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345121A - 电感元件 - Google Patents

电感元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1345121A
CN101345121A CNA2008101005191A CN200810100519A CN101345121A CN 101345121 A CN101345121 A CN 101345121A CN A2008101005191 A CNA2008101005191 A CN A2008101005191A CN 200810100519 A CN200810100519 A CN 200810100519A CN 101345121 A CN101345121 A CN 10134512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endless member
terminal
inductance element
a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A20081010051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1345121B (zh
Inventor
渡边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d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umid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da Corp filed Critical Sumida Corp
Publication of CN10134512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4512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134512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134512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17/045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core of cylindric geometry and coil wound along its longitudinal axis, i.e. rod or drum co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01F27/292Surface mounted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17/043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two, usually identical or nearly identical parts enclosing completely the coil (pot co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3/00Cores, Yokes, or armatures
    • H01F3/10Composite arrangements of magnetic circuits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进一步小型化,环箍端子也不容易脱落的电感元件;电感元件(10)设有:在由磁性材料构成的同时具有线圈架部(25)的第一磁芯部件(20),配置于线圈架部(25)的线圈(30),环状部件(40),以及具有安装部(51)和粘接用臂部(55)的端子部件(50);其中,环状部件(40)具有配置第一磁芯部件(20)用的插通孔(41)、且该插通孔(41)的一方侧成为与安装电路板相对的第一面,同时,具有在外壁面(40a、40c)和插通孔(41)之间延伸并设置为凹形状的槽部(42);安装部(51)被安装于环状部件(40)、且配置于第一面侧,粘接用臂部(55)向与安装部(51)不同的方向延伸、且配置于槽部(42);进而,将粘接剂供给至槽部(42),通过该粘接剂的固化,粘接用臂部(55)被安装固定于环状部件(40)。

Description

电感元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使用于携带式电话机、数码相机、可动机器、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等的电子设备的电感元件。
背景技术
在电感元件中存在设有鼓型磁芯和环型磁芯的类型。在该类型的电感元件中,存在着在环型磁芯的外周面配置有环箍端子(hoop terminal)的电感元件。作为这种类型的电感元件,存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电感元件。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感元件中,环箍端子的下面侧的安装部通过粘接剂被安装固定于环型磁芯上。
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公报、特开2003-168616号(参照[0036]段落、图3等)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近年来对于电感元件要求进一步的小型化。该小型化进一步进行的话,存在环箍端子的粘接面积变小、从而粘接强度恶化的问题。特别是,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类型中,进一步小型化的话,粘接面积变小,因此粘接强度降低从而容易发生环箍端子的脱落。
在此,作为其他的现有技术例,存在如专利文献1的图8所示那样的、使用设置为“コ”字形状的环箍端子,同时,在该环箍端子的“コ”字形状的内侧涂敷粘接剂而粘接固定于环型磁芯的电感元件。但是,该情况下粘接剂的涂敷量会变多。此时,存在粘接剂从粘接部位溢出、且该溢出的粘接剂蔓延至安装部位而发生连接不良等的情况。
另外,也存在代替环型磁芯而例如配置以树脂作为材质的环状部件的情况。此时,很多情况下也是通过粘接剂将环箍端子粘接固定于环状部件上。但是,在树脂制的环状部件中,与环型磁芯相比环箍端子的粘接强度降低,因此成为更容易脱落的状态。
本发明是基于上述情况而作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进一步小型化,环箍端子也不容易脱落的电感元件。
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电感元件,设有:具有线圈架部的第一磁芯部件、配置于线圈架部的线圈、在中央部具有配置第一磁芯部件的插通孔的环状部件、以及具有通过粘接部件安装固定于环状部件用的粘接用臂部和安装部的端子部件。
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端子部件利用粘接剂并通过粘接用臂部而被安装固定于环状部件上。
在采用这样的端子部件的固定方法的情况下,由于端子部件设有以将端子部件安装于环状部件的功能作为主要目的的粘接用臂部,因此能够容易地提高安装固定的强度。因而,端子部件不容易从环状部件脱落。另外,由于端子部件不容易脱落,因此能够容易地谋求电感元件的小型化。进而,由于粘接用臂部的存在能够确保粘接强度,因此也可以不将粘接剂涂敷于端子部件中的粘接用臂部以外的部位上。因此,能够防止粘接剂溢出并蔓延至安装部的安装部位等的情况,从而能够防止连接不良的发生。
另外,其他发明的电感元件是,在第一磁芯部件的线圈架部的至少一方端部上设有凸缘。
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卷绕于线圈架部的线圈在第一磁芯部件的轴向上移动。因而,能够以稳定的状态将线圈固定于线圈架部上。
另外,其他发明的电感元件是,在凸缘上设有切口部。
通过这样地构成,能够容易地从处于被配置于环状部件的插通孔状态的第一磁芯部件中取出卷绕于线圈架部的线圈的末端。因而,能够容易地使线圈的末端与端子部件电连接。
另外,其他发明的电感元件是,环状部件由树脂形成。
通过这样地构成,能够提高环状部件的加工成形性,因此使用与端子部件的粘接用臂部的形状对应的环状部件是容易的。因而,能够容易地将端子部件更准确地固定于环状部件。
另外,其他发明的电感元件是,在环状部件上设有用于配置粘接用臂部的槽部。
通过这样地构成,配置于环状部件的槽部的粘接用臂部,通过槽部的内壁面而被支撑固定。因而,能够将端子部件更牢固地安装固定于环状部件。
另外,其他发明的电感元件是,在粘接用臂部配置于槽部之后,环状部件和粘接用臂部通过上述粘接剂而被固定。
通过这样地构成,粘接用臂部被配置于槽部,且在该槽部中被供给粘接剂,其后被供给的粘接剂固化。通过该粘接剂的固化,粘接用臂部被安装固定于环状部件。采用这样的端子部件的固定方法时,成为粘接用臂部被埋入粘接剂的固化部位的状态。因此,利用该粘接用臂部的安装固定的强度变得非常牢固,端子部件更不容易从环状部件脱落。
另外,其他发明的电感元件是,槽部是被设置于环状部件的外壁面和插通孔之间的呈凹形状的槽;通过粘接剂以在上述槽部之外还进入第一磁芯部件和环状部件之间的状态进行固化,第一磁芯部件和环状部件被安装固定。
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由于粘接剂被供给为也进入第一磁芯部件和环状部件之间,因此通过该粘接剂的固化成为第一磁芯部件和环状部件被安装固定的状态。由此,仅通过对槽部供给粘接剂的工序,便能够实现端子部件和环状部件、以及环状部件和第一磁芯部件之间的接合,因此能够削减制造电感元件时的工时。
另外,其他发明的电感元件是,端子部件设有侧面部和末端连接部,其中,侧面部与环状部件的外壁面相接、同时以与安装部和粘接用臂部不同的方向作为法线方向,末端连接部配置在第一磁芯部件的、与安装电路板相对的面相反侧位置上的面侧(第二面侧)且与线圈的末端电连接。
在这样构成的情况下,通过侧面部与环状部件的外壁面相接、进而在安装部被配置于第一面侧的同时末端连接部被配置于第二面侧,端子部件被定位。然后,通过在该定位的状态下粘接用臂部被配置于槽部并通过粘接剂的固化而被安装固定,即使仅粘接用臂部被安装固定,也能够获得充分的安装强度。
发明的效果
采用本发明,即使电感元件进一步小型化,也能够使环箍端子不容易脱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感元件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电感元件的构成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图1的电感元件中的、鼓型磁芯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1的电感元件中的、环状部件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1的电感元件中的、环箍端子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使用于本发明电感元件的环箍端子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使用于本发明电感元件的环箍端子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使用于本发明电感元件的环箍端子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使用于本发明电感元件的环箍端子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使用于本发明电感元件的环状部件的其他实施方式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现有技术下的电感元件的构成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
10、10A    电感元件
20、20A    鼓型磁芯(对应于第一磁芯部件)
30         线圈
32         末端
40、40A    环状部件
41         插通孔
42         槽部
45         上面凹部
46         端子用凹部
50         环箍端子(对应于端子部件)
51         安装部
52         侧面部
53         末端连接部
54         侧面延伸部
55         粘接用臂部
60         粘接剂固化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图1~图6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感元件10进行说明。
如图1、图2等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电感元件10设有鼓型磁芯20、线圈30、环状部件40以及环箍端子(hoop terminal)50。其中,鼓型磁芯20具有上凸缘部21、柱脚部22及下凸缘部23。
鼓型磁芯20是以图3所示的L为中心轴线的圆盘鼓型体,且上凸缘部21、柱脚部22以及下凸缘部23的平面形状被设置为圆形。该鼓型磁芯20对应于第一磁芯部件。另外,鼓型磁芯20例如由镍系的铁氧体磁芯等的磁性材料构成。但是,不限于镍系的铁氧体磁芯,也可以为锰系的铁氧体磁芯。另外,鼓型磁芯20的材质不限于铁氧体磁芯,也可以为坡莫合金等其他的磁性材料。
该鼓型磁芯20的下凸缘部23被设置为与上凸缘部21大致相同的大小。另外,在上凸缘部21和下凸缘部23上均设有切口部24。该切口部24是切成弯曲的凹形状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上凸缘部21和下凸缘部23上,分别以180度的间隔各设置有两个。线圈30的抽出部分(末端32)能够位于该切口部24上。而且,被抽出的末端32通过锡焊等与下述的环箍端子50的末端连接部53电连接。另外,在图3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上凸缘部21和下凸缘部23上设有切口部24,但是也可以省略切口部24。
另外,在柱脚部22的外方且上凸缘部21和下凸缘部23之间的部位上,设有线圈架部25。如图2所示,在线圈架部25上配置有线圈30。线圈30通过卷绕绕线31而形成。另外,绕线31是例如漆包线等那样的、外周部被绝缘膜覆盖的线材。另外,绕线31是剖面为略圆形的导线。但是,绕线31的剖面不限于略圆形,也可以使用该剖面呈细长形状的带状电线(平角线)。
另外,图4等所示的环状部件40是以树脂为材质而形成的,且形成为其平面形状为略矩形的环形状。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呈略矩形的环状部件40的四角被切掉的状态。该环状部件40是,在中心具有插通孔41的圆环状部件。该环状部件40,隔开间隙S而与上述的鼓型磁芯20相对配置。因此,插通孔41的内径被设置为,与上凸缘部21和下凸缘部23的外径相比仅大间隙S存在的部分。
另外,在环状部件40的上面40e侧(第二面侧、第一磁芯部件的与安装电路板相对的面的相反侧)上,设有槽部42。该槽部42是下述的粘接用臂部55所位置的部分,从侧面观察该槽部42的话,被设置为呈略V字形状。另外,如上所述,由于粘接用臂部55位于槽部42中,因此该槽部42的深度尺寸被设置为大于粘接用臂部55的高度方向的长度尺寸。另外,槽部42被设置为,在环状部件40的外壁面40a、40b、40c、40d中的、相对的两个外壁面40a、40c中露出。而且,被设置为槽部42分别在外壁面40a、40c中的、与切断部分43接近的部位中露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槽部42沿着外壁面40a、40c的法线方向而被设置。
另外,在分别存在于外壁面40a、40c的一对槽部42之间,隔着形成该槽部42的凸起部分44而设置有上面凹部45。该上面凹部45是环箍端子50的末端连接部53所位置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上面凹部45被设置为相对于环状部件40的上面40e呈略平行,同时,为了与末端连接部53的宽度尺寸对应,上面凹部45具有稍微大于该末端连接部53的宽度尺寸。
另外,在图4等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凸起部分44被连续地设置为从插通孔41侧直至外壁面40a、40c侧,但是也可以在从插通孔41侧至外壁面40a、40c侧之间部分地设置。
另外,在环状部件40的下面40f侧(第一面侧、第一磁芯部件的与安装电路板相对的面)上,设有端子用凹部46。该端子用凹部46是环箍端子50的安装部51所位置的部位。因此,端子用凹部46被设置为,相对于环状部件40的下面40f的其他部分向上方仅凹陷规定的尺寸。另外,端子用凹部46,以从外壁面40a、40c朝向插通孔41侧而穿过环状部件40的状态而被设置。另外,端子用凹部46的凹陷尺寸(切口尺寸)被设置为,在使下述的安装部51位于该端子用凹部46时,该安装部51相对于环状部件40的下面40f和鼓型磁芯20的下面稍微向下方突出程度的尺寸。
如图5等所示,环箍端子50例如通过对金属板实施冲切及弯曲加工,而被弯曲为其法线方向沿着三轴方向延伸。该环箍端子50对应于端子部件,并设有安装部51、侧面部52、末端连接部53、侧面延伸部54以及粘接用臂部55。其中,安装部51是位于端子用凹部46的部分。因此,安装部51具有在侧面部52与外壁面40a、40c接触的状态下不与下凸缘部23发生干扰程度的宽度尺寸(图2中的X方向的长度尺寸)。另外,安装部51的在图1中Y方向上延伸的长度方向被设置为,稍微小于端子用凹部46的沿着Y方向的宽度尺寸。
另外,末端连接部53隔着侧面部52而位于与安装部51相反的端部侧(图1等中的上端侧)。该末端连接部53是进入上述的上面凹部45的部分,并具有与该上面凹部45对应的大小。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末端连接部53的形状和大小被设置为与安装部51略相同。但是,末端连接部53也可以设置为与安装部51不同的大小及形状。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侧面部52是环箍端子50中被设置为最大面积的部分。另外,侧面延伸部54与侧面部52形成为同一平面,同时,在从侧面部52中的稍微低于末端连接部53的部位向远离侧面部52的方向延伸,同时,向末端连接部53侧(上方侧)延伸。这些侧面部52和侧面延伸部54,均是与外壁面40a、40c接触的部分。
另外,粘接用臂部55的一端侧与侧面延伸部54连接。该粘接用臂部55,其弯曲方向与安装部51和末端连接部53不同,是被弯曲为该粘接用臂部55的法线沿着Y方向(参照图1)。另外,粘接用臂部55是进入槽部42的部分。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粘接用臂部55的宽度尺寸(高度方向(Z方向)的尺寸)被设置为小于槽部42的深度尺寸,在供给粘接剂时成为粘接用臂部55被粘接剂埋住的状态。另外,粘接用臂部55被设置为其长度尺寸对应于槽部42的长度尺寸,具体地说,在粘接时粘接用臂部55不会从槽部42突出。
以下,对具有以上那样构成的电感元件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在线圈架部25上卷绕仅规定匝数的绕线31。由此,形成线圈30,被形成的线圈30的末端32呈仅抽出规定部分的状态。另外,与上述线圈30的形成分开,通过进行金属板的冲切、弯曲等的加工(压力加工等),预先形成环箍端子50。另外,此时形成的环箍端子50被弯曲为,安装部51和末端连接部53、侧面部52和粘接用臂部55各自的法线方向为不同的方向(在三轴方向上延伸的状态)。
接着,使配置有线圈30的鼓型磁芯20位于环状部件40的插通孔41。此时,呈切口部24和上面凹部45相对的状态。其后,将环箍端子50安装于环状部件40。在该安装中,形成末端连接部53进入上面凹部45的状态,同时,形成粘接用臂部55进入槽部42的状态。另外,也可以在将鼓型磁芯20配置于插通孔41之前,将环箍端子50安装于环状部件40。
其后,以例如通过焊接或锡焊等而电导通的状态将末端32安装固定于末端连接部53。另外,在粘接用臂部55存在于槽部42的状态下,供给粘接剂。在向槽部42供给该粘接剂时,形成粘接用臂部55被粘接剂埋住的状态。进而,形成粘接剂也进入鼓型磁芯20和环状部件40之间的间隙S的状态。此时所进行的供给作业为,以对每一处的槽部42供给一次粘接剂的作业来形成粘接剂进入槽部42和间隙S双方的状态。另外,粘接剂的供给以在末端32相对于末端连接部53的焊接或锡焊之前进行为佳。但是,末端32相对于末端连接部53的焊接或锡焊,也可以在向槽部42供给粘接剂之前进行。
被供给的粘接剂固化的话,形成粘接剂固化部60(与固化部位对应,参照图1)。此时,形成粘接用臂部55被埋入于粘接剂固化部60的状态,从而环箍端子50的安装固定变得非常牢固。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粘接剂未被涂敷于环箍端子50中的粘接用臂部55以外的部位上。但是,也可以将粘接剂涂敷于粘接用臂部55以外的部位上。
如以上那样形成电感元件10。
在具有这种构成的电感元件10中,环箍端子50通过粘接用臂部55被安装固定于环状部件40。此时,由于形成为粘接用臂部55被埋入于粘接剂固化部60的状态,因此利用该粘接用臂部55的安装固定的强度变得非常牢固,环箍端子50不容易从环状部件40脱落。另外,由于环箍端子50不容易脱落,因此能够容易地实现电感元件10的进一步小型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粘接用臂部55形成为以表里两面与粘接剂固化部60贴紧的状态,虽然粘接用臂部55为被限定的尺寸,但能够使其接触面积增大。而且,与现有技术下的电感元件相比,能够减少相对于环箍端子50的粘接所占的面积(空间)。
在此,将成为本发明的比较对象的、现有技术下的电感元件10A表示于图11。在图11所示的电感元件10A中,从侧面观察环箍端子50A的话,被设置为其形状呈略“コ”字状。另外,粘接剂被涂敷于呈略“コ”字状的环箍端子50A的内侧。此时,存在被涂敷于环箍端子50A的内侧的粘接剂溢出的情况。而且,例如溢出的粘接剂蔓延至安装部51A中的被安装于安装电路板的一侧的话,在电感元件10A的安装时会发生连接不良的情况。
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感元件10中,由于粘接用臂部55的存在能够充分地确保粘接强度,因此也可以不将粘接剂涂敷于环箍端子50中的粘接用臂部55以外的部位上。这样,由于在安装部51等上不涂敷粘接剂也可以,因此能够防止如上述那样粘接剂溢出的情况,从而能够防止发生连接不良的情况。
另外,在现有技术下的电感元件10A中,必须分别在环箍端子50A和环状部件40A之间的粘接、鼓型磁芯20A和环状部件40A之间的粘接中供给粘接剂(参照图11)。但是,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感元件10中,粘接剂被供给为也进入鼓型磁芯20和环状部件40之间的间隙S。此时,粘接剂被供给为,以对每一处的槽部42进行一次的作业来形成进入槽部42和间隙S的双方的状态。因此,能够削减粘接剂的供给工时,从而能够提高电感元件10的制造效率。
进而,在本实施方式的环箍端子50中,通过侧面部52与环状部件40的外壁面40a、40c相接、进而安装部51以与端子用凹部46贴紧的状态被配置,环箍端子50被定位。然后,通过在该定位状态下粘接用臂部55被配置于槽部42并通过粘接剂的固化而被安装固定,即使仅粘接用臂部55被安装固定,也能够获得充分的安装强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粘接剂被供给于从上面凹部45(末端连接部53)远离的槽部42。因此,能够防止粘接剂附着于末端连接部53。由此,能够防止附着于末端连接部53的粘接剂固化,即使在向槽部42供给粘接剂之后进行末端32相对于末端连接部53的焊接或锡焊,也能够防止在末端32和末端连接部53之间发生连接不良的情况。
以上,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感元件10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除此之外也可以进行各种变形。以下,对此进行叙述。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粘接用臂部55被设置为板状,且在该粘接用臂部55上形成为不存在凹部及凸部的状态。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在该粘接用臂部55的任意部位上设置凹部、凸部或孔部。例如,可以将粘接用臂部55的侧边缘的一部分切掉而形成凹部,也可以将金属板冲切加工为残留从侧边缘的一部分突出的凸部。另外,也可以在粘接用臂部55上形成孔部。这样,在设有凹部、凸部或孔部时,通过粘接剂供给后的固化而形成粘接剂固化部60的话,成为凹部、凸部或孔部与粘接剂固化部60啮合的状态。由此,环箍端子50更不容易从环状部件40脱落。另外,也可以形成为将粘接用臂部55的一部分进行按压变形,从而从侧面观察粘接用臂部55时存在凹凸。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环状部件40是以树脂作为材质而形成的。但是,环状部件40不限于以树脂作为材质,也可以以与上述鼓型磁芯20相同的磁性材料作为材质而形成。
进而,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每一个环箍端子50设有两个粘接用臂部55。但是,环箍端子50所具有的粘接用臂部55不限于两个,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三个以上。
接着,将端子部件的其他实施方式表示于图6~图9。另外,在图6~图9中,对于具有与图5所示的环箍端子50相同的功能及构成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
图6所示的环箍端子100,除在端子连接部53上安装有夹持部110这一点之外,是具有与图5所示的环箍端子50相同的构成的端子。在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板状的夹持部110与端子连接部53的第二面侧相对而被设置,同时,以夹持部110的一端被弯曲的状态固定于端子连接部53的侧面。因此,能够将线圈的末端32夹持于夹持部110和端子连接部53之间。因而,由于能够将末端32固定于端子连接部53的粘接位置,因此能够容易地将末端32焊接或锡焊于端子连接部53上。
另外,板状的夹持部110可以设置为如图6所示那样相对于端子连接部53略平行,也可以设置为呈锐角。另外,夹持部110的形状不限于图6所示的平板状,只要是能够确保将末端32夹持于夹持部110和端子连接部53之间的功能的形状,便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夹持部110可以形成为相对于端子连接部53的第二面突出那样而弯曲的形状。
图7所示的环箍端子102,除端子连接部53A不是图5所示的板状,而是由具有缠绕线圈的功能(第一功能)的棒状的支持部、和设置于该支持部的一端且具有防止被缠绕于支持部的线圈滑动的功能(第二功能)的滑动防止部构成这一点之外,是具有与图5所示的环箍端子50相同的构成的端子。在具有这种构成的端子连接部53A中,能够将线圈的末端32以缠绕于端子连接部53A的支持部的状态稳定地进行支持。因而,特别是在使用剖面为圆形的线圈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将线圈缠绕并固定于端子连接部53A。
另外,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端子连接部53A具有由方形柱状的支持部和圆盘状的滑动防止部构成的铆钉形状,但是,只要支持部和滑动防止部是能够分别发挥上述功能的部件,端子连接部的形状便没有特别的限定。例如,作为端子连接部53A的形状也可以选择“T”字状或“L”字状。
图8所示的环箍端子104,除粘接用臂部55A的法线方向设置为与端子连接部53的法线方向略一致这一点之外,是具有与图5所示的环箍端子50相同的构成的端子。因此,能够使与图8所示的环箍端子104组合而使用的环状部件的形状简化。
在此基础上,在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存在,若在安装于设有槽部42的环状部件40之前粘接用臂部55由于变形等而弯曲的话,则无法将粘接用臂部55顺利地配置于槽部42的情况。但是,在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中,在向环状部件安装环箍端子104时,修正粘接用臂部55A的变形并向环状部件安装是容易的。
图9所示的环箍端子106,除不具备板状的端子连接部53这一点之外,是具有与图5所示的环箍端子50相同的构成的端子。在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中,线圈的末端32可以连接于侧面部52。另外,图9所示的环箍端子106,由于不具备板状的端子连接部53,因此也能够利用如图10所例示那样地使与环箍端子106组合而使用的环状部件的第二面构造进一步简化的环状部件。
在此,图10是对环状部件的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表示的图,在图10中,对于具有与图4所示的环状部件40相同的功能及构成的部件赋予相同的符号。图10所示的环状部件108,除设有凸起部分44A这一点之外,是具有与图4所示的环状部件40相同的构成的环状部件,其中,凸起部分44A具有将夹着图4所示的上面凹部45而相对配置的两个凸起部分44进行整体化的构造。
另外,在制造组合了图10所示的环状部件108和图9所示的环箍端子106的电感元件时,作为第一磁芯部件,使用如图3所示那样的具有切口部24的鼓型磁芯20是适当的。由此,能够将线圈的末端32通过鼓型磁芯20的切口部24而抽出至环状部件108的外侧,因此能够将线圈的末端32连接于环箍端子106的侧面部52。
另外,在图10所示的实施方式中,与图4所示的实施方式相比,具有通过在环状部件的第二面侧仅设置槽部42而简化的构造。因此,在使电感元件小型化的情况下,通过环状部件的厚度变薄而能够抑制在鼓型磁芯20上产生缺口。
工业上的利用可能性
本发明的电感元件能够在电气设备的领域中进行利用。

Claims (8)

1.一种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设有:
具有线圈架部的第一磁芯部件,
配置于上述线圈架部的线圈,
在中央部具有配置上述第一磁芯部件用的插通孔的环状部件,以及
具有通过粘接部件安装固定于该环状部件用的粘接用臂部和安装部的端子部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第一磁芯部件的线圈架部的至少一方端部上设有凸缘。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凸缘上设有切口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环状部件由树脂形成。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说的环状部件上,设有用于配置上述粘接用臂部的槽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粘接用臂部配置于上述槽部之后,上述环状部件和上述粘接用臂部通过上述粘接剂而被固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说的槽部是,被设置于上述环状部件的外壁面和上述插通孔之间的、形成为凹形状的槽;
通过上述粘接剂以在上述槽部之外还进入上述第一磁芯部件和上述环状部件之间的状态进行固化,上述第一磁芯部件和上述环状部件被安装固定。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元件,其特征在于,
所说的端子部件设有侧面部和末端连接部,其中,侧面部与上述环状部件的外壁面相接、同时以与上述安装部和上述粘接用臂部不同的方向作为法线方向,末端连接部配置在上述第一磁芯部件的、与安装电路板相对的面相反侧位置上的面侧且与上述线圈的末端电连接。
CN2008101005191A 2007-05-25 2008-05-20 电感元件 Active CN10134512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07139491 2007-05-25
JP2007-139491 2007-05-25
JP2007139491 2007-05-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1345121A true CN101345121A (zh) 2009-01-14
CN101345121B CN101345121B (zh) 2011-06-08

Family

ID=395296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8101005191A Active CN101345121B (zh) 2007-05-25 2008-05-20 电感元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7940153B2 (zh)
EP (1) EP1995741B1 (zh)
JP (1) JP5309682B2 (zh)
CN (1) CN101345121B (zh)
DE (1) DE602008000884D1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50223A (zh) * 2011-08-11 2013-04-17 阿彼可电子株式会社 电感器及电感器制造方法
CN103426612A (zh) * 2012-05-18 2013-12-04 东光株式会社 表面安装电感器
US9251940B2 (en) 2011-01-04 2016-02-02 Cyntec Co., Ltd. Inductor
CN106104719A (zh) * 2014-03-14 2016-11-09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CN106165035A (zh) * 2014-07-07 2016-11-2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及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08682542A (zh) * 2018-05-11 2018-10-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感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117580B2 (en) * 2009-02-27 2015-08-25 Cyntec Co., Ltd. Choke
JP5167382B2 (ja) * 2010-04-27 2013-03-21 スミダ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DE102010028325A1 (de) * 2010-04-28 2011-11-03 Würth Elektronik eiSos Gmbh & Co. KG Induktionsbauteil
JP5516357B2 (ja) * 2010-11-17 2014-06-11 スミダ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磁性素子
ITAN20110042A1 (it) * 2011-03-31 2012-10-01 Semar S R L Filtro per telefonia.
JP3171315U (ja) * 2011-07-25 2011-10-27 スミダ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磁性素子
JP5786660B2 (ja) * 2011-11-08 2015-09-30 スミダ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磁性部品および磁性部品の製造方法
USD719509S1 (en) 2011-12-28 2014-12-16 Toko, Inc. Inductor
JP2014116355A (ja) * 2012-12-06 2014-06-26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インダクタ
JP6273483B2 (ja) * 2013-01-31 2018-02-0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JP6263900B2 (ja) * 2013-08-15 2018-01-24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DE102014105370A1 (de) * 2014-04-15 2015-10-15 Epcos Ag Kernbauteil
JP6332073B2 (ja) * 2015-02-13 2018-05-3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
KR102138891B1 (ko) * 2015-04-16 2020-07-29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칩 부품 및 그 제조방법
JP6658682B2 (ja) * 2017-06-24 2020-03-04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コイル部品
KR101983193B1 (ko) * 2017-09-22 2019-05-28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코일 부품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246098Y2 (zh) * 1984-11-06 1990-12-05
JP3497276B2 (ja) * 1994-07-20 2004-02-1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とその製造方法
US6292083B1 (en) * 1998-03-27 2001-09-18 Taiyo Yuden Co., Ltd. Surface-mount coil
JP3352950B2 (ja) * 1998-07-13 2002-12-03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チップインダクタ
JP3693557B2 (ja) * 2000-05-29 2005-09-0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
US6653923B2 (en) * 2001-06-19 2003-11-25 Cooper Technologies Company Inductor manufacture and method
JP3659207B2 (ja) * 2001-09-28 2005-06-15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
JP3711920B2 (ja) * 2001-11-30 2005-11-02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チョークコイルの製造方法
JP2003347129A (ja) * 2002-05-24 2003-12-05 Minebea Co Ltd 表面実装型コイル
JP4317394B2 (ja) * 2003-07-01 2009-08-19 スミダ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面実装インダクタ
JP4616580B2 (ja) * 2004-05-14 2011-01-19 スミダ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インダクタ
JP4512420B2 (ja) 2004-05-28 2010-07-28 スミダ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インダクタ
US7411477B2 (en) * 2004-06-04 2008-08-12 Sumida Corporation Inductor
JP4727325B2 (ja) * 2004-10-04 2011-07-20 スミダ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面実装型コイル
JP4513586B2 (ja) * 2005-01-31 2010-07-28 Tdk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JP4676822B2 (ja) * 2005-06-21 2011-04-27 スミダ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JP2007027461A (ja) * 2005-07-19 2007-02-01 Sumida Corporation コアおよびコアを備えたインダクタ
JP4781223B2 (ja) * 2005-12-22 2011-09-28 スミダコーポレ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51940B2 (en) 2011-01-04 2016-02-02 Cyntec Co., Ltd. Inductor
CN103050223A (zh) * 2011-08-11 2013-04-17 阿彼可电子株式会社 电感器及电感器制造方法
CN103426612A (zh) * 2012-05-18 2013-12-04 东光株式会社 表面安装电感器
CN103426612B (zh) * 2012-05-18 2016-04-13 东光株式会社 表面安装电感器
CN106104719A (zh) * 2014-03-14 2016-11-09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9984809B2 (en) 2014-03-14 2018-05-29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Coil component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CN106165035A (zh) * 2014-07-07 2016-11-2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及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06165035B (zh) * 2014-07-07 2019-05-03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及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
CN108682542A (zh) * 2018-05-11 2018-10-1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感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CN108682542B (zh) * 2018-05-11 2021-01-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电感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602008000884D1 (de) 2010-05-12
CN101345121B (zh) 2011-06-08
EP1995741B1 (en) 2010-03-31
US7940153B2 (en) 2011-05-10
EP1995741A1 (en) 2008-11-26
US20080290975A1 (en) 2008-11-27
JP2009010345A (ja) 2009-01-15
JP5309682B2 (ja) 2013-10-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45121B (zh) 电感元件
JP4781223B2 (ja)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
US6400825B1 (en) Microspeaker
DE69934119T2 (de) Schall-/ schwingungsgenerator
JP2007080922A5 (zh)
EP2665070B1 (en) Surface mount inductor
JPWO2015045955A1 (ja) 巻線型電子部品及び巻線型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KR100615963B1 (ko) 면실장 인덕터
JP4994579B2 (ja) コイル部品
JP4263471B2 (ja) 面実装型コイル部品
JP2003068531A (ja) インダクタ及びインダクタの製造方法
JP2004214371A (ja) 面実装型コイル部品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4569533B2 (ja) コイル部品
KR100578708B1 (ko) 면 실장형 코일 부품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101246526B1 (ko) 인덕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09033049A (ja) 磁性素子
JP4702601B2 (ja) コイル部品
JP5154960B2 (ja) 磁性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8022793A (ja) 電子部品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US20050141742A1 (en) Induction coil for a hearing aid
JP4569532B2 (ja) コイル部品
JP2005285901A (ja) 電子部品および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JP2008004740A (ja) 磁性素子
JP5604998B2 (ja) コイル部品
JP4616580B2 (ja) インダク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