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786361A - 聚碳酸酯树脂层叠体 - Google Patents

聚碳酸酯树脂层叠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786361A
CN101786361A CN201010003926A CN201010003926A CN101786361A CN 101786361 A CN101786361 A CN 101786361A CN 201010003926 A CN201010003926 A CN 201010003926A CN 201010003926 A CN201010003926 A CN 201010003926A CN 101786361 A CN101786361 A CN 1017863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carbonate resin
construction unit
resin laminate
laminate according
pheny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1000392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粟野敏之
常守秀幸
十河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ijin Ltd
Original Assignee
Teijin Chemical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ijin Chemicals Ltd filed Critical Teijin Chemicals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7863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78636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 Polyesters Or Polycarbona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聚碳酸酯树脂层叠体。提供一种透明性、耐擦伤性优异的聚碳酸酯树脂层叠体。该聚碳酸酯树脂层叠体在粘均分子量为1.0×104~10.0×104的聚碳酸酯树脂片的至少一面上层叠有粘均分子量为1.0×104~8.0×104的改性聚碳酸酯树脂,总厚度为0.1~2.0mm,其中所述改性聚碳酸酯树脂的厚度为10~100μm,并由下述式[1]表示的结构单元(A)和下述式[2]表示的结构单元(B)构成,且结构单元(A)在总结构单元中的比例为50~100摩尔%。
Figure 201010003926.8_AB_0
(式中,W表示单键、碳原子数1~6的烷基、碳原子数6~10的芳基、或者碳原子数3~8的环状烷基。)

Description

聚碳酸酯树脂层叠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聚碳酸酯树脂层叠体。更详细地说,涉及将由特定的双酚结构单元衍生出的改性聚碳酸酯树脂层层叠在聚碳酸酯树脂片上、进而根据需要层叠硬涂层而成的透明性、耐擦伤性优异的聚碳酸酯树脂层叠体。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树脂片由于透明性、耐热性、机械强度优异,因此被用于办公自动化设备(OA)、电子设备的显示器、触摸面板等。但是,聚碳酸酯树脂片由于表面软而容易划伤,因此存在如下问题,即,以铅笔硬度计不过是2B左右,一旦产生划痕则非常明显。
为了改良上述表面特性,已知有在聚碳酸酯树脂片上层叠丙烯酸树脂层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进而在该丙烯酸树脂层上进行硬涂层处理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2~4)。然而,丙烯酸树脂层与聚碳酸酯树脂层相比吸湿较多,吸湿后的尺寸变化量增大。因此,在聚碳酸酯树脂的单面上设有丙烯酸树脂层而成的层叠体、以及在层叠体的单面或双面上设有硬涂层而成的层叠体如果暴露在高温高湿下,则会产生丙烯酸树脂层突起之类的翘曲,存在对加工工序带来不良影响的问题。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6089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10316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23770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8-04962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透明性、耐擦伤性优异、特别适合于办公自动化设备、电子设备的显示器盖板(cover panel)、触摸面板等的聚碳酸酯树脂层叠体。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提供如下的方案。
1.一种聚碳酸酯树脂层叠体,在粘均分子量为1.0×104~10.0×104的聚碳酸酯树脂片的至少一面上层叠有粘均分子量为1.0×104~8.0×104的改性聚碳酸酯树脂,总厚度为0.1~2.0mm,其中所述改性聚碳酸酯树脂的厚度为10~100μm,并由下述式[1]表示的结构单元(A)和下述式[2]表示的结构单元(B)构成,且结构单元(A)在总结构单元中的比例为50~100摩尔%。
Figure G2010100039268D00021
(式中,W表示单键、碳原子数1~6的烷基、碳原子数6~10的芳基、或者碳原子数3~8的环状烷基。)
Figure G2010100039268D00022
2.如第1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层叠体,其中,结构单元(A)是由选自1,1-双(4-羟基-3-甲基苯基)环己烷、2,2-双(4-羟基-3-甲基苯基)丙烷和2,2’-甲基-4,4’-二羟基联苯中的至少-种衍生出的结构单元。
3.如第1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层叠体,其中,结构单元(A)是由1,1-双(4-羟基-3-甲基苯基)环己烷衍生出的结构单元。
4.如第1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层叠体,其中,结构单元(A)是由2,2-双(4-羟基-3-甲基苯基)丙烷衍生出的结构单元。
5.如第1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层叠体,在改性聚碳酸酯树脂层上层叠有硬涂层。
6.如第5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层叠体,其中,硬涂层由紫外线固化性涂料形成。
7.如第5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层叠体,其中,硬涂层的厚度为1~20μm。
8.如第1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层叠体,其中,相对于改性聚碳酸酯树脂100重量份,含有磷系热稳定剂0.001~0.2重量份。
9.如第1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层叠体,其中,相对于改性聚碳酸酯树脂100重量份,含有脱模剂0.005~2.0重量份。
10.如第1项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层叠体,被用作显示器盖板或触摸面板。
由本发明得到的聚碳酸酯树脂层叠体由于具有透明性、耐擦伤性,因此在包括移动电话、智能手机等的可移动设备的显示器盖板中特别有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聚碳酸酯树脂>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片中使用的聚碳酸酯树脂是用溶液法或熔融法使二元酚与碳酸酯前体反应而制造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作为二元酚的代表例,可以举出2,2-双(4-羟基苯基)丙烷(通称双酚A)、1,1-双(4-羟基苯基)乙烷、1,1-双(4-羟基苯基)环己烷、2,2-双(4-羟基-3,5-二甲基苯基)丙烷、2,2-双(4-羟基-3,5-二溴苯基)丙烷、双(4-羟基苯基)硫醚、双(4-羟基苯基)砜等。优选的二元酚是双(4-羟基苯基)烷烃系,特别优选双酚A。
作为碳酸酯前体,可以举出酰卤、碳酸酯酯、卤代甲酸酯(ハロホルメ一ト)等,具体可以举出碳酰氯、碳酸二苯酯、二元酚的二卤代甲酸酯等。
制造聚碳酸酯树脂时,可以将上述二元酚单独使用或者并用两种以上,此外根据需要还可以使用分子量调节剂、支化剂、催化剂等。
聚碳酸酯树脂的分子量以粘均分子量表示,为1.0×104~10.0×104,优选为1.5×104~4.5×104,更优选为1.8×104~3.0×104。本发明中所说的粘均分子量如下求出:由在20℃下将聚碳酸酯0.7g溶解于二氯甲烷100ml中而成的溶液求出比粘度(ηSP),将该比粘度代入下式中而算出。
ηsp/c=[η]+0.45×[η]2c(其中[η]表示特性粘度)
[η]=1.23×10-4M0.83
c=0.7
此外,聚碳酸酯树脂中根据需要可以配合添加剂,例如亚磷酸酯、磷酸酯、膦酸酯等热稳定剂(0.001~0.1重量%),三唑系、苯乙酮系、水杨酸酯系等紫外线吸收剂(0.1~0.7重量%),四溴双酚A、四溴双酚A的低分子量聚碳酸酯、十溴二苯醚等阻燃剂(3~15重量%),着色剂,荧光增白剂等。
<聚碳酸酯树脂片>
聚碳酸酯树脂片的制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熔融挤出法、溶液浇注法(流延法)等。熔融挤出法的具体方法采用如下方式:例如,将聚碳酸酯树脂定量供给至挤出机,进行加热熔融,从T型口模的前端部将熔融树脂以片状挤出到镜面辊上,边用多个辊冷却边接取,在固化的时刻切割成适当大小或进行卷绕。溶液浇注法的具体方法采用如下方式:例如,从T型口模将于二氯甲烷中溶解了聚碳酸酯树脂而成的溶液(浓度为5%~40%)流延到经镜面研磨的不锈钢板上,边使之通过阶段性控温的烘箱边将片剥离,进一步进行剥离,将溶剂除去后,进行冷却并卷绕。
聚碳酸酯树脂片的厚度比后述的改性聚碳酸酯树脂层厚,优选为0.08~1.99mm的范围。厚度的下限更优选为0.1mm,进一步优选为0.2mm,特别优选为0.3mm。此外,厚度的上限更优选为1.89mm,进一步优选为1.69mm,特别优选为1.49mm。另外,具有硬涂层时,厚度的上限优选为1.98mm,更优选为1.88mm,进一步优选为1.68mm,特别优选为1.48mm。
<改性聚碳酸酯树脂>
本发明的改性聚碳酸酯树脂层表明,通过使用由下述式[1]表示的结构单元(A)和下述式[2]表示的结构单元(B)构成、且结构单元(A)在总结构单元中的比例为50~100摩尔%的改性聚碳酸酯树脂,可以呈现比以往的聚碳酸酯树脂高的耐擦伤性。
Figure G2010100039268D00051
(式中,W表示单键、碳原子数1~6的烷基、碳原子数6~10的芳基、或者碳原子数3~8的环状烷基。)
Figure G2010100039268D00052
特别优选是由选自1,1-双(4-羟基-3-甲基苯基)环己烷、2,2-双(4-羟基-3-甲基苯基)丙烷和2,2’-甲基-4,4’-二羟基联苯中的至少一种衍生出的结构单元,尤为优选由1,1-双(4-羟基-3-甲基苯基)环己烷或2,2-双(4-羟基-3-甲基苯基)丙烷衍生出的结构单元。
此外,结构单元(A)在总结构单元中的比例优选为60摩尔%以上,更优选为80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摩尔%以上,特别优选实质上为100%。结构单元(A)的摩尔比小于50摩尔%时,由于耐擦伤性不足而不优选。作为能够共聚的二元酚,可以使用在上述的聚碳酸酯树脂片中使用的二元酚。
改性聚碳酸酯树脂的制造与上述聚碳酸酯树脂相同,采用溶液法或熔融法使二元酚和碳酸酯前体反应。改性聚碳酸酯树脂的分子量以粘均分子量表示,为1.0×104~10.0×104,优选为1.0×104~8.0×104,更优选为1.3×104~4.5×104,进一步优选为1.5×104~3.0×104
改性聚碳酸酯树脂中根据需要优选使用磷系热稳定剂、脱模剂等,作为其他的添加剂,可以配合三唑系、苯乙酮系、水杨酸酯系等紫外线吸收剂(0.1~0.7重量%),四溴双酚A、四溴双酚A的低分子量聚碳酸酯、十溴二苯醚等阻燃剂(3~15重量%),着色剂,荧光增白剂等。
作为磷系热稳定剂,可以举出亚磷酸、磷酸、亚膦酸、膦酸以及它们的酯等。具体可以举出亚磷酸三苯酯、亚磷酸三(壬基苯基)酯、亚磷酸三(2,4-二叔丁基苯基)酯、亚磷酸三(2,6-二叔丁基苯基)酯、亚磷酸三癸酯、亚磷酸三辛酯、亚磷酸三(十八烷基)酯、亚磷酸二癸基单苯基酯、亚磷酸二辛基单苯基酯、亚磷酸二异丙基单苯基酯、亚磷酸单丁基二苯基酯、亚磷酸单癸基二苯基酯、亚磷酸单辛基二苯基酯、双(2,6-二叔丁基-4-甲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2,2-亚甲基双(4,6-二叔丁基苯基)辛基亚磷酸酯、双(壬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双(2,4-二叔丁基苯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二硬脂基季戊四醇二亚磷酸酯、磷酸三丁酯、磷酸三乙酯、磷酸三甲酯、磷酸三苯酯、磷酸二苯基单邻联苯基酯、磷酸二丁酯、磷酸二辛酯、磷酸二异丙酯、苯膦酸二甲酯、苯膦酸二乙酯、苯膦酸二丙酯、四(2,4-二叔丁基苯基)-4,4’-亚联苯基二亚膦酸酯、四(2,4-二叔丁基苯基)-4,3’-亚联苯基二亚膦酸酯、四(2,4-二叔丁基苯基)-3,3’-亚联苯基二亚膦酸酯、双(2,4-二叔丁基苯基)-4-苯基-苯基亚膦酸酯和双(2,4-二叔丁基苯基)-3-苯基-苯基亚膦酸酯等。
其中,优选使用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三(2,6-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四(2,4-二叔丁基苯基)-4,4’-亚联苯基二亚膦酸酯、四(2,4-二叔丁基苯基)-4,3’-亚联苯基二亚膦酸酯、四(2,4-二叔丁基苯基)-3,3’-亚联苯基二亚膦酸酯、双(2,4-二叔丁基苯基)-4-苯基-苯基亚膦酸酯和双(2,4-二叔丁基苯基)-3-苯基-苯基亚膦酸酯,特别优选使用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作为磷系热稳定剂的含量,相对于改性聚碳酸酯树脂100重量份,优选为0.001~0.2重量份,更优选0.0015~0.1重量份,进一步优选0.002~0.05重量份,特别优选0.002~0.01重量份。
作为脱模剂,优选其90重量%以上由醇与脂肪酸的酯形成。作为醇与脂肪酸的酯,具体可以举出一元醇与脂肪酸的酯和/或多元醇与脂肪酸的偏酯或全酯。所谓上述的一元醇与脂肪酸的酯,优选是碳原子数1~20的一元醇与碳原子数10~30的饱和脂肪酸的酯。此外,所谓多元醇与脂肪酸的偏酯或全酯,优选是碳原子数1~25的多元醇与碳原子数10~30的饱和脂肪酸的偏酯或全酯。
具体地说,作为一元醇与饱和脂肪酸的酯,可以举出硬脂酸硬脂酯、棕榈酸棕榈酯、硬脂酸丁酯、月桂酸甲酯、棕榈酸异丙酯等,优选硬脂酸硬脂酯。
具体地说,作为多元醇与饱和脂肪酸的偏酯或全酯,可以举出硬脂酸单甘油酯、硬脂酸二甘油酯、硬脂酸三甘油酯、硬脂酸单山梨糖醇酯、二十二烷酸单甘油酯、季戊四醇单硬脂酸酯、季戊四醇四硬脂酸酯、季戊四醇四壬酸酯、丙二醇单硬脂酸酯、联苯基联苯酯(ビフエニルビフエネ一ト)、山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硬脂酸2-乙基己酯、二季戊四醇六硬脂酸酯等。
这些酯中,优选使用硬脂酸单甘油酯、硬脂酸三甘油酯、季戊四醇四硬脂酸酯、硬脂酸三甘油酯与硬脂酸硬脂酯的混合物。
以脱模剂为100重量%时,脱模剂中的上述酯的量优选90重量%以上,更优选95重量%以上。
作为脱模剂的含量,相对于改性聚碳酸酯树脂100重量份,优选0.005~2.0重量份的范围,更优选0.01~1.0重量份的范围,进一步优选0.02~0.5重量份的范围,特别优选0.03~0.1重量份的范围。
<改性聚碳酸酯树脂层>
在聚碳酸酯树脂片表面层叠改性聚碳酸酯树脂层时采用任意的方法即可,特别优选用热压合法或共挤出法来进行。
作为热压合法采用任意的方法,但优选例如用层合机或加压机将改性聚碳酸酯树脂膜和聚碳酸酯树脂片热压合的方法、在刚挤出后的聚碳酸酯树脂片上热压合改性聚碳酸酯树脂膜的方法,在刚挤出后的聚碳酸酯树脂片上连续进行热压合的方法在工业上非常有利。这种情况的热压合条件根据聚碳酸酯树脂片和改性聚碳酸酯树脂膜的厚度、压合面的状态等而异,不能一概而定,可以在改性聚碳酸酯树脂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10℃~玻璃化转变温度+150℃、优选玻璃化转变温度-5℃~玻璃化转变温度+100℃下施加0.05~5kg/cm2程度、优选0.1~1kg/cm2程度的压力来进行热压合。
改性聚碳酸酯树脂膜的制法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举出熔融挤出法、溶液浇注法(流延法)等。熔融挤出法的具体方法采用如下方式:例如,将聚碳酸酯树脂定量供给挤出机,进行加热熔融,从T型口模的前端部将熔融树脂以片状挤出到镜面辊上,边用多个辊冷却边接取,在固化的时刻切割成适当大小或进行卷绕。溶液浇注法的具体方法采用如下方式:例如,从T型口模将于二氯甲烷中溶解了改性聚碳酸酯树脂而成的溶液(浓度为5%~40%)流延到经镜面研磨的不锈钢板上,边使之通过阶段性控温的烘箱边将片剥离,进一步进行剥离,将溶剂除去后,进行冷却并卷绕。
共挤出法可以用辅助挤出在改性聚碳酸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玻璃化转变温度+230℃、优选玻璃化转变温度+50℃~玻璃化转变温度+200℃下将改性聚碳酸酯树脂熔融挤出,并且用主要挤出在聚碳酸酯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玻璃化转变温度+230℃、优选玻璃化转变温度+50℃~玻璃化转变温度+200℃下将聚碳酸酯树脂熔融挤出,采用多歧管方式或给料块方式等公知的方式进行挤出并层叠。
改性聚碳酸酯树脂层的厚度为10~100μm的范围,优选30~70μm的范围。过薄时擦伤等伤痕会到达基材的聚碳酸酯树脂片而无法获得充分的耐擦伤性,而过厚时耐冲击性会降低。
<硬涂层>
硬涂层只要无损透明性且具有充分的密合性,则对其材质、层叠方法等没有特别限定。一般可以举出涂布利用热、紫外线、电子束等进行固化的固化性涂料的方法、物理气相蒸镀法、化学气相蒸镀法等,但从制造上的观点出发,优选涂布紫外线固化性涂料的方法。
紫外线固化性涂料只要是含有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和光聚合引发剂的组合物就没有特别限定。作为紫外线固化性树脂,可以举出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聚醚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缩水甘油基化合物、脂环状环氧化合物、氧杂环丁烷化合物等。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以举出1-羟基环己基苯基酮、苯偶酰二甲基缩酮、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2-羟基-2-甲基-1-苯基丙烷-1-酮、2-甲基-1-[(4-甲硫基)苯基]-2-吗啉代丙烷-1-酮、二苯甲酮、4-苯甲酰基-4’-甲基苯基硫醚、2,4-二乙基噻吨酮等。此外,还可以在该组合物中添加稀释溶剂、消泡剂、流平剂、防静电剂等。
作为使用紫外线固化性涂料来层叠硬涂层的涂布方法,可以使用喷雾涂布法、流涂法、浸渍法、辊涂法、棒涂法等任意方法,从涂料性状的观点出发,更优选辊涂法、棒涂法。此外,硬涂层根据用途可以仅在单面形成也可以在两面形成。
所得硬涂层的厚度优选为1~20μm的范围,更优选1.5~15μm的范围,进一步优选2~10μm的范围。硬涂层的厚度比1μm薄时,无法获得充分的耐擦伤性,而比20μm厚时,因固化收缩而产生的翘曲变大,不适合于办公自动化设备、电子设备的显示器盖板、触摸面板等的用途。
<聚碳酸酯树脂层叠体>
本发明中得到的聚碳酸酯树脂层叠体是透明性、耐擦伤性优异的层叠体。
本发明中得到的聚碳酸酯树脂层叠体的厚度为0.1~2.0mm的范围,特别是用于办公自动化设备的显示器、触摸面板等时,优选0.4~1.5mm的范围。
作为树脂层叠体的透明性,用依照JIS K 7361-1和JIS K 7136的总光线透射率值以及雾度值来评价。本发明中得到的树脂层叠体的总光线透射率值优选为85%以上,更优选为90%以上。此外,雾度值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0.5%以下。
作为树脂层叠体的耐擦伤性,利用依照JIS K 5600的铅笔硬度来评价。本发明中得到的树脂层叠体的耐擦伤性优选为HB以上,更优选为H以上,进一步优选2H以上,特别优选4H以上。
实施例
以下,举出实施例详细地进行说明,只要不超过本发明的要旨,则本发明不限于此。应说明的是,实施例、比较例中的性能评价依照下述的方法。
(1)透明性
依照JIS K 7361-1和JIS K 7136,测定实施例中得到的树脂层叠体的总光线透射率值以及雾度值。
(2)耐擦伤性
依照JIS K 5600,以负重750g测定实施例中得到的树脂层叠体的铅笔硬度。
(3)硬涂层的密合性
在硬涂层上用刀具以1mm的间隔刻上纵横各11根的切痕,制作100个格子,在格子上粘贴Cellotape(注册商标)(NICHIBAN(株)制粘胶带)后,沿90°的方向一下剥离。计数硬涂层未剥离而残留的格子数。
<实施例A-1~A-6>
(改性聚碳酸酯树脂(Bis-OCZ-PC)的制造)
在带有温度计、搅拌机和回流冷凝器的反应器中装入48%氢氧化钠水溶液5553份和离子交换水23376份,在其中溶解了1,1-双(4-羟基-3-甲基苯基)环己烷4271份和连二亚硫酸钠8.69份之后,加入二氯甲烷15945份,在搅拌下、于15~25℃用约60分钟吹入光气2000份。光气的吹入结束后,加入48%氢氧化钠水溶液595份和对叔丁基苯酚97.40份,再开始搅拌,乳化后加入三乙基胺6.89份,进而在28~33℃搅拌1小时后使反应结束。反应结束后用二氯甲烷稀释生成物并进行水洗后,使之成盐酸酸性后进行水洗,进而反复水洗至水相的电导率达到与离子交换水几乎相等,得到聚碳酸酯树脂的二氯甲烷溶液。
接着,使该溶液通过孔眼0.3μm的滤器,进而添加到在轴承部具有异物取出口的带隔离室捏合机中的温水中,边蒸馏除去二氯甲烷边将聚碳酸酯树脂薄片化,继而将该含液薄片粉碎、干燥而得到粉末。然后,在该粉末中添加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0.0025重量%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05重量%,混合均匀后,用排气式双轴挤出机[(株)神户制钢所制KTX-46]边排气边将该粉末熔融混炼,得到表1(实施例1~6)示出的结构单元(A)为由1,1-双(4-羟基-3-甲基苯基)环己烷衍生出的结构单元的改性聚碳酸酯树脂(Bis-OCZ-PC)。
(聚碳酸酯树脂层叠体的制造)
构成聚碳酸酯树脂片的聚碳酸酯树脂用螺杆径40mm的单轴挤出机进行熔融,而形成改性聚碳酸酯树脂层的改性聚碳酸酯树脂用螺杆径30mm的单轴挤出机进行熔融,用给料块法使之层叠成2层,通过设定温度为280℃的T型口模进行挤出,将所得的片用经镜面加工的辊进行冷却,得到在表1(实施例A-1~A-6)示出的聚碳酸酯树脂(帝人化成株式会社制,商品名:PANLITE)的单面上层叠有改性聚碳酸酯树脂(上述Bis-OCZ-PC)的表1(实施例A-1~A-6)示出的层叠体。将所得层叠体的性能评价结果示于表2(实施例A-1~A-6)。
<实施例A-7~A-12>
(改性聚碳酸酯树脂(Bis-C-PC)的制造)
在带有温度计、搅拌机和回流冷凝器的反应器中装入48%氢氧化钠水溶液3845份和离子交换水18182份,在其中溶解了2,2-双(4-羟基-3-甲基苯基)丙烷3984份和连二亚硫酸钠8.37份之后,加入二氯甲烷10567份,在搅拌下、于15~25℃用约60分钟吹入光气2000份。光气的吹入结束后,加入48%氢氧化钠水溶液897份和对叔丁基苯酚69.93份,再开始搅拌,乳化后加入三乙基胺5.39份,进而在28~33℃搅拌1小时后使反应结束。反应结束后用二氯甲烷稀释生成物并进行水洗后,使之成盐酸酸性后进行水洗,进而反复水洗至水相的电导率达到与离子交换水几乎相等,得到聚碳酸酯树脂的二氯甲烷溶液。
接着,使该溶液通过孔眼0.3μm的滤器,进而添加到在轴承部具有异物取出口的带隔离室捏合机中的温水中,边蒸馏除去二氯甲烷边将聚碳酸酯树脂薄片化,继续将该含液薄片粉碎、干燥而得到粉末。然后,在该粉末中添加三(2,4-二叔丁基苯基)亚磷酸酯0.0025重量%和硬脂酸单甘油酯0.05重量%,混合均匀后,用排气式双轴挤出机[(株)神户制钢所制KTX-46]边排气边将该粉末熔融混炼,得到表1(实施例7~9)示出的结构单元(A)为由2,2-双(4-羟基-3-甲基苯基)丙烷衍生出的结构单元的改性聚碳酸酯树脂(Bis-C-PC)。
(聚碳酸酯树脂层叠体的制造)
构成聚碳酸酯树脂片的聚碳酸酯树脂用螺杆径40mm的单轴挤出机进行熔融,而形成改性聚碳酸酯树脂层的改性聚碳酸酯树脂用螺杆径30mm的单轴挤出机进行熔融,用给料块法使之层叠成2层,通过设定温度为280℃的T型口模进行挤出,将所得的片用经镜面加工的辊进行冷却,得到在表1(实施例A-7~A-12)示出的聚碳酸酯树脂(帝人化成株式会社制,商品名:PANLITE)的单面上层叠有改性聚碳酸酯树脂(上述Bis-C-PC)的表1(实施例A-7~A-12)示出的层叠体。将所得层叠体的性能评价结果示于表2(实施例A-7~A-12)。
<比较例A-1>
使用表1(比较例A-1)中示出的聚碳酸酯片(帝人化成株式会社制,商品名:PANLITE SHEET PC-1151)。将性能评价结果示于表2(比较例A-1)。
表1
表2
<实施例B-1~B-6>
(聚碳酸酯树脂层叠体的制造)
构成聚碳酸酯树脂片的聚碳酸酯树脂用螺杆径40mm的单轴挤出机进行熔融,而形成改性聚碳酸酯树脂层的改性聚碳酸酯树脂(Bis-OCZ-PC)用螺杆径30mm的单轴挤出机进行熔融,用给料块法使之层叠成2层,通过设定温度为280℃的T型口模进行挤出,将所得的片用经镜面加工的辊进行冷却,在表3(实施例B-1~B-6)示出的聚碳酸酯树脂(帝人化成株式会社制,商品名:PANLITE)的单面上层叠改性聚碳酸酯树脂(上述Bis-OCZ-PC)。使用金属制棒涂机,在所得的层叠体上涂布紫外线固化性涂料(新中村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KCR-8502),以使得达到表3(实施例B-1~B-6)所示的膜厚,然后使用紫外线照射装置以累积光量为600mJ/cm2进行固化,得到聚碳酸酯树脂层叠体。将所得层叠体的性能评价结果示于表4(实施例B-1~B-6)。
<实施例B-7~B-12>
(聚碳酸酯树脂层叠体的制造)
构成聚碳酸酯树脂片的聚碳酸酯树脂用螺杆径40mm的单轴挤出机进行熔融,而形成改性聚碳酸酯树脂层的改性聚碳酸酯树脂(Bis-C-PC)用螺杆径30mm的单轴挤出机进行熔融,用给料块法使之层叠成2层,通过设定温度为280℃的T型口模进行挤出,将所得的片用经镜面加工的辊进行冷却,在表3(实施例B-7~B-12)示出的聚碳酸酯树脂(帝人化成株式会社制,商品名:PANLITE)的单面上层叠改性聚碳酸酯树脂(上述Bis-C-PC)。使用金属制棒涂机,在所得的层叠体上涂布紫外线固化性涂料(新中村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KCR-8502),以使得达到表3(实施例B-7~B-12)所示的膜厚,然后使用紫外线照射装置以累积光量为600mJ/cm2进行固化,得到聚碳酸酯树脂层叠体。将所得层叠体的性能评价结果示于表4(实施例B-7~B-12)。
<比较例B-1>
使用金属制棒涂机,在聚碳酸酯片(帝人化成株式会社制,商品名:PANLITE SHEET PC-1151)上涂布紫外线固化性涂料(新中村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KCR-8502),以使得达到表3(比较例B-1)所示的膜厚,然后使用紫外线照射装置以累积光量为600mJ/cm2进行固化,得到聚碳酸酯树脂层叠体。将所得层叠体的性能评价结果示于表4(比较例B-1)。
表3
Figure G2010100039268D00151
表4
Figure G2010100039268D00152
本发明的聚碳酸酯树脂层叠体作为办公自动化设备、电子设备的显示器盖板、触摸面板是有用的。

Claims (10)

1.一种聚碳酸酯树脂层叠体,在粘均分子量为1.0×104~10.0×104的聚碳酸酯树脂片的至少一面上层叠有粘均分子量为1.0×104~8.0×104的改性聚碳酸酯树脂,总厚度为0.1~2.0mm,其中所述改性聚碳酸酯树脂的厚度为10~100μm,并由下述式[1]表示的结构单元A和下述式[2]表示的结构单元B构成,且结构单元A在总结构单元中的比例为50~100摩尔%,
Figure F2010100039268C00011
式中,W表示单键、碳原子数1~6的烷基、碳原子数6~10的芳基、或者碳原子数3~8的环状烷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层叠体,其中,结构单元A是由选自1,1-双(4-羟基-3-甲基苯基)环己烷、2,2-双(4-羟基-3-甲基苯基)丙烷和2,2’-甲基-4,4’-二羟基联苯中的至少一种衍生出的结构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层叠体,其中,结构单元A是由1,1-双(4-羟基-3-甲基苯基)环己烷衍生出的结构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层叠体,其中,结构单元A是由2,2-双(4-羟基-3-甲基苯基)丙烷衍生出的结构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层叠体,其中,在改性聚碳酸酯树脂层上层叠有硬涂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层叠体,其中,硬涂层由紫外线固化性涂料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层叠体,其中,硬涂层的厚度为1~20μ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层叠体,其中,相对于改性聚碳酸酯树脂100重量份,含有磷系热稳定剂0.001~0.2重量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层叠体,其中,相对于改性聚碳酸酯树脂100重量份,含有脱模剂0.005~2.0重量份。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聚碳酸酯树脂层叠体,被用作显示器盖板或触摸面板。
CN201010003926A 2009-01-22 2010-01-13 聚碳酸酯树脂层叠体 Pending CN10178636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9-011909 2009-01-22
JP2009011910 2009-01-22
JP2009011909 2009-01-22
JP2009-011910 2009-01-22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786361A true CN101786361A (zh) 2010-07-28

Family

ID=42529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10003926A Pending CN101786361A (zh) 2009-01-22 2010-01-13 聚碳酸酯树脂层叠体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5468896B2 (zh)
CN (1) CN101786361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83841A (zh) * 2011-12-30 2013-07-03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有机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103702831A (zh) * 2011-08-01 2014-04-02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聚碳酸酯树脂层积体
CN104220484A (zh) * 2012-03-30 2014-12-17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聚碳酸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品
CN104703796A (zh) * 2012-10-15 2015-06-10 帝人株式会社 层叠体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088402A (ja) * 2009-10-26 2011-05-06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積層体、携帯用表示体および支持基板
JP5922877B2 (ja) * 2010-03-31 2016-05-24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成形体
EP2557123B1 (en) 2010-03-31 2020-04-29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and molded article of this resin composition
CN102822277B (zh) 2010-03-31 2014-08-27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制造方法以及该树脂组合物的成型体
EP2557105B1 (en) * 2010-03-31 2014-12-10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Polycarbonate resin, composition of said resin, and molded body of said resin
JP2011218634A (ja) * 2010-04-08 2011-11-04 Mitsubishi Plastics Inc 積層体
JP2012068381A (ja) * 2010-09-22 2012-04-05 Teijin Chem Ltd 輝度上昇フィルム
WO2012049977A1 (ja) 2010-10-13 2012-04-19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Tn液晶表示装置の前面板
JP5903904B2 (ja) * 2011-01-24 2016-04-13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成形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199009B2 (ja) * 2011-04-27 2017-09-20 三菱ケミカル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及び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の製造方法
JP5684659B2 (ja) * 2011-07-01 2015-03-18 帝人株式会社 黒色樹脂組成物および黒色成形品
JP2013040309A (ja) * 2011-08-19 2013-02-28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シート
JP5796424B2 (ja) * 2011-09-06 2015-10-21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869268B2 (ja) * 2011-09-16 2016-02-24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6002490B2 (ja) * 2011-09-27 2016-10-05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5946256B2 (ja) * 2011-09-27 2016-07-06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6158469B2 (ja) * 2011-11-30 2017-07-05 帝人株式会社 共重合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成形品
KR101447270B1 (ko) * 2011-12-01 2014-10-06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폴리카보네이트계 수지 조성물
US10011095B2 (en) 2012-02-22 2018-07-03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
JP5940855B2 (ja) * 2012-03-27 2016-06-29 帝人株式会社 積層体
JP6068456B2 (ja) * 2012-05-18 2017-01-25 三菱瓦斯化学株式会社 合成樹脂積層体
JP5946334B2 (ja) * 2012-06-08 2016-07-06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6055655B2 (ja) * 2012-07-12 2016-12-27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成形品
JP5589128B2 (ja) * 2012-09-05 2014-09-10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およびその成形品
TWI598392B (zh) * 2012-09-21 2017-09-11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 Synthetic resin laminate
EP3680103A4 (en) * 2017-09-06 2020-10-14 Mitsubishi Gas Chemical Company, Inc. MOLDED RESIN FILM WITH HIGH HARDNESS AND MOLDED ARTICLE WITH IT
WO2019159890A1 (ja) * 2018-02-13 2019-08-22 株式会社クラレ 積層シートとその製造方法、及び保護カバー付きディスプレイ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469625A (en) * 1987-09-10 1989-03-15 Daicel Chem Polycarbonate polymer having excellent surface hardness
US7521119B2 (en) * 2005-07-07 2009-04-21 Sabic Innovative Plastics Ip B.V. Windows and other articles made from DMBPC polycarbonate homopolymer and copolymer
JP2007145015A (ja) * 2005-11-01 2007-06-14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と光拡散板
CN101522415A (zh) * 2006-10-20 2009-09-02 Mgc菲尔须特股份有限公司 含聚碳酸酯树脂的层叠体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702831A (zh) * 2011-08-01 2014-04-02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聚碳酸酯树脂层积体
US20140147651A1 (en) * 2011-08-01 2014-05-29 Mitsubishi Engineering-Plastics Corporation Polycarbonate resin laminate
CN103702831B (zh) * 2011-08-01 2016-03-23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聚碳酸酯树脂层积体
TWI554404B (zh) * 2011-08-01 2016-10-21 三菱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Polycarbonate resin laminate
US9522519B2 (en) * 2011-08-01 2016-12-20 Mitsubishi Chemical Corporation Polycarbonate resin laminate
CN103183841A (zh) * 2011-12-30 2013-07-03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有机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US20130171435A1 (en) * 2011-12-30 2013-07-04 Cheil Industries Inc. Plastic Glazing and Method of Preparing the Same
CN103183841B (zh) * 2011-12-30 2016-01-06 第一毛织株式会社 有机玻璃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20484A (zh) * 2012-03-30 2014-12-17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聚碳酸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及其成型品
CN104703796A (zh) * 2012-10-15 2015-06-10 帝人株式会社 层叠体
TWI617445B (zh) * 2012-10-15 2018-03-11 Teijin Ltd Laminated bod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5468896B2 (ja) 2014-04-09
JP2010188719A (ja) 2010-09-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786361A (zh) 聚碳酸酯树脂层叠体
CN109563248B (zh) 包含含有四甲基环丁二醇和乙二醇的聚酯的取向膜和收缩膜
CN103370373B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CN102656231B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以及将其成型而得到的成型体、膜、板和注射成型品
CN104703796A (zh) 层叠体
CN102712807A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
CN102597110B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和成型品
CN101786358A (zh) 树脂层叠体
CN103865248A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和成型品
CN102822277B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其制造方法以及该树脂组合物的成型体
WO2009102071A1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積層シート
CN102712805A (zh) 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和成型品
CN102040818A (zh) 一种高透明无卤阻燃玻纤填充聚碳酸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36508A (zh) 制备用于光电器件中的具有低应力和光学性能的薄膜的方法
KR20150127932A (ko) 폴리카보네이트 수지 조성물 및 이로부터 제조된 성형품
CN107001601B (zh) 阻燃共聚聚酯组合物
JP6554852B2 (ja) 偏光子保護フィルム
CN107849344A (zh) 聚碳酸酯树脂复合物
JP6507495B2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JP2013202816A (ja) 積層体
JP2017014368A (ja) 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組成物、及びその成形体
JP2014205335A (ja) 三次元構造を有するポリカーボネート樹脂成形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成形品
JP6287318B2 (ja) 樹脂組成物及び三次元物体の製造方法
CN114507434A (zh) 树脂组合物、平板状成型体、多层体和成型品的制造方法
JP2018069681A (ja) 積層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2 Rejection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its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0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