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73052A - 容器装饮料 - Google Patents

容器装饮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73052A
CN101573052A CNA2007800484525A CN200780048452A CN101573052A CN 101573052 A CN101573052 A CN 101573052A CN A2007800484525 A CNA2007800484525 A CN A2007800484525A CN 200780048452 A CN200780048452 A CN 200780048452A CN 101573052 A CN101573052 A CN 10157305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verage
packed beverage
described container
acid
qua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4845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73052B (zh
Inventor
福田昌弘
高桥宏和
日下良
板屋枝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328993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275621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732899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5275620B2/ja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7305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7305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7305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7305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00Non-alcoholic beverages; Dry compositions or concentrates therefor; Their preparation
    • A23L2/52Adding ingredi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16Tea extraction; Tea extracts; Treating tea extract; Making instant tea
    • A23F3/163Liquid or semi-liquid tea extract preparations, e.g. gels, liquid extracts in solid capsu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00Non-alcoholic beverages; Dry compositions or concentrates therefor; Their preparation
    • A23L2/38Othe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00Non-alcoholic beverages; Dry compositions or concentrates therefor; Their preparation
    • A23L2/52Adding ingredients
    • A23L2/60Sweeten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29/00Foods or foodstuffs containing additiv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29/30Foods or foodstuffs containing additive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containing carbohydrate syrups; containing sugars; containing sugar alcohols, e.g. xylitol; containing starch hydrolysates, e.g. dextr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1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using additives
    • A23L33/105Plant extracts, their artificial duplicates or their derivat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1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using additives
    • A23L33/16Inorganic salts, minerals or trace element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1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using additives
    • A23L33/17Amino acids, peptides or protei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1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using additives
    • A23L33/17Amino acids, peptides or proteins
    • A23L33/175Amino aci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002/00Food compositions, 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or processes for food or foodstuff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250/00Food ingredients
    • A23V2250/02Acid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250/00Food ingredients
    • A23V2250/15Inorganic Compounds
    • A23V2250/156Mineral combination
    • A23V2250/16Potassium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250/00Food ingredients
    • A23V2250/15Inorganic Compounds
    • A23V2250/156Mineral combination
    • A23V2250/1614Sodium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250/00Food ingredients
    • A23V2250/20Natural extracts
    • A23V2250/21Plant extracts
    • A23V2250/214Tea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Mycology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Botan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Tea And Coffee (AREA)
  •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通过在含有高浓度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容器装饮料中配合氨基酸,从而发挥出儿茶素类的生理效果,并且促进氨基酸的摄取。该容器装饮料含有:(A)非聚合型儿茶素类,含量为0.06~0.5质量%,(B)选自L-异亮氨酸、L-亮氨酸、L-缬氨酸、L-苏氨酸、DL-蛋氨酸、L-蛋氨酸、L-组氨酸、L-苯丙氨酸、L-赖氨酸、L-色氨酸、L-天冬氨酸、L-谷氨酸、L-丙氨酸、DL-丙氨酸、甘氨酸、L-天冬酰胺、L-谷氨酰胺、L-精氨酸、L-丝氨酸、L-酪氨酸、L-胱氨酸以及L-脯氨酸中的1种以上的氨基酸或者其盐,含量为0.01~5.0质量%,以及(C)甜味剂,含量为0.0001~20质量%;其中,(G)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没食子酸酯体的比率为5~55质量%,并且,pH为2.5~5.1。

Description

容器装饮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高浓度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以及甜味剂,而且氨基酸被强化的容器装饮料。
背景技术
作为儿茶素类的效果,抑制胆固醇上升的作用和阻碍淀粉酶活性的作用已经有所报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为了发挥儿茶素类的这样的生理效果,成人有必要每天喝4~5杯茶,为了更加简便地摄取大量的儿茶素类而寄希望于将儿茶素类高浓度地配合于饮料中的技术。作为该方法中的一种,有利用绿茶提取物的浓缩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5)等,并将儿茶素类以溶解状态添加到饮料中的方法。
另外,为了保持健康,以维持肌肉为目的的、含有作为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等必需氨基酸的BCAA的饮料(例如Amino-Value(注册商标),大塚制药株式会社)已经有所市售。再有,用17种氨基酸进行强化,并具有在运动后补充BCAA而使肌肉的疲劳平缓地得到恢复的功能的饮料(例如VAAM(注册商标),明治乳业株式会社)也已经有所市售。诸如此类的强化了作为维持人类生命活动的非常重要的物质的氨基酸的饮料或者技术已经有所报告(例如参照专利文献6、7)。
专利文献1:特开平3-168046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10-4919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2-238518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04-129662号公报
专利文献5:特开2004-159641号公报
专利文献6:特开平5-161480号公报
专利文献7:特开2001-14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容器装饮料,该容器装饮料含有:
(A)非聚合型儿茶素类,含量为0.06~0.5质量%,
(B)选自L-异亮氨酸、L-亮氨酸、L-缬氨酸、L-苏氨酸、DL-蛋氨酸、L-蛋氨酸、L-组氨酸、L-苯丙氨酸、L-赖氨酸、L-色氨酸、L-天冬氨酸、L-谷氨酸、L-丙氨酸、DL-丙氨酸、甘氨酸、L-天冬酰胺、L-谷氨酰胺、L-精氨酸、L-丝氨酸、L-酪氨酸、L-胱氨酸以及L-脯氨酸中的1种以上的氨基酸或者其盐,含量为0.01~5.0质量%,以及
(C)甜味剂,含量为为0.0001~20质量%;
其中,(G)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没食子酸酯体的比率为5~55质量%,并且pH为2.5~5.1。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在含有高浓度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容器装饮料中配合氨基酸,从而能够发挥儿茶素类的生理效果,进而有助于氨基酸的摄取的手段。
已知将氨基酸和甜味剂并用的饮料通常容易变色而不适于长期保存,但是本发明人发现:只要将一定量的氨基酸和甜味剂配合到高浓度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调整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中的没食子酸酯体的比率,进而将其pH值调整到特定的范围内,就能够得到保持饮料原有的风味而且虽然含有甜味剂但是适于长期保存的容器装饮料。另外,还发现;如果调整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中的非表率,饮料风味的稳定性会变得更好。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饮料,该饮料是高浓度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容器装饮料,该饮料可以同时摄取氨基酸,而且虽然含有甜味剂但是饮料风味的稳定性良好。
在本发明中,所谓(A)非聚合型儿茶素类,是将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等非表体儿茶素类(以下称作非表体)和表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等表体儿茶素类(以下称作表体)合在一起的总称,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浓度是根据上述8种的总量进行定义的。
在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中,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含量为0.06~0.5质量%,但是优选为0.07~0.4质量%,更优选为0.08~0.3质量%,最优选为0.09~0.2质量%。只要非聚合型儿茶素类在该范围内,就能够容易摄取大量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从而也就能够期待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生理效果。另外,当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含量在0.06质量%以上时,饮料风味的稳定性好,当含量在0.5质量%以下时,所呈现的味道良好。
非表体基本上不存在于原先的自然界中,是由表体的热变性所生成的。从风味以及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保存稳定性的观点出发,可以在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中使用的(A)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中的(F)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非表体的比率([(F)/(A)]×100)优选为5~25质量%,更优选为8~20质量%,再更优选为8~18质量%,特别优选为10~15质量%。
在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中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中,具有由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以及儿茶素没食子酸酯构成的没食子酸酯体和由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儿茶素、表儿茶素以及儿茶素构成的非没食子酸酯体。由于没食子酸酯苦味强烈,因此可以在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中使用的(A)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中的(G)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没食子酸酯体类的比率(没食子酸酯体的比率:[(G)/(A)]×100)为5~55质量%,但是从饮料的稳定性以及抑制苦味的观点出发,其下限优选为8质量%,更优选为10质量%,再更优选为15质量%,特别优选为20质量%。另外,其上限优选为52质量%,较前者优选为51质量%,更优选为50质量%,再更优选为46质量%,特别优选为45质量%,最优选为40质量%。
含有本发明中的高浓度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容器装饮料优选配合有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在本发明中,可以在该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中进一步配合例如茶提取物或者其浓缩物,从而调整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浓度。作为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具体而言,可以列举在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的水溶液或者该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中配合了绿茶提取物或者其浓缩物、半发酵茶提取物或者其浓缩物、或发酵茶提取物或者其浓缩物而成的物质。在此所谓茶提取物的浓缩物是指从由热水或者水溶性有机溶剂自茶叶中提取得到的溶液中除去一部分水分从而提高了非聚合型儿茶素类浓度的物质,作为其形态,可以列举固体、水溶液以及浆状等各种形态。作为茶提取物的浓缩物,优选为绿茶提取物的浓缩物以及发酵茶(红茶)提取物的浓缩物。另外,所谓茶提取物是指由热水或者水溶性有机溶剂从选自不发酵茶、半发酵茶以及发酵茶的茶叶中提取得到的物质,是可以不进行浓缩或者精制加工的、包含茶提取液的概念。
作为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绿茶提取物的浓缩物,可以从市售的三井农林株式会社制的“Polyphenon”、伊藤园株式会社制的“Teafuran”以及太阳化学株式会社制的“Sunphenon”中加以选择。
作为精制的方法,可以举出例如将绿茶提取物的浓缩物悬浮于水或者水与乙醇等的有机溶剂的混合物(以下称为“有机溶剂水溶液”)中并除去所产生的沉淀,然后馏去溶剂的方法。
作为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除了上述的除去沉淀的处理而得到的物质之外,或者,取而代之,优选由以下任意1种以上的方法处理绿茶提取物或者其浓缩物(以下称为“绿茶提取物等”)而得到的物质。
(i)在绿茶提取物等当中添加选自活性炭、酸性白土以及活性白土中的至少1种来加以处理的方法。
(ii)用鞣酸酶来处理绿茶提取物等的方法。
(iii)通过合成吸附剂来处理绿茶提取物等的方法。
在绿茶提取物的精制过程中,优选将绿茶提取物等悬浮于水或者有机溶剂水溶液中,在过滤所生成的沉淀之前添加选自活性炭、酸性白土以及活性白土中的至少1种来加以精制的方法,更优选为添加活性炭和酸性白土或者添加活性炭和活性白土来加以处理。使绿茶提取物等与活性炭、酸性白土以及活性白土相接触的顺序并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可以列举:
(1)在使绿茶提取物等分散或者溶解于水或者有机溶剂水溶液中之后,再与活性炭和酸性白土或活性炭和活性白土相接触的方法。
(2)使活性炭和酸性白土或者活性炭和活性白土分散于水或者有机溶剂水溶液中而形成分散液,使得该分散液与绿茶提取物等相接触进行处理的方法。
(3)在将绿茶提取物等分散或者溶解于水或者有机溶剂水溶液之后,使之与酸性白土或者活性白土相接触,然后再与活性炭相接触的方法,或者,使之与活性炭相接触,然后再与酸性白土或者活性白土相接触的方法。
其中,优选(1)或者(3)的方法。还有,在(1)~(3)的方法中的各个工序之间也可以插入过滤工序,在过滤之后进入下一个工序。
作为在精制绿茶提取物时使用的有机溶剂,优选水溶性有机溶剂,可以列举例如甲醇以及乙醇等的醇类、丙酮等的酮类、乙酸乙酯等酯类,特别是考虑到在饮食品方面的用途,优选乙醇。作为水,可以列举离子交换水、自来水以及天然水等,特别是从味道的观点出发,优选离子交换水。
从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提取效率以及绿茶提取物的精制效率等的观点出发,有机溶剂与水的混合质量比优选为60/40~97/3,更优选为60/40~95/5,特别优选为85/15~95/5。
从高效率地处理绿茶提取物的观点出发,绿茶提取物等与水或者有机溶剂水溶液的比例相对于100质量份水或者有机溶剂水溶液,优选添加10~40质量份的绿茶提取物(以干燥质量换算),特别优选添加10~30质量份的绿茶提取物来进行处理。
在接触处理过程中优选设置10~180分钟左右的熟化时间,这些处理可以在10~60℃下进行,更优选在10~50℃下进行,特别优选在10~40℃下进行。
作为在接触处理时使用的活性炭,可以使用例如ZN-50(北越炭素株式会社制);Kuraray Coal GLC、Kuraray Coal PK-D、Kuraray CoalPW-D(Kuraray Chemical株式会社制)、白鹫AW50、白鹫A、白鹫M、白鹫C(武田药品工业株式会社制)等市售品。
活性炭的细孔容积优选为0.01~0.8mL/g,特别优选0.1~0.8mL/g。另外,比表面积优选为800~1600m2/g的范围,特别优选为900~1500m2/g的范围。还有,这些物性值是基于氮吸附法得到的值。
从绿茶提取物的精制效率以及减小过滤工序中的滤饼阻力的观点出发,活性炭相对于100质量份水或者有机溶剂水溶液,优选添加0.5~8质量份,特别优选添加0.5~3质量份。
在接触处理时使用的酸性白土或者活性白土,作为共同一般的化学成分,含有SiO2、Al2O3、Fe2O3、CaO、MgO等质,优选SiO2/Al2O3比为3~12,特别优选为4~9。另外,优选Fe2O3含量为2~5质量%、CaO含量为0~1.5质量%、MgO含量为1~7质量%的组成的物质。
酸性白土或者活性白土的比表面积优选为50~350m2/g,pH值(5质量%悬浮液)优选为2.5~8、特别优选为3.6~7。例如,作为酸性白土,可以使用Mizuka-Ace#600(水泽化学社制)等的市售产品。
另外,活性炭与酸性白土以及活性炭与活性白土的比例以质量比计算相对于活性炭1优选为1~10,优选为活性炭∶酸性白土以及活性炭∶活性白土=1∶1~1∶6。
酸性白土以及活性白土相对于100质量份水或者有机溶剂水溶液,优选添加2.5~25质量份,特别优选添加2.5~15质量份。酸性白土等的添加量如果是在2.5质量份以上,那么绿茶提取物的精制效率为良好,另外,如果是在25质量份以下,那么就不会出现在过滤工序中的滤饼阻力等的制造上的问题。
从水或者有机溶剂水溶液中分离活性炭等的时候的温度优选为-15~78℃,更优选为-5~40℃。如果是在该温度范围内,那么分离性为良好。作为分离方法可以应用公知的技术,例如除了所谓的过滤器分离或者离心分离等的手法之外,还可以通过充填有活性炭等的粒状物质的塔柱来进行分离。
另外,本发明所用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通过鞣酸酶来处理绿茶提取物等,从而可以降低没食子酸酯体的比率。在这里所使用的鞣酸酶只要是具有水解非聚合型儿茶素类没食子酸酯体的活性的物质即可。具体而言,可以使用培养曲霉属、青霉属以及根霉属等鞣酸酶产生菌而得到的鞣酸酶。其中,特别优选来自曲霉的物质。作为具有鞣酸酶活性的酶的市售产品,可以利用果胶酶PL Amano(天野Enzyme株式会社制)、半纤维素酶Amano 90(天野Enzyme株式会社制)、鞣酸酶KTFH(Kikkoman株式会社制)等。
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具有鞣酸酶活性的酶优选具有500~100,000U/g的酶活性,如果在500/U/g以上,那么就易于在工业上不产生问题的时间内进行处理,另外,如果在100,000U/g以下,那么就易于控制反应体系。在此,1单位是表示在30℃的水中水解1毫摩尔鞣酸所包含的酯键的酶量。即,所谓具有鞣酸酶活性是指具有分解鞣酸的活性的物质,只要具有本活性,可以使用任意的酶。
鞣酸酶处理优选相对于绿茶提取物的非聚合型儿茶素类添加鞣酸酶至0.5~10质量%的范围,更优选添加至1.0~10质量份%。鞣酸酶处理的温度优选能够获得酶活性的15~40℃,更优选为20~30℃,并保持该温度直到没食子酸酯体的比率达到上述范围内。鞣酸酶处理时的pH优选为能够得到酶活性的4~6,更优选为4.5~6,特别优选为5~6。之后,尽可能地快速升温至45~95℃,优选升温至75~95℃,通过使鞣酸酶失活从而使反应停止。通过该鞣酸酶的失活处理,可以防止之后的没食子酸酯体的比率的下降,继而获得目标没食子酸酯体的比率的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于是,可以将如此获得的鞣酸酶处理物作为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来加以使用。
再则,在本发明中也能够以合成吸附剂处理绿茶提取物而进行精制。合成吸附剂通常为不溶性的三维交联结构的聚合物,基本上不具有像离子交换基那样的官能团。作为合成吸附剂,优选使用离子交换能不到1meq/g的物质。作为像这样的合成吸附剂,可以使用例如AMBERLITE XAD4、XAD16HP、XAD1180、XAD2000(制造商:美国Rohm and Haas公司)、DIAION HP20、HP21(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SEPABEADS SP850、SP825、SP700、SP70(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VPOC1062(Bayer公司制)等的苯乙烯系;SEPABEADS SP205、SP206、SP207(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等的对溴原子进行亲核取代以增强吸附力的改性苯乙烯系;DIAION HP1MG、HP2MG(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等的甲基丙烯酸酯系;AMBERLITE XAD761(Rohm and Haas公司制)等的酚系;AMBERLITE XAD7HP(Rohm and Haas公司制)等的丙烯酸酯系;TOYOPEARL、HW-40C(Tosoh株式会社制)等的聚乙烯系;SEPHADEX、LH-20(Pharmacia株式会社制)等的葡聚糖系等的市售产品。
作为合成吸附剂,从非聚合型儿茶素类和咖啡因的分离性的观点出发,其母体优选为苯乙烯系、甲基丙烯酸酯系、丙烯酸酯系、聚乙烯系,特别优选为苯乙烯系。
在本发明中作为使绿茶提取物等吸附于合成吸附剂的方式,可以采用将合成吸附剂添加到绿茶提取物等当中,进行搅拌并吸附后,通过过滤操作来回收合成吸附剂的分批式方法,或者采用使用充填有合成吸附剂的塔柱通过连续处理来实行吸附处理的塔柱方法,但是从生产性的观点出发,优选采用塔柱的连续处理的方法。合成吸附剂的使用量可以根据所使用的茶提取物等的种类来适当选择,例如相对于绿茶提取物的质量(干燥质量)为200质量%以下。
充填有合成吸附剂的塔柱优选预先以SV(空间速度)=0.5~10[h-1]、相对于合成吸附剂的液体流通倍数为2~10[v/v]的液体流通条件用95质量%乙醇水溶液进行清洗,以便除去合成吸附剂的原料单体和其他不纯物等。而且,之后以SV=0.5~10[h-1]、相对于合成吸附剂的液体流通倍数为1~60[v/v]的液体流通条件进行水洗,以便除去乙醇,通过将合成吸附剂的所含液体置换成水的方法来提高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吸附能力。
作为将绿茶提取物等流通于充填了合成吸附剂的塔柱的条件,优选以SV(空间速度)=0.5~10[h-1]的液体流通速度、相对于合成吸附剂的液体流通倍数为0.5~20[v/v]的条件进行液体流通。如果液体流通速度在10[h-1]以下或者液体流通量在20[v/v]以下,那么非聚合型儿茶素类可以充分地吸附到合成吸附剂上。
接着,在将绿茶提取物等进行流通液体之后,以有机溶剂水溶液来使非聚合型儿茶素类溶出。
作为有机溶剂水溶液,使用水溶性有机溶剂和水的混合体系,作为水溶性有机溶剂,可以例示与上述相同的物质,但是从使用于饮食品的观点出发,其中优选乙醇。从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回收率的观点出发,水溶性有机溶剂的浓度优选为5.0~50.0质量%,更优选为10.0~30.0质量%,特别优选为15.0~25.0质量%。
有机溶剂水溶液优选以SV(空间速度)=2~10[h-1]的液体流通速度、相对于合成吸附剂的液体流通倍数为1~30[v/v]的条件来进行液体流通并溶出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从精制效率以及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回收率的观点出发,进一步优选以SV=3~7[h-1]的液体流通速度、液体流通倍数为3~15[v/v]的液体流通条件来洗脱非聚合型儿茶素类。
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中的(A)非聚合型儿茶素类和(H)咖啡因的含量的质量比[(H)/(A)]优选为0.0001~0.16,更优选为0.001~0.15,更优选为0.01~0.14,再进一步更优选为0.02~0.14、特别优选为0.05~0.13。相对于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咖啡因的比例如果在0.0001以上,就能够维持风味的平衡。另外,相对于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咖啡因的比例如果在0.16以下,饮料的稳定性就会良好。咖啡因既可以是作为原料使用的绿茶提取物、香料、果汁以及其他成分中天然存在的咖啡因,也可以是新加入的咖啡因。
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B)氨基酸是从L-异亮氨酸、L-亮氨酸、L-缬氨酸、L-苏氨酸、DL-蛋氨酸、L-蛋氨酸、L-组氨酸、L-苯丙氨酸、L-赖氨酸、L-色氨酸、L-天冬氨酸、L-谷氨酸、L-丙氨酸、DL-丙氨酸、甘氨酸、L-天冬酰胺、L-谷氨酰胺、L-精氨酸、L-丝氨酸、L-酪氨酸、L-胱氨酸以及L-脯氨酸中进行选择的。作为其盐,可以列举与无机酸(例如盐酸、氢溴酸、硫酸、磷酸以及硝酸)、以及有机酸(例如醋酸、丙酸、琥珀酸、羟基乙酸、乳酸、苹果酸、酒石酸、柠檬酸、马来酸、富马酸、甲磺酸、苯磺酸、对甲苯磺酸以及抗坏血酸)的酸加成盐;与碱金属(例如钠、钾)、碱土金属(例如钙)以及铵等无机碱的盐;与胺(例如甲胺、二乙胺、三乙胺、乙二胺)、烷醇胺(例如单乙醇胺、二乙醇胺以及三乙醇胺)等有机碱的盐。其中,作为氨基酸的盐优选为盐酸盐以及碱金属盐。
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B)氨基酸或者其盐可以合并使用2种以上。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中的氨基酸或者其盐的总量为0.01~5.0质量%,但优选为0.05~4.0质量%,更优选为0.1~3.0质量%,特别优选为0.2~2.0质量%。氨基酸或者其盐的总量如果是在0.01质量%以上,就能够期待氨基酸的效果。另外,如果是在5.0质量%以下,就能够抑制与作为甜味剂来使用的碳水化合物的褐变反应。
在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中,作为(C)甜味剂可以使用天然碳水化合物类、丙三醇类、人工甜味剂。这些甜味剂在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中虽然优选合计含有0.0001~20质量%,但是更优选合计含有0.001~15质量%,特别优选合计含有0.01~10质量%。还有,这些甜味剂也包括茶提取物中的这些甜味剂。
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如果甜味剂过少那么就会基本上没有甜味,并且由于难以取得酸味和咸味的平衡,所以优选将蔗糖的甜度作为1时,所述容器装饮料的甜度为2以上,特别优选为2~7(参考文献:JISZ 8144,官能评价分析-用语,号码3011,甜味;JIS Z 9080,官能评价分析-方法,实验方法;饮料用语辞典4-2甜度的分类,资料11(BeverageJapan株式会社);特性等级试验mAG试验,ISO 6564-1985(E),“SensoryAnalysis-Methodology-Flavour profile method”等)。
作为天然获得的碳水化合物类的甜味剂,包含单糖、寡糖、复合多糖或者这些糖的混合物。其中,特别优选选自葡萄糖、蔗糖、果糖、葡萄糖果糖液糖以及果糖葡萄糖液糖中的1种以上的碳水化合物。
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中的葡萄糖含量优选为0.0001~20质量%,更优选为0.001~15质量%,特别优选为0.01~10质量%。
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中的果糖含量优选为0.0001~20质量%,更优选为0.001~15质量%,特别优选为0.01~10质量%。果糖葡萄糖液糖以及葡萄糖果糖液糖的各自含量优选为0.01~7质量%,更优选为0.1~6质量%,特别优选为1.0~5质量%。
作为寡糖,可以列举例如蔗糖、麦芽糊精、玉米糖浆、高果糖玉米糖浆、Agape Extract、槭糖浆、甘蔗以及蜂蜜等。其中,优选蔗糖。作为蔗糖的形态,可以列举砂糖、液糖以及绵白糖等。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中的蔗糖含量优选为0.001~20质量%、更优选为0.01~15质量%,特别优选为0.1~10质量%。
复合多糖的优选例子为麦芽糊精。另外,在本发明中也可以使用多元醇例如丙三醇类。丙三醇类可以以例如0.1~15质量%,优选为0.2~10质量%的量在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中使用。
在用于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的甜味剂中,作为糖醇可以列举赤藓醇、山梨糖醇、木糖醇、海藻糖、麦芽糖醇、乳糖醇、帕拉金糖以及甘露醇等。其中,优选没有卡路里的赤藓醇。这些糖醇的含量优选为0.0001~20质量%,更优选为0.01~15质量%。
在用于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的甜味剂的当中,作为人工甜味剂,有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糖精、甜蜜素、安塞蜜、L-天冬氨酰-L-苯丙氨酸低级烷基酯、L-天冬氨酰-D-丙氨酸酰胺、L-天冬氨酰-D-丝氨酸酰胺、L-天冬氨酰-羟甲基烷烃酰胺、L-天冬氨酰-1-羟乙基烷烃酰胺、三氯蔗糖等的高甜度甜味剂、甘草甜素、合成烷氧基芳香族化合物等。另外,也可以使用植物甜蛋白(thaumatin)、甜菊苷以及其他天然来源的甜味剂。这些甜味剂的含量为0.0001~20质量%。
在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中可以含有作为电解质的(D)钠0.001~0.5质量%和/或(E)钾0.001~0.2质量%。在此,钠以及钾的合计浓度优选为0.001~0.5质量%。钠和钾也包括来自于氨基酸或者酸味剂的钠和钾。
作为本发明所使用的钠,可以配合像抗坏血酸钠、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柠檬酸钠、磷酸钠、磷酸氢钠、酒石酸钠、安息香酸钠等及其混合物那样容易得到的钠盐。另外,钠也包括来自于被添加的果汁或者茶的成分中的钠。从饮料的稳定性的观点出发,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中的钠含量优选为0.001~0.5质量%,更优选为0.002~0.4质量%,再更优选为0.003~0.2质量%。当钠浓度在0.5质量%以下时,饮料的稳定性为良好。
作为本发明所使用的钾,可以添加除了茶提取物所包含的钾之外的化合物来提高其浓度。例如也可以配合像氯化钾、碳酸钾、硫酸钾、醋酸钾、碳酸氢钾、柠檬酸钾、磷酸钾、磷酸氢钾、酒石酸钾、山梨酸钾等或其混合物那样的钾盐。还有,钾也包括来自于被添加的果汁或者香料中的钾。从饮料的稳定性的观点出发,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中的钾含量优选为0.001~0.2质量%,更优选为0.002~0.15质量%,更优选为0.003~0.12质量%。当钾浓度在0.2质量%以下时,在长时间高温保存时对饮料的色调的影响较小。
在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中能够含有酸味剂。本发明中的酸味剂可以是选自抗坏血酸、柠檬酸、葡糖酸、琥珀酸、酒石酸、乳酸、富马酸、磷酸、苹果酸、己二酸及其盐类中的1种以上的物质。这些酸即使单独使用,也可以达到长期保存所需的pH,但是对于要获得适度的酸味而言,优选与盐类合并使用。作为盐类,可以列举例如与无机碱的盐以及与有机碱的盐。作为与无机碱的盐,可以列举例如碱金属盐(例如钠盐以及钾盐)、铵盐等。作为与有机碱的盐,可以列举例如胺盐(例如甲胺盐、二乙胺盐、三乙胺盐、乙二胺盐)、烷醇胺盐(例如单乙醇胺盐、二乙醇胺盐、三乙醇胺盐)等。其中,优选碱金属盐,具体而言,可以举出柠檬酸三钠、柠檬酸钾、柠檬酸三钾、葡糖酸钠、葡糖酸钾、酒石酸钠、酒石酸三钠、酒石酸氢钾、乳酸钠、乳酸钾、富马酸钠等。作为其他的酸味剂,可以列举从天然成分中提取的果汁类。
酸味剂在本发明的整个容器装饮料中的含量优选为0.01~0.7质量%,特别优选为0.02~0.6质量%。当酸味剂的浓度在0.01质量%以上时,能够抑制苦味以及涩味,并且会感觉到酸味。另一方面,当酸味剂的浓度在0.7质量%以下时,呈现的味道良好。另外,也能够使用无机酸类以及无机酸盐类。作为无机酸类以及无机酸盐类可以列举磷酸氢二铵、磷酸二氢铵、磷酸氢二钾、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偏磷酸三钠、磷酸三钾等。这些无机酸类以及无机酸盐类在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中的含量优选为0.01~0.5质量%,特别优选为0.02~0.3质量%。
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从风味以及保存稳定性的观点出发将pH调整在2.5~5.1的范围内,但是优选为2.8~5.0,特别优选为3.0~4.5。即,当pH值在2.5以上时,在长期保存过程中能够维持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量。另外,当pH在5.1以下时,在长期保存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性。pH值的调整是通过用抗坏血酸或者其盐或柠檬酸等来调整到前述范围,从而得到可以长期保存的具有适度酸味的饮料。
为了提高嗜好性而可以将香料(风味flavor)或者果汁(水果汁fruitjuice)配合于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中。在本发明中可以使用天然或者合成香料或果汁。这些香料以及果汁可以从水果汁、水果风味、植物风味或者其混合物中进行选择。特别是可以与水果汁一起和茶风味、优选绿茶风味或者红茶风味加以组合。优选的果汁可以使用苹果、梨、柠檬、酸橙、橘子、葡萄柚、蔓越橘、橙子、草莓、葡萄、猕猴桃、菠萝、西番莲、芒果、番石榴、覆盆子以及樱桃。其中最优选柑橘属果汁(优选为葡萄柚、橙、柠檬、酸橙、橘子)、芒果、西番莲、以及番石榴的果汁或者其混合物。优选的天然风味是茉莉、母菊、玫瑰、薄荷、山楂、菊、菱、甘蔗、灵芝、竹笋等。果汁在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中的含量优选为0.001~20质量%、更优选为0.002~10质量%。特别优选的香料是包含橙风味、柠檬风味、酸橙风味以及葡萄柚风味的柑橘风味。除了柑橘风味之外,还可以使用像苹果风味、葡萄风味、覆盆子风味、蔓越橘风味、樱桃风味、菠萝风味等那样的各种其他水果风味。这些风味既可以像水果汁以及香油那样从天然来源衍生得到,也可以合成得到。
在香料中可以含有各种风味的混合,例如选择柠檬以及酸橙风味、柑橘风味的辛香料(典型的是可乐软饮料风味)。像这样的香料在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中的配合量为0.0001~5质量%,更优选为0.001~3质量%。
在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中,可以进一步含有维生素。作为维生素,优选添加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E。另外,也可以添加像维生素D那样的其他维生素。作为维生素B,可以列举选自肌醇、维生素B1盐酸盐、维生素B1硝酸盐、核黄素、核黄素5’-磷酸酯钠、烟酸、烟酰胺、泛酸钙、吡哆醇盐酸盐、维生素B12、叶酸以及生物素的维生素B群。这些维生素优选在每一瓶饮料的含量为人体一天所需量(美国RDI标准:US2005/0003068记载:U.S.Reference Daily Intake)的10质量%以上。
在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中,可以更进一步含有矿物质。优选的矿物质为钙、铬、铜、氟、碘、铁、镁、锰、磷、硒、硅、钼以及锌。特别优选的矿物质为镁、磷以及铁。
在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中,为了抑制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苦味而可以合并使用环糊精。作为环糊精,可以列举α-环糊精、β-环糊精以及γ-环糊精。
在如上所述的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中,通过与来自于茶的成分进行组合,可以单独或者合并配合抗氧化剂、各种酯类、色素类、乳化剂、保存剂、调味剂、蔬菜提取物类、花蜜提取物类、pH调节剂、品质稳定剂等的添加剂。
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根据嗜好性可以作成非碳酸饮料。另外,也可以作成碳酸饮料。即,通过由碳酸气给予适度的起泡性从而能够抑制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苦味,并且也能够进一步继续给予柔滑感以及清凉感。另外,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既可以作成茶类饮料又可以作成非茶类饮料。作为茶类饮料,可以列举绿茶饮料等的不发酵茶饮料、乌龙茶饮料等的半发酵饮料、红茶饮料等的发酵茶饮料。另外,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既能够作成功能性饮料,又能够作成例如强化水、运动饮料、近水饮料等的非茶类饮料。
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的卡路里是以100mL饮料中所包含的葡萄糖、果糖以及蔗糖每1g为4kcal进行计算的,并且是以赤藓醇每1g为0kcal进行计算的。在此,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优选低卡路里的40kcal/240mL以下,更优选为2~35kcal/240mL,特别优选为3~30kcal/240mL。
可以用于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的容器可以以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作为主成分的成型容器(所谓的PET瓶)、金属罐、与金属箔或者塑料薄膜复合而成的纸容器、瓶子等的通常形态来进行提供。在此,所谓容器装饮料是指不经稀释就能够饮用的饮料。
另外,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可以在规定的杀菌条件下制造,该杀菌条件是在例如被充填到像金属罐那样的容器之后,能够进行加热杀菌的情况下所适用的法规(日本的食品卫生法)所规定的。对于像PET瓶、纸容器那样不能够进行曲颈甑(retort)杀菌的容器,可以采用预先与上述同等的杀菌条件例如用平板式热交换器等经过高温短时间杀菌之后,冷却至一定的温度再将饮料充填到容器中等的方法。另外,也可以在无菌条件下向被充填的容器中配合充填别的成分。再有,也可以在酸性条件下进行加热杀菌之后,在无菌的条件下将pH调回到中性,或者在中性条件下进行加热杀菌之后,在无菌的条件下将pH调回到酸性等的操作。
实施例
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以及咖啡因的测定
使用岛津制作所制造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型号SCL-10AVP),并装上导入十八烷基的液相色谱用填充柱L-Column TM ODS(财团法人化学物质评价研究机构制),在35℃柱温下,采用梯度法测定经过膜滤器(0.8μm)过滤并随后用蒸馏水稀释的试样。流动相A液是含有0.1mol/L醋酸的蒸馏水溶液,B液是含有0.1mol/L醋酸的乙腈溶液,试样注入量为20μL,并在UV检测器波长为280nm的条件下进行测定(儿茶素类以及咖啡因的浓度通常以质量/体积%(%[w/v])来表示,但在实施例中的含量则是称量液体量以质量%来表示)。
钠含量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盐酸提取)
将5g试样置于10质量%的盐酸中,之后用离子交换水定容成为1质量%的盐酸溶液,并实行吸光度测定。
波长:589.6nm
火焰:乙炔-空气
钾含量的测定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盐酸提取)
将5g试样置于10质量%的盐酸中,之后用离子交换水定容成为1质量%的盐酸溶液,并实行吸光度测定。
风味的评价
对各个实施例以及比较例所得到的饮料,由专门小组成员5名进行饮用试验。风味是基于以下的标准对甜味、酸味以及苦味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
1:优、2:良好、3:标准、4:不良、5:差
保存试验
将调制而成饮料在37℃下保存4周,由5名专门小组人员通过目视基于以下的标准对保存前后的饮料的色调变化进行打分。进一步进行风味评价。
A:没有变化、B:有一点变化、C:变化、D:有大的变化
制造例1
“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1”的制造
在25℃、200r/min的搅拌条件下将1,000g市售的绿茶提取物的浓缩物(三井农林株式会社,Polyphenon HG)悬浮于95质量%的9,000g乙醇水溶液中,在投入了200g活性炭(Kuraray Coal GLC,KurarayChemical社制)和500g酸性白土(Mizuka-Ace#600,水泽化学社制)之后继续搅拌大约10分钟。接着,仍旧以25℃搅拌处理大约30分钟。然后,在用2号滤纸过滤掉活性炭、酸性白土以及沉淀物之后,用0.2μm的膜滤器实行再过滤。最后将200g离子交换水添加到滤液中,以40℃、3.3kPa的条件馏去乙醇并减压浓缩。将其中的750g投入到不锈钢容器中,用离子交换水调整到总量为10,000g,添加30g 5质量%碳酸氢钠水溶液从而将pH调整到5.5。接着,在22℃、150r/min的搅拌条件下添加将2.7g Kikkoman鞣酸酶KTFH(工业级,500U/g以上)溶解于10.7g离子交换水中而形成的溶液,并在30分钟之后在pH低于4.24的时候结束酶反应。然后,将不锈钢容器浸渍于95℃的温浴中,在90℃下保持10分钟使酶活性完全失活。接着,在冷却至25℃之后施行浓缩处理,从而获得“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1”。这时,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为15.0质量%,非聚合型没食子酸酯体的比率为45.1质量%。
制造例2
“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绿茶提取物的浓缩物2”的制造
将88℃的热水4,500g添加到绿茶叶(肯尼亚产,大叶种)300g上,在搅拌提取60分钟之后,用100目金属网进行粗过滤。然后,为了除去茶提取液的细微粉末而实行离心分离操作,从而获得3,680g“绿茶提取液”。接着,将绿茶提取液的一部分进行冷冻干燥,从而得到“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绿茶提取物的浓缩物2”。这时,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为32.8质量%,非聚合型没食子酸酯体的比率为58.6质量%。
制造例3
“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3”的制造
将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绿茶提取物的浓缩物2投入到不锈钢容器中,添加5质量%碳酸氢钠水溶液并将pH调整到5.5。接着,在22℃、150r/min的搅拌条件下,投入150g将Kikkoman鞣酸酶KTFH(工业级,500U/g以上)相对于绿茶提取物的浓缩物成为430ppm的浓度添加到离子交换水中而形成的溶液,并在55分钟之后在pH低于4.24的时候结束酶反应。然后,将不锈钢容器浸渍于95℃的温浴中,在90℃下保持10分钟使酶活性完全失活。接着,在冷却至25℃之后施行浓缩处理,并进行冷冻干燥,从而获得“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3”。这时,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为30.0质量%,非聚合型没食子酸酯体的比率为20.2质量%。
制造例4
“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4”的制造
在25℃、200r/min的搅拌条件下,将25g“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绿茶提取物的浓缩物2”和75g“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3”的混合物悬浮于900g 95质量%的乙醇水溶液中,在投入了20g活性炭(Kuraray Coal GLC,Kuraray Chemical社制)和50g酸性白土(Mizuka-Ace#600,水泽化学社制)之后继续搅拌大约10分钟。接着,仍旧在25℃下搅拌处理大约30分钟。然后,在用2号滤纸过滤掉活性炭、酸性白土以及沉淀物之后,由0.2μm的膜滤器实行再过滤。最后将200g离子交换水添加到滤液中,以40℃、3.3kPa的条件馏去乙醇并进行减压浓缩,从而获得“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4”。此时,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为30.8质量%,非聚合型没食子酸酯体的比率为30.4质量%。
制造例5
“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5”的制造
在25℃下,将85g“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3”投入到8,415g去离子水中搅拌溶解30分钟(鞣酸酶处理液)。将2,048mL合成吸附剂SP-70(三菱化学株式会社制)充填到不锈钢塔柱1(内径110mm×高230mm,容积2,185mL)中。以SV=1(h-1)将8,200g(相对于合成吸附剂4倍容量)鞣酸酶处理液流通于塔柱1,废弃透过液。经水洗后,以SV=1(h-1)将10,240mL(相对于合成吸附剂5倍容量)的20质量%乙醇水溶液流通于塔柱1,从而获得“树脂处理品1”(pH4.58)。接着,将8.5g粒状活性炭太閤SGP(Futamura Chemical社制)充填到不锈钢塔柱2(内径22mm×高145mm,容积55.1mL)中,以SV=1(h-1)将“树脂处理品1”流通于塔柱2。然后,实行浓缩处理以及冷冻干燥,从而获得“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5”。此时,非聚合型儿茶素类为77.6质量%,非聚合型没食子酸酯体的比率为20.2质量%。
实施例1
将5.3g“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1”、2.2g“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绿茶提取物的浓缩物2”、1.0g L-缬氨酸、2.0g L-亮氨酸、1.0gL-异亮氨酸溶解于水。然后,添加无水结晶果糖、赤藓醇、L-抗坏血酸以及绿茶香料,使得总量为1,000g。配合后进行UHT杀菌并充填至PET瓶中。该容器装绿茶饮料的组成、风味评价以及稳定性的结果被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2
除了进一步添加作为氨基酸的1.0gL-苏氨酸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同样制造容器装绿茶饮料。其组成、风味评价以及稳定性的结果被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3
除了进一步添加作为氨基酸的1.0gL-蛋氨酸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同样制造容器装绿茶饮料。其组成、风味评价以及稳定性的结果被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4
除了进一步添加作为氨基酸的1.0gL-组氨酸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同样制造容器装绿茶饮料。其组成、风味评价以及稳定性的结果被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5
除了进一步添加作为氨基酸的1.0gL-苯丙氨酸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同样制造容器装绿茶饮料。其组成、风味评价以及稳定性的结果被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6
除了进一步添加作为氨基酸的1.0gL-赖氨酸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同样制造容器装绿茶饮料。其组成、风味评价以及稳定性的结果被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7
除了用1g“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5”来取代“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1”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同样制造容器装绿茶饮料。其组成、风味评价以及稳定性的结果被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8
除了将“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1”的使用量调整到8.5g,并且用0.5g印度产红茶提取物粉末来取代“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绿茶提取物的浓缩物2”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同样制造容器装红茶饮料。其组成、风味评价以及稳定性的结果被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9
除了用1g无水柠檬酸来取代L-抗坏血酸,并且进一步添加1g柠檬香料之外,其余与实施例8同样制造柠檬风味的容器装红茶饮料。其组成、风味评价以及稳定性的结果被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10
除了用4.2g“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4”来取代“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1”之外,其余与实施例8同样制造容器装红茶饮料。其组成、风味评价以及稳定性的结果被表示在表1中。
实施例11
除了用1.6g“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5”来取代“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1”之外,其余与实施例8同样制造容器装红茶饮料。其组成、风味评价以及稳定性的结果被表示在表1中。
比较例1
除了不使用“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1”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同样制造容器装饮料。其组成、风味评价以及稳定性的结果被表示在表1中。
[表1]
Figure A20078004845200251
1)风味评价的5级评价,1:优、2:良好、3:标准、4:不良、5:差
2)保存后的色相,A:没有变化、B:有一点变化、C:变化、D:有大的变化
实施例12
将8.5g“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1”、1.0gL-缬氨酸、2.0gL-亮氨酸以及1.0gL-异亮氨酸溶解于水。接着,添加无水结晶果糖、赤藓醇、无水柠檬酸、柠檬酸三钠、L-抗坏血酸以及青柠香料,使得总量为1,000g。配合后,进行UHT杀菌并充填至PET瓶中。该容器装非茶类饮料的组成、风味评价以及稳定性的结果被表示在表2中。
实施例13~17
除了与实施例2~6同样进一步配合各个氨基酸之外,其余均与实施例12同样制造容器装非茶类饮料。其组成、风味评价以及稳定性的结果被表示在表2中。
比较例2
除了不使用“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1”以及红茶提取物的浓缩物之外,其余与实施例9同样制造容器装非茶类饮料。其组成、风味评价以及稳定性的结果被表示在表2中。
比较例3
除了增加无水柠檬酸的配合量并且不使用柠檬酸钠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2同样制造容器装非茶类饮料。其组成、风味评价以及稳定性的结果被表示在表2中。
比较例4
除了增加柠檬酸钠的配合量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2同样制造容器装非茶类饮料。其组成、风味评价以及稳定性的结果被表示在表2中。
比较例5
除了用“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绿茶提取物的浓缩物2”来取代“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1”之外,其余与实施例12同样制造容器装非茶类饮料。其组成、风味评价以及稳定性的结果被表示在表2中。
市售运动饮料也被表示在表2中。
[表2]
1)风味评价的5级评价,1:优、2:良好、3:标准、4:不良、5:差
2)包存后的色相,A:没有变化、B:有一点变化、C:变化、D:有大的变化
从表1以及表2可知,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风味没有发生变化,并且虽然含有甜味剂但还是能够长时间的保存。
实施例21
将5.3g“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1”、2.2g“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绿茶提取物的浓缩物2”、1.0gL-谷氨酸钠、1.0gL-天冬氨酸钠溶解于水。然后,添加无水结晶果糖、赤藓醇、L-抗坏血酸钠以及绿茶香料,使得总量为1,000g。配合后,进行UHT杀菌并充填至PET瓶中。该容器装绿茶饮料的组成、风味评价以及稳定性的结果被表示在表3中。
实施例22
除了用L-谷氨酸和L-天冬氨酸作为氨基酸来取代L-谷氨酸钠和L-天冬氨酸钠之外,其余与实施例21同样制造容器装绿茶饮料。其组成、风味评价以及稳定性的结果被表示在表3中。
实施例23
除了用“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5”来取代“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1”之外,其余与实施例21同样制造容器装绿茶饮料。其组成、风味评价以及稳定性的结果被表示在表3中。
实施例24
除了将“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1”的使用量变为8.5g,以及用0.5g印度产红茶提取物粉末来取代“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绿茶提取物的浓缩物2”之外,其余与实施例21同样制造容器装红茶饮料。其组成、风味评价以及稳定性的结果被表示在表3中。
实施例25
除了配合1g无水柠檬酸来取代L-抗坏血酸钠,并且进一步配合1g柠檬香料之外,其余与实施例24同样制造容器装红茶饮料。其组成、风味评价以及稳定性的结果被表示在表3中。
实施例26
除了用“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4”来取代“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1”之外,其余与实施例24同样制造容器装红茶饮料。其组成、风味评价以及稳定性的结果被表示在表3中。
实施例27
除了用“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5”来取代“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1”之外,其余与实施例24同样制造容器装红茶饮料。其组成、风味评价以及稳定性的结果被表示在表3中。
比较例11
除了不使用“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之外,其余与实施例21同样制造容器装红茶饮料。其组成、风味评价以及稳定性的结果被表示在表3中。
[表3]
Figure A20078004845200301
1)风味评价的5级评价,1:优、2:良好、3:标准、4:不良、5:差
2)包存后的色相,A:没有变化、B:有一点变化、C:变化、D:有大的变化
实施例28
将8.5g“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1”、1.0gL-精氨酸以及0.5g甘氨酸溶解于水。然后,添加无水结晶果糖、赤藓醇、无水柠檬酸、柠檬酸三钠、L-抗坏血酸钠以及青柠香料,使得总量为1,000g。配合后,进行UHT杀菌并充填至PET瓶中。该容器装非茶类饮料的组成、风味评价以及稳定性的结果被表示在表4中。
实施例29~35
除了配合各种氨基酸来取代甘氨酸之外,其余与实施例28同样制造容器装非茶类饮料。其组成、风味评价以及稳定性的结果被表示在表4中。
比较例12
除了不使用“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之外,其余与实施例28同样制造容器装非茶类饮料。其组成、风味评价以及稳定性的结果被表示在表4中。
比较例13
除了增加无水柠檬酸的配合量并且不使用柠檬酸钠之外,其余与实施例28同样制造容器装非茶类饮料。其组成、风味评价以及稳定性的结果被表示在表4中。
比较例14
除了增加柠檬酸钠的配合量之外,其余与实施例28同样制造容器装非茶类饮料。其组成、风味评价以及稳定性的结果被表示在表4中。
比较例15
除了用“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2”来取代“含有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1”之外,其余与实施例28同样制造容器装非茶类饮料。其组成、风味评价以及稳定性的结果被表示在表4中。
[表4]
Figure A20078004845200321
1)风味评价的5级评价,1:优、2:良好、3:标准、4:不良、5:差
2)包存后的色相,A:没有变化、B:有一点变化、C:变化、D:有大的变化
从表3以及表4可知,本发明的容器装饮料风味没有发生变化,并且能够长时间的保存。

Claims (18)

1.一种容器装饮料,其特征在于:含有:
(A)非聚合型儿茶素类,含量为0.06~0.5质量%,
(B)选自L-异亮氨酸、L-亮氨酸、L-缬氨酸、L-苏氨酸、DL-蛋氨酸、L-蛋氨酸、L-组氨酸、L-苯丙氨酸、L-赖氨酸、L-色氨酸、L-天冬氨酸、L-谷氨酸、L-丙氨酸、DL-丙氨酸、甘氨酸、L-天冬酰胺、L-谷氨酰胺、L-精氨酸、L-丝氨酸、L-酪氨酸、L-胱氨酸以及L-脯氨酸中的1种以上的氨基酸或者其盐,含量为0.01~5.0质量%,以及
(C)甜味剂,含量为0.0001~20质量%;
其中,(G)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没食子酸酯体的比率为5~55质量%,并且pH为2.5~5.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装饮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装饮料配合有绿茶提取物的精制物。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容器装饮料,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含有:含量为0.001~0.5质量%的(D)钠和/或含量为0.001~0.2质量%的(E)钾。
4.如权利要求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容器装饮料,其特征在于:
(F)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非表体的比率为5~25质量%。
5.如权利要求1~4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容器装饮料,其特征在于:
(H)咖啡因与(A)非聚合型儿茶素类的含量的质量比[(H)/(A)]为0.0001~0.16。
6.如权利要求1~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容器装饮料,其特征在于:
作为甜味剂,含有选自果糖、葡萄糖、蔗糖、葡萄糖果糖液糖以及果糖葡萄糖液糖中的1种以上的物质。
7.如权利要求1~6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容器装饮料,其特征在于:
作为甜味剂,含有糖醇。
8.如权利要求1~7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容器装饮料,其特征在于:
作为甜味剂,含有人工甜味剂。
9.如权利要求1~8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容器装饮料,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含有选自抗坏血酸、柠檬酸、葡糖酸、琥珀酸、酒石酸、乳酸、富马酸、苹果酸及其盐类中的1种以上的物质。
10.如权利要求1~9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容器装饮料,其特征在于:
进一步含有选自肌醇、维生素B1盐酸盐、维生素B1硝酸盐、核黄素、核黄素5’-磷酸酯钠、烟酸、烟酰胺、泛酸钙、吡哆醇盐酸盐、维生素B12、叶酸以及生物素中的1种以上的物质。
11.如权利要求1~10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容器装饮料,其特征在于:
将蔗糖的甜度作为1时,所述容器装饮料的甜度为2以上。
12.如权利要求1~11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容器装饮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装饮料是非茶类饮料。
13.如权利要求1~11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容器装饮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装饮料是不发酵茶饮料。
14.如权利要求1~11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容器装饮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装饮料是半发酵茶饮料。
15.如权利要求1~11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容器装饮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装饮料是发酵茶饮料。
16.如权利要求1~1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容器装饮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装饮料是非碳酸饮料。
17.如权利要求1~15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容器装饮料,其特征在于:
所述容器装饮料是碳酸饮料。
18.如权利要求1~17的任意一项所述的容器装饮料,其特征在于:
卡路里为40Kcal/240mL以下。
CN2007800484525A 2006-12-27 2007-12-26 容器装饮料 Active CN10157305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9)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353189 2006-12-27
JP353186/2006 2006-12-27
JP353189/2006 2006-12-27
JP2006353186 2006-12-27
JP328992/2007 2007-12-20
JP328993/2007 2007-12-20
JP2007328993A JP5275621B2 (ja) 2006-12-27 2007-12-20 容器詰飲料
JP2007328992A JP5275620B2 (ja) 2006-12-27 2007-12-20 容器詰飲料
PCT/JP2007/001467 WO2008081582A1 (ja) 2006-12-27 2007-12-26 容器詰飲料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73052A true CN101573052A (zh) 2009-11-04
CN101573052B CN101573052B (zh) 2013-02-13

Family

ID=409027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484525A Active CN101573052B (zh) 2006-12-27 2007-12-26 容器装饮料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20100015288A1 (zh)
EP (1) EP2095727B1 (zh)
KR (1) KR101435235B1 (zh)
CN (1) CN101573052B (zh)
TW (1) TWI399178B (zh)
WO (1) WO2008081582A1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1141A (zh) * 2012-10-19 2013-07-24 莫海仪 一种口服抗缺氧耐疲劳组合物在保健品中的应用
CN105246344A (zh) * 2013-03-04 2016-01-13 三得利食品饮料株式会社 淡色茶饮料
CN106417597A (zh) * 2016-08-30 2017-02-22 新疆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乳酸菌饮料的复合稳定剂
CN108029912A (zh) * 2017-12-29 2018-05-15 广东利泰大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氨基酸电解质复合饮品及其制备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665902A1 (en) * 2006-10-03 2008-04-10 Wyeth Lyophilization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WO2008139725A1 (ja) 2007-05-08 2008-11-20 Kao Corporation 還元飲料用濃縮組成物
US8945655B2 (en) * 2007-07-10 2015-02-03 Conopco, Inc. Stable and consumable compositions
JP5707017B2 (ja) * 2008-03-07 2015-04-22 太陽化学株式会社 茶抽出物含有口腔洗浄剤
US20100055205A1 (en) * 2008-08-29 2010-03-04 Kristina Mains Functional consumable compositions for promoting skin health and methods for using the same
NL1036746C2 (nl) * 2009-03-20 2010-09-21 Glnp Holding B.V. Kit van onderdelen bevattende l-glutamine en egcg.
US8293299B2 (en) 2009-09-11 2012-10-23 Kraft Foods Global Brands Llc Containers and methods for dispensing multiple doses of a concentrated liquid, and shelf stable Concentrated liquids
EP2464249B1 (de) * 2010-03-29 2013-03-13 Johannes Huber Konzentrationssteigerndes getränk
EP2481467A1 (de) * 2011-01-31 2012-08-01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Lösungsmittel, Verfahren zur Bereitstellung einer Absorptionsflüssigkeit, sowie Verwendung des Lösungsmittels
CN103607911B (zh) * 2011-02-17 2016-11-23 三得利食品饮料株式会社 茶饮料用原料的制造方法
WO2013002802A1 (en) * 2011-06-30 2013-01-03 Taylor, Matthew Ready to drink beverage composition
US11013248B2 (en) 2012-05-25 2021-05-25 Kraft Foods Group Brands Llc Shelf stable, concentrated, liquid flavorings and methods of preparing beverages with the concentrated liquid flavorings
MY169169A (en) * 2013-03-04 2019-02-20 Suntory Holdings Ltd Green tea beverage
JP6554292B2 (ja) * 2015-03-02 2019-07-31 花王株式会社 持久力向上作用又は抗疲労作用を発揮させる方法
JP6923276B2 (ja) * 2016-12-21 2021-08-18 シージェイ チェイルジェダン コーポレーションCj Cheiljedang Corporation アルロースを含有するアミノ酸飲料
CA3095939C (en) 2018-04-06 2023-09-26 Frank Levy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enriched medical suspension
US10834952B1 (en) * 2019-11-05 2020-11-17 Bubble Qii Limited Beverage formulation with reduced cariogenic activity
JPWO2023008455A1 (zh) * 2021-07-27 2023-02-02

Family Cites Families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952115A (en) * 1975-04-02 1976-04-20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Fortification of foodstuffs with N-acyl derivatives of sulfur-containing L-amino acid esters
US4946701A (en) * 1989-08-04 1990-08-07 Procter & Gamble Beverages
JPH03168046A (ja) 1989-11-27 1991-07-19 Nippon Kayaku Co Ltd 茶抽出物含有組成物及び食品
JPH05161480A (ja) 1991-10-14 1993-06-29 Fujitsukusu Kk アミノ酸を配合したカルシウム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含有するカルシウム飲料
JP3259758B2 (ja) 1996-06-21 2002-02-25 東洋精糖株式会社 飲食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3059163B1 (ja) 1999-06-23 2000-07-04 明治乳業株式会社 高濃度アミノ酸を含むアミノ酸含有食品の製造方法
JP3342698B2 (ja) 2001-02-22 2002-11-11 花王株式会社 容器詰飲料
DE60312033T2 (de) * 2002-12-06 2007-10-25 Kyowa Hakko Kogyo Co., Ltd. Verfahren zur verringerung der bitterkeit von aminosäure
JP3597839B2 (ja) 2003-06-04 2004-12-08 花王株式会社 容器詰茶飲料
AU2004257595B2 (en) 2003-07-03 2007-12-20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green tea catechins and one or more polyvalent mineral cations
US20050031771A1 (en) * 2003-07-25 2005-02-10 Peterson Devin G. Process for flavor improvement of foodstuffs
JP4136922B2 (ja) * 2003-07-30 2008-08-20 花王株式会社 容器詰飲料
JP3615213B1 (ja) * 2003-07-30 2005-02-02 花王株式会社 容器詰飲料
JP3590051B1 (ja) * 2003-07-30 2004-11-17 花王株式会社 容器詰飲料
JP3597854B2 (ja) 2003-09-26 2004-12-08 花王株式会社 高濃度ガレート体含有容器詰飲料
DE602004028647D1 (de) * 2003-12-02 2010-09-23 Kao Corp Verpacktes getränk
JP4247178B2 (ja) * 2004-10-29 2009-04-02 花王株式会社 精製緑茶抽出物の製造方法
JP4074579B2 (ja) * 2003-12-02 2008-04-09 花王株式会社 容器詰飲料
JP3766670B2 (ja) * 2003-12-16 2006-04-12 花王株式会社 容器詰飲料
JP4284165B2 (ja) * 2003-12-17 2009-06-24 花王株式会社 容器詰飲料
US20070141219A1 (en) * 2003-12-18 2007-06-21 Kao Corporation Bottle beverage
US7232585B2 (en) * 2004-06-24 2007-06-19 Xel Herbaceuticals, Inc. Green tea formulations and methods of preparation
JP3742094B1 (ja) * 2004-11-04 2006-02-01 花王株式会社 非茶系容器詰飲料
US20060099318A1 (en) * 2004-11-04 2006-05-11 Kao Corporation Non-tea-based, packaged beverages
JP2006158379A (ja) * 2004-11-15 2006-06-22 Kao Corp 脂質燃焼促進用容器詰飲料
JP4201760B2 (ja) * 2004-12-15 2008-12-24 花王株式会社 容器詰飲料
JP4528702B2 (ja) * 2004-12-15 2010-08-18 花王株式会社 精製緑茶抽出物の製造方法
JP4383332B2 (ja) * 2004-12-15 2009-12-16 花王株式会社 容器詰飲料
JP4800779B2 (ja) * 2005-03-15 2011-10-26 花王株式会社 精製緑茶抽出物の製造法
US7972644B2 (en) * 2006-03-22 2011-07-05 Ito En, Ltd. Bottleable green tea beverage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11141A (zh) * 2012-10-19 2013-07-24 莫海仪 一种口服抗缺氧耐疲劳组合物在保健品中的应用
CN105246344A (zh) * 2013-03-04 2016-01-13 三得利食品饮料株式会社 淡色茶饮料
CN105246344B (zh) * 2013-03-04 2017-07-25 三得利食品饮料株式会社 淡色茶饮料
CN106417597A (zh) * 2016-08-30 2017-02-22 新疆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乳酸菌饮料的复合稳定剂
CN108029912A (zh) * 2017-12-29 2018-05-15 广东利泰大健康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氨基酸电解质复合饮品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095727A4 (en) 2010-01-06
EP2095727B1 (en) 2012-07-25
US20100015288A1 (en) 2010-01-21
KR101435235B1 (ko) 2014-08-28
EP2095727A1 (en) 2009-09-02
WO2008081582A1 (ja) 2008-07-10
TW200835446A (en) 2008-09-01
TWI399178B (zh) 2013-06-21
CN101573052B (zh) 2013-02-13
KR20090102768A (ko) 2009-09-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73052B (zh) 容器装饮料
CN101588728B (zh) 容器装饮料
CN101484026B (zh) 容器装发泡性饮料
CN1893829B (zh) 容器装饮料
CN101420863B (zh) 精制绿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KR101463639B1 (ko) 환원 음료용 농축 조성물
CN101790317B (zh) 速溶粉末饮料
CN101420862B (zh) 精制绿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JP5313320B2 (ja) 容器詰飲料
CN101562987B (zh) 容器装绿茶饮料
KR101411121B1 (ko) 용기에 담은 음료
CN101778571B (zh) 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CN1981587A (zh) 容器装茶饮料
CN101534663B (zh) 容器装饮料
JP2007195458A (ja) 風味の改善された茶抽出処理物の製造方法
CN1923022B (zh) 精制绿茶提取物的制造方法
JP5275621B2 (ja) 容器詰飲料
JP5275620B2 (ja) 容器詰飲料
JP5295616B2 (ja) 還元飲料用濃縮組成物
JP2008178400A (ja) 容器詰飲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