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441291A - 分散液、粘结体、滤光片及等离子体显示器面板 - Google Patents

分散液、粘结体、滤光片及等离子体显示器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441291A
CN101441291A CNA2008101710642A CN200810171064A CN101441291A CN 101441291 A CN101441291 A CN 101441291A CN A2008101710642 A CNA2008101710642 A CN A2008101710642A CN 200810171064 A CN200810171064 A CN 200810171064A CN 101441291 A CN101441291 A CN 1014412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hesive body
infrared absorbing
dispersion liquid
tungsten oxide
weight por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7106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441291B (zh
Inventor
太田阳介
东福淳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14412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4129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44129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441291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133/00Adhesives based on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at least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Adhesive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J1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9J1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the oxygen atom being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09J133/08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acrylic acid es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2Absorbing filters
    • G02B5/24Liquid filt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33/00Compositions of 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each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and only one being terminated by only one carboxyl radical, or of salts, anhydrides, esters, amides, imides or nitriles thereof;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33/04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 C08L33/06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esters of esters containing only carbon, hydrogen and oxygen, which oxygen atoms are present only as part of the carboxyl radical
    • C08L33/08Homopolymers or copolymers of acrylic acid este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20Filters
    • G02B5/22Absorbing filt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ptical Filters (AREA)
  • Adhesive Tapes (AREA)
  • Adhesives Or Adhesive Process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为了在提高PDP用近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的光学特性的同时抑制其生产成本,本发明提供一种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用分散液,所述分散液的溶剂中含有选自钨氧化物微粒、复合钨氧化物微粒中的至少一种微粒、并向其中添加丙烯酸类高分子分散剂。其中,所述的钨氧化物微粒、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平均分散粒径在800nm以下。

Description

分散液、粘结体、滤光片及等离子体显示器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用分散液、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和采用所述的分散液和粘结体的等离子体显示器面板用近红外线吸收滤光片、以及采用该等离子体显示器面板用近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的等离子体显示器面板(以下有时记作PDP)。其中,所述的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及该粘结体用分散液用于等离子体显示器面板用近红外吸收滤光片,所述滤光片具有近红外线屏蔽性。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显示器的大型化、薄型化,PDP受到了广泛的注目。PDP是靠充入显示器面板内部的稀有气体、尤其是以氙气为主的稀有气体产生放电,从而使设置在显示器面板内部元件中的单色光体发光。此时,在氙气气体氛围中的、等离子体放电时产生的部分近红外线或电磁波被辐射到PDP面板前面。由于该辐射的存在,尤其是波长范围800nm~1100nm的近红外线的存在,将引发的问题是:无绳电话、家用电器摇控器发出错误指令、对光通信传输系统造成的消极影响、以及电磁波对人体带来的消极影响等。因此,为了避免上述问题,在PDP的前面板上设置了具有近红外线屏蔽作用或电磁波屏蔽作用的层压体。
在上述具有近红外线屏蔽作用的层压体中,添加了近红外线吸收材料。理想的近红外线吸收材料,要求在不对PDP的亮度产生不良影响、也就是使可见光范围的光波充分透过的前提下屏蔽波长范围800nm~1100nm的近红外线。传统的近红外线吸收材料采用有机染料或金属络合物材料制成,是包含多种该近红外线吸收材料的滤光片或是使所述的各种近红外线吸收材料包含在多个层中的多层滤光片。
在这些方案中,如果要使有机化合物或金属络合物包含在多层滤光片中,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使有机化合物或金属络合物分别均匀地分散在溶剂中,并将得到的溶液涂敷于PDP表面的基材上。所述的有机化合物或金属络合物等近红外线吸收剂包括:diimonium类化合物、氨基化合物、酞菁类化合物、有机金属络合物、花青类化合物、偶氮化合物、甲川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二苯甲烷类化合物、三苯甲烷类化合物等。但是,由于所述的有机化合物或金属络合物等近红外线吸收剂对光和热的耐久性差,当把这些有机化合物或金属络合物作为近红外线吸收剂使用时,很难长期保持其近红外线吸收性能。
并且,上述近红外线吸收剂耐久性的不足也进一步导致:很难把具有近红外线屏蔽作用的层设置在易受外界环境影响的PDP用近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的视野面侧表面的近旁。因此,传统技术中,通过在与基材相连的视野面的一侧或与PDP相粘结的一侧设置独立的层、并在此设置具有近红外线屏蔽作用的层,从而保证其耐久性能。可是,受到该种结构的限制,导致PDP用近红外线吸收滤光片上层压数的增加、进而引起生产能力的降低及成本的上升等。
基于上述情况,例如,专利文献1提出了一种PDP用近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将钨氧化物微粒或/及复合钨氧化物微粒作为耐候性优秀的无机近红外线吸收剂分散在所述滤光片的基材内或/及基材表面上的树脂或金属氧化物的涂膜中。
专利文献2提出了一种防反射膜,该反射膜使用氧化钨类化合物作为近红外线吸收剂,在基材膜一侧的表面上依次层压含有固化树脂和近红外线吸收剂的硬膜(hard coat)层、含有固化树脂的低折射率层,并且使获得的防反射膜在波长850nm~1000nm的整个范围内的光透光率至少低于30%。该反射膜不但具有近红外线吸收性、防反射性、以及优秀的耐擦伤性,而且其层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特别是可以通过适宜的湿加工法获得用于PDP的防反射膜。
另外,为了得到上述的具有电磁波屏蔽作用的层压体,还采用了在基材表面设置可屏蔽电磁波的导电层的方法。这些方法包括:例如,在基材表面层压多层金属/金属氧化物的导电性薄膜的方法;使铜等金属箔在基材表面形成薄膜层,并将该薄膜层蚀刻成网状的加工方法等。当使用上述的网状金属层或金属含有层时,由于设有网图案的基材表面为粗糙面,有时会设置填充其空隙的透明树脂层来提高其光学滤光片的透明性。例如,专利文献3公开了下述显示器:将电磁波屏蔽性粘结膜与塑料板贴合在一起制成电磁波屏蔽组合体,将所述的电磁波屏蔽性粘结膜或所述的电磁波屏蔽组合体用于CRT、PDP、液晶、EL等显示器的前面板。其中,所述的电磁波屏蔽性粘结膜使几何形状的导电层埋设在层压于透明基材上的粘结剂层内。
进一步,随着显示器的大型化,在PDP方面也存在着重大课题:不但要求其更加轻量化、薄型化,也期待其面板耐冲击性的提高。因此,例如,在专利文献4中,除了设置上述的近红外线屏蔽层及电磁波屏蔽层等以外,还提出了能够缓和来自视野面侧冲击的冲击缓和层。
专利文献1:特开2006-154516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6-201463号公报
专利文献3:特开2000-323891号公报
专利文献4:特开2005-023133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为了满足上述要求的特性,功能性多层膜成为了PDP用近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的主流,其中,所述的功能性多层膜的制备方法为:分别制备近红外线屏蔽层、电磁波屏蔽层、外力吸收层等,通过粘结剂等使所述各层相互贴合从而复合化。可是,根据本发明人等的研究,功能性多层膜由于存在多层化所带来的弊端,将产生的问题是:滤光片的透明性降低、对画面亮度产生影响;另外,还将带来生产能力低下、成本上升等问题。
本发明着眼于上述问题点,目的是:在提高PDP用近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的光学特性的同时抑制其生产成本。
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进行研究并取得了划时代的方案:使PDP用近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的粘合层中含有耐候性优秀的无机近红外线吸收剂。
其中,本发明人等为了实现该划时代的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认识到:通过使用溶剂中含有选自钨氧化物微粒、复合钨氧化物微粒中的至少一种氧化物微粒和丙烯酸类高分子分散剂的分散液,可以使所述微粒均匀地分散在具有羧基的丙烯酸酯类粘结树脂中。并且,通过以上结果,可以得到均匀分散了选自钨氧化物微粒、复合钨氧化物微粒中的至少一种氧化物微粒的粘结体。利用该粘结体,本发明能够在改善PDP用近红外线吸收滤光片耐候性的同时缩减其层压数,从而同时实现了其光学特性的提高及其生产成本的抑制。
也就是说,本发明解决上述课题的发明第1方面是提供一种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用分散液,其溶剂中含有选自钨氧化物微粒、复合钨氧化物微粒中的至少一种氧化物微粒和丙烯酸类高分子分散剂,其中,所述的氧化物微粒的平均分散粒径在800nm以下。
发明第2方面是提供发明第1方面所述的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用分散液,其中,所述的分散液的溶剂为选自酮类、酯类、烃类、醚类中的至少一种。
发明第3方面是提供发明第1方面所述的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用分散液,其中,所述的钨氧化物微粒是以通式WyOz表示的钨氧化物微粒,这里,W为钨,O为氧,2.2≦z/y≦2.999。
发明第4方面是提供发明第1方面所述的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用分散液,其中,所述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是以通式MxWyOz表示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这里,M元素为选自H、He、碱金属、碱土金属、稀土金属、Mg、Zr、Cr、Mn、Fe、Ru、Co、Rh、Ir、Ni、Pd、Pt、Cu、Ag、Au、Zn、Cd、Al、Ga、In、Tl、Si、Ge、Sn、Pb、Sb、B、F、P、S、Se、Br、Te、Ti、Nb、V、Mo、Ta、Re、Be、Hf、Os、Bi、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W为钨,O为氧,0.001≦x/y≦1.1,2.2≦z/y≦3.0。
发明第5方面提供发明第1~第4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用分散液,其中,所述的钨氧化物微粒含有以通式WyOz表示其组成比的玛格奈利(magneli)相,这里,W为钨,O为氧,2.45≦z/y≦2.999。
发明第6方面提供一种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其粘结树脂中分散了发明第1~第5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散液。
发明第7方面提供发明第6方面所述的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其中,所述的粘结树脂具有丙烯酸酯类骨架、并具有羧基作为官能团。
发明第8方面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器面板用近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其特征在于,在该滤光片的基材与层压体之间、或是在各层压体与层压体之间,具有选自粘结层、外力吸收层中的至少一种层。其中,所述的层压体是在基材表面设置了功能性多层膜的层压体;所述的粘结层、外力吸收层包含发明第6或第7方面所述的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
发明第9方面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器面板用近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其中,在发明第8方面所述的选自粘结层、外力吸收层中的至少一种层的层内设置有具有电磁波屏蔽作用的网状金属层。
发明第10方面提供一种等离子体显示器面板,其中设置了发明第8或第9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器面板用近红外线吸收滤光片。
发明的效果
在粘结树脂中分散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用分散液,得到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将该粘结体用于PDP用近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的粘结层制得的PDP面板不仅具有优秀的光学特性及耐候性,同时实现了生产成本的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实施例3的粘结体层光学特性的图。
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用分散液,其溶剂中含有选自钨氧化物微粒、复合钨氧化物微粒中的至少一种氧化物微粒和丙烯酸类高分子分散剂。所述的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用分散液可以均匀地分散在下述粘结体中,其中,所述的粘结体使用了具有丙烯酸酯类骨架、并具有羧基作为官能团的粘结树脂。并且,均匀分散了该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用分散液的粘结体适用于PDP用近红外线吸收滤光片、PDP面板。
应注意:本发明的术语“粘结体”包括通过混合所述粘结树脂和本发明的分散液得到的混合物以及热处理该混合物之后的形体。
1.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用分散液
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用分散液是在4~89重量份的溶剂中含有10~80重量份的氧化物微粒以及1~40重量份的丙烯酸类高分子分散剂的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用分散液,其中,所述的氧化物微粒为选自钨氧化物微粒、复合钨氧化物微粒中的至少一种氧化物微粒。并且,所述的钨氧化物微粒、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平均分散粒径在800nm以下。
a)溶剂
用于上述分散液的溶剂优选不对上述钨氧化物微粒、复合钨氧化物微粒的微细粉碎造成阻碍的溶剂。同时,要求本发明中使分散液均匀分散的粘结树脂显示优秀的粘性。这样,当含有该粘结树脂层的层压体形成后,通过固化剂使粘结树脂骨架内存在的羧基、羟基等发生水解,并发生交联反应使粘结树脂之间产生交联。因此,用于上述分散液的溶剂优选不包含阻碍该交联反应的羧基或羟基的溶剂。从该方面考虑,可选择的溶剂包括选自酮类、酯类、烃类、醚类中的至少一种,具体实例包括: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等酮类;乙酸乙酯、乙酸丙酯、乙酸异丙酯、乙酸丁酯、乙酸异丁酯、丙二醇单甲基醚醋酸酯、丙二醇单乙基醚醋酸酯等酯类;甲苯、二甲苯等烃类、乙醚、异丙醚等醚类。在上述的溶剂中,酮类、酯类溶剂危险性毒性较低、易于处理,因此是更优选的溶剂。
b)无机近红外线吸收材料
在包含于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用分散液中的近红外线吸收材料中,与有机化合物或金属络合物相比,优选具有优异耐候性的无机近红外线吸收材料。
作为无机近红外线吸收材料,优选作为近红外吸收组分能够有效发挥作用的、选自钨氧化物微粒、复合钨氧化物微粒中的至少一种氧化物微粒。具体而言,优选以通式WyOz表示的钨氧化物微粒,这里,W为钨,O为氧,2.2≦z/y≦2.999;还优选以通式MxWyOz表示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这里,M元素为选自H、He、碱金属、碱土金属、稀土金属、Mg、Zr、Cr、Mn、Fe、Ru、Co、Rh、Ir、Ni、Pd、Pt、Cu、Ag、Au、Zn、Cd、Al、Ga、In、Tl、Si、Ge、Sn、Pb、Sb、B、F、P、S、Se、Br、Te、Ti、Nb、V、Mo、Ta、Re、Be、Hf、Os、Bi、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W为钨,O为氧,0.001≦x/y≦1.1,2.2≦z/y≦3.0。
上述以通式WyOz(这里,2.2≦z/y≦2.999)表示的钨氧化物微粒可以包括例如:W18O49、W20O58、W4O11等。如果z/y值在2.2以上,不仅可以完全避免在该热线吸收材料中出现目的外的WO2晶相,而且可以获得材料的化学稳定性。另一方面,如果z/y值在2.999以下,可以产生足够量的自由电子从而获得高效的近红外线吸收材料。并且,z/y的范围在2.45≦z/y≦2.999范围内的WyOz化合物是被称为所谓的玛格奈利相的化合物,具有优异的耐久性。
由于上述以通式MxWyOz表示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具有六方晶、四方晶、立方晶晶体结构时,其耐久性优异,因而优选包含选自所述六方晶、四方晶、立方晶中的至少一种晶体结构。当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具有六方晶晶体结构时,可以列举出:含有选自Cs、Rb、K、Ti、In、Ba、Li、Ca、Sr、Fe、Sn各元素中的至少一种作为优选的M元素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
此时,M元素的添加量x优选满足:x/y值在0.001以上且1.1以下,更优选在0.33左右。这是由于,根据六方晶的晶体结构可以算出x/y的理论值为0.33,采用该值附近的添加量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光学特性。另外,氧元素的含量z优选满足:z/y值在2.2以上且3.0以下。典型的实例可列举出Cs0.33WO3、Rb0.33WO3、K0.33WO3、Ba0.33WO3等,x、y、z保持在上述的范围内时可以获得可用的近红外线吸收特性。
上述的钨氧化物微粒、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可以分别单独使用,也优选混合使用。
将选自所述的钨氧化物微粒、复合钨氧化物微粒中的至少一种氧化物微粒用于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用分散液时,其平均分散粒径需满足在800nm以下,优选200nm以下,更优选100nm以下。当所述的氧化物微粒的平均分散粒径在800nm以下时,波长380nm~780nm的可见光区域的光波不因几何散射或米氏散射(Mie scattering)而散射,因而利用该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用分散液制备的PDP用近红外线吸收滤光片不会形成类似毛玻璃的外观,可获得鲜明的画面。当平均分散粒径在200nm以下时,上述的几何散射或米散射减少,进入瑞利散射区域。在该瑞利散射区域,散射光与平均分散粒径的6次方成反比地减弱,因而上述可见光的光散射减弱,可以呈现鲜明的画面。进一步,当平均分散粒径在100nm以下时,散射光将变得非常少,因此更为优选。
c)分散剂
所述的分散剂包括通过形成胶束或反向胶束使微粒得以稳定分散的表面活性剂、及通过吸着在微粒表面的分散剂产生的空间位阻使微粒得以稳定分散的高分子分散剂等,其中,优选发生交联反应时能够在去除溶剂后的粘结体中保持其分散性的高分子分散剂。
作为添加到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用分散液中的高分子分散剂,优选采用丙烯酸类高分子分散剂。所述的丙烯酸类高分子分散剂可以是:例如,以丙烯酸乙酯与丙烯酸丁酯的共聚物为主链、且具有对填料具有吸附作用的官能团的物质。由于具有所述的官能团,优选的丙烯酸类高分子分散剂具有如下特征:酸值0~23mg KPH/g、胺值30~50mg KPH/g。通常的丙烯酸类高分子分散剂大多能达到上述的胺值,但很少有具有酸值的丙烯酸类高分子分散剂。所述的丙烯酸类高分子分散剂与具有丙烯酸酯类骨架、并具有羧基作为官能团的粘结树脂具有较好的相容性,不会对制成的粘结体的光学特性带来消极影响。
d)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用分散液的制备
为了制备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用分散液,将选自钨氧化物微粒、复合钨氧化物微粒中的至少一种氧化物微粒分散在添加了上述分散剂的上述溶剂中,使其平均分散粒径在800nm以下。作为分散方法,湿法是有效的分散方法。为了获得具有800nm以下平均分散粒径的氧化物微粒,利用剪切应力进行分散粉碎的方法是有效的,其中,优选将溶剂、无机近红外线吸收材料、分散剂加入到分散粉碎用装置内、并利用剪切应力进行粉碎分散。典型的分散粉碎用装置的实例包括:球磨机、砂磨机、搅拌介质机、超声波照射装置等。
2.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
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利用上述的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用分散液,将选自上述的钨氧化物微粒、复合钨氧化物微粒中的至少一种近红外线吸收微粒均匀地分散在具有丙烯酸酯类骨架、并具有羧基作为官能团的粘结树脂中。
不过,上述粘结树脂虽然优选具有丙烯酸酯类骨架,也可以使用丙烯酸酯类粘结树脂以外的聚氨酯类粘结树脂、硅酮类粘结树脂、以及它们的混合物等。但是,当利用该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在PDP面板内对玻璃基板和聚酯(以下有时简略记作PET)基板等不同材质之间进行粘结的时候,从粘结特性的角度考虑,更优选具有丙烯酸酯类骨架的粘结树脂。
进一步,所述粘结树脂更优选具有羧基作为官能团,这是由于,当所述粘结树脂具有羧基作为官能团时,该粘结树脂与钨氧化物微粒、复合钨氧化物微粒具有较好的相容性,不发生聚集或白浊化(白濁化)。
3.PDP用近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及PDP面板
PDP用近红外线吸收滤光片是由基材与设置在该基材上的功能性多层膜构成的层压体。
在所述层压体中,将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作为选自基材与功能性多层膜之间的界面、及功能性多层膜与功能性多层膜之间的界面中的至少一种界面上的粘结层或外力吸收层使用。这样一来,可以将之前分别设置的粘结层或外力吸收层、与近红外吸收层合并为一层,同时发挥所述作用。
进一步,也可以将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作为兼具粘结层或外力吸收层的一个层。
另外,如果在采用了本发明的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的粘结层、外力吸收层、粘结/外力吸收层的内部埋入具有电磁波屏蔽作用的网状金属层,可以使其不仅具备上述的近红外线吸收作用,还同时具备电磁波屏蔽作用。
上述实施方式可以使粘结作用、近红外线吸收作用、电磁波屏蔽作用这三种作用在一层中实现,因此优选该实施方式。
上述网状的金属层只要是具有电磁波屏蔽作用的层即可,对该金属层的种类等没有特殊限制。作为典型的实例,可以采用:将Cu、Fe、Ni、Cr、Al、Au、Ag、W、Ti或这些金属的合金的金属箔加工成网状的层;对使炭黑、Cu、Ni等导电性微粒分散在粘合剂树脂中而成的油墨进行图案印刷,使其成为网状的层等。
另外,也可以将上述网状金属层替换为具有电磁波屏蔽作用的含金属层。
设置了如上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器面板用近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的等离子体显示器面板,不仅由于其层结构简单、可显示优秀的光学特性,同时也实现了成本的降低,可用于工业生产。
实施例
以下,列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但是本发明不受限于这些实施例。
此外,在各实施例中,使用分光光度计U-4000((株)日立制作所制)测定光透过率,按照JIS A 5759的方法在波长300nm~2600nm范围内以5nm的间隔进行测定。
根据JIS A 7105测定了膜的雾度值。
通过利用动态光散射法的测定装置(大塚电子(株)制ELS-800)测定了平均粒径,测得的值取平均值作为测定值。
调整具有近红外线屏蔽作用的粘结体的膜厚,使其满足:在波长380nm~780nm的可见光范围内的透过率最大值在60~70%左右。
(实施例1)
混合Cs0.33WO3粉末(住友金属矿山(株)制)10.0重量份、乙酸丁酯(关东化学(株)制)82.0重量份和丙烯酸类高分子分散剂(胺值36mg KPH/g、固体成分50%)8.0重量份,使混合物在涂料混合器中进行粉碎分散处理,得到了平均粒径80nm的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用分散液(A液)。
混合A液24.7重量份、丙烯酸酯粘结树脂75.3重量份以及固化剂,制备了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粘结体B)。其中,所述的丙烯酸酯粘结树脂中含有不挥发成分23.0重量份和乙酸乙酯、甲基乙基酮与甲苯的混合液77.0重量份,其粘度为2.3Pa·s(25℃),主要官能团具有羧基。
通过肉眼观察,粘结体B无白浊、显示优秀的透明性,并且其中均匀分散Cs0.33WO3。利用涂敷器将该粘结体B涂敷于PET树脂薄膜(杜邦帝人薄膜(株)制,HPE厚50μm)上并进行成膜。调整所得粘结体的膜厚,使其满足:在波长300nm~780nm的可见光范围内的透过率最大值在70~80%左右。将该粘结体在80℃进行2分钟热处理后,利用该粘结体B层使PET树脂薄膜粘附在玻璃基板上。由该粘结体B层的光学特性测定结果可知:可见光波透过率为73.5%,雾度值为1.5%,可见光可充分透过从而保持了高度透明性;另一方面,波长范围1200nm~1800nm的近红外线透过率低达10%以下,具有优异的近红外线吸收作用。
另外,作为对比,混合A液24.7重量份、丙烯酸酯粘结树脂75.3的重量份与固化剂,制备了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粘结体B*)。其中,所述的丙烯酸酯粘结树脂中含有不挥发成分24.1重量份和甲苯、乙酸乙酯、甲基乙基酮混合液77.0重量份,其粘度为2.3Pa·s(25℃),主要官能团具有羟基。由此观察到,粘结体B*呈白浊状态。
(实施例2)
除了采用胺值为45mg KPH/g的丙烯酸类高分子分散剂以外,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获得了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用分散液(C液)。
采用该C液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制备了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粘结体D)。
通过肉眼观察,粘结体D无白浊、显示优秀的透明性,并且其中均匀分散Cs0.33WO3。采用该粘结体D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制备了粘结体D层。可以观察到,该粘结体D层无白浊、具有高度透明性。
另外,作为对比,混合C液24.7重量份、丙烯酸酯粘结树脂75.3的重量份与固化剂,制备了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粘结体D*)。其中,所述的丙烯酸酯粘结树脂中含有不挥发成分24.1重量份和甲苯、乙酸乙酯、甲基乙基酮的混合液77.0重量份,其粘度为2.3Pa·s(25℃),主要官能团具有羟基。由此观察到,粘结体D*呈白浊状态。
(实施例3)
混合Cs0.33WO3粉末(住友金属矿山(株)制)20重量份、乙酸异丁酯(关东化学(株)制)82.0重量份和丙烯酸类高分子分散剂(胺值45mg KPH/g、固体成分50%)16.0重量份,使混合物在涂料混合器中进行粉碎分散处理,得到了平均粒径80nm的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用分散液(E液)。
混合E液24.7重量份、丙烯酸酯粘结树脂75.3重量份与固化剂,制备了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粘结体F)。其中,所述的丙烯酸酯粘结树脂中含有不挥发成分23.0重量份和乙酸乙酯、甲基乙基酮、甲苯的混合液77.0重量份,其粘度为2.3Pa·s(25℃),主要官能团具有羧基。
粘结体F无白浊、显示优秀的透明性,肉眼可见,Cs0.33WO3均匀地分散在粘结体F中。
利用涂敷器将该粘结体F涂敷于PET树脂薄膜(杜邦帝人薄膜(株)制,HPE厚50μm)上并进行成膜。调整所得粘结体的膜厚,使其满足:在波长300nm~780nm的可见光范围内的透过率最大值在70~80%左右。使该粘结体在80℃进行2分钟热处理后,利用该粘结体F层使PET树脂粘附在玻璃基板上。
该粘结体F层的光学特性如图1所示。图1为以光透过率为纵坐标、以光波波长为横坐标的图。由图1可知,粘结体F层可使可见光充分透过从而保持了高度透明性(这里,可见光透过率为73.5%,雾度值为1.5%);另一方面,波长范围1200nm~1800nm的近红外线透过率低达10%以下,具有优异的近红外线吸收作用。
另外,作为对比,混合E液24.7重量份、丙烯酸酯粘结树脂75.3重量份与固化剂,制备了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粘结体F*)。其中,所述的丙烯酸酯粘结树脂中含有不挥发成分24.1重量份和甲苯、乙酸乙酯、甲基乙基酮的混合液77.0重量份,其粘度为2.3Pa·s(25℃),主要官能团具有羟基。由此观察到,粘结体F*呈白浊状态。
(实施例4)
除了采用胺值为50mgKPH/g的丙烯酸类高分子分散剂以外,进行与实施例3相同的操作,获得了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用分散液(G液)。
采用该G液进行与实施例3相同的操作,制备了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粘结体H)。
通过肉眼观察,粘结体H无白浊、显示优秀的透明性,并且其中均匀分散Cs0.33WO3。采用该粘结体H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制备了粘结体H层。可以观察到,该粘结体H层无白浊、具有高度透明性。
另外,作为对比,混合G液24.7重量份、丙烯酸酯粘结树脂75.3重量份与固化剂,制备了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粘结体H*)。其中,所述的丙烯酸酯粘结树脂中含有不挥发成分24.1重量份和甲苯、乙酸乙酯、甲基乙基酮的混合液77.0重量份,其粘度为2.3Pa·s(25℃),主要官能团具有羟基。由此观察到,粘结体H*呈白浊状态。
(实施例5)
除了采用酸值为20mg KPH/g、胺值为45mg KPH/g的丙烯酸类高分子分散剂以外,进行与实施例3相同的操作,获得了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用分散液(I液)。
采用该I液进行与实施例3相同的操作,制备了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粘结体J)。
通过肉眼观察,粘结体J无白浊、显示优秀的透明性,并且其中均匀分散Cs0.33WO3。采用该粘结体J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制备了粘结体J层。可以观察到,该粘结体J层无白浊、具有高度透明性。
另外,作为对比,混合I液24.7重量份、丙烯酸酯粘结树脂75.3重量份与固化剂,制备了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粘结体J*)。其中,所述的丙烯酸酯粘结树脂中含有不挥发成分24.1重量份和甲苯、乙酸乙酯、甲基乙基酮的混合液77.0重量份,其粘度为2.3Pa·s(25℃),主要官能团具有羟基。由此观察到,粘结体J*呈白浊状态。
(实施例6)
除了采用胺值为42mg KPH/g的丙烯酸类高分子分散剂以外,进行与实施例3相同的操作,获得了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用分散液(K液)。
采用该K液进行与实施例3相同的操作,制备了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粘结体L)。
通过肉眼观察,粘结体L无白浊、显示优秀的透明性,并且其中均匀分散Cs0.33WO3。采用该粘结体L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制备了粘结体L层。可以观察到,该粘结体L层无白浊、具有高度透明性。
另外,作为对比,混合K液24.7重量份、丙烯酸酯粘结树脂75.3重量份与固化剂,制备了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粘结体L*)。其中,所述的丙烯酸酯粘结树脂中含有不挥发成分24.1重量份和甲苯、乙酸乙酯、甲基乙基酮的混合液77.0重量份,其粘度为2.3Pa·s(25℃),主要官能团具有羟基。由此观察到,粘结体L*呈白浊状态。
(实施例7)
除了采用与颜料具有亲和性的丙烯酸类共聚物即胺值为30mg KPH/g的丙烯酸类高分子分散剂以外,进行与实施例3相同的操作,获得了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用分散液(M液)。
采用该M液进行与实施例3相同的操作,制备了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粘结体N)。
通过肉眼观察,粘结体N无白浊、显示优秀的透明性,并且其中均匀分散Cs0.33WO3。采用该粘结体N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制备了粘结体N层。可以观察到,该粘结体N层无白浊、具有高度透明性。
另外,作为对比,混合M液24.7重量份、丙烯酸酯粘结树脂75.3重量份与固化剂,制备了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粘结体N*)。其中,所述的丙烯酸酯粘结树脂中含有不挥发成分24.1重量份和甲苯、乙酸乙酯、甲基乙基酮的混合液77.0重量份,其粘度为2.3Pa·s(25℃),主要官能团具有羟基。由此观察到,粘结体N*呈白浊状态。
(实施例8)
除了采用51.2重量份的乙酸异丁酯(关东化学(株)制)与12.8重量份的乙酸丁酯(关东化学(株)制)的混合液作为溶剂、并采用胺值为45mg KPH/g的丙烯酸类高分子分散剂以外,进行与实施例3相同的操作,获得了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用分散液(O液)。
采用该O液进行与实施例3相同的操作,制备了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粘结体P)。
通过肉眼观察,粘结体P无白浊、显示优秀的透明性,并且其中均匀分散Cs0.33WO3。采用该粘结体P进行与实施例1相同的操作,制备了粘结体P层。由该粘结体P层的光学特性测定结果可知:可见光波透过率为74.1%,雾度值为1.3%,可见光可充分透过从而保持了高度透明性;另一方面,波长范围1200nm~1800nm的近红外线透过率低达10%以下,具有优异的近红外线吸收作用。
另外,作为对比,混合O液24.7重量份、丙烯酸酯粘结树脂75.3重量份与固化剂,制备了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粘结体P*)。其中,所述的丙烯酸酯粘结树脂中含有不挥发成分24.1重量份和甲苯、乙酸乙酯、甲基乙基酮的混合液77.0重量份,其粘度为2.3Pa·s(25℃),主要官能团具有羟基。由此观察到,粘结体P*呈白浊状态。
(实施例9)
混合Cs0.33WO3粉末(住友金属矿山(株)制)18.5重量份、甲基异丁基酮(关东化学(株)制)63.0重量份、丙烯酸类高分子分散剂(胺值42mg KPH/g、固体成分40%)18.5重量份,使混合物在涂料混合器中进行粉碎分散处理,得到了平均粒径60nm的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用分散液(Q液)。
混合Q液24.7重量份、丙烯酸酯粘结树脂75.3重量份与固化剂,制备了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粘结体R)。其中,所述的丙烯酸酯粘结树脂中含有不挥发成分25.3重量份和乙酸乙酯、甲基乙基酮的混合液74.7重量份,其粘度为5.9Pa·s(25℃),主要官能团具有羧基。
肉眼可见:粘结体R无白浊、显示优秀的透明性,Cs0.33WO3均匀地分散在粘结体R中。利用涂敷器将该粘结体R涂敷于PET树脂薄膜(杜邦帝人薄膜(株)制,HPE厚50μm)上并进行成膜。调整所得粘结体的膜厚,使其满足:在波长300nm~780nm的可见光范围内的透过率最大值在70~80%左右。使该粘结体在90℃进行3分钟热处理后,利用该粘结体R层使PET树脂粘附在玻璃基板上。
由该粘结体R层的光学特性测定结果可知:可见光波透过率为74.7%,雾度值为1.3%,可见光可充分透过从而保持了高度透明性;另一方面,波长范围1200nm~1800nm的近红外线透过率低达10%以下,具有优异的近红外线吸收作用。
另外,作为对比,混合Q液24.7重量份、丙烯酸酯粘结树脂75.3重量份与固化剂,制备了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粘结体R*)。其中,所述的丙烯酸酯粘结树脂中含有不挥发成分24.1重量份和甲苯、乙酸乙酯、甲基乙基酮的混合液77.0重量份,其粘度为2.3Pa·s(25℃),主要官能团具有羟基。由此观察到,粘结体R*呈白浊状态。
(比较例1)
混合Cs0.33WO3粉末(住友金属矿山(株)制)10.0重量份、乙酸异丁酯(关东化学(株)制)85.6重量份、含有酸根的共聚物类高分子分散剂(酸值129mgKPH/g、固体成分79%)4.4重量份,使混合物在涂料混合器中进行粉碎分散处理,得到了平均粒径80nm的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用分散液(S液)。
混合S液24.7重量份、丙烯酸酯粘结树脂75.3重量份与固化剂,制备了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粘结体T)。其中,所述的丙烯酸酯粘结树脂中含有不挥发成分23.0重量份和乙酸乙酯、甲基乙基酮、甲苯的混合液77.0重量份,其粘度为2.3Pa·s(25℃)。
通过肉眼观察,粘结体T产生白浊、透明性差,并且观察到Cs0.33WO3的聚集。
另外,作为对比,混合S液24.7重量份、丙烯酸酯粘结树脂75.3重量份与固化剂,制备了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粘结体T*)。其中,所述的丙烯酸酯粘结树脂中含有不挥发成分24.1重量份和甲苯、乙酸乙酯、甲基乙基酮的混合液77.0重量份,其粘度为2.3Pa·s(25℃),主要官能团具有羟基。由此观察到,粘结体T*也呈白浊状态。
(比较例2)
除了采用含有酸根的嵌段共聚物类高分子分散剂(酸值95mg KPH/g、胺值95mg KPH/g、固体成分90%)代替含有酸根的共聚物类高分子分散剂以外,进行与比较例1相同的操作,获得了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用分散液(U液)。
采用该U液进行与实施例3相同的操作,制备了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粘结体V)。
通过肉眼观察,粘结体V产生白浊、透明性差,并且观察到Cs0.33WO3的聚集。
另外,作为对比,混合U液24.7重量份、丙烯酸酯粘结树脂75.3重量份与固化剂,制备了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粘结体V*)。其中,所述的丙烯酸酯粘结树脂中含有不挥发成分24.1重量份和甲苯、乙酸乙酯、甲基乙基酮的混合液77.0重量份,其粘度为2.3Pa·s(25℃),主要官能团具有羟基。由此观察到,粘结体V*也呈白浊状态。
(比较例3)
除了采用与颜料具有亲和性的共聚物类高分子分散剂(酸值30mgKPH/g、胺值20mg KPH/g、固体成分90%)代替含有酸根的共聚物类高分子分散剂以外,进行与比较例1相同的操作,获得了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用分散液(W液)。
采用该W液进行与实施例3相同的操作,制备了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粘结体X)。
通过肉眼观察,粘结体X产生白浊、透明性差,并且观察到Cs0.33WO3的聚集。
另外,作为对比,混合W液24.7重量份、丙烯酸酯粘结树脂75.3重量份与固化剂,制备了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粘结体X*)。其中,所述的丙烯酸酯粘结树脂中含有不挥发成分24.1重量份和甲苯、乙酸乙酯、甲基乙基酮的混合液77.0重量份,其粘度为2.3Pa·s(25℃),主要官能团具有羟基。由此观察到,粘结体X*也呈白浊状态。
(比较例4)
除了采用磷酸酯类表面活性剂代替含有酸根的共聚物类高分子分散剂以外,进行与比较例1相同的操作,获得了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用分散液(Y液)。
采用该Y液进行与实施例3相同的操作,制备了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粘结体Z)。
通过肉眼观察,粘结体Z产生白浊、透明性差,并且观察到Cs0.33WO3的聚集。
另外,作为对比,混合Y液24.7重量份、丙烯酸酯粘结树脂75.3重量份与固化剂,制备了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粘结体Z*)。其中,所述的丙烯酸酯粘结树脂中含有不挥发成分24.1重量份和甲苯、乙酸乙酯、甲基乙基酮的混合液77.0重量份,其粘度为2.3Pa·s(25℃),主要官能团具有羟基。由此观察到,粘结体Z*也呈白浊状态。
(比较例5)
除了采用丙二醇乙基醚醋酸酯(PE-Ac)((株)KURARAY制)代替乙酸异丁酯、并采用含有碱性官能团的共聚物类高分子分散剂(胺值45mg KPH/g、固体成分90%)代替含有酸根的共聚物类高分子分散剂以外,进行与比较例1相同的操作,获得了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用分散液(α液)。
采用该α液进行与实施例3相同的操作,制备了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粘结体β)。
通过肉眼观察,粘结体β产生白浊、透明性差,并且观察到Cs0.33WO3的聚集。
另外,作为对比,混合α液24.7重量份、丙烯酸酯粘结树脂75.3重量份与固化剂,制备了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粘结体β*)。其中,所述的丙烯酸酯粘结树脂中含有不挥发成分24.1重量份和甲苯、乙酸乙酯、甲基乙基酮的混合液77.0重量份,其粘度为2.3Pa·s(25℃),主要官能团具有羟基。由此观察到,粘结体β*也呈白浊状态。
(比较例6)
除了采用丙二醇乙基醚醋酸酯(PE-Ac)((株)KURARAY制)代替乙酸异丁酯、并采用与颜料具有亲和性的嵌段共聚物类分散剂(胺值57mg KPH/g、固体成分90%)代替含有酸根的共聚物类高分子分散剂以外,进行与比较例1相同的操作,获得了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用分散液(γ液)。
采用该γ液进行与实施例3相同的操作,制备了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粘结体δ)。
通过肉眼观察,粘结体δ产生白浊、透明性差,并且观察到Cs0.33WO3的聚集。
另外,作为对比,混合γ液24.7重量份、丙烯酸酯粘结树脂75.3重量份与固化剂,制备了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粘结体δ*)。其中,所述的丙烯酸酯粘结树脂中含有不挥发成分24.1重量份和甲苯、乙酸乙酯、甲基乙基酮的混合液77.0重量份,其粘度为2.3Pa·s(25℃),主要官能团具有羟基。由此观察到,粘结体δ*也呈白浊状态。
(比较例7)
除了采用丙二醇甲基醚醋酸酯(PGM-Ac)((株)KURARAY制)代替乙酸异丁酯、并采用含有碱性官能团的共聚物类分散剂(胺值45mg KPH/g、固体成分90%)代替含有酸根的共聚物类高分子分散剂以外,进行与比较例1相同的操作,获得了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用分散液(ε液)。
采用该ε液进行与实施例3相同的操作,制备了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粘结体ζ)。
通过肉眼观察,粘结体ζ产生白浊、透明性差,并且观察到Cs0.33WO3的聚集。
另外,作为对比,混合ε液24.7重量份、丙烯酸酯粘结树脂75.3重量份与固化剂,制备了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粘结体ζ*)。其中,所述的丙烯酸酯粘结树脂中含有不挥发成分24.1重量份和甲苯、乙酸乙酯、甲基乙基酮的混合液77.0重量份,其粘度为2.3Pa·s(25℃),主要官能团具有羟基。由此观察到,粘结体ζ*也呈白浊状态。
(比较例8)
除了采用丙二醇甲基醚醋酸酯(PGM-Ac)((株)KURARAY制)代替乙酸异丁酯、并采用与颜料具有亲和性的嵌段共聚物类分散剂(胺值57mgKPH/g、固体成分90%)代替含有酸根的共聚物类高分子分散剂以外,进行与比较例1相同的操作,获得了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用分散液(η液)。
采用该η液进行与实施例3相同的操作,制备了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粘结体θ)。
通过肉眼观察,粘结体θ产生白浊、透明性差,并且观察到Cs0.33WO3的聚集。
另外,作为对比,混合η液24.7重量份、丙烯酸酯粘结树脂75.3重量份与固化剂,制备了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粘结体θ*)。其中,所述的丙烯酸酯粘结树脂中含有不挥发成分24.1重量份和甲苯、乙酸乙酯、甲基乙基酮的混合液77.0重量份,其粘度为2.3Pa·s(25℃),主要官能团具有羟基。由此观察到,粘结体θ*也呈白浊状态。
表1表示实施例1~9及比较例1~8的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的组成概况及其外观观察结果的一览表。
表1
Figure A200810171064D00231
(结论)
在实施例1~6中,通过将分散液(A、C、E、G、I、K)混合到以羧基为主要官能团的粘结树脂中制得粘结体,其中,所述分散液是用Cs0.33WO3、丙烯酸类高分子分散剂、及乙酸丁酯或乙酸异丁酯制备的。就获得的粘结体而言,Cs0.33WO3在粘结树脂中分散性较好,不仅不产生聚集及白浊化、具有高度的可见光透过率,而且同时充分地吸收近红外线区域的光。并且,获得的粘结体(B、D、F、H、J、L)具有足够的粘结力,将该粘结体用于PDP用近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的粘结层制得的PDP面板不仅具有优秀的光学特性及耐候性,同时实现了生产成本的降低。
另一方面,将分散液(A、C、E、G、I、K)混合到主要官能团具有羟基的粘结树脂中制得粘结体时,观察到,获得的粘结体(B*、D*、F*、H*、J*、L*)产生白浊。
与实施例1~6相同,无论是使用分散液M(实施例7)、分散液O(实施例8)、或分散液Q(实施例9)混合到以羧基为主要官能团的粘结树脂中,都可以获得最适用于PDP用近红外线吸收滤光片粘结层的粘结体(N、P、R)。其中,分散液M采用与颜料具有亲和性的丙烯酸类共聚物作为其分散剂、分散液O采用乙酸丁酯与乙酸异丁酯的混合液作为其溶剂、分散液Q采用甲基异丁基酮作为其溶剂。
另一方面,将分散液(M、O、Q)混合到主要官能团具有羟基的粘结树脂中制得粘结体时,观察到,获得的粘结体(N*、P*、R*)产生白浊。
与此相反,比较例1~4的分散液(S、U、W、Y)虽然采用了与实施例3~7相同的溶剂,但是由于采用了丙烯酸类高分子类以外的分散剂,因此无论是采用含有羧基的粘结树脂获得的粘结体(T、V、X、Z)、还是采用含有羟基的粘结树脂获得的粘结体(T*、V*、X*、Z*),均发生Cs0.33WO3的聚集及白浊化,产生光学特性上的问题。
因此,在比较例5~8的分散液(α、γ、ε、η)中,将溶剂分别替换为丙二醇乙基醚醋酸酯、丙二醇甲基醚醋酸酯,并将分散剂分别替换为含有碱性官能团的共聚物、与颜料具有亲和性的嵌段共聚物。可是,无论是将所述的比较例5~8的分散液混合到含有羧基的粘结树脂中获得的粘结体(β、δ、ζ、θ)、还是混合到含有羟基的粘结树脂中获得的粘结体(β*、δ*、ζ*、θ*),均发生Cs0.33WO3的聚集及白浊化,产生光学特性上的问题。

Claims (10)

1.一种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用分散液,该分散液在其溶剂中含有选自钨氧化物微粒、复合钨氧化物微粒中的至少一种氧化物微粒和丙烯酸类高分子分散剂,其中,所述的氧化物微粒的平均分散粒径在800nm以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用分散液,其中,所述溶剂为选自酮类、酯类、烃类、醚类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用分散液,其中,所述的钨氧化物微粒是以通式WyOz表示的钨氧化物微粒,这里,W为钨,O为氧,2.2≦z/y≦2.99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用分散液,其中,所述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是以通式MxWyOz表示的复合钨氧化物微粒,这里,M元素为选自H、He、碱金属、碱土金属、稀土金属、Mg、Zr、Cr、Mn、Fe、Ru、Co、Rh、Ir、Ni、Pd、Pt、Cu、Ag、Au、Zn、Cd、Al、Ga、In、Tl、Si、Ge、Sn、Pb、Sb、B、F、P、S、Se、Br、Te、Ti、Nb、V、Mo、Ta、Re、Be、Hf、Os、Bi、I中的至少一种元素,W为钨,O为氧,0.001≦x/y≦1.1,2.2≦z/y≦3.0。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用分散液,其中,所述的钨氧化物微粒含有组成比以通式WyOz表示的magneli相,这里,W为钨,O为氧,2.45≦z/y≦2.999。
6.一种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其粘结树脂中分散有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分散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其中,所述的粘结树脂具有丙烯酸酯类骨架、并具有羧基作为官能团。
8.一种等离子体显示器面板用近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其中,在该滤光片的基材与层压体之间,或者在该滤光片的各层压体之间,具有粘结层、外力吸收层中的至少一种层;所述层压体是在基材表面设置了功能性多层膜的层压体,所述粘结层、外力吸收层包含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近红外线吸收粘结体。
9.一种等离子体显示器面板用近红外线吸收滤光片,其中,在权利要求8所述的选自粘结层、外力吸收层中的至少一种层的层内设置具有电磁波屏蔽作用的网状金属层。
10.一种等离子体显示器面板,其中设置有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等离子体显示器面板用近红外线吸收滤光片。
CN200810171064.2A 2007-11-06 2008-11-06 分散液、粘结体、滤光片及等离子体显示器面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4129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89087/07 2007-11-06
JP2007289087A JP5176492B2 (ja) 2007-11-06 2007-11-06 近赤外線吸収粘着体、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用近赤外線吸収フィルターおよ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441291A true CN101441291A (zh) 2009-05-27
CN101441291B CN101441291B (zh) 2014-04-02

Family

ID=405878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7106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01441291B (zh) 2007-11-06 2008-11-06 分散液、粘结体、滤光片及等离子体显示器面板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8174190B2 (zh)
JP (1) JP5176492B2 (zh)
KR (1) KR101536774B1 (zh)
CN (1) CN101441291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00113A (zh) * 2014-09-10 2016-03-16 台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红外线吸收膜、其制作方法及含红外线吸收膜的相机模组
CN106283243A (zh) * 2015-05-26 2017-01-04 台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红外线光热转换纤维及其制作方法
CN106662686A (zh) * 2015-07-28 2017-05-10 Jsr株式会社 光学滤波器及具备光学滤波器的环境光传感器
CN107406707A (zh) * 2015-01-27 2017-11-28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近红外线吸收微粒分散液和其制造方法
CN107533881A (zh) * 2015-04-28 2018-01-02 住友金属矿山股份有限公司 导电基板
CN107689411A (zh) * 2016-08-03 2018-02-13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合成石英玻璃盖和光学器件封装体
CN109749517A (zh) * 2017-11-01 2019-05-14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红外线吸收粒子分散液、喷印墨水及3d打印的方法
CN110753730A (zh) * 2017-06-19 2020-02-04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近红外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近红外线固化膜以及光造型法
TWI699335B (zh) * 2015-12-18 2020-07-21 日商住友金屬礦山股份有限公司 複合鎢氧化物超微粒子及其分散液
CN111684321A (zh) * 2018-02-08 2020-09-18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近红外线吸收材料微粒分散体、近红外线吸收体、近红外线吸收物叠层体及近红外线吸收用夹层结构体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683098B2 (en) * 1996-09-03 2010-03-23 Ppg Industries Ohio, Inc. Manufacturing methods for nanomaterial dispersions and products thereof
JP2009265638A (ja) * 2008-03-31 2009-11-12 Panasonic Electric Works Co Ltd 近赤外吸収粘着フィルム、近赤外吸収粘着層付き反射防止フィルム、近赤外吸収粘着層付き電磁波シールドフィルム、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用フィルター
JP5898397B2 (ja) * 2009-07-24 2016-04-06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近赤外線遮蔽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組成物、近赤外線遮蔽ポリエステル樹脂積層体、および、成形体とその製造方法
JP5601163B2 (ja) * 2009-11-18 2014-10-08 日油株式会社 近赤外線吸収性粘着剤およびその用途
CN103443224B (zh) * 2011-03-24 2017-03-01 旭硝子株式会社 液状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以及玻璃物品
KR102009963B1 (ko) * 2011-09-17 2019-08-12 니폰 가야꾸 가부시끼가이샤 열선 차폐성 점착제 조성물, 열선 차폐성 투명 점착 시트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JP5896685B2 (ja) * 2011-10-21 2016-03-30 スリーエム イノベイティブ プロパティズ カンパニー 熱遮蔽用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に用いられる積層フィルム
JP5899874B2 (ja) * 2011-11-30 2016-04-06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赤外線遮蔽材料微粒子分散液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熱線遮蔽膜と熱線遮蔽合わせ透明基材
JP5867753B2 (ja) 2011-12-02 2016-02-24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熱線遮蔽膜、熱線遮蔽合わせ透明基材、および、当該熱線遮蔽合わせ透明基材が窓材として搭載されている自動車、および、当該熱線遮蔽合わせ透明基材が窓材として使用されている建造物
JP6111781B2 (ja) * 2012-03-30 2017-04-12 Dic株式会社 粘着剤組成物および粘着テープ
JP6155600B2 (ja) * 2012-11-08 2017-07-05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透明樹脂積層体とその製造方法、ならびに熱線遮蔽機能を有するプライマー層形成用のプライマー液
JP6086261B2 (ja) * 2012-11-30 2017-03-01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近赤外線吸収フィルタおよび撮像素子
JP6273851B2 (ja) * 2013-01-21 2018-02-07 東洋インキSc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感圧性接着剤および光学部材
US9868665B2 (en) * 2013-04-03 2018-01-16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Heat ray-shielding film, heat ray-shielding laminated transparent base material, heat ray-shielding resin sheet material, automobile and building
KR101525026B1 (ko) * 2013-04-30 2015-07-24 주식회사 씨엔에프케이 산화텅스텐계 나노졸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6160830B2 (ja) * 2013-12-20 2017-07-12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偽造防止インクの印刷膜および偽造防止印刷物
WO2016035633A1 (ja) * 2014-09-01 2016-03-10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赤外光遮蔽組成物、赤外光カットフィルタ、固体撮像素子
CN107429099B (zh) * 2015-01-27 2021-06-04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近红外线吸收微粒分散液和其制造方法
CN107532031B (zh) * 2015-01-27 2020-10-09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近红外线吸收微粒分散液和其制造方法
TWI612114B (zh) * 2015-01-27 2018-01-21 哈利瑪化成股份有限公司 黏著劑組成物及黏著片
JP2018054641A (ja) * 2015-02-20 2018-04-05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遮熱フィルム
WO2016158604A1 (ja) * 2015-03-31 2016-10-06 コニカミノルタ株式会社 近赤外線遮蔽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及び粘着剤組成物
KR102228255B1 (ko) * 2015-10-30 2021-03-17 스미토모 긴조쿠 고잔 가부시키가이샤 점착제층, 근적외선 차폐 필름, 적층 구조체, 적층체 및 점착제 조성물
JP7238776B2 (ja) * 2017-07-24 2023-03-14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赤外線吸収微粒子含有マスターバッチ粉砕物、赤外線吸収微粒子含有マスターバッチ粉砕物含有分散液、赤外線吸収材料含有インク、それらを用いた偽造防止インク、偽造防止用印刷膜、ならびに赤外線吸収微粒子含有マスターバッチ粉砕物の製造方法
US11787949B2 (en) 2017-07-24 2023-10-17 Sumitomo Metal Mining Co., Ltd. Infrared absorbing fine particle dispersed powder, dispersion liquid containing infrared absorbing fine particle dispersed powder, ink containing infrared absorbing fine particle dispersed powder, and anti-counterfeit ink, and anti-counterfeit printed matter
JP7367686B2 (ja) * 2018-09-27 2023-10-24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赤外線吸収材料微粒子分散液とその製造方法
KR102628602B1 (ko) * 2020-08-21 2024-01-26 (주)이녹스첨단소재 디스플레이용 접착필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386743B2 (ja) 1999-05-10 2003-03-17 日立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Pdp用電磁波シールド性接着フィルムの製造法及びpdp用電磁波遮蔽構成体と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の製造法
JP3621322B2 (ja) * 2000-01-25 2005-02-16 株式会社巴川製紙所 赤外線吸収性粘着剤組成物及びそれを用いた赤外線吸収シート
JP4576737B2 (ja) * 2000-06-09 2010-11-10 Jsr株式会社 感放射線性樹脂組成物
JP2005023133A (ja) 2003-06-30 2005-01-27 Nitto Denko Corp 粘着剤組成物、粘着剤層、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用フィルタ、及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表示装置
US7507436B2 (en) * 2003-07-04 2009-03-24 Nitto Denko Corporation Electroconductive cellulose-based film, a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an anti-reflection film, an optical element, and an image display
JP2005042101A (ja) * 2003-07-04 2005-02-17 Nitto Denko Corp 導電性セルロース系フィルム、その製造方法、反射防止フィルム、光学素子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JP4626284B2 (ja) * 2003-12-05 2011-02-02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日射遮蔽体形成用タングステン酸化物微粒子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日射遮蔽体形成用タングステン酸化物微粒子
WO2006057416A1 (ja) * 2004-11-25 2006-06-01 Sumitomo Osaka Cement Co., Ltd. 光学フィルター
JP4586970B2 (ja) * 2004-11-30 2010-11-24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用近赤外線吸収フィルター、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5242883B2 (ja) * 2005-01-20 2013-07-24 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反射防止フィルム
JP5267122B2 (ja) * 2006-09-29 2013-08-2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タ用粘着剤組成物、光学フィルタ、及び表示装置
WO2008059995A1 (fr) * 2006-11-17 2008-05-22 Lintec Corporation Composition adhésive sensible à la pression pour affichage
JP2009031720A (ja) * 2007-06-28 2009-02-12 Dainippon Printing Co Ltd ディスプレイ用複合フィルタ
US8202927B2 (en) * 2007-08-09 2012-06-19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Near-infrared absorbing composition and near-infrared absorbing filter

Cited B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321224B2 (en) 2014-09-10 2016-04-26 Taiflex Scientific Co., Ltd. Infrared absorption film, infrared absorption film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camera module comprising the infrared absorption film
CN105400113A (zh) * 2014-09-10 2016-03-16 台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红外线吸收膜、其制作方法及含红外线吸收膜的相机模组
CN107406707A (zh) * 2015-01-27 2017-11-28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近红外线吸收微粒分散液和其制造方法
CN107533881B (zh) * 2015-04-28 2019-06-14 住友金属矿山股份有限公司 导电基板
CN107533881A (zh) * 2015-04-28 2018-01-02 住友金属矿山股份有限公司 导电基板
CN106283243A (zh) * 2015-05-26 2017-01-04 台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红外线光热转换纤维及其制作方法
CN106662686A (zh) * 2015-07-28 2017-05-10 Jsr株式会社 光学滤波器及具备光学滤波器的环境光传感器
US10473836B2 (en) 2015-07-28 2019-11-12 Jsr Corporation Optical filter and ambient light sensor including optical filter
CN106662686B (zh) * 2015-07-28 2020-06-23 Jsr株式会社 光学滤波器、环境光传感器及电子设备
TWI709767B (zh) * 2015-07-28 2020-11-11 日商Jsr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濾波器、環境光感測器及電子設備
US11226442B2 (en) 2015-07-28 2022-01-18 Jsr Corporation Optical filter and ambient light sensor including optical filter
TWI699335B (zh) * 2015-12-18 2020-07-21 日商住友金屬礦山股份有限公司 複合鎢氧化物超微粒子及其分散液
CN107689411A (zh) * 2016-08-03 2018-02-13 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合成石英玻璃盖和光学器件封装体
CN110753730A (zh) * 2017-06-19 2020-02-04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近红外线固化型油墨组合物及其制造方法、近红外线固化膜以及光造型法
CN109749517A (zh) * 2017-11-01 2019-05-14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红外线吸收粒子分散液、喷印墨水及3d打印的方法
CN111684321A (zh) * 2018-02-08 2020-09-18 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 近红外线吸收材料微粒分散体、近红外线吸收体、近红外线吸收物叠层体及近红外线吸收用夹层结构体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090046729A (ko) 2009-05-11
JP2009114326A (ja) 2009-05-28
JP5176492B2 (ja) 2013-04-03
US8174190B2 (en) 2012-05-08
KR101536774B1 (ko) 2015-07-14
US20090116100A1 (en) 2009-05-07
CN101441291B (zh) 2014-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441291B (zh) 分散液、粘结体、滤光片及等离子体显示器面板
US8258226B2 (en) Composition for manufacturing heat ray-shielding polyvinyl chloride fil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the same, and heat ray-shielding polyvinyl chloride film
JP4586970B2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用近赤外線吸収フィルター、及びこれを用いた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5412841B2 (ja) 赤外線遮蔽膜形成用分散液と赤外線遮蔽膜形成用塗布液、赤外線遮蔽膜と赤外線遮蔽光学部材、およ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用多層フィルターと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CN100338154C (zh) 一种带有透明导电层的显示装置
CN104487397B (zh) 热线遮蔽用夹层结构体
EP3252115B1 (en) Near-infrared ray absorbing microparticle dispersion solution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EP3252117A1 (en) Near-infrared ray absorbing microparticle dispersion solution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of
JP4666226B2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用近赤外線吸収フィルタ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2008044609A (ja) 車窓用日射遮蔽体及び車両用窓
JP2009258581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用近赤外線吸収フィルター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2011065000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用近赤外線吸収フィルター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JP4735417B2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用近赤外線吸収フィルタ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
TW202030152A (zh) 表面處理紅外線吸收微粒子、表面處理紅外線吸收微粒子粉末、使用該表面處理紅外線吸收微粒子之紅外線吸收微粒子分散液、紅外線吸收微粒子分散體及紅外線吸收基材
JP5895895B2 (ja) 熱線遮蔽塩化ビニルフィルム製造用組成物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熱線遮蔽塩化ビニルフィルム、熱線遮蔽合わせ透明基材
US11987520B2 (en) Surface-treated infrared absorbing fine particle dispersion liquid and infrared absorbing transparent substrate
JP6607396B2 (ja) 近赤外線吸収性粘着剤組成物と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近赤外線吸収性粘着フィルム
KR102575326B1 (ko) 근적외선 흡수 재료 미립자 분산체, 근적외선 흡수체, 근적외선 흡수물 적층체 및 근적외선 흡수용 접합 구조체
JP2009144037A (ja) 樹脂添加用タングステン酸化物微粒子分散体、タングステン酸化物微粒子分散塩化ビニル樹脂成形体およびタングステン酸化物微粒子分散塩化ビニル樹脂成形体の製造方法
JP2009057443A (ja) 近赤外線吸収能を有する粘着剤組成物の製造方法、粘着剤塗膜及びpdp用光学フィル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402

Termination date: 2021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