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65035B - 线圈部件及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线圈部件及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65035B
CN106165035B CN201580019271.4A CN201580019271A CN106165035B CN 106165035 B CN106165035 B CN 106165035B CN 201580019271 A CN201580019271 A CN 201580019271A CN 106165035 B CN106165035 B CN 10616503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t
holding member
coil
coil component
recess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8001927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6165035A (zh
Inventor
大坪睦泰
若森育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616503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6503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616503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6503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01F27/255Magnetic cores made from particl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4Magnetic cores
    • H01F27/26Fastening parts of the core together; Fastening or mounting the core on casing or suppor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23Wi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823Wires
    • H01F27/2828Construction of conductive connections, of lea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27/00Details of transformers or inductances, in general
    • H01F27/28Coils; Windings; Conductive connections
    • H01F27/29Terminals; Tapping arrangements for signal inductances
    • H01F27/292Surface mounted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206Manufacturing of magnetic cores by mechanical means
    • H01F41/0246Manufacturing of magnetic circuits by moulding or by pressing powde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41/02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 H01F41/04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ssembling magnets, inductances or transformers; 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materia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for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or magnets for manufacturing coils
    • H01F41/10Connecting leads to winding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7/00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 H01F17/04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 H01F2017/048Fixed inductances of the signal type  with magnetic core with encapsulating core, e.g. made of resin and magnetic powd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 Manufacturing Cores, Coils, And Magne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的线圈部件具备:磁芯,其含有磁性体粉末;线圈元件,其从磁芯突出而具有端部,且埋设于磁芯;以及保持构件,其保持线圈元件的端部。保持构件具有主面,该主面上设有朝向磁芯凹陷的凹部,保持构件具有从凹部的底面突出且沿着底面呈直线状延伸的突起部,突起部具有与线圈元件的端部交叉的部分,且在突起部的该部分处焊接于线圈元件的端部。

Description

线圈部件及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各种电子设备的线圈部件及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电子设备的高性能化,期望电子部件的小型化以及电子部件在高电流值下的使用。作为电子部件的一例而举出线圈部件。
图17是现有的线圈部件5的透视立体图。现有的线圈部件5具备卷绕带有绝缘被覆层的铜线而成的线圈元件1,线圈元件1的端部与保持构件3被焊接。线圈元件1和保持构件3的一部分通过与由包含热固化性树脂的结合剂和金属磁性体粉末构成的混合粉一体地加压成形而埋设于磁芯2,通过将从磁芯2的侧面突出的线圈元件1的端部与保持构件3折弯而形成端子4。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与该申请相关的在先技术文献信息,例如已知有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917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作为使图17的线圈部件5小型化的方法之一,已知有减小保持构件3的方法。当减小保持构件3时,需要使厚度变薄,若使厚度变薄,则在焊接时保持构件3容易产生形变。保持构件3的形变例如在对保持构件3与线圈元件1的端部进行焊接时产生。在该焊接中,尤其是在电阻焊中保持构件3容易产生较大的形变。在电阻焊中,利用焊接电极对线圈元件1的端部和保持构件3施加压力而将它们夹入。由于该焊接电极的压力,在保持构件3中产生在与线圈元件1的端部延伸的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形变。若保持构件3产生形变,则在对磁性材料与保持构件3进行加压成形时,保持构件3的形变有可能卡在模具上而无法顺利地成形。对此,也考虑了增大模具的间隙这一方法,但会在加压成形时导致磁性材料泄漏等状况,而使生产率降低,故不优选。
鉴于现有的线圈部件5的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线圈部件具备:磁芯,其含有结合剂以及与结合剂混合的磁性体粉末;埋设于磁芯的线圈元件;以及保持线圈元件的端部的保持构件。线圈元件具有从磁芯突出的端部。保持构件上设有朝向磁芯凹陷的凹部。保持构件具有从凹部的底面突出且沿着底面呈直线状延伸的突起部。突起部具有与线圈元件的端部交叉的部分,且在该交叉的部分处焊接于线圈元件的端部。
根据上述结构,保持构件中难以产生形变,因此,即便使线圈部件小型化,也能够得到量产性优良的线圈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中的线圈部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实施方式中的线圈部件的透视立体图。
图3是图2中的线圈部件的沿III-III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的线圈部件的沿IV-IV线剖开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图2中的线圈部件的保持构件的附近的侧视图。
图6是实施方式2中的线圈部件的透视立体图。
图7是示出图6中的线圈部件的保持构件的附近的侧视图。
图8是实施方式3中的线圈部件的透视立体图。
图9是示出图8中的线圈部件的保持构件的附近的侧视图。
图10是说明图2的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11是说明图2的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12是说明图2的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13是说明图2的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14是说明图2的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15是说明图2的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16是说明图6的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的图。
图17是现有的线圈部件的透视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实施方式1中的线圈部件10的分解立体图。
本实施方式中的线圈部件10具有:由包含热固化性树脂的结合剂和金属磁性体粉末构成的磁芯11;将导线卷绕成螺旋状而形成的线圈元件12;以及用于与外部端子电连接的保持构件13。线圈元件12的卷绕部埋设于磁芯11,线圈元件12的端部12a从磁芯11露出。线圈元件12的端部12a通过焊接与保持构件13电连接。保持构件13的一部分埋设于磁芯11而被固定。
图2是对线圈部件10的磁芯11进行了透视的透视立体图,以虚线示出磁芯11的轮廓。图3是图2中的保持构件13与线圈元件12的端部12a焊接后的沿III-III线剖开的剖视图。图4是图2中的保持构件13与线圈元件12的端部12a焊接后的沿IV-IV线剖开的剖视图。图5是示出图2中的保持构件13的附近的侧视图。
图2所示的磁芯11由图1所示的压粉体19a、压粉体19b构成。
压粉体19a以及压粉体19b通过将包含热固化性树脂的结合剂和金属磁性体粉末在热固化性树脂未完全固化的状态下混合、并以1ton/cm2左右的成形压力进行加压成形而形成。
压粉体19b形成为具有收纳线圈元件12的收纳部119b的棱柱形状。压粉体19a具有覆盖于压粉体19b的盖的形状。线圈元件12收纳在设于压粉体19b的空洞即收纳部119b中,在线圈元件12被压粉体19a和压粉体19b夹入的状态下对压粉体19a、19b进行再加压成形而成为磁芯11。再加压成形的成形压力为5ton/cm2左右,比加压成形的成形压力大。压粉体19a与压粉体19b在再加压成形后,与再加压成形前相比变薄。即,压粉体19a与压粉体19b的成形密度在再加压成形后,与再加压成形前相比变大。通过该再加压成形,线圈元件12被埋设于压粉体19a以及压粉体19b,得到线圈元件12的端部12a和保持构件13从压粉体19a与压粉体19b的界面突出的磁芯11。接下来,通过加热处理使磁芯11所包含的热固化性树脂完全固化。
线圈元件12通过将表面具有绝缘被覆层的铜线卷绕成螺旋状而成。在本实施方式中,线圈元件12的直径为0.3mm。线圈元件12的端部12a的表面的绝缘被覆层被预先剥离至与后述说明的突起部17焊接而进行电连接为止。线圈元件12的端部12a通过冲压加工而具有厚度约为0.2mm的扁平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保持构件13通过对厚度约为0.15mm的铜板进行冲裁加工而形成。两个保持构件13分别设置为,沿着磁芯11的彼此相反侧的两个侧面延伸且在磁芯11的底面处折弯。两个保持构件13中,一方的保持构件13具有从一端的两端部突出的突出部21a和突出部21b,另一方的保持构件13具有从一端的两端部突出的突出部21c和突出部21d。突出部21a、突出部21b、突出部21c以及突出部21d埋设于磁芯11而被固定。
根据需要,也可以通过浸焊将从磁芯11突出的保持构件13的表面用焊料覆盖。保持构件13与线圈元件12的端部12a一同构成端子部20并与外部端子连接。
与保持构件13的其他区域相比,保持构件13在包含与线圈元件12的端部12a重叠的部分在内的区域具有向磁芯11侧凹陷的凹部18。保持构件13具有设置有凹部18的主面113a。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部18的深度约为0.2mm。保持构件13具有从凹部18的底面22突出的突起部17。
如图5所示,突起部17以与线圈元件12的端部12a延伸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式设为直线状,且通过从凹部18的底面22的相反侧的背面进行模压而形成。突起部17在与线圈元件12的端部12a交叉的状态下通过电阻焊而与线圈元件12的端部12a焊接并电连接。
突起部17的长度大于线圈元件12的端部12a的宽度。在本实施方式中,突起部17的从底面22突出的高度为0.1mm。
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以及图3所示,突起部17通过从凹部18的底面22的背面侧进行模压而形成。通过模压,在突起部17的背侧形成沿着突起部17的形状的槽部17a。通过在突起部17的背侧设置沿着突起部17的形状的槽部17a,由此在对突起部17与线圈元件12的端部12a进行电阻焊时,由于焊接时的压力,突起部17容易发生变形而被压扁,因此,能够抑制突出部21a、突出部21b、突出部21c以及突出部21d在保持构件13的方向24上扩宽,从而减小模具与保持构件13之间的间隙。
其结果是,即便将作为导电率高且柔软的材料的铜等用作保持构件13,也能够使保持构件13变薄,因此能够实现小型的线圈部件10。
需要说明的是,图2所示的方向23是指与线圈部件10(磁芯11)的底面垂直的方向,方向24是指与设有保持构件13的磁芯11的侧面以及线圈部件10的底面平行的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与突起部17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突起部17的剖面优选具有随着从突起部17的根部朝向前端部而变细的凸状形状。作为具体的突起部17的剖面形状,例如举出三角形、圆弧形、梯形等。突起部17通过具有上述的凸状形状,由此使电阻焊时的电流集中在凸状的突起部17的顶部流动,因此,能够稳定地对线圈元件12的端部12a与保持构件13进行焊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举出如下情况来作为课题:即,由于保持构件13发生形变而使突出部21a与突出部21b在彼此分离的方向24上偏移,从而突出部21a与突出部21b在进行再加压成形时会卡在模具上。就突出部21c与突出部21d而言也举出上述同样的课题。针对该课题,通过将突起部17的剖面形状设为凸状形状,并且将突起部17在与线圈元件12的端部12a交叉的方向上设置为直线状,由此能够将突起部17受到挤压而要扩宽的应力的朝向设为方向23。根据该结构,突起部17容易在方向23上延伸,因此,保持构件13的突出部21a、突出部21b、突出部21c以及突出部21d难以在方向24上发生偏移。
因此,当突起部17被设置为与线圈元件12的端部12a的延伸方向正交时,保持构件13的突出部21a、突出部21b、突出部21c以及突出部21d更加难以在方向24上发生偏移。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从凹部18的底面22突出的突起部17设置在凹部18中。
通过将突起部17设置在凹部18中,能够使突起部17发生变形时的形变不易向保持构件13的主面113a与凹部18的周围的区域传递。
另外,通过将从凹部18的底面22突出的突起部17的高度设为凹部18的深度的2/3以下,由此能够使突起部17发生变形时的形变更不容易向保持构件13的主面113a传递。
(实施方式2)
图6是实施方式2中的线圈部件10a的透视立体图。图6的虚线示出磁芯11的轮廓。图7是示出图6的保持构件13的附近的侧视图。
在图6和图7中,针对与图1至图5所示的实施方式1中的线圈部件10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
如图7所示,在线圈部件10a中,在保持构件13上设置有狭缝14、15,狭缝14、15以使线圈元件12的端部12a和突起部17位于狭缝14、15之间的方式配置,且贯穿保持构件13。
通过以使线圈元件12的端部12a和突起部17位于狭缝14与狭缝15之间的方式来设置狭缝14和狭缝15,由此能够减少在对保持构件13与线圈元件12的端部12a进行电阻焊时产生的沿保持构件13的方向24扩宽的应力。在本实施方式的线圈部件10a中,狭缝14与狭缝15的长边相互平行,在方向23上的长度均约为1.2mm,在方向24上的长度均约为0.3mm,且呈矩形形状。狭缝14与狭缝15之间的间隔约为1mm。
在保持构件13上还设有贯穿保持构件13的狭缝16。狭缝16设置在将由狭缝14和狭缝15夹入的区域沿线圈元件12的端部12a的延伸方向延伸而得的区域中。通过在沿线圈元件12的端部12a的延伸方向延伸而得的区域之中设置狭缝16,由此能够抑制在对保持构件13与线圈元件12的端部12a进行电阻焊时产生的保持构件13的方向23上的形变。
在本实施方式中,狭缝16形成为方向24上的长度约为0.6mm且方向23上的长度约为0.3mm的矩形形状。狭缝16与狭缝14之间的距离以及狭缝16与狭缝15之间的距离均约为0.5mm。
另外,如图7所示,保持构件13具有与保持构件13的主面113a以及凹部18的底面22连接的、构成凹部18的阶梯的阶梯部13a(由虚线包围的区域内)、阶梯部13b(由虚线包围的区域内)以及阶梯部13c(由虚线包围的区域内)。阶梯部13a和阶梯部13b以使线圈元件12的端部12a和突起部17位于阶梯部13a与阶梯部13b之间的方式相互对置。
阶梯部13c设置在将由狭缝14和狭缝15夹持的区域沿线圈元件12的端部12a的延伸方向延伸而得的区域中。狭缝14、狭缝15以及狭缝16分别穿过阶梯部13a、阶梯部13b以及阶梯部13c,由此能够容易地形成凹部18。
(实施方式3)
图8是实施方式3中的线圈部件10b的透视立体图。图8的虚线示出磁芯11的轮廓。图9是示出图8的保持构件13的附近的侧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8和图9中,针对与实施方式1以及实施方式2中的线圈部件10、10a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实施方式3中的线圈部件10b与实施方式2的线圈部件10a的不同之处在于,与狭缝14和狭缝15所延伸的方向呈直角的方向上的狭缝14和狭缝15的宽度根据部位的不同而不同。
使用图9来说明狭缝14和狭缝15所延伸的方向上的狭缝14和狭缝15的宽度。
在狭缝14细长延伸的方向23上的狭缝14的两端部14a和14b,距位置P1(参照图9、图3)的距离较近的一方的端部14a的狭缝14的宽度大于距P1的距离比一方的端部14a远的另一方的端部14b的狭缝14的宽度,其中位置P1是线圈元件12的端部12a从磁芯11突出的位置。根据上述结构,在对保持构件13进行了浸焊的情况下,焊料容易进入狭缝14之中,能够提高端子部20的强度。
即,狭缝14具有宽度比端部14b的宽度大的端部14a。线圈元件12的端部12a从磁芯11突出的位置P1与端部14b之间的距离大于位置P1与端部14a之间的距离。
另外,通过随着从另一方的端部14b朝向一方的端部14a直至端部14a为止单调地增大狭缝14的宽度,由此更加容易使焊料进入狭缝14之中,能够提高端子部20的强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距位置P1的距离较近的一方的端部14a处的狭缝14的宽度设为0.3mm,将另一方的端部14b的狭缝14的宽度设为0.2mm,其中,该位置P1是线圈元件12的端部12a从磁芯11突出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狭缝15也为与狭缝14相同的结构。
即,在狭缝15细长延伸的方向23上的狭缝15的两端部15a和15b,距位置P1(参照图9、图3)的距离较近的一方的端部15a的狭缝15的宽度大于距P1的距离比一方的端部15a远的另一方的端部15b的狭缝15的宽度,其中位置P1是线圈元件12的端部12a从磁芯11突出的位置。根据上述结构,在对保持构件13进行了浸焊的情况下,焊料容易进入狭缝15之中,能够提高端子部20的强度。
即,狭缝15具有宽度比端部15b的宽度大的端部15a。线圈元件12的端部12a从磁芯11突出的位置P1与端部15b之间的距离大于位置P1与端部15a之间的距离。
另外,通过随着从另一方的端部15b朝向一方的端部15a直至一方的端部15a为止单调地增大狭缝15的宽度,由此更加容易使焊料进入狭缝15之中,能够提高端子部20的强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距位置P1的距离较近的一方的端部15a处的狭缝15的宽度设为0.3mm,将另一方的端部15b的狭缝15的宽度设为0.2mm,其中位置P1是线圈元件12的端部12a从磁芯11突出的位置。由此,焊料也更加容易进入狭缝15之中,能够提高端子部20的强度。
(实施方式1的线圈部的10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对图2所示的实施方式1中的线圈部件1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图10是实施方式1中的线圈部件10的埋设于磁芯11的线圈元件12的立体图。如图10所示,准备将表面具有绝缘被覆层的直径0.3mm的铜线卷绕成螺旋状而成的线圈元件12。线圈元件12的两个端部12a彼此向相反方向延伸。线圈元件12的端部12a的绝缘被覆层被预先剥离至与保持构件13电连接为止。线圈元件12的端部12a通过冲压加工而形成为扁平形状,冲压方向上的厚度约为0.2mm。通过对线圈元件12的端部12a进行冲压加工使其成为扁平形状,能够抑制线圈元件12的端部12a从凹部18露出得较大而增大线圈部件10的外形尺寸的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在线圈元件12的铜线的直径较细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线圈元件12的端部12a的冲压加工。
图11是与箍环连接的保持构件13的立体图。如图11所示,利用模具对铜板进行冲裁而准备与箍环连接的保持构件13。此时,在保持构件13上进行冲压加工而形成以约0.2mm的深度从保持构件13的主面113a凹陷的凹部18。此外,通过从凹部18的底面22的背侧进行模压,由此在凹部18的底面22形成突起部17。
在实施方式1中,突起部17距凹部18的底面22的突出高度为0.1mm,突起部17具有与线圈元件12的端部12a正交而交叉的直线形状。需要说明的是,突起部17也可以与凹部18同时通过冲压加工而形成。
在突起部17的背侧,通过上述的模压而形成有呈直线状凹陷的槽部17a(参照图1、图2)。另外,在两个保持构件13相对置的端部的两端,在一方的保持构件13上设有突出部21a和突出部21b,在另一方的保持构件13上设有突出部21c和突出部21d。在对后述的磁芯11进行再加压成形时,突出部21a、突出部21b、突出部21c以及突出部21d被埋入磁芯11而被固定。
图12是具有端部12a的线圈元件12的立体图,该端部12a固定于图11所示的保持构件13。
如图12所示,在凹部18中放入线圈元件12的端部12a而使线圈元件12的端部12a与突起部17交叉重叠,并通过电阻焊将线圈元件12固定于保持构件13。
图13是将图12所示的线圈元件12和形成于两个保持构件13的突出部21a、突出部21b、突出部21c以及突出部21d埋设的磁芯11的立体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3中,以虚线示出磁芯11的轮廓。对磁芯11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准备混合含有热固化性树脂的结合材料和金属磁性体粉末而成的混合材料。在使该混合材料干燥成热固化性树脂未完全固化的状态之后,将混合材料粉碎而得到成为粉体的磁性材料。以1ton/cm2左右对该磁性材料进行加压成形,形成并准备好图1所示的压粉体19a、压粉体19b。
接下来,利用两个压粉体19a、压粉体19b以夹入图12所示的线圈元件12和突出部21a~21d的方式将它们重叠,并对压粉体19a、压粉体19b进行再加压成形而使它们成为一体。该再加压成形为5ton/cm2左右。
通过以上的工序,形成图13的虚线所示的磁芯11。在该磁芯11中埋设有线圈元件12、突出部21a、突出部21b、突出部21c以及突出部21d。接下来,在180℃下对磁芯11进行加热处理,使磁芯11的材料的压粉体19a、19b所包含的热固化性树脂完全固化。
图14是将图13所示的保持构件13从箍环切掉之后的立体图。虚线示出磁芯11的轮廓。
如图14所示,将固定于磁芯11的两个保持构件13从箍环切掉而使其单片化,在保持构件13和线圈元件12的端部12a涂敷助焊剂并进行浸焊,从而利用焊料将保持构件13与线圈元件12的端部12a连接。
能够通过以上的工序而获得线圈部件10。
图15是图14的两个保持构件13分别沿着磁芯11的两个侧面延伸、且在线圈部件10的底面折弯后的线圈部件10的立体图。
如图15所示,以规定的长度切断图14的单片化了的保持构件13,并以凹部18的底面22的背侧沿着磁芯11的侧面的方式折弯。
此外,将保持构件13朝向磁芯11的底面折弯,由此得到图15所示的线圈部件10。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磁芯11的侧面形成用于嵌入保持构件13的凹部18的凹部。
(实施方式2的线圈部件10a的制造方法)
接下来,对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2中的线圈部件10a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方式1的制造方法与本实施方式2的制造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有无设于保持构件13的狭缝。
以下,关于与实施方式1相同的制造方法省略说明。
图16是在图12的保持构件13上设有狭缝14、15、16的保持构件13的立体图。
如图16所示,在本实施方式2的保持构件13上,以使线圈元件12的端部12a和突起部17位于其间的方式设有狭缝14和狭缝15。此外,在将由狭缝14和狭缝15夹持的区域沿线圈元件12的端部12a的延伸方向延伸而得的区域中设有狭缝16。
狭缝14、狭缝15以及狭缝16能够通过对图11所示的与箍环连接的保持构件13进行冲裁加工而形成。
如图6、图7所示,狭缝14穿过阶梯部13a而形成,狭缝15穿过阶梯部13b而形成,并且狭缝16穿过阶梯部13c而形成,由此能够容易地形成凹部18。
需要说明的是,图8所示的实施方式3的线圈部件10b能够通过在对图6所示的实施方式2的线圈部件10a的制造方法中的、与箍环连接的保持构件13进行冲裁加工时适当地调整所冲裁的狭缝的形状而形成。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所涉及的线圈部件即便被小型化也能够减小模具与保持构件之间的间隙,作为量产性优良的线圈部件是有用的。
附图标记说明
10、10a、10b 线圈部件
11 磁芯
12 线圈元件
12a 线圈元件的端部
13 保持构件
13a 阶梯部(第一阶梯部)
13b 阶梯部(第二阶梯部)
13c 阶梯部(第三阶梯部)
14 狭缝(第一狭缝)
14a 端部(第二部分)
14b 端部(第一部分)
15 狭缝(第二狭缝)
15a 端部(第四部分)
15b 端部(第三部分)
16 狭缝(第三狭缝)
17 突起部
17a 槽部
18 凹部
19a 压粉体
19b 压粉体
20 端子部
21a 突出部
21b 突出部
21c 突出部
21d 突出部
22 底面

Claims (14)

1.一种线圈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磁芯,其含有磁性体粉末;
线圈元件,其具有从所述磁芯突出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端部,且埋设于所述磁芯;以及
保持构件,其保持所述线圈元件的所述端部,
所述保持构件具有主面,该主面上设有朝向所述磁芯凹陷的凹部,
所述保持构件具有从所述凹部的底面向远离所述磁芯的规定方向突出且沿着所述底面呈直线状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突起部,
所述突起部的所述规定方向的前端的部分与所述线圈元件的所述端部交叉,且焊接于所述线圈元件的所述端部,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彼此交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突起部设置在所述凹部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在所述保持构件上设有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所述第一狭缝和所述第二狭缝以使所述线圈元件的所述端部和所述突起部位于所述第一狭缝与所述第二狭缝之间的方式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凹部具有与所述保持构件的所述主面以及所述底面连接的第一阶梯部和第二阶梯部,
所述第一狭缝设置为穿过所述凹部的所述第一阶梯部,所述第二狭缝设置为穿过所述凹部的所述第二阶梯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狭缝具有:
具有第一宽度的第一部分;以及
具有比所述第一宽度大的第二宽度的第二部分,
所述线圈元件的所述端部从所述磁芯突出的位置与所述第一狭缝的所述第一部分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位置与所述第一狭缝的所述第二部分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二狭缝具有:
具有第三宽度的第三部分;以及
具有比所述第三宽度大的第四宽度的第四部分,
所述位置与所述第二狭缝的所述第三部分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位置与所述第二狭缝的所述第四部分之间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第一狭缝的所述第一部分是所述第一狭缝的两端部中的一方的端部,所述第二部分是所述第一狭缝的所述两端部中的另一方的端部,
所述第一狭缝的宽度从所述第一部分到所述第二部分为止单调地变大,
所述第二狭缝的所述第三部分是所述第二狭缝的两端部中的一方的端部,
所述第四部分是所述第二狭缝的所述两端部中的另一方的端部,
所述第二狭缝的宽度从所述第三部分到所述第四部分为止单调地变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在所述保持构件上,在将由所述第一狭缝与所述第二狭缝夹持的区域沿所述线圈元件的所述端部的延伸方向延伸而得的区域中设有第三狭缝。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圈部件,其中,
所述凹部具有与所述保持构件的所述主面以及所述底面连接的阶梯部,
所述第三狭缝设置为穿过所述凹部的所述阶梯部。
9.一种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准备线圈元件的步骤,该线圈元件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端部且由被卷绕的导线构成;
准备保持构件的步骤,该保持构件由具有凹部的金属平板构成,且具有设有所述凹部的主面,并且具有从所述凹部的底面向规定方向突出并沿着所述底面呈直线状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突起部;
以使所述突起部的所述规定方向的前端的部分与所述线圈元件的所述端部接触且交叉的方式配置所述保持构件和所述线圈元件的步骤;
对所述突起部的所述前端的部分与所述线圈元件的所述端部进行焊接的步骤;以及
对磁芯进行加压成形的步骤,该磁芯由磁性材料构成且埋入有所述线圈元件,
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彼此交叉,
所述规定方向为远离所述磁芯的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还包括将所述保持构件折弯的步骤。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保持构件上设有第一狭缝和第二狭缝,所述第一狭缝和所述第二狭缝以使所述线圈元件的所述端部和所述突起部位于所述第一狭缝与所述第二狭缝之间的方式配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第一狭缝设置为穿过所述凹部的与所述保持构件的所述主面以及所述底面连接的第一阶梯部,所述第二狭缝设置为穿过所述凹部的与所述保持构件的所述主面以及所述底面连接的第二阶梯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所述保持构件上,在将由所述第一狭缝与所述第二狭缝夹持的区域沿所述线圈元件的所述端部的延伸方向延伸而得的区域中设有第三狭缝。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其中,
所述第三狭缝设置为穿过所述凹部的与所述保持构件的所述主面以及所述底面连接的第三阶梯部。
CN201580019271.4A 2014-07-07 2015-06-30 线圈部件及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06165035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4139346 2014-07-07
JP2014-139346 2014-07-07
PCT/JP2015/003277 WO2016006200A1 (ja) 2014-07-07 2015-06-30 コイル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65035A CN106165035A (zh) 2016-11-23
CN106165035B true CN106165035B (zh) 2019-05-03

Family

ID=550638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80019271.4A Active CN106165035B (zh) 2014-07-07 2015-06-30 线圈部件及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9978506B2 (zh)
JP (1) JP6606669B2 (zh)
CN (1) CN106165035B (zh)
DE (1) DE112015003185T5 (zh)
WO (1) WO2016006200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899131B2 (en) * 2015-07-20 2018-02-20 Cyntec Co., Ltd. Structure of an electronic component and an inductor
JP6854401B2 (ja) 2015-12-22 2021-04-0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導体接合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部品ならびにそれらの製造方法
JP7160438B2 (ja) 2016-08-31 2022-10-25 ヴィシェイ デール エレクトロニクス エルエルシー 低い直流抵抗を有す高電流コイルを備えた誘導子
JP6256635B1 (ja) * 2017-01-16 2018-01-10 Tdk株式会社 インダクタ素子およびインダクタ素子の製造方法
JP7075185B2 (ja) 2017-04-27 2022-05-25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及び電子機器
JP6869796B2 (ja) * 2017-04-27 2021-05-12 太陽誘電株式会社 コイル部品
US11139105B2 (en) 2017-12-27 2021-10-05 Taiyo Yuden Co., Ltd. Coil component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7326704B2 (ja) * 2018-05-29 2023-08-16 Tdk株式会社 電子部品
EP3675143B1 (en) * 2018-12-28 2024-02-14 Nichia Corporation Method of preparing bonded magnet
US11948724B2 (en) 2021-06-18 2024-04-02 Vishay Dale Electronics, Llc Method for making a multi-thickness electro-magnetic device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22916A (ja) * 2001-05-02 2003-01-24 Taiyo Yuden Co Ltd コイル部品及び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CN101345121A (zh) * 2007-05-25 2009-01-14 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电感元件
JP2011171459A (ja) * 2010-02-18 2011-09-01 Panasonic Corp コイル部品
CN102290208A (zh) * 2010-05-17 2011-12-21 阿尔卑斯绿色器件株式会社 线圈封入压粉磁芯及其制造方法
JP2012195399A (ja) * 2011-03-16 2012-10-11 Panasonic Corp コイル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045871A (ja) * 2011-08-24 2013-03-04 Panasonic Corp 表面実装型電子部品
CN103165260A (zh) * 2011-12-15 2013-06-19 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线圈元器件
CN103559979A (zh) * 2010-04-27 2014-02-05 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线圈元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3663914A (en) * 1971-06-14 1972-05-16 Western Electric Co Bobbin wound coil assembly and electrical terminals therefor
US3963857A (en) * 1974-09-12 1976-06-15 Amp Incorporated Small magnet wire to lead wire termination
US4106836A (en) * 1977-04-14 1978-08-15 Amp Incorporated Crimp barrel for thick, flat, flexible cable
JP2013191726A (ja) * 2012-03-14 2013-09-26 Panasonic Corp コイル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6104719B (zh) * 2014-03-14 2018-08-28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线圈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3022916A (ja) * 2001-05-02 2003-01-24 Taiyo Yuden Co Ltd コイル部品及びコイル部品の製造方法
CN101345121A (zh) * 2007-05-25 2009-01-14 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电感元件
JP2011171459A (ja) * 2010-02-18 2011-09-01 Panasonic Corp コイル部品
CN103559979A (zh) * 2010-04-27 2014-02-05 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线圈元件
CN102290208A (zh) * 2010-05-17 2011-12-21 阿尔卑斯绿色器件株式会社 线圈封入压粉磁芯及其制造方法
JP2012195399A (ja) * 2011-03-16 2012-10-11 Panasonic Corp コイル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045871A (ja) * 2011-08-24 2013-03-04 Panasonic Corp 表面実装型電子部品
CN103165260A (zh) * 2011-12-15 2013-06-19 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线圈元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9978506B2 (en) 2018-05-22
DE112015003185T5 (de) 2017-03-23
US20170186531A1 (en) 2017-06-29
JP6606669B2 (ja) 2019-11-20
WO2016006200A1 (ja) 2016-01-14
CN106165035A (zh) 2016-11-23
JPWO2016006200A1 (ja) 2017-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65035B (zh) 线圈部件及线圈部件的制造方法
JP6695036B2 (ja) コイル部品
CN104064319B (zh) 磁性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US9768510B2 (en) Antenna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antenna device
JP6065122B2 (ja) 巻線型電子部品及び巻線型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
WO2019208004A1 (ja) インダクタ
JP2014175531A (ja) インダクタンス素子
CN105518941A (zh) 电连接器
JP2013191726A (ja) コイル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5815454B2 (ja) パワーモジュール及びパワーモジュールの製造方法
JP2016119386A (ja) 表面実装インダ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6119385A (ja) 表面実装インダ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045871A (ja) 表面実装型電子部品
JP2012104793A (ja) 固体電解コンデンサ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547123B2 (ja) コイル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TWI629699B (zh) Electronic component manufacturing method, electronic component
JP6681544B2 (ja) 電子部品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KR20160013746A (ko) 탄탈륨 캐패시터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2015018921A (ja) 内燃機関用点火コイルのイグナイタ接合構造
JP2015201537A (ja) コイル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2043872A (ja) 電子部品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171459A (ja) コイル部品
JP6589132B2 (ja) 電子部品
JP6086113B2 (ja) 表面実装インダ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23074164A1 (ja) インダクタ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