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674955A - 盖体开闭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盖体开闭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674955A CN101674955A CN200880014867A CN200880014867A CN101674955A CN 101674955 A CN101674955 A CN 101674955A CN 200880014867 A CN200880014867 A CN 200880014867A CN 200880014867 A CN200880014867 A CN 200880014867A CN 101674955 A CN101674955 A CN 10167495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entioned
- framework
- slide block
- lid
- clos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7/00—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 B60R7/04—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in driver or passenger space, e.g. using rack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7/00—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 B60R7/04—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in driver or passenger space, e.g. using racks
- B60R7/06—Stowing or holding appliances inside vehicle primarily intended for personal property smaller than suit-cases, e.g. travelling articles, or maps in driver or passenger space, e.g. using racks mounted on or below dashboard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096—Sliding
- Y10T292/0969—Spring projected
- Y10T292/097—Operating means
- Y10T292/0976—Sliding cam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292/00—Closure fasteners
- Y10T292/08—Bolts
- Y10T292/096—Sliding
- Y10T292/0969—Spring projected
- Y10T292/097—Operating means
- Y10T292/0977—Cam
- Y10T292/0978—Specifically related to vehicle clos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盖体开闭装置构成为盖体(10)能够选择性地取得如下位置,即:以大致垂直姿势闭塞框体的开口部的闭盖位置;以大致水平姿势向框体后方侧移动的开盖容纳位置;以及以大致水平姿势向框体前方侧前进移动并向框体前方突出的闭盖准备位置。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盖体开闭装置,尤其涉及设置在汽车的中央控制台或仪表板等上的容纳盒或车室内设备的盖体(盖)的手动式的开闭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在汽车的车室内作为小件存放部等设置的容纳盒或车室内设备的盖体的开闭装置,有如下结构的开闭装置,即:前盖通过利用水平的铰链轴进行的下部铰链进行安装,通过以下部铰链的铰链轴为中心转动前盖从而进行开闭,并构成为利用推压锁定、推压打开动作的交替式闭锁机构保持在闭盖位置上的单纯的前倒式结构(例如,专利文献1);以及,盖体(门体)与滑块连接,盖体通过滑块的水平移动可在大致垂直姿势的闭盖位置与以大致水平姿势提升的开盖位置之间移动,由弹簧对盖体向开盖方向加力,利用推压锁定、推压打开动作的交替式闭锁机构保持在闭盖位置上的结构(例如,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特开2002-213138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5-306225号公报。
在设置于汽车的车室内等的盖体的开闭装置中,有如下要求:将已打开的盖体的整体从成为中央控制台等的前面的外观设计面例如以水平姿势向内侧放入,使盖体不成为障碍,并且在开盖状态下,会盖体看不见,通过平面化来提高外观设计性。
对此,现有的盖体开闭装置能选择性地取得开盖位置和闭盖位置的两个位置,作为盖体装置有效地起作用,但是在手动式的结构中,如果盖体整体从外观设计面向内侧被放入,则难以用指尖抓住盖体,从开盖状态很难进行闭盖操作。因此,在现有的盖体开闭装置中,难以实现外观设计性和操作性的并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将盖体开闭装置做成外观设计性和操作性双方优良的结构,而且做成美观且富有趣旨的结构。
本发明的盖体开闭装置是对形成于框体的前面部的开口部进行开闭的盖体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前后方向可移动地设在上述框体上的第一滑块;在前后方向可移动地设在上述框体上并与上述盖体连接的第二滑块;设于上述框体与上述第一滑块之间并对上述第一滑块向框体前方侧加力的第一弹簧部件;设于上述第一滑块与上述第二滑块之间并对上述第二滑块向框体后方侧加力的第二弹簧部件;将上述第一滑块相对上述框体可解除地卡定在框体后方位置上的第一闭锁装置;以及,将上述第二滑块相对上述框体可解除地卡定在框体前方位置上的第二闭锁装置,上述盖体能够选择性地取得如下位置,即:以大致垂直姿势闭塞上述开口部的闭盖位置;通过解除由上述第二闭锁装置进行的上述第二滑块的卡定从而上述第二滑块利用上述第二弹簧部件的弹力向框体后方侧移动,从大致垂直姿势转动大致90度而成为大致水平姿势,并以大致水平姿势向框体后方侧移动的开盖容纳位置;以及,通过解除由上述第一闭锁装置进行的上述第一滑块的卡定,从而上述第一滑块利用上述第一弹簧部件的弹力向框体前方侧移动,与上述第二滑块一起并以大致水平姿势向框体前方侧前进移动并向框体前方突出的闭盖准备位置。
而且,本发明的盖体开闭装置是对形成于框体的前面部的开口部进行开闭的盖体的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在前后方向可移动地设在上述框体上的第一滑块;在前后方向可移动地设在上述框体上并与上述盖体连接的第二滑块;设于上述框体与上述第一滑块之间并对上述第一滑块向框体前方侧加力的第一弹簧部件;设于上述第一滑块与上述第二滑块之间并对上述第二滑块向框体后方侧加力的第二弹簧部件;分别一体地设于上述盖体的左右两侧的臂部件;将上述第一滑块相对上述框体可解除地卡定在框体后方位置上的第一闭锁装置;以及,将上述第二滑块相对上述框体可解除地卡定在框体前方位置上的第二闭锁装置,在上述框体的两侧部形成有沿上述框体的前后水平方向以直线状延伸的第一导轨部、和由圆弧部和沿上述框体的前后水平方向以直线状延伸并与上述圆弧部的端部连续的水平直线部构成的第二导轨部,在上述臂部件上设有可移动地与上述第一导轨部配合的第一配合件、和可移动地与上述第二导轨部配合的第二配合件,上述盖体以大致垂直姿势位于闭塞上述开口部的闭盖位置,通过解除由上述第二闭锁装置进行的上述第二滑块的卡定,从而上述第二滑块利用上述第二弹簧部件的弹力向框体后方侧移动,位于闭盖位置的上述盖体通过该移动以上述第一配合件为旋转中心且上述第二配合件被上述第二导轨部的上述圆弧部引导移动从而转动大致90度成为大致水平姿势进行开盖,自此进一步通过上述第一配合件被上述第一导轨部引导,且上述第二配合件被第二导轨部的上述水平直线部引导并分别向框体后方侧移动,从而上述盖体以大致水平姿势向框体后方侧移动并位于开盖容纳位置,在上述盖体位于上述开盖容纳位置的状态下,通过解除由上述第一闭锁装置进行的上述第一滑块的卡定,从而上述第一滑块利用上述第一弹簧部件的弹力与上述第二滑块一起向框体前方侧移动,上述第一配合件通过该移动而被上述第一导轨部引导,上述第二配合件被上述第二导轨部的上述水平直线部引导而分别向框体前方侧移动,从而上述盖体以大致水平姿势向框体前方侧前进移动并位于向框体前方突出的闭盖准备位置。
本发明的盖体开闭装置理想的是通过将位于上述闭盖准备位置的上述盖体从大致水平姿势返回到大致垂直姿势,从而上述第一滑块抵抗上述第一弹簧部件的弹力返回到框体后方位置并由上述第一闭锁装置卡定在上述框体上,上述第二滑块抵抗上述第二弹簧部件的弹力返回到框体前方位置并由上述第二闭锁装置卡定在上述框体上,上述盖体被卡定在上述闭盖位置上。
本发明的盖体开闭装置的理想的特征在于,上述第一闭锁装置和上述第二闭锁装置分别由推压锁定、推压打开动作的交替式闭锁机构构成,通过推压设于上述盖体或上述框体的前面部的按钮,从而进行推压操作。
本发明的盖体开闭装置的理想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框体的前方配置装饰面板,在该装饰面板上形成有匹配配置位于上述闭盖位置的上述盖体的贯通开口,上述盖体在上述开盖容纳位置中将整体从装饰面板容纳于后方,在上述闭盖准备位置中从上述装饰面板向前方突出并露出。
本发明的盖体开闭装置的理想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框体与上述装饰面板的上述贯通开口的边缘部之间可转动地设有挡板,该挡板对为将上述盖体取出和放入上述开盖容纳位置而形成的狭缝状开口部分进行开闭,上述挡板由弹簧向关闭位置侧加力而与上述盖体抵接,伴随着上述盖体的向上述开盖容纳位置的移动并利用上述弹簧的弹力转动到关闭位置,通过上述盖体向上述闭盖位置移动而抵抗上述弹簧的弹力转动到打开位置。
本发明的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盖体开闭装置由于利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两个滑块的滑动动作、和第一闭锁装置和第二闭锁装置的两个闭锁装置的闭锁、闭锁解除动作,从而盖体能够选择性地取得如下位置,即:以大致垂直姿势闭塞框体的开口部的闭盖位置;以大致水平姿势向框体后方侧移动的开盖容纳位置;以及以大致水平姿势向框体前方侧前进移动并向框体前方突出的闭盖准备位置,因此在开盖容纳位置,将盖体整体从装饰面板的外观设计面向内侧装入,进行平面化,在闭盖准备位置,盖体从上述装饰面板向前方突出并露出,从而能够用该突出露出部进行盖体的关闭操作。由此,能够做成美观且外观设计性和操作性的双方良好的结构。
另外,盖体的从闭盖位置向开盖容纳位置的打开动作仅用第一闭锁装置的闭锁解除并利用第一弹簧部件的弹力自动地进行,盖体的从开盖容纳位置向闭盖准备位置的移动仅用第二闭锁装置的闭锁解除并利用第二弹簧部件的弹力自动地进行,使用者仅从闭盖准备位置向闭盖位置动作盖体即可,使用性能良好,安全性优良,而且富有趣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盖体开闭装置例如图1所示,用作埋设在汽车的中央控制台110中的小件存放用袋的盖体(盖)10的开闭装置。
图2~图12表示本发明的盖体开闭装置的实施方式1。在这些图中,符号20表示划定小件存放用袋等的小件容纳室21的框体。框体20的前面部成为对于小件容纳室21的物品存取用的矩形的开口部22。
在框体20的前方配置有装饰面板101。在装饰面板101上并在框体20的开口部22的前方(跟前侧)形成有匹配配置位于闭盖位置的盖体10的矩形的贯通开口102。盖体10是比装饰面板101的贯通开口102稍小的矩形的板状的部件,伴随着框体20的开口部22的开闭对装饰面板101的贯通开口102进行开闭。
在框体20的上面固定安装有板状的基体部件23。在框体20上各自分别地沿框体20的前后方向可移动地设有第一滑块41、第二滑块42。
第一滑块41为钉书钉形状,配置成横跨框体20的上侧,被形成于框体20的左右两侧面上的前后方向的直线导轨部24引导向框体20的前后方向滑动移动。第二滑块42为长方形状,被形成于基体部件23的左右两侧边缘部上的前后方向的直线导轨部25引导向框体20的前后方向滑动移动。第一滑块41和第二滑块42设置成高度不同,第二滑块42能够潜入第一滑块41的下侧。
在基体部件23上安装有第一卷簧(コンストンばね)26的卷绕部(ロ一ル部)26A。第一卷簧26的前端部26B卡定在第一滑块41上。也就是,第一卷簧26设在框体20与第一滑块41之间并对第一滑块41向框体前方侧加力。
在第一滑块41上安装有第二卷簧27的卷绕部(ロ一ル部)27A。第二卷簧27的前端部27B卡定在第二滑块42上。也就是,第二卷簧27设在第一滑块41与第二滑块42之间并设在对第二滑块42向框体后方侧加力的之间对第一滑块41向框体后方侧加力。
在框体20的上面部形成有与直线导轨部25平行的齿条28。在第二滑块42上安装有旋转式缓冲器29。在旋转式缓冲器29的旋转轴上设有与齿条28啮合的小齿轮(省略图示)。通过该齿条、小齿轮的啮合,旋转式缓冲器29利用缓冲作用对第二滑块42的前后方向移动施加阻力,将第二滑块42的前后方向的移动速度、尤其是由第二卷簧27的弹力得到的向框体后方侧的移动速度设定为较低的速度。
在第一滑块41和框体20上设有将第一滑块41相对于框体20可解除地卡定在框体后方位置(参照图6、图7)上的第一闭锁装置(ラツチ装置)(锁定装置)43。第一闭锁装置43由推压锁定、推压打开动作的众所周知的心形凸轮方式的交替式闭锁机构构成,利用设在盖体10或框体20的前面部上的按钮32将第一滑块41向内侧(在图6、图7中看为左侧)推压,从而进行推压操作,交替反复进行卡定和卡定解除。
按钮32如图8所示,在框体20上并在上面沿前后方向可移动地设置,通过用指尖推压,抵抗压缩螺旋弹簧33的弹力向左方向(内方向)移动,与此相伴,驱动件34被倾斜凸轮面35引导而上升前进,驱动件34与第一滑块41的下底面部的配合部44抵接,将第一滑块41向左方向推压从而对第一闭锁装置43进行推压操作。而且,关于通过推压盖体10的下端侧,将第一滑块41向左方向推压,从而推压操作第一闭锁装置43的机构在后面叙述。
在第二滑块42和框体20上设有将第二滑块42相对于框体20可解除地卡定在框体前方位置(参照图6、图7)上的第二闭锁装置(ラツチ装置)(锁定装置)45。第二闭锁装置43由推压锁定、推压打开动作的众所周知的夹紧卡爪方式的交替式闭锁机构构成,利用盖体10将第二滑块42向跟前侧(在图6、图7中看为右侧)推压,从而进行推压操作,交替反复进行卡定和卡定解除。
盖体10由左右一对的连杆部件14绕水平轴线可转动地与第二滑块42连接,该左右一对的连杆部件14将一端通过枢轴11与第二滑块42旋转连接,并将另一端通过枢轴12与一体设置于盖体10的背面侧的托架13旋转连接。
在框体20的两侧部上分别形成有沿框体20的前后水平方向以大致直线状延伸的第一导轨部30、和由大致上下方向的圆弧部31A和沿框体20的大致前后水平方向以直线状延伸并与圆弧部31A的下端部连续的水平直线部31B构成的第二导轨部31。
在盖体10的左右两侧分别一体地设有臂部15。在臂部件15上设有与第一导轨部30可滑动地配合的第一配合件16、和与第二导轨部31可滑动地配合的第二配合件17。第一配合件16位于臂部件15的基部侧(在图7中看为右侧),第二配合件17位于臂部件15的前端侧。
在臂部15的前端部设有推压件18。推压件18与第一滑块41的左右的脚部46的垂直前面47抵接,将盖体10的闭盖移动(在图7、图12中看为顺时针方向的转动)作为回程方向的移动传递到第一滑块41。而且,按压件18通过用指尖将水平姿势的盖体10(参照图10)向内侧按压,从而向左方向推压第一滑块41,进而对第一闭锁装置43进行推压操作。
在第一滑块41的脚部46上安装有板簧48。板簧48与位于闭盖位置的盖体10(参照图7)的按压件18抵接,在位于闭盖位置的盖体10(参照图7)的下端侧被指尖按压了时,对该操作施加适当的排斥感。
在框体20的前端上边缘部利用枢轴36可转动地设有横宽矩形的挡板37。挡板37对横宽矩形的狭缝状开口部分103(参照图10)进行开闭,该狭缝状开口部分103为了将盖体20取出和放入在框体20上侧确保的盖体20的开盖容纳位置而设在框体20的上侧与装饰面板101的贯通开口102的上边缘部102A之间。
挡板37由扭簧38向关闭位置侧(在图7中看为逆时针方向)加力而与盖体10抵接,追随盖体10的开闭动作。也就是,伴随着盖体10的向开盖容纳位置的移动并由扭簧38的弹力转动到关闭位置(参照图10),通过盖体10向闭盖位置移动,从而被盖体10推压并抵抗扭簧38的弹力而转动到打开位置(参照图7)。挡板37在打开位置,如图7所示,从侧面看盖体10时隐藏在盖体10的背面侧。
其次,对盖体10的开闭动作进行说明。
盖体10如图2、图7所示,以大致垂直姿势与装饰面板101的贯通开口102匹配并以平面状态关闭该部件,同时位于闭塞框体20的开口部22的闭盖位置。
该盖体10的闭盖位置如图6~图8所示,通过由第一闭锁装置43将第一滑块41相对框体20卡定在框体后方位置,并由第二闭锁装置45将第二滑块42相对框体20卡定在框体前方位置而得到。在该闭盖位置,由于板簧48从上方按压着推压件48,从而盖体10不会向内侧摇晃。
若用指尖轻轻推压位于闭盖位置的盖体10的下端部(图2的推压标记部10A),则盖体10抵抗板簧48的弹力稍微向顺时针方向(从图7中看)转动,与其连杆连接的第二滑块42向跟前侧拉伸。由此,由第二闭锁装置45进行的第二滑块42的框体前方位置的卡定被解除。
然后,将指尖从盖体10离开,则第二滑块42利用第二卷簧27的弹力向框体后方侧滑动移动。
通过该第二滑块42的框体后方侧移动,位于闭盖位置的盖体10,首先第二配合件17被第二导轨部31的圆弧部31A引导并移动,同时以第一配合件16为旋转中心跳起转动大致90度而成为大致水平姿势。由此,盖体10打开装饰面板101的贯通开口102,并敞开框体10的开口部22,进行开盖。
接着,通过第二滑块42向框体后方侧滑动移动,则第一配合件16被第一导轨部30引导,且到达第二导轨部31的圆弧部31A的下端的第二配合件31被第二导轨部31的水平直线部31B引导,分别向框体后方侧移动。由此,盖体10以大致水平状态在框体20的上侧向框体后方侧移动,位于图9、图10所示的开盖容纳位置。
该盖体10的从闭盖位置向开盖容纳位置的移动通过利用旋转式缓冲器29的缓冲作用限制第二滑块42的向框体后方侧的移动速度,从而以低速缓慢并具有稳重感地进行。
盖体10在该开盖容纳位置,将整体从装饰面板101容纳于后方(内侧),而且挡板37利用扭簧38的弹力转动到关闭位置,并与盖体10的端部抵接,关闭狭缝状开口部分103。
由此,如图3所示,在盖体10的容纳中实现了平面化,而且,由挡板37隐藏盖体10的容纳部,成为外观设计性良好且美观的结构。
在盖体10位于上述开盖容纳位置的状态下,若用指尖推压按钮32或通过关闭位置挡板37推压盖体10,则由第一闭锁装置43进行的第一滑块41的框体后方位置的卡定被解除。通过该卡定解除,第一滑块41利用第一卷簧26的弹力与第二滑块42一起向框体前方侧移动。
通过该移动,第一配合件16被第一导轨部30引导,第二配合件17被第二导轨部31的水平直线部31引导,分别向框体前方侧移动,如图4、图11、图12所示,盖体10以保持开盖容纳的大致水平姿势的原状在推开挡板37的同时,向框体前方侧前进移动而位于向框体20的前方突出的闭盖准备位置。
在该闭盖准备位置,盖体10以大致水平姿势仅以规定量从装饰面板101向前方(跟前)突出并露出。该状态的盖体10作为罩起作用,在盖体10为导航器等的显示面板的盖的场合,作为遮蔽太阳光入射到显示面板上的罩有效地起作用。
该盖体10的从开盖容纳位置向闭盖准备位置的移动也通过利用旋转式缓冲器29的缓冲作用来限制第二滑块42的向框体前方侧的移动速度,从而以低速度缓慢地并具有稳重感地进行。
在想要闭盖的场合,通过手动操作压入位于闭盖准备位置的盖体10中的比装饰面板101向跟前突出露出的部分,从而将盖体10从大致水平姿势返回到大致垂直姿势。
通过该动作,第一滑块41抵抗第一卷簧27的弹力返回到框体后方位置,并由第一闭锁装置43相对框体20被卡定在框体后方位置,第二滑块42抵抗第二卷簧28的弹力返回到框体前方位置,并由第二闭锁装置45相对框体20被卡定在框体前方位置。由此,对第一卷簧27、第二卷簧28积蓄力,并且盖体20卡定在原来的闭盖位置上。
如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盖体开闭装置由于利用第一滑块1和第二滑块42的两个滑块的滑动动作、和第一闭锁装置43和第二闭锁装置45的两个闭锁装置的闭锁、闭锁解除动作,盖体10能够选择性地取得以大致垂直姿势闭塞框体20的开口部22的闭盖位置、以大致水平姿势移动到框体后方侧的开盖容纳位置、以及以大致水平姿势向框体前方侧前进移动并向框体前方突出的闭盖准备位置,因此在开盖容纳位置,将盖体整体从由装饰面板101得到的外观设计面向内侧装入,进行平面化,在闭盖准备位置,盖体10从上述装饰面板101向前方突出并露出,从而能够用该突出露出部进行盖体10的关闭操作。由此,能够做成美观且外观设计性和操作性的双方优良的结构。
而且,盖体10的从闭盖位置向开盖容纳位置的打开动作仅用第一闭锁装置43的闭锁解除并利用第一卷簧27的弹力自动地进行,盖体10的从开盖容纳位置向闭盖准备位置的移动仅用第二闭锁装置45的闭锁解除,并利用第二卷簧27的弹力自动地进行,因而使用者仅从闭盖准备位置向闭盖位置动作盖体10即可,使用性能良好,而且富有趣旨。由于将盖体10返回到闭盖位置由使用者的手动操作进行,因此与仅通过按钮操作并利用弹力进行闭盖的场合相比,闭盖时能减少夹紧手指的危险,提高安全性。
在实施方式1中,盖体10其转动中心位于框体20的上侧,并以跳起的方式打开,但本发明的盖体开闭装置作为实施方式2,如图13~图22所示,也同样适用于盖体10的转动中心位于框体20的下侧,并且以前倾方式打开的结构。
该场合,实施方式1与实施方式2仅是上下倒置,实质上可以同样地构成。因此,在实施方式2所示的图13~图22中,与表示实施方式1的图2~图12对应的部分标注了与图2~图12的符号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实施方式2中,由于上下倒置,在开盖容纳位置的盖体10作为托盘起作用。而且,在实施方式2中,省略按钮32,通过将在开盖容纳位置的盖体10向内侧推压,从而解除第一闭锁装置43的闭锁使盖体10向闭盖准备位置移动。
另外,也可以将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的结构绕水平轴线旋转90度,使盖体10的姿势在闭盖位置为大致水平状态,在开盖容纳位置、闭盖准备位置为大致垂直状态,在实施方式1、实施方式2中,为了便于说明而将盖体10的姿势做成在闭盖位置为大致水平状态,在开盖容纳位置、闭盖准备位置为大致水平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盖体开闭装置的应用例的汽车的驾驶座部分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盖体开闭装置的实施方式1的闭盖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盖体开闭装置的实施方式1的开盖容纳状态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盖体开闭装置的实施方式1的闭盖准备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本发明的盖体开闭装置的实施方式1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盖体开闭装置的实施方式1的闭盖状态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盖体开闭装置的实施方式1的闭盖状态的侧视图。
图8是沿着图6的VIII-VIII线的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盖体开闭装置的实施方式1的开盖容纳状态的俯视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盖体开闭装置的实施方式1的开盖容纳状态的侧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盖体开闭装置的实施方式1的闭盖准备状态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盖体开闭装置的实施方式1的闭盖准备状态的侧视图。
图13是表示本发明的盖体开闭装置的实施方式2的闭盖状态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盖体开闭装置的实施方式2的开盖容纳状态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本发明的盖体开闭装置的实施方式2的闭盖准备状态的立体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盖体开闭装置的实施方式2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
图17是表示本发明的盖体开闭装置的实施方式2的闭盖状态的仰视图。
图18是表示本发明的盖体开闭装置的实施方式2的闭盖状态的侧视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的盖体开闭装置的实施方式2的开盖容纳状态的仰视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的盖体开闭装置的实施方式2的开盖容纳状态的侧视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盖体开闭装置的实施方式2的闭盖准备状态的仰视图。
图22是表示本发明的盖体开闭装置的实施方式2的闭盖准备状态的侧视图。
图中:
10-盖体,11、12-枢轴,13-托架,14-连杆部件,15-臂部,
16-第一配合件,17-第二配合件,18-推压件,20-框体,
21-小件容纳室,22-开口部,23-基体部件,24、25-直线导轨部,
26-第一卷簧,27-第二卷簧,28-齿条,29-旋转式缓冲器,
30-第一导轨部,31-第二导轨部,32-按钮,33-压缩螺旋弹簧,
34-驱动件,35-倾斜凸轮面,36-枢轴,37-挡板,38-扭簧,
41-第一滑块,42-第二滑块,43-第一闭锁装置,44-配合部,
45-第二闭锁装置,46-脚部,47-垂直前面,100-中央控制台,
101-装饰面板,102-贯通开口,103-狭缝状开口部分。
Claims (10)
1.一种盖体开闭装置,对形成于框体的前面部的开口部进行开闭,其特征在于,
具有:在前后方向可移动地设在上述框体上的第一滑块;
在前后方向可移动地设在上述框体上并与上述盖体连接的第二滑块;
设于上述框体与上述第一滑块之间并对上述第一滑块向框体前方侧加力的第一弹簧部件;
设于上述第一滑块与上述第二滑块之间并对上述第二滑块向框体后方侧加力的第二弹簧部件;
将上述第一滑块相对上述框体可解除地卡定在框体后方位置上的第一闭锁装置;以及,
将上述第二滑块相对上述框体可解除地卡定在框体前方位置上的第二闭锁装置,
上述盖体能够选择性地取得如下位置,即:以大致垂直姿势闭塞上述开口部的闭盖位置;通过解除由上述第二闭锁装置进行的上述第二滑块的卡定从而上述第二滑块利用上述第二弹簧部件的弹力向框体后方侧移动,从大致垂直姿势转动大致90度而成为大致水平姿势,并以大致水平姿势向框体后方侧移动的开盖容纳位置;以及,通过解除由上述第一闭锁装置进行的上述第一滑块的卡定,从而上述第一滑块利用上述第一弹簧部件的弹力向框体前方侧移动,与上述第二滑块一起并以大致水平姿势向框体前方侧前进移动而向框体前方突出的闭盖准备位置。
2.一种盖体开闭装置,对形成于框体的前面部的开口部进行开闭,其特征在于,
具有:在前后方向可移动地设在上述框体上的第一滑块;
在前后方向可移动地设在上述框体上并与上述盖体连接的第二滑块;
设于上述框体与上述第一滑块之间并对上述第一滑块向框体前方侧加力的第一弹簧部件;
设于上述第一滑块与上述第二滑块之间并对上述第二滑块向框体后方侧加力的第二弹簧部件;
分别一体地设于上述盖体的左右两侧的臂部件;
将上述第一滑块相对上述框体可解除地卡定在框体后方位置上的第一闭锁装置;以及,
将上述第二滑块相对上述框体可解除地卡定在框体前方位置上的第二闭锁装置,
在上述框体的两侧部形成有沿上述框体的前后水平方向以直线状延伸的第一导轨部、和由圆弧部和沿上述框体的前后水平方向以直线状延伸并与上述圆弧部的端部连续的水平直线部构成的第二导轨部,
在上述臂部件上设有可移动地与上述第一导轨部配合的第一配合件、和可移动地与上述第二导轨部配合的第二配合件,
上述盖体以大致垂直姿势位于闭塞上述开口部的闭盖位置,通过解除由上述第二闭锁装置进行的上述第二滑块的卡定,从而上述第二滑块利用上述第二弹簧部件的弹力向框体后方侧移动,位于闭盖位置的上述盖体通过该移动以上述第一配合件为旋转中心且上述第二配合件被上述第二导轨部的上述圆弧部引导移动从而转动大致90度成为大致水平姿势进行开盖,自此进一步通过上述第一配合件被上述第一导轨部引导,且上述第二配合件被第二导轨部的上述水平直线部引导并分别向框体后方侧移动,从而上述盖体以大致水平姿势向框体后方侧移动并位于开盖容纳位置,
在上述盖体位于上述开盖容纳位置的状态下,通过解除由上述第一闭锁装置进行的上述第一滑块的卡定,从而上述第一滑块利用上述第一弹簧部件的弹力与上述第二滑块一起向框体前方侧移动,上述第一配合件通过该移动而被上述第一导轨部引导,上述第二配合件被上述第二导轨部的上述水平直线部引导而分别向框体前方侧移动,从而上述盖体以大致水平姿势向框体前方侧前进移动并位于向框体前方突出的闭盖准备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将位于上述闭盖准备位置的上述盖体从大致水平姿势返回到大致垂直姿势,从而上述第一滑块抵抗上述第一弹簧部件的弹力返回到框体后方位置并由上述第一闭锁装置卡定在上述框体上,上述第二滑块抵抗上述第二弹簧部件的弹力返回到框体前方位置并由上述第二闭锁装置卡定在上述框体上,上述盖体被卡定在上述闭盖位置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体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通过将位于上述闭盖准备位置的上述盖体从大致水平姿势返回到大致垂直姿势,从而上述第一滑块抵抗上述第一弹簧部件的弹力返回到框体后方位置并由上述第一闭锁装置卡定在上述框体上,上述第二滑块抵抗上述第二弹簧部件的弹力返回到框体前方位置并由上述第二闭锁装置卡定在上述框体上,上述盖体被卡定在上述闭盖位置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闭锁装置和上述第二闭锁装置分别由推压锁定、推压打开动作的交替式闭锁机构构成,通过推压设于上述盖体或上述框体的前面部的按钮,从而进行推压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体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第一闭锁装置和上述第二闭锁装置分别由推压锁定、推压打开动作的交替式闭锁机构构成,通过推压设于上述盖体或上述框体的前面部的按钮,从而进行推压操作。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体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框体的前方配置装饰面板,在该装饰面板上形成有匹配配置位于上述闭盖位置的上述盖体的贯通开口,上述盖体在上述开盖容纳位置中将整体从装饰面板容纳于后方,在上述闭盖准备位置中从上述装饰面板向前方突出并露出。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盖体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框体的前方配置装饰面板,在该装饰面板上形成有匹配配置位于上述闭盖位置的上述盖体的贯通开口,上述盖体在上述开盖容纳位置中将整体从装饰面板容纳于后方,在上述闭盖准备位置中从上述装饰面板向前方突出并露出。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盖体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框体与上述装饰面板的上述贯通开口的边缘部之间可转动地设有挡板,该挡板对为将上述盖体取出和放入上述开盖容纳位置而形成的狭缝状开口部分进行开闭,上述挡板由弹簧向关闭位置侧加力而与上述盖体抵接,伴随着上述盖体的向上述开盖容纳位置的移动并利用上述弹簧的弹力转动到关闭位置,通过上述盖体向上述闭盖位置移动而抵抗上述弹簧的弹力转动到打开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盖体开闭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框体与上述装饰面板的上述贯通开口的边缘部之间可转动地设有挡板,该挡板对为将上述盖体取出和放入上述开盖容纳位置而形成的狭缝状开口部分进行开闭,上述挡板由弹簧向关闭位置侧加力而与上述盖体抵接,伴随着上述盖体的向上述开盖容纳位置的移动并利用上述弹簧的弹力转动到关闭位置,通过上述盖体向上述闭盖位置移动而抵抗上述弹簧的弹力转动到打开位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7099018A JP4969295B2 (ja) | 2007-04-05 | 2007-04-05 | 蓋体開閉装置 |
JP099018/2007 | 2007-04-05 | ||
PCT/JP2008/000873 WO2008126397A1 (ja) | 2007-04-05 | 2008-04-04 | 蓋体開閉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674955A true CN101674955A (zh) | 2010-03-17 |
CN101674955B CN101674955B (zh) | 2011-06-08 |
Family
ID=398635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800148675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674955B (zh) | 2007-04-05 | 2008-04-04 | 盖体开闭装置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8127962B2 (zh) |
JP (1) | JP4969295B2 (zh) |
KR (1) | KR100893061B1 (zh) |
CN (1) | CN101674955B (zh) |
TW (1) | TW200840928A (zh) |
WO (1) | WO200812639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262689B2 (ja) * | 2008-12-24 | 2013-08-14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扉開閉構造及び扉開閉装置 |
US20110084511A1 (en) * | 2009-10-13 | 2011-04-14 | Evans Gregg S | Automotive forward storage bin disappearing tray |
JP5569771B2 (ja) * | 2009-11-06 | 2014-08-13 | スズキ株式会社 | インストルメントパネル収納部の周辺構造 |
KR101189403B1 (ko) * | 2009-12-04 | 2012-10-10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트레이 어셈블리 |
FR2960499A1 (fr) * | 2010-06-01 | 2011-12-02 | Renault Sa | Systeme de fermeture d'un espace de rangement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
US8388042B2 (en) * | 2010-11-16 | 2013-03-05 | Toyota Motor Engineering & Manufacturing North America, Inc. | Integrated door and shelving system |
JP5713781B2 (ja) * | 2011-04-21 | 2015-05-07 |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収納ボックス装置 |
JP5703281B2 (ja) * | 2012-12-26 | 2015-04-15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自動車用トレー構造 |
KR101417535B1 (ko) | 2012-12-31 | 2014-07-08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자동차의 멀티 박스 |
US9409522B2 (en) | 2014-08-21 | 2016-08-09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Moving axis compartment door |
US9302629B1 (en) * | 2014-10-29 | 2016-04-05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Integrated tray table for a motor vehicle |
US9796314B2 (en) | 2015-08-13 | 2017-10-24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Track cover for moving axis compartment door |
KR101872419B1 (ko) | 2016-12-14 | 2018-06-28 | 충북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 자기 교반 기능을 갖춘 강제대류식 오븐 |
CN110143168B (zh) * | 2018-02-11 | 2024-06-11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仪表板置物盒 |
KR102621549B1 (ko) * | 2018-12-14 | 2024-01-04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의 실내 시크릿 수납구조 |
KR102292706B1 (ko) | 2019-11-25 | 2021-08-23 | 주식회사 오디텍 | 합성 반응장치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260069A (en) * | 1980-04-10 | 1981-04-07 | Rubbermaid Commercial Products Inc. | Ingredient bin cover |
US4555045A (en) * | 1983-09-30 | 1985-11-26 | The Coca-Cola Company | Ice-cooled dispensing system |
JPH0434143A (ja) | 1990-05-30 | 1992-02-05 | Masami Nyuraiin | 土木工事用スペーサ |
US5092484A (en) * | 1990-06-04 | 1992-03-03 | Rubbermaid Commercial Products Inc. | Bin for granular substance |
JP2592748Y2 (ja) * | 1990-07-20 | 1999-03-24 | 株式会社ニフコ | 蓋の開閉装置 |
JP3640400B2 (ja) * | 1992-12-23 | 2005-04-20 | 株式会社ニフコ | 自動車用物品収納装置 |
JP2594955Y2 (ja) * | 1993-03-15 | 1999-05-24 | 株式会社ニフコ | 車両用の小物収納装置 |
JPH07172245A (ja) | 1993-12-21 | 1995-07-11 | Nippon Plast Co Ltd | 車輌用収納装置 |
DE4443521C1 (de) * | 1994-12-07 | 1996-01-04 | Daimler Benz Ag | Abdeckbarer Behälter für Fahrzeuge |
US5673811A (en) * | 1996-03-04 | 1997-10-07 | Contico International, Inc. | Food bin assembly |
JP3133271B2 (ja) * | 1996-10-11 | 2001-02-05 |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 収納装置 |
JP3293063B2 (ja) * | 1997-12-08 | 2002-06-17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蓋体の開閉構造 |
JP2001336335A (ja) * | 2000-05-30 | 2001-12-07 | Nifco Inc | 蓋体開閉支持機構 |
JP4629240B2 (ja) * | 2001-01-19 | 2011-02-09 | 株式会社ニフコ | 扉体の開閉装置 |
JP3953770B2 (ja) * | 2001-10-11 | 2007-08-08 | 株式会社ニフコ | 開閉部材の制動機構、これを備えた容器ホルダー及び自動車用扉 |
JP3833925B2 (ja) * | 2001-10-29 | 2006-10-18 | 株式会社ニフコ | 扉体の開閉機構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開閉装置 |
JP2003161073A (ja) * | 2001-11-27 | 2003-06-06 | Toyoda Gosei Co Ltd | 蓋体の開閉機構 |
JP2003276515A (ja) * | 2002-03-22 | 2003-10-02 | Nifco Inc | スライド及び回動運動のガイド機構、該ガイド機構を用いた蓋体の開閉機構、及び該開閉機構を用いた車載用内装品 |
JP2003276516A (ja) * | 2002-03-25 | 2003-10-02 | Nifco Inc | ガイド機構、該ガイド機構を用いた蓋体の開閉機構、及び該開閉機構を用いた車載用内装品 |
JP4258175B2 (ja) * | 2002-06-24 | 2009-04-30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蓋体の開閉機構 |
JP3935020B2 (ja) * | 2002-07-31 | 2007-06-20 | 株式会社ニフコ | リッド開閉機構及び車両用収納装置 |
JP4169603B2 (ja) * | 2003-01-22 | 2008-10-22 | 株式会社ニフコ | ロック機構及び可動体の開閉装置 |
JP4270498B2 (ja) * | 2003-07-03 | 2009-06-03 | 株式会社ニフコ | カップホルダ装置 |
KR100562576B1 (ko) * | 2003-12-18 | 2006-03-22 |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 개방형 트레이 |
JP2005306225A (ja) | 2004-04-22 | 2005-11-04 | Toyoda Gosei Co Ltd | 引き出し装置 |
JP4293938B2 (ja) * | 2004-05-10 | 2009-07-08 | 株式会社ニフコ | 分割蓋機構、および、センター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 |
JP4278099B2 (ja) * | 2004-08-04 | 2009-06-10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カップホルダ装置 |
JP4274088B2 (ja) * | 2004-09-14 | 2009-06-03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蓋体装置 |
JP4020424B2 (ja) * | 2005-04-11 | 2007-12-12 | 小島プレス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収納装置 |
JP4251498B2 (ja) * | 2005-06-03 | 2009-04-08 |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 蓋体装置 |
-
2007
- 2007-04-05 JP JP2007099018A patent/JP4969295B2/ja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
- 2008-02-25 TW TW97106414A patent/TW200840928A/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8-03-26 KR KR1020080027813A patent/KR100893061B1/ko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 2008-04-04 WO PCT/JP2008/000873 patent/WO2008126397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8-04-04 US US12/450,628 patent/US8127962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8-04-04 CN CN2008800148675A patent/CN101674955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08254583A (ja) | 2008-10-23 |
KR20080090977A (ko) | 2008-10-09 |
US20100102064A1 (en) | 2010-04-29 |
TWI372202B (zh) | 2012-09-11 |
JP4969295B2 (ja) | 2012-07-04 |
CN101674955B (zh) | 2011-06-08 |
KR100893061B1 (ko) | 2009-04-15 |
US8127962B2 (en) | 2012-03-06 |
WO2008126397A1 (ja) | 2008-10-23 |
TW200840928A (en) | 2008-10-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74955B (zh) | 盖体开闭装置 | |
US8074832B2 (en) | Hinge structure for a console box lid | |
JP3764095B2 (ja) | 車両のセンターコンソール | |
CN107303831B (zh) | 车辆用操纵台装置 | |
JPH04107129U (ja) | カツプホルダ装置 | |
KR20080090985A (ko) | 덮개 개폐장치 | |
KR101500271B1 (ko) | 차량용 암 레스트 슬라이딩 로킹장치 | |
KR101293919B1 (ko) | 자동차용 콘솔 박스의 슬라이드 개폐장치 | |
JP4020755B2 (ja) | 自動車の小物入れ兼用カップホルダ装置 | |
CN105216704A (zh) | 扶手锁 | |
US6814390B2 (en) | Convertible vehicles having cover plates for covering folding top passage apertures | |
JP2772752B2 (ja) | ミッドシップ車両における脱着ルーフの収納構造 | |
JP5125421B2 (ja) | 車両のシート構造 | |
CN110670987B (zh) | 双向开合装置、扶手箱及车辆 | |
US6814384B2 (en) | Sliding tray trunk for a vehicle | |
US11498491B2 (en) | Vehicle storage device | |
JP3770129B2 (ja) | 車両用収納ボックス | |
JPH02109754A (ja) | 車両用小物入れボックス | |
KR100666270B1 (ko) | 차량용 콘솔박스 | |
JP3850529B2 (ja) | ポップ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 | |
JP2006088849A (ja) | 車両用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 | |
JPH0647048U (ja) | スライドリッド式コンソールボックス | |
KR101126903B1 (ko) | 차량 내 수납 공간 | |
JPS586801A (ja) | 塵芥収集車における開閉扉のガイド装置 | |
KR200147493Y1 (ko) | 슬라이딩 콘솔박스 덮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608 Termination date: 201304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