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23618A - 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方法及太阳能电池模块 - Google Patents

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方法及太阳能电池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23618A
CN101523618A CNA2007800378704A CN200780037870A CN101523618A CN 101523618 A CN101523618 A CN 101523618A CN A2007800378704 A CNA2007800378704 A CN A2007800378704A CN 200780037870 A CN200780037870 A CN 200780037870A CN 101523618 A CN101523618 A CN 1015236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ar battery
battery cell
distribution component
electrode
distolate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78003787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23618B (zh
Inventor
清水健博
冈庭香
福岛直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shennoco Co ltd
Resona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5236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36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236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36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5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 H01L31/0504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 H01L31/0508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the interconnection means having a particular shap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5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31/00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 H01L31/04Semiconductor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and specially adapted either for the conversion of the energy of such radiation into electrical energy or for the control of electrical energy by such radi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thereof or of parts thereof; Details thereof adapted as photovoltaic [PV] conversion devices
    • H01L31/042PV modules or arrays of single PV cells
    • H01L31/05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 H01L31/0504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 H01L31/0512Electrical interconnection means between PV cells inside the PV module, e.g. series connection of PV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eries or parallel connection of solar cells in a module made of a particular material or composition of materia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10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 Y10T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 CLASSIFICATION
    • Y10T156/00Adhesive bonding and miscellaneous chemical manufacture
    • Y10T156/10Methods of surface bonding and/or assembly therefor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方法,其是将正面具有正面电极、背面具有背面电极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相互连接的方法,具有以下工序:准备具有带状导电性基材和设置于该导电性基材的一面上的粘接剂层的配线部件,将该配线部件的一端侧的粘接剂层粘接于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正面电极或背面电极的第一工序;和通过使经过了第一工序的配线部件的另外端侧绕其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反转,使另外端侧的粘接剂层面的朝向与一端侧的粘接剂层面的朝向相反的第二工序;和将经过了第二工序的配线部件的另外端侧的粘接剂层,粘接于另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的与第一工序粘接的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极为反极性的电极的第三工序。

Description

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方法及太阳能电池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方法及太阳能电池模块。
背景技术
正在利用各种太阳能电池,但在要求规定的电压时,使用串连连接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太阳能电池模块。这样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具有通过导线等配线部件将在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受光面侧形成的正面电极和在邻接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形成的背面电极进行电连接的结构。并且,以往在电极和配线部件的连接中使用软钎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2)。软钎料,由于导通性、粘接强度等的连接可靠性优异,便宜且具有通用性而被广泛使用。
另外,从环境保护的观点等出发,正在研究不使用软钎料的配线的连接方法。例如,下述专利文献3~6中,公开了使用了糊状或薄膜状的导电性粘接剂的连接方法。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20425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5-05078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0-28643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1-357897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许第3448924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05-10151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上述以往技术具有以下这样的问题。即,如专利文献1及2记载使用软钎料的连接方法中,软钎料的熔融温度通常为230~260℃左右,因此伴随连接的高温或软钎料的体积收缩对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半导体结构产生不良影响,在制造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中有时发生单元的裂缝或翘曲、配线的剥离等。因此,存在制品的成品率低下的倾向。另外,通过软钎料的连接,难以控制电极和配线部件间的距离,因此难以充分获得封装时的尺寸精度。如果不能获得充分的尺寸精度,则与封装工艺时制品的成品率低下有关。进而,通过本发明人等的研究发现,通过软钎料连接制作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特性,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存在经时性大幅度劣化的情况。
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3~6中记载的使用导电性粘接剂进行电极和配线部件的连接的方法,与使用软钎料时相比可实现低温下的粘接,因此考虑可抑制高温下加热对于太阳能电池的不良影响。但是,为了通过该方法制造太阳能电池模块,必须对于所有的电极反复进行如下工序:首先,在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极上通过涂布或层叠糊状或薄膜状的导电性粘接剂来形成粘接剂层,接着,将配线部件定位于形成的粘接剂层后进行粘接。因此,存在制造工序繁杂化而生产率低下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完成,目的在于提供可谋求制造工序简略化的同时、可成品率好地获得高可靠性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方法。另外,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高可靠性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解决课题的方法
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第一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方法,其是将正面具有正面电极、背面具有背面电极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相互连接的方法,具有以下工序:准备具有带状导电性基材和设置于该导电性基材的一面上的粘接剂层的配线部件,将该配线部件的一端侧的粘接剂层粘接于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正面电极或背面电极的第一工序;和通过使经过了第一工序的配线部件的另一端侧绕其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反转,使得另一端侧的粘接剂层面的朝向与一端侧的粘接剂层面的朝向相反的第二工序;和将经过了第二工序的所述配线部件的另一端侧的粘接剂层粘接于另外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与上述第一工序中粘接的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极为反极性的电极的第三工序。
另外,本发明的第二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方法,其是将正面具有正面电极、背面具有背面电极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相互连接的方法,具有以下工序:准备反转配线部件,所述反转配线部件是通过将具有带状导电性基材和设置于该导电性基材的一面上的粘接剂层的配线部件的一端侧绕其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反转,使得一端侧的粘接剂层面的朝向与另一端侧的粘接剂层面的朝向相反,将该反转配线部件的一端侧的粘接剂层粘接于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正面电极或背面电极的第一工序;和将该反转配线部件的另一端侧的粘接剂层粘接于另外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与所述第一工序粘接的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极为反极性的电极第二工序。
通过本发明的第一及第二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方法,使用上述配线部件经过上述工序,由此在配线部件(导电性基材)和相邻的太阳能电池的正面电极和背面电极之间容易地设置粘接剂层,同时与使用软钎料时相比可在更低温下连接各电极和导电性基材,因此可将太阳能电池单元相互容易且良好地进行串联连接。因而,通过本发明的第一及第二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方法,可谋求制造工序的简略化,同时可成品率好地获得高可靠性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另外,通过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方法,可在太阳能电池单元间配置使带状导电性基材的一端侧绕其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反转而形成的反转部。考虑该反转部可发挥缓和冲击的作用,本发明人等推测有助于提高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可靠性。
就本发明的第一及第二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方法而言,从更确实地获得太阳能电池单元间的导通性的观点出发,上述导电性基材优选含有选自由Cu、Ag、Au、Fe、Ni、Pb、Zn、Co、Ti及Mg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金属元素。
另外,就本发明的第一及第二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方法而言,上述粘接剂层优选为导电性粘接剂层。此时,例如通过使粘接剂层含有导电性粒子,可降低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正面电极或背面电极与导电性基材之间的连接电阻,容易提高F.F(极性因子)特性。
另外,本发明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为了使正面具有正面电极、背面具有背面电极的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以正面侧在同一面侧而排列成平面状,且将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中的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正面电极和另外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电极进行连接而设置的带状导电性基材,在太阳能电池单元间具有使其一端侧绕其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反转而形成的反转部。
具有这样的结构的太阳能电池模块,可通过上述本发明的第一及第二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方法制造,因此可成为高可靠性同时生产率也优异的模块。另外,考虑上述反转部可发挥缓和冲击的作用,本发明人等推测这也是可达成高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发明效果
通过本发明,可提供谋求制造工序简略化的同时、可成品率好地获得高可靠性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方法、以及高可靠性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附图说明
图1是太阳能电池单元正面的模式图。
图2是太阳能电池单元背面的模式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配线部件的一实施方式的模式截面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配线部件的其他实施方式的斜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方法的模式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一实施方式的模式图,(a)是由正面电极侧看到的图,(b)是由背面电极侧看到的图。
图7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方法的模式图。
图8是用于说明实施例中制作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模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需要一边参照附图,一边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合适的实施方式。另外,附图中对相同要素赋予相同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就是根据附图所示位置关系来确定。此外,附图的尺寸比例并不限定于图示的比例。
首先,对于通过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单元连接方法连接的、正面具有正面电极、背面具有背面电极的太阳能电池单元进行说明。图1表示由受光面侧看到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模式图。在本说明书中,将受光面称为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正面。另外,图2是由背面侧看到图1所示的太阳能电池10的模式图。图1及图2表示的太阳能电池10,在平板状的基板11的一个面上设置受光部12。如图1所示,在太阳能电池10的正面上、即受光部12的表面上,设置由汇流条电极(bus bar electrode)13a及指状电极13b构成的正面电极13。另外,如图2所示,在太阳能电池10的背面、即与基板的受光部的相反侧,设置氧化铝糊烧成层14和背面电极15。
作为太阳能电池10的基板,可举出例如由Si的单晶、多晶及非晶中的至少一个以上构成的基板。在本实施方式中,基板的受光部侧可以是N型的半导体层,也可以是P型的半导体层。
作为正面电极13,可以举出可获得电导通的公知材质的材料,例如通常含有银的玻璃糊或在粘接剂树脂中分散了各种导电性粒子的银糊、金糊、碳糊、镍糊及铝糊以及通过烧成或蒸镀所形成的ITO等。这些物质中,从耐热性、导电性、稳定性及成本的观点出发,适合使用含有银的玻璃糊电极。
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情形主要如下:在由Si的单晶、多晶及非晶中的至少一个以上构成的基板上,通过丝网印刷等涂布银糊及铝糊,根据需要将它们干燥和烧成,由此设置Ag电极及Al电极作为背面电极。利用软钎料进行接头线连接时,由于软钎料不润湿铝糊的烧成物,可以如太阳能电池10那样在铝糊烧成层14上设置例如银电极等的背面电极15。在本实施方式中,进行具有这样构成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通过本发明,本发明的配线部件可连接于铝糊的烧成物,因此可将仅设置铝糊烧成层作为背面电极的太阳能电池单元进行连接。此时,不需要设置银电极等,因此从成本、生产率的观点出发非常有利。
接着,对于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方法中使用的配线部件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配线部件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模式截面图。图3表示的配线部件20具有带状的导电性基材22、和设置于导电性基材22的一面上的导电性粘接剂层24。
作为导电性基材22,只要是含有金属作为主成分的基材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金、银、铜、铁、不锈钢、42合金及镀软钎料铜所形成的基材。从提高导电性的观点出发,导电性基材22优选含有选自由Cu、Ag、Fe、Ni、Pb、Zn、Co、Ti及Mg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金属。
导电性基材22的形状优选截面为长方形。此时,为了设置后述的导电性粘接剂层24而在导电性基材22上涂布糊状的导电性粘接剂、或层压预先制作的薄膜状的导电性粘接剂是容易的,另外,可提高与正面电极13或背面电极15的连接性。进而,容易控制导电性基材22与正面电极13或背面电极15的距离,因此可提高封装时的尺寸精度。
导电性基材22的厚度,优选根据由太阳能电池单元流过的电流值进行适当设定,从电阻值的观点出发,优选为150~300μm,更优选为200~250μm。导电性基材22的宽度及长度,根据连接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极大小等适当设定,但宽度宽时受光面积减少而每单位面积的发电效率低下,因此通常设定成1~3mm的宽度。
导电性粘接剂层24,优选至少含有粘接剂成分和分散于其中的导电性粒子。作为粘接剂成分,只要是表现出粘接性的成分就没有特别限制,但从进一步提高连接性的观点出发,优选含有热固性树脂的树脂组合物。
作为热固性树脂,可使用公知的树脂,例如可举出环氧树脂、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这些热固性树脂,可单独一种或组合两种以上使用。这些树脂中,从进一步提高连接可靠性的观点出发,优选选自由环氧树脂、苯氧树脂及丙烯酸树脂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热固性树脂。
作为粘接剂成分的树脂组合物,在上述热固性树脂以外作为任意成分,可含有公知的固化剂和固化促进剂。另外,为了改善对于正面电极13、背面电极15及导电性基材22的粘接性及润湿性,该树脂组合物可含有硅烷系偶联剂、钛酸酯系偶联剂、铝酸酯系偶联剂等改性材料,另外,为了提高导电性粒子的均匀分散性,可含有磷酸钙、碳酸钙等分散剂。进而,为了控制弹性模量、胶粘性,该树脂组合物可含有丙烯酸橡胶、硅橡胶、聚氨酯等的橡胶成分,为了抑制正面电极13、背面电极15、导电性基材22、导电性粒子中含有的金属(特别是银或铜)的迁移,可含有螯合材料等。
作为导电性粒子,没有特别限定,可举出例如金粒子、银粒子、铜粒子、镍粒子、镀金粒子、镀铜粒子、镀镍粒子等。另外,从通过连接时充分埋入被粘接体(例如,电极或导电性基材)的表面凹凸来充分确保被粘接体彼此间的电连接的观点出发,导电性粒子优选为带刺壳栗子状或球状的粒子形状。即,导电性粒子的形状为带刺壳栗子状或球状时,对于被粘接体表面复杂的凹凸形状,可充分埋入其凹凸,导电性粒子对于连接后的振动或膨胀等变动的追随性高,因而优选。
作为配线部件20的制造方法,可举出的方法有:例如,在导电性基材22上涂布糊状的导电性粘接剂后挥发溶剂等来设置膜状的导电性粘接剂层24的方法;通过在导电性基材22上层压预先制作的薄膜状的导电性粘接剂来设置薄膜状的导电性粘接剂层24的方法。在这里,作为糊状的导电性粘接剂,可使用将导电性粒子分散于含有上述热固性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中的物质。另外,可使用该糊状导电性粘接剂预先制作薄膜状的导电性粘接剂。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导电性粘接剂层24的膜厚的尺寸精度及使压接粘接剂层时的压力分配更均等化的观点出发,优选在导电性基材22上层压预先制作的薄膜状的导电性粘接剂。此时,将薄膜状的导电性粘接剂载置于电性基材22的表面上后,优选将它们在层叠方向上加压进行暂时压接。
糊状的导电性粘接剂,通过混合含有上述热固性树脂及其他任意成分的树脂组合物和上述导电性粒子而得到,常温(25℃)下为液态时可直接使用。上述混合物室温下为固体时,加热进行糊化之外,可使用溶剂进行糊化。作为使用的溶剂,只要不与上述树脂组合物反应、而且表现出充分的溶解性的溶剂,就没有特别限制。
另外,预先获得薄膜状的导电性粘接剂时,将上述糊状的导电性粘接剂涂布于氟树脂薄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薄膜、脱膜纸等的剥离性基材上,或在无纺布等基材上浸渍上述粘接剂而载置于剥离基材上,通过除去溶剂等来获得。这样的薄膜状导电性粘接剂,操作性优异、且可容易进行配线部件20的制作。另外,此时,将薄膜状的导电性粘接剂在导电性基材22的表面上载置之前或载置后,剥离除去剥离基材。
糊状的导电性粘接剂,可使用涂布机、辊涂机、逗点式涂布机、刮刀涂布机、刮涂机、密闭涂布机、模涂机、模唇涂布机等进行涂布。此时,形成的导电性粘接剂层的膜厚,可通过调整涂布机或模唇涂布机的间隙来控制。另外,导电性粘接剂层的膜厚,也可通过调整糊状的导电性粘接剂中含有的热固性树脂等不挥发成分的量来控制。
接着,对于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方法中使用的配线部件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配线部件的第二实施方式的斜视图。图4表示的反转配线部件26,通过使图3所示的配线部件22的一端侧绕其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反转,使得一端侧的导电性粘接剂层面的朝向与另一端侧的导电性粘接剂层面的朝向相反。该反转配线部件26,其大致中央部具有通过使一端侧绕其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反转而形成的反转部28。
接着,对于使用了上述配线部件20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准备具有带状导电性基材22和设置于该导电性基材的一面上的导电性粘接剂层24的配线部件20,一边将配线部件20的一端侧的导电性粘接剂层24定位于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0的汇流条电极13a上,一边粘合来进行粘接。此时,可加压于层叠方向进行暂时压接。
接着,在层叠方向加热及加压上述粘接的配线部件,获得以正面电极13、导电性粘接剂层的固化物、导电性基材22的顺序进行层叠的连接结构。由此,正面电极13和导电性基材22通过导电性粘接剂层的固化物进行粘接的同时,通过导电性粘接剂层的固化物可确保它们之间的电连接(参照图5的(a))。
加热温度及加压压力,只要是可确保上述电连接、并且正面电极13和导电性基材22通过导电性粘接剂层的固化物充分粘接的范围,就没有特别限定。另外,该加压及加热的诸条件,可根据使用的用途、粘接剂成分中的各成分、被粘接物的材料进行适当选择。例如,加热温度为热固性树脂固化的温度即可。另外,加压压力只要是正面电极13和导电性基材22充分密合、而且正面电极13和导电性基材22不损伤的范围内即可。进而,加热·加压时间,只要是过剩的热传送至正面电极13或导电性基材22,这些材料不损伤或不变质的时间即可。
接着,通过使上述粘接的配线部件的另外端侧(未粘接侧)绕其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反转而使另外端侧的导电性粘接剂层面的朝向与一端侧的导电性粘接剂层面的朝向相反(参照图5的(b))。
接着,使反转的配线部件20的另外端侧的导电性粘接剂层24粘接于另外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电极15。此时,可在层叠方向上加压进行暂时压接。
接着,在层叠方向加热及加压上述粘接的配线部件,获得以背面电极15、导电性粘接剂层的固化物、导电性基材22的顺序进行层叠的连接结构。由此,背面电极15和导电性基材22通过导电性粘接剂层的固化物进行粘接的同时,可通过导电性粘接剂层的固化物确保它们之间的电连接(参照图5的(c))。
经过这样的工序,与通过在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极上涂布或层叠糊状或薄膜状的导电性粘接剂来形成粘接剂层时相比,可非常简便地将太阳能电池相互串联连接。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配线部件为首粘接于正面电极,接着粘接于背面电极,但也可以以相反的顺序进行。
在经过上述工序得到的连接结构中,通过分散于导电性粘接剂层中的导电性粒子,正面电极、导电性基材、背面电极及导电性基材的电连接变得充分。进而,导电性粘接剂层的固化物,以充分的粘接强度将正面电极、导电性基材、背面电极及导电性基材进行粘接。其结果,该连接结构成为连接可靠性非常优异的结构。另外,通过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方法,由于确保电连接而可不使用软钎料,因此可充分控制连接结构的特性劣化,充分确保尺寸精度,并充分防止制品的成品率的低下。
接着,通过反复应用上述本发明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方法,可获得如图6所示那样的在太阳能电池单元10之间具有反转部28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0,所述反转部28是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10以使受光部12侧(正面侧)在同一面侧的方式排列成平面状,且将相邻太阳能电池单元中的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正面电极和另一个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电极进行连接而设置的带状导电性基材22,使其一端侧绕其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反转而形成。图6(a)是由受光部12侧(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正面侧)看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模式图,图6(b)是由基板11侧(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侧)看太阳能电池模块100的模式图。另外,图6表示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0,表示太阳能电池模块的主要部分。实用时,以用于耐环境性的强化玻璃等夹持图6表示的太阳能电池模块100,通过具有透明性的树脂填埋其间隙,进而设置了外部端子的模块来用作太阳能电池模块。
就太阳能电池模块100而言,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正面电极13和背面电极15,通过上述本发明的连接方法使用上述本发明的配线部件20进行连接,因此可充分抑制对于太阳能电池单元的不良影响,并且尺寸精度优异的同时具有充分的连接可靠性。由此,太阳能电池模块100,即使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也可长时间维持充分的特性。
另外,太阳能电池模块100,具有耐冲击性优异的优点。作为获得这样的效果的理由,考虑是由于通过设置于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太阳能电池单元间的反转部发挥了弹簧效果,缓和了对于太阳能电池单元正面的垂直方向的冲击。
以上,对于本发明的适合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可以有各种变形。
例如,本实施方式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方法中,可使用图4表示的反转配线部件26代替配线部件20来进行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此时,首先准备反转配线部件26,一边将该反转配线部件26的一端侧的导电性粘接剂层定位于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汇流条电极13a上,一边进行粘合来粘接(参照图7的(a))。接着,将反转配线部件26的另一端侧的导电性粘接剂层粘接于另外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电极15上(参照图7的(b))。另外,导电性粘接剂层的固化,可与使用上述配线部件20时同样进行。通过这样的连接方法,可制作图6所示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反转配线部件为首粘接于正面电极,接着粘接于背面电极,但也可以以相反的顺序进行,也可以同时进行。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使用在导电性基材22上设置粘接剂层的配线部件来代替由导电性基材22和导电性粘接剂层24构成的配线部件2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以下反转配线部件代替由导电性基材22和导电性粘接剂层24构成的反转配线部件26,所述反转配线部件是通过使在导电性基材22上设置了粘接剂层的配线部件的一端侧绕其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反转,使得一端侧的导电性粘接剂层面的朝向与另一端侧的粘接剂层面的朝向相反的反转配线部件。使用这些配线部件时,优选一边加热被粘接的配线部件直至电极和导电性基材电连接,一边在层叠方向上加压。由此,电极及导电性基材通过粘接剂层的固化物进行粘接的同时,可确保它们之间的电连接。
作为构成这样的配线部件和反转配线部件的粘接剂层的粘接剂成分,只要是表现出粘接性的成分就没有特别限定,但从进一步提高连接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含有热固性树脂的树脂组合物。
作为热固性树脂,可使用公知的树脂,例如可举出环氧树脂、苯氧树脂、丙烯酸树脂、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树脂、聚碳酸酯树脂。这些热固性树脂,可单独一种或组合两种以上使用。这些树脂中,从进一步提高连接可靠性的观点出发,优选选自由环氧树脂、苯氧树脂及丙烯酸树脂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热固性树脂。
作为粘接剂成分的树脂组合物,在上述热固性树脂以外作为任意成分,可含有公知的固化剂和固化促进剂。另外,为了改善对于正面电极13、背面电极15及导电性基材22的粘接性及润湿性,该树脂组合物可含有硅烷系偶联剂、钛酸酯系偶联剂、铝酸酯系偶联剂等改性材料。进而,为了控制弹性模量或胶粘性,该树脂组合物可含有丙烯酸橡胶、硅橡胶、聚氨酯等的橡胶成分,为了抑制正面电极13、背面电极15、导电性基材22的迁移,可含有螯合材料等。
另外,加热温度及加压压力,只要是可确保上述电连接、电极和导电性基材通过粘接剂层的固化物被充分粘接的范围,就没有特别限定。另外,该加压及加热的诸条件,可根据使用的用途、粘接剂成分中的各成分、被粘接物的材料进行适当选择。例如,加热温度为热固性树脂固化的温度即可。另外,加压压力只要是电极和导电性基材充分密合、而且电极和导电性基材不损伤的范围内即可。进而,加热·加压时间,只要是过剩的热传送至电极和导电性基材,这些材料不损伤或不变质的时间即可。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首先,准备两片具有与图1及图2所示的电池单元同样构成的太阳能电池单元(MOTECH公司制作、商品名“125角电池多晶MOT T1”),其是在多晶性硅晶片的表面上设置由银玻璃糊形成的正面电极(宽2mm×长12.5cm),在背面上设置由铝糊形成的电极以及在该电极上设置由银玻璃糊形成的背面电极而成。
另一方面,准备将丙烯酸丁酯40质量份、丙烯酸乙酯30质量份、丙烯腈30质量份及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3质量份进行共聚而成的丙烯酸橡胶(日立化成工业公司制造、商品名“KS8200H”、分子量:85万)。
接着,将上述的丙烯酸橡胶124g、苯氧树脂(联合碳化物公司制造、商品名“PKHC”、重均分子量:45000)50g溶解于醋酸乙酯400g中,得到固体成分30质量%的溶液。接着,在上述溶液中添加含有微囊型潜在性固化剂的液状环氧树脂(旭化成化学公司制造、商品名“ノバキュアHX-3941HP”环氧当量g185/eq)325g,进而搅拌溶液,获得作为粘接剂成分的糊状的树脂组合物。
接着,在上述得到的树脂组合物中,添加作为导电性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2μm的镍粒子(表观密度:3.36g/cm3)进行分散。这样获得配合了相对于粘接剂成分及导电性粒子的合计体积为5体积%的导电性粒子的糊状导电性粘接剂。另外,导电性粒子的平均粒径可通过扫描型电子显微镜(SEM、日立制作所制造、商品名“S-510”)的观察来导出。另外,导电性粒子的配合量,通过将导电性粒子的形状看作平均粒径为直径的球状来算出的粒子体积及导电性粒子的表观密度算出。
接着,使用辊涂机(泰仕特(tester)产业社制造、商品名“PI-1210”),将上述得到的糊状导电性粘接剂涂布于作为导电性基材的电解铜箔(宽20cm×长30cm×厚175μm)的光泽面,在导电性基材上形成涂膜。辊涂机的间隙,进行调整使得由涂膜挥发溶剂等后的厚度,即导电性粘接剂层的厚度为25μm。该调整,预先通过变更间隙制作除去溶剂等后的膜厚不同的三种薄膜,导出间隙和膜厚的关系式,根据该关系式进行。
接着,将形成有涂膜的导电性基材载置于电热板上,通过在70℃加热三分钟,挥发溶剂等。其后,通过切条机(东洋刃物社制造、商品名“高精度ギャングユニツト”)将该层叠体裁断成2mm宽,获得设置了在带状导电性基材上分散有导电性粒子的导电性粘接剂层(厚度25μm)的配线部件。进一步将该配线部件裁断成26cm的长度,制作宽2mm×长26cm的矩形配线部件。
接着,准备四片上述配线部件,分别配置使得配线部件的一端侧的导电性粘接剂层重叠于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各汇流条电极及背面电极上,其后,使用压接工具(日化设备工程公司制造,商品名“AC-S300”)、在加热温度170℃、加压压力2MPa、加热·加压时间20秒钟的条件下,进行加热及加压。这样,将4片配线部件分别粘接于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正背面电极。
接着,通过使粘接于正面电极的2片配线部件的未粘接侧绕其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反转,使得未粘接侧的导电性粘接剂层面的朝向与粘接了的导电性粘接剂层面的朝向相反。邻接配置其他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使得背面电极分别重叠于该反转的配线部件的导电性粘接剂层,同时配置新准备的2片配线部件使得其一端侧的导电性粘接剂层重叠于另外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汇流条电极上。通过将其与上述同样的条件下加热·加压,制作出如图8所示的串联连接2片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实施例2)
将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得到的糊状的导电性粘接剂涂布于PET薄膜上,在与实施例1同样的条件下干燥得到薄膜状的导电性粘接剂,通过将其层压于导电性基材(日立电线公司制造、商品名“A-SNO”、镀锡品、宽2mm×长260mm×厚240μm)上来制作配线部件。接着,除了使用该配线部件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串联连接2片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实施例3)
除了不在树脂组合物中添加导电性粒子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配线部件。接着除了使用该配线部件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串联连接2片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比较例1)
使用镀软钎料线(日立电线公司制造、商品名“A-TPS”)作为配线部件,不进行配线部件的反转,连接配线部件和电极时通过灯加热器于260℃进行30秒钟加热熔融,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操作,制作串联连接2片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各特性的评价>
对于实施例1~3及比较例1中得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根据以下方法评价成品率、电池的翘曲、可靠性。将结果示于表1。
[成品率]
制作10个串联连接了2片太阳能电池单元的太阳能电池模块,观察各连接结构的状态,将10个中除去发现裂缝或剥离的制品后的比例(%)作为成品率来求得。
[电池的翘曲]
将得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以使其表面电极在下侧的方式载置于平滑面上,将矩形的电池的一端固定于平滑面。电池由于正面电极侧为凸状,因此将矩形的电池的一端固定于平滑面时,与其相对的一端成为凸起状态。使用焦点深度计测定5处其凸起的一端距平滑面的距离,算出相加平均值。将相对于电池的一边长度的上述相加平均值的比例(%)作为翘曲量算出。另外,测定限度下限值未0.3%,因此比其小时,表中表示为“<0.3”.
[可靠性:F.F.(1000h)/F.F.(0h)的测定]
使用太阳模拟器(Wacom电创公司制造、商品名“WXS-155S-10”、AM:1.5G)测定得到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IV曲线。另外,将太阳能电池模块在85℃、85%RH的高温高湿气氛下静置1000小时后,同样地测定IV曲线。由各IV曲线分别导出各F.F.,高温高湿气氛下静置后的F.F.除以高温高湿气氛下静置前的F.F.的值,即F.F.(1000h)/F.F.(0h)作为评价指标。另外,通常F.F.(1000h)/F.F.(0h)的值为0.95以下时判断连接可靠性低。
<生产率的评价>
另外,对于实施例1~3及比较例1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生产率,从设备投资、制造工艺的观点出发进行评价。关于设备投资的评价,按照设备投资的成本低的顺序以“既有设备”、“低”、“中”、“高”示于表1中。另外,关于制造工艺的评价,按照可容易生产的顺序以“简便”、“稍繁杂”、“相当繁杂”示于表1中。
[表1]
 
实施例1 实施例2 实施例3 比较例1
成品率(%) 100 100 100 80
电池的翘曲 <0.3 <0.3 <0.3 2.5
可靠性(85℃、85%RH) 0.98 0.98 0.98 0.88
设备投资 既存设备
制造工艺 简便 简便 简便 简便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通过本发明,提供可谋求制造工艺简略化的同时、可成品率好地获得高可靠性的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方法、以及高可靠性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Claims (5)

1.一种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方法,其是将正面具有正面电极、背面具有背面电极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彼此进行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
准备具有带状导电性基材和设置于该导电性基材的一面上的粘接剂层的配线部件,将该配线部件的一端侧的粘接剂层粘接于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正面电极或背面电极的第一工序;
和通过使经过了所述第一工序的所述配线部件的另一端侧绕其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反转,使得另一端侧的粘接剂层面的朝向与所述一端侧的粘接剂层面的朝向相反的第二工序;
和将经过了所述第二工序的所述配线部件的另一端侧的粘接剂层粘接于另外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与所述第一工序粘接的所述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极为反极性的电极的第三工序。
2.一种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方法,其是将正面具有正面电极、背面具有背面电极的太阳能电池单元彼此进行连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以下工序:
准备反转配线部件,所述反转配线部件是通过将具有带状导电性基材和设置于该导电性基材的一面上的粘接剂层的配线部件的一端侧绕其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反转,使得一端侧的粘接剂层面的朝向与另一端侧的粘接剂层面的朝向相反,将该反转配线部件的一端侧的粘接剂层粘接于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正面电极或背面电极的第一工序;
和将所述反转配线部件的另一端侧的粘接剂层粘接于另外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与所述第一工序中粘接的所述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的电极为反极性的电极。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方法,其中,所述导电性基材含有选自由Cu、Ag、Au、Fe、Ni、Pb、Zn、Co、Ti及Mg组成的组中的一种以上的金属元素。
4.根据权利要求1~3的任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方法,其中,所述粘接剂层为导电性粘接剂层。
5.一种太阳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为了使正面具有正面电极、背面具有背面电极的多个太阳能电池单元以正面侧在同一面侧的方式排列成平面状,且将相邻的太阳能电池单元中的一个太阳能电池单元的正面电极和另外的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背面电极进行连接而设置的带状导电性基材,在太阳能电池单元间具有通过使该导电性基材的一端侧绕其长度方向的中心轴线反转而形成的反转部。
CN2007800378704A 2006-10-13 2007-10-10 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方法及太阳能电池模块 Active CN10152361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7)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6279907 2006-10-13
JP279907/2006 2006-10-13
JP119404/2007 2007-04-27
JP2007119404 2007-04-27
JP156702/2007 2007-06-13
JP2007156702A JP4697194B2 (ja) 2006-10-13 2007-06-13 太陽電池セルの接続方法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PCT/JP2007/069730 WO2008044696A1 (fr) 2006-10-13 2007-10-10 Procede de connexion de cellules de batterie solaire et module batterie solair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23618A true CN101523618A (zh) 2009-09-02
CN101523618B CN101523618B (zh) 2010-10-06

Family

ID=39282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378704A Active CN101523618B (zh) 2006-10-13 2007-10-10 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方法及太阳能电池模块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8809102B2 (zh)
EP (1) EP2086018A4 (zh)
JP (1) JP4697194B2 (zh)
KR (2) KR20110110353A (zh)
CN (1) CN101523618B (zh)
TW (2) TWI384632B (zh)
WO (1) WO2008044696A1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270707A (zh) * 2011-09-02 2011-12-07 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的连接方法
CN102385941A (zh) * 2010-09-02 2012-03-2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导电性粘接构件和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03140942A (zh) * 2010-06-03 2013-06-05 纳沃萨恩公司 使用平坦金属网的太阳能电池互连方法
CN103890970A (zh) * 2011-09-29 2014-06-25 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光伏电池互连
CN104099031A (zh) * 2013-04-04 2014-10-15 迪睿合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各向异性导电膜、连接方法及接合体
CN104428904A (zh) * 2012-07-10 2015-03-18 迪睿合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04064615B (zh) * 2013-03-18 2017-04-05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电池用互连条及其制法和太阳电池互连方法及其组件
CN107454984A (zh) * 2015-03-31 2017-12-0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太阳能电池组件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00108118A1 (en) * 2008-06-02 2010-05-06 Daniel Luch Photovoltaic power farm structure and installation
US8884155B2 (en) 2006-04-13 2014-11-11 Daniel Luch Collector grid and interconnect structures for photovoltaic arrays and modules
US9865758B2 (en) 2006-04-13 2018-01-09 Daniel Luch Collector grid and interconnect structures for photovoltaic arrays and modules
US9236512B2 (en) 2006-04-13 2016-01-12 Daniel Luch Collector grid and interconnect structures for photovoltaic arrays and modules
US8729385B2 (en) 2006-04-13 2014-05-20 Daniel Luch Collector grid and interconnect structures for photovoltaic arrays and modules
JP5116363B2 (ja) * 2007-05-29 2013-01-09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導体線の製造方法
JP5064353B2 (ja) * 2008-10-27 2012-10-3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装置、携帯電子機器、並びに全地球測位システム装置
US20100221435A1 (en) * 2008-11-07 2010-09-02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Incorporated Micro-Extrusion System With Airjet Assisted Bead Deflection
US8704086B2 (en) * 2008-11-07 2014-04-22 Solarworld Innovations Gmbh Solar cell with structured gridline endpoints vertices
DE102008062877A1 (de) * 2008-12-17 2010-07-01 Aci-Ecotec Gmbh & Co. Kg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m Aufbringen und Ausrichten metallischer Bänder
TW201030992A (en) * 2009-02-06 2010-08-16 Xin-Le Chen Solar cell
WO2010103998A1 (ja) 2009-03-11 2010-09-16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セル電極の接続用シート、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11151192A (ja) * 2010-01-21 2011-08-04 Sharp Corp 太陽電池セル、インターコネクタ付き太陽電池セ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222744A (ja) * 2010-04-09 2011-11-04 Sony Chemical & Information Device Corp 太陽電池接続用タブ線、接続方法、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US8196798B2 (en) * 2010-10-08 2012-06-12 Kulicke And Soffa Industries, Inc. Solar substrate ribbon bonding system
KR101239533B1 (ko) * 2010-11-05 2013-03-06 가부시키가이샤 티지엠 태양전지의 봉지재용 시트
JP5643620B2 (ja) * 2010-11-29 2014-12-17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KR20130013841A (ko) * 2011-07-29 2013-02-06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태양전지 접속부재 부착방법
BR112014013918A2 (pt) 2011-12-07 2017-06-13 Nuvosun Inc método para formar um módulo fotovoltaico, método para formar células fotovoltaicas e célula fotovoltaica
JP5242824B1 (ja) * 2012-02-29 2013-07-24 株式会社エヌ・ピー・シー 導電性ペースト塗布機構及びセル配線装置
JP5980540B2 (ja) * 2012-04-02 2016-08-31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インターコネクタ付き薄膜化合物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薄膜化合物太陽電池ストリング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薄膜化合物太陽電池アレイの製造方法
JP2013219251A (ja) * 2012-04-10 2013-10-24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光電変換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433729B2 (ja) * 2012-05-30 2014-03-05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の製造方法
JP5851355B2 (ja) * 2012-06-26 2016-02-03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受光素子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12014001047B4 (de) * 2013-02-28 2023-03-16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Solarzellenmodul-Fertigungsverfahren und Solarzellenmodul-Klebstoffaufbringsystem
JP2015056463A (ja) * 2013-09-11 2015-03-23 デクセリアルズ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セ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150287865A1 (en) * 2014-04-07 2015-10-08 Solaero Technologies Corp. Parallel interconnection of neighboring solar cells via a common back plane
US10263131B2 (en) 2014-04-07 2019-04-16 Solaero Technologies Corp. Parallel interconnection of neighboring solar cells with dual common back planes
US10790406B2 (en) 2014-04-07 2020-09-29 Solaero Technologies Corp. Parallel interconnection of neighboring space-qualified solar cells via a common back plane
EP3157062B1 (en) 2014-06-11 2023-12-20 Shin-Etsu Chemical Co., Ltd. Solar cell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olar cell
JP6199839B2 (ja) 2014-09-30 2017-09-20 信越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DE102015009004A1 (de) 2015-06-05 2016-12-08 Solaero Technologies Corp. Automatisierte Anordnung und Befestigung von Solarzellen auf Paneelen für Weltraumanwendungen
US9608156B2 (en) 2015-07-09 2017-03-28 SolAcro Technologies Corp. Assembly and mounting of solar cells on space panels
JP6809816B2 (ja) * 2016-06-02 2021-01-06 株式会社カネカ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9788643A (zh) * 2017-11-10 2019-05-21 泰连公司 铝基可焊接的触头

Family Cites Families (4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944185A1 (de) 1979-11-02 1981-05-07 Licentia Patent-Verwaltungs-Gmbh, 6000 Frankfurt Solarzelle
JPS60107872A (ja) * 1983-11-16 1985-06-13 Kanegafuchi Chem Ind Co Ltd 光起電力装置
DE3516117A1 (de) 1985-05-04 1986-11-06 Telefunken electronic GmbH, 7100 Heilbronn Solarzelle
JPS62579A (ja) * 1985-06-26 1987-01-06 Toshiba Corp 希土類緑色発光蛍光体の製造方法
JPS6216579A (ja) * 1985-07-15 1987-01-24 Sharp Corp 太陽電池インタ−コネクタ
JP2912496B2 (ja) 1991-09-30 1999-06-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3448924B2 (ja) 1993-11-25 2003-09-22 富士電機株式会社 薄膜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H11177117A (ja) * 1997-12-12 1999-07-02 Showa Shell Sekiyu Kk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H11186572A (ja) * 1997-12-22 1999-07-09 Canon Inc 光起電力素子モジュール
JP3695932B2 (ja) 1998-02-12 2005-09-14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凹凸基板の製造方法
JP3754208B2 (ja) 1998-04-28 2006-03-08 三洋電機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0286436A (ja) 1999-03-31 2000-10-13 Sanyo Electric Co Ltd 太陽電池出力領域の製造方法
JP2001352089A (ja) 2000-06-08 2001-12-21 Showa Shell Sekiyu Kk 熱膨張歪み防止型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01357897A (ja) 2000-06-14 2001-12-26 Fuji Xerox Co Ltd 光電変換モジュール
JP2002278740A (ja) 2001-03-19 2002-09-27 Ricoh Co Ltd 画像形成システム
JP2002359048A (ja) * 2001-05-31 2002-12-13 Canon Inc 導体の接続方法、導体の接続構造、該接続構造を有する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04146464A (ja) * 2002-10-22 2004-05-20 Sharp Corp 太陽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太陽電池用インターコネクター、ストリングならびにモジュール
JP3879666B2 (ja) 2002-12-24 2007-02-14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接続用リード線
JP2004253475A (ja) * 2003-02-18 2004-09-09 Sharp Corp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並びに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に用いる熱源
US20040200522A1 (en) * 2003-03-17 2004-10-14 Kyocera Corporation Solar cell element and solar cell module
JP2004363293A (ja) * 2003-06-04 2004-12-24 Sharp Corp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329532B2 (ja) 2003-07-15 2009-09-09 日立電線株式会社 平角導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リード線
JP2005072115A (ja) * 2003-08-21 2005-03-17 Sekisui Jushi Co Ltd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2005101519A (ja) 2003-09-05 2005-04-14 Hitachi Chem Co Ltd 太陽電池ユニット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4232597B2 (ja) 2003-10-10 2009-03-04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シリコン太陽電池セルとその製造方法
JP4454322B2 (ja) 2004-01-27 2010-04-21 京セラ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EP1560272B1 (en) * 2004-01-29 2016-04-27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Solar cell module
JP4464708B2 (ja) 2004-02-26 2010-05-19 信越半導体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05252062A (ja) 2004-03-05 2005-09-15 Sanyo Electric Co Ltd 太陽電池装置
WO2006003830A1 (ja) 2004-07-01 2006-01-12 Toyo Aluminium Kabushiki Kaisha ペースト組成物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素子
JP4667098B2 (ja) * 2005-03-29 2011-04-06 京セラ株式会社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2824294Y (zh) * 2005-09-02 2006-10-04 黄惠民 太阳能硅电池
JP5323310B2 (ja) 2005-11-10 2013-10-23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接続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179682A (ja) 2005-12-28 2007-07-12 Toshiba Corp ディスク再生装置およびコンテンツ再生方法
KR101171646B1 (ko) 2006-04-26 2012-08-07 히다치 가세고교 가부시끼가이샤 접착 테이프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태양 전지 모듈
JP2008085469A (ja) 2006-09-26 2008-04-10 Epson Toyocom Corp 導電性接着剤およびこれを利用した圧電デバイス
JP2008120990A (ja) 2006-10-17 2008-05-29 Hitachi Chem Co Ltd 異方導電性接着剤組成物、異方導電性フィルム、回路部材の接続構造、及び、被覆粒子の製造方法
JP5468199B2 (ja) 2006-11-22 2014-04-09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導電性接着剤組成物、電子部品搭載基板及び半導体装置
JP2008186590A (ja) 2007-01-26 2008-08-14 Teijin Ltd 高熱伝導性導電性組成物、導電性ペースト、導電性接着剤
JP4933296B2 (ja) 2007-02-15 2012-05-16 ダイヤテックス株式会社 導電性接着剤組成物、導電性接着シート及び導電性接着テープ
CN101861656B (zh) 2007-11-15 2012-07-11 日立化成工业株式会社 太阳能电池单体

Cited By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40942A (zh) * 2010-06-03 2013-06-05 纳沃萨恩公司 使用平坦金属网的太阳能电池互连方法
CN103140942B (zh) * 2010-06-03 2017-04-05 纳沃萨恩公司 使用平坦金属网的太阳能电池互连方法
CN102385941A (zh) * 2010-09-02 2012-03-21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导电性粘接构件和太阳能电池组件
CN102270707A (zh) * 2011-09-02 2011-12-07 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的连接方法
CN102270707B (zh) * 2011-09-02 2014-11-05 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能电池片的连接方法
CN103890970A (zh) * 2011-09-29 2014-06-25 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光伏电池互连
CN103890970B (zh) * 2011-09-29 2016-01-20 陶氏环球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光伏电池互连
CN104428904A (zh) * 2012-07-10 2015-03-18 迪睿合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CN104064615B (zh) * 2013-03-18 2017-04-05 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太阳电池用互连条及其制法和太阳电池互连方法及其组件
CN104099031A (zh) * 2013-04-04 2014-10-15 迪睿合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各向异性导电膜、连接方法及接合体
CN104099031B (zh) * 2013-04-04 2017-04-12 迪睿合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各向异性导电膜、连接方法及接合体
CN107454984A (zh) * 2015-03-31 2017-12-0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太阳能电池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697194B2 (ja) 2011-06-08
JP2008294383A (ja) 2008-12-04
CN101523618B (zh) 2010-10-06
EP2086018A4 (en) 2011-10-19
US8809102B2 (en) 2014-08-19
US20100116310A1 (en) 2010-05-13
TW200834947A (en) 2008-08-16
KR20090073224A (ko) 2009-07-02
EP2086018A1 (en) 2009-08-05
TWI384632B (zh) 2013-02-01
KR101180585B1 (ko) 2012-09-07
TW201210054A (en) 2012-03-01
WO2008044696A1 (fr) 2008-04-17
KR20110110353A (ko) 2011-10-06
TWI383513B (zh) 2013-01-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23618B (zh) 太阳能电池单元的连接方法及太阳能电池模块
CN101997059B (zh) 连接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03068182B (zh) 导电性粘结薄膜和太阳能电池模块
JP5323310B2 (ja) 接続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826418B (zh) 连接结构的制造方法以及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
CN101946371B (zh) 连接膜、以及接合体及其制造方法
JP2010258006A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7214533A (ja) 導電性接着フィルム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4087194A (zh) 粘接带及使用其的太阳能电池模块
JP5158238B2 (ja) 太陽電池電極用接着フィル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TW201145542A (en) Solar cell module, and production method for solar cell module
JP2019024097A (ja) 導電性接着フィルム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JP6247059B2 (ja) 導電性接着剤、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CN105308756B (zh) 太阳能电池板及用于制造这种太阳能电池板的方法
CN103314453B (zh) 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太阳能电池模块的制造方法
CN104205353A (zh) 结晶类太阳能电池模块及其制造方法
WO2013154188A1 (ja) 太陽電池セル
JP5692347B2 (ja) 導電接着剤
JP2013239726A (ja) 導電性接着フィルム
WO2024009690A1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導電性接着材、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6773445B2 (ja) 接続部付太陽電池セル及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CN103563011A (zh) 导电材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CHEM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CHEMICAL Co.,Ltd.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Lishennoco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CHEMICAL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