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67287B - 氟离子电化学电池 - Google Patents

氟离子电化学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67287B
CN101467287B CN2007800076827A CN200780007682A CN101467287B CN 101467287 B CN101467287 B CN 101467287B CN 2007800076827 A CN2007800076827 A CN 2007800076827A CN 200780007682 A CN200780007682 A CN 200780007682A CN 101467287 B CN101467287 B CN 1014672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chemical cell
fluorine ion
electrolyte
host material
negative p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78000768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67287A (zh
Inventor
R·亚兹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entre National de la Recherche Scientifique CNRS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lTech
Original Assignee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lTec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1/560,570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7794880B2/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1/675,308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20070218364A1/en
Priority claimed from US11/677,541 external-priority patent/US8232007B2/en
Application filed by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lTech filed Critical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alTech
Publication of CN1014672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672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672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672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60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organic compounds
    • H01M4/602Polymers
    • H01M4/604Polymers containing aliphatic main chain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05Preparation or purification of carbon not covered by groups C01B32/15, C01B32/20, C01B32/25, C01B32/3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2/00Carb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2/20Graphite
    • C01B32/21After-treatment
    • C01B32/22Intercalat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6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 H01M10/0564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s used as electrolytes, e.g. mixed inorganic/organic electrolytes the electrolyte being constituted of organic materials only
    • H01M10/0566Liquid materials
    • H01M10/0568Liquid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 solu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36Accumulator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H01M10/05-H01M10/34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3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elements or alloy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2Halogeni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3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58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ther than oxides or hydroxides, e.g. sulfides, selenides, tellurides, halogenides or LiCoFy; of polyanionic structures, e.g. phosphates, silicates or borates
    • H01M4/583Carbonaceous material, e.g. graphite-intercalation compounds or CFx
    • H01M4/5835Comprising fluorine or fluoride sal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60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organic compoun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60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organic compounds
    • H01M4/602Polymers
    • H01M4/606Polymers containing aromatic main chain polym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36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 H01M4/60Selection of substances as active materials, active masses, active liquids of organic compounds
    • H01M4/602Polymers
    • H01M4/606Polymers containing aromatic main chain polymers
    • H01M4/608Polymers containing aromatic main chain polyme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6/00Prim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6/04Cells with 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6/045Cells with aqueous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aqueous electroly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6/00Prim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6/14Cell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6/16Cell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with organic electrolyte
    • H01M6/162Cell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with organic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yte
    • H01M6/166Cell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with organic electrolyte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yte by the solut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300/00Electrolytes
    • H01M2300/0002Aqueous electroly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300/00Electrolytes
    • H01M2300/0017Non-aqueous electrolyt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6/00Prim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6/04Cells with aqueous electrolyt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logy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 Inorganic Compounds Of Heavy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具有良好的电子性能的电化学电池,尤其是具有高比能量、有用的放电速率能力和良好循环寿命的电化学电池。本发明的电化学电池是多方面适用的,并且包括可用于包括便携电子设备在内的多种重要应用中的一次和二次电池。相对于本领域中常规的一次锂电池和锂离子二次电池,本发明的电化学电池还显示出增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例如,本发明的电化学电池包括使用能够被包括阴离子基质材料的正极和负极接收的阴离子载流子的二次电化学电池,这使得在这些体系中完全不需要金属锂或溶解的锂离子。

Description

氟离子电化学电池
相关申请的相互参引 
本申请要求下列申请的优先权:2006年3月3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60/779,054;2007年1月25日提交的题为“氟离子电池(FIB)”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其代理人案卷编号为4823-P,发明人为Rachid Yazami;2007年2月21日提交的美国申请11/677,541;2007年2月15日提交的美国申请11/675,308;2006年11月16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11/560,570。这些申请每一篇的全部内容通过引证方式、以与本发明公开内容不相抵触的程度纳入本说明书中。 
背景技术
最近几十年来,在电化学储存和转化设备方面发生了革命性的发展,这扩大了这些系统在包括便携电子设备、飞机和宇宙飞船技术和生物医学仪器在内的多个领域中的能力。现有技术中,电化学储存和转化设备具有特别为与多种应用要求和操作环境相容而设计的设计特点和功能特点。例如,已开发了先进的电化学储存系统,其范围从用于植入型医疗设备的具有非常低自放电速率和高放电可靠性的高能量密度电池,至可向许多便携电子设备提供长运行时间的价廉、质轻的可再充电电池,到用于军事和宇宙飞船应用的可在短时间内提供极高放电速率的高容量电池。 
多种先进的电化学储存和转化系统已得到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尽管如此,相当大的压力仍继续激励着人们进行研究以扩大这些系统的功能,并由此使设备获得更宽的应用范围。例如,对高能量便携电子产品需求的大幅度增长促使人们对开发能提供较高能量密度且安全、质轻的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另外,消费电子产品和仪器领域中对于小型化的需求继续促使人们研究新的设计和材料方案以减小高性能电池的尺寸、质量和外形因素。此外,在电动车辆和航天航空工程领域中的不断发展也产生了对于在一系列可用的操作环境下能具有良好设备性能的机械强固的、高可靠性、高能量密度 和高功率密度的电池的需求。 
最近在电化学储存装置和转化技术方面的许多改进直接归功于用于电池组件的新材料的发现和整合。例如,锂电池技术持续高速发展,这至少部分源于用于这些系统中的新的电极和电解质材料的发现。从用于正极的嵌入基质材料(intercalation host material)的开拓性发明和优化,例如氟化碳材料和纳米结构过渡金属氧化物,到高性能非水性电解质的开发,用于锂电池系统的新材料方案的实施已彻底改变了它们的设计和性能能力。此外,用于负极的嵌入基质材料的开发已使得发现并商业实施了具有高容量、良好稳定性和有用的循环寿命的锂离子基二次电池。由于这些改进,目前锂基电池技术被广泛用于多种重要的方面,包括用于便携电子系统的一次电化学电池和二次电化学电池。 
商品化的一次锂电池系统通常利用锂金属负极以产生锂离子,其在放电过程中转移穿过液相或固相电解质并在包括嵌入基质材料的正极上发生嵌入反应。还开发了双嵌锂离子二次电池,其中金属锂被用于负极的锂离子嵌入基质材料代替,例如碳(例如石墨、焦炭等)、金属氧化物、金属氮化物和金属磷化物。同时进行的锂离子嵌入和脱嵌(deinsertion)反应使得锂离子在放电和充电期间在嵌入式正极和嵌入式负极之间迁移。向负极中加入锂离子嵌入基质材料具有显著的优点:可避免使用金属锂--其在再充电时由于锂的高反应性和非外延的沉积特性而易具有安全性问题。 
元素锂所具有性质的独特组合,使其在电化学电池中的应用具有吸引力。首先,它是周期表中最轻的金属,原子质量为6.94AMU。其次,锂具有非常低的电化学氧化/还原电位(即相对于NHE(标准氢参比电极)为-3.045V)。这些特性的独特组合使得锂基电化学电池具有非常高的比容量。用于锂电池技术的材料方案和电化学电池设计的改进已使能够提供有益的设备性能的电化学电池得以实现,这些有益性能包括:(1)高电池电压(例如,最高达约3.8V),(ii)基本上恒定的(例如平的)放电曲线,(iii)长的储存期限(例如最长达10年),以及(iv)与一定范围操作温度的相容性(例如-20至60摄氏度)。由于这些有益特征,一次锂电池被普遍用作一系列便携电子设备和其它重要 设备应用中的电源,这些设备应用包括电子、信息技术、通信、生物医学工程、遥感、军事和照明。 
现有技术中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提供出色的充电-放电特性,因此也已被广泛用作便携电子设备的电源,这些便携电子设备如移动电话和便携式计算机。美国专利6,852,446、6,306,540、6,489,055以及Gholam-Abbas Nazri和Gianfranceo Pistoia编写的“LithiumBatter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Klu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4)涉及锂和锂离子电池系统,这些文献的全部内容通过引证的方式纳入本文。 
如上所述,金属锂是极具反应活性的,尤其是与水和许多有机溶剂;并且该特性使得嵌入基质材料在二次锂基电化学电池的负极中的应用成为需要。该领域的大量研究已得到了一系列用于这些系统的有用的嵌入基质材料,如LiC6、LixSi、LixSn和Lix(CoSnTi)。然而,一种嵌入基质材料在负极中的应用不可避免地导致与嵌入电极中与锂的嵌入/溶解自由能相应的电池电压降低量。因此,本领域的常规现有技术中的双嵌锂离子电化学电池目前仅限于提供低于或等于约4伏特的平均工作电压。这种对于负极组成的需求还导致这些系统中可获得的比能量的重大损失。此外,加入用于负极的嵌入基质材料不会完全消除安全风险。例如,对这些锂离子电池系统进行的充电必须在受到很好控制的条件下进行以避免可能导致正极分解的过充或变热。此外,涉及锂离子的不想要的副反应可能会发生在这些系统中,从而导致具有反应活性的金属锂的形成,这涉及重大的安全问题。以高速或在低温下充电期间,锂沉积导致树枝状化合物(dendride)形成,其会在隔膜上生长并引起电池内部短路,从而产生热量、压力并可能由于有机电解质燃烧以及金属锂与空气中的氧和水分进行反应而起火。 
还已开发了为电化学储存而利用锂嵌入反应的双碳电池(dualcarbon cell),其中由一种合适的电解质盐的溶解而生成的阴离子和阳离子提供了储存于电极中的电荷源。在这些系统的充电过程中,电解质的阳离子——如锂离子(Li+)——在包括含碳的阳离子基质材料的负极上进行嵌入反应,并且电解质的阴离子——如PF6 -——在包括含碳的阴离子基质材料的正极上进行嵌入反应。放电过程中,嵌入反 应被逆转,导致阳离子和阴离子分别从正极和负极上释放出来。然而,由于在这些系统内对可获得盐浓度的实际限制,现有技术中的双碳电池不能提供与锂离子电池相当的能量密度。此外,一些双碳电池循环工作后由于多原子的阴离子载流体(charge carrier)、如PF6 -的嵌入和脱嵌造成的压力而容易显著地损失容量。另外,双碳电池在可达到的放电和充电速度方面是有限的,并且这些系统中的许多利用包括锂盐的电解质,这些电解质在一些操作条件下可引起安全问题。下列文献中描述了双碳电池:美国专利4,830,938、4,865,931、5,518,836和5,532,083,以及“Energy and Capacity Projections forPractical Dual-Graphite Cells”,J.R.Dahn和J.A.Seel,Journal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147(3)899-901(2000);这些文献通过引证的方式、以与本发明公开内容不相抵触的程度纳入本文。 
一个电池由一个正极(放电过程中的阳极)、一个负极(放电过程中的阴极)和一种电解质组成。电解质包括为载流体的离子物质。电池中的电解质可为多种类型:(1)纯阳离子导体(例如仅传导Na+的β氧化铝);(2)纯阴离子导体(例如仅传导O-或O2-阴离子的高温陶瓷);和(3)混合离子导体:(例如一些碱性电池使用传导OH-和K+的KOH水溶液,而一些锂离子电池使用传导Li+和PF6 -的LiPF6的有机溶液)。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电极与电解质交换离子并与外部电路(一个负载或一个充电装置)交换电子。 
存在两种类型的电极反应。 
1.基于阳离子的电极反应:在这些反应中,电极从电解质捕获或释放阳离子Y+,并从外部电路捕获或释放电子: 
电极+Y++e-→电极(Y)。 
基于阳离子的电极反应的实例包括:(i)锂离子电池中的碳阳极:6C+Li++e-→LiC6(充电);(ii)锂离子电池中的锂钴氧化物阴极:2Li0.5CoO2+Li++e-→2LiCoO2(放电);(iii)可再充电的碱性电池中的Ni(OH)2阴极:Ni(OH)2→NiOOH+H++e-(充电);(iv)含盐的Zn/MnO2一次电池中的MnO2:MnO2+H++e-→HMnO2(放电)。 
2.基于阴离子的电极反应:在这些反应中,电极从电解质中捕 获或释放阴离子X-,并从外部电路中捕获或释放电子: 
电极+X-→电极(Y)+e-
基于阴离子的电极反应的实例包括:(i)镍镉碱性电池中的镉阳极:Cd(OH)2+2e-→Cd+2OH-(充电);以及(ii)镁一次电池中的镁合金阳极:Mg+2OH-→Mg(OH)2+2e-(放电)。 
现有的电池或是纯阳离子型化学的,或是混合离子型化学的。就申请人所知,目前还没有已知的具有纯阴离子型化学的电池。纯阳离子型的和混合离子型的电池的实例提供如下: 
1.纯阳离子型电池:锂离子电池是纯阳离子型化学的一个实例。锂离子电池中的电极半反应和电池反应为: 
●碳阳极: 
6C+Li++e-→LiC6(充电) 
●锂钴氧化物阴极: 
2Li0.5CoO2+Li++e-→2LiCoO2(放电) 
●电池反应: 
2LiCoO2+6C→2Li0.5CoO2+LiC6(充电) 
2Li0.5CoO2+LiC6→2LiCoO2+6C(放电) 
2.混合离子型电池:镍/镉碱性电池是混合离子型电池的一个实例。镍/镉碱性电池中的电极半反应和电池反应提供如下: 
●Ni(OH)2阴极(阳离子型): 
Ni(OH)2→NiOOH+H++e-(充电) 
●镉阳极(阴离子型): 
Cd(OH)2+2e-→Cd+2OH-(充电) 
●电池反应: 
Cd(OH)2+2Ni(OH)2→Cd+2NiOOH+2H2O(充电) 
Cd+2NiOOH+2H2O→Cd(OH)2+2Ni(OH)2(放电) 
Zn/MnO2电池是混合离子型电池的一个实例。Zn/MnO2电池中的电极半反应和电池反应提供如下: 
●Zn阳极(阴离子型): 
Zn+2OH-→ZnO+H2O+2e-(放电) 
●MnO2阴极(阳离子型): 
MnO2+H++e-→HMnO2(放电) 
●电池反应: 
Zn+2MnO2+H2O→ZnO+2HMnO2(放电) 
从上文中可清楚的看出,对于用于一系列重要设备应用包括具有快速增长的需求的高性能便携电子设备的二次电化学电池,本领域中存在需求。特别地,需要这样的二次电化学电池,它们能够提供有用的电池电压、比容量和循环寿命,并同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作为备选的下述基于嵌入/脱嵌的电化学电池也存在需求,所述电池能够消除或减少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系统中因为使用锂而引起的安全性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具有良好电源性能的电化学电池,尤其是具有高比能量、有用放电速率能力和良好循环寿命的电化学电池。本发明的电化学电池是多方面适用的,并且包括可用于一系列包括便携电子设备的重要应用中的一次和二次电池。相对于本领域中常规的一次锂电池和锂离子二次电池,本发明的电化学电池还显示出增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例如,本发明的电化学电池包括使用能够被包括阴离子基质材料的正极和负极接收的阴离子载流体的二次阴离子电化学电池,这使得在这些体系中完全不需要金属锂或溶解的锂离子。 
本发明提供新的活性电极材料方案、电解质组成和电化学电池设计,从而可获得一类基本上新的一次和二次电化学电池。提供了用于正极和负极的阴离子载流体基质材料和高性能的电解质,它们可实现一种能够获得有用性能特性的新的电化学电池平台(cellplatform),有用的性能特性例如高于现有技术中常规锂离子电池的比能量。例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用于正极和负极的不同阴离子载流体基质材料的组合,这可使二次电化学电池能够具有大于或等于约3.5V的电池电压。另外,本发明的正极和负极材料的组合可使二次电化学电池具有较大的循环寿命并在循环时具有良好的放电稳定性。此外,提供了水性的和非水性的电解质组合物,其提供了对于改进设备在高电池电压下的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而言很重要 的协同的性能增强。例如,本发明提供高性能电解质,其具有与阴离子载流体活性电极基质材料相容的阴离子受体和/或阳离子受体,这些电解质使二次电池能够在高电池电压下具有稳定的放电速率。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阴离子电化学电池,其利用一种可被包括阴离子基质材料的正极和负极接收的阴离子载流体。本发明的此方面包括一次和二次电化学电池。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该方面的电化学电池包括一个正极、一个负极和一种提供于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电解质,其中所述电解质能够传导阴离子载流体。该实施方案中的正极和负极包括不同的阴离子基质材料,该阴离子基质材料在该电化学电池充电或放电时与电解质可逆地交换阴离子载流体。在本说明书的上下文中,术语“交换”是指在电极上通过电化学电池放电或充电期间的氧化和还原而释放或接收阴离子载流体。在本文中,阴离子载流体的“接收”包括由基质材料捕获阴离子载流体、阴离子载流体插入基质材料中、阴离子载流体嵌入基质材料和/或阴离子载流体与基质材料的化学反应。接收包括形成合金的化学反应、与基质材料进行的表面化学反应和/或与基质材料进行的本体化学反应。 
放电过程中,发生在正极上的还原半反应使阴离子载流体从正极释放入电解质中,发生在负极上的氧化半反应使阴离子载流体被负极接收。因此,在这些实施方案中,在电化学电池放电期间,阴离子载流体被从正极上释放、迁移穿过电解质并被负极接收。在本发明的二次电化学电池充电期间,这种动力学过程被逆转。因此,在这些实施方案的充电过程中,发生在负极上的还原半反应使阴离子载流体释放至电解质中,发生在正极上的氧化半反应使阴离子载流体从电解质中被接收至正极上。因此,由于阴离子载流体被穿过电解质传输并且电子被通过连接正极和负极的外部电路传输,在电化学电池的放电和充电过程中同时进行阴离子载流体的释放和接收。 
在本发明的这一方面中,电极基质材料的组成和相、电解质和阴离子载流体的选择在本发明中对于获得有用的电化学电池构造来说是重要的。首先,用于正极和负极的阴离子基质材料的组成和阴离子载流体的选择至少部分地决定了电化学电池的电池电压。因此,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有利的是,选择一种在负极上提供足够低的标准电极电 位的阴离子基质材料,并选择一种在正极上提供足够高的标准电极电位的阴离子基质材料,以使电池电压适用于给定的应用。其次,对于正极和负极的阴离子基质材料的组成、电解质和阴离子载流体的选择确定了电极上的动力学,并因此确定了电化学电池的放电速率能力。第三,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不引起正极和负极上基本结构的改变或降解的电极基质材料、电解质和阴离子载流体的使用对二次电化学电池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是有利的。 
在该方面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含有氟离子(F-1)作为阴离子载流体的氟离子一次和二次电化学电池。利用本发明的氟离子载流体的电化学电池被称为氟离子电化学电池。在本发明的电化学电池中使用氟离子载流体具有许多优点。首先,氟的低原子量(18.998AMU)和高电子亲合势(-328kJ mol-1)以及氟离子(F-)约6V的氧化还原电压稳定窗口(voltage stability window)(从相对于NHE-3.03V至相对于NHE+2.87V)可使电化学电池具有高电压、高能量密度和高比容量。其次,氟离子具有较小的原子半径,因此可参与许多电极基质材料中的可逆的插入和/或嵌入反应,而不会导致二次电化学电池循环中电极基质材料的严重降解或严重的结构变形。这种性质使二次氟离子电化学电池具有较长的循环寿命(例如大于或等于约500个循环)。第三,对于电极表面的分解,氟离子在有用的电压范围内(相对于NHE-3.03V至相对于NHE+2.87V)是稳定的,由此提供了电化学电池的增强的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第四,有大量的氟离子基质材料可用于正极和负极,从而提供具有较大的比容量和电池电压的电化学电池。 
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包括许多具有除氟离子以外的阴离子载流体的阴离子电化学电池构造,所述阴离子载流体包括但不限于: 
BF4 -、PF6 -、AsF6 -、SbF6 -、BiF6 -、AlF4 -、GaF4 -、InF4 -、TlF4 -、SiF5 -、GeF5 -、SnF5 -、PbF5 -、SF7 -、IF6 -、ClO4 -、CF3SO3 -、(CF3SO2)2N-和C4F9SO3 -。 
其它可用于本发明的电化学电池中的阴离子载流体包括具有下式的阴离子载流体:CnF2n+1BF3 -1,其中n是一个大于1的整数。使用除氟离子以外的阴离子载流体需要在正极和负极中加入合适的基质材料,其能够在放电和充电时接收阴离子载流体,并提供所需的电池 电压和比容量。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该阴离子载流体为一种除了OH-和HSO4 -或SO4 2-之外的阴离子。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氟离子电化学电池的电解质包括一种溶剂和一种氟化物盐,其中该氟化物盐至少部分地以溶解的状态存在于电解质中从而在电解质中生成氟离子。本发明的电化学电池中的电解质包括式MFn的氟化物盐,其中M为一种金属,n为一个大于0的整数。例如,在一些实施方案中,M为一种碱金属,如Na、K或Rb;或者M为一种碱土金属,如Mg、Ca或Sr。在多个实施方案中,M为一种除锂以外的金属以提供比现有技术中的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更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氟化物盐在电解质中的浓度选自约0.1M至约2.0M。 
本发明的阴离子电化学电池——包括氟离子电化学电池——的电解质包括水性电解质和非水性电解质。可用于阴离子电化学电池的电解质组合物优选具有以下性质中的一种或多种。首先,在一些应用中,电解质优选具有对于阴离子载流体如氟离子而言的高离子电导率。例如,一些可用于本发明中的电解质包括这样的溶剂、溶剂混合物和/或添加剂,它们向一种阴离子载流体如氟离子阴离子载流体提供大于或等于0.0001S cm-1、大于或等于0.001S cm-1、或者大于或等于0.005S cm-1的电导率。其次,一些实施方案中的电解质可以溶解电解质盐例如氟化物盐,从而向电解质提供有用浓度的阴离子载流体来源。第三,本发明的电解质优选地在电极上的分解方面而言是稳定的。例如,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的电解质包括在高电极电压下稳定的溶剂、电解质盐、添加剂和阴离子载流体,所述高电极电压例如正极和负极的电压差等于或大于约4.5V。第四,本发明的电解质在某些应用中优选地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如阻燃性。 
任选地,本发明电化学电池的电解质包括一种或多种添加剂。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电解质包括一种阴离子受体,如能够与氟化物盐中的氟离子配位的氟离子阴离子受体;和/或一种阳离子受体,例如能够与氟化物盐中的金属离子配位的阳离子受体。可用于本发明的阴离子受体包括但不限于,具有吸电子配体的基于氟化硼的阴离子受体,如基于氟代硼烷、氟代硼化物(fluorinated boronate)、氟代硼酸盐、 苯基硼(phenyl boron)的化合物和基于氮杂醚硼(aza-ether boron)的化合物。可用于本发明的电化学电池中的电解质的阳离子受体包括但不限于冠醚、套索冠醚(lariat ether)、金属杂冠醚(metallacrownether)、杯芳冠醚(calixcrown)(例如杯芳氮杂冠醚(calyx(aza)crown))、四硫富瓦烯冠醚(tetrathiafulvalenecrown)、杯芳烃、杯[4]芳烃联喹啉(calix[4]arenediquinoes)、四硫富瓦烯、双(杯芳冠醚)四硫富瓦烯及其衍生物。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电解质包括其它无机的、有机的或气态的添加剂。本发明的电解质中的添加剂可用于:(i)提高阴离子载流体的电导率,(ii)降低可燃性,(iii)提高电极润湿性,(iv)降低电子电导率,以及(v)提高电极上阴离子载流体的动力学,这可例如通过提高固体电解质界面(SEI)的形成或者通过减少放电产物的累积而实现。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电解质包括一种路易斯酸或一种路易斯碱,例如但不限于: 
BF4 -、PF6 -、AsF6 -、SbF6 -、BiF6 -、AlF4 -、GaF4 -、InF4 -、TlF4 -、SiF5 -、GeF5 -、SnF5 -、PbF5 -、SF7 -、IF6 -、ClO4 -、CF3SO3 -、(CF3SO2)2N-、C4F9SO3 -和NR4 +(R=H或一个烷基CnH2n+1,n=整数)。 
本发明的氟离子电化学电池的正极和负极的活性材料包括能够在电化学电池的放电和充电过程中从电解质中接收氟离子的氟离子基质材料。在本文中,接收氟离子包括氟离子插入基质材料中,氟离子嵌入基质材料中和/或氟离子与基质材料的反应。接收包括形成合金的反应、与基质材料的表面反应和/或本体反应。在本发明的二次氟离子电池中,优选使用这样的氟离子基质材料,其能够可逆地与电解质交换氟离子并且不会在循环中显著地降解氟离子基质材料。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氟离子电化学电池的负极包括这样一种氟离子基质材料例如氟化物;其具有低的标准还原电位,在一些应用中优选该标准还原电位小于或等于约-1V,在一些应用中更优选该标准还原电位小于或等于约-2V。用于本发明电化学电池的负极的氟离子基质材料包括但不限于:LaFx、CaFx、AlFx、EuFx、LiC6、LixSi、LixGe、Lix(CoTiSn)、SnFx、InFx、VFx、CdFx、CrFx、FeFx、ZnFx、GaFx、TiFx、NbFx、MnFx、YbFx、ZrFx、SmFx、LaFx和CeFx。优选的用于电化学电池的负极的氟化物基质材料为元素氟化物MFx,其中M为一种碱土金属(Mg、Ca、Ba),M为一种过渡金属,M属于第13列的族(B、Al、Ga、In、Tl),或者M是一种稀土元素(原子序数Z在57至71之间)。本发明还包括含有一种或多种能够可逆地交换氟离子——包括阴离子载流体——的聚合物的负极氟离子基质材料。这种共轭聚合物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聚乙炔、聚苯胺、聚吡咯(polypyrrol)、聚噻吩和聚对苯撑(polyparaphenylene)。可用于本发明负极的聚合物材料还在以下文献中提出并进行描述:Manecke,G.和Strock,W.的“Encyclopedia of Polym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第二版,Kroschwitz,J.,I.,Editor.John Wiley,New York,1986,第5卷,第725-755页;该文献通过引证的方式、以与本发明公开内容不相抵触的程度纳入本文中。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氟离子电化学电池的正极包括这样一种氟离子基质材料,例如这样一种氟化物;其具有高的标准还原电位的,在一些应用中优选该标准还原电位大于或等于约1V,在一些应用中更优选大于或等于约2V。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正极的氟离子基质材料是一种能够接收氟离子以生成氟离子嵌入化合物的嵌入基质材料。“嵌入”是指其中离子插入基质材料中以通过基质/客体(guest)固相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一种嵌入化合物的过程,所述氧化还原反应包括电化学电荷转移过程与移动的客体离子如氟离子插入的过程的结合。基质材料的主要结构特点在客体离子通过嵌入而插入之后仍被保留。在一些基质材料中,嵌入是指其中客体离子由层状基质材料的中间层间隙(例如槽(gallery))容纳的过程。 
可用于本发明电化学电池的正极中的氟离子基质材料包括但不限于CFx、AgFx、CuFx、NiFx、CoFx、PbFx、CeFx、MnFx、AuFx、PtFx、RhFx、VFx、OsFx、RuFx和FeFx。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正极的氟离子基质材料是式CFx的低氟化的含碳材料,其中x是氟原子与碳原子的平均原子比例并选自约0.3至约1.0。可用于该实施方案的正极中的含碳材料选自石墨、焦炭、多壁碳纳米管、多层碳纳米纤维、多层碳纳米粒子、碳纳米晶须和碳纳米棒。本发明还包括含有一种或多种能够可逆地交换氟离子——包括阴离子载流体——的聚合物的正极氟离子基质材料。可用于正极的这种共轭聚合物的实例包括但不限于: 聚乙炔、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和聚对苯撑。 
在一个方面中,本发明提供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电化学电池如锂离子电池而言具有提高的设备性能的氟离子电化学电池。某些用于氟离子电化学电池中正极和负极的氟离子基质材料的结合对于获得有用的设备性能是特别有利的。例如,使用其中x选自约0.3至1的低氟化的CFx正极和包括LiC6或LaFx的负极,对于获得大于或等于约4V、在一些实施方案中大于或等于约4.5V的平均工作电池电压是有益的。本发明其它可提供良好设备性能的可用的正极基质材料/负极基质材料的组合包括CuFx/LaFx、AgFx/LaFx、CoFx/LaFx、NiFx/LaFx、MnFx/LaFx、CuFx/AlFx、AgFx/AlFx、NiFx/AlFx、NiFx/ZnFx、AgFx/ZnFx和MnFx/ZnFx(其中为提出电极组合而使用以下惯用写法:[正极基质材料]/[负极基质材料])。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氟离子电化学电池的平均工作电池电压等于或大于约3.5V,在一些应用中优选平均工作电池电压等于或大于约4.5V。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氟离子电化学电池的比能量大于或等于约300Wh kg-1,优选地大于或等于约400Wh kg-1。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提供一种循环寿命大于或等于约500循环的氟离子二次电化学电池。 
可用于本发明电解质的溶剂能够至少部分地溶解电解质盐,如氟化物盐,并且包括但不限于一种或多种选自下列物质的溶剂:碳酸异丙烯酯、硝基甲烷、甲苯(tol);碳酸乙基甲酯(EMC);碳酸丙基甲酯(PMC);碳酸二乙酯(DEC);碳酸二甲酯(DMC);丁酸甲酯(MB,20℃);乙酸正丙酯(PA);乙酸乙酯(EA);丙酸甲酯(MP);乙酸甲酯(MA);4-甲基-1,3-二氧戊环(4MeDOL)(C4H8O2);2-甲基四氢呋喃(2MeTHF)(C5H10O);1,2-二甲氧基乙烷(DME);甲酸甲酯(MF)(C2H4O2);二氯甲烷(DCM);γ-丁内酯(γ-BL)(C4H6O2);碳酸异丙烯酯(PC)(C4H6O3);碳酸乙烯酯(EC,40℃)(C3H4O3)。含有溶剂、电解质盐和阴离子载流体的完全或部分氟化的类似物的电解质及其组分在一些应用中是有利的,因为这些材料的氟化使得对于高电极电压下的分解方面的稳定性提高并提供有利的安全特性,例如阻燃性。在本说明书的上下文中,氟类似物包括:(i)完全氟化的类似物,其中溶剂、盐或阴离子载流体分子中的每个氢原子被一个氟原子取代,以及(ii)部分氟化的类似物,其中溶剂、盐或阴离子载流体分子的至少一个氢原子被一个氟原子取代。优选的电解质中的阴离子载流体包括但不限于: 
F-、BF4 -、PF6 -、AsF6 -、SbF6 -、BiF6 -、AlF4 -、GaF4 -、InF4 -、TlF4 -、SiF5 -、GeF5 -、SnF5 -、PbF5 -、SF7 -、IF6 -、ClO4 -、CF3SO3 -、(CF3SO2)2N-和C4F9SO3 -。 
以下参考文献中描述了可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的电解质组分,包括完全氟化的和部分氟化的溶剂、盐和阴离子载流体;这些文献通过引证的方式、以与本发明公开内容不相抵触的程度纳入本文中:(1)Li[C2F5BF3]as an Electrolyte Salt for 4V ClassLithium-Ion Cells,Zhi-Bin Zhou,Masayuki takeda,TakashiFujii,Makoto Ue,Journal of Electrochemical Society,152(2):A351-A356,2005;(2)Fluorinated Superacidic Systems,George A.Olah,Surya G.K.Prakash,Alain Goeppert,ActualiteChimique,68-72Suppl.301-302,Oct-Nov 2006;(3)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Li[CnF2n+1BF3]as ElectrolyteSalts for Lithium-ion Cells,Makoto Ue,Takashi Fujii,Zhi-BinZhou,Masayuki Takeda,Shinichi Kinoshita,Solid State Ionics,177:323-331,2006;(4)Anodic Stability of Several AnionsExaminedby AB Initio Molecular Orbital and Density FunctionalTheories,Makoto Ue,Akinori Murakami,Shinichiro Nakamura,Journal of Electrochemical Society,149(12):A1572-A1577,2002;(5)Intrinsic Anion Oxidation Potentials,Patrik Johansson,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110_12077-12080,2006;(6)Nonaqueous Liquid Electrolytes for Lithium-based RechargeableBatteries,Kang Xu,Chem.Rev.,104:4303-4417,2004;(7)The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of PolyfluorophenyltrifluoroborateAnions in Acetonitrile,Leonid A.Shundrin,Vadim V.Bardin,Hermann-Josef Frohn,Z.Anorg.Allg.Chem.630:1253-1257,2004。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制备电化学电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提供一个正极;(ii)提供一个负极;以及(iii)向正极和负极之间提供一种电解质;该电解质能够传导阴离子载流体;其中所述正极和负极在电化学电池的充电或放电过程中能够可逆地与电解质交换阴离子载流体。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产生电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i)提供一个电化学电池;该电化学电池包括:一个正极、一个负极和一种介于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电解质;该电解质能够传导阴离子载流体;其中所述正极和负极在电化学电池的充电或放电过程中能够可逆地与电解质交换阴离子载流体;以及(ii)使该电化学电池放电。本发明这个方面的方法还可包括对电化学电池充电的步骤。在本发明该方面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阴离子载流体为氟离子(F-)。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氟离子二次电化学电池,包括:(i)一个包括第一氟离子基质材料的正极;所述正极具有第一标准电极电位;(ii)一个包括第二氟离子基质材料的负极,所述负极具有第二标准电极电位,其中所述第一标准电极电位和所述第二标准电极电位之间的差大于或等于约3.5V;以及(iii)一种介于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之间的电解质;所述电解质能够传导氟离子载流体,所述电解质包括一种氟化物盐和一种溶剂;其中至少一部分所述氟化物盐以溶解的状态存在,从而在所述电解质中产生所述氟离子载流体;其中所述正极和负极在所述电化学电池的充电或放电过程中能够可逆地与所述电解质交换所述氟离子载流体。在本发明该方面的一些实施方案中,所述阴离子载流体为氟离子(F-)。 
附图说明
图1.图1A提供了一张说明在充电过程中的锂离子电池的示意图,图1B提供了一张说明在放电过程中的锂离子电池的示意图。 
图2.示出常规锂离子电池的不同负极和正极材料的平均工作电位及电池电压的示意图。 
图3.图3A提供了本发明的氟离子电池(FIB)在放电过程中的示意图。图3B提供了一张示出一个实施方案的平均工作电位的示意图, 该实施方案对应于一个LaF3-x负极、一个CFx正极和一种包括提供在有机电解质中的MF的电解质,其中M是一种金属如K或Rb。 
图4.图4提供了氟化碳的晶体结构。 
图5.图5提供了多种被测评的正极材料的X光衍射图案(CuKα辐射)。图5中示出了碳纳米纤维、KS15和商品CF1的衍射图案。 
图6.图6提供了在室温下CF1正极在C/20至C之间的多个放电速率下的放电曲线。 
图7.图7提供了在室温下CF0.530,KS15正极在C/20至C之间的多个放电速率下的放电曲线。 
图8.图8提供了在室温下CF0.647,KS15正极在C/20至6C之间的多个放电速率下的放电曲线。 
图9.图9提供了在室温下CF0.21,碳纳米纤维正极在C/20至6C之间的多个放电速率下的放电曲线。 
图10.图10提供了在室温下CF0.59,碳纳米纤维正极在C/20至6C之间的多个放电速率下的放电曲线。 
图11.图11提供了在室温下CF0.76,碳纳米纤维正极在C/20至6C之间的多个放电速率下的放电曲线。 
图12.图12提供了在室温下CF0.82,碳纳米纤维正极在C/20至4C之间的多个放电速率下的放电曲线。 
图13.图13提供了CF0.82,多壁纳米管正极在电压范围1.5V至4.6V内的充电-放电曲线。电压绘制在Y轴(左侧)上,电流绘制在Y轴(右侧)上,时间绘制在X轴上。 
图14.图14提供了CF0.82,多壁纳米管正极在电压范围1.5V至4.8V内的充电-放电曲线。电压绘制在Y轴(左侧)上,电流绘制在Y轴(右侧)上,时间绘制在X轴上。 
图15.图15提供了CF1正极在电压范围1.5V至4.8V内的充电-放电曲线。电压绘制在Y轴(左侧)上,电流绘制在Y轴(右侧)上,时间绘制在X轴上。 
图16.图16提供了4.6V和4.8V下Li/CFx半电池结构的电压(V)对时间(小时)曲线。在4.8V下观察到放电容量增加0.25%。 
图17.图17提供了在4.8V至5.4V的电压范围下具有CF0.647KS15 正极的Li/CFx半电池结构的电压(V)对相对容量(%)的曲线。如图17中所示,随着在4.8V至5.4V范围内的充电截止电压升高,CF0.647KS15正极容量增加。 
图18.图18提供多种被测评的正极材料的放电容量(mAh/g-C)相对于循环数的循环容量曲线。该数据说明以2C速率将Li/CFx半电池结构充电至4.8V时达到120mAh/g-C的可再充电容量。 
图19.图19提供了CF0.82,多壁纳米管正极在电压等于14.6V至4.8V时的放电循环相对于循环数的曲线。 
图20.图20提供了LiMn2O4正极的放电速率能力的曲线。 
图21.图21A提供了放电电压相对于时间的曲线,说明在两个时间点(1)和(2)采集X-射线衍射图像。使用薄石墨电极(50微米厚,3-4mg)。图21B提供了在图21A中所示的两个时间点(1)和(2)获得的X-射线衍射图像。图21C以放大的比例示出了在图21A中所示的两个时间点(1)和(2)获得的X-射线衍射图像。图21B和21C的衍射图像示出了嵌入的氟离子的阶段形成(stage formation)(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的混合)。图21B和21C的衍射图像中还示出了石墨相在5.2V完全消失并在3.2V重新出现。 
图22.图22提供了充电至5.2V的正极材料的电子能量损失光谱(EELS)。样品中只检测到纯氟,没有其它物质例如B或P存在;这说明电解质中的其它阴离子未嵌入。 
具体实施方式
对于附图,相似的编号指代相似的元件,在不止一幅图中出现的相同的数字是指相同的元件。另外,下文中适用如下定义: 
“标准电极电位”(E°)是指溶质浓度为1M、气体压力为1atm且温度为25℃时的电极电位。本文中使用的标准电极电位相对于标准氢电极测量。 
“阴离子载流体”是指电化学电池的电解质中的负电离子,在电化学电池的放电和充电期间它在正极和负极之间迁移。可用于本发明的电化学电池中的阴离子载流体包括但不限于氟离子(F-)和下列其它阴离子: 
BF4 -、PF6 -、AsF6 -、SbF6 -、BiF6 -、AlF4 -、GaF4 -、InF4 -、TlF4 -、SiF5 -、GeF5 -、SnF5 -、PbF5 -、SF7 -、IF6 -、ClO4 -、CF3SO3 -、(CF3SO2)2N-和C4F9SO3 -。 
“氟离子基质材料”是指能够接收氟离子的材料。在本文中,接收包括氟离子插入基质材料、氟离子嵌入基质材料和/或氟离子与基质材料的反应。可用于本发明的电化学电池的正极或负极的氟离子基质材料包括但不限于LaFx、CaFx、AlFx、EuFx、LiC6、LixSi、LixGe、Lix(CoTiSn)、SnFx、InFx、VFx、CdFx、CrFx、FeFx、ZnFx、GaFx、TiFx、NbFx、MnFx、YbFx、ZrFx、SmFx、LaFx和CeFx,CFx、AgFx、CuFx、NiFx、CoFx、PbFx、CeFx、MnFx、AuFx、PtFx、RhFx、VFx、OsFx、RuFx和FeFx。优选的用于电化学电池负极的氟离子基质材料为元素氟化物MFx,其中M为一种碱土金属(Mg、Ca、Ba),M为一种过渡金属,M属于第13列的族(B、Al、Ga、In、Tl),或者M是一种稀土元素(原子序数Z在57至71之间)。 
“嵌入”是指其中离子插入基质材料中以通过基质/客体固相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一种嵌入化合物的过程,所述氧化还原反应包括电化学电荷转移过程和移动的客体离子如氟离子的插入的过程的结合。基质材料的主要结构特点在客体离子通过嵌入而插入之后仍被保留。在一些基质材料中,嵌入是指其中客体离子由层状基质材料的中间层间隙(例如槽)容纳的过程。嵌入化合物的实例包括其中氟离子被插入基质材料中的氟离子嵌入化合物,所述基质材料例如层状的氟化物基质材料或碳基质材料。可用以形成用于本发明的电极的嵌入化合物的基质材料包括但不限于CFx、FeFx、MnFx、NiFx、CoFx、LiC6、LixSi和LixGe。 
术语“电化学电池”是指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或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的装置和/或装置部件。电化学电池具有两个或多个电极(例如正极和负极)和一种电解质,其中发生在电极表面的电极反应使得电荷发生转移。电化学电池包括但不限于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电解体系。通用的电池和/或电池结构是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参见例如美国专利6,489,055、4,052,539、6,306,540、Seel and Dahn J.Electrochem.Soc.147(3)892-898(2000)。 
术语“容量”是电化学电池的一个特性,指电化学电池如电池能 够容纳的电荷总量。容量通常以安培时为单位。术语“比容量”是指每单位重量的电化学电池如电池的容量输出。比容量通常以安培时/千克为单位。 
术语“放电速率”是指电化学电池放电的电流。放电电流可以安培时为单位。或者,放电电流可归一化至电化学电池的容量比例,并用C/(Xt)表示,其中C为电化学电池的容量,X是一个变量,且t为指定的时间单位,在本文中使用的t等于1小时。 
“电流密度”是指每单位面积电极的电流。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正极、负极或两者都是纳米结构材料。术语“纳米结构的”是指材料和/或结构具有多个其至少一个物理尺寸(例如高度、宽度、长度、截面尺寸)小于约1微米的分散的结构域。本文中,结构域是指具有特征性的组成、形态和/或相态的材料或结构的特征、组分或部分。可用作正极活性材料的纳米结构材料包括具有多个氟化碳域和未氟化碳域的纳米结构复合颗粒。在一些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纳米结构材料包括多个在极小的尺寸上(例如至少小于10纳米的级别)相互混合的具有不同组成、形态和/或相的结构域。可用作负极活性材料的纳米结构材料包括具有多个氟化金属域和未氟化金属域的纳米结构复合颗粒。优选用于电化学电池负极的纳米结构氟化金属基质材料包括但不限于碱土金属(Mg、Ca、Ba)、过渡金属、第13列的族中的元素(B、Al、Ga、In、Tl)和稀土金属元素(原子序数Z在57至71之间)。在一些实施方案中,用于本发明的负极的纳米结构材料包括多个在极小的尺度上(例如至少小于10纳米的级别)相互混合的具有不同组成、形态和/或相的结构域。 
“活性材料”是指在电极上的参与电化学反应的材料,所述电化学反应在电化学电池内储存和/或传递能量。 
本文中使用的表述“低氟化的含碳材料”是指一种具有未氟化的含碳组分的多相含碳材料。本文中使用的“未氟化的含碳组分”包括未氟化的碳的组合物和/或相,例如石墨、焦炭、多壁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碳纳米晶须、多层碳纳米颗粒、碳纳米晶须和碳纳米棒,还包括微氟化的碳组合物和/或相。本文中的微氟化是指碳与氟弱结合,与其中碳与氟共价结合的组合物比如在CF1和C2F相中相反。多 相低氟化的含碳材料可包括含碳相的混合物,所述混合物包括一种或多种未氟化含碳相以及一种或多种氟化相(例如聚(一氟化碳)(CF1);聚(一氟化二碳)等)。低氟化的含碳材料包括具有氟化的和未氟化的域的纳米结构材料。低氟化的含碳材料包括在某些条件下暴露于中氟源从而导致含碳原料不完全或部分氟化的含碳材料。可用于本发明中的低氟化的含碳材料和制备低氟化含碳材料的相关方法在下列文献中有所描述,即分别于2005年10月18日、2006年6月6日和2006年11月16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11/253,360、11/422,564和11/560,570;以上三项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此通过引证的方式、以与本说明书不相抵触的程度纳入本说明书。一系列含碳材料可用作本发明的正极中的低氟化活性材料,包括石墨、焦炭和含碳的纳米材料,如多壁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多层碳纳米颗粒、碳纳米晶须和碳纳米棒。 
本文中使用的碳纳米材料具有至少一个介于1纳米和1微米之间的尺寸。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纳米材料的至少一个尺寸介于2nm和1000nm之间。对于碳纳米管、碳纳米纤维、碳纳米晶须或碳纳米棒,所述管、纤维、纳米晶须或纳米棒的直径落入该尺寸范围内。对于碳纳米颗粒,纳米颗粒的直径落入该尺寸范围内。适用于本发明中的碳纳米材料包括这样的材料,其总的杂质水平低于10%并且碳材料中掺杂有硼、氮、硅、锡和磷。 
本文中使用的术语“纳米管”是指一种通常特征为直径通常为约1nm至约20nm的管状分散微丝。此外,纳米管通常具有大于约10倍直径的长度,优选大于约100倍直径的长度。用于描述纳米管的术语“多壁”是指纳米管具有分层结构,从而使纳米管包括一个具有多个由有序原子组成的连续层的外部区域和一个明确的内核区域或腔。所述的层基本上同心围绕微丝的纵轴。对于碳纳米管,所述层为石墨烯层。碳纳米管已以不同的形式被合成出来,如分别称为SWCNT、DWCNT和MWCNT的单壁、双壁和多壁碳纳米管。直径大小从SWCNT和DWCNT的约2nm至MWCNT的约20nm。在一个实施方案中,用于本发明中的MWNT的直径大于5nm、大于10nm、介于10和20nm之间或者约为20nm。 
电极是指其中离子和电子与电解质和外部电路进行交换的电导 体。本说明书中,“正极”和“阴极”是同义的,指电化学电池中具有较高的(即高于负极)电极电位的电极。本说明书中“负极”和“阳极”是同义的,指电化学电池中具有较低的(即低于正极)电极电位的电极。阴极还原是指获得某一化学物质的电子,而阳极氧化是指损失某一化学物质的电子。本发明电化学电池的正极和负极还可包括一种导电的稀释剂,如乙炔黑、炭黑、粉状石墨、焦炭、碳纤维和金属粉,和/或还可包括一种粘合剂,如聚合物粘合剂。可用于一些实施方案的正极的粘合剂包括一种含氟聚合物,如聚偏二氟乙烯(PVDF)。本发明的正极和负极可以电化学和电池领域已知的多种有用构造和外形因素提供,所述构造和外形因素包括诸如薄膜电极构造的薄层电极设计。电极按照本文中公开的内容和本领域已知的内容制造,包括公开于例如美国专利4,052,539、6,306,540和6,852,446中的内容。对于一些实施方案,电极通常这样制备,即将电极材料、导电的惰性材料、粘合剂和液体载体的浆液沉积在电极集电器上,然后将载体蒸发以留下与集电器电接触的粘着物质。 
“电极电位”是指通常相对于参比电极测量的电压,该电压由于化学物质在不同的氧化态(价态)下存在于电极内或与电极接触而产生。 
“电解质”是指一种可为固态、液态(最常见)或更稀有地为气体(例如等离子体)的离子导体。 
“阳离子”是指正电荷离子,“阴离子”是指负电荷离子。 
本发明提供了利用氟离子载流体和包括氟离子基质材料的活性电极材料的一次和二次阴离子电化学电池,该电池提供了本领域常规锂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代替品。本发明的电化学电池相对于基于锂的体系的优点包括能够获得更高的比容量、更大的平均工作电压和改进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阴离子电化学电池——包括氟离子电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基于同时进行的氧化和还原反应,该反应中涉及阴离子载流体被包括不同的阴离子载流体基质材料的正极和负极接收和释放。在这些体系中,阴离子载流体在阴离子电化学电池的放电和充电过程中在正极和负极之间来回穿梭。下文提供了电极半反应、电池反应和电 解质反应,以阐明并描述本发明的阴离子电化学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 
1.电极反应
A-是阴离子载流体,PAn为正极阴离子基质材料,NAm为负极阴离子基质材料。 
在一次电池中,只发生放电反应: 
·正极处,释放A-: 
Figure G2007800076827D00211
·负极处,吸收A-: 
Figure G2007800076827D00212
因此,总的电池反应为: 
Figure G2007800076827D00213
在可再充电电池中,反应式(1)和(2)在充电过程中逆转,因此,总的电池反应为: 
Figure G2007800076827D00214
2.电解质形成反应:
本发明包括在正极和负极之间提供的电解质中的溶解的A-阴离子的多种来源: 
(i)一种可溶的化合物,如盐C q A p ;其中C为一价的、二价的、三价的或多价的阳离子(Cn+,1≤n≤6)。例如如果C为一价的阳离子,则盐的溶解平衡可写为: 
Figure G2007800076827D00215
(此处p=q)                    (5) 
此处使用一种阳离子受体R和/或一种阴离子受体R’可增加溶解度: 
Figure G2007800076827D00217
(ii)一种释放A - 的可溶阴离子XA p -
任选地,阳离子受体R和/或阴离子受体R’可在电解质中提供以增加A-的溶解度。 
作为这些概念的一个实例,下文中提供本发明的氟离子电化学电池放电的半反应、电池反应和电解质反应,该电化学电池包括一个LiC6负极、一个CFx正极和一种传导F的电解质。 
放电反应:
负极:LiC6+F-→6C+LiF+e-(放电过程中负极接收F-
正极:CFx+xe-→C+xF-(放电过程中正极释放F-
电池反应:xLiC6+CFx→(1+6x)C+xLiF 
(放电过程中F-在正极和负极之间转移) 
电解质:任选地,两种类型的反应可增加F-的溶解: 
LiF+yLA→Li++(LA)yF-,或者 
LiF+zLB→Li(LB)z ++F-
(LA=路易斯酸,如PF5、BF3或阴离子受体,LB=路易斯碱,如PF6 -、BF4 -或阳离子受体:即冠醚)。 
为进一步描述和阐明本发明的阴离子电化学电池,下文的讨论中比较了本发明的体系与常规的锂离子电池技术。典型的锂离子电池(LIB)包括三个基本元件:(1)一个碳基负极(阳极),(2)传导锂阳离子(Li+)的电解质,以及(3)一个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阴极)(例如LiCoO2)。这些体系中,锂阳离子(Li+)是载流体,并且这些电化学电池通过在正极和负极上发生的与电极间的电子转移一致的同时进行的插入和脱插反应而工作。在锂离子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中,Li+离子在负极和正极间穿梭。这些电池的可逆双嵌机理产生了术语“摇椅式”或“羽球式(shuttle-cock)”电池。 
图1A提供了一张说明充电时的锂离子电池的示意图。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即图1A中所标的阴极)上释放,迁移经过电解质并被负极(即图1A中所标的阳极)接收。如图1A所示,充电时电子流的方向是从正极至负极。图1B提供一张说明放电时的锂离子电池的示意图。放电过程中,锂离子从负极(即图1B中所标的阳极) 上释放、迁移经过电解质并被正极(即图1B中所标的阴极)接收。如图1B所示,充电时电子流的方向为从负极至正极。 
图2提供示出了常规锂离子电池的不同负极和正极材料的平均工作电位及电池电压的示意图。电化学电池的平均工作电压一部分是由负极和正极上的Li+离子的化学电位差引起的。在图2所示的实例中,LixC6和LixCoO2的电极电位的差约为4V。该实例中LIB电池的扩展反应(extended reaction)为: 
Figure G2007800076827D00231
该实例的LIB体系的理论能量密度可如下计算: 
E ( LIB ) = F ( OCV ) 3.6 [ ( 2 M ( LiCo O 2 ) + 6 M ( C ) ) = 96500 × 4.2 3.6 × ( 196 + 72 ) = 420 Wh / kg
本发明的电化学电池中,载流体是一种负电荷阴离子。例如,在氟离子电化学电池中,阴离子载流体为氟离子(F-1)。与锂离子电池类似,本发明的氟离子电化学电池的工作原理为发生在正极和负极上的与电极之间的电子传递一致的同时进行的氟离子插入和脱插反应。在氟离子电化学电池的充电和放电过程中,F-离子在负极和正极之间穿梭。 
图3A提供一张示出了放电过程中的氟离子电化学电池的示意图。放电过程中,氟阴离子从正极(即图3A中所示的阴极)上释放、迁移经过电解质并被负极(即图3A中所示的阳极)接收。如图3A所示,放电时电子流的方向是从负极至正极。在氟离子电化学电池放电过程中,氟阴离子从负极上释放、迁移经过电解质并被正极接收。充电时电子流的方向是从正极至负极。放电和充电过程中氟离子的释放和接收是由电极上发生的氧化和还原反应引起的。 
与上述关于锂离子电池的描述类似,氟离子电化学电池的开路电压至少一部分是由负极和正极上氟离子的化学电位差引起的。正极和负极分别为高电压和低电压氟化物,它们能够可逆地与电解质交换F-,例如: 
正极:CFx,AgF2-x,CuF3-x,NiF3-x,...... 
负极:LaF3-x,CaF2-x,AIF3-x,EuF3-x,...... 
图3B提供一张示出一个实施方案的平均工作电位的示意图,该 实施方案对应于LaF3-x负极、CFx正极和包括提供在有机电解质中的MF的电解质,其中M是一种诸如K或Rb的金属。该实例的相关参数、半反应和电池反应概括如下: 
负极:LaF3
正极:CFy
电解质:有机电解质中的MF(M=K,Rb,...) 
电极反应: 
负极: 
Figure G2007800076827D00241
正极: 
Figure G2007800076827D00242
电池反应: 
Figure G2007800076827D00243
如图3B所示,该实例中电极电位差为约4.5V。理论电池电压考虑到La3+/La和CFx/F-氧化还原对,充电结束时开路电压OCV预计为约4.5V,该值比常规锂离子电池的值(见上述计算)更大。该实例的氟离子电池(FIB)体系的理论能量密度可如下计算: 
FIB能量密度:
按照电池反应(3),且x=1、y=0; 
理论能量密度为: 
E ( FIB ) = 3 F ( OCV ) 3.6 [ M ( La F 3 ) + 3 M ( C ) ] = 3 × 96500 × 4.5 3.6 × ( 196 + 36 ) = 1560 Wh / kg
该计算可产生一个比值,即实例的氟离子电化学电池的理论能量密度与上述实施例的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的比值,为3.7: 
E ( FIB ) E ( LIB ) = 1560 420 = 3.7 x
表1提供上述锂离子电池和氟离子电化学电池的性能属性和组成的比较。本发明的氟离子电池(FIB)的优点包括:(i)氟离子电化学电池的安全性增强,(ii)氟离子电化学电池的工作电压更高;(iii)氟离子电化学电池的能量密度更大;以及(iv)氟离子电化学电池的成本更低。 
表1:锂离子电池和氟离子电化学电池的性能属性和组成的比较
    LIB   FIB   评价
 正极   LiCoO2,Li(NiCoMn)O2,   LiFePO4   CFx,AgFx,CuFx,   NiFx   固体氟化物比氧化物   更稳定
 负极   LiC6,LixSi,LixSn,   Lix(CoSnTi)   LaFx,EuFx,LiC6   FIB中负极容量高
 电解质   EC-DME-DMC中的LiPF6   PC或硝基甲烷中的  MF  (M=Li,K,Rb)   FIB中电解质价廉且  更稳定
 电压(V)   3-5V   3.5-5.5V   工作电压更高。   高电压下稳定性高。
 能量   340Wh/kh(理论值)   LaF3/CFx对为1560   (理论值)   FIB中能量密度为   3.7倍
 安全性   锂不稳定   氟化物非常稳定。   未使用可溶的金属。   由于更稳定的化学性   而具有增加的安全性
 成本   使用Co时高   除Ag以外,大部分   正极和负极价廉   以$/Wh计,FIB应便   宜4-5倍
氟离子电池(FIB)是纯的阴离子型电池,其阳极和阴极反应包括氟阴离子F-的接收和释放。FIB根据电极反应可逆性的不同可以为一次电池和可再充电的电池。然而,一次FIB和可再充电的FIB都需要F-阴离子传导性电解质。氟离子电池还可被分成两类。 
第一类中,正极和负极都含有氟阴离子。具有一个LaF3阳极和一个CFx阴极的氟离子电化学电池是第一类的一个实例。(LaF3/CFx)体系的电极半反应和电池反应为: 
LaF3阳极: 
LaF3+3ye-→LaF3(1-y)+3yF-(充电) 
CFx阴极: 
CFx+xe-→C+xF-(放电) 
电池反应: 
xLaF3+3yC→xLaF3(1-y)+3yCFx(充电) 
xLaF3(1-y)+3yCFx→xLaF3+3yC 
第一类氟离子电化学电池的其它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下列(阳极/阴极)对:(LaF3/AgFx)、(LaF3/NiFx)、(EuF3/CFx)、(EuF3/CuFx)。 
第二类中,只有一个电极含有氟阴离子。具有一个LiC6阳极和一个CFx阴极的氟离子电化学电池是第二类的一个实例。(LiC6/CFx)体系的电极半反应和电池反应为: 
LiC6阳极: 
LiC6+F-→6C+LiF+e-(放电) 
CFx阴极: 
CFx+xe-→C+xF-(放电) 
电池反应: 
xLiC6+CFx→(6x+1)C+xLiF(放电) 
(6x+1)C+xLiF→xLiC6+CFx(充电) 
第一类氟离子电化学电池的其它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下列(阳极/阴极)对:(LiC6/AgFx)、(LiC6/NiFx)、(LixSi/CFx)和(LixSi/CuFx)。 
下列实施例中进一步阐明并描述本发明的方面。 
实施例1:具有Li/CFx半电池构造的氟离子二次电化学电池
1.a.引言 
为证明本发明的氟离子电化学电池的优点,构造具有一个CFx正极和金属锂负极的电池,并测评其电化学性能。此处显示出的结果证明了氟离子电化学电池在室温下、在合理的充电-放电速率下具有有用的可再充电容量。 
1.b.实验 
合成了两类碳氟化物CFx并将其用作本实施例中锂电池的正极;1)基于焦炭的化学计量的(商品)CF1,以及2)基于石墨和多壁碳纳米管(MWNT)的低氟化CFx(x<1)。碳氟化物通过将焦炭石墨或MWNT碳粉在高温下氟化获得,反应为: 
C(s)+x/2F2(g)→CFx(s)(s=固体且g=气体) 
本实施例中研究了多种被称为CFx的完全氟化的和低氟化的碳被用作正极的活性材料的情况: 
(1)商品CFx(其中x=1.0);这种低氟化的含碳材料可由Lodestar,NY,USA获得,且对应于他们的产品PC10,这是一种完全氟化的焦炭材料。这种低氟化的含碳材料在附图中以及本实施例全文中也被同义称作“商品”、“商品CFx”和“CFx(x=1)”; 
(2)通过对人造石墨进行氟化而合成的低氟化碳(CFx,其中 x=0.530,0.647)。这种低氟化材料通过将Timca l,Switzerland生产的人造石墨部分氟化而合成。这些低氟化石墨材料在附图和本实施例全文中被称为“KS15”。这些材料的组成通过氟与碳的原子比例(即式CFx中的变量x)被进一步表征;以及 
(3)通过将多壁碳纳米管(MWNT)氟化而合成的低氟化碳,(CFx,其中x=0.21、0.59、0.76、0.82)。这种低氟化材料是通过将从MER,Tucson,AZ,USA获得的MWNT部分氟化而合成。这种低氟化材料在附图和本实施例全文中被同义称作“纳米碳纤维”、“MWNT”和“多壁碳纳米管”。这些低氟化含碳材料的组成通过氟与碳的原子比例(即式CFx中的变量x)被进一步表征。 
正极由选定的CFx材料、加入的乙炔黑石墨(acetylene blackgraphite,ABG)和作为粘合剂的PVDF组成,各自的百分比为75wt%、10wt%和15wt%。这三种材料在含有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20wt%)的丙酮溶液中一起混合。然后将该溶液蒸发,最终获得CFx正极的薄膜(厚100-120μm)。将该薄膜切割至直径为15.2mm,并在甲醇中洗涤,在80℃下真空干燥过夜。电极重10-20mg。硬币型Li/CFx测试电池的结构;Li/PC-DME-LiBF4/CFx,2016硬币电池(隔膜;SanyoCelgard,直径(19mm),厚(25μm),坚固,低电阻率和高孔隙率(55%))。 
1.c.实验结果 
图4提供了碳氟化物的晶体结构。图5提供了多种被测评的正极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案(CuKα照射),所述正极材料包括商品CF1和多种低氟化含碳材料。图5示出了多种低氟化碳纳米纤维样品(即MWNT、CFx;x=0.210、0.590、0.760和0.820)、多种低氟化KS15石墨样品(即CFx;x=0.53和0.647)、以及商品CF1样品(即CFx,x=1)的衍射图案。 
多种氟化的碳活性材料还通过电化学方法表征。在这些实验中,使用循环计时电位分析法(恒流)跟踪电池的放电和充电。施加的电流根据理论容量计算。因此,对于不同的固定的C/n比(C/10-1C)可确定电流I: 
I = C n = m CFx × Q th ( x ) n
Q th ( x ) = 96500 x 3.6 ( 12 + 19 x ) ( mAh / g )
mCFx=活性材料的质量(g),Qth=以mAh/g为单位的理论容量 
注释:第一次放电时Qth以mAh/g CFx为单位,循环时Qth以mAh/gC为单位。 
在这些测量中,第一次放电和之后的循环反应如下: 
第一次放电:
CFx+Li++xe-→C+xLiF(3.2V-1.5V vs.Li) 
循环反应:
Figure G2007800076827D00282
(1.5V-最高达4.8V vs.Li)(A-=阴离子=F-
图6-12提供了多种正极含碳活性材料的第一放电曲线。图6提供了商品CF1正极在室温下在介于C/20至C的多个放电速率下的放电曲线。图7提供了CF0.530,KS15正极在室温下在介于C/20至C的多个放电速率下的放电曲线。图8提供了CF0.647,KS15正极在室温下在介于C/20至6C的多个放电速率下的放电曲线。图9提供了CF0.21,碳纳米纤维正极在室温下在介于C/20至6C的多个放电速率下的放电曲线。图10提供了CF0.59,碳纳米纤维正极在室温下在介于C/20至6C的多个放电速率下的放电曲线。图11提供了CF0.76,碳纳米纤维正极在室温下在介于C/20至6C的多个放电速率下的放电曲线。图12提供了CF0.82,碳纳米纤维正极在室温下在介于C/20至4C的多个放电速率下的放电曲线。所观察到的放电曲线与第一个放电电池反应一致: 
CFx+Li++xe-→C+xLiF(3.2V-1.5V vs.Li)。 
图13-15提供了对多种正极含碳活性材料进行的循环测试的图。图13提供了CF0.82,多壁纳米管正极在1.5V至4.6V电压下的充电-放电曲线。电压绘制在Y轴(左侧)上,电流绘制在Y轴(右侧)上,时间绘制在X轴上。图14提供了CF0.82,多壁纳米管正极在1.5V至4.8V的电压范围内的充电-放电曲线。电压绘制在Y轴(左侧)上,电流绘制在Y轴(右侧)上,时间绘制在X轴上。图15提供CF1正极在1.5V至4.8V的电压范围内的充电-放电曲线。电压绘制在Y轴(左侧)上,电流绘制在Y轴(右侧)上,时间绘制在X轴上。这些附图显示,所检测的正极材料——尤其是CFx;x=0.82,MWNT——(见附图13和 14)能够循环并具有稳定的循环容量。图16提供了4.6V和4.8V下Li/CFx半电池构造的电压(V)对时间(小时)的曲线,该半电池构造具有CFx;x=0.82,MWNT正极。对应于充电电压从4.6V升至4.8V,观察到放电容量增加了0.25%。图17提供了在4.8V至5.4V的电压范围下具有CF0.647KS15正极的Li/CFx半电池构造的电压(V)对相对容量(%)的曲线。如图17所示,CF0.647KS15正极容量随着充电截止电压在4.8V至5.4V范围内的变高而增加。图16和17显示出由于充电电压增加而导致检测的CFx材料的放电容量发生可测量程度的增加。图13-17所示的所观察到的充电-放电曲线与下列循环电池反应一致: 
Figure G2007800076827D00291
(1.5V-最高达4.8V vs.Li)(A-=阴离子=F-),并证明了Li+不参与循环反应。 
图18提供了多种被测评的正极材料的放电容量(mAh/g-C)相对于循环数的循环容量曲线,所述正极材料包括商品CF1、低氟化KS15石墨(CFx,x=0.53和0.647)和低氟化MWNT(CFx;x=0.21,0.59,0.76和0.82)。除了最上部的曲线(点和虚线)以外,用于这些测量中的充电电压为4.6V;最上部的曲线对应于充电电压4.8V和一个具有一种包括低氟化MWNT(CFx,X=0.82)活性材料的正极。与图16和17中所示的充电-放电曲线类似,观察到低氟化MWNT(CFx,X=0.82)的放电容量随着充电电压从4.6V增加至4.8V而有显著的增加。 
如图18所示,具有商品CF1活性正极材料的电池构造不具有非常好的循环性,很可能是因为第一次放电期间发生了CF1结构完整性的显著降低。该正极活性材料的多孔性可能导致了该降低,而该降低可能是由于由氟离子与锂离子之间的反应引起的剥落而造成的。相反,所研究的低氟化含碳材料(例如石墨、MWNT)具有非常好的循环性能。这可能是因为与商品CFx,x=1相比,这些材料具有较低量的氟和降低的多孔性。重要的是应注意,低氟化MWNT提供了最好的循环性能,这可能是因为其机械完整性比石墨和商品CF1更好。 
图18中的数据证明了具有含活性材料的阳极的Li/CFx半电池构造以2C速率充电至4.8V并获得了120mAh/g-C的可再充电容量,所述活性材料包括具有CFx,X=0.82的低氟化MWNT。为进行比较, 图20提供了LiMn2O4正极的放电速率能力的曲线。这些测量显示,由多壁碳纳米管制成的低氟化CFx材料在作为锂可再充电电池中的正极时比市售的LiMn2O4具有更好的表现。 
图19提供了CF0.82,多壁纳米管正极在电压等于4.6V至4.8V时的放电循环相对于循环数的曲线。在这些曲线中,放电容量(Y轴;mAh/g-C)是相对于以任意单位表达的循环数绘制的。图19显示出,该正极活性材料在至少约50个循环中所观察到的放电特性是稳定的。 
为证实氟离子参与了电极上的氧化和还原反应,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获得了正极的X-射线衍射图案。图21A提供了放电电压相对于时间的曲线,说明在两个时间点(1)和(2)采集了X-射线衍射图案。还获取了未使用的正极的X-射线衍射图案。使用了薄层石墨电极(50微米厚,3-4mg)。图21B显示了在图21A中所示的两个时间点(1)和(2)获取的X-射线衍射图案。图21C以放大的比例示出了在图21A中所示的两个时间点(1)和(2)获取的X-射线衍射图像。 
对应于充电至5.2V和之后的放电至3.2V的图21B和21C的衍射图案显示了嵌入的氟离子的阶段形成(第二阶段与第三阶段的混合)。具体而言,峰(002)-2、(003)-3和(004)-3的出现说明了在充电和放电时存在嵌入的氟阴离子。如通过对未使用的正极、5.2V下的正极和3.2V下的正极的衍射图案进行比较所示,石墨相在充电至5.2V时完全消失并在之后放电至3.2V时重新出现。对应于3.2V的衍射图案中存在的C(002)石墨峰显示,石墨在氟离子脱嵌时存在。另外,3.2V衍射图案中C(002)石墨峰的尖峰宽说明,石墨在充电和放电时保持其结构完整性。该结果证明了氟离子的嵌入和脱嵌过程是可逆的,并且不会导致结晶态石墨向无定形碳相的相变。这些结果与下述循环电池反应一致: 
(1.5V-最高达4.8V vs.Li)(A-=阴离子=F-),,并提供了Li+不参与循环反应的进一步证明。 
为进一步表征正极的低氟化石墨活性材料的组成,获得对应于将电化学电池充电至5.2V的条件下的电子能量损失光谱(EELS)。EELS是一种可用于表征材料的元素组成的技术,因为其对于样品中存在的 元素非常敏感且能够非常精确地识别材料中的元素。图22提供了充电至5.2V的正极活性材料的EELS谱图。图22中只示出两个峰,这两个峰都可被指认为在正极活性材料中氟的存在。不存在对应于其它非碳元素例如B或P的峰。该观察结果提供了电解质中其它阴离子如PF6 -或BF4 -未嵌入的证明。 
1.d.结论 
低氟化的碳材料CFx是氟阴离子可再充电电池的正极材料的极佳实例。它们显示出稳定的循环寿命、高容量、高放电电压和高速率能力。X-射线衍射法与电子能量损失光谱法联用显示载流体氟阴离子确实可逆地嵌入碳基质中,无论碳基质由石墨、焦炭还是多壁碳纳米管组成。氟阴离子的嵌入与锂阳离子在LixC6负极中的嵌入相似地发生分阶段。随着充电截止电压在4.5V至5.5V之间增加,氟阴离子储存容量增加约150%。 
实施例2:氟离子电化学电池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受体。
本实施例提供了可用于本发明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受体的概要。明确例举了能够增加氟化物盐溶解度并能够增加本发明的电化学电池中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的多种氟离子受体。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电解质包括一种具有以下化学结构AR1的阴离子受体: 
Figure G2007800076827D00311
其中R1、R2和R3独立地选自任选被一个或多个包括F在内的卤素、烷基、醇盐、硫羟基、硫代醇盐、芳香族基团、醚或硫醚取代的烷基、芳香族基团、醚、硫醚、杂环、芳基或杂芳基。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电解质包括一种具有以下化学结构AR2的基于硼酸盐的阴离子受体化合物: 
Figure G2007800076827D00312
其中R4、R5和R6选自任选被一个或多个包括F在内的卤素、烷基、 醇盐、硫羟基、硫代醇盐、芳香族基团、醚或硫醚取代的烷基、芳香族基团、杂环、芳基或杂芳基。在一个实施方案中,R4、R5和R6相同。在一个实施方案中,R4、R5和R6各自是含有F的部分。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电解质包括一种具有以下化学结构AR3的基于苯基硼的阴离子受体化合物: 
Figure G2007800076827D00321
其中R7和R8选自任选被一个或多个包括F在内的卤素、烷基、醇盐、硫羟基、硫代醇盐、芳香族基团、醚或硫醚取代的烷基、芳香族基团、杂环、芳基或杂芳基。在一个实施方案中,R7和R8是相同的。在一个实施方案中,R7和R8都是含F的部分。在一个实施方案中,R7和R8一起形成一个这样的芳香族基团,该芳香族基团包括任选取代的苯基,包括为F的取代基和其本身为含F部分的取代基,如以下化学式AR4所示: 
Figure G2007800076827D00322
其中XA和XB代表一个或多个氢或独立地选自包含F在内的卤素、烷基、醇盐、硫羟基、硫代醇盐、醚、硫醚的非氢环取代基。在一个实施方案中,至少一个取代基是含F的部分。 
在一个实施方案中,本发明的电解质包括一种具有以下化学结构AR5的硼酸三(六氟代异丙基)酯(THFIB;MW=511.9AMU)阴离子受体: 
Figure G2007800076827D00323
或者一种具有以下化学结构AR6的硼酸三(2,2,2-三氟乙基)酯(TTFEB;MW=307.9AMU)阴离子受体: 
Figure G2007800076827D00331
或者一种具有以下化学结构AR7的硼酸三(五氟苯基)酯(TPFPB;MW=511.98AMU)阴离子受体: 
Figure G2007800076827D00332
或者一种具有以下结构AR8的硼酸双(1,1,3,3,3-六氟异丙基)五氟苯基酯(BHFIPFPB;MW-480.8AMU)阴离子受体: 
Figure G2007800076827D00333
可用于本发明的电解质中的阴离子受体包括但不限于那些具有选自下列的分子式的阴离子受体:(CH3O)3B、(CF3CH2O)3B、(C3F7CH2O)3B、[(CF3)2CHO]3B、[(CF3)2C(C6H5)O]3B、((CF3)CO)3B、(C6H5O)3B、(FC6H4O)3B、(F2C6H3O)3B、(F4C6HO)3B、(C6F5O)3B、(CF3C6H4O)3B、[(CF3)2C6H3O]3B和(C6F5)3B。 
可用于本发明中的阳离子受体包括但不限于冠醚、套索冠醚、金属杂冠醚、杯芳冠醚(例如杯芳氮杂冠醚)、四硫富瓦烯冠醚、杯芳烃、杯[4]芳烃联喹啉、四硫富瓦烯、双(杯芳冠醚)四硫富瓦烯及其衍生物。 
下列参考文献描述了可用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中的阴离子和/或阳离子受体,它们在此通过引证的方式、以与本发明公开内容不相抵 触的程度纳入本文中: 
(1)Evidence for Cryptand-like Behavior in BibracchialLariat Ether(BiBLE)Complexes Obtained from X-rayCrystallography and Solution Thermodynamic Studies,KristinA.Arnold,Luis echeogoyen,Frank R.Fronczek,Richard D.Grandour,Vinicent J.Gatto,Banita D.White,George W.Gokel,J.Am.Chem.Soc.,109:3716-3721,1987; 
(2)Bis(calixcrown)tetrathiafulvalene Receptors.Maria-Jesus Blesa,Bang-Tun Zhao,Magali Allain,Franck Le Derf,Marc Salle,Chem.Eur.J.12:1906-1914,2006; 
(3)Studies on Calix(aza)crowns,II.Synthesis of NovelProximal Doubly Bridged Calix[4]arenes by IntramolecularringClosure of syn 1,3-and 1,2-to 
Figure G2007800076827D00341
-Chloraolkylamides,IstavanBitter,Alajos Grun,Gabor Toth,Barbara Balazs,Gyula Horvath,Laszlo Toke,Tegrahedron 54:3857-3870,1998; 
(4)Tetrathiafulvalene Crowns:Redox Switchable Ligands,Franck Le Derf,Miloud Mazari,Nicolas Mercier,EricLevillain,Gaelle Trippe,Amedee Riou,Pascal Richomme,Jan Becher,JavierGarin,Jesus Orduna,Nuria Gallego-Planas,Alain Gorgues,MarcSalle,Chem.Eur.J.7,2:447-455,2001; 
(5)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Calix[4]arenediquinonesand Their Cation Binding Properties,Taek Dong Chung,DongsukChoi,Sun Kil Kang,Sang Swon Lee,Suk-Kyu Chang,Hasuck Kim,Journal of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396:431-439,1995; 
(6)Experimental Evidence for Alkali Metal Cation-πInteractions,George W.Gokel,Stephen L.De Wall,Eric S.Meadows,Eur.J.Chem,2967-2978,2000; 
(7)π-Electron Properties of Large Condensed PolyaromaticHydrocarbons,S.E.Stein,R.L.Brown,J.Am.Chem.Soc.,109:3721-3729,1987; 
(8)Self-Assembled Organometallic[12]Metallacrown-3 Complexes,Holger Piotrowski,Gerhard Hilt,Axel Schulz,PeterMayer,Kurt Polborn,Kay Severin,Chem.Eur.J.,7,15:3197-3207,2001; 
(9)First-and Second-sphere Coordination Chemistry ofAlkali Metal Crown Ether Complexes,Jonathan W.Steed,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s 215:171-221,2001; 
(10)Alkali metal ion complexes of functionalizedcalixarenes-competition between pendent arm and anion bondto sodium;R.Abidi,L.Baklouti,J.Harrowfield,A.Sobolev;J.Vicens,and A.White,Org.Biomol.Chem,2003,1,3144-3146; 
(11)Transition Metal and Organometallic AnionComplexation Agents,Paul D.Beer,Elizabeth J.Hayes,Coordination Chemistry Review,240:167-189,2003; 
(12)Versatile Self-Complexing Compounds Based onCovalently Linked Donor-Acceptor Cyclophanes,Yi Liu,Amar H.Flood,Ross M.Moskowitz,J.Fraser Stoddart,Chem.Eur.J.11:369-385,2005; 
(13)Study of Interactions of Various Ionic Species withSolvents Toward the Design of Receptors,N.Jiten singh,Adriana C.Olleta,Anupriya Kumar,Mina Park,Hai-Bo Yi,Indrajit Bandyopadhyay,Han Myoung Lee,P.Tarakeshwar,KwangS.Kim,Theor.Chem.Acc.115:127-135,2006; 
(14)A Calixarene-amide-tetrathiafulvalene Assembly forthe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of Anions,Bang-Tun Zhao,Maria-Jesus Blesa,Nicolas Mercier,Franck Le Derf,Marc Salle,New J.Chem.29:1164-1167,2005。 
关于通过引证方式的纳入及变型的声明 
本申请全篇的所有参考文献——例如专利文献,包括公告的或授权的专利或等同物;专利申请公开文本;以及非专利文献或其它来源的资料——的全部内容在此通过引证的方式纳入本文中,就如同它们 是以引证的方式、以每篇文献至少部分地与本申请中的公开内容不相抵触的程度逐一纳入(例如,部分相抵触的参考文献通过将该参考文献中部分地相抵触的部分除去的引证方式纳入)。 
本文中采用的术语和表达方式是作为描述性的术语、而非限制性的术语使用的,并且在使用这些术语和表达方式时,并不想要排除所显示和描述的特征或其一部分的任何等同物,但应认识到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可作多种变型。因此,应理解,尽管本发明已通过优选的实施方案、示例性的实施方案和任选的特征具体地公开了,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对本文中所公开的构思进行变型和改变,并且这种变型和改变被认为是在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文中提供的具体的实施方案是本发明的有用的实施方案的实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可采用对本说明书中阐明的装置、装置部件、方法步骤的多种变型来实施本发明。正如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可用于本发明方法中的方法和装置可包括多种任选组合和处理元素以及步骤。 
当本文公开了一组取代基时,应理解该组中所有的单个成员和全部子集——包括该组成员的任何异构体、对映异构体和非对映异构体——都分别被公开。当本文中使用马库什组或其它组时,本公开中意欲逐一包括该组中的所有单个成员和该组的所有可能的组合和亚组合。当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化合物而该化合物的具体异构体、对映异构体或非对映异构体未例如以化学式或化学名称具体指出时,该描述意欲包括以单独或任何组合的方式描述的该化合物的每个异构体和对映异构体。另外,除非另有说明,本公开意欲包括本文中公开的化合物的所有同位素变体。例如,应理解,所公开分子中的任一个或多个氢可被氘或氚代替。分子的同位素变体通常可用作分子检测的标准物和与该分子或其用途相关的化学及生物学研究中的标准物。制备所述同位素变体的方法是本领域公知的。化合物的具体名称意欲为示例性的,因为已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对相同的化合物不同地命名。 
本文中公开的许多分子含有一个或多个可电离基团[可从其上移除质子的基团(例如-COOH)或向其添加质子的基团(例如胺类),或者是可被季铵化的基团(例如胺类)]。本公开中意欲逐一包括所 述分子及其盐的所有可能的离子形式。关于本文中化合物的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从多种可用的抗衡离子中选择,所述抗衡离子适用于根据给定的应用制备本发明的盐。在具体应用中,对用于制备盐的特定的阴离子或阳离子的选择可引起该盐的溶解度增加或降低。 
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描述的或列举的各组分的每个配方或组合均可被用于实施本发明。 
只要说明书中给出一个范围,例如温度范围、时间范围或者组分或浓度的范围,则本公开中意欲包括包含在该给定范围中的所有的中间范围和子范围以及所有的单个数值。应理解,本说明书中包括的任何子范围或者一个范围或子范围中的单个数值可从本权利要求书中排除。 
说明书中提及的所有专利和出版物表明了本发明所涉及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本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的全部内容在此通过引证的方式纳入本文中,来说明它们的公开日或申请日的现有技术状态;并且本文意欲使用该信息——如果需要——以排除现有技术中的具体实施方案。例如,当要求保护物质的组成时,应理解,本申请人的发明之前本领域已知的和可获得的化合物是不想要被包括在本发明要求保护的物质的组成中的,所述化合物包括为了其而在本文所引参考文献中提供公开内容的化合物。 
本文中使用的“包括”与“含有”、“包含”或“其特征在于”是同义的,并且是包括性的或开放式的,且不排除其它的、未引用的元素或方法步骤。本文中使用的“由......组成”排除了权利要求元素中未具体指明的所有元素、步骤或成分。本文中使用的“基本上由......组成”不排除对权利要求中的基本特性和新特性没有实际影响的材料或步骤。在本文的每种情况下,术语“包括”、“基本上由......组成”和“由......组成”的任一个可被另外两个术语中的任一个代替。本文中以示例性方式描述的本发明可适当地在缺少本文中未明确指出的任一个或多个元素、任一个或多个限制条件的情况下实施。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在不进行过多实验的基础上,还可将除具体列举出的以外的起始原料、生物材料、试剂、合成方法、纯化方法、分析方法、测定方法和生物学方法用于本发明的实践中。本发明 中意欲包含任何所述材料和方法的所有现有技术中已知的功能等同物。所采用的术语和表达方式被用作描述性术语而非限制性的,并且不想在使用这些术语和表达方式时排除所示和所描述的特征或其部分的任何等同物,但应认识到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内可作多种变型。因此,应理解,尽管本发明已通过优选的实施方案和任选的特征被具体地公开了,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对本文中所公开的构思作出变型和改变,并且这些变形和改变被认为是落入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范围内。 

Claims (51)

1.一种电化学电池,包括:
一个包括一种第一氟离子基质材料的正极;
一个包括一种第二氟离子基质材料的负极;和
一种提供在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之间的电解质;所述电解质能够传导阴离子载流体;并且其中所述电解质包括一种溶剂和一种氟化物盐,其中所述氟化物盐至少部分地以溶解的状态存在于所述电解质中,从而在所述电解质中产生氟离子;
其中,在所述电化学电池的充电或放电过程中,所述正极和负极与所述电解质可逆地交换所述阴离子载流体;
其中所述阴离子载流体为所述氟离子(F-)。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所述氟化物盐具有式MFn,其中M是一种金属并且n是一个大于0的整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M是一种碱金属或一种碱土金属。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M是一种除锂以外的金属。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M是Na、K或Rb。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所述电解质还包括一种阴离子受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所述电解质还包括一种能够与来自所述氟化物盐中的所述氟离子配位的氟离子阴离子受体。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所述电解质还包括一种能够与来自所述氟化物盐的金属离子配位的阳离子受体。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所述电解质是一种水性电解质。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所述的电解质是一种非水性的电解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所述负极的所述第二氟离子基质材料是一种氟化合物。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所述负极的所述第二氟离子基质材料选自:LaFx、CaFx、AlFx、EuFx、LiC6、LixSi、LixGe、Lix(CoTiSn)、SnFx、InFx、VFx、CdFx、CrFx、FeFx、ZnFx、GaFx、TiFx、NbFx、MnFx、YbFx、ZrFx、SmFx、LaFx和CeFx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所述负极的所述第二氟离子基质材料是一种选自下列物质的聚合物:聚乙炔、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和聚对苯撑。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所述负极的标准电极电位小于或等于-1V。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所述负极的标准电极电位小于或等于-2V。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所述正极的所述第一氟离子基质材料是一种能够接收所述氟离子以生成一种氟离子嵌入化合物的嵌入基质材料。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所述正极的所述第一氟离子基质材料是一种氟化合物。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所述正极的所述第一氟离子基质材料是一种选自下列物质的组合物:CFx、AgFx、CuFx、NiFx、CoFx、PbFx、CeFx、MnFx、AuFx、PtFx、RhFx、VFx、OsFx、RuFx和FeFx。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所述正极的所述第一氟离子基质材料是式CFx的低氟化含碳材料,其中x为氟原子与碳原子的平均原子比且选自0.3至1.0;并且其中所述含碳材料选自石墨、焦炭、多壁碳纳米管、多层碳纳米纤维、多层碳纳米颗粒、碳纳米晶须和碳纳米棒。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所述正极的标准电极电位大于或等于1V。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所述正极的标准电极电位大于或等于2V。
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所述正极的所述第一氟离子基质材料和所述负极的所述第二氟离子基质材料是不同的氟化合物。
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所述第一氟离子基质材料和所述第二氟离子基质材料的组合选自:CFx/LiC6;CFx/LaFx;CuFx/LaFx,AgFx/LaFx,CoFx/LaFx,NiFx/LaFx,MnFx/LaFx,CuFx/AlFx,AgFx/AlFx,NiFx/AlFx,NiFx/ZnFx,AgFx/ZnFx和MnFx/ZnFx。
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标准电池电压等于或大于3.5V。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在所述电化学电池的放电过程中所述氟离子从所述正极上释放并被所述负极接收。
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在所述电化学电池的充电过程中所述氟离子从所述负极上释放并被所述正极接收。
2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包括一次电化学电池。
2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包括二次电化学电池。
29.如权利要求28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循环寿命等于或大于500循环。
3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比能量大于或等于300Whkg-1
3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所述正极、电解质和负极不含有锂。
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所述正极的所述第一氟离子基质材料是一种选自下列物质的聚合物:聚乙炔、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和聚对苯撑。
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所述氟化物盐在所述电解质中的浓度选自0.1M至2.0M。
3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M为一种碱金属。
3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M为一种碱土金属。
3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M为Mg、Ca或Sr。
3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所述电解质向所述阴离子载流体提供大于或等于0.001S cm-1的电导率。
3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所述电解质向所述阴离子载流体提供大于或等于0.005S cm-1的电导率。
3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所述负极的所述第二氟离子基质材料是一种不同于所述正极的所述第一氟离子基质材料的材料。
40.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所述第一氟离子基质材料和所述第二氟离子基质材料通过所述氟离子插入或嵌入所述第一氟离子基质材料、第二氟离子基质材料、或所述第一氟离子基质材料和所述第二氟离子基质材料二者与所述电解质可逆地交换所述阴离子载流体。
41.如权利要求39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所述第一氟离子基质材料和所述第二氟离子基质材料通过所述氟离子与所述第一氟离子基质材料、第二氟离子基质材料、或所述第一氟离子基质材料和所述第二氟离子基质材料二者的化学反应与所述电解质可逆地交换所述阴离子载流体。
4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所述电解质的所述溶剂选自碳酸异丙烯酯、硝基甲烷、甲苯;碳酸乙基甲酯;碳酸丙基甲酯;碳酸二乙酯;碳酸二甲酯;丁酸甲酯;乙酸正丙酯;乙酸乙酯;丙酸甲酯;乙酸甲酯;4-甲基-1,3-二氧戊环;2-甲基四氢呋喃;1,2-二甲氧基乙烷;甲酸甲酯;二氯甲烷;γ-丁内酯和碳酸乙烯酯。
4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所述电解质的所述溶剂是一种部分或完全氟化的溶剂。
44.一种二次电化学电池,包括:
一个包括一种第一氟离子基质材料的正极;所述正极具有第一标准电极电位;
一个包括一种第二氟离子基质材料的负极;所述负极具有第二标准电极电位,其中所述第一标准电极电位与所述第二标准电极电位之间的差大于或等于3.5V;以及
一种在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之间提供的电解质;所述电解质能够传导氟离子载流体,所述电解质包括一种氟化物盐和一种溶剂;其中所述氟化物盐的至少一部分以溶解的状态存在,从而在所述电解质中产生所述氟离子载流体;
其中在所述电化学电池的充电或放电过程中所述正极和负极与所述电解质可逆地交换所述氟离子载流体;
其中所述氟离子载流体为氟离子(F-)。
45.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所述氟化物盐具有式MFn,其中M为一种金属且n为一个大于0的整数。
46.如权利要求45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M为Na、K或Rb。
47.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所述电解质还包括一种阴离子受体、阳离子受体或包括两者。
48.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所述负极的所述第二氟离子基质材料选自:LaFx、CaFx、AlFx、EuFx、LiC6、LixSi、LixGe、Lix(CoTiSn)、SnFx、InFx、VFx、CdFx、CrFx、FeFx、ZnFx、GaFx、TiFx、NbFx、MnFx、YbFx、ZrFx、SmFx、LaFx和CeFx
49.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电化学电池,其中所述正极的所述第一氟离子基质材料是一种选自下列物质的组合物:CFx、AgFx、CuFx、NiFx、CoFx、PbFx、CeFx、MnFx、AuFx、PtFx、RhFx、VFx、OsFx、RuFx和FeFx。
50.一种制备电化学电池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个包括一种第一氟离子基质材料的正极;
提供一个包括一种第二氟离子基质材料的负极;以及
向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之间提供一种电解质;所述电解质能够传导阴离子载流体;并且其中所述电解质包括一种溶剂和一种氟化物盐,其中所述氟化物盐至少部分地以溶解的状态存在于所述电解质中,从而在所述电解质中产生氟离子;
其中在所述电化学电池的充电或放电过程中所述正极和负极与所述电解质可逆地交换所述阴离子载流体;
其中所述阴离子载流体为所述氟离子(F-)。
51.一种产生电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一个电化学电池;所述电化学电池包括:
一个包括一种第一氟离子基质材料的正极;
一个包括一种第二氟离子基质材料的负极;以及
在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之间提供的一种电解质;所述电解质能够传导阴离子载流体;并且其中所述电解质包括一种溶剂和一种氟化物盐,其中所述氟化物盐至少部分地以溶解的状态存在于所述电解质中,从而在所述电解质中产生氟离子;
其中在所述电化学电池的充电或放电过程中所述正极和负极与所述电解质可逆地交换所述阴离子载流体;
其中所述阴离子载流体为所述氟离子(F-);以及
使所述电化学电池放电。
CN2007800076827A 2006-03-03 2007-03-02 氟离子电化学电池 Active CN10146728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77905406P 2006-03-03 2006-03-03
US60/779,054 2006-03-03
US11/560,570 2006-11-16
US11/560,570 US7794880B2 (en) 2005-11-16 2006-11-16 Fluorination of multi-layered carbon nanomaterials
US89731007P 2007-01-25 2007-01-25
US60/897,310 2007-01-25
US90040907P 2007-02-09 2007-02-09
US60/900,409 2007-02-09
US11/675,308 US20070218364A1 (en) 2005-10-05 2007-02-15 Low temperature electrochemical cell
US11/675,308 2007-02-15
US11/677,541 US8232007B2 (en) 2005-10-05 2007-02-21 Electrochemistry of carbon subfluorides
US11/677,541 2007-02-21
PCT/US2007/063170 WO2007146453A2 (en) 2006-03-03 2007-03-02 Fluoride ion electrochemical cell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67287A CN101467287A (zh) 2009-06-24
CN101467287B true CN101467287B (zh) 2012-09-05

Family

ID=38832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7800076827A Active CN101467287B (zh) 2006-03-03 2007-03-02 氟离子电化学电池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5876848B2 (zh)
KR (1) KR20140105871A (zh)
CN (1) CN101467287B (zh)
WO (1) WO2007146453A2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8377586B2 (en) 2005-10-05 2013-02-19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luoride ion electrochemical cell
CN102754257B (zh) 2009-11-09 2016-06-01 拉特格斯,新泽西州立大学 用于自形成电池的金属氟化物组合物
CN102812586A (zh) * 2009-12-11 2012-12-05 康图尔能量系统有限公司 氟离子电池电解质组合物
JP2014501434A (ja) * 2010-12-22 2014-01-20 コンツアー エナジー システムズ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ッド フッ化物イオン電池
US9142330B2 (en) * 2010-12-30 2015-09-22 Ocean's King Light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 Ltd. Conductive polymer materials and preparing method and uses thereof
CN102558856B (zh) * 2011-12-21 2014-06-04 天津大学 聚苯胺/氟化石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WO2013157189A1 (ja) 2012-04-16 2013-10-24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気化学エネルギー蓄積デバイスおよびこれに用いる活物質とその製造法
US9692039B2 (en) 2012-07-24 2017-06-27 Quantumscape Corporation Nanostructured materials for electrochemical conversion reactions
US9048497B2 (en) 2012-10-05 2015-06-02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Metal fluoride compositions for self formed batteries
CA2905959A1 (en) * 2013-03-13 2014-10-02 Fluidic, Inc. Synergistic additives for electrochemical cells with electrodeposited fuel
JP6181771B2 (ja) * 2013-12-18 2017-08-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フッ化物イオン伝導性電解液の製造方法、及び、フッ化物イオン電池の製造方法
JP6250879B2 (ja) * 2013-12-26 2017-12-20 国立大学法人京都大学 二次電池
KR102384822B1 (ko) 2014-02-25 2022-04-08 퀀텀스케이프 배터리, 인코포레이티드 삽입 및 변환 물질 양자 모두를 갖는 하이브리드 전극
JP6377924B2 (ja) * 2014-03-14 2018-08-22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ハロゲン二次電池
JP6046655B2 (ja) 2014-03-28 2016-12-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フッ化物イオン電池用電解液およびフッ化物イオン電池
JP6285263B2 (ja) * 2014-04-17 2018-02-2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フッ化物イオン電池用電解液およびフッ化物イオン電池
JP6285264B2 (ja) * 2014-04-17 2018-02-2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フッ化物イオン電池用電解液およびフッ化物イオン電池
CN104241711A (zh) * 2014-05-16 2014-12-24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氯离子电池
US10326135B2 (en) 2014-08-15 2019-06-18 Quantumscape Corporation Doped conversion materials for secondary battery cathodes
JP6018146B2 (ja) 2014-09-19 2016-11-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フッ化物イオン電池用電解液およびフッ化物イオン電池
JP6262680B2 (ja) * 2015-03-06 2018-01-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フッ化物イオン電池用電解液およびフッ化物イオン電池
JP6342837B2 (ja) 2015-04-03 2018-06-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フッ化物イオン電池用電解質およびフッ化物イオン電池
US11749797B2 (en) * 2016-12-15 2023-09-05 Honda Motor Co., Ltd. Nanostructural designs for electrode materials of fluoride ion batteries
US20200185722A1 (en) * 2018-12-05 2020-06-11 Honda Motor Co., Ltd. Electroactive materials modified with molecular thin film shell
US11177512B2 (en) 2016-12-15 2021-11-16 Honda Motor Co., Ltd. Barium-doped composite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fluoride-ion electrochemical cells
US11581582B2 (en) 2015-08-04 2023-02-14 Honda Motor Co., Ltd. Liquid-type room-temperature fluoride ion batteries
JP6423328B2 (ja) * 2015-08-31 2018-11-14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フッ化物イオン電池
JP6502804B2 (ja) 2015-09-10 2019-04-17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負極集電体およびフッ化物イオン電池
JP6875818B2 (ja) 2015-10-13 2021-05-26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電解液ならびにそれを用いた電気化学デバイス
JP6313345B2 (ja) 2016-02-12 2018-04-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活物質およびフッ化物イオン電池
JP6827232B2 (ja) 2016-03-31 2021-02-10 公立大学法人大阪 水系二次電池
JP6563856B2 (ja) 2016-05-30 2019-08-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システム
JP6521902B2 (ja) 2016-06-02 2019-05-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フッ化物イオン電池用電解液およびフッ化物イオン電池
JP6487375B2 (ja) 2016-06-03 2019-03-2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二次電池システム
JP6638622B2 (ja) 2016-11-08 2020-01-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フッ化物イオン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536538B2 (ja) 2016-11-08 2019-07-0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フッ化物イオン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583214B2 (ja) 2016-11-08 2019-10-02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固体電解質材料、固体電解質層、フッ化物イオン電池およびフッ化物イオン電池の製造方法
JP6575496B2 (ja) * 2016-12-07 2019-09-1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フッ化物イオン全固体電池
KR102565564B1 (ko) 2016-12-15 2023-08-10 혼다 기켄 고교 가부시키가이샤 플루오라이드 이온 전기화학 셀을 위한 복합 전극 재료들
US10529988B2 (en) * 2017-04-24 2020-01-07 Toyota Jidosha Kabushiki Kaisha Fluoride ion battery
JP6933108B2 (ja) * 2017-04-24 2021-09-08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フッ化物イオン電池
JP6601452B2 (ja) 2017-04-27 2019-11-0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極活物質、フッ化物イオン全固体電池、および電極活物質の製造方法
JP6693473B2 (ja) 2017-05-23 2020-05-13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フッ化物イオン電池
US10727487B2 (en) * 2017-10-04 2020-07-28 Honda Motor Co., Ltd. Anode for fluoride ion battery
JP6863223B2 (ja) * 2017-10-20 2021-04-2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正極活物質およびフッ化物イオン電池
JP6852653B2 (ja) 2017-11-07 2021-03-31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正極活物質およびフッ化物イオン電池
JP6943219B2 (ja) 2018-04-27 2021-09-29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フッ化物イオン電池
JP7228775B2 (ja) * 2018-05-22 2023-02-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フッ化物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活物質、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フッ化物イオン二次電池
JP7228776B2 (ja) * 2018-05-22 2023-02-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フッ化物イオン二次電池用活物質、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フッ化物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09041402A (zh) * 2018-07-31 2018-12-18 宜昌后皇真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产生多电荷态离子束的方法和用于该方法的装置
CN109841897B (zh) * 2018-12-28 2022-01-04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一种基于原子层沉积的全固态氟离子电池的制备方法
JP6862608B2 (ja) 2019-01-28 2021-04-21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活物質、負極活物質、およびフッ化物イオン二次電池
JP7201514B2 (ja) 2019-04-04 2023-01-10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電解液およびフッ化物イオン電池
CN112313822A (zh) 2019-05-30 2021-02-02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氟离子二次电池用活性物质和使用该活性物质的氟离子二次电池
CN113346077B (zh) * 2021-05-17 2022-10-14 上海超碳石墨烯产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磷修饰氟化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7432906B2 (ja) 2022-03-03 2024-02-19 国立大学法人京都大学 電極活物質、電極、電気化学デバイス、モジュール及び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45465B1 (en) * 1997-10-15 2001-06-12 Moltech Corporation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olvents for secondary cells
US6306540B1 (en) * 1998-12-22 2001-10-23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Battery electrolytic solution with fluoride-ion-dissociating salt and battery using the same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25973A (ja) * 1992-05-18 1993-12-10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正極活物質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電池
JP3410534B2 (ja) * 1994-01-17 2003-05-26 エヌ・ティ・ティ・リース株式会社 金属−水素系二次電池
JP2000077100A (ja) * 1998-08-28 2000-03-14 Sanyo Electric Co Ltd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JP2001006660A (ja) * 1999-06-25 2001-01-12 Yuasa Corp 非水二次電池
JP4496688B2 (ja) * 2001-09-06 2010-07-07 株式会社ジーエス・ユアサコーポレーション 二次電池
JP2003203674A (ja) * 2001-10-29 2003-07-18 Sanyo Electric Co Ltd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4679819B2 (ja) * 2001-11-09 2011-05-11 ヤードニー、テクニカル、プロダクツ、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リチウム電気化学的電池用の非水性電解質
US20050227146A1 (en) * 2003-12-12 2005-10-13 Dania Ghantous Medium rate and high rate batteries
RU2295178C2 (ru) * 2005-04-21 2007-03-10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Высоко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ие батарейные системы" (ООО "ВЭБС") Твердотельный вторичный источник тока
RU2295177C2 (ru) * 2005-04-21 2007-03-10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Высокоэнергетические батарейные системы" (ООО "ВЭБС")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вторичного твердотельного источника тока
JP2006351306A (ja) * 2005-06-15 2006-12-28 Fdk Corp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245465B1 (en) * 1997-10-15 2001-06-12 Moltech Corporation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olvents for secondary cells
US6306540B1 (en) * 1998-12-22 2001-10-23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Battery electrolytic solution with fluoride-ion-dissociating salt and battery using the same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JP特开平7-211344A 1995.08.11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07146453A3 (en) 2008-11-13
JP5876848B2 (ja) 2016-03-02
JP2013145758A (ja) 2013-07-25
KR20140105871A (ko) 2014-09-02
WO2007146453A2 (en) 2007-12-21
CN101467287A (zh) 2009-06-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67287B (zh) 氟离子电化学电池
US8377586B2 (en) Fluoride ion electrochemical cell
JP5615497B2 (ja) フッ化物イオン電気化学セル
US20140030559A1 (en) Lithium ion fluoride electrochemical cell
Hartmann et al. A rechargeable room-temperature sodium superoxide (NaO2) battery
US9324992B2 (en) Hybrid radical energy storage device and method of making
KR102120508B1 (ko) 전지
Bhargav et al. A phenyl disulfide@ CNT composite cathode for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ies
Son et al. Carbon coated NASICON type Li3V2-xMx (PO4) 3 (M= Mn, Fe and Al) materials with enhanced cyclability for Li-ion batteries
JP2010500725A (ja) フッ化物の溶解度増進をもたらす解離剤、配合物及び方法
CN101385168A (zh) 低温电化学电池
KR101985462B1 (ko) 마그네슘 이차전지용 양극소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마그네슘 이차전지
JP6852653B2 (ja) 正極活物質およびフッ化物イオン電池
KR101875785B1 (ko) 마그네슘 이차전지용 양극소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Deunf et al. Solvation, exchange and electrochemical intercalation properties of disodium 2, 5-(dianilino) terephthalate
EP1993953B1 (en) Fluoride ion electrochemical cell
US20100221603A1 (en) Lithium ion fluoride battery
KR101983608B1 (ko) 칼륨 이차 전지용 양극 활물질 및 칼륨 이차 전지
US20200106096A1 (en) Positive active material for potassium secondary battery and potassium secondary battery including the same
Singh et al. Na ion batteries: An India centric review
US20230047323A1 (en) Metal phosphorothioates and metal-sulfur electrochemical system containing the same
Tyagaraj et al. Sodium-ion batteries: Charge storage mechanisms and recent advancements in diglyme-based electrolytes
KR20080111011A (ko) 저온 전기화학 셀
KR101875674B1 (ko) 양극 활물질, 이의 제조 방법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나트륨 이차전지
WO2022163664A1 (ja) カルシウム電池の電解質用組成物、カルシウム電池の電解質、及び、カルシウム電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