水平部33b。支撑部33从夹持部形成构件31的背面侧来对其进行支撑,以防止因受到加压辊23的压力而产生夹持部形成构件31的弯曲。由此,就能够在定影带22的长边方向上形成均匀的夹持宽度。夹持部形成构件31以通过朝着支撑部33一侧延展的突起等凸部来与支撑部33抵接为好。由此,就能够减少夹持部形成构件31和支撑部33的接触面积,并抑制从夹持部形成构件31向支撑部33的热的传递。
加热器34a、34b的一方在对应于小尺寸纸的长边方向中央部具有发热区域,另一方则对应于大尺寸纸而在长边方向两端部具有发热区域。加热器34a、34b使用的是卤素加热器,并通过辐射热来从定影带22的内周面以侧对其加热。但是,加热源既可以是感应加热装置,也可以是阻抗发热体、碳发热管等。
支撑部33及加热器34a、34b的长边方向的两端是通过定影装置7的侧板等来支撑的。
加热器34a、34b由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主体里的电源部进行输出控制而发热,该输出控制是根据设置在定影带22的外周的温度传感器对带表面的温度检测结果来进行的。通过这样的加热器的输出控制,就能够将定影带22的表面温度设定为所希望的温度。
反射构件35a、35b被设置在支撑部33和加热器34a、34b的之间,并覆盖竖起部33a。反射构件35a、35b将加热器34a、34b朝向支撑部33一侧传递的热向定影带22一侧反射。由此,就能够防止对支撑部33传递不必要的热,从而能够有效地加热定影带22。只是,如果以在支撑部33表面进行绝热处理或镜面处理来代替反射构件35a、35b,也能够获得同样的效果。
接着,关于本发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夹持部形成构件,来说明其详细构成。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夹持部形成构件31在定影带22一侧(箭头A1一侧)具有与高导热构件32抵接的抵接区域40。抵接区域40由与高导热构件32抵接的多个的抵接面41组成。在抵接区域40的中央设有用于形成和高导热构件32之间为非接触区域的第一开口部42。另外,夹持部形成构件31在支撑部33一侧(箭头A2一侧)上具有在长边方向上延伸并朝着支撑部33(参照图2)一侧突出的2个凸部31a。夹持部形成构件31通过凸部31a与支撑部33抵接。
抵接区域40具有分别设置在第一开口部42的用纸搬送方向下游侧和上游侧的下游侧抵接区域40a和上游侧抵接区域40b。另外,在抵接区域40中设有多个的第二开口部43。下游侧抵接区域40a及上游侧抵接区域40b通过分别设置于其中的多个的第二开口部43,该区域就在夹持部形成构件31的长边方向上被分割而变成不连续了。第一开口部42和多个的第二开口部43连续地设置而形成一个较大的开口部。
第一开口部42及第二开口部43设置在夹持部形成构件31的厚度方向的一部分区域里,夹持部形成构件31在支撑部33一侧(箭头A2的侧)沿长边方向是连续的。
如图4所示,夹持部形成构件31的长边方向的宽度H1比高导热构件的宽度H2要大。另外,宽度H1及宽度H2被设置为包含了通过纸张区域B。通过在通过纸张区域B整个区域上设置夹持部形成构件31,在整个通过纸张区域B中,定影带22和加压辊23(参照图2)被压接后就能够形成定影夹持部N。另外,通过在通过纸张区域B的整个区域里设置高导热构件32,在整个通过纸张区域B中,就能够促进定影带22的长边方向的传热,并使得定影带22的温度在长边方向上均匀化。
通过设置高导热构件32,虽然能够得到上述的效果,但也存在着从定影带22向高导热构件32传递的热量增大,为了使得定影带22上升到定影温度而需要更多的时间,或者是消耗更多的电力的问题。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夹持部形成构件31中设置第一开口部42及第二开口部43,就能够减少夹持部形成构件31和高导热构件32的接触面积。另外,通过设置这些开口部,就在夹持部形成构件31和高导热构件32之间设置了空气层,从而能够在两者之间获得一定的绝热效果。基于这些,就能够减少从高导热构件32传递到夹持部形成构件31的热量,从而能够减少定影带22被高导热构件32夺取的热量。因此,在获得高导热构件32对定影带22的长边方向的温度分布均匀化的效果的同时,还能够有效地加热定影带22。因此,就能够缩短图像形成装置启动时的定影装置的预热时间,并降低用于使得定影带22上升至定影温度所需的耗电量,从而使得装置节能化。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多个部位设置第二开口部43,在长边方向上断续地设置高导热构件32与夹持部形成构件31非接触的部分,就能够减小各个第二开口部43的长边方向的宽度。因此,就可以防止由第二开口部43形成的每个非接触区域的宽度的变大,从而能够抑制高导热构件32的挠曲。
然而,在设有第二开口部43的部分中,由于夹持部形成构件31不支持高导热构件32,在与定影夹持部N的这个部分对应的位置中,夹持部面压会降低。因此,如图5(a)所示与本实施方式不同的夹持部形成构件31'那样,在下游侧抵接区域40a和上游侧抵接区域40b中,在第二开口部43被设置在长边方向的相同位置里的构成中,设置有第二开口部43的位置和不设置的位置的之间,夹持部面压P的差会增大。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b)所示,设置在下游侧抵接区域40a里的第二开口部43和设置在上游侧抵接区域40b里的第二开口部43是在长边方向上相互交错地配置的。由此,就在长边方向上能够使得夹持部面压P均匀化。因此,在消除因部位引起的夹持部面压的不均匀的同时,还可以防止因夹持部面压的降低而产生的光泽不匀等,并能够防止定影动作中的画质的下降。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构成中,通过减少夹持部形成构件31和高导热构件32的接触面积,不仅减少了从高导热构件32向夹持部形成构件31的传热量,还能够将夹持部形成构件31和高导热构件32的接触面积减少而引起的夹持部压力的下降控制在最小限度里。
如图6(a)所示,形成夹持部形成构件31的抵接面41的端部边缘既可以是直角,也可以如图6(b)所示地为R形状。另外,在图6(a)和图6(b)中,方便起见,是将夹持部形成构件31和高导热构件32分离地来记载的,但实际上两者被设置为是抵接的。后述的图10~图13也是同样的。
但是,在长边方向上,在夹持部形成构件31上设有开口部的部分中,高导热构件32是以与夹持部形成构件31为非接触的状态来被推压抵接到定影夹持部N上,处于施加有压力的状态。因此,高导热构件32是容易变形的构件,当第二开口部43的宽度较大时,高导热构件32在该部分处就可能会弯曲。
因此,设置第二开口部43的个数和宽度的大小以根据高导热构件32的刚性或夹持部面压来变更为好。例如图7(a)所示,在高导热构件32的刚性较高且不易挠曲的构成,或定影夹持部N中的夹持部面压为较低的构成的定影装置中,可以将第二开口部43的宽度设置为较大,或使得设置在下游侧抵接区域40a和上游侧抵接区域40b里的第二开口部43在夹持部形成构件31的长边方向的一部分区域里重复。由此,就能够减少高导热构件32和夹持部形成构件31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抑制从高导热构件32向夹持部形成构件31的传热。另外,与此相反,在高导热构件32的刚性较低的构成或定影夹持部N中的夹持部面压较高的构成的定影装置中,如图7(b)所示,是通过减小第二开口部43的宽度或减少其个数,来确保夹持部形成构件31和高导热构件32的接触面积,并防止高导热构件32的挠曲。
另外,也可以以不同的宽度来设置各个第二开口部43。例如,在图8所示实施方式的夹持部形成构件31中,是根据长边方向上的定影夹持部N的夹持部面压P来改变第二开口部43的宽度的。
具体来说就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中,定影夹持N中的夹持部面压P是长边方向的中央侧要小于端部侧。与此相对应,长边方向中央侧(图中虚线部包围的范围)的第二开口部43的宽度L1就设置为比长边方向端部侧(图的虚线部的外侧)的第二开口部43的宽度L2要大。也就是说,在夹持部面压P较大的部分中,是确保夹持部形成构件31和高导热构件32的接触面积,在夹持部面压P较小的部分中,是确保较大的开口面积。由此,就能够在防止高导热构件32的挠曲的同时,能够尽量减少从高导热构件32向夹持部形成构件31的传热。
另外,在图9所示构成的夹持部形成构件31中,是根据长边方向上的加热器(加热器34a及加热器34b、参照图2)的配热量K来改变第二开口部43的宽度的。具体来说就是,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中,加热器的配热量K是长边方向中央侧要小于端部侧。与此相对应,是将长边方向中央侧的第二开口部43的宽度L1设置为比长边方向端部侧的第二开口部43的宽度L2要大。也就是说,在配热量K小的部分中,由于定影带22难以升温,通过将该部分的第二开口部43的宽度设置为较大,就能够减小从高导热构件32向夹持部形成构件31的传热量,并在该部分中能够使得定影带22容易升温。由此,就能够使得长边方向上的定影带22的温度分布均匀化。
另外,第二开口部43不限于其宽度,也可以改变其深度。例如,在图10所示实施方式的夹持部形成构件31中,是根据长边方向上的定影夹持部N的夹持部面压P来改变第二开口部43的深度的。
也就是说,第二开口部43的深度越深,夹持部形成构件31越薄,其强度就会降低,而另一方面,形成在高导热构件32和夹持部形成构件31之间的绝热层的厚度会变大,其绝热效果就会增大。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定影装置中,如图10所示,是在夹持部面压P较大的长边方向两端侧减小第二开口部43的深度H1,在夹持部面压P较小的长边方向的中央侧增大第二开口部43的深度H2的。由此,在夹持部面压P较大的位置处,在能够确保夹持部形成构件31的强度的同时,还能够在夹持部面压P较小的位置处获得更大的绝热效果。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就能够兼顾夹持部形成构件31的强度和高导热构件32对夹持部形成构件31的热传递的抑制效果。
另外,在图11所示的实施方式的夹持部形成构件31中,是根据加热器的配热量K来改变第二开口部43的深度的。也就是说,在长边方向中加热器的配热量K较小的部分中,通过将第二开口部43的深度设置为较大,就能够减小从高导热构件32朝向夹持部形成构件31的传热量,并在该部分中能够提高定影带22的升温性。具体来说就是,如图11所示,在配热量K大的长边方向端部侧将第二开口部43的深度H1设置为较小,在配热量K小的长边方向中央侧将第二开口部43的深度H2设置为较大。由此,在长边方向中央侧就容易使得定影带22升温,并能够使得长边方向上的定影带22的温度分布均匀化。
图12所示实施方式的夹持部形成构件31是在与高导热构件32的抵接面上设有绝热构件44。绝热构件44,例如由氨基甲酸乙酯泡沫等绝热性高的构件来构成。
在本实施方式中,夹持部形成构件31通过绝热构件44与高导热构件32抵接。由此,就能够进一步降低从高导热构件32朝向夹持部形成构件31的传热量。
另外,也可以根据加热器的配热量K的大小来改变该绝热构件44的厚度。也就是说,在长边方向上配热量K小的部分中,定影带22受到的热量较小,难以升温。因此,在该部分中将绝热构件44的厚度设定得较大,通过减少从高导热构件32向夹持部形成构件31的传热量,在该部分中能够使定影带22容易升温。具体来说,如图13(a)及图13(b)所示,在配热量K大的长边方向端部侧,将绝热构件44的厚度H3设定为大,在配热量K小的长边方向中央侧,将绝热构件44的厚度H4设定为小。由此,在配热量K小的长边方向中央侧,定影带22就容易升温,从而能够使得定影带22在长边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均匀化。
另外,如图8和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根据长边方向上的夹持部面压P的大小来改变绝热构件44的厚度。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做了说明,但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就可以进行各种变更。
本发明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不局限于图1所示的彩色图像形成装置,也可以是黑白图像形成装置或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或它们的多功能外围设备等。
作为记录介质,除了用纸P(普通纸)以外,还包括有厚纸、明信片、信封、薄纸、涂敷纸(涂层纸或铜版纸等)、描图纸、OHP片材等。

Claims (9)

1.一种在记录介质上对图像进行定影的定影装置,其包括:
环状的定影带;
加热源,其加热所述定影带;
对向构件,其被设置在所述定影带的外周面一侧,并与所述定影带相向而对;
夹持部形成构件,其被设置在所述定影带的内周面一侧,并在所述定影带和所述对向构件之间形成定影夹持部,和
高导热构件,其被设置在所述夹持部形成构件和所述定影带之间,一侧的面与所述夹持部形成构件抵接,另一侧的面与所述定影带的内周面抵接,
其中,所述夹持部形成构件具有与所述高导热构件的所述一侧的面抵接的多个抵接面构成的抵接区域,在所述抵接区域的中央设置有用于和所述高导热构件形成非接触区域的第一开口部,并且,所述抵接区域具有设置在所述第一开口部的记录介质搬送方向上游侧和下游侧的上游侧抵接区域及下游侧抵接区域,所述夹持部形成构件具有将所述上游侧抵接区域及下游侧抵接区域中的至少一个的区域在所述夹持部形成构件的长边方向上分割成多个区域的第二开口部,并且
在所述夹持部形成构件的长边方向上,设置在所述上游侧抵接区域的所述第二开口部的范围和设置在所述下游侧抵接区域的所述第二开口部的范围不重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开口部在所述夹持部形成构件的长边方向上,在所述上游侧抵接区域和下游侧抵接区域是互为不同地来设置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开口部在所述夹持部形成构件的长边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并根据所述定影夹持部的长边方向上的夹持部面压的大小来改变所述第二开口部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开口部在所述夹持部形成构件的长边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并根据所述加热源的长边方向上的配热量的大小来改变所述第二开口部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开口部在所述夹持部形成构件的长边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并根据所述定影夹持部的长边方向上的夹持部面压的大小来改变所述第二开口部的深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开口部在所述夹持部形成构件的长边方向上设置有多个,并根据所述加热源的长边方向上的配热量的大小来改变所述第二开口部的深度。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夹持部形成构件的抵接面上设有绝热构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定影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热构件的厚度根据所述定影夹持部的长边方向上的夹持部面压的大小来改变。
9.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至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定影装置。
CN201810454512.3A 2017-05-22 2018-05-14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Active CN1089319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00876A JP6860854B2 (ja) 2017-05-22 2017-05-22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00876 2017-05-22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31907A CN108931907A (zh) 2018-12-04
CN108931907B true CN108931907B (zh) 2021-01-15

Family

ID=64271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454512.3A Active CN108931907B (zh) 2017-05-22 2018-05-14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281850B2 (zh)
JP (1) JP6860854B2 (zh)
CN (1) CN1089319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844484B2 (ja) * 2017-09-27 2021-03-1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EP3521934B1 (en) 2018-02-06 2021-11-10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method,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7052443B2 (ja) 2018-03-15 2022-04-1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081314B2 (ja) 2018-06-07 2022-06-0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127406B2 (ja) 2018-07-25 2022-08-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809652B2 (en) 2018-07-27 2020-10-20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the same
JP2020046502A (ja) 2018-09-18 2020-03-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EP3671356A3 (en) * 2018-11-29 2020-11-04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7305962B2 (ja) * 2019-01-21 2023-07-11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7293734B2 (ja) 2019-03-06 2023-06-2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69547B2 (ja) 2019-03-07 2023-05-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148943A (ja) 2019-03-14 2020-09-17 株式会社リコー 加熱部材、加熱装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197669A (ja) 2019-06-05 2020-12-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加熱装置、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344462B2 (ja) 2019-07-10 2023-09-1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413759B2 (ja) 2019-12-20 2024-01-1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465430B2 (ja) 2020-03-19 2024-04-1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加熱装置、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37552A (ja) * 2020-08-25 2022-03-09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139858A (ja) 2021-03-12 2022-09-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ニップ形成部材、加熱装置、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7585A (zh) * 2010-02-07 2011-08-10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3186079A (zh) * 2011-12-28 2013-07-03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3853016A (zh) * 2012-12-03 2014-06-1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具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4049488A (zh) * 2013-03-15 2014-09-17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
CN105301936A (zh) * 2014-05-28 2016-02-03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6153856A (ja) * 2015-02-20 2016-08-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6444327A (zh) * 2015-06-23 2017-02-22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249465A (ja) * 1998-03-03 1999-09-17 Canon Inc 像加熱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3005572A (ja) 2001-06-19 2003-01-08 Canon Inc 像加熱装置
US8447221B2 (en) * 2011-04-04 2013-05-21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2014013377A (ja) * 2012-06-06 2014-01-23 Ricoh Co Ltd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14995A (ja) * 2012-07-10 2014-01-30 Seiko Epson Corp 印刷装置
JP6107090B2 (ja) * 2012-12-04 2017-04-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413528B2 (ja) 2014-03-17 2018-10-3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61234B2 (ja) * 2014-03-31 2018-07-25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JP6459541B2 (ja) 2015-01-20 2019-01-3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618887B2 (en) 2015-01-30 2017-04-11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6156858A (ja) 2015-02-23 2016-09-0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
US9639042B2 (en) 2015-03-16 2017-05-02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497147B2 (ja) 2015-03-17 2019-04-10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678460B2 (en) 2015-03-19 2017-06-13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fixing method
JP2016212211A (ja) 2015-05-07 2016-12-1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定着装置
US9851663B2 (en) 2015-05-15 2017-12-26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16218434A (ja) 2015-05-15 2016-12-2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874839B2 (en) 2015-06-23 2018-01-23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583716B2 (ja) 2015-07-07 2019-10-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021307A (ja) 2015-07-15 2017-01-26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US9846397B2 (en) 2015-12-17 2017-12-19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including a supplementary thermal conducto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US9933730B2 (en) 2015-12-25 2018-04-03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042295B2 (en) 2015-12-25 2018-08-07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US9964905B2 (en) 2015-12-25 2018-05-08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9851667B2 (en) 2015-12-25 2017-12-26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10222732B2 (en) 2016-03-03 2019-03-05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having a lateral end heater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US10025247B2 (en) 2016-03-11 2018-07-17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including a pressure pad with at least one mouth,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orporating same
JP6642292B2 (ja) 2016-06-15 2020-02-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72602B2 (ja) 2016-07-07 2020-10-21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78411B2 (ja) 2016-07-15 2020-11-04 株式会社リコー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0295937B2 (en) 2016-09-01 2019-05-21 Ricoh Company, Ltd. Fixing device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47585A (zh) * 2010-02-07 2011-08-10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3186079A (zh) * 2011-12-28 2013-07-03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3853016A (zh) * 2012-12-03 2014-06-11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具有该定影装置的图像形成装置
CN104049488A (zh) * 2013-03-15 2014-09-17 株式会社理光 图像形成装置
CN105301936A (zh) * 2014-05-28 2016-02-03 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定影装置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JP2016153856A (ja) * 2015-02-20 2016-08-25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CN106444327A (zh) * 2015-06-23 2017-02-22 株式会社理光 定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0281850B2 (en) 2019-05-07
JP6860854B2 (ja) 2021-04-21
US20180335733A1 (en) 2018-11-22
JP2018194785A (ja) 2018-12-06
CN108931907A (zh) 2018-12-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931907B (zh) 定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JP6361269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761524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995132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907635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205660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91643B2 (ja) 定着装置、画像形成装置及び定着装置の制御方法
JP2017223821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5007755A (ja) 定着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350137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05101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55879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7116921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127580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3164473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94787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4059335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87845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578754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7293734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205764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753275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848370B2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6648558B2 (ja) 定着装置と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84656A (ja) 定着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