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41876A - 光盘装置 - Google Patents
光盘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441876A CN101441876A CNA2008101704660A CN200810170466A CN101441876A CN 101441876 A CN101441876 A CN 101441876A CN A2008101704660 A CNA2008101704660 A CN A2008101704660A CN 200810170466 A CN200810170466 A CN 200810170466A CN 101441876 A CN101441876 A CN 10144187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bjective lens
- light picker
- situation
- optical disc
- light bea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7
- 241000219739 Lens Speci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2
- 210000000695 crystalline len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4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8929 re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1069 regene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172 regene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4913 activ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994 act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0887 fac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519 trans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13 activ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92 add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321 ampl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280 dens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69 different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36 elastomer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60 hair shin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3128 hea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BGOFCVIGEYGEOF-UJPOAAIJSA-N helicin Chemical compound O[C@@H]1[C@@H](O)[C@H](O)[C@@H](CO)O[C@H]1OC1=CC=CC=C1C=O BGOFCVIGEYGEOF-UJPOAAIJ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199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82 phase chang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8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otherwise than during the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for adjustment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or track change or selection
- G11B7/08505—Methods for track change, selection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by moving the head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8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otherwise than during the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for adjustment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or track change or selection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08—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 G11B7/085—Disposition or mounting of heads or light sources relatively to record carriers with provision for moving the light beam into, or out of, its operative position or across tracks, otherwise than during the transducing operation, e.g. for adjustment or preliminary positioning or track change or selection
- G11B7/0857—Arrangements for mechanically moving the whole head
- G11B7/08582—Sled-type positioners
- G11B7/08588—Sled-type positioners with position sensing by means of an auxiliary system using an external scale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21—Protecting the head, e.g. against dust or impact with the record carrier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12—Heads, e.g. forming of the optical beam spot or modulation of the optical beam
- G11B7/135—Means for guiding the beam from the source to the record carrier or from the record carrier to the detector
- G11B7/1372—Lenses
- G11B7/1374—Objective lenses
-
- G—PHYSICS
- G11—INFORMATION STORAGE
- G11B—INFORMATION STORAGE BASED ON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RECORD CARRIER AND TRANSDUCER
- G11B7/00—Recording or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e.g. recording using a thermal beam of optical radiation by modifying optical properties or the physical structure, reproducing using an optical beam at lower power by sensing optical properties; Record carriers therefor
- G11B7/24—Record carriers characterised by shape, structure or physical properties, or by the selection of the materia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ptical Recording Or Reproduction (AREA)
- Moving Of The Head For Recording And Reproducing By Optical Means (AREA)
- Optical Hea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光盘装置,具有:光拾取器(6),其具有发射用于对光盘(100)进行照射的光束(21)的光源(23)、将光束(21)聚焦的至少一个物镜透镜(22)、以及能够使物镜透镜(22)沿垂直于光盘(100)的方向移动的执行机构;移送台(11),其使光拾取器(6)沿光盘径向移动;检测机构(30),其在为了进行搜寻动作而将光拾取器(6)从光盘的内周侧往外周侧移动的情况下,对光束(21)的照射位置越过光盘(100)的端部这一情况进行检测;以及控制机构(40),其在检测到光束(21)的照射位置越过光盘(100)的端部的情况下,由执行机构将物镜透镜(22)往远离光盘(100)的方向移动,并且,由移送台(11)使光拾取器(6)移动到光盘内周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盘装置。
背景技术
记录于光盘上的数据,通过将比较弱的一定的光量的光束照射于旋转的光盘上,并对被光盘所调制的反射光进行检测,而被再生。
在再生专用的光盘上,在光盘的制造阶段预先以螺旋状记录由凹坑所表示的信息。与此相对,在可以擦写的光盘中,在形成具有螺旋状的平坦部位(land)和沟槽的信息轨道(track)的基材表面,通过蒸镀等方法堆积能够光学实施数据记录/再生的记录材料膜。在将数据记录于可擦写的光盘数据的情况下,将根据要记录的数据调制光量所得的光束照射于光盘上,由此使记录材料膜的特性局部地变化,从而进行数据的写入。
另外,凹坑的深度、信息轨道的深度、以及记录材料膜的厚度,相比于光盘基材的厚度要小。因此,光盘中记录着数据的部分,构成2维的面,有时称为“记录面”或“信息面”。在本说明书中,考虑到这些面在深度方向上也具有物理的尺寸,而使用“信息层”一词代替“记录面(信息面)”一词。光盘至少具有一层这种信息层。另外,一层的信息层,在现实中,也可包含相变材料层和反射层等多层。
在对记录于光盘的数据进行再生时,或将数据记录于可以记录的光盘时,需要使光束在信息层的目标信息轨道上总处于规定的聚焦状态。为此,需要调焦控制和跟踪控制。“调焦控制”,是指在信息面的法线方向(以下,有时称为“基板的深度方向”)上对物镜透镜的位置进行控制,以便使光束的焦点(聚焦点)的位置总处于信息层上。另一方面,所谓跟踪控制,是指在光盘的半径方向(以下,称为“光盘径向”)上对物镜透镜的位置进行控制,以便使光束的束斑位于规定的信息轨道上。
以往,作为高密度·大容量的光盘,DVD(数字多功能光盘)—ROM、DVD—RAM、DVD—RW、DVD—R、DVD+W、DVD+R等光盘逐渐得到实用化。另外,CD(Compact Disc)如今也已经普及。当前,比这些光盘更高密度化·大容量化的蓝光光盘(Blu-ray Disc;BD)和HD-DVD等下一代光盘的开发·实用化,也正在进展。
为了提高光盘的记录密度,优选将聚焦于光盘的数据面上的光束的束斑直径设得较小。由于光束的束斑直径,与用于将光束聚焦而使用的物镜透镜的数值孔径NA成反比,因此通过提高物镜透镜的数值孔径NA,能够将光束的束斑直径缩小。
物镜透镜的数值孔径NA与物镜透镜的焦距成反比。为此,在使用数值孔径NA高的物镜透镜的光盘装置中,从物镜透镜到光盘的距离(工作距离)极短。DVD播放器(NA:0.6)中的工作距离为0.6~0.8mm,而BD专用播放器(NA:0.8以上)中的工作距离是0.1~0.3mm。
这样,若伴随着数值孔径NA的上升工作距离减小,则会产生物镜透镜容易碰撞光盘的问题。为了回避这种“碰撞”,需要将物镜透镜和光盘的距离保持于规定范围内。如前述那样,在执行调焦控制时,由于以光束的焦点(聚焦点)的位置总处于信息层上的方式对物镜透镜的位置进行控制,因此不易产生这种碰撞。另外,在记录·再生动作中,因某些理由用于聚焦控制的伺服环路(servo loop)错位的情况下(错位焦点),直接执行使物镜透镜尽可能远离光盘的回避处理。但是,在再次开始调焦控制前存在物镜透镜碰撞光盘的危险。以下说明这一点。
图1(a)示意表示光盘100的表面100a和物镜透镜22的间隔逐渐变小的情形。该光盘100,具有:对激光透明的基板主体112、形成于基板主体112上信息层114,以及覆盖信息层114的保护层(覆盖层)116。图示的光盘100相当于BD,覆盖层116的厚度约为0.1mm。
在图1(a)中,同时表示出了:激光21的焦点位置位于光盘的表面100a上的情况、位于信息层114上的情况、以及位于基板主体112的内部的情况。在图1(b)中,示意表示出了激光21的焦点位置随时间变化时得到的焦点误差信号(FE)。焦点误差信号,以如下方式变化:即在激光21的焦点通过光盘100的表面100a时表现出小的S字状的曲线。图1(c)示意表示激光21的焦点位置随时间变化时得到的再生信号(RF)的振幅。在激光21的焦点通过光盘100的信息层114时,再生信号的振幅表示非零的有意义的值。因此,在再生信号和焦点误差信号的双方表示出规定等级以上的振幅时,可以判断为激光21的焦点位于信息层114的附近。此时,若调焦伺服进入ON(激活)状态,则以令焦点误差信号总为零的方式,对物镜透镜22的位置进行控制。如此,在寻求信息层114而使物镜透镜22接近于光盘100的同时,对焦点误差信号的S字曲线进行检测时,并在S字曲线的中央附近(焦点误差信号的零交叉点(zero cross point)附近)将误差伺服置为ON状态,将这一动作称为“焦点引入”。
由于焦点误差信号中S曲线出现的区间(检测区间)限于比较窄的范围(数μm),因此为了进行焦点引入,需要进行动作,来使物镜透镜22的焦点位置接近于光盘100的信息层114的附近,在上述检测区间内收于作为目标的信息层114。这样,有时将如下动作称为“焦点搜索”,即为了对S字曲线进行检测,而将物镜透镜22从远离光盘100的位置起开始慢慢地接近。由于物镜透镜22的光轴方向上的位置,由光拾取器内的透镜执行机构调整,因此在焦点搜索时,通过慢慢地增大提供给透镜执行机构的驱动电流,能够使物镜透镜22慢慢地接近光盘100。此时,若在焦点误差信号中出现S字曲线,则能够判断为作为目标的信息层114进入到检测区间内。此时,开始伺服动作,对提供给调焦执行机构的驱动电流的大小进行控制,使焦点误差信号中S字曲线的值为零。用以进行这种调焦伺服的引入的一系列动作,有时被称作“调焦激活(focus ON)处理”。
在进行调焦激活处理时,使物镜透镜22沿光轴方向高速地移动直至在焦点误差信号中出现S字曲线后,由于光束21的聚焦点在短时间内穿过光盘100的信息层114,因此不能够正确地检测出S字曲线,存在会使物镜透镜22进一步接近光盘100的情况。此时,物镜透镜22会碰撞光盘100。虽然通过降低物镜透镜22的移动速度能够某种程度地解决这种问题,但是若在光盘100上存在划伤或灰尘,则存在不能够正确地检测出S字曲线的情况。
专利文献1公开了如下方法,即使在调焦激活处理时未能成功地进行信息层的检测,且未能适当地开始调焦控制,也能够防止物镜透镜碰撞光盘。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光盘装置中,存储执行机构的驱动电压,在调焦激活处理时执行机构的驱动电压超过规定的电平的情况下,将调焦驱动电压切断。如此,即使因附着于光盘表面的灰尘或划伤的影响而未能成功地进行焦点搜索,也能够在物镜透镜碰撞光盘前中止焦点搜索。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开平11—120599号公报。
在DVD-RAM和BD等光盘的最外周部,形成有边缘(rim)区域。该边缘区域发挥的作用是:在将这些光盘从盘盒中取出时,或在裸露的状态下,保护光盘的数据部分,以使之免受灰尘以及划伤的影响。边缘区域的结构,由例如Standard ECMA-330(120mm and 80mm DVD)RewritableDisk(DVD—RAM)所规定。
图2示出了DVD—RAM的边缘区域的结构。图2所示的光盘100,具有由Standard ECMA-330所规定的结构的凸出部102。该凸出部102,形成于从光盘中心到半径d1的位置与到半径d2的位置之间,与光盘100的大部分相比厚度相对增加。凸出部102从光盘表面的凸出量由h1所示。
在光盘100为120mm光盘的情况下,d1、d2、h1分别是120.00mm±0.30mm、117.00mm±0.20mm、0.20mm(max)。另一方面,在光盘100为80mm光盘的情况下,d1、d2、h1分别是80.00mm±0.30mm、76.80mm±0.20mm、0.20mm(max)。
在光盘100中形成有凸出部102的区域、即从光盘中心到半径d1的位于与到半径d2的位置之间所夹的环状区域,是边缘区域101。
如此边缘区域101中,光盘100的表面在物镜透镜侧最大突出0.2mm,工作距离与光盘100的其他区域相比也短0.2mm(=h1)。并且,由于边缘区域101位于光盘100的最外周部,因此由光盘100的翘曲等引起的面振动的影响较大,容易碰撞物镜透镜。因此,即使通过上述的以往技术,为了回避碰撞而用物镜透镜驱动电压对物镜透镜的移动加以限制,也难于防止如下情况,即在调焦激活处理时物镜透镜在边缘区域101碰撞光盘100。
此外,本发明者经过研究发现,对于在搜寻(seek)动作中光束的照射位置越过光盘的外周端跳出到不存在光盘100的区域时,将光束的照射位置返回到光盘上时,光拾取器碰撞光盘的危险性较高。图3(a)和图3(b),表示在搜寻动作中光束的照射位置越过光盘100的凸出部102的情形。在物镜透镜22的附近设置有透镜保护部230。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在搜寻动作中光束的照射位置越过光盘100的外周端跳出到不存在光盘100的区域的现象,称作“过调(over run)”。发生这种过调后,不能够生成聚焦误差信号和跟踪误差信号。通常,需要在将物镜透镜的位置保持在过调之前的位置的情况下,使光拾取器水平移动(traverse),并将光束的照射位置返回到光盘100之上。然而,若想要将光拾取器从图3(b)所示的位置水平移动至光盘的内周侧,则如图3(c)所示的那样,存在如下危险,即物镜透镜22或透镜保护部230碰撞光盘100的凸出部102,光盘100或光拾取器损伤。
如图4(a)和(b)所示的那样,在将直径80mm的光盘100嵌入适配器(adapter)150来使用的情况下,也容易产生上述那样光拾取器的一部分与光盘100碰撞的危险性。该适配器150,是为了将直径80mm的光盘100适用于直径120mm光盘专用的光盘装置中而使用的环状的装置,在适配器150中设置有对光盘100进行握持的凸出部(爪部)152。该凸出部152,存在于距光盘中心40mm左右的位置。在对直径80mm的光盘100进行搜寻动作的情况下,由于容易发生过调,因此在光拾取器具有工作距离短的、NA高的透镜的情况下,与适配器150的凸出部152之间特别容易产生碰撞。
另外,即使在不产生过调的情况下,在进行通常的再生或记录动作时因某种理由而出现调焦伺服错位的情况,有时也会产生光盘100和光拾取器的碰撞。如图5(a)所示的那样,在与光盘100的凸出部102相面对的区域中存在光拾取器的一部分(例如透镜保护部230)时,若调焦伺服发生错位,为了进行调焦激活处理,需要如图5(b)所示的那样将物镜透镜22暂且从光盘100撤离。接着,为了再次开始调焦控制,需要如图5(c)所示的那样,使物镜透镜22接近于光盘100,同时进行焦点搜索。此时,有可能因物镜透镜22过于接近光盘100,使光拾取器的一部分(例如透镜保护部230)碰撞凸出部102。
图12表示一体化具有DVD用物镜透镜9和BD用物镜透镜22的光拾取器的一部分。这些透镜9、22,由执行机构一体驱动。因此,在使用不易碰撞的物镜透镜9对DVD进行数据的记录/再生时,高NA的物镜透镜22或透镜保护部230,有可能碰撞光盘100的凸出部102。因此,在光拾取器具有DVD用物镜透镜9和BD用物镜透镜22的双方的情况下,在对DVD用光盘执行动作时,也存在与光盘100的凸出部102发生碰撞的危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解决上述的课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对具有凸出部的光盘也能够防止与物镜透镜碰撞的光盘装置。
本发明的光盘装置,具有:光拾取器,其具有:光源,其发射用于对光盘进行照射的光束;至少一个物镜透镜,其将所述光束聚焦;执行机构,其能够使所述物镜透镜沿垂直于所述光盘的方向移动,移送机构,其将所述光拾取器沿光盘径向移动,检测机构,其在由所述移送机构将所述光拾取器从光盘的内周侧往外周侧移动的情况下,对所述光束的照射位置越过所述光盘的端部这一情况进行检测,控制机构,其在检测到所述光束的照射位置越过所述光盘的端部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执行机构将所述物镜透镜往远离所述光盘的方向退离,并且,通过所述移送机构使所述光拾取器移动到所述光盘的内周侧,在检测到所述光束的照射位置已经越过所述光盘的端部的情况下,当所述执行机构使所述物镜透镜往远离所述光盘的方向移动时,所述控制机构,使所述光拾取器往远离所述光盘的方向退离,且退离的量长于与所述光盘的凸出部的高度相当的距离。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检测到所述光束的照射位置已经越过所述光盘的端部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机构,使所述光拾取器往远离所述光盘的方向退离之后,在维持退离距离的情况下,使所述光拾取器往所述光盘的内周侧移动。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机构,将所述光拾取器移动到比所述光盘的凸出部更靠近内周侧后,进行调焦激活处理。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机构,根据所述光盘的直径,改变将所述物镜透镜往远离所述光盘的方向退离的距离。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盘的直径是80mm时的所述距离,被设定得比所述光盘是120mm时的移动距离短。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机构,能够检测出所述物镜透镜是否位于与所述光盘的凸出部相面对的区域。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在记录或再生的动作中发生聚焦伺服错位时,在所述物镜透镜位于与所述光盘的凸出部相面对的区域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机构,通过所述执行机构使所述物镜透镜往远离所述光盘的方向退离,并且使所述光拾取器移动到比所述凸出部更靠近内周侧的位置。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机构使所述光拾取器移动到内周侧后,进行调焦激活处理。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的物镜透镜,包含:表示第一数值孔径的第一物镜透镜,以及表示比所述第一数值孔径高的第二数值孔径的第二物镜透镜。
在优选的实施方中,所述第二数值孔径是0.8以上。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拾取器,保持所述第一物镜透镜和所述第二物镜透镜,其中,所述第二物镜透镜与所述光盘的间隔比所述第一物镜透镜与所述光盘的间隔更窄。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拾取器,具有透镜保护部,
所述控制机构,将使所述物镜透镜往远离所述光盘的方向退离的距离,决定为所述透镜保护部不会与所述光盘的凸出部发生冲撞的大小。
本发明中的光盘装置的驱动方法,该光盘装置具备具有将光束聚焦于光盘上的物镜透镜的光拾取器,包括:为了进行搜寻动作而将光拾取器从光盘的内周侧往外周侧移动的步骤;以及,在光束的照射位置越过所述光盘的端部的情况下,使所述物镜透镜往远离所述光盘的方向移动,所移动的量长于与所述光盘的凸出部的高度相当的距离,并使所述光拾取器移动到所述光盘的内周侧的步骤。
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用控制装置,在检测到光束的照射位置已经越过光盘的端部的情况下,通过光拾取器内的执行机构,将所述光拾取器内的物镜透镜往远离所述光盘的方向移动,并且,将所述光拾取器移动到所述光盘的内周侧。
本发明的另一光盘装置,具有:光拾取器,其具有:光源,其发射用于对光盘进行照射的光束;至少一个物镜透镜,其将所述光束聚焦;执行机构,其能够使所述物镜透镜沿垂直于所述光盘的方向移动,移送机构,其将所述光拾取器沿光盘径向移动,检测机构,其在为了进行搜寻动作而由所述移送机构将所述光拾取器从光盘的内周侧往外周侧移动的情况下,对所述光束的照射位置越过所述光盘的端部这一情况进行检测,控制机构,其在检测到所述光束的照射位置越过所述光盘的端部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执行机构将所述物镜透镜往远离所述光盘的方向退离,并且,通过所述移送机构使所述光拾取器移动到所述光盘的内周侧,所述控制机构,将通过所述执行机构使所述物镜透镜往远离所述光盘的方向移动时的退离量,设置为放置安装有适配器的直径80mm的光盘时比放置120mm光盘时更大。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机构,在放置有直径80mm光盘的情况下,不论是否装有适配器,都将所述退离量设定得比放置有直径120mm光盘时的退离量更大。
本发明的再另一光盘装置,具有:光拾取器,其具有:发射用于对光盘进行照射的光束的至少一个光源、数值孔径不同的多个物镜透镜、和能够使所述物镜透镜沿垂直于所述光盘的方向移动的执行机构;移送机构,其将所述光拾取器沿光盘的直径方向移动;检测机构,其检测所述光拾取器的至少一部分是否位于与光盘的边缘区域相面对的位置;控制机构,其在使用所述多个物镜透镜中数值孔径相对低的物镜透镜进行调焦激活处理时,在检测到所述光拾取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边缘区域内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移送机构使所述光拾取器移动到所述光盘的内周侧,使用于所述调焦激活处理的物镜透镜和数值孔径比该物镜透镜高的物镜透镜从与所述边缘区域相面对的区域偏出。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拾取器将透镜保护部配置得比所述物镜透镜更靠近外周侧,所述控制机构,在检测到所述光拾取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边缘区域内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移送控制机构将所述光拾取器移动到所述光盘的内周侧,使所述透镜保护部从与所述边缘区域相面对的区域偏出。
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数值孔径低的物镜透镜,是DVD用物镜透镜,所述数值孔径高的物镜透镜,是BD用物镜透镜,所述光拾取器,保持所述BD用物镜透镜和所述DVD用物镜透镜,其中所述BD用物镜透镜与所述光盘的间隔比所述DVD用物镜透镜与所述光盘的间隔窄。
本发明中的光盘装置,在光盘的外周方向进行搜寻动作时,在光拾取器越过光盘的外周缘的情况下,将光拾取器往内周方向移动时,物镜透镜避开了边缘区域,并防止了碰撞光盘。另外,在进行调焦激活处理时,检测光拾取器的位置是否位于与光盘的凸出部相面对的区域,在位于相面对的区域时,通过改变光拾取器的位置,来避免物镜透镜碰撞光盘。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意性地表示光盘100和物镜透镜22的间隔渐渐变小的情形的图,(b)是表示焦点误差(FE)信号的波形的图,(c)是表示再生信号(RE)的振幅的图。
图2是表示由Standard ECMA-330所规定的DVD-RAM的结构的图。
图3(a)至(c),是表示在以往的光盘装置中,在搜寻动作中产生过调的情形的图。
图4(a)和(b),是表示在以往的光盘装置中放置有安装了适配器的80mm直径光盘时,在搜寻动作中产生过调的情形的图。
图5(a)至(c)是在以往的光盘装置中,在光盘的边缘区域附近产生焦点错位的情形的图。
图6(a)和(b)表示在本发明的光盘装置中,在搜寻动作中产生过调的情形的图。
图7(a)至(c)表示在本发明的光盘装置中,在光盘的边缘区域附近产生焦点错位的情形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动作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动作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动作处理步骤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DVD用物镜透镜9和BD用物镜透镜22的配置关系的图。
图13是表示DVD用物镜透镜9、BD用物镜透镜22、以及光盘100的配置关系的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方框图。
图15是表示80mm适配器检测的步骤的流程图。
图中:1—光盘,2—光盘电机,3—旋转控制部,4—旋转数检测部,5—控制器,6—光拾取器,7—红色半导体激光器,8—光束(红光),9—物镜透镜(红光),10—红色激光器驱动部,11—移送台,13—移送控制部,14—调焦控制部,15—跟踪控制部,16—光检测部,17—前置放大器,18—再生信号处理部,19—搜寻控制部,21—光束(蓝光),22—物镜透镜(蓝光),23—蓝色半导体激光器,24—蓝色激光器驱动部,30—边缘检测部,31—80mm适配器检测部,40—控制部,100—光盘,101—边缘区域,102—凸出部,150—适配器,230—透镜保护部。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参照图6(a)至(c)说明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的特征性动作。
图6(a)示意性地表示搜寻动作中的物镜透镜22的移动。设物镜透镜22,借助于光拾取器的平移动作,从光盘100的内周侧向外周侧沿图中水平方向移动。如图6(b)所示的那样,在光束的照射位置越过光盘100的端部的情况下,检测机构检测到“过调”的产生,检测机构使物镜透镜100沿着远离光盘100的方向移动(箭头A)。此后,光拾取器(未图示)被往光盘100的内周侧移动,物镜透镜22也被与光拾取器一起往光盘的内周侧移动(箭头B)。
物镜透镜22,移动到比与光盘100的凸出部102相对的区域更靠近内周侧后,为了进行调焦激活处理,开始将物镜透镜22接近光盘100的动作(箭头C)。
如此,在本发明的光盘装置中,在产生过调的情况下,由于以避开光盘100的凸出部102的方式进行物镜透镜22的迂回动作,即使采用数值孔径NA大、焦距短的物镜透镜,也能够回避与光盘100的冲突,并能够实现信可靠高的动作。
另外,在本发明的其他方式中,即使在没有产生过调的情况下,也能够执行适当的回避动作。也就是说,当光拾取器的一部分(例如透镜保护部230)如图7(a)所示的那样位于与凸出部102相面对的区域时,若调焦伺服错位,则如图7(b)所示的那样将物镜透镜22从光盘100远离后(箭头A),并如图7(c)所示的那样,将物镜透镜的位置往光盘内周侧移动(箭头B)。其后,即使为了焦点搜索而开始将物镜透镜22靠近光盘100的动作(箭头C),也能够回避与光盘100的凸出部102之间的碰撞。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首先,参照图8,说明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图8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的结构。
本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是能够从多种光盘读出数据并对这种光盘写入数据的动作的光盘装置(3波长多驱动)。本实施方式所能对应的光盘包括:Blu—ray光盘、DVD—RW、DVD—RAM等可擦写型光盘、CD—R、DVD—R光盘等追记型光盘。另外,光盘的直径不限于120mm,也可以是80mm。
该光盘装置,包括:光盘电机(主轴电机)2,其使光盘100旋转;光拾取器6,其对光盘100的所希望的信息轨道进行访问;控制部40(图中虚线部),其控制光拾取器6以及光盘电机2等的动作。
光盘电机2能够使光盘100以规定的旋转数(每分)旋转。光盘100的记录再生方式,可以分为:以固定线速度进行记录再生的CLV方式(包含区域(zone)CLV方式),以及以固定角速度进行记录再生的CAV方式(包含区域CAV方式)。音乐和图像信息数据等的记录再生,优选为以固定的数据转送比率进行,CLV方式较为适用。由于CLV方式以固定线速度进行记录再生,因此光束在内周侧信息轨道上扫描时,以光盘100的旋转数变高的方式进行控制,光束在外周侧进行扫描时以光盘100的旋转数变低的方式进行控制。另一方面,区域CLV方式,以如下方式进行控制:将光盘100在半径方向上分为多个区域,在该区域内将旋转数设为固定,并在各区域之间通过改变旋转数而使平均线速度为固定。
由主轴电机2所驱动的光盘100的旋转数,由旋转控制部3所控制,实际的旋转数由旋转检测部4所检测。旋转检测部4,将表示所检测出的旋转数的检测值信号发送给控制器5。
光拾取器6,具有:光源(红色半导体激光器7和蓝色半导体激光器23),其发射具有不同波长的多束光束8、21;物镜透镜9、22,其将光束8、21聚焦;光检测器16,其基于由光盘100所反射的光束8、21的至少一部分而生成电信号。光拾取器6,由移送台11所支承。另外,本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为了能对应CD,光拾取器6,还具备发射用于CD的照射的红外光束的红外激光(未图示)。但是,为了简化省略了图示。
另外,虽然在图8中没有示出,但是在该光拾取器6中,设置与图12所示的透镜保护部230相同的透镜保护部。
光源的红色激光器7和蓝色激光器23,分别连接于红色激光器驱动部10和蓝色激光器驱动部24。红色激光器驱动部10,对红色半导体激光器7进行控制,使红色的光束8的功率适用于记录、擦除、和再生的等级。另一方面,蓝色激光器驱动部24,对蓝色半导体激光器23进行控制,使蓝色的光束21的功率适用于记录、擦除、和再生的等级。
红色的光束8用于照射DVD,蓝色的光束21用于照射BD。由未图示的红外激光器所发射的红外光束照射CD。红外激光器也与其他激光器同样被控制。
以控制器5为主要构成要素的控制部40,通过对光拾取器6、光盘电机2、以及其他构成要素的动作进行控制,来执行调焦控制动作、以及跟踪控制动作。构成控制部40的各功能模块,可以由硬件所实现,也可以通过硬件和软件的组合而实现。控制部40的至少一部分,也可以作为半导体集成电路装置而被组合于光盘装置内部。控制装置40,可以在一个半导体芯片上实现,也可分立于多个半导体芯片而实现。控制部40的动作,可以由存储于光盘装置内的存储器的程序所规定。通过变更该程序,能够改变控制部40的动作的细节(例如透镜的垂直移动距离等参数)。
本实施方式的控制器5,具有边缘检测部30,其用于检测光拾取器6是否位于与光盘100的边缘区域101相面对的位置,该边缘检测部30,能够检测到是否产生了过调。
上述的光拾取器6,能够借助于由未图示的电机所驱动的移送台11,沿光盘直径方向移动(平移)。移送台11的动作,由移送控制部13所控制。通常,光盘100被装入光盘装置后,移送台11进行动作,将光拾取器6移动到盘片最内周侧,并使光束的聚焦点位于光盘100的最内周区域(管理区域)。为了高速地控制光拾取器6的移动,优选使用线性电机构成移送台11。
形成于光盘100上的光束束斑的径向位置(光束的照射位置),由移送台11粗略地确定后,由光拾取器6内的透镜执行机构精细地确定。光拾取器6的物镜透镜9、22,如图12所示的那样被一体保持,并由透镜执行机构240一体地驱动。为此,在将光束8照射于光盘100时,透镜执行机构为了调整透镜9的位置动作后,透镜22的位置也必然变化。
光盘100上的光束束斑的径向位置,由安装于移送台11上的位置检测部12所检测。表示所检测出的径向位置的检测值信号,被从位置检测部12发送给控制器5。控制器5的边缘检测部30,能够基于来自位置检测部12的信号得到与光束束斑的径向位置相关的信息,判断光束束斑是否位于边缘区域101,换言之,能够判断光拾取器6是否位于与边缘区域101相面对的位置。
从控制器5向搜索控制部19发送目标位置、目标位置上的旋转数等移送命令后,从搜索控制部19向移动控制部13发送将光拾取器6移送到目标位置的移送命令等控制信号。另外,此时,为了实现目标位置上的旋转数,将光盘电机2的旋转数变更命令等控制信号,从搜索控制部19发送到旋转控制部3,并控制移送台11的移动以及光盘电机2的旋转数。
调焦控制部14,使光束8、21的聚焦点位于光盘100的所希望的信息层上,跟踪控制部15使光束8、21的聚焦点位于目标信息轨道上。通过调焦控制和跟踪控制,即使在光盘100高速旋转的期间,也总能够将光束8或光束21的聚焦点追随目标信息层的目标信息轨道。由于伴随着光盘100的旋转会产生光盘100的面振动,因此光拾取器6和光盘100的距离变动。在调焦控制发挥作用时,能够通过光拾取器6内的执行机构240(图12)对物镜透镜9、22的轴向方向的位置进行微调整,并能够使光束8、21的聚焦点总位于目标信息层上。
光束8、21的由光盘100所反射的反射光,由光检测部16变换为电信号。该电信号,由前置放大器17放大后,为了对信息进行解调而被发送给再生信号处理部18,为了实施焦点误差检测的反馈而被发送给调焦控制部14,为了实施跟踪误差检测的反馈被发送给跟踪控制部15。再生信号处理部18,实施电信号的信息的解调、反射光量的测定,并将其结果发送给控制器5。
调焦控制部14和跟踪控制部15,分别以使焦点误差信号和跟踪误差信号的绝对值最小化的方式,控制光拾取器6内的执行机构240(图12),来调整物镜透镜9、22的位置(伺服控制)。
接下来,参照图9说明在搜寻动作中产生“过调”的情况的处理。
首先,在图9的步骤301中,为了执行搜寻动作,由移送台11将光拾取器6向光盘100的外周方向移动。在步骤302中,通过位置检测部12从移送台11取得光拾取器6的位置。光拾取器6的位置取得,能够基于位置检测部12的输出来进行。在移送台11由步进电机驱动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位置检测部12对步进电机的驱动脉冲进行计数,来确定光拾取器6的位置。或者也可以,基于从光盘100取得的地址,来确定与光束束斑的照射位置相对应的光拾取器的位置。
在步骤303中,边缘检测部30,基于步骤302中所取得的光拾取器6的位置,进行是否产生的了过调的判定。若产生过调,则进入步骤304,若未产生过调,则进入步骤308。这里,有无过调产生的判定可用通过以下(1)和(2)所示的方法进行。
(1)基于光拾取器6的半径位置信息,当光拾取器位置例如位于比半径位置58.5mm更靠近外周侧时,判断为产生了过调。这里所谓“半径位置58.5mm”,相当于光盘100的直径为120mm时的BD的情况下的边缘区域的外周半径位置。这里,所谓“光拾取器位置“,相当于用于光束的照射的物镜透镜的中心的半径位置。
(2)当从再生信号处理部18所得到的反射光量位于规定等级以下(例如进行伺服控制的状态的反射光量的50%以下)时,判定为产生了过调。
在步骤304中,通过透镜执行机构240将物镜透镜9、22往远离光盘100的方向移动(退离)(图6(b)的箭头A)。该移动距离(透镜垂直移动量=退离量),被设定为物镜透镜9、22与光盘100的边缘区域101不相碰撞的大小。具体来说,通过在边缘区域101的最大凸出量(例如0.2mm)上追加考虑到光盘100的面振动量等的值(余量)来确定。对于光盘100的直径为120mm的情况,边缘区域101上的面振动区域,例如约为0.3mm,而在光盘100的直径为80mm的情况下,边缘区域101上的面振动区域,例如为约0.2mm。如此,由于面振动量也因光盘100的尺寸而变化,因此也可以根据光盘的尺寸等,来改变物镜透镜的退离量。如此,可以将物镜透镜的退离量,在光盘100的直径为120mm的情况下设为0.5mm,在为80mm的情况下设定为0.4mm。另外,对于安装有适配器的80mm的光盘的情况,凸出部152(图4)的凸出量(例如,0.5mm)比边缘101的凸出量更大,因此可以将物镜透镜的退离量设定为凸出部152的凸出量和面振动的合计值0.9mm。不过,在设有透镜保护部230的情况下,优选还考虑透镜保护部230比物镜透镜22更凸出的部分的高度(例如20~70μm)来确定退离量。在将光拾取器6向光盘100的内周侧移动时,可靠地回避透镜保护部230与边缘区域101或适配器的碰撞。
在步骤305中,通过移送台11将光拾取器6沿着光盘100的半径方向往内周侧移动(图6(b)的箭头B)。以光拾取器6位于比边缘区域101的半径位置更靠近内周侧的方式确定移动距离。边缘区域101的范围,可以是对光盘100上的实际的边缘区域101的径向尺寸(宽度),附加由移送台11的移送分辨率确定的余量所得到的值。
光拾取器6的移动目的地,虽然只要位于比边缘区域101更靠近内周侧即可,但若移动到接近于搜寻目的地的目标信息轨道的位置,则能够缩短为了向目标信息轨道移动所需要的时间。另外,可以在箭头A所表示的物镜透镜的移动结束之间,开始箭头B的移动(平移)。
在步骤306中,借助于调焦控制部14的动作将物镜透镜9、22接近于光盘100(图6(b)的箭头C),并执行调焦激活处理。由于调焦激活处理与前述相同,因此这里不再重复其详细的说明。
在步骤307中,通过与在步骤302中所进行的方法相同的方法,取得光拾取器6的位置。在步骤308中,判定步骤302或步骤307中所取得光拾取器6的位置是否与目标信息轨道的位置一致。在与目标信息轨道的位置一致的情况下,结束搜寻处理,在不一致的情况下,返回步骤301并重复同样的处理。
另外,对于搜寻处理结束的确认,可以通过以下过程而执行,即在步骤307中取得当前的光拾取器位置处的地址,并在步骤308中进行是否与目标地址一致的判定。
在为了搜寻动作而将光拾取器6从光盘的内周侧向外周侧移动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边缘检测部30,作为对光束的照射位置是否越过光盘的端部的这一情况进行检测的检测机构而发挥作用。
(实施方式2)
接下来,参照图10说明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的第二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的基本构成,与图8所示的光盘装置的构成同样。不同点在于其动作流程。
如前所述,在进行调焦控制时,即使在光盘100以高速旋转期间,光束8或光束21的聚焦点也能总追随在目标信息层上。但是,由于光盘100的划伤、灰尘、或来自装置外部的冲击等,有时调焦伺服会错位。此时,需要进行用于再次开始调焦控制的动作(重试:retry)。本实施方式中,对因为与过调不同的原因使调焦伺服错位时的重试的方法进行说明。以下,为了简单,首先说明光拾取器6仅具有一个物镜透镜(例如BD用物镜透镜22)的情况。
首先,在图10的步骤201中,取得光拾取器6的当前位置。光拾取器6的位置的取得方法,与实施方式1中所述的方法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在步骤202中,基于在步骤201中所确定的光拾取器6的位置,来进行物镜透镜22是否位于与光盘100的边缘区域101相面对的区域内的判定。当物镜透镜22位于与边缘区域101相面对的区域内时,进入步骤203。若没有处于与边缘区域101相面对的区域内,则进入步骤205。上述的判定,由边缘检测部30进行。具体来说,基于光拾取器6的位置信息(表示光盘半径位置的信息),当物镜透镜22的中心的光盘半径位置和透镜半径的合计值处于例如光盘半径位置58.5~60.0mm的范围内时,判定为物镜透镜22位于与边缘101相面对的区域内。这里,“光盘半径位置58.5~60.0mm”,相当于是光盘100的直径是120mm的BD的情况下的边缘区域101。
在步骤203中,通过透镜执行机构240(图12),将物镜透镜9、22往远离光盘100的方向移动(退离)。退离量(透镜的垂直移动量),与实施方式1同样,设定为物镜透镜9、22与光盘100的边缘区域101不相碰撞的大小。因此,该退离量优选根据边缘区域101的半径方向位置(光盘100的直径)设定为不同的值。
步骤204中,由移送台11将光拾取器6沿着光盘100的半径方向往内周侧移动。以物镜透镜22的外周缘位于比边缘区域101的半径位置更靠近内周侧的方式,确定该移动距离(水平移动距离)。也就是说,以“物镜透镜22的中心的半径位置”和“透镜半径”的合计值比边缘区域101的半径位置小的方式,确定光拾取器6的水平移动距离。虽然从防止与边缘区域101碰撞的观点出发,优选将光拾取器6的水平移动距离增大,但是为了缩短到恢复记录再生动作为止的时间,在调焦伺服错位时的光束照射位置的附近实施调焦激活。因此,优选光拾取器6,在满足物镜透镜22的外周缘位于比边缘区域101更靠近内周侧的这一条件的前提下,移动到与调焦伺服错位前所取得的地址所确定的位置尽可能接近的位置。
往光拾取器6的内周侧的“水平移动量”,优选考虑光盘偏心来确定。考虑到边缘区域101的宽度(例如1.5mm)、光盘偏心(例如37.5μm)、主轴电机的轴端跳(例如50μm)、透镜半径(例如1mm~1.6mm)等,“水平移动量”优选设定为比将这些数值相加后所得的值更大的值。
在上述的说明中,以光拾取器6仅具有一个物镜透镜22的情况为对象进行了说明,而以下,说明光拾取器6具有DVD用物镜透镜9和BD用物镜透镜22的情况。
光拾取器6中的DVD用的物镜透镜9和BD用的物镜透镜22的配置关系,如图13(a)和(b)所示的那样,可得到大为不同的两种的方式。如图13(a)所示,在两个物镜透镜9、22排列于光盘100的半径方向,且BD用物镜透镜22位于外周侧的情况下,在通过DVD用物镜透镜9对DVD上照射光束时,也存在如下危险,即从图12所知的那样未使用的BD用物镜透镜22碰撞边缘102。因此,若因某种原因调焦伺服错位,并且为了退离而使光拾取器6远离光盘100后,为了进行调焦激活处理而将物镜透镜9、22接近于光盘100时,需要使光拾取器6水平移动到BD用物镜透镜22不碰撞边缘102的位置。
如此,优选使光拾取器水平移动的距离(水平移动量),以如下方式确定:考虑光拾取器6中、与光盘100的边缘102碰撞的可能性较高的危险部分的位置,并使得该危险部分处于比边缘区域101更靠近内周侧。
在光拾取器6具有BD用物镜透镜22比DVD用物镜透镜9更靠外周侧的结构的情况下,优选在通过DVD用物镜透镜9对DVD进行访问时,对考虑到光盘偏心等确定的上述的“水平移动量”,附加考虑到物镜透镜9、22的配置关系的“修正量”。
在图13(a)所示的配置的情况下,该修正量由物镜透镜9的最外周部分的半径位置和物镜透镜22的最外周部分的半径位置的差所规定。
接下来,考虑如图13(b)所示的那样两个物镜透镜9、22在光盘100的圆周方向上牌列的情况。此时,在DVD用物镜透镜9的中心比边缘区域101更靠近内周侧的情况,BD用物镜透镜22的中心也会位于边缘区域101内。在图13(c)所示的例子中,DVD用物镜透镜9的中心位于半径位置58.3mm处,BD用物镜透镜22的中心位于半径位置58.5mm处。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于BD用物镜透镜22的半径比DVD用物镜透镜9的半径更小,因此若DVD用物镜透镜9的最外周部分位于比边缘区域101更靠近内周侧,则BD用物镜透镜22的最外周部分也将位于比边缘区域101更靠近内周侧。因此,图13(b)的配置,相比于图13(a)的配置,具有能够避免BD用物镜透镜22和边缘102的碰撞的优点。
接下来,对透镜保护部230和边缘102的碰撞进行研究。透镜保护部230由硅树脂等弹性材料形成,并设于BD用物镜透镜22的附近。透镜保护部230,如图13(a)和图13(b)所示的那样,有时被配置于比物镜透镜9、22更靠近外周侧。在这种情况下,优选还考虑到透镜保护部230的位置来对水平移动量进行修正。例如,在使用DVD用物镜透镜9对DVD进行方位时调焦伺服发生错位的情况下,作为“修正量”,能够使用从DVD用物镜透镜9的最外周部分的半径位置到透镜保护部230的距离。
步骤205中,执行调焦激活处理。另外,考虑到调焦伺服错位的原因可能是由光盘100上的划伤和灰尘的影响所引起的,可能存在仅以物镜透镜22和透镜保护部230位于比边缘区域101更靠近内周侧的方式使光拾取器6水平移动还不够的情况。也就是说,虽然物镜透镜22和透镜保护部230位于比边缘区域101更靠近内周侧的位置,但是尚存在如下情况,即光束照射位置有可能被包含于光盘100的存在划伤和灰尘的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光拾取器6往光盘半径方向的内周方向或外周方向移动划伤或灰尘的尺寸(例如设为5mm)以上的距离后,再进行调焦激活处理。
另外,由于通常的边缘区域101位于光盘100的最外周,因此若设置对光拾取器6移动到光盘100的最外周部这一情况进行检测的开关,则通过这种开关的动作,能够对光拾取器6的位置已经到达了边缘区域101内这一情况进行检测。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进行调焦激活处理时,由于对光拾取器6位于有可能与边缘102碰撞的区域内的这一情况进行检测,并为了避免碰撞而将光拾取器6的位置向光盘内周侧移动,因此能够防止光盘100的划伤和物镜透镜破损。
另外,在虽然将DVD用物镜透镜9和BD用物镜透镜22在光盘100的半径方向上排列,但是DVD用物镜透镜9比BD用物镜透镜22更靠近外周侧的情况下,若使用BD用物镜透镜22访问BD的最外周部附近,则存在DVD用物镜透镜9和边缘区域101相面对的情况。然而,由于DVD用物镜透镜9焦距长,被设于远离光盘100的位置,因此在调焦激活动作中与边缘区域102碰撞的危险性较低。
(实施方式3)
接下来,参照图11说明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的第三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也具有图8所示的结构。
这里,假设在从光盘100再生数据时(再生时),或进行将光束照射位置从光盘内周侧向外周侧移动的动作时(搜寻动作时),发生了焦点错位。
在步骤501中,判定是否在“再生时”和“搜寻动作(seek)时”的任何一种动作模式中产生了焦点错位。若是在再生时则进入步骤507,若是在搜寻动作时则进入步骤502。其原因是,在搜寻动作时产生焦点错位时,存在发生光束的照射位置越过光盘100的端部即过调的情况,以及没有发生的情况。这一不同,对应于在光束的照射位置是否存在光盘100。
在步骤502中,判定在光束照射位置是否存在光盘100。在光束照射位置不存在光盘100的情况下,判定为产生了过调,并进入步骤503。在步骤503中,首先将物镜透镜向着远离光盘装置100的方向移动。具体来说,通过透镜执行机构使物镜透镜9、22向着远离光盘100的方向退离。
通过上述的透镜移动,在光拾取器6与光盘100的边缘区域101碰撞的可能性消除后,在步骤504中,将光拾取器向光盘100的内周侧移动。此时,光拾取器6的位置确定,能够基于位置检测部12的输出而进行。在移送台11通过步进电机驱动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对步进电机的驱动脉冲进行计数来确定光拾取器6的位置。在移送台11通过直流(DC)电机驱动的情况下,能够通过对线性编码器等的驱动脉冲进行计数来确定光拾取器6的位置。另外,如实施方式2那样,在容易与边缘区域101碰撞的部位位于比实际所使用的物镜透镜更靠近外周侧的情况下,优选使光拾取器6向内周侧移动追加了“修正量”后的距离。
如此,即使物镜透镜9、22接近于光盘100,在将光拾取器6水平移动(平移)到光拾取器6与光盘100的边缘区域101不相碰撞的位置后,在步骤505中开始调焦激活处理。开始调焦激活处理后,探求作为目标的信息层来使物镜透镜9、22接近于光盘100(焦点搜索)。若通过焦点搜索,使光束的聚焦点接近于目标信息层的附近,并完成了焦点引入(伺服控制激活),则在步骤506中,开始跟踪控制。此后,探求目标信息轨道来执行搜寻动作的重试。
在前述的步骤501中,判定为在“再生时”产生焦点错位时,或在步骤502中判定为处于“搜寻动作时”而没有产生过调时,进入步骤507,并使物镜透镜9、22往远离光盘100的方向移动。
步骤508中,判定光拾取器6是否位于与边缘区域101及其附近相面对的区域。光拾取器6的位置可以基于位置检测部12的输出而进行检测。
在光拾取器6位于与边缘区域101及其附近相面对的区域的情况下,使光拾取器6向光盘100的内周侧移动,以使在接下来进行的调焦激活处理时光拾取器6不会碰撞光盘100的边缘区域101(步骤509)。另一方面,在步骤508中,在判定为光拾取器没有位于与边缘区域及其附近相面对的区域的情况下,直接返回步骤505。边缘区域的检测范围,也可以对光盘100上的实际的边缘区域101的径向尺寸(宽度),附加由移送台11的移送分辨率所决定的余量。
按照本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根据在产生焦点错位时进行的是“再生”还是“搜寻”的哪个动作,来进行适当的处理,由此在重新开始进行调焦伺服时,能够避免光拾取器6与光盘100相碰撞。
另外,虽然各实施方式中的DVD用物镜透镜9,因其与BD用物镜透镜22相比焦距较长,故如图12所示的那样,将其配置于比BD用物镜透镜22更远离于光盘100的位置,但是这些物镜透镜9、22,被执行机构240一体移动。因此,如前所述的那样,即使在使用物镜透镜9对DVD进行数据的记录/再生时,其工作距离也受BD侧的物镜透镜22或透镜保护部230限制,该物镜透镜22或透镜保护部230有可能对光盘100的凸出部102产生碰撞。因此,在光拾取器具有DVD用物镜透镜9和BD用物镜透镜22的双方的情况下,在执行对DVD用光盘的动作时,由本发明实现的边缘避让处理也是有效的。
(实施方式4)
接下来,参照图14说明本发明的光盘装置的第四实施方式。图14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的结构。在图14的光盘装置中,与图8相同的结构部,附加同一符号而省略其说明。
本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具有80mm适配器检测部31这一点与前述的实施方式的光盘装置不同。
80mm适配器检测部31,进行光盘装置所加载的光盘100是“安装有80mm适配器的直径80mm光盘”还是“直径120mm光盘”的判定。
接下来参照图15,说明由80mm适配器检测部31实施的判别步骤。优选用于该判别的动作,在进行光盘100的起动处理时实施。
光盘100的直径为80mm还是120mm,记载于光盘100上的光盘信息区域。这种光盘信息,被记载于光盘100的管理区域。在光盘100是例如BD的情况下,光盘信息被记录于“PIC区域”。
另外,可以对光盘电机2达到一定旋转数的经过时间进行测定,并根据其大小确定光盘100的直径是80mm还是120mm。在将同一电压施加于光盘电机2的情况下,光盘100到达给定旋转数所需要的时间,与惯量(inertia)值(光盘半径的四次方的固定倍数)成比例。因此,直径120mm光盘和直径80mm光盘达到规定旋转数的时间之比为81∶16。实际上,还存在光盘电机2的惯量,成为例如90∶25的比例。为此,若设直径120mm光盘的旋转速度达到规定的值(例如1000rpm)为止的时间为9.0秒,则直径80mm光盘的旋转速度达到规定的值为止的时间为2.5秒。因此,将光盘100的旋转速度达到规定值为止的时间与基准值(例如5.0秒)进行比较,若比该基准值短,则可以将光盘100确定为直径80mm光盘。
以下,参照图15,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动作。
首先,步骤601中,使盘电机2旋转。步骤602中,测定光盘电机2的旋转数达到规定的值(例如1000rpm)为止的时间。在步骤603中判定在步骤602中所取得的光盘电机2的旋转数达到规定值为止的时间是否为5.0秒以下。若在5.0秒以下,则判定为光盘100是未附有80mm光盘适配器的80mm光盘。若超过5.0秒,则进入步骤604。
在步骤604中,取得光盘100中所记录的光盘信息,在步骤605中,基于步骤604中所取得的光盘信息,判定是120mm光盘还是80mm光盘。在光盘信息表示是“80mm光盘”的情况下,将光盘100判定为是设置有80mm光盘适配器的直径80mm光盘。另一方面,在光盘信息表示是“120mm光盘”的情况下,能将光盘100判定为直径120mm光盘。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通过80mm适配器检测部31对80mm适配器进行检测。本实施方式中,在检测到80mm适配器的情况下,以绕过图4所示的适配器150的凸出部152的方式,进行光拾取器6的退离动作。具体来说,将前述的各实施方式中的边缘区域101的位置和范围,置换为直径80mm光盘的边缘区域101的位置和范围,并将退离量设定为考虑了80mm适配器的凸出量后的值(例如,0.9mm)。另外,避开80mm适配器的凸出部时的退离量,比为避开直径120mm的光盘100的边缘102所必要的退离量要大。
未检测到80mm适配器时的退离量,可以以80mm光盘中边缘102的凸出量为基准,设定为与直径120mm的光盘的情况下的退离量相同的程度(例如0.5mm)。此时,由于与存在80mm适配器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退离量,因此能够缩短调焦激活处理所需要的时间。
另外,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检测出80mm适配器的有无,但也可在得知设置有直径80mm光盘的情况下,无论适配器是有是无,均进行考虑到适配器的凸出量的迂回动作。由此,能够省略用于适配器检测的结构和处理。
本发明中的光盘装置,在调焦伺服错位后,进行调焦激活处理时,能够避免光拾取器的一部分碰撞光盘,从而提高可靠性。
Claims (6)
1、一种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光拾取器,其具有:光源,其发射用于对光盘进行照射的光束;至少一个物镜透镜,其将所述光束聚焦;执行机构,其使所述物镜透镜沿垂直于所述光盘的方向移动,
移送机构,其将所述光拾取器沿光盘径向移动,
检测机构,其检测到所述物镜透镜是否位于与所述光盘的凸出部相面对的区域,以及,
控制机构,其在检测到所述物镜透镜位于与所述光盘的凸出部相面对的区域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执行机构将所述物镜透镜往远离所述光盘的方向退离,并且,通过所述移送机构使所述光拾取器移动到比所述光盘的凸出部更靠近内周侧的位置。
2、一种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光拾取器,其具有:光源,其发射用于对光盘进行照射的光束;至少一个物镜透镜,其将所述光束聚焦;执行机构,其使所述物镜透镜沿垂直于所述光盘的方向移动,
移送机构,其将所述光拾取器沿光盘径向移动,
检测机构,其在由所述移送机构将所述光拾取器从光盘的内周侧往外周侧移动的情况下,对所述光束的照射位置越过所述光盘的端部这一情况进行检测,
控制机构,其在检测到所述光束的照射位置越过所述光盘的端部的情况下,通过所述执行机构将所述物镜透镜往远离所述光盘的方向移动,并且,通过所述移送机构使所述光拾取器移动到所述光盘的内周侧,
所述控制机构,将通过所述执行机构使所述物镜透镜往远离所述光盘的方向移动时的退离量,设置为放置安装有适配器的直径80mm的光盘时比放置120mm光盘时更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机构,在放置有直径80mm光盘的情况下,不论是否装有适配器,都将所述退离量设定得比放置有直径120mm光盘时的退离量更大。
4、一种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光拾取器,其具有:发射用于对光盘进行照射的光束的至少一个光源、数值孔径不同的第一物镜透镜及第二物镜透镜、和使所述物镜透镜沿垂直于所述光盘的方向移动的执行机构;
移送机构,其将所述光拾取器沿光盘的直径方向移动;
检测机构,其检测所述光拾取器的至少一部分是否位于与光盘的边缘区域相面对的位置;
控制机构,其在使用所述多个物镜透镜中数值孔径相对低的第一物镜透镜进行调焦激活处理时,在检测到所述光拾取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边缘区域内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移送机构使所述光拾取器移动到所述光盘的内周侧,使用于所述调焦激活处理的所述第一物镜透镜和数值孔径比所述第一物镜透镜高的第二物镜透镜从与所述边缘区域相面对的区域偏出。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拾取器将透镜保护部配置得比所述第一物镜透镜和第二物镜透镜更靠近外周侧,
所述控制机构,在检测到所述光拾取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边缘区域内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移送控制机构将所述光拾取器移动到所述光盘的内周侧,使所述透镜保护部从与所述边缘区域相面对的区域偏出。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盘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值孔径低的所述第一物镜透镜,是DVD用物镜透镜,
所述数值孔径高的所述第二物镜透镜,是BD用物镜透镜,
所述光拾取器,保持所述BD用物镜透镜和所述DVD用物镜透镜,其中所述BD用物镜透镜与所述光盘的间隔比所述DVD用物镜透镜与所述光盘的间隔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05076808 | 2005-03-17 | ||
JP2005-076808 | 2005-03-17 | ||
JP2005076808 | 2005-03-17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800000768A Division CN100495549C (zh) | 2005-03-17 | 2006-03-16 | 光盘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41876A true CN101441876A (zh) | 2009-05-27 |
CN101441876B CN101441876B (zh) | 2011-10-05 |
Family
ID=36991755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8101704660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41876B (zh) | 2005-03-17 | 2006-03-16 | 光盘装置 |
CNB20068000007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5549C (zh) | 2005-03-17 | 2006-03-16 | 光盘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200680000076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0495549C (zh) | 2005-03-17 | 2006-03-16 | 光盘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7921435B2 (zh) |
EP (2) | EP1860652B1 (zh) |
JP (1) | JP4607996B2 (zh) |
KR (1) | KR100799811B1 (zh) |
CN (2) | CN101441876B (zh) |
WO (1) | WO2006098412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944798B2 (en) * | 2005-08-26 | 2011-05-17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Objective lens unit, optical pickup, and optical information device having ultraviolet-transmissive lens holder |
JP5226557B2 (ja) * | 2008-04-22 | 2013-07-03 |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 レーザ露光方法、フォトレジスト層の加工方法およびパターン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
US20110228659A1 (en) * | 2008-09-17 | 2011-09-22 | Kwak Bong Sik | Collision preven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between recording medium and lens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NL7808638A (nl) | 1978-08-22 | 1980-02-26 | Philips Nv | Inrichting voor het uitlezen van een schijfvormige re- gistratiedrager. |
JP2817878B2 (ja) | 1987-03-14 | 1998-10-30 | ソニー株式会社 | 円盤状記録媒体の盤径変更装置 |
US4837784A (en) * | 1987-03-14 | 1989-06-06 | Sony Corporation | Apparatus for adapting the diameter of a disk-like recording medium |
JPH0292814U (zh) * | 1988-12-30 | 1990-07-24 | ||
JP2873519B2 (ja) | 1991-11-13 | 1999-03-24 |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 光ディスク基板 |
JPH06301983A (ja) | 1993-04-13 | 1994-10-2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レンズ落下防止装置 |
JPH07225958A (ja) | 1994-02-14 | 1995-08-22 | Sony Corp | フォーカスサーボ装置 |
JPH087299A (ja) * | 1994-06-22 | 1996-01-12 | Taiyo Yuden Co Ltd | 光ディスク装置 |
JPH0896534A (ja) * | 1994-09-28 | 1996-04-12 | Sony Corp | ディスク装置 |
JP3380832B2 (ja) * | 1996-03-22 | 2003-02-24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光ディスク装置 |
JPH09305981A (ja) * | 1996-05-16 | 1997-11-28 | Sony Corp |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光ピックアップ制御方法 |
JP3409615B2 (ja) * | 1996-11-27 | 2003-05-26 | 株式会社ニコン | 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
JP3541617B2 (ja) * | 1997-04-23 | 2004-07-14 | 日本ビクター株式会社 | 光学式ディスク装置 |
JPH117634A (ja) * | 1997-06-13 | 1999-01-1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光ディスク装置 |
JPH1125581A (ja) * | 1997-07-03 | 1999-01-29 | Teac Corp | ディスク装置 |
JPH11120599A (ja) | 1997-10-16 | 1999-04-30 | Sony Corp |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及び方法 |
JPH11191223A (ja) | 1997-12-25 | 1999-07-13 | Sony Corp | フォーカス制御装置及びフォーカス制御方法 |
JPH11273092A (ja) | 1998-01-20 | 1999-10-08 | Sony Corp | 光学ヘッド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
JP3503807B2 (ja) * | 1998-03-17 | 2004-03-08 |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 光ディスク装置 |
JPH11328689A (ja) * | 1998-05-21 | 1999-11-30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ディスク状記録媒体の再生装置におけるシーク制御方法 |
JP2000090490A (ja) * | 1998-09-14 | 2000-03-31 | Soft Service:Kk | ディスク記録媒体の保護エッジおよびエッジカバー |
JP2003504781A (ja) | 1999-07-08 | 2003-02-04 | コーニンクレッカ フィリップス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ヌ ヴィ | 情報担体を走査するための装置及びそのような装置を動作させる方法 |
JP4215923B2 (ja) * | 2000-02-02 | 2009-01-28 | 株式会社ソニー・ディスクアンドデジタルソリューションズ | 光ディスク及びその射出圧縮成形用金型 |
JP2002123981A (ja) | 2000-10-19 | 2002-04-26 | Nec Corp | 光学情報記録媒体、光学情報記録再生方法および光学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
JP2002133687A (ja) * | 2000-10-19 | 2002-05-1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光情報記録再生装置 |
JP3998424B2 (ja) | 2001-02-23 | 2007-10-24 | 株式会社東芝 | 光ディスク記録再生装置 |
JP3521426B2 (ja) | 2001-04-06 | 2004-04-19 | 船井電機株式会社 | 光ディスク装置 |
CN1808594A (zh) * | 2001-04-20 | 2006-07-26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光盘设备 |
JP3725457B2 (ja) | 2001-09-17 | 2005-12-14 | 株式会社東芝 | フォーカス引き込み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
KR100636127B1 (ko) * | 2001-12-01 | 2006-10-19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광픽업용 액츄에이터 |
JP2003242680A (ja) * | 2002-02-13 | 2003-08-29 | Sony Corp | ディスク状光記録媒体 |
WO2004023464A1 (ja) * | 2002-09-06 | 2004-03-18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 光学ヘッド |
JP2004295983A (ja) | 2003-03-26 | 2004-10-21 | Tdk Corp | 光ヘッド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記録再生装置 |
JP2004310919A (ja) * | 2003-04-08 | 2004-11-04 |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 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ヘッド位置検出装置 |
TWI346952B (en) * | 2003-07-07 | 2011-08-11 | Panasonic Corp | Objective lens, optical pick-up device, and optical disk device |
JP2005174408A (ja) * | 2003-12-09 | 2005-06-30 | Fuji Photo Film Co Ltd | 光情報記録媒体、光情報記録媒体の製造方法、及び光情報記録方法 |
-
2006
- 2006-03-16 EP EP06729283A patent/EP1860652B1/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6-03-16 CN CN2008101704660A patent/CN101441876B/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3-16 US US11/574,068 patent/US7921435B2/en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3-16 CN CNB2006800000768A patent/CN100495549C/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06-03-16 WO PCT/JP2006/305290 patent/WO2006098412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06-03-16 KR KR1020067017568A patent/KR100799811B1/ko active IP Right Grant
- 2006-03-16 EP EP11002841A patent/EP2333773B1/en not_active Ceased
-
2008
- 2008-12-08 JP JP2008312297A patent/JP4607996B2/ja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441876B (zh) | 2011-10-05 |
EP1860652A4 (en) | 2008-11-26 |
JP2009054282A (ja) | 2009-03-12 |
KR100799811B1 (ko) | 2008-01-31 |
EP1860652B1 (en) | 2011-09-28 |
KR20070061761A (ko) | 2007-06-14 |
CN1942940A (zh) | 2007-04-04 |
EP2333773A1 (en) | 2011-06-15 |
WO2006098412A1 (ja) | 2006-09-21 |
US7921435B2 (en) | 2011-04-05 |
JP4607996B2 (ja) | 2011-01-05 |
EP1860652A1 (en) | 2007-11-28 |
CN100495549C (zh) | 2009-06-03 |
US20080285421A1 (en) | 2008-11-20 |
EP2333773B1 (en) | 2012-05-23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A2554383C (en) | Optical disk drive and method for driving the optical disk drive | |
CN101477818B (zh) | 光盘装置 | |
CN101441876B (zh) | 光盘装置 | |
JP4226184B2 (ja) | 情報記録媒体判別装置及び情報記録媒体判別方法 | |
EP1065664B1 (en) | Disk drive using plural optical heads, capable of identifying the types of media | |
JP4473230B2 (ja) | 光ディスク装置 | |
JP4119906B2 (ja) |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の制御方法 | |
US20070076546A1 (en) | Optical disc apparatus and tracking error signal selecting method | |
JP4949235B2 (ja) | 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 |
JP2007102849A (ja) | 光ディスク装置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の制御方法 | |
US7548492B2 (en) | Optical disk recording/reproduction device and search method for information recording area of optical disk in the same | |
JP2004288292A (ja) | フォーカスサーチ方法及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 |
WO2007088843A1 (ja) | 光ディスク装置 | |
JP3887822B2 (ja) | 光ディスク再生装置 | |
CN1983407A (zh) | 光盘装置的聚焦伺服恢复处理方法和光盘装置 | |
JP2005285212A (ja) | 記録媒体再生装置および記録媒体検出方法 | |
JP2004272989A (ja) | 光ディスク装置 | |
JP2003272183A (ja) | フォーカス制御装置と光ディスク装置及びこれらの方法 | |
JP2006079698A (ja) | 光ディスク種別の判別方法および光ディスク装置 | |
JPH11154333A (ja) | 光ディスク装置 | |
KR20060094131A (ko) | 광디스크의 toc 정보 독출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사용하는광디스크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1005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