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520620A - 载体、利用它的双组分显影剂和利用该显影剂的图像形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载体、利用它的双组分显影剂和利用该显影剂的图像形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520620A
CN101520620A CN 200910004667 CN200910004667A CN101520620A CN 101520620 A CN101520620 A CN 101520620A CN 200910004667 CN200910004667 CN 200910004667 CN 200910004667 A CN200910004667 A CN 200910004667A CN 101520620 A CN101520620 A CN 1015206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image
toner
charge control
control ag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 200910004667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520620B (zh
Inventor
高塚和树
今福达夫
尾藤贵广
近藤晃弘
植地正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rp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rp Corp filed Critical Sharp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5206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06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5206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520620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10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 G03G9/113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having coatings applied thereto
    • G03G9/1132Macromolecular components of coatings
    • G03G9/1135Macromolecular components of coating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G03G9/1136Macromolecular components of coatings obtained otherwise than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ntaining silicon atom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10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 G03G9/113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having coatings applied thereto
    • G03G9/1132Macromolecular components of coatings
    • G03G9/1137Macromolecular components of coatings being crosslinked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10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 G03G9/113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having coatings applied thereto
    • G03G9/1138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nents of coating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9/00Developers
    • G03G9/08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 G03G9/10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 G03G9/113Developers with toner p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carrier particles having coatings applied thereto
    • G03G9/1139Inorganic components of coating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eveloping Agents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载体、利用它的双组分显影剂和利用该显影剂的图像形成设备,该载体包括核粒子和涂布在其上的热固性聚硅氧烷树脂层,其中所述层包含电荷控制剂并且通过在低于所述电荷控制剂熔点的温度下进行热处理而形成。

Description

载体、利用它的双组分显影剂和利用该显影剂的图像形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载体,利用它的双组分显影剂,及利用所述显影剂的图像形成设备。根据本发明的载体可以用作优选适合于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如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等的双组分显影剂中的组分。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设备中,通常图像是通过下列步骤形成的:带电、曝光、显影、转印、清洁、放电和定影。具体地,例如,由带电装置使旋转中的光电导体的表面均匀地带电,然后根据图像信息暴露于从曝光装置发出的激光,从而在其上形成静电潜像。潜像被显影装置显影成调色剂图像,调色剂图像然后被转印装置转印到记录材料上,在记录材料上调色剂图像经过加热而被定影装置定影。光电导体表面上剩余的调色剂被清洁装置清除掉并收集在收集室中。光电导体清洁后的表面被除电装置除电以便为下一轮的成像过程作准备。
作为用于光电导体上的潜像的显影剂,通常使用仅包含调色剂的单组分显影剂,或者包含调色剂和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
因为单组分显影剂不需要在使用之前混合,所以它们具有随其使用的显影装置具有不带混合器的简单结构的优点等。然而,它们具有难于稳定地使调色剂带电的问题等。
另一方面,因为双组分显影剂需要在使用之前搅拌以便均匀地混合调色剂和载体,所以它们具有的问题在于随其使用的显影装置具有带有混合器的复杂结构等。然而,双组分显影剂具有良好带电稳定性和对于高速机器的良好适用性,因此常用于高速图像形成设备和多色图像形成设备。
作为用于双组分显影剂的载体,通常使用粒度为20至100μm的铁氧体等的磁性粒子。磁性粒子在其表面上具有丙烯酸树脂、聚硅氧烷(silicone)树脂等的涂层,以便降低水分依赖性的特性变化和防止调色剂融合至表面。具体地,由涂有热固性聚硅氧烷树脂的磁性粒子(核粒子)构成的载体具有这样的优点,即这种载体具有优异的耐久性并且调色剂组分等难于附着在载体表面上(参见,例如,日本专利待审公布平9(1997)-6054)。
然而,当用于双组分显影剂时,涂有热固性聚硅氧烷树脂的载体在大约1000至5000轮显影过程之后所带静电的量显著增加。结果,图像密度降低。即使将极性和与载体结合的调色剂相同的电荷控制剂添加到聚硅氧烷树脂中以便抑制带电量的增加,也不可能完全阻止图像密度降低,因为带电量在各生产批量中各有差别。
发明内容
作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勤奋努力的结果,本发明人发现这种载体在使用初期阶段的带电量变化与电荷控制剂因热处理而变性有关,该热处理是为了固化涂布在载体表面上的聚硅氧烷树脂。尽管尚未阐明机理,但是猜想在固化聚硅氧烷树脂时通过加热,电荷控制剂可能因熔化而凝集到一起和/或渗出到载体表面上等,导致电荷控制剂的分布变化。还猜想所述变性可能是由热分解的和/或在冷却之后无定形化的(amorphousized)电荷控制剂引起的。
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组分电子照相显影剂的载体,该载体包括核粒子和涂布在其上的热固性聚硅氧烷树脂层,其中所述层包含电荷控制剂并且通过在低于所述电荷控制剂熔点的温度下的热处理而形成。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包含调色剂和所述载体的双组分显影剂。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该图像形成设备利用所述双组分显影剂作为显影剂。
附图说明
由下文中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将更全面地理解本发明,附图仅以图解例示的方式给出,并且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载体的一个实施方案的概念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载体的另一个实施方案概念图;
图3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全色图像形成设备的实施方案的示意图;
图4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单元)的实施方案的示意图;及
图5是图解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中所用显影装置的实施方案的扩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详细描述本发明之前,必须指出,如在本文中和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单数形式包括复数个所指事物,除非上下文另有清楚地指示。
根据本发明的载体包括核粒子和涂布在其上的热固性聚硅氧烷树脂层,其中所述热固性聚硅氧烷树脂层包含电荷控制剂并且其中所述层是通过在低于电荷控制剂熔点的温度下进行热处理而形成的。
在根据本发明的载体中,因为聚硅氧烷树脂层在低于包含在其中的电荷控制剂的熔点的温度下热处理,所以抑制了电荷控制剂的变性,因此载体的可带电的量未大幅改变。此外,这种聚硅氧烷树脂层强度优异。
根据本发明,还可降低使用初期阶段中调色剂带电量的增加。结果,图像质量长时间稳定。
在根据本发明的载体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电荷控制剂是由通式(1)表示的有机硅络合物:
Figure A200910004667D00071
(1)
其中R1、R2和R3各自独立表示氢原子,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烷基;以及X+表示有机或无机阳离子,
或者由通式(2)表示的杯芳烃化合物:
Figure A200910004667D00072
(2)
其中x+y=n;x和y各自是等于或大于1的整数;n是4至8的整数;x和y个重复单元可以任意顺序出现;R1、R2、R3和R4各自独立表示氢原子,具有1至12个碳原子的任选支链的烷基,具有7至12个碳原子的任选取代的芳烷基,或者任选取代的苯基。根据该实施方案,可降低调色剂带电量的增加。载体可对调色剂赋予稳定的带电量。
在根据本发明的载体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热固性聚硅氧烷树脂层是这样形成的:用不含所述电荷控制剂的热固性聚硅氧烷树脂、然后用包含所述电荷控制剂的热固性聚硅氧烷树脂涂布所述核粒子,随后在低于所述电荷控制剂熔点的温度下进行所述热处理。换言之,在该实施方案中,所述热固性聚硅氧烷树脂层由包含所述电荷控制剂的外部区域(或外层)和不含所述电荷控制剂的内部区域(或内层)组成。
根据该实施方案,由于预定量的电荷控制剂在树脂层的表面区域(或外部区域)中存在,所以可降低使用初期阶段中(或者紧接在开始使用之后)调色剂带电量的增加。另一方面,当因为树脂层的磨损以致部分露出核粒子而导致载体电阻降低时(例如,在印刷约5000张纸之后),可防止调色剂带电量的降低,因为剩余的内部区域不含电荷控制剂。
在具体的实施方案中,包含电荷控制剂的所述热固性聚硅氧烷树脂进一步包含导电剂。换言之,所述外部区域进一步包含导电剂。
根据该实施方案,可防止紧接在开始使用之后(使用的初期阶段中)图像密度的降低。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热固性聚硅氧烷树脂层是二甲基聚硅氧烷树脂层。
该实施方案使得调色剂粘合剂树脂在载体表面上成膜更难。结果,可在长时间内提供稳定的带电性。
在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核粒子包含铁氧体。
根据该实施方案,载体具有高饱和磁化强度和低密度是可能的,使得载体更难于附着在光电导体上。结果,可以形成显影剂的软磁刷以便获得具有高的点再现性(dot reproducibility)的图像。
在下文中,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载体
根据本发明的载体包括核粒子和涂布在其上的热固性聚硅氧烷树脂层,其中所述热固性聚硅氧烷树脂层包含电荷控制剂并且其中所述热固性聚硅氧烷树脂层是通过在低于所述电荷控制剂熔点的温度下进行热处理而形成的。
图1是图解根据本发明载体的实施方案的涂布状态的概念图。核粒子40的粗糙表面涂有包含电荷控制剂的热固性聚硅氧烷树脂层41。
图2是图解根据本发明载体的另一个实施方案的涂布状态的概念图。核粒子40a的粗糙表面涂有不含电荷控制剂的热固性聚硅氧烷树脂层42,该热固性聚硅氧烷树脂层42又涂有包含电荷控制剂的热固性聚硅氧烷树脂层41a。根据其中涂布在核粒子上的树脂层具有两层(两区域)结构的该实施方案,可降低紧接在开始使用之后(或使用初期阶段)调色剂带电量的增加,以及当因为树脂层的磨损而部分或全部暴露核粒子导致载体电阻降低时防止调色剂带电量的极度降低。
作为热固性聚硅氧烷树脂层中的电荷控制剂,可以使用任何已知的负带电性电荷控制剂。
尽管熔点为100℃至220℃的有机硅络合物和杯芳烃化合物对于在聚硅氧烷树脂中的分散性和带电控制效果特别优异,但是它们易于因加热而变性。因此,当用于热固性聚硅氧烷树脂时,在将树脂固化之后,它们的带电性不稳定。结果,当摩擦带电时,所获得的载体的带电量不稳定。
因而,在本发明中,用于固化聚硅氧烷树脂层的热处理在低于电荷控制剂熔点的温度下进行。
由此获得的载体的带电性稳定,并且能够在使用初期阶段降低与载体一起使用的调色剂带电量的增加。此外,载体难于附着在光电导体上并且能够在长时间内防止调色剂带电量的降低。
优选电荷控制剂是由通式(1)表示的有机硅络合物:
Figure A200910004667D00101
(1)
其中R1、R2和R3各自独立表示氢原子,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烷基;以及X+表示有机或无机阳离子,
或者由通式(2)表示的杯芳烃化合物:
(2)
其中x+y=n;x和y各自是等于或大于1的整数;n是4至8的整数;x和y个重复单元可以任意顺序出现;R1、R2、R3和R4各自独立表示氢原子,具有1至12个碳原子的任选支链的烷基,具有7至12个碳原子的任选取代的芳烷基,或者任选取代的苯基。上述化合物难以增加其带电量,因而具有稳定的带电性。另外,因为这些化合物是无色的,所以即使彩色调色剂被任何所述化合物污染,也可以防止彩色图像有阴影。
由通式(1)表示的有机硅络合物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化合物:
化合物1
化合物2
Figure A200910004667D00112
化合物3
Figure A200910004667D00113
由通式(1)表示的有机硅络合物可以根据C.L.Frye,J.Am.Chem.Soc.,92,1205(1970)合成。
由通式(2)表示的杯芳烃化合物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化合物:
化合物4
Figure A200910004667D00114
,及
化合物5
Figure A200910004667D00121
由通式(2)表示的杯芳烃化合物可以根据特开平8(1996)-137138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合成。
基于聚硅氧烷树脂的重量,电荷控制剂优选以5重量%至20重量%的量存在于聚硅氧烷树脂层中。该范围的电荷控制剂存在于聚硅氧烷树脂层中使得能有效地减少与载体一起使用的调色剂带电量的显著增加或降低。
载体的体积平均粒度优选为20至100μm、更优选为30至60μm,但不限于此。如果体积平均粒度太小,则有可能这类载体在显影步骤过程中容易从显影辊移动到光电导体转鼓(drum),因而在调色剂图像中出现白色斑点。如果体积平均粒度太大,则有可能点再现性变得更差,因此所形成的图像变得粗糙。在载体的体积平均粒度的语境下,所述粒度意在表示核粒子的直径和涂布在核粒子上的聚硅氧烷树脂层(如果聚硅氧烷树脂层是两层结构,则包括内层和外层)的厚度之和。体积平均粒度的定义会在后面给出。
载体的饱和磁化强度越低,磁刷越软,因此形成越忠实于潜像的调色剂图像。另一方面,如果饱和磁化强度太低,则有可能载体附着在光电导体转鼓上,因此在调色剂图像中出现白色斑点。如果饱和磁化强度太高,则有可能磁刷太硬而不能形成忠实于潜像的调色剂图像。因此,载体的饱和磁化强度优选为30至100emu/g、更优选为50至80emu/g。载体的饱和磁化强度的定义会在后面给出。
如果载体的体积电阻率低,则树脂涂布后的载体有可能附着到光电导体上,而如果体积电阻率高,则树脂涂布后的载体有可能引起调色剂带电量的增加。因此,载体的体积电阻率优选为1×108至5×1012Ω·cm、更优选为1×109至5×1012Ω·cm。体积电阻率的定义会在后面给出。
核粒子
作为核粒子,可以使用任何已知的磁性粒子。优选使用包含铁氧体(铁氧体粒子)的磁性粒子。因为铁氧体粒子具有高饱和磁化强度,所以它们可以用于制备低密度载体,该低密度载体难于附着在光电导体上并且能够形成软磁刷。结果,可获得具有高的点再现性的图像。
至于这种铁氧体粒子,可以使用任何已知的铁氧体如锌铁氧体、镍铁氧体、铜铁氧体、镍-锌铁氧体、锰-镁铁氧体、铜-镁铁氧体、锰-锌铁氧体、锰-铜-锌铁氧体等。
核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度优选为20至80μm、更优选为30至60μm。核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度的定义会在后面给出。
当根据电桥(bridge)法测量时,优选核粒子具有1×106至1×1011Ω·cm的体积电阻率。通常将具有该范围体积电阻率的铁氧体粒子用于核粒子,因为成本低。如果体积电阻率太低,则电绝缘不足,使得在所形成的图像中出现调色剂灰雾。如果体积电阻率太高,则有可能在载体上剩余的反电荷引起实心图像中的边缘效应和图像密度降低。更优选地,体积电阻率为1×108至5×1010Ω·cm的范围。体积电阻率的定义会在后面给出。
铁氧体粒子可以例如通过如下的任何已知的方法制备:将铁氧体材料如Fe2O3或Mg(OH)2在炉子中混合和煅烧。在冷却之后,将煅烧产物在振动磨机中研磨以便获得直径为约1μm的粒子。将该粒子与分散剂一起添加到水中来制备浆料。将该浆料在湿型球磨机中研磨并利用喷雾式干燥机将所得到的悬浮液干燥造粒。
热固性聚硅氧烷树脂层
形成热固性聚硅氧烷树脂层的热固性聚硅氧烷树脂是这样的聚硅氧烷树脂,其可通过由Si原子上的两个羟基因加热脱水而桥接该两个Si原子来固化,如下所示。
加热脱水反应
其中彼此相同或不同的R表示单价有机基团。
为了固化,热固性聚硅氧烷树脂需要在大约150至250℃的温度下加热。或者,为了将固化温度降低到低于待包含在热固性聚硅氧烷树脂层中的电荷控制剂的熔点,可使用催化剂。固化催化剂包括辛酸、乙酸四甲基铵、钛酸四丁酯、钛酸四异丙酯、二乙酸二丁基锡、二辛酸二丁基锡、月桂酸二丁基锡、γ-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β-氨基乙基)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N-(β-氨基乙基)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等。
在热固性聚硅氧烷树脂中,二甲基聚硅氧烷树脂是优选的,其中由R表示的所有单价有机基团是甲基基团。因为交联的二甲基聚硅氧烷树脂具有致密的结构,所以如果涂层由二甲基聚硅氧烷树脂制成则可获得这样的载体,该载体具有难于在其上附着调色剂组分(粘合剂树脂)的表面并且具有良好的斥水性和耐湿性。如果交联的结构太致密,则交联的树脂涂层有变脆的倾向。因此,适当地选取聚硅氧烷树脂的分子量是重要的。
优选使用这种聚硅氧烷树脂,其硅与碳的重量比(Si/C)为0.3至2.2。如果Si/C之比低于0.3,则有可能涂布树脂层的硬度低,因此载体的寿命短。如果Si/C之比大于2.2,则有可能载体对调色剂赋予电荷的能力易于随温度变化,并且涂布树脂层变脆。
可以用于本发明的这类商业上可以得到的热固性聚硅氧烷树脂包括例如,聚硅氧烷清漆,如TSR 115、TSR 114、TSR 102、TSR 103、YR 3061、TSR 110、TSR 116、TSR 117、TSR 108、TSR 109、TSR 180、TSR 181、TSR 187、TSR 144和TSR 165(得自日本东芝公司);KR 271、KR 272、KR 275、KR 280、KR 282、KR 267、KR 269、KR 211、KR 212(得自日本信越化学Co.,Ltd.)。
热固性聚硅氧烷树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热固性聚硅氧烷树脂可以组合使用。
热固性聚硅氧烷树脂层可以包含导电剂,以便降低该层的电阻。导电剂优选包含在该层的包含电荷控制剂的区域中,例如包含在外部区域(或外层,如果该层具有两层结构)中。
可以用于本发明的导电剂不作具体限制,只要它们添加到树脂层中使得能够改变体积电阻率即可。这种导电剂的实例包括二氧化硅、氧化铝、碳黑、石墨、氧化锌、钛黑、氧化铁、二氧化钛、氧化锡、钛酸钾、钛酸钙、硼酸铝、氧化镁、硫酸钡、碳酸钙等。
导电剂可以单独使用,或者两种以上导电剂可以组合使用。
在上述导电剂中,考虑到生产稳定性、成本和低电阻,碳黑是优选的。
碳黑的种类不作具体限制。对于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的吸油性为90至170ml/100g的碳黑是优选的,因为它们的生产稳定性优异。初级粒度为50nm以下的碳黑是特别优选的,因为它们的分散性优异。
相对于100重量份构成涂层的树脂,涂布树脂层中导电剂的含量优选为0.1至20重量份。如果该含量低于0.1重量份,则有可能载体不具有合适的导电性。如果该含量大于20重量份,则载体具有太高的导电性而导致电荷泄漏。
聚硅氧烷树脂层在核粒子上的表面覆盖率优选为50至100%。如果表面覆盖率低于50%,则由于树脂层(尤其外层,如果树脂层是两层结构)的磨损而暴露的核粒子总量大,从而降低载体的电阻。结果,载体易于附着到光电导体上,因此有可能调色剂图像粗糙。通过改变树脂的涂布量,表面覆盖率可适当地变化。核粒子用树脂层的表面覆盖率的定义在后面给出。
热固性聚硅氧烷树脂层的形成可以通过任何已知的方法实现。例如,热固性聚硅氧烷树脂层是通过下列方法形成的:将树脂层用材料溶解在溶剂(例如,有机溶剂如甲苯、丙酮等)中,向所得的溶液中浸入核粒子,然后蒸发溶剂,以及将所形成的热固性聚硅氧烷树脂层在炉子中热固化,由此将热固性聚硅氧烷树脂层通过浸涂形成在核粒子上。
双组分显影剂
下面描述显影剂。
根据本发明的显影剂是双组分显影剂,其包含调色剂和载体,其中所述载体是如上所述的根据本发明的载体。
混合比例通常为,相对于100重量份的载体为3至15重量份的调色剂。混合调色剂和载体的方法包括在混合器如诺塔(Nauta)混合器中混合它们。
调色剂不作具体限制,可以使用任何已知的调色剂,这些调色剂包括例如上述调色剂。
所述调色剂包含着色树脂粒子(调色剂粒子)和任选的附在着色树脂粒子表面上的外部添加剂。优选调色剂包含这种外部添加剂,因为它防止调色剂凝集,因而防止从光电导体转鼓至记录材料的转印效率降低。
着色树脂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度优选为4至7μm。在该尺寸范围内的着色树脂粒子的使用能够提供具有良好点再现性并且具有较少调色剂灰雾或杂散(scattering)的高质量图像。着色树脂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度的定义将在后面给出。
着色树脂粒子的BET比表面积优选为1.5至1.9m2/g。当BET比表面积为1.9m2/g以下,则外部添加剂不会过多地进入着色树脂粒子表面的凹陷部分,因此可容易地将外部添加剂几乎均匀地附着并分布至着色粒子表面上。因而,外部添加剂能够更有效地发挥它们的辊效果(用于改善调色剂流动性)和隔板效果(用于防止电荷泄漏),并且调色剂灰雾和杂散在调色剂图像中的发生变得更少。当BET比表面积为1.5m2/g以上,则着色树脂粒子不会因表面太平滑而导致不能被清洁装置除去,因此光电导体转鼓的表面在清洁步骤过程中清洁不充分的情况变少。因而,调色剂图像中调色剂灰雾的出现更少。
可以通过任何已知的方法改变BET比表面积,这些方法包括例如,其中在旋转的转鼓中使着色树脂粒子旋转(rounded)的方法,及通过在加热气流中瞬时熔化使着色树脂粒子旋转的、利用过冷体系的方法。BET比表面积的定义将在下文给出。
着色树脂粒子可以通过任何已知的方法如混练粉碎法和聚合法制备。例如,在混练粉碎法中,着色粒子根据下列方式制备。在混合器如亨舍尔混合器、超级混合器、机械磨(mechanomill)或者Q型混合器中,将粘合剂树脂和着色剂,以及任选的电荷控制剂、脱模剂和/或其它添加剂混合起来。在100至180℃的温度下,在混练机如单螺杆混练机或双螺杆混练机中将所得到的混合材料熔融混练。使混练后的材料冷却、硬化、然后通过气流粉碎机进行粉碎以获得粒子。粉碎后的粒子任选地经受筛分或分类。
作为粘合剂树脂,尽管线性或非线性聚酯树脂是优选的,但是可以使用任何常用的树脂,如苯乙烯系树脂、丙烯酸树脂、聚酯树脂和其它树脂。聚酯树脂能够满足机械强度(对调色剂来说难以分解成更细的微粒)、定影性(对调色剂来说定影后难以从纸上剥离)和耐热偏移性(hot offset resistance)的所有要求。
聚酯树脂可以通过聚合包含多元醇和多元酸的单体组合物而获得。
可以用于制备聚酯树脂的二元醇包括例如二醇如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1,4-丁烯二醇、1,5-戊二醇和1,6-己二醇,双酚A,氢化的双酚A,双酚A环氧烷加合物如聚氧乙烯双酚A和聚氧丙烯双酚A。
二元酸包括例如马来酸、富马酸、柠康酸、衣康酸、戊烯二酸、邻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羧酸、琥珀酸、己二酸、癸二酸、壬二酸、丙二酸、其酸酐或低级烷基酯,或者琥珀酸烯基酯或琥珀酸烷基酯如琥珀酸正十二烯基酯或琥珀酸正十二烷基酯。
如果适当的话,可以将三元以上的多元醇和/或三元以上的多元酸添加到单体组合物中。三元以上的多元醇包括山梨糖醇、1,2,3,6-己四醇、1,4-脱水山梨糖醇、季戊四醇、二季戊四醇、三季戊四醇、蔗糖、1,2,4-丁三醇、1,2,5-戊三醇、丙三醇、2-甲基丙三醇、2-甲基-1,2,4-丁三醇、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1,3,5-三羟基甲基苯和其它。
三元以上的多元酸包括例如1,2,4-苯三羧酸、1,2,5-苯三羧酸、1,2,4-环己烷三羧酸、2,5,7-萘三羧酸、1,2,4-萘三羧酸、1,2,5-己三羧酸、1,3-二羧基-2-甲基-2-亚甲基羧基丙烷、四(亚甲基羧基)甲烷、1,2,7,8-辛四羧酸及其酸酐以及其它。
作为着色剂,可使用常用于调色剂的任何已知的颜料或染料。
具体地,用于黑色调色剂的着色剂包括例如碳黑、磁铁矿等。
用于黄色调色剂的着色剂包括例如乙酰乙酸芳酰胺型单偶氮黄色颜料如C.I.颜料黄1、C.I.颜料黄3、C.I.颜料黄74、C.I.颜料黄97、C.I.颜料黄98;乙酰乙酸芳酰胺型双偶氮黄色颜料如C.I.颜料黄12、C.I.颜料黄13、C.I.颜料黄14和C.I.颜料黄17;缩合单偶氮黄色颜料如C.I.颜料黄93和C.I.颜料黄155;其它类型的黄色颜料如C.I.颜料黄180、C.I.颜料黄150和C.I.颜料黄185;黄色染料如C.I.颜料黄19、C.I.颜料黄77和C.I.颜料黄79,C.I.分散黄164等。
用于品红色调色剂的着色剂包括例如红色或品红色颜料如C.I.颜料红48、C.I.颜料红49:1、C.I.颜料红53:1、C.I.颜料红57、C.I.颜料红57:1、C.I.颜料红81、C.I.颜料红122、C.I.颜料红5、C.I.颜料红146、C.I.颜料红184、C.I.颜料红238、C.I.颜料紫19;红色染料如C.I.溶剂红49、C.I.溶剂红52、C.I.溶剂红58、C.I.溶剂红8等。
用于蓝绿色调色剂的着色剂包括例如铜酞菁的蓝色颜料及其衍生物如C.I.颜料蓝15:3、C.I.颜料蓝15:4;绿色颜料如C.I.颜料绿7、C.I.颜料绿36(酞菁绿)等。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粘合剂树脂,着色剂的含量优选为1至15重量份、更优选为2至10重量份。
作为用于调色剂的电荷控制剂,可以使用任何已知的控制剂。
具体地,负带电性的电荷控制剂包括例如铬-偶氮络合物染料,铁-偶氮络合物染料,钴-偶氮络合物染料,水杨酸的铬/锌/铝/硼络合物或盐及其衍生物,萘甲酸的铬/锌/铝/硼络合物或盐及其衍生物,二苯乙醇酸的铬/锌/铝/硼络合物或盐及其衍生物,长链烷基羧酸盐、长链磺酸盐的铬/锌/铝/硼络合物或盐等。措辞“铬/锌/铝/硼络合物或盐”在本文中意在表示铬络合物或铬盐化合物,锌络合物或锌盐化合物,铝络合物或铝盐化合物,或者硼络合物或硼盐化合物。
正带电性电荷控制剂包括例如苯胺黑染料及其衍生物、三苯甲烷衍生物、季铵盐、季鏻盐、季吡啶鎓盐、胍盐、脒盐等。
优选用于调色剂的电荷控制剂具有与用于载体的电荷控制剂相同的极性。更优选用于调色剂的电荷控制剂具有与用于载体的电荷控制剂相同的类型,因为可防止带有与其它调色剂相反电荷的调色剂存在于显影剂中以及提供良好带电控制效果。
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粘合剂树脂,调色剂中电荷控制剂的含量优选为0.1至20重量份、更优选为0.5至10重量份。
可以用于调色剂的脱模剂包括例如合成蜡如聚丙烯和聚乙烯;石油蜡和变性蜡如石蜡及其衍生物、微晶蜡及其衍生物;植物蜡如巴西棕榈蜡、米糠蜡(rice wax)、小烛树蜡及其衍生物。在调色剂包含脱模剂的情况下,可改善调色剂从定影辊或带上的脱模能力,以及在定影步骤过程中防止热偏移(offset)和冷偏移。尽管不作具体限制,但是相对于100重量份的粘合剂树脂,添加的脱模剂的量通常为1至5重量份。
作为外部添加剂,可使用数量平均粒度为7至100nm的无机粒子如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或氧化铝粒子。数量平均粒度的定义将在后面给出。外部添加剂可以是这样的无机粒子,其通过用硅烷偶联剂、钛偶联剂、硅油等处理而被疏水化。优选使用疏水性无机粒子,因为它在高湿度环境下能够减少电阻或调色剂带电量的降低。特别地,通过利用六甲基硅氮烷(在下文中,也称作”HMDS”)作为硅烷偶联剂将三甲基甲硅烷基基团引入到其表面上的二氧化硅粒子具有优异的疏水性和绝缘性。即使在高湿度环境下,外部添加了这种二氧化硅粒子的调色剂也具有优异的带电性。
外部添加剂的具体实例包括对于二氧化硅来说的AEROSIL 50、AEROSIL 90、AEROSIL 130、AEROSIL 200、AEROSIL 300和AEROSIL380(数量平均粒度分别为约30、30、16、12、7和7nm;日本Nippon AerosilCo.,Ltd.);对于氧化铝来说的Aluminum Oxide C(数量平均粒度:约13nm;德国Degussa AG);对于二氧化钛来说的Titanium Oxide P-25(数量平均粒度:约21nm;德国Degussa AG),及TTO-51和TTO-55(数量平均粒度分别为约20和40nm;日本Isihara Sangyo Kaisha Ltd.);对于混合的二氧化硅和氧化铝来说的MOX 170(数量平均粒度:约16nm;日本Nippon Aerosil Co.,Ltd.)等。外部添加剂的数量平均粒度的定义将在后面给出。
通过在气流混合器如亨舍尔混合器中将其混合,将外部添加剂外部添加到着色树脂粒子中。
添加的外部添加剂的量优选为0.2至3重量%。如果该量低于0.2重量%,则有可能外部添加剂不能为调色剂提供充足的流动性。如果该量大于3重量%,则调色剂的定影能力下降。
在根据本发明的双组分显影剂中,在使用的初期阶段中调色剂带电量的增加被抑制,此外载体长时间附着至光电导体、且调色剂带电量的降低也被抑制。因而,根据本发明的显影剂的使用使得能形成在长时间内稳定的图像。
图像形成设备
这里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
应当指出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能够以利用双组分显影剂的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的任何已知的构造和/或排列提供,只要它利用了根据本发明的双组分显影剂作为显影剂。
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包括例如光电导体,在该光电导体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带电器单元,其使所述光电导体的表面带电;曝光单元,其使所述潜像形成在所述光电导体的表面上;显影单元,其储存根据本发明的双组分显影剂并将所述显影剂供应给所述光电导体表面上的所述潜像以便将其显影成调色剂图像;图像转印单元,其将所述调色剂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清洁器单元,其清洁所述光电导体的表面;及图像定影单元,其将所述调色剂图像定影到所述记录材料上。
图像形成设备可以是例如复印机、打印机、传真机及其复合机器。
现在将参照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
图3是示出图像形成设备的实施方案的示意图。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是彩色图像形成设备,其装备有四个串联的成像单元1-4。附图标记1表示用于形成黑色调色剂图像的第一成像单元。附图标记2表示用于形成蓝绿色调色剂图像的第二成像单元。附图标记3表示用于形成品红色调色剂图像的第三成像单元。附图标记4表示用于形成黄色调色剂图像的第四成像单元。
在这四个成像单元1-4上方,设置中间转印带(环带)5。该带5悬挂在两个支撑辊6上,并沿着箭头R所示的方向旋转。在下文中,术语“上游”和“下游”在这里意在表示相对于中间转印带5的旋转方向的相对位置。带5的材料可以是树脂如聚酰亚胺或聚酰胺,其包含适量的导电剂。
这四个成像单元1-4从上游向下游按照下列顺序排列:第一(黑色)成像单元1、第二(蓝绿色)成像单元2、第三(品红色)成像单元3和第四(黄色)成像单元4。
在中间转印带5的环内,面对成像单元1-4的各光电导体转鼓设有四个一次转印辊7。这四个一次转印辊7将由成像单元1-4形成的各单色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带5上,在带5上单色调色剂图像被叠加成彩色图像。
在第四(黄色)成像单元4下游,设置二次转印辊8,其将形成于带5上的彩色图像转印到纸(记录介质)上。
在二次转印辊8下游和第一成像单元1上游,设置带清洁单元10,其清洁中间转印带5的表面。该带清洁单元10具有设置成与带5接触的带清洁刷11,及设置在带清洁刷11下游的带清洁刮刀12。
在成像单元1-4下方,设置有储存纸的纸盘14。每张纸都由辊13从盘14传输至二次转印辊8面对中间转印带5的二次转印点。箭头P指示纸的传输方向。
在纸的传输方向上的二次转印辊8下游,设置定影单元15,其将转印的彩色图像定影到纸上。在定影单元15进一步下游,设置纸排出辊13a,其将定影了彩色图像的纸从图像形成设备中排出。
在上面解释的布置中,由成像单元1-4形成的各单色调色剂图像顺序地在中间转印带5上转印并形成彩色图像。在二次转印点将彩色图像从带5二次转印到由进料辊13传输的纸上。然后彩色图像被定影单元15定影到纸上。定影了彩色图像的纸被纸排出辊13a从图像形成设备中排出。带5上剩余的调色剂被带清洁单元10除去。
图4是图3中所示的第一成像单元1的放大图。其它成像单元2-4的结构与第一成像单元1基本相同。因此,省略了第二、第三和第四成像单元的详细描述。
沿着光电导体转鼓16的圆周表面,设置使所述转鼓16带电的带电器单元17;将静电潜像写在所述转鼓16上的曝光单元18;使所述潜像在所述转鼓16上显现的显影单元19;以及一次转印后除去在所述转鼓16上剩余的残余物(包括调色剂)的清洁器单元20。
带电器单元17包括例如电晕管(scorotron)带电器,其通过电晕带电以给定的电位使光电导体转鼓16的表面带电。带电器单元17可以包括电晕管带电器或利用带电器辊或刷的接触带电器。
曝光单元18包括例如在扫描光电导体转鼓16的带电表面时根据图像信息发光的激光曝光单元,使得通过擦除表面的曝光区域的电荷形成对应于图像信息的静电潜像。曝光单元18可以包括LED阵列器件等。
显影单元19将根据本发明的双组分显影剂储存在显影剂槽27中,并利用包含在显影剂中的调色剂使光电导体转鼓16表面上的静电潜像显影。
清洁器单元20包括清洁器刮刀21、清洁器壳22和密封器23。
逆着转鼓16的旋转方向Rd将清洁器刮刀21压向光电导体转鼓16的表面上并且从转鼓16的表面上刮掉残余物。清洁器刮刀21连在其中收集有刮掉的残余物的清洁器壳22上。密封器23设置在旋转方向Rd上的清洁器刮刀21上游。密封器23的一个边缘固定到清洁器壳22上,并且另一边缘压到转鼓16的表面上,使得密封器23与清洁器刮刀21一起密封壳22。
图5更详细地图示了图4中示出的显影单元19的结构。
显影单元19包括储存有根据本发明的双组分显影剂的显影剂槽27。槽27具有面对光电导体转鼓16的圆周表面的开口30。
在槽27中,设有通过开口30而面对转鼓16的显影辊24。显影辊24在其圆周表面上负载双组分显影剂并将其供应到转鼓16上,以便使其上的潜像显影。显影辊24和转鼓16的圆周表面以给定的距离隔开。
显影辊24包含多极磁性部件25和可旋转地安装在其上的非磁性套管26。磁性部件25包含六个径向排列的矩形条磁体,使得三个磁体的N磁极(N1、N2和N3)和剩余磁体的S磁极(S1和S2)在磁性部件25的圆周表面隔开。
多极磁性部件25受到槽27的两个相对侧壁不旋转地支撑。N1磁极(峰值磁通量密度:110mT)位于磁性部件25的中心和光电导体转鼓16的旋转中心的连接线上。S1磁极(-78mT)位于在套管26的旋转方向上的N1磁极上游,例如S1和N1磁极之间的中心角为59°。N2磁极(56mT)位于N1磁极的更上游,例如N2和N1磁极之间的中心角为117°。N3磁极(42mT)位于N1磁极的进一步更上游,例如N3和N1磁极之间的中心角为224°。S2磁极(-80mT)位于N1磁极的还进一步更上游,例如S1和N1磁极之间的中心角为282°。
计量部件28设置在套管的旋转方向上套管26距离光电导体转鼓16的圆周表面的最近点上游。计量部件28调节套管26所负载的显影剂层的厚度,即待传输给潜像的显影剂的量。计量部件28远离套管26的表面给定距离。
在槽27中,面对显影辊24,设有混合部件29。混合部件29可以旋转以便在槽27中混合显影剂31并将显影剂31供应给显影辊24。
在根据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设备中,调色剂带电量在长时间内是稳定的,因而图像质量在长时间内稳定。
定义
下面定义本文中使用的术语“体积平均粒度”、“饱和磁化强度”、“体积电阻率”、“表面覆盖率”、“BET比表面积”和“数量平均粒度”:
载体和核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度
如在本文中所使用的,载体或核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度意在表示在3.0巴的分散压力下利用Sympatec HELOS激光衍射光谱仪(德国Sympatec GmbH)与Sympatec RODOS干式分散装置(德国SympatecGmbH)测定的值。
着色树脂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度
如在本文中所使用的,着色树脂粒子的体积平均粒度意在表示通过利用孔径为100μm的Coulter Multisizer II粒度分析仪(美国BeckmanCoulter Inc.)测定的值。
更具体地,测量设备为Coulter Counter TA-II或Coulter MultisizerII(美国Beckman Coulter Inc.)。作为电解质溶液,使用1%氯化钠溶液如ISOTON R-II(日本Coulter Scientific Japan Inc.)。
为了测量,将2至20mg的样品添加到100至150ml的电解质溶液中,所述电解质溶液中预先添加了0.1至5ml的表面活性剂(优选为烷基苯磺酸盐)作为分散剂。利用超声波分散器使所得到的悬浮液经受分散处理1至3分钟。在所述孔径为100μm的粒度分析仪上测量悬浮液中粒度的体积和数量,以得到粒度的体积和数量分布。体积分布用于测定体积平均粒度。
饱和磁化强度
如在本文中所使用的,饱和磁化强度意在表示通过利用振动样品磁强计VSMP-1(日本Toei Industry Co.,Ltd.)测定的值。
体积电阻率
如在本文中所使用的,核粒子或载体的体积电阻率意在表示根据下列方法测定的值。在20℃温度和65%湿度的环境条件下,将0.2g核粒子或载体填充到间隔6.5mm的两个铜电极板(30mm宽×10mm高)之间。然后,将两个磁体(均为100mT)放到各电极板的外侧,使一个磁体的N磁极面对另一个磁体的S磁极,该磁力使得核粒子或载体桥接所述电极。在电极之间施加500V的电压15秒之后,测量其间的电流。该电流用于测定体积电阻率。
表面覆盖率
涂布树脂层在核粒子上的表面覆盖率意在表示根据下列方法测定的值。以利用加速电压为2.0eV的电子束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载体的表面,而不需任何导电材料如气相沉积在表面上的金。涂布树脂层由于带电看起来是白色的。计算一百个载体上的白色面积与总表面积之比。该比值的平均值作为表面覆盖率。
BET比表面积
如在本文中所使用的,BET比表面积意在表示在表面积分析仪Gemini 2360(日本Shimadzu Corporation)上测定的值。
数量平均粒度
如在本文中所使用的,数量平均粒度意在表示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中100个粒子的数量平均直径。
实施例
现在将参照下列实施例具体描述本发明,实施例意在举例说明而不是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电荷控制剂的合成
合成化合物1、2和3(由通式(1)表示的有机硅络合物)及化合物4和5(由通式(2)表示的杯芳烃化合物)以用作下列实施例和比较例中用于载体的电荷控制剂。
化合物1的合成
将2.28g(10mmol)的二苯乙醇酸、0.99g(5mmol)的苯基三甲氧基硅烷、1g(14mmol)的正丁胺在10ml甲醇中的溶液回流2小时。在蒸发溶剂之后,产物利用丙酮-四氯化碳重结晶然后过滤,干燥残余物获得2g白色粉末(化合物1)。化合物1的熔点为145℃。
化合物2的合成
根据化合物1的步骤,所不同的是使用苯基乙醇酸(1.52g,10mmol)代替二苯乙醇酸,获得0.5g白色粉末(化合物2)。化合物2的熔点为107℃。
化合物3的合成
根据化合物1的步骤,所不同的是使用己二胺(0.6g,5.2mmol)代替正丁胺,获得2g白色粉末(化合物3)。化合物3的熔点为147℃。
化合物4的合成
将对叔丁基杯(8)芳烃(12.96g,0.01mol)和碳酸钾(4.14g,0.03mol)在100ml的甲基异丁基酮(MIBK)中回流8小时。在添加苄基溴(5.1g,0.03mol)之后,将混合物回流30小时、放置冷却并吸滤。将滤液真空干燥,然后使干燥产物从氯仿/正己烷中重结晶,获得7g白色粉末(化合物4)。化合物4的熔点为205℃。
化合物5的合成
使对叔丁基苯酚(0.5mol)、叔辛基苯酚(0.5mol)、多聚甲醛(1.2mol)和氢氧化钾(1.0g)在500ml二甲苯中回流7小时,同时除去水从而获得杯(8)芳烃混合物(15.2g,0.01mol)。使杯(8)芳烃混合物与碳酸钾(4.14g,0.03mol)一起在100ml甲基异丁基酮(MIBK)中回流8小时。在添加苄基溴(5.1g,0.03mol)之后,使所得到的混合物回流10小时、放置冷却并吸滤。将滤液真空干燥,并使干燥产物从甲醇中重结晶,获得8g淡黄色-白色粉末(化合物5)。化合物5的熔点为169℃。
载体
根据下列方法制备用于下列实施例和比较例的载体。
在球磨机中将氧化铁(50mol%)、氧化锰(35mol%)、氧化镁(14.5mol%)和氧化锶(0.5mol%)(全部得自日本Kanto Denka Kogyo Co.,Ltd.)研磨4小时。将所得到的浆料喷雾干燥,得到球形粒子,将其于回转炉中在930℃的温度下煅烧2小时。在湿磨机(利用钢球作为研磨介质)中研磨煅烧后的粒子以便得到平均直径为2μm以下的细粒子。利用喷雾干燥机使所得到的浆料与2重量%PYA一起造粒。将粒子于电炉中在1100℃的温度下和0体积%的氧浓度下焙烘4小时,然后粉碎并分类,从而获得体积平均粒度为44μm并且体积电阻率为1×109Ω·cm的铁氧体核粒子。
通过使100重量份的二甲基聚硅氧烷树脂(Toshiba Silicone Co.,Ltd.)和5重量份作为固化催化剂的辛酸溶解在甲苯中,制备不含电荷控制剂的热固性聚硅氧烷树脂层(内部区域或内层)形成用一次涂布液。
通过在通用混合器(型号NDMV;日本Dalton Co.,Ltd.)中浸涂,从而以该一次涂布液涂布上面制得的核粒子,然后将甲苯完全蒸发,以制备涂有所述一次聚硅氧烷树脂层、表面覆盖率为90%的一次载体。
通过使100重量份的二甲基聚硅氧烷树脂(Toshiba Silicone Co.,Ltd.)、作为电荷控制剂的化合物1(熔点=145℃)和5重量份作为固化催化剂的辛酸溶解在甲苯和甲醇(10:1)的混合溶剂中,制备包含电荷控制剂的热固性聚硅氧烷树脂层(外部区域或外层)形成用二次涂布液。通过在通用混合器(型号NDMV;日本Dalton Co.,Ltd.)中浸涂,从而以该二次涂布液涂布所述一次载体。在完全蒸发溶剂之后,于炉子中在100℃的温度下将该粒子热处理(即,聚硅氧烷树脂层被热固化)60分钟以获得载体C1。
载体C1具有45μm的体积平均粒度、100%的二次(外部)聚硅氧烷树脂层的表面覆盖率、2×1012Ω·cm的体积电阻率和65emu/g的饱和磁化强度。
如对于C1所述那样来制备载体C2-C17,所不同的是,添加的各电荷控制剂的种类和/或热固化的温度和时间不同于C1的条件,以及在C12的情况下未添加电荷控制剂,如表1所示。
表1
调色剂
调色剂根据下述方法制备。
所使用的调色剂材料为:
-粘合剂树脂(将作为单体的双酚A环氧丙烷与对苯二甲酸或偏苯三酸酐进行缩聚而获得的聚酯树脂,玻璃化转变温度(Tg)=60℃,软化温度=115℃;日本Fujikura Kasei Co.,Ltd.):100重量份
-着色剂(C.I.颜料蓝15:3):5重量份
-电荷控制剂(LR-147,硼化合物;日本Japan Carlit Co.,Ltd.):2重量份
-脱模剂(微晶蜡HNP-9;日本Nippon Seiro Co.,Ltd.):3重量份。
在于亨舍尔混合器中将调色剂材料混合10分钟之后,在150℃下于混练-造粒机(KNEADEX MOS140-800;日本Mitsui Mining Co.,Ltd.)中将它们熔融混练。将混练后的材料冷却,固化,通过切割研磨机切成片,然后通过喷射粉碎机(IDS-2;日本Nippon Pneumatic Mfg.Co.,Ltd.)粉碎。利用空气分级器(MP-250;日本Nippon Pneumatic Mfg.Co.,Ltd.)将粉碎后的粒子分类,以获得体积平均粒度为6.5±0.1μm且BET比表面积为1.8±0.1m2/g的着色树脂粒子。
在刮刀速度为15m/秒的空气混合器(亨舍尔混合器;日本MitsuiMining Co.,Ltd.)中,将由此获得的100重量份着色树脂粒子与1重量份数量平均粒度为12nm的六甲基二硅氮烷处理过的二氧化硅粒子(AEROSIL R8200;日本Evonik Degussa Japan Co.,Ltd.)混合2分钟,从而获得负带电性的调色剂T1。
双组分显影剂
通过分别将载体C1至C6与调色剂T1混合,制备实施例和比较例的双组分显影剂。通过于诺塔混合器(VL-0;Hosokawa MicronCorporation,Japan)中将6重量份的调色剂和94重量份的载体混合20分钟,实施这两种组分的混合。
图像评价
对于制得的双组分显影剂,在图3中所示的图像形成设备(老化试验设备)上实施连续印刷试验。在连续印刷试验中,仅使用图像形成设备的四个单元中的成像单元1。用于图像形成设备的显影条件为:光电导体的圆周速度为400mm/秒;显影辊的圆周速度为560mm/秒;光电导体和显影辊之间的间隙距离为0.42mm;显影辊和计量刮刀之间的间隙距离为0.5mm。光电导体的表面电位和显影偏压以这样的方式调节,使得附着的调色剂的量在实心图像(100%密度)中为0.5mg/cm2并且在印好的纸上的空白区域中最小。对于该试验,使用A4尺寸的电子照相纸(Multi-Receiver;日本Sharp Document Systems Corporation)。
在印刷试验中,文本图像以6%覆盖率印刷在2000张纸上。如下面所解释的,开始和在印刷2000张纸之后,测量并评价了调色剂的带电量、图像密度和灰雾密度。
调色剂的带电量在便携式电荷测量装置(TREK型号210HS-2A;日本TREK Japan K.K.)上测量
纸的印刷区域中的图像密度在反射密度计(Macbeth RD918;德国Gretag-Macbeth GmbH)上测量,在该印刷区域上印刷了3-cm见方的实心图像(100%密度)。图像密度的评价基于下列标准:当图像密度为1.3以上时(当印刷区域中的纸纤维完全涂有调色剂时)为“良好”,当密度为1.2以上且低于1.3时为“稍差”,以及当密度低于1.2时(当印刷区域中的纸纤维未充分地涂有调色剂时)为“不好”。
对于灰雾密度,空白区域(0%密度)中的图像密度根据下列方式计算。
在白度计(Z-∑90 COLOR MEASURING SYSTEM;日本NipponDenshoku Industries Co.,Ltd.)上测量印刷之前的纸中和印刷之后纸的未印刷区域中的白度。将两者的白度之差作为灰雾密度。
灰雾密度的评价基于下列标准:
当灰雾密度低于0.6时(当目视未能发现调色剂灰雾时)为“良好”,当密度为0.6以上且低于1.0时为“稍差”,以及当密度为1.0以上时(当目视能够发现调色剂灰雾时)为“不好”。
结果
连续印刷试验的结果在表2中给出。
表2
Figure A200910004667D00341
当利用实施例1-11的显影剂时,即使在印刷2000张纸之后仍保持调色剂的带电量稳定、图像密度高、并且未出现调色剂灰雾。
相比之下,当利用比较例1-6的显影剂时,调色剂的带电量在印刷2000张纸之后增加。与此伴随的是,印刷的图像中的图像密度在印刷2000张纸之后降低。

Claims (8)

1.一种用于双组分电子照相显影剂的载体,该载体包括核粒子和涂布在其上的热固性聚硅氧烷树脂层,其中所述层包含电荷控制剂并且通过在低于所述电荷控制剂熔点的温度下进行热处理而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的载体,其中所述电荷控制剂是由通式(1)表示的有机硅络合物:
Figure A200910004667C00021
其中R1、R2和R3各自独立表示氢原子,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芳基,或取代或未取代的芳烷基;以及X+表示有机或无机阳离子,
或者由通式(2)表示的杯芳烃化合物:
Figure A200910004667C00022
其中x+y=n;x和y各自是等于或大于1的整数;n是4至8的整数;x和y个重复单元可以任意顺序出现;R1、R2、R3和R4各自独立表示氢原子,具有1至12个碳原子的任选支链的烷基,具有7至12个碳原子的任选取代的芳烷基,或者任选取代的苯基。
3.根据权利要求1的载体,其中所述热固性聚硅氧烷树脂层通过如下方式而形成:用不含所述电荷控制剂的热固性聚硅氧烷树脂涂布、然后用包含所述电荷控制剂的热固性聚硅氧烷树脂涂布所述核粒子,随后在低于所述电荷控制剂熔点的温度下进行所述热处理。
4.根据权利要求3的载体,其中包含所述电荷控制剂的所述热固性聚硅氧烷树脂进一步包含导电剂。
5.根据权利要求1的载体,其中所述热固性聚硅氧烷树脂层是二甲基聚硅氧烷树脂层。
6.根据权利要求1的载体,其中所述核粒子包含铁氧体。
7.一种双组分电子照相显影剂,该显影剂包含调色剂和根据权利要求1的载体。
8.一种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设备,该设备利用根据权利要求7的双组分显影剂作为显影剂。
CN 200910004667 2008-02-28 2009-03-02 载体、利用它的双组分显影剂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206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8-048078 2008-02-28
JP2008048078 2008-02-28
JP2008048078A JP4512646B2 (ja) 2008-02-28 2008-02-28 キャリア、それを用いた二成分現像剤、及び該二成分現像剤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520620A true CN101520620A (zh) 2009-09-02
CN101520620B CN101520620B (zh) 2012-06-20

Family

ID=410537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 200910004667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520620B (zh) 2008-02-28 2009-03-02 载体、利用它的双组分显影剂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9040217B2 (zh)
JP (1) JP4512646B2 (zh)
CN (1) CN101520620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3446A (zh) * 2009-10-08 2011-04-27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制造调色剂的方法、显影剂和成像方法
CN102385269A (zh) * 2010-09-06 2012-03-21 佳能株式会社 磁性载体和双组分显影剂
WO2012155375A1 (zh) * 2011-05-17 2012-11-22 湖北鼎龙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双组分显影剂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12646B2 (ja) 2008-02-28 2010-07-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キャリア、それを用いた二成分現像剤、及び該二成分現像剤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300792A (ja) * 2008-06-13 2009-12-24 Sharp Corp キャリアおよびそれを含む2成分現像剤、ならびに該2成分現像剤を用いる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534409B2 (ja) * 2010-01-13 2014-07-02 株式会社リコー 静電荷像現像用キャリア、現像剤、現像装置、画像形成装置、画像形成方法及び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
JP5834995B2 (ja) * 2011-03-04 2015-12-24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2成分現像剤及び2成分現像剤の製造方法
JP2015004935A (ja) * 2013-06-24 2015-01-0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二成分現像剤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JP7268520B2 (ja) * 2019-07-25 2023-05-08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磁性粉末、磁性粉末の製造方法、圧粉磁心およびコイル部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134467A (ja) 1987-11-20 1989-05-26 Minolta Camera Co Ltd 静電潜像現像用キャリア
JPH027073A (ja) * 1988-06-27 1990-01-11 Konica Corp 静電像現像用キャリヤ
JPH027072A (ja) * 1988-06-27 1990-01-11 Konica Corp 静電像現像用キャリヤ
JPH05119534A (ja) * 1991-10-24 1993-05-18 Minolta Camera Co Ltd 電荷付与材
JP3100776B2 (ja) 1992-07-15 2000-10-23 オリヱント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荷電制御剤及び静電荷像現像用正帯電性トナー
DE69416770T2 (de) * 1993-08-27 1999-10-07 Minolta Camera Kk Aufladbarkeitbezogenes Element eine Calixarenverbindung enthaltend
JP3114450B2 (ja) * 1993-09-20 2000-12-04 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電荷付与材
JP3311453B2 (ja) * 1993-12-08 2002-08-05 オリヱント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負荷電制御剤及び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JPH07301958A (ja) 1994-04-28 1995-11-14 Canon Inc 電子写真用キャリア、該キャリアを用いた二成分現像剤、及び該キャリアの製造方法
JP3325730B2 (ja) 1994-11-11 2002-09-17 オリヱント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荷電制御剤及び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
US5952145A (en) 1994-11-11 1999-09-14 Orient Chemical Industries, Ltd. Calix arene charge control agent and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images
JPH08160674A (ja) * 1994-12-06 1996-06-21 Konica Corp 静電潜像用現像剤及び静電潜像用キャリア
JPH096054A (ja) 1995-06-16 1997-01-10 Fuji Xerox Co Ltd 電子写真用キャリア及びその製造方法、電子写真用帯電付与部材
JP3936441B2 (ja) 1997-08-29 2007-06-27 オリヱント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荷電制御剤及びその関連技術
US6391511B1 (en) 1998-04-17 2002-05-21 Canon Kabushiki Kaisha Developing apparatus, apparatus unit,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2000310880A (ja) * 1999-04-27 2000-11-07 Mitsubishi Chemicals Corp カラー電子写真用現像剤
JP2003167389A (ja) 2001-05-24 2003-06-13 Ricoh Co Ltd 電子写真用キャリア及び現像剤
JP4065675B2 (ja) 2001-10-29 2008-03-26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現像剤及び画像形成方法と装置
US7452648B2 (en) * 2004-09-30 2008-11-18 Kyocera Mita Corporation Magnetic mono-component toner for developing electrostatic latent image and image forming method
JP4830648B2 (ja) * 2006-06-09 2011-12-07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4246774B2 (ja) * 2006-07-12 2009-04-02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現像剤の製造方法
JP4512646B2 (ja) 2008-02-28 2010-07-28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キャリア、それを用いた二成分現像剤、及び該二成分現像剤を用いる画像形成装置
JP2009300792A (ja) 2008-06-13 2009-12-24 Sharp Corp キャリアおよびそれを含む2成分現像剤、ならびに該2成分現像剤を用いる現像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33446A (zh) * 2009-10-08 2011-04-27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制造调色剂的方法、显影剂和成像方法
CN102033446B (zh) * 2009-10-08 2012-11-21 株式会社理光 调色剂、制造调色剂的方法、显影剂和成像方法
CN102385269A (zh) * 2010-09-06 2012-03-21 佳能株式会社 磁性载体和双组分显影剂
CN102385269B (zh) * 2010-09-06 2013-06-26 佳能株式会社 磁性载体和双组分显影剂
WO2012155375A1 (zh) * 2011-05-17 2012-11-22 湖北鼎龙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双组分显影剂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4512646B2 (ja) 2010-07-28
US9040217B2 (en) 2015-05-26
US20090226218A1 (en) 2009-09-10
JP2009204959A (ja) 2009-09-10
CN101520620B (zh) 2012-06-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20620B (zh) 载体、利用它的双组分显影剂
CN101359190B (zh) 调色剂、双组分显影剂和成像装置
CN101604126B (zh) 载体及含有其的双组分显影剂、以及使用该双组分显影剂的显影装置及图像形成装置
CN101464649B (zh) 成像设备
JP5540775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キャリア、静電荷像現像用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CN103676520A (zh) 静电潜像显影剂用载体,显影剂,及图像形成方法
JP6750245B2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静電荷像現像剤、トナーカートリッジ、プロセスカートリッジ、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02854777A (zh) 显影设备、成像装置和处理盒
CN102707594A (zh) 色调剂、其制造方法、盒、图像形成方法和图像形成设备
CN101339391B (zh) 显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
CN102681377B (zh) 显影剂、显影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及图像形成方法
KR20120109978A (ko) 정전하상 현상 토너 및 그 제조 방법, 카트리지, 화상 형성 방법, 및, 화상 형성 장치
JPH07104522A (ja) 電子写真現像剤用樹脂コートキャリア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該キャリアを用いた現像剤
JP2002072544A (ja) 静電荷像現像用トナー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CN101614975B (zh) 电子照相用载体及其用途
CN102004401B (zh) 调色剂组、显影剂组、图像形成装置和图像形成方法
JP2009069502A (ja) 二成分現像剤、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US6803165B2 (en) Toner for electrophotography, developing agent for electrophotography using the toner, image forming method, and image forming device
JP2009192722A (ja) 二成分現像剤、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US11768447B2 (en) Toner for developing an electrostatic charge image and an image forming method
JP3427574B2 (ja) 非磁性一成分現像用トナー組成物
CN107179660A (zh) 静电荷图像显影色调剂、静电荷图像显影剂、色调剂盒、图像形成设备和图像形成方法
JP2017003844A (ja) トナー及び二成分現像剤
JP2023170036A (ja) トナー、トナーセット、トナー収容ユニット、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05241670A (ja) 電子写真用トナー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3 Correction of patent of invention or patent applic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Gao Zhongheshu

Inventor after: Imafuku Tatsuo

Inventor after: Bito Takahiro

Inventor after: Satoh Takeshi

Inventor after: Ueji Masaki

Inventor before: Gao Zhongheshu

Inventor before: Imafuku Tatsuo

Inventor before: Bito Takahiro

Inventor before: Kondo Akihiro

Inventor before: Ueji Masaki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INVENTOR; FROM: KAZUKI TAKATSUKA TATSUO IMAFUKU TAKAHIRO BITO AKIHIRO KONDO MASAKI UEJI TO: KAZUKI TAKATSUKA TATSUO IMAFUKU TAKAHIRO BITO TAKESHI SATO MASAKI UEJI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62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